文化学总结

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出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对文化的理解:1.文化是人的创造而非自然物,是社会现象而非自然现象,但文化与自然又不是排斥的,只要是对原始的自然按照人类的规则加工以后,自然就有了文化。

2.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所创造的,具有社会普遍性。

3.文化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创造,这种创造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三层次说: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和物质层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物质文化。

二是文化的行为要素和行为方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行为文化。

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和精神层面,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

四层次说:1.物态文化层2.制度文化层3.行为文化层4.心态文化层

文化的基本特征:1.民族性2.地域性3.时代性4.承袭性5.变异性

文化的基本功能:1.满足人类基本需求的功能

记录和传播功能3.认知功能4.教育功能5.凝聚功能6.调控功能

文明和文化的区别:第一,文明和文化在发生的先后顺序上,先有文化,后有文明。第二,文明是文化的结果和表现。第三,文明是文化的积极方面。

旅游文化: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是旅游者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介等外部条件,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的活动,碰撞产生的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总和。旅游文化的特征:一、旅游文化的延续性二、旅游文化的多样性三、旅游文化的地域性

四、旅游文化的民族性五、旅游文化的实用性

旅游文化多样性特点产生的原因:1)源于旅游本身

源于时间和空间的特性(3)旅游者文化水平和审美情趣的差异

旅游文化多样性特点的表现:(1)旅游动机多样化(2)旅游需求多样化(3)旅游活动多样化(4)旅游资源多样化(5)旅游文化作品多样化

旅游文化的实用性特点:1.从旅游者角度理解(1)刺激旅游动机(2)丰富旅游活动(3)产生教育功能2.从旅游业角度理解(1)旅游文化具有强大的宣传作用(2)促进对旅游资源的开发(3)为设计旅游线路提供参考3.从旅游产品角度理解

文房四宝-浙江湖州的湖笔、安徽歙县的徽墨、安徽泾县的宣纸、广东高要的端砚。古代书籍的起源,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必须有记载用的视觉符号—文字;2.有记载文字使用的材料,如简、帛、纸等;3.必须有记载文字使用的工具;4.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把文字写在材料上的、一定形式的著作物

制作原料主要是兽毛,尤以秋冬的山兔毛为佳。蒙恬造笔。

早期的墨是用天然石炭制成的,称为“石墨”

徽州墨模是徽雕中的精品,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被称为“四大墨王”宣纸质地绵软、百搓不折、纹理紧密、光洁如玉、不蛀不腐,有“寿纸千年”的美誉端砚、歙砚、红丝石砚、洮砚列为我国四大名砚

浙江宁波“天一阁”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浙江绍兴“古越藏书楼”是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开端。浙江南浔刘氏的“嘉业藏书楼”藏书最多的

江苏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浙江湖州陆氏“皕宋楼”和浙江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合称中国四大藏书楼。

西周,《尚书》后经孔子整理,成为现存的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史书

编年体是春秋战国时由孔子创立的,《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纪传体史书的创立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前四史~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陈寿的三国志

古代地理专著: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历书是《夏小正》。

山海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地理专著,由《五藏山经》、《海经》及《大荒经》三部分组

成,其中《五藏山经》记载了丰富的山川、动植物、矿物种类及其分布等知识,地理价值最高。

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是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公元4~6世纪的《水经注》;明清时的《徐霞客游记》

旅游文化传统:政治传统,与民偕乐传统,适度传统,重人传统重文传统重游传统重视文化的传统游道的传统

旅游文化的适度传统的表现:1.为政者不可耽于游乐2.旅游风气的盛行是社会腐败的标志

旅游文化重文传统的意义:1.充实了文学的内容2.拓展了旅游文学的门类

3.造就了一大批旅游文学作家

4.积累了浩如烟海的旅游文学作品

5.旅游文学作品状景写物,景因文显,景以文传

旅游文化中是游道的传统:一、游道似海二、能至、能言、能文

宗教的特征体现在以下六种要素中:第一、信仰第二、仪式第三、宗教组织与神职人员第四、神庙第五、特殊的感情体验第六、道德规范

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相传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

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

佛教的基本教义为“四谛”,即苦、集、灭、道

重要节日:1.佛诞节2.涅槃节,是纪念释迦牟尼死去的日子3.成道节,腊八粥供佛盂兰盆会

佛教名山古刹:1.五台山2.峨眉山3.普陀山4.九华山5.鸡足山6.千山7.嵩山8.庐山9.嵩山

“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又分横三世和竖三世。

横三世:左—药师佛

中—释迦牟尼佛

右—阿弥陀佛

竖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

过去燃灯佛——现在释迦牟尼佛——未来弥勒佛

1、文殊菩萨—大智

2、普贤菩萨—大德

3、观音菩萨—大悲

4、地藏菩萨—大愿

罗汉:济公,达摩

基督教:基督教的经典为《圣经》。由《旧约全书》(希伯来文)和《新约全书》(拉丁文)组成。《旧约全书》原为犹太教经典,分为《律法书》、《先知书》和《圣录》三部分

《新约全书》包括《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和《启示录》四部分。

基督教的教义:1.创世说2.三位一体说3.原罪说4.救赎说5.天堂地狱说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1.唐代基督教的传入——景教2.元朝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也里可温教3.明清之际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天主教4.明末清初基督教——东正教鸦片战争后,基督教各派在中国的传播

基督教的礼仪和节日:1.基督教的礼仪:(1)洗礼圣事(2)圣餐圣事

坚振、告解、终敷、神品、婚配2.基督教的节日:圣诞节,复活节,圣诞降临节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

伊斯兰教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唐宋时期(公元757-1279年)是初传阶段2.元朝(公元1279一一1368年)是伊斯兰教在中国迅速发展的时期3.到了明朝(公元1368-1644年)由于蒙古军队的败退,伊斯

兰教徒随之北撤,地位下降。严厉的海禁政策不利于与世界穆斯林的联系。4.清朝(公元1644——1911年)是中国伊斯兰教典型化时期,中国伊斯兰教在内容和形念上都带有明显的特色

基本教义和制度:1.两大经典——《古兰经》和圣训

六大信仰与五项功课:信仰安拉、天使、经典、使者、前者、后者;念、斋、礼、课、朝礼

.伊斯兰教的节日:1)与宗教功课相联系的有:开斋节、古尔邦节

由纪念知名人物生日忌日衍生的节日:圣纪、法蒂玛节

清真寺的职能:1穆斯林沐浴,礼拜,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2是穆斯林获得宗教知识,学习教义的地方;3是穆斯林举行婚丧嫁娶的地方欢庆节日,涂在胜出的集会所;4是历史上动员组织穆斯林反对封建王朝组织处,制造,储存武器的兵工厂;5是穆斯林日常生活,医院,法院,来排除

道教的创始人是张陵,思想《道德经》

三师-张鲁为系师、张衡为嗣师、张陵为天师。

道教四大名山: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三清山

其他道教名山:茅山、泰山

服饰:1.蒙古族:冬季穿皮衣,外罩丝绸或布面,夏季穿布袍,袍身肥大不开叉。腰上系带,带上配挂荷包、蒙古2.维吾尔族:一般穿棉布衣,男的穿的对襟长袍称为“袷袢”,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俗称“尕巴”。未婚少女梳十几条发辫,以长发为美。

3.哈萨克族:他们的服装多数用皮毛制成

4.塔塔尔族:古称鞑靼,男子喜欢穿绣花的白衬衫外加黑色齐腰短背心或黑色对襟长衫,女子则戴镶有珠子的小花帽,穿白、黄或紫红色长裙6.彝族服饰: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用长达数丈的青布包头,女子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

住房:(一)构造方面的民俗风格

最普遍的上栋下宇杆栏式建筑民居2.“窑洞”、“地窨子”等形式。3.移动式住房

功用和规格各异的格局

汉族有四合院、深宅大院等;福建客家人古堡式的土楼;一颗印式住宅

人生礼俗:一、生礼风俗二、婚礼风俗三、节日娱乐

中国传统婚俗前有“三书六礼”之说。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议婚阶段;订婚阶段;成婚阶段

苗族:"咬手"定情

阿昌族——抢亲

惠安女出嫁三天后即回娘家长住,只有过年过节及农忙时到夫家住一两天,直到怀孕了方可长住夫家

水族的“拐婚”

布朗三次婚礼

藏族先抢婚,后说媒

白族“背婚”

乌孜别克族—讨休钱

羌族“逗新郎”

摩梭族----走婚

少数民族节日:火把节、泼水节、那达慕大会、三月街、花儿会

三公为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九卿为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主要行政长官:其中奉常为九卿之首

秦实行中央集权制,建立了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官制。

品阶,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表示官员级别高低的标志。

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代沿用了魏晋的九品制。唐代规定五品以上穿紫色衣服,六品以上穿朱红色衣服,七品以上穿绿色衣服,九品以上穿青色衣服。

明清时除了服色规定外,对不同品级官服上的绣纹也有严格的规定,如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武官一、二品绣狮子,三、四品绣虎豹,五品绣熊等等。

科举制度:1隋唐(选举制)——春秋(选贤任能)——汉察举征辟“策问”分为“对策”和“射策”——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2隋文帝(科举制度产生)——唐代在隋炀帝所置进士等科的基础上,另外增设秀才、明法、明书、明算、一史、三史、开元礼、童子、道举等科,武则天时还置武科,科举制度进入鼎盛时期;唐朝科举考试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常科每年举行,制科是皇帝临时诏令举行的考试;唐朝常科考试诸科考试中以进士科最重要,考试合格者称为“及第”,及第第一名称“状头”或“状元”。及第者要参加曲江会、题名会等;常科考生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一是乡贡。

3科举制度的改革与成熟——宋朝(正式建立殿试制度),常科分为州府试(解试)、礼部试(省试)和殿试三级。

元承宋制,也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北宋第一名榜首二三名称榜眼三人统称状元

4科举完备与严密-——明清时的学校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学;一类是府学。学校与科举相结合

明清时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秋闱-桂榜)、会试(春闱-杏榜)和殿试三级。一二三名是状元榜眼探花

明清时科举制度的最大变化,是考试内容和形式的变化。内容《四书》、《五经》,形式主要是八股文和试贴诗。

姓氏的来源:

1.以姓为氏;姜,姚,姬。

2.以国名为姓氏。

3.以次第为姓,伯仲。

4.以官职为姓史宗帅

5..以爵号为姓。

6.以居地为姓傅池柳。

7.以职业或技能为姓屠巫。

8.以事为氏李林车。

9.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淳于改为于。10.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长孙,慕容,宇文。

别号使用超过本名:苏东坡,郑板桥

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谥号:有褒贬褒:文,武,景同情:哀,怀贬:灵,厉,炀Eg曹操-文正

饮食:

地方菜:鲁菜-->糖醋鲤鱼、熘肝尖、、御笔猴头,清汤燕菜等,点心小吃有周村酥烧饼、荷叶饼、煎包、福山拉面等。

苏菜-->苏菜名菜有:“扬州三头”、“南京三炖”、无锡肉骨头、霸王别姬等。

川菜-->川菜的名菜有回锅肉、鱼香肉丝、宫爆鸡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怪味鸡块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

粤菜-->“清而不淡,鲜而不俗”“五滋、六味’特色调味品有蚝油、卤水、虾油等。粤菜的名菜有片皮乳猪、满坛香、护国菜’蛇羹等。

闽菜-->“无汤不行”、“一汤十变”。闽菜的名菜有:坛煨佛跳墙、东壁龙珠、沙茶焖鸭块、八珍鸭舌、橘汁加吉鱼等

浙菜-->名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荷叶粉蒸肉等

湘菜-->名菜有腊味合蒸、荷包肚、麻辣鸡、一品海参等

徽菜-->徽菜的名菜有问政山笋、东壁龙珠、无为熏鸭、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

茶文化:

唐朝:是中国茶文化的辉煌时期。宋元时期:我国素有“茶兴于唐,盛于宋”。明清时期:继宋之后最为发展时期。

茶叶的种类:按照其颜色和风味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绿茶(又称不发酵茶,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等)

乌龙茶(又名青茶,属半发酵茶类。铁观音、武夷岩茶、闽北水仙、台湾乌龙等)、红茶(属于发酵茶类,祁红、滇红、广东红碎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类。白牡丹、银针白毫等。)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君山银针、沩山毛尖等)

黑茶(属后发酵茶。普洱茶、四川边茶、湖南老清茶等)、其他茶(花茶,紧压茶种类,工艺茶等)。

中国白酒:

(1)酱香型白酒:茅台酒、四川的郎酒等

(2)浓香型白酒: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等

(3)清香型白酒:山西杏花村得汾酒

(4)米香型白酒:桂林三花酒(5)其他香型白酒

南朝谢灵运始开山水一派诗风。中国山水诗词的萌芽,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是曹操的《观沧海》

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诗的著名诗人是谢灵运

初唐四杰中的杨炯写边塞的五律诗较有特色《从军行》是他的名作。

戏曲历史: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是宋元南戏。

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是元杂剧。

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是明清传奇。

明代形成了四大声腔:浙江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江西弋阳腔、江苏昆山腔

京剧第一个繁盛期是在清同治、光绪年间。

20世纪初,新思潮极大的促进了京剧艺术发展,迎来第二个繁盛期。京剧流派最多的时期,旦行的梅、尚、程、荀;生行的余派、马派、麒派;净行的金派、郝派、侯派;丑行的萧派等。

京剧的第三个繁盛期是20世纪50年代。

地方戏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起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

高腔,是对一种戏曲声腔系统的总称。

梆子腔,源出于山西、陕西交界处。

评剧,清末在河北滦县一带的小曲“对口莲花落”基础上形成。

越剧,流行于浙江一带的地方剧种,源出于浙江嵊县的“的笃班”。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

皮影戏,也叫“影戏”、“灯影戏”、“土影戏”。

藏剧,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聚居区,用藏语演唱。

政治型旅游文化传统的功过利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