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及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8771447.html,

我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及趋势

作者:白杨

来源:《商情》2017年第40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金融机构。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特性,呈现农村地域发展不均衡、平均客户资金规模较小以及大企业相对较少等,我国农村的金融机构以中小规模为主。在目前阶段,研究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特征、规模、现状等进行研究,探讨目前这些中小金融机构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农村地区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现状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提升。根据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7万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我国的农业经济形势相对发展较好,在粮食产量方面,连续两年达到1.2万亿斤,实现了十二连增的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在经济形势发展相对较好的情形下,我国的经济结构开始进行积极的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较快的增长,包括互联网金融、大数据行业等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情况。在此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开始蓬勃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类型

由于我国自身的国情,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发展较快,由于各地区发展水平和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别,不同地域的农村金融机构具有不同的特征,同时在运营模式、主营业务、盈利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别。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中小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信用合作社。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为了发展农村地区的经济,稳定农村金融秩序,成立了农村信用合作社。截至2015年,我国共计有1373家农村信用合作社[数据

来源:银监会2015年年报]。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其主要任务是筹集农村闲散资金,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由于之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交通不便,加上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较少有金融机构能够深入农村地区建立大量的网点。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由于其广泛扎根农村,在基层布局大量网点,服务三农,对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组织结构、运营模式逐渐不能满足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面临一定的威胁与挑战,正在进行改革与转型。

(2)农村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根据银监会的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共有银行业金融法人机构4262家,从业人员380万人。其

关于锦州市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状况分析

关于锦州市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状况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运行市场化的深入和经济主体多元化结局的形成,在金融机构的组织体系中,中小金融机构逐渐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一个主体。但是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入世后,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面临着来自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双重压力。但是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应该抓住契机,积极探求自身的发展之路。金融发展中必然伴随着金融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问题不容小觑。本文将以锦州市为例,通过对锦州市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状况的考察分析,系统、深入地研究锦州市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策略,提出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思路。 标签: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发展策略 一、引言 我国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由于体制约束、市场定位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一方面国有金融的高度垄断和严格的准入制度,在市场定位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必然使地方金融处于市场竞争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地方金融普遍存在着治理结构方面的严重不足,内部机制不够健全,经营行为不规范,不良资金比例较高,经营风险较高等问题而使各政府在发展地方金融方面顾虑重重。因此分析研究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引导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历程 1. 农村信用社 新中国成立至今,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1-1957年,试办、推广阶段。我国农村信用社是20世纪50年代初农村推行三大合作制的产物。 第二阶段:1958-1978年,农村信用社的合作性质不断变化。1958年形成人民公社化后,把人民银行营业所与信用社合并成为信用部,1959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正式决定收回下放到人民公社的人民银行营业所,再把原来的信用社从人民公社下放到生产大队,改成信用分部,取消了社员的自主管理权,并归大队统一管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把农村信用社的合作制性质成为了人民公社所有制。1962年,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恢复农村信用社,提出农村信用合作社属于“参加信用合作社的社员集体所有”。1977年底,国务院规定:信用社既是集体金融组织,又是国家银行在农村基层的机构,混淆了农村信用社和国家银行两种金融组织的界限。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现状那么,什么是互联网金融呢? 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不仅仅在于金融业务所采用的媒介不同,更重要的在于金融参与者深谙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髓,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工具,使得 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数字货币 除去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阿里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余 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互联网

金融营销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如文档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引言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经济多元化和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发展。随着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金融机构以其优质的服务、灵活的经营给我国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冲击。我国金融机构正逐步丧失原有的垄断优势地位,金融市场需求差异化日益突出,金融产品日益丰富,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浪淘沙始见金,谁会成为最后的赢家,谁又会中途折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家金融机构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新的应变措施的推出。 金融营销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对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金融业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内外资机构数量大大增加,金融机构如何通过正确的营销方式在日益残酷的金融同业竞争中发展和壮大,逐渐成为金融营销厄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文在对金融营销相关概念进行概述并指出开展金融营销必要性及意义的基础上,从分析金融营销在我国的发展入手,在此视角下结合我国金融营销发展现状,借鉴国外金融机构发展金融营销的成功经验,指出国内外金融营销发展差距。并结合新时期金融市场形势与特点,论证了我国金融营销的发展趋势。最后,针对这一趋势提出了金融机构要想在激烈竞争中占领市场制高点所应采取的相关对策。

如文档对您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谢谢! 1 金融营销概述 1.1 金融营销的内涵 金融营销是在一般市场营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企业市场营销在金融领域的运用,是金融机构对特定金融产品的营销。具体来讲,金融营销是指金融机构通过交换,创造和出售他人所需所欲的金融产品和价值,建立、维持和发展与各个方面的关系,以实现各方利益的一种经营管理过程[1]。 金融营销也是一种营销活动,具有一般产品营销的共性:必须面对市场,了解市场需求,了解竞争者,通过交换比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或服务以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并在长期的经营中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关系;必须注重对营销过程的管理,通过分析、计划、实施和控制来提高营销的总体水平;必须注重营销的社会性,兼顾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2]。 1.2 金融营销的特点 金融营销作为一种服务营销, 它与一般工商企业的市场营销相比还是有所区别的, 这种营销活动的主客体、目的要求及标的都有自身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从金融营销的主体——金融机构的地位看,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不仅要在自己筹集活动中针对不同投资者的需要开发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要在资金运用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发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其作为交易中介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为客户提供各种各样的中介服务。 ⑵从金融营销的客体——金融服务的消费者看,随着金融市场发育日趋成熟,也使参与金融活动的金融消费者数量日益增多,构成日趋复杂,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⑶从金融营销的目的和要求看,实现收益最大化为金融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目的[3]。由于金融服务的提供和服务的消费过程往往是同步进行的,从而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提供规范的服务赢得更多的顾客。 ⑷从金融营销的标的——各种金融产品来看,它是金融活动中与资金融通的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Word版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及改革建议 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尽管在很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对国内经济长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现状,“三农”问题始终是进一步发展经济亟需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而近几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预测在我国这个农业发展中国家里,发展农村,特别是以农村金融市场带动农村发展必将成为今后的主要线路之一。因此,对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一些国家的农村金融市场已相当的成熟了。以美国为例,它建立起了包括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以及农村保险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体制,具有渠道广、性质多样,既分工又合作以及竞争性的独特特点。此外,还设立了多种政府的农贷机构以强化对农村金融的扶持与监管力度。再从日本来看,尽管日本传统农业发展面临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农业劳动力减少等挑战,但其农村金融的发展却给整个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具备了其明显的特点:第一,不以赢利为目的;第二,坚持农民自愿、自主、互助和互利的原则;第三,与国家的财政政策、农业政策密切配合;第四,拥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最后,可以从与我国情况很相似的印度来看,同样是人口众多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印度的农村金融也有了自身的特点:一是政策性金融定位合理,充分发挥兼具财政性融资、商业性金融和部分金融监管的特殊功能;二是重视发挥国有大商业银行在支农服务中的作用;三是农村合作银行发挥其点多面广优势,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力量;四是成立了服务于特定地区、特定人群和特殊领域且功能明确的专业银行;五是实行农村金融的“领头银行”计划。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农村金融的发展都必须结合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来,并且政府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而整个农村金融发展的目的则在于发展农村经济,所以,未来的定位应该也要始终坚持这一点。 回观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建设,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二是“三农”贷款持续增长。但是当前农村金融改革发展中也仍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村金融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表现为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营业网点覆盖率低下,金融服务的便捷化程度低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金融服务的能力,呈现出农村金融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二是农村资金非农化倾向仍比较严重。目前,通过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等商业性金融组织,每年从农村地区流出的资金大于从城市流入的资金,导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城乡差距过大;三是农村金融服务单一,特别是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多数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仍局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对农民需求量较大的小额贷款则缺乏创新,造成金融产品单一,盈利能力严重不足,而一些非正规的民间金融由于较符合农民需求,发展较快,但同时潜在风险也较大。此外,对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补偿上,农民的参保意识低下,金融机构也不愿在此业务上投入过多。四是农村金融立法严重滞后,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金融市场本身的高风险要求必要的法律和制度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然而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由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对法律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可以看到,我国未来的农村金融发展道路还很崎岖,基于此,关于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改革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最近,国内首部深度剖析互联网金融的着作《互联网金融》于2013年10月24日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互联网金融领域专家学者、金融投资代表、企业精英以及来自近20家媒体的记者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在这其间,共同探讨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方向、发展动态与未来趋势。 《互联网金融》由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与国培机构董事长刘勇联手合着,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是国内首部全面、系统地剖析互联网金融的书籍,其内容涵盖了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运营模式、风险特征、发展趋势、监管方法以及行业发展政策建议等方面,本书可在国培机构预览购买。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比尔·盖茨十几年前就曾断言,在互联网的冲击下,传统商业银行将是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指出,以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将威胁到银行生存的根基——存贷中介功能,并且他虽然看似遥远,但很快就会发生。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豪言,将用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改变贷款模式,重建整个社会未来的金融体系。 近年来,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大大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业网上银行功能也非常丰富,还有质押贷款业务等等。如果是你自己的存单,你可以不需要审批,就可以由网银自动办理质押和贷款手续。网络银行最近几年,主要是以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为首的,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的奖项。其中最大的成绩就是实现了数据大集中,形成了南北数据中心,完成灾备建设。 另外,网络银行平台上,业务全能化。产品开发能力加强,品种越来越丰富。银行总行打破了以前的科技人员配备方法,直接将科技人员下放到业务部门,人事属于业务部门。但其科技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科技部门有着重要话语权。这种改革使业务系统的维护能力、业务部门提出需求的能力迅速上升,提升了银行技术实力,在第一线培养了金融和计算机复合型人才。据国家统计局、工信部和易观咨询等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的数量已由1993年的2005人猛增至亿人,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达亿部,超过我国历年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的总和,2012年1-6月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已达%,网上银行注册用户为亿,全年交易额高达万亿元,全行业离柜业务率达到%。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虚拟货币的发行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据易观智库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全年交易额规模达万亿元人民币,较2010年增长99%。尽管与当年全国支付系统近2000万亿元的业务处理金额相差甚远,但第三方支付组织已将手伸向了银行的核心业务,且在电子支付领域奠定了优势地位。业界人士预计,未来几年其交易额将迎来爆炸式增长,业务占比会不断提升。 二、互联网金融的前景 首先,互联网金融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银行直接融资以及股票和债券市场间接融资尽管对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产生很大的市场交易成本,包括贷款信息收集成本、银行与客户签约成本、客户信用等级评价成本、贷后风险管理成本以及坏账处理成本等。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供求

现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及运作发展趋势论文

现代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及运作发展趋势论文 p; Gamble)参与了与德国和美国利率相连的利率衍生工具交易,当两国的利率上升高于合约规定的跨栏利率时(要求宝洁公司按高于商业票据利率1412基点的利率支付),这些杠杆式衍生工具成为公司承重的负担。在冲抵这些合约后,该公司亏损1.57亿美元。 2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包括贷款、掉期、期权及在结算过程中的交易对手违约带来损失的风险。金融机构签定贷款协议、场外交易合同和授信时,将面临信用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控制以及要求对手保持足够的抵押品、支付保证金和在合同中规定净额结算条款等程序,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信用风险。 近来,信用风险问题在许多美国银行中开始突出起来,根据1998年1月的报告,其季度财务状况已因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危机而受影响。例如,由于亚洲金融风暴,JP摩根(JP MORGEN)

将其约6亿美元的贷款划为不良贷款,该行97年第四季度的每股盈利为1.33美元,比上年的2.04美元下降35%,低于市场预期的每股收益1.57美元。 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因交易或管理系统操作不当引致损失的风险,包括因公司内部失控而产生的风险。公司内部失控的表现包括,超过风险限额而未经察觉、越权交易、交易或后台部门的欺诈(包括帐簿和交易记录不完整,缺乏基本的内部会计控制)、职员的不熟练以及不稳定并易于进入的电脑系统等。 1995年2月巴林银行的倒闭突出说明了操作风险管理及控制的重要性。英国银行监管委员会认为,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一名职员越权、隐瞒的衍生工具交易带来的巨额亏损,而管理层对此却无丝毫察觉。该交易员同时兼任不受监督的期货交易、结算负责人的双重角色。巴林银行未能对该交易员的业务进行独立监督,以及未将前台和后台职能分离等,正是这些操作风险导致了巨大损失并最终毁灭了巴林银行。 类似的管理不善导致日本大和银行在债券市场上遭受了更大损失。1995年人们发现,大和银行的一名债券交易员因能接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证券金融农村金融研究论文: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 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现状,从农村金融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出发,提出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本文从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和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和问题,指出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问题对策未来趋势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

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

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形势及发展对策初探

摘要:中小金融机构的出现,对于完善我国企业的融资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金融机构形势发展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面临着外资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双重竞争。本文拟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策略。 一、中小金融机构的重要性 目前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已举足轻重,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量的75%,中小工业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各占60%和40%。但现有金融体系又主要是面向大城市和大企业,以致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在融资市场上孤立无援。要在根源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建立以中小银行为中心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增加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的媒介,或者放松对银行业的准入限制,让充分竞争的金融市场有足够多的中小银行。近年来,尽管中央银行一再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收效不大,根源在于这种做法既不符合信贷市场的内生专业化分工原理,又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原理相悖。 二、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形势 中小金融机构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障碍,主要表现为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信誉低,容易受到股东的不当操纵,因此风险要高于大银行。 1.体制方面存在的缺陷。一是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主要由股东或社员入股组成,从目前看,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股权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二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还未达到规范的合作制或服份制要求,没有建立科学的经营决策和权力制衡机制;三是股东和社员权益无法保障和落实,不同程度存在着产权模糊、政企不分、权责不清的体制缺陷;四是中小金融机构普遍缺乏科学的效益核算观念,资产风险较高。 2.人员素质和法人约束的局限性。民主管理、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及其他部门的监管都没有完全到位,中小金融机构的人事决策、信贷决策及其他的管理决策随意性很大,经营管理上粗放、不规范,效益很难提高。 3.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小金融机构的核心中小银行的发展面临着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但竞争环境并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银行一般定义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银行,包括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等,这种划分无形中赋予了国有商业银行垄断条件,在事实上对中小银行造成了信用歧视;二是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有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负责处理,而中小银行只能靠提成留利慢慢冲销;三是不平等的非国民待遇。中小银行一直被排除在国债一级市场、全国电子联行之外,有的单位甚至规定预算外资金不能存放于中小银行等等。 这种不公平环境和自身固有的缺陷,一方面遏制了同业之间的公平竞争,难以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实力,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中小金融机构的顺利发展。 三、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1.国家给予政策优惠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优质文档]

我国互联网金融产生背景、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以“金融线上化”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日益兴起,并得以蓬勃发展,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出发,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对互联网金融发展未来的展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伴随着风险的凸显,为了保证这种新兴金融模式健康稳步的得以推进,我们必须对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思考。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发展前景 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背景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定义与特征有着紧密联系,研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须首先认识其定义与一系列特征。 (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强、参与性高、协作性好、中间成本低等一系列特征。互联网金融模式是既不同于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也不同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从融资模式角度看,互联网金融模式本质上是一种直接融资模式。同时,互联网金

融是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金融而产生的一种新兴金融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征。首先,效率高,成本低。互联网金融依靠互联网平台交易和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开展业务,比以商业银行为主要销售渠道的传统基金销售模式效率更高且成本更低,提高了投资人的收益率。其次,操作便捷,人人参与。互联网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便捷流畅,给予客户极佳的交易体验。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资金交易门槛很低,有效缓解了金融排斥,提高了社会金融福利水平。再次,信息对称,供求匹配。互联网基金模式实现了基金销售的金融脱媒,基金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公司将基金产品直接送达到海量 的互联网客户群体面前。同时,互联网客户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自行完成对基金信息对比、甄别、匹配和交易,有效激活市场存量资金,提高了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背景是两个:一个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另一个是利率市场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家能够绕过营业部去开展银行业务,从而大幅节约成本和费用。利率市场化使得互联网银行在存款利率上有很多的优势,它的存款利率高于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兴起主要源于庞大金融供需断层。首先,财富积累急需保值增值的投资渠道;其次,弱势群体的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融资成本过高;最后,商业银行无法进行根本

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研究

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研究姓名王群琳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金融学指导教师张强20020101内容提要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道路十分坎坷特别是后更是将承受来自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双重“夹击”但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在目前形势下研究其发展策略非常必要。本文以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现实情况为前提在金融机构发展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鉴、汲取了相关经济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国外巾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经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我同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问题。首先本文介绍了中小金融机构的一般概念、特征以及国内外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提出中小金融机构存在与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对我国加入后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发展策略包括中小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策略如明确市场定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业务创新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等以及发展的外部配套措施如给中小金融机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赋予。小金融机构更多权益以及加强金融监管等。关键词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现状发展策略—?——??、、?绪论选题背景与依据年至今中国金融改革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金融监管调控体系以金融企业制度为轴心的金融制度以货币市场、债券市场

和股票市场为主体的金融市场体系以引进外资、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为主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成型。但我匡目前的金融体系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国有商业银行仍与据绝对垄断地位这有悖于经济学中的公理竞争出效率。因此有必要深化改革加强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充实市场竞争主体打破垄断格局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体制。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极为不利由于通货紧缩的压力某些企业的经营效益下降影响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安全和财务状况同时诸如海南发展银行及一批城乡信用社的破产倒闭严重地打击了社会公众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心此外中小金融机构内部也存在许多问题市场定位不明确、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比较薄弱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尚未建立。随着我国加入外资银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将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压力。中小金融机构除了正面迎接国有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挑战外别无他途。国外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历史悠久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在兼并浪潮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它们仍有立足之地。因此研究借鉴国外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经验十分必要。在我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倍受关注年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主持召开了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肯定了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和发展的方向是对的运行是健康的央行将通过加强服务和改善股份制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的出现和快速发展 互联网金融在业内的被普遍接受的定义是传统金融业与现代信息科技相结合的,以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代表精神的,以传统金融业的在线化、互联网企业的渗透化和金融生态圈新型化为主要业态表现的,以支付方式、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为核心模式的新兴领域。 图1: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迅速扩大:超过10万亿元 资料来源:Wind 互联网使用人数大幅增加。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较2012年底增加2,656万人。 即时通讯工具成为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主要载体。截至2013年6月底,4.6亿人使用即时通讯工具;新浪微博用户2.8亿;微信用户3亿。庞大的网民群体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人脉”基础和潜在客户。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网络货币市场、在线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新型机构不断涌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以第三方支付为例,从2006到2012年,交易规模从150亿元增长到超过10.9万亿元(见图1)。2013年6月末,阿里小贷投入贷款总额已超过1000亿元,客户超过32万户,户均贷款额度4万元。 二、互联网金融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迅速,而且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根据互联网金融服务形式的不同,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种主要的商业模式: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和互联网金融服务。 首先,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延伸是指传统的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保险等)借助互联网的便捷性和强大的影响力将自己的服务在互联网上进行推广,最典型的代表是互联网银行、在线保险和网上金融超市。其次,金融的互联网居间服务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P2P信贷、众筹融资等。最后,互联网金融服务是网络形式的金融平台。这一模式大多是以阿里、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向金融行业的渗透,包括互联网理财(如阿里余额宝)、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如阿里金融、京东供应链金融等)、虚拟电子货币以及金融信息服务等。这10种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见表1。 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掀起热潮,大有冲击传统金融之势。今天乃至将来,互联网金融都将对金融生产、交易等环节产生重要影响。 表1:互联网金融主要商业模式 模式代表企业创新亮点与核心价值 支付平 台 支付宝、拉卡 拉、财付通 源于客户对网络交易便捷性和安全性的需求,在收付款人之间作为中介 机构提供网络支付、预付卡发行预受理、信用卡还款、银行卡收单以及其他 支付服务 P2P信人人贷、拍拍金融机构的过度垄断和利率体系僵化,使得资金供需匹配效率较低,P2P

当前农村金融的现状及政策分析

" 〔摘要〕我国农村金融基本上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基础,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但是,在该体系中存在着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缺位、非正规金融服务机构受到抑制、农业保险越来越萎缩、相关政策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农村金融的发展。为此,需要从各个方面深化改革。〔关键词〕农村金融,问题,改革建议“三农”问题是我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难点,也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的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优化农村的资源配置,培育和完善农村的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一、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金融基本上形成了以正规金融机构为基础,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金融组织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第一,正式金融。在我国农村的金融体系中,这样的金融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其主要特点就是除邮政储蓄受到国家邮电局的监管外,其他的金融组织都受到国家金融当局的监管。在正规的金融组织中,除了中国农业银行外,其他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涉及农业的业务很少;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为实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相分离的重大措施而设立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分支机构最多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也是所有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唯一一个与农业农户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农村商业银行属于股份制银行,目前只有张家港、常熟和江阴农村商业银行三家,均由原来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造而成;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只吸收储蓄,它把储蓄资金转存入中央银行,以转存利率与吸储利率差额作为其收益来源。第二,非正式金融。该体系主要泛指存在于个体、家庭、企业之间,在官方正式的金融体系外进行的金融交易活动,包括民间借贷、民间互助会、地下钱庄、地下投资公司等。其主要的运作形式有合会、私人钱庄、当铺、集资、贸易商放款和商业信用、民间票据机构等。这些金融组织通常建立在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基础上,带有互助合作的性质。它们既没有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又没有纳入政府部门监管,所以归入非正式金融。部分以农村扶贫为中心的小额信贷活动也可归入。非正式金融的运作嵌入于社会网络和传统型制度环境中,基于社会网络中的人缘、地缘和血缘关系,即信任关系。从知识论角度看,非正式金融比任何正式金融更能发现和利用分散在各地的局部知识,而且许多局部知识不能通过正式金融机构的标准化操作所发现和利用。加上非正式金融都建立在明晰的私人产权和无限责任基础上,所以改革开放以来,非正式金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尤其是江浙一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缺位在农村的正规金融体系中,只有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村邮政储蓄机构的业务涉及到农业。其中,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才是一家真正和农业农户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向农村和农业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但农村信用社由于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历史包袱重、资产质量差、服务手段落后等因素制约,无法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应有作用。目前,农业新增贷款85%以上都来自于农村信用社。仅仅靠农村信用社是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农民、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的。中国农业银行建设的初衷是为了支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实际上农行的业务基本上与农业农户无直接关系,其贷款的绝大部分都投入了国有农业经营机构(如粮食局和供销社)和乡镇工业企业。农业发展银行是一家政策性银行,它的业务也不直接涉及农户,而是承担国家规定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并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它的支援农业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农村邮政储蓄机构在农村只吸收储蓄,而不进行放贷,其结果是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资金的外流。大量农村资金通过邮政储蓄转存人民银行进而从农村流向了城市,直接导致农村资金供给不能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非正规金融机构受到抑制正是由于正规金融机构收缩农村阵地,农村金融市场中正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现状 国际审计学院2011级审计二班刘懿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总体呈向前趋势,但仍有诸多问题,诸多阻碍,若要论述我国金融体系现状,必要从原因纠起,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论述。 一.外部环境 较于大多数西方国家来说,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形成起步较晚,许多机构至今仍处于转型阶段,一些在国际组织中的应有权利也因为战争以及国家内部原因遭到极为大幅度的推迟,或者不能获得平等的待遇。 以下的例子足以说明这种情况。 国际清算银行创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就是1918年左右,而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才得以进入该组织发光发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本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始国之一,但由于美国等少数国家的阻挠,直到1980年4月才恢复了代表权的决定,在开始只有2.22%的投票权,经过27年的发展,中国经过增资和认购数额的调整,2007年上升至3.72%,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名列第三,可喜可贺,而美国今年来的投票值大概稳定在17%左右,也可想而知美国在当年阻挠中国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是有一定的力度的。 世界银行(WB)主要是向成员国提供长期的优惠贷款,在某种程度上,世界银行是国家借款的一个比较方便快捷的途径,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1999年7月起,被世界银行判定已接近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因此不再对我国提供优惠的软贷款(软贷款指的是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项目资本金的50%。贷款期限为25年,其中宽限期5年。贷款利率比其他商业银行同期利率下浮10%。贷款方式主要是与各级政府合作选项、建立相应融资平台和发放贷款,并由各级财政对项目实行还款担保)。我本人并不认为我国经纪水平在20世纪末就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也许同当时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的强硬表现有关,不知是国际组织出现错觉还是借题发挥。 各大国际金融机构在发展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诸如,组织商讨国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报/2013年/5月/7日/第007版 理论 浅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 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龙寒英胡亦非李下蹊张雯惠熊略 一直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金融发展都呈现出极大的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金融网点分布较少、金融服务较落后、“三农”和中小企业获取贷款支持较难等方面,这些对加快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产生不利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银监会于2006年12月20日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于是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揭开了帷幕。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相较于大型商业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具备更低的信息搜集成本、更加灵活的服务机制、低廉的监督管理成本,它们通过向农村地区提供资金和有效配置农村地区的资源,达到提高农村资本的积累和生产力水平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地区的金融竞争体系的完善,避免了大型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的长期垄断局面,弥补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撤出农村地区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发展现状 自2007年3月1日,我国首家村镇银行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在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正式挂牌开业以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和成长起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迅速增加。截至2012年9月底,我国已组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达到859家,其中村镇银行数量为799家。这与2012年5月银监会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有很大的关系,它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并明确在村镇银行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后,主发起行可以与其他股东按照有关原则调整各自的持股比例,使得民间资本涌入村镇银行,成为其组建的主要力量。据统计,民营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村镇银行的比例高达74%。 另外,我国银监会坚持面向“三农”、数量服从质量、重点布局中西部县域的原则,自2007年设立首家村镇银行至2012年9月底,中西部地区的村镇银行为481家,占比高达约60.02%。这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额逐年递增。据统计,2008年12月底,我国已有的107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额为64.6亿元,贷款余额为34.2亿元,其中投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资金占比约为95.85%。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吸收存款达到369亿元,贷款余额达到1316亿元,增长高达36倍之多,年均增长率高达149.06%。其中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约为1052亿元,占比为79.94%,相比较于2008年下降了15.91个百分点,并且从2008年至今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比重一直处于下降的水平。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基本良好。首先,从不良贷款指标来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在2007年为0.01%,2009年达到新高0.22%,2010年回落到0.12%,但2011年的不良贷款率又回到0.2%的高位。但总体来讲,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状况较为良好。其次,从盈利指标来看,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税后利润从2009年的1.1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6.8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84%。权益报酬率从2009年的2.25%增加到2011年的9.19%,资产收益率则从2009年的0.49%逐年提高到2011年的1.49%。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品种趋向多元化。以村镇银行为例,初期建立的村镇银行业务范围狭

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形势及发展对策初探

67 金融观察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金融机构在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面临着外资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的双重竞争。本文拟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策略。 一、中小金融机构的重要性 目前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在我国经济中已举足轻重,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国城镇就业量的75%,中小工业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各占60%和40%。但现有金融体系又主要是面向大城市和大企业,以致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在融资市场上孤立无援。要在根源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建立以中小银行为中心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增加货币政策信用渠道的媒介,或者放松对银行业的准入限制,让充分竞争的金融市场有足够多的中小银行。近年来,尽管中央银行一再要求国有商业银行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但收效不大,根源在于这种做法既不符合信贷市场的内生专业化分工原理,又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原理相悖。 二、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形势 中小金融机构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障碍,主要表现为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信誉低,容易受到股东的不当操纵,因此风险要高于大银行。 1.体制方面存在的缺陷。一是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主要由股东或社员入股组成,从目前看,普遍存在资金不足、股权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二是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等中小金融机构还未达到规范的合作制或服份制要求,没有建立科学的经营决策和权力制衡机制;三是股东和社员权益无法保障和落实,不同程度存在着产权模糊、政企不分、权责不清的体制缺陷;四是中小金融机构普遍缺乏科学的效益核算观念,资产风险较高。 2.人员素质和法人约束的局限性。民主管理、地方政府、人民银行及其他部门的监管都没有完全到位,中小金融机构的人事决策、信贷决策及其他的管理决策随意性很大,经营管理上粗放、不规范,效益很难提高。 3.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小金融机构的核心中小银行的发展面临着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竞争,但竞争环境并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一是中小银行一般定义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外的银行,包括全国性和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等,这种划分无形中赋予了国有商业银行垄断条件,在事实上对中小银行造成了信用歧视;二是在处理不良资产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有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负责处理,而中小银行只能靠提成留利慢慢冲销;三是不平等的非国民待遇。中小银行一直被排除在国债一级市场、全国电子联行之外,有的单位甚至规定预算外资金不能存放于中小银行等等。 这种不公平环境和自身固有的缺陷,一方面遏制了同业之间的公平竞争,难以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实力,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中小金融机构的顺利发展。 三、促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 1.国家给予政策优惠 对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这是由中小金融 中小金融机构面临的形势及发展对策初探 胡妍 宜宾学院经济管理系 644000 机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承担和发挥的作用以及所服务的对象所决定的。首先,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相比,仍然存在先天不足、实力较薄、抗风险能力较差的弱点,这些都需要国家给予—定的政策优惠,而不能有政策上的歧视。另外,中小金融机构所服务的特殊对象也需要得到政策优惠。 2.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进入与退出 目前在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方面,国家一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和要求,使不少符合市场需要但资本规模较小的中小金融机构被排斥在外,另一方面却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少数不合格的机构得以准入,这就使得许多中小银行从发展之初就存在着众多问题。为此,在严格金融市场准入的同时,应进一步降低市场壁垒,实行法治化的市场准入监管。 3.明确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从完善健全中国金融体系的角度纳入配套改革,把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与中小金融机构的整顿配套起来,联动进行。中小金融机构必须创出自己的服务特色和品牌,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城市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应主要定位为市民和中小企业,农村信用社则应定位为农村“三农”。同时,要完善城市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和农村信用杜的法人治理结构。对于那些已经偏离“合作制”运行轨道的农信社,必须要进—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健全内控制度建设,高度重视风险防范。要在业务发展、资产保全、人事管理、分配制度等方面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新路子,积极进行金融创新。 4.积极探索并购重组的试点和形式 面对全球银行业的并购重组大潮,中小金融机构也应积极因应。城市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可以分布走,—是大区行范围内的合并,二是组建城市商业银行集团,三是组建城市商业银行总行。但合并一定要水到渠成,有利于充实实力、防范风险,有利于业务开展,要是真正意义的市场行为,避免重复过去简单的“归大堆”。 5.加强人才管理,建立一支适应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将是目前中小金融机构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基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中小金融机构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请国内外专家前来讲课,提高本单位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与国内外高校联合,利用现有的条件,定向培养适应现代化金融企业管理的尖端人才,或者改善自身条件,吸引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 徐华,从历史的视野中探寻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之路,《浙江金融》,2009,(01) [2] 韩志远、高永泉,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整合问题研究,《吉林金融研究》,2008,(12) [3] 张希慧,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法制保障问题,《求索》,2007,(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