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械设计基础讲课提纲工业设计

(新)机械设计基础讲课提纲工业设计
(新)机械设计基础讲课提纲工业设计

《机械设计基础》讲课提纲

教学安排:

教学时数:56学时(实验6学时),3.5学分

考核方式:综合考虑卷面考试、平时(作业、出勤率、实验)等方面进行考核。

课程设计环节:单独计分:2学分

教材: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主编.《机械设计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第5版)

主要内容:(考虑到为非机类专业,且教学时数较少,从教材中选讲如下章节)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

第3章凸轮机构

第4章齿轮机构

第5章轮系

第10章连接

第11章齿轮传动

第13章带传动和链传动

第14章轴

第16章滚动轴承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桓主编.《机械原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6版).

2.濮良贵、纪名刚主编. 《机械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7版).

绪论

§0-1 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研究对象:机械

◆机械、机器、机构的定义(机器、机构的基本特征)

◆机构的分类

◆典型机器分析

◆机器的分类

◆机器的基本组成

◆机器与机构的区别

◆零件和构件

?主要研究内容: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

论和计算方法。

◆常用机构

◆通用零件

§0-2 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作用:承前启后

?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同学们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

单机械装备的能力,为日后从事技术革新创造条件。

§0-3 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本章基本要求:

1)掌握基本概念: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

2)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性质、培养目标

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平面机构的定义及示例

?本章内容:

§1-1 运动副及其分类

§1-2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1-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1-4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1-1 运动副及其分类

?基本概念

构件、自由度、运动副(定义及示例、运动副元素、约束)

?运动副的分类

按引入的约束数分类;按相对运动范围分类;按运动副元素分类

?机构

◆构件的类型:机架、原(主)动件、从动件(输出构件)及示例

◆机构的组成

§1-2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的定义、作用

?机构示意图

?表达方法:

◆运动副表示(转动副、移动副、平面高副等)

◆构件的表示(原动件、机架、其他构件)

?机构运动简图应满足的条件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步骤及示例

?运动链的定义(开式链、闭式链等)

§1-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定义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及示例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注意事项

◆复合铰链(示例、定义、处理方法)

◆局部自由度(示例、定义及作用、识别、处理方法)

◆虚约束(示例、定义及作用、常见场合及其识别、处理方法)*§1-4 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速度瞬心及其求法

◆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

◆瞬心数目

◆机构瞬心位置的确定

◆三心定律

?速度瞬心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示例

本章基本要求:

1)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方法。

2)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基本概念:运动副、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

计算公式: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数:F=3n-(2P

L +P

h

)

3)掌握机构运动确定性条件

作业:

题1-8, 题1-9, 题1-10 (p19)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

?平面连杆机构、特点及应用实例

?连杆机构的分类及命名

本章重点内容是介绍平面四杆机构。

?本章内容:

§2-1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2-2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2-3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2-1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平面四杆机构的演化方式

一、铰链四杆机构

?组成(机架、连架杆、连杆)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

?曲柄摇杆机构、特征及作用、示例

?双曲柄机构、特征及作用、示例

?双摇杆机构、特征及作用、示例

二、含一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

?曲柄滑块机构(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偏心曲柄滑块机构)及应用

?导杆机构及应用

?摇块和定块机构及应用

三、含二个移动副的四杆机构

?双滑块机构

◆两个移动副不相邻(正切机构)

◆两个移动副相邻,且其中一个移动副与机架相关联(正弦机构)

◆两个移动副相邻,且均不与机架相关联(滑块联轴器)

◆两个移动副相邻,且均与机架相关联(椭圆仪)

四、具有偏心轮的四杆机构

偏心轮机构的演化、特点及应用场合

五、四杆机构的扩展

§2-2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本节介绍的主要内容:

?铰链四杆机构有整转副的条件

?急回特性

?压力角和传动角

?死点位置

一、铰链四杆机构有整转副的条件

曲柄存在的条件

二、急回特性

以曲柄摇杆机构为例,介绍极位、摆角、急回运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或称行程速比系数)等概念

三、压力角和传动角

定义、度量

最小传动角γmin出现的位置

四、死点位置

定义、消除死点位置影响的措施、死点位置的应用

§2-3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平面四杆机构设计的主要任务

?常见的给定设计条件

?常用的设计方法

一、按给定的行程速比系数K设计四杆机构(作图法)

?曲柄摇杆机构

?导杆机构

二、按预定连杆位置设计四杆机构(作图法)

?给定连杆两组位置

?给定连杆三组位置

三、给定两连架杆对应位置设计四杆机构(解析法和实验法)

本章基本要求:

1.熟悉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机构;

2.重点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特性:

1)急回运动和行程速度变化系数

2)压力角和传动角

3)死点位置

3.掌握铰链四杆机构有整转副的条件;

4.掌握按连杆二组位置、三组位置、连架杆三组对应位置、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四杆机构

的原理与方法。

作业:

习题2-1、2-3、 2-4 (p38)

第3章凸轮机构

?本章内容:

§3-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3-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3-4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3-5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

§3-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

结构、作用、优点、缺点及应用

?分类

◆按凸轮形状分

◆按从动件的型式分

◆按从动件运动分

◆按保持接触方式分

§3-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凸轮机构设计的基本任务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等速运动、简谐运动、正弦加速度运动)

?名词术语:

基圆、基圆半径、推程、推程运动角、远休止角、回程、回程运动角、近休止角、升程、运动规律

等速运动

推程、回程运动方程、运动线图、应用场合

刚性冲击

简谐运动

推程、回程运动方程、运动线图、应用场合

柔性冲击

正弦加速度(摆线)运动

推程、回程运动方程、运动线图、应用场合

改进型运动规律

§3-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

定义

一、压力角与作用力的关系

自锁、许用压力角

二、压力角与凸轮机构尺寸的关系

§3-4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

凸轮廓线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

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绘制

1、偏置尖顶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

2、对心直动滚子从动件盘形凸轮

滚子半径的确定

保证凸轮实际轮廓曲线既不变尖、更不出现交叉现象的条件

3、对心直动平底从动件盘形凸轮

避免出现运动失真的措施

二、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绘制

摆动尖顶从动件凸轮机构

§3-5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

本章基本要求:

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及适用场合;

2)掌握凸轮机构设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基圆、压力角、升程等;

3)掌握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4)掌握理论轮廓与实际轮廓的关系;

5)理解凸轮压力角α与基圆半径r0的关系;

6)掌握用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的步骤与方法。

作业:

题3-1、3-2、3-4(p52)

第4章齿轮机构

?本章内容:

§4-1 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

§4-2 齿廓实现定角速度比传动的条件

§4-3 渐开线齿廓

§4-4 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

§4-5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

§4-6 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

§4-7 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

§4-8 平行轴斜齿轮机构

§4-9 锥齿轮机构

§4-1 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

?结构特点、作用优点缺点

?齿轮机构的分类

§4-2 齿廓实现定角速度比传动的条件

1.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齿廓实现定角速度比传动的条件

?共轭齿廓

?节圆及中心距

2.齿廓曲线的选择

本章只研究渐开线齿轮

§4-3 渐开线齿廓

一、渐开线的形成和特性

二、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4-4 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尺寸

一、外齿轮

1.名称与符号

齿顶圆、齿根圆

齿厚、齿槽宽

齿距(周节)、法向齿距

模数、分度圆

齿顶、齿顶高;齿根、齿根高;齿全高

2.基本参数

齿数、模数、齿顶高系数 ha*、顶隙系数 c*、分度圆压力角

3.齿轮各部分尺寸的计算公式

分度圆直径、齿顶高、齿根高、全齿高

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

基圆直径、法向齿距和基节

标准齿轮

齿厚、齿槽宽、齿距(周节)

二、齿条的结构特点

三、内齿轮的结构特点

§4-5 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

啮合线

一、正确啮合条件

二、标准中心距及标准安装

三、重合度

1.一对轮齿的啮合过程

实际啮合线段AE(齿廓的实际工作段)

理论啮合线段N

1N 2

2.连续传动条件

重合度的定义、许用重合度

§4-6 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

一、成形法加工原理及的特点

二、范成法

1. 齿轮插刀

2. 齿条插刀

3. 齿轮滚刀

范成法加工的特点

4.用标准齿条型刀具加工标准齿轮

4.1标准齿条型刀具

4.2用标准齿条型刀具加工标准齿轮

§4-7 根切、最少齿数及变位齿轮

一、根切现象及后果

二、渐开线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

三、变位齿轮及其齿厚的确定*

§4-8 平行轴斜齿轮机构

一、斜齿轮的共轭齿廓曲面

直齿轮与斜齿轮传动比较:齿廓曲面、接触线、啮合特点

二、斜齿轮的基本参数

1、斜齿轮的螺旋角β

2. 模数 m

n 、m

t

3. 压力角:αn、αt

一对斜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三、渐开线标准斜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

分度圆直径、齿顶高、齿根高、全齿高

中心距

齿顶圆直径、齿根圆直径

四、斜齿轮传动的重合度

与端面齿廓相同的直齿轮比较来介绍斜齿轮传动的重合度*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轮及当量齿数

斜齿轮不发生根切的最少齿数

五、斜齿轮的主要优缺点

§4-9 锥齿轮机构

一、圆锥齿轮概述

作用、结构特点(与圆柱齿轮比较)

为了计算和测量的方便,取大端参数(如m)为标准值。

圆锥齿轮类型

二、背锥及当量齿轮*

当量齿轮、当量齿数

三、直齿圆锥齿轮几何尺寸计算

正确啮合条件

避免根切的最少齿数

分度圆直径……

传动比

本章基本要求:

1)了解齿轮机构的特点及主要类型;

2)理解齿廓实现定角速比传动的条件;

3)深入理解渐开线的性质;

4)掌握渐开线齿廓的特点;

5)掌握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传动;

6)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方法及根切现象;

7)掌握斜齿圆柱齿轮及其啮合传动的特点;

8)掌握直齿圆锥齿轮及其啮合传动的特点。

重点: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的基本理论及几何尺寸计算;斜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直齿圆锥齿轮啮合传动的特性。

难点:

一对轮齿的啮合过程;斜齿轮、锥齿轮的当量齿轮和当量齿数等。

作业:

4-1,4-5,4-11(p71)

第5章轮系

?本章内容:

§5-1 轮系的类型

§5-2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5-3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5-4 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5-5 轮系的应用

§5-6 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简介

§5-1 轮系的类型

?轮系的定义及分类

?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1.轮系传动比i 的计算;

2.从动轮转向的判断。

§5-2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一、传动比大小的计算

二、首、末轮转向的确定

1)用“+”“-”表示

2)画箭头

示例

§5-3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

?组成

基本构件(输入输出构件):太阳轮(中心轮)、行星架(系杆或转臂)

其他构件:行星轮

?类型

按自由度数F分;按基本构件分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可运用反转法来求解。

反转原理、转化轮系

周转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及注意事项、示例

§5-4 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

传动比求解思路:分清轮系、分别列式、联立求解。

示例

§5-5 轮系的应用

1)获得较大的传动比,而且结构紧凑。

2)实现分路传动。

3)换向传动

4)实现变速传动

5)运动合成

6)运动分解

7) 在尺寸及重量较小时,实现大功率传动

§5-6 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简介*

一、渐开线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

二、摆线针轮传动

三、谐波齿轮传动

四、活齿传动

本章基本要求:

◆了解轮系的定义、类型和功用

◆掌握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的计算;

◆掌握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的计算;

◆掌握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的计算,能进行简单的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作业:

5-2、5-4 、5-14 (p87)

第10章连接

?机械连接的分类:

◆机械动连接

◆机械静连接:可拆连接、不可拆连接

?连接的组成

?本章内容:

§10-1 螺纹参数

§10-2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10-3 机械制造常用螺纹

§10-4 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紧固件

§10-5 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

§10-6 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

§10-7 螺栓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10-8 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

§10-9 螺旋传动

§10-10 滚动螺旋简介

§10-11 键连接和花键连接

§10-12 销连接

§10-1 螺纹参数

一、螺纹的形成

螺纹的分类:

按螺纹的牙型分、按螺纹的旋向分、按螺旋线的根数分、按回转体的内外表面分、按螺旋的作用分、按母体形状分

二、螺纹的主要几何参数

大径、小径、中径、螺距、导程、螺纹升角、牙型角、牙侧角

§10-2 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

一、矩形螺纹β= 0o

?螺纹拧紧(滑块沿斜面等速上滑)时

受力分析、驱动力、驱动力矩

?螺纹拧松(滑块沿斜面等速下滑)时

受力分析、力、力矩

自锁现象

二、非矩形螺纹的力分析、自锁条件

三、螺旋副的效率

§10-3 机械制造常用螺纹

?三角形螺纹

普通螺纹(粗牙螺纹、细牙螺纹)、(牙型角、牙侧角)

管螺纹

?梯形螺纹(牙型角、牙侧角)

?锯齿形螺纹(牙型角、牙侧角)

?矩形螺纹(牙型角、牙侧角)

粗牙普通螺纹的基本尺寸

细牙普通螺纹的基本尺寸

梯形螺纹的基本尺寸

§10-4 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螺纹紧固件

一、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

螺栓连接、螺钉连接、双头螺柱连接、紧定螺钉连接

二、螺纹紧固件

螺栓、双头螺柱、螺钉、紧定螺钉、螺母、垫圈等

§10-5 螺纹连接的预紧和防松

一、螺纹连接的预紧

松连接、紧连接

1、预紧的目的

2、拧紧力矩T

拧紧力矩的控制措施:测力矩扳手、定力矩扳手、控制螺栓拧紧前后的伸长变形量

二、螺纹连接的防松

螺纹连接防松的根本问题: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转动。

螺纹连接的防松方法:利用附加摩擦力矩防松;利用专门的防松元件防松;其他防松方法

§10-6 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

螺栓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及危险截面

一、松螺栓连接

强度条件

二、紧螺栓连接

1、受横向工作载荷F的螺栓强度

普通螺栓连接的工作原理、强度条件

铰制孔用螺栓连接的工作原理、强度条件

的螺栓强度

2、受轴向工作载荷F

E

受力分析、强度条件

§10-7 螺栓的材料和许用应力

1、材料

螺母、螺栓强度级别

2、许用应力

§10-8 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

螺栓连接的强度主要取决于螺栓强度。

一.降低螺栓总拉伸载荷Fa的变化范围

二.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布

三.减小应力集中

四.避免或减小附加应力

五.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艺

§10-9 螺旋传动*

用途、类型(传力螺旋、传导螺旋、调整螺旋)

对螺旋传动的要求

失效形式

一、耐磨性计算

二、螺杆强度校核

三、螺杆的稳定性校核

四、螺纹牙强度的校核

§10-10 滚动螺旋简介*

§10-11 键连接和花键连接

一、键连接的类型

用途、特点

主要类型:平键连接、半圆键连接、楔键连接和切向键连接。

1. 平键连接

工作原理、工作面、双键布置、特点

常用的平键:普通平键、导向平键、滑键

普通平键结构:圆头(A型)、方头(B型)、单圆头(C型)

普通平键和键槽尺寸

2. 半圆键连接

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工作面、双键布置、特点、应用

3. 楔键连接

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工作面、双键布置、特点、应用

4. 切向键连接

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工作面、双键布置、特点、应用

二、平键连接的强度校核

?键的尺寸确定:

截面尺寸b、h;长度L

?主要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

静连接、动连接

?平键连接的挤压强度条件(静连接)

工作长度

?限制平键连接(动连接,如:导向平键、滑键)的压强

键连接的许用挤压应力和许用压强

双键的强度校核:按1.5个键计算。

示例

三、花键连接

结构特点、优点、类型及应用

强度校核简介

§10-12 销连接

作用、类型

本章基本要求

(1) 掌握螺纹连接的分类、螺纹各部分的名称和结构参数;

(2)掌握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计算及自锁条件;

(3)掌握螺纹连接的四种基本类型、结构特点、应用场合;了解常用螺纹紧固件结构形式;

(4)掌握螺栓连接的预紧和防松、常用防松方法及防松零件;

(5)掌握单个螺栓的受力分析和强度校核计算;

(6)了解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

(7)掌握平键的选用和强度计算方法;

(8)了解花键连接、销连接的结构和特点。

作业:

(p161)10-2, 10-14

第11章齿轮传动

?作用、要求

?分类

按装置型式分、按齿面硬度分、按精度等级分

?本章内容:着重介绍标准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11-1 轮齿的失效形式

§11-2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11-3 齿轮传动的精度

§11-4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

§11-5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11-6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11-7 设计圆柱齿轮时材料和参数的选取

§11-8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11-9 直齿锥齿轮传动

§11-10 齿轮的构造

§11-11 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

§11-12 圆弧齿轮传动简介

§11-1 轮齿的失效形式

?失效形式:

◆轮齿折断

折断部位、折断形式、折断原因

齿根弯曲应力σ

的性质

F

提高齿根弯曲强度的措施

◆齿面点蚀

点蚀最先出现在靠近节线的齿根面上。

的性质

齿面接触应力σ

H

齿面点蚀的形成原因

提高齿面接触强度的措施

软齿面(HBS≤350)的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齿面点蚀

◆齿面胶合--材料的转移

形态、提高齿面抗胶合能力的措施

◆齿面磨损--材料的丧失

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齿面磨损。

措施

◆齿面塑性变形--材料的塑性流动

产生原因、形态(主凹从凸)

措施

?计算准则(设计准则)

§11-2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

?常用齿轮材料

优质碳素钢、合金结构钢、铸钢、铸铁

?热处理方法

表面淬火、渗碳淬火、调质、正火、渗氮

软齿面、硬齿面

常用的齿轮材料及其力学性能见表11-1

§11-3 齿轮传动的精度

运动精度:反映传递运动的准确性

平稳性精度:传动的平稳性

接触精度:载荷分布的均匀性

国标GB10095-88给齿轮副规定了12个精度等级。其中1级最高,12级最低,常用的为6--9级精度。

§11-4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作用力及计算载荷

一、轮齿上的作用力

圆周力、径向力、法向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

小齿轮上的转矩

二、计算载荷

名义载荷、载荷系数

§11-5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理论依据是两平行圆柱体的接触应力理论:赫兹公式

实验表明:齿根部分靠近节点处最容易发生点蚀,故取节点处的应力作为计算依据。

?齿面接触应力的推导

?齿面接触强度计算

校核式、设计式:齿宽系数、许用接触应力等

齿面接触强度取决于小轮分度圆直径的大小。

§11-6 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轮齿弯曲强度计算

假定载荷仅由一对轮齿承担,按悬臂梁计算。齿顶啮合时,弯矩达最大值。

?危险截面

?齿顶受力分析

?齿根弯曲应力

齿形系数、应力集中系数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验算公式

许用弯曲应力(轮齿单侧、双侧工作)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公式

齿根弯曲疲劳强度取决于模数的大小

对于动力齿轮传动,模数m≥1.5 mm

对于开式齿轮传动,应将模数m计算值放大10-15%, 再圆整为标准值

§11-7 设计圆柱齿轮时材料和参数的选取

一、材料

齿面硬,齿芯韧

二、主要参数

1、齿数比u

2、齿数z

3、齿宽系数和齿宽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示例

§11-8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一、轮齿上的作用力

圆周力、轴向力、径向力、法向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

二、强度计算

1、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校核式、设计式;模数、螺旋角确定方法

2、轮齿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校核式、设计式

§11-9 直齿锥齿轮传动

一、轮齿上的作用力

假设力集中作用在轮齿中点节圆(标准齿轮节圆锥与分度圆锥重合)处。

圆周力、径向力、轴向力、法向力的大小和方向确定

二、强度计算

近似认为,一对直齿圆锥齿轮传动和位于齿宽中点的一对当量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相等。

1、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校核式、设计式;模数、锥距确定方法

2、轮齿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校核式、设计式

§11-10 齿轮的构造

齿轮轴、实心齿轮、腹板式齿轮、轮辐式齿轮

§11-11 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

一、齿轮传动的润滑

开式齿轮、闭式齿轮传动

1、润滑油牌号的选择

2、润滑油粘度的选择

开式齿轮、闭式齿轮传动

二、齿轮传动的效率

齿轮传动的损耗

齿轮传动的平均效率

§11-12 圆弧齿轮传动简介*

本章基本要求

(1)掌握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失效原因、失效部位、避免或减轻失效的措施;掌握

针对不同失效形式的设计准则;

(2)了解齿轮材料及热处理方法;

(3)了解齿轮传动的精度;

(4)掌握渐开线直齿、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和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强度计算方

法;能够正确设计齿轮传动;

(5)了解齿轮的主要结构形式、润滑方式及传动效率。

重点:

渐开线齿轮传动失效形式、材料选择、受力分析、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

作业:

11-3、11-9(p187)

第13章带传动和链传动

?本章内容:

§13-1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13-2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13-3 带的应力分析

§13-4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

§13-5 V带传动的计算

§13-6 V带轮的结构

§13-7 同步带传动简介

§13-8 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13-9 链条和链轮

§13-10 链传动的运动分析和受力分析

§13-11 链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选择

§13-12 滚子链传动的计算

§13-12 滚子链传动的计算

§13-13 链传动的润滑和布置

§13-1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

?带传动的组成

?工作原理

?带传动的类型

?带传动的几何关系

中心距a、包角α、带长

?带传动的张紧方法

调整中心距、采用张紧轮、自动张紧

?带传动的优点

?带传动的缺点

?应用

§13-2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一、初拉力F0、紧边拉力F1、松边拉力F2和有效拉力F

?静止时的受力分析

?传动时的受力分析

二、最大有效拉力和打滑

?打滑现象及带来的危害

?最大有效拉力的推导

挠性体(柔韧体)摩擦的基本公式(欧拉公式)

?最大有效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带与轮面间的打滑现象最先发生在带与小带轮轮面接触弧上。

?避免打滑的条件

平带、V带受力分析

?V带传动的最大有效拉力F ec

§13-3 带的应力分析

1.紧边和松边拉力产生的拉应力

2.离心力产生的拉应力

3.弯曲应力

4. 应力分布及最大应力

最大应力σmax出现在紧边与小轮的接触处。

5. 作用在轴上的力

§13-4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

?弹性滑动产生的原因分析

滑动率

带传动的传动比

§13-5 V带传动的计算

一、V带的规格

?组成、节线、节面

?普通V带和窄V带的标准化

?基准直径d

?基准长度L d

二、单根普通V带的许用功率

?主要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单根带所能传递的有效拉力、传递的功率

?实际条件下单根V带所能传递的功率

三、V带的型号和根数的确定

计算功率、选型图

四、主要参数的选择

1.带轮直径与带速

2.中心距、带长和包角

3.初拉力

4. 作用在带轮轴上的压力F Q

带传动设计的步骤及示例

§13-6 V带轮的结构

?V带轮的轮槽尺寸

?带轮的结构:实心式、腹板式、轮辐式§13-7 同步带传动简介*

§13-8 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组成及作用、优缺点、应用

935机械设计基础

2018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机械设计基础 一、机械原理部分 1.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构件、运动副及机构的概念;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和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方法和Ⅱ级、Ⅲ级杆组的结构特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方法。 2.平面机构的速度分析 速度瞬心的概念;机构速度瞬心的数目和瞬心位置的确定方法;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 3.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平面四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急回运动、行程速度变化系数及极位夹角,压力角和传动角,死点位置);平面四杆机构设计图解法。 4.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凸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凸轮机构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及其特性;凸轮机构偏心、凸轮基圆、推程运动角、远休止角、回程运动角、近休止角、理论轮廓与实际轮廓、从动件行程及机构压力角等概念,并能在图中标出;了解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机构正配置、负配置对压力角的影响;理解基圆半径与压力角的定性影响关系;掌握按给定运动规律设计各类盘形凸轮轮廓曲线,重点是图解法;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确定的原则(压力角、基圆半径和滚子半径)。 5.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齿轮机构的类型;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的性质及渐开线齿廓的特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应满足的条件(正确啮合的条件、无侧隙啮合条件及标准安装、连续传动的条件);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根切现象及最少齿数;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啮合特点、斜齿轮的基本参数、几何尺寸计算和当量齿数、斜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和传动特点)。 6.轮系及其设计 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和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7.其他常用机构 棘轮机构、槽轮机构和不完全齿轮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运动特点。 8.刚性回转件的平衡 刚性回转件的静平衡与动平衡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9.机械速度波动的调节 机械速度波动的基本知识及其调节方法。 8.回转件的平衡

产品语意设计-教学大纲

《产品语意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20*******课程名称:产品语意设计 学分:2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16 实践学时:16 适用对象:工业设计专业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构成基础、机械制图、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产品效果图技法与分析、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心理学、产品模型制作、产品形态设计、设计原理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主要通过在产品设计实践为重点的基础上提升研究的高度,使产品设计与研究相结合,使学生具有将社会、生活、文化应用于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对工业设计的新的要求。产品语意学侧重于从符号学、传播学、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产品形态的使用环境中的象征意义,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新的设计思考的角度和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引导以产品语意学在设计中广泛扩展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讨论,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本课程教学目的为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掌握创意思维的方法,学会多角度、创新性的思考、解决设计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产品语意的概念、层次及价值; 2.重点掌握功能性语意、象征性语意、趣味性语意及关怀性语意的理解; 3.熟悉产品语意表达的思维、方法及特征; 4.掌握产品语意设计的应用流程、要点; 5.熟悉信息时代产品语意的发展趋势,以及产品语意设计及表达的思路; 6.熟悉产品语意设计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于体现。 (二)能力目标 养成设计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勤于记录的习惯,善于捕捉灵感;养成打破常规,创新性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及表达。拓宽学生视野,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实践操作与本理论专业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造型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产品语意概述 2课时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考试(以下简称“插班生考试”)《机械设计基础》科目的考试,是普通高等学校(含离职班和各类成人高校从普通高考招生的普通班)应届和往届专科毕业生,以及通过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国民教育系列获得大专毕业证书的人员,升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就读的统考科目。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插班生《机械设计基础》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应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 1.命题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目标和考核内容,考试命题应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试题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识记为20%,理解35%,应用45%。 3.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试卷中四种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易约占20%,较易约占30%,较难约占30%,难约占20%。 Ⅱ、考试内容 1.考核内容 《机械设计基础》的考核内容为常用机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选用及设计计算方法,具备设计一般参数通用机械零件的能力。 2.考核要求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具体含义是: 识记:能解释有关的概念、知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绪论 一、考核目的 本章考核的目的是:机械设计研究对象及内容、一般要求和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 (一)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二)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三)机械设计的一般要求和过程。 三、考核要求 识记:机械设计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机械设计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要求和过程。 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一、考核目的 本章考核的目的是:运动副相关的概念、分类;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绘制方法;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二、考核知识点 (一)运动副及其分类; (二)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三)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三、考核要求 识记:构件、运动副、约束、自由度和运动链。 理解: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应用: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产品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04709 课程名称:产品设计(Product Dedign) 《产品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专升本)开课学期 1 学分 4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28 与其他课程的联系:《设计素描》、《速写》、《设计色彩》、《计算机辅助设计 建议教材王明旨,产品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06,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1] 王受之,王受之讲述产品的故事,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03,第一版 [2] 陈汗青,产品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11,第一版 [3] 伏波白平,产品功能与结构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06,第一版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产品设计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专升本方向)专业必修课。 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的主要方面,在艺术设计专业开设产品设计课程有很大的必要性,这对培养工业设计方向应用型设计人才起到很大的作用。该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教授并强化学生产品设计理论和实践能力,全方位激发学生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意识,为其今后进行独立设计创作打下更为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产品设计的教学与训练,拟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并基本掌握产品设计的相关基础理论; 2.带领学生接触并初步了解产品设计所涉及学科的基本常识; 3.使学生初步具备高度美感产品设计的能力与意识。 二、课程章节的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三、教学章节教学目的、基本内容要求、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产品设计概论 1.学习目的 通过课堂交流掌握学生专业方向以及对产品设计课程的理解;通过授课使学生初步了解产品设计的相关概念、就业范围、应用技能、关联学科、行业发展现状等知识和信息,大致了解课程设置的意义、教学重点、课程考核方式。 2.重点和难点 以产品设计简史和当前行业发展动态及产品设计设计的技能讲解为教学重点。 因授课对象为毫无产品设计基础的学生,教学难点在于产品设计涉及的相关概念、应用技能的讲解与把握等。 3.教学方法 教材资料与网络资源并用,确保教学信息处于行业发展前沿;激发学生讨论,掌握学生对课程及产品设计行业的理解与能力掌握。 第二章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 1.学习目的 通过课堂授课及典型案例讲解,让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整个流程及每项程序中的主要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为今后的课程讲解及从事产品设计工作打牢基础。 2.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整个产品设计的流程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和注意事项、设计程序的模式、典型设计程序案例分析。 此章节信息量非常大,如何将这些信息量巧妙地让学生了解就是本章节主要教学难点。 3.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为主,加强师生互动;教材资料与网络资源并用,确保所选案例的典型性与吸引性;指导学生实践,加强对市场调研等环节的理解。 第三章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 1.学习目的 通过理论授课及典型案例讲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产品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具备在产品设计中考虑宜人性的意识,为今后的设计实践及从事产品设计工作打牢人机工程学理论基础。 2.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人体测量及设计应用;人机工学在显示装置中、控制装置、作业空间、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应用;人机工学典型案例分析与讲解。 教学难点:人机工学在显示装置中、控制装置、作业空间、工作环境等方面的应用;学生设计中人机意识的培养;授课内容的信息量与吸引性的统筹。 3.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理论讲授为主,确保所讲知识的全面性;配合人机工学典型案例,以案例加强学生对人机因素的了解与把握;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思考并寻找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 第四章产品设计中的材料与工艺 1.学习目的 通过理论授课及典型案例讲解,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材料及工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并达到在产品设计环节之前就提前考虑到设计方案的材料应用,具备能够合理选用材料及生产工艺的素质,为今后的设计实践及从事产品设计工作打牢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doc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是高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必修主干技术基础课,也可作为其它各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 它是培养和检验学生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维护和设计计算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具有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要求是:应考者比较系统的掌握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维护和设计计算方法,初步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运用机械零部件标准、规范、手册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0 绪论 课程内容 0-1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 0-2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 0-3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1、机器的组成 机器与机构的含义和区别;构件与零件的含义和区别。 2、机器和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第1章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课程内容 1-1运动副及其分类 1-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 1-3平面机构自由度 1-4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运动副的含义;平面运动副的分类 2、平面机构运动简图中运动副和构件的表示符号和表示方法 3、平面机构自由度的意义;机构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条件;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 束的形式 4、正确判断和处理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虚约束,进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能判 断机构是否具有确定相对运动 5、速度瞬心的含义和求法;能用速度瞬心法求简单平面机构的速度 第2章平面连杆机构 课程内容 2-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应用 2-2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2-3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别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机构 2、曲柄存在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死点位置

VI设计 教学大纲

《VI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211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数:36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增强对VI设计的认识,增强从概念思维到表现的能力,培养个性设计素质,掌握主要的设计流程及实际当中的运用操作能力。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与基本掌握企业形象设计(CIS)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的理论系统、策划顺序、设计方法,通过典型作业训练和辅导,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商标标志设计能力和合作完成企业形象策划、设计能力。 二、教学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 VI基础认识 (一)教学目标: 了解标志的相关基础知识和国内外标志设计的发展趋势。(二)重点: 初步认识VI设计的概况。 (三)难点: 掌握VI设计理论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内容: 1.CIS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2.CIS的含义及构成特点 3.MI、BI、VI之间的关系 4.VI设计的基本程序 实训项目一: 阅读和收集大量优秀标志设计作品。 第二章VI基本要素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标志的造型手法、功能及构图形式。 (二)重点: 了解标志设计的要素和主题。 (三)难点:

运用软件制作LOGO设计。 (四)教学内容: 1.命名 2.标志的设计 3.标准字体设计 4.实践标志设计 实训项目二: 设定一个题目,让学生对其进行简单的标志设计。 第三章 VI应用要素设计 (一)教学目标: 掌握标志的造型手法、功能及构图形式。 (二)重点: 学习标志中色彩及标准字的基本运用。 (三)难点: 运用软件结合企业理念制作LOGO。 (四)教学内容: 1.企业标准字与标准色练习 2.标志设计的实践 实训项目三: 利用多种表现形式练习标志设计。 第四章 VI应用识别系统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掌握企业视觉要素的基本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内容最后完成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 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论。 2、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六、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期末(70%)=总评成绩(100%);

题量——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 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3)要点

机械基础习题5 一、填空题 1.机械零件丧失预定的功能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称为(。 2.载荷按其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两类。 3.根据原动机或负载的额定功率计算出的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叫(。 4.载荷系数K与名义载荷的乘积叫(。 5.按照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随时间变化分为(和(。 6.合理选择安全系数的原则是:在保证(的原则下,尽可能(安全系数。 7.疲劳设计有(和(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法。 8.在疲劳曲线中,纵坐标 rN表示零件材料的(。 9.许多机器都是由(、(和(三部分组成的。 10.按工作原理,机械传动可分为(和(两大类。 11.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12.带传动的设计准则是:在保证带传动在工作时(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和(。 13.V带轮的材料主要采用(,转速高时可采用(。 14.与带传动相比,链传动无(和(现象,工作可靠,具有准确的(,传动效率较高。 15.在带传动中,弹性滑动和滑动率的大小与(和(的拉力差有关,随着传递(的增加,弹性滑动和滑动率也将增大。 16.单根V带所能传递功率主要取决于(和(。

17.链条的长度以(来表示,一般应尽量避免(节。 18.滚子链传动最主要的参数是(。 19.按螺旋机构的工作情况,螺旋主要用于以下三种情况:(、(和(螺旋。 20.按照母体形状,螺纹分为(螺纹和(螺纹。 21.按螺旋和螺母的运动情况,螺旋传动有四种结构,但它们的(关系是相同的。 22.按螺纹副的摩擦性质,可分为(螺旋、(螺旋和(螺旋。 23.在齿轮传动中,齿轮齿面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和(。 24.开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5.闭式齿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和(。 26.齿轮能承受动载荷的大小取决于齿轮的(及(。 27.设计齿轮传动时,为限制整个传动的尺寸过大,一般应限制大小齿轮的齿数比≤(。, 28.对闭式蜗杆传动,为避免油温升高而导致胶合,设计时要进行(计算。 二、填空题 1.机械零件的计算载荷由(确定。 A.原动机的额定功率和效率 B.工作机的负载和机械效率 C.零件名义载荷和工作应力 D.零件名义载荷和附加载荷

810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2017年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机械设计基础) 一、考查目标 机械设计基础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机械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着重考核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特性与设计方法,结构设计、机构选型与强度计算的原则。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机械原理约75分 机械设计约7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本试卷由判断题、简述题和设计计算与分析题组成。其中判断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简述题6道,每题10分,共60分;设计计算题与分析题6道,共70分。 三、考查要点 (一)机械原理部分 1.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了解机构的组成,运动副、运动链、约束和自由度等基本概念;能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重点:运动副和运动链的概念、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及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明确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能用图解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理解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运用“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 重点:应用重合点法和基点法两种图解法原理求二级机构构件上任意点和构 3.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及有关共轭齿廓的基本知识;深入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性及渐开线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和连续传动条件;熟悉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基本参数及各部分几何尺寸的计算;了解渐开线齿廓的展成切齿原理及根切现象;渐开线标准齿轮的最少齿数及渐开线齿轮的变位修正和变位齿轮传动的概念;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特点,并能计算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了解标准直齿圆锥齿轮的传动特点及其基本尺寸的计算;对蜗轮蜗杆的传动特点有所了 4.轮系及其设计 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功用,能计算多种轮系的传动比;了解行星轮系传动效率的计算、行星轮系的选型及行星轮系设计中的均载问题,理解行星轮系各轮齿数 重点:周转轮系及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轮系的功用及行星轮系设计中齿 5.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凸轮机构的分类及应用,推杆常用的运动规律及推杆运动规律的选择原则;掌握在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时应考虑的主要问题(包括压力角对尺寸的影响、压力角对凸轮受力情况、效率和自锁的影响及失真等问题);凸轮轮廓曲 重点:推杆常用运动规律的特点及其选择原则;盘形凸轮机构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凸轮基圆半径与压力角及自锁的关系。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编码: 3325038 总学时: 32 学时(讲课32 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工业设计(本科)预修要求: 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科技、艺术、经济之大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地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科技的特征。 本课程将概略介绍工业设计的特征及其覆盖领域;专题介绍工业设计简史、工业设计与文化、工业设计与相关学科、工业设计与市场、工业设计与环境等课题;着重介绍工业设计的三个主要领域: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本课程力图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实际运作过程,激发学生对工业设计的兴趣;使学生能全方位、综合性地把握技术与艺术、设计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培养自觉的设计意识,提高视觉审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将理解作为一种新文化形态的工业设计,正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业以读书报告、小论文为主要形式。 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与工业设计学时:4 学时(讲课4 学时) 了解设计的概念、设计的领域、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工业设计的特征、工业设计的程序;关注世界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本章讲授要点:设计的概念、领域和基本原则;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特征、程序和发展趋势。 重点: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 难点: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设计的领域 第三节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工业设计 第二章工业设计简史学时:4 学时(讲课 4 学时) 了解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与包豪斯、20世纪20?30年代的流 行风格;熟悉战后工业设计的发展、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高技术风格、后现代主义等设计风格和理念。 本章讲授要点:德意志制造联盟与包豪斯;战后工业设计的发展、理性主义与“无名性” 设计、后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A 英文名称:The Fundamental of Machine Design 学分:7 学时:112 (其中实验学时20) 适用对象:四年制机械电子专业 一、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必修 2、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3、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结合应用力学、机械理论和生产知识,解决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的分析和设计问题,为学生进行机电产品的设计开发、技术创新、维修维护以及后续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经过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中问题的综合能力。本课程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侧重理论和技能两者并重、相互结合。所以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是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机械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初步具备分析、选用常用机械机构的能力;掌握机械中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计算的工程方法;初步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获得实验技能的初步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机械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选用的基本方法,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常用机械零件和简单传动装置的能力;并进而具备向新技术渗透和联接的接口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理论学时92+实验学时20) 第1讲绪论(3学时+0) 熟悉机器与机构,零件与构件的基本概念,了解本课程内容、性质和任务,介绍本课程的学习方法。了解机械设计的内容、步骤及基本要求,熟悉零件的机械物理特性。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要求: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是机电专业的主干课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及基本应用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要求熟练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运动特点、功能;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选用及设计计算方法,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类型、运动特点、功能; 2、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 二、考核知识范围及考核要求: 绪论 1)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及其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2)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要求和过程。 第一章平面机构及自由度 1)明确构件、运动副、约束、自由度及运动链等重要概念。 2)熟练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3)熟练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并判断其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 1)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演化方法。 2)掌握有关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3)了解图解法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第三章凸轮机构 1)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及特点和应用。 2)掌握凸轮机构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的特性及其选择。 第四章齿轮机构 1)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2)了解渐开线的形成过程、性质及方程,掌握渐开线齿廓的啮合特性。 3)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方法,及啮合传动。 4)了解斜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形成原理,基本参数,正确啮合条件。 5)了解轮系的应用和分类。 6)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第五章其他常用机构 1)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不完全齿轮机构、凸轮间歇运动机构等常见机构的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 2)了解螺纹的类型和主要参数。了解螺旋传动的类型及应用。 3)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4)掌握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5)了解蜗杆传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合理选择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 6)掌握蜗杆传动的转向判断。 第八章连接 1)掌握理解螺纹联接的类型,特点、预紧和防松。 2)了解螺栓联接的强度计算。 3)了解键联接的类型、特点、应用及工作原理。 4)了解销联接的类型、特点。 5)了解联轴器、离合器的类型、特点。 第九章 V带传动 1)掌握V带的类型。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编码: 3325038 总学时: 32学时(讲课32学时) 总学分: 2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本科) 预修要求: 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科技、艺术、经济之大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地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科技的特征。 本课程将概略介绍工业设计的特征及其覆盖领域;专题介绍工业设计简史、工业设计与文化、工业设计与相关学科、工业设计与市场、工业设计与环境等课题;着重介绍工业设计的三个主要领域: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本课程力图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实际运作过程,激发学生对工业设计的兴趣;使学生能全方位、综合性地把握技术与艺术、设计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培养自觉的设计意识,提高视觉审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将理解作为一种新文化形态的工业设计,正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业以读书报告、小论文为主要形式。 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与工业设计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 了解设计的概念、设计的领域、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工业设计的特征、工业设计的程序;关注世界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本章讲授要点:设计的概念、领域和基本原则;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特征、程序和发展趋势。 重点: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 难点: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设计的领域 第三节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工业设计 第二章工业设计简史学时:4学时(讲

贵州大学2019年研究生考试大纲847 机械设计基础

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名称:847/机械设计基础 一、考试基本要求 1.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及机构设计方面的知识; 2.掌握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失效形式,选用和维护方面的知识; 3.能应用理论知识,进行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和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设计和计算,具备基本机械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机械工程专业。 三、考试形式 闭卷,180分钟 自带有函数的计算器、直尺、圆规 四、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命题难度 基础类型占30%,分析类型占50%,综合类型占20%。 (二)考试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题、计算题、改错题等。 (三)命题范围与考试要求 1.绪论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及一般过程 2.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和速度分析 掌握零件、构件、运动副、约束、机构等基本概念; 掌握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熟练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能准确地识别和处理复合较链、局部自由度和常见虚约束; 掌握速度瞬心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3.平面连杆机构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特点和应用;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与传动特性; 熟练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存在曲柄的条件、急回特性、压力角和传动角以及死点位置)。 4.凸轮机构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了解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基圆半径的关系; 掌握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及凸轮轮廓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5.齿轮机构与齿轮传动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特点; 掌握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理解渐开线的形成,掌握渐开线性质,并能绘制渐开线上各点的压力角;掌握渐开线齿廓啮合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掌握啮合线是直线、啮合过程中压力方向不变、中心距具有可分性等特点; 熟练掌握渐开线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计算; 掌握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了解重合度和标准安装等概念; 了解齿轮加工的根切现象、最小齿数和变位齿轮的基本概念; 掌握齿轮轮齿的五种常见失效形式(轮齿折断、齿面点蚀、过度磨损、胶合、塑性变形),特别是轮齿折断和齿面点蚀; 熟练掌握闭式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 理解计算载荷和名义载荷的关系,熟练掌握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包括作用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定; 了解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计算公式的理论依据,理解公式中各参数的含义和对强度的影响; 熟练掌握接触强度公式的应用:理解相啮合大小齿轮的接触应力相等、大小齿轮的许用接触应力不等、强度计算时应取大小齿轮许用接触应力值中之较小者; 熟练掌握齿根弯曲强度公式的应用:理解齿形系数YFa的含义和相啮合的大小齿轮齿形系数不等、大小齿轮的齿根弯曲应力不等、大小齿轮的许用弯曲应力不等、强度计算时应取大小齿轮齿形系数与许用弯曲应力之比值中的较大者。 了解渐开线斜齿圆柱齿轮齿廓形成原理,掌握法向模数mn与端面模数mt 、的关系及正确啮合条件,能计算渐开线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如d、d a 、α、β等; d f 熟练掌握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能判定各分力的方向。 6.蜗杆传动 理解阿基米德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其含义; 掌握蜗杆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 理解有关参数对啮合效率、蜗杆刚度的影响; 理解相对滑动速度与蜗轮材料选择的关系; 了解热平衡计算的目的,了解散热及冷却措施,了解传动的效率与润滑的关系; 掌握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能判定各分力方向以及蜗杆和蜗轮的旋转方向。 7.轮系 了解齿轮系的分类及功用; 熟练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及简单复合轮系的传动比计算方法。 8.连接 了解螺纹的分类和应用,螺纹的主要参数; 掌握螺旋副受力分析和自锁条件; 了解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应用场合及螺纹紧固件;

工业设计史教学大纲1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工业设计史 课程编号:2212540 学时学分:32 (2) 专业层次:工业设计(本科) 制订日期:2006年9月 版次: 1 归口单位:设计艺术系

1 本课程的性质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适用工业设计专业。 2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系统地学习人类历史中,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设计发展演变的脉络, 包括各种设计学派、设计风格、著名设计师及其作品的特色以及设计发展的历史条件,使学生正确理解 工业设计内在动力与源泉,把握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并为学生的课题设计提供大量的设计参考。 3 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4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4.1工业革命前的设计 教学内容:A 设计的萌芽阶段. B 手工艺设计阶段. 基本要求:了解A设计概念的产生和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介绍生存设计和人类需求的递进, B中国及国外手工艺设计阶段的主要特点及代表性的设计风格和特色。 4.2 1750-1914年的工业设计 教学内容:A 18世纪的设计与商业, B 机械化与设计, C 设计改革, 基本要求:了解A市场的扩展及其对设计的需求、劳动分工与设计专业的出现、18世纪的主要设计风格和代表性的产品, B英国的纺织工业、美国制造体系以及美国早期的汽车设计、设计中的标准化与合理, C 19世纪上半叶设计理论的发展,包括“水晶宫”国际工业博览会、工艺美术 运动、芝加哥学派、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等。 4.3 1915-1935年的设计 教学内容:A 工业、技术与设计, B 艺术变革与现代设计, C 20世纪20-30年代的流行风格, D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基本要求:了解A 介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欧美国家工业与设计的状况,了解新材料、新技术与设计发展的关系, B 风格派、构成派等先锋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柯布西埃与机器美学、格罗 披乌斯与包豪斯, C艺术装饰风格、流线型风格和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D 职业工业设计师的出现。 4.4 1940年至当代的工业设计 教学内容:A 战后重建与设计, B 走向多元化, C 信息时代的工业设计。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编码: 3325038 总学时: 32学时(讲课32学时) 总学分: 2学分 课程类别:必修 适用专业:工业设计(本科) 预修要求: 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科技、艺术、经济之大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地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科技的特征。 本课程将概略介绍工业设计的特征及其覆盖领域;专题介绍工业设计简史、工业设计与文化、工业设计与相关学科、工业设计与市场、工业设计与环境等课题;着重介绍工业设计的三个主要领域: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本课程力图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实际运作过程,激发学生对工业设计的兴趣;使学生能全方位、综合性地把握技术与艺术、设计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培养自觉的设计意识,提高视觉审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将理解作为一种新文化形态的工业设计,正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业以读书报告、小论文为主要形式。 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与工业设计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了解设计的概念、设计的领域、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工业设计的特征、工业设计的程序;关注世界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本章讲授要点:设计的概念、领域和基本原则;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特征、程序和发展趋势。 重点: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 难点: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设计的领域 第三节设计的基本原则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机械类,近机类周学时/总学时90 适用年级二年级层次三年制高职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 力学、金属工艺学 后续课程 拟定单位机械教研室执笔人薛隆泉 系(部)意见(签章): 年月日教务处审核意见(签章): 年月日 一、课程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一定机械设计能力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机械中常用机构、通用零件与部件以及一般机器的工作原理、运动特性、结构特点、材料选择、使用和维护、标准和规范、设计计算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它介于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1.以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岗位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本位,设计课程内容。 2.让学生在了解常用机构及零部件的基本知识及设计方法和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机械及传动装置的设计,培养学生初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课程特征,加大学生工程体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初步具备运用手册设计简单机械的能力,为学习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以及参与技术改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一) 知识目标 1.掌握一般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组成、性能特点,初步掌握选用和设计方法。 2.具有对机构和零件进行分析计算的能力、一定的制图能力和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3.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设计简单机械和简单传动装置及分析、解

决一般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 职业能力目标 1.通过理论教学、实验课程、课程设计、课外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 2.掌握一般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 3.养成踏实、严谨、进取的品质及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三)素质目标 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四、教学内容设计(授课总课时:90) 理论课时74,实验课时16 (一)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课时:74) 基本内容知识目标技能(能力)目标教学方法课时 绪论1 本课程的地位、内容、任务、研 究对象; 2 机器的组成与特征; 3 机械设计基本要求及一般程序。 1 了解机械系统的基本组成; 2 掌握零件、构件、机构、机器的 概念; 3 明确本课程性质、任务及要求。 课堂 讲授 2 第一章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1 机构组成、运动副及其分类; 2平面机构及其运动简图; 3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1 了解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意义; 2 理解运动副的概念; 3 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课堂 讲授、 实验1 5+2 第二章平面连杆机构1 铰链四杆机构基本类型和演化; 2 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特性; 3 平面连杆机构的设计 1 了解四杆机构基本型式、演化; 2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3 掌握铰链四杆机构的特性; 4 理解四杆机构存在曲柄条件; 结合 挂图、 实物 讲授 6 第三章凸轮机构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2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3 图解法设计盘形凸轮轮廓曲线; 4 凸轮机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 了解凸轮机构的组成、特点、分 类及应用; 2 理解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 掌握凸轮轮廓曲线的绘制。 结合 挂图 讲授 实验2 6+2 第四章间歇运动机构1 棘轮机构; 2 槽轮机构; 3 不完全齿轮和凸轮间歇机构。 1 理解解间歇运动机构的概念; 2 掌握常见间歇运动机构的类型、 运动特性及其应用。 课堂 讲授 2 第五章带传动与链传动1 带传动的类型与应用; 2 V带和V带轮; 3 带传动的受力和应力分析 4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 5 普通V带传动的设计 6 带传动的张紧、安装和维护 7 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 8 滚子链和链轮; 9 链传动的运动特性; 1、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 特点、类型和应用,以及解V带传 动的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 2、掌握V带传动的参数选择和设 计计算; 3、了解链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 特点、类型和应用,链传动的受力 分析和多边形效应; 4、掌握链传动的参数选择和设计 结合 实物 讲授 实验3 10

中外美术史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中外美术史作为美术学学科体系的基本建构及课程设 置之一,是美术类专业学生必修课, 是基础中的基础。通过对中外美术史的学习, 研究不同 民族、不同国家各时段具有代表性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流派、 艺术家及典型艺术作品,历史地 辩证地把握美术史的发展脉络及趋向, 并通过艺术发展史深层理解思想、 文化、哲学、宗教、 经济等整个人类发展史, 在整整合史料基础上,生成高尚的审美理想, 构建审美文化,提升 人文素质,并将其物化于美术作品之中。 四、教学要求 中外美术史教学由于史料丰富而易流于具体琐碎史实, 对课程深度挖掘不够。 我们应注 意在教学中既深钻精研细节, 又要统整知识框架, 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 方法与学生认识 知水平与心理能力及特点相适应, 创造性地增减实施教学, 把知识性、趣味性有地结合起来, 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 获得技能,接受审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方面, 多采用现代媒体与技 术等直观教学方式、 方法,把语言信息渠道和视觉、听觉信息渠道有机结合起来, 以达美术 史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32学时 序号章目名称 学时 配 分序号 章目名称 学时分 配 1 导论、原始美术 2 5 隋唐美术 2 2 先秦美术 2 6 五代、木、兀美术 2 3 秦汉美术 2 7 明清美术 2 4 魏晋南北朝美术 2 8 现当代美术 2 1 原始美术 2 5 十七、十八世纪美术 2 2 古非洲、两河、印度等美术 2 6 十九世纪美术 2 3 古希腊、罗马及中世纪美术 2 7 现代美术 2 4 文艺复兴美术 2 8 后现代美术 2 六、考核: 考核形式一一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一一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 +期末(70% =总评成绩(100% ; 题 量——90分钟 《中外美术 史》 教学大纲 编写日期:2011年9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