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检测第四章练习题(补充题)

自动检测第四章练习题(补充题)
自动检测第四章练习题(补充题)

1.某一标尺为0-1000C O 的温度计出厂前经校验,其刻度标尺上的各点测量结果分别为:

(1) 求出该温度计的最大绝对误差;

(2) 确定该温度的精度等级。

解:(1)最大绝对误差为各校验点绝对误差的最大值(指绝对值,不考虑符号)。本温度计为0max x x -=?=700-706=-6(℃);

(2)其相对百分比误差0

1000max -?=δ×100%=%,去掉“-”和“%”号后,其数值为,改表的精度等级为级。

2.如果有一台压力表,其测量范围为0~10MPa,经校验得出下列数据:

(1) 求出该压力表的变差;

(2) 问该压力表是否符合级精度

解:(1)首先计算出各点正、反行程标准表的差值,找出其中最大差值(指绝对值)。本题的最大绝对差值发生在6MPa 处,其值为-=(MPa )。

?=量程最大绝对差值相对误差(变差)100%=?0

-100.12100%=% (3) 由于该表的变差以超过级表的允许误差,故不符合级精度。

3.某压力表的测量范围为0~1MPa ,精度为1级,试问此压力表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是多少若用标准压力计来校该压力表,在校验点为时,标准压力计上读数为,试问被校压力表在这点是否符合一级精度,为什么

解:最大绝对误差?=?)(0-1max 1%=

(MPa ),在 MPa 处,校验得到的绝对误差为—=(MPa ),此值小于该压力表的差允许最大绝对误,故在这一校验点符合一级精度。

4.如果某反应器最大压力为,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MPa ,现用一台测量范围为0~ MPa ,精度为一级的压力表来进行测量,问是否符合工艺上的误差要求若采用一台测量范围为0~ MPa ,精度为一级的压力表,这时能符合工艺上的误差要求吗说明其理由。

解:测量范围为0~ MPa ,精度为一级的压力表允许最大绝对误差为()×1%= MPa ,已经超出了工艺上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故不能符合工艺上误差要求。若采用一台测量范围为0~ MPa ,精度为一级的压力表,此时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为()×1%= MPa ,故能符合工艺上的要求。

5.某控制系统根据工艺设计的要求,需要选择一个量程为0~100h m

3的流量计,流量检测误差小于±h m 3,试问选择何种精度等级的流量计才能满足要求 解:工艺上允许的相对百分误差为

?±0

-1000.6100%=±%,因此选择级精度流量计才能满足要求。

6.某温度控制系统,最高温度为700℃,要求测量的绝对误差不超过±10%,现在有两台量程分别为0~1600℃和0~1000℃的级温度检测仪表,试问应该选择哪台仪表更合适如果有量程均为0~1000℃,精度等级分别为级和级的两台温度变送器,那么又应该选择那台仪表更合适是说明理由。

解:对于量程为0~1600℃和0~1000℃的级温度检测仪表,其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分别为:(1600-0)×1%=16(℃)和(1000-0)×1%=10(℃),因此0~1600℃量程的仪表其绝对误差已经超出了工艺上允许的绝对误差(±10℃),故不能选用,另外,对于最高温度仅为700℃的温度控制系统,其量程没有必要选0~1600℃这么大量程的温度控制仪表。因此,本温度控制系统应该选用0~1000℃的级温度检测仪表,这时其绝对误差也能满足要求(±10℃)。其成本也低。

(7.某一标尺为)0-500℃的温度计出厂前经过校验,其刻度标尺各点的测量结果值为:)

8.如何根据待测工艺变量的要求来选择仪表的量程和精度现欲测往复泵出口压力(约 MPa ),工艺要求± MPa ,就地指示,可供选择的弹簧压力表的精度为:级、级,级,级,测量范围为0~ MPa 、0~、0~ MPa ,试选择压力表的量程和精度。

解:当往复泵的出口压力为 MPa 时,可取仪表正常值的2倍,即,所以选0~的弹簧压力表。由于出口压力不低于 MPa 的1/3故能保证测量值的准确度。根据题意。允许的相对百分比误差 2.50.5±=

δ×100%=±2%,故应该选择的精度等级为级。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思考题

四年级数学竞赛试题 姓名: 得分: 1.用0,0,0,1,2,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2.数一数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 1)读出两个0: 2)读出一个0: 3)所有的0都不读: 4)读三个0: ( ) ( ) ( ) 3.先找规律,再计算。 110+120+130+140+150=( )×( ) 220+230+240+250=( )×( ) 4.用0,2,3,4,5组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出几个?你能写出乘积最大的算式吗? 5.算一算,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18 × 24=432 (18÷2)×(24×2)= (18×2)×(24÷2)= 6.把下面的算式补充完整。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吗? (第7题图) 7.观察图形对角线,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8.拿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怎样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9.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44本。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书架上、下层各

有多少本书? 10.在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号两边相等。 3 = 1 3 = 2 3 = 3 3 =7 3 3 3 3 = 8 3 = 9 11.把下面每组用图形表示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1- (2 + = ÷= × 12. 小美看着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数,读了出来:“四万五千零一”。她同桌看了看黑板,发现小美读错了,没读小数点。这是个小数,应该只读一个0。你知道这个数原来是多少吗? 13.下面的题,你能不写竖式,直接口算出得数吗? 13×11 12×33 14×55 15×66 14.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 121×11 134×11 158×11 167×11 15.计算下面各题,怎能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45+263+55-198 127+133+184+240 487-187-139-61 300-123-75-77

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单元练习题

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练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时对着墙壁按遥控器键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因为紫外线发生了反射 B.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的筷子,看上去好像在水面处折射了,这是光的反射现象C.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D.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是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字是虚像 2 . 下图列出的我们能够看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从后视镜中看车后景物 B.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C.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 D.桥在水中的倒影 3 . 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照镜子,她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A.比她大的实像B.比她小的实像C.比她小的虚像D.与她等大的虚像 4 . 小芳家住在一高层电梯楼上,她从超市购物回来乘电梯上楼到家中,电梯匀速上升时,手对购物袋的拉力为F1 ,电梯停在她家所在的楼层时,手对购物袋的拉力为F2 ,关于F1、F2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 B.F1<F2 C.F1=F2 D.F1≥F2 5 . 如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与其他三个原理不同的是() A.潭清疑水浅 B.铅笔弯折 C.看到的鱼在实际鱼的上方 D.手影游戏 6 . 关于下图中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甲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乙图中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丙图中水中的筷子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 D.丁图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 . 下列成语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杯弓蛇影——光的折射B.井底之蛙——光的反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D.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二、填空题 8 . 乐乐学习了物理,在生活中发现很多现象都蕴含了物理知识.①学校保安利用遥控器打开学校大门利用了__________;②倒车雷达利用了__________;③手机WiFi上网利用了________;④医院用的消毒灯利用了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电磁波” “红外线”“紫外线”) 9 . 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改变入射光的方向,使入射角变大,则反射角变___(大/小); 以ON为轴将硬纸板的右半面向后旋转,在硬纸板上__(能/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10 .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将光从空气分别射入水和玻璃,测得数据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能得出一些规律。请写出一条:__________________ 11 . 如图是某种蝴蝶翅膀的局部放大图,这种蝴蝶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呈现各处各

新人教版《第二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B卷及答案

新人教版《第二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B 卷及答案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13×3分) 1.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 ) A.太阳 B.月亮 C.织女星 D.烛火 2.光在下列介质中将不沿直线传播 ( ) A.水 B.玻璃 C.整个大气层 D.酒精 3.小聪同学通过某种途径看到了小明同学的眼睛,则小明同学 ( ) A.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B.一定不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C.可能看不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D.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全身 4.如图7-2所示为一挂钟在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中 的像,则此时挂钟指示的实际时刻为 ( ) A.3:30 B.3:00 C.9:00 D.9:30 5.有一个平静的湖面,其上空有一架直升飞机,若飞机以 40m/s 的速度平行于湖面飞行,则直升飞机的像相对于飞 机的速度为 ( ) A.0m/s B.20m/s C.40m/s D.80m/s 6.在沙漠中有时也可看到海市蜃楼,以下关于此时海市蜃楼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 C.是由于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了弯曲 D.是由于光的漫反射 7.当光从玻璃中射入空气中时 ( ) A.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B.折射角一定大于入射角 C.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 D.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减小 8.如图所示,容器的底部有一支红光笔发出一束光投 射到到MN 板上,在A 点形成一个红色的光斑,在向容器 中加水的过程中,红色光斑将会 ( )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向左移动 D.向右移动 9.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 ) A.晚上用手电筒照黑暗的天空的光芒 B.太阳躲在云层后面后从云层缝隙洒出来的光束 C.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下时我们就可以看到它 D.多媒体教室中投影仪投射出来的光 10.下列成语反映的是光的反射的是 ( ) A.镜花水月 B.立竿见影 C.坐井观天 D.凿壁借光 M N A

毛概第四章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20分) 1A 2C 3D 4B 5B 6C 7B 8D 9B 10B 11C 12C 13C 14C 15A 16A 17B 18B 19B 20B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 A、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B、中国的民族问题; C、中国关于“一国两制“问题 D、中国的“三农”问题 2、毛泽东明确号召“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是在()。 A.遵义会议上; B.瓦窑堡会议上;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上 3、1978年,邓小平支持和领导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是针对()。 A、“以阶段斗争为纲” B、苏联模式;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D、“两个凡是”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人民大众的参与 B、无产阶级的领导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封建主义 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土地革命、党的建设、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D、工农运动、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6、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A、“中间地带”的思想 B、“三种力量”的思想 C、“三个世界”的思想 D、“两个霸权”的思想 7、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 D、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 8、邓小平认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A、强大的人民政权 B、强大的人民军队 C、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D、自己的发展 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 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 D.、沿海、周边、内地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 A、发展商品经济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完善生产关系 D、完善上层建筑 11、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2018年八年级人教版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光现象》练习题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成绩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色的太阳光是最简单的光 B .人们把红、黄、蓝三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C .照相机镜头前加滤镜是为了使像成的更清晰 D .白光通过绿色玻璃片后,只能通过绿色的光 2、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你将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是 ( ) A .红、绿、蓝 B .红、黄、蓝 C .红、黄、紫 D .黄、绿、紫 3.下列与紫外线无关的是 ( ) A .电焊工人在焊接时带防护罩 B .臭氧层空洞 C .利用B 超检查病人身体 D .常在阳光下照射,皮肤会变黑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大自然中,有些动物能靠红外线来捕食; B .红外线照到物体上时,物体会发热; C .大气层的臭氧层能大量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线 D .紫外线具有杀菌本领,所以人应该接受大量的紫外线照射。 5.夜晚,当你向一盏路灯走近和离开路灯的过程中,你的影子的长度是 ( ) A .由长逐渐变短,再由短逐渐变长 B .由短逐渐变长,到逐渐消失 C .由短逐渐变长,到无穷长 D .以上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6.在一张硬纸上挖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正对太阳,那么在地面上看到的光斑是 ( ) A .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虚像 B .是圆形,它是太阳的虚像 C .是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实像 D .是圆形,它是太阳的实像 7.2004年6月8日下午13时左右在南通可以看到“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现象,它的产生和日食的道理相同。图1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金星的位置在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如图1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 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2中的 ( 9.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在平面镜中不能成像 B .从平面镜中可以看到物体的实像 C .人离平面镜越远,在镜中成的像越小 D .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总是相等的 A B C D 图2 图1 图1

2八年级(人教版)单元同步达标测试(第二章) 光现象

八年级物理试卷(第二章光现象) 年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 1、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着著名的“人工虹”,这一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水的蒸发 2、现在大多数家用电器都可用遥控的方式进行操作,遥控(发射)器发出的“光”是() A.红外线 B.红色光 C.白色光 D.紫外线 3、下面四个例子中,哪个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 A.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B.射击时的瞄准 C.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不发光的东西 D.阳光下你身体的影子 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斜插有水中的筷子“变弯” B. 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 在地面形成圆形光斑 C.在太阳光照射下树木出现了影子 D.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的景物 5、承承的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像是图1中的() 6、当一个人逐渐走近一盏路灯并离开时,他在路灯下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逐渐变长 7、下面是关于光的传播快慢的几种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光在真空中传播和在空气中传播一样快,速度都是3x108m/s B.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约为3x108m/s C.光在真空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要快些 D.光在透明介质内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还要慢些 8、有关右图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c是折射光、QP是法线 B. a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d是折射光、QP是法线 C. a是入射光、e是反射光、c是折射光、MN是法线 D. a是入射光、b是反射光、e是折射光、QP是法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 9、1997年3月9日,在我国漠河地区出现了“日全食”现象, 如图2表示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则图中的A 是,B是。 10、老师写在黑板中间的字,坐在教室每个位置的同学都可以看 得见,这是由于_______的缘故;但是对于黑板右边的字,坐在教室前排左边的同学总感觉黑板 “反光”而看不清,这又是由于_______的缘故。 11、太阳、点燃的火把、霓虹灯、电视荧屏、萤火虫、水母,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 其特征为; 另一类包括, 其特征为。 12、小明站在家中的穿衣镜前1m处欣赏镜子里的“自己”,他俩的距离是 m,平面镜所成的 像是像,此时小明向后退了30cm,镜子里的小明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m。 13、汽车司机为了能及时了解车后的情况,可以通过驾驶室边上的观察,这实际上就是物 理上叫做的镜子;而汽车的大灯里却安装了才使得灯光很亮并且光照射的很远。 14、如图3所示,眼睛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不是实际光____ ___而得到的 像,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___ ____而得到的.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 是虚像. 15、小汽车的挡风玻璃做成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通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 在车窗的___ _ _(填“上方”、“下方”),不致影响司机观察路况;而大型货车的挡风玻 璃不太倾斜,这时车内物体所成的像尽管在司机的_______,但由于________________,人观察 路面是俯视的,并不影响司机观察路况。 16、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一跳下去就淹过了脖子,下水后他 惊慌失措,幸好有同学相救,才脱离危险,小明在岸上看池水会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池底射进 空气中时发生。 17、用步枪瞄准练习时,当眼睛看到步枪前端的准星和瞄准点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在同一直 线上,这就利用了道理,能证明这 一道理的还有等现象。 图5 图3 图1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四年级思考题

、一批桔子,平均分给男女生,每人可得3个,如果只分给男生,每人可分4个,如果只分给女生,每人可分()个。 2、石油公司有AB两个油库,A库有汽油180吨,B库有汽油120吨,现在石油公司要将汽油运到甲乙两个加油站,已知从A库运到甲加油站每吨运费50元,运到乙加油站每吨运费40元,从B库运到甲加油站每吨运费30元,运到乙加油站每吨运费60元,已知甲站需油140吨,乙站需油130吨,石油公司一共要花( )运费。 3、在数组(1,1,1)(2,3,4)(3,5,9)……中,第40组的三个数的和是()。 4、一次数学考试,A、B、C三名同学的平均成绩是95分,B、C、D三人的平均成绩是97分,已知A得了92分,D得了( )分。 5、40人要过一条大河,只有一只橡皮艇,每次最多可作7人,已知乘橡皮艇过河一次要5分钟,他们全部过河需()分钟。 6、三年前,三个学生和老师的年龄和正好是90岁,今年三个学生的年龄和正好等于老师的年龄,三年后老师()岁。 7、有7个谜语让57个人去猜,共才对237人次,已知没有人猜错,猜对1条的2人,猜对2条的6人,猜对3条的16人,猜对5条的8人,猜对4条的和猜对6条的人同样多,猜对7条的有( )人。 8、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七位数,将前四位组成的数加后三位数得9424,将前三位组成的数加后四位数得4501,王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 )。 9、有6桶油,重量分别是17、18、19、21、22、32千克,他们分别是机油和柴油,不知道哪一桶里装的是什么油,只知道机油的总重量是柴油的2倍,17、18、19千克的桶里分别装的是( )油、()油、()油。 10、小红从甲地到乙地,步行往返一趟要用42分钟,如果去时骑车回来时步行一共要用33分钟,如果来去都骑车往返一趟要用( )分钟。 1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客车每小时行7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5千米,两车在距中点25千米处两车相遇,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 12、三辆卡车运169吨煤,甲车比乙车少运12吨,丙车比甲车多运7吨,甲车运了()吨。 13、老师卡片上写着一个五位数,小明拿到过来后一看,还是一个五位数,只不过比原来的五位数少了258121,原来的五位数是( )。 14、有8个数排成一排,前6个数的平均数是96,后三个数的平均数是84,第6个数是()。 15、深夜,12:00到中午12:00之间,钟面上的分针与时针()次成直角。 16、某办有若干个同学买了《格林童话》这本书,有趣的是买这本书的人数与这本书的元数正好相同,更有趣的是这本书的单价的元数与这些同学应付款的总元

(完整版)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及答案

期末复习 第四章:光现象姓名: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1、(09平原会考)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到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C ) A.立竿见影B.一叶障目C.鱼翔浅底D.三点对一线 2、(09浙江雅戈尔)如图所示,一女孩面向墙壁站立,她的眼睛与地面相距1.5 米。现有一面小镜,应把小镜挂在墙上哪个位置,女孩才可看到天花板上灯的像? ( D ) A.地面上方1.50 m的位置B.地面上方1.63 m的位置 C.地面上方1.75 m的位置D.地面上方1.83 m的位置 3、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的直线传播传播理论。如图所示,位于地球上A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全食,位于B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偏食。 4、(09蚌埠二中)有一根高度为1m的竖直放置的标杆,在太阳光照下,它的影长为1.1m。同时有一根竖直放置的电线杆,它的高度是6m,影长为__6.6______m。 5、(11牡丹江)28.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观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又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小孔成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倒立光的直线传播 _____ (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__。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__太阳___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6、(11·枣庄)28.某同学用两个硬纸筒探究小孔成像,如图所示。 (1)请在图中作出蜡烛AB在屏上所成的像A’B’(要求标出A’、B’)。

第二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08临沂)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 B.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则其反射角也是30° 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像会变大 D.老年人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的实像 2、小明在听讲座时,想把投影在银幕上的彩色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这样拍摄出来的照片() 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 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 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 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 3、(08福州)08年春节晚会中有一精彩的“手影戏”──《逗趣》。两位演员用手分别表演了动物、人物的各种形态。活灵活现的手影如图1所示,让观众大开眼界。手影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D.光的镜面反射 4、小赵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2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 A.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小 B.小赵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正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正 5、黑板上同一个字,有的座位上的同学看得清楚,而有的座位上同学看不清楚,其原因是() A.教室光线亮度不够 B.黑板产生镜面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

C.黑板漫反射造成的看不清楚D.以上说法都不对 6、如图3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向右移动后静止 C.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D.仍在原来位置 7、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减小2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 A.减小20° B.减小40°C.增大20° D.增大40° 8、潜在水中的人从水中观看岸上的路灯,他看到的灯跟灯的实际位置相比较() A.高一些B.低一些C.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9、如图4所示验钞机发出的“光”能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发出的“光”,能用来控制电风扇、电视机、空调器等。对于它们发出的“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紫外线 B.验钞机和遥控器发出的“光”都是红外线 C.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紫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红外线 D.验钞机发出的“光”是红外线,遥控器发出的“光”是紫外线 10、(08广州)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而建造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透明薄膜“外衣”上点缀了无数白色的亮点如图5所示,它们被称为镀点。北京奥运会举办时正值盛夏,镀点能改变光线的方向,将光线挡在场馆之外,镀点对外界阳光的主要作用是() A.反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反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折射太阳光线,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D.折射太阳光线,不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1、当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时,入射角是;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了的缘故。

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竖曲线设计 4.3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ω=i1-i2=5%-0.8%=4.2%凹曲线 L=R?ω=5000×4.2%=210.00 m T=L/2=105.00 m E=T2/2R=1.10 m 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T=K25+355.00 设计高程:780.72-105×0.8%=779.88 m K25+400: 横距:x=(K25+400)-(K25+355.00)=45m 竖距:h=x2/2R=0.20 m 切线高程:779.88+45×0.8%=780.2 m 设计高程:780.24+0.20=780.44 m K25+460:变坡点处 设计高程=变坡点高程+E=780.72+1.10=781.82 m 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T=K25+565 设计高程:780.72+105×5%=785.97 m K25+500:两种方法 1、从竖曲线起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00)-(K25+355.00)=145m 竖距:h=x2/2R=2.10 m 切线高程(从竖曲线起点越过变坡点向前延伸):779.88+145×0.8%=781.04m 设计高程:781.04+2.10=783.14 m 2、从竖曲线终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65)-(K25+500)=65m 竖距:h=x2/2R=0.42 m 切线高程 (从竖曲线终点反向计算):785.97-65×5%=782.72m 或从变坡点计算:780.72+(105-65)×5%=782.72m 设计高程:782.72+0.42=783.14 m 两种方法结果相同 下图为Excel计算结果

第四章光现象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光现象》综合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水母 B.萤火虫 C.月亮 D.霓虹灯 2.如下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3.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人在屏幕上的影子蜡烛通过小孔成像荷花在水中的倒影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 A B C D 4.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 B. 一束光贴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用刻度尺量出反射角和入射 角的大小

C. 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 D. 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能否看见反射光线 5.如下短句或词语涉及的知识与光的直线传播无关的是()。 A.立竿见影B.一叶障目 C.鱼翔浅底 D.三点对一线 6.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入射角等于30° B.折射角等于50° C.NN′是界面 D.MM′的右边是玻璃 7. 有关下列各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潜艇使用潜望镜观察海面情况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B.图乙所示的自动感应门是利用红外线来实现自动控制 C.图丙所示人们是借助漫反射来观察到大象 D.图丁所示的倒影是反映了光的镜面反射 8.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虚像是人的幻觉,实像是有实际光线进入人眼 B. 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亮斑 C. 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D. 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 9.下列关联正确的是() A.光的直线传播——把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好像折断了 B.光的折射——岸边的树倒映在水中 C.光的反射——影子的形成 D.光的反射——人能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像 10.刘艳同学对于如图所示的情景解释正确的是()

人教版《第二章 光现象》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中写道:“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文中() A.“皓月”是人造光源 B.“皓月”是自然光源 C.“静影沉璧”是反射形成的虚像 D.“静影沉璧”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虚像 2.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下图是四种尾灯的剖面图,能产生上述效果的是() 3. 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像应该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4.以下各种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该把车内的灯打开 B.暗室里,为能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面部,应该用手电筒的光照在镜子上 C.在光线较暗的房间里,要想用照相机拍电视机上的画面,必须使用闪光灯 D.镜子上蒙上一层小水珠后,就无法看清物体在镜中成的像 5.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

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 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 A .直线传播现象 B .反射现象 C .折射现象 D .色散现象 6.一个人在竖直平面镜前以4.5 m /s 的速度离开平面镜,则像离开镜的速度是 ( ) A 4.5 m/s B .9 m/s C .0 m/s D .无法确定 7.从平面镜里看到背后墙上挂钟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准确的时间应该是 ( ) A .1点20分 B .10点20分 C .10点40分 D .11点20分 8.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 筒的光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 ) A.镜子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9.如下左图所示,光线AO 以20°的入射角射到平面镜MP 上,现将平面镜左边 向上,右边向下顺时针转动5°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 A.25° B.50° C.15° D.30° 10.观察发现,小汽车前面挡风玻璃并不是竖直安装的,其主要原因是:( ) A .为了美观 B .可以有效减小外界噪声干扰 C .扩大视野 D .挡风玻璃所成的像不在司机正前方,干扰司机视线 11.物理老师在实验室用某种方法在长方形玻璃缸内配制了一些白糖水。两天后, 同学们来到实验室上课,一位同学用激光笔从玻璃缸的外侧将光线斜向上射入白 糖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白糖水中的光路不是直线,而是一条弯曲的曲线, 如图所示。关于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其中合理的猜想是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四章(汇编)

第四章 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4.1试以理想气体的定温过程为例,归纳气体的热力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及使用方法解决。 答:主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 (1) 根据过程特点(及状态方程)——确定过程方程 (2) 根据过程方程——确定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3) 由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定律——计算,,,,,t q w w u h s ??? (4) 分析能量转换关系(P —V 图及T —S 图)(根据需要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 例:1)过程方程式: T =常数 (特征) PV =常数 (方程) 2)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12p p =21 v v 3)计算各量:u ?=0 、 h ?=0 、s ?=21p RIn p -=21v RIn v 2211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 21t v w w RTIn v == 21 t v q w w R T I n v === 4) P ?V 图,T ? S 图上工质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及能量转换情况

4.2 对于理想气体的任何一种过程,下列两组公式是否都适用? 21212121(),();(),()v p v p u c t t h c t t q u c t t q h c t t ?=-?=-=?=-=?=- 答:不是都适用。第一组公式适用于任何一种过程。第二组公式21()v q u c t t =?=-适于定容过程, 21()p q h c t t =?=-适用于定压过程。 4.3在定容过程和定压过程中,气体的热量可根据过程中气体的比热容乘以温差来计算。定温过程气体的温度不变,在定温过程中是否需对气体加入热量?如果加入的话应如何计算? 答:定温过程对气体应加入的热量 2211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 21 t v w w RTIn v == 21t v q w w RTIn v === 4.4 过程热量 q 和过程功w 都是过程量,都和过程的途径有关。由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热量公式2111 v q p v In v =可知,故只要状态参数1p 、1v 和2v 确定了, q 的数值也确定了,是否q 与途径无关? 答:对于一个定温过程,过程途径就已经确定了。所以说理想气体可逆过程q 是与途径有关的。 4.5 在闭口热力系的定容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施以搅拌功w δ,问这v Q mc dT δ= 是否成立? 答:成立。这可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由于是定容过 2211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为零。故v Q mc dT δ=,它与外界是否对系统做功无关。 4.6 绝热过程的过程功w 和技术功t w 的计算式: w =12u u -,t w =12h h - 是否只限于理想气体?是否只限于可逆绝热过程?为什么? 答:不只限于理想气体和可逆的绝热过程。因为q u w =?+和t q h w =?+是通用

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的练习题和答案

小学四年级简便运算的练习题和答案 《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38×25×4 42×125×8 25×17×4 《25×125】×《8×4】 49×4×5 38×125×8×3 (125×25)×4 5 ×289×2 《125×12】×8 125×《12×4】 (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变化练习 125×64 125×88 44×25 125×24 25×28 《3】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357+288+143 158+395+105 167+289+33 129+235+171+165 378+527+73 169+78+22 58+39+42+61 138+293+62+107 《4】乘法分配律:《a+b】×c=a×c+b×c 正用练习 《80+4】×25 《20+4】×25 《125+17】×8 25×《40+4】 15×《20+3】

《5】乘法分配律正用的变化练习: 36×3 25×41 39×101 125×88 201×24 《6】乘法分配律反用的练习: 34×72+34×28 35×37+65×37 85×82+85×18 25×97+25×3 76×25+25×24 《7】乘法分配律反用的变化练习: 38×29+38 75×299+75 64×199+64 35×68+68+68×64 ☆思考题:《8】其他的一些简便运算。 800÷25 6000÷125 3600÷8÷5 58×101-58 74×99 《思路导航】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325÷25 =《325×4】÷《25×4】 =1300÷100

第四章《光现象》过关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章《光现象》单元检测试卷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镜面反射看上去总比漫反射亮 B.光照到光滑平整的物体表面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 C.形成漫反射的部分光线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玻璃幕墙的“反光”现象就是漫反射形成的 2.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树阴下的光斑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岸边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这是光的反射现象 C.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3.下列物体中属于天然光源的是() A.月亮B.蜡烛的火焰C.日光灯D.北斗星4.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线不可以用虚线表示B.光线是表示光的路径和方向的C.激光笔发出的光不是一条光线D.光线是真实存在的带箭头的直线5.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桥在水中的倒影B.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 C.日偏食 D 放大镜把字放大

6.我国古人信奉天人合一,认为天象是对人的警示。所以古代先民对2000多年以来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空的每一次日食都有明确的记载,这在世界范围来看都是独一无二的。下列关于日食、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发生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B.发生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C.发生日全食时,太阳光无法照射到地球上,因此整个地球都是黑暗的 D.发生月全食时,太阳光无法照射到月球上,因此整个月球都是黑暗的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传播速度不变 B.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与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内 C.光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人远离平面镜时,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会随之变小 8.“五?一”节期间,在南山公园平静的湖水中,小红看到了“鸟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丽画面,她所观察到的“飞鸟”和“游鱼”() A.都是折射而成的像 B.分别是反射和折射而成的像 C.都是反射而成的像 D.分别是折射和反射而成的像 9.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B.C.D. 10.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输情况是光线每次由内层玻璃芯射向外包层的分界面时,均要发生反射,而不折射,从而使光在不断的反射中沿内层玻璃心向远处传播。 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CD光线的入射角将增大B.D点将要向右侧移动 C.信息将传输得更快些D.BCD的夹角将减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光现象单元测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3×3分=39分) 1. 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 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 B. 放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画面 C. 月亮 D. 猫的眼睛 2. 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 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D.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右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 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应为() A. 30o B. 45o C. 60o D. 90o 4. 如图所示,一只小鸭浮在平静的湖面上。能正确表示小鸭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的是 () 5.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一个月亮,如图,以为月亮掉进水中了,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B. 井有多深,月亮就有多深 C.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D. 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6. 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光滑的墙壁能将射到墙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 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表面做成凹凸不平,其作用之一可以使射到墙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减少光污染,这是利用了()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镜面反射 C. 光的漫反射 D. 光的折射 7. 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A. 逐渐减小,且总大于入射角 B. 逐渐增大,且总小于入射角 C. 逐渐减小,且总小于入射角 D. 逐渐增大,且总大于入射角 8.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会发生偏折 B. 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C. 反射和折射不会同时发生 D. 只要光进入另一种介质,速度就一定改变 9. 潜入水中工作的潜水员在水中看见岸上的路灯位置变高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哪一幅图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10. 光线在空气中通过平行玻璃板如图所示。光路正确的是() 11. 一束光线穿过玻璃三棱镜的四幅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C A B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