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在小说创作中的潜意识的宣泄——解读《远大前程》的自传色彩

狄更斯在小说创作中的潜意识的宣泄——解读《远大前程》的自传色彩
狄更斯在小说创作中的潜意识的宣泄——解读《远大前程》的自传色彩

浅论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特征(一)

浅论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特征(一) 【论文关键词】9O年代女性小说特征 【论文摘要】通过对2O世纪9O年代几位著名女性作家如王安忆、陈染、林白、徐坤及2O 世纪7O年代出生的卫慧、棉棉等代表作品的分析、论述,文章概括了这个时代的女性小说创作特征:以“性别语言”为代表的文体意识、极强的个性特征与“私人化写作”、准自传体形式与自恋情结。 一、以“性别语言”为代表的文体意识 “女性写作”在90年代风起云涌,形成强大势头,似乎已成了90年代文化的一种重要标志。这种写作实践充分表现出了文学创作中强烈的作家个性、人物倾向和独特的创作诉求。它不仅标志着90年代审美意识的剧烈变化,而且在生活日益呈现世俗化、日常化、个人化的时代,以“性别语言”为代表的文体趋向作为一种叙述姿态,它打破了大一统的主流话语方式,进一步拓展了个人、个性化的精神空间,在对包括“性别”在内的个人化、人性的充分重视的前提下,为叙述、文体风格乃至写作方式带来了新的自由度、新的文化、新的人文内涵。对于个人化极强的“女性写作”,我们抛开人们争执纷纭的关于“女性写作”中的“躯体写作”、“男性中心文化传统对女性的种种本质主义”界定、“欲望对象化”、“摧毁男性写作的霸权”num.等人文话题暂且不论,而从文体意识、文体创造的角度讲,在90年代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女性作家能把写作当作一种文化使命,用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和话语方式,注重性别意识,打破以往外在的文体规范并将之内化成为内在的文体意识,进而在文本写作中转化为一种文化精神,也不能不说是文学的一个进步。具体地说,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致命的飞翔》、《玻璃虫》,陈染的《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海男的《女人传》,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徐小斌的《羽蛇》,以及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的城市小说等无不体现出女性文本中独特的母题、结构、情节、象征和语言。对她们文本的解读往往能发现故事叙述背后所隐含的声音和隐喻的主体自觉〔。现代生活,尤其是现代城市生活,为女性作家提供了对世界、生命、社会的情感体验的契机,使她们的写作有了新的独特的生长点,女性的社会角色,女性的文化价值、情感诉求、欲望追向、女性内在个性探索、物化现实中的新人生体验等等,都成为女性写作的醒目主题。特有的女性写作主题和女性表现视角,必然赋予文本具有鲜明性别特征的新的叙述语言和形式,小说呈现出男性作家无法取代的风格学特征,改变了以往女性文学的艺术形态。 二、极强的个性意识与“私人化写作” 与女性诗歌相比,中国女性小说在90年代独领风骚,甚至在文学失去轰动以后仍能不断引起新的轰动效应,得益于女性作家们极强的个性意识。90年代的女性写作强调主观化的视角,叙事主要体现为“个人记忆”风格,用以表现女性性别意识的自觉及女性特有的人生体验。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奠定了她在90年代女性写作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小说处处表现出一种普遍性和通常性,把女主人公当作一个公共性的人物来写。上海的许多市民家庭的女儿都是王琦瑶,在相同的生活氛围中成长,又有大同小异的女儿家的梦幻,终其一生,除了最后的死亡,她生活得一直很平淡。 被某些批评家称为“女王朔”的徐坤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推出了《白话》、《吃语》、《梵歌》、《斯人》、《热狗》、《先锋》等作品,并且以一种颇有力度的调侃反讽,批判了知识分子(尤其是男性)的生存方式,以及他们的若干可笑之处,将那种迁腐保守的知识型假面具加以剥离,从而致力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还原。徐坤的小说擅长于从当代文化的矛盾荒诞中,去写当代知识分子的无力无奈无聊,及其所谓文化精英们的病态生存方式。她既看到了在政治文化占很大比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面具,以及他们所难以承认的文化传统对他们精神人格的阉割和压抑。ai同时,她也看到了在商品经济社会中,他们非真实的心态和存在的荒诞感。他们总是在政治社会、商品社会、经济社会的转型中被甩出轨道,成为多余人。徐坤并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狄更斯:《双城记》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解读——狄更斯:《双城 记》 内容梗概 路茜跟随保护人劳雷从英国出发到巴黎去救回她的父亲梅尼特医生。梅尼特被无辜监禁在巴士底狱十八年,出狱后被他过去的仆人、现在的酒店老板得伐石藏了起来。经过长期监禁,梅尼特已变成一个白发苍苍、迷茫迟钝的人。他连自己的名字也遗忘了。路茜的出现让梅尼特恢复了记忆。他们将他带回英国,使他重新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法国厄弗里蒙地家族的代尔那放弃贵族特权来到英国,不幸被暗探诬陷犯有间谍罪,要判处死刑。代尔那来英国时恰好与路茜同船,路茜出庭作证表明他是无辜的。代尔那的律师也利用他的助手卡尔登与代尔那相貌极其相似的特点说明告发者有认错人的可能,于是代尔那被无罪释放。女儿的爱使梅尼特重新获得幸福。路茜的美丽引起了卡尔登和代尔那的爱慕。卡尔登知道路茜爱着代尔那,他放弃了对路茜的追求,决心要为她的幸福牺牲自己。路茜嫁给了代尔那。正当梅尼特一家过着安宁幸福生活的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了。 代尔那为了解救领地总管回到法国,被革命政府逮捕,梅尼特带着女儿、孙女到法国营救代尔那。梅尼特过去的遭遇赢得革命者的同情,代尔那获得了释放。但得伐石太太与

代尔那家族有深仇大恨,她要复仇,她以梅尼特在狱中写成的厄弗里蒙地家族的罪恶史为控诉书,重新激起了群众对这个家族的愤怒。这一次连梅尼特也无法为女婿辩护,代尔那被宣判死刑。卡尔登为了路茜一家的幸福,设法以自己换出代尔那。代尔那与梅尼特、路茜及女儿一起逃离巴黎。卡尔登实现了对路茜的诺言:我甘愿为你和你所爱的人们而牺牲。他代替代尔那从容地走上了断头台。 研究综述 中国读者接触狄更斯,始于20世纪初林纾的翻译。但当时,《双城记》并没有被译介。民国时期,陆续有了一些关于《双城记》的评论,这大多散见于狄更斯的传记及一些介绍性的文章里,如莫洛亚著的《狄更斯的生平及其作品》、林海的《狄更斯的写作技巧》、梅林格著的《狄更斯论》、伊瓦雪娃著的《关于狄更斯作品的评价问题》这些文章大都出自3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关于《双城记》的评论尚不够集中和深入,主要仅限于翻译和介绍国外的资料,独立的研究还未展开。 《双城记》研究的真正深入、繁荣是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49年到1966年。受苏联影响,我国的学术界对于狄更斯十分重视,并在1962年狄更斯诞辰150

狄更斯的小说在艺术上取得很高成就

狄更斯的小说在艺术上取得很高成就.这首先表现在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上.狄更斯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独特,有明显的特色.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1.人物性格的单层次,2.人物本质的确定化,3.人物形象的基调化,4.人物的明晰性,5.深厚的人性内涵.头两个特点与狄更斯喜欢从道德的角度描写人物有关.人物的性格是复杂的,其中既有道德的因素,又有政治,阶级,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呈现出复杂的多层次的状态.但狄更斯侧重描写的,往往是人物的道德层次.由于这一层次过于突出,其他层次相对而言便显得不够重要,从而使人物性格呈现出单层次的特点.另一方面,狄更斯小说人物的道德内容又是分层次的,其核心层次是高尚,诚实,仁爱.狄更斯笔下人物身上其他层次的道德因素可以变化, 都是人物固有的品质.这样从道德的角度看,狄更斯笔下的人物一出场,本质便被确定下来,"终生"不再改变.单层次和确定化造成了狄更斯笔下性格单纯,静止的人物比较多.但是它们也不限制人物性格的复杂与发展.基调化指的是从艺术形象中的某个方面,部分或特征作为中心贯穿整个艺术形象,并使该形象的各个方面都吻合这个中心.比如《艰难时世》中的葛擂硬,他的性格的基本特征就是他的"事实哲学".他只相信事实,只尊重事实,只讲事实,只要求事实.他的言行,外貌,住房以及所生活的集煤镇,都被打上了"事实"的烙印.无数事实堆积起来,形成了葛擂硬这一形象.明晰性是指人物的感性表象能比较好地表现其理性内涵. 狄更斯笔下的人物,其性格虽然有的单纯,有的复杂,但其本质,评价, 价值取向都比较明显,读者比较容易把握,他们的性格比较符合理性与常识,非理性的因素比较少,人物的外部表现与内在本质比较一致.自然,明晰不等于性格没有深度,在明晰的同时也可达到深厚的内涵.狄更斯小说人物具有深厚的人性内涵.这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他们有着丰富的人性内容,一是说他们的人性内容有着很厚的深度.狄更斯善于挖掘人物身上隐含的人性因素,并通过它们来反映人性中某些普遍性的倾向和规律性的东西. 在创作方法上,狄更斯是个现实主义者.但他不是像福楼拜那样严格地按照现实生活的本来面貌进行描写,而是侧重描写自己感受到的生活和自己生活中的感受,可以称为感受型的现实主义.感受型现实主义的总的特点是侧重表现作家感受到的生活,同时遵循生活的本来面貌.具体到狄更斯,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侧重生活的奇异一面与遵循生活的本来面貌的有机结合.狄更斯描写现实生活,但他选择的,往往是生活中罕见,特殊,戏剧性的内容,而在描写这些内容时,又是严格遵照生活的本来面貌的.二是主观的生活进程与客观的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狄更斯小说中的生活进程,在总体上总是按照作者的主观意图发展的,但在对具体的生活事件的描写中,作者又严格地遵循着现实生活的逻辑.三是重视细节的真实和强调主观的介入的有机结合.狄更斯小说中的细节繁复丰富,真实客观而又具体.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作者又常常通过带着褒贬的描写,直接的议论,抒情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狄更斯小说的典型结构是多元整一.所谓多元,指的是多个叙事单元.所谓叙事单元,是由一定的人物,事件和背景组成的一个具有内在自足性和内在独立性的故事. 这里的内在自足性指故事本身是完整的,有着组成一个故事所必需的要素.内在独立性是指故事不依附或包含在其他故事之中.所谓整一,是指小说虽然由几个叙事单元组成,但又通过人物,线索,情节等的联系,渗透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狄更斯成熟的长篇小说大都是具有多元整一结构,如《荒凉山庄》,《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等. 幽默是狄更斯小说又一个重要特点,狄更斯小说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这种幽默的内在机制是矛盾.作者善于运用矛盾,显示事物的不协调,不相称,突出事物的荒谬,滑稽,可笑之处,引起读者的回味与思考,同时打破读者的期待视野,使其发生意外的转折,从而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作者还常常运用夸张,把人物和情节场面中隐含的幽默因素放大,突出出来,从而产生强烈的效果.狄更斯小说中的幽默往往包含讽刺,滑稽的因素,形成自己的特色. 在内心描写方面,狄更斯不大直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一般不像意识流作家那样,把人物微妙复杂的内心活动直接展示在读者面前.但他善于通过人物的外部表现如表情,行动,语言,以及作者的叙述等等,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暗示出来.这种方法可以称为内心世界的外化,它所

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 2013年2月21日zhy发表评论8463人阅读《城南旧事》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创作的回忆记事小说。林海音以其六岁到十三岁的童年生活为背景,创作了这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并于1960年初版。作品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着大人世界里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书中那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使这部文学作品大获成功并经久不衰。以《城南旧事》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成为了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经典作品。 《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原籍在台湾苗栗县头份镇,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于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3岁时随父母返回台湾,5岁来到北京,住在城南一座四合院里。林海音在北平度过了她的童年时光和青春岁月,在北平送走了自己英年早逝的父亲,在北平嫁为人妻。直到1948年,林海音带着妈妈、孩子和丈夫何凡举家返回台湾。林海音对自己成长的北京古城具有很深的感情,于是创作出了经典代表作《城南旧事》,以纪念自己童年的似水流年。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平城南的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睦的一家。林海音以温婉的文笔、超逸的风格,从天真善良的英子的角度描写出了古城北京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道尽了人世间复杂的情感,展现了旧北京的社会风貌。看着大人们的美好愿望总是与社会现实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英子童真弱小的心灵也越发显得孱弱。《城南

旧事》字里行间都缠绕着悲剧色彩,让文章显得丰富厚重,令人触目,发人深省。 充满自然、怀旧基调的《城南旧事》曾被评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是《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之一。文中那淡淡的忧伤、浓浓的诗意,让一代又一代人深受感染。《城南旧事》通过看似狭小的故事描写,反映了当时北京的整个历史面貌,有着极强的社会意义,不愧是林海音独步文坛多年的经典文学作品。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城南旧事》是一部安静的小说,一部关于成长的寓言。当英子爸爸的花儿落下的时候,她已不再是小孩子……童年就这样远去,因为,这就是成长…… 《爱的艺术》——关于爱的心灵哲学 2013年2月20日zhy发表评论5450人阅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千百年来,爱情两字,折磨了无数人也幸福了不少人。人人都想和心上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做一对“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神仙眷侣,可世间却有无数“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可怜种。爱情,究竟是什么,究竟拥有何等魔力,才能让天下人如飞蛾扑火般奔向它的怀抱?《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文学作品,也是当代爱的艺

低俗小说影评

黑色幽默中的叙事艺术 ——以《低俗小说》为例 1994年,导演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低俗小说》在戛纳电影节上力压群雄荣获金棕 榈大奖并获得全球影评人一致的赞誉。《低俗小说》最引人称道的莫过于极富后现代气息 的非线性叙事方式以及黑色的幽默,回环往复的叙事结构使影片更具表现张力。黑色幽默 是一种心态,一种心境,含有超脱、看破、玩世不恭、逢场作戏的意味。在电影发展史上,作为表现方式的幽默愈来愈退居次要地位,随着各种范畴的引入,幽默的内涵变得愈来愈 复杂,愈来愈远离喜剧品格,同时幽默的主体意识、自我意识也愈来愈强。这些变化正好 迎合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某些内涵,而昆廷?塔伦提诺的《低俗小说》中的黑色幽默恰恰应证了这些特征。 一、艺术规则的破坏与颠覆 利奥塔认为,后现代性是对元叙事或宏大叙事采取的一种怀疑、不信任及拒绝的态度。后现代电影话语“不相信元叙事”并“向整体开战”,喜欢组合、拼凑、偶然得到的或割 裂的现象,致使碎片或部分代替了整体。所以说,后现代文化“不是一种纯创造文化,而 是一种引用文化,一种‘互文性’文化”,后现代电影“也是一种没有‘潜在’可能性的 影像和表象文化,从其他影像、其他表象以及互文性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诠释的力量。”① 在《低俗小说》中,已经没有了传统叙述的中心,连贯的叙事方式,剩下的只是碎片 和拼接而已。从剧作结构上来看,昆汀摒弃了好莱坞式的传统方式,颠覆了传统电影的线 性时空观念,而以视点间离的手法将全片叙事处理成一种首尾呼应的“圆形结构”,“后 现代作者有意违背线性次序。故事的‘情节顺序颠三倒四,由结尾重又生发成开端,暗示 着某个无穷无尽的循环往复特性’”②。此影片就是如此,开始即结束,结束也是开始。 他将两少年计划抢劫受到杀手朱尔斯的教育拆开来放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不仅如此,他 把其他几个故事也都拆开来讲,以致出现了死人活过来的场面,但是却不做任何交代。因 此对影片的情节的理解需要观众按照自己的理念来进行组合。 同时,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鲜明的“互文性”色彩。黑色电影和硬汉小说中对 待暴力和恶的冷漠态度、强盗片的人物设计和格局、香港电影的激烈动作、魔幻现实主义 的奇迹与现实的混淆,使得《低俗小说》的后现代大拼接达到了狂欢的程度。抢救黑帮老 大的情妇米亚时,在她胸口画点打针的情节来自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奥雷连诺上校 在自杀前,吩咐医生在他胸口找一个让他死得痛快和准确的记号。塔伦蒂诺自己也说:我 每部戏都是东抄西抄,抄来抄去然后把它们混在一起……我就是到处抄袭,伟大的艺术家 总要抄袭。 二、乱序的美感 《低俗小说》中最出彩的地方莫过于重构型蒙太奇的运用。导演打乱时间并将其重组,影片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和叙述指向,时序的颠倒,对情节的浓缩与简化,多个故 事的交错呈现,平行的剪辑方式则是实现了时空的同步,重复的频率也加强了影片本身的 戏剧张力。影片所采用的混合叙述时序,将顺序与逆序混合使用,不禁是观众在时间和剧 情上产生疑惑,而且也引发了独立与剧情之外的思考,在观众理清顺序和因果关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导演进行拆分、拼贴模式的后现代气息。 法国新浪潮领军人物戈达尔曾说过:“一部影片可以有开头、中间和结尾。但不一定 要按顺序出现。”导演摒弃了传统叙事方式,采用视点间离的非线性叙述方式,把三个故 事的顺序打乱。比如,在第二个故事中,由明星约翰?特拉沃尔塔扮演的文森特死于拳击手布奇的枪下,但在下一个故事“邦妮的处境”中,文森特又“死而复生”并出现在影片的

最受欢迎的十大女性励志书籍盘点

最受欢迎的十大女性励志书籍盘点 在这个忙碌的世界上,生活的焦虑、工作的压力、家庭的忧虑,常常让女人感到苦恼和烦闷。于是,我们总会听到一些女人无奈地抱怨自己多么不幸福,多么不快乐。下面是分享的最受欢迎的十大女性励志书籍,一起来看看吧。 十大女性励志书籍1.《风雨哈佛路》 《风雨哈佛路》是美国著名的励志演说家莉丝;默里畅销全球的自传体小说。作品讲述了一个成长在毒品、艾滋、饥饿缠绕的家庭环境中的贫穷女孩莉丝勇敢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哈佛大学的励志故事,震撼了世界无数人的灵魂,激励了无数读者的奋斗之心。莉丝;默里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进作品里,创作了这部感人至深的伟大回忆录,引发了全世界读者的强烈共鸣。 十大女性励志书籍2.《世上另一个我》 《世上另一个我》是美国作家萨拉;帕坎南于2010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一场寻找自我的艰辛历程、一段爱恨交织的情感纠葛和一个温馨感人的爱情故事,出版后迅速占领了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成为2010年度全美最受欢迎的女性小说。 十大女性励志书籍3.《那些女生该懂的事》 青春期的女孩,花一样的年华,看似幸福美好,却也充满了忧伤和阴郁,有着不为人知的青春疼痛女性十大励志书籍女性十大励志书

籍。青春期,跟更年期一样,一样的难熬。每个女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成长问题,拥有一些说不出口的心理秘密。当少女的困惑无法排解时,《那些女生该懂的事》或许就能帮到你。书中具有50个有效缓解青春疼痛的私家秘方,是国内第一部女生自我修复秘笈,一本女生最值得拥有的万能手册。 十大女性励志书籍4.《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如果20岁的时候仍沉溺在幻想中不可自拔,那么30岁时必将为生存疲于奔命。把握好20几岁的黄金阶段,女人就能获得一生的幸福。 十大女性励志书籍5.《聪明女人说话办事108个细节》 畅销全球的女人励志经典,台湾著名作家郭晓倾情推荐。说话代表一个人的沟通能力,而沟通能力常是人际关系的基石。会说话,不仅沟通无障、谈话愉快,也有助于达成工作目标,得人缘。 十大女性励志书籍6.《薛宝钗的爱博客》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谈论爱情和婚姻,还没遇上的看过就当警醒一下自己;已经遇上的人看过就当反思一下自己。爱情,有时就像一种病,“如同人一生注定要发一次疹子,而后终生免疫。无他,我们总得有一次机遇,来了解这个传说里最大痛楚。”说的真是好,早早晚晚,都会有这一遭的,早碰上总比晚碰上的好! 十大女性励志书籍7.《好心态的女人好命一辈子》 畅销全球的女人励志经典,台湾著名作家郭晓晓倾情推荐。心态决定成败,心态甚至决定命运和你的一生,女人要有积极的心态,心

1994电影分析

每每回忆起来,1994年总是显得那么不平凡。 “魔岩三杰”同时推出他们各自的专辑,然后一起踏上香港的红勘体育馆让香港人认识中国摇滚新势力;校园民谣开始唱遍整个中国的大学校园,美丽的校园到处都可以听到老狼的《同桌的你》《睡在上铺的兄弟》;烈日下,狂热的“玫瑰碗”,沸腾的黄色与冷却的蓝色,巴乔孤单忧郁的背影。 还有那些永远会被记得的美丽的演员和导演…… 作为世界电影的中心,美国电影在94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顶峰。世界上第一家通过光缆从发行公司直接向影院传输影像的新型电影放映方式开始在美国投入使用。这一不再依赖电影拷贝的电影放映方式,标志着“多媒体时代电影”的到来。技术上的创新,带来的是商业上的巨大回报,好莱坞票房记录被不断刷新,年收入达54亿美元,位于票房前10名的影片中有9部收入超过1亿美元。其中,罗伯特·泽梅基斯的《阿甘正传》取得了“精神和物质”的双丰收,不仅勇夺第67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等六项大奖,其全美票房也达3.2亿美元。《阿甘正传》被称为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其主题和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喜欢此片的人说剧情励志十足,并将美国精神表达贴切,不喜欢的人却会认为这不过是好莱坞在卖弄肤浅的美国梦,有太多的情绪在里面,英国《帝国》杂志甚至认为“该片导演魔鬼一般的自我满足感加上多愁善感以及修正主义者的废话,在剪辑技术的帮助下全都现实化了”。

除了《阿甘正传》外,94 重量级的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和《低俗小说》。费兰克·达拉邦特的《肖申克的救赎》,当年并没有在票房上引起多大瞩目,2800万的最终票房,相比2500万的制作成本,实在是拿不出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闪耀着人性光芒的电影成为了公认的励志类电影经典,在2000年之前,它一直是IMDB最受影迷喜爱的电影第一名。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开始的时候看得云里雾里,后来却越看越喜欢,“电影顽童”昆汀在此片中的叙事手法令人惊叹,他把整个叙事划分成几段,先交代架构,然后把各个虚实版块按事件人物穿插排列打破时间上的统一性,探讨的主题是偶发事件对人命运的改变,这样意味深长、收放自如的安排,实在出乎意料之外,中国人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意境,居然在一个洋人手下出现了。 罗杰·阿勒斯和罗布·明科夫导演的动画片《狮子王》轰动了世界影坛,这部根据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以动物为银幕形象的长动画片是当年名副其实的票房黑马,迪士尼公司为其配置了27种不同语言,在46个国家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其总票房收入现已超过7.5亿美元,是电影史唯一进入票房排名前十名的卡通片,成为动画

狄更斯简介

狄更斯诞辰200周年,最好的纪念方式或许是回头重看他的作品 狄更斯的生命不长,只有58年,但密度很高——他在生命期限内所作的创造依然热热闹闹地影响着今天的世界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赵菲菲发自北京 2012年2月7日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诞辰200周年纪念日。人们首先注意到谷歌首页的“涂鸦”(Google Doodle):一幅有瓷器般质感的精致画面,几个形态各异的小人儿——他们出自狄更斯笔下,包括《雾都孤儿》中的奥利弗、《远大前程》中的埃斯特拉和《圣诞颂歌》里的斯克鲁奇。狄更斯还得到另外一项“数字致敬”:英国华威大学决定推出一个移动应用程序,让用户可以阅读狄更斯小说,并通过相关的播客、文章和视频了解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 2月7日那天,伦敦和狄更斯出生地普茨茅斯都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查尔斯王子前往威斯敏斯特教堂的狄更斯墓献花并发表讲话说,狄更斯“始终是最伟大的英语作家之一,用天才的想像力为社会正义激情战斗”。英国文化协会还组织了长达24小时的全球“朗读马拉松”,从狄更斯作品中截取24段文字,在澳大利亚、伊拉克、中国、巴基斯坦等国接力朗读。 维多利亚时代的披头士 英国媒体对狄更斯的热情溢于言表。罗伯特·道格拉斯·菲尔赫斯特的《成为狄更斯》和克莱尔·托玛琳的《狄更斯的一生》相继出版。关于狄更斯的报道也四面开花。《卫报》的一篇文章说,斯克鲁奇是“我们最喜爱的狄更斯笔下人物”。《每日电讯报》宣布狄更斯是“我们第一个也是最喜爱的文学超级明星”。《每日邮报》则声称狄更斯是爱情骗子,文章题目抓人眼球:《狄更斯的黑暗内心:这位作家如何虐待妻子并引诱比他年轻26岁的女人》。 如此热闹的气氛和狄更斯倒很相宜。狄更斯是不甘寂寞的人。他不仅是作家,也是公众人物。他热爱戏剧,钟情表演,常常为公众朗读作品。他被视为那个时代最出色的餐后演讲者和业余演员。《狄更斯和流行娱乐》一书的作者保罗·施利克把他1842年初次访问美国时的情景与100多年后披头士乐队造访纽约的盛况相比。波士顿大学教授纳塔丽·麦克奈特说他是“史上第一个流行文化名人”。她说,狄更斯在波士顿访问时被尾随,粉丝们想法设法去看他住过的酒店房间,还试图从他的外套上揪下一撮毛来留作纪念。 西方最热闹的节日圣诞节也是狄更斯的“发明”——不是那个宗教节日,而是围绕这个节日的流行文化气氛。19世纪初,圣诞节几乎变得“不值一提”。比如,英国保守党的卡尔顿俱乐部在圣诞节当天还安排工作会议。狄更斯1843年出版的《圣诞颂歌》取得轰动,这本书让人们哭,也让人们笑。小说《名利场》的作者威廉·萨克雷说,《圣诞颂歌》“在整个英国激发了热情好客的精神,让圣诞节点起无数温情的炉火,人们挥洒善意,畅饮美酒,火鸡被宰杀,牛肉被烤制……”因为狄更斯,圣诞节变成了最欢乐团圆的日子。人人都说的Merry Christmas也出自《圣诞颂歌》。 英国记者克里斯托弗·希金斯把狄更斯对“生日庆典”的热爱归结为童心。狄更斯不仅保持了童心,更洋溢着儿童般原始的生命力。他写了14部半小说,创造了900多个人物,同时还设立并主编若干报纸杂志,当记者,写文章,经营戏剧演出,做慈善,致力于社会改革,创办并经营一家风尘女子收容所,跟出版商吵架,出国旅行,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让妻子生了10个孩子,搞婚外恋,每天晚上散步数英里以平静“发烧的灵魂”……他的生命不长,只有58年,但密度很高。 四海之内皆兄弟 狄更斯在1858年写给朋友威尔基·柯林斯的信中说:“一切正在发生的事情都毫无疑问地表明,你不能把世界拒之门外;你身处这个世界,属于这个世界,你必须与之交融,充分利用这个世界,也充分利用自己。”所以,狄更斯敞开大门,欢迎所有人,欢迎英雄,也欢迎恶棍,尽管走进门来的大多是存在各种性格弱点、命运多舛但仍然努力活下去的普通人:孤儿皮普,律师卡尔顿,教唆犯费金,教员尼克尔贝,方头方脑的葛雷硬,一毛不拔的斯克鲁

查尔斯狄更斯的名言

查尔斯狄更斯的名言 1、饱知人饥,温知人寒。 2、不是不平凡,只是少有。 3、民众心有爱憎,性原和善。 4、心灵的漆黑一团,能使人变为野兽。 5、宝贵的光阴,总是像箭一样地飞逝着。 6、这是最黑暗的时代,也是最光明的时代。 7、既然你从没对过,先生,你怎么会不输? 8、你要把应该走的路走得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 9、人对人的情意,是会用在那活生生的本人身上的。 10、即便天才一如浑金璞玉,其中有时也不无杂质。 11、把愚昧当作好友的人,是最难受、最危险的。 12、傲慢的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别人的傲慢。 13、当我们误用生命的时候,生命并无价值。 14、凡可以献上我的全身的事,决不献上一只手。 15、把自己的弱点都暴露出来了,让敌人攻打起来可以大占优势。 16、人在精神方面受到了最可怕的打击,往往会丧失神志。

17、剧烈的**斗争,能引起最使人难于置信的可耻后果。 18、强使土地多产而却不给土地上肥料,只会把土壤弄得枯竭。 19、你的判断力出去玩的时候,倒是需要什么人照应你才好。 20、人在世上走南闯北,带着情感这宗货物可真是不方便呢。 21、我的生活单调沉闷,正在一点一滴的消耗着我的生命。 22、应该提倡克己自制和乐天知足的习惯,教导人开扩仁爱的领域。 23、知足的茅草屋要胜过冰冷华丽的宫殿。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24、我远在海外的时候,眼睛老是望着家乡。我在那边虽然发了财,日子过的可乏味了。 25、穷人宣讲道德会比富人少得多,而穷人的懿德嘉行,则比富人更鲜明。 26、所谓奇怪,不是因为狂妄和难以置信,而因为是真实的生活故事中的一页。 27、自从我见到你以后,我才为一种原以为不会再谴责我的悔恨所苦恼。 28、对于最愚昧无知的入,大自然的甜蜜的脸孔是欢乐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狄更斯作品

狄更斯作品: 《双城记》查尔斯·狄更斯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08 石幼珊译 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描述法国大革命一部大时代长篇历史小说,“双城”分别指的是巴黎与伦敦。后来被改编拍摄了多个版本的电影。作品写于作者的晚年,构思巧妙,表达了作者深邃的人道主义情怀,对法国大革命中出现的过度杀戮提出了自己的批判。同时,小说也因法国大革命的一些描述备受争议。 《大卫·科波菲尔》查尔斯·狄更斯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06 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第八部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一八四九至一八五O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自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匹克威克外传》查尔斯·狄更斯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 张万敏、高山译 是十九世纪英国最重要的作家狄更斯的成名作,1836年出版。是一部流浪汉小说体裁的作品,全书通过匹克威克及其三位朋友外出旅行途中的一系列遭遇,描写了当时英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该书是狄更斯最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无可争辩地成为世界文学的经典名作。

《雾都孤儿》查尔斯·狄更斯新世纪出版社1998年叶盛柏、吴雪霜译 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写实小说。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孤儿悲惨的身世及遭遇,主人公奥利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如同狄更斯的其他小说,本书揭露许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如救济院、童工、以及帮派吸收青少年参与犯罪等。本书曾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及舞台剧。世界知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于2005年也曾将此书拍成电影。 《远大前程》查尔斯·狄更斯译林出版社1996年罗志野译,《远大前程》,又译《孤星血泪》,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晚年写成的教育小说。故事背景为1812年耶诞节前夕至1840年冬天,主角孤儿皮普(Pip)以自传式手法,叙述从7岁开始的三个人生阶段。此小说贯切了狄更斯文以载道的风格,透过剧中孤儿的跌宕起落,表达他对生命和人性的看法。该小说自1860年12月到1861年8月连载于作者制作的周刊《一年四季》,百年来被多次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舞台剧。 《艰难时世》查尔斯·狄更斯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07

女性小说

第八节女性文学(3课时) (二)女性文学概念:女性文学指由女性作家创作的反映女性问题的作品。 (三)当代女性文学概况 1:17年文学中的女性文学 17年脱离了表现女性世界的规矩,女性意识隐藏起来。艺术个性、性别特征隐退。女性意识当时被看作小资产阶级意识。宗璞的《红豆》和茹志娟的《百合花》因为叙事角度和笔调都是女性化的、诗意的而遭到批判。 2: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 (1):在中国现代史上成名的前辈女作家在当代焕发青春。如冰心、丁玲、杨绛、草明、韦君宜等。 A:冰心:从多年沉默中走出,进入创作盛期 她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中影响广泛、长久的作家。晚期作品成就很高,小说与散文都进入炉火纯青的状态。如《从八十岁发起的誓言》 B:丁玲:《杜晚香》、《牛棚小品》、《风雪人间》等。 C:韦君宜:《老干部别传》、《洗礼》、《母与子》 D:杨绛《洗澡》、《干校六记》 (2):50、60年代成名的新中国第一代女作家,很多人都成为新时期文学的中坚 A:宗璞《我是谁》、《三生石》、《南渡记》 B:茹志娟《剪辑错了的故事》 C:刘真《黑旗》 D:柯岩《船长》(报告文学)、《寻找回来的世界》 (3):新时期崛起的女作家 张洁、谌容、凌力、霍达、戴厚英、程乃珊、舒婷、陆星儿等 (4)八十年代中期的崭新一代的女性作家群 残雪、蒋子丹、张辛、迟子建、张抗抗、张辛欣、铁凝、王安忆、池莉、方方等 (5)90年代成为焦点的作家,如陈染、林白、卫慧等。 (四):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1:女人也是人(五四到80年代) 五四时期女性作为人的意识觉醒,女人是和男人一样的人,小说通过掩盖女人的性别身份,来突出女性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小说中忽视性别差异的写法,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女性解放的趋势,但也造成了小说中的女性人物雄化的弊端。 2:女人就是女人(90年代) 90年代市场经济繁荣,都市文化繁荣,女人成为欲望和消费的热点和卖点,这样的语境下,以女性性别身份为荣成为写作时尚。这是一个充满偏执论的反驳,只见女人不见人。如美女作家运用自传体小说这一修辞手段,引导读者把主人公经历与作者经历联系起来。消解小说的虚构性,刺激读者的联想。是一个牺牲个人尊严的性别秀,有意无意迎合了男权的期待。 3:女人和个人相互支撑(世纪之交) 女性文学中最先提出个人概念的是王安忆,她在八十年代中期就提出:女人比男人更具有个人性,这就和文学的基础结成了同盟。 林白《个人记忆与个人化写作》“女性写作面临的语境是主流叙述下还有男性话语的覆盖。这两重覆盖轻易就能淹没个人。” 陈染:作为个人要从多数群体中疏理出来,很多人很多时候就是那种茂盛的泡沫。 (五)作家 1:张洁、谌容 (1)张洁:早期作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忏悔》、《沉重的翅膀》可谓主流文学的代表作;而《爱是

低俗小说英语影评pulpfiction结构画面内容人物分析法

Appreciation of Pulp Fiction Pulp Fiction was produced in 1994, directed by Quentin Tarantino. A subversive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the undercurrent of black humor made it undoubtedly to be a fantastic movie. My appreciation of Pulp Fiction will from 3 aspects, structure, character analysis and the strong sense of image. Structure I have to say that Quentin Tarantino is really an amazing director. He used a novel “Circular Narrative” with several flashbacks instead of the usual performance routine, linear narration and common chronological structure of Hollywood action movies. The entire film is consist of totally 5 parts,” Vincent Vega and Marsellus Wallace’s wife”,” the gold watch” and “ the Bonnie Situation”, as well as the prologue and epilogue. It seems like that they are separate story inside, but all the scope is presenting the ring-type structure, and the first paragraph meeting the last as well. In Pulp Fiction, it goes full circle that the stories were all used to imply the violence by the director. For example, the affair between Vincent and Mia has also existed in the plot of Gold Watch, but only as a dispensable accessory. Otherwise, the scene of pumpkin and honey bunny’s robbery is also cohering the beginnin g to the end. Furthermore, all parts of the movie a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In addition to the Circular Narrative structure, characters and dialogue, there’s another hidden figure (Bonnie), the content keywords, such as the Bible, gold watch and so on, to be the narrative clue, which is very suit for the habits of people nowadays searching the keywords online. For example, brought out the “foot massage”, you can instantly recall the two killer’s great dialogue, sexy Mia and that poor guy who has been threw out the balcony. Character Analysis Pulp Fiction a postmodern film, as well 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in it. A mafia godfather Marsellus who can manipulate the life and death of others, still can’t escape the fate of being raped in the grocery. A handsome gang bludger Vincent was shoot by his own gun within muddle. Jules recites a paragraph of Bible in every murder. A liberalistic couple robber, a superstitious boxer Butch and a sexy stupid woman Mia, the suspicion of the authority and belief permeates every minute of this film. That’s it! Th e unconventional postmodernism is true sense of madness andmetamorphosis. Let me raise several representative examples. Vincent Vega, a mystifying killer, just like a perfect foil of those positive heroes. So when he went out of the washroom, he was shoot by his own submachine gun, with the black humor as always. No one would feel pity for his dead. Jules, as a cruel killer, always quotes scripture of Bible before killing people. But at the end of the movie, it is obvious that Jules has understood

查尔斯狄更斯的名言

查尔斯狄更斯的名言 [标签:栏目] ,查尔斯狄更斯的名言 1、你不能指望我会变得跟你差不多。你总是在身心两方面锻炼自己,使自己象水晶一样透明,并且你始终如一,坚定不移。我呢,可是又糊涂,又孤独,象一根萎靡不振的小草。 2、如果你想要过得快活,想要祷告上帝,做一个诚实的人,那你就得遵守诺言。 3、如果说他在黑暗中摸索,那么,他最好还是尽力把那些乌云驱散掉,因为许多事情都被乌云弄得乱糟糟和模糊不清。 4、在社交场合,干起杯来可不能太认真,不必那么一丝不苟的,杯底朝天翻过来往嘴里倒,酒杯边儿都压到了鼻子上。 5、靠守护赚钱的陌生人,他们有空的时候便恶行恶状地聚集在一起,吃、喝、笑笑闹闹;因为病与死乃是他们的财神。 6、今天能做的事,决不要留到明天。拖延乃光阴之窃贼。要抓住他! 7、眼泪并不是困苦的唯一的证据,也不是最好的证据。真的,有人永远把它们预先装好,在愿意用的时候随时可以把塞子拔开。 8、他们对所有的东西都会称重量、量尺寸和定价格。对于他们来说,不可以称重量、量尺寸和定价格的东西从来就不存在。 9、宝贵的光阴,总是像箭一样地飞逝着。 10、当我们误用生命的时候,生命并无价值。 11、你能够把工作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你做一件工作,就不会半途而废;你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有个目的。 12、满腹猜疑,拒人于千里之外,倒怪人家不来亲近,不肯倾心吐胆,把这叫做人家的自私自利。 13、感化在效果方面,自古以来都比由偏见、愚昧和残酷而发明的腰衣、手铐、脚镣大不止一百倍。 14、省下一英磅是挺好的事,我跟你说吧:省下便士,就等于赚了一便士! 15、因为安宁不会对我们不利,因为它只能对我们有好处;因为它不会使人

必看的经典女孩励志书籍

必看的经典女孩励志书籍 必看的经典女孩励志书籍 1.《风雨哈佛路》 《风雨哈佛路》是美国著名的励志演说家莉丝·默里畅销全球的自传体小说。作品讲述了一个成长在毒品、艾滋、饥饿缠绕的家庭环境中的贫穷女孩莉丝勇敢地克服重重困难,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哈佛大学的励志故事,震撼了世界无数人的灵魂,激励了无数读者的奋斗之心。莉丝·默里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进作品里,创作了这部感人至深的伟大回忆录,引发了全世界读者的强烈共鸣。 2.《世上另一个我》 《世上另一个我》是美国作家萨拉·帕坎南于2010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讲述了一场寻找自我的艰辛历程、一段爱恨交织的情感纠葛和一个温馨感人的爱情故事,出版后迅速占领了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成为2010年度全美最受欢迎的女性小说。 3.《那些女生该懂的事》 青春期的女孩,花一样的年华,看似幸福美好,却也充满了忧伤和阴郁,有着不为人知的青春疼痛女性十大励志书籍女性十大励志书籍。青春期,跟更年期一样,一样的难熬。每个女生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成长问题,拥有一些说不出口的心理秘密。当少女的困惑无法排解时,《那些女生该懂的事》或许就能帮到你。书中具有50个有效缓解青春疼痛的私家秘方,是国内第一部女生

自我修复秘笈,一本女生最值得拥有的万能手册。 4.《20几岁决定女人的一生》 如果20岁的时候仍沉溺在幻想中不可自拔,那么30岁时必将为生存疲于奔命。把握好20几岁的黄金阶段,女人就能获得一生的幸福。 5.《聪明女人说话办事108个细节》 畅销全球的女人励志经典,台湾著名作家郭晓倾情推荐。说话代表一个人的沟通能力,而沟通能力常是人际关系的基石。会说话,不仅沟通无障、谈话愉快,也有助于达成工作目标,得人缘。 热门的女孩励志书籍 1.《薛宝钗的爱博客》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谈论爱情和婚姻,还没遇上的看过就当反思一下自己。爱情,有时就像一种病,“如同人一生注定要发一次疹子,而后终生免疫。无他,我们总得有一次机遇,来了解这个传说里最大痛楚。”说的真是好,早早晚晚,都会有这一遭的,早碰上总比晚碰上的好! 2.《20岁跟对人 30岁做对事》 《20岁跟对人30岁做对事》是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由苏芩写作,是一本关于现实社会男人与女人的心里描写。本书是苏芩继《7天女学馆》之后又一火热畅销力作,是千万女人人生低谷时刻的共同选择。 女孩励志书籍《毒木圣经》 [美] 芭芭拉·金索沃 南海出版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