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发高层次文章-看看专家如何审稿..

如果你想发高层次文章-看看专家如何审稿..
如果你想发高层次文章-看看专家如何审稿..

如果你想发高层次文章-看看专家如何审稿..

怎样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发到较牛的刊物上去

给全国十五、六种学报、杂志审稿占用了我业余生活的大部分时间,每年的审稿量少说有100篇。近年来,觉得稿件质量大不如前。在我前几年开始审稿时,一审的通过率在90%以上;这一年来大概只有20%,有各种问题需要改后再审的约占60%,不能录用的约占20%。我常常想,是不是稿子看多了,眼睛看刁了,什么都看不惯;仔细想想,确实不是,实在是近来稿件质量滑坡太明显。

有一次,在某学报编辑部开座谈会,主题是如何提高学报的水平。提高水平的前提是稿件的质量要高,这是大家公认的。大家对近年来稿件质量的下降也是有同感的。至于原因,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同志认为是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有的同志认定为是论文数作为指标被定在某些对个人或单位的评价体系中,造成单纯追求数量而粗制滥造。应该承认,这些都可以是原因,但其中有些问题并不以我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应该看到,作者队伍的年轻化是必然趋势也是好事,尤其是年轻作者正处在创造力旺盛时期,是出好文章的重要保证。我认为,论文质量下降从面上看严重了一些,但究其原因,主要是论文写作的基础训练不够。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因此,

我把在审稿中碰到的问题总结了一下,希望对一些作者写作有所帮助。

一、科技论文的内容

中学时就学过,文章的体裁最主要的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记叙文说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也可以加点作者的感想。议论文要说的是对某些问题的论点和为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而做的求证工作,即提供论据,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因此,这两种体裁是很不相同的。还有一种接近议论文但严格说来不算议论文的体裁是只对某些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感,虽有观点但并不刻意去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种文章属于散文中的随笔,本文即属于这种文章。

科技论文应该是议论文,至少应该有观点。通俗地说,科技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是什么”,而是“怎样做” 和“为什么”,对于“怎样做”的文章,最好要有“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内容。

有的作者很容易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特别是在做了某个项目的研究后的总结性文章,只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很少去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可能是这样写很顺,因为工作是他(们)做的,过程很清楚,用不着费劲就可以说明白。这样的文章深度不够。近年

来软件受到大家重视,但软件类的文章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加之软件的头绪一般很多,要说明白了,不分粗细,面面俱到,篇幅不短,很有点雾里看花的味道。

科技论文不是工作总结,也不是说明书。

论文内容的正确性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不同领域的出错情况很不相同,很难概括。然而,有五点是应该注意的:

⑴ 要有创新,至少要有新意。是否有创新,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像《中国科学》这样的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可以说,创新有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两种。工学类论文中,原始创新比较少,大多是提出一些新方法、新算法,或是以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集成创新。虽然这也是可取的,但论文必须雄辩地说明采用采用新方法所取得的结果。有一篇论文写基于Hermit样条的彩色图象道路提取方法,方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有两个结论有问题。一是说用Hermit样条对提取的间断的道路标志线拟合后可以得到连续的标志线,实际上,一般的三次样条或多项式拟合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二是说Hermit样条更适于表达图象上的弯曲的道路标志线,但是没有数据表明为什么其它的拟合曲线就不适合。这样一来,虽然别人在道路提

取中没有用过Hermit样条,这篇论文的新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⑵论文的写法一定要突出重点。有篇文章谈及机器人的灵巧手,这个项目本身做得不错,但这篇文章把灵巧手的结构、手指驱动、抓握控制面面俱到地说了一遍,每一部分都说得不透彻,没有深度。如果这篇文章能集中论述尺寸受限制的灵巧手的驱动,就要好得多。还有一篇谈遥在技术的文章,先泛泛地讲了微型摄像头的结构,再从一些书上摘录了人所共知的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二者之间又没有有机联系,这样的文章根本没有内容。如果集中论述在视觉系统微小型化中所解决的问题,恐怕还能写出点东西。

⑶ 论文的内容要真实、正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不弄虚作假是良好的科学道德。如果让人看出虚假的东西,这篇文章就肯定不能用。有一篇写控制算法的文章,对算法做了仿真。仿真时用的关节角函数是

q=0.1sin(3πt),周期显然是(2/3)s,而做出的仿真曲线的周期却是2.8s,角速度的最大值也小得多,这样的结果至少使人怀疑作者并没有真正做了仿真。

⑷ 关于综述性文章。综述性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前人对某一专题做过哪些研究、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对这一

专题继续研究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综述性文章实际上是比较难的,需要占有大量资料,而且,对资料要分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高屋建瓴。千万不要看了几篇发表过的论文就写综述。

⑸ 关于论文中的公式。科技论文一般少不了公式。公式推导的正确固然很重要,但也并非一定要把一步一步的推导过程写清楚。有的文章虽然写出了公式,但是,不注意对公式中所用符号的说明,不注意说明公式的适用条件,这样的公式是没什么用的。有一篇文章论述以三条人工肌肉作为作动器的并联机构,作者试图建立它的数学模型,前面写出了人工肌肉输入气压与肌肉长度的关系式,又列出力平衡方程,然后就说把前一式与后一式相结合,得到一个非线性的状态方程,把它作为数学模型。方程中有很多系数,显然是与机构及肌肉参数有关的,作者恰恰没有写出系数与参数的关系,这就使人怀疑这个模型是不是推导出来的。即使是,这样的模型只是通式,没有用处。

二、论文的标题

论文的标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应该与文章的内容非常贴切。这一点往往不被注意。有的标题过大;有的又过于局限。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服务机器人仿人手臂运动学研究”,内容是作者在研制一种

服务机器人时对一种七自由度手臂运动学所做的分析。“仿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这种冗余自由度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这样的解法并不只能用于服务机器人。如果把标题改为“七自由度仿人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则既有学术意义,又兼顾了作者的研究项目。还有一篇论文的题目是“登月机器人关节润滑技术的研究”,内容是一种固体润滑膜的制备和特性。论文的题目太大,而且,如果题目中就明确提出登月机器人,就需要有在模拟月球超低真空、超低温、强粉尘环境中的实验,目前尚无条

基固体润滑膜制备方法及件。如果将题目改为“MoS

2

特性的研究”,既缩小了范围,又避开了尚不能进行的实验。还有些论文题目本身就有问题,例如,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仿人机器人的动态行走控制”,行走有静态的吗?肯定没有,连原地踏步都是动态的。这样的标题岂不让人笑话?

三、摘要

摘要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摘要应写得简练,只需说明写论文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及取得的结果即可。写得不好的摘要中常常有一些没用的话。例如,“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更加广阔,某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之类的话就没有用。

四、引言

论文引言的作用是开宗明义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引言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有的写机器人的文章,一开始写捷克一作家写的戏剧中一个机器奴隶叫Robota,美国1950年制造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这就绕了太大的圈子,有点“言必称希腊”。

很多论文在引言中简要叙述前人在这方面所做过的工作,这是必要的。特别是那些对前人的方法提出改进的文章更有必要。应该注意的是,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有意歪曲别人的意思而突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就更不可取了。在一篇论文中,对前人工作的概括应尽可能放在引言中。在正文中,如非很必要,就不要再有这类段落了。

文献的引述要正确。你的文章里引用了某些文献,别人的文章也可能引用你的文章。如果引用时不注意正确性,就可能以讹传讹。有一篇谈遥操作的文章引用了美国《自然》杂志的文章,提到在相距7000km的两地进行遥操作,从操作端发出操作命令到执行端反馈回信息只用了150μs。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电波直线传播,至少也需要46.67ms。后来查明是作者引用时单位写错了。如果文章发表了,以《自然》杂志的权威性及这篇文章作者的影响力,这个错误的数

据肯定还会接着被引用。

一些论文也开始引用互联网上的文献和消息。网上文献的可信度要好一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消息的可靠性不高。我们曾用装甲车为某试验基地研制了一台遥控靶车,在《兵器知识》上曾有过报道。由于某些内容不便公开,对文章做了一些技术处理。这个消息到了网上却变成了“我国研制成功遥控装甲车”,“蚂蚁”成了“ 大象”。所以,如果要引用网上的消息,一定要通过其它渠道对消息进行核实。

不少论文在引言中还说明了文章的结构,虽然话不多,但并非很必要。对于学位论文,因篇幅大,在绪论中交代一下整个论文的结构是应该的。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就没有这个必要。

五、实验验证

论文中的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论文提出的理论或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有一个阶段我不太同意把仿真叫做实验,但随着仿真技术的进步,至少它可以成为一种验证的手段。

理论的正确性并非总是要用实验来验证的。那些用公认的定理证明的新定理就不需要验证。方法可行性的验证相对简单一些,实验只要说明所用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即可。

方法(特别是算法)有效性的验证在很多论文里做得不好。所谓有效性,应该是比别的方法更快或更简单地解决了问题,或是计算复杂性低,或是计算速度更高,或是占用的内存小。要说明有效性,一是要有比较,不能“老王卖瓜”;二是要有相应的数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论文中的实验往往是一种为说明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实验。实验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说明某一因素的作用,就要设法将它孤立起来。

我曾连续审了四篇关于构建机器人仿真球队的论文。这四篇论文除了叙述性的内容偏多以外,写得还是不错的。文章的内容涉及个人技巧、决策机制及整体协调,并不重复。而且,球队两次参加了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仿真组的比赛,都取得亚军的好成绩。这就是说,在构建球队时代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是有成效的。但是,这四篇文章都用参赛对阵的得分来说明技术措施的有效性,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足球赛的成绩只是一种排名,只说明参赛队实力的相对强弱。如果对手的实力太低,即使己方取得冠军,也不能有效地说明自己所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而且,如前所述,一个队能否取得胜利与个人技巧、决策能力、整体协调等多种因素有关,取得较好成绩倒底是哪个因素起了作用往往是说不清楚的。作者在最近的两篇文

章中用了相同的比赛结果来说明不相同的技术措施的作用,显然也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对同一对手以采取论文中的措施和不采用这种措施进行两次比赛,则比赛的结果就能较好地说明这种措施的作用。

有不少论文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用严格的理论证明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也暂时做不了实验,于是就用仿真的方法来说明。这时应注意的是,尽管文章中只能给出个别的仿真实例,但做仿真时应该尽可能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多做一些实例,因为,用一、两个实例的仿真结果说明的结论很可能被另一个实例推翻。有一篇论文要在相互距离已知的几个点中寻找一条最短的遍历路径,论文的篇幅很长,所用的方法兜了不少圈子,方法倒也对,但没有证明。最后用了一个实例做仿真。我在审稿时写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与论文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这样一来,这篇文章所提出的方法虽然不错,但一点意义也没有了。

六、结论

结论中出现的问题不太多,不过精彩的结论也不多。由于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提供的“复制”、“粘贴”的方便,论文正文、引言、摘要中的一些话也就被拷贝到结论中,还没看到结论就知道结论说什么,这样的结论已经没味了。不过偶尔也碰到“过火”

的,正文中根本未涉及的问题在结论中突然冒了出来。比较罕见的情况是,有的论文的结论把文章中的论述部分或全部推翻了。

七、文字

以前用笔写字的时候,常听人说“字是人的脸面”,意思是说,一手好字会为你增添光彩,看着也舒服。现在,论文上的字都是打印机打出的印刷体,文章是不是通顺就很突出了,也就成为“人的脸面”了。俗话说“文如其人”,如果一篇文章的文字方面的问题太多,唸不顺口,作者给人的印象也不会好。

送审稿中,比较突出的文字、标点方面的问题有;

⑴ 天一句,地一句,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语气、语意不连贯。

⑵ 语意重复,用词囉嗦,不善运用代词。

⑶ “而”、“故”、“然”、“其”之类的虚构词用得别扭。

⑷ 技术术语使用不当或生造术语,这是在论文中最不应出现的文字问题。如果某一领域的名词术语已经有了国家标准,虽然这类标准一般是推荐性标准,但也应首先使用标准核定的术语,为的是与别人有“共同语言”。在论文中不应使用俗名,即使这样的名词已被较多的人使用。术语是有内涵的,在制定术

语标准时,对收纳的每条术语都有严格的定义。如果在论文中不得不创造一条新的术语,对它的内涵一定要说清楚,要有严格的定义。我对一篇论文中的“轨迹跟踪控制”提出过质疑。表面看来“跟踪控制”还说得过去,细想想,能与“控制” 相连的无非是两类词,一是对象,如“温度控制”、“压力控制、“位置控制”、“力控制”等等;另一是方法,如“PID 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等。“轨迹跟踪控制”是什么?“轨迹跟踪”既不是控制对象,也不是控制方法。实际轨迹对期望轨迹的跟踪正是对运动轨迹进行控制的效果。所以,“轨迹跟踪”和“轨迹控制”都是可用的术语,而“轨迹跟踪控制”则站不住脚。还有,在学术性文章中不应使用“电脑”、“光碟”这类商业化和港台化的名词。

⑸ 乱用标点符号。错得最多的是句号,或是长句不断,或是断句不当。最不容易用错的只有问号和感叹号。

⑹ 近年来有个很时髦也用得很滥的词“基于”。有时侯翻开一本杂志十有二、三的文章标题有“基于”二字。“基于X”的英文是“X-based”或“based on X”。应该说“基于”一词翻译得还是不错的。“基于规则的系统”比早年译的“规则基系

统”、“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 听起来要顺耳一些。问题是要把“基于”用得必要、得当。不是非用不可的地方,大可不必用它来追求文皱皱的味道。而且,既然是“在X的基础上”,X就应该是个可以被当做基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一篇文章用了“基于任务级……”,这个“任务级”就不是实在的东西。还有一个用得不当的词就是“智能”,有些根本没有智能的东西也被带上了这个帽子。

其实,解决文字方面的问题并不难。作者在写完文章后只要唸一、两遍,大部分文字问题都可以发现。不过,如果作者在口语表达上就有不规范的地方和固癖,这样做的收效不大。

八、英文稿的特殊问题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用英语写作论文当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多数人还不具有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好的做法是先写中文稿再译成英语,这样至少能避免直接写英文稿时容易出现的语意不连贯的问题。

英文稿中最容易出现的用词问题是:

⑴ 按汉语硬译,形成所谓的“中式英语”。虽然不大

会看到“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这类

“洋泾浜”,硬译的情况还是常见的。有一篇论

文把“车载的”译为“tank-load”,其实,单词

“vehicular”的意思就是车载。

⑵ 介词的使用不当,用“of”、“to”较多,其它介

词用得少。

⑶ 代词“this”、“that”用得多,“it”用得少,

而后者恰恰在科技文章中用得多。

⑷ 句型单调,喜欢(或不得不)用“to be”构成句

子。

⑸ 不注意动词的词性。有些动词既可是及物动词也可

是不及物动词,应该优先用不及物动词成句,而

不要用及物动词的被动语态成句。

⑹ 冠词“a”、“the”的使用不当,尤其容易忘记使

用定冠词“the”。

⑺ 不注意名词的单、复数,不注意主、谓语的人称配

合。

⑻ 论文中的用词应该比较正式,尽量少用一词多意的

词,例如,口语中“get”有“获得”的意思,但论文中最好用“obtain”。

⑼ 中西文化的差异常常使英文稿带有“中国特色”。

有一篇稿件的作者很谦虚,在文章的结尾分析了

所提出的方法的缺点,说在今后的研究中会逐步

克服这些缺点。外国人就不会这么说,他们总是

向前看,即使看到了缺点,也会说随着研究的深

入,这种方法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有些文

章的作者介绍中非要在“教授”后面加个“博

士导师”,外国人就相象不出不是博士导师的教

授是什么样子。

九、论文的署名

毫无疑问,论文的第一作者应该是执笔者。这不仅体现了对他劳动的尊重,而且有对文章的责任。

不少文章是在读的研究生写的,导师的名字署在后面,这无可非议。但是,从有些文章可以明显看出,在投稿前导师并没有看过。甚至有的文章已经发表,导师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不好。导师即使在成文前参加过意见但成文后不看,这是导师没有负起责任;如果学生在导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署上导师的名字投稿,从好的方面理解是对导师的尊重,从不好的方面理解则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

近来论文署名还有人数增多的趋势,甚至一篇不长的文章署了五、六个人的名字。这种情况在某个项目的总结性文章中比较多见。诚然,项目参与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意是很难分清楚的,但是,论文不是工作总结,在写论文时不太可能集中很多人的想法。至于在署名时多写几个人送人情或者写上根本没有参加

工作的领导的名字的做法,更是不应提倡的风气。十、如何面对审稿意见

一般来说,投送的稿件至少要经过一次技术性审查,英文稿还有一次文字性审查。这种审查通常是学报或杂志的编辑部聘请同领域的专家进行的。编辑部的责任是统一论文的格式、审查文字、处理审稿意见。审稿人的责任是对论文的创新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查,审稿意见一般应包括为提高稿件质量而应做的修改的建议。

作者对审稿人提出的审查意见首先应很重视,考虑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审稿人的意见毕竟是来自一个旁观者的意见,俗话说“旁观者清”,他的意见总有一定道理。有的作者觉得审稿人没有读懂自己的文章(我并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对他的意见也就不认真考虑,这是不对的。审稿人是论文的第一读者,如果他都没有读懂,作者也得考虑自己的文章有什么问题让人家不懂,否则发表后如何面对更多的读者?

当然,对审稿意见也要分析。虽然编辑部聘请的审稿人是同领域的专家,但是,隔行如隔山,领域很宽,审稿人可能并不熟悉文章作者所研究的某个具体专题,提出一些并不十分中肯的意见也不奇怪。所以,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去做。

审稿后,如果要对稿件做修改,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应付审稿人。我给某学报审过一篇关于类刚毛表面减阻效应的论文,一审时我提出了一些问题要求改后再审,作者的态度倒也是谦虚的,承认所提出的问题都有道理,作了一些修改。但是我提出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对实验的疑问,作者就有点敷衍,将实验结果用与第一稿不同的另一种曲线形式表现出来,而这种曲线明显地是不能由以前的实验结果得出的。我就有了更大的疑问,提出修改后再审。第三稿中,作者又换了一种方式,有了更多的漏洞,后来,这篇稿件再也没有出现过。

不少编辑部对审稿采取了双盲制,即审稿人不知道论文的作者是谁;作者也不知道审稿人是谁。不管这种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我认为它把作者和审稿人的交流限制在文字上,有的编辑部甚至只将审稿人的部分意见转述给作者,这样的交流往往是不充分的,很可能成为提高稿件质量的障碍。既然是做学问,就不应该有所顾忌。

有的杂志的编辑部似乎不审稿。你刚把稿件发过去,它就来函说拟在某期发表,要寄版面费。这是不负责任的编辑部,应该离远点。

说到标题,本文的标题也太大了,不过,本文只

是随笔,用这样题目是追求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并不是说,注意了本文所提到的这些事就能写出好论文。打个不十分准确的比方,论文好比一棵树,内容是它的主杆和分支,本文所述的标题、引言、实验、文字等等,或许可以算是一部分叶片,这棵树植根于真才实学的沃土上。要想写好论文,刻苦钻研,增长学识才是关键,论文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一个审稿人眼中SCI论文写作的十大要点 [复制链接]

1 一定要有吸引力的题目,思路清晰的摘要,和漂亮的图。这三者是决定文章命运的关键。实际上大部分reviewer,审稿的方法是快速看一下文章题目,摘要和图,如果这三者不满意,这篇文章基本就Over 了。至于意见太容易了,诸如说你文章语言有问题呀,不符合杂志要求呀,或质量低呀。实际上,这些意见有时审稿人根据没有认真看。如果题目,摘要,和图三者过关了,一般来说,只要是内容质量不是太差,基本都会给出较好的意见的。我们知道,一定要让reviewer心情愉快!不要挑战他的心情!因为这些reviewer大多是大忙人,没有心情给你慢慢看的。

2 标题尽量不要出现novel, new等字眼,也不要太长,简洁明确,有力。从逻辑的角度讲,写科技

文章的目的就是报道新的进展,如果不新的话那也没有发表的必要了。从审稿人的角度讲,他首先不会因为你写了个new就会觉得你的文章非常有新意,有时候还会适得其反,让审稿人觉得你在挑战他的经验以及智商,于是乎千方百计找你文章里不new的地方……。另外,许多题目喜欢用effect on...这类含糊的话,应该改为XXX促进或抑制XXX,这样更为明确的词语。中文杂志中经常会出现“初探”“初步研究”,这些都不能在SCI文章中出现。

3.Abstract里不要充斥大量数字。我们知道,人对数字是最不敏感的,abstract需要的是清晰的逻辑思路,引着编辑思路。切记,做实验的一些朋友有时候可能非常得意自己测出的某些最新数据,于是乎恨不得都塞到Abstract中以示强调,殊不知在审稿人眼中这些仅仅是一串串毫无意义的阿拉伯数字而已。

4 图与表的选择,能用图尽量用图表示,包括各种统计图。图更直观一些,表都是数字,很难理解的。如果一篇文章让reviewer看起来“难受”的话,结果不言而喻了。另外,近年来主张图尽量组合在一起,这样也容易理解一些。

5 参考文献和引用一定要规范,最好用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来编辑,不要手工制作,费力且

英文论文审稿意见英文版

英文论文审稿意见汇总 1、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It is no ted that your manu script n eeds careful edit ing by some one with expertise in technical English editing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English grammar, spelling, and sentence structure so that the goal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clear to the reader. 2、未解释研究方法或解释不充分。 In general, there is a lack of explanation of replicates and statistical me thods used in the study. . Furthermore, an expla natio n of why the authors did these various experime nts should be provided. 3、对于研究设计的ratio nale: Also, there are few expla nati ons of the rati on ale for the study desig n. 4、夸张地陈述结论/夸大成果/不严谨: The con clusi ons are overstated. For example, the study did not show if the side effects from initial copper burst can be avoid with the polymer formulation.

发表论文时如何回复审稿编辑的意见

不管发表哪类期刊,基本都会有一个修改的过程。一般来说,杂志社会有专门编辑对所有投稿文章审稿。这个审稿会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先选择能够发表的文章,只要过了这一步,大概率算是成功了。随后审稿编辑会对这些文章进行详细审稿,给出具体的修改意见。这个修改意见可能是格式上的问题也可能是内容上的,其目的是为了提升论文质量,并不是故意为难你。下面我们主要谈完成修改后,如何回复审稿编辑。 首先,不论审稿人提了什么意见,你在回复的时候,第一句话一定要说:“谢谢您的建议,您的所有建议都非常的重要,它们对我的论文和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就是如何回答审稿人意见也要讲究一些方法技巧: 1.不遗漏任何意见,不管是期刊编辑或是同行评审员提出的。要确认编辑和审稿人提出的所有意见都有回复到,即便是不同意或是没有采纳修改的意见也要说明原因。 2.逐点回复。可以将审稿意见进行编号,然后顺序回复,标示论文中进行的修改,或是指出修改前后的页码与行数,另外,为了更好区别意见和回复,审稿意见可以使用粗体字。 3.分类审稿意见。如果审稿意见很多,可以进行分类,比如与方法相关的归成一类、语言相关一类等等,如果进行分组的话,记得要在信里说明。 4.将段落式的评审意见拆成点列式。如果审稿意见是长长的段落,那么不妨将它分离成点,个别回应,如果有不确定的意见,可以在回复前解释你的理解再进行回复。 5.审稿人的意见明显有问题,可以礼貌地厘清。你必须据理力争。但是,你一定不能说:“审稿人先生,我认为你的意见是错的!”你不必对他的意见发表任何的评论,只需要列出你的理由和证据就可以了,结尾也不要强调你的观点是正确的。简单说就是“既不说你对,也不说我对,证据说话”。 6.遇有无法处理的意见,记得说明原因。有时候审稿人会要求额外的数据或是补做实验,而你会认为没有必要或者暂时无法做到,即使如此,还是要说明不做的原因,类似经费不够或没有时间这种私人的理由要尽量避免,不要摆出一大堆理由来证明这个意见是不好实现的。你可以说:“谢谢您的建议,它非常的重要,由于您的建议,我发现了我目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按照您的建议提高科研水平,取得更多成绩!”这样就委婉的拒绝了评审意见,又让评审人觉得你很看重他的意见。 7.新添加的数据或图片,指出它们的位置。论文修改的时候如果加入了新的数据、表格、图片等资料,记得指出它们的位置,如果有必要,可以另外附在修回信后给审稿人和编辑,如此他们就不用一个一个的搜寻。 最后,在回复信的结尾最好写上“再次谢谢您的建议,希望能够从您哪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句话最好用黑体,要显眼。

英文审稿意见

在比较高级别的会议、期刊等,评审系统中包括给编辑的和给作者的评审意见。本文就这两部分评审以及进行汇总 第一部分:给作者的审稿意见 1、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It is noted that your manuscript needs careful editing by someone with expertise in technical English editing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English grammar, spelling, and sentence structure so that the goal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clear to the reader. 2、未解释研究方法或解释不充分。 ◆In general, there is a lack of explanation of replicates and statistical me thods used in the study. ◆Furthermore, an explanation of why the authors did these various experiments should be provided. 3、对于研究设计的rationale: Also, there are few explanations of the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design. 4、夸张地陈述结论/夸大成果/不严谨: The conclusions are overstated. For example, the study did not show

期刊论文审稿意见怎么写

期刊论文审稿意见怎么写 期刊论文审稿意见,从功能角度讲,它是一个能让学者检讨文章、加深研究、开拓思路的好机会,所以审稿意见的好坏也关乎论文质量的高低,那么期刊论文审稿意见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期刊论文审稿方向。 1.政治性审查: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民族尊严问题;党的方政治性审查针、政策问题;涉外问题;宗教问题;历史问题;保密问题;其他政治问题。 2.原创性、创新性、先进性: 检索网络文献数据库、二次文摘或文题文献、主要专业期刊等,查阅同类主题已有哪些研究、是否重复、有无抄袭等。 3.科学性审查:即审查论文是否符合科学原理。主要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 严密性、科学性审查、等5个方面。 其次、期刊论文审稿主要内容形式。 (1)对稿件最终处理意见的初步看法,即接受还是退稿; (2)在做出上述决定之前,你认为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例如,一篇论文探讨的 问题是令人关注的课题,想法也令人很感兴趣,但其科学性不够强,那么你就要提出如何改进其科学性的建议。你可以提出正反两方面的看法,供编辑决定是否录用时参考。决定是否接受还要考虑到期刊的发表率。在很多情况下,审稿人的建议是“待定”,等待作者对提出的问题给予答复。对于可能存在严重缺点的稿件,要特别注意给作者答复的机会;有时他们会很快将问题解决,有时问题并不一定能解决。撰写审稿意见审稿意见要用文字描述,不能只打勾。 给编者的话(致编辑)包括3个部分,文字要精炼,一般不超过二三百字: (1)概要,用三四句话说明研究的主题、基本方法、主要发现,解读(释义)作者 的主要结论。这对于梳理审稿人的思路很重要,同时也让编辑能够更好地了解以下2部 分提出的意见。 (2)主要评价和问题。 (3)建议,例如: 本文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有何新的发现、值得进一步修改,等等。

英文论文投稿及修改流程

SCI投稿过程总结、投稿状态解析、拒稿后处理对策及接受后期相关问答综合荟萃目录(重点是一、二、四、五、六): (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 (二)SCI期刊投稿各种状态详解及实例综合(学习各种投稿状态+投稿经历总结) (三)问答综合篇(是否催稿、如何撤稿、一稿两投及学术不端相关内容等) (四)如何处理审稿意见(回复意见、补实验、润色、重整数据、作图及调整、申辩及其他) (五)Reject 或者Reject and resubmit后的对策和处理 (六)稿件接受后期的相关问题(作者信息、地址版权、单行本、彩图费、版面费、如何汇款、清样相关等) (七)进阶篇(如何选投SCI杂志、各专业方向期刊选择、SCI写作经验) (一)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投稿过程相关经验总结 投稿前准备工作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总结提示语: 1)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区别: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通常是实际统筹处理投稿和承担答复审稿意见等工作的主导者,也常是稿件所涉及研究工作的负责人。 通信作者的姓名多位列于论文作者名单的最后(使用符号来标识说明是Corresponding author),但其贡献不亚于论文的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往往指课题的总负责人,负责与编辑部的一切通信联系和接受读者的咨询等。 文章的成果是属于通讯作者的,说明思路是通讯作者的,而不是第一作者。 第一作者仅代表是你做的,且是最主要的参与者! 通信作者标注名称:Corresponding author,To whom correspondence should be addressed,或The person to whom inquiries regarding the paper should be addressed 若两个以上的作者在地位上是相同的,可以采取“共同第一作者”(joint first author)的署名方式,并说明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work。 2)作者地址的标署: 尽可能地给出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有二位或多位作者,则每一不同的地址应按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列出,并以相应上标符号的形式列出与相应作者的关系。 如果第一作者不是通讯作者,作者应该按期刊的相关规定表达,并提前告诉编辑。期刊大部分以星号(*)、脚注或者致谢形式标注通讯联系人。 3)挑选审稿人的几个途径: 很多SCI杂志都需要作者自己提出该篇论文的和您研究领域相关的审稿人,比较常见的是三名左右,也有的杂志要求5-8人。介绍几个方法: ①利用SCI、SSCI、A&HCI、ISTP检索和您研究相关的科学家; ②文章中的参考文献; ③相关期刊编委或学术会议的主席、委员; ④以前发表的类似文章的审稿人; ⑤询问比较熟识的一些专业人士;

英文期刊审稿意见模板

1、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It is noted that your manuscript needs careful editing by someone with expertise in technical English editing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English grammar, spelling, and sentence structure so that the goal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clear to the reader. 2、未解释研究方法或解释不充分。 In general, there is a lack of explanation of replicate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in the study. Furthermore, an explanation of why the authors did these various experiments should be provided. 3、对于研究设计的rationale: Also, there are few explanations of the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design. 4、夸张地陈述结论/夸大成果/不严谨: The conclusions are overstated. For example, the study did not show if the side effects from initial copper burst can be avoid with the polymer formulation. 5、对hypothesis的清晰界定: A hypothesis needs to be presented。 6、对某个概念或工具使用的rationale/定义概念: What was the rationale for the film/SBF volume ratio? 7、对研究问题的定义: Try to set the problem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more clear, write one section to define the problem 8、如何凸现原创性以及如何充分地写literature review: The topic is novel but the application proposed is not so novel. 9、对claim,如A>B的证明,verification: There is no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the algorithm with previously known work, so it is impossible to judge whether the algorithm is an improvement on previous work. 10、严谨度问题: MNQ is easier than the primitive PNQS, how to prove that. 11、格式(重视程度): In addition, the list of references is not in our style. It is close but not completely correct. I have attached a pdf file with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which shows examples. Before submitting a revision be sure that your material is properly prepared and formatted. If you are unsure, please consult the formatting nstructions to authors that are given under the "Instructions and Forms" button in he upper right-hand corner of the screen. 12、语言问题(出现最多的问题):

论文审稿意见如何写

首先、期刊论文审稿方向。 1.政治性审查: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民族尊严问题;党的方政治性审查针、政策问题;涉外问题;宗教问题;历史问题;保密问题;其他政治问题。 2.原创性、创新性、先进性: 检索网络文献数据库、二次文摘或文题文献、主要专业期刊等,查阅同类主题已有哪些 研究、是否重复、有无抄袭等。 3.科学性审查:即审查论文是否符合科学原理。主要包括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严 密性、科学性审查、等5个方面。 其次、期刊论文审稿主要内容形式。 (1)对稿件最终处理意见的初步看法,即接受还是退稿; (2)在做出上述决定之前,你认为需要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例如,一篇论文探讨的问 题是令人关注的课题,想法也令人很感兴趣,但其科学性不够强,那么你就要提出如何改进 其科学性的建议。你可以提出正反两方面的看法,供编辑决定是否录用时参考。决定是否接 受还要考虑到期刊的发表率。在很多情况下,审稿人的建议是“待定”等待作者对提出的问题 给予答复。对于可能存在严重缺点的稿件,要特别注意给作者答复的机会;有时他们会很快 将问题解决,有时问题并不一定能解决。撰写审稿意见审稿意见要用文字描述,不能只打勾。 给编者的话(致编辑)包括3个部分,文字要精炼,一般不超过二三百字: (1)概要,用三四句话说明研究的主题、基本方法、主要发现,解读(释义)作者的 主要结论。这对于梳理审稿人的思路很重要,同时也让编辑能够更好地了解以下2部分提出 的意见。 (2)主要评价和问题。 (3)建议,例如: 本文提出了什么新的观点、有何新的发现、值得进一步修改,等等。 给作者的意见(致作者)要更加具体,字数更多一些。基本原则是,审稿人发现的问题,必须对作者说清楚;不要给予表扬,因为稿件能被接受,作者就够高兴的了;避免指责,这 完全没有必要,作者反而会认为审稿人轻视别人、失礼。 最后,期刊论文审稿大体框架。 (1)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于肯定。 (2)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文章的不 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 (3)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

英文论文审稿意见范文

This paper addresses an important and interesting problem -automatically identifying adult accounts on Sina Weibo. The authors propose two sets of behavior indicators for adult groups and accounts, and find that adult groups and accounts have different behavioral distributions with non-adult groups and accounts. Then a novel relation-based model, which considers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groups, individual accounts and message sources, is applied to identify adult accoun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state-of-the-art method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adult account identification on Sina Weibo. Overall, the article is well organized and its presentation is good. However, some minor issues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1) The authors should summarize the main contributions of this paper in Section 1. (2) In Section 4.2, the authors mentioned that “A group will attain a value very close to on GACS if all its accounts have entirely copied their own texts, images or contact information”. However, according to Equation 8, contact information is not considered when computing GACS. (3) In Algorithm 1 on Pg. 17, it seems that “t=t+1” should be added after line 6. (4) I suggest that the limitation of this work should be discussed in Section 9. (5) There are a few typos and grammar errors in this paper.

SCI英文论文审稿意见汇总

英文论文审稿意见汇总 以下12点无轻重主次之分。每一点内容由总结性标题和代表性审稿人意见构成。1、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It is noted that your manuscript needs careful editing by someone with expertise in technical English editing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English grammar, spelling, and sentence structure so that the goal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clear to the reader. 2、未解释研究方法或解释不充分。 ◆In general, there is a lack of explanation of replicates and statistical me thods used in the study. ◆Furthermore, an explanation of why the authors did these various experiments should be provided. 3、对于研究设计的rationale: Also, there are few explanations of the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design. 4、夸张地陈述结论/夸大成果/不严谨: The conclusions are overstated. For example, the study did not show if the side effects from initial copper burst can be avoid with the polymer formulation. 5、对hypothesis的清晰界定: A hypothesis needs to be presented。 6、对某个概念或工具使用的rationale/定义概念: What was the rationale for the film/SBF volume ratio? 7、对研究问题的定义: Try to set the problem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more clear, write one section to define the problem 8、如何凸现原创性以及如何充分地写literature review: The topic is novel but the application proposed is not so novel. 9、对claim,如A>B的证明,verification: There is no experimental comparison of the algorithm with previously known work, so it is impossible to judge whether the algorithm is an improvement on previous work. :题问度谨严、10. MNQ is easier than the primitive PNQS, how to prove that. 11、格式(重视程度): ◆In addition, the list of references is not in our style. It is close but not completely correct. I have attached a pdf file with Instructions for Authors which shows examples. ◆Before submitting a revision be sure that your material is properly prepared

专家审稿意见回复范文如何回复中文审稿人意见结尾如何写

专家审稿意见回复范文如何回复中文审稿人意见结尾如何 写 第一,不论审稿人提了什么意见,你在回复的时候一定要说:谢谢您的建议,您的所有建议都非常的重要,它们对我的论文写作和科研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如果审稿人提 ___你暂时无法做到(比如,要你增加实验或改进实验等)。那么,为了论文尽快发表,你必须拒绝这样的要求。但是,你不要摆出一大堆理由来证明这个意见是不好实现的。你应该说:“谢谢您的建议,它非常的重要,由于您的建议,我发现了我目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按照您的建议提高科研水平,取得更多成绩!”这样说,等于委婉的拒绝了评审意见,又让评审人觉得你很看重他 ___。 第三,如果审稿人 ___明显有问题,也不说能说审稿人 ___是错误的,可以他 ___发表任何的评论,只需要列出你的理由和证据就可以了,结尾也不要强调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一句话,就是凭证据说话。 第四,如果审稿人的评价比较傲慢,而且有失公平。那么,不用客气,直接写信给,痛批审稿人。(我就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痛批后反而被录用。)

第五,在回复信的结尾最好写上再次谢谢您的建议,希望能够从您哪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这句话最好用黑体,要显眼。 保持正确的语调,做出回应。 说明 (1)在回复审稿人意见的时候,除了写明修改内容外,还有一些话是必须要写的。这个其实也可以归纳为礼貌用语,大家一般也都会注意到。但是,有些时候还是容易“放飞自我”。实验室的一位师兄,花了很长的时间搞出来一个很有idea的文章。 (2)在回复审稿意见的时候,前面还是客客气气的回复,一读到关于自己核心idea的时候,立马心态就炸了,言辞什么的就有点过激了,最后当然直接被拒了。其实能作为审稿人,一般都是这个领域的专家或者有一定贡献的人,既然能指出你的问题,就说明还是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那就认认真真去修改就好了,千万不要太持才傲物。 (3)里很多人都会轻易犯错,尤其是刚发论文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一定要根据审稿人的每一条意见都做出修改。我以自己的亲身

一些英文审稿意见的模板

一些英文审稿意见的模板【转】 来源:Elaine 王倩的日志 最近导师让我帮忙审了两篇英文文章,觉得写的都不怎么样,顿时觉得自己的也不太差吧嘿嘿。但是怎么写评审还是有经验需要学习,自己也不能写的太不专业。不过我的意见也不过是给老师写意见的一个参考,具体能不能过我就毋须多言了。 网上找来一些零碎的资料参考参考。 +++++++++++++++++++++++++++++++ 1、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It is noted that your manuscript needs careful editing by someone with expertise in technical English editing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English grammar, spelling, and sentence structure so that the goals and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clear to the reader. 2、未解释研究方法或解释不充分。 In general, there is a lack of explanation of replicate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in the study. Furthermore, an explanation of why the authors did these various experiments should be provided. 3、对于研究设计的rationale: Also, there are few explanations of the rationale for the study design. 4、夸张地陈述结论/夸大成果/不严谨: The conclusions are overstated. For example, the study did not show if the side effects from initial copper burst can be avoid with the polymer formulation. 5、对hypothesis的清晰界定: A hypothesis needs to be presented。 6、对某个概念或工具使用的rationale/定义概念: What was the rationale for the film/SBF volume ratio? 7、对研究问题的定义: Try to set the problem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 more clear, write one section to define the problem

审稿意见模板

如何学习审稿 专家学者为什么愿意拿出大量的时间审稿呢?为期刊审稿是义务,也是一份荣耀,更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那就是为进步做出了一份贡献。审稿人都是志愿提供服务而不计报酬。当然,通过审稿还会得到其他好处,(1)首先是精神上的收获,能够增加科学知识,体验科学交流和论争的乐趣;(2)最新的研究进展在发表之前就有机会看到(不亦快哉!);(3)通过对照其他审稿人的评论和编辑的稿件处理意见,可提高自己的审稿技能;(4)通过发现论文中的错误,可以学习如何写出更有竞争力的稿件;(5)会得到编辑的尊敬,甚或有机会被邀请加入学会或编委会;例如美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AJRCCM)编委会的任命,就是完全根据审稿人的审稿是否中肯、严谨、及时。 一个优秀的审稿人又有什么特征呢? Black等曾对英国杂志(BMJ)的审稿人进行过评价,其目的是想明确高水平审稿人的特征,特别是在审稿花费时间和审回时间方面。他们对BMJ的420份稿件的审稿人进行了调查,2位编辑和稿件的责任作者对审稿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结果编辑和论文作者的评估都显示,经过流行病学或统计学培训是提供高质量评阅的审稿人的唯一显著性相关因素。在编辑的质量评估中,年轻是高质量评阅的独立预测因素。评审花费的时间与审稿质量的提高相关,但超过3小时则无更大意义。通常认为,正在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拥有学术职位者、科研资助团体成员,应该会提供更高质量的审稿,但令人意外的是,这项研究并没有发现审稿质量与上述特征相关。这一结果对于编辑的意义是,要发现优秀的审稿人,只有不断试用新人,评估他们的表现,然后决定是否继续用他们。建议征集接受过流行病学和统计学训练的、年龄在40岁左右的审稿人。 那么年轻学者如何学习、提高审稿技能呢?最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提高,就是通过审稿提高审稿水平。认真研读自己投稿得回的评审意见,以学习他人是如何审稿的。再就是比较同一稿件自己的审稿意见和其他审稿人的意见,发现新的视角,得到有益反馈。对于有条件的年轻学者,可以替自己的上级(例如老师、上级医师等)草拟审稿意见,由此可得到更为全面的训练和提高。 做好审稿工作需要什么?第一是能动性。对同行要有绝对的责任感,坚信通过同行评阅认定的高水准的文献,对科学进步是至关重要的。要珍惜这样的机会,审阅一篇好文章,即得到知识,又得到乐趣,不亚于参加一场研讨会。审稿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感染力,可影响到作者的学术态度和学术行为。其次是要具备科学技能。审稿人面临的挑战是,要发现那些作者本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两项科学技能,一是对文献有全面掌握,即熟悉进展,又熟悉经典;二是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能够将科理和科学发现应用到新的科学研究中。当然,审稿人也会碰到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这时可以向他人请教、学习,或者谢绝审稿,请编辑另找他人。第三要有乐于助人的态度。做好审稿工作需要相当大的智力投入,又不能很快得到审稿人所在学术机构或同行的认可。令作者满意的是文章被接受,而不是审稿质量。不满意的作者对审稿人会有一些负面看法:挑剔、草率、武断、教条、肤浅、傲慢、不公正、忌妒、自私自利。但是,一份中肯的、深入的、表达清楚的评审意见,能够提高稿件的科学性和易读性,能够增加作者的知识,提高作者从事和报道科学研究的能力。审稿时应该对作者及其工作充满敬意,要耐心、客观公正地阅读,对新观点新方法持开放态度,但又不能“放水”。提出的意见要有正当理由,观点表达清楚,让人看得懂;要提出明确的建议(但不一定明确是接受或拒绝)。最后,审稿当然需要时间。如果只读一遍,恐怕会错失重要的深入看法。在提出全面的、明确的观点之前,常常需要反复斟酌。不同稿件需要的时间可能不同,有的3个小时也不一定够。审稿给审稿人带来的好处,已如前述。但审稿肯定会与自己的工作、甚至生活发生冲突,看病、、科研、申请课题、休假等等,不一而足。

英文论文审稿意见汇总

英文论文审稿意见汇总 2011-04-24 19:24 以下12点无轻重主次之分。每一点内容由总结性标题和代表性审稿人意见构成。 1、目标和结果不清晰。 It is noted that your m anus cript needs careful editing by s om eone with expertise in technical Englis h editing paying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Englis h gramm ar, spelling, and s entence s tructure s o that the goals and results of the s tudy are clear to the reader. 2、未解释研究方法或解释不充分。 ◆In general, there is a lack of explanation of replicates and s tatis tical me thods us ed in the s tudy. ◆Furthermore, an explanation of why the authors did these various experim ents s hould be provided. 3、对于研究设计的rationale: Als o, there are few explanations of the rationale for the s tudy des ign. 4、夸张地陈述结论/夸大成果/不严谨: The conclus ions are overs tated. For exam ple, the s tudy did not s how if the s ide effects from initial copper burs t can be avoid with the polym er form ulation. 5、对hypothes is的清晰界定: A h ypothesis needs to be pres ented。 6、对某个概念或工具使用的rationale/定义概念: What was the rationale for the film/SBF volum e ratio? 7、对研究问题的定义: Tr y to s et the problem dis c uss ed in this paper in m ore clear, write one section to define the problem 8、如何凸现原创性以及如何充分地写literature review: The topic is novel but the application propos ed is not so novel. 9、对claim,如A>B的证明,verification: There is no experim ental com paris on of the algorithm with previous ly known work, s o it is imposs ible to judge whether the algorithm is an im provem ent on previous work. 10、严谨度问题: MNQ is eas ier than the prim itive PNQS, how to prove that. 11、格式(重视程度): ◆In addition, the lis t of refere nces is not in our s tyle. It is close but not com pletely correct. I have at tached a pdf file with "Ins tructions for Authors" which shows exam ples.

一些英文审稿意见及回复的

一些英文审稿意见的模板 好东西 原文地址:对英文审稿意见的回复作者:海天奥博 一篇稿子从酝酿到成型历经艰辛,投出去之后又是漫长的等待,好容易收到编辑的回信,得到的往往又是审稿人不留情面的一顿狂批。这时候,如何有策略有技巧的回复审稿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回复是文章被接收的重要砝码,而不恰当的回复轻则导致再次修改从而拖延发稿时间,重则导致文章被拒,前功尽弃。下面把我平时总结的一些答复审稿人的策略和写回复信的格式和技巧跟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绝对服从编辑的意见。在审稿人给出各自的意见之后,编辑一般不会再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是,编辑一旦提出某些意见,就意味着他认为这是文章里的重大缺陷,至少是不合他的口味。这时,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只能是服从。因为毕竟是人家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 第二,永远不要跟审稿人争执。跟审稿人起争执是非常不明智的一件事情。审稿人意见如果正确那就不用说了,直接照办就是。如果不正确的话,也大可不必在回复中冷嘲热讽,心平气和的说明白就是了。大家都是青年人,血气方刚,被人拍了当然不爽,被人错拍了就更不爽了。尤其是一些名门正派里的弟子,看到一审结果是major 而不是minor 本来就已经很不爽了,难得抓住审稿人的尾巴,恨不得拖出来打死。有次审稿,一个审稿人给的意见是增加两篇参考文献(估计也就是审稿人自己的文章啦),结果作者在回复中写到,makingareferenceisnotcharity !看到之后我当时就笑喷了,可以想象审稿人得被噎成什么样。正如大家所想的那样,这篇稿子理所当然的被拒了,虽然后来经编辑调解改成了majorrevision ,但毕竟耽误的是作者自己的时间不是? 第三,合理掌握修改和argue 的分寸。所谓修改就是对文章内容进行的修改和补充,所谓argue 就是在回复信中对审稿人的答复。这其中大有文章可做,中心思想就是容易改的照改,不容易改的或者不想改的跟审稿人argue 。对于语法、拼写错误、某些词汇的更换、对某些公式和图表做进一步解释等相对容易做到的修改,一定要一毫不差的根据审稿意见照做。而对于新意不足、创新性不够这类根本没法改的,还有诸如跟算法A, B, C, D做比较,补充大量 实验等短时间内根本没法完成的任务,我们则要有理有据的argue 。在Argue 的时候首先要肯定审稿人说的很对,他提出的方法也很好,但本文的重点是blablabla ,跟他说的不是一回 事。然后为了表示对审稿人的尊重,象征性的在文中加上一段这方面的discussion ,这样既照顾到了审稿人的面子,编辑那也能交待的过去。 第四,聪明的掌握修改时间。拿到审稿意见,如果是minor ,意见只有寥寥数行,那当然会情 不自禁的一蹴而就,一天甚至几小时搞定修改稿。这时候,问题在于要不要马上投回去了? 我的意见是放一放,多看一看,两个星期之后再投出去。这样首先避免了由于大喜过望而没能及时检查出的小毛病,还不会让编辑觉得你是在敷衍他。如果结果是major ,建议至少放一

如何写审稿意见

求如何写论文审稿意见? 一般审稿意见至少要包含三条: (1)简要描述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并作出评价。对于其比较好的部分,要给于肯定。(2)针对文章中的内容和结果,指出其具体的不足之处,并谈谈你的看法。文章的不足之处有三种层次:第一,论文结果不正确或有重大失误;第二,论文缺乏重要的结果;第三,论文的结果不够完善。 (3)最后,给出你的综合评价,接受,修改,还是拒收。 根据以上三点,你可以适当发挥。 其他回答 紫胶啊啊2009-10-20 09:53:16 提起审稿,许多人认为所谓的审稿就是受期刊编辑的委托,对一篇论文作出正确的评价。这一点大凡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呢?许多博友可能都不同程度地参与过审稿工作而已。那么,期刊编辑如何选择审稿专家,专家如何审阅稿件,即如何正确评价一篇论文,专家的审稿意见是否会被编辑所采纳。我想这是广大博友十分关心的一个话题。 编辑如何选择审稿专家 对于每一份专业的科技期刊(或称学术期刊),其编辑部都会设立一个庞大的编辑委员会,编委会主任一般都由在本行业(或专业)有一定知 名度的专家、学者担任,编委会成员由一大批本行业(或专业)的知各专家、教授或学者担任,在编委中,一般都要考虑到各大专院校相关专 业、相关科研院所及地域间的名额平衡问题,期刊主办单位和北京地区的名额相应会多一些,而一些省市的名额可能只有一个,有些经济和文 化相对落后的省区可能还没有编委。这种情况造成了一些编委天生地就只能是挂名或名誉的。有时一些编委几年都审不了一篇稿件,这种情况 是十分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在编委会下,编辑部还会有一个审稿专家的名单,这个审稿专家名单是不公开的,这个审稿名单里的专家一般 都是处于年富力强、正在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专家学者。同时,有时编辑部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聘请部分两院院士作为学术顾问,对一些对行业 有重大影响的稿件进行必要的审查。从而形成了编委不审稿、审稿专家不是编委的状况。编辑选择审稿专家的原则,首先,是专家的经历和学历,特别是专家的经历是最重要的。每年编辑部都要发表格给专家,让专家填写工作经历, 即专家系统数据库的刷新,通过“刷新”编辑会得到专家最新的研究动向和科学前沿,在编辑请专家审阅某一篇论文时,编辑就会“心中有数” 从而不会出现选择审稿专家时的“偏差”。当然高学历的专家也是编辑首选的目标。其次,是专家对审稿工作的认真负责态度。有些专家喜欢 做一些文字工作,而有些专家学者并不善于从事审稿工作。有些专家对待审稿工作競競业业,从标题到标点,从字词到结构,从正文到参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