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简况

2017年全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简况
2017年全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简况

2017年全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简况

据测算,2015~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别为123.5、156.7、210. 1,分别比上年增长23.5%、26.9%和34.1%,呈逐年加速之势。2017年,五个分类指数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网络经济指数。2017年,网络经济指数高达362.1,比上年增长79.1%,对总指数的贡献率为34.5%。

二、经济活力指数。2017年,经济活力指数为284.3,比上年增长38.4%,对总指数的贡献率为27.1%。

三、创新驱动指数。2017年,创新驱动指数为143.3,比上年增长13.4%,对总指数的贡献率为13.6%。

四、转型升级指数。2017年,转型升级指数为132.3,比上年增长6.4%,对总指数的贡献率为12.6%。

五、知识能力指数。2017年,知识能力指数为128.5,比上年增长2.7%,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对总指数的贡献率为12.2%。

2015~2017年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及分类指数

2015~2017年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分类指数、增速及贡献率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生产力因素 ( 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 ) ; 二、生产关系因素 ( 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 击 ) ; 三、上层建筑的因素 ( 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 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 ; 四、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看社会环境因素 ( 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 六、看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 一、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五、改革的成功不能看个人的命运,要看作用是否能够持久(维持) 。 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 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 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结果呢 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不外乎四种: 一、成功。如:新航路开辟成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 二、失败。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等。 三、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如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等。 四、胜而不胜,不败而败。中法战争,中国是胜而不胜,不败而败;法国是不胜而胜,败而不败。 关于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应该从 3 个方面考虑:一个 “ 是什么

浙江省台州市2017年中考试卷(数学 解析版)[真题卷]

一、选择题 1、5的相反数是() A、 5 B、 C、 D、 2、如图所示的工件是由两个长方体构成的组合体,则它的主视图是() A、 B、 C、 D、 3、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共6册,总字数是978000,用科学记数法可将978000表示为() A、 B、 C、 D、 4、有5名射击运动员,教练为了分析他们成绩的波动程度,应选择下列统计量中的() A、方差 B、中位数 C、众数 D、平均数 5、如图,点P使∠AOB平分线上一点,PD⊥OB,垂足为D,若PD=2,则点P到边OA 的距离是() A、1 B、2 C、 D、4 6、已知电流I(安培)、电压U(伏特)、电阻R(欧姆)之间的关系为,当电压为定值时,I关于R的函数图象是()

A、B、C、 D、 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B、 C、 D、 8、如图,已知△ABC,AB=AC,若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腰A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AE=EC B、AE=BE C、∠EBC=∠BAC D、∠EBC=∠ABE 9、滴滴快车是一种便捷的出行工具,计价规则如下表: 计费项目里程费时长费运途费 单价 1.8元/公里0.3元/分钟0.8元/公里 注:车费由里程费、时长费、运途费三部分,其中里程费按行车的实际里程计费;时长费按

行车的实际时间计算,运途费的收取方式为:行车7公里以内(含7公里)不收运途费 超过7公里的,超出部分每公里收0.8元 小王与小张各自乘坐滴滴快车,行车里程分别为6公里和8.5公里,如果下车时间所付车费相同,那么这两辆滴滴快车的行车时间相差() A、10分钟 B、13分钟 C、15分钟 D、19分钟 10、如图,矩形EFGH四个顶点分别在菱形ABCD的四条边上,BE=BF,将△AEH,△CFG分别沿边EH,FG折叠,当重叠部分为菱形且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时,则为()A、 B、2 C、 D、4 二、填空题 11、因式分解:________ 12、如图,已知直线a∥b,∠1=70°,则∠2=________ 13、如图,扇形纸扇完全打开后,外侧两竹条AB,AC的夹角为120°,AB长为30cm,则 弧BC的长为________cm(结果保留) 14、商家花费760元购进某种水果80千克,销售中有5%的水果正常损耗,为了避免亏本,售价至少应定为________元/千克 15、三名运动员参加定点投篮比赛,原定出场顺序是:甲第一个出场,乙第二个出场,丙第三个出场,由于某种原因,要求这三名运动员用抽签方式重新确定出场顺序,则抽签后每个

【中考试卷】浙江省台州市2017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解析)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20分) 1.垫排球是我市一项体育测试项目,下列对排球离开后继续上升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速度越来越小 B.受到的重力越来越大 C.到达最高点时受力平衡 D.球受到惯性作用 2.下列四种动物的运动方式能用压强与流速关系来解释的是() A. 乌贼向后喷水而前行 B. 流线型的鲫鱼在水中快速前进 C. 展开双翅的鸟在空中滑翔 D. 壁虎靠脚上的“吸盘”在墙上爬行 3.如图是小柯连接的电路,开关闭合后,发现灯L2比L1亮,关于该电路分析正确的是()

A.通过L2的电流比L1的电流大 B.L2的电阻比L1的电阻大 C.L2两端电压比L1两端电压小 D.L2的实际功率比L1的实际功率小 4.小柯用图中装置提升重为400牛的物体,不计摩擦和滑动自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滑轮均为定滑轮 B.人将绳子拉过1米,物体也上升1米 C.物体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00牛 D.使用该装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5.用图中实验装置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当物块浸入溢水杯时,水会流入空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溢水杯未装满水,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B.物块浸入水中越深,水对溢水杯底部的压强越大 C.物块浸入水中越深,左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 D.通过计算可知实验所用物块的密度为2×103千克/米3 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空2分,满分8分) 6.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向下压,水箱中的水从输水管中喷出,水柱可高达10米.用汽水瓶和吸管模拟“水龙”的工作原理,往瓶中吹气,瓶中的水就从吸管中喷出,如图乙. (1)水能灭火的原理是; (2)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因是.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 (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的成像情况.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最全版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农耕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 2、掌握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表现及结果。 3、掌握历代土地政策、赋税制度以及发展农业的基本措施。 4、概括归纳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5、概括归纳古代商业的发展。 6、了解古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标志、特点及意义。 ★学法指导: 1、注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2、采用因果分析的方法,正确分析和认识古代一些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学会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 4、通过理解或记忆,掌握基本史实。 ★高考展望: 1、注意古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联系现代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和税费制度的改革,注重古代土地制度、赋税制度的发展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和特点。 3、注意梳理古代各时期封建城市和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并注意内在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知识整合: 一、古代农业的发展 1、基础知识 (1)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技术的发展 ①夏商周:农具大多是木、石、骨、蚌所制,仅有少量的青铜农具。 ②春秋:铁农具开始出现。 ③战国: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④两汉:犁壁的出现,赵过发明耧车;牛耕法有二牛抬杠式、一牛挽犁法。 ⑤魏晋南北朝:马钧发明翻车;水碓、水磨等广泛用于谷物加工。 ⑥唐朝:创制了曲辕犁、筒车。 (2)农作物的推广 ①夏商周:五谷 ②魏晋南北朝:南方农作物品种增多 ③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经济作物茶叶生产规模大。 ④明清: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外来农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官种植;清朝前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3)土地开发 ①魏晋南北朝:江南农业的开发由江东扩展至整个长江流域,波及到岭南和闽江地区;边疆的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以开发。 ②隋唐:江南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③明清:外来农作物玉米和甘薯的种植,使贫瘠土地得到利用。 (4)农产品商品化 ①隋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特别是茶叶的市场广泛,唐中期以后征收茶税。 ②明清:棉花种植由江南扩展至江北。经济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了专业生产区域。(5)古代重大的水利工程

浙江省台州市2017年中考历史与社会.思品试题(文档版,解析含答案)

2017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台州卷) 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试题卷 亲爱的考生: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仔细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这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 A.天津自贸区 B.浦东新区 C.雄安新区 D.福建自贸区 2.2017年1月20日,▲宣誓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 A.唐纳德·特朗普 B.埃马纽埃尔·马克龙 C.希拉里·克林顿 D.贝拉克·侯赛因·奥巴马 治贫先治愚,目前贫困地区的劳动者普遍存在“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的状况,教育是帮助他们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回答3—4题。 3.2016年12月16日,▲印发,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对贫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全 覆盖。 A.《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B.《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C.《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 D.《健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 4.治贫先治愚是因为 ①教育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 ③经济发展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④教育振兴是“强国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右图漫画中商家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

①知情权②公平交易权 ③安全权④自主选择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第5题图) 6.贵州省某村老支书黄大发带领全村群众,历时36年,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一条7200米长的“生命 之渠”,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黄大发的不平凡之处在于 ①奋不顾身,舍生取义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 ③一心为民,无私奉献④恪尽职守,明礼诚信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17年5月,我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200多家企业参与了研制和生产。这说明了 A.利益共享是所有合作的基础 B.良好的竞争有利于企业发展 C.任何事业成功都需要良好合作 D.竞争要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 8.“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7%”,“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 人”,这些是2017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它们共同反映了 A.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 B.经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 C.民主建设取得巨大突破 D.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9.2017年5月21日,张某因携带管制刀具被黄岩区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制裁。这说明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②张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 ③法律具有强制性④张某没有尊重他人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观点提醒我们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己的是 A.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B.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C.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下图为我国主要糖料作物基地分布示意图。回答11—12题。 甜菜 甘蔗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史复习指南中国古代史纵鉴三 七、中国古代经济发展 【主体知识】 1.夏、商、西周三代-----奴隶制经济活动从原始社会萌芽状态逐渐走向完备 (1)农业 作物:已种植“”。 农具:金石并用,主要用木、石、骨、蚌耕作,极少。 耕作方式:“千耦其耘”,即奴隶、庶民耕作(筒单协作)。 (2)手工业 铸造业:青铜铸造为商周主要手工业部门,由此三代称“”。商朝青铜铸造供国王、贵族使用,技术精湛,如鼎;西周青铜产品趋向化,还开始铸造器。 玉器加工:雕精量多,以出土的朝妇好墓文物为典型。 陶瓷业:出现,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次飞跃。 漆器制造:我国用漆历史最悠久,可上溯到遗址的红漆碗;商周水平较高。 (3)商业、城市、交通 商朝以作为货币,“商人”源于商民善于经商,商朝都城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商周交通通讯开始出现,建立制度。都城是全国政治、交通中心。 2.春秋战国——以北方为重心的封建经济兴起 (1)农业 生产工具:春秋开始出现,战国使用范围扩大,时代到来,生产力显著提高。 生产技术:的运用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生产方式:“男耕女织”,即农耕。 水利灌溉:中原普遍用灌溉。春秋时楚相孙叔敖在今修芍陂。战国时秦国李冰修使成都平原成为“”;郑国在水系建郑国渠使平原成为沃野。 (2)手工业 冶铸业:铸铁技术,早欧洲2000多年。 青铜铸造:方壶是春秋中期珍品,产生新技术。 漆工艺:战国时期出现技术。 酿酒业:是古代酿造技术重要发明。 手工艺专著:战国时期出现《》,记述齐国官营手工业工艺,在当时世界独一无二。 (3)商业和城市 各地土特产汇聚中原市场。许多城市,如齐都(今山东)、赵都、楚都(今湖北),既是中心,又是繁华的商业中心。出现大商人,如号称“”的范蠡、后来当上秦国相国的。 3.魏晋南北朝——封建经济区域性扩展和南方大开发 (1)农业 江南迅速开发:区域推进,——整个长江流域——岭南和流域。发展很不平衡,三吴地区最发达;洞庭、湖流域、平原是重要产粮区。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基础。 中原发展相对缓慢: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有所扩展——环境破坏状况有所缓解。北方农业屡遭破坏,总体上在恢复和发展。曹魏时研制新灌溉农具;西北已采用或的耕作方式。十六国北朝时,和得到开发。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2)手工业 丝织业:曹魏设专门织造机构于、洛阳等地;吴国培育出。蜀汉的行销吴、魏。 冶炼业:北魏相州产军刀,技术成熟,又发明法。 采矿业:已经利用和。 制瓷业:南方盛产瓷,后技术传至北方。北方创制瓷,为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造纸业:技术进步,产量大增,纸取代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著名造纸中心有、长安、建业、。 (3)商业 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尤其是北方流民集中的、,及益州和建康。

浙江省台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6-2017学年浙江省台州市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全集U={1,2,3,4,5},A={1,3},B={2,4},则?U(A∪B)=()A.5 B.{5}C.?D.{1,2,3,4} 2.已知平面向量=(1,2),=(x,﹣2),若与共线,则x的值为()A.﹣4 B.4 C.﹣1 D.1 3.的值为() A.B.C.D. 4.已知函数f(x)=|x﹣1|﹣1(x∈{0,1,2,3}),则其值域为()A.{0,1,2,3}B.{﹣1,0,1}C.{y|﹣1≤y≤1}D.{y|0≤y≤2} 5.若,,,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A.c>b>a B.c>a>b C.a>b>c D.b>a>c 6.若x0是函数f(x)=﹣x3﹣3x+5的零点,则x0所在的一个区间是()A.(0,1) B.(1,2) C.(2,3) D.(3,4) 7.已知函数f(x)=sin(ωx+φ)(ω>0,|φ|<)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A.ω=2,B.,C.ω=2,D., 8.已知函数f(x)=log a(x﹣+1)+2(a>0,a≠1)的图象经过定点P,且点P在幂函数g(x)的图象上,则g(x)的表达式为() A.g(x)=x2B. C.g(x)=x3D. 9.已知函数f(x)=x2﹣2x在区间[﹣1,t]上的最大值为3,则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

A.(1,3]B.[1,3]C.[﹣1,3]D.(﹣1,3] 10.若存在实数α∈R,,使得实数t同时满足,α≤t≤α﹣2cosβ,则t的取值范围是() A.B. C. D.[2,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单空题每小题3分,多空题每小题3分,共20分. 11.集合{1,2}的子集个数为. 12.已知函数f(x)=的值为. 13.已知函数f(x)=2cos(2x+),函数g(x)的图象由函数f(x)的图象向 右平移个单位而得到,则当x∈[﹣,]时,g(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14.已知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f(x)在[0,+∞)上是减函数,且f(2)=0,若f(lnx)>0,则x的取值范围是. 15.已知函数y=sinx(x∈[m,n]),值域为,则n﹣m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16.在等腰△ABC中,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若?=m,AD=λBC,则 当m=2时,实数λ的值是,当λ∈(,)时,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已知函数. (Ⅰ)判断f(x)的奇偶性,并加以证明; (Ⅱ)求方程的实数解. 18.已知=(cosα,sinα),=(cosβ,sinβ),<α<β<. (Ⅰ)若,求;

2017年浙江台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积累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生活是一道多元的方程,需要用敏(jié)的思维去求解;生活是一首昂扬的歌曲,需要用真(zhì)的情感去演唱;生活是一篇精美的散文,需要用华丽的辞(zǎo)去抒写;生活是一则有趣的故事,需要用(dié)岩的情节去讲述。 【答案】捷挚藻叠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解答时要读懂上下文,结合语境的意思,填写正确的字形,所以根据句意填写字形至关重要。“敏捷”不要写作“敏结”;“真挚”不要写作“真掣”;“辞藻”不要写作“辞燥”;“叠岩”不要写作“跌岩”。 2.古诗文句默写。 (1)关关雎鸠,,(《诗经关雎》) (2),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3),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4)竹篱茅舍,。(白卜《越调天净沙冬》) (5)古诗中不乏与我国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中用“去年元夜时。”描写元宵的热闹,晏殊在(破阵子)中用“,梨花落后清明”描写春天的来临。 (6)阅读古诗文能启迪人生。《(论语)十二章中的“,”启迪我们正确看待富贵,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启迪我们乐观面对挫折。 【答案】(1)在河之洲(2)虽乘奔御风(3)绿树村边合(4)自甘心(5)花市灯如昼燕子来时新社(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曲背诵与理解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注意(1)在河之洲中的“洲”不要写成“州”,(2)虽乘奔御风中“乘”不要写成“剩”,第(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一定要理解

浙江省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

2017年11月浙江省新高考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2017?浙江学业考试)已知集合A={1,2,3},B={1,3,4},则A ∪B=() A.{1,3}B.{1,2,3}C.{1,3,4}D.{1,2,3,4} 2.(3分)(2017?浙江学业考试)已知向量=(4,3),则||=() A.3 B.4 C.5 D.7 3.(3分)(2017?浙江学业考试)设θ为锐角,sinθ=,则cosθ=()A.B.C.D. 4.(3分)(2017?浙江学业考试)log2=() A.﹣2 B.﹣ C.D.2 5.(3分)(2017?浙江学业考试)下列函数中,最小正周期为π的是()A.y=sinx B.y=cosx C.y=tanx D.y=sin 6.(3分)(2017?浙江学业考试)函数y=的定义域是()A.(﹣1,2]B.[﹣1,2]C.(﹣1,2)D.[﹣1,2) 7.(3分)(2017?浙江学业考试)点(0,0)到直线x+y﹣1=0的距离是()A.B.C.1 D. 8.(3分)(2017?浙江学业考试)设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M, 则点(1,0),(3,2),(﹣1,1)中在M内的个数为() A.0 B.1 C.2 D.3 9.(3分)(2017?浙江学业考试)函数f(x)=x?ln|x|的图象可能是()A.B.

C.D. 10.(3分)(2017?浙江学业考试)若直线l不平行于平面α,且l?α,则()A.α内的所有直线与l异面 B.α内只存在有限条直线与l共面 C.α内存在唯一直线与l平行 D.α内存在无数条直线与l相交 11.(3分)(2017?浙江学业考试)图(1)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A1B1C1D1截去三棱锥A1﹣AB1D1后的几何体,将其绕着棱DD1逆时针旋转45°,得到如图(2)的几何体的正视图为() A.B.C. D. 12.(3分)(2017?浙江学业考试)过圆x2+y2﹣2x﹣8=0的圆心,且与直线x+2y=0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A.2x﹣y+2=0 B.x+2y﹣1=0 C.2x+y﹣2=0 D.2x﹣y﹣2=0 13.(3分)(2017?浙江学业考试)已知a,b是实数,则“|a|<1且|b|<1”是“a2+b2<1”的()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二、我国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线索

(一)农业发展线索 1注意五个开始:(1)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我国原始农业开始出现;(2)夏朝时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灌溉技术(3)春秋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4)三国时,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5)南宋时江南经济开始超过北方 2农具的发展 (1)原始社会至夏朝使用石制和木制工具,夏朝时掌握了原始的农业灌溉技术。 (2)奴隶社会:商周时期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器。春秋时期铁农具已广泛使用。 (3)封建社会:A.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更为普遍,铁器时代到来。春秋战国时期,牛耕的运用,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B.秦朝:中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逐渐为越族人民所掌握。C.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播,西域开始使用铁器;普遍使用牛耕、马耕;出现犁耕法,赵过发明耧车。D.三国:魏国马钧发明翻车。E.唐朝:曲辕犁和筒车。3农业的产生和农作物的培植、推广、引进 (1)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我国原始农业出现。河姆渡人学会了种植水稻。半坡人已经掌握了种植粟的技术,还种植蔬菜和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对人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2)商周:后来习称的"五谷"都已种植。西周时包括了后世的大部分农作物 (3)两汉:稻麦种植推广,北方主要农作物冬小麦,也开始种稻;南方普遍种稻,从西域引进了葡萄、苜蓿、胡萝卜、核头,东汉已有双季稻,汉水流域出现稻麦轮作的种植方法,一年两熟。 (4)北宋:在全国范围调剂农作物品种,粟麦菽豆在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北方。茶树栽培进一步扩大。棉花种植由福建、广东推广到江淮、川蜀。 (5)元朝:农作物增多,棉花种植遍及南方。西瓜、同蒿开始引种。 (6)明清:棉花种植在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明代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番薯,在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清代前期,棉花、苎麻、茶叶、烟草、甘蔗、花卉、油料、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4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南移过程: (1)先秦、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比黄河流域落后,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开发。三国时,位于江南的吴国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两晋末年起,大批北方农民南迁,同南方劳动人民共同开发了江南地区,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量良田,小麦种植开始推广,牛耕得到普及,水稻种植技术有了提高,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3)唐中期以后,北方经过安史之乱,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南方政局则相对稳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4)南宋时,农业发展,“苏湖熟,天下足”,棉纺织业,造船业得到发展,海外贸易发达,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经济重心也转移南方,到元朝时,出现了南粮北调的形式。(5)明清时期,南方经济重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移特征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5的相反数是() A.5 B.﹣5 C.D.﹣ 2.如图所示的工件是由两个长方体构成的组合体,则它的主视图是() A.B.C.D. 3.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共六册,总字数是978000,用科学记数法可将978000表示为() A.978×103B.97.8×104C.9.78×105D.0.978×106 4.有五名射击运动员,教练为了分析他们成绩的波动程度,应选择下列统计量中的() A.方差B.中位数C.众数D.平均数 5.如图,点P是∠AOB平分线OC上一点,PD⊥OB,垂足为D,若PD=2,则点P到边OA的距离是() A.2 B.3 C.D.4 6.已知电流I(安培)、电压U(伏特)、电阻R(欧姆)之间的关系为I=,当电压为定值时,I关于R的函数图象是() A.B.C.

D. 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a+2)(a﹣2)=a2﹣2 B.(a+1)(a﹣2)=a2+a﹣2 C.(a+b)2=a2+b2D.(a﹣b)2=a2﹣2ab+b2 8.如图,已知等腰三角形ABC,AB=AC,若以点B为圆心,BC长为半径画弧,交腰AC于点E,则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AE=EC B.AE=BE C.∠EBC=∠BAC D.∠EBC=∠ABE 9.滴滴快车是一种便捷的出行工具,计价规则如下表: 小王与小张各自乘坐滴滴快车,行车里程分别为6公里与8.5公里.如果下车时两人所付车费相同,那么这两辆滴滴快车的行车时间相差() A.10分钟B.13分钟C.15分钟D.19分钟 10.如图,矩形EFGH的四个顶点分别在菱形ABCD的四条边上,BE=BF,将△AEH, △CFG分别沿边EH,FG折叠,当重叠部分为菱形且面积是菱形ABCD面积的 时,则为()

中国古代经济史

中国古代经济史 本专题考试大纲: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其主要内容为小农经济,井田制,土地私有制 2.手工业的发展,其主要内容为青铜器,铁器,瓷器,丝织品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其主要内容为城市商业发展,重农抑商的政策,商帮的出现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近三年全国各地高考对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要考查形式,难度上以中低难度为主,内容上相对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农业方面:小农经济的形成、汉代田庄的特点、租佃制的特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影响 2.工商业方面: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 本专题多以农业或商业为突破口进行设计,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点及影响是命题的重点。 【知识框架】 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耕作方式: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主要方式)

2 考点二 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唐代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考点三 手工业生产——从“工商食官”到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高考真题演练 1.(2018·全国卷ⅡI·T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 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学科素养。以铁器实物的考古发掘 地区分布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理解。 【解析】选D。依据题干信息“铁器实物”,无法得出是否为铁制农具,故A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 各地铁器实物的考古发掘情况,虽然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无法得出“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故B错误;材料中铁器实物“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可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C错误;古代社会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程度的高低,图中铁器实物发现地在黄 河中下游分布较其他地区更加广泛,说明战国以前此地区社会发展程度较高,故D正确。 2.(2018·全国卷Ⅱ·T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控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 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 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范文

强盛、衰落与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1——200 2006-01-19 17:54 强盛、衰落与崛起: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变迁(1——2000)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度之一,她的发展经历了极其独特的历史变迁。中国先是经历了长期的强盛。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从公元元年以来的两千年中,90%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于世界首位。据麦迪森计算,从公元元年到19世纪初,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一直在20%以上。其中,从公元元年到1500年,中国经济总量远远领先于其他经济体,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大部分时间(1——1000年)在1/4左右,最低的时候(1000——1500年)也在23%左右。在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而且是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艺术都处于高度发达的状态。 1500年以后的300年是世界工业化的起步阶段,由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内在特性,中国失去了与世界工业化同时起步的战略机遇,因此,这一阶段西欧追上中国并超过中国。1500年之前,西欧经济总量从没有达到中国经济总量的一半。从1500年左右起,西欧开始对中国经济迅速追赶。到18世纪初,西欧经济规模第一次赶上中国的水平。19世纪初,日渐衰落的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得到了一次复苏,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于1820年一度达到了

33%的最高记录。而后中国经济一落千丈,西欧也在同中国相持100年左右之后最终远远地超过中国。 从1820年到1949年,是世界加速工业化的黄金时期。由于外国的侵略,中国的传统农业社会破产,而工业经济发展受到遏制。中国再次失去工业化的历史机遇,并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经济由此进入了彻底衰落的阶段,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几乎以每40到50年下降一半的速度衰落。1870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降为17%,1913年为8.9%,1950年为4.5%。正是在这一个历史阶段,美国经济总量于19世纪最后10年中超过中国。1820年美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只有1.8%,到1870年上升到8.9%,1913年上升为19.1%。 1949年,人民的解放、国家的独立使得中国能够启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从而遏制了1820年以来中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经济比重不断跌落的局面,结束了中国经济不断衰落的历史。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初步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为经济的起飞准备了条件,把中国经济从历史的最低谷中彻底拯救出来。1973年同1950年相比,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扭转了下滑的局面,持平中并有上升,由4.5%提高到4.6%左右。这一历史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当中最为传奇的事件是日本的迅速崛起。 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则为中国经济开始在世界上崛起注入了动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 经典回放 1.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经济发展与国家政治、统治方针政策的关系,同时从经济发展中提取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借鉴因素,体现“以史为鉴”的历史取向价值。 例1 (1999年高考第39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干金之家。、——摘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 (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昊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记》卷五十四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摘自《陆游集》 材料四 ——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回答:(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 (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讲解 本题考查材料处理能力、历史阐释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的结合体。第(1)问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从材料中得出结论。第(2)问要上升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这一点从人口在全国所占的比例的增长,“实仰东南财赋”等方面作出判断。第(3)问则从政治稳定、政府重视、劳动力增加、生产工具和技术进步等方面概括。 参考答案 (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户口数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 (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 评析 本题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强度较大,区分度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导致考生失分的原因主要有:材料处理能力差,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系统理解和掌握不够,文字表达能力也不强,对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欠缺。 2.重视对中国古代重要朝代的经济政策及其影响的考查,并以材料阅读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处理能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方面,材料解析题命题比较多。 例2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天的“亚欧大陆桥”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读下图回答: (1)西汉和唐朝,在现今的天山山脉南北,曾先后设置了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军事行政机构(或官职),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2)古代的“葱岭”相当于我国今天______市附近的___高原和_____山 (3)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莫高窟所反映的主要是哪一个时期、哪种宗教的艺术成就?丝绸之路示意图

2017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数学试卷-答案

浙江省台州市201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数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在数轴上,表示相反数(除零外)的两个点分别在原点的两边,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由此可知5的相反数是5-,故答案为B . 【提示】根据相反数的定义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相反数 2.【答案】A 【解析】主视图是指从物体正面看所得到的平面图形.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故答案为A . 【提示】由主视图的定义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3.【答案】C 【解析】978000=9.78× 105 .故答案为C . 【提示】科学计数法的定义:将一个数字表示成10n a ?的形式,其中11|0|a ≤<,n 为整数,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 4.【答案】A 【解析】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体现数据的稳定性,集中程度;方差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故教练要分析射击运动员成绩的波动程度,只需要知道训练成绩的方差即可.故选A . 【提示】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体现数据的稳定性,集中程度;方差越大,即波动越大,数据越不稳定;反之,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 5.【答案】B 【解析】过P 作PE OA ⊥于点E ,OC 是AOB ∠的平分线,PD OB ⊥,PE PD ∴=,2PD =,2PE ∴=, 即点P 到OA 的距离是2cm .故答案为B . 【提示】过P 作PE OA ⊥于点E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即可得到PE PD =.从而得出答案.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史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史 [教学目标] 掌握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原理,分析历史问题。 [要点提示] 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出现了原始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夏、商、西周、春秋是奴隶制经济形成、发展和瓦解时期,我国的封建经济出现于战国,经过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隋唐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宋元时期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明朝中后期在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知识回顾] 一、先秦经济 先秦经济是指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 1.原始社会:(不列入考试范围) 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 农业:①农作物品种、耕作技术和农田水利都有较大发展,出现了"五谷"。②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和骨、蚌所制,仅有少量青铜农具。③懂得施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等。 畜牧业:畜牧业占有重要地位,饲养的家畜很多。 手工业:青铜铸造、玉器加工、纺织业、陶瓷、漆器,其中青铜铸造是主要代表,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 商业、交通和城市:商人源于商朝,城市是商业活动的主要场所,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商周时,道路沿途没有旅舍,进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原因:①生产力的显著提高②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制度的确立。 表现:①农业:a.铁农具和牛耕提高了耕作效率。B.水利灌溉工程大力推动农业发展。C.私田出现,产生了新的剥削方式。 ②手工业:a.冶铁业,创造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b.青铜铸造、漆工艺,纺织业、煮盐业、酿酒业得到发展。 ③商业和城市:商业发达。封建城市兴起。 二、封建经济的发展。 1.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不列入考试范围) 2.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①均田制 ②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a.江南农业的开发: 原因: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民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等政策;社会相对安定;自然条件优越等。 表现:江南土地大量开垦,耕作技术进步,农田水利兴修较多,农作物品种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但各地发展不平衡。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b.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研制了新农具,推广了新技术。创制了翻车等。兴修水利;开

2017年浙江省新高考录取方案解读

2017年浙江省新高考录取方案解读 目前,《2018年浙江省高考录取工作方案》已经公布,为帮助考生们更好地了解相关的录取信息,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关于浙江2018年新高考录取方案解读,供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考试网! 1.录取方案是怎样形成的? 答:2014年我省高考改革方案公布后,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省考试院就着手研究起草2018年招生录取办法。在广泛调研、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高校、中学、家长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于2015年上半年形成初稿;2017年上半年在全省教育系统全面征求意见,进行专题讨论完善;同时与教育部相关司局、国家教育咨询委和考试指导委专家组以及同为首批试点的上海多次沟通与交流研讨;根据2017年11月中旬教育部在杭召开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要求作进一步完善,并再次在全省教育系统征求意见后形成该方案;12月下旬,录取方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通过。因此方案是在反复研讨、反复征求意见、反复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 2.录取方案遵循了哪些基本原则? 答:录取方案是对我省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的具体落实,关系到改革平稳推进,关系到考生切身利益。方案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公平公正,确保规则公平、简明、刚性;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需求为

导向,在扩大考生选择权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考生风险,维护考生利益;坚持平稳过渡,在体现改革精神的同时,尽可能保持与原有办法的衔接,有利于考生、家长理解。 3.录取办法主要有哪些变化? 答:录取工作分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三类进行。普通类专业主要有4个变化:改原来分批为不分批次;改按批次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为按考生成绩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改学校平行志愿为专业平行志愿;改分批设提前录取为只设一个提前录取。艺术类、体育类主要有3个变化:艺术类改三批录取为两批录取,分别为第一批——以校考为主的专业和第二批——省统考专业;体育类改两批录取为一批录取;艺术类省统考专业和体育类全部专业均实行专业平行志愿,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 4.为什么平行志愿到专业? 答:一是切实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困扰考生不能录取到自己喜欢专业的纠结问题,扩大考生在录取环节的选择权,让考生“录其所愿”;二是有利于倒逼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办出专业特色,有利于改变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同质化现象;三是实行选考后,各专业对学生选考科目的要求不一致,传统以院校为单位的投档模式实际也已无法实施。 5.为什么取消录取批次? 答:取消录取批次,是《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的导向之一。同时打破了人为给招生院校专业分批分

2019届高考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练习(答案+解析)

中国古代经济 1.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 2.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3.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4.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5.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规划训练 一、选择题(48分/24min) 1.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子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A.土地过度集中B.有田者无力可耕 C.小农户个体经营D.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2.明朝规定,佃农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仅亲戚间例外;但在一些土地荒芜,招募劳动力较难的地方,还常有佃户“刁悍成风”、地主“吞声茹苦”一类记载。这一现象说明() A.佃农逐步获得独立地位B.人地矛盾影响租佃关系 C.政府决策脱离地方实际D.租佃关系改变社会结构 3.(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 A.增加财政收B.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增加粮食产量D.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