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使本公司的管理体系文件符合EN ISO13485、MDD93/42/EEC以及《规范》等适用的法规要求,各项质量活动符合规定的要求,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对本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的控制。

3、术语、缩略语

3.1本程序采用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及缩略语。

3.2系统性不合格:某一过程所有部门均未实施或实施不到位;

3.3区域性不合格:某一部门所有质量职能要求均未开展;

3.4严重不合格:1)管理体系与约定的管理体系标准或指定的要求不符;2)造成系统性或区域性严重失效的不合格(可能由多个轻微不合格说明);3)可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合格;4)顾客有严重质量投诉;5)产品批量不合格;6)产品被监管部门抽检不合格;

3.5一般不合格:1)孤立的人为错误;2)文件偶尔未被遵守,造成的后果不严重;3)对系统不会产生重要影响;

3.6提醒项:对系统不会造成影响,但须引起注意的,长期发展容易引起一般不合格。

4、职责和权限

4.1企业负责人负责审批年度内审计划,并签发内审小组任命书;

4.2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年度内审计划,拟定内审小组成员;

4.3审核组长负责编制内审实施计划,负责监督各审核员按计划实施内部审核,整理内审记录,编写审核报告;

4.4审核员配合并支持审核组长的工作,按任务分工实施审核检查,并对审核过程进行实时记录;编写审核范围内的不合格报告,并负责对不合格项的纠正措施实施效果进行验证;

4.5各受审部门负责人配合审核组工作,针对提出的不符合项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

5、工作程序

5.1审核分类

5.1.1本公司内部管理体系审核分常规审核和特殊情况下的追加审核。

5.1.1.1常规审核每间隔12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审核内容可以由审核组长拟定,审核必须覆盖标准所有条款,当一次审核不能覆盖所有条款时,由管理者代表编制追加审核计划,明确追加审核的范围/条款、责任审核员、审核日期等内容。

5.1.1.2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宜临时组织内部管理体系的审核:

1)发生严重的质量投诉、事故或相关方严重投诉,产品被监管部门抽检不合格;

2)公司的领导层、隶属关系、内部机构、产品、方针和目标、生产技术及装备以及生产场所有了较大的改变;

3)将进行第三方审核或第二方要求进行的审核,或即将接受外部检查时。

5.2 审核依据

本公司开展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是:

1)EN ISO13485;

2)质量手册;

3)程序文件以及第三层次文件;

4)适用的法规要求

5)顾客/合同要求;

5.3 内审策划

5.3.1 管理者代表根据公司体系运行实际情况,编制完成“年度内审计划”,明确审核的目的、范围、审核的准则、审核组成员、实施的项目/要点以及对应的实施时间段、责任人等内容,交由企业负责人审批后实施;

5.3.2管理者代表根据批准的“年度内审计划”,拟定审核组成员,并由企业负责人签发内审小组任命书,明确审核组的组长以及组员,内审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资格,具有内审员资格并经授权;

2)业务范围,与受审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

3)专业知识,与受审部门的专业相适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

4)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审核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

5)工作协调,与其他审核员能团结合作,密切配合。

5.3.3审核组长根据“年度内审计划”所要求的阶段审核时间编制完成“内部审核计划书”,明确审核的目的、范围、审核依据、审核组成员(组长以及组员)、审核任务/日程安排以及对应的审核员,交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5.3.4 “内部审核计划书”至少在拟定审核时间前5天编制完成,以便各部门获悉审核信息,做好审核准备;

5.3.5 审核前,审核员应理顺审核思路,编制完成内审检查表,明确过程要求(即标准条款)以及检查的要求(即要查什么内容,如何查);检查表设计为表格的形式,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受审部门、部门负责人、审核日期、检查要求、检查记录、审核员等;

5.3.6 检查表的“检查记录”用以记录审核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反映,审核员根据审核所依据的准则,用来判别管理体系的各项活动是否与审核各依据规定相符,如果检查某项内容不合格,则应在检查表中标注。

5.3.7 检查表是审核员的自用工作文件,不能预先提供受审部门使其改变现状。

5.4 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的实施

5.4.1 首次会议

5.4.1.1 由审核组长主持首次会议。参加人员有:企业负责人、管理者代表、全体审核员及受审部门领导及相关人员参加,与会人员需签到,由综合管理部行政人员做好会议记录。

5.4.1.2 首次会议的内容包括:明确审核的内容和范围,审核组成员分工,确认审核计划等。

1)审核组长要对审核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包括计划、进度、气氛、客观性、纪律、审核结论等;

2)样本要有代表性,应由审核员随机抽样;

3)当发现不合格时,要取得部门负责人对事实的确认;

4)审核时,审核员要始终保持客观、公正有礼貌。

5.4.2 审核的办法

通过查、看、问的方式进行;

5.4.3 内审员做好审核过程记录,将结果记录在检查表中(参考本程序5.3.5-5.3.7条款);

5.4.4 对审核过程发现的不合格项,视情况开具不合格报告,不合格报告的类型有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提醒项。

5.4.5不合格内容应明确:

1)基本信息:包括受审部门/负责人/审核员/审核日期;

2)不合格事实描述以及不合格判定的标准条款/依据;

3)不合格原因分析以及分析人;

4)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随后的验证活动结果记录。

5.4.6 必要时,末次会议以前,由审核组长召开一次审核组会议,全体审核员参加,对审核的情况以及结果进行一次汇总、通报和分析。

5.4.7 上述工作完成后,由审核组长主持末次会议。

1)企业负责人、管理者代表、受审部门负责人及班组长以上人员、全体审核员参加,与会者应签到,由综合管理部做好会议记录;

2)末次会议内容包括:审核组长宣布不合格报告、责任部门确认不合格项以及审核结论,并提出整改要求。

5.5 审核报告

末次会议后,为说明审核结果,审核报告由审核组长编制审核报告,内容包括:

1)审核的类型和日期;

2)审核的范围和依据;

3)审核组成员;

4)现场审核综述(包括管理体系文件的评价;QMS删减、不适用条款的合理性;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适宜性;管理层以及员工的质量意识;资源配备情况;过程控制能力;过程监测能力;顾客反馈或投诉的处理情况;内审/管理评审/纠正预防措施等自我完善机制的有效性;数据分析、利用的有效性;上次审核不符合项纠正措施实施效果的验证情况)

5)审核结论;

6)纠正措施的要求;

7)报告的编写组成人员以及分发范围;

8)不合格项的分布范围;

5.6 纠正措施的跟踪与验证

5.6.1验证时间

1)按不合格报告中规定的期限到期验证;

2)也可根据受审核方实施纠正措施的情况提前验证;

5.6.2验证内容

1)计划是否按规定日期完成;

2)计划中的各项措施是否已完成;

3)完成后的效果如何,自采取纠正措施以来,是否还有类似不合格项发生;

4)实施情况是否有记录可查;

5)如引起体系文件修改,是否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5.6.3验证记录

1)验证记录应简明扼要地说明验证的内容和结论;

2)如验证结果为不能关闭该不合格报告,应注明继续跟踪的日期或另发的不合格报告的编号;

6、支持性文件

6.1、《文件控制程序》

7、记录

7.1、年度内审计划表

7.2、内部审核计划书

7.3、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检查表

7.4、内审不合格项报告

7.5、内部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