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分析整理

系统分析整理
系统分析整理

1. 中国古代朴素系统思想:周易、道德经、黄帝内经、孙子兵法

《黄帝内经》:中医。人体被看做一个有机整体。“人法天地而生”、“天人相应”。

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是岷江分水工程,“飞沙堰”属分洪排沙工程,“宝瓶口”是引水工程,三部分巧妙结合形成一个工程整体。

2. 系统分析:美国兰德公司于40年代提出

3. 整体论(从整体到整体)1+0=1

还原论(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1+1<=2

系统论(从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再由部分到整体由下到上)1+1>=2

AUB=C(整体论)交集不是整体论的思想

4. 系统分析定义:

目的是帮助决策人对所要决策的问题逐步提高清晰度。

方法是采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用定性和定量的工具,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系统结构和系统状态的分析,提出各种可行方案和替代方案,并进行比较、评价和协调。

任务是向决策人提供系统方案和评价意见,以及建立新的系统的建议。

系统分析的定义可以描述为:系统分析是一种决策辅助技术。它采用系统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行方案或策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和协调,帮助决策者提高对所研究的问题认识的清晰程度,以便决策者选择行动方案。(顾培亮)——是对研究方法,过程和信息处理的综合。

5. 啤酒游戏

牛鞭效应原因分析

?由于“交货延迟量”环节的影响,有一段时期使系统振荡,但过后经过一定时期就会趋于平衡。

?但如果3个子系统(零售商、批发商和生产商)不能从系统整体结构的变化正确认识发生的变化,而出自各自子系统局部利益采用被切割的局限思考方式进行运作,

就会使整个系统出现意想不到的大幅振荡和不稳定运作的现象

6. 系统结构式的思考方式(下图:以系统观点解释复杂状况的层次)

三种思考方式

(1)反应式

(2)影响式(行为式)

(3)系统结构式:背后原因,解决问题

触及行为背后的原因,并进而改进行为变化形态。结构影响行为因此改变背后的结构,能够产生不同的行为变化形态。

7. 系统分析内容(最后一题)

问题→目标:通过特点

系统设计:框图,画出结构、环境、系统边界(参照教材P72页)

系统量化:建模:预测、优化(目标、规划、约束不用计算)或者评价

系统评价:不需建模,说思路。对比协调修改确定最终方案

8. 系统的概念

系统是由某些相互联系的部件集合而成。这些部件可以是具体的物质,也可以是抽象的

组织。它们在系统内彼此相互影响而构成系统的特性。由这些部件集合而成的系统的运行是有一定目的或目标的。

系统在严格意义上是指具有自己的构成要素或部件所没有的新特质的整体构成物或部件集合体。(1+1>2)

9. 系统构成要素(老师最开始说的是3个要素,所以应该指的是是部件那3个)

系统的诸部件及其属性

系统的结构(系统内部件之间一切联系方式的总和)

系统的环境及其界限(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事物或系统的总和,称为该系统的环境;

系统界限:把系统和环境分开的边界)

系统的输入与输出(系统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了输入和输出的含义,外界环境系统的一个输入,通过系统的处理和变换,必然会产生一个输出,再返回到外界环境) 系统的反馈(一个系统的行为可以通过它的输出来了解,并且利用输出的信息反馈来调整输入)

系统的部件可以分为结构部件、操作部件和流部件。(理解?)

结构部件:相对固定的部分

操作部件:执行过程处理的部分

流部件:进行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交换

10. 系统层次与特点

11. 系统的分类

(1)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

从系统的自然属性角度划分:系统的形成和起源、是否有人参与。

自然系统:自然形成,即由自然过程产生的系统;

特点:物质流的循环和演变是主流

人造系统:人工生成,即人们为达到某个目的按属性和相互关系将有关部件(或元素组合而成的系统)

构成要素:自然物、人、社会、概念

特点:人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目的性和组织性突出

(2)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重点强调的是这个)

从系统构成要素的物资属性角度划分

实体系统:构成要素——物质实体:有机物、无机物,矿物、生物、能量、机械、人等(硬要素)

概念系统:构成要素——非物质实体: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程序等(软要素)实体系统与概念系统的关系:(包括右图)

?密切结合

?实体系统是物质基础

?概念系统是中枢神经,提供指导和服务

(3)静态系统与动态系统

从系统状态是否随时间变化角度划分

静态系统:描述系统状态的参数不随时间显著改变的系统,

即系统不发生显著运动或变化

动态系统:描述系统状态的参数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即不

断发生运动的系统;

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的关系:

?动态是绝对的

?静态是相对的,具有特定时期、特定条件

例:一个电网系统、一套炼油系统、一条汽车装配系统在运行时是动态系统,非运行时期是静态系统。

(4)封闭系统与开放系统

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即是否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信息、能量等的交换。

?开放系统:与环境交互,具有自调节和自适应功能。

—例:生产系统;管理信息系统

?封闭系统:以系统的均衡观念为基本点。

—例:原始部落,封闭社会

系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是相对和辩证的,系统研究强调系统对环境的开放性

(5)简单系统和复杂系统(以能否用还原论解释划分)

12. 信息源的概念

定义与目标有关的信息集合为信息源。没有目标就没有信息源。

13. 一般来说,人们对未来的预测信息是无法完全掌握的,总有一些不可知的部分。另外,对历史信息不可能收集齐全,而总会有遗漏的。因此从认识论角度分析信息源,可分为可知和不可知两部分。可知部分对应系统结构,不可知部分对应系统环境。

通过可知部分描述不可知部分。

14. 信息转换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信息可以分为认识信息、评价信息和指令信息三类。

信息转换目的:

对某决策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理想结果是,希望通过系统分析活动,使被研究的决策问题最后所剩下的信息量应尽可能等于该决策问题的不可知信息量。而这一部分不可知信息量对于系统分析工作者来说,是属于本质上不可知部分的信息;而对于决策者来说,这部分信息是可以通过他的地位和能力来弥合和判断的,从而有可能转化为可知部分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对决策模糊处或称信息量缺口的处置将面临三种可能结果。

系统分析过程中,信息转换与澄清问题状况过程如图4-8所示。图4-8中随着对有用信息的处理,所研究问题的结构就越来越清楚,二条曲线所构成的一个缺口,即是留下的不可知部分信息。系统分析工作者面对这部分信息已经无能为力。这个信息缺口留待决策者靠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去判断解决。如果系统分析工作者也有能力去弥合该缺口,那么,该系统分析工作者也就替代了决策者的智力和能力,可以有能力帮助决策者采取决策行动。 弥补信息缺口的方法

①通过决策者的智力和适应能力,对剩下的这部分信息了解得较为充分,从而使决策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②决策者对剩下的信息量缺口了解不很充分而冒一定风险采取某个行动;

③由于系统分析所提供的结果太不理想,难于解决问题,决策者建议留待以后再研究。

15. 问题定义与产生原因

问题的定义可以具体描述为:如果实际系统状态不等同于所希望的系统状态,则就会存在某种问题。

在下列情况下问题就会产生:

①行为研究的结果表明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销售额下降;

②价值研究表明,在价值观上发生了不协调,例如,领导层对提高生产率和增加产值这两者之间的优先排序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③当规范研究要求某种变革,例如,当前组织结构已经影响到生产组织和计划的贯彻; ④任何一类事件和分析工作的组合表明,系统的实际状态和期望状态之间产生了偏差。 16. 问题特性

(1)问题状况的将来性:问题状况在未来具有改变的可能性称之为将来性。决策者能通过决策的结果和行动减少他的不安和满足其需要或达到他期望的目的。(相应的措施科技等活动)

(2)问题状况的限制性:一个有意义的问题状况必须显示出有关人、事、物的概略范围,否则,就无法开始进行有意义的研究活动。这种属性称之为限制性。

(3)问题状况的特异性:一个问题状况应该具有它的特定性质。利用此种特定性质,有可能在研究过程中过滤和删去一些与问题状况关系不大的人、事、物,以精减不必要的信息,

研究的时间域

决策时问题的最后状况

问题结构状况与获得信息量

减轻系统研究的负担。这种性质称为问题状况的特异性。

问题状况的将来性与限制性对于决策活动提供了一种有意义的和可以操作的基本对象。而问题状况的特异性则提供了进行决策活动、收敛问题状况的最基本操作法则的依据。

17. 目标特性

目标是对问题本质的更具体的确认,是提供未来决策活动的指引。

目标特性

目标是通过对问题状况特性的分析而引申出来的概念,故而它具备问题状况所具有的特性。但作为目标,从它本身的意义来说,还应具备及物性、方向性和操作性这三个特性。

1)目标的及物性:所提出的目标应能直接涉及或提示与目标相关的某些事件。这些事件是决策所需要的。事件的属性通过分析与研究是可以了解的,或者至少是可以部分了解的。

2)目标的方向性:目标应能提示及物性所涉及的事件在未来的活动,如对实现目标所选择的策略等。

3)目标的操作性:通过决策活动所提出的控制或策略选择对与目标有关的事件施加影响,使其按目标所提示的方向性发生变化。

为什么不能把问题当成目标?(?不知道答案)

目标是通过对问题状况引申出的一系列特殊性信息的不断处理而产生的结果。

PPT案例分析——说明问题→目标

18. 作业1 目标环境结构(应该是简答)

(1)静态关系

目标确定进而确定信息源

从信息源与目标的角度来看:

●信息源的可知部分对应于系统结构本身;

●信息源的不可知部分对应于系统环境;

●信息源的可知部分往往由其不可知部分的结构决定的。可知部分的作用是解释不可

知部分所包含的各类因素对目标产生的影响。

(2)动态关系

环境通常指存在于系统外的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相关因素的总称

环境对系统的影响通过系统结构起作用,并在输入输出中得以表现

(3)案例

19. 硬系统与软系统思维

硬系统思维过程是一种系统目标导向的系统设计思路,对于系统分析人员来说,该思路的实质是,如何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去满足或实现提出的目标。

软系统思维,作为处理一类非结构型系统问题的研究手段。

(1)硬:目标导向

(2)硬:结构清晰

(3)软:问题导向

(4)软:结构不清晰

(5)软系统思维最终会转化成硬系统思维来处理

20. AHP和DEA的特点(定义)、适用对象、方法过程(没有第八章的PPT的说~)

DEA(下面是多目标分析课程的PPT里面的内容)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记DEA) 是由运筹学家 A.Charnes和W.W.Cooper提出的效率评价方法。根据投入产出数据,使用数学规划模型计算每一评价单元的有效值

用途:

效率评价(规模效率、技术效率)

相对有效性

应用领域: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决策评价技术

这种方法与AHP均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的复杂问题。

DEA方法的主要步骤

(1)明确问题,确定评价目标

(2)确定N个同类评价单元DMU j

(3)选择投入产出指标

投入指标:X=(x1x2……x m)

产出指标:Y=(y1y2……y s)

(4)选择模型类型:常用C2R,BCC模型

(5)对每一评价单元DMU求解其对应的模型得其有效性评价值

AHP(多目标课件)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在70年代中期提出的。它的基本思想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各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诸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确定决策诸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总排序。层次分析法的出现给决策者解决那些难以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从而使它的应用几乎涉及任何科学领域。

思想:

整体判断n个元素的两两比较。

定性判断定量表示(通过标量)

通过数学公式(特征值)确定各元素评价权重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准则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决策分析。

下来自网络资源:

特点:

分析思路清楚,可将系统分析人员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数学化和模型化;分析时所需要的定量数据不多,但要求对问题包含的因素及关系具体而明确。

适用范围:

优先排序、方案生产、选择最优政策、决定需求、分配资源、结果预测、偏好量度、系统设计、规划制定、冲突解决、最优化分析

基本步骤:

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结构(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

构造两两判断矩阵

层次单排序即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1.串联液质系统分析原理

串联液质系统分析原理
美国应用生物系统中国公司 应用技术服务部
Opportunities in the Services and System Solutions Market
What is a mass spectrometer ?
2
Date | AB CONFIDENTIAL
? 2006 Applied Biosystems
1

Opportunities in the Services and System Solutions Market
质谱技术:
● 质谱分析过程:样品通过进样系统进入离子源,由于结构 性质不同而电离为各种不同质荷比(m/z)的分子离子和碎 片离子,而后,带有样品信息的离子碎片被加速进入质量 分析器,不同的离子在质量分析器中被分离并按质荷比大 小依次抵达检测器,经纪录即得到按不同质荷比排列的离 子质量谱,也就是质谱 (mass spectrum)。 ● 质谱:按离子的质荷比的大小依次排列形成的图谱
3
Date | AB CONFIDENTIAL
? 2006 Applied Biosystems
Opportunities in the Services and System Solutions Market
质谱仪的主要部件: 真空系统 数据系统
样品导入 系统
直接进样 GC LC CE
离子源
质量分析器
离子检测器
MALDI ESI API APCI APPI
四极杆:Quadrupole 离子阱、线性离子阱:IT,LIT 飞行时间:TOF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FT-ICR
4
Date | AB CONFIDENTIAL
? 2006 Applied Biosystems
2

信息系统集成工程项目介绍

系统集成工程 一、信息系统最新技术 1.虚拟化技术 2.刀片服务器技术 3.服务器集群技术 4.SAN存储技术 5.智能DNS技术

二、信息系统集成的概念 信息系统集成是指将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通信等技术和产品集成为能够满足用户特定需求的信息系统,包括总体规划、设计、开发、实施、服务及保障。 信息系统集成由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信息系统集成要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全然动身点。 2.信息系统集成不只是设备选择和供应,更重要的,它是具 有高技术含量的工程过程,要面向用户需求提供全面解决 方案,其核心是软件。 3.系统集成的最终交付物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是一个分立 的产品。 4.系统集成包括技术、治理和商务等各项工作,是一项综合 性的系统工程、技术系统集成工作的核心,治理和商务活 动是系统集成项目成功实施的保障。 三、信息系统集成的分类 系统集成要紧包括设备系统集成和应用系统集成。

3.1 设备系统集成 设备系统集成,也可称为硬件系统集成,在大多数场合简称系统集成,或称为弱电系统集成,以区分于机电设备安装类的强电集成。设备系统集成也可分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安防系统集成等。 1.智能建筑系统集成(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Integration),指以搭建主体内的建筑智能化治理系统为 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楼宇自控技术、通信技术、网 络互联技术、多媒体应用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将相关设 备、软件进行集成设计、界面定制开发、安装调试和应用 支持。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实施的子系统包括综合布线、楼 宇自控、电话交换、机房工程、监控系统、防盗报警、公 共广播、门禁系统、楼宇对讲、一卡通、停车治理、消防 系统、多媒体显示系统、远程会议系统等。关于功能相近、统一治理的多栋建筑体的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又称智能园 区系统集成。 2.计算机网络系统集成(Computer Network System Integration),指通过结构化综合布线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完整版)电力系统分析理论(刘天琪)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是如何定义的?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额定电压是如何确定的? 答: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能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且具有最佳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的电压。 电力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a.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应与电网的额定电压相同。b.发电机的额定电压比所连接线路的额定电压高5%,用于补偿线路上的电压损失。c.变压器的一次绕组额定电压等于电网额定电压,二次绕组的额定电压一般比同级电网的额定电压高10%。 2、电力线路的额定电压与输电能力有何关系? 答:相同的电力线路,额定电压越高,输电能力就越大。在输送功率一定的情况下,输电电压高,线路损耗少,线路压降就小,就可以带动更大容量的电气设备。 3、什么是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 答:是一个假想的时间,在此时间内,电力负荷按年最大负荷持续运行所消耗的电能,恰好等于该电力负荷全年消耗的电能。 第二章 1、分裂导线的作用是什么?分裂导线为多少合适?为啥? 答:在输电线路中,分裂导线输电线路的等值电感和等值电抗都比单导线线路小,分裂的根数越多,电抗下降也越多,但是分裂数超过4时,电抗的下降逐渐趋缓。所以最好为4分裂。 2、什么叫变压器的空载试验和短路试验?这两个试验可以得到变压

器的哪些参数? 答:变压器的空载试验:将变压器低压侧加电压,高压侧开路。此实验可以测得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 变压器的短路试验:将变压器高压侧加电压,低压侧短路,使短路绕组的电流达到额定值。此实验可以测得变压器的短路损耗和短路电压。 3、对于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如果给出的其他原始数据都相同,它们的参数相同吗?为啥? 答:理论上只要两台变压器参数一致(包含给定的空载损耗,变比,短路损耗,短路电压),那么这两台变压器的性能就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可以互换使用,但是实际上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变压器,我们知道出于散热和电磁耦等因数的考虑,一般高压绕组在底层(小电流),低压绕组在上层(大电流,外层便于散热)。绕组分布可以导致一二次绕组的漏磁和铜损差别较大,故此无法做到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参数完全一致。 4、标幺值及其特点是什么?电力系统进行计算式,如何选取基准值?答:标幺值是相对于某一基准值而言的,同一有名值,当基准值选取不同时,其标幺值也不同。它们的关系如下:标幺值=有名值/基准值。其特点是结果清晰,计算简便,没有单位,是相对值。电力系统基准值的原则是:a.全系统只能有一套基准值 b.一般取额定值为基准值 c.电压、电流、阻抗和功率的基准值必须满足电磁基本关系。 5、什么叫电力线路的平均额定电压?我国电力线路的平均额定电压有哪些?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报告

目录 一.配电网概述 (3) 1.1 配电网的分类 (3) 1.2 配电网运行的特点及要求 (3) 1.3 配电网潮流计算的意义 (4) 二.计算原理及计算流程 (4) 2.1 前推回代法计算原理 (4) 2.2 前推回代法计算流程 (7) 2.3主程序清单: (9) 2.4 输入文件清单: (11) 2.5计算结果清单: (12) 三.前推回代法计算流程图 (13) 参考文献 (14)

一.配电网概述 1.1 配电网的分类 在电力网中重要起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就称为配电网; 配电网按电压等级来分类,可分为高压配电网(35—110KV),中压配电网(6—10KV,苏州有20KV的),低压配电网(220/380V); 在负载率较大的特大型城市,220KV电网也有配电功能。 按供电区的功能来分类,可分为城市配电网,农村配电网和工厂配电网等。 在城市电网系统中,主网是指110KV及其以上电压等级的电网,主要起连接区域高压(220KV及以上)电网的作用。 配电网是指35KV及其以下电压等级的电网,作用是给城市里各个配电站和各类用电负荷供给电源。 从投资角度看,我国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发电、输电、配电投资比率差异很大,国外基本上是电网投资大于电厂投资,输电投资小于配电投资。我国刚从重发电轻供电状态中转变过来,而在供电投资中,输电投资大于配电投资。从我国城网改造之后,将逐渐从输电投资转入配电建设为主。 本文是基于前推回代法的配电网潮流分析计算的研究,研究是是以根节点为10kV的电压等级的配电网。 1.2 配电网运行的特点及要求 配电系统相对于输电系统来说,由于电压等级低、供电范围小,但与用户直接相连,是供电部门对用户服务的窗口,因而决定了配电网运行有如下特点和基本要求:

在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在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班级:14信管B班学号:14202235 姓名:张玉珍 1 .系统背景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帮助进行费用估算,并收集相关信息来计算挣得值和绘制S曲线,能够进行复杂的时间和资源调度,还能够帮助进行风险分析和形成适宜的不可预见费用计划等等。例如,项目计划图表(PERT图、甘特图)的绘制,项目关键路径的计算、项目成本的核算、项目计划的调整、资源平衡计划的制定与调整以及动态控制等都可以借助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采用的方法即项目管理的方法,主要是运用动态控制原理,对项目管理的投资、进度和质量方面的实际值与计划值相比较,找出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从而达到控制效果。因此,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和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论政府公共投资,还是企业建设资金的管理均呈现出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1)工程数量和种类多、投资金额大,建设、管理任务十分繁重;2)项目建设周期加快,进度、资金、质量管理难度加大;3)项目资金来源多样化,资金计划性要求增强;4)资金支付要求更加准确、及时,尤其是工程款的结算更是受到各级政府、社会的关注;5)工程项目投资透明度要求提高,资金的使用及效益需接受更多部门和社会的监督。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对在建工程项目及资金进行实时、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加强内部控制,已成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但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尤其是管理手段的制约,虽然投资管理体制、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投资项目管理中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管理问题: 1)由于缺乏先进的信息管理平台、手段,各级管理者难以及时地了解、掌握整体或单个工程项目的立项、进度完工、付款、实际成本及、决算情况,造成“三边”工程大量存在;很多项目不能及时支付工程款;款项拨出后不能真正到施工单位;完工许多年仍不能决算等。2)随着基建投资项目的增多,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难以满足各级管理的需求。3)由于不能及时掌握有关的进度、完工信息,对工程项目资金使用和筹集难以进行正确的计划。4)不能有效地实现“按进度、按合同、按计划”控制工程项目资金的管理要求,很难合理、科学地进行项目资金的统筹规划,容易累积成管理中的问题。5)工程文档(如设计、概预算、合同及合同变更资料、发票等)的管理利用有很多困难,经常性的查找耗费很大的人力,更谈不上利用文档进行项目的控制。 依靠传统的手段、方式解决存在的问题具有很大的难度,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必须依靠先进、科学的技术建立起规范、流程化的管理信息平台,创新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电力系统分析作业电网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机形成

电力系统分析作业——电网节点导纳矩阵的计算机形成 编程软件:matlab R2010b 程序说明: 1.如果已经输入i-j支路的信息,则不可再输入j-i支路的信息。 2.变压器支路的第一个节点编号默认为变压器一次侧,即变压器的等值电路中的阻抗归算侧,亦即变压器非标准变比的1:k中的‘1’。 3.标幺值等值电路中,如果变比为1:1,则默认为线路,因此,变压器的非标准变比不可以是1:1。 5.如果变压器支路也有导纳B不为零,则说明此导纳就是励磁导纳,与线路的导纳B/2不同含义,只算作变压器原边的自导纳。 4.由于程序执行的是复数运算,所以即使实部为零时,也会输出实部‘0’。 程序代码: a=load('');%从’’中读入数据 [m,n]=size(a); w=1i; u=1; while (u<=m) hnode=a(u,1); enode=a(u,2); z=a(u,3)+a(u,4)*w; b=a(u,5)*w; k=a(u,6); y(hnode,enode)=-1/(k*z); y(enode,hnode)=-1/(k*z); y(hnode,hnode)=y(hnode,hnode)+1/(k*z)+(k-1)/(k*z); y(enode,enode)=y(enode,enode)+1/(k*z)+(1-k)/(k*k*z); if (abs(k-1)<%如果为线路 y(hnode,hnode)=y(hnode,hnode)+b; y(enode,enode)=y(enode,enode)+b; end

if (abs(k-1)>%如果为变压器 y(hnode,hnode)= y(hnode,hnode)-b; end u=u+1; end [m,n]=size(y); disp(‘Y=’); disp(y(1:m,1:n)); clear; 算例 输入数据: 首端编号末端编号电阻电抗电纳/2 变比 2 3 1 4 2 0 0 5 3 0 0 1 2 1 1 3 0 1 输出数据: Y= - + + 0 0 + + 0 + 0 + + 0 0 + 0 0 + 0 0 0 0 0 0 + 0 0 经手算校验,程序结果准确。

工程项目的系统分析(20200523212612)

第三章工程项目的系统分析 本章重点:1工程项目的系统性 2工程项目的结构分析 本章难点:工程项目的结构分析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工程项目的系统性; 2.熟悉工程项目的结构分析。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为主 第一节工程项目的系统性 一、工程项目的系统性 (一)概述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要素组合而成,且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系统概念体现在; (1)全局的概念 (2)追求项目整体的最优化,强调系统目标的一致性,强调项目的总目标和总效果 (3)强调系统的集成 (二)工程项目的系统描述 1、工程项目的目标系统 (1)项目目标系统有自身的结构 (2)完整性 (3)目标的均衡性 (4)动态性 2、工程项目的对象系统:由各单项工程构成,由工程分别各功能面组合来的综合体。有设计任务署,技术设计文件来定义的,并通过项目实施完成。 要求 (1)空间布置合理 (2)能够安全、高效率的运行 (3)结构合理

(4)是均衡、高效率运行的整体 (5)与环境协调 3、项目的行为系统:由现实目标,完成任务所不需的工程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间存在各种各样的逻辑关系。 要求: (1)包括现实目标系统所必需的所有工作,并纳入计划和控制的过程。 (2)保证项目实施过程程序化、合理化,均衡地利用资源,降低不均衡性,保持现场持续。 (3)保证各分部实施和各专业之间有利的、合理的协调。 4、项目组织系统:由项目的行为为主体构成。 (三)工程项目的系统特点: 结合性、相关性、目的性、开放性、动态性、其他特点 一、工程项目的结构分析 (一)工程项目结构分析的概念 (二)项目管理中常用的系统分解方法 1、结构化分解方法:任何项目系统都有它的结构 2、过程化方法:项目由许多活动组成,活动的有机组合形成过程,这些过程可分解为多个互相依赖的子过程和阶段。 (1)项目实施过程,工程项目各阶段 (2)项目工作过程(管理活动) (3)行政工作过程(政府规定的过程) (4)专业工作的实施过程 (三)工程项目结构分解 1、工程项目结构分解的结果 (1)树形结构图 (2)项目结构分析表: 2、项目结构分解过程 将项目分解成子项目 研究并确定每个子项目的活动 将各层次结构单元收集检查表上,评价分解结果 构成系统结构图 分析并讨论分解的完整性 由决策者决定结构图,并形成相应文件 编码

运筹学与系统分析

《运筹学与系统分析》课程习题集【说明】:本课程《运筹学与系统分析》(编号为02627)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计算题,判断题等多种试题类型 一、单选题 1.一个线性规划问题(P)与它的对偶问题(D)不存在哪一个关系【】 A.(P)可行(D)无解,则(P)无有限最优解 B.(P)、(D)均有可行解,则都有最优解 C.(P)有可行解,则(D)有最优解 D.(P)(D)互为对偶 2.当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基本解满足下列哪项要求时称之为一个基本可行解 【】 A.大于0 B.小于0 C.非负 D.非正 3.在用对偶单纯形法解最大化线性规划问题时,每次迭代要求单纯形表中 【】 A.b列元素不小于零 B.检验数都大于零 C.检验数都不小于零 D.检验数都不大于零 4.若运输问题已求得最优解,此时所求出的检验数一定是全部【】 A.大于或等于零 B.大于零 C.小于零 D.小于或等于零 5.在线性规划模型中,没有非负约束的变量称为【】

A.多余变量 B.松弛变量 C.自由变量 D.人工变量 6.在产销平衡运输问题中,设产地为m个,销地为n个,那么解中非零变量的个数【】 A.不能大于(m+n-1) B.不能小于(m+n-1) C.等于(m+n-1) D.不确定 7.箭线式网络图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活动、线路和结点 B.结点、活动和工序 C.工序、活动和线路 D.虚活动、结点和线路 8.在系统工程方法分析方法中,霍尔三维结构的核心内容是 【】 A.定量分析 B.优化分析 C.比较学习 D.认识问题 9.若原问题中x i为自由变量,那么对偶问题中的第i个约束一定为【】 A.等式约束 B.“≤”型约束 C.“≥”约束 D.无法确定 10.线性规划一般模型中,自由变量可以代换为两个非负变量的【】 A.和 B.差 C.积 D.商 11.总运输费用最小的运输问题,若已得最优运输方案,则其中所有空格的改进指数【】 A.大于或等于0 B.小于或等于0 C.大于0 D.小于0 12.下列不属于系统分析的基本要素的是【】 A.问题 B.模型 C.方案 D.技术

(完整word版)9节点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9节点电力网络潮流计算 指导教师 院(系、部)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电气工程系课程设计标准评分模板

目录 1 PSASP软件简介 (1) 1.1 PSASP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1) 1.2 PSASP的平台组成 (2) 2 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简介 (3) 2.1 牛顿—拉夫逊法概要 (3) 2.2 直角坐标下的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 (5) 2.3 牛顿—拉夫逊潮流计算的方法 (6) 3 九节点系统单线图及元件数据 (7) 3.1 九节点系统单线图 (7) 3.2 系统各项元件的数据 (8) 4 潮流计算的结果 (10) 4.1 潮流计算后的单线图 (10) 4.2 潮流计算结果输出表格 (10) 5 结论 (14)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任务书9节点系统单线图如下: 基本数据如下:

表3 两绕组变压器数据 负荷数据

1 PSASP软件简介 “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PSASP)是一套历史悠久、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电力系统分析程序,是高度集成和开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软件包。 基于电网基础数据库、固定模型库以及用户自定义模型库的支持,PSASP可进行电力系统(输电、供电和配电系统)的各种计算分析,目前包括十多个计算机模块,PSASP的计算功能还在不断发展、完善和扩充。 为了便于用户使用以及程序功能扩充,在PSASP7.0中设计和开发了图模一体化支持平台,应用该平台可以方便地建立电网分析的各种数据,绘制所需要的各种电网图形(单线图、地理位置接线图、厂站主接线图等);该平台服务于PSASP 的各种计算,在此之外可以进行各种分析计算,并输出各种计算结果。 1.1PSASP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特点 PSASP图模一体化支持平台的主要功能和特点可概括为: 1. 图模支持平台具备MDI多文档操作界面,是一个单线图图形绘制、元件数据录入编辑、各种计算功能、结果显示、报表和曲线输出的集成环境。用户可以方便地建立电网数据、绘制电网图形、惊醒各种分析计算。人机交互界面全部汉化,界面良好,操作方便。 2. 真正的实现了图模一体化。可边绘图边建数据,也可以在数据已知的情况下进行图形自动快速绘制;图形、数据自动对应,所见即所得。 3. 应用该平台可以绘制各种电网图形,包括单线图、地理位置接线图、厂站主接线图等。 ●所有图形独立于各种分析计算,并为各计算模块所共享; ●可在图形上进行各种计算操作,并在图上显示各种计算结果; ●同一系统可对应多套单线图,多层子图嵌套; ●单线图上可细化到厂站主接线结构;

系统工程-结合实例谈系统分析的步骤和方法要旨

结合实例谈系统分析的步骤和方法要旨 初识系统工程 在阐释系统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之前,我想,有必要说一说系统和系统工程的相关内容。 “系统”这个概念应该说是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系统概念,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其概念也相应的不断变化。在网上各种百科辞典中搜索“系统”和“系统工程”,虽然各种解释可能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所有的解释中都会提到“有组织”,“有规律”,“整体”,“综合体”等这些词语,因此可以给系统下一个更便于理解的定义:系统是具有一定功能的,相互之间既有有机联系的,游戏多要素或者构成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从这个定义来看,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事物似乎都属于系统的范畴,这是因为系统的概念本身就来自于多生活中事物规律的提炼和总结。从“系统”的定义就可以归纳出其具有的共同特性:一、层次性;二、整体性;三、集合性;四、相关性;五、目的性;六、环境适应性。这些特性根据“系统”的定义很容易理解,这也不是论文重心,不再赘述。 系统工程就是利用系统的概念和一些特殊的方法对被分析的对象进行分析,其目的就是为了使系统运行达到最优化;由此可以给“系统工程”下一个简单的定义: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

的考虑问题,运用工程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以实现目标系统的综合最优化。虽然说系统的概念自古就有,但是利用系统工程去解决显示问题却出现的很晚,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是利用系统工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最早的典型例子,这个例子也是本文需要援用的实例。 系统分析简介 系统分析技术是系统工程的基础,是完成系统工程问题的中心环节,广义上认为系统分析即为系统工程,狭义上认为系统分析是系统工程的一项优化技术。在《美国大百科全书》中对于系统分析的解释如下:系统分析是研究相互影响的因素的组成和运用情况,其特点是完成的而不是零星的处理问题;它要求人们考虑各种主要的变化因素及其相互的影响,并要用科学和数学的方法对系统进行研究与应用。因此系统分析师进行系统研究帮助进行有效决策的一种方法,采用系统分析方法是最大的特点就是分析人员之需要对问题的综合和整体的认识,而可以忽略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了解系统分析的特点是利用其进行解决问题的基础,系统分析的主要特点总结如下: 1.以系统整体最优为目标 2.强调系统要素之间的联系 3.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其主要目的

电梯结构原理及控制完整系统分析

第一章绪论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多,电梯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电梯作为高层建筑中垂直运行的交通工具已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实际上电梯是根据外部呼叫信号以及自身控制规律等运行的,而呼叫是随机的,电梯实际上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控制系统,单纯用顺序控制或逻辑控制是不能满足控制要求的,因此,电梯控制系统采用随机逻辑方式控制。目前电梯的控制普遍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采用微机作为信号控制单元,完成电梯信号的采集、运行状态和功能的设定,实现电梯的自动调度和集选运行功能,拖动控制则由变频器来完成;第二种控制方式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取代微机实现信号集选控制。从控制方式和性能上来说,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国内厂家大多选择第二种方式,其原因在于生产规模较小,自己设计和制造微机控制装置成本较高;而PLC可靠性高,程序设计方便灵活,抗干扰能力强、运行稳定可靠等特点,所以现在的电梯控制系统广泛采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 电梯是将机械原理应用、电气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系统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及空气动力学等多学科和技术集于一体的机电设备,它是建筑物中的永久性垂直交通工具。为满足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电梯的智能化、自动化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微电子和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电梯的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在改善电梯性能的同时,对电梯的设计、管理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章电梯的结构 2.1 电梯的基本结构 电梯是机与电紧密结合的复杂产品,是垂直交通运输工具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电梯,其基本组成包括机械部份和电气部份,结构包括四大空间(机房部分、井道和底坑部分、围壁部分和层站部分)和八大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门系统、轿厢、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组成。 电梯基本结构如图2—1所示:

系统分析师整理论

系统分析师整理论文 【摘要】 随着焦作公安局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应用,通过多轮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已经实现了业务处理的网络化、办公事务的自动化以及决策支持的智能化。公安信息系统种类、数量不断激增,对公安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各类专业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不容乐观,导致“信息孤岛”现象长期存在,影响了各类公安信息的共享交换,难以有效提升各部门协同办公的效率。数据集中、信息集中成为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方向,焦作公安局在信息化建设发展中主要面临如下挑战: 1、信息安全管控难度高:工作人员对于电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有限,经常发生电脑中病毒、软件无法正常使用等故障,同时对于每个人电脑中的机密信息,主要通过制度来约束和管理,保证安全的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安全和效率无法兼顾。 2、PC分布广泛,运维效率低下,安全性差:PC如果发生故障需要维护人员现场开机箱维修,这期间无法进行正常办公,耽误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影响工作开展,PC都安装独立的系统和软件,各类材料,特别是内部材料等绝密信息都保存在本地,这样就造成了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同时,由于PC由使用者自行控制,难以集中管理与控制,用户可以任意外接设备,也容易受到各种网络攻击,从而导致保存在办公PC上的数据容易泄密。单位领导和IT技术负责人一直在苦于寻求解决方案。

3、PC换代快、能耗高,投资浪费:由于PC生命周期短而且能耗高,每年局里都花费大量资金买电脑升级换代,同时消耗大量电缆,投资回报率很低,浪费资源,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 4、运维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 单位办公PC机分布在各个办公地点,无法进行统一维护管理,因此每次出现PC故障,或者需要对软件进行比较大的变更时,都需要维护人员到用户工位去进行操作,这种模式维护效率低下,相应成本也就比较高。同时PC桌面也面临着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正文】 对于焦作公安内网的办公人员来说,安全隔离性以及个性化的需求较强,所以桌面云方案可以对每个人都建立一个域帐号、对应一台TC、一台虚拟机。每台虚拟机有单独的系统盘与用户盘,保证安全机要与用户的个性化操作。 与华为达成了“先将办公系统云化(即虚拟化)”的合作意向,决定采用华为Fusion系列软件:FusionCompute作为虚拟化操作系统,FusionAccess提供虚拟桌面能力,FusionManager提供虚拟化平台资源以及桌面的管理和运维能力。 在安全性方面,华为桌面云提供了从办公终端接入、用户权限认证、用户行为审计、数据传输加密、内容加密、到权限管理等端到端的解决方案,所有办公数据集中存放在后端的数据中心,办公终端无硬盘,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数据安全性,实现了焦作公安局

(完整版)电力系统分析大作业matlab三机九节点潮流计算报告

电力系统分析大作业

一、设计题目 本次设计题目选自课本第五章例5-8,美国西部联合电网WSCC系统的简化三机九节点系统,例题中已经给出了潮流结果,计算结果可以与之对照。取ε=0.00001 。

二、计算步骤 第一步,为了方便编程,修改节点的序号,将平衡节点放在最后。如下图: 第二步,这样得出的系统参数如下表所示: 第三步,形成节点导纳矩阵。 9 2 1 3 2 7 4 5 6 8 3

第四步,设定初值: ο 01)0(6)0(5)0(4)0(3)0(2)0(1∠======??????U U U U U U ; 0)0(8)0(7==Q Q ,0)0(8)0(7==θθ。 第五步,计算失配功率 )0(1P ?=0,)0(2P ?=-1.25,)0(3P ?=-0.9,) 0(4P ?=0,)0(5P ?=-1,)0(6P ?=0,)0(7P ?=1.63, )0(8P ?=0.85; )0(1Q ?=0.8614,)0(2Q ?=-0.2590,)0(3Q ?=-0.0420,) 0(4Q ?=0.6275,)0(5Q ?=-0.1710, )0(6Q ?=0.7101。 显然,5108614.0|},max {|-=>=??εi i Q P 。 第六步,形成雅克比矩阵(阶数为14×14) 第七步,解修正方程,得到: =?)0(1θ-0.0371,=?)0(2θ-0.0668,=?)0(3θ-0.0628,=?)0(4θ0.0732,=?)0(5θ0.0191,=?)0(6θ0.0422,=?)0(7θ0.1726,=?)0(8θ0.0908; =?)0(1U 0.0334,=?)0(2U 0.0084,=?)0(3U 0.0223,=?)0(4U 0.0372,=?)0(5U 0.0266,

系统工程-结合实例谈系统分析的步骤和方法要旨

欢迎阅读 结合实例谈系统分析的步骤和方法要旨 初识系统工程 在阐释系统分析的步骤和方法之前,我想,有必要说一说系统和系统工程的相关内容。 “系统”这个概念应该说是在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个系统概念,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其概念也相应的不断变化。在网上各种百科辞典中搜索“系统”和“系统工程”,虽然各种解释可能不是完全一样的,但是所有的解释中都会提到“有组织”,“有规律”,“整体”,“综合体”等这些词语,因此可以给系统下一个更便于理解的定义:系统是具有一定功能的,相互之间既有有机联系的,游戏多要素或者构成但是利狭而可如下: 系统分析的步骤概要 系统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充分分析系统中而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在对系统的目的有了充分的理解之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这种系统分析的流程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成熟的逻辑框架。如下所示: 系统分析的主要活动如下所示:

系统分析的方法论 上述的系统分析的逻辑框架对于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描述的很清晰。下面先对系统分析的方法论以系统分析的步骤为顺序进行一个轮廓式的列举,具体的说明不作赘述,而仅在以后面的实例中来体现实例中用到的方法。 一、阐明问题 1.问题的性质和范围。 2.问题的目标。 3.环境和条件 4.评价指标 5.收集和分析资料 二、 1. 2. 三、 1. 2. 3. 4. 四、 五、 这项计划涉及到40多万人,研制的零件有几百万件,耗资300亿美元,历时11年之久。这项计划的成功,关键在于整个组织管理过程采用了系统工程的方法和步骤。 实例详细分析 上面的篇幅已经介绍了系统以及系统工程的概念,以及系统分析的步骤和方法,还介绍了实例的背景情况,下面就依照上面介绍的东西对这个例子进行较详细的分析。 一、建立组织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 着手任何一个项目工程,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团体的构建以及任务的分配。同样对于这个登月活动,首先要做的也是确定所需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原则,上网找到了美国当时对于登月计划进行的机构设置如下,美国国家宇

系统分析原理与方法

系统分析原理与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系统分析的概念 系统是系统分析的最基础的概念。按照一般系统论的创立者贝塔朗菲(L· von Bertalanffy)的观点,系统是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我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则主张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即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一般地将系统界定为是由若干处于相互联系并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或部分所构成的整体。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作为系统而存在的,是若干要素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组成的,并且具有特定的功能。系统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中。它是要由素所构成的整体,离开要素就无所谓的系统,因而要素是系统存在的基础;系统的性质一般是由要素所决定的(有什么的要素,就具有什么样的系统及其功能),但系统又具有各要素所没有的新功能;各种要素在构成系统时,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层次,没有结构层次的要素的胡乱堆积构不成系统;系统的性质取决于要素的结构,而在一个动态结构的系统中,结构的好坏直接是由要素之间的协调体现出来;系统与环境之间也存在密切的联系,每个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存在与发展的,它与环境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是开放系统的一个基本特点)。系统的各要素之间,要素与整体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从而在系统内外形成一定的结构与秩序,使得系统呈现出整体性、有机关联性、结构层次性、环境适应性(开放性)和有序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就是所谓的系统的同构性。 系统分析或系统方法,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及层次,结构与功能、系统与环境等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求得优化的整体目标的现代科学方法以及政策分析方法。拉兹洛认为,系统论为我们提供一种透视人与自然的眼光,“这是一种根据系统概念,根据系统的性质和关系,把现有的发现有机地组织起来的模型。”贝塔朗菲则将系统方法描述为:提出一定的目标,为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手段就要求系统专家或专家组在极复杂的相互关系网中按最大效益和最小费用的标准去考虑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选出可能的最优方案。我国学者汪应洛在《系统工程导论》一书中则认为,系统分析是一种程序,它对系统的目的、功能、费用、效益等问题,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进行充分调查研究,在收集、分析处理所获得的信息基础上,提出各种备选方案,通过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和优化分析,并对各种方案进行综合研究,从而为系统设计、系统决策、系统实施提出可靠的依据。 系统分析的作用 系统分析主要作用是:鼓励人们对系统的不同部分进行同时的研究;使人们注意系统中的结构和层次的特点;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增加新的知识;突出未知东西的探索,使人们从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了解未来;使人们转换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或侧面看问题;迫使人们在考虑目标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时,也同时注意考虑协调、控制、分析水平和贯彻执行的问题;诱导新的发现,注意进行从目的到手段的全面调查等等。系统分析的内容 根据系统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可以将系统分析的内容相对地划分为系统的整体分析、结构分析、层次分析、相关分析和环境分析等几个方面。 一、整体分析 二、整体性是系统的最基本的属性或特征之一。因而,整体分析也就构成系统分析的一个主要内容。根据系统论的原理,任何系统都是由众多的子系统所构成的,子

系统原理的案例分析

系统原理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图书馆的系统原理分析[4] 如果将图书馆作为一个完整系统,依据现代管理的系统理论,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系统要素方面:即构成图书馆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相关条件; (2)系统结构方面:即图书馆各部分的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 (3)系统功能方面:表现为图书馆系统整体和局部功能的总和; (4)系统集合方面:揭示维持、完善与发展图书馆系统的源泉与因素; (5)系统联系方面:研究图书馆系统与其他系统间以及其内部子系统之间相互纵横的联系; (6)系统历史方面:展示整个图书馆系统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揭示其一般的历史规律。 同样,图书馆系统也包括不同层级的子系统,各子系统都各司其职。高层级子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系统的整体目标,向下一层级发出指令,最后考核该层级指令执行的结果,同时解决下一层次各子系统之间的不协调或矛盾;低层级的子系统要对上一层级子系统负责,协调相关层级子系统共同完成任务。从系统原理的观点出发,图书馆管理者必须重视各层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制定适当的管理制度,从图书馆工作目标出发,合理分配各部门的职责,理顺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防止各部门由于职责不清导致互相推控,影响整个图书馆系统的正常运作。 案例二:系统原理在产品成本核算教学中的应用[5] 产品成本核算是对工业企业生产费用支出和产品成本形成的核算。产品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工作的核心,也是成本会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把成本核算讲解清楚,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这是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笔者在教学中经过反复探索,确立了用“系统原理”,进行教学尝试,运用系统原理认识产品成本核算的过程就是从“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过程,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是指为制造一定数量,一定种类的产品,而发生的以货币表现的各种耗费。企业为生产产品在一定时期发生的货币表现的生产耗费,称为该期间的生产费用。生产费用和产品成本是紧密相联,产品成本是生产费用的归宿,生产费用计算的正确与否影响产品成本的正确性,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一、从整体出发,使学生对生产费用的各个部分有进一步的认识

长江三峡工程项目系统分析

长江三峡工程项目系统分析工程项目的系统描述(一) 工程项目的环境系统(一) 工程项目的目标系统(二)工程项目的对象系统(三)项目的行为系统(四)项目组织系统(一)工程项目的环境系统工程项目的环境是指对工程项目有影响的所有外部的总和,它们构成项目的边界条件,主要体现在: 1.环境决定着对项目的需求,决定着项目的存在价值. 2.环境决定着项目的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以及它们的优化. 3.环境是产生风险的根源. 环境对于项目及项目管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长江三峡工程的环境系统三峡水库是一个狭长的河 道型水库。三峡库区西起重庆巴县鱼洞镇,东至湖北宜昌三斗坪坝址;纵深长600余公里,宽度多小于1000米;岸线长2000多公里;水库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三峡水库淹没涉及湖北省的宜昌、秭归、兴山、巴东以及重庆市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万州、开县、忠县、丰都、石柱、涪陵、武隆、长寿、渝北、巴南、主城区、江津市,共计20个县(区、市),总面积达5.67万平方公里。其中,淹没陆地面积达600平方公里。三峡库区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环境地质问题较多。其中,水库泥沙淤积、水库诱发地震、库岸稳定性与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等,都是举世关注的三峡库区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关于三峡建库对生态坏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游,包括减轻洪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燃煤对环境的污染,减轻

洞庭湖的淤积等。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除淹没耕地、改变景观和大量移民外,尚对稀有物种、天气、库尾洪涝灾害、滑坡、地震、陆生动植物等等有影响。(一)气候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是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虽然对周围气候又一定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对温度、湿度、风速、雾日的影响范围,两岸水平方向最大不超过2千米,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年平均气温变化不超过0.2度,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可增高0.3~1度,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1.2度;极端最高气温可降低4度,最低气温可增高3度左右;相对湿度夏季增大3%~6%,春秋两季增大1%~3%,冬季将减小2%。建库后年降水量增加约3毫米,影响涉及库周围几千米至几十千米,因地形而异;仍需警惕伏旱对农业的影响。平均风速将增加15%~40%,因建库前库区平均风速仅2米/秒左右,故建库后风速仍不大。(二)陆生植物直接受淹没影响的陆生植物物种有120科、380属、560种。其中绝大部分在未受淹没影响的地区广为分布。因此,不至于造成物种的灭绝但其中荷叶铁线蕨、疏花水柏枝,川明参三种珍惜植物必须妥为保护。(二)工程项目的目标系统工程项目的目标系统实质上是工程项目所要达到的最终状态的描述系统。由于项目管理采用目标管理方法,所以工程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系统,它是项目过程中的一条主线。工程项目目标系统具有如下特点:1.项目目标系统有自身的结构。

自动控制原理 典型系统分析

222010322072023 付珣利自动化01班位置随动系统: 控制系统原理图 (作业一) 1.1系统方块图 放大器K1 测速转换 测速电机 TG 电机SM 功放K3 放大器K2u -uo δu ui n 1.2控制方案 若电网电压受到波动,ui↑则δu↑u↑n↑uo↑

所以δu ↓u ↓n ↓从而使n 达到稳定。 (作业二) 2.1由原理可知: Θe (s )=Θi (s )—Θ0(s ) US (s )=K0Θe (s ) Us (s )=Raia(s)+LaSia+Eb (s ) M(s)=C m ia(s) JS 2θ0(S)+fs θ0(S)= M(s)-Mc (s) Eb(s)=Kb θ0(S) 2.2系统传递函数 ) ()(0s s i θθ=() ))((1) )((1)(1))((3 2103 210f JS R S L S K C f JS R S L S C K K K K f JS R S L S K C f JS R S L S C K K K K a a b m a a m a a b m a a m +++ ++++++ ++= m b m a a m C K K K K K C f JS R S L S C K K K K 32103210))((++++ 2.3动态结构图

设定参数:f=20N,J=20K ·m 2,a R =20 Ω,La=1H,Ko=40,k1k2k3=100,Cm=1,Kb=0 (因为暂取Kb=0,测速反馈通道相当于没加进) 图.动态结构图 则开环传递函数为:G(s)= ) 105.0)(1(10 ++s s s 闭环传递函数:Ψ(s )= 10 )105.0)(1(10 +++s s s 2.4信号流图 (作业三)系统性能 3.1系统响应及动态性能指标 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电力系统分析理论第三版 刘天琪 复习重点

1.电能的优点 2.电力系统概念 3.电力网概念 4.发电厂种类 5.电力网结构(构成) 6.架空线路构成 7.电力电缆的构成 8.与架空线相比较,电缆线路的优缺点 9.负荷的概念 10.常用的负荷曲线 11.负荷率k m和最小负荷系数 概念与计算 12.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T max 概念与计算 13.我国额定电压等级 14.各设备的额定电压计算及变压器变比计算 15.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有备用、无备用各有哪些方式) 16.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三种方式特点、应用 17.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 18.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 19.例1-1 20.作业1-4

1.电力系统分析和计算的一般过程 2.架空输电线路等值电路及参数计算 3.交流电阻率比直流电阻率略为增大,为什么? 4.变压器等值电路及参数计算 5.例2-5 6.例2-6 7.标幺制的概念 8.三相电路中基准值选取 9.各元件标幺值计算 10.标幺值等值网络(近似计算,不含理想变压器) 11.例2-8 12.标幺制的特点(优点、缺点) 13.习题2-8 2-9 2-13

1.什么是潮流计算? 2.潮流计算目的 3.电压降落:横分量及纵分量计算 4.电压损耗及计算 5.电压偏移及计算 6.网络元件的功率损耗及计算 7.输电效率及计算 8.单电源网络潮流计算(例3-1,例3-2,作业3-7) 9.最大负荷损耗时间法计算电能损耗(例3-6,作业3-11) 10.降低网损的技术措施 11.组织变压器的经济运行计算

1.电力系统运行的目的 2.电能质量的指标 3.电力系统频率变化的影响 4.备用的定义与作用 5.备用容量的分类 6.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系数或称为负荷的频率调节效应7.发电机的静态调差系数与单位调节功率 8.电力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 9.一次调频 10.二次调频 11.调频厂应满足的条件 12.发电机组的耗量特性与耗量微增率: 13.有功负荷最优分配的目的 14.等耗量微增率准则 15.例4-8 16.作业题4-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