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下册20课一天的天气_岱岳区大河学校 陈红

3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下册20课一天的天气_岱岳区大河学校 陈红
3教学设计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年级下册20课一天的天气_岱岳区大河学校 陈红

20. 《一天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天的天气》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天气与气候》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课内容以学生熟知的天气作为研究对象,在二年级认识天气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学习测量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的方法,以正确、完整地描述一天的天气情况。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我国有些地方人们要“早穿棉袄午穿纱”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意识到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第二部分探究学习,分五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利用百叶箱测量记录气温,指导学生正确地搜集气温数据,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数据测量是一项极其规范和精细的工作,体验气象工作者的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第二个活动,通过讨论交流一天中的气温数据,描述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运用更多的方法,从更多的角度、更广泛的领域去研究更多气温变化的规律;第三个活动,是对风的观察活动,认识并判断风向、风力大小等,让学生很清晰地明确风向的概念,同时规范了对风向的描述;第四个活动,学习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并自制雨量器,练习雨量器的使用,让学生经历认识雨量器、制作雨量器、会用雨量器三个活动之后,加深对雨量器构造的了解;第五个活动,交流整理总结一天中的天气情况,通过总结上面学过的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

等观察结果,描述今天的天气,使学生在关于天气的科学学习中,认识科学测量记录天气、描述天气的方法。第三部分:教材以“每天在固定时间观测并记录气温,坚持一个月。”这一主题内容为指向,积极引导学生拓展课后学习活动,以此巩固了观测气温的方法,又通过观察记录纵向了解一个月内气温的变化规律,为下面的气候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的科学学习,学生对于晴、阴、雨、雪、风等天气情况已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能用天气符号等方式初步描述一天的天气。但对于测量、记录、描述具体天气的量,如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云量等了解较少,同时对较长时间对天气进行观察学习还感到比较吃力,还需要加强教师的指导。整体看,三年级的小学生思维能力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多用一些实物、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发现认知体验,以此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气温、降水、降水量有关天气的概念,认识到同一时段内不同环境下的气温是有差别的,归纳总结出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2、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来描述。

3、明确比较降水量方法和单位。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利用百叶箱、风力风向仪、雨量器测量并记录一天的气温、风力风向、降水量,能汇总整理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一天的天气情况表现出强烈的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了解百叶箱、风向仪和雨量器等常见测量天气的工具和仪器以及使用方法。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气温计、风力风向仪制作材料、雨量器制作材料等。

教师准备:课件、音视频资料、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 教师谈话导入:课前,同学们有没有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认真

的观察和记录?

学生对自己观察和记录天气的情况进行汇报,互相交流课前准备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进行恰当评价。

二、学习新课:

1.探究活动:

活动一:说说今天的天气。

谁能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

让学生模仿气象预报员到前面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将学生汇报中的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如:气温、风向、风力等。

同学们观察、记录得真不错。今天的天气到底怎样呢?请大家看一看气象员是怎样对今天的天气情况进行预报的。

教师播放视频《天气预报》(2020.04.09新闻联播天气)导入新课,让学生说一说在视频中预报员从哪些方面对第二天的天气做了预报?我们要记录一天的天气情况应该从哪些方面记录?

教师将天气的其它内容板书在黑板上。

降水、云量、空气湿度等。

2. 板书课题:一天的天气

探究获知天气情况的方法。

(1)知道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与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天气情况呢?小组内同学可以先讨

论讨论,也可以进行实践体验,看看能找到多少中获知天气情况的方法。我们还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学生自行进行小组活动,可以到操场进行实际观察、体验。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在自行探究中获得认识,并恰当地给予指导。

学生汇报交流时,应给学生充分的汇报时间,允许学生对他人的汇报当场质疑,也允许小组同学随时补充交流结果或对质疑进行解答。

根据各组的汇报,将学生的方法进行总结,也可由学生进行总结。

同学们知道的方法还真不少。想想获得天气情况的方法到底有哪些。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看云识天气,根据月相识别天气,根据谚语判断天气,目测风向、风力、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

教师提问:了解天气情况的方法有哪些呢?

学生回答。

要想了解天气情况,我们既可以用仪器来测量,也可以用目测的方法来测量,还可以通过收听、收看气象预报得知。我们已经知道通过目测获得天气情况。关于目测人们还总结出了许多经验,你知道有哪一些呢?

活动二:测量和记录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国有些地方,人们要“早穿棉袄午穿纱”。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天之中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呢?教师出示要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进行必要的指导和互动。

小组汇报交流,将交流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教师小结:早晨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比较凉爽,气温会比较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出来后会越来越热,气温会逐渐升高,到了下午或晚上,太阳落山了,这时候越来越凉快,气温会慢慢降低 ......

2.为了研究一天之内气温变化的具体情况,我们往往要测量和记录从早晚每隔一段时间的气温,我们应该怎样测量气温呢?多久测量一次比较合适?教师出示要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交流。

( 1)教师出示要求,小组展开讨论。

我发现昨天最高气温出现在……

连续观测几天,有什么发现?

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是……

( 2)教师巡回指导,对小组讨论进行引导和提供帮助。

( 3)汇报交流,形成共识。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在室外空旷、空气流动良好、不受太阳直射的环境下测得的空气温度(一般利用百叶箱和气温计测量气温)。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仪器的木箱。百叶箱一般安装在离地面有一定高度的架子上,箱底保持水平。

( 4)设计观测记录表。可参考课本62页气温记录表,明确多久测量一次气温。

( 5)布置课下测量气温的任务:1-3 组负责利用百叶箱测量一天内气温变化并记录。

活动二:整理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记录。

1. 探究如何分析气温记录。

( 1)提出问题:如果一天的气温都已测量并记录,我们应该怎么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 3)汇报交流,形成共识。

( 4)教师小结: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展示一天的气温变化情况,我们可以把气温绘制在折线统计图上。利用折线统计图直观的了解一

天的气温变化情况。

活动三:观测风向。

1.探究什么是风向。

( 1)出示问题,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对风向的认识。

( 2)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交流进行适当引导。

( 3)汇报交流。

( 4)让学生阅读课本63页内容,了解风向的具体内容和八个风向。

教师小结: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从东边吹来的风叫东风,从西北方向吹来的风叫西北风,一种风向对应一个方位,数学上我们学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这八个方位对应的风向分别是东风、南风、西风、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西北风。

师::我们先来看看《风级歌》(课本63页)。

0级烟柱直冲天;1级风烟随风偏:

2级轻风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

4级枝摇飞纸片;5级小数随风弯;

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便;

8级风刮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

10级拔树又倒屋;11、12级陆上很少见。

2.探究怎样观测风向。

( 1)出示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充分交流观测风向的方法。

( 2)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交流内容进行适当指导。

( 3)汇报交流,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认为可能的观测风向的方法。

( 4)教师小结,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观察红旗飘动的方向、风吹树叶动、撒土观察灰尘的飘向等来推断具体的风向。

( 5)介绍测量风向的仪器----风向标。(风向标是测定风向的仪器。一般安装在四周空旷、离地较高的杆子上。在风的作用下,风向标箭头永远指向风的来源。风向标外形可分为尾翼、平衡锤指向杆、转动轴四部分。)

模拟实验:目测风级。

实验方法:教师利用电风扇和纸屑、盆栽;木本植物等物体创设情景,让学生目测风级,并体验不同风级的风;

(利用模拟实验,增强直观性,加强学生的视觉刺激,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风级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为。以上实验也可以利用大自然风级不同的情况下物体状态的录像来代替。)

实验完毕,教师谈话: 其实,目测还可以得知很多天气情况,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现察申有很多丰富的经验,大家课后可以想办法了解并亲自试一试。

( 6)布置任务:课下以小组为单位 (4-6组),通过查阅资料详细了解风向标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制作一个风向标,并用它来测量某一时间的风向并记录下来。

活动四:记录降水量。

1.交流生活中人们怎样粗略估计降水量的多少和怎样获得降水量信息的。

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可以利用放在院子里的水盆积攒了多深的雨水来估计降水量,获得降水量多少的信息可以通过及时收听当地新闻广播、利用手机天气app 软件等途径获得详细的降水量信息。

2.研究人们是怎样测量降水量多少的。

( 1)阅读课本64 页内容,认识雨量器。

( 2)布置任务:课下以小组(7-9 组)为单位,通过查阅资料,详细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制作雨量器并根据课本65 页“方法指导”介绍的方法,用它来测量某一时间的降水量(或模拟降雨的降水量)并记录下来。

(四)明确研究任务:通过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描述一天的天气需要从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和云量等方面进行描述,希望大家根据布置给自己小组的任务积极动手、动脑进行科学研究,可以把研究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也记录一下,争取在下一节课的活动展示中有更好的表现。

活动五:描述一天的天气。

1.总结回顾:我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可以用气温、湿度、风力、风向、降水量等来描述天气。

2.通过游戏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途径。

( 1)游戏:做天气预报主持人。

( 2)要求: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介绍一下今天的天气情况。

3.回忆你看过的天气预报,除了以上信息,你还想补充哪些方面的信息?

4.学生小组讨论:还包括穿衣指数、降水概率、紫外线指数以及空气质量指数、雾霾等。

三、拓展活动---连续记录一周的天气。

同一个季节,每天的天气也是各不相同的,我们虽然不能像气象学家那样详细而准确的观察并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但我们可以连续测量每天早上7 时的气温,并把它记录下来。让我们坚持一个月,然后根据记录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借助统计图了解我们学校附近这一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

【板书设计】

一天的天气

记录方法今天的天气

温度(概念、测量仪器)、风力、风向、降水量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 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 1、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教师提问: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 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 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备课教案 各单元板块主体: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地层.化石.卵石.地震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的本单元由〈〈地球内部有什么〉〉.〈〈火山〉〉.〈〈地震〉〉.〈〈做一块卵石〉〉.〈〈各种各样的矿物〉〉.〈〈地表的变化〉〉六课组成。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本单元以声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让学生经历各种探究活动,理解和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知道影响声音大小和声调高低的因素以及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 本单元从学生刚入新年级的秋季入手,依据〈〈课程标准〉〉中“让学生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构建了这一研究体系。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本单元通过对常见材料特点的一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性能及其用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五单元水循环 本单元遵循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需要,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的内容标准构建了〈〈水循环〉〉这一单元。由《蒸发》〈〈沸腾〉〉〈〈.凝结〉〉.〈〈水的三态变化〉〉.和〈〈小水滴的旅行〉〉五课组成。 课时安排:第一单元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1.地球内部有什么 2课时 2.火山 1课时 3.地震 1课时 4.做一块卵石 1课时 5.各种各样的矿物 1课时 6.地表的变化 1课时 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 7. 声音的产生 1课时 8. 谁能传播声音 1课时 9. 怎样听到声音 1课时 10. 各种各样的声音 1课时

11. 噪声声的危害与防治1课时 第三单元秋冬星空 12. 秋季星空 2课时 13. 冬季星空 2课时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材料 14. 木材 1课时 15. 纸 1课时 16. 陶瓷 1课时 17. 金属 1课时 18. 玻璃与塑料 1课时 19 . 材料的分类 2课时 第五单元水循环 20. 蒸发 1课时 21. 沸腾 1课时 22 凝结 1课时 23. 水的三态变化1课时 24. 小水滴的旅行 1课时 活动安排:1.活动主题:纸与我们的生活;活动内容:纸在生活中的应用,造纸业的负面影响。 2.活动主题: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活动内容:塑料在生活中的 应用,白色垃圾的危害。 3.活动主题:一次性物品与我们的生活;活动内容:一次性筷 子的利弊。 4.活动主题:陶瓷与我们的生活;活动内容:陶瓷在生活中的 应用,陶瓷的处理。 5.活动主题:木材与我们的生活;活动内容:木材在生活中应 用,人造木材。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地球和地表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不同的问题需要应用不同的探究方 法;能利用简单的物品和器材做一些模拟实验,会利用有限的条件制作简单模型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的资料;能应用已有知识 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并能对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认识太阳》

7.认识太阳(逻辑推理课) 一、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 2、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证据,不迷信权威;能大胆想象太阳的概况;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二、教学重难点 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 三、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生:想。 老师出示谜语: 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谜底:(太阳) 学生动脑猜谜语,并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到了。关于太阳,你还知道哪些内容?学生汇报。 师:你们真棒,知道的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太阳、研究太阳。板书课题。 二、交流资料,探讨新知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收集了有关太阳的资料,都带来了吗?

生:带来了。 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看看哪个小组搜集的资料既丰富又全面。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 师:哪个小组先来告诉大家,你们所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老师提醒大家要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如果同学说的不全面,待同学回答完毕后,再进行补充。 学生进行汇报,并相互进行补充资料。 师:老师也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太阳的资料,你们想看吗? 生:想看。 老师出示自己准备的太阳的资料(PPT)。 1 太阳在银河系里的位置图。 2 太阳的结构图。 3太阳黑子。 4 耀斑 5 日珥 6 太阳与地球的比较及彼此的距离。 学生认知观看老师的资料,并在老师讲解过程中进行知识储备。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太阳的了解又更进一步,哪些内容让你记忆深刻呢? 学生汇报。 师生一起对收集到的关于太阳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 三、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师:我们刚才研究了太阳,谁知道太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由汇报。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是太阳给了地球生命。假如没有了太阳,我们的世界会怎么样?我们人类又该怎么办呢? 学生自由汇报。 师:关于太阳还有很多的秘密。课下,请同学们查阅有关资料,逐步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教案(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 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内部的呢让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资料。 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地球构造资料(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地球内部构造的资料)。 3、过渡:查找、搜集大量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但很花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兴趣、信心、恒心是不可能取得探究成果的。今天**小组的成员就做得非常好!我们要向你们组学习。 4、讨论: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我了解了科学家已经想到了钻孔、地震波等方法来研究地球。将来,假如让你来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5、师生交流 活动三: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地球内部的结构和同学们想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录像) 2、原来地球的内部分了三部分,分别是地壳、地幔、地壳。(板书) 3、介绍各部分厚度及相关知识。 4、师:通过科学家的研究我们发现,地球并不是一个圆形,而是一个椭圆形,就像这个鸡蛋(出示鸡蛋)鸡蛋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的内部会不会有什么关系 5、实验验证,弄清地核、地幔、地核与蛋壳、蛋白、蛋黄之间的相似之处。 7、师:假如你能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假如你在发现的基础上能做个细心人,假如你能多问个为什么,那么,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也许就存在于你的不经意之中! 自由活动:做地球结构模型 1、师:在科学研究中,对于无法直接观测的内部的事物,科学家会按照对事物已有的认识建立一个模型,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我们无法亲眼看到地球的内部,但根据我们对他的了解,可以用橡皮泥来制作一个能“打开的地球”,好不好? 2、师:为了能具体、形象地看到这个构造,我们今天就要来把一些枯燥的地球数据变成一个地球模型。 下面小组在讨论和交流时要围绕、解决以下问题:(课件展示) (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时用不同颜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内部构造;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1、小车的运动 教科书说明: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谈就“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理由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于什么有关;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 小车、用来大斜坡的硬纸板、软尺、木块。(每组一套)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片断,谈话导入 1、欣赏一段运动中的汽车片断 2、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汽车行驶在马路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时而快,时而慢,在他们身上好象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些它们的小秘密? 3、揭示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引出问题,提出假设 1、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2、过渡:怎样是一辆小车跑得快些? 3、引出问题: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会与什么有关呢? 4、猜测与坡度会有怎样的关系? 5、提出假设: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三)设计计划,实验验证 1、我们的假设究竟成立不成立?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小组讨论:(1)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完整版)青岛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一起学科学 1.走进科学课 一、教学要求: 1、收集有关科学和科技发展的资料,明确科学课研究的对象和学习的知识内容。 2、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3、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初步体会到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意识到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成就的取得有直接关系。 2、知道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⑴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名字? ⑵知道哪些我国科技项目? 2、学习新课; (一)科学课上要做什么? 1、谈话,简述科学的意义,科学课研究的对象。 2、分析科学家取得某项成就的原因。 3、具体说出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自己学习, (二)活动过程:(1) 1、看书第二页。

2、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等得了什么? 3、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交流自己的阅读结果. (三)活动过程:(2) 1.拿出带来的叶片观看一下,叶子是什么样的? 2.小鱼为何改变了方向?(课本第三页) 3、小组代表说发现。 4、教师小结:我们要从小热爱科学,善于观察与思考,能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答案及追求真理。 四、拓展活动 听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互相讲。

2.我的“小问号”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研究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准备:不同颜色的小动物玩具,图片等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初步感悟 1、师:我们在这么美的大自然中,亲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2、组织学生交流。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1、师:老师这儿有几样物品,你能提出小问号吗? 师出示:黄色、红色、绿色的玩具、小车等。谁来提问?学生自由提问(只要学生能够根据物品或者是提示提出问题即可,不管问题有没有答案,问题是否科学,都可以。) 2、师:是啊,小车为什么能跑,青蛙为何能跳,这一个个美丽的小问号是多么有趣啊!我们来说说听听。学生各抒己见。 3、师:我们可以自愿组合成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生分组,选好组长)

(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 第一课《食物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人体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各有功能,食物按顺序进入消化器官,知道消化器官在人体内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能在原有经验的基础图画上,不断补充自己的想法,最后画出比较完整正确的消化过程图。通过三次强而有力的查找资料的指导,能很好的掌握方法。能正确体验胃的蠕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快乐的与同伴合作交流,善于观察信息,完善自我认知。 教学过程: 一、引入:大家知道,我们每天都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消耗大量能量,知道我们用什么办法补充能量吗?(食物) 知道食物进入我们人体后要经过哪些地方吗? 学生答,教师重要的记板书(改为已经事先准备好的贴纸: 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口腔腺。胰) 老师:还有补充吗? 他们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学生原有的认知,经过讨论以后的决定,或者还有意见的那有什么办法呢?引入下面) 二、消化系统的认识 老师发现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那谁有好办法帮助我们确切知道食物在人体中的“旅行”路线?

学生:查资料 老师:课堂上,觉得资料比较方便,所以,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小组长分发资料) 投影2 教师指导,先别忙动手,先明确目标,再快速查阅,抓住重点,圈出关键词。 学生查找。老师:看哪个孩子查的最快最好 2分钟后学生举手示意。 老师:事物进入人体后经过哪些地方,你圈的关键词是? 学生答,教师指导查阅资料的过程。 老师:食物经过依次的顺序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贴出几个关键词: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消化器官。 这些消化器官是孤立的吗?不是,用粉笔加以连接。连起来形成的通道叫做消化道。 老师:同学们发现没有,有几个消化器官中有一些帮助消化的结构,你能找到这些结构并把他们圈出来吗? 老师:板书口腔腺,肝(胆),胰。叫消化腺(教师将贴的字调整顺序) 板书唾液,胃液,胆汁,胰液,肠液 消化道和消化腺共同组成消化系统。食物被消化吸收并转化为人体内部的能量就是在整个消化系统中进行的。 三、消化气管位置的认识 老师: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整个消化系统,那你知道?这些器官人体的位置?他们又是怎么连接的吗??楼老师这里有一些器官的模型,请你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器官在我们人体内的位置和形态?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小车的运动 教科书说明: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 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课前准备: 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秒表、小桥模型、测力计、钩码 “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1)组织游戏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注意安全。 (2)交流反思:

谈话: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 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2、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 (1)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者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地有效。全班交流。 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 (2)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 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总结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理、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2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 (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提出问题: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预测: 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小 学 科 学 五 年 级 上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1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导入2: 上个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6000多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实现,甚至有航天器飞出了太阳系。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如何呢?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1、师: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测,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把地球挖开来看一看,对吗?但直到目前,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有12千米,这个数目还不到地球半径的1/500。那科学家们又是怎么去了解地球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小朋友浇树的图片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 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 二、教学过程 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周固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我一找它们的特点 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带来的植物,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ト利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6.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细胞》教案

第一课细胞 学习目标: 1.1、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能用图示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胞;能制作简单的细胞模型,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获取有关细胞的信息。 2.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3.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学习重点: 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认识细胞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对细胞的理解认识并描述的学习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我们知道有生命的物体都会有死亡现象,死亡是由什么引起的?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二探究活动 1、观察不同物体的细胞 (1)、认识显微镜,向学生介绍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对于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意义,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科学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注意事项。 (2)最早发现细胞的是罗伯特·虎克https://www.360docs.net/doc/9911620671.html,/view/e3f4a001bed5b9f3f90f1cea.html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https://www.360docs.net/doc/9911620671.html,/v_show/id_XMzYwNTIyMDA0.html (4)展示各种生物细胞https://www.360docs.net/doc/9911620671.html,/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 il&word=%BF%C6%D1%A7%20%CF%B8%B0%FB%CD%BC%C6%AC&in=27496&cl =2&lm=-1&st=&pn=8&rn=1&di=110368470885&ln=1950&fr=ala0&fm=r s10&fmq=133168743910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 =&face=&is=&istype=2#pn10&0&di60500705595&objURLhttp%3A%2F% https://www.360docs.net/doc/9911620671.html,%2Fuploadworks%2Fw%2F2211%2F55022112010628 144417901.jpg&fromURL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9911620671.html,%2Fwork-50 93-40.html&W2950&H2094&T9727&S1498&TPjpg (5)小结: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2、本节课件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教案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 地球内部有什么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制作地球构造的模型表述对地球构造的探究结果。 2、知道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 3、知道可以用模型方法来研究科学问题。体会科学探究中建立模型的意义。 体验探究的球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通过玩模型和学具,知道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和地核。 知道地球内部有炙热的岩浆并且知道模型方法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教具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 说起地球,我们心中就会涌起无限的感情。虽然在茫茫宇宙中,地球只能算得上沧海一粟,但她却是我们人类可爱的故乡,唯一的家园。人类对大自然的一切认识,都是从地球开始的。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请问大家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配课件)

2、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巨大的圆球里面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导入2:上个世纪,法国有个科幻小说家凡尔纳,他写了许多地理科幻小说,其中《从地球到月球》幻想发射一颗空心炮弹将人载到月球上去旅行;他的另一部小说《地心游记》则幻想到地球中心去探险,这两部小说代表了人类“上天入地”的梦想。100多年过去了,现在已有6000多颗人造卫星飞上了天,月球旅行也已实现,甚至有航天器飞出了太阳系。人类对外层空间的探索已经超出了凡尔纳的想象,而对地球内部的探索情况如何呢? 我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地表以下的地球内部是个什么样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地球内部有什么》(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1、我们都知道,由于大气和水更多吸收太阳光谱中的红色,这颗玲珑剔透的行星便静静焕发出独特的、梦幻般的蔚蓝,这么美的地球,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猜测一下好吗? 2、学生交流(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石油。 生:我觉得有好多的煤炭。 生:我想还有许多矿物,如:铁、铝等。 生:我猜想还有许多水。 生:我想还有许多岩石。生:我觉得地球应该有一个很硬的壳。……)教师适当评价活动二:人们是怎样了解地球内部的?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全部科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教案 一、本册教材的知识内容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建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是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8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选择儿童身边熟悉的常见物体(玩具、空气、广、镜子、食品、手电筒等)作为探究对象。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到定量观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的能力的培养上,体现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值得特别指出的:本册科学探究内容相对丰富,在强调学生动手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学生动脑的引导。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包括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为后续探究制定的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他人之间的交流,等等。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300人左右,六个班。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以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2精编版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案2精编 版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一、课标相关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估的灵魂,也是整个基本教育的灵魂。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依据《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标准”设计编写。科学探究的具体内容标准: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作简单的观察、模拟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通过观察、实验、制作后的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价,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用最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并与他人交换意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具体内容标准: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体验到科学探究应尊重证据。科学知识的具体内容标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因此,课程标准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声音的秘密》第7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遵循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依据《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标准”设计编写。声音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人类才不断探索声音的奥秘。本课在学生已有

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安排了“制造声音”、“设计实验”、“调查研究”等逐步递进的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3. 在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有利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和生活事例的分析,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 2.教学难点: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四)教材课型、课时 科学实验课,一课时。 三、教学方法设计 (一)教学准备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 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玩具里的科学 时间 课时:2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前置作业: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2、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师: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作业:体验与探究 板书设计: 1、玩具里的科学(一) 一、玩玩具,说一说。 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课时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案

《火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2)认识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辨证的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2)能用简单器材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火山喷发的新闻图片 学生观看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火山》一课 二、进行新课 1、观看视频,提出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一段火山喷发的视频资料。看的时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看一看火山喷发时的场景是什么样的? 播放火山的资料片 2、讨论:观看视频,你发现了什么? A.火山喷发前有什么现象? B.火山喷发物有什么,喷多高?它们是从哪里喷出来的? C.岩浆是什么样的?喷出后有什么变化 3、认识地球的构造 谈话:学习火山,我们必须先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内部构造,地球就像一个煮熟的鸡蛋,地球的最外层就像整个鸡蛋的蛋壳,她是有一层层坚硬的岩石构成叫做地壳。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地球最里层就像蛋黄一样叫做地核。地球就是由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组成。地幔温度大致在1000~3000℃之间,地核的温度约为4700℃。地球内部的岩石被高温融化为粘稠的像粥一样的物质叫做岩浆,岩浆在高温高压下会怎样呢?我们先做个游戏来说明。(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地球内部构造知识,更有助于学生思考火山的喷发的原因)

最新整理小学科学教案青岛版一年级

科学《我的小问 号》教案 xx版一年级科学《我的小问号》教案 活动目标: 1、能积极开动脑筋,找出问题,有对科学事物询问、探索、求知的兴趣。 2、喜欢当个小问号,会用“为什么”、“什么”等表示疑问的词提出问题。 3、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解答问题,体验一问一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认知准备:了解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及一休的提问;认识“?”符号。 2、物质准备:布置科学宫场景(动脑筋爷爷画像,有关动物、植物、自然现象等科学图片、卡片、图书、实物,地球仪、小实验操作用具,及时贴问号符号,小问号娃娃胸饰);有关神秘的地球录像资料,《聪明的一休》音乐磁带、录音机、白磁带。 活动过程: 一、激发求知兴趣,争当小问号娃娃 1、介绍动脑筋爷爷和xx。 小朋友看,这里是科学官,动脑筋爷爷是最有学问的人了,今天,他要请我们大班的小朋友到科学宫来玩,你们高兴吗? 动脑筋爷爷说来这里玩的小朋友发现不懂的总会提出许多的问题,你们如果发现有不懂的该怎么办呢? 2、幼儿争当小问号娃娃,自己佩带小问号胸饰。

动脑筋爷爷叫爱提问题的小朋友是小问号,你们谁愿意当小问号?以前,总是老师提问题,今天,是小问号来提问题了。请你们赶快戴上小问号娃娃的标志,自己去看一看,你有什么问题。 3、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实物,找出问题。 二、讲解提问方法,学习提出问题 1、引出地球仪,观察其名称及外形特征,学习用表示疑问的词提出问题。 提问:(指出地球仪)你们认识它吗?不知道它的名字该怎样提出问题? 2、幼儿观察周围不认识的事物,提出问题。 引导幼儿对不认识的事物或它的外形特征,就要用“什么”、“为什么”等表示疑问的词提出问题。 3、观察地球的作用及与人们的关系,学习对不懂的或不明白的该怎样提出问题。 三、寻找多种途径,共同解答问题(1)看录像和翻阅有关地球的资料,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大胆发表已有的经验,展开对问题的讨论,求得问题的解答。 (2)以动脑筋爷爷的口吻帮助幼儿解答一些不懂的或不明白的问题。 教师小结:只要你肯动脑筋,多提问题,向周围的人请教或看书、看电视,就能知道许多不懂的事情和知识,明白许多道理。 四、认真观察思考,大胆提出问题 1、自由观察图片和操作实物,对提出的问题贴上问号。 科学宫里还有许多小朋友想知道的知识和许多不明白的事物,你们再去看一看,找一找,动手试一试,不懂的就贴上一个问号,再来给动脑筋爷爷提出问题。 2、幼儿对“动脑筋爷爷”提出自己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