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复习思考题.doc

中医学基础复习思考题.doc
中医学基础复习思考题.doc

复习思考

1、健康人体的阴阳关系可以概括为()

A、阴阳相互制约

B、阴阳互根

C、阴阳相互转化

D、阴平阳秘

2、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不属于阳

A.头面部

B.腰背部

C.腹部

D.体表

3、用阴阳学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

A.五脏

B.六腑

C.津液。.血

4、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木原因是

A.阴阳偏胜

B.阴阳偏衰

C.阴阳互损

D.阴阳失调

5、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是

A.阳虚则寒

B.阴胜则寒

C.阴虚则热

D.阳损及阴

6、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

A.滋润

B.抑制

C.凝聚

D.收敛

E.推动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阴阳偏衰的病理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阳两虚

D.重阴必阳

8、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是

A.阳虚则寒

B.阴胜则寒

C.阴虚则热

D.阳损及阴

9、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也可以导致阴虚,这是因为阴阳之间是

A.对立制约的

B.互根互用的

C.消长平衡的

D.可以转化的

10、“阴病治阳”的治法适用于

A.阴的绝对亢盛

B.阳的绝对亢盛

C.阴虚而致阳亢

D.阳虚而致而致阴盛

11、属阴阳偏胜的病理是

A.阳虚则寒

B.阴胜则寒

C.阴虚则热

D.阳损及阴

12、阴阳学说认为,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

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C.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D.调整阴阳,恢复其相对平衡

1、中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E《神农本草经》

2、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

A《针灸大成》B《十一脉灸经》C《脉书》

D《甄权针经》E《针灸甲乙经》

3、《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专著,成书于东汉末年,其作者是()

A.扁鹊

B.张仲景

C.王叔和

D.葛洪

4、在中医基木理论中,整个人体的组织器官以何为中心()

A、经络

B、六腑

C、五脏

D、气血津液

5、金元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人物是()

A.刘完素

B.李杲

C.张从正

D.朱震亨

6、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A.隋唐时期

B.金元时期

C.明清时期

战国至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1 .五行学说中“木”的特性是

A 炎上

B 稼稿

C 润下

D 从革

E 曲直 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五行之“金” A.六腑之大肠 B.五体之皮毛 C.五志之恐

D.五化之收

E.五色之白

3.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五行之“土"A. 官之口 E.-五气之湿 4、 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A.水和火

B. 土和金

C.金和木

5、 按五行生克的关系,肝为脾之( 母 B. 了 C.所胜D.所不胜 脾病传肾属于(

) 相克B.相侮C.母病及子D.相乘E.子病及母 A.

6、

A. 五脏之脾

B.六腑之胃

C. .五志之悲

D.五

D. 木和土

E.金和火 )

以上都不是

7、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 、天人相应 B 、整体观念 C 、阴阳五行

D 、审因论治

E 、辨证论治

8、 中医学关于“证”的概念是 A. 对阴阳气血失调临床表现的概括 B.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鉴别概括 C. 对疾病表现症状的综合概括 D. 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概括 E. 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9、 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 A.病种 B.病名 C.症状 D.体征 E.证候

1、 下列哪一经的名称是错误的()

A 手太阴肺经

B 足少阳腥经

C 足太阴肾经

D 足太阴脾经

E 手少阴心经 2、 络脉主要包括有() A 十五别络 B 十二经筋 C 孙络

D 十二皮部

E 浮络

3、 足太阳膀胱经所络的内脏是() A 心 B 三焦 C 肾 D 肝 E 小肠

4、 经络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A 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器官 B 通行气血阴阳,濡养脏腑组织 C 传导作用 D 调节功能平衡 1. “六淫”是指() A.六气 B.六气的太过和不及

C.六种毒气

D.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E.风寒

暑湿燥火

2.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A.季节性

B.地域性

C.传染性

D.转化性

E.外感性

3.下列哪项是风性开泄所致的临床表现?

①面目浮肿②汗出恶风③病变部位游走不安④病变变化多端

4.风邪致病出现“头项强痛”,是什么致病特点所为?

①风为阳邪②易袭阳位③为百病之长④善行数变

5.六气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转变为致病因素的“六淫”?

①六气太过②六气不及③气候反常

④正气不足⑤机体适应能力下降

6.风邪的致病特点有哪些?

①风为阳邪②其性开泄③易袭阳位

④善行数变⑤外邪致病的先导

1.导致毛窍收缩,媵理闭塞是哪一邪气特点?

①风②寒③暑④湿⑤燥

2.病见高热、心烦、面赤、脉洪数,是暑邪的何性所致?

①暑性炎热②伤津③耗气④挟湿

3.暑邪侵人见四肢倦怠,胸闷,头重如裹是什么原因?

①暑性炎热②伤津③耗气④挟湿

4.感受湿邪常见头重如裹,全身肌肉困重发沉,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①湿伤阳气②湿阻气机③湿性粘滞④湿性趋下

5.具有明显季节性的六淫邪气是什么?

①风②寒③暑④湿⑤燥

6.火邪致病为什么见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症?

①耗气②生风③动血④扰及心脾

7.六淫邪气中哪些为阳邪?

①风②寒③暑④湿

8.能致“伤津耗气”的病邪有哪些?

⑤燥⑥火⑤燥⑥火

1.

A.

2.

A.

3.

A. 4.

A.

C. 惊则易于导致(

气上 B.气乱

某人有七情内伤病因,症状表现腕腹痞塞,腹胀便澹,失眠多梦,应考虑为()怒则气上 B.喜则气缓C.

与痰饮形成关系较小的内脏是(

牌 B.心C.肺

下列哪项是瘀血致病的特征(

腹痛,痛随泻减 B.形成肿胀,

胁痛且胀,随情绪波动而增减

C.气结

D.气消

E.气下

5、某人患癫痫,发作时喉中有声,

A.情志因素

B.痰浊因素

6、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

悲则气消 D.思则气结 E.恐则气下

D.肾

时聚时减

D.胸闷咳嗽,不能平卧

E.疼痛如针刺,位置不移曰角流涎,舌苔白腻,脉象弦滑。应考虑病因为(

C.饮食因素

D.瘀血因素

E.过劳因素

E.膀胱

E.火

①风②寒③暑④湿

1、.从秋到冬的气候变化属于()

A阴消阳长B阳消阴长C阴阳均长D阴阳均消E以上都不是

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体现了阴阳的()特性

A普遍性B相对性C规定性D普遍性

3、“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体现阴阳的()特性

A普遍性B相对性C规定性D普遍性

4、阴阳的概念是()

A.指口光的向背,向口为阳,背口为阴

B.代表白昼和黑夜C、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

D.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

5、下列哪种情况不能构成阳阳关系

A.寒与热

B.动与静

C.上升和外出

D.表与里

6、不宜区分其阴阳属性的一对事物是

A脏与腑B气与血C上与下D左与右E标与木

7、事物的阴阳属性是

A.绝对的

B.相对的

C.统一的

D.平衡的

8、不属于阴的是

A.晦暗的

B.内在的

C.静止的

D.轻清的

9、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阳()

A.滋润

B.抑制

C.凝聚

D.收敛

E.推动

10、阴阳学说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主要是由于阴阳之间的()

A.制约和消长

B.互根互用

C.相对平衡

D.相互转化

11、某些急性热病在持续高热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脚厥冷,脉微软绝等症象,这种现象用阴阳学说解释就是()

A.阴阳的对立制约

B.阴阳的互根互用

C.阴阳的消长平衡

D.阴阳的相互转化

12、说明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是

A.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B.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C.阴胜则寒,阳胜则热

D.阳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1 .心之苗为下列哪项?()

①血脉;②面;③汗;④舌

2.汗由什么转化而成?()

①血液;②水液;③津液;④精微物质

3.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在下列哪些?()

①主统血;②主血脉;③主藏血;④主藏神⑤为主宰

4“君主之官”是指哪一脏?()

①心;②肺;③脾;④肾

脾病病案举例4

徐某,男,4 0岁,干部,1 9 9 7年5月7 口初诊。

主诉:纳差、腹胀、便澹、消瘦一年半。

病史:去年一月因“胃溃疡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身体口益虚弱。胃纳不佳,U淡无味,食后脱腹胀满,大便澹薄糟杂,一日3?4次,体重||减,四肢疲乏无力。头昏目花, 清晨牙龈出血。周身轻度浮肿,下肢为甚。面色萎黄,口唇淡白。

舌象:舌质淡胖,有齿印。

脉象:脉缓无力。

1、木例患者以哪一个脏腑病变为主?

2、请运用学习的脏象学说理论分析、解释每一个症状发生的机理。

1、主要病变在牌

2、胃病口久,脾与胃相表里,致脾气素虚,又因手术伤气耗血,胃腑缺损,中焦虚弱。

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失于健运水谷,饮食不化,故纳食不佳,口淡无味(脾开窍于口)。

脾气失升则食后作胀,大便澹薄。

水谷不运,气血生化无源,故气血亏虚,机体失养。

肌肉失养则消瘦(脾主肌肉),四肢失养则无力(脾主四肢),唇失所荣则淡白无华(脾其华在唇),脏腑组织失于营养则神疲、目花、面黄、脉虚。

脾气虚不能统摄血液则清晨牙龈出血。

脾失运化水湿,水湿内停,泛于肌肤则全身浮肿。

1.心的别称是什么?

2.心的系统联系有哪些?

3.何谓心主血脉?

4.心主藏神的含义是什么?

5.如何理解“汗为心之液”?

1、为什么称肺为“华盖”?

2、为什么说肺主一身之气?

3、何谓肺主宣发?何谓肺主肃降?务体现于哪些方面?二者关系如何?

4、为什么说肺为水之上源?

5、何谓肺朝百脉?何谓肺主通调水道?

1、脾主运化,其生理、病理意义为何?

2、脾主升清和脾主托举含义各是什么?

3、何谓脾主统血?其机理是什么?

4、脾的系统联系有哪些?

1.称为“华盖”的是哪一脏?()

①心;②肺;③脾;④肝

2.肺依靠什么通调水道的?()

①排汗;②利尿;③呼吸带出大量水分;④宣发肃降

3.肺在志是什么?()

①恐;②怒;③悲;④思

4.肺之液是下列哪项?()

①汗;②涕;③泪;④唾

5.五脏中,“主治节”的脏是()

A脾B肝C肺D肾E心

6.肺失于宣肃可出现()

A.呼气不利

B.胸闷咳喘

C.呼吸表浅

D.小便不利

E.皮毛憔悴

7.脾统血主要是脾气的什么作用?()

①脾气散精②脾气升清③脾气运化④脾气固摄

8.脾在体是什么?()

①皮;②肌肉;③筋;④骨

9.请判断牌之志是()

①喜;②怒;③忧;④思

10.脾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①主运化;②生成气血?;③统血;

④主升清;⑤喜燥恶湿

11.脾主升的含义包括下列哪些?()

①运化水谷②将水谷精微上输心肺③保证胃气下降;④使内脏位置相对恒定;⑤运化水湿

1.肝有哪些生理功能?()

①主疏泄;②主气机;③主血脉;④主统血;⑤主藏血

2.肝主疏泄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①调畅气机②促进消化吸收③调畅精神情志;④调节生殖;⑤助血运

3.肝藏血包括哪些方面的内涵?

①贮藏血液;②统摄血液;③推动血行;④生化血液;⑤调节血液循环量

4.为人体阳气之根本的是什么?()

①肾精;②肾气;③肾阴;④肾阳

5 .肾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①主闭藏;②藏精;③纳气;④主水液;⑤主骨

6.下列对肾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①先天之本;②后天之木;③生命之根④封藏之木;⑤阴阳之本

7.肾所藏之精可以区分为下列哪些类?

①先天之精;②后天之精;③生殖之精④脏腑之精;⑤水谷之精

8.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①通调水道;②升清降浊;③运化水湿;④控制膀胱开合;⑤水液代谢过程中动力

9.肾与下列哪几项有联系?()

①骨;②齿;③精;④髓;⑤脑

1、中医认识发病原理,主要从哪个角度来:

A.正邪相搏

B.阴阳失调

C.饮食失调

D.气血失常

E.脏腑功能失调

2、邪气侵犯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

A.正气的盛衰

B.邪气的性质

C.感邪的轻重

D.禀赋的强弱

E.邪正斗争的胜负

3、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

A.重阳必阴

B.寒极生热

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

D.阳损及阴

E.阳长阴消

4、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滴池,其病机应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阳亡失

5、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阳时最多见:

A.热汗多

B.身热肢冷

C.畏寒蜷卧

D.气喘

E.脉数疾

6、病机属真实假虚的是:

A.痰涎壅盛,咳嗽气粗

B.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水肿

C.大实之病,反见赢状

D.久病心悸,面憔体倦

E.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腹满痛喜按

1、诊断小儿疾病时四诊中最重视的是:

A按诊B脉诊C问诊D闻诊E望诊

2、患者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属于

A.得神

B.失神

C.少神

D.假神

E.神乱

3、水饮证面色黑主要是:

A、黑而干焦

B、鼻柱黑

C、眼眶黑

D、口周黑

E、青黑

4、面色篥黑而肌肤甲错属于:

A、瘀血

B、肾虚

C、阳虚

D、肾绝

E、水饮

5、肝经风热患者易出现

A.眼胞赤烂

B.目眦红赤C,白睛发黄

D.全目赤肿

E.目窠微肿

6、下列属于“假神”的症状是

A.言语失伦

B.两额潮红

C.反应迟钝

D.突然能食

E.表情淡漠

C.平摊皮下D .摸之碍手 E.色紫

C.胃实寒证

7、 舌体胖大有齿痕,主病为 A.脾阳虚 B.脾虚湿盛 C.估预后

D.肾虚水泛

E.肾阳虚

8、 望舌辨虚实,主要观察

A.舌色浅深

B.舌质老嫩

C.舌苔厚薄

D.舌苔润燥

E .舌体胖瘦

1、舌质红,苔黄腻,多见于

A.里热炽盛

B.湿热内蕴

C.阴虚火

D.寒湿阻滞

E.以上都不是

2、舌质淡胖而嫩, 苔白而润,见于

A.气虚

B.血虚

C.气血两虚

D.阳虚

E.气阴两虚

3、舌苔黄燥,主病为 A.表热证 B.实热证 C.湿热证

D.虚热证

E.假热证

4、下列诸项中,不属斑的特征之项是

A.色红

B.点大成片 5、患者曰气臭秽,多为

A.内石?宿食

B.胃阴与虚 D.胃实热证

E.脾胃湿热

6. 病室有烂苹果气味多为 A.水肿晚期 B.体患疮疡 C.湿热内蕴

D.消渴重证

E.瘟疫病

7. 太息的产生,多与下列哪项有关 A.心火 B.肝郁 C.肾虚

D.肺虚

E.胃逆

8. 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是: A 、表证 B 、表邪入里 C 、半表半里 D 、表热里寒

E 、表寒里热

(1-4) 1-3:DCB 4-6:DBE 7-9:DBB 10-12:DBD (5-7) 1?3:ABCEEB 4-6:CDB 7-9:BE EA (8-9) 1-3:ECC 4-6:BDD

(10-11) 1-2:CACE 3-4:DABCD (12-13) 1-3:DC2 4-6:2 12345 12345

(14-16) 1-3:214 4-6:232 7-8:1356 36

(17-18) 1-3:BDB 4-6:EBE

(19-22) 1-3:BDB 4-7:DCEB 8-10:DED 11-12:DA 1-4:4 3 24 1

(24-28) 1-3:243 4-5:2C 6?8:ABDE42 9-10:4134 11:24 (29-32) 1:15 2-3:12345 15 4-6:4 234 145 7-9:12 45 ?

(33-34) l-3:AED 4-6:ACC

(35-37) 1-3:ECC 4-6: ADD 7-8 :CC

(38-40) 1-3BDB 4-6:DAD 7-8:C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