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新航路的开辟(教学设计)

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中学黄若静一、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密切关注学生生活,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每设计一个探究问题,都想让学生以一种设身处地的感悟来贯穿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条件以及影响,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感和社会的贡献力,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熟悉新航路开辟的经过以及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代表人物的重要成就;理解新航路开辟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培养学生从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以及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等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新航路的开辟的动机和取得的成就,对开辟新航路的成果和后果进行思考,加以分析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之一中国的罗盘针广泛应用于欧洲航海,为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和远洋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对新航路开辟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勇于探索的航海家为世界大部分地区之间的联系做出了重要贡献,使人类开始走向整体世界,并要学习他们不畏

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

③通过对新航路开辟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但随之开始的殖民活动也造成了殖民地的落后和贫困,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和作用影响。

难点:新航路开辟的重大影响,以及对其作出恰当的评价;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

四、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设备(课件、音频、视频等),“左图右史”、渲染历史的感性画面和气息、创设问题情境、层层设疑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协作)。

五、课堂设计:

六、课外探究:

穿越时空隧道,假如可以让你选择,你愿意自己是中国的郑和,还是西方远航者呢?为什么?对于你的选择,你有何打算?预期会给人类世界带来什么影响或作用?

七、归纳小结:

新航路的开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打破了各国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

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促进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欧洲殖民者对亚洲、非洲和美洲进行殖民活动,将大量财富运回欧洲并转化为资本,造成殖民地人民的极端贫困和落后。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八、教学小结:

围绕新课程改革理念,通过本课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①比较能力②归纳能力③动手能力④分析能力⑤创新能力⑥合作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