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
(完整版)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全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为成长喝彩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成长的知识。

2、提高学生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并在集体性的活动中,培养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课

1、齐读导言部分。

2、让学生了解用不同的词语描述人的性格。

3、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4、学生说说画面内容。

5、引导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

二、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如何关心他人。

三、学生倾听互动

1、同桌互动。

2、师生互动。

3、谈谈自己的感受。

4、提出自己对成长有哪些想法?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制作成长档案袋

活动目标:

1、收集整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用图片和文字进行记录。

2、回顾过去,感悟亲情、师恩和友情。

活动步骤:

1

2、引导观察图画,了解内容

(1)自由读画面内容。

(2)说说图中的意思

3、进一步整理个人成长记录,以感恩的心态对自己成长中的关键事件进行反思。

4、选材制作个人成长档案袋。

5、整理资料卡。

结构如下:封面——目录——内容——成长宣言

6、全班展示,共同交流,或在同学作品上留言。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成长的烦恼(一)

活动目标:

1、了解同龄人成长的烦恼,提出化解的对策。

2、认识自己,调整心态,树立快乐人生的生活信念。

活动步骤:

1、采访准备。

2、阅读内容提示。

3、采访问题参考设计:你能适应目前的在校学习马?

你经常向你的父母讲述校园里的事?

你是怎样看待别人的长处的?你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吗?

你觉得老师关心你吗?

教学内容:探究成长的烦恼(二)

活动目标:

1、了解同龄人成长的烦恼,提出化解的对策。

2、认识自己,调整心态,树立快乐人生的生活信念。

活动步骤:

1、整理上节课采访的资料。注意要明确一个关键词,围绕关键词对资料进行重新组织。

2、撰写研究报告。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文字、图片、图表对活动的过程、结果进行记录。

3、学生活动对作品进行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形式可多样。教师和同学进行定性评价。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校园生物大搜索

教学新内容

1、在调查活动之前,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的方法做一份调查计划,指导学生根据调查内容的要求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并提示学生对调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应对办法。

2、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校园。提出“你知道我们的学校是‘绿色校园’吗?评选‘绿色校园’有哪些要求?”(学生自渎课本关于绿色学校的知识)

3、请学生绘制校园平面图,并在图上注明哪些地方是绿色植物。

4、学生自己认识校园中的动植物。

植物:

动物:

二、同学讨论动植物分类方法。(学生自渎课本常见的动物分类方法内容)

教学内容:调查校园中的动植物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周围事物,做好记录,培养细致耐心的科学精神。

2、在观察中进一步学习动植物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活动步骤:

1、学生自渎课文了解科学家对动植物进行调查的情况和注意事项。(1)学生讨论调查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2)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A、阅读图画相关资料。

B、了解调查动植物的分布位置。

C、学生分组分配调查任务。

2

4、师生共同对我们校园的生物进行分类。总结出分类方法。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让校园植物开口说话(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校园植物档案,提高资料收集处理能力。

2、积极宣传和保护校园绿色植物,争做“绿色学校”学生。

活动步骤:

一、学生阅读课本知识,做好标牌设计。

1、讨论交流

提问:你是怎样让校园植物开口说话的?说给大家听听吧!

2、学生讨论交流。

3、选代表上台发表意见。

填写:

我是这样做的:

二、教师小结

让我们行动起来,为营造“绿色校园”环境作出贡献!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让校园植物开口说话(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校园植物档案,提高资料收集处理能力。

2、积极宣传和保护校园绿色植物,争做“绿色学校”学生。

活动步骤:

一、学习新知识

1、此项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较多,无论是调查分析,还是资料阅读,都需要较长时间的精心准备,因此,在这一活动的前期,根据学生所选活动的主题,组织指导学生精心准备,完成植物标牌的设计。

2、在活动指导中,不要受教材的局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和特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

3、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活动过程中体验与感受的交流。

4、注意在活动进行中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学生参与活动

1、分组对校园植物进行挂牌活动。

2、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3、做好校园文明宣传。

三、课后完成一篇活动日记。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快乐运动

教学过程

一、学生阅读课文“你知道吗”。

学生说说对标语“快乐运动,健康第一”的想法。

二、学生说说平时玩的哪些游戏。举例说明。

三、提问:你都喜欢哪些运动?你了解它多少?(学生自由发言)

1、教师介绍几项运动,并展示图片和故事。

2、师生共同讨论运动的主题和宗旨的意义。

四、大家齐读课文关于贵州学生代表在《全国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电话会议》上发出的倡议。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观察校园课间活动(一)

活动目标:

1、了解校园课间活动情况,分析现状,倡导健康快乐运动。

2、学会制定观察计划,设计观察指标,作好观察记录。

活动步骤:

1、观察记录。分组对校园流行风向进行观察,并确定一份规范的观察记录表,讨论制表细则,同时做好观察记录。参考表如下:

2、注意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3、写观察报告。

[ ]小组课间活动观察报告前言(观察目的、时间、地点、对象)

正文(把观察的记录进行分类整理)

结尾(总结观察活动,提出建议)

4、教师作本节课的小结。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观察校园课间活动(二)

活动目标:

1、了解校园课间活动情况,分析现状,倡导健康快乐运动。

2、学会制定观察计划,设计观察指标,作好观察记录。

活动步骤:

1、汇报与展示。

(1)小组交流观察情况,包括内容、方法、结论。

(2)展示自己的观察报告,交流观察中的感受。

(3)综合各小组观察的结论,撰写一份校园快乐运动倡议书。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一项运动项目

活动目标:

1、通过小组协作改编传统运动项目,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2、展开课间运动会,劳逸结合,体验运动快乐。

活动步骤:

1、观察课本图片,提问:下列课间运动项目,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并记录好。

2、设计一项课间活动,提醒设计注意课间活动的特点,既有新意,又让同学们玩的开心。(学生自由活动)

3、展示与评价

这一部分安排的是单元活动的展示与评价。成果展示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安排的是宣传文明健康运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向各类人士进行文明宣传,把文明健康的种子撒向社会各个角落。

第二部分安排的运动创新活动,意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养成多用脑的良好习惯,以利今后更好地完成活动任务。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家乡的小吃

活动目标:

1、通过提出问题、并把同学们的相关问题进行汇总、分类、整理等过程,使学生学会提炼、确定主题的方法;。

2、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调查的具体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

3、通过展示活动使学生掌握宣传活动的设计方式,并能对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初步的评价。

教学重点难点:

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调查的具体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调查结果;通过展示活动使学生掌握宣传活动的设计方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平常喜欢吃小吃吗?你们是否知道全国各地的小吃都有哪些?

2、板书课题:家乡的小吃

3、把课本21页的问题连一连。

二、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小吃

1、你能说出家乡的几种小吃吗?(学生汇报教师小结)

2、学生记录下来。

三、制作家乡小吃名片

1、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制作。

2、学生活动。参考如下:

第十四课时

教学内容:家乡小吃盘点

活动目标:

1、通过市场调查,收集家乡小吃种类,学会整理调查资料。

2、能够对家乡小吃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建议。

活动步骤:

1、学习课文内容。提醒注意事项。

2

3、整理调查数据。(阅读小资料。了解小吃分类方法和归类方法)

4、撰写调查报告,在班级展示,看看谁的最好。

参考:__________小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调查时间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调查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调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活动拓展。(阅读课外知识与班上同学分享)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学做家乡小吃(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学做小吃,提高自己的家务劳动能力,继承发展家乡的小吃。

2、克服困难,多次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步骤:

1、确定任务。

2、阅读教材内容。

A、了解“丝娃娃”的档案资料。

B、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进入实战。(学生自己做自己拿手的小吃)

4、学生活动。(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小吃)

第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学做家乡小吃(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学做小吃,提高自己的家务劳动能力,继承发展家乡的小吃。

2、克服困难,多次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步骤:

一、成果评价

1、提问:你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何,你想如何评价自己的表现?

2、阅读教材“怎样进行自我评价”。

二、学生活动。

1、给同学评价。

2、自我评价。

3、给同学分享家长的评价。

三、教师对本次活动的总评价。

第十七课时

教学内容:做本书给母校(一)

一、小调查

1、一本书事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2、学生讨论交流并做好记录。

3、带学生到图书室去查阅资料并做好记录。

4、阅读教材资料。

二、学生活动。

1、学生分组,分工完成做给母校的书。

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

一、展示与评价

本单元的展示与评价活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安排的是宣传活动,分别列举了“科学知识宣传栏”和学生下社区宣读倡议书的活动形式,使活动成果进一步服务大家,服务社会。第二部分安排的评价活动

二、讨论交流

1、在指导宣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本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可将全班同学通过自由组合或根据实际情况分成若干小组,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2、要提前与社区联系,取得有关人员的支持与帮助,以便使活动顺利实施。

3、阅读倡议书,了解内容。

三、总结和评价

1、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互相交流。

3、自己评价。

4、同学评价。

5、自己评价。

6、自己的体会。

第十九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小组作品集(一)

活动目标:

1、了解与书有关的一些常识,如编排体例、目录、序、等。

2、知道一本书的出版流程,能根据自己的特长主动参与出版的某个环节,提高个人的团体协作能力。

3、学会分类整理入选篇目,组织、筛选、修改、润色、编辑、校对稿件,增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4、设计书的整体风格,自主设计封面、插图、版式,提高绘画实践能力。

活动步骤:

1、阅读参考图书,了解书刊出版知识。

2、策划与组稿。

活动目标:

2、了解与书有关的一些常识,如编排体例、目录、序、等。

2、知道一本书的出版流程,能根据自己的特长主动参与出版的某个环节,提高个人的团体协作能力。

3、学会分类整理入选篇目,组织、筛选、修改、润色、编辑、校对稿件,增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4、设计书的整体风格,自主设计封面、插图、版式,提高绘画实践能力。

活动步骤:

1、编辑与出版。(包括审稿、页面输出、装订成册)

2、注意分组进行,关注细节问题。

3、举办书展。注意写出书展活动计划。

第二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小组作品集(三)

一、展示与评价

本单元的展示与评价活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安排的是宣传活动,分别列举了“科学知识宣传栏”和学生下社区宣读倡议书的活动形式,使活动成果进一步服务大家,服务社会。第二部分安排的评价活动

二、讨论交流

1、在指导宣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本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可将全班同学通过自由组合或根据实际情况分成若干小组,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2、要提前与社区联系,取得有关人员的支持与帮助,以便使活动顺利实施。

3、阅读倡议书,了解内容。

三、总结和评价

1、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互相交流。

3、自己评价。

4、同学评价。

5、自己评价。

6、自己的体会。

第二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店名的学问

一、导入

提问:当你逛街时,你有没有关注过各个商店的店名?有哪些店名给你六下深刻的印象?

1、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见闻。

2、举例:这样的店名,你能接受吗?

店名有:小兔崽子童装、头发乱了、真难吃面、最高“发”院、衣见钟情、裤酷、高老庄等。

提问:对这些店名米有什么看法?(学生交流)

3、有同名同姓的人,可以有同名的店吗?(阅读资料)

4、阅读教材,了解店名是城市文化的“符号”。

5、通过对店名的了解,你有什么想法呢?(学生发言并记下来)

第二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成立“起名创意服务公司”

活动目标:

1、了解店名蕴含的学问,知道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2、在设计店名的活动中大胆创意,用于展示自我。

活动步骤:

1、成立公司前的准备工作。

(1)讨论、交流、制定活动计划、方案。

师:(师把学生分好组,稳定课堂秩序)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要讨论、交流,订计划、制方案并填好主题活动计划单。好,开始。

生: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

师: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我们的小组活动计划、方案已经基本制定完毕,哪个小队愿意一马当先,宣布你们的主题计划呢?

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逐一宣布小组所订计划、方案。

(旨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并在展示过程中激发孩子的表现欲,增强成就感)

师:(给予肯定)

二、激情总结:

教师给予肯定的赞扬。

教学内容:店名的学问成果评价

一、展示与评价

本单元的展示与评价活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安排的是宣传活动,分别列举了“科学知识宣传栏”和学生下社区宣读倡议书的活动形式,使活动成果进一步服务大家,服务社会。第二部分安排的评价活动

二、讨论交流

1、在指导宣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本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可将全班同学通过自由组合或根据实际情况分成若干小组,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2、要提前与社区联系,取得有关人员的支持与帮助,以便使活动顺利实施。

3、阅读倡议书,了解内容。

三、总结和评价

1、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互相交流。

3、自己评价。

4、同学评价。

5、自己评价。

6、自己的体会。

第二十六课时

教学内容:

劳动工具的研究

一、你知道吗?

1、要求学生吧常见的农村说一说并画下来且说说它的特点。

2、提问:谁能说说这些劳动工具的发展过程和动人的故事?

4、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资料——劳动工具发展史。

教学内容:举办劳动工具展览会

活动目标:

1、小组协作研究某个劳动工具,提高与他人共同做事的能力。

2、多渠道收集信息,制作专题手抄小报,提高资料收集整理能力。

活动步骤:

1、收集信息:(1)走访乡村;(2)网络查找资料。

2

4、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的关于小报的排版的常用形式。

5、进行学生的小报展览,并说出你的设计理念。

第二十八课时

教学内容:劳动工具实践应用

活动目标:

1、学会常用的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提高劳动技能。

2、根据实际需要,能够有意识地对线有的工具进行改进,激发创新意识。活动步骤:

1、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学生利用周末去进行试验后写一篇劳动感受。2

第二十九课时

教学内容:劳动工具的研究评价

一、展示与评价

本单元的展示与评价活动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安排的是宣传活动,分别列举了“科学知识宣传栏”和学生下社区宣读倡议书的活动形式,使活动成果进一步服务大家,服务社会。第二部分安排的评价活动

二、讨论交流

1、在指导宣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本班级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可将全班同学通过自由组合或根据实际情况分成若干小组,分组讨论设计方案。

2、要提前与社区联系,取得有关人员的支持与帮助,以便使活动顺利实施。

3、阅读倡议书,了解内容。

三、总结和评价

1、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互相交流。

3、自己评价。

4、同学评价。

5、自己的体会。

第三十课时

教学内容:我眼中的诚信

一、你知道吗?

1、诚信是公民必须遵守的最重要的道德规范之一,作为一名小公民,你知道诚信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回答并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齐读课文的故事,明白诚信。(学生活动)

3、设计宣传诚信的标语,做好记录。(与同桌合作,共同发挥智慧)

如:实践诚信,从我做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开拓视野

1、阅读课文资料了解“结石娃娃”的故事。

2、学生课外查资料了解诚信的意义和重要性。

第三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本校学生“关注诚信反思道德”专项调查

活动目标:

1、学会设计调查问卷,能够早校园中展开调查活动。

2、分析调查数据,总结校园诚信现状,提出加强诚信教育的措施。

活动步骤:

1、小组共同设计诚信调查问卷。教师作出方法指导。

2、学生分组在校园中展开调查。提醒学生注意分工要明确。

4、撰写调查报告。

第三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身边的诚信故事会

活动目标:

1、收集身边的诚信故事,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诚信教育。

2、通过讲述身边的诚信故事,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步骤:

2、对故事进行整理,举办故事会。

3、对本次活动的成果评价。

(1)、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互相交流。

(3)、自己评价。

(4)、同学评价。

(5)、自己的体会。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基本理念 1.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 本课程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提升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特别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职业世界和个人自主发展的需要,迎接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挑战。 2.课程开发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 本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建立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要避免仅从学科知识体系出发进行活动设计。 3.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 本课程鼓励学生从自身成长需要出发,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并践行价值信念。在实施过程中,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方法、过程与步骤等做出动态调整,使活动不断深化。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周次计划进度课时备注 1 我在成长 1 2 悄悄发生的变化人生之旅 2 3 踏上健康之路生物的遗传现象 2 3;8妇女节 4 生物的变异现象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 密 2 5 单元总结课消失了的恐龙 2 6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达尔文与他的“进 化论” 2 7 单元总结课寻找生物的家园 2 4;4清明节 8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 2 9 有趣的食物链生态平衡 2 10 生态平衡 1 11 各种各样的能量 1 5;1劳动节 12 能量的转换能源 2 期中检测 13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单元总结课 2 14 拓展 1 15 应用 1 5;30端午节;6;1 儿童节 16 期末复习 2 17 期末复习 2 18 期末复习 2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复习 2 21 期末检测

课题1;1 我在成长内容P2~4页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知道人在成长中身高和体重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2.能够使用简单方法较准确的测量自己的身高; 3.能根据体检卡是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4.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5.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重点交流成长的证据;绘 制身高曲线图;分析 其变化的规律。 难点 学生能正确的发现身 高变化规律。 关键 要求学生认真仔 细的制作身高曲 线图。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 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测量自己的身高。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4'游戏导 入:猜猜 我是谁 1.谈话: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2.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 10'讨论与交 流:成长 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 它们排排序吗?为什么这样排? 4.学生分组交流;进行排序。 5.汇报:《说出顺序;说理由。》 6.讨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都有哪些方面变化比较明显? 7.小结:我们身体在身高;体重上有显著的变化;人的心理变化也较明显。 10'绘制身高 曲线图 1.谈话:人成长的证据有很多;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证据;《出示体检档案 盒》;你猜猜这里是什么证据? 2.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将体检卡发给学生; 学生仔细的看看各项数据。 3.学生将体检卡是的身高;体重两项数据按照年龄时间整理在记录本上。 4.提问: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 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 负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能借助数轴初步理解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 负数的意义和数轴的意义及画法。 【教学指导】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地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教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逐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 【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3课时: 负数的初步认识2课时 在数轴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1课时 【知识结构】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解读 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强调培养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落实规划纲要的精神,基础教育必须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从总体上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克服长期以来中小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局限性的要求。 一、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的挑战 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基础教育通过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对时代发展需要的应答。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它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对中小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哪些基本素质要求?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 1.经济全球化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世界东西方冷战格局的打破,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全球化时代。在全球化时代面前,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全球化”意味着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各地区之间相互依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认识到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大的国际环境,都需要融入“全球化”的浪潮。有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现在10多年的时间内,是国际上成立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各种合作组织最多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国际上成立的各类合作性组织近千个。联合国各组织在国际上在协调国家与国家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关系、解决各种分歧与冲突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种组织每年都要举行各类论坛、会议,讨论的主题都是与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相关的时代主题。各国政府首脑频繁出访,加强对话与沟通。在经济发展上,国家与国家、区域与区域的依存性和互补性越来越强。 “全球化”的世界要求具有全球化意识的“全球人”。经济全球化对每个社会成员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它要求每个国家注重培养公民的全球意识,了解世界经济活动规则,关注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的文化、法律政治制度、生活方式,认识国际事务等等方面。它要求每个社会成员不仅具有起码的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和开放的思维方式,而且具备合作、交往等良好的行为品质和行为习惯。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要求人们把握世界发展的走向,吸收世界文化精髓,加强国际理解,发展自己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并从国际背景和世界发展的角度思考各种问题、解决各种问题,同时具有交往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面前,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都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国际视野,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与合作意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学会学习、交往、合作、分享,具有处理社会事务的基本能力。 为了应对21世纪世界发展的挑战,日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注重国际理解教育。1999年3月,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的小学、初中、高中《学习指导纲要》规定,各门课程实施中都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而且把国际理解教育作为“综合学习时间”课程的四大基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负数 第一课时授课日期:月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 了解负数的作用 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 知道0既不是正数 又不是负数 正数都大于0 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 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 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 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下面我们来难度大些的 看谁反应最快 ①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了500元) ②知识竞赛中 五(1)班得了20分(扣了20分) ③10月份

学校小卖部赚了500元 (亏了500元) ④零上10摄式度(零下10摄式度) 3、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 11月下旬 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 我呢 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 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 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 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课件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 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 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B、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 )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 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 是零上4摄式度 (教师结合课件 突出上海的气温在零刻度线以上)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 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比较: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个地方的最低气温 仔细观察上海和北京的最低气温 它们一样吗?(不一样 一个在0℃以上 一个在0℃以下) ①上海的气温比0℃高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提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它都有哪些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什么样的课程?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突出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几个基本属性: 第一,它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都要参加。 第二,它是跨学科实践课程,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它可能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但不是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 第三,它是动态开放性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课程实施不以教材为主要载体,不是按照相对固定的内容体系进行教学。在这一点上,与学科课程也有显著差别。 《指导纲要》强调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引导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中得到延伸、综合、提升。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进行深入分析。要防止用学科实践环节取代综合实践活动。 与学生课外活动有什么不同?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2018年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峡河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 一、指导思想: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是国家义务教育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 我校将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的有关目标,根据教育局相关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能从个体生活、社会生活及大自然的接触中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并逐步提升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练习的整体认识,具有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我校地处农村,结合农村亲近大自然的地理优势,开发一系列以农科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和社区资

源,引导学生利用校外基地亲历、探究和体验。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使学生具有基本的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对家乡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分阶段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信息技术、劳动技术、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在实践中,可以以综合主题或项目将几大指定领域进行有机融合,彼此渗透。因此,结合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开发和特色办学的理念,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年级进行目标定位。 二、课程实施 1、课时安排 我校1-2年级,每周1课时;3-6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每周开设1课时,信息技术教育每周安排1课时,劳动与技术教育平均每周安排1课时。并将课时列入课表,配备专任和兼职教师,班主任协同合作的新格局。当然,各年级可因临时教学需要或师资情况灵活采用弹性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相结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005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城关小学邓永亮 第一课时 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 文言文两则 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板书:学弈)

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 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3.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所规定的必修课程自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为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其他人员理解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特制定本纲要。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都具有独特性、具体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特长,都有自己的认知亏式和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了空间e当今社会变迁日边严坐了-系列新的问题,如环境问题、道德问题、国际理解问题、信息科技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具有跨学科的性质,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和.探究理解这些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 综合实践活动的产生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推出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倡导活动课程,但由于没有相应的课程指导纲要.活动课程在实施中遇到许多问题.此次课惶改革设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对活动课程的继承、发展和规范.当前举国上下积阪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亟待改革和创新,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应对这一需求的重要举措。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功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和其他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如下特性: (一)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均以唇动为非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和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傲"、"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评价和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三)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

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负数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正数、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量。这些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以后学习有理数的运算和意义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教材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天气预报”“存折明细中存入和支出的对比”,进一步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用正、负数可以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教材在活动情境中完善在直线上表示数的基本模型,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1课时负数的认识 教材第2~4页相关内容。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负数的应用价值。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 1.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游戏。 师说出游戏规则:我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①向上看(向下看)②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 2.春天到了,又是外出游玩的季节。外出时除了要准备日常用品外,还要了解各地的天气情况。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天气预报截图。 师:图中的-27℃表示什么意思呢?它与我们以前所学的数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数——负数。 一、正、负数的认识。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出示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温度计上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5小格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