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6.梦圆飞天教案

课6.梦圆飞天教案
课6.梦圆飞天教案

课6.梦圆飞天教案

6. 梦圆飞天【教材简析】

文章通过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的顺序,生动地描述了“神舟” 5 号飞船成功发射、杨利伟首次飞天太空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

文章开头首先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2003年10月15日,强调这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是每一个华夏儿女难忘的日子。接着由时间转入地点、气候,以及人物和氛围,由一个排比句“……来了,……来了,……来了……”写出了这件事的隆重与非同寻常。对航天员杨利伟的描写是一个细节的描写,有着装描写,有表情描写,也有语言描写,这些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意志坚定,充满信心的航天员,预示着本次飞天的圆满成功。

接下来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既飞船发射的扣人心弦的场面和杨利伟从太空发回的问候。其中发射成功,梦圆飞天,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细细读文本,不难发现,这一部分按时间顺序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飞船发射前人们紧张、期盼与激动的心情。二是发射时的壮观场面与磅礴气势。文章的最后用简洁的语言点明了“神舟” 5 号航天飞船升入太空所产生的重大意义,从“写下”“留下”体现了中华儿女的无比自豪之情。最后一句则照应了课题“梦圆飞天”,使整篇课文浑然一体。

【教学要求】

1.联系课文理解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神舟” 5 号飞船发射前和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3.品读重点段落,感悟文中精彩的场面描写,学写一个场面。

4.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激发学生热爱航天事业,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神舟” 5 号飞船发射前和成功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品读重点段落,感悟文中精彩的场面描写,学写一个场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板块一】故事导入,读题入情。

1、《嫦娥奔月》的故事还记得吗?《万户飞天》的故事知道吗?月球上的陨石坑很多,有一处就被命名为“万户山”。这里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嫦娥奔月、万户飞天是我们中华民族千年来的飞天梦想。

2、指读课文第1 节。今天让我们来回首飞天梦,我国是全世界第三个尝试载人航天的国家。经过几代科学家的努力,终于在2003年10月15日实现了这个飞天之梦。读课题。(板书:梦圆飞天)

【板块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乳白色执行划破控制侨胞(居住在国外的同一国家或民族的人)

橘红色澎湃凛冽(极为寒冷)肃然(形容态度严肃,令人敬畏。)伫立(长时间地站立着)游弋(巡逻、泛指在水中游动)镶嵌刚劲(j mg )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地动山摇腾空而起直指苍穹

2、有没有预习后还不理解的字词呢?大家交流一下【进入高年级阶段,有意识的训练学生遇到不懂的字、词在预习时就借助字典,理解。扫除阅读时拦路虎。】

3、实物投影展示:最近我们班同学钢笔字进步很明显,通过你的观察,看这一课的生字在书写美观上你有什么建议?(左右结构如何写美观?)

4、浏览全文,《梦圆飞天》这篇新闻报道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神舟” 5 号飞船升空的先后顺序来写的)描写了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呢?

(此处,教师可以给出示范,让学生明确应该以小标题的方式来概括)板书: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5、自由朗读令你印象深刻的场面,可指读展示。预设:感受送行时激动人心的场面描写,体会人们当时的心情。(喜悦、自豪、无比激动等)

6、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板块三】精读场面,感受成功。

师:古有飞天梦,今由神五圆。课文是怎样记录“神舟” 5 号发射时那激动人心的精彩瞬间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畅谈感受。

1、小组合作探究:

(1)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6--15 自然段,找一找“神舟” 5 号发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作者是抓住什么来描写场面的?勾画出关键词句读一读,并在扣动你心弦的地方写下感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

(3)师生交流(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2、【师生交流预设】PPT出示6—15小节

▲ “随着发射时间一秒一秒地逼近,人们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似乎可以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声。”

?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的心情紧张极了,激动极了。)

?特别是哪些词语给了你这样深刻的体会?(一秒一秒)是的,每一秒都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绷得紧紧的)不仅心绷得紧紧的,拳头也握得紧紧的,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似乎听到自己急促的呼吸

声)内心的紧张激动可想而知。抓住这些词语,读好这句话!(指名读,

齐读)

?同学们,想一想,人们的心情为什么如此的紧张呢?生自由回答(再过几分钟,飞船就要

点火起飞了;这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人们已经期盼了太久太久;人们为这次首飞任务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成败就在今天……)期待、信任、祝福、激动、紧张、担心……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我们再一齐读一读第六自然段。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这是十秒倒计时!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十秒倒计时?(紧张的、激动的、兴奋的)

?因为倒计时的开始就意味着飞船就要发射升空了。谁再来激动地倒数这十个数?

(指名读,评议:从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中,老师看出了激动。)

?这10 秒钟,虽短犹长,它牵动着近14 亿中国人的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期盼、凝聚的10秒,是吸引全世界目光的10秒。让我们再和总指挥一起10秒倒计时!(生齐读)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直指苍穹。” ?这段话中,哪些词仿佛让你看到了升空的画面?让你听到了升空的声音?(烈焰升腾、宛

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托举、腾空而起,直指苍穹;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

?是啊,在描述这升空画面时,作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想象出了那条巨龙般的橘红色火焰了吗?对了,读书就要这样,能够边读边想,把语言文字在我们的脑中变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看到的很壮观,听到的同样震撼人心:地动山摇般的轰鸣!这声音,这气势真是让人叹为观止!?能读出这气势吗?(齐读)

▲“飞行正常!”

?可别小看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它其实在告诉人们?生自由表达(“神舟” 5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了继俄罗斯、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载人航天能力的国家。)

▲“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无限的自豪。” ?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怎样?(无比的兴奋、喜悦、自豪)

练习说话:指挥大厅里一片沸腾,人们有的(),有的(),有的()……?由此,你想到了哪些成语?(心潮澎湃、欣喜若狂、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热泪盈眶……)师:同学们,“神舟”5号发射成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荣耀,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此时此刻,作为一名中国人,怎么能不扬眉吐气?怎能不充满着澎湃的激情?怎能不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呢?齐读

3、这一段的场面描写,作者刻画了当时气氛、人们的心情、神态、语言,运用了形象的四字词语和生动的比喻,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下面通过影像,直观地感受一下当时神舟飞天的壮观气势。(播放视

频)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激动地倒计时。

引读:10、9、8——点火!起飞!

【板块四】激情问候,激励升华。(以朗读训练为主)

1、飞船以平均90分钟绕地球1圈的速度飞行,从200千米外的太空中,不时传来杨利伟

发回的信息。当飞船运行到第七圈,距地面343千米时,杨利伟深情地向地球发回了问候。

自己试着读一读第17--19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问候该怎样读?(深情、激动、声音响亮、充满自豪)指名读、齐读

2、如果你是在太空中工作的同行,第一次听到来自太空的中国宇航员的问候,你会怎么想?如果你是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听到这来自太空的问候,你会说什么呢?

3、想得真好,同学们,这问候不仅仅是杨利伟他自己的,也是中国所有航天工作者的,更是我们所有中国人的。让我们再一次和杨利伟一起深情而又自豪地向全世界发出问候。齐读

4、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在太空中看到的我们的家。(出示地球图片)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美丽的地球,美吗?茫茫太空,多么令人神游向往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这么奇妙的景色给读出来吗?齐读

5、总结全文,激励升华。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板块五:读写迁移,学写场面】

1、回顾全文,这篇课文激动人心的送行场面、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时壮观震撼的场面描写,是最吸引读者的眼球。

▲场面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渲染气氛,烘托事物明示、暗点主题

▲怎样写出精彩的场面呢?

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场面描写少不了景物,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语言;可点面结合;要写出气氛;要有顺序。

2、请你学习本课的场面描写,试着写一个场面。

▲周一出队升旗的场面

▲课间晨跑的场面

▲就餐的热闹欢快的场面

▲自选一个写也可

3、练写

4、作业超市:(任选)

(1)继续搜集“神州”号飞船或我国航天员的有关信息,和同学分享。

(2)和自己的伙伴们合作,把有关的信息整理成手抄报,在学校里展示。

【板书设计】 6 、梦圆飞天

送行一一发射一一问候一一梦圆场面描写

激动人心壮观激动豪迈自豪心理、神态、语言

点面结合言之有序气氛渲染【教学后记】

第6课《春秋争霸》习题

第6课春秋争霸 一、选择题 1、“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2、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编写了《春秋》后就以春秋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春秋开始于()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771年D.公元前770年 3、河南洛阳是著名的古都,下列朝代曾以它做为都城的是()A.夏朝 B.西周C.春秋D.西汉 4、春秋时期,第一位君主是()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幽王D.周平王 5、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A.齐桓公B.宋襄公C.晋文公D.秦穆公 6、齐桓公即位以后,不计较个人恩怨,用以为相的是他的宿敌()A.伊尹B.姜尚C.管仲D.鲍叔牙 7、以下内容和管仲改革无关的是()A.改革币制 B.改革内政C.发展和平D.改革军制 8、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9、城濮之战中交战的双方是()A.齐楚B.晋楚C.吴越D.吴楚 10、楚庄王向东周大臣探问王宫里的九鼎有多重,表现了()A.他比较喜欢九鼎B.他想按照王宫的九鼎进行仿做 C.九鼎是诸侯能够争霸的必需品D.他想夺取周王权力 11、成语“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显示了下更哪一个诸侯王的野心()A.齐桓公B.楚庄王C.晋文公D.宋襄公 12、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改革内政,使吴国实力大大增强,他任用著名的军事家是()A.管仲B.孙武C.孙膑D.伍子胥 13、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是()

A.晋文公B.楚庄王C.阖闾D.勾践 14、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15、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 B.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 C.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D.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16、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 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 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 D.争霸的结果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17、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周天子都派人参加,这说明了()A.这两个诸侯国得到了小诸侯国的拥护 B.周天子非常尊敬这两个诸侯国的国君 C.这两个诸侯国有很大的地位 D.他们的霸主地位得到了周天子的确认 18、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诸多原因,最重要的原因在于()A.以“尊王攘夷”为号召B.周天子派人参加会盟 C.齐桓公本人的威信和能力D.管仲的改革壮大了力量 19、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东周初年()A.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 B.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D.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20、“中兴之主、五霸之首”应指的是下列春秋时期的哪位霸主()

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理解诗中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山居秋暝》。 3.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学生对作品的赏析,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4.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 5.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6.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7.引导学生以乐观的心态走出忧愁困境。 【教学重点】 1.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难点】 1.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3.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大诗人苏轼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摩诘”指的是谁呢?是唐代诗人王维。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王维是

一个能诗善画的人,但是我们谁知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究竟是什么样的境界呢?好,这一课我们来学习王维的诗《山居秋暝》,一起去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出示课题:山居秋暝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 1.走进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晚年闲居蓝田辋川。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著有《王右丞集》。 王维多才多艺,诗、画、音乐都很有名,受佛家、道家思想影响很深。 2.写作背景 这一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后期作品。当时,王维已归隐山林。诗中描绘的,便是诗人归隐在辋川别墅时所见到的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景色,表现了诗人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诗人笔下的秋景,清新而富有生气,一洗前人诗文中常见的悲凉感伤的情调和低沉灰暗的色彩。 3.山水田园诗 源于老庄哲学,成于晋陶渊明手笔,继于大谢(谢灵运)小谢(谢眺),盛于唐代王(王维)孟(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绘秀丽的山光水色,和谐的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寄托了作者因怀才不遇,或愤世嫉俗,或厌恶官场,而宁愿隐身山林,无拘无束的生活愿望。 4.解题 山居秋暝 “山居”:山中的居所。点明了地点。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第6课戊戌变法 红岩中学田春艳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公车上书、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以及戊戌变法的内容等历史基础知识。 2、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和历史文献等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能从中找出戊戌变法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改良运动,是进步的,爱国的。从而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及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重点的突破:运用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等人的活动入手,结合问题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通过分析、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维新变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意义 难点的解决:先让学生结合戊戌变法的内容,讨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最后我再加以引导,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探究法提问启发法多媒体演示法【教学资源】1、含梁启超、康有为等人图片的演示文稿;2、多媒体教学设备3、学生编排历史短剧 【板书设计】维新变法拉开序幕公车上书(1895年) 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及其机关报——强学会、《中外纪闻》 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及结果戊戌变法 1898年6月—9月 (百日维新) 第6课戊戌变法 1、维新变法拉开序幕 2、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3、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及其结果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我是通过介绍当时中国社会背景而进行导入的,但也可以让学生作复习小导师自行导入,不过我认为第一种还是比较好的,因为,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了当时社会背景的情况下,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便于解决重点和难点。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对我国的侵略日益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我国一部分先进的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戊戌变法。 一、维新变法拉开序幕 设计思路:在讲第一部分维新变法拉开序幕时,先打出康有为、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争霸》备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争霸》精品备 课教案 春秋争霸时间跨度为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年。在争霸过程中,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争霸》精品备课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争霸》精品备课教案一 【课程标准】知道春秋争霸的xx。 【教学目标】 [ 识记与理解]:识记春秋的年代与特点、春秋五霸、晋文公与楚庄王称霸,吴越争霸的史实,理解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及各霸主成就霸业的共同原因。 [ 能力与方法]:通过讲解、阅读教材、归纳比较的方法,学习本课的历史,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分封制的崩溃导致春秋争霸,学习齐桓公的胸襟与用人、容人之量,认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意义,认识霸主成功的共同原因在于改革而国强。 【教学重、难点】重点: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春秋争霸的原因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复习分封制的权利与义务而导入。回忆,为学习打下基础 二、春秋五霸 1、东周的建立:西周结束,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并说明东周包括整个春秋时期和战国。

2、春秋的特点:讲解特点:一是王权的衰落(原因、表现及影响),二是诸候争霸。指导阅读“引文“。 3、春秋五霸:学生勾在书上,并在地图上找出这些诸候国在地图上相应的地方。本部分内容理论性强、学生缺乏必要的直观材料来帮助理解,所以要求学生认真听讲,阅读教材,并且落实在书上。 这说明了什么变化?反映了当时历史的什么特点? 三、xx 首霸 1、看地图。“读读”:说的是什么人?与齐桓公称霸有何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何感想。 3、指导阅读小字,看看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在他当国君前后有什么变化? 由这种变化你想到了什么? 4、有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后,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呢?学生看书解决。 训练识读历史地图。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对学生进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教育的渗透。 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四、xx 争霸 阅读,找出“晋文公与楚庄王能够称霸,分别与哪次重要的战役直接相关? 第一次战役,我们可以用哪些成语来说明呢?哪些成语与楚庄王称霸有关。简略处理。 学生阅读教材找成语,文史结合学习历史。体现什么智慧? 五、XX争霸 1、阖闾是如何成为霸主的?它采取了哪些措施? 2、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是如何重新振作的?与之相关的成语你知道哪些? 勾践称霸对你有何启示?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6课戊戌变法【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感知历史,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归纳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地主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失败,在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探索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第6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群情激愤。“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如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二、百日维新 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2.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等六人被捕遇

《第21课,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第21课,风筝》教案风筝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一、导入 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 2.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预习检查 读准下列字音 1.生字 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样mú 嫌恶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

惊惶huáng 瑟缩sè 惩罚chéng 虐杀nüè 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堕duò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 2.形近字 嫌xián 嫌恶怒nù 愤怒堕duò堕落 赚zhuàn 赚钱恕shù 宽恕坠zhuì下坠 诀jué 诀别 决jué 决定 抉jué 抉择 3.多音字 è 凶恶 恶ě 恶心 wù 嫌恶 shí什物mó 劳模 什模 shén什么mú 模样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主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②停顿恰当;③读出感情;④读出重音。 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 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

④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风筝,后来我知道自己错了,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不记得了。) ④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文章记叙的顺序有哪几种?本文记叙的顺序是什么?(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 (二)思考 1.“我”为什么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的玩艺) 2.为什么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鲁迅对等自己的错误的态度与一般人有何不同?(对待自己当年的行为,深深地谴责自己。不因自己当年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时间久远,就不了了之。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 四、合作探究 质疑、讨论、答疑 (一)1—2段(第一组问题) 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来说,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

2019秋人教版历史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优质课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

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诗歌里“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假如有一台时光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会有何感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资产阶级改良派是如何救国的,翻到课本第6课。 (提示:“多事之秋”指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他们站出来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图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公车上书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和大致经过。 2.教师解释: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车接送参加考试的举子,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做“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3.材料引入: 材料一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 材料二《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 4.图片展示:展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图片

5.问题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应试举人要求拒签《马关条约》?为什么人们在要求拒签条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学生讨论) 6.教师讲述渡:《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严重。这一危机深深地刺激了国人的觉醒,激起了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追求独立自强的激情与呼号,变法呼之欲出。 (二)维新思想的传播 1.教师讲述:虽然上书不达,但却轰动了京、沪,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康、梁带着对国势的沉痛、救国的迫切、变法的热衷、自强的思虑,继续为变法而奔走呼号。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点? 提示: 3.教师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21课教案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北京紫禁城、明长城;知道李时珍《本草纲目》、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等重要著作。 2.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播放音像资料(故宫、长城),让学生感受到巍峨雄壮的宫殿和气势恢宏的长城建筑所产生的震撼人心的情感体验,从而感知历史。 2.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设计图表,归纳我国三大科学巨著,让学生学会用列表的方法归纳知识,便于知识的掌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杰作,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三位科学家刻苦钻研、勤奋好学、不甘平庸、敢于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教学难点:文化成就如何反映时代特色。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布局严谨,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的杰作,城中心的故宫又叫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你知道它为什么叫紫禁城吗? 一、雄伟的北京紫禁城和明长城 设问:刚才看到的故宫,故宫是北京城的一部分。出示《明朝的北京城》图。(指图)北京城由宫城、皇城、京城三个部分构成(介绍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故宫建筑群以及天坛等著名建筑是古代建筑的杰作)。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你看后有什么感想? 生答:明成祖时修建的。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过的地方。 故宫建筑风格:①造型雄伟。②布局严整。③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建筑左右对称,是古代传统的城市建筑的杰作,突出反映了皇权至上的特点。④内外装饰精美豪华……介绍自由阅读卡“琉璃瓦和汉白玉”小常识。 老师要明确宫城就是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故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古诗三首》【教案】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物的品质”,围绕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号”遇难记》《黄继光》四篇课文,文章主要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品质。《古诗三首》中的诗,或表现诗人高洁的品质,或歌颂将士的奋勇精神。《文言文二则》中的故事,体现了人物勤奋、有毅力的品质。《“诺曼底号”遇难记》主要讲述“诺曼底号”轮船被撞后,哈尔威船长沉着冷静地指挥船员开展救援工作,最终自己命丧大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黄继光》主要讲述了在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冒着枪林弹雨摧毁了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终英勇献身的感人故事,表现了黄继光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教学目标古诗三首 3 1.认识29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正确读写1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抓关键词语,理解《文言文二则》中每句话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5.感受船长哈尔威、黄继光在危急关头,从容面对死亡、舍己为人的崇 高精神与英雄形象。 文言文二则 2 “诺曼底号” 遇难记 2 黄继光 1 口语交际 1 1.选择或创设一个情境,分小组讨论“面对不同的情况,如何介绍自己”,明确介绍的对象和目的不同,介绍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2.学习用多种方法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习作 2 语文园地 2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与同学交流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2.在7个描写人物的词语中,认识9个生字。 3.了解6个跟古人读书有关的成语,知道它们的故事和含义。

第6课戊戌变法

第6课戊戌变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二、过程与方法 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感知历史,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归纳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地主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失败,在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探索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第6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中国如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二、百日维新 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2.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等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第6课-戊戌变法 教学设计

第6课戊戌变法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2.思考维新派和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提高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影响。 难点 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失败原因。 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有着不同的反应,并在寻求试图摆脱这种局面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习了农民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洋务派兴办的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而洋务运动也随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而成了明日黄花。既然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又如何呢? 一、公车上书——拉开序幕 教师:1895年春,正直中国科举考试,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莘莘学子听到了什么?为挽救民族危亡又做了什么事情呢? 学生:他们听到了签署《马关条约》的消息,然后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教师:(解释)拒和是指不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是指改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学生:(整理、记忆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影响) 二、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舆论宣传 教师:公车上书失败了,维新人士就此罢休了吗? 学生:没有。 教师:他们转而去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积极地宣传变法思想。请大家整理出他们的活动情况。 学生:(讨论、整理)

教师:(提出问题)比较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 学生: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统治,维新派主张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三、百日维新——达到高潮 教师: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唯一途径就是变法。光绪帝看出康有为维护清朝统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所以被深深地打动了,于是接见康有为,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指导学生找出百日维新的时间和内容) 学生:(讨论、整理) 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束手无策。 四、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说:“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 教师: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看出戊戌变法的结果是怎样的? 学生:失败了。 教师: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是如何破坏变法,打击维新派的? 学生:(讨论归纳)①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②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教师:(展示谭嗣同的绝命诗)

第6课戊戌变法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 临的政治局面。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 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请2-3位学生回答。(随机让学生回答)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 (康有为从小受到严格的儒学教育,后来又阅读了大量的外国书籍,他认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他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为变法维新运动的开展做了大量工作,变法失败后他逃往国外。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他深受康有为思想的影响,并和康有为一起积极开展变法活动,他们合称为“康梁”,变法失败后他也逃往国外。) 2.教师提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公车上书。 (“公车”最初是指汉代用公家的马车送应举之人赴京考试,后来公车成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 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始。随后提问:公车上书提出了哪些主张?其结果是什么?

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皇帝, (拒和是指拒绝和日本签订合约, 迁都是指迁都到西安, 变法是指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实行资 产阶级制度。) (公车上书虽然没有成功,但影响很大,它 打破了长期以来清朝黑暗统治下政治舆论沉 闷的局面,推动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发展。) 3.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 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具有初步资 产阶级思想的爱国知识分子。那么,“公车 上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行了哪些运 动? 学生回答:在各地组织学会, 宣传变法,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列举一些著名的 学会和报刊?并说说它们宣传了哪些思想观 点? 学生回答:著名的学会有强学会、农学 会等;主要报刊有上海的《时务报》天津的 《国闻报》。 其中《时务报》宣传了梁启超的“法者,天 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 变法思想,“变亦变,不变亦变”,日本以 变法而强大,中国如果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 亡,这些文字议论新颖,通俗易懂,风靡海 内外; “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国 闻报》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问题思考: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 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观点:主要宣传维新变法,介绍西方资本主 义政治制度。影响: 对推动维新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以救亡 图存为目的的维新运动在全国迅速展开,增 强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政治觉悟。) 4.教师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 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 定了思想基础。 (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 主立宪制。这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 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是不同的。)

第6课 春秋争霸 典型练习

第6课《春秋争霸》典型练习 夯实基础典型题 1、“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编写了《春秋》后就以春秋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春秋开始于() A.公元前475年B.公元前476年 C.公元前771年D.公元前770年 3、河南洛阳是著名的古都,下列朝代曾以它做为都城的是() A.夏朝B.西周C.春秋D.西汉 4、春秋时期,第一位君主是()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幽王D.周平王 5、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6、齐桓公即位以后,不计较个人恩怨,用以为相的是他的宿敌() 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鲍叔牙 7、以下内容和管仲改革无关的是() A.改革币制B.改革内政 C.发展和平D.改革军制 8、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 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9、城濮之战中交战的双方是() A.齐楚 B.晋楚 C.吴越 D.吴楚 10、楚庄王向东周大臣探问王宫里的九鼎有多重,表现了() A.他比较喜欢九鼎B.他想按照王宫的九鼎进行仿做 C.九鼎是诸侯能够争霸的必需品D.他想夺取周王权力 11、成语“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显示了下更哪一个诸侯王的野心() A.齐桓公 B. 楚庄王 C.晋文公 D. 宋襄公 12、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改革内政,使吴国实力大大增强,他任用著名的军事家是() A. 管仲 B.孙武 C.孙膑 D. 伍子胥 13、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是() A.晋文公B.楚庄王C.阖闾D.勾践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最新教案设计

第6课戊戌变法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

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诗歌里“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中的“多事”主要指的是哪些事?假如有一台时光机,让你回到“那个多事之秋”,你会有何感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资产阶级维新派是如何救国的,翻到课本第6课。 提示:“多事之秋”指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他们站出来挽救民族危亡,主张变法图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一)公车上书 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和大致经过。 2.教师解释:汉朝时,政府都是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之人赴京,后来就把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叫作“公车”。由于这次上书是康有为组织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所为,因此历史上就称为“公车上书”。 3.材料引入: 材料一: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 材料二:《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 4.图片展示:展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图片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争霸教案 川教版

第6课春秋争霸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记住春秋时期的起止年代和春秋五霸,理解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春秋争霸的影响,培养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2.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成语典故,讲述成语故事。如老马识途、卧薪尝胆、围魏救赵、朝秦暮楚等故事,归纳出争霸胜负的主要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的过程,认识到国兴靠治而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2.奴隶社会的瓦解,表现在政治上,是周王室日益衰微,一些大诸侯国通过改革实力雄厚。改革是诸侯国得以强大的原因。 3.诸侯争霸给劳动人民带来严重灾难,但也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2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情况较好,对此知识点较熟。 3重点难点 1.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 2..齐、晋称霸。 3.春秋五霸 4.分析争霸的胜负因素。 5.春秋时期战争的不同特点和影响。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过程 导入 问题导入:同学们,在第4课中,我们习了西周的盛衰,同学们回想一下,东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春秋和战国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今天一起学习春秋争霸。 新知探究 【自主学习】 一、周都东迁 1西周灭亡: 原因: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空前激化;

标志:公元前年,攻入镐京,被杀。 2东周建立:时间:建立者: 都城: 二、春秋五霸 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先后做过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 三、春秋争霸战争 1.位于今山东北部的齐国,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政治家管仲为相,,___________,_________,使齐国国力更加强盛; 2.齐桓公死后,齐国力量衰弱,晋国和楚国争夺中原霸权的 斗争激烈起来。晋楚军队在进行决战,楚军战败晋军,之后楚庄王开始了他的争霸事业; 3.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是___________。 活动2:组内交流、检查、质疑。 【合作探究】 探究一:春秋争霸目的、性质? 活动1:阅读教材,结合已学知识,填写知识表格 朝代 起止时间 建立者 都城 亡国国君 西周、东周活动2:阅读教材,分析材料,完成问答题 材料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材料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季氏) 材料三:“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时期?两段材料说明周王与诸侯国的关系有何变化?

人教版(部编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由此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初步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识读课文插图等多种历史资料,制作百日维新中关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措施的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康有为与共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2)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导入:朗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2、学习新课: 第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问题:康有为与公车上书——相关史事有哪些? 明确:(1)时间:1895年春 (2)原因:《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3)目的(内容):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4)经过: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 (5)影响:揭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人物扫描:维新派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自幼熟读经史,有志圣贤之学。20多岁时到香港和上海的两次游历,使他对西方资本主义治理下的社会有了亲身感受。此后,他广泛阅读了当时能够搜集到的西学书籍、报刊,钻研西学知识。1888年,他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后来,回到广州万木草堂讲学、著书,宣传变法思想,培养维新人才。学生有梁启超等。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自幼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18岁入万木草堂,跟康有为学习。公车上书后,到上海任《时务报》主笔,撰写《变法通议》等文章,宣传变法思想。25岁时,到长沙主讲时务学堂。 (6)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失败后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准备活动呢? 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第课春秋争霸同步练习川教版

第课春秋争霸同步练习 川教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第6课春秋争霸同步练习 达标训练: 1.“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春秋时期,第一个当上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3.齐桓公即位以后,不计较个人恩怨,用以为相的是他的宿敌() 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鲍叔牙 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 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之战 5.城濮之战中交战的双方是() A.齐楚 B.晋楚 C.吴越 D.吴楚 6. 决定楚庄王的中原霸主地位的战争是() A. 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之战 7. 成语“一鸣惊人”“问鼎中原”显示了()的能力和政治野心。 A.齐桓公 B. 楚庄王 C.晋文公 D. 宋襄公 8.与春秋后期越王勾践称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A.退避三舍 B.一鸣惊人 C.卧薪尝胆 D.问鼎中原 9. 材料解析: 《史记》记载:在春秋时期的争霸中,越国曾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不忘战败之耻,他将苦胆放在自己身边,每到吃饭时,都要尝尝胆的苦味,以激励自己。经过十年多的磨砺之后,他趁吴王北上参加会盟、国内空虚之机,大举进攻吴国的都城。越国终于灭掉了吴国,吴王夫差自杀。 你认为“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同历史真实有没有出入?越王勾践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 拓展训练: 10.《论语》记载:“管仲相,霸诸侯,一匡天下。”“”处指的是春秋时期的() A.齐桓公 B. 楚庄王 C.晋文公 D. 宋襄公 11.在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改革内政,加强军队,任用着名的军事家()为将军,使吴国实力大大增强。 A. 管仲 B.孙武 C.孙膑 D. 伍子胥 12.春秋时期,与齐桓公称霸中原有密切关系的政治策略是() A.退避三舍 B.尊王攘夷 C.卧薪尝胆 D.围魏救赵 13.将下面成语与对应的历史人物连线: 管鲍之交齐桓公 尊王攘夷楚庄王 退避三舍晋文公 一鸣惊人吴王阖闾 问鼎中原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培优训练: 14.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个变化说明了什么?

第6课《春秋争霸》教案

第6课 春秋争霸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记住春秋时期的起止时间、春秋五霸的名称,了解春秋争霸战争的基本情况,理解春秋时期争霸的影响。通过对春秋五霸称霸天下原因的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成语,培养学生整理历史课程资源的能力。通过讲述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识读《春秋列国形势图》《城濮之战》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通过分析春秋争霸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方法,使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五霸称霸的共同原因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改革对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通过从春秋争霸战争对社会发展的正反两个方面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战争给社会经济和人民造成的巨大破坏,但这一时期的争霸战争也推动了社会变革,促进了民族交往、和交融,加快了统一步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通过对越王勾践发奋图强故事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春秋五霸 二、难点:正确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整理“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将每个成语故事准备成不超过1分钟的发言。 2.学生预习教材。 3.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图表法、师生共同分析归纳的统合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首先课件展示本课题目“春秋争霸” 教师提问:什么叫“春秋”? 提示学生阅读本课“史海拾贝”。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指出:“春秋”一词来自孔子修订的《春秋》一书,史学界一般认为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为春秋时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下表格。 通过此表,指出周分为西周和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期”;东周的后半期,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期”。 教师进一步指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东周前半期——春秋时期的历史。由此导入第一个子目。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