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调研考察报告】外出考察报告格式范文

【赴**调研考察报告】外出考察报告格式范文

赴**调研考察报告近年来,**沿海地带不遗余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文化底蕴、金融政策,品牌优势不断放大、产业项目不断扩展、融资平台不断稳固、政策扶持不断延伸,百舸突围之中产业发展蹄急步稳,千帆竞争之下地域经济水涨船高,近期,我单位组织赴浙江嘉兴西塘古镇、江苏盐城千秋镇考察学习并深入调研,感到必须因地制宜、权衡利弊、精准施策,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感、紧迫感强势推动镇域经济发展,为强南富北、挺进五强做出积极贡献。

一、放眼沿海经济,呈现群雄逐鹿之势经考察,纵观浙江嘉兴西塘古镇、江苏盐城千秋镇两地发展史,在国有企业运作、产业融合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经济持续创收等方面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制度体系成熟、框架搭建稳。西塘古镇、千秋镇均设立“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行体系,受党委政府领导、公司化运营。“一套班子”即经市、县两级审批,管委会、运营公司“一把手”都是以党政领导为主要负责人,“两块牌子”即管理委员会和旅游发展公司。西塘古镇由镇长兼任西塘旅游休闲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副科级事业单位)主任和浙江西塘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管委会核定编制12人,其中公务员编3名(副主任兼副总经理2人、财务总监1人),事业编9名;

旅游公司下设行政综合部(办公室)、财务部、监察部、品质管理部、资产管理部、经营管理部、市场运行部、秩序管理部、规划建设部、宣传策划部、景点管理部、环境管理部,公司目前员工800余人,以签订合同形式进行聘用,一般员工年薪在6-7万元,管理层在10万元上下浮动。千秋镇由副镇长(在千秋镇,副镇长在党政班子排名比党委委员靠前)兼任阳河湾生态区旅游管理委员会(副科级事业单位)主任,管委会外联招商办主任兼任射阳县千秋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市级层面暂未审批,目前是镇属股级单位)总经理,管委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4名,办公室主任2名,下设行政管理办公室、财务审计办公室、工程管理办公室、外联招商(市场营销)办公室及绿化管护办公室;

其旅游公司暂未下设机构。

(二)文化底蕴深厚、产业生命强西塘古镇素有“吴根越角”之称,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2017年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积极打造富民旅游,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景区建设,景区内已初步形成完备的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商业业态,经营户约1500户,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0000个,让本镇居民享受到了“旅游红利”,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6万元,超出全县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实现了开发一处景区,带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做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既赢得了“奖杯”,也赢得了“口碑”,2017年古镇门票收入1.5亿元,2018年预算门票收入达2亿元。千秋镇地处射阳河北,是清末状元、民族实业家张謇废盐灶兴农垦,发展民族实业的祥址,是黄海之滨、射阳河畔的一座新兴城镇,以农副水产业为支柱,充分利用射阳河独特的风光资源优势,全镇建成8000亩高效农业示范园;

海水、淡水养殖业发达,盛产无沙泥螺、射阳河银鲫、白条、蟹等海、淡水产品,重点规模工业企业4家,2017年千秋镇实现一般公共预算帐3001万元,固定资产投资7.68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万元。

三是政策扶持给力、融资平台广西塘古镇第一笔创业资金1250万元,在早期创业中,利益

于开放的扶持政策、宽松的营商环境、低廉的成本投入、超前的战略规划、过人的创业胆识,在探索旅游兴镇的道路,步步为营、屡创佳绩,比如在用地审批、资金筹备、征地拆迁等方面,相对目前政策规定,操作相对简易、程序相对简单。千秋镇早期创业资金由江苏省中小企业管理局审批1亿元发展资金,前期拨付2000万,以发行债券的形式,年利率成本不超过7.9%,引导群众认购、引入社会资本;

后期由政府借款到旅游公司,再由旅游公司摘牌出让地,翻来覆去,不断壮大旅游公司资产基数;

公司按《公司法》运营,但重大事项定期向党委政府汇报,经同意后,召开股东大会,再签订协议;

江苏省还出台加快国有公司运营鼓励政策,发展平台激励政策融资,每成功签约一个项目,由县财政给予申报资金1%的补助。

四是设计规划超前、建设质量高古塘古镇从1996年开放至今已有22周年,主要走过了以下阶段:第一阶段1996年-2002年,属于初创期。从1995年提出实施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到1996年9月浙江西塘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

到1997年3月8日迎接首批游客;

到1998年举办第一届古镇西塘国际文化旅游节,实现“从无到有”的起步。第二阶段2003年-2008年,属于成长期。从2003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到2004年举办第一届国际旅游小姐中国区总决赛,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西塘调研;到2005年被列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到2008年被列为省级旅游经济强镇,实现“从有到大”。第三阶段2009年-2013年,属于高发期。依托世博会效应,古镇旅游门票收入、游客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2010年举办国际低碳生态灯光艺术展,成立客栈协会;

2011年“生活着的千年古镇”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

特别是2012年,位列中国旅游百强景区第29位;

2013年门票收入突破1亿元。实现“从大到强”。2014年至今,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创建全域旅游为目标,全面进入转型提升期。2014年高分通过国家旅游局景观质量评审;

2015年,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

2017年2月27日正式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千秋镇2016年编制《2016-2030》旅游发展规划,2017年启动旅游区建设,2018年千秋镇以争创幸福水乡建成省级旅游名镇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兴镇战略,完成千秋镇总体规划及旅游专项规划。抢抓阳河湾纳入县20项重点旅游项目的契机,顺势而为加快旅游开发进度,以健康养生、休闲娱乐、特色民宿“三大主题”为目标,投入1100万元,建成景区形象标志;

总投入1200万元的玫瑰花园、城市农园等10多个项目业态已开工建设;

成功签约了投入4000万元的听涛小院项目;

建成阳河湾“创客工场”,并通过市级众创空间验收;

新规划全民创业园1500亩,已完成水、电、路等“七通一平”基础配套设施,入园企业达10多家,可实现年销售8.8亿元、税收1900万元。

二、近观果园发展,正是奋发有为之时我镇虽沾光“百强县域”光环,但工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产业融合发展仍是短板,在当前新形势、新环境、新政策下,如何后发制人、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党委政府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通过近年来镇村共建、协同发力,产业格局呈现良好势头、产业支柱形成有利支撑。

一是有平台支撑。田汉戏剧艺术文化园建成,通过活动开展、文旅宣传,影响力、认知度不断扩大,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动能不断突显,截至目前,已接待旅客近十万人;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通过村民集中居住、土地混合运营、资源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城镇化的乡村、乡村式的城镇”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并作为湖南省第一家、唯一一家企业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山河集团入驻新明村,规划流转土地1980亩,第一期投资5.2亿元,打造新明康养综合体;

新明村作为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凤形泉实业公司在助力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方面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浔龙河附属学校2018年9月开学后,将为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乃至整个长沙县注入北师大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星光集团与浔龙河公司合作建设田汉国际戏剧艺术小镇经县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同意准入,今年将启动前期工作;

金江坝湿地公园正在洽谈,旅游品牌不断做强;

宝盛园区逐步转型发展,实体经济不断做大。

二是有产业支撑。新明村有机稻品牌依托新明村良好的生态优势,2018年预计年产值达500万元,袁隆平院士曾评价“果园镇新明村生产的沁香系列有机优质稻比泰国米还好;

花果村水产养殖初俱规模,主打“绿色食、无公害”养殖牌,龙虾协会会员二十多家,养殖面积近千亩,年产值近百吨,年经济效益达40万元;

新明村鲜切花基地已与合作方签订协议,一期占地20亩已启动建设,年前将启动二期40亩建设;

成立水果种植合作社,入会企业、合作社11家,水果养殖占地共669亩,抱团发展初具规模;

成功举办中国首届乡村振兴大会新闻发布会暨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战略合作签约会,以商招商引进19 个产业项目,合同引资共达到61亿元。

三是有文化支撑。果园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境内拥有长沙地区迄今为止最大的东汉古墓群有古墓群50余座;

华佗庙香火袅袅,“杨泗将军斩孽龙”,家喻户晓;

雷打石、拖刀石、李公庙等“果园八景”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国歌》词作者、著名剧作家、戏曲作家、诗人田汉诞生于此,红色旅游不绝于耳;

乡风文明改革如火如荼;

春节灯展、樱花节、龙虾节、长沙乡村休闲旅游节“嗨夏·青春季”启动式等活动,独具特色的文旅产业初具雏形。

四是有交通支撑。果园镇处在长沙县“一心三片”中的经济核心区的东北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黄兴大道穿境而过,宋水线、瞿麻线与107国道和S207无缝连接,田汉大道横贯南北、田汉、新明联络线纵深东西,田汉大道南延北拓,通过对接S207线直达机场,以果园为中心,长沙高铁南站、黄花国际机场、环线高速、省、市、县地域中心均在“一小时”经济圈内。

三、展望果园崛起,亟待全力破局之举一、探索公司运营机制1、不撤销城建投:盘底现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

把政府资产转入城建投,将政府项目打包由城建投进行开发;

允许城建投融资、做项目,引进外来企业,以收取管理费、赚取手续费等形式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将村集体建设用地放入城建投运转,由城建投与村(社区)签协议、搞建设,建成后,城建投收取租赁费用,协议期满后,资产全部还村(社区)集体所有。

2、撤销城建投:搭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营体系,组建管委会,成立镇属国有公司,党委政府领导、公司化运营,吸纳社会资本,扩大经营范围,壮大集体经济;

在经营发展中不断探索公司、管委会与政府职能部门深度协调机制,保证融合度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科学分析产业具备的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包括资源优势、比较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区位优势,瞄准特色出台《果园镇农村产业规划》,成立农业产业协会,指导、帮助农产品技术升级、产量增收、质量增强,完善、出台产业技术、资金补助、人员配对帮扶政策,壮大生产链、销售链,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三、推动农村综合改革以新明村农村综改试点为引线,以减负增收为原则,坚持目标导向,紧盯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生态环保、乡风文明、人才储备等建设,强化党建引领,巩固支部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员干部“排头兵”、“领头羊”效应,盘活闲置资产,引入创收项目,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推动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人文道德水平,大力开发产业,充实内部经济,吸纳、引进、培养爱农村、懂农业的高技术人才,增强振兴乡村发展动力。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