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单元教学分析

《可能性》单元教学分析

第四单元备课:可能性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实例使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通过实际活动(如摸球),使学生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和同伴进行交流。

二、单元重点:

使学生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和同伴进行交流。

三、单元难点:

能根据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进行推测。

四、课时安排(共计3课时)

可能性 2课时

掷一掷 1课时

五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学实录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学生参与活动,直观感受游戏的公平性。 2、通过合作探究游戏、实验操作和对生活中几种常见游戏(或现象)剖析与解释,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能通过学习活动获得直观的学习经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教学难点:能按要求设计公平的游戏方案。 教、学具准备:课件;硬币;实验记录表;骰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足球比赛吗?(看过) 师:足球比赛裁判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由哪个队先开球的,那么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公平吗?(课件)(师板书,抛硬币)生齐:公平。 师:为什么? 生1:都有可能。 生2:哪边先开球靠运气。 生3:硬币有两个面,有两个队,都有机会 师:靠运气,都有机会,也是说都有可能。 2、师:抛一枚硬币,可能出现什么情况?可能是? 生齐:正面(板书:正面朝上) 也可能是? 生齐:反面朝上(板书:反面朝上) 师:能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 生答:不能。 师:看来抛硬币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可能性) 3、师: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抛10次,正面朝上可能有多少次呢? 生:可能是8次。 生2: 可能是5次。

生3: 可能是4次。 二、动手操作、观察体验 师:刚才都是大家的猜测?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1、师:在开始实验之前,一起来看实验要求,谁愿意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实验要求: 1、每人抛硬币10次,抛硬币的时候用力均匀,高度适中; 2、前后四个人一小组,小组长负责统计数据,填入实验报告单(如下表); 3、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协作,看哪个小组合作最好,完成得最快! 实验记录表: 2、师:大家都听明白要求了吗? 生齐:明白 师:很好,我们要得到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师指屏幕上的记录表),建议同学们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次数,请大家开始实验吧! (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出现有的小组抛硬币的方法没有掌握好或统计方法不科学等情况,教师巡视时适时给予提醒或帮助。) 3、师:大家做完实验了吗? 请各个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先不汇总,仅仅统计各组数据) 4、分析数据,初步体验。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比较一下每个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发现有的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多,反面朝上的次数少;有的小组正面朝上的次数少,反面朝上的次数多,但都差不多,接近总次数的一半。 师:看来,既有相等的也有不相等的,但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都接近总次数的一半。

第二单元比和比例教学分析及反思

第二单元比和比例教学分析 本单元内容及课时安排。 1.比的意义(1课时) 2.比的基本性质(1课时) 3.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课时) 4.比的应用(一)(1课时) 5.比的应用(二)(1课时) 6.比的应用(三)(1课时) 7.测量旗杆高度(1课时) 8.第二单元复习(2课时) 9.单元测试(1课时) 10.习题订正(1课时)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了解比、比例、按比例分配的意义,知道比和比例各部分的名称,知道比的各部分与分数、除法各部分的关系。 2.理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简单问题。 3. 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比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4.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能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许多简单实际问题可以用比来描述或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比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比的意义》是学生初次接触比的知识的第一个内容。能否透彻理解比的意义,对于比的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这节内容在整个比的知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除法)的基础上,引出对与比的认识,及其二者间的关系。教材淡化概念的“形式化”叙述,通过选取学生熟悉的、鲜活的事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实际意义。教材选择现实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搅拌水泥沙和调制涂料两个事例,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情境一,通过搅拌水泥沙的事例引出比。教材以两个工人对话的形式呈现了问题情境,即:每1千克水泥对3千克沙子;3千克沙子对1千克水泥等。然后分别介绍1:3表示水泥和沙子的关系及式子的读法,3:1表示沙子和水泥的关系及式子的读法。接着用描述的方式说明:像1:3、3:1这样的表示方法叫做比,“:”是比号。 情境二,调制涂料。教材设计了环卫工人用6千克白色涂料和3千克蓝色涂料调制成浅蓝色涂料的典型事例,提出:“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的质量有什么关系呢?”的问题。教材首先呈现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写出的两个除法算式,即:6÷3=2,表示白色涂料是蓝色涂料的2倍;3÷6=1/2 表示的蓝色涂料是白色涂料的1/2 。接着,分别介绍用6:3表示白色涂料和蓝色涂料质量的关系,用3:6表示蓝

2017年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材分析

四年级数学上册《可能性》教材分析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现象,众多现象按其发生的结果,大致可以分成“确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两类。这两类现象的主要区别在于:确定性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肯定出现或者肯定不出现,不存在其他的可能性。如,在只装几个红球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其结果是确定的,一定是红球,不可能是其他颜色的球。随机现象则是条件不能完全决定结果,在相同的条件下发生的结果可能不同。如,在既装有红球又装有黄球的口袋里任意摸出一个球,其结果是不确定的,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在我国,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改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随机现象。几乎所有人都需要面对就学、就业、出行、住房、医疗、退休、养老等模式的选择,有许多人会涉及投资、贷款、股票、证券、市场预测、风险评估等经济行为。总之,人们活动的空间越来越宽,可以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风险也越来越大。人们越来越需要随机思想,以便运用自己的头脑来分析判断、作出决策。所以,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尽早地让学生接触简单的随机现象,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随机思想,这就是小学数学设臵可能性教学内容的原因。 所谓随机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重复同样的实验或观察,所得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以至于在实验前无法预测实验的结果。但是,随机现象并不是毫无规律的现象,如果实验重复进行的次数充分地多,在实验结果(得出的大量数据)中是能够看出规律的。数学课程标准把《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安排在第二学段教学,提出了两点内容和要求:(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2)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进行交流。根据课程标准的这些内容要求,本单元第一次教学“可能性”,编排两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 排例1简单的随机现象 例2列出简单随机现象可能发生的所有结果 体会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作出定性描述练习十在学生的游戏和生活中,有许多随机现象的实例。教学随机现象不应只是教材或教师的讲解,更应是学生联系实际事例的亲身感受。 (一)在简单的摸球游戏中感受随机现象 例1设计了简单的摸球游戏:口袋里有1个红球和1个黄球,小组合作,从口袋里任意摸出1个球,记录球的颜色,然后放回。像这样摸10次,并记录10次。教学应该注意的是,这次游戏的目的不在于红球摸到几次、黄球摸到几次,不在于哪一种球摸到的次数多些、比另一种球多几次,而是在于体会摸球的结果是随机的,在摸球之前无法确定球的颜色。所以,教材在学生摸了10次以后,立即让他们交流“在摸球活动中有什么体会”。两个小卡通的发言是所有学生应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报告

第二单元 1、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这一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同学之间、课堂内外发生过许多难忘的事,学校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呀!”简短的导语首先点出本组的专题──学校生活;然后安排了集中识字课———识字2,其内容是关于学校生活的十二个词语;接着,《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四篇课文,从各个不同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从中可以受到爱老师、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以及要珍惜时间的教育。本组最后的《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和汉字的构字特点。“学习查字典”则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明白部首含义的基础上,重在掌握部首查字典的一般方法。“口语交际”是与课文《我选我》结合安排的内容,讨论班里改选干部,自己会不会选自己。“展示台”则让学生展示新学到的本领。围绕一个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了课标避免烦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发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随文和生活中会认57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3、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会认57 个生字,会写46 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识字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准备:ppt、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可能性”教学实录与评析

“可能性”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经历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动交流中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游戏设谜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这节课我们一边玩一边学知识,好吗? 生:好。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电脑游戏—大爆破。 游戏规则:点击气球,击中一个气球,气球爆破后就有一个奖品落下,奖品是苹果或梨。分三个小组进行,男生、女生各一组,老师一组,得到苹果多的算赢,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做统计。比赛结果如下: 苹果梨 男生√√√√√ 女生√√√√√ 老师√√√√√

师:谁得到的苹果多?谁赢了? 引导学生观察统计结果后,老师一脸沮丧:我怎么就得不到一个苹果呢?而女同学却又有苹果又有梨呢?哪个同学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有点犯难,教师说:你们想知道吗?等我们学完这节课的知识后你们就明白了。(出示课题:可能性) [评析:一个电脑游戏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男生得到的都是苹果,女生的有苹果又有梨,而老师得到的却都是梨,有什么秘诀?”这一生成性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活动一:通过游戏,体验“一定”和“不可能”。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纸盒,里面装着一些球,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谁愿意上来和老师一起玩?(两名学生上台) 师:我们3人合作,由你来摇动纸盒,你从里面任意摸出一个小球来,老师来猜它的颜色。 师:我猜是白色,(学生拿出来,师接过高举。)看!我猜对了没有? 生:猜对了,猜对了。(部分学生鼓起掌来。) 师:再来一次,我还是猜白色。(学生拼命鼓掌,气氛热烈。) 生1:(迟疑的)再摸出来的也是白色吧。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说课稿(人教版)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一、教材分析: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形象,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可能性》这一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二、教学目标: 新的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因此,我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整合的角度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试验操作,懂得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并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知道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有关.. 2.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 3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如何让学生把对“随机现象”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强调

第二单元英语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Unit 2 Last weekend 一、单元教学内容 1、话题:What did you do? 2、功能:动词过去式在具体情境中的基本使用方法。 3、语言结构: (1)句型: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played football/ watched TV …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I went fishing/ went to a park … Did you read books? Yes , I did./ No, I didn’t. (2)词汇:watched TV, washed clothes, cleaned the room, played football, visited grandparents, went to a park, went swimming, read a book, went fishing, went hiking.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够对过去某人所做的事情进行问答,如: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I visited my grandparents. (2)能够用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形式询问别人过去某个时间所做的事情并作答。如:Did you go fishing last weekend? Yes, I did. No, I didn’t. (3)能够对某人过去某天所做的事情进行简单地叙述。如:Zhang Peng visited his grandparents yesterday. (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At the zoo 2.知识目标 (1)能够掌握A,B部分Let’s learn,Let’s talk中的四会单词和四会句子。 (2)能够听,说,认读A,B部分Let’s talk中的句子。

张齐华可能性教学实录

可能性”教学实录 XXXXXX小学张兴华张齐华 准备材料: 1、每组一袋3xx3xx(★号袋2XX2XX2XX★★号袋5xx1xx,发给左侧两小组) 2、四个硬纸板口袋;三块黑卡纸;4xx4xx4绿吸铁石。 3、教师有3 口袋,一号4xx3xx(小花,用作猜球练习),二号7xx(备 10xx1xX),三号3xx2xx2xx (例题演示)。 4、分好6人小组,按坐的顺序定好1-6号,中间一人组长,培训组长、示范摸球。 5、备红粉笔1支,确认磁性黑板,在黑板上布好点,放好12个吸铁石。 可能性”教学实录 一、摸球 师:同学们一定在想,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怎么是一个爷爷?不过,爷爷上课可不空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袋球礼品,想不想看看? 生:想(很兴奋) 师:咱们看看。(满面含笑摸出一个球,高举这是一个------ ), 生:齐答:黄球 师:(放进去再摸出一个),里面啊还有一一(生接:白球),还有一- (生接:红球) 师:(欣喜)这红球漂亮吗?(漂亮)想要吗?(想) 师:这红球可不是心里想要就要得到的,我得把这几种颜色的球放在一个袋子里,让小朋友们去摸,如果你摸到红球,就把它送给你,想不想试试?

生:(斩钉截铁)想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三个口袋,都装了些什么球呢,瞧一一(贴,这是1 号袋,这是2号袋,这是3号袋)现在,如果你特别想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红球,你会选择到几号袋子里去摸?1号、2号还是3号? 生1:第3个 生2:第3个 生3:第3个 师:想摸3号口袋的举手。哇,你们都想摸第3个袋子?奇怪,为什么你们都选3号? 生:因为3号口袋全部都是红球。 师:追问:全部是红球怎么了呢? 生1继续:随便摸哪个球都是红球。 生2:先摸哪个球都是红球。 师:都这么想吗?还有补充吗?是呀,口袋里全是红球,任意摸一个,会怎么样啊?(贴一定摸出红球”数学上,我们可以说一一) 生:一定摸出红球 师:1号袋里也有6个球,为什么不去1号袋里摸? 生1:因为1号口袋里没有红球。 师:没有红球就怎么了? 生:就肯定摸不到了。 师:嗯,这肯定用得真好。这1号口袋里一个红球都没有,任意摸一个,有可能摸出红球吗? 生齐:不可能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要通过本单元教学,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一年级下册第三组安排了“保护环境”,二年级上册第七组安排了“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专题。与以往专题不同的是,本组教学内容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围绕“环境保护”这个专题,本组教材将导语、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以及综合性学习等相关内容以整合的方式编排在一起。其中,“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5课《翠鸟》之后,提示学生此次活动要求调查的内容、所选择的组织和调查方式;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之后,提示学生交流开展活动的方式,整理调查材料,做好展示和交流的准备。 本组的四篇课文中,《翠鸟》《燕子专列》讲述的是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反映了人们对待植物的不同态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前三篇属于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组的导语提醒学生“留心周围的环境,再想想,为了保护周围的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他人为

保护环境所作出的努力,使其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顺着这个情感发展主线,教材在课文后面安排学生去亲身调查、开展以“调查周围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中,教材在学生开展的调查活动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拓展和延伸,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和此次活动,开展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等学习活动。 1、会认31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留心周围的环境,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选择习作内容,借鉴课文的有关表达方法,写一篇与爱护周围环境有关的作文。愿意展示自己的习作,与同伴分享快乐。 4、感受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5、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6、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1、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的语句感受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概率初步教材分析

《概率初步》教材分析 161中学王苒苒2011.12.29 一、本章地位 本章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对于该领域的内容,本套教科书共安排了三章,这三章采用统计和概率分开编排的方式,前两章是统计,最后一章是概率.一方面,概率与统计相对独立,另一方面概率又以统计为依托.本章概率知识的学习要以前俩章的统计部分的知识为基础.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随机事件的的定义,概率的定义,计算简单事件概率的方法,主要是列举法(包括列表法和画树状图法),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中心内容是体会随机观念和概率思想. 二、课程学习目标 1、课标要求 (1)理解什么是必然发生事件、不可能发生事件和随机事件.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学概率,理解概率取值范围的意义. (3)能够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4)能够通过试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试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5)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2011年中考说明对概率的要求 事件、事件的概率,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 实验与事件发生的频率,大量重复实验时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要求】 ①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②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 ③能运用概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知识结构框图

四、课时安排(共15课时) 25.1随机事件与概率约4课时 25.2用列举法求概率约4课时 25.3利用频率估计概率约3课时 25.4课题学习约2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约2课时 五、学法教学建议 1、注重概念的教学、随机观念的渗透 概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与以前所学数学内容不太一样的东西,一些表述、思想、方法学生都不适应,如果一开始形成了错误的概念或“直觉”,那就很不利于后面的学习.因此在概念教学时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课本通过4个步骤来给出“统计概率”的概念: (1)很多事件的发生具有“偶然性”(给出“随机事件”概念.P125【问题1、2】)→ (2)不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有可能不相同(P127【问题3】)→ (3)相同条件下,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个常数,是由事件固有的属性决定的。这也是区分概率和频率的本质区别之一。(P128【试验】,古典概率定义) (4)然后再引入概率的统计定义。(P140【用频率估计概率】) 随机事件在现实世界中是普遍存在的,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并让学生知道,研究随机事件掌握其规律进而利用其规律是有实际意义的.概率论就是研究和揭示随机现象统计规律的教学工具,教师应举出大量事件,让学生判断,这些事件是确定性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2、帮助学生区别统计概率和古典概率的定义,揭示概率与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初学统计与概率的学生往往无法理解概率与频率的内在区别与联系,有时会把两者相混淆,教师应向学生指明,统计与概率这两个学科是互为依存,相互作用的.概率这一概念是建立在频率这一统计量的稳定性基础之上的,而统计也离不开概率的理论支持.相同条件下,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是一个常数,是由事件固有的属性决定的,但是如果用概率实验的方法,频率会随着样本空间的变化而变化,但随着样本的增加,频率会越来越集中于一个常数,这个数就是概率(统计概率的定义).所以用频率估计出来的概率有时是不精确的,会有误差.让学生们理解,在遇到任何计算概率问题时,如果能够用理论计算首先就应该采用理论计算的方式,这样的计算结果是概率的精确值(古典概率的定义),用频率估计概率通常会出现误差,得到的可能是概率的近似值. 3、通过大量的实例教学 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包括重复的)实例教学,让学生在结合实际问题的研究中来逐步体会、理解概念的实质、掌握计算的方法. 问题的形式、表述千差万别,通过多分析处理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转化能力. 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加深印象,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建议充分利用好教参后面附带的课件。 4、帮助学生总结常见解题方法 初中阶段新课标对概率的要求比较低,要求学生掌握的问题以及方法都比较单一.很多貌似不同的实际问题实质都是一样的,几乎都能转化成几种固定的模式,就像是设计模拟试验一样,比如,很

科学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教材分析 一、单元概述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本单元主要是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就需要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作为判断产生了新物质的依据。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 本单元包括8课:第1课主要呈现生活中物质变化的实例。从这些变化的实例中,比较出两类不同的变化。第2课通过两个实验,引导学生详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白糖加热,分辨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第3—6课具体介绍一些化学变化的类型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化学变化,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的物质。第7—8课通过研究化学变化速度的控制,介绍化学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懂得化学变化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最后帮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本单元并不要求学生学生掌握化学变化的类型和化学变化生成的具体新物质。而是要求学生能够从种种变化的现象出发,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各种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从而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二、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 2.物质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3.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4.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5.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 6.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推测、实验设计和验证获得结果。 2.学习通过“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式,自己设计对比实验进行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实录教学设计反思

可能性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实例使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通过实际活动,使学生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和同伴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能够列出简单试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可能性大小与数量有关。[教具准备]小正方体、作业纸、课件、红色彩笔等。 [学情分析] 对于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如果以结果能否预知为标准,可以分为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两大类。概率知识对于新课改后的五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学前测试:请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判断下面事件的发生。 1.每个人()都是小小的婴儿成长起来的。

2.太阳()从东方升起。 3.今天老师()要表扬我。 4.时间永远()停止。 测试结果:测试人数50人,全对37人,正确率为74%;13人出现错误,错误率为26%。大部分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对于这部分知识的认识不错。 因此在新授课过程中,我们要发挥生活经验在数学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对于例1认识可能性有大小的这部分的教学,我们要花的时间不多,学生必能初步体验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之后,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说出课件情境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说说身边的一些现象或事情。重在引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小小设计师”的设计,这是突破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关键。 例2的教学通过例1后面的做一做初步感知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然后通过抛正方体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可能性的大小与数量的多少有关系。[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听说咱们班的孩子都很聪明,我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战? 生:敢 师:今天挑战的内容是: 看数猜成语 同学们,准备好了吗?上课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备课人: 单元主题: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主题是: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二年级上册我们也学过主题类似的一组课文(第六单元)。“如果我有一枝神比笔,我会画很多东西给需要的人。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二上)“我们在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下幸福成长。我们也要学会关爱别人。谁需要帮助,我们就伸出热情的手;谁需要温暖,我们就献上一颗火热的心。”(二下)因此教学第二单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前面的学过的课文,也可以结合3月份文明月、学雷锋的活动展开这组课文的学习。 单元内容:这个单元包括《泉水》、《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不是最弱小的》、《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二。其中,除《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旧课文外,其余都是新课文。 教学建议:这是一组爱心串起来的故事。平凡而伟大的雷锋,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为蔷薇花挡雨的萨沙,喜爱小猫的卡罗尔,都有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所选的四个句子,都是爱的谚语。口语交际的话题设计又指引着爱的行动。可以说,“爱”是一根无形的线,贯穿在字里行间。《教学用书》上明确指出,教学本单元时,要在把握整体目标的前提下,把重点放在一个“感”上,从三个层次来感受、品味“爱”: 第一层次:朗读感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通过对课文语言的细细体味,让学生有所感触,能够感动,有些感想。 第二层次:拓展阅读。触动学生自发地搜集反映爱心的诗文,动情地朗读,主动地背诵,积极地参加朗诵会、故事会等活动。 第三层次:行动指引。引导学生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上,在家爱爸爸妈妈,在学校爱老师同学,在社会上关爱别人,愿意帮助别人。 本单元的课文,主题虽然类似,但又各具特点。 《泉水》是一篇美文,文字美,内容美,插图也美,就像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因此,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泉水的热情是教学的重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讲究“熟读成诵”,要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去沿着雷锋的足迹,时时处处关心别人。《我不是最弱小的》重在体会课文自然而平实的对话,用心体会并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一道理。《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要注意“长文短教”,注意指导学生学习默读,在真正自读的过程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可能性教材分析

《可能性》教材分析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分支。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可能性”是学生学习概率知识的开始,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为后面学习可能性的大小奠定基础,在概率知识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主题图呈现了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场景,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理解在抓阄过程中,抓到的结果是不确定的。目的是结合生活中的有关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1与主题图中“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紧密相连,通过学生亲自抽签,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编排上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桌上有“唱歌”“跳舞”“朗诵”三张卡片供学生抽取,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抽到哪个节目不确定,有3种可能的结果。其次,当一名学生抽到“跳舞”后,还剩“唱歌”和“朗诵”两张卡片时,第二名学生会抽到哪个节目仍然有不确定性,有2种可能的结果(可能会抽到“唱歌”,也可能会抽到“朗诵”),但与此同时,可以确定的是不可能抽到“跳舞”。此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最后,当第二名学生抽到“朗诵”,还剩一张卡片时,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分析出最后一名学生不可能抽到“朗诵”或“跳舞”,一定会抽到“唱歌”,从而充分感知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在整个抽签过程中,学生逐步体验在一定条件下,事件发生从不确定到确定的整个过程,也让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可能”“一定”描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可以用“可能”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能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 “做一做”呈现了学生摸棋子的试验,目的是让学生在猜测、试验与交流的活动中丰富对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两个盒子装有不同情况的棋子,是想通过两个简单试验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教材中共给出了4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哪个盒子里肯定能摸出红棋子”是让学生认识到在左边的盒子里装的都是红棋子,所以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左边的盒子里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而右边的盒子里有红棋子,所以可能摸出红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红棋子,“在右边的盒子摸出红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第二个问题“哪个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和第三个问题“哪个盒子里可能摸出绿棋子”是让学生认识到因为左边的盒子里没有绿棋子,所以不可能摸出绿棋子,“在左边的盒子里不可能摸出绿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在右边的盒子里有绿棋子,可能摸出绿棋子,但不一定能摸出绿棋子,“在右边的盒子里摸出绿棋子”这个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第四个问题“我会摸出什么颜色的棋子呢”,是让学生认识到右边的盒子里有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棋子,所以摸出的棋子颜色有红、黄、蓝、绿这4种可能的结果。 例2呈现的是两组学生重复进行摸棋子试验并交流统计的场景,目的是使学生在试验、收集和分析试验数据以及讨论交流各小组统计结果的活动过程中,初步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第45页“做一做”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转盘游戏,使学生在生活经验和试验的基础上,体会指针停在哪种颜色的区域内的可能性大。 例3呈现了一个装有红、黄两种颜色球的盒子,并设计了1个小组活动:记录从盒子里摸球20次的结果(每个小组的盒子里装的球都是一样的,摸出一个球后再放进去)。通过让学生根据摸球试验的统计结果来推测袋中何种颜色的球多,并实际验证,进一步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统计规律性。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准备一袋球,注意两种颜色的球的数量相差要大一些。然后让学生进行试验,再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进行推测“哪种颜色的球多”,最后再打开盒子看一看,验证自己的猜测,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各小组进行汇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统计的结果是什么,自己的猜测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猜。

可能性教学实录完整版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课本104页主题图,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通过猜测和简单试验,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于不确定性,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表达能力以初步的判断及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合作学习态度。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24个分别装有6个红球,3个红球3个黄球和3个黄球3个蓝球的袋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猜猜看是什么?(拿出袋子,摇动袋子) 生:小球。 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颜色,好吗?注意观察看谁的反映最快。(分别拿出黄色求和白色球) 生:黄色。 生:白色。 老师还带了一种特殊的乒乓球,看,什么颜色? 生(齐):红色。

看,老师把球都放到袋子里去了,聪明的孩子,猜猜看,如果让你从中任意摸一个球,你觉得你会摸出一个什么颜色的球呢? 生1:红色。 你猜, 生2:蓝色。 你呢?生3:黄色。 看来一切皆有可能,也就说,我们对于我们能从这个袋子里摸出什么颜色的球并不确定。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不确定的事件,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来研究的数学问题——可能性(板书)探究体验。 1、体验一定。 刚才有同学认为自己会摸出红球,有同学认为自己会摸出黄球,还有同学认为自己会摸出蓝球,想试试吗?想试的坐直给我看。 不着急,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个袋子,那这三个袋子里到底装了一些什么颜色的球呢?瞪大眼睛,仔细看。一号袋是什么颜色? 生:四黄两蓝。 很简洁、二号袋呢?看谁的反应快! 生:三黄三红 不错、那三号呢? 生齐:全红 概括得很好,如果你们特别想要一个红球,你会到哪个袋子去摸?(三号)都同意吗?说理由。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可能性教案

第四单元可能性 一、教学内容 1.体验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列出所有的可能。 2.定性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本单元内容由原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移来。 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原来的实验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第二次在五年级上册,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学会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但实践表明,低年级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理解有困难,并且《标准(2011)》对这部分内容也进行调整,第一学段不再学习概率的内容,将可能性的教学移到第二学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实例使学生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2.通过实际活动(如摸球),使学生能列出简单的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通过试验、游戏等活动,使学生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能和同伴进行交流。 三、编排特点 1.运用数据分析来体会随机性,强调对可能性大小的定性描述。 在可能性知识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概率素养的培养,增强学生对随机思想的理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简单随机现象中数据的随机性,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而不要把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内容变成了机械的计算和练习。《标准(2011)》中也提出运用数据分析来体会随机性,加强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使这部分内容更具可操作性,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 2.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 本单元教材不仅利用丰富多采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学习素材,同时注意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首先,教材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素材,以“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例1)、大量的活动(做一做、例2)等来丰富学生对不确定现象的体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现实世界中存在着的不确定现象,并逐步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其次,教科书中设计了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抛硬币、掷骰子等,这些活动都特别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但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更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试验、思考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逐步丰富对随机现象和可能性大小的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再次,教科书第49页编排了“生活中的数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到可能性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注重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的整理。 要体验随机现象中数据的随机性,就要求学生在进行相关试验活动或游戏活动时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例如摸球时不能看着球摸,也不能摸完一次后不摇匀球就接着摸,这样都不能很好地体现随机性。教材在相关例题及习题中明确提出了“放回去摇匀再摸”“按要求涂一涂”“随意摸一张”等要求,对学生的试验和游戏活动进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数据的随机性。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主题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还可以利用买体育彩票、抽奖等现实题材来引入可能性的内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组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世界”单 元之后,第二次以文体组元,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 体有故事,还有诗歌。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 打开了一扇窗。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本单元的4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不仅要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还要关注寓言中蕴含的道理,“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对寓言的基本特点及阅 读寓言的好处进行了总结梳理。 本单元的习作是看图作文,要求是“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习作安排的是“看图画,写一写”。本单元还安排了“快乐读书吧”栏目,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经典寓言故事, 提示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课文 1.认识27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会写2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寺株待兔》。 3.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懂故事,明白道

理, 4.能借助注释读准文言文。 5.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2)口语交际 1.积极參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3)习作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4)语文园地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 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監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