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粪池设计方案

化粪池设计方案
化粪池设计方案

化粪池的设计方案

化粪池是在无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情况下,建筑物的附设局部污水处理设备,属最初级污水处理阶段,可去除50%的悬浮杂质(粪便、较大病原虫等),并使积泥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为稳定状态,熟化后用作农业肥料。其沉淀原理类似于平流式沉淀池,分为酸性发酵和碱性发酵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酸性发酵阶段,产生H2S、硫醇、吲哚、粪臭素等有害气体和腐臭味,粪便污水pH为5.0~6.0。悬浮杂质吸附气泡浮于水面后,又因气体释放而沉入池底,循环的沉浮运动使悬浮杂质块逐渐变小,粪块中的寄生虫卵也随之剥离沉入池底。第二阶段是碱性发酵阶段,第一阶段产生的氨基酸在甲烷基作用下分解为CO2、CH4、氨,池内粪液pH为7.5左右。为减少污水与污泥的接触时间,也使酸性发酵、碱性发酵两个过程互不干扰,并便于清掏,化粪池一般设两格或三格。

一、修建厕所的基本原则

修建厕所在设计上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卫生、适用、方便、安全、防臭的原则修建。

二、建厕选址的一般要求

(1)厕所尽可能离居室近些,做到厕所进庭院、即方便适用,也便于管理。

(2)厕所宜建在居室、厨房的下风方向。

(3)卫生厕所尽量远离水井或其它地下水管网。

(4)厕屋可利用房屋、围墙等原有墙体降低造价。

(5)厕所地下部分应建在房屋或围墙外,有利于维护和出粪、清渣。

(6)修建厕所应符合村庄建设规划,不要建造在道路两旁。

三、三格化粪池厕所修建标准

1、主要结构

三格化粪池厕所的结构主要由厕屋、便器和三个密封的化粪池组成,便器与化粪池之间由进粪管连接,三池之间由过粪管相连。根据三个池的主要功能,第一池称为截留沉淀与发酵池,第二池称为再次发酵池,第三池称为储粪池。

2、技术标准

2.1卫生间的(厕屋)修建。厕屋应建造在室内或庭院内,厕屋独立,有墙、有顶、有门、有窗、有照明、有带盖垃圾桶、卫生洁具和节水型高压冲水装置(每人每天冲水量不大于4升),厕内干净整洁,通风良好,厕屋内墙壁平整光滑,做到无蝇、无蛆、无便迹和基本无臭味。

2.2三格化粪池的修建

2.2.1化粪池的布局

三格化粪池的布局可根据地形,因地制宜设置为“目”字形、“品”字形、“T”形、“L”形。一般多采用“目”字形。

2.2.2化粪池的容积

化粪池的有效容积应保证在第一池贮存20天以上,第二池贮存10天以上,第三池贮存30天以上。按照常住家庭人口3人以内的,化粪池总容积不得小于2立方米,一、二、三池的容积比例为2:1:3 ,超过3人的,按人均0.7立方米确定总容积。

2.2.3化粪池的修建

A、建池:挖坑长2.7米,宽1.5米,深1.2米。池底部打10厘米垫层,四边及隔墙均可砌“12”墙,用水泥砂浆内粉以防渗漏。池口应高出地面10 厘米,防止雨水流入。

B、装管:用110毫米的PVC管作进粪管和过粪管,用75毫米的PVC管作排臭管。第一池到第二池过粪管下端位置在第一池隔墙下1/3处,上端距第二池隔墙顶10厘米;第二池到第三池过粪管下端位置在第二池隔墙中部1/2处,上端距第三池距池顶10厘米。进粪管和过粪管应错位安装,不能形成一条直线。过粪管距离化粪池边墙不宜过大,一般为10 厘米。排臭管安装:排臭管应在第一池上端位置安装,高度应超出厕屋50 厘米。排臭管的管径不得小于75毫米。

C、封池:用水泥砂浆制作3块或2块预制板,也可打成现浇板,并在一池和三池的中心位置预留30厘米的圆形或方形清渣口和出粪口,清渣口和出粪口起沿10厘米,以防雨水流入。同时,在一池预留安装排臭管的排臭孔。待化粪池凝固不渗漏后,将预制板盖上密封,并安装排臭管。

D、封盖:制作清渣口和出粪口的盖板,启用后应临时密封,保证厌氧发酵和防止雨水流入。

四、格化粪池的建造图纸如下:

化粪池的启用:化粪池启用时应做好检查准备工作

1、第一池内加水观察24小时后,其水位减少不超过1厘米为合格;如有渗漏,必须修补至不渗漏方可投入使用。

2、厕所正式启用前在第一池必须加水,水位必须超过过粪管的下端口,使粪便入池后易于发酵。第二池和第三池不加水,加盖密封,防治雨水流入。

3、厕所应配备带盖垃圾筒、卫生纸、卫生洁具等卫生必用品。

五、管理要求

(1)户厕的三格式化粪池容积一般在 2立方米左右,由于容量较小,雨水和生活用水不得进入化粪池。

(2)便后养成水冲的习惯,但要控制用水量,以免因粪便贮存时间过短而达不到无害化要求。不要将不易分解的纸张或杂物倒入池内,以免造成弯管堵塞。

(3)定期清渣。一般每年清渣一次,具体清渣时间视使用管理情况而定,当第三池出现粪皮时必须清渣。清理出的粪渣、粪皮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方可使用。处理方式为粪渣与

(4)用肥时,必须从第三池取粪液,不能从第一池或第二池直接取粪。第三池禁止倒入新鲜粪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