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分析与矫正

关于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分析与矫正
关于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分析与矫正

关于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分析与矫正

1311021105 李严

摘要:学生课堂不良行为亦称学生课堂行为问题,指由学生发出的影响教学

正常进行的一切举止和言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课堂行为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结果。对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研究,是对课堂进行常态研究的必

要补充,本文主要从陈述了课堂行为管理的重要性,探究了课堂行为管理中的问

题以及总结课堂行为管理的策略和课堂行为管理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学生;课堂;不良行为;分析;矫正

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不良行为或即将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细心的观察、周密的分析和准确无误的判断,是正确选择矫正方法的前提。然而,我们国家目前对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工作尚显得很薄弱,教师在教育和教学实践中缺少极具操

作性的行为模式,因此,教育教学活动受自身因素的制约,缺乏规范性,这就要求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都应注意这方面模式的生成和开发。教师在完成了对上述诸内容的印证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大量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工作。在这些工作之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是资料的积累。在分析与研究中应该考虑学生以下几个要素:1.年龄:该行为是否与其年龄相符;2.教育背景:学生的行为是否与其以往行为相一致;3.其他行为:学生是否在别的课上或家中同样如此;4.生理问题:是否有阻碍或干扰学习的生理因素;5.文化差异:文化与语言是否有差异性;6.学习潜力:IQ及其他检测结果如何;7.现有水平:学科成绩是否较班级整体水平落后。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在完成了矫正前提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之后,必须诉之于正确的矫正方法,使问题行为得到有效的控制。概括起来,教师的矫正方法有以下几种:

1.树立正确的课堂纪律观,教师要建立正确的课堂纪律观。教师一定要树立这样的认识:纪律是教学活动的保证,没有课堂纪律,就没有课堂效率,甚至就没有课堂教学。其次,课堂纪律管理不是用来维持课堂秩序、驯服学生的,而是要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课堂规则的建立。建立明文的课堂规则以及隐形规则。明文规则详细说明在本科目课堂上被期望和被禁止的行为,并且建立对应的奖惩制度。在首节课上告知学生,并请学生复述牢记。对应的规则可以包括1)学生如何进入和离开教室2)在这节课上该做什么,应该以何种方式征得老师同意离开教室3)迟到的处理办法4)课堂开始于结束的信号标准5)上课铃响前,做好备课工作,准备好相应的上课材料及物品 6)老师及学生发言时,其他同学保持安静,如有意见或建议,该如何让老师知晓。

3.严格的落实纪律要求。1)落实课堂纪律原则如下:关心鼓励为主。对于严格遵守纪律要求的同学进行适当的鼓励夸奖。来自教师适度的夸奖,可以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发他们的潜能,满足学生爱与尊重的需要。2)正确运用处罚。在个别情况下,运用处罚进行纪律管理还是必要和有效的。

而惩罚作为一种手段,在批评方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惩罚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此。首先,概念的混乱导致了行为规范的模糊性。在我们国家,惩罚是实施教育的一种手段,它除了具有上述的刺激功能和补救功能外,还有威慑功能。惩罚可分为二种形式,一种是批评、谴责和训导;另一种是警告、记过、留校查看和开除学籍等处分,但是绝不含体罚,一切体罚和变相的体罚都是违法的。其次,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一致认为,惩罚只能指出

学生所作的反应是不合适的或者是错误的。但通常并未指明什么样的反应是合适的、是正确的,他们得不到该做什么的指示,惩罚只能增加反应的变异性,却不能使反应定型化;与之相反,奖赏(表扬)却能弥补这许许多多的不尽人意之处。因此,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家指出:批评是必要的,但不是必须的,而适时的表扬、奖赏却是非常必要的。一个社会的道德观首先体现在各种行为规范上,行为规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每一空间,成为推动人类不断发展、日趋进步的巨大潜流;另一方面道德观又是维护这种规范的最根深蒂固的力量。

在教学活动之中,并非只有教师才能化解和预防学生的不良行为,学生也能充分发挥其主体的能动作用。我们知道,他律不论如何奏效,其作用仅是暂时的,其基础是不坚固的,外界的影响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归根到底受制于受教育者的内因作用,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动力,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培养其自律能力,我们的教育才能事半功倍。自律能力的培养,是一项艰巨、复杂而漫长的工作,教师应帮助广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心,激发起每一个人的自我教育愿望,在班级的日常学习中,大力开展后进变先进、先进再前进的良好集体教育氛围,增强学生的独立自我教育意识,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勇于改过、积极向上的自觉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为了把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能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提高自律能力,教师还必须掌握能够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能够对自身有一个客观、准确而公证的评价,是其能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的前提。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如何,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效度,可以给学生一系列的行为评定参数,让每一位学生按其价值观提供各自的有序数列,教师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主体数列,也可以将学生们各自所有的有序数列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得出一个公认的主体数列,最后,将每一学生的有序数列同主体数列进行对比,分析异同,从而可以不断地为每一名学生指出优点和不足,找出差距,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总之,学生课堂不良行为的改善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2]谢英强《课堂纪律的管理》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

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

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个案 一、背景 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为之常。”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若缺乏内趋力,则习惯不巩固,习惯不巩固,则学习等于零。”他把一切学习都归于习惯的形成和巩固,这与叶圣陶先生的观点一致。国内外教学研究的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的位置。养成良好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行为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二、案例介绍 陈某,男,今年14岁,读初一,父母亲常年外出打工,半年才回来看他一次。平时,陈某跟随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学校观察到陈某易冲动,有暴力倾向,在学校和同学十天一大架,三天一小架,且非常凶猛,打的同学平时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上课要么睡觉,要么找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老师若有批评,他就在课堂上找老师胡闹,让同学看老师笑话。整个班级的正常学习活动不得不经常地受到他的干扰。不完成家庭作业,说谎话是他的“家常便饭”,作业没做完却说做完了,没带忘放在家了。平时经常请假,理由不是头疼就是拉肚子,要去看医生。 三、初步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陷:由于许多心理或行为有问题的少年都可能与他缺乏温情、缺乏教育的家庭有关。陈某的父母因生计问题远离他外出打工。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自小缺乏温情和父母之爱的陈某性格比较暴躁,以顶撞老人,攻击同学来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养成只知玩,不愿做作业,在学校和家里说谎话哄骗教师和家长的不良习惯。 2、自我认识的偏差: 3、同学的排斥:在不受重视的家庭环境中,渐渐地,陈某的心里滋生了一种妒忌和愤恨。这种情绪在家得不到缓解,便向身边的同学泄愤,造成同学间的矛盾,老师批评他,同学疏远他,他也觉得学习没有多大乐趣,认为没有人再喜欢自己,干脆不做作业,为了争面子,经常说谎,有时故意找同学的碴……这些行为遭到同学的厌恶和鄙视,也更使他变得偏激、反叛。 四、主要纠正过程 1、校园文化和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文明发展 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学生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校园中度过的,一个人习惯的培养最重要的因素是老师的教育和学校浓厚文化氛围的熏染。校园文化应成为全面育人的辐射源,素质教育的能量库,师生共同快乐生活、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我们学校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空间,着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如教室、走廊、操场、绿化区及墙壁,进行了科学的规划,为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同时,学校注重生成动态的校园文化,通过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邕宁区新江镇团阳小学黎朝亮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 2、分析观察记录的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和研究问题】 课堂学习行为是特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岀来的可观察和测量到的外显的学习反应或行为。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事半功倍,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有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就等于课堂教学效果收获了一半。 【使用说明】 观察学生从课前准备到课结束的学习行为,针对观测点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使用说明】 贯穿课堂的全过程,针对观测点记录课堂现象,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在初中学段的初期“中等生”在整个班级学生中占大多数,他们普遍能遵守课堂纪律;他们渴望进步,但又不够积极主动地勤奋学习?他们因处在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位置上,很难引起教师的注意而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只有少数毅力较强的中等生能较长时间保持在“中等生”的水平,大部分中等生因一个学期或一年的努力后,没能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而对学习丧失信心, (1)课堂观察是一种比较适合于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而使用的一种方式, 但不适用于个人使用。团队中每个人用不同的观察手段完成不同的观察任务,通过各种视角对教学进行观察,就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现象,并通过跟进的归 因分析,客观地揭示教学现象的本质所在。 (2)对于课堂观察这种方式,不能死扳硬套,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和教研目标,灵活地加以运用,可以是量表单独使用,也可以是定量的量表与定性的描述同时使用。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

小学生不良行为个案研究

小学生不良行为个案研究 无棣县西小王镇中心小学杜志村 张晓鹏,男,今年12岁,小学六年级,在学校观察易冲动,有暴力倾向;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爱讲小话;做跟课堂上无关的事、写字条、传字条、吃东西等;跟同桌或周围同学嬉戏玩耍、不做练习、不做笔记、不积极发言;更有甚者对学习漠不关心,一直睡觉,完全放弃学习等问题行为。同学很怕他平时连看都不敢看他一眼。老师若有批评,他就在课堂上找老师胡闹,让同学看老师笑话。整个班级的正常学习活动不得不经常地受到他的干扰。不完成家庭作业,出风头、唱反调,说谎话是他的“家常便饭”。 一、初步分析 1、家庭教育的缺陷:张晓鹏的父母因生计问题远离她外出打工。父母在生活上、学习上很难给予他应有的关爱和指导,家庭缺乏亲情感。当他遇到问题时,没有好的、能指引他的倾诉对象。从小与他一起的只有照顾其起居饮食的八十多岁的奶奶和两个大不了他多少的姐姐。奶奶疼爱孙子,无法关注他的学习。这样的家庭环境造成了自小缺乏温情和父母之爱的刘某性格比较暴躁,以攻击同学来引起家长和老师同学的重视,以及说谎话哄骗教师的不良习惯。 2、同学的排斥:在不受重视的家庭环境中,渐渐地,刘某的心里滋生了一种妒忌和愤恨。这种情绪在家得不到缓解,便向身边的同学泄愤,造成同学间的矛盾,老师批评他,同学疏远他,他也觉得学习没有多大乐趣,为了争面子,经常说谎,有时故意找同学的碴……这些行为遭到同学的厌恶和鄙视,也更使他变得偏激、反叛。 二、主要纠正过程 第一,净化外界环境,帮助学生塑造良好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变化时期,在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下,小学生各种不良习惯虽有表现但还未“定型”,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各负其责,形成教育合力,将培养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科学引导,强化训练。通过观察研究,我召开任课老师、班委会会议成立“师生组”、“同伴组”对刘某进行接对帮助,从生活到学习,让他感觉到虽然他以前犯了很多过错,但老师、同学依然爱他,让他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活跃他思想,使其自由地、有选择地去探索新知识。我组织开展诗歌朗诵会、故事会、美文选读等课外活动,使他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为他营造了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从规范他的行为习惯入手,把他在发展过程中所犯的错误看成是教育的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一)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的含义过错行为: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如:调皮捣蛋、恶作剧、作业和考试舞弊等。 不良品德行为: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客观:家庭教育失误、学校教育不当、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 主观: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消极的情绪体验,道德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性格上的缺陷等。 (三)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 是个复杂的工作,效果取决于教育时机的选择和对众多教育因素的控制。一般认为矫正主要经历: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和自新阶段三个过程。 矫正的心理学策略: (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3)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制。 教学心理 第一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目标: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名词解释)。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教学目标对是教学活动提出的具体要求,不仅规范着教师教的活动,且规范着学生学的活动。其主要作用有三:1.是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2.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3.具有指引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分类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①识记: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②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③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

学生课堂各种活动评价量规样表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项目A级B级C级个人 评价 同学 评价 教师 评价 认真上课认真听讲, 作业认真,参与 讨论态度认真 上课能认真听 讲,作业依时完 成,有参与讨论 上课无心听讲, 经常欠交作业, 极少参与讨论 积极积极举手发言, 积极参与讨论与 交流,大量阅读 课外读物 能举手发言,有 参与讨论与交 流,有阅读课外 读物 很少举手,极少 参与讨论与交 流,没有阅读课 外读物 自信大胆提出和别人 不同的问题,大 胆尝试并表达自 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 同看法,并作出 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 不同的问题,不 敢尝试和表达自 己的想法 善于与人合作善于与人合作, 虚心听取别人的 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 接受别人的意 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 精神,难以听进 别人的意见 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理表达自 己的意见,解决 问题的过程清 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 见,有解决问题 的能力,但条理 性差些 不能准确表达自 己的意思,做事 缺乏计划性,条 理性,不能独立 解决问题 思维的创造性具有创造性思 维,能用不同的 方法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 方法解决问题, 有一定的思考能 力和创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 乏创造性,不能 独立解决问题 我这样评价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课堂观察表 课堂观察表可以用来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可以是对全体学生进行观察,亦可以是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观察。 1.课堂观察表(全体参与度和个体参与情况) 时间教学/学习 活动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学生参与 人数 学生参与情况 (反应及回答 情况) 2.部分课堂观察(例如,选取有代表性的六位学生进行观察:请1位听课的老师记录好、中、一般的6位同学的课堂表现,1位听课老师观察全班的参与情况,另1位拍摄课堂过程录像),通过观察表和录像来收集信息 时间 学生1(成绩好、安静)学生4(成绩中、活跃)学生6(成绩一般、活跃) 活动参与活动参与活动参与 小组成员互评表 编号题目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1 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 2 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 记录表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2012-04-24 08:35:51|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 【开发者】 王临光毛卫彩张娜公联梅 【观察点】 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 2、分析观察记录的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和研究问题】 课堂学习行为是特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可观察和测量到的外显的学习反应或行为。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事半功倍,还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有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就等于课堂教学 效果收获了一半。 【使用说明】 观察学生从课前准备到课结束的学习行为,针对观测点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2012-04-24 09:34:22|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开发者】

王仕香黄慧慧 【观察点】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参与情况,了解学生的课堂行为。 2、分析观察记录的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和研究问题】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调查,可以发现,教师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落实,通过观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有利于 优化课堂教学。 【使用说明】 贯穿课堂的全过程,针对观测点记录课堂现象,做出单项的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在初中学段的初期“中等生”在整个班级学生中占大多数,他们普遍能遵守课堂纪律;他们渴望进步,但又不够积极主动地勤奋学习.他们因处在容易被教师忽视的位置上,很难引起教师的注意而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只有少数毅力较强的中等生能较长时间保持在“中等生”的水平,大部分中等生因一个学期或一年的努力后,没能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而对学习丧失信心, (1)课堂观察是一种比较适合于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而使用的一种方式,但不适用于个人使用。团队中每个人用不同的观察手段完成不同的观察任务,通过各种视角对教学进行观察,就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现象,并通过跟进的归因 分析,客观地揭示教学现象的本质所在。 (2)对于课堂观察这种方式,不能死扳硬套,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研目标,灵活地加以运用,可以是量表单独使用,也可以是定量的量表与定性的描述同时使用。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根据教学研究的需要。

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及矫正对策(党占海)

小学生常见不良行为及矫正对策 高台县解放街小学党占海 引言:研究和矫治小学生的不良行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量的研究表明,小学生不良行为是产生刑事犯罪的重要先兆,大量的刑事犯罪是由轻微的不良行为演变、转化而来的,及早矫治不良行为就能避免大量刑事犯罪的产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会遇到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但是缺乏有效的处臵方法,因而造成了很多悲剧性事件。小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很容易发生各种不良行为,研究不良行为的矫正规律,可以让小学生自己或有关的人员(父母、教师、社会工作者等)了解小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运用正确的原理与方法及时发现和矫正不良行为,从而健康成长。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表现及原因分析 小学生的不良行为:有攻击行为,如打架、说脏话、说闲话、恶作剧等;有欺骗行为,如说谎、抄袭别人作业、偷窃、作弊等;有破坏行为,如乱扔垃圾、乱图乱画、故意损坏公物等;怠惰性行为,如迟到、早退、丢三拉四、不按时完成作业、劳动不认真等。有不良嗜好,如赌博、玩电子游戏等等。 小学生产生常见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的不利。在家庭,有些家长溺爱、孩子,使得他们养成蛮横无理、任性的习惯;有的家长采取粗暴、专制的手段教育子女,致使孩子为了逃避处罚而说谎,或以反抗报复的形式对待成人;还有的家长用歧视、虐待、忽视、放任自流的态度对待孩子,使他们得不到温暖,因而四处浪荡。在学校,有些教师缺乏耐心,方法简单,对出现行为问题的儿童不能因材施教,或工作时松时紧,失去教育信心,甚至歧视学生,使他们厌恶学习,甚至是逃学。在社会,由于儿童模仿能力强,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因而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容易感染他们,把他们引入歧途,出现较多的行为问题。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记录表 2012—04—24 08:35:51| 分类: 默认分类|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开发者】 王临光毛卫彩张娜公联梅 【观察点】 学生得课堂学习行为 【观察目得】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得表现,了解学生得学习习惯及学习效果。 2、分析观察记录得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与研究问题】 课堂学习行为就是特指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得可观察与测量到得外显得学习反应或行为。它有着举足轻重得地位,它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做到事半功倍,还能促进学生智力得开发,能力得培养,并且对学生形成良好得道德品质起着潜移默化得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得学习态度与良好得学习习惯,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有了良好得课堂学习习惯,就等于课堂教学效果收获了一半。 【使用说明】 观察学生从课前准备到课结束得学习行为,针对观测点记录学生得课堂表现,做出单项得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得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基于课程标准得试题设计 研修总结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2012—04-24 09:34:22| 分类: 研修作业| 标签: |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记录表 【开发者】 王仕香黄慧慧 【观察点】 学生课堂行为观察 【观察目得】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得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得课堂行为、 2、分析观察记录得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培养行动策略、

【理论依据与研究问题】 课堂教学就是教学得基本形式,优质、高效得课堂教学就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得基本前提条件,就是素质教育得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得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得重要方向、课堂教学就是学校教育得主要途径,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就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保证、通过学生课堂参与度得调查,可以发现,教师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如何落实,通过观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得全过程,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 【使用说明】 贯穿课堂得全过程,针对观测点记录课堂现象,做出单项得现象分析,并做出总体得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教学行为。 在初中学段得初期“中等生”在整个班级学生中占大多数,她们普遍能遵守课堂纪律;她们渴望进步,但又不够积极主动地勤奋学习。她们因处在容易被教师忽视得位置上,很难引起教师得注意而处于自生自灭得状态.只有少数毅力较强得中等生能较长时间保持在“中等生”得水平,大部分中等生因一个学期或一年得努力后,没能达到自己所期望得结果而对学习丧失信心, (1)课堂观察就是一种比较适合于教研组开展教研活动而使用得一种方式,但不适用于个人使用、团队中每个人用不同得观察手段完成不同得观察任务,通过各种视角对教学进行观察,就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学现象,并通过跟进得归因分 析,客观地揭示教学现象得本质所在、 (2)对于课堂观察这种方式,不能死扳硬套,我们要根据不同得教学内容与教研目标,灵活地加以运用,可以就是量表单独使用,也可以就是定量得量表与定性得描述同时使用。无论采用什么形式,都要根据教学研究得需要。 (3)运用课堂观察开展教学研究需要一个长周期,才能瞧到研究得效果。对于一节课通过课堂观察得出一些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其合理性需要再进行教学实践与课堂观察,这样反复几次才能真正解决教学问题、 (4)因为课堂观察比较耗时、耗力,样本较小,课堂观察得适用范围有一定得局限性,因此最好选择代有普遍性得教学问题用这种方法进行研究才比较有意义与 有价值、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相关教育论文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相关教育论文 《小学教育中对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摘要: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直都是世界各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由于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原因,许多小学生身上 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 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从小学生不良行为 习惯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及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措施三个方 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行为习惯;矫正 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已明显提高;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也 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也普遍 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 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根 据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表现找到其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 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完它的债务。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小学生 的可塑性很强,我们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采取相应的 矫正措施。 1.基本做人的态度和习惯 从对小学生的观察中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自制力较差,不遵守纪律,很随便;二、三年级的学生逐渐表 现出撒谎的问题,有的孩子不爱护公物,无公德;有些四五年级的学 生打人、骂人、欺负比自己弱的学生,并向低年级的学生索要财物。还有些共性问题:无爱心,对他人冷漠,无集体荣誉感;经不起挫折,

不够勇敢,怕吃苦等等。如果这些不良行为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将 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2.生活方面 小学生在生活方面同样存在不少问题,不愿做、也不太会做家务事,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将父母给的早点钱省下来买零食、买玩具;放学后不回家,到处玩,作息无计划、无规律,迷恋电视。 3.交往方面 小学生是家庭的中心,是爸爸妈妈生活的主宰,他们已经习惯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做任何事情都要顺着自己的性子,很少为他人 着想,不会关心、宽容、体谅他人。 4.学习方面 学习被动,不喜欢做作业,心里总想着玩这玩那,因此作业马虎、应付、拖拉,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还有的学生做作业不动脑筋,不会抓紧时间,不会审题,总是依赖老师或家长,不愿意花时间钻研,学习缺乏吃苦的精神;课堂上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说 小话,做小动作,对于老师的提问,不积极思考,不求甚解,得过 且过。 二、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很多,有个体自身的原因,有家庭的原因,有学校教育的不当,还有校外不良环境及社会不良风气 的影响等。 1.家庭原因 (1)问题家庭给子女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问题家庭”是相 对于“和谐家庭”而言的,指的是在家庭关系的处理上存在着这样 或那样不和谐因素或是某些单亲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 的孩子往往没有安全感,容易产生压抑、自卑、孤僻、冷漠、仇视 等不健康心理。

教育心理学:学生不良行为矫正

2013陕西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文章来源:政通教育 | 日期:2012-12-24 15:26 | 人气:108 【导读】陕西政通教育为各位参加陕西招教考试的学员整理了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方便各位学员下载学习,祝各位学员在招教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政通教育为各位参加陕西招教考试的学员,整理了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望各位学员下载学习,考试顺利。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一) 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的含义 过错行为: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如:调皮捣蛋、恶作剧、作业和考试舞弊等。 不良品德行为: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二) 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客观:家庭教育失误、学校教育不当、社会文化的不良影响。 主观: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消极的情绪体验,道德意志薄弱,不良行为习惯的支配,性格上的缺陷等。 (三) 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 是个复杂的工作,效果取决于教育时机的选择和对众多教育因素的控制。一般认为矫正主要经历: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和自新阶段三个过程。 矫正的心理学策略: (1) 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 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3) 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 (4) 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 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制。 2013陕西招教考试教育心理学:态度与品德 文章来源:政通教育 | 日期:2012-12-24 15:25 | 人气:89 【导读】陕西政通教育为各位参加陕西招教考试的学员整理了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方便各位学员下载学习,祝各位学员在招教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政通教育为各位参加陕西招教考试的学员,整理了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望各位学员下载学习,考试顺利。 态度与品德的含义及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1) 实质: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整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根据《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办法》的要求,为了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观察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探索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有效地矫正和转变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快乐的成长。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在学校管理和课题实施中采取具体措施,制定相关制度,开展有效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效地转变校风,形成学校特色。 3、加强教育科研的规范管理,促使教育科研向深层次发展。 4、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管理、指导,确保课题研究的预期性目标的实现。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针对小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进行调查,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2、归纳总结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方法和途径。寻求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广泛实用性的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法。 3、完善研究工作的档案管理。认真按照《第四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过程管理办法》的要求,坚持做到“完成一件工作,留下一个足迹”的原则。通过各种有效媒体,积累研究工作的第一手资料,为下一阶段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三、课题研究具体安排 时间内容负责 三月1.召开立项课题小组会议,布置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 题分工明确任务。 2.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培训、指导工作。 3.拟定年度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4.针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总结交流、研讨。 教务处 教科室 各教研组 四月5.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校级小课题,布置小课题研究工作。 6.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守则》,黑板报评比活动。 7.通过主题班会组织学规范,礼仪相关知识。 教务处 少先队 各教研组 五月8.组织开展理论学习与课题研究情况交流。 9.确定3位教师上主题班队会课,每年段1节,收集过 程性材料。 教务处 教科室 各教研组 六月10.召开课题成果交流会。 11. 12.邀请专家来校对课题积极指导. 13.征集教育案例、论文,撰写阶段总结。 14.及时做好立项课题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教务处 教科室 七月至八月15.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安排布置学生假期生 活。 16.征集家长教育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优秀经验总结。 少先队 教科室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与矫治 摘要小学如何正视自身生源实际,减少学生不良行为,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小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从而提出了预防与矫治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不良行为控制 学生不良品行是指学生中那些不符合社会道德要求的言行。由于学校、社会、家庭等诸方面的原因,使部分学生品行不端,行为不良。表现为有的自卑、脆弱、消极、待人接物态度冷漠,不喜欢与同学交往;有的过分活跃,自我克制力差,不把周围的人放在眼里,易冲动,偏激,常常违反纪律,惹是生非;有的缺乏理想,对学习不感兴趣,自我意识淡薄,随意缺课逃学;有的举止不文明,打架骂人,出口成脏,随扔垃圾;更有甚者上学不到校,放学不归家,与社会上的游手好闲之徒混在一起……学生这些不良品行是在某种客观条件的影响下,通过学生自己一定的心理活动形成的。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认真分析研究小学生不良品行的成因及对策,是学校德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当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不良品行的成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原来条件相对落后,消息相对闭塞的农村来说,也受到经济大潮的冲击,三室两厅的房屋遍布乡镇,农民急于脱贫,金钱观念愈来愈重,认为只要有钱,其余的什么也不在乎,于是,置国家法律不顾,投机取巧。再有相当部分的青年人因为急于求成,加之本来就有些游手好闲,爱吃喝玩乐,就不择手段的在背地里干起赌、骗、偷、抢等事。这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对当今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2.家庭环境的影响目前,农村生活水平大多也在温饱线上,许多父母盼望着孩子将来能考上大学,过上“幸福”的日子,因此他们早早地为孩子准备钱而四处奔波。或外出打工,或经商赚钱,把孩子寄养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戚朋友家,认为孩子有饭吃,有衣穿,每天到学校,没病没痛,身体健康,在一天天长高就算家长尽到了义务,完全忽视对孩子品行的培养。部分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差,说话粗鲁,满口脏话,言行不一,认为教育学生是学校的事,对孩子不问不管,使家庭教育留有缺口。有部分学生家长教育方法欠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是打,就是骂,简单粗暴,一切都怪孩子,长期下来,孩子失去信心,并且产生逆反心理,结果破罐子破摔,不思进取,恶性循环。还有不少独生子女家庭,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教师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认为学生品行好坏与关紧要,只要学生分数考得高,领导就认为我这个老师教得好,就是合格的老师;有的教师教育学生简单粗暴,动不动就是批评训斥,让学生写检讨、保证,甚至以处罚代替教育,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 3.不良人际交往的影响 学生具有强烈的交友心理,而经常出现行为不良的学生,容易受教师和班内大部分同学的排斥,因而往往出现“落后群体”积聚交友的现象,各自的不良习气相互感染,不良行为恶性膨胀,同时由于青少年人格的不健全,心理的不成熟,情绪的不稳定,加上自控能力差、“哥们义气”重,相互牵连,总有“一人胆小,二人胆大,三人什么都不怕”的心理。遇事不冷静,先“动手”后“动脑”,具有很大的盲动性,对社会的腐蚀性和危害性极大。并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及预防与矫正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及治疗 闾井中心小学康玉龙 内容摘要:本文从生物、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小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成因,依据人本主义的观点、维果茨基的概念——最近发展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斯金纳等人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提出了治疗的对策。以期对小学生的教育提供一些帮助,让小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不良行为成因治疗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学生的不良行为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标准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有的甚至处在犯罪的边缘或已有轻微的犯罪行为(或称准犯罪水平)。”[1]这种现象在学校中,虽然只是发生在极少数学生身上,但是,矫正不良品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而且对全体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重大影响。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时期,良好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必须高度重视。 一、正确区分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 学生的不良行为可以分为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两种,在学校生活中,区分学生的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将学生的过错行为视为不良品德行为,就会将问题看的过于严重。反之,如果将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混同于过错行为,也会将问题看的过于轻率。 1、“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严重违反道德规范的、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 [2]在学校生活中,品德不良学生的人数虽然极少,但其消极作用很大,经常干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学生的过错行为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所发生的违反学校中校纪校规的行为。” [3]由于缺乏明确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不强,道德知识经验不足和认知水平较低,在不良的需要或情绪、好奇心、好动、试探和模仿等心理的驱使下,学生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量表 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 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 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10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 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伙伴眼里的我”和“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

课堂观察表 课堂观察表可以用来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可以是对全体学生进行观察,亦可以是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观察。 2.部分课堂观察(例如,选取有代表性的六位学生进行观察:请1位听课的老师记录好、中、一般的6位同学的课堂表现,1位听课老师观察全班的参与情况,另1位拍摄课堂过程录像),通过观察表和录像来收集信息

小组成员互评表

小组汇报量化评分表 注:此表算出的是小组成员的平均分数,个人分数还得根据小组成员互评量表和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调整。

研究性学习活动评价量表

注: 1.本评价表针对研究性学习活动作评价。 2.本评价仅作定性评价,被评者、同学及教师分别就各项的评价标准将各项评价意见填写在相应评价栏。 3.“我的反思”是被评者在自评、他评和教师评完之后针对大家的意见作反思,填写反思记录。 学生课后调查表——小学 姓名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请根据今天这节课课堂上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回答以下问题。 1.我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2.我注意到吸取其他同学问题回答中的优点,找出同学问题回答中的错误。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3.我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自己学到了数学知识。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4.我发表的意见被老师和同学接受了。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5.我在自己解决数学问题时,遇到困难向老师、同学或计算机寻求帮助。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6.我会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7.根据遇到的数学问题,我会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8.我已经学会今天课上的内容了。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9.我知道今天学的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我会用这些知识。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10.今天在网络教室上数学课,我的兴趣很高。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11.我觉得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学得很好,我相信我能学好数学。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12.在网络教室上课,我容易走神,不听老师讲,做小动作。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13.我喜欢在网络教室上数学课,希望老师经常让我们上这样的课。 ①同意②不知道③不同意 14.我能把今天学的数学知识讲给家长或小伙伴听。

当代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与对策思考

当代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与对策思考

摘要:本文从文献分析得出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已有研究 的进行总结,得到目前我国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小学生不良行 为习惯的成因进行多角度分析,最后探讨矫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和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些有效对策。至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持续的影响,反复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成因;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可见,小学阶段的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个阶段是儿童行为习惯、行为方式成长定型时期,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弱,很多的行为习惯是在模仿学习中形成的,且小学生由于受 年龄的影响,自制力差,个人行为很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如果这一阶段不加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引导,则可能会出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结果。因而,在基础教育阶段,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已成为教育的重中 之重。 一、我国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 (一)核心概念界定 1、习惯 习惯最早之前也被写成"习贯",有两种解释:一,习于旧惯,习于故常;二,是指长 时间养成的,不易被改变的生活方式。所以说习惯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自动化的行为。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中看,美国心理学家阿瑟﹒雷伯在他的著作《心理学词典》这本书中说到:习惯是一种习得的过程和活动模式。它的形成需要一个人不断重复某种活动,当其熟练水平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那么人们就可以毫 不费力地做出某种言行。从这方面来看,习惯体现为一种相对稳定、自动化和外显化的反应倾向。 2、行为习惯 一般来说,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合称。行为指人的举止行动,它是一种在自我的主观意识下表达内心活动的具体作为。行为习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性的、毫不费力就能做出的行为方式。它不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还包括思维及情感方面的内容,并且和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有密切关系。 3、不良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可分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不良行为习惯。而一般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指能够促进人们往正确的、积极地方向发展的行为方式。相反,不良行为习惯是指能够促使人们往错误的、消极地方向发展的行为方式。而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因为在人们本身存在着不良行为,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和纠正而逐渐形成的。(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内涵理解 在本文中,不良行为习惯表现为不良学习习惯和不良生活习惯两个方面。通过阅读研究者的相关研究,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界定为小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在自我主观意识下对《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社会公德

小学生几种不良行为分析

农村小学生几种不良行为分析 宿松县长铺中心小学石先春 农村小学生因其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强,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不良行为习惯相对较多,尤其农村小学生又因经济、社会欠发达,落后的因素相对更多一些,所以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也相对多一些,并容易反复出现,教师在矫正方面要下狠功夫。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自走上工作岗位后,也在农村工作近15年,对农村小学生一些不了行为习惯也颇为了解。与同事交流分析觉得以下几种不良行为尤为严重。 一、不讲究卫生很是突出。 绝大多数农村孩子均为留守儿童,家庭都是以种地和打工为生,父母出门打工,爷爷奶奶在家都是体力劳动者,他们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十分辛劳:饿了就吃,渴了就喝,困了就睡,常常无暇顾及自己和孩子的个人卫生,更不可能去认真搞好家庭的环境卫生建设,长期以来他们形成了“随地吐痰”、“垃圾随手丢”、“饭前便后不洗手”的不良习惯,而且农村中很多人甚至津津乐道于“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在学校同样把这样的习惯留在了身上,我们对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不讲卫生的恶习也是很头疼。 二、骂人、说脏话很普遍。 农村孩子平常交流均以说方言为主,说普通话仅在上课期间,所以常常是说起话来口无遮拦,一张口就是一连串的脏话。学生间发生矛盾后,骂人的话就随口而出。在教育孩子方面,由于家长知识水平的相对低下,方法简单,态度粗暴,他们中许多人至今仍然信奉并实践着“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古训,稍不如意,对孩子非打即骂……更有甚者:邻居之间、家族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吵起架来,往往是不顾一切地乱骂一通,专门骂最难听的字眼儿,这些不良行为对孩子影响很大。 二、贪玩,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很是严重。 许多农村家庭条件有限,不可能为孩子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的学习只能在学校老师讲解的基础上依靠他们自己的机械重复地记忆、抄写,时间一长,孩子的兴趣就没有了;不仅如此,大人们一天到晚忙着种地、打工,有

学生不良行为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868-45 学生不良行为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学生不良行为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调查概况: xx年教委下达布置各校对不良行为学生的调查 管理,对此项工作,我们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全面、 系统的分析研究,现将总结情况报告如下。 具体目标: 以调查方式深入了解当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环境 及非环境影响的具体现象。从而以资料形式深度了解 如今学生心理及思想岔路。使得以更明确的方式来引 导学生的学习及发展路线和方向。 调查方法: 使用小组会议讨论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调查内容: 对于现在学生的不良行为,以数字分析,家庭原

因,学校原因,社会原因,同学原因,教师原因进行辨证的多元的探讨研究,最终完成此文报告。 调查结果: 社会的多面性及环境的多极影响,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滋生与发展。在各个极端的影响下,唯一核心的问题是一种心理教育和鼓励,如今学生在面对如此多元化的迷惑下,导致他们失去了明辨力和原则性,他们往往认为“自我”会是一种完美的认知。却忘记了辨证的统一,并非仅为于此。所以说,要让学生克服困难,解决不良行为习惯,唯一的出路在于心理教育和引导,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这样一来,才能让学生在新的时代走向正确的道路。 一、数字分析: 我校不良行为学生科可分为两种:智育差等生和德育差等生,对学校教育影响较大的重要是德育差等生,其比例占不良行为学生的80%,其中德育差等生产生的原因:家庭教育起制约学生正常发展的占55%,家长采取“不管不问”态度的17%,“打骂孩子”的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