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

20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
20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

《20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黄元炤著; 探讨与解析20位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对初涉建筑领域的毕业生以及各设计院的从业建筑师来说有很多可以借鉴和思考之处

01.王昀;主要建筑作品:60平米极小城市,善美写字楼门厅增建,庐师山庄会所,庐师山庄住宅A+B,石景山财政局办公楼,百子湾幼儿园、中学校等

02.马岩松;MAD建筑设计室创建人及首席设计师,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获建筑学硕士

03.崔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国家工程设计大师

04.方略建筑;方略设计成立于2000年,前身为中央九三学社直属的九三建筑设计院

05. 崔彤;中国科学院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建筑师。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国家优秀设计金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专家政府津贴

06. 周恺;中国十大优秀青年建筑师,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建筑师

07.魏春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

08.张永和;中国建筑师,建筑教育家,非常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张永和;美国注册建筑师

09.刘家琨;1982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后分配至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1984到1985年在西藏工作。1987年到1989年,被借调至四川省文学院从事文学创作。1990到1992年在新疆工作。1999年成立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

10.王澍;创立了业余建筑工作室,2000年获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博士。现任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11.都市实践;URBANUS都市实践是由刘晓都、孟岩和王辉主持的建筑创作团体,创建于1999年,目前有深圳公司和北京公司。

12.李晓东

13.王路;现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世界建筑》杂志主编,主持王路工作室/壹方建筑

14.张雷;张雷建筑工作室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15.马清运;美国建筑师协会会员,设计总监

16.齐欣;齐欣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建筑师

17.朱锫建筑;留学于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UC Berkeley),获得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学位。2001年回国,与他人创建URBANUS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任主持建筑师。2005年在北京创建朱锫建筑设计事务所,任主持建筑师

18.梁井宇;场域建筑(北京)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城市研究者

19.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兴钢建筑设计工作室主持人、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央企业青年联合会一届委员

20.大舍建筑;大舍事务所合伙人柳亦春和陈屹峰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

当代建筑师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代建筑师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1001401-02 范思秦 摘要:本文为我们展现当代中国错综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现象的大背景下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所面临的现状、限制条件,以及他们如何在西方、中国、建筑自主性、社会现实、传统、变革的复杂网络中寻求自身的独特立场,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现象与诉求、操作框架、话语工具、实践策略 一、当代中国建筑师状况 如果我们试图以几个关键词描绘当代中国建筑师所面临的建成环境和社会现实,那么大、纪念性、新奇、快速、廉价、异托邦这组关键词既是中国当下从政府官员、决策者、开发商和私人业主的共同诉求,也是基于这种诉求所达成的建成环境的现状。无论这些词汇背后隐含的语义是褒是贬,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现象构成了建筑师工作的环境文脉和参照,这就是建筑设计作品所处的真实的环境,而建筑师的工作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被要求满足这样的诉求。 与此同时,这些关键词也构成了世界对于中国建造模式的集体认同和想象的框架。中国的当代建筑给世界的印象是具体的散落的优秀个案的蒐集和整体品质低下的并置。而这组关键词所代表的特征,或多或少正是造成中国当代大规模建造的整体品质低下的原因。 而当代中国建筑的快速和低成本的建造,已经成为中国建造的特征。这里,“廉价”或许并不仅仅意味着低成本的建造,同时暗指建造品质的低廉。然而,快速和“廉价”或者粗糙的品质,一方面作为即成现实的存在状态,另一方面也是建筑师必须积极面对并发掘出新的当代建筑可能性的源泉。正是因为可以快速低价地建造,中国建造正日益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灾后重建这类需要快速低成本建造经验的领域,以及基础设施建造的国际竞争中去。另一方面,我们是否可以重新审视快速廉价的积极意义,并创造出具有当代中国特征的建筑美学? 对于我们中国现有的建筑师来说,中国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们是否能够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师就在于我们如何去把握这些机遇。同时,这些也检验了我们作为建筑师的能力。 所以,对于如此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如何去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呢? 1、正确认识建筑师的天职建筑师不是艺术家。因此,建筑师的首要职责是服务 社会、以自己的一专之才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画家的一幅作品标价百万,即便无人问津,尚可孤芳自赏。而建筑设计的目的是建造和使用,需要社会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并且占用土地和环境资源。建筑师不是理论家。对各种前卫建筑设计流派和时髦的主义与理论,建筑师可以了解,但不能将其视为工作核心,每必奉之。建筑师的首要职责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脚踏实地的实现。建筑设计师应该通过身体力行的设计来解决社会与技术问题,而不是主义谈得不精,设计做得不良,偏废正务,不知所从。 建筑师属于服务行业的一支。建筑作品最终要服务于社会中的广大用户。一个小区可能居住着上千户人家,数万人口。一套百余平米的住房,在建筑师而言,或许只是复杂日常工作中一带而过的细节,但对于众多月薪不过千余元的普通居住者,价值几十万元的住宅,往往是一生之中最大的投资,也是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一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

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浅析当代建筑设计大师设计风格

浅析当代建筑设计大师设计风格 建筑大师:贝律铭 贝聿铭,美籍华人,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优秀的建筑家”。1983年,他获得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在美国的许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还有丹佛市的摩天大楼,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获得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作品代表作之一:“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前的水晶金字塔” 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法国是艺术的摇篮,卢浮宫是世界著名的艺术宝库。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从杂志上看到了卢浮宫的真面目,惊叹之余,我把目光投向了那座玻璃结构的金字塔。我喜欢这个作品。为什么这里会有金字塔?又是谁想到把“金字塔”搬到了卢浮宫前?放在这里寓意何在? 带着好奇我翻阅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米,底宽三十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难以想象的是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更另我欣喜的是这么伟大的建筑物设计师是贝律铭,他出生在中国,祖籍是苏州,苏州的园林世界文明,可以说贝律铭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由于家庭条件好,父亲是当时香港银行分行的行长,很自然他得到了出国的机会,但是他在出国后,放弃了金融行业的学习,而是选择了他喜欢的建筑。也许是兴趣,也许是努力,他取得了成功。他的作品遍布了很多国家。可以说他是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也是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在了解了有关方面的资料后,我明白了那么庞大的玻璃结构金字塔除采光、挡风遮雨等功能上的意义外。有一重艺术意义,那就是既要与卢浮宫相衬,又要保存卢浮宫的面貌,从历史悠久上看,金字塔可以和卢浮宫相衬;从建筑规模上看,二十一米的高度所展现的气势也可以和卢浮宫相衬;至于材料选择玻璃,我想那正是要保存卢浮宫的面貌,透过巨型玻璃结构的金子塔,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气势壮观的卢浮宫。 我们知道,建筑是要考虑环境的,好的建筑必定要和所处的环境相融合。21.6米的玻璃金字塔。这是贝聿铭研究周围建筑物的心得,也再度证实了贝聿铭设计与环境的紧密关系。金字塔的体形简单突出,而全玻璃的墙体清明透亮,没有沉重拥塞感。起初许多人反对这项方案,但金字塔建成之后获得广泛的赞许。玻璃金字塔周围是另一方正的大水池,在西侧的三角形被取消,留出空地作为入口广场,以三个角对向建筑物,构成三个三角形的小水池,这三个紧邻金字塔的三角形水池池面如明镜般,在云淡天晴的时节,玻璃金字塔映照池中与环境相结合,又增加了建筑的另一向度而丰富了景观。在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形水池有巨柱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贝聿铭将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成为一体。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doc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1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一百二十二人) 院士组(十八人) 马国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 王小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齐康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 关肇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李道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吴良镛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 吴硕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锦秋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总建筑师何镜堂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周干峙住房城乡建设部特邀顾问 郑时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 钟训正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教授 崔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彭一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 程泰宁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傅熹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戴复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 魏敦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大师组(二十一人) 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 刘景樑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名誉院长 刘克良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孙国城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时匡苏州科技学院教授 吴庐生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新所总建筑师 汪孝安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沈济黄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资深总建筑师 张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周恺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孟建民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胡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胡绍学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袁培煌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 倪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郭明卓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 唐玉恩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黄锡璆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建筑师 黄星元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 梅洪元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蔡镇钰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 央企院组(二十四人) 丁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裁 于正伦城市建设研究院院总建筑师 马立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院院长王暐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王暐工作室主任王洪礼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王振军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 孙宗列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精编版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 1: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建筑奖是Hyatt(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所设立的, 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每年一次的颁奖都由美国总统颁发并致颁奖词,1983年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就是从当年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受的大奖。该奖项一向是当代建筑风潮的指针性奖项,历届得奖的建筑师都是重量级的代表人物。从第一届的Philip Johnson(约翰逊),第五届的Ieoh Ming Pei(贝聿铭),之后有安藤忠雄(Tadao Ando),Frank. O.Gehry(盖里),以及Norman Foster(福斯特)等等无一不是当代的大师级人物。2000年的得主是来自荷兰的建筑师Rem Koolhaas(库尔哈斯)。Pritzker奖的由来Pritzker建筑奖由凯悦基金会在1979年设立,用以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该奖以Pritzker家族的姓氏命名。该家族的国际业务总部设在芝加哥,向以支持教育、宗教、社会福利、科学、医学和文化活动而闻名。Jay A. Pritzker和他的妻子(已于1999年1月23日逝世)发起设立了这个奖。他们的长子Thomas J. Pritzker现在是凯悦基金会的主席。他介绍说:“我们之所以对建筑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在世界上建了许多饭店,与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营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我们认识到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关切实在太少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芝加哥人,生活在摩天大楼诞生的地方,一座满是象Louis Sullivan(沙里文), Frank Lloyd Wright(赖特), Mies van de Rohe(密斯)这样的建筑伟人设计的建筑的城市,我们对建筑的热爱不足为怪。1967年我们买下了一幢尚未竣工的大楼作为我们的亚特兰大凯悦大酒店。它那高挑的中庭成为我们全球酒店集团的一个标志。很明显,这个设计对我们的客人以及员工的情绪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果说芝加哥的建筑让我们懂得了建筑艺术,那么从事酒店设计和建设则让我们认识到建筑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力。因此,在1978年我们想到来表彰一些当代的建筑师。爸爸妈妈相信,设立一个有意义的奖,不仅能够鼓励和刺激公众对建筑的关注,同时能够在建筑界激发更大的创造力。我为能代表母亲和家里其他人为此继续努力而自豪。”普利兹克建筑奖像一架选拔建筑大师的机器,目光犀利,下手精准,绝大多数获奖者的确名副其实。它似乎自成体系,从第一届得主菲利普·约翰逊(1979年)开始,到凯文·罗奇(1982年)、丹下健三(1987年)、雷姆·库哈斯(2000年),勾勒出一条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脉络;它能打破地域偏见,三位日本人和两位拉丁美洲建筑师的入选,显示了评选范围的全球性特征;出生于巴格达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2004年)的登场,多少弥补了它在性别取向上的一些遗憾;而对弗兰克·盖里(1989年)的关注,足以表明它的前瞻和远见:当时盖里只在美国西海岸做过一些美学冒险性建筑,其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尚未出现,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弗兰克·盖里确实能够为世界创造惊人的建筑。一个奖项成为伟大,是因为获奖者足够伟大,而这首先要求评委们足够睿智,评选程序足够公正。在短短的27年时间里,普利兹克建筑奖迅速崛起,29位得奖者如群星闪耀,风光无限。其声势压过了百年老店“英国皇家建筑师金奖”(RIBA)、奖金更丰厚的“日本国家 艺术大赏”和丹麦“嘉士伯”奖、重视单个作品的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家荣誉奖”等权威大奖,成为建筑界公认的至高无上的奖项。奖赏Pritzker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上以及奖金方面参照了诺贝尔奖。Pritzker建筑奖的获奖者可以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一个正式的获奖证书,1987年以后还增加了一块铜质奖章。(在这之前为每位获奖者颁发的是一座限量制版的亨利.摩尔的雕塑。)奖章正面图案的设计是以有“摩天楼之父”美称的芝加哥著名建筑师Louis Sullivan(沙里文)的设计为基础,刻有“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Pritzker 建筑奖)字样,获奖者的姓名刻在奖章正中,奖章背面刻着亨利.沃顿1624年在其《建筑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愉悦”。评奖任何国家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

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中国当代建筑师解读——张永和(1)

中国当代建筑师解读 ——张永和及其非常建筑工作室作为中国当代建筑界的海归派元老级人物,张永和在2000年第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上的亮相,带领了中国当代建筑正式登上了国际建筑舞台,他和他的非常建筑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拓荒者。但有人认为,非常建筑的设计,在外观上没有那种给人视觉带来冲击的形式,缺少一种应该有的个人风格。对于这个的解释,西方评论家在评论崔健时说过,他最大的贡献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重要,是他在不断地扩展摇滚乐在中国意识形态中的空间。而张永和的非常建筑最大的贡献也不在于他的作品有多么重要,而是他在不断扩展实验建筑在中国建筑产业中的空间。 对于张永和的评价,需要把他纳入到所涉及的多重工作中去把握。他所起步的阶段正好是文革一段荒凉的时代之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全球化,亚太地区经济繁荣加剧,条件促使了新一代的建筑师开启建筑创作的新视野。受到西化思想的熏陶,又对中国的传统及当代文化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通过实实在在的建筑实验研究,探索着中国当代建筑的道路。 起初的张永和,着眼的是建筑空间的思考,还属于空想阶段。《非常建筑》中讲到自行车与建筑的空间移位,讲到电影与建筑的空间叙事,都是跨领域的发散思考,就好像一个能 有所为的艺术家童年的丰富想象经验。他的这种自 我思维打开的方式,可以让一个建筑设计者逐渐培 养起对自身经历和生活环境的敏锐与洞察力,对生 活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对人们活动每一个细节及其 意义的研究来体察环境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 都是纯概念。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感知,张永和 的建筑是从生活的经历和感受出发,在他的设计中 没有过多抽象的定义。 而后,概念与建造得以实现。席殊书屋的设计中,自行车与 书架拼贴而成的“书车”,是街上车流在书店中的延续,赋予了书 店一定的城市性。书车为背靠背的双层书架,与原建筑的墙体厚 度相同,又成为了活动的书墙,任意转换它们的位置可以获得书 店内空间的变化,这样空间的灵活性就模糊了基地小的局限。这 也是对中国当时平行城市的一种理解。在那个年代,中国的住宅 都是作为社会福利建造的,强调平均,平行城市中没有单体建筑 的个性但有大结构的严整。对历史空间资源的尊重和再生创造也 就在这个时候崭露头角。这里关心的事具体的,现实的生活世界。 在书架和自行车的重叠中,叙述城市中细致的空间历史,建筑不再颂咏空洞而宏大的主题。 建筑的叙事,在基本纯粹的建造关系中展开, 而不是通过外部的、历史的、风格的、装饰的 附加形式,是书车、圆形钢管、玻璃墙、发光 地面、动态的上下前后关系的叙事。 张永和与非常工作室之后关注的核心问 题逐渐转化为建筑与基地,建筑与都市或自然 风景之间的关系。北京山语间怀柔别墅就成功 地建立了地形与建筑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激发的关系。在泉州小当代美术馆的设计中,当地材料和建筑方式与功能主义的线型空间相叠加产生了一种难以归类和定义的建造形式,这种暧昧的,指向不明的空间形式,是对当代中

建筑师王昀——现代建筑的空间

建筑师王昀——现代建筑的空间 王昀-中国建筑师 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北京大学副教授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毕业 1995年取得东京大学硕士学位 1999年以论文《从传统聚落的平面构成中读解空间概念的研究》于东京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3年参加由日本新建筑杂志举办的第24回日新工业建筑设计竞赛,获二等奖; 1994年参加日本新建筑举办的第4回SXL建筑设计竞赛,获一等奖 主要建筑作品:60平米极小城市,善美写字楼门厅增建,庐师山庄会所,庐师山庄住宅A+B,石景山财政局办公楼,百子湾幼儿园、中学校等。 徘徊在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之间——建筑师王昀访谈 提到传统聚落,人们首先会想到山水之间的民居、村落。它给人一种自由、丰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说到现代建筑,人们首先会想到“少就是多”,“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等宣言。随之想到的是光滑的白墙、大片的玻璃以及冰冷的、反自然的机器美学。通常在人们心目中,传统聚落和现代建筑是相差甚远的两种类型。 然而在建筑师王昀眼中,它们却神奇地联系在了一起。在早年的求学岁月里,王昀跟随老师学习古建。留学日本期间,他专门从事聚落研究。在多年世界聚落的探访调研旅途中,他又深深地被早期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所打动。自此,这两种差别甚大的建筑类型便相互交融,共同作用在王昀脑海中,形成了他独特的建筑理解。 回国以后,王昀一边在北大进行研究和教学,一边积极地投身建筑实践。从自宅室内改造到新近建成的庐师山庄会所及住宅,他延续着一贯的建筑思考,探索着当前语境下中国现代建筑的可能。 本访谈可算是对王昀从早年建筑学习到今日创作的一个回顾性整理。这样做一方面希望能梳理、介绍他建筑创作的背景和脉络;另一方面也希望由他个人的探索反思中国当代的建筑状况。根据主题,编者将访谈的内容分成几部分,以便阅读,此外,在适当的地方编者还增加了一些批注,这些批注有的是对文中精彩部分的强调,有的是背景资料或相关的引申,其目的在于引发更多的思考和讨论。

最新世界著名的十大建筑师备课讲稿

世界十大最有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先容一: 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有名的 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 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构造设计与艺术建筑驰 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 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 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有名的2004年 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 重身份,他对构造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 绳的控制。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 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雅观, 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力。所以,他经常以大 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示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洁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驰名,展示出技巧理性所能浮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出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约束。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巧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惯例预感。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专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似乎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明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高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端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孔。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 展厅,名号不大,实在却造成了尽对喧宾夺主的局势,End...。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

当代十大建筑师

当代十大建筑师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作品-巴伦西亚科学城 里斯本车站 密尔沃基美术馆 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二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 贝聿铭,美籍华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为中国培养、培训建筑设计师,为推进中国建筑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他设计的许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经典杰作。1999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聿铭建筑设汁生涯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计项目,耗时七年,大楼的—砖一木,—水—石皆凝聚着他的心血。该大厦楼内有园,似北京四合院,园内水池中自云南石林采来的黑石分布有致,两侧竹丛相映成趣,在空间组织上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到。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在他的任何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的努力。在设计时他对空间和形式常常都做多种探求,赋予它们既能适应其内容又不相互雷同的建筑风貌。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贝聿铭的设计创造出了承前启后的建筑风格,他注意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尽可能去掉那些中间的、过渡的、几何

中国近代著名建筑师

卢毓骏(1904~1975) 卢毓骏先生1904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入巴黎国立公共工程大学学习,1925年在巴黎大学都市规划学院任研究员。1929年回国,在南京考试院工作。1949年到台湾,并于1961年创办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建筑与都市设计系。 他的主要建筑设计作品有南京考试院、考选委员会、大考场及铨叙部,汤山望云别墅,南京高等法院,台湾科学馆,交通大学电子研究所、教职员宿舍,“中国文化大学”校园规划及华冈校舍、大仁馆、大义馆、大伦馆、菲华楼、大恩塔,“司法行政部”大法庭及法官训练所,台中日月潭玄及慈思塔、考试院等。 他的专著有《防空建筑工程学》、《防空都市计划学》、《新时代都市计划学》、《现代建筑》、《中国建筑史与营造法》。他发表的论文主要有《建筑艺术新论》、《三十年来中国之建筑工程》、《新时代工业化之应有认识》、(明堂新考——个中国建筑师想像中的中国古代明堂》、《反映有机文明的中国建筑》、《都市计划及造园》、《以柔克刚——防御原子弹建筑的若干构想》等。 他认为,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必须与都市计划有良好的配合。在教学中,他强调学生要尽力多涉猎艺术、工学、设备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多接触文学、哲学,只有如此才能加强设计的深度。 卢毓骏先生于1975年在台湾病逝。 南京考试院 刘鸿典(1904~1995) 刘鸿典先生,字烈武,1904年生于辽宁省宽甸县。1932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后在上海市中心建设委员会建筑师办事处任技术员,在此期间曾获实业部颁发的建筑师证书。1936~1939年在上海交通银行任建筑师。1939~1941年在上海浙江兴业银行总行任建筑师。1941年在上海创办宗美建筑专科学校,兼营建筑师业务。1947~1949年成立鼎川营造工程司,执行建筑师业务。新中国成立后任东

与庸俗作斗争中国建筑师代表人物

与庸俗作斗争: 中国建筑师代表人物 大师与普通建筑师的区别往往在于他们超前的理念和独树一帜的风格。建筑是时代的镜子,我们在《十位世界顶尖建筑设计师》专题中选择了十位当代全球最活跃、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师,他们设计了21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物质是易变的,只有精神才是永恒的。通过欣赏这十位建筑师的作品,逼迫我们去回过头,去重新思考这个世界,去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建筑。每一个建筑师都没有办法回避一个基本的问题:什么是建筑? 戴帆(Dai Fan) 戴帆: 最前卫、当代影响力最为广泛的明星建筑师 “颠覆坚固之价值的冲动点燃了建筑。” ——戴帆 戴帆与DESTROY建筑事务所以设计具有深刻的哲思工程结构与震撼的建筑享誉世界,用极具独创性的建筑形态来向世人展示其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空间想像力。戴帆目前工作于纽约和北京,致力于探求与其时代精神相呼应的建筑表达的新形式,工作领域涉及建筑设计、结构及土木工程、工程设计、城市设计和规划、景观设计、环境美术、项目管理和城市战略研究等方面。他设计的建筑充满深奥、宏伟、怪诞、神圣、科幻的感觉,其建筑语言、构思的独创性以及特殊的建筑风格使其在瞬息万变的建筑潮流中始终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戴帆(Dai Fan)

戴帆是当代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为广泛的建筑师之一,曾入选美国福布斯设计榜单,荣获亚洲设计大奖、环球设计大奖等几十个国际大奖,近年担任全球设计奖评委、亚太建筑空间大奖等一系列国际大奖评委。随着太空时代的到来与深入向前发展,“人类纪”迫切需要创建宇宙时代的建筑创作原则与建筑美学,未来以某种隐匿的方式写在现在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件之中。把非人的因素和推理的因素混合起来。他构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宇宙,关于一个时代的建造神话,展现了一种溢满新奇和神秘的建筑空间魅力。戴帆的代表作品有法国巴黎FA PARIS,美国佛罗里达州Florida Art Museum ,马来西亚吉隆坡200米高的东方运营中心(East Operation Center),中国山西大同造园中国造园(Chinese Garden)。

西方建筑师解读建筑

西方建筑师解读建筑 离开中国80多年了,而70多年的建筑生涯大多在美国和欧洲,应该说我是个西方建筑师。我的建筑设计从不刻意地去中国化,但中国文化对我影响至深。我深爱中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那是我设计灵感之源泉。我很高兴有幸在中国参与了几项设计,从早期的香山饭店到近年的苏州博物馆,我都致力于探索一条中国建筑的现代之路。中国建筑的根可以是传统的,而芽则应当是新芽,这也是中国建筑的希望所在。我所做的仅仅是一点尝试,我对中国年轻的建筑师们寄予厚望。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我的少年时期在中国度过,那个时候我对建筑没有什么概念,认为建筑和工程是一回事,从来没有考虑过设计的问题。我学习物理和数学,对艺术和历史却没有过多的关注。后来我逐渐认识到,艺术和历史才是建筑的精髓。第一个让我考虑建筑学的,是威廉?埃默森(WilliamEmerson)。那个时候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工程,而麻省理工建筑学院和哈佛大学之间有几个联合项目,因此在格罗皮乌斯(Groupius)来之前,我就对哈佛大学建筑学院有了一些了解。当时麻省理工学院还沉迷于学院派(Beaux-Arts)风格,我对于格罗皮乌斯和布劳耶(MarcelBreuer)加入哈佛大学很感兴趣,于是便决定到哈佛读研究生。 在哈佛大学读研的最后一年,我师从格罗皮乌斯,他允许每个学生自由选择项目主题。我对他说我想做一个与中国有关的项目,因为

我认为历史和建筑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他听完后并没有反对我,只是回答说:“好啊,那你证明给我看看。”于是我决定设计一座位于上海的博物馆。当时所有在建的中国建筑都是新古典主义风格。而我却认为,中国的展品都不大,因此学院派风格的立柱和山花并不适合。由于家里一直都收藏中国艺术品,我对中国艺术也略知一二。最后我设计了一个为中国艺术品量身定做的博物馆,这也赢得了格罗皮乌斯的认可。1946年我在哈佛读研时设计的这个作品,和时隔60年之后的苏州博物馆不无相似之处。 1948年我在哈佛大学教书,而威廉?齐肯多(WilliamZeckendorf)正决定在自己的威奈公司开设建筑部门,他让菲利普?约翰逊(PhilipJohnson)列出了一些建筑师,我也在其中,就这样我搬到了纽约开始为他工作。我们看了各种地产,我也开始逐渐了解了不动产业。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只停留在理论上,直到基普斯湾项目才真正得以建成。这个项目给了我信心,也让我更加敢于放手设计。那时候的我,十分欣赏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ohe),虽然知之不多,但很有信心,想要超越密斯。密斯偏爱的“幕墙”是用玻璃和金属覆盖结构骨架的,而我想,如果能把墙面直接变成外立面,这样就可以两步并作一步了。于是,在基普斯湾项目和后来与齐肯多夫做的低成本住宅里,我都采用了这个方法。 我和齐肯多夫合作了10年,这期间真正的作品不多,但是在整个团队中的工作给我带来了其他年轻建筑师不可能接触到的广阔经验。我接触到的是大规模的都市设计。基普斯湾项目之后,我开始感到低

当代全世界著名建筑师的优秀作品

当代全世界著名建筑师的优秀作品中国风景园林网讯:本文展示了在当今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优秀作品。让我们静下心,感受世界最著名建筑大师不寻常的人生经历,感受他们或生动明快,或朴素清新,或标新立异的经典设计之作。从中学习,有所感悟! 1、创新建筑师代表: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 创新建筑师代表: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 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巴伦西亚科学城 巴伦西亚科学城

巴伦西亚科学城 2、追求内外协调统一:贝聿铭 贝聿铭,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 贝聿铭,美籍华人,世界著名建筑设计师,他为我国设计了北京香山饭店、中国银行总部大厦,香港的中国银行大厦等。 他设计的许多大型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位于华盛顿市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经典杰作。1999年在北京建成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是贝聿铭建筑设汁生涯中的最后一项大型建筑设计项目,耗时七年,大楼的—砖一木,—水—石皆凝聚着他的心血。该大厦楼内有园,似北京四合院,园内水池中自云南石林采来的黑石分布有致,两侧竹丛相映成趣,在空间组织上将中国传统设计手法运用得十分精到。 贝聿铭认为:“建筑是—种社会艺术的形式。”在他的任何设计中都不会放松协调、纯化、升华这种关系的努力。在设计时他对空间和形式常常都做多种探求,赋予它们既能适应其内容又不相互雷同的建筑风貌。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 贝聿铭的设计创造出了承前启后的建筑风格,他注意纯化建筑物的体型、尽可能去掉那些中间的、过渡的、几何特性不确定的组成部分。使他设计的空间形象具有鲜明的属性。另外,

世界十大著名建筑师及作品

转载自:姜飞宏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世界十大最著名建筑师的生平及作品介绍 一:创新建筑师代表: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

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名单 (中国建筑学会评选) 评选日期:2010年8月 院士组 马国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 王小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齐康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 关肇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李道增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吴良镛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所长 吴硕贤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 张锦秋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总建筑师 何镜堂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周干峙住房城乡建设部特邀顾问 郑时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空间研究所所长 钟训正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教授 崔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彭一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 程泰宁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傅熹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戴复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誉院长 魏敦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 大师组 庄惟敏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 刘景樑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名誉院长 刘克良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孙国城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时匡苏州科技学院教授 吴庐生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高新所总建筑师 汪孝安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沈济黄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资深总建筑师 张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周恺天津华汇工程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 孟建民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胡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胡绍学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

袁培煌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 倪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郭明卓广州市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 唐玉恩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黄锡璆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建筑师 黄星元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顾问总建筑师 梅洪元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蔡镇钰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 央企院组 丁建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总裁 于正伦城市建设研究院院总建筑师 马立东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院院长王暐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王暐工作室主任 王洪礼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王振军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总建筑师 孙宗列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汪恒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建筑师 张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副总建筑师 赵成中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赵擎夏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赵喜成国贸工程设计院副院长 赵元超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总建筑师 顾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钱方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总建筑师 曹晓昕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院副总建筑师 崔彤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韩玉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董霄龙中国五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蒋培铭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蒋培铭工作室主任傅绍辉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靳瑞君总后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薛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地方院组 马震聪广州市设计院副院长 王曙光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尹冰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左玉琅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 叶青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董事长 付正浩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院长 冯志涛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邢同和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资深总建筑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