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创业就业总结

2018年创业就业总结
2018年创业就业总结

2018年就业创业工作总结

2018年下半年就业创业科,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提升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就业服务的有效性。我科室在学院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关心下,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结合学院专业特色,与时俱进,扎实细致的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坚持“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为灵魂,以服务为主题”的就业工作理念,强化内涵建设,注重提升实效。

一、基本情况

我院2018届毕业生共计4925名,其中大专生4811名,中专生114名。专业类别涵盖医药卫生、制造、电子信息、财经、文化教育、土建、生化与药品等11个专业大类,就业率为90.2%。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保持平稳,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上能够与工作岗位对接。2018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0.2%,现就就业创业科的工作总结如下: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各部门协作,实施全院全员参与。

学院党政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将就业创业工作纳入学院党政工作要点和学院"十三五规划",认真贯彻落实目标责任制, 切实实施就业创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专门成立学院就业创业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学生就业工作规划、协调和指挥;职能部门校企合作与就业创业处负责具体实施;

二级学院设有专门的就业管理机构,由专(兼)职就业人员具体负责就业工作。制定就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方向和特点,确定就业工作重点,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根据就业创业工作开展情况,召开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专题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顺利进行。

(二)以评促建,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

为了更好的推进创业就业工作,结合学院创业就业工作的会议精神,科室全体成员克服目前的困难、开阔思路、反复研究,积极申报《陕西省示范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构申报材料》和《创新与培训基地建设申报材料》,通过评价活动,查找不足、完善措施、加强建设,促进整个学院创业就业工作的稳步开展,提升就业创业服务质量。(三)开展就业教育指导活动,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强化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改革毕业生就业创业课程体系,将就业创业课程渗透到基础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的基础能力,进行SYB创业培训,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联合学院心理咨询课程及辅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学校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业就业知识竞赛”,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近年来,我院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就业处、各二级学

院积极邀请政府人员、创业导师、企业精英、成功校友等来校,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宣讲国家就业创业政策、就业创业指导、就业创业成功经验,进一步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并结合大学生自身素质、兴趣爱好及专业知识,引导大学生识别就业创业机会、捕捉创业商机,鼓励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指导、助力大学生自主创业。

(四)开展百家企业进校园

让企业负责人,走进校园、走进教室、走进学生,企业负责人才能了解我院教育理念、教育水平、教育规划。这次活动的开展是学院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渠道,有重要的意义的举措。活动圆满举行,企业负责人对我院的人才培养表示认可和高度的赞扬,也提出了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五)积极筹办冬季校园招聘会

学校今年的毕业为4900余人。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促进高质量就业,学院主动适应就业创业工作“新常态”,全员参与,不断创新,强化就业创业工作的目标管理与考核,学院的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毕业生收到用人单位充分肯定。2018年12月14日,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300多家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或达成就业毕业意向,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5500多个,4000余名毕业生到场应聘。

(六)电商进校园,产业孵化稳步推进

2018年12月29日下午,我院在行政中心广场隆重举行“产销直通·电商扶贫大学生代言”活动暨助力脱贫农产品展销会启动仪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智军、市委副书记尹清辽出席并讲话,市级相关部门、县区的领导同志出席了启动仪式。全市12个县区的40多家企业带来优质农产品供市民选购,展期5天。此次活动的开展,拉开了电商进校园、产业孵化新进展的序幕。

(七)认真落实“一对一”帮扶机制

对我院2019届家庭经济困难和少数民族毕业生进行摸底核实后,符合条件的毕业生实行“一对一”的就业帮扶机制。校企合作与就业创业处及各二级学院负责落实。全院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由校企合作与就业创业处分配至各二级学院,由各二级学院按照“一对一”的原则,将这些干部及本部门的副科以上干部及辅导员、有能力的教师分配具体就业帮扶对象,向他们发放“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联系卡”,各帮扶工作人员要定期了解帮扶对象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联系就业岗位,确保自己负责的帮扶对象实现就业。

三、存在的不足。

1、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由于我院近两年学生就业火爆而且多数专业都能进入设计院等单位,有相当多的毕业生采取了观望的态度,特别是单位没来招聘或者没有关闭招聘口之前,不想去任何单位应聘。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从而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

2、女生就业存在困难。由于学校的专业的特殊性,对女生外在要求较高,女生就业比男生遇到的困难加重。

3、就业指导工作尚缺乏系统性,个别指导的广泛性不够,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