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风从哪里来_科学_小学(说课试讲)

【教学设计】风从哪里来_科学_小学(说课试讲)
【教学设计】风从哪里来_科学_小学(说课试讲)

《风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对自然界中的风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对提出的有关风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简单的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

2.情感态度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3.科学知识:知道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自然界中风形成的原因。

难点:自行设计并实施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要布置让学生注意观察取暖锅炉或工厂的烟囱、车间或煤矿鼓风机、早点摊用的风葫芦等等,从而获得第一手生活实例,为课堂上的交流作好铺垫,也为探究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准备尽可能多的原型。在模拟实验材料的准备上,要体现开放性的特点,如可以准备教科书提示的模拟实验用的主体材料——可乐瓶,也可以用易拉罐、牙膏盒、纸筒等,只要学生能想到的、能找到的都可以。教师课前应准备一些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有关自然界风的音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出示各地区放风筝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说出风筝是借助风的力量飞向天空的,(板书:风)师生谈话: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关于风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学生提出关于风的问题)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走进《13 课风从哪里来》。(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起点,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科学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事实的呈现,让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探究风的奥秘的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科学探究:通过大胆的猜测和实验,自主合作

发现风形成的原因。

(一)自己制造风,并研究人造风形成的原因。

启发思考:你能制造风吗?你能让你的同桌感受到你

所制造的风吗?

学生动手制造

启发探究:你是怎样制造出风的?

(找学生示范。)

(学生回答:用书扇。)

追问:你煽动了什么?

生:空气

师:空气有什么变化?

生:流动了

师:你将你这里的空气扇向你同桌后,你这里还有空气吗?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白周围的空气会过来补充。)

(学生 2 回答:用嘴吹。)

示范:吹

追问:吹的是什么?空气有什么变化吗?

通过两组同学的制造师生总结出风形成的原因--空

气流动(板书)

师生谈话: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制造出了风,这种人为制造的风我们称为人造风。人造风是空气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周围的空气过来补充形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人造风?

(学生说常见人造风的同时,教师展示有关课件图片)。

师生总结:这些人造风都是借助于人的力量或电的力量使空气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周围的空气过来补充形成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探究的活动空间,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明白风形成的原因。并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课的无限乐趣,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

问题探究:大自然中的风千变万化,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与哪些条件有关系呢?同学们提出了几种猜想,其中哪一种猜想最有可能呢?(教师放映课件,提示学生观察火炉情境图—点ft图片放映动画效果—播放完后点ft边框放映下一页,为什么进风口处有风?与炉内和炉外的温度差异有没有关系?空气是怎么流动的?为什么会这样流动?)

(学生通过老师的启发猜测温差)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先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最后通过一定的事实依据,确定最可能的猜想,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的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而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三)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指导设计实验方案

师生谈话:让我们仿照课本情境图炉灶生火的原理,设计实验来验证一下。认真观察实验材料,想一想,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可乐瓶为什么要做成这样?用什么模拟炉灶,用什么模拟炉火,怎样检验灶口是否有风?这张硬纸片是干什么用的?这个透明塑料片是做什么用的?这个小盘子是做什么用的?

(学生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记录在记录单上)

师生谈话:下面请各小组汇报你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时,教师示范)(各小组依次汇报设计方案。学生汇报时,教师示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的,设置一些困难让学生解决从而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在学生与教师共同商讨下,确定正确的可行方案。

实验过程:

(1)在瓶子的瓶口处用胶带粘上一张纸条。

(2)点燃蜡烛,将可乐瓶罩住蜡烛。

(3)点燃香,将香冒烟处置于离可乐瓶圆孔底部约1 厘米处。

(4)注意观察瓶口处纸条的变化,以及香的烟到哪里去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难度较大,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所以教师要给予有效地指导和启发,把火炉作为原型,让学生建立一种与之相似的模型,再在模型上进行实验研究。】

2、学生分组实施实验探究活动。

师生谈话:同学们都非常善于思考,实验方案设计的全面、具体。在大家开始实验之前,先来看看老师的几个小要求吧。

温馨提示:

(1)操作时要注意安全。

(2)实验时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认真填写好实验记录,实验完成后共同得出结论。

(3)注意团结合作。组长合理分工,组员合作,有秩序的完成实验。

(4)试验结束后,整理好实验材料。把实验材料放在桌子的右上角。

(5)实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轻轻告诉老师或同学。

师生谈话:下面就请各小组进行实验验证吧。

(小组开始探究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实验验证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学生最喜欢的环节。但是容易出现学生由于过于兴奋,而出现思维混乱的状况,所以我制定了这个以提问问题为形式的实验记录单,而不是简单的空白实验记录表格。这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从实验过程中,查找有用的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3、学生汇报与交流实验结果。

师生谈话: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探究的特别起劲,很多同学意犹未尽,还沉浸在实验探究的乐趣中。现在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发现?其他小组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不同的地方可以补充。

(学生展示实验记录单并介绍实验发现。)

师生谈话:通过刚才的实验,使我们之前的猜想得到验证了吗?

4、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师生谈话:我们做的都是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由此可以知道自然界中风的形成与温差有关.那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说说,自然界中的温差是怎样形成的?(学生简单回答:太阳光照射程度和时间长短不同形成的。)(板书:太阳光照射)

师生谈话: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再结合其他同学的实验情况,将得到的实验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并结合已掌握的信息,总结自然界中风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总结汇报。学生汇报过程中,其他学生认真地听并补充。)

最后教师总结:由于地球上各个地方接受太阳光照射程度和时间长短不同,使各地区之间温度存在差异.热地方的空气轻,就会上升,冷的地方的空气就会过来补充,从而形成空气流动,就形成了风。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并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的发现进行比较,进而重组自己的信息体系,实现相互认同、相互接纳。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推理方法。让学生在肯定自己的成果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学习态度。】

5、分享回顾

1>分享课前准备的材料。

2>教师分享

3>学生谈收获

4>师生共同观看短片回顾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间的分享加深对风的认识。】

三、名言分享、情感升华

分享马克思的名言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提升学生的观念,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