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病毒病

烟草病毒病
烟草病毒病

烟草病毒病

Tobacco Viral Diseases

烟草病毒病是世界各烟草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类重要病害,种类很多,国外报道已从烟草上分离到的病毒有27种左右,国内已发现16种,其中发生普遍的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和烟草蚀纹病毒(TEV)等。各种病毒病在不同的地区间分布略有差异,TMV主要分布在东北、云南、贵州、广东、四川等烟区,CMV 主要发生在黄淮、西南、西北、福建等烟区,在很多地区还存在TMV和CMV的复合侵染。马铃薯Y病毒90年代以前在大多数烟区发生较轻,90年代中后期在某些烟区如山东、安徽、云南及东北等省区危害加重,1996年皖北烟区马铃薯Y病毒的暴发流行,曾给烟叶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山东的PVY与CMV复合侵染也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症状

T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苗期至大田期均可发生,烟株感病后一般5~7d表现症状。发

病初期,新叶叶脉颜色变浅,呈半透明状明脉,随后叶脉两侧叶肉组织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或花叶。田间症状因气候条件、病毒株系不同而异,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轻型花叶,仅表现为叶片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或驳斑,植株高度及叶片形状、大小均无明显变化。一般成株期感病,易表现此类症状;另一种为重型花叶,叶片上部分叶肉组织增大或增多,叶片厚薄不匀,形成很多泡状突起,叶片皱缩,扭曲畸形,叶尖细长有时叶缘背卷。若苗期感病,则发病更重。整个植株节间缩短,严重矮化,生长缓慢,几乎无经济价值。后期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或结出的蒴果小而皱缩,种子量少,多数不能发芽。

C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与TMV在田间症状相似,有时不容易区别。发病初也表现

明脉,然后形成花叶,重病叶也会表现扭曲,形成泡状突起等症状。但随病毒株系、品种不同而症状有较大变化。除表现花叶外,有时伴有叶片狭窄,叶基呈拉紧状,叶片上茸毛稀少,叶色发暗,无光泽。病叶有时粗糙,发脆呈革质,叶基部伸长,侧翼变窄变薄,叶尖细长。致病力强的株系还会使植株下部叶片形成闪电状坏死斑或褪绿橡叶症、叶脉坏死等症状。CMV亦可造成植株矮缩,发育迟缓等全株症状。

PVY引起的烟草病毒病:因病毒株系不同而表现不同症状,常见有脉带型和脉斑型。

脉带型:病株上部叶片呈黄绿相间花叶斑驳,脉间色浅,叶脉两侧深绿,形成明显的脉带斑。脉斑形:病株下部叶片黄褐,叶脉从叶基开始呈灰黑或红褐色坏死,摘下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同时茎杆上可见红褐色或黑色坏死条纹。除上述症状外,有时在下部叶片产生褐色或白色不规则坏死斑,坏死斑密集时,叶片上形成穿孔或脱落。

田间CMV常与TMV复合侵染,引起严重的矮花叶症状,与PVY复合侵染,常形成叶脉坏死,整叶变黄,枯死等症状。

病原

烟草病毒病的主要毒源有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简称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简称CMV)和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

TMV粒体为直杆状,大小为18×300nm ,分子量为4×107。致死温度90~93℃,稀释限点10~4~10~7,体外保毒期2个月以上,干燥病组织内病毒粒体可存活50多年仍具致病力。TMV在自然界中有多个株系,我国主要有普通株系(TMV~C)、番茄株系(TMV~Tom)、黄色花叶株系(TMV~YM)和环斑株系(TMV~RS)4个株系。因株系间致病力差异及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而造成症状的多样性。TMV寄主范围非常广泛,除烟草外还可危害茄科的番茄、辣椒、马铃薯等重要蔬菜和杂草,人工接种可侵染十字花科、苋科、茄科、菊科、豆科等36科350多种植物。TMV主要靠汁液机械摩擦进行传播。

CMV粒体呈二十面体的球形,直径28~30nm。该病毒通常存在3种粒体,一种含RNA-1,一种含RNA-2,一种含RNA-3和RNA-4。病毒的4种核酸链分别包装在3种病毒颗粒中。在CMV的某些分离物中还存在卫星RNA,它与CMV的RNA包在同一衣壳内,并抑制CMV 的核酸复制,降低其浓度并改变其致病力。该病毒致死温度67~70℃,稀释限点10~3~10~6,体外保毒期较短,约为72~96h。烟草上CMV分5个株系,即典型症状系(D系)、轻症系(G系)、黄斑系(Y1和Y2系)、扭曲系(SD系)和坏死株系(TN系),各株系在寄主范围、症状、侵染力等方面均有差异。CMV寄主范围极其广泛,自然寄主有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菊科、茄科等67科470多种植物。人工接种还可侵染藜科,马齿苋科等85科365属,约1000种植物。此外,CMV还可侵染玉米,是第一个被报道的既能侵染单子叶植物又能侵染双子叶植物的病毒。CMV在自然界中主要靠蚜虫传播,传毒蚜虫有75种左右,其中以桃蚜和棉蚜为主。传毒方式为口针型,非持久性。

PVY粒体线状,大小为730~790×12nm。致死温度55~65℃,稀释限点10~4~10~6,体外保毒期2~4d,但因株系不同而有差异。我国已鉴定出在烟草上发生的PVY有4个株系,即普通株系(PVY~0)、茎坏死株系(PVY~NS)、坏死株系(PVY~N)和褪绿株系(PVY~Chl)。PVY寄主范围也较为广泛,可侵染马铃薯、番茄、辣椒等34属163种以上的植物,其中以茄科、藜科和豆科植物受害较重。PVY自然条件下主要以蚜虫传播,汁液摩擦及嫁接亦可传毒。传毒蚜虫主要有棉蚜、烟蚜、马铃薯长管蚜等,传毒方式为非持久性。

病害循环

TMV可在土壤中的病株残根、茎上越冬作为翌年的初侵染源。混有病残体的种子、肥料及田间其他带病寄主,甚至烘烤过的烟叶烟末都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来源,通过汁液摩擦接触进行传播。接触摩擦传毒效率很高,田间病健植株接触,农事操作中手、工具、甚至衣物等接触病株再接触健株都可引起发病。因此田间可通过各种接触媒介引起多次再侵染,使病害在田间扩展蔓延。CMV主要在越冬的农作物、蔬菜、多年生树木、杂草等植物上越冬,翌春经有翅蚜带毒迁飞传到烟田。蚜虫获毒和接毒时间很短,均只有1min,最长保毒时间为100~120min。CMV还可通过多种植物种子越冬,但未见有烟草种子传毒的报道。若烟田生有菟丝子,也可进行传毒。PVY与CMV相似,主要在农田杂草、马铃薯种薯、越冬蔬菜等寄主越冬,春天,通过蚜虫迁飞传向烟田。

发病条件

此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栽培管理措施、品种抗病性等多种因素有关。

环境条件对各种病毒病的影响差异较大。对TMV而言,苗床期至现蕾前,温度和光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病情的扩展和流行速度。TMV最适发生温度为25~27℃,高于38~40℃,病毒侵入受到抑制,37℃以上或10℃以下,或光照不足,则出现隐症或症状不明显,因此,适度的高温和强光照可缩短病害潜育期。而对CMV和PVY,主要受蚜虫的群体数量和活动的影响。若冬季多雨雪、气温低,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慢,则蚜虫越冬基数低,蚜虫数量少,发病轻。若第二年春季干旱、雨量少,气温回升早,并出现干热风,或在大田生长期持续高温干旱则可导致CMV大流行;阴雨天多,相对湿度大蚜虫量少,则CMV和PVY发生轻。因此,CMV和PVY的发生与蚜虫活动、群体数量关系密切。一般在蚜虫迁飞高峰过后10天左右,田间开始出现发病高峰。

栽培管理条件是影响病毒病发生流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如前茬为茄科、十字花科的烟田TMV发生重。病地重茬,施用未腐熟的带病残体的粪肥,移栽带病毒烟苗均利于TMV 的发生。凡邻近村庄、蔬菜大棚或温室的烟田,由于毒源充足,蚜虫活动早且频繁,CMV 和PVY发生重。土壤瘠薄、板结,田间线虫危害较重,烟田杂草丛生,管理不善及移栽较晚等对烟株生长不利的因素,也会加重病毒病发生。

病害控制

防治策略应以选用抗(耐)病品种为基础,结合栽培管理,培育壮苗,防蚜治蚜,减少毒源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1.选用抗(耐)病品种目前已培育出一批抗TMV和耐CMV的品种。如H~423、

辽烟6号、辽烟9号等高抗TMV。还有一些品种如辽烟8号、辽烟10号、广黄54、广红12、辽44等对TMV也分别有较好的抗病性或耐病性。广东培育的C151、C152、C212等品系对CMV有很强的耐病性,台湾的TT6、TT7品种及中烟14等对CMV也有一定的耐病力。有些品种如NC89、G28、G80等品种对CMV存在阶段耐病性。这些品种的利用对防治烟草病毒病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2.农业措施对于TMV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培育无病烟苗。选用无病株种子,

种子应注意风净,防止混入病株残屑;苗床土应选非烟田土和非菜园土,苗床应远离烤房、晾棚等场所;间苗、除草等过程中,手及用具应用肥皂水等消毒。②尽量避免病地重茬或与茄科、十字花科等连作,重病地实行2~3年轮作。③适时早育苗,早移栽,严禁移栽已发病烟苗。在CMV和PVY发生重的地区,烟田应远离蔬菜园,并适当调节移栽期,使烟苗易感病期避过蚜虫迁飞高峰。合理的小麦—烟套作或用银灰塑料薄膜覆盖烟地避蚜均有良好的

防病作用。如结合小麦喷洒防蚜药剂,效果更好。如出现花叶,应及时追施速效肥如1%尿素,及时浇水,减轻病害发生。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20%毒病毒、1.5%植病灵或2%宁南霉素,可起到缓解病

毒危害的作用。用药程序为苗期1~2次,移栽前一天用药1次,防止病毒移栽时通过接触传染,移栽后的生长前期用2~3次,可明显减轻病毒病的发生。发病初期喷洒硫酸锌对病害有一定的减轻作用对CMV和PVY发生重的地区,应注意及时防蚜,在烟蚜迁飞盛期及时喷施50%抗蚜威。除烟田外,还应及时防治邻近作物上的蚜虫,以免相互传播。中国科学院与河南农科院合作研制出转基因抗花叶病烟草NC89,高抗花叶病,品质也很好,考虑到安全问题,目前已停止种植。

烟草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烟草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摘要介绍了烟草病毒病的发病症状、侵染循环特点,分析了其发病因素,总结了其防治技术,以期为烟草病毒病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烟草病毒病;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黄烟是韶关市的重要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逾2万hm2,主要集中在南雄、乐昌、始兴等县,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烟草病毒病俗称烟草花叶病,多年来是韶关市烟草生产上分布较广、发生较为普遍、危害较重的一大类病害[1]。烟草感染病毒后,减产幅度可达20%~60%,还严重影响烟叶的内在品质,上等烟比例减小,品质变劣,使烟农收入和财政收入大大减少。近年来,通过开展病毒病的发生规律研究和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现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发病症状 一是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烟株感病后,表现为整株系统症状。在高温强光条件下,5~7 d内就表现症状。幼苗感病后,先在新叶上发生“明脉”,叶脉组织变浅绿色,对光看呈半透明状。后蔓延至整个叶片,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几天后,叶片局部组织叶绿素褪色,形成浓绿和浅绿相间的“花叶”症状。早期发病烟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接近成熟的植株感病,只在顶叶及杈叶上表现“花叶”,有时有1~3个顶部叶片不表现花叶,但出现坏死大斑块,称“花叶灼斑”,植株中下部叶片常有1~2片叶沿叶脉产生“闪电”状坏死纹。二是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此病发病流行速度极快,来势迅猛,常在移栽后团棵期发生,造成烟株生长发育停滞,严重减产。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床期感染,移栽后开始发病,旺长期为发病高峰。发病初期表现“明脉”症状,后逐渐在新叶上表现“花叶”,病叶变窄,伸直呈拉紧状,叶表面茸毛稀少,失去光泽。有的病叶粗糙如革质、发脆,叶基部常伸长,两侧叶肉组织变窄变薄,叶尖细长,有些病叶边缘向上翻卷。病株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化,遇干旱或强光曝晒,极易引起“花叶灼斑”症状。 2侵染循环特点 烟草普通花叶病一般在茄科作物(番茄、辣椒等)及杂草上越冬,成为主要毒源。田间感病的烟株是大田再侵染的毒源。此病主要靠植株之间的接触及农事操作时手、衣服、工具等与烟株的接触传毒。黄瓜花叶病毒一般侵染烟草种子、杂草种子,并随种子越冬,也能侵染多年生植物和杂草,并随这些寄主在田间越冬(如蔬菜、多年生树木及农田杂草)。带毒种子及田间寄主和杂草是主要侵染来源。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由蚜虫传播,此外,病害的扩散和加重也和农事操作等机械传染有重要关系[2]。

烟草主要病害的种类及发生时期

烟草主要病害的种类及发生时期 来源:《烟草农药应用技术》 烟草病害种类很多,目前已知我国的烟草病害有60余种。按侵染源可分为由真菌侵染导致的真菌类病害、由细菌侵染导致的细菌类病害、由病毒侵染导致的病毒类病害。烟草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 (1)烟草炭疽病烟草炭疽病由属半知菌亚六包盘孢属的真菌侵染引起的。菌丝生长要求的温度范围为5~36℃,最适温度为20~30℃。在烟草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点,1~2天内扩展成直径2~5毫米的圆斑,褐色、黄色或黄褐色,病斑周围隆起,可有少许轮纹,中央凹陷呈赤褐色。该病病菌也可以侵染种子。 (2)烟草猝倒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有3种,以鞭毛菌亚门的腐霉属为常见。主要危害烟苗,病苗在近地面处呈褐色水渍状腐烂。病苗象开水烫过一样,成片的病苗变成暗绿色,萎蔫倒伏、腐烂,在湿润条件下病菌向四周扩展,致使烟苗成片发病。 (3)烟草赤星病由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的一种真菌侵染所引起。赤星病流行温度属于中温,日均温度低于20℃时很少发病,25℃以上时则发病严重,温度太高反而不易发病。烟株叶片进入中后期是赤星病的感病阶段,病菌主要危害成熟时的叶片。感病后,叶片先发生深褐色小圆点,受害组织开始变褐,直径一般1~厘米。病斑上的死组织具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明显,外围有淡黄色晕圈,病斑与健康组织有明显的界限。 (4)烟草根黑腐病病原为串珠霉菌,由属半知菌亚门的此种真菌侵染引起的。发病最适温度范围为17~23℃。15℃以下,26℃以上发病较轻。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根系。烟苗发病后,幼茎、子叶和根尖发黑腐烂,重病株的根系则全部腐烂,呈黑色。病菌不死,地上部分呈现生长缓慢,发黄,矮化。 (5)烟草黑胫病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的真菌侵染引起。该真菌喜欢高温多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32℃。苗期发生较少,主要危害大田成株,根茎叶均可发病。“穿大褂”:茎部受害后向髓部扩展,白天萎蔫。“黑胫”: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侵染,导致根部和茎基部出现黑褐色坏死斑,地上部分萎黄枯死。“黑膏药”:根部发病后变黑,在多雨潮湿时,中下部叶片常产生黑褐色坏死斑,直径可达4~5厘米。 (6)烟草蛙眼病为烟草尾孢是由真菌中的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的侵染引起的。此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7~30℃。烟草蛙眼病主要发生在大田成株的叶片上,病斑圆形,较小,直径多在10毫米以下,褐色或灰白色,中央为白色,有窄狭而带深褐色的边缘,形如青蛙眼球状,故名“蛙眼病”。 (7)烟草青枯病属假单孢杆属细菌。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18~37℃,最适温度为30~35℃。烟草青枯病在苗期和大田期均可发生,苗期危害更重。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根、茎、叶各部均能受害,最典型的症状是受害植株的叶片枯萎,萎垂的叶片初期仍为青色,故称“青枯病”。发病初期病株常表现为一边枯黄,一边健康,继而病茎髓部成蜂窝状或全部腐烂,形成仅留木质部的空腔。发病中后期病叶全部萎蔫,根部变黑腐烂,横切病茎,用手挤压切口,会从导管中渗出黄白色乳状浊液,这即是细菌的溢脓。

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综合防治实施方案

“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综合防治技术” 项目实施方案 一、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1)鉴定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致病小种,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开展早期检测、监测技术体系研究。 (2)结合气象、土壤、品种、生物和生产方式等因素系统研究我市烟区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的发生条件、流行规律。 (3)结合我市烟区现状和生产习惯,研究有针对性的农业防治措施,形成农业防治技术规程,探索生物防治手段。 2、预期目标: (1)基本明确重庆烟区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发生、危害、流行的特点和规律。 (2)初步明确重庆烟区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病原致病力分化和烟草青枯病生理小种,探索综合防治手段。 (3)初步建立早期快速检测与监测技术。 二、合作研究期限:2006年3月—2006年12月 三、试验研究地选择 1、室内试验研究在西南大学植物生态病理研究所进行。 2、系统调查、样品采集及综合防治探索研究拟在酉阳县烟草种植区进行。 四、具体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一)重庆烟区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发生、危害、流行的特点和规律研究。 1、调查地点:酉阳县烟草青枯病、黑胫病发生地区 2、研究方法: (1)通过与当地烟草公司的技术人员、烟农座谈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土壤状况,品种特性,栽培措施(含病残 体处理),水肥管理等因素与两病害的关系。 (2)通过县烟草公司,从当地气象部门获取(温度、湿度、降雨等)气象资料,结合病害调查,基本明确烟草青枯 病、黑胫病发生、危害、流行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 (3)定点调查:选择有代表性的田块(水田、旱地、品种等)定点观察。从田间初始发病开始采用系统调查方法,每 隔3—5天调查记载青枯病、黑胫病发生情况。将数据 转化为青枯病、黑胫病的季节流行曲线图,分析病害随 着时间的推移所表现出来的动态变化过程。找寻青枯 病、黑胫病发生流行的主导因子。 3、人员安排:两位大学生驻点系统调查与教师定期下点调查 相结合。 (二)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病原致病力分化和烟草青枯病生理小种研究。 1、菌种标样采集点:主要在酉阳县发病地区以及其他烟区县有 代表性发病田。

烟草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一)

烟草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一) 摘要介绍了烟草病毒病的发病症状、侵染循环特点,分析了其发病因素,总结了其防治技术,以期为烟草病毒病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烟草病毒病;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黄烟是韶关市的重要经济作物,每年种植面积逾2万hm2,主要集中在南雄、乐昌、始兴等县,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烟草病毒病俗称烟草花叶病,多年来是韶关市烟草生产上分布较广、发生较为普遍、危害较重的一大类病害1]。烟草感染病毒后,减产幅度可达20%~60%,还严重影响烟叶的内在品质,上等烟比例减小,品质变劣,使烟农收入和财政收入大大减少。近年来,通过开展病毒病的发生规律研究和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现将其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发病症状 一是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烟株感病后,表现为整株系统症状。在高温强光条件下,5~7d内就表现症状。幼苗感病后,先在新叶上发生“明脉”,叶脉组织变浅绿色,对光看呈半透明状。后蔓延至整个叶片,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几天后,叶片局部组织叶绿素褪色,形成浓绿和浅绿相间的“花叶”症状。早期发病烟株节间缩短、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接近成熟的植株感病,只在顶叶及杈叶上表现“花叶”,有时有1~3个顶部叶片不表现花叶,但出现坏死大斑块,称“花叶灼斑”,植株中下部叶片常有1~2片叶沿叶脉产生“闪电”状坏死纹。二是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此病发病流行速度极快,来势迅猛,常在移栽后团棵期发生,造成烟株生长发育停滞,严重减产。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床期感染,移栽后开始发病,旺长期为发病高峰。发病初期表现“明脉”症状,后逐渐在新叶上表现“花叶”,病叶变窄,伸直呈拉紧状,叶表面茸毛稀少,失去光泽。有的病叶粗糙如革质、发脆,叶基部常伸长,两侧叶肉组织变窄变薄,叶尖细长,有些病叶边缘向上翻卷。病株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矮化,遇干旱或强光曝晒,极易引起“花叶灼斑”症状。 2侵染循环特点 烟草普通花叶病一般在茄科作物(番茄、辣椒等)及杂草上越冬,成为主要毒源。田间感病的烟株是大田再侵染的毒源。此病主要靠植株之间的接触及农事操作时手、衣服、工具等与烟株的接触传毒。黄瓜花叶病毒一般侵染烟草种子、杂草种子,并随种子越冬,也能侵染多年生植物和杂草,并随这些寄主在田间越冬(如蔬菜、多年生树木及农田杂草)。带毒种子及田间寄主和杂草是主要侵染来源。在自然条件下主要由蚜虫传播,此外,病害的扩散和加重也和农事操作等机械传染有重要关系2]。 3发病因素 烟草病毒病的流行及其强度,主要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关键是气候条件。据观察,吹干风、骤冷骤热、久雨后曝晴、久晴后突然连续低温阴雨等不良气候的出现会导致发病流行速度极快,发病急剧加重。吹干风天气促使烟田早晚无露水,烟田水分丧失快,使叶片相互摩擦,造成病毒传染。骤冷骤热和连续低温阴雨天气使烟株生理机能受到干扰,导致抗病能力相应降低。移栽时,烟农往往不注意,将病苗栽入大田后,长势很弱,叶色黄绿,植株矮小,叶片小而薄,侧芽大部畸形,在烟田管理中,病毒传到健株上,使烟株发病。连年种植烟田和与茄科作物、蔬菜混种烟田,田间病毒源丰富,使病毒病发生重。病毒病的发病轻重和早迟与蚜虫发生程度和发生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精品】烟草常见病害

烟草常见病害 烟草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东起黄海之滨,西至伊犁边陲,南起海南岛,北迄白山黑水间.在经度74°~135°,纬度180°~53°范围内,从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区,到处都有烟草的足迹.因此,了解我国烟草的常见病害,对从事烟草病害的工作者是有益的。 一、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分布于全世界,其重要性仅次于普通花叶病毒病。在我国各烟区都有发生,而以黄淮、华中及华南烟区发生较重。在山东、河南、辽宁、陕西、安徽、湖南、湖北及台湾烟区,其危害程度已远远超过普通花叶病.近几年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已成为我国烟草上的主要病害,对烟叶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重病区在流行年份减产25%—30%,严重时常减产50%左右。病叶碳水化合物含量减少,含氮量增加,施木克值降低,品质下降,尼古丁含量稍降。但总的来说,产量的损失要超过品质的损失. 黄瓜花叶病毒病的寄主范围广泛,是第一个发现可以同时侵染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病毒。可侵染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菊科等作物达45个科的300多种植物。 (1)症状: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的主要特征是引致烟草花叶,苗期和大田期均可发生。发病初期表现脉明,几天后病叶形成深绿、浅绿相间的花叶,并常呈现疮斑.有的病叶表面呈革质、叶畸形、成线状;有的叶基变长,侧翼变狭变薄,叶片细长;有的病叶叶缘向上卷曲,有的沿叶脉出现闪电状坏死,有的叶片呈现黄色斑驳,有的整株黄化。早期受侵染的烟株,严重矮化,高度不及健株一半。这一病毒

的株系很多,不同烟草品种间对病毒的反应也不一致,因此表现的症状常有变化。病叶中的栅栏组织细胞缩短、海绵组织的薄壁组织被压紧,叶片变薄,病叶的叶绿体数量虽然很多,但受压而缩小,病叶维管束直径也小于健叶,病叶细胞内无细胞内含物. (2)病源:

烟草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烟草的主要病害有哪些?这些病害主要在哪些时期发生危害? 烟草病害种类很多,目前已知我国的烟草病害有60余种。按侵染源可分为由真菌侵染导致的真菌类病害、由细菌侵染导致的细菌类病害、由病毒侵染导致的病毒类病害。烟草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 (1)烟草炭疽病烟草炭疽病由属半知菌亚六包盘孢属的真菌侵染引起的。菌丝生长要求的温度范围为5~36℃,最适温度为20~30℃。在烟草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点,1~2天内扩展成直径2~5毫米的圆斑,褐色、黄色或黄褐色,病斑周围隆起,可有少许轮纹,中央凹陷呈赤褐色。该病病菌也可以侵染种子。

(2)烟草猝倒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有3种,以鞭毛菌亚门的腐霉属为常见。主要危害烟苗,病苗在近地面处呈褐色水渍状腐烂。病苗象开水烫过一样,成片的病苗变成暗绿色,萎蔫倒伏、腐烂,在湿润条件下病菌向四周扩展,致使烟苗成片发病。

(3)烟草赤星病 由半知菌亚门交链孢属的一种真菌侵染所引起。赤星病流行温度属于中温,日均温度低于20℃时很少发病,25℃以上时则发病严重,温度太高反而不易发病。烟株叶片进入中后期是赤星病的感病阶段,病菌主要危害成熟时的叶片。感病后,叶片先发生深褐色小圆点,受害组织开始变褐,直径一般1~2.5厘米。病斑上的死组织具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明显,外围有淡黄色晕圈,病斑与健康组织有明显的界限。

(4)烟草根黑腐病病原为串珠霉菌,由属半知菌亚门的此种真菌侵染引起的。发病最适温度范围为17~23℃。15℃以下,26℃以上发病较轻。幼苗到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根系。烟苗发病后,幼茎、子叶和根尖发黑腐烂,重病株的根系则全部腐烂,呈黑色。病菌不死,地上部分呈现生长缓慢,发黄,矮化。

(5)烟草黑胫病 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的真菌侵染引起。该真菌喜欢高温多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32℃。苗期发生较少,主要危害大田成株,根茎叶均可发病。“穿大褂”:茎部受害后向髓部扩展,白天萎蔫。“黑胫”:病菌从根部或茎基部侵染,导致根部和茎基部出现黑褐色坏死斑,地上部分萎黄枯死。“黑膏药”:根部发病后变黑,在多雨潮湿时,中下部叶片常产生黑褐色坏死斑,直径可达4~5厘米。

(6)烟草蛙眼病 为烟草尾孢是由真菌中的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的侵染引起的。此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7~30℃。烟草蛙眼病主要发生在大田成株的叶片上,病斑圆形,较小,直径多在10毫米以下,褐色或灰白色,中央为白色,有窄狭而带深褐色的边缘,形如青蛙眼球状,故名“蛙眼病”。

(7)烟草青枯病 属假单孢杆属细菌。病原菌生长的温度为18~37℃,最适温度为30~35℃。烟草青枯病在苗期和大田期均可发生,苗期危害更重。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根、茎、叶各部均能受害,最典型的症状是受害植株的叶片枯萎,萎垂的叶片初期仍为青色,故称“青枯病”。发病初期病株常表现为一边枯黄,一边健康,继而病

烟草病毒研究现状与展望

第14卷第2期中国生态农业学报Vol.14No.2 2006年4月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April,2006 烟草病毒研究现状与展望* 马国胜何博如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与园林系苏州215008)(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郑州450000) 摘要简述了烟草病毒主要种类、最新分类地位、鉴定与检测技术、抗病毒基因工程等方面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烟草病毒病检测技术、抗病毒制剂研制与开发以及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技术等方面研究发展趋势。指出应加强用于烟草病毒诊断与检测的试剂盒研究及开发。 关键词烟草病毒分类检测基因工程 Current statu s and recent advances on the tobacco viruse s.MA Guo-Sheng(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and Gardening, Suzhou Polytechnic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Suzhou215008,China),HE Bo-Ru(Zhengzhou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Total Tobacco Company,Zhengzhou450000,China),CJEA,2006,14(2):150~153 Abstract Recent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main kinds,latest taxonomy,determination and probe technique,and genetic engineering of anti-virus,etc.,of tobacco viruses are briefly stated.The related fields of further studies on determining and probing techniques,development of anti-virus medicaments,and genetic modified tobacco,et al,are prospecte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reagent box to determine and probe tobacco viruses are recommended,too. Key words Tobacco virus,T axonomy,Probe,Genetic engineering (Received Dec.23,2004;revised Jan.29,2005) 1烟草病毒的发现与主要种类及其分类 烟草病毒是引起烟草病毒病的植物病毒总称,可危害多种植物,是烟草普遍发生且危害严重的侵染性病原,也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由于气候、耕作制度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烟草病毒病对植物的危害日益严重。烟草病毒病最早于1857年由Swieten以烟草反常现象为特征所记载[20];1886年May-er首次将烟草发生的这种反常病害命名为烟草花叶病“Mosaic”,并证明病株汁液具有传染性[1,2,20];1898年Beijerinck再次证实烟草花叶病病原的传染性,并证实其具有滤过性,首次使用“传染性活液(Contagium vivumfluidum)”即“病毒(Virus)”一词本意称谓烟草花叶病病原[1,2];1939年德国科学家Kausche等利用最新电子显微镜第一次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的长形病毒粒子,拉开了植物病毒学研究的序幕[1,2]。人们还相继发现了其他种类烟草病毒[3],1888年美国首次报道了甜菜曲顶病毒;1906年Lownsberry报道并描述了烟草出现的斑萎症状,1930年由Samuel鉴定了番茄上的病原,并定名番茄斑萎病毒;1912年荷兰Peters, Schwarta报道了烟草曲叶病毒病,并于1931年确定病原;1916年Doolittle发现了黄瓜花叶病毒;1917年Fromme首次报道了烟草环斑病毒;1928年Valleau,Johnson最早发现烟草蚀纹病毒,并于1932年报道了烟草线条病毒;1931年Smith率先发现马铃薯X病毒和Y病毒,并于1946年首次记录了番茄黑环病毒;1935年Smith,Bald定名了烟草坏死病毒;1943年Quanjer首次报道了烟草脆裂病毒;1966年我国台湾省首次发现烟草脉带花叶病毒;1992年我国谢联辉等首次报道了烟草番茄不孕病毒。 据报道[1,2,4],目前世界烟草病毒种类有近40种,常见的约20余种,主要包括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 Etch Virus,TEV)、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烟草褪绿斑驳病毒(Tobac-co Chlorosis Mottle Virus,TCMV)、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 V)、烟草斑驳病毒(Tobacco Mot-tle Virus,TMtV)、烟草脉斑驳病毒(Tobacco Vein Mot tle Virus,TVMtV)、烟草曲叶病毒(Tobacco Leaf Curl Virus,TLCV)、烟草坏死病毒(Tobacco Necrosis Virus,TN V)、烟草坏死矮缩病毒(Tobacco Necrosis Dwarf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重点项目(050104)、江苏省“青蓝工程”(2005-12)和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5KJD210197)资助收稿日期:2004-12-23改回日期:2005-01-29

烟草细菌性病害与防治3.0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Yuxi Agriculture V ocation-Technical College 2012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 题目:烟草细菌性病害与防治 学生姓名:申薪榆 学号:201220314001 指导教师:张志忠 所在系:农林科学系 所学专业及班级:烟草1251班 2017年03月

烟草细菌性病害与防治 中文摘要 随着烟草行业的发展,人们对烟草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烟草的病虫害是影响其的一大因素,因此对烟草病虫害的研究成为一大热门。本论文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列举了四大烟草细菌性病害:烟草青枯病、烟草野火病、烟草空茎病、烟草角斑病,并分别从病害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烟草的病虫害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烟草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 目录 1 论文背景介绍 (2) 1.1 国内烟草种植业的发展现状 (2) 1.2 烟草病虫害概况 (2) 2 烟草青枯病的概述及其防治 (3) 2.1 烟草青枯病的简介 (3) 2.2 烟草青枯病的症状 (3) 2.3 烟草青枯病的病原 (3) 2.4 烟草青枯病的发生规律 (3) 2.5 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3) 3 烟草野火病概述及其防治 (4) 3.1烟草野火病简介 (4) 3.2烟草野火病的症状 (4) 3.3烟草野火病的病原 (4) 3.4烟草野火病的发生规律 (5) 3.5烟草野火病的防治方法 (5) 4、烟草空茎病概述及其防治 (5) 4.1 烟草空茎病的概述 (5) 4.2烟草空茎病的症状 (5) 4.3烟草空茎病的病原 (5) 4.4烟草空茎病的发生规律 (6) 4.5烟草空茎病的防治方法 (6) 5、烟草角斑病 (6) 5.1烟草角斑病的概念 (6) 5.2烟草角斑病的症状 (6) 5.3烟草角斑病的病原 (7) 5.4烟草角斑病的发生规律 (7) 5.5烟草角斑病的防治方法 (7) 6、分析与总结 (8) 7、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烟草病毒病

烟草病毒病 Tobacco Viral Diseases 烟草病毒病是世界各烟草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类重要病害,种类很多,国外报道已从烟草上分离到的病毒有27种左右,国内已发现16种,其中发生普遍的有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花叶病毒(CMV)、马铃薯Y病毒(PVY)和烟草蚀纹病毒(TEV)等。各种病毒病在不同的地区间分布略有差异,TMV主要分布在东北、云南、贵州、广东、四川等烟区,CMV 主要发生在黄淮、西南、西北、福建等烟区,在很多地区还存在TMV和CMV的复合侵染。马铃薯Y病毒90年代以前在大多数烟区发生较轻,90年代中后期在某些烟区如山东、安徽、云南及东北等省区危害加重,1996年皖北烟区马铃薯Y病毒的暴发流行,曾给烟叶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山东的PVY与CMV复合侵染也是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症状

T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苗期至大田期均可发生,烟株感病后一般5~7d表现症状。发 病初期,新叶叶脉颜色变浅,呈半透明状明脉,随后叶脉两侧叶肉组织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斑驳或花叶。田间症状因气候条件、病毒株系不同而异,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轻型花叶,仅表现为叶片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花叶或驳斑,植株高度及叶片形状、大小均无明显变化。一般成株期感病,易表现此类症状;另一种为重型花叶,叶片上部分叶肉组织增大或增多,叶片厚薄不匀,形成很多泡状突起,叶片皱缩,扭曲畸形,叶尖细长有时叶缘背卷。若苗期感病,则发病更重。整个植株节间缩短,严重矮化,生长缓慢,几乎无经济价值。后期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或结出的蒴果小而皱缩,种子量少,多数不能发芽。 CMV引起的烟草花叶病:与TMV在田间症状相似,有时不容易区别。发病初也表现 明脉,然后形成花叶,重病叶也会表现扭曲,形成泡状突起等症状。但随病毒株系、品种不同而症状有较大变化。除表现花叶外,有时伴有叶片狭窄,叶基呈拉紧状,叶片上茸毛稀少,叶色发暗,无光泽。病叶有时粗糙,发脆呈革质,叶基部伸长,侧翼变窄变薄,叶尖细长。致病力强的株系还会使植株下部叶片形成闪电状坏死斑或褪绿橡叶症、叶脉坏死等症状。CMV亦可造成植株矮缩,发育迟缓等全株症状。 PVY引起的烟草病毒病:因病毒株系不同而表现不同症状,常见有脉带型和脉斑型。 脉带型:病株上部叶片呈黄绿相间花叶斑驳,脉间色浅,叶脉两侧深绿,形成明显的脉带斑。脉斑形:病株下部叶片黄褐,叶脉从叶基开始呈灰黑或红褐色坏死,摘下叶柄可见维管束变褐,同时茎杆上可见红褐色或黑色坏死条纹。除上述症状外,有时在下部叶片产生褐色或白色不规则坏死斑,坏死斑密集时,叶片上形成穿孔或脱落。 田间CMV常与TMV复合侵染,引起严重的矮花叶症状,与PVY复合侵染,常形成叶脉坏死,整叶变黄,枯死等症状。 病原

烤烟主要病虫害防治

一、主要烟草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烟草黑胫病发病条件: 连作烟田、土壤带菌发病重;烟株现蕾以前为感病阶段,越小越易感病;高温多湿(气温24—32℃,相对湿度90%以上)、烟田排水不良有利于病害流行,降雨是影响流行的重要因素,因此,烟株处于感病阶段,高温多雨季节,病害会大流行。发病规律: 苗期发生较少,主要在大田移栽后5月下旬开始发生,6月中下旬(旺长期)达发病高峰,少数推迟到封顶期。防治方法: 可用75%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浇施,58%甲霜灵锰锌500倍、 72.2%霜霉威600-900倍液等喷淋烟株茎基部或灌根2-3次。 (二)根黑腐病发病条件: 土壤温度是影响根黑腐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田间发病的最适温度在17-23℃之间。15℃以下很少发病;26℃以上,病害的严重程度逐渐减轻;30℃时,为害很小。土壤PH在 6.4以上或碱性时,根黑腐病很容易发生蔓延,而土壤pH值为 5.6或更低时,则不发病或很少发病。土壤湿度大,尤其接近饱和点时,易于发病。低温多雨是该病严重发生的主要气候因素。发病规律: 与黑胫病相同。防治方法: 大田发病初期用75%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或58%钾霜灵锰锌600~1000倍液喷淋烟株基部,也可灌根。 (三)烟草青枯病发病环境: 高温(30℃以上)、高湿(相对湿度90%以上)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气候条件,6~7月间阴雨连绵有利于病害发生,烤烟团棵期以后如遇高温干旱后骤下暴雨的年份,则比雨水调匀的年份易发病。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排水不良的地

块易诱发病害,尤以土温高(27℃~34℃)、湿度大的烟田发病重。线虫、地老虎等伤根害虫多的烟田发病重。连作田比轮作田发病重。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可用200单位/毫升农用链霉素每株用药50毫升灌根,隔10天1次,连续喷施2~3次。 (四)烟草根结线虫病防治方法: 用25%阿维菌素·丁硫克百威水乳剂2000-2500倍灌根或用线虫必克 1.5- 2.0千克穴施防治。(目前没有较好药剂防治,主要还依靠改善栽培条件) (五)病毒病红塔区主要发生的病毒病有普通花叶病、黄瓜花叶病、复合侵染病毒病等。 1、复合侵染病毒病症状: 花叶、褪绿、枯斑、畸型、叶脉坏死等。病毒病在红塔区极大多数是复合侵染,在同一烟株上单独发生的现象极少(在5%以下)。 2、普通花叶病毒病(TMV)症状: ①轻型花叶: 在叶尖或全叶表现明脉现象,稍重时出现斑驳。②重型花叶: 早期发病,烟株矮化。③叶色深浅不均,出现黄绿相间症状。④叶片厚薄不匀,泡斑明显。⑤病叶边缘多向背面翻卷,叶片皱缩扭曲,畸形,有时有缺刻或呈带状。 3、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CMV)症状: ①叶片变窄、扭曲,呈拉紧状,表皮茸毛脱落,失去光泽。②有的病叶粗糙,叶基变长,侧翼变狭、变薄,叶尖细长。③有的病叶叶缘向上卷曲;基部出现黄绿色或深绿色泡斑。④强致病株系:

烟草常见病害

烟草常见病害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烟草常见病害烟草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东起黄海之滨,西至伊犁边陲,南起海南岛,北迄白山黑水间。在经度74°~135°,纬度180°~53°范围内,从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区,到处都有烟草的足迹。因此,了解我国烟草的常见病害,对从事烟草病害的工作者是有益的。 一、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分布于全世界,其重要性仅次于普通花叶病毒病。在我国各烟区都有发生,而以黄淮、华中及华南烟区发生较重。在山东、河南、辽宁、陕西、安徽、湖南、湖北及台湾烟区,其危害程度已远远超过普通花叶病。近几年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已成为我国烟草上的主要病害,对烟叶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重病区在流行年份减产25%-30%,严重时常减产50%左右。病叶碳水化合物含量减少,含氮量增加,施木克值降低,品质下降,尼古丁含量稍降。但总的来说,产量的损失要超过品质的损失。 黄瓜花叶病毒病的寄主范围广泛,是第一个发现可以同时侵染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病毒。可侵染茄科、葫芦科、十字花科、菊科等作物达45个科的300多种植物。 (1)症状: 烟草黄瓜花叶病毒病的主要特征是引致烟草花叶,苗期和大田期均可发生。发病初期表现脉明,几天后病叶形成深绿、浅绿相间的花叶,并常呈现疮斑。有的病叶表面呈革质、叶畸形、成线状;有的叶基变长,侧翼变狭变薄,叶片细长;有的病叶叶缘向上卷曲,有的沿叶脉出现闪电状坏死,有的叶片呈现黄色斑驳,有的整株黄化。早期受侵染的烟株,严重矮化,高度不及健株一半。这一病毒的株系很多,不同烟草品种间对病毒的反应也不一致,因此表现的症状常有变化。病叶中的栅栏组织细胞缩短、海绵组织的薄壁组织被压

烟草病毒病的防治

烟草病毒病 烟草的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复合侵染而引起的一类重要病害,各地露地和棚室辣椒都有发生。辣椒全株受害,减产幅度30%一70%,重病田绝收。病株果实变小而畸形,品质和商品价值大幅度降低。病毒病已经成为辣椒病虫综合防治的主要对象之一。 病毒病症状 侵染辣椒的病毒种类多,症状复杂,常见的有下述4类,可以用作田间诊断的主要依据。 花叶和谈驳:叶面、果面出现不规则的褪绿,形成无一定形状但轮廓清晰的浓绿、谈绿、 黄绿和失绿部分,相间和交错分布,这种症状称为“花叶”。若各类变色部分轮廓不甚清晰,则称为“斑驳”。出现花叶和斑驳的Rr片往往皱缩不平,形成疤斑,有时叶缘内卷,叶脉扭曲。严重的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果实少而小。 黄化:病叶均匀地褪绿,变为黄色。严重时植株上部叶片全部黄化,发生落叶。 坏死:植株的细胞和组织死亡。枝权顶端幼嫩部分变褐枯死,称为“顶枯”。枝条和叶柄 上还可产生褐色条斑状坏死,沿枝条上下扩展。叶片和果面上则产生形状不规则的褐色坏死斑。有时植株下部叶片上有多种形状不同的坏死斑纹,如环斑、环纹、蚀纹、橡叶纹、闪电纹等。发生坏死的植株往往严重落叶、落花、落果,有的整株枯干。 畸形:叶片增厚,细小狭窄,叶面皱缩。植株节间缩短,矮小,枝叶丛生呈丛簇状。严重 矮化的株高不及健康植株的一半。结果少,病果短小,扭曲或卷曲。 上述症状并非单独存在,由于多种病毒的混合侵染和症状本身的发展,多种症状可以在一块地里,甚至一棵植株上共存。早期病株和轻度病株只出现轻微花叶、斑驳或变色,以后出现坏死、畸形等复杂症状。重病株则极度畸形和矮化。另外,由于病毒株系、辣椒品种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即使同一种病毒的症状也表现出很大的变化。虽然症状可作为诊断病毒病害的依据,但不能简单地由田间症状推断病毒种类。 引起病毒病病菌 病毒是微小的生物,有球状、杆状、线状、弹头状或其他形状的粒体,观察病毒的形态需要用放大万倍的电子显微镜。寄生辣椒的病毒多达38种。国内己知种类较少,其中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有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Rr病毒(TMv) 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防治辣椒病毒病害应因地制宜,采取以种植抗病耐病品种、栽培防病和喷药防蚜等为主要环节的综合措施。知识由稼稼乐编辑,叶面肥、冲施肥、杀虫剂、杀菌剂白bd度稼稼乐。峜鵝呺③O⑥六⑥①⑥O⑨②。

烟草病毒病防治技术

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品种的变化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烟草病毒病已上升为制约烟草生产的主要病害。烟草病毒病种类多,分布广,株系复杂,复合侵染普遍,防治困难。应综合考虑烟草、病虫、环境等,从烟田整体生态系统出发,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而有助于烟草生长发育的条件,进行烟田病虫害综合治理,力求将病毒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至最低[1]。笔者通过近3年的生产调查和试验示范,总结出烟草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现总结如下。 1加强预测预报 研究病毒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同时进一步研究病毒病预测预报技术,完善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建设工作。通过合理准确的病情预报,可以准确判断病毒病的发生动态和流行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综合防治措施。2控制传播媒介 2.1控制机械传毒 机械传播是烟草病毒病的重要传播途径。可以使用除草剂、抑芽剂,以避免频繁进入烟田。烟草常用除草剂有:40%烟舒乳油2.625kg/hm2,对水750kg;72%异丙甲草胺乳油1.875L/hm2,对水525kg,均匀喷雾于土表。常用的抑芽剂有:25%氟节胺乳油900~1050mL/hm2,稀释300~400倍后,每株15mL进行杯淋或涂淋;12.5%氟节胺乳油1.8~2.1L/hm2,稀释300~400倍后,每株10mL进行杯淋或涂抹。这样可以降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从而减轻病毒病的发生。 2.2控制蚜虫传播 2.2.1物理防治。设置隔离网,能有效驱避有翅蚜。在烟叶苗期,可以通过集约化育苗,在第1次迁飞高峰向烟田大量转移时,在苗床的出入口和放风的地方设置不低于22目的防虫网,或者直接采用银灰地膜、无纺布、镀铝反光地膜、防虫传病毒病微孔膜等进行覆盖栽培,可以减少蚜虫传毒几率,从而显著降低烟田病毒病的发生[2]。也可在烟田四周种植油菜、设置黄色诱蚜膜或黄色黏板等诱杀蚜虫。 2.2.2烟麦套种和天敌的保护利用。注意保护天敌,促进瓢虫、烟草茧蜂等数量的增长和种群的发展。黄淮地区推广烟麦套种技术,使得小麦收获后,麦田的天敌就近迁飞至烟田,可以控制蚜虫的数量,从而明显抑制烟草病毒病的发生[3]。该法可以显著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对环境友好。 2.2.3化学防治。在移栽前后,6月中旬至7月中旬,即烟草旺长期,对烟田周边的菜园、果园等进行不定期施药杀蚜,减少迁飞到烟株上的蚜虫数量。可选用3%啶虫脒乳油2000~2500倍液,用药液750kg/hm2喷雾;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225g/hm2,对水750kg,防治效果均好,对天敌、有益昆虫的毒性相对较低,对环境相对安全。 3实施综合防治 3.1农业防治 3.1.1选育抗病品种。控制有害生物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是采用抗性品种,这也是烟草育种的中心内容[4]。故应加强烟草种质资源的抗性筛选研究,避免不良品质性状与抗病性状的连锁,利用转基因技术,尽快选育出一批转基因抗病品种。 3.1.2搞好种子处理。烟草环斑病毒、花叶病毒可在土壤的病残体或种子中越冬,可以远距离进行传播,或于翌年继续侵染健株。应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采用无病烟株上的种子,通过水选、筛选、风选等方法汰选出合格纯净的种子。汰选出的种子应先在50~52℃水中浸泡5~10min;也可用2%硫酸铜、10%磷酸三钠或0.1%硝酸银等浸泡5~15min,随后洗净,晾干包衣。 3.1.3合理布局烟田。应因地制宜地对烟田进行合理布局,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高、不易积水的田块,适时早播早栽。移栽时尽量剔除病弱苗,减少大田初侵染源和再侵染源,有效降低发病率。苗床应远离烤房、村庄、菜地(特别是马铃薯和油莱田)、果园等。不连作,不重茬,合理轮作。轮作时应选用非寄主作物,如棉花、禾本科作物、甘薯等,避免与桃、李等果树间作,避免与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作物轮作、连作、邻作和间作。 3.1.4加强田间消毒。农事操作时剪刀、育苗盘和人手等要严格消毒;农家肥要充分腐熟,营养土、苗床等要用土壤消毒剂熏蒸消毒。并且烟农在大田和苗床进行农事活动时,要洗手、更衣,以防交叉感染[5]。要做到不吃蔬菜瓜果、不伸手乱摸、不吸烟,减少不必要的田间活动。打顶、抹杈应做到先健株后病株,且宜于雨露干后进行。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病残株、打顶的枝叶、拔除的病株等,最好带离烟田后集中深埋或烧毁。 3.1.5加强栽培管理。及时追肥、培土、浇水、中耕,促进烟株生长健壮,提高植株抗病力,使烟株尽快通过团棵、旺长这2个最易感病的阶段[6]。烟田一旦发生病毒病,应及时追施钾肥、微肥,中耕除草、施药,以实现有效控制病情的目的。 3.2化学防治 苗期及早施药防治。烟草生产中常用的抗病毒药剂有18%丙多·吗啉胍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5%氨基寡糖素水 (下转第236页) 烟草病毒病防治技术 张世兰 (河南省商丘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从加强预测预报、控制传播媒介、实施综合防治等方面系统总结了病毒病的防治技术,以期为广大烟农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烟草病毒病;防治技术;预测预报;控制传播媒介 中图分类号S435.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11)23-0232-01 作者简介张世兰(1973-),女,河南民权人,农艺师,从事烟草病虫害防 治试验示范推广工作。 收稿日期2011-10-09

烟草蚀纹病毒蛋白酶说明书

TEV Protease 产品概述 TEV Protease (烟草蚀纹病毒蛋白酶;Tobacco etch virus protease) 是来源于烟草蚀纹病毒(TEV) Nla的重组蛋白酶,此蛋白酶被用来切除纯化后融合蛋白的亲和标签。TEV蛋白酶具有很强的位点特异性,能够识别EXXYXQ(G/S)的七氨基酸序列(Glu-Asn-Leu- Tyr-Phe- Gln-Gly),最普通的是ENLYFQG,其切割位点在谷氨酰胺和甘氨酸或丝氨酸之间。该酶在PH 5.5-8.5和4-30℃的广泛范围内皆有活性,使得反应条件的选择可根据目的蛋白的情况而修改。该酶带有His-sumo Tag经6×His标签纯化,剪切反应完毕后可通过Ni-NTA (产品货号:PAN001)去除。本蛋白酶来源于大肠杆菌重组表达。 酶活性单位定义 在1X TEV Buffer (50 mM Tris-HCl, pH8.0, 0.5 mMEDTA, 1mM DTT) 中,30℃条件下反应 1 小时,能够切割3 μg 的反应底物达 85%以上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活性单位。 产品溶液组分

推荐反应体系 不同温度下的参考反应时间: 1.4℃反应 16 小时 2.20℃反应 6 小时 3.30℃反应 2 小时 活性测试

待测融合蛋白100μg,加入TEV protease 2μl,4℃反应 16 小时,取酶切前后样品SDS-PAGE检测,如右图所示 >90% 融合蛋白被切割。 储存条件 长期储存于-80℃,可保存 2 年;或小量分装后保存于-20℃,可保存6 个月,避免反复冻融。10X TEV Buffer 置于-20℃保存。 包装规格

2019年烟草防治病虫害用药要注意什么

2019年烟草防治病虫害用药要注意什么篇一:烟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烟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在烟草生产中必须全面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预测预报为指导,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生物防治为重点、辅以物理机械、农药防治措施”的统防统治策略,从烟田的整个生态系统出发,全面考虑综合治理策略和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烤烟病虫危害,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把有害生物所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水平,提高烟叶产量和种烟效益。 (一)20XX年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要达到以下目标:通过对病虫害的测报综防将本地烤烟主要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控制在10%以下。烟叶安全性指标符合无公害烟叶标准。烟叶生产植保投入成本要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二)综防示范区的设置 在红塔区、华宁县、峨山县测报站各安排500亩左右的综防示范田,该综防示范田在本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实施,带动大面积植保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对烤烟病虫害测报综防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技术培训 1、组织领导 各县(区)必须成立烟草病虫害的测报及综防领导小组及技术执行小组。分别由县(区)分公司分管烟叶生产的副经理任测报综防站站长、生产科技室主任任副站长,技术执行小组由县区植保技术人员及烟叶站技术人员组成。 2、技术培训 烟草病虫害综合防治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环节多的综合性技术措施,搞好培训是综合防治工作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各县(区)在烤烟生产主要环节必须加强科技人员及烟农的烤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农药合理使用进行培训。提高广大科技人员病虫测报及对病害的诊断、防治技术水平,提高烟农防治病虫害技术水平。 (四)综合防治措施 采取消灭或减少病害侵染源及越冬虫卵、寄主植物等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农药、生物、机械防治措施。在防治措施上从注重农业防

烟草野火病和角斑病

烟草野火病和角斑病 Wildfire and Angular Leaf Spot of Tobacco 烟草野火病和角斑病是烟草上两种重要的叶部细菌病害,分布较广,我国各烟区都有发生。其中以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云贵等烟区发生较重。历史上山东潍坊、辽宁凤城及云南某些地区都不同程度地暴发过野火病和角斑病。1987年山东青州郑母镇在一场暴雨后,333多公顷烟田暴发野火病,严重影响了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症状 烟草野火病在苗床期很少发生,主要危害大田烟株。该病最突出的特点是褐色病斑周围有明显的黄色晕圈,很容易识别。大田发病,初在叶上形成圆形的褪绿斑,很快中央出现褐色坏死区,随后病斑连同晕圈逐渐扩大,直径可达1~2.5cm。有时多个病斑连片形成不规则大斑。暴雨后此病发生迅速,有如野火燎原,因此称野火病。云南、贵州亦有“火烧病”、“红火病”之称。此时,病斑周围晕圈不明显或没有晕圈。除危害叶片外,野火病也可危害花、果、及茎杆,形成不规则小斑,初水渍状,后变褐坏死,病斑较多时,可造成花果坏死、腐烂而脱落。天气潮湿或有水滴存在时,病部溢出菌脓,干燥后病斑破裂。 烟草角斑病在大田发病较重,苗期较轻。该病主要危害叶片,蒴果、茎部等亦可发生。叶片发病后在叶片上产生多角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病斑,边缘明显,周围无黄色晕圈,是区别于野火病的主要特点。田间病斑的颜色变化较大,黑褐色,或边缘黑褐色中央灰白色,常表现多重云形轮纹。湿度大时,病部表面溢有菌脓,干燥条件下病斑破裂或脱落。茎、蒴果等发病,形成黑褐色凹陷斑,与野火病难于区别。 病原 烟草野火病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烟草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abaci (World et Foster) Young et al.,角斑病病原为丁香假单胞杆菌角斑致病变种P. syringae pv. angulata (Frome et al.) Holland ,异名为P. angulata。属薄壁菌门假单胞杆菌属。两种菌体都为杆状,单极生鞭毛1~6根,革兰氏染色阴性,大小0.5~0.75μm×1.5~2.5μm。在KB培养基上形成灰白色具绿色荧光菌落。角斑菌生长适温24~28℃,52℃湿热6分钟致死,不产生毒素。野火病菌可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毒素,称野火毒素。在没有细菌时,只要0.05μg的毒素就能使烟草叶片产生退绿黄斑。野火病斑周围的晕圈正是该毒素作用的结果。 发病规律 两种病原细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随种子贮藏越冬,作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此外在病株残体的根际或其他作物和杂草的根部越冬存活的病菌也是重要的传染源之一。病菌越冬后借雨水及流水飞溅传播至下部叶片,经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经初侵染发病后产生的菌脓,再通过雨水冲溅扩散引起多次再侵染。研究发现,病菌必须在叶片湿润,气孔中有水时才能侵入。除雨水传播外,昆虫也可传带病菌。 野火病和角斑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及栽培管理关系密切,在气候条件中,暴风雨天气对该病的影响尤为突出。每年夏季暴风雨后,两种病害常常大发生,在暴雨后的数日内叶片破烂焦枯。暴风雨不仅利于病害传播,而且在叶片上造成很多伤口,并常常利于气孔开张等,为病菌侵入提供门户。此外,阴雨连绵,土壤和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两种病害发生较重,而在气候干燥的年份发生都很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