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采集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采集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采集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采集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统计数据的类型;掌握统计数据的搜集组织形式和方法,以及统计数据搜集方案、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设计统计数据搜集方案和调查问卷,并能组织实施统计调查。

第一节统计数据的类型

关键词:统计数据;定类数据;定序数据;定距数据;定比数据

一、统计数据的计量尺度

统计数据是采用某种计量尺度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采用不同的计量尺度会得到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因而人们在搜集统计数据之前要先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或测量。按照计量学的一般分类方法以及对事物计量的精确程度,可将计量尺度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或测量时,采用不同的计量尺度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而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需要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进行分析。

(一)定类尺度

定类尺度也称类别尺度或列名尺度,是最粗略、最低层次的计量尺度。这种计量尺度只能按照事物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平行的分类或分组。例如,企业按组织形式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等。这种计量尺度只能反映事物之间的类别差,对事物之间的其他差别不能反映。因而,使用这种尺度对客观现象所作的分类,各类别之间只是并列关系,不能区分彼此的优劣或大小,各类别之间的顺序可以改变。运用定类尺度计量出的统计数据,通常是通过计算出每一类别中各元素或个体出现的频数或频率来进行分析。

(二)定序尺度

定序尺度又称顺序尺度,是对客观现象之间等级差别或顺序差别的一

种测度。这种计量尺度不仅可以将客观现象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确定这些类别的优劣或顺序。定序尺度的计量结果也表现为类别,但与定类尺度测度的类别不一样,这些类别之间可以比较顺序。例如,合格产品可以分为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等。定序尺度对事物的计量要比定类尺度精确一些,但它也只是测度了事物类别之间的顺序,并未测量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定序尺度可用于分类,也可以用于统计分析中确定中位数、四分位数、众数等指标的位置。

(三)定距尺度

定距尺度也称间隔尺度。这种计量尺度不仅能将事物分为不同类型并加以排序,还可以准确地指出类别之间差距的大小。定距尺度是对事物类别或次序的间距的测量,因而其结果表现为数值。例如,A学生的成绩为95分,B学生的成绩为80分,C学生的成绩为65分,它们之间的间隔是相等的,故可以准确地指出两个计数之间的差值。由于定距尺度的计量结果表现为数值,还可以计算出差值,所以它不仅具有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的特性,其结果还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准确性比定类尺度和定序尺度强。在统计数据中定距尺度居于主要地位,是定比尺度的基础。

(四)定比尺度

定比尺度也称为比率尺度,它是在定距尺度的基础上先确定比较的基数,再将此相关的数字进行对比,形成相对数,用来反映客观现象的构成、密度、比重、速度等数量关系。它除了具有上述三种计量尺度的全部特征外,还可以计算两个测度值之间的比值。定比尺度与定距尺度之间的差别在于:定距尺度中没有绝对零点,而定比尺度中必须有一个绝对固定的零点。

上述四种计量尺度对事物的测量层次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精确逐步递进。高层次的计量尺度具有低层次计量尺度的全部特性,人们可以

很轻易地将高层次计量尺度的结果转化为低层次计量尺度的结果。在统计分析中,一般要求测量的层次越高越好,其原因在于高层次的计量尺度包含更多的数学特性,所运用的统计分析方法越多,分析时也就越方便,故而应尽量使用高层次的计量尺度。

二、统计数据的类型

从上述四种计量尺度的结果来看,可以将统计数据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定类数据

定类数据也称为分类数据或名义类别数据,说明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不能用数值表示,其结果是由定类尺度计量形成的,故而表现为类别,并且不能区分顺序,没有大小的比较。例如,性别、宗教类型、种族划分、地理区域及出生地等都属于此类数据。

(二)定序数据

定序数据也称为顺序数据或序数类别数据,说明的也是事物的品质特征,可为对象排序,同样不能用数值表示。其结果是由定序尺度计量形成的,故而表现为类别,但能区分顺序,可以进行大小比较。例如,在商业分析中使用定序数据在财富杂志中为50位最值得尊敬的公司排序。

(三)定距数据

定距数据也称为区间类别数据,说明的是事物的数量特征,能够用数值表示。其结果是由定距尺度计量形成的,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运算。

(四)定比数据

定比数据也称为比率类别数据,说明的也是事物的数量特征,能够用数值表示。其结果也是由定比尺度计量形成的,表现为数值,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前两类数据也称为定性数据或品质数据;后两类数据也称为定量数据或数量数据。

(五)统计数据的其他分类

1 观察数据和实验数据

统计数据按收集方法可分为观察数据和实验数据。观察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者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所得出的,有关社会经济现象的统计数据几乎都是观察数据。实验数据是指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统计学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应用时所使用的统计数据大多是实验数据。

2 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对象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可分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是指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所收集的数据,用来描述现象在某一时刻的变化情况。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在不同时间上所收集到的数据,用来描述现象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由一系列时间序列数据排列而得出的一组数据我们称为时间序列,又称为动态数列,对于时间序列的研究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区分数据的分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对于不同类型的数据我们需要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来处理和分析。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来源

关键词: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统计报表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两种渠道:一是直接的调查和科学试验,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也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二是别人调查或试验的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也称之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

一、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

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专门组织的调查,二是科学试验。专门调查有统计部门进行的统计调查,也有其他部门或机构为特定目的而进行的调查,如新产品投放市场前所做的市场调查。它是取得社会经济数据的重要手段。而科学试验是取得自然科学数据的主要手段。

统计调查是获取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更是取得直接数据的重要手段。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统计报表等。

(一)普查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如人口普查、工业普查、农业普查等。普查是适合于特定目的、特定对象的一种调查方式,主要用于搜集某些不能够或不适宜用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时点现象的统计资料,也可用于搜集的时点现象的统计资料,以掌握调查对象的全貌,为有关政策或措施提供依据。

普查主要有以下特点:(1)普查是非连续性调查。由于普查涉及面广、调查单位多,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需要间隔较长的时间进行一次。如我国每逢尾数字为“0”的年份进行人口普查。(2)普查规定调查标准时点。为了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普查通常规定调查资料所属的标准时点。如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零时。标准时间一般定为调查对象比较集中、相对变动较小的时间。(3)普查是全面调查,数据准确,规范化程度高。(4)普查主要适用于调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料。

普查有两种组织形式,一种是组织普查机构、配备普查人员,对调查对象进行直接登记,如我国人口普查。另一种是调查机关向被调查单位颁发普查报表,由被调查单位利用其活动记录和核算资料,结合清仓盘点,自行填报普查资料的调查方式,如我国库存物资普查。

(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选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这一部分单位的调查资料,从数量方面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的主要特点是:(1)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由于调查的样本单位通常是总体单位中很小一部分,调查的工作量小,因而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2)抽样调查可以迅速、及时地获

得所需要的信息。由于抽样调查的工作量小,调查准备、登记资料、数据处理用时较少,因而可以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并且抽样调查可以频繁地进行,随着事物的发生和发展及时取得有关信息,以弥补普查等全面调查的不足。比如,两次人口普查之间各年份的人口数据都是通过抽样调查取得的。(3)适用范围广。抽样调查适用于对各个领域、各种问题的调查。它既适用于全面调查能够调查的对象,又适用于全面调查所不能调查的对象,特别是适合对一些特殊现象的调查,如产品质量状况调查(破坏性调查如灯泡使用寿命调查、炮弹射程调查等)、客户满意度调查、医药临床试验等。(4)调查结果准确性高。抽样调查由于工作量小,能使各环节的工作做得更细致,误差往往很小,其调查的数据质量往往较高。(5)可以事先控制误差。抽样调查能够根据调查的目的要求、调查对象的特点及掌握的资料情况,通过选择调查方式和确定样本数目,事先对误差的大小加以控制。

(三)重点调查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重点单位是指拥有的标志量占调查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的少数或个别单位。重点单位虽然少,但在总体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就能从数量上反映总体在该标志总量方面的基本情况。例如,要了解全国铁路运输情况,选择北京、上海、沈阳、郑州、兰州、广州、武汉、成都等枢纽站进行调查,就可以掌握全国铁路运输的基本情况,因为全国铁路客、货运输量大多集中在这些枢纽站。重点单位的选择要着眼于它在所研究对象标志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大小,并随着情况的变化而随时调整。

重点调查的主要特点是:(1)主要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2)重点单位的选择着眼于它在所研究对象标志总量中所占的比重;(3)不宜于推断总体全面数据。虽然重点单位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绝大比重,了解了他们的情况,就等于了解了总体的基本特征,但重点单位的这些情况毕竟不能完整地说明总体总量,不具备推断总体总量的条件,因此,重点调查只宜于获取反映总体基本情况的统计资料,不适合推断总体指标。

(四)典型调查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思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和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典型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典型单位来描述或揭示客观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所选择的典型单位应具有所研究问题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例如,要研究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可以在同行业中选择一个或几个经济效益有代表性的单位做深入细致的调查,以探寻该企业经济效益形成的过程、原因和特点。典型调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对个别典型单位进行研究性调查,即所谓“解剖麻雀”式的调查,主要用于探寻事物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另一种是先按有关标志将研究对象分类,然后再在各类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即所谓划类选典调查。如果典型单位选择适当,不仅能够科学推算总体全面资料,而且能够深入研究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典型调查主要有三个特点:(1)调查单位是有代表性的单位;(2)深入细致,既可搜集有关数字资料,又能掌握具体、生动的情况;(3)机动灵活,省时省力。

(五)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以企事单位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为依据,按照统一的表式、指标、时间和程序,自下而上地逐级定期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统计报表主要有三个特点:(1)有利于基层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由于其基础是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记录,因此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原始记录,从而有利于基层单位对其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2)便于领导部门掌握其管辖范围内的基本情况。由于它是逐级汇总上报,各级领导部门能够获得其管辖范围内的报表资料,从而了解本部门、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全面情况和问题。(3)便于积累历史资料,有利于开展动态分析。因为统计报表一般是经常性调查,且调查

项目比较稳定,因而可根据需要积累研究对象较长时期的发展资料,从而形成时间数列,以分析现象发展变化的速度和规律。

统计报表按照实施范围分为国家报表、部门报表和地方报表,按照报送周期分为日报、月报、季报、年报等,按照报送单位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

二、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在统计数据搜集过程中,有时很难通过直接调查或试验取得所需的第一手数据。此时可以通过一定渠道获取别人调查或科学试验所取得的统计数据,这便是第二手资料或称间接资料。

间接统计数据主要是调查人员通过搜集多种文献资料,摘取现成数据通过整理、融合、调整、归纳形成的。这些文献资料有些是公开出版的,当然也有些是尚未公开。在我国,公开出版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的统计部门以及各种报刊媒介。例如,《中国统计年年鉴》、《中国统计摘要》、《中国社会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市场统计年鉴》,以及各省、市、地区的统计年鉴等。另外还有提供世界其他国家社会和经济数据的出版物,如《世界经济年鉴》、《国外经济统计资料》等。联合国的有关部门及世界各国也定期出版各种提供其社会和经济的统计数据。

除了上述公开出版的统计数据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一些统计数据,如广泛分布在各种报刊、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等传媒中的各种数据资料。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通过网络来获取所需的各种数据资料将是获取间接统计数据的一种重要渠道。

使用间接统计数据时,应注意数据的含义、计算口径和计算方法,以免误用或滥用;同时要注明数据的来源,以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第三节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

关键词:询问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

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询问调查法

询问调查法是指由调研人员事先拟定调查提纲,然后请被调查者回答相关问题,以此来搜集资料和获取信息的调查方法。具体包括访问调查法、邮寄调查法、电话调查法、网络调查法、座谈会、个别深度访问等。

(一)访问调查法

访问调查又称派员调查,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通过面对面地交谈从而得到所需资料的调查方法。访问调查的方式有标准访问和非标准访问两种。标准访问又称结构访问,是按照调查人员事先设计好的、有固定格式的标准化问卷或表格,有顺序地依次提问,并由受访者作出回答。其优点是能够对调查过程加以控制,从而获得比较可靠的调查结果。非标准访问又称为非结构访问,它事先不制作统一的问卷或表格,没有统一的提问顺序,调查人员只是给一个题目或提纲,由调查人员和受访者自由交谈,以获取所需的资料。在市场调查和社会调查中常用访问调查。

(二)邮寄调查法

邮寄调查法是调查者将设计好的调查表或问卷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到被调查者手中,请被调查者按要求和规定的时间填写,然后将调查表或问卷寄回或投放到指定收集地点的一种调查方法。邮寄调查的优点有:(1)高效、方便、费用低,其调查成本在各种询问调查法中是最低的;(2)被调查者有充分的时间来填写问卷,填写较为灵活、自由,而且不受调查人员的干扰,因而不会产生由此带来的调查误差。邮寄调查的缺点:(1)问卷的有效回收率通常都较低;(2)被调查者的不回应不是一个随机过程,因此调查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偏差;(3)问卷的回收时间长,调查结果往往很难控制。邮寄调查是一种标准化调查,其特点是,调查人员和被调查者没有直接的语言交流,信息的传递完全依赖于调查表或问卷。邮寄调查在统计部门进行的统计报表及市场调查机构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经常使用。

(三)电话调查法

电话调查法是调查人员利用电话同受访者进行语言交流,从而获取信息的一种调查方法。电话调查可以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进行,也可以针对某一专门问题进行电话采访。电话调查的优点:访问时间短,费用低,问卷较简单,对被访者的要求较低,由于不与被访者直接接触,可以解除对陌生人的心理压力。其缺点为:无法访问到没有电话的单位或个人,收集到的资料往往较简单,无法了解被访者当时的真实态度,答案的真伪难以分辨,拒绝情况较多。采用电话调查时调查人员所提问题应明确,问题数量不宜过多。

(四)网络调查法

网络调查也叫网上调查,是指在互联网上针对调查问题进行调查设计,以收集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在统计调查中不仅仅调查的数据可由电脑来处理完成,整个调查的过程,也都可以由电脑来控制并完成。网络调查的优点是:1、组织简单、费用低、效率高;2、被调查者容易打消顾虑,真实地回答问题,调查的可靠性和客观性比较有保障;3、能迅速通过网络传播调查结果,调查速度较快;4、能设计出网上问卷,被调查者可以在互联网上用文字、图形和其他表现形式,作出选择回答,有利于增强调查效果;5、网络调查可以24小时进行,没有时空限制。网络调查的缺点是:1、样本缺乏代表性,网络调查的对象仅限于网民,而目前我国的网民主要集中在城市,年轻人居多,并且愿意在网上回答问题的网民往往是比较悠闲的人,造成了样本的极大偏差;2、网上调查获取的资料需要去伪存真;3、不适合开放性问题的调查。

(五)座谈会

座谈会也称为集体访谈,是将一群被调查者集中在调查现场,让他们对调查的主题发表意见,从而获取调查资料的调查方法。来参加座谈会的被调查者往往与研究主题有某种程度上的关系,而且是由调查人员通过严格的甄别程序选取的,因而通过召开座谈会,调查人员可以从被调查者那里获取所需的定性资料。被调查者可以围绕研究主题通过非正式的、比较

自由的方式进行讨论。这种方法适用于搜集与研究课题有密切关系的少数人员的倾向和意见。

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以8~12人为宜,会议时间一般为~3小时。并且与会者一般应是所调查问题的专家或有经验的人员。讨论方式由主持会议的人来决定。座谈会的优点是:1、在座谈中,各个与会者之间通过交流能相互影响、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并能不断修正自已的观点,从而有利于取得较为广泛、深入的想法和意见。2、不会遭到拒访。3、通过座谈取得的资料较为广泛和深入,资料收集快、效率高,能将调查与讨论相结合,不仅能让与会者回答问题,而且还能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座谈会的不足在于:1、会议主持人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组织控制能力,而理想的主持人往往比较难挑选。2、与会人员少,抽样数量小,可能产生较大误差,造成判断错误。3、座谈会谈话记录往往比较散乱,后期需要对资料进行整理,其结果难以量化。

(六)个别深度访问

深度访问是一种一次只有一名受访者参加的特殊的定性调查方法。个别深度访问要深入到受访者的思想当中,发掘其行为的真实动机。它是一种无结构的个人访问,在访问中调查人员要运用大量的追问技巧,让受访者最大限度地自由发挥,尽可能地表达他的想法和感受。个别深度访问常用于动机研究及较隐秘问题的研究。如,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的动机、个人隐私问题、较敏感的问题等。个别深度访问法的优点在于:1、能深入地发掘被调查者的内心动机和态度;2、弹性较大、灵活自由,访问者与被访者能自由地交谈,常常可能取得一些意外资料;3、便于对一些保密、敏感的问题进行调查。其缺点有:1、对访问者的素质、访问技巧要求较高;2、访谈结果常难以分析和解释;3、不易取得被访者的合作。

二、观察法

(一)观察法的概念、特点及类型

观察法是指调查者有目的、有计划的凭借自已的感觉器官或运用各种

记录工具,深入调查现场,直接观察和记录被调查对象的行为或状态,以收集资料的一种方法。观察法主要有以下特点:1、调查结果真实、自然,直接性强。2、是利用一定的工具(照相机、探测器、显微镜、望远镜等)进行的观察活动。3、是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认识活动。4、观察对象是当前已存在或正在发生的客观现象,观察的客观现象是处于一种自然状态,没有人为制造的假设。

观察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根据观察者是否使用观察仪器,可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观察者不借助任何仪器,直接用感觉器官去观察。间接观察是观察者凭借仪器进行观察,间接地获取事物的感性材料。2、根据观察对象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对人群的观察。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如企业为了解产品的质量,对生产现场和使用现场进行观察等;对人群的观察,如观察一个商场的消费者进入商场后的目光、行走、表情以及购买等行为,以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3、根据观察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是观察者加入观察对象的群体中,通过与观察对象的共同活动从内部观察。非参与观察是指观察者以局外人角色从外部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观察。

(二)观察法的优缺点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1、可以实地记录客观现象的发生,能够获取直接、生动的资料,对客观现象的实际过程和当时的环境气氛都可以了解。2、收集到的信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完全真实客观的,无需征得被调查者的同意。3、对被调查者的配合与否及其能力大小没有要求。4、其观察结果真实、客观,有说服力。

观察法的主要缺点是:1、调查成本较大,花费的时间较长,观察过程受时间限制。2、调查结果往往受观察人员本身素质的影响,而且结果难以进行量化统计分析。3、观察法只能观察表面现象,无法了解深层次的情况,因而无法获取观察现象的内在信息。

三、试验法

(一)试验法的概念类型

试验法是一种特殊的观察调查方法,它是在所设定的特殊实验场所、特殊状态下,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实验以取得所需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根据场所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室内实验法和市场实验法。室内实验法可用于广告认知的实验等,比如,在同日的报纸上,版面大小相同,分别刊登A、B两种广告,然后将其散发给读者,以测定其反应结果。市场实验法可用于消费者需要调查等,比如,企业让消费者免费使用一种新产品,以得到消费者对新产品看法的资料。

根据调查的目的不同,实验法可分为研究性试验和应用性试验。研究性试验是以揭示试验对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主要目的的试验,通过多次试验,对某种理论进行证实。应用性试验则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试验。例如,某企业为了扩大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将产品的包装作了改进,把改进后的样品投放市场,检验其是否能起到促销的作用。

(二)试验法的优缺点

试验法的主要优点是:1、通过试验调查能直接揭示客观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2、试验调查可重复进行。3、试验法有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试验法的主要缺点是:1、应用范围有限。2、无法完全排除非试验因素影响。3、对试验者要求较高,花费的时间长。

第四节统计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关键词:调查目的;调查方案;调查对象;调查单位;调查项目

在统计调查工作正式开始之前,需要制定出一个完整、周密的数据采集方案,以指导整个调查工作,使调查得以顺利实施和完成。数据采集方案又称为调查方案,它是指导整个调查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查目的

在调查方法中首先应明确本次调查的目的、任务和意义。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它所回答的是为什么调查,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调查具有什么样的社会场经济意义等。这些问题明确之后,我们才能确定向谁调查,调查什么以及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调查。调查目的和任务主要是根据实际需要以及调查对象本身的特点来确定。撰写调查方案中调查目的时应注意的几点:(1)当前政治经济任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国民经济综合分析研究的需要(3)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4)需要与可能的结合。

二、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就是要确定向谁调查,由谁来提供所需数据。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所必须进行调查研究的现象总体。它是由性质相同的许多个别现象组成的。确定调查对象,首先要根据调查目的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真分析,掌握其主要特征,科学地规定调查对象的含义;其次要明确规定调查对象总体的范围,划清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界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登记重复或遗漏,保证统计资料的准确。

调查单位是指在某项调查中登记其具体特征的单位,即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它是调查项目和标志的承担者或载体,是我们搜集数据的基本单位。例如: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某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值,调查对象就应是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而调查单位就是构成国有工业企业这一总体的每一家国有工业企业。明确调查单位,还必须把它与报告单位区别开来。报告单位是指负责提供调查资料的单位,而调查单位则是被登记其特征的单位,它可以是个人、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物。根据调查目的,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如,在工业企业普查中,每个工业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报告单位;而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的普查中,调查单位是工业企业的每一台设备,而报告单位是每家工业企业。

三、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调查项目就是调查中所要登记的调查单位的特征,也就是需要被调查者回答的具体问题。它可以是调查单位的数量特征,如人的年龄、收入,企业的产量、产值等;也可以是调查单位某种属性或品质特征,如人的性别、职业,企业所属的行业类别等。调查项目必须明确具体,不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在确定调查项目时需要注意,可有可无和备而不用的项目不能列入;调查项目之间应彼此衔接,相互联系,不能相互重复、相互矛盾。

调查表是表现调查项目的表格。调查表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览表,另一种是单一表。一览表是能够登记多个调查单位资料的调查表。在调查项目不多时,采用该类表式。它较为简便,便于合计和核对数据。单一表是只登记一个调查单位资料的调查表,可容纳较多标志,它便于分类整理,一般在调查项目较多的时候使用。统计调查中采用哪一种表式,是由调查目的、调查任务确定的。

调查表一般由表头、表体和表外附加三部分组成。表头是调查表的名称,用来说明调查的内容,被调查单位的名称、性质、隶属关系等;表体是调查表的主要部分,内容包括调查的具体项目;表外附加,又称表脚,通常由填表人签名、填表日期、填表说明等内容组成。

四、调查时间

统计调查时间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即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在统计调查中,如果所调查的是时期现象,就要明确规定调查资料所属时期。例如,调查2007年第一季度的工业产量,则调查时间是从2007年1月1日起到2004年3月31日为止,共计三个月。如果所要调查的是时点现象,就要明确规定调查资料所属时点。如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调查时点是2000年11月1日0时。调查期限是整个调查工作的起止时间,包括搜集资料和报送资料等全部工作所需要的时间,为了确保资料的时效性,调查期限不宜过长。如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标准时间为2001年12月31日,2001年12月31日以前为普查准备阶段,2002

年7月底前完成全国普查资料的审核汇总和数据处理,2002年12月底前基本完成国家、省、地(市)、县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建立或更新,并对普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应用开发。

五、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统计调查成功实施必须要有严密细致的组织工作。调查的组织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调查工作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2)明确调查人员的组织与分工(3)明确调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宣传教育、人员培训、文件资料的印发、方案的传达布置、调查经费的预算及开支办法等(4)规定调查工作的检查、监督方法(5)确定公布调查成果的时间等。

第五节调查问卷

关键词:调查问卷;问卷设计;问卷问题;问卷答案

一、问卷的意义及内容

(一)问卷的意义

问卷又称调查表,是以书面的形式系统地记载调查内容,了解调查对象的反应和看法,以此获取资料和信息的一种工具。问卷不但有利于调查内容的系统化、标准化,便于对所取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和定量分析,而且还可以节省调查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问卷往往通俗易懂,实施较为方便。由于许多问题都已给出可供选择的被选答案,易于被调查者所接受,因而问卷调查已成为搜集调查资料的重要手段。

(二)问卷的内容

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问卷的标题。问卷的标题要概括性地说明调查研究的主题,使被调查者对所要回答的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确定标题应简明、扼要,既要明确调查对象,又要突出研究主题,并易于引起回答者的兴趣。

2、问卷说明。问卷说明可以是一封告知被调查者的信,也可以是导语,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填写问卷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同时署上调查单位

的名称和时间。问卷说明的作用,在于使被调查者了解问卷调查的意图,引起他们的重视和兴趣,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合作。它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沟通的中介。问卷说明的长短是由内容决定的,但应尽可能简明扼要,切忌废话和不实之词。

3、调查主题。这是调查者所要了解的基本内容,也是调查问卷的核心部分,它由问题和答案两部分组成。

4、编码。它是将问卷中的调查项目变成数字的工作过程,以便于分类整理,易于进行计算机处理和统计分析。通常是在每一个调查项目的最左边按一定要求顺序编号。它并不是所有问卷都需要的项目。

5、背景资料。例如在消费者调查中,在问卷的最后附上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民族、家庭人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等等。在企业调查问卷后附上企业名称、地址、所有制性质、主管部门等。

6、结束语。结束语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向被调查者表示感谢,如“访问到此结束,谢谢您的合作!祝您身体健康!”,二是注明调查人员姓名、调查时间、地点、被调查者的联系方式等。

二、问卷设计中的询问技术

问题是问卷的核心,设计问卷时,必须仔细研究问题的类别和提问方法。

(一)问题的主要类型及询问方式

1、根据所提问题的性质,可分为直接性问题、间接性问题和假设性问题。

(1)直接性问题。调查中可以直问直答,对被调查者没有困窘或敏感影响的问题,可采用直接提问方式。例如,被调查者的性别、职业等个人基本情况或一般性意见。

(2)间接性问题。对于涉及被调查者的个人秘密或隐私等不愿直接回答的问题,询问时可采用间接提问方式。例如,某些药品的使用情况、经济收入等问题,可采用分组形式取得答案。

(3)假设性问题。对于涉及被调查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或未来想法的问题,询问时可采用假设性提问方式。例如,“如果您打算在未来一年投资,您会选择哪种投资方式”

2、根据对问题的作答方式,可分为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

(1)开放性问题,是指所提问题不列出备选答案,答题类型也不做任何具体规定,而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已的想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例如,“您认为本厂洗衣机的售后服务如何”

开放性问题的主要优点是可以使被调查者充分自由地按自己的想法与方式回答问题,不受限制,有利于发挥被调查者的主动性和想象力,特别适合于询问那些潜在答案很多或者答案比较复杂或者尚未弄清各种可能答案的问题。开放式问题的主要缺点是被调查者答题的随意性大,调查者难以排除无用信息和不确切信息。由于答案不规范,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比较困难

(2)封闭性问题。封闭式问题是指问题和各种可能的答案都事先设计好,让被调查者通过选择答案来回答问题的一种问题形式。

例如,您的职业:(请在下列选项后的括号内划√)

工人()教师()军人()干部()

农民()科学工作者()其他()

封闭性问题由于有标准答案,因此回答方便,易于进行各种统一处理和分析,有利于提高问卷的回收率和有效率。其主要缺点是:回答者只能在规定的范围内被动回答,无法充分反映应答者的想法。

3、根据所提问题内容不同,可分为事实性问题、断定性问题、假设性问题和敏感性问题。

(1)事实性问题。事实性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有关事实情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反映客观实际的资料。因此,问题的涵义必须清楚,使被调查者容易理解并易于回答。如职业、出生年月、经济收入、家庭状况、教育程度、居住条件等。

(2)断定性问题。断定性问题是假定某个被调查者在某个问题上确有其行为或态度,继续进一步了解另外一些行为或态度。这种问题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相互衔接构成。前面一个问题是后面一个问题的前提。例如,“您一直订阅《读者》吗”,如果回答“是”,就需要回答下一个问题:“您喜欢本杂志的哪一栏目”;如果回答否,就不必回答下一个问题。

(3)敏感性问题。是指涉及个人社会地位、隐私等,不为一般社会道德和法纪所允许的行为以及私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这类问题大多数被调查者总是企图回避,不愿意合作。因此,要了解这些敏感性问题,必须变换提问方式或采取一些特殊的调查技术。

以上是从不同角度对各种问题所作的分类,在实际调查中,几种类型的问题往往结合使用。

(二)设计问句时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做到概念的准确,简明、生动,设计问卷应注意以下问题:

1、避免提笼统、抽象或过于专业化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容易造成理解困难,不易回答,并且对实际调查工作无指导意义。例如,“您对本酒店满意吗”这样的问题过于笼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可具体提问:您认为本酒店价格合适吗您认为本酒店服务质量如何。

2、避免多重性提问。即一个问题只要求应答者说清楚一件事。例如,“您父母购买养老保险了吗”该提问询问了两个问题,若被调查者的双亲中只有一方购买了养老保险,问题就没办法回答。

3、避免诱导性和倾向性。即所提问题对被调查者不能有诱导作用或倾向性表达,一定要恪守中立的态度。如:“您喜欢老师这一受人尊敬的职业吗”该提问中“受人尊敬”一词就带有倾向性。诱导性提问会导致两种不良后果:一是被调查者不加思考就同意所引导问题中暗示的结论;二是由于诱导性提问大多是引用权威或大多数人的态度,被调查者考虑到这个结论既然已经是普遍的结论,就会产生心理的顺向反应。此外,对于一些敏感性问题,在诱导性提问下,被调查者不敢表达其他想法等,常常会引出

和事实相反的结论,因此,这种提问是调查的大忌。

4、避免使用冗长复杂的语句和不易理解的词语。在语义能表达清楚的前提下,句子要尽量简洁。在大规模调查中,被调查者的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等都会有很大差别。在考虑词语时,要注意被调查者的地区差别、文化差别等因素。

5、避免提令被调查者难堪、禁忌和敏感的问题。涉及各地风俗和民族习惯中的忌讳,关系个人利害关系和个人隐私等问题都是属于令被调查者难堪、禁忌、敏感的问题。例如,“您是否离过婚”对于这类问题,被调查者往往出于本能的自卫心理,容易产生种种顾虑,不愿意回答或不予真实回答,而且还会引起被调查者的反感,因此,问卷中应尽量避免。如果有些问题非问不可,则应考虑回答者的自尊心,尽量注意提问的方式、方法和措词。

6、注意时间范围的表达。调查题目中常常涉及到时间的问题,而问卷设计时如果忽略了时间范围的准确表达,会造成调查结果不可靠。如:“您过去的花销是多大”。“过去”一词表述的时间范围不明确,被调查者遇到这种问题往往会因时间范围不明确而无从回答。

三、问卷中的答案设计

设计问卷答案应把握以下基本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答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1、二项选择法这种方法也称为真伪法或二分法。它是指提出的问题仅有两种答案可以选择:“是”或“否”,“有”或“无”等。这两种答案是对立的、排斥的,被调查者的回答非此即彼,不能有更多的选择。

例如,“您家里现有洗衣机吗”的答案只能是“有”或“无”。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回答者易于理解,调查者可迅速得到明确的答案,便于统计处理,分析也比较容易。其缺点是:回答者没有进一步阐明理由的机会,因此难以反映被调查者意见与程度的差别,了解的情况也不够深入,这种方法适用于互相排斥的两项择一式问题及询问较为简单的事实性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练习题 ●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调查结果如下: B E C C A D C B A E D A C B C D E C E E A D B C C A E D C B B A C D E A B D D C C B C E D B C C B C D A C B C D E C E B B E C C A D C B A E B A C D E A B D D C A D B C C A E D C B C B C E D B C C B C (1) 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 (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 (3) 绘制一张条形图,反映评价等级的分布。 解:(1)由于表中的数据为服务质量的等级,可以进行优劣等级比较,但不能计算差异大小,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 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 服务质量等级家庭数(频数)频率% A1414 B2121 C3232 D1818

E1515 合计100100 (3)条形图的制作:将上表(包含总标题,去掉合计栏)复制到Excel表中,点击:图表向导→条形图→选择子图表类型→完成(见Excel练习题。即得到如下的条形图: 700716728719685709691684705718 706715712722691708690692707701 708729694681695685706661735665 668710693697674658698666696698 706692691747699682698700710722 694690736689696651673749708727 688689683685702741698713676702 701671718707683717733712683692 693697664681721720677679695691 713699725726704729703696717688 (1)利用计算机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排序;

统计学第二章数据收集、整理与显示

第二章数据搜集、整理与显示 Ⅰ.学习目的 本章阐述统计数据搜集、整理与显示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学习,要求: 1.了解统计数据的类型及其搜集方法; 2.了解普查、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各种统计调查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适用场合; 3.掌握统计分组方法;4能够编制分布数列;5.能够运用各种统计图表。 Ⅱ.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节数据的搜集 一、数据搜集 数据是人们对现象进行调查研究所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事实和数字,是对客观现象进行计量的结果。 数据搜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相应的科学的调查方法与手段,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资料的过程。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四种 定类尺度是按照某种属性对客观事物进行平行分类或分组的一种测度,定类尺度的值是以文字表述的,可以用数值标识,但仅起标签作用。 定序尺度是把各类事物按一定特征的大小、高低、强弱等顺序排列起来,构成定序数据。它是对事物之间等级或顺序差别的一种测度。定序尺度不仅可以测度类别差,还可以测度次序差,并可比较大小,但其序号仍不能进行加减乘除计算。 定距尺度是对事物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进行的一种测度。定距尺度不仅

能区分事物的类别、进行排序、比较大小,而且可以精确地计量大小的差异,可以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零点。 定比尺度是对事物之间比值的一种测度,定比尺度能区分类别、排序、比较大小、求出大小差异、可采用加减乘除运算,具有绝对零点。 从不同方面数据划分为不同类型。 根据数据反映的现象的特征不同,可以归结为两类:品质数据(亦称定性数据)和数量数据(亦称定量数据)。品质数据是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所形成的数据,数量数据是由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计量所形成的数据。 根据数据反映的现象的时间不同,可以将数据分为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横截面数据是指在同一时间对同一总体内不同单位的数量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是指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总体的数量表现进行观察而获得的数据。 根据数据的搜集方法,可以将数据分为观察数据和实验数据。 根据数据的来源渠道,可以将数据分为直接数据和间接数据。 二、数据搜集的方法 数据搜集的方法有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通讯法)、采访法、登记法和实验设计调查法。 三、统计调查的形式 普查是一种非经常性的全面调查,通过普查可以掌握大量、详细、全面的资料。 统计报表制度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程序,自下而上地逐级地定期地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是按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所获得的样本数据,对调查对象总体特征作出科学推断。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的前提是必须存在重点单位。 典型调查是从众多的调查研究对象中,有意识地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深入、周密、系统地调查研究。典型调查有解剖麻雀型和划类选典型两种类型。

统计学第二章数据的搜集

1 了解某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和销售情况,则调查对象为( )。 A、工业企业 B、每个工业企业 C、所有工业企业产业活动单位 D、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4.0分 2 了解某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和销售情况,则调查单位为( )。 A、每一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B、每个工业企业 C、所有工业企业产业活动单位 D、所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得分:4.0分 3 统计调查可以收集的资料是( )。 A、数字资料 B、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C、只能是原始资料 D、不能是次级资料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4.0分 4 按调查的组织形式分,统计调查可分为( )。 A、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B、连续调查和不连续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D、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得分:0.0分 5 乡镇企业局为总结推广先进管理经验,选择几个先进乡镇企业调查,这种调查为( )。 A、抽样调查 B、典型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得分:4.0分 6 调查几个铁路枢纽,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 A、典型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普查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4.0分 7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 A、原始资料来源不同 B、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 C、调查的单位数多少不同 D、抽取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不同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4.0分 8 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是以( )。 A、调查组织划分的 B、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划分的 D、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得分:4.0分 9 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指( )。 A、标志值很大的单位 B、这些单位的单位总量占总体全部单位总量的绝大比重 C、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绝大比重 D、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点部门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4.0分 10 在统计调查中,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 )。 A、是一致的 B、是不一致的 C、是一致或不一致的 D、一般是一致的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得分:4.0分 二.多选题(共5题,20.0分) 1 统计调查( )。 A、取得的有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 B、调查中首先考虑的是取得第一手资料 C、调查的主要要求是经济性 D、可分为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正确答案:AD 我的答案:得分:0.0分 2 统计调查的要求是( )。 A、准确性 B、全面性 C、具体性 D、及时性 正确答案:ABD 我的答案:ABD得分:4.0分 3 普查属于( )。

第二章统计数据收集与整理.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相比,两者的不同点在于(。 A、调查组织形式 B、调查方法 C、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 D、调查对象 2.直方图一般可用来表示(。 A、累积次数的分布 B、次数分布的特征 C、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D、数据之间的相关性 3.如果所有标志值的次数都增加一倍,而标志值不变,则算术平均数(。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4.要了解南京市居民家庭的收支情况,最适合的调查方式是(。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的组中值为( 6.在比较两组数据的离散程度时,不能直接比较两者的方差,因为这两组数据的(。 A、标准差不同 B、方差不同 C、数据个数不同 D、计量单位不同 7.在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测度是(。 A、众数 B、几何平均数 C、调和平均数

D、算术平均数 8.某公司将员工分为老、中、青三类,然后根据对各个员工情况的分析,从三类员工中按比例选出若干名员工为代表,调查他们的文化支出金额,再推算出全公司员工文化活动年支出金额的近似值,此为(。 A、典型调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9.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 A、动态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例相对指标 D、比较相对指标 10.有12 名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3、4、3、4、4、2、2,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 A、单项分组 B、等距分组 C、不等距分组 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 11、表示股票价格的K线图属于(种统计图。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习题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一、一、填空题 1、调查表一般有和两种方式。 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和。 3、是一种间接取得统计资料的方法,它的特点之一是具有较强的。 4、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这是调查;而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都属于调查。 5、调查人员亲临现场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清点和计量,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法。 6、若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调查对象是,调查单位是 ,填报单位是。 7、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选取的,抽样调查中的样本单位是选取的。 8、抽样调查属于调查,但其调查目的是要达到对特征的认识。 9、调查单位是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单位。 10、无论采用何种调查方法进行调查都要先制定。 11、重点调查实质上是的全面调查,它的目的是反映情况。 12、通过调查几个主要的产棉区来了解棉花的生长情况,这种调查方法属于调查。 13、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很多种,其基本形式有、、、 和。 14、人口调查中的调查单位是,填报单位是;住户调查中的调查单位是,填报单位也是。 15、统计整理是对调查得到的原始资料进行、,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的工作过程。 16、在组距列数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各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叫。 17、已知一个数列最后一组的下限为A、,其相邻组的组中值为B、,则最后一组的上限可以确定为,组中值为。 18、设考试成绩的全距为100,如果将60分以下为一组,其余按等距分成四组,则各组的组距为。 19、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是由统计总体中各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

20、对于连续变量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习惯上规定各组不包括其的单位,即所谓的原则。 21、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编制的变量分布数列叫,这样的数列其组数等于。 22、统计整理的关键在于,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23、为了消除异距数列中组距不同对各组次数的影响,需要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 1、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 A、每一户 B、所有的户 C、每一个人 D、所有的人 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A、企业设备调查 B、人口普查 C、农村耕畜调查 D、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现状调查 4、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程度不同 D、选取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5、先对总体中的个体按主要标志加以分类,再以随机原则从各类中抽取一定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抽样调查形式属于()。 A、简单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整群抽样 D、类型抽样 6、对某省饮食业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单位是该省饮食业的()。 A、全部网点 B、每个网点 C、所有从业人员 D、每个从业人员 7、调查时限是指()。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 C、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 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 8、对某市全部商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A、该市全部商业企业 B、该市全部商业企业的职工 C、该市每一个商业企业 D、该市商业企业的每一名职工 9、作为一个调查单位()。 A、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标志 B、只能调查一个统计指标 C、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指标 D、可以调查多个统计标志

统计学 第2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练习: 2.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 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调查结果如下: B E C C A D C B A E D A C B C D E C E E A D B C C A E D C B B A C D E A B D D C C B C E D B C C B C D A C B C D E C E B B E C C A D C B A E B A C D E A B D D C A D B C C A E D C B C B C E D B C C B C (1) 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 (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 (3) 绘制一张条形图,反映评价等级的分布。 2.2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0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152 124 129 116 100 103 92 95 127 104 105 119 114 115 87 103 118 142 135 125 117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36 117 108 97 88 123 115 119 138 112 146 113 126 (1)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2)如果按规定: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为先进企业,115万~125万元为良好企业, 105万~115万元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为落后企业,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 2.3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 41 25 29 47 38 34 30 38 43 40 46 36 45 37 37 36 45 43 33 44 35 28 46 34 30 37 44 26 38 44 42 36 37 37 49 39 42 32 36 35 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2.4为了确定灯泡的使用寿命(小时),在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只进行测试,所得结果 如下: 700 716 728 719 685 709 691 684 705 718 706 715 712 722 691 708 690 692 707 701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一、填空题: 1.统计分组有等距分组与异距分组两大类。 2. 频率是每组数据出现的次数与全部次数之和的比值。 3.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组数和组距。 4. 统计表从形式上看,主要由表头(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数字资料(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 5. 均值是测度集中趋势最主要的测度指标,标准差是测度离散趋势最主要的测度指标。 6.当平均水平和计量单位不同时,需要用变异系数(离散系数)来测度数据之间的离散程度。 7.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 8.对于一组数据来说,四分位数有 3 个。 二、单项选择题: 1. 次数是分配数列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它是指( B )。 A、各组单位占总体单位的比重 B、分布在各组的个体单位数 C、数量标志在各组的划分 D、以上都不对 2.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600以上。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56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D )。 A、620 B、610 C、630 D、640 3. 变量数列中各组频率的总和应该是( B )。 A、小于1 B、等于1 C、大于1 D、不等于1 4.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500以下。又如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520,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 C )。 A、460 B、470 C、480 D、490 5. 在下列两两组合的指标中,哪一组的两个指标完全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D ) A、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 B、几何平均数和众数 C、调和平均数和众数 D、众数和中位数 6. 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应取(D )

A、9.3 B、9 C、6 D、10 7. 一项关于大学生体重的调查显示,男生的平均体重是60公斤,标准差为5公斤;女生的平均体重是50公斤,标准差为5公斤.据此数据可以推断( B) 用变异系数算 A、男生体重的差异较大 B、女生体重的差异较大 C、男生和女生的体重差异相同 D、无法确定 8. 某生产小组有9名工人,日产零件数分别为10,11,14,12,13,12,9,15,12.据此数据计算的结果是( A ) 众数12 中位数12 平均数12 A、均值=中位数=众数 B、众数>中位数>均值 C、中位数>均值>众数 D、均值>中位数>众数 9. 按连续型变量分组,最后一组为开口组,下限值为2000。已知相邻组的组距为500,则最后一组组中值为(B ) A、2500 B、2250 C、2100 D、2200 10. 下列数据是某班所有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72,90,91,84,85,57,90,84,77,84,69,77,66,87,85,95,86,78,86,45,87,92,73,82。这些成绩的极差是(B) A、78 B、50 C、45 D、40 11.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B、一组数据可能没有众数 C、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D、众数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三、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CDE )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F、职工按收入水平分组 2. 下列分组哪些是按数量标志分组(AF )。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所有志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F、职工按收入水平分组 3. 下列哪些属于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BDE )。 A、几何平均数 B、极差 C、中位数 D、方差 E、离散系数 4. 下列哪些属于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AC )。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习题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等。 2.典型调查有两类:一是;二是。 3.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4.确定调查对象时,还必须确定两种单位,即和。 5.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 6.询问调查具体包括、、、、、等。 7.访问调查的方式有、。 8.邮寄调查的问卷发放方式有、、三种。 9.根据观察者是否使用科学的观察仪器,观察可分为和。 10.调查表一般由、和三部分组成。 11.就一般的统计数据而言,其质量评价标准为、、、、、。 二、单项选择题 1.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 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 2.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选择( )。 A统计报表B重点调查C全面调查D抽样调查 3.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B确定调查的范围C确定调查的单位D登记的方便 4.以下哪种场合宜采用标准式访问( )。 A居民入户调查B座谈会C当事人或知情者个别采访D观察法 5.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6.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 工业普查B工业设备调查C职工调查D未安装设备调查 7.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可以是原始资料,也可以是次级资料,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 )。 A原始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次级资料来源于上级单位 B次级资料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成 C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之间无必然联系 D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没有区别 8.调查项目通常以表的形式表示,称作调查表,一般可分为( )。 A单一表和复合表B单一表和一览表

第二章 统计数据收集与整理

第二章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初步整理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第二节 统计分组 第三节 统计图表

第二章
第一节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一、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二、统计数据搜集的方法 三、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四、统计调查的要求

第二章
一 统 计 调 查 组 织 形 式
全面调查
(1)普查(general survey) (2)统计报表(Statistical report forms)
非全面调查
(1)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2)重点调查(Key-point investigation) (3)典型调查(Model survey)
划类选典式(representation) 解剖麻雀式(typical survey)

第二章
二 统 计 数 据 搜 集 的 方 法
数据搜集方法有询问调查和观察实验两大类。 询问调查 (1)访问调查(如 Delghi法) (2)邮寄调查 (3)电话调查 (4)电脑、报刊等 媒体辅助调查 (5)座谈会 (6)个别深度访问 观察与实验 (1)观察法 调查人员边观察边 记录以收集信息的 方法。 (2)实验法 在设定的条件下, 对调查对象进行实 验取得所需资料的 方法。

第二章
三 统 计 调 查 方 案 设 计
1.确定调查目的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纲要及指标体系,统一 指标口径 4.确定调查项目拟定调查表
项目少而精,规范,以数字信息为主。 单一表 一览表
5.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 6.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 1.当数据呈对称分布或接近对称分布时,应选择( )作为集中趋势的代表值。 A .众数 B .均值 C .中位数 D .几何平均数 2.( )是用来对两组数据的差异程度进行相对比较的。 A .标准差 B .离散系数 C .平均差 D .全距 3.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相邻两组的次数相等时,则( )。 A .众数为零 B .众数就是那个最大的变量值 C .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D .众数就是当中那一组的变量值 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首组为50以下。又知其邻近组的组中值为75,则首组的组中值为( ) A 24 B 25 C 26 D 27 5.两组数据相比较( )。 A.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B.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C .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也就大 D.离散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就小 6.某连续变量分为5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则( )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 B.6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三组,80在第五组 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7.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左偏分布,则成立的有()。 A.x >e M >o M B.x o M >e M D.以上都不对 8.统计分组的依据是() A.标志 B.指标 C.标志值 D.变量值 9.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B.正确划分各组界限 C.正确确定组数和组限 D.正确选择分布数列种类 10.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 A.正比B.反比C.无比例关系D.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11.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间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D.组间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2.不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标志变异指标是() 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 D.标准差系数 13.某单位职工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之差称为该单位职工年龄的 ( ) A.标 志 B.全距 C.平均差 D.众 数 14.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 A. 10% B. 7.1% C. 7% D. 11%

第二章 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习题

第二章统计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习题 一、填空: 1.统计数据收集是根据统计研究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统计资料的过程。答案:调查方法,收集 2. 搜集统计数据的方法有:(1)直接观察法,(2),(3)(4)。答案:报告法,采访法,登记法 3.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组织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普 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统计报表制度 4.我国现行的统计调查体系是:以必要的周期性的普查为基础,经常性的为主体,同时辅之以、科学推算和部分全面报表综合运用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答案:抽样调查,重点调查 (2),(3)(4)5.统计调查的方案一般包括如下几项内容:(1)明确调查目的, (5)(6)(7)。答案: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设计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格和问卷,确定调查时间,确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调查报告的撰写6.数据整理是对统计调查所搜集到的各种数据进行,或是对已有的综合统计资料进行再整理。答案:分类和汇总 7.数据整理的程序包括:(1)统计资料的审核,(2),(3)或绘制统计图,(4)统计资料的积累、保管和公布。答案:资料的分组和汇总,编制统计表 8.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客观现象的内在特点,按(或几个标志)把被研究的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的组,称为统计分组。答案:某个标志,不同性质 9.统计分组,必须遵循两个原则:和。答案:穷尽原则,互斥原则 10.统计上规定,凡是总体某一个单位的变量值是相邻两组的界限值,这一个单位归入作为的那一组内,即所谓“上限在不内”原则。答案:下限值 11. 统计分组必须先对所研究现象的作出全面、深刻的分析,确定所研究现象的属性及其内部差别,而后才能够选择出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分组标志。答案:本质 二、单选题 1.统计调查对象是() 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 B.总体单位 C.现象总体 D.统计指标答案:C 2.我国统计调查体系中,作为“主体”的是() A.经常性抽样调查 B.必要的统计报表 C.重点调查及估计推算 D.周期性普查答案:A 3.要对某企业生产设备的实际生产能力进行调查,则该企业的“生产设备”是()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调查项目 D.报告单位答案:A 4.对银行职工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 A.所有银行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描述习题及答案 1.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均值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答:众数、中位数和均值是分布集中趋势的三个主要测度,众数和中位数是从数据分布形状及位置角度来考虑的,而均值是对所有数据计算后得到的。众数容易计算,但不是总是存在,应用场合较少;中位数直观,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但数据信息利用不够充分;均值数据提取的信息最充分,但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2.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 答:在比较二组数据的差异程度时,由于方差和标准差受变量值水平和计量单位的影响不能直接比较,由此需计算离散系数作为比较的指标。 3.某百货公司6月份各天的销售额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257 276 297 252 238 310 240 236 265 278 271 292 261 281 301 274 267 280 291 258 272 284 268 303 273 263 322 249 269 295 (1)计算该百货公司日销售额的均值、中位数和四分位数;(2)计算日销售额的标准差。 解:(1)将全部30个数据输入Excel表中同列,点击列标,得到30个数据的总和为8223,于是得该百货公司日销售额的均值: 或点选单元格后,点击“自动求和”→“平均值”,在函数EVERAGE()的空格中输入“A1:A30”,回车,得到均值也为274.1。在Excel表中将30个数据重新排序,则中位数位于30个数据的中间位置,即靠中的第15、第16两个数272和273的平均数: 由于中位数位于第15个数靠上半位的位置上,所以前四分位数位于第1~第15个数据的中间位置(第8位)靠上四分之一的位置上,由重新排序后的Excel表中第8位是261,第15位是272,从而: 同理,后四分位数位于第16~第30个数据的中间位置(第23位)靠下四分之一的位置上,由重新排序后的Excel表中第23位是291,第16位是273,从而: (2)未分组数据的标准差计算公式为:

最新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习题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习题 一、填空题 1.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等。 2.典型调查有两类:一是;二是。 3.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4.确定调查对象时,还必须确定两种单位,即和。 5.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进行调查的一种调查。 6.询问调查具体包括、、、等。 7.访问调查的方式有、。 8.邮寄调查的问卷发放方式有、、三种。 9.根据观察者是否使用科学的观察仪器,观察可分为和。 10.调查表一般由、和三部分组成。 11.就一般的统计数据而言,其质量评价标准为、、、、、。 二、单项选择题 1.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 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 2.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选择( )。 A统计报表B重点调查C全面调查D抽样调查 3.人口普查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是为了( )。 A避免登记的重复与遗漏B确定调查的范围C确定调查的单位D登记的方便 4.以下哪种场合宜采用标准式访问( )。 A居民入户调查B座谈会C当事人或知情者个别采访D观察法 5.某地进行国有商业企业经营情况调查,则调查对象是( )。 A该地所有商业企业B该地所有国有商业企业 C该地每一国有商业企业D该地每一商业企业 6.以下哪种调查的报告单位与调查单位是一致的( )。 A 工业普查B工业设备调查C职工调查D未安装设备调查 7.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可以是原始资料,也可以是次级资料,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 )。 A原始资料来源于基层单位,次级资料来源于上级单位 B次级资料是由原始资料加工整理而成 C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之间无必然联系 D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没有区别 8.调查项目通常以表的形式表示,称作调查表,一般可分为( )。 A单一表和复合表B单一表和一览表 C简单表和复合表D简单表和一览表 9.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 10.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原始统计资料,所谓原始统计资料是( ) A统计部门掌握的资料B对历史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后取得的资料 C直接向调查单位进行登记所取得的资料D统计年鉴或统计公报上发布的资料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在某市工业设备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 该市每一家工业企业 B. 该市全部工业设备 C.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D.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中的每一台工业生产设备 2.某公司新推出了一种饮料产品,欲了解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公司派人到各商场、超市随机调查了200名顾客。该公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 直接观察法 B. 报告法 C. 访问法 D.很难判断 3.企业要对流水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实行严格把关,那么,在质量检验时最合适采用的调查组织方式是()。 A. 普查 B. 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 抽样调查 4. 统计资料按数量标志分组后,处于每组两端的数值叫()。 A. 组距 B. 组数 C. 组限 D. 组中值 5. 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 统计表的横行标题 B. 统计表的纵栏标题 C. 统计表所要说明的总体 D. 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6.某电视台要对一知名栏目的收视情况进行调查,宜采用() A.普查 B.重点调查 C.抽样调查 D.典型调查 7.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若编制等距变量数列,则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 A.成反比 B.成正比 C. 有时成正比有时成反比 D. 无关系 8.统计表的宾词是()。 A.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B.总体单位的名称 C.统计表的类型 D.说明总体的性质 9.调查单位是() A.调查研究的总体或调查范围 B.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或载体 C.填报单位 D.调查对象 10.按“上组限不在内”原则,凡遇到某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组上、下限时,一般是()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 D.另设一组

第二章 数据收集

第二章数据收集 一、填空题. 1、数据的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2、为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全面调查称为___________。 3、数据收集方法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4、调查表是用于登记调查数据的一种表格,一般由表头、________和________三部分组成。 5、问卷调查中,对开放性问题采用________回答,对封闭性问题采用________回答。 6、统计数据的误差有两种类型,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区分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__的不同。 8、将居民小区共4000户居民从1-4000编号,在1-100号中随机抽取一个号码为3,则3、103、203, (3903) 构成抽样调查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为。 9、某高校大二年级学生2000人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将2000试卷编好号码后,从中随机抽取30份计算平均成绩,此种抽样方法称为。 10、使用抽样采集数据的具体方式有多种,可以将这些不同的方式分为两类和。 二、单项选择(从题后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并将其号码填在括号内)。 1、普查之所以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是为了( )。 A.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 B.使数据更全面 C.使数据更及时 D.使数据更大 2、通过观察与实验取得统计数据时,常常采用( )。 A.访问调查 B.观察法 C.电脑辅助调查 D.问卷调查 3、问卷调查中,提问项目的设计,应注意( )。 A.一项提问可包含几项内容 B.注意敏感性问题提问 C.用词要确切、通俗 D.时间 4、我们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 )。 A.普查 B.抽样调查 C.统计报表 D.典型调查 5、将居民小区共4000户居民从1-4000编号,在1-100号中随机抽取一个号码为3,则3、103、203, (3903) 构成抽样调查样本。这样的抽样方法为()。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6、某高校大二年级学生2000人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将2000试卷编好号码后,从中随机抽取30份计算平均成绩,此种抽样方法称为()。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抽样 7、先将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按一定的标志排队,然后每隔一定距离抽取一个单位构成样本,此种方法为()。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多阶段抽样 8、对1990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逐一进行调查,这是()。 A.定期调查方式 B.统计报表制度 C.普查 D.典型调查 9、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应该采用()。 A.普查的方法 B.重点调查的方法度 C.抽样调查的方法 D.典型调查的方法 10、某市通过调查100个大中型企业来了解全市职工工资情况,则该调查属于()。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普查 D.典型调查 11、通过调查鞍钢、武钢等几个大钢铁基地,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的基本状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抽样调查 B.重点调查 C.普查 D.典型调查 12、统计调查中代表性误差是()产生的误差。 A.全面调查 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C.工作不准确 D.用部分资料估计总体 13、下例调查中,最适合采用重点调查的是( )。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搜集 第一节统计数据的来源 统计数据是研究实际问题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从统计数据本身的来源看,统计数据都来源于直接的调查或实验。但从使用者的角度看,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两种渠道:一是直接的调查和科学实验,这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来源,称之为第一手或直接的统计数据;二是别人调查或实验的数据,这是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称之为第二手或间接的统计数据。本节从使用者的角度讲述统计数据的搜集方法。 一、统计直接调查 统计直接调查即为取得统计数据而专门组织的调查。其中有统计部门进行的统计调查,也有其他部门或机构为特定目的而进行的调查,如市场调查。统计直接调查是统计数据的主要来源,也是获得直接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实际中常用的统计直接调查方式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统计报表等。 (一)普查 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如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工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等。世界各国一般都定期进行各种普查,以便掌握有关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数据。它主要是用以搜集某些不能或不宜用定期的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普查是适合于特定目的、特定对象的一种调查方法,主要用于搜集处于某一时点状态上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目的是掌握客观现象总体的基本面貌,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或措施提供依据。 普查作为一种特殊的调查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普查是不连续的定期调查。由于调查涉及面广、调查单位多、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一般需要间隔较长的时间进行一次,比如每隔10年进行一次。如我国的人口普查从1953年到2000年共进行了五次。今后,我国的普查将规范化、制度化,即每逢末尾数字为“0”的年份进行人口普查,每逢“3”的年份进行第三产业普查,每逢“5”的年份进行工业普查,每逢“7”的年份进行农业普查,每逢“1”或“6”的年份进行基本单位普查。 第二,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或遗漏,保证普查结果的准确性。普查的标准时间是指普查资料的所属时间。如我国第一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定为普查年份的7月1日0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为2000年11月1日0时,第一次农业普查的标准时间定为普查年份的1月I日O时。标准时间一般定为调查对象比较集中,变动相对较小的时间上。 第三,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比较高,能掌握大量、详细、全面的统计资料。因此它可以为抽样调查或其他调查提供基本的依据。 第四,普查的使用范围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及特定的现象。 普查的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组织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如我国人口普查就是采用这种形式。另一种是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结合清库盘点,由调查单位自行填报调查表格,如我国物资库存普查就是采用这种形式。 (二)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调查方法,这里指的是概率抽样,它是从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经济性。这是抽样调查的一个最显著优点。由于调查的样本单位通常是总体单位中的

第二章课本习题答案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练习题部分: 2.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 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调查结果如下: B E C C A D C B A E D A C B C D E C E E A D B C C A E D C B B A C D E A B D D C C B C E D B C C B C D A C B C D E C E B B E C C A D C B A E B A C D E A B D D C A D B C C A E D C B C B C E D B C C B C (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 (3)绘制一张条形图,反映评价等级的分布。 2.2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08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152 124 129 116 100 103 92 95 127 104 105 119 114 115 87 103 118 142 135 125 117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36 117 108 97 88 123 115 119 138 112 146 113 126 (1)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2)如果按规定: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为先进企业,115万~125万元为良好企业, 105万~115万元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为落后企业,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 2.3某百货公司连续40天的商品销售额如下(单位:万元): 41 25 29 47 38 34 30 38 43 40 46 36 45 37 37 36 45 43 33 44 35 28 46 34 30 37 44 26 38 44 42 36 37 37 49 39 42 32 36 35 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2.4为了确定灯泡的使用寿命(小时),在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只进行测试,所得结果 如下: 700 716 728 719 685 709 691 684 705 718 706 715 712 722 691 708 690 692 707 701 708 729 694 681 695 685 706 661 735 665 668 710 693 697 674 658 698 666 696 698 706 692 691 747 699 682 698 700 710 722 694 690 736 689 696 651 673 749 708 7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