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三章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圣才出品】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三章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圣才出品】
社会学理论(含社会学概论)配套题库-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三章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圣才出品】

第二篇 西方社会学理论

第三章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整体观

答:社会就其实质来说是这样的一种整体:其个体的相互结合和相互作用的性质不能简单地由个体特征加以解释。如果社会个体之间毫无联系,缺少将他们结合起来的力量和结构,那么社会将不复存在。由于社会具有实体性和整体性,因此社会与组成社会的个体处于两个不同层次,这两个层次上发生的现象服从于不同的规律,需要用不同学科对它们分别进行研究。

2.有机团结(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研)

相关试题:社会团结(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复旦大学2016年研)

答:有机团结是社会学家涂尔干研究社会现象中社会团结问题时所提出的最基本的团结形式之一。它是指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这种社会团结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造成的人们之间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

3.正常现象与病态现象(涂尔干)

答:涂尔干认为,普遍性是正常现象区别于病态现象的重要标志,他将那些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称为正常现象,将其他事实称为病态现象或病理现象。如果一个现象是正常

的,哪怕它不符合道德,我们就不应当剔除它;相反,如果这个现象是病态的,我们也有科学的论据来证明改良的合理性。正常现象是指那些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病态现象就是指那些不具有最普遍形态的事实。所以犯罪就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它在任何社会都是普遍存在的。正常现象的普遍性与集体生活的一般条件有关。在他看来,只有弄清常态现象产生的原因、存在的条件,才能更清楚地认识病态现象,涂尔干对自杀现象的分析、对失范问题的考察,就是建立在这种观点上的。

4.集体意识

答:涂尔干认为,集体意识是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他强调社会共识对整合的重要性。集体意识尽管只能依赖个人意识而存在,但它又不同于个人意识,它弥漫于整个社会空间,是社会的精神象征,既有自己的特性,又有自己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模式。这一定义强调社会共识对整合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里,集体意识表现为抽象价值层次上的一致,即由更一般、更模糊的思维、价值和情感所构成。

5.社会学方法论原则

答: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一书中,涂尔干集中论述了社会学方法论的一些基本原则:①客观性原则。必须把社会事实看成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物;②解释性原则。社会事实能够而且只能用其他社会事实加以解释,研究社会必须禁绝任何形式的还原论;③分析性原则。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因与它所发挥的功能混为一谈,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构成了社会学的两个不同但又必要的研究方法。

6.《劳动分工论》

答:《劳动分工论》是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发表于1893年的著作。该书是涂尔干的第一部代表作。在书中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工有正常的分工和变态的分工。正常的分工产生了社会团结,对社会秩序发挥了正面的维护功能。变态的分工有速度过快的分工(导致个人行为缺乏法律道德约束)、不平等的分工(导致社会不平等现象)和不协调的分工(导致社会成员行动不协调,劳动积极性下降)。分工的原因主要是人口的增加所导致的社会容量、物质密度(人口密度)和精神密度(互动强度)的加强。这将产生两个方面的后果:①生存竞争的加剧促使人们必须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工作效率;②相互合作与依赖的程度加强。

7.社会解组

相关试题:社会解组论(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解组,指的是由于丧失了社会联系,社会整体蜕变为一种个体相互分裂的原子式堆集的状态,它建立在涂尔干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一社会学基本问题的独特看法上,这一看法以强调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为显著特征。是社会规范和制度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减弱、社会凝聚力降低的一种社会状态。

8.反常分工

相关试题:涂尔干《社会分工论》中的三种反常社会分工。(简答题,云南大学2016年研)

答:反常分工,是指并非任何形式的社会分工都具有加强或更新社会团结的功能。如果社会分工在破坏传统的机械团结的同时,没能创造出新的社会联结形式,就会引起社会动荡,那么,这种分工就是反常分工。反常分工的一种形式是失范的分工,它主要表现为工商业的危机和破产、资本家和工人的劳资冲突。

9.社会分工

答:社会分工是指人类从事各种劳动的社会划分及其独立化、专业化的过程。涂尔干认为,社会分工是对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社会团结的最大影响因素。造成社会分工的原因主要是在同一空间内人口的增长,使得人口密度增加,人们精神和活动方面的互动频率加大,这就必然导致生存竞争的激化。社会发展到这一阶段,往往出现犯罪、以强凌弱、战争等极端的冲突形式,这些冲突形式直接破坏着维系社会团结的基本道德规范,破坏着社会团结的基础,使社会面临解体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职业专门化是减弱人们之间的生存竞争、冲突,同时又能防止社会解体的一种合理选择。职业专门化不仅不会破坏人们之间的联系,而且还能在从事各专门职业的人们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依赖的合作关系。由于社会分工提高了各个专业的工作效率,使得同一空间内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口,所以,凡是具有高密度人口而又从生存竞争中保存下来的社会都具有较发达的社会职业分工。社会分工至少产生了两方面的社会后果:①为个人意识和个性的发展造成了空隙,削弱了集体意识;②造成了社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依赖。正是这两方面的后果为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化提供了条件。

10.利他型自杀

答:利他型自杀是由过度的利他主义而导致的自杀。利他型自杀有三种类型:①义务利他自杀(如古代社会中的老人自杀、寡妇殉节和仆人殉葬等);②自由利他自杀(如夫妻拌嘴导致一方自杀,为了获得某些名誉而自杀等);③强烈利他自杀(如在印度教等宗教教义的暗示甚至鼓励下产生的自杀)。利他型自杀是由于社会把个人严格地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导致个性的极端退化而造成的。

二、简答题

1.简述涂尔干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看法。

相关试题:

(1)阐述社会事实(赣南师范大学2018年研)

(2)社会事实(概念题,兰州大学2019年研;山东大学2018年研)

答:(1)社会事实的含义

涂尔干认为,具有仅仅为社会学所研究的特殊对象,是社会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所必备的基本条件。他指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事实(或社会现象)。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个人之身外,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的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都称为社会事实。涂尔干对社会事实的界定包含了社会事实区别于个体(或心理)现象的三个突出特征:

①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个人之身外,但又由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所构成。

②它具有外在性、强制性,它对个人具有约束力。社会事实不仅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而且具有一种必须服从的,带有强制性的力量。它们凭着这种力量强加于人,而不管个人是否愿意接受。

③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这种普遍性来自于它的集体性:“它之所以是普遍的,是因为它是集体的”。

(2)社会事实的具体表现形式

①由个人事实(实际上是集体事实)在个人的反映或存在状态集合而成,用比率表示,

如自杀率;

②惯例和规范。它们是社会直接的规则,体现了社会共有的基本价值,并对个人直接发挥强制作用,如道德、信仰、习俗、法律等。

(3)社会事实的类型

①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

②属于集体存在方式的形态学(或解剖学)事实。如社会基本要素的数量和性质,这些要素的结合方式和联结程度,人口的地区分布,住房和交通道路的格局等。

2.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涂尔干的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是方法论上的整体主义原则。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社会学方法论的准则。

(1)必须把社会事实看做“事物”。因此社会事实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物,社会学能够而且必须以自然科学那种客观态度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2)社会事实能够而且只能用其他社会事实加以解释。这一原则确定了社会学研究的解释层次。以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则是涂尔干的社会观在方法论领域的应用,它体现了涂尔干社会学的基本精神:研究社会必须禁绝任何形式的还原论。

(3)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因与它所发挥的功能混为一谈。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构成了社会学的两个不同但又必要的研究方法。

(4)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的最基本的精神是反对各种形式的还原论,始终把社会学的研究取向(无论是研究对象还是解释原则)限定在社会层次上,这一特点被称为“唯社会论”,为社会学摆脱各种还原论,争得独立的学科地位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