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人的买房观

浅谈中国人的买房观
浅谈中国人的买房观

55%的中国家庭几乎没有存款南京有钱人套房南京抢房。抢房是为了套利,有排队的人说,买到就是赚到。不光南京,其他城市也有套利空间,一二手房价根本不匹配,引发了一波房产哄抢潮。怎么取消套利空间?增加投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收益,控制货币贬值速度。控制一手房市场价格,人为创造套利空间,不是个聪明的办法。发明这个方法的人既不懂房产,也不懂金融。

11月15号,南京楼市疯了,搭着帐篷连夜排队买房,十字路口水泄不通。

抢房是为了套利,有排队的人说,买到就是赚到。这话不错,翻译成金融语言,就是老百姓终于找到房地产套利的渠道了。

此次南京推出的10个楼盘销许的价格是一年之前的价格,河西南每平方米35000元,河西中部每平方米4.5万元,而河西南的二手房单价目前已经高达每平方米4.5万元,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倒挂。你想啊,边上二手房卖4.5万,这边新房开盘3.5万,这根本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

不光南京,其他城市也有套利空间,一二手房价根本不匹配,引发了一波房产哄抢潮。

有的城市,根本不是有没有钱买房的问题,而是买不买得到的问题。这次南京推出的十个楼盘,被称为最难买的楼盘的佳兆业城市广场中签率仅8%,349套房4300多组人登记。华新城璟园中签率仅为9%,150套房1400多组人登记。要套利,得有钱,还得有关系,得买得到。

记得在一个二线城市,有个朋友说,在我们这儿买,开盘允许卖两万,隔一条街拍地价格都两万了,这是给我们送钱呐。

看看,这就是套利空间。以前以为上海期货市场和伦敦期货市场能套利,隔得远铜的价格有区别,可现在不成想,隔一条马路就能套利。

怎么取消套利空间?

简单。增加投资成本、增加投资风险,降低投资收益,控制货币贬值速度。不让买不让卖,当地居民已经买过一套的不允许再买,买了的人,十年内不允许再卖。或者呢,尽快出高房产税,以降低房地产投资收益,或者呢,不断加息减少货币投放,让房地产一二手房一齐降价。这一来,投资购房客肯定吓得屁滚尿流,风险太大了,谁知道十年后房地产市场会怎么样。

控制一手房市场价格,人为创造套利空间,不是个聪明的办法。发明这个方法的人既不懂房产,也不懂金融。

除了套利之外,南京抢房潮最引人注目的是,基本全款买房。现在买房成了富人的游戏了。

佳兆业城市广场首付八成,验资金额200万元,销售均价在每平方米3.5万元。同时排队的还有南京河西区域的另外9家楼盘,分别是仁恒绿洲新岛、保利天悦、华新城璟园、绿地华侨城海珀滨江、升龙天汇、五矿崇文金城、金地中心风华、朗诗熙华府、金隅紫京府,这10家楼盘全部要求首付8成,验资200万以上。

房产紧俏的地方,根本不允许你贷款。成都有个段子挺形象:全款的往里走,按揭的不要堵在门口,公积金的麻烦把电动车挪走。

这也是好事,中国居民现在贷款胆子太肥,而且主要用在买房子上。2005年,中国居民家庭杠杆率仅为16.86%,到了2016年,飙升至44.85%。海通证券姜超估算,考虑到公积金后,16 年中国居民购房边际杠杆率达到50%。

中国居民新增房贷/新增地产销售额比值持续飙升,2011年仅为19%,2015年达到39%,16年上半年则高达50%。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居民家庭抵押贷款占房产销售额的比例是51.6%。

居民的储蓄越来越少了,房子越来越多了。只要房价长期下跌,就有上亿人跌回到穷人队伍里去。

2010年,国内总储蓄率达到历史最高值50%,之后一直下降,2015年下降至47.90%,预计2017年降幅更大。

国民总储蓄中绝大部分是企业储蓄,还有政府储蓄,因此实际居民家庭储蓄占比很低。

居民家庭储蓄率下滑,活期存款下滑的更厉害。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个人活期存款和流通中货币合计大幅减少3万多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仅减少了1500亿,流失规模暴增20倍!

企业降杠杆,居民加杠杆,杠杆没有消失,只是转移了部门。相应的,风险也没有消失,只是转移了地方,由企业转至居民家庭。当前的情况是,中国55%的家庭没有或者几乎没有储蓄!

房价大跌,不仅能跌出上亿个穷人来,还可能跌出上千万个负翁。房价大涨,贫富差距会更加厉害。两难。

这样的时候有钱人全款买房,算是冒着风险为地方财政做贡献。普通家庭应对风险最好的办法,不用杠杆,把房产比例控制在家庭资产配置的50%以内。

浅谈如何进行科研创新

浅谈如何进行科研创新 发布时间:2014-9-30 16:10:22 阅读数:127 哈工大报讯(王永靖/文)我21岁进入哈工大-伯明翰大学联合培养计划,23岁获得哈工大和伯明翰大学双学士学位,本科毕业后转专业进入智能材料领域开始博士生涯。我的简历其实在中国的大学生中并不出彩,没有获得很多的奖项和奖学金,没有发表过学术论文,也没有参与过大型研究计划,只是千万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也曾是迷茫的大多数。但让我感到非常幸运的是,我同时接受了中国和英国先进大学的本科教育,在英国和哈工大都认识了很多思想开放、知识渊博的同学和师长,并且我的两位导师:米特斯劳·布勒迪斯教授(本科生导师,国际自控联大规模复杂系统技术委员会主席)和德张·范教授(博士生导师,大英官佐勋章,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都是世界知名的学者和专家。更有趣的是,他们两人是完全不同风格的学者,做事情想问题风格迥然不同。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和对比,所以我只想从我的经历谈谈科研创新,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什么是科研? 在我刚上大学时,从未考虑过自己会踏上科研这条道路,似乎科研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并不光鲜,一方面我们觉得科研人员太过高大,一定是智力和勤奋程度超群的人才能够胜任;另一方面又过于苦行、清贫,和社会强劲的经济发展格格不入。我从来都对自己的智力没有信心,对于科研完全没有兴趣。对于我在科研和商业的选择上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交通学院的王东升老师。当我把我的疑惑告诉他的时候,他顿了顿说:做科研好的人做商业也会好,反之亦然,两个不矛盾。我在读了博士之后对这句话的感受越来越深刻。其实在英美的经济体系下,科研和企业是一样的,只是企业生产的是商品,科研生产的是知识,其他的环节,比如前期的投资、产品的推广、内部的管理都有着相似之处。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兰迪·鲍什教授罹患了胰脏癌,在他人生的最后一节课上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年轻时的他并不想读博士,他认为自己有很强的推销能力,会成为一个出色的销售经理,而当时他的导师说:既然你有很强的推销能力,不如来销售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来销售知识怎么样? 相信在英美有过研究经历的同学都有类似的经历,在一个世界顶级的研究组中会有若干位教授,而这些教授或学者都或多或少具有一定分工,其中会有一个在本领域基本功扎实、坐得住冷板凳的教授搞理论突破,为整个组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会有一个口才好、亲和力强、人脉广的教授拉项目,为研究组提供资金支撑;会有一个有着世界影响力、经验丰富、涉猎广泛、眼光深远的老学者,对发展的重点和方向进行筛选;还有一个很会发表文章、无论是学术上的还是通讯上的都很抢眼的写手,扩大研究结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他们都是出色的科研人员。当然,尽管大家分工不同,这些人都拥有基本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很多大学生会说,自己的成绩不好,基础不好,不适合做科研。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担心,我在本科学习的是控制,博士时我准备跟随范教授继续研究控制和优化。范教授看到我在控制方面的成果后同意了我的申请,但入学后第一天他却用充满信心的语气问我:想不想做一点更有前景的学科?我们来试一试做XXX智能材料吧。控制与优化的基础学科为数学,而材料的基础科学是物理与化学。这样的跨度在研究初期对我挑战很大,高中那点可怜的物理和化学基础过了4年本科都还给了老师,不仅学术论文看不懂,甚至一些基本的名词都不清楚。我不止一次向导师阐述了我的担忧,导师笑着对我说:第一,我进入过很多领域,一开始也不了解,可慢慢都获得了一席之地,重要的是勤奋;第二,你在一个领域可以取得成果,在别的领域也可以取得同样的成就,具体知识不重要,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做事习惯是更重要的;第三,我已经指导了超过100名博士生,看看我身后书架上的博士毕业论文,我有信心,你也应该有信心。此外,他还亲授他自己读文献、想问题和写论文的心得。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在没有任何人的引导下,我们师徒从零开始就一路摸清了XXX 智能材料这个领域,并在6个月后写出了这个领域的一篇综述论文,渡过了重要而艰难的开创期。在中国人的印象中,本科要打好基础,学好基础学科,然后到博士才有能力大施拳脚。但随着交叉学科越来越成为科研的前沿,已经很难面面俱到地把众多领域的基础都打牢固了。有着优质的教科书、优质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自学方法,任何知识缺陷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补起来,关键是要有下定决心的勇气和勤奋的态度。

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整理)

一、单选题(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精神向导) 2.欧游心影录的作者是(梁启超) 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 4.下列属于钱穆的代表作品是(国史大纲) 5.萧伯纳是哪一国作家(爱尔兰)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7.“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阐述的是中国(天下主义)的价值观 8.假如将来中国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祖先的教导和他们传统文化,我们美国就不战而胜了,这句话出自(尼克松) 9.下列属于西方软实力的是(人权) 10.“人口是比货币和国土更重要的财富源泉,拥有人民愈多则财富愈多。”此话出自(保泰罗) 11.(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12.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很多(价值观) 13.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4.(核心价值观)它是形成国家的核心要素,它是维系国家的精神纽带,它是支撑国家的文化支柱

15.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老子) 16.由于文化上的偶然,中国最早思考了世界制度的问题,即(天下理念) 17.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使它把(共产主义)看成是美国的一种天敌。1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实内容)19.西汉时我国领土达(1500)万平方米 20.(2013 )的,习近平主席在墨西哥国会发表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之演讲,引用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十六字箴言 21.清初云南开化府与越南以(赌咒河)为界 22.“北京共识”体现了(和而不同)价值观 23.“中国如果不能取代西方,成为人类的主导,整个人类的前途是可悲的。”出自(汤因比) 2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出自(老子) 25.中国人核心价值观的复兴最终依赖于(民族)复兴26.“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此话出自(费孝通) 27.中国65岁以上人口2008年已达8.3%,超出联合国(7% )的“老年型国家”标准。 28.国家之间的战略竞争首先是(核心价值观)的竞争 29.以下不属于三达德内容的是(信) 30.胡锦涛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

浅谈中国人

中国人的民族性:浅谈中国人 中国有种说法,“千古中国,万种民性”。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既有共性,又有地域差异,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国民性。统一和多样正是中国民族性的两个方面。 1987年10月?熏人类学家费孝通代表中国接受美国学者的采访时曾坦白地说:“我要努力去了解中国,为的是想解决中国的问题。但是直到现在,我尚未真正认识清楚显示于中国社会之中的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和形成中国人的行为方式的中国精神实质。” 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以“五千年文明古国”自居,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然而,中国人往往不大深究自身是什么样子,不大想自己究竟是什么。 在中国,很少有人像日本人那样去研究和理解自身的民族性,但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掀起了三场反省和改造自身民族性的热潮。第一次是19世纪末到20 世纪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学者对中国民族性弱点的解剖;第二次是五四运动对中国民族性的批判;第三次是80年代文化反思热对中国人自身的全面反省。 关于中国人民族性的著作共有500余本。先来看一下中国人自己解剖的民族性。 被称为“中国革命之父”的孙中山在1890年到1924年通过各种论文和演讲对中国人的民族性做了如下概括: (1)没有排外意识 (2)勤劳、和平、守法 (3)守旧法,无变通 (4)崇拜鬼神 (5)犹豫不决 (6)知识水平低 (7)缺乏主人翁意识 (8)像一盘散沙 (9)夜郎自大 (10)停滞不前 (11)不崇尚自由 (12)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智慧 (13)家族主义和宗教主义 (14)世界主义 (15)重视道德 (16)民权主义 (17)极端主义 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在1904年出版的《饮冰室文集》中,对中国人的民族性进行了如下概括:

浅谈文化与消费者购买行为

浅谈文化与消费者购买行为 姓名:江虹红班级:13工管2班学号:201310410232 文化为人类所创造,但一旦形成反过来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制约、影响。文化与人类的行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如有句名言所说,不能无视消费者作出选择时的文化背景而简单理解他们的选择;文化是一面“透镜”,人们正是通过 这块透镜来看待产品。可见,文化是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重要因素,那么文化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有怎样的影响,企业可以采取怎样的经营策略呢?下面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论述。 从消费者行为研究角度,由于研究者主要关心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所以我们将文化定义为某个特定社会的大多数成员所习得和共享、用以指导其消费行为的信念、价值观和习俗的总和。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深远。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中华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并被广泛持有的居于主导地位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其主要有人道主义、先以后利、诚信知报、贵和尚中、求是务实等。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中国人民历来以安土乐天的心态坚持人本主义,推崇尊老崇古,重整体、倡协同。中国文化的核心观念通常体现在面子文化(面子主义)、先义后利(关系文化)、勤俭节约文化等,下面对这些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进行论述。 面子是中国人社会交往中最细腻的标准,面子文化促使消费者形成攀比消费、炫耀消费、象征消费等消费行为,面子消费涉及人群广泛,天然的大市场;并且不受收入限制,对价格不敏感。正如一般人所说的钱财事小,面子事大。面子消费中的送礼,购买者与使用者分离,重“看”不重“用”,团体送礼关心的是财务合法性(如可报销的发票),而不关注价格。面子消费人群对包装、文化寓意等高度关注,一般在节日时会大肆消费,主要消费方向是与办事目标高度相关,他们普遍认为地位决定档次,因此致使差序关系形成不同的礼品档次。企业根据上面描述的面子消费特征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营销策略,如开辟送礼市场,以个人化礼品凸显尊贵体面或地位,用礼品包装挣取更多的销售和利润,开拓礼品大市场,广告投放集中在节日。 在中国人社会中,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关系消费、公关消费及公款消费都是消费领域中不可忽略的。关系消费也被称为先义后利的价值取向,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如“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几个倾向之一。应该说,先义后利、以义制利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核心,是始终居于正统地位、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明显的一种义利观。在现实的厂商和消费者博弈之中,往往聪明的厂商将“义”与“利”并重,为了长远利益厂商愿意放弃眼前局部利益,维护消费者的“利”,“义字当先”也就成了企业诚信的体现。对于消费者,得到了厂商的“义”,自然得到了应有的“利”。因而,消费者往往去购买那些有诚信的厂商的产品,注重厂商售中和售后的承诺和服务。 讲到诚信,中国文化中“诚”即真实,最基本的含义是诚于自己的本性。以“诚”为基础,又衍生出了许多相关的价值观念,如为人“诚信”,待人“诚恳”,对事业“忠诚”,还有“言必行,行必果”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会搜集到大量属于同类产品的各种不同品牌的信息,对不同的品牌进行评价和选择。

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之研究

12级德育课 课题研讨论文 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之研究 班级: 姓名: 2012年12月30日

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之研究 摘要:价值观在人生的前进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人生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方向有着直接的影响,价值观不同,人生的目标就不同。中国人的价值观是因他们所在的环境,文化内涵的不同所影响。 关键词:信念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其中包括人、事、物等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其中价值观对人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价值观对动机有导向的作用和价值观反映人们的认知和需求状况 人们行为的动机受价值观的支配和制约,价值观对动机模式有重要影响,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其动机模式不同,产生的行为也不相同,动机的目的方向受价值观的支配,只有那些经过价值判断被认为是可取的,才能转换为行为的动机,并以此为目标引导人们的行为。,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及行为结果的评价和看法,因而,它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人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反映了人的主观认知世界。 而一个国家中社会能否健康的发展,其中人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关键是他或她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也因此对于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之研究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了。 转型时期的中国,人们迫切需要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进行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价值观是人们对待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是关于社会关系是非曲直的判断。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有怎样的价值观就会有与其相适应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喊出的“认识你自己”,本质上已经包含着对人的价值的追问。而价值观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过程中都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课题。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生活中,贫富差距仍然存在,人们的价值观念冲突日益明显,使人们越来越感到不安、迷茫甚至恐惧。富士康员工的连续跳楼事件、大学生甚至博士由于生活、情感的压力采取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还有屡治不绝的矿难等社会问题时有发生。这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的要求背道而驰。这更加促使人们关注自己的人生价值、关注生命的意义和自己所拥有的权利,迫使人们重新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和价值所在。因此,研究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呼唤人们审视人的价值观,促进价值观的实现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在中国人价值观的研究方面, 目前主要存在三个层面的研究: 第一是文化层面的研究,第二是社会层面的中国人价值观研究, 其中影响较大的研究多集中在青年群体的价值观讨论;第三是从个体层面对价值观进行的探讨, 这一层面的研究多关注对影响价值观形成的个体自身因素的分析, 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自我概念、认知风格、成长经历、教养方式、习惯、人格特质等, 也侧重探讨了价值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中国人价值观研究中,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深入观察, 对相应概念与理论也进行了本土化思考, 并结合实证研究去尝试建构有关中国人价值观的理论模型。 二、中国人价值观的构成

浅谈中国文化危机与当代大学生之责任

浅谈中国文化危机与当代大学生之责任 国危矣!中国人不知怎么了,经常忘记了自己是炎黄子孙,经常把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抛之脑后,去追逐那些西方所谓的“先进”。如今的中国人早已忘记了什么是做人的准则什么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国人早已抛弃我们自古以来所遵循的礼义廉耻,现在的年轻人目无尊长、崇洋媚外,他们除了黑发黄皮肤说汉语外再也没有能够表明自己是中国人的地方了。 当代中国已经被西方文化所腐蚀。其一中国人丧失了自己的根。自清末以来,中国的大门被洋人的坚船利炮打开之后,西方基督教以及西方的文化借着帝国主义的扩张而传播到中国,中国人不自觉的对自身的文化产生了怀疑。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都是在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改革开放后,中国走上了发展经济的道路,中国文化早已被西化。谈论到中国人,我们大都是彬彬有礼的,但看看现在,各种不文明,各种违背道德的行为不断在我们的身边上演。我们哈韩哈日,我们过着情人节,什么玫瑰、蛋糕、烛光晚宴。七夕,还有多少人记得,还有多少痴男怨女在七夕一诉衷情? 现代中国是一个礼崩乐坏的中国,现在的社会上人人迷茫,人们为什么那么执着于工作、学习以及旅游?空虚,没错,就是这个答案。为何现代人热衷于微博微信,为何现代人热衷于各类肥皂剧以及娱乐活动?空虚,寂寞,冷。这不是在调侃,也不是在刷时髦。这是现代中国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古人为何有悠闲自在的生活?他们有信仰。有人说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但是我要说,中国人的信仰一直未曾中

断过。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学术氛围浓厚,从而奠定了中国人骨子里的信仰。我们不敬鬼神,我们敬畏天地,我们没有教规教条,我们有因果循环,有仁义礼智信,我们没有人际关系学,我们有三纲五常,我们没有自由的政治追求,但我们有逍遥的生活态度。现代中国人早已经失去中国人所需要坚守的文化底线。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面对如此颓废混乱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应当做些什么?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我们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坚守我们的道德观念。遵守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然而面对拜金化的社会,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讲孝,我们的父母对我们而言是最大的恩人,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我们怎么能为了物质的利益抛弃父母,我们怎么能为了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金钱闹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劳心、劳神、劳力。为了功名利禄,我们计划、忙碌、奔波。为了功名利禄,我们怀疑、欺诈、争斗。为了功名利禄,我们玩阴谋、耍诡计、溜须拍马。为了功名利禄,我们如履薄冰、患得患失。我们人生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们要加强自身的精神修养。当代中国物质发展已经达到世界第二,我们的精神建设却还在一百年前,我们该如何呢?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有理想,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我们要强国,我们要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天的言谈举止,从每一天生活细节做起。

浅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定式(一)

浅谈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定式(一) 论文关键词:思维定式传统民俗 论文摘要:中国人在传统社会里,通过长期的民俗的传承,形成独特的思维定式。主要表现有家族本位、差序格局、平均主义等。寻找这些思维定式的源头,就成为理解中国人的一把钥匙。 心理定式,是指人们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的心理出发点。由民间传统到心理定式,实在是因为在历史的长河里,民俗对人们心理上的影响是巨大的。民众在无意识地“履行”着民俗活动的同,在其心理上、思维上打下了深深的传统的烙印。这样的烙印使得人们在思考问题时会下意识地运用某种心理去采取相对固定的方式和手段。这些表现主要有家族本位、差序格局、平均主义等。现借讲授民俗学之机,整理思路,草成此文,就传统民俗在人们心理上的几种表现略抒拙见,以就教于方家。 一、家族本位 传统社会中的中国人,自出生就处于一个家族(宗族)的包围之中。诞生礼、成人礼、婚礼、葬礼,人一生的四个阶段,处处展现著作为地域小社会成员的位置。而作为更重要家庭(家族)的一员,他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作为整个家庭(家族)整体利益中的一环而存在。 先以家庭(家族)中的婚姻为例。在我们的传统社会中,历来是以两家结“秦晋之好”来代指这种婚姻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家结成了“亲家”。而这词的本意却是指秦国和晋国结成了政治联盟,它是以秦国国君用自己的女儿嫁给晋国国君为代价的。国君女儿实际上就成为政治的牺牲品。纵观历史的长河,两汉以下,历朝历代未尝不以这种方式作为政治手段来使用的。不管是求得和平,抑或是出于笼络人心,都是将女子作为政治利益的交换来使用的。对于这样的女子来说,又如何说不是悲哀的,这样的事情说明,婚姻,在我国传统社会里,不再是两个人简单的结婚,而是代之以更大的利益驱动。 我们传统社会对儿女的婚姻,向来都是“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把父母的好恶放在第一位,而把儿女的感情放在次要位置。父母往往可以横加干涉儿女的婚姻生活,以至于出现了哀叹千古的“焦仲卿与刘兰芝”、“陆游与唐婉”的凄婉故事。而父母的出发点是想找个“门当户对”的亲家,不考虑子女的意愿。这样的结果.结婚的儿女双方家庭,甚至是家族(或宗族),都随着他们的婚姻结合而成为牢固的联盟。而子女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就被抹杀了自己的个人感情,甚至是个性。家庭、家族(或宗族)的利益,每每放在第一位,而个人的利益被放在次要位置。再者,传统社会中的“门户”观念,亦是造成此种观念的源头之一。“门户”,一般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宗族一姓中之一支,狭义指中国传统的小家庭。延续“门户”,成为历史上的家庭生育后代的目标和理想。将家族比做树木,而保证树枝的繁茂,防止枝干的断节,就是家族最大的任务。没有子嗣,也要纳妾,甚至是过继一个来承继所谓的“门户”。实在也是古人观念的典型反映。而作为家族中的一员,他负有保护整个家族不受外界侵犯、保证家族延续繁茂的艰巨任务。所以,在困难面前,个人与家族的利益密切相关。因个人是家族中的个人,没有家族也就没有所谓的个人。故为了保全家族,个人牺牲自己生命也在所不惜。北魏末年,杨侃参与了诛杀尔朱荣的谋划。在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带兵人洛阳时,他潜逃关西回家。后来,尔朱兆的堂弟尔朱夭光到关西,派杨侃的亲家招抚他,并立盟誓许诺饶恕他。侃的从兄“恐为家祸,令侃出应,假其食言,不过一人身段,冀全百口。侃往赴之,秋七月,为天光所害。”(魏书》卷58《杨播列传附子侃传》)这样的事例在史书上真的数不胜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盛行“君”、“父”先后的辩论,“君”是指国君,代指朝廷;“父”即指父亲,代指家族。这是关于朝廷和家族利益先后的讨论。 最后还是“父”占了上风。这也就有了为了家族利益而无视南北朝朝代更替的各个世家大族。但是这样的观念对于各个王朝的统治毕竟是有害而无利的,所以在后来,折中为众所周知的

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总第177期) 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X 金盛华1,辛志勇2(1.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天津 300074、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北京 100875; 2.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太原 030006) 摘要:心理学领域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几个方面特征明显。首先,在价值观的理解上,研究者倾向于采用借鉴西方和吸收哲学界定义两种方法,没有形成心理学领域共同认同的界定;第二,在研究取向方面,与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的价值观研究相比,文化层面的价值观研究占主流地位且影响较大;第三,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除理论研究外,实证研究主要以问卷法为主,研究对象多取自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和中学生群体,研究地区也多局限在几个主要的大城市,并且,共时性现状研究明显多于历时性的追踪研究;第四,在研究内容方面,综合性研究要多于某单一价值观纵深探讨;最后,中国人价值观研究的进一步走向将是建立概念共识、强调方法的多元化和历时性 追踪研究,并重视探讨价值观和行为的关系及价值观教育问题。 关键词:价值;价值观;价值取向;中国人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03)03-0056-09在西方心理学领域,价值观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1],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 .W .Allport )和阜农(P .E .Vernon )采用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斯普兰格(E .Spranger )对人的六种分类(经济的、理论的、社会的、审美的、宗教的、权力的)制订了一份“价值观研究量表”,进行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价值观研究。20世纪50年代,由克拉克洪(Clyde Kluckhohn)提出的价值观定义在西方心理学界确立了支配地位,从操作层面对价值观的各种定义进行了整合。20世纪70年代,罗克奇(Rokeach)把价值观理解为一种信念,更重要的是,他把价值观分为终极价值观和工具性价值观两个方面,开始了从维度而不仅仅是从内容上对价值观的分析和测量,使价值观的研究进一步走向深入[2]。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施瓦茨(Shalom H .Schwar tz )为代表的价值观研究者从需要和动机出发来解释价值观的深层内含,试图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具有普遍文化适应性的价值观的心理结构 [3]。因此,从 整体上看,西方心理学在价值观研究方面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脉络。在我国心理学领域,长期以来关于中国人价值观的研究也已有不少成果问世,但在对这56 X 收稿日期:2002-04-08作者简介:金盛华(1958-),男,江苏省盐城市人,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当代中国国民价值取向与精神信仰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2000jdxmxlx003。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资助。

当代中国人民的核心价值追求

当代中国人民的核心价值追求 来源:《红旗文稿》期号:2013/08 作者:郭广银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所表达的价值追求思想深邃、内涵深刻、意义深远,必将有力地促进中国人民进行精神世界的建设和精神家园的培育。 一、当代中国人价值追求的进一步凝练 价值追求是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不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孕育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通过理论创新与现实培育共同促进核心价值的共识、凝聚与升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价值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引领。 首先,“三个倡导”是当代中国人民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逐步摸索、汇聚而成的。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首次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从而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全新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将“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奋斗目标。2002年党的十

六大将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并列,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与此同时,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基础上,对国家层面的这一价值目标作了新的发展,一是强调“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信心与决心;二是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层次,即国家层面的价值观,在全社会培育与践行。由此,“三个倡导”已经将当代中国的国家目标逐步上升到价值目标,并通过核心价值观的宣扬来彰显国家的目标价值,凝聚人民群众的意志,为更好更快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精神支柱和价值支撑。 其次,“三个倡导”是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核心价值的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一些人担忧在现实利益和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冲击下,人们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逐步弱化,从而在社会上造成价值真空或价值混乱,这种担忧不是空穴来风。为此,近十年来,党中央针对现实存在的精神缺失、文化滞后、价值迷茫等问题,着力加强以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自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来,

浅谈当今中国人人际关系

浅谈当今中国人人际关系 摘要:中国悠久的历史为中国人际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多彩的背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华文明,影响的不仅仅是经济,源远流长的还有灿烂的文化。人际关系是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被赋予时代的气息,人际关系也随之发生微妙的改变。经历历史的变迁,当今人际关系呈现怎样的趋势,又该有怎样的发展?存在着什么利弊端?可无论再复杂的人际关系仍旧是建立在以儒家传统为核心的文化上。 关键词:人际关系;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儒家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影响因素很多,上下五千年的文明铸就了一个了不起的文明国度。 孔子开创先秦原始儒学,其意义不仅在于集上古以来礼乐文化传统之大成,而且更主要的在于其依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赋予这传统以人文主义精神特质,从而为儒学及以之为核心的中国思想文化确定了基本生命路向。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理论 ,已经建立了以“仁”为核心 ,以“礼”为整合手段 ,以宗亲关系为出发点 ,以整体主义为处理人己、群我关系的基本原则等较为完整的人际关系思想体系。在以“礼”为核心的封建社会,“礼”是维系人际关系最基本的纽带,也是维系封建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君臣之礼,父子之礼,夫妻之礼在儒家文化中都有明确的规范,三纲五常更是给当时的百姓系上了缰绳。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普通百姓也遵循着礼的说教,因此程门立雪、孔融让梨一个个著名的故事流传开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时间流逝,”礼”的精髓并没有改变,当今人际关系也遵循着礼。素有“礼仪之邦”的中国,教导他的子民以礼待人。因而引出问题,当今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怎样的呢? 一、走向民主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强调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讲求人人平等。当今社会,传统的等级思想与特权意识逐渐受到批判,当代中国的人际关系开始强调平等,强调尊重他人的隐私———夫妻之间、父母和子女之间、同事之间都有保留个人秘密的权利。家庭已成为一个较过去不同的和谐和睦的小团体,在这个小团体中,家庭成员拥有人格上的平等,决策权的平等,个人隐私权和个人生活中的决定得到尊重,不同观点、意见和生活方式得到尊重等权利。这是不同于儒家文化的地方,在传统文化中,封建等级制影响平等自由势力的发展,当今人际关系更倡导平等自由,尊重人权。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人的消费观念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人的消费观念 作者:谭浩俊 据媒体报道,截至11日上午9点52分,天猫“双11”购物狂欢节交易额突破500亿,无线占比72.93%。据了解,去年天猫“双11”突破500亿的时间节点是21时12分。这也意味着,今年“双11”突破500亿的时间整整比去年缩短了一半。 网购从小众走向大众 虽然早就预料到今年的“双11”会比去年更疯狂,但是,当阶段性结果公布以后,还是感到十分惊讶、十分难以令人置信,广大居民购物的狂欢程度,还是远远超出了想象。甚至有人怀疑,这会不会是最后的疯狂。 疯狂之后,最令人担心的问题,无疑还是物流,亦即消费者能否准时拿到所购的商品。不过,这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双11”的狂欢到平时网购业务的不断扩大,已经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习惯,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尤其重要的是,新的消费习惯和观念,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利”,大量的中老年人也在逐步加入到网购和互联网消费的行列;也不再是城市人的“专利”,大量的农村人也开始学会利用网络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 而网购之所以为各类人群所喜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网购商品的结构越来越合理、品种越来越齐全、服务越来越周到,高、中、低档商品,都可以通过网购买到,不同需求的消费者,也都可以通过网购满足需要,且价格要比实体店便宜很多。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带给消费者的便捷服务,也在从另一个层面改变着中国人的消费与观念。 居民消费习惯和观念在改变 美国等发达国家,居民的消费意识是非常强的、观念也是超前的。美国老太太贷款买房的故事,也一直为中国人所多乐道。正是因为消费意识强、消费观念超前,因此,消费对美国经济的拉动力也非常的强。严格地讲,消费已成为决定美国经济走向的最主要力量。美国经济能够率先复苏,也是居民消费起到了关键作用。正是居民消费的启动,拉动了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恢复与加快,带动了就业,就业的好转,又进一步拉动消费,形成消费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浅谈中国人“从众”心理

浅谈中国人“从众”心理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zhlzw.com中华勵志网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而且认为和做完后,没有任何别扭、不舒服或者负罪感。 也许可能是因为历史、文化或者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吧,相比之下,中国人的从众心理好像更强一些。其实,以前很多人批评的“围观”、“看热闹”、“不管是否需要,都要去商场进行热门商品的抢购”等等,都是这种从众心理直接或者间接的反映。 事实上,从众与否其实就是群体与个体的心态处理问题,这里没有对与错之分,只是随着环境不同的不同反应而已。本文没有打算从进行批判或者褒扬从众的角度分析,而是结合当前的社会形态和现状进行几个方面的刨析和思考。 1、从众带来的个性消失。个性这个东西在中国历来就是被棒打的,尤其是那个年代,我们的父辈从小就教导我们要向学习好的同学学习,要争当“三好学

生”,一旦我们有一点“不务正业”,搞个航模或者学习个特长,都被立刻纠正或者叫停,因为那个时候大众的评判标准就是学习好才是好学生,其他一概不管;但是当进入新世纪年以后,现在的家长都开始重视特长了,因为大家都在学,而且大有不学就落伍的感觉,于是乎也不管孩子是否适合或者有天赋,什么英语、足球、跆拳道、围棋......,什么都学,有的孩子甚至在一年内学了6种特长,业余时间被剥夺不说,连正规的文化课都没学好,结果想弄些个性,却什么也不精。这就是这种从众的心理,造成的个性消失,不仅过去发挥作用,现在也在发生作用,估计以后也逃脱不了。 2、从众的心理在群体高度一致性的基础上使个人获得了匿名感,因此个人做事会无所顾忌。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做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时出现。过马路红灯亮时,本来还打算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时走呢,但是发现闯红灯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便有了大家都闯,自己一个人也没什么大事的想法,也就无所顾忌了;大家都在好好的排队买火车票,突然有两个人不自觉的在加塞,当时估计还很气愤内心谴责那两个人呢,但是发现第三个、第四个也加塞了,到第五个时终于绷不住了,也无所顾忌的加入到加塞的行列;还有很多像随地吐痰、贪小便宜、不

浅谈我国汽车的消费观念

浅谈我国汽车的消费观念 【摘要】随着中国汽车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内外汽车业的激烈竞争不断加剧。为了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汽车生产厂商除了要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品牌、服务以外,还要对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有很好的掌握,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就我国购车人的消费观念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汽车消费心理;面子主义;实用主义;个性化需求 【正文】 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营销学原理》中提出了一个非常简洁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模式。他认为,购买者行为模式一般由三部分构成,通过以下方式发生作用,外界刺激对购买者产生影响,导致购买者的反应。由于购买者的心理活动过程是在其内部完成的,既看不见又难为人知而被誉为“黑箱”。因此营销人员最感兴趣的是消费者对于自身产品安排的营销刺激会如何反应?能够真正掌握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特色、价格、广告要求等反应的公司,将比竞争对手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因此,汽车企业们也纷纷尽力研究“黑箱”的究竟,研究消费者的汽车消费心理,争取在中国这个大市场上分得更多的“蛋糕”。本文就我国购车人的消费观念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看法。

研究中国消费者的汽车消费的观念,可以从深刻影响国人消费观念的中国传统文化谈起。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所沉淀下来的,对国人的影响根深蒂固。比如讲究中庸之道、注重人论、看重面子、重义轻利等。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了国人的消费观念,导致了国人在消费时具有消费行为上的大众化、品牌意识比较强等消费观念特点。在汽车消费上,体现出了以下的传统消费观念:一是中庸之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被孔子的中庸之道思想禁锢几千年的中国人,大部分消费者一时还是以中庸奉为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凭借中庸赢得消费者青睐的车型枚不胜举,最典型的就是凯美瑞,它本着中庸的设计成为中高级市场上称霸一方的霸主,以两年30万辆的骄人成绩向世人亮出了它中庸才是走向成功的硬道理。因此中庸成为人们最能接受的一种朴实风格。 二是崇尚名牌。一些在网上发帖子力挺自主品牌的网友,购车时第一选择依然是洋品牌;一些人只是由于购车款不够多,才不得不去购买价格便宜的多的自主品牌经济型车。中国消费者对汽车洋品牌的崇尚,使得自主品牌轿车的发展格外艰难。有人预言,如果捷达轿车能够降到6万元,那么目前国内5万左右的自主品牌轿车将全部面临灭顶之灾。 三是贪大求全。消费者挥之不去的三厢车情节,使得汽车厂家不得不被动地去迎合。汽车是大件耐用消费品,购买时自然是功能越齐全越好。车身越长越好、配置越全越好。为了满足国人的这种观念,上海大众在普桑的基础上加长约10厘米,推出桑塔纳2000;此后引

浅谈企业文化与创新

在我们谈企业文化与创新时,首先我们必须弄清“企业文化”和“创新”这2个概念。企业文化应该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根植于文化、社会、传统、民俗、信仰及种种制度中。创新是一种发现和挖掘的过程,它不仅仅包括对新事物的发现,同时也包括对旧事物的不断完善,总之是问题承载着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原动力。 对于“企业文化”与“创新”,我们不能仅仅是停留在概念上的认识,也不可以用分割的方法来处理这2个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概念上或者是用分割的方法来处理,那我们将很难找到在当前社会下两者的联系。 企业的管理经历了几个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管理学之父”泰勒创立的科学管理是将人当作机器一样看待,要求人—机的最佳匹配,最终使人成为机器流水线的一部分。20世纪20年代以后,管理的中心由物转向人。70年代,企业管理理论进入三论管理(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管理的重点放在人—机系统的协调控制上。80年代,美国学者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强调“企业即人”,认为企业中人、财、物的管理应是一个有机系统,其中人处于管理的中心和主导地位。企业文化更强调企业精神、全体员工共同

的价值取向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凝聚力、向心力,因而称其为柔性管理。 在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企业文化有 着强烈的时代背景。而今企业文化提倡的是人本管理,这里我们试着提个问题:“为什么现代企业提倡‘人本管理’?”首先我们来分析当前的时代背景,21世纪是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有着很多种的提法既是“知识经济时代”又是“网络经济时代”又是一个“消费文化”的时代。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给这个时代赋予了强烈的创新精神。现代企业提倡的人本管理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而作为个体的人有着很强的可塑性,没有文化的人是一个愚蠢的人,而没有文化的企业则是一台失控的狂乱飞转的机器。在现代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她是企业的大动脉和神经网络,她给企业带来的巨大财富是无法评估的。根据资料显示: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40年,日本企业为13年,中国企业只有5-8年。中国民营企业的1亿元门槛成为民营企业不可逾越的死亡线。70年代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现已销声匿迹,而百年老企业美国通用电汽公司为什么依然保持着25岁的旺盛活力,以人为本的摩托罗拉公司为什么让那么多的人才向往?我们来看看摩托罗拉公司的企业价值观:尊重每一个员工作为个人的人格尊严,开诚布公,让每位员工直接参与对话,使他们有机会与公司同心同德,发挥出各自最大的潜能;

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

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 中国的社会在进步,这无可置疑,这个也是当代中国人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围绕我们的“成果”,大家可以高谈阔论它十天半个月,甚至都无法尽兴。 但是,我们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是什么,政府对“进步”的定义如何,恐怕没有人真正能得到一个统一的结论。对于政府给出的定义,我们无法尽其理解,对于民众心目中的“幸福”我们却能知一二。这是一个物质的社会,对于一个普通或者说一个现实的人来说,进步、幸福就意味着物质丰富,为了“物质”我们可以不择手段,甚至是残虐自己。 物质,是这个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我们的社会观、价值观、人生观,无不围绕其树立,当你见到一个憔悴不堪的人,不用问都知道,为了生计,为了生活,什么是生活?有了钱就有了生活,没有钱,你就只能是在找“生活”。 曾经有一句高尚的口号,“为了祖国的繁荣而读书”,即使后来有所转变,也还能喊出“为了某某学校的崛起而读书”,但无疑都是伟大的,也是激励人心,那时候说这句话的人可以理直气壮,毫无惧色,放到当代中国的社会环境下,一个坦然,一个不装腔作势的人绝对不会说为了祖国的繁荣而读书,为什么啊?我们的祖国已经够“繁荣”了,即使有人这样说,也一定是战战兢兢,因为说这句话就意味着被嘲笑,被加以虚伪的帽子。 但是,这并不代表这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感情变得冷淡了,或者说不爱国了,而是大众不傻了,理解了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有了我们的终极目标“财富”“金钱”,我们才够资本来爱,不管你爱美女还是爱祖国。 在世界上的众多国家,民众都有较为普遍的信仰,即使有几个宗教相互攻伐,争夺信众,但大家总算有自己信仰的一方。但是。中国人不信教,所以我们做事,无所顾忌,基本的道德已经无法约束我们的行为,道德对于价值观的引导和修正已经无可作为。 但是,我们不能说这种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就错了,也不能说我们追求的就多么的庸俗不堪、无耻下流,这是这个社会的价值趋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才是至理名言,为官者,竟可巧聚豪夺,为民者,亦能追名逐利。在“金钱”面前,高尚算什么,正义又怎么样,这个社会高尚和正义都太廉价,没有人愿意去碰。这去怪谁? 我们的国家进步了,社会发展了,可是我们却发现,房子越难买了,看病越看不起了,连那些食物吧,看看包装袋上的样子就行了,买不起。在这个新的社会之舟里,我们总在犹豫,不是我们不够毅力和坚决,而是我们没有底气——钱,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钱,有什么好犹豫的,选择算什么,用钱一砸,死人能砸活。 哲学里有一句话,叫新事物生命力强,发展快并终将取代旧事物,这便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当前,我们新的价值观拥有的生命力不是用一个强字就能形容的,发展之快,令人叹为观止,毫无悬念的取代着真、善、美,贤、淑、德,当代社会泛滥的金钱观并不是我们的思想在倒退,马克思仙人曾今说了————物质决定意识。 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不要期望去打倒他,你在谴责、鄙视它的时候,人家已经可以住一天院,买半间房了,趁我们还没有走到明刀明枪争个你死我活的时候,能找多少找多少吧。

中国人的消费观

中国人的消费观:只买贵的,贵的就是好的 中国人对购买奢侈品需求的巨大的,而且需求的数量和需求群体是震惊世界的。 在很多很多的中国人心中,只要是贵的,就一定是好的,想要买好的,就一定需要买贵的,不管的衣服,鞋子,化妆品,还是护肤品。 我们经常可以从网络上看到中国人扫货欧美日韩的奢侈品打折店,而且在外国人眼中,这是一道奇观。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热衷于那些贵的东西呢? 在我看来,原因真的很简单。 奢侈品其实超出人们生存发展与需要范围的消费品,一般具有独特性、稀缺性、珍奇性等等特征,可就是因为这些物件的独特性和稀缺性,拥有这样稀缺物品的人,就代表着有独特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可是现实却是,那些打苦工的小年轻,用自己几个月攒下来的钱,去买一个接近一万块钱的手机,也是为了就的增强自己的身份认同感,自己满足自己对社会地位的意淫和满足,告诉自己:我是一个可以买苹果手机的人。 但是这些行为,对那些真正的有钱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你都能用苹果手机,那么又如何凸显我的身份和地位?于是,那些真正有地位的人,就开始从衣服打扮,吃喝玩乐上面,彰显自己的彩礼,借此拉开和这些普通大众的区别。 可是那些大众又怎么甘心自己被甩开了,于是很多人为了身份和内心的一点慰藉,趋之如骛的去购买奢侈品,但是那种奢侈品价格真的太过了,她们消费不起,怎么办呢? 当然就是打折了呀,没有什么比打折的奢侈品有诱惑力的,而且在过去的一两百年中,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都处在世界经济和政治被动的时期,在法国贵妇挑选面料的时候,中国人在抵御外辱;在英国绅士savile row调整礼服松紧的时候,中国人在8年抗战;在香奈儿、Lanvin 等牌子繁茂发展的时候,中国妇女则希望把旗袍的结构改的好似迪奥。 所以,中国人对奢侈品的认知,对大品牌的认知,是很低的,你提一个包包出去,其实真的没有几个人认识,所以打折的更受欢迎,而且根本买不到,甚至有时候山寨的你也卖不到。 那么,当一个集体,都开始为某一种事物疯狂的时候,这件事自己就会形成规则,不仅中国人热爱奢侈品,整个亚洲国家的人们看上去都对奢侈品极度渴求,甚至形成了“拜物教”,其原因就是因为亚洲或者中国这个集体,已经形成了这样的消费规则。 当身边所有人都在用YSL的口红时,你不用,就是格格不入,于是YSL的口红就可以直接卖断货,一只难求,甚至很多人愿意出两倍的价格,去买一只口红,仅仅想因为大家都想要,但是大家都没有,我有了,就是特立独行的。 对身份的追求,对奢侈品认知不足,集体主义的消费观,这一切就注定了中国人对奢侈品近乎病态的追求,而很多自主的品牌,最终都会倒在奢侈品的巨大阴影下,这其实对一个民族的发展并不是好事情。 中国很难出现自主的品牌的产品,断销,缺货的现象,就算会出现这些爆炸性的东西,一般大众也根本买不到,或是就是因为宣传的问题,接触不到,就算是能被众接受到,也几乎也买不到。 就像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有一个类似于几十年把国外人才召唤回国的计划?就是像什么钱学森这一类,把国外的优秀人才都引回国的计划。 我估计很多都不知道,这计划中有一个人叫“惠觅宙”,他在国外很出名,因为他研发出来了新一代的玻尿酸精华,不过敏,还能消炎,所以祛痘效果非常棒,在国外广受追捧,这些都是加拿大的朋友告诉我的,国内又有几个人知道呢? 我国外很多朋友都问过我,中国有没有卖这个人产品的公司,让我给寄一点,然而我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