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陶瓷实验指导书(新)

特种陶瓷实验指导书(新)
特种陶瓷实验指导书(新)

《特种陶瓷》实验指导书

主编魏莉

沈阳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所

2010年11月

目录

实验一氧化镁部分稳定的氧化锆微细粉末的制备 (3)

实验二凝胶注模成型Sialon-SiC复相材料烧结性能的研究 (7)

实验三结构陶瓷材料综合实验:超细粉体的液相法合成 (10)

实验一氧化镁部分稳定的氧化锆微细粉末的制备

(综合性实验)

实验目的

使用氧氯化锆(ZrOCl2﹒8H2O)、氧化镁为原料,用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镁部分稳定的氧化锆固体电解质超细粉末。

实验原理

纯氧化锆的烧结体晶型是不稳定的,在升温过程中,1140℃时会发生单斜相四方相的转变,同时产生7%的体积收缩;在1140℃时发生四方相立方相的转变;降温时又会发生反方向的相变。如果在氧化锆中掺入足够的氧化钇、氧化钙或氧化镁,可以使氧化锆在室温时也能保持稳定的立方结构,晶型不再随温度变化;称为全稳定的氧化锆(FSZ)。

同时,由于掺入的低价金属离子(Ca2+、Mg2+、Y3+)进入氧化锆晶格后产生了大量的氧离子空位,所以,氧化锆在高温(>550℃)时,允许氧离子通过氧离子空位迁移,形成氧离子导体。如果原料很纯净(特别是没有变价的金属离子杂质),可以得到电子导电很低的氧离子导体,用于制作高温传感器(气体中氧传感器)。

为了制作测定钢液中氧含量的传感器,要求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管状元件(?5mm×1mm×35)具有很好的抗热冲击能力,在突然插入1700℃钢液的情况下,不允许产生裂纹。这时需要采用部分稳定的氧化锆材料。

减少氧化锆中稳定剂的含量,可以得到部分稳定的氧化锆(PSZ)。常温下,部分稳定的氧化锆烧结体中,三种晶型(单斜、四方和立方)混合存在,使升温过程中元件的热膨胀可以被单斜相四方相转变时的体积收缩所抵消(如果单斜相的比例合适时);如果原料粉末很细小,烧结体中的晶粒也很细小,微小的单斜晶粒可以在低一些的温(600~1000℃)时提前、逐步地发生相转变,大大地减缓了热冲击带来的热应力;并且微细的四方相晶粒(<0.2μm的四方相晶粒才能在室温下存在)有助于提高材料的韧性;另外,烧结后相变时产生的微裂纹,

也有助于阻止裂纹扩展的作用;烧结体晶粒很细小,使得元件强度得到了提高。

这些因素都有利于提高元件的抗热冲击能力。

为了控制三相比例,除了严格控制烧结、热处理制度外,还必须准确地控制

氧化锆中稳定剂(MgO )的含量;另外,要求粉末粒度很细小;并且不允许带

入杂质,因此,采用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镁部分稳定的氧化锆(MgO-PSZ )超细

粉末。

氧氯化锆(ZrOCl2﹒8H2O )不溶于酸和碱,所以可以用酸来提纯(除去铁

离子等杂质)。提纯后,将氧氯化锆溶于水,过滤,除去灰尘、氧化硅等杂质;

按需要的成分配入氧化镁,形成锆、镁的混合盐溶液。加入过量的氨水,形成氢

氧化锆和氢氧化镁均匀混合的细小颗粒沉淀物。

1

222()()()()NO g CO g N g CO g +=+ (1-1)

(1-2)

因为氢氧化镁比较容易溶于水,因此必须保持较高的碱性(pH>10),不使氢

氧化镁流失。过滤后,用pH>10的氨水淋洗沉淀物,除去多余的氯化铵;沉淀

物中加入分散剂(高分子溶剂如正丁醇、聚乙二醇等),避免在热分解时粉体结

团。

沉淀物烘干后,在加热分解过程中,低温时首先脱水,然后将剩余的氯化铵

分解,最后是锆、镁氧化物的生成:

(1-3)

(1-4)

(1-5)

氧化镁部分稳定的氧化锆超细粉体的制备过程如下:

○1称取原料。

○2加水溶解。

○3过滤固体杂质。

○4加入稳定剂氧化镁。

○5加入氨水共沉淀。

○6沉淀物水洗(pH>10);

○7 加入分散剂。

○8干燥;

○9热分解。

整个工艺流程很长,其中后三部分操作本实验不做。

实验步骤

(1)取500克氢氧化锆,置于1000mL的容器中,加入360mL蒸馏水,搅拌,使之溶清。

(2)抽滤,除去固体杂质:

○1洗净布氏漏斗和抽滤用有锥形瓶,垫好湿滤纸,缓慢倒入溶清的氯氧化锆溶液。抽滤后,用少许蒸馏水(约20mL)淋洗布氏漏斗。

○2为了得到含氧化镁质量比为2.2%的氧化锆,需计算加入氧化镁的质量。按500g氯氧化锆中含有的氧化锆的重量(按分子量计算,也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单位体积溶液中氧化锆含量,按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来计算)。

(3)加入氧化镁,搅拌,溶清。

(4)共沉淀:

○1缓慢加入300mL氨水,同时不停地搅拌,使沉淀不结团,可补加到400mL 氨水,直到沉淀完全,并将被沉淀包裹的水放出,可将搅拌澄清的清液取出少量,在清液中加入氨水后,不再产生沉淀,表明沉淀完全。

○2在布氏漏斗中再垫滤布和滤纸,将沉淀物倒入布氏漏斗内,抽滤;滤干后,用氨水溶液(1:15)淋洗三次,每次50mL。

○3为进一步除去氯化铵,将滤饼倒入2000mL容器中,加入300mL氨水溶液浸泡,搅拌澄清后,倒掉清液,再次抽滤除水。

(5)化学分析,测定沉淀物中镁的含量。计算相应的氧化锆中氧化镁的含量。

(6)干燥:

○1在滤饼中加入分散剂,搅拌均匀;

○2蒸馏,干燥沉淀物、回收分散剂。

(7)热分解:

○1将干燥的沉淀物盛在氧化铝坩埚中,放在马弗炉内;升温至480℃,保温

一小时,将剩余的氯化铵分解、排除。再升温至600℃,保温一小时,使氢氧化物分解完全;

○2冷却后,得到氧化镁部分稳定的氧化锆超细粉末。称重,计算氧化锆的产率。

实验前的预习要求

了解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镁部分稳定的氧化锆固体电解质超细粉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

(2)加入氧化镁量的计算过程;氧化镁、氧化锆产率;

(3)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本人的体会及对实验改进的意见。

思考题

1.用何方法制备陶瓷细粉和超细粉末?

2.制备超细粉体对材料性能有何影响?

考核方法

实验的预习报告部分,20%;

实验操作,50%;

实验报告,30%。

实验二凝胶注模成型Sialon-SiC复相材料烧结性能的研究

(设计性实验)

复相材料凝胶注模成型方法,是近年来特殊陶瓷行业大力发展的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复相材料成形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种类、不同尺寸材料性能的可设计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特种陶瓷等行业。由于该方法对所使用的原料和工艺有较低宽的控制要求,因而使得其形成复杂形状的产品有较强优势,特别是对于大件耐火材料的制造,有着十分显著的优势。

实验要求

(1)SiC-Sialon砖达到的性能指标要求:体积密度2.7g/cm3;气孔率14%;抗压强度210MPa;抗折强度(室温)/(1400℃),53/50MPa;膨胀系数(20~1000℃),5×106(1000℃);导热系数19.4(800℃),SiC>70%;Si3N4>20%(Sialon);Fe2O3 0.31%.

(2)采用凝胶注模成型。

实验器材

○1PHS-2C酸度计;

○2VYD90-1真空烘箱;

○32X-8旋片式真空泵;

○4DLH-2双行星真空混料机;

○5PKZ-400×400坯料抗折仪;

○6SX2-12-16箱式电阻炉;

○7LS900激光粒度仪。

实验提示

(1)建议工艺流程:

分散剂、水、有机单体的预混凝+陶瓷粉料球磨料浆真空脱气加入引发剂、催化剂注模凝固脱模干燥烧成。

(2)实验原料:

建议采用的原料为纯Si粉,Al粉,SiO2粉,Al2O3粉以及不同粒度的碳化硅。原料平均粒径及配比如表1所示。

表1 原料的配比及平均粒度

(3)试剂:

○1采用丙烯酰胺和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C2H3CONH)2CH2(MBAM)]作有机单体;

○2采用过硫酸铵[(NH4)·S2O8]作引发剂;

○3采用N、N`-四甲基乙二胺(TEMED)作催化剂;

○4采用有机碱四甲基氢氧化胺[(CH3)4NOH,TMAH]作分散剂;

○5采用聚乙烯醇溶液作为悬浮剂。

(4)浓悬浮体的制备:

选定Al、Si、SiO2、和SiC1、SiC2或SiC1和SiC2的混合粉体浓悬浮体的制备条件为:用四甲基氢氧化铵作为分散剂,并严格控制其加入量,使浓悬浮体的PH值控制在8~9之间,球磨时间在10~15分之间,并随试验时温度的不同可适当调节其球磨时间,制得的浓悬浮体用于凝胶注模成型。

(5)凝胶注模成型:向已经制备好的浓悬浮体中加入SiC3、SiC4或只加入SiC3颗粒料,均匀搅拌,加入过硫酸铵作引发剂和四甲基乙二胺(TEMED)作催化剂,抽真空5~10min除泡。悬浮体除泡之后,注入10mm×10mm×60mm 金属模具中,或注入圆形的塑料盒中,在75℃下固化30min后脱模,然后干燥(干燥时间随制品尺寸而定),烘干后进行烧结。

(6)烧结:烧结温度在1550℃以上,在氮气气氛下烧结。

(7)测试:测试烧结后试样的体积密度、气孔率、抗折强度、膨胀系数、SiC%、Si3N4%、Fe2O3%。

实验总结

(1)简述实验过程;

(2)绘制开口气孔率、体积密度和耐压强度随Sialon含量变化图。

(3)分析变化规律,找出颗粒组成、不同烧结温度、添加剂的数量对材料烧结性能的影响规律。

(4)确定出适合实验要求的坯料配方和工艺参数。

考核方法

1.实验方案设计,40%;

2.实验操作,40%;

3.实验报告,20%。

实验三结构陶瓷材料综合实验—超细粉体的液相法合成

(综合性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液相法(主要是化学反应沉淀法)合成超微粉体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重点掌握获得粉体前驱沉淀物及粉体的工艺步骤的有关原料、试剂用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设备、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微型高压反应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影响反应效果和粉体粒度等特征的主要因素。

实验原理

液相法是目前实验室和工业上合成超微细粉体最为广泛采用的方法,与固相法、气相法相比,它具有可精确控制化学组成、易于控制颗粒形状和粒径、颗粒表面活性好、成本较低等特点。液相法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化学反应沉淀法是合成单一或复合金属氧化物超细颗粒时最普遍应用的方法。它是在金属盐溶液(含所需的金属离子)中加入合适的沉淀剂,使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性的氢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醋酸盐等沉淀物,将沉淀固形物(为所要合成的氧化物的前驱物)用固液分离方法(如过滤操作)分离出来,再经干燥、煅烧分解形成最终的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由于溶液中解离出的金属离子是以均一相存在于溶液中,所以反应后得到具有各组分均一的沉淀。通过控制溶液的浓度、PH值、反应温度以及采取各种抗团聚的措施(如搅拌、超声振动、加入表面活性剂等),能够影响反应的速度,控制沉淀的形核率和长大速率,从而调节最终粉体的粒度。因此,化学反应沉淀法容易得到高纯、化学成分均一、粒度小且较均匀的超微细颗粒,粒度可从微米级至亚微米级,甚至可达纳米级。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盐溶液混合时,称共沉淀法;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均匀沉淀时,称均匀沉淀法。

三、仪器设备

1.实验装置

配置溶液用容器(1000ml大烧杯或塑料杯)数只;广瓶一只,连接用乳胶管1m长,输液夹一只;供进行反应的白塑料桶(容积10~20L左右)一只;由布氏漏斗、吸虑瓶、抽滤管及连接软管组成的过滤装置一套;微型高压反应器二台,电动搅拌器一台,离心机一台;瓷研钵两套,80目或100目筛数只;刚玉或高铝瓷坩埚(500~1000)两只;烘箱或真空干燥箱一台,实验电炉一台,球磨机一台;盛放前驱物和粉体的适合容器,其他化学实验室常用器皿,称量天平;不锈钢铲子一把,大白搪瓷托盘两只。

2.试验用原料、化学试剂

(1)制备a-Al2O3氧化铝超微粉硫酸铝铵[NH4Al(SO4)2·12H2O],试剂级;碳酸氢铵(NH4HCO3),分析纯;氨水(NH3·H2O),分析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每批次500m l×4瓶),分析纯;聚乙二醇(相对分子量1500或1000)。

(2)制备3Y-TZP氧化锆超细粉氧氯化锆(ZrOCl2·8H2O),工业级(纯度>93.75%);氧化钇(Y2O3),分析纯;硝酸(HNO3),分析纯;氨水(NH3·H2O),分析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无水乙醇(每批次500m l×4瓶),分析纯;聚乙二醇(相对分子量1500或1000),1%AgNO3溶液少量。

(3)其他材料:PH试纸,滤纸(1大张),滤布

3.实验步骤

3.1工艺流程

(1)氧化铝粉(图4-1)

图 4-1 氧化铝超微粉工艺流程 图 4-2 3Y-TZP 氧化锆超微粉工艺流程

2. 配料计算

实验用主要原料的用量,应根据所欲合成的氧化物粉体的质量来计算,抓

住主要金属离子的关系,并考虑所用原料的纯度或有效含量。下面以氧化锆为例

说明。

欲合成100g 含3%(摩尔分数)Y 2O 3的全四方相ZrO 2(3Y-TZP ),需用

多少ZrOCl 2·8H

2O 和Y 2O 3。计算数据:ZrO 2的相对分子质量124.97(考虑原

料中含2%共生的HfO 2),Y 2O 3的相对分子质量225.81。

ZrO 2: Y2O 3 (摩尔比)=97:3,换算成质量比:ZrO 2:

124.9797100%94.7%124.9797225.813??=?+?

Y 2O 3:5.3%

制备100g3Y-TZP 粉,应有ZrO294.7g ,Y 2O 35.3g 。

ZrOCl 2·8H 2O 为工业级,其有效含量有一定的范围波动,通常先用容量分析法来准确确定其有效含量,本实验所用的原料,1mol ZrOC l2·8H2O 含ZrO 2为36.05%-36.16%,可按36.10%计算,94.7gZrO 2,需ZrOCl 2· 8H 2O 为94.7÷36.10%=262.3g ,考虑到整个工艺工程的得率(最后实验得到的粉量与事先欲得量之比),对该用量加以放大,得率一般大于85%,本实验中可按放大10%来计算ZrOCl2·8H2O 和Y2O3的用量(即将262.3g 和5.30g 在除以90%)。

制备Al 2O 3时,由于只有一种金属离子,无需考虑两种离子之比,较为简单,2mol 的NH 4Al (SO 4)2·12H 2O

生成1mol 的Al 2O 3,根据NH 4Al (SO 4)2·

12H 2O 和Al 2O 3的分子量和NH 4Al (SO 4)2·12H 2O 的纯度,按欲合成的Al 2O 3量,考虑得率加以适当放大,进行计算即可。

沉淀剂的用量不必精确计算,通常只保证其浓度,配置出足够富于的溶液备用,制备3Y-TZP 粉,氨水浓度为25%(体积分数),即将氨水加蒸馏水按1:3稀释;制备Al 2O 3时,碳酸氢铵NH 4HCO 3溶液浓度为2.5mol / L 。

表面活性剂(如聚乙二醇)用量桉欲合成粉量的2%计算。

本次实验中,每次实验按最终合成100g 或200g 粉为计算依据,称量好备用。

3. 溶液配制与反应前准备

(1)为保证制得高纯度和组成准确的粉体,凡工艺过程中各步骤所使用的容器、器材与溶液、沉淀前驱物、粉体接触的部位,均应先洗净并用蒸馏水洗刷过,有些还需烘干;在工艺过程各步骤均须避免灰尘和其他杂质的带入。

(2)母液(ZrOCl 2·8H 2O 溶液)浓度对最终粉体的粒度会有影响,本实验定为0.4mol/L ,据此确定母液用水量,将称量好的ZrOCl 2·8H 2O 在大烧杯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即可,留下部分水量备用。由于原料有少量的不溶杂质,可将溶液用过滤装置过滤,以吸滤瓶中无色、澄清的滤液倒入反应桶中,以少量备用桶

中,以少量备用水漱洗吸滤瓶内壁,再倒入反应桶。Y(NO3)3溶液配制:Y2O3粉置于小烧杯中,加入10~15mL硝酸,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完全溶解,使用硝酸时需小心,注意防止灼伤,最好置于通风橱内进行,Y(NO3)3溶液也倒入反应桶。

(3)沉淀剂溶液按步骤2所述浓度配制,置于下口瓶中备用。表面活性剂以水溶之(为加快溶解课适当加热),也倒入母液中。

(4)安置好微型高压反应器、高压反应器中的反应桶和下口瓶的相互位置,使下口瓶引出的滴液软管能顺利的向母液滴入沉淀剂。

(5)过滤装置连接就绪,滤纸、滤布剪裁好。

4. 反应沉淀

将剩余的水全部倒入微型高压反应器的反应桶中,应控制在保证反应溶液及随后形成的前驱沉淀物得到充分混合但不要飞溅出来的程度。松开下口瓶滴液管的输液控制夹,使氨水溶液滴入母液中发生沉淀反应,滴入速度以保证反应液pH值维持在9~10为宜,开始阶段要快一些(母液酸性大),以后pH值会较稳定,故每隔数分钟要检查pH值一次。在反应进行过程中可看到白色的糊状沉淀不断产生,待完全沉淀后,停滴氨水,并继续保持此压力下反应30~40min。

5. 洗涤与过滤

将沉淀物进行几次洗涤-过滤的循环操作,洗涤的主要目的是洗出沉淀物内的大量氯离子(留在前驱物内会影响粉体的性能),过滤则是为排除洗涤水和前驱物内的一部分游离水,故两种操作交替进行。

洗涤可用不锈钢铲铲出沉淀物在塑料容器中搅拌后加水洗,每次用蒸馏水约2L,并滴入少量氨水,使洗涤pH=9,最后一次不加入氨水。每次洗后全部放入过滤装置的布氏漏斗中以流水抽滤。也可直接在漏斗中洗,铲起沉淀物适当搅碎后加水洗,注意勿使滤布折皱和滤纸破裂,pH值同上。判断洗涤是否完成、氯离子是否洗净,用(AgNO3)溶液来检验,方法为:取少许(约1~2g)沉淀物

加20ml蒸馏水搅拌、煮沸后用小漏斗过滤,向滤液中滴入1~2硝酸,再滴入1~2滴AgNO3溶液,如无白色絮状物沉淀(AgCl)产生,即认为合格,否则还要再洗,一般洗7~8次即可。

过滤操作必须在压差下才能顺利进行,本实验为负压吸滤,打开水龙头以水流使吸滤瓶中产生负压即可进行。需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漏斗和吸滤瓶间橡皮塞、吸滤瓶与抽滤管及水龙头直接各连接管等连接处,不得漏气;(2)在布氏漏斗的滤板上平铺一层滤纸(滤纸直径应略小于滤板直径),以水润湿,并稍加负压抽吸使滤纸平整紧贴,再铺上滤布(直径课略大于滤板直径),同样以水润湿并平整紧贴;(3)欲过滤的固液混合物或溶液,可分为几次慢慢倒入,以免冲洗时使滤布、滤纸移动;(4)在过滤中若滤饼干裂,用不锈钢铲将裂口轻轻压平;(5)观察滤液有无浑浊,如有浑浊,则说明滤纸破裂发生了透滤。

6. 酒精处理

氧化锆的前躯体的结构是以—OH桥连接的四聚体类型结构,这种—OH桥键能很大,易行成坚硬的团聚体,最终妨碍粉体粒度的微细化和降低其烧结活性,故欲获得超微细、高活性的氧化锆粉体,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防止或减少硬团聚的产生。用无水酒精(或其他有机溶剂)迅速取代前驱物中的配位水分子及附着水是一重要方法。

将步骤5最后一遍水洗过滤处理过的前驱物置于容器中以无水酒精浸泡,用量以能浸没为度(不必过多,以免浪费),用铲子将前驱物滤饼搅碎并充分搅拌后静止1h;把前驱物酒精混合液均匀分装于离心机的离心杯内(一定使各杯质量平衡,或四只或对称两只),高速(3000r/min)离心20min,将烧杯内上部清液倒去(以一专业容器盛废酒精);将下部半干的前驱物,如上方法在浸泡、静止、离心处理一遍。

7. 干燥,研细于过筛

把半干的前驱物放在搪瓷托盘中置于烘箱(真空干燥箱或普通烘箱)内,在80℃基本烘干(摊成较薄层烘更好),用研钵研细过80目或100目筛后,再于

110℃完全烘干。

8. 煅烧

烘干后的粉状物仍是未分解的前驱物,必须经高温煅烧使其所含残余水、结

晶水、有机物及NH

4+、Cl-分解挥发,并使ZrO

2

的前驱体实现分解和从无定形向

晶型的转变。烘干后的粉状前驱物置于刚玉干锅或素瓷坩埚中,在电炉中于900℃煅烧1h,烧时坩埚以盖覆之但留有缝隙以供气体排出。煅烧工艺为:升温速率约100℃/h,500℃保温1h,900℃保温1h,随炉冷却至100℃以下取出。

9.球磨

煅烧完成晶型转变的ZrO

2

粉需经球磨以去除部分团聚,以无水乙醇球磨24h,再离心甩干酒精,110℃完全烘干,研细过100目筛,即成成品粉,储存备用,并做好标记。

10. 氧化铝超细粉制备时应注意的几点

氧化铝超细粉制备的实验步骤与氧化锆基本相似,分别为配料计算、称量、反应装置准备、溶液配制、沉淀反应、陈化、洗涤、离心甩干、烘箱干燥、煅烧、球磨。除一些共性操作注意事例外,还应注意一下几点。

(1)母液【NH

4Al(SO

4

2

·12H

2

O溶液】浓度本实验定为0.3mol/L,配制好

后置于反应桶中,母液中同样要加入表面活性剂(如聚乙二醇1000,用量为粉

重的2%,水溶入母液);沉淀剂溶液(NH

4HCO

3

溶液)浓度本实验定为0.25mol/L,

配制好后置于下口瓶中备用。

(2)反应时两种溶液的混合方式对粉体的粒径及分布有显著影响,本实验

采用将NH

4HCO

3

溶液缓慢滴入母液并施以机械搅拌的混合方式,pH值控制在9-10,

反应后继续搅拌2h。

(3)沉淀物静止2h陈化,冬季可置于适当的暖源附近。

11. 为缩短本实验的时间,上述步骤7、9中的研细、过筛、球磨可与实验25

结合进行。

五、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仔细阅读本指导书,预习有关实验步骤和各步骤中的注意要点,并建议阅读粉体工程的相关内容。每次实验前应根据指导老师安排制备氧化锆粉或氧化铝粉。

2.本实验步骤多,持续时间长,各小组可事先做好分工安排,没人重点负责某几个步骤和相关准备工作,体现合作精神。但前后步骤必须交代清楚并互相检查核对,确保无误;同时每人对全过程都要了解,并掌握关键的工艺参数。

3.实验全部完成后,清洗所有容器、烧杯、漏斗、滤瓶、筛子、研钵及其他器具。

六、实验报告要求

1.实验目的与基本原理。

2.工艺流程。

3.配料计算方法与结果。

4.实验操作步骤及主要现象观察记述。

5.回答思考问题。

七、思考题

1. 你认为在超微细粉体制备过程中影响粒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使用酒精处理和添加聚乙二醇有何作用?

数控加工实用技术实验指导书-07

数控加工实用技术(含MasterCAM)实验指导书 台州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前言 数控加工实用技术实验指导书共编入7个实验,即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验、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实验、数控加工中心编程与操作实验、电火花与线切割实验、Mastercam构建二、三维零件实验、Mastercam造型与加工实验以及数控在线加工综合实验等内容。 在指导书编写过程中,本着改革的精神,力求在内容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进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充分注意到每个实验的层次和内容,力求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体系,使培养出的学生成为既具有一定的数控基础知识,又能掌握比较系统的专业技术理论,既得到较全面的技能训练,又掌握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的实用性、高层次、高技术水平的人才。同时也为今后进行各种数控机床的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目录 目录 (3) 实验设备介绍 (4) 实验注意事项 (7) 实验安全操作规程 (8) 实验一数控铣床操作与编程 (9) 实验二控加工中心操作与编程 (9) 实验三数控车床数操作与编程 (17) 实验四数控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编程与操作实验 (25) 实验五 Mastercam构建二、三维零件 (25) 实验六(1)Mastercam构建三维曲面零件 (49) 实验六(2)Mastercam造型与加工 (49) 实验七数控在线加工 (58) 主要参考文献 (65)

主要实验设备介绍 1.数控加工中心 VB-825A FEELER型数控立式加工中心一台,杭州友佳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配备FANUC 0i-MC 数控系统。 性能特点: 全封闭防护装置,造型美观。 配置FANUC数控系统。 快速可靠的换刀装置。 强力冷却排屑装置。 刚性攻丝,性能可靠。 高精、高速、高效,连续加工,操作方便。 2.数控立式铣床 XK-714A型数控立式铣床一台,南通纵横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配备FANUC 0i-MB数控系统。 性能特点 中小规格(工作台800-2000)、高效能床身型数控铣床 加工范围广泛,可完成铣、镗、钻、绞、攻丝等加工 大件采用稠筋封闭式框架结构、刚性高、抗震性好 五大件由进口五面体加工中心加工,切削应力小,热变形少

数控仿真软件实验指导书

数控仿真实验指导书 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 2008年实训中心编制

目录 实验一数控车床仿真软件操作学习 (2) 实验二数控车编程及仿真加工实例 (5) 实验三数控铣床仿真软件操作学习 (7) 实验四数控铣床编程及仿真加工实例 (10) 实验五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仿真软件操作学习 (12) 实验六广州数控系统车床操作学习 (15)

实验一数控车床仿真操作学习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数控模拟仿真软件,使学生从计算机上直观的学习包括法那克、西门子、华中数控等系统的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同时可输入程序进行仿真加工实验,达到对学生理论课巩固和理解以及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目的。 二、实验内容 1、 FANUC Oimate数控系统车床操作界面及仿真加工过程 2、华中数控HNC21T、西门子802d操作界面 三、实验步骤 1、进入仿真系统 (1)在桌面上找到“机电国贸CZK系列软件”的文件夹,双击进入,找到“数控车床系列”,双击进入,然后选择CZK-Fanuc0iMate。 (2)出现重新选择主机提示框,选择确定(主机名是服务端的计算机名,已经设定好了,学生无须改动)。登录窗口出现后,选择训练模式。 (3)整个仿真软件主要由机床操作面板、仿真机床窗口组成。 2、仿真机床操作面板按键说明(以FANUC Oimate为例) 一>MDI键盘 (1)常用功能键 POS 当前机床位置显示 PROGRAM 程序显示 OFSET 偏置量显示 (2)常用的编辑键 RESET 复位键:终止当前一切操作、CNC复位、解除报警。 INPUT 用于参数、偏置量的输入 地址/数字键用于字母、数字等的输入 CAN取消输入键用于删除已输入到缓冲器的文字或符号 ↑↓光标的移动键

液压实验指导书

(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必修实验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 一、实验目的 液压元件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可加深对泵结构及工作原理的了解。并能对液压泵的加工及装配工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实验用工具及材料 内六角扳手、固定扳手、螺丝刀、各类液压泵、液压阀及其它液压元件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拆解各类液压元件,观察及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一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轴向柱塞泵 型号:cy14—1型轴向柱塞泵(手动变量) 结构见图1—1 图1-1 (1)实验原理 当油泵的输入轴9通过电机带动旋转时,缸体5随之旋转,由于装在缸体中的柱塞10的球头部分上的滑靴13被回程盘压向斜盘,因此柱塞10将随着斜盘的斜面在缸体5中作往复运动。从而实现油泵的吸油和排油。油泵的配油是由配油盘6实现的。改变斜盘的倾斜角度就可以改变油泵的流量输出。 (2)实验报告要求 A.根据实物,画出柱塞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B.简要说明轴向柱塞泵的结构组成。

(3)思考题 a.cy14---1型轴向柱塞泵用的是何种配流方式? b.轴向柱塞泵的变量形式有几种? c.所谓的“闭死容积”和“困油现象”指的是什么?如何消除。 2.齿轮泵 型号:CB---B型齿轮泵 结构图见图1—2 图1-2 (1)工作原理 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2)实验报告要求 a.根据实物,画出齿轮泵的工作原理简图。 b.简要说明齿轮泵的结构组成。 (3)思考题 a.卸荷槽的作用是什么? b.齿轮泵的密封工作区是指哪一部分? 3.双作用叶片泵 型号:YB---6型叶片泵 结构图见图1---3

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综合实验指导书-图文(精)知识交流

实验一切削加工质量的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综合实验加深理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 习,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保证切削加工质量为目标,展开对机床、刀具、夹具和工件所组成的工艺系统各因 素的认识和分析,进行一系列的设计、试验和测量,从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中对影响加工质量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3、通过以学生动手为主的综合实验,使课程实验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程设计能力, 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实验要求 学生在掌握所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熟悉机械加工方法和工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某一零件图加工质量的要求自拟加工工艺并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合理的加工方法、刀具和加工工艺参数等。对试件进行切削加工,控制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分析影响零件加工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及寻找控制零件加工质量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 CA6140型车床、三向通用测力仪、应变放大器、数据采集卡、计算机、表面粗糙度仪、车刀量角台、各种工件材料毛坯、不同角度和材料的车刀、游标卡尺、直尺、千分尺等。四、实验内容

图1为综合实验总体结构框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加工质量的各种因素,包括机床、工件、刀具和切削条件等几个方面。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如何选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参数进行独立自主的实验以完成零件图上加工质量的要求是本实验的主要内容。 图1 制造技术综合实验总体结构图 在实验过程中必须掌握基本的实验手段: 1、掌握使用车刀量角台测量车刀几何角度的基本方法,加深对车刀各几何角度、各参考 平面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绘出所选用车刀的标注角度图。 2、了解测力仪工作原理及测力系统的工作过程,自选切削参数和实验设计,实测切削力, 了解并掌握切削参数(f、a p、κr、γ0、V C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并能够通过实验

数控车床加工实训指导书

数控车床加工实训指导书 一、实训目的和要求 1、掌握数控车床的操作过程及安全操作规程。 2、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操作面板上各种按钮的使用功能。 3、认识数控车床的坐标系并熟练掌握通过试切对刀确定工件坐标系的方法。 4、掌握数控车床的编程步骤和编程方法。 二、实训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2、认真听讲,听从老师的安排。 3、不得擅自修改、删除系统内的程序和参数。 4、数控车床属贵重设备,必须有指导老师在场方可操作。 5、工作完毕后必须清擦机床,打扫环境卫生,清点工卡量具。 6、注意节约材料。 三、实训设备 CY-K6136 6台 CY-K6150 2台 CY-K360 2台 四、考试或考查方式 实训课程成绩评定按五级记分制评分,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为了便于考核,可先按百分制记分,然后折算。总分在90分及以上者记为优,80~89分记为良,70~79分记为中,60~69分记为及格,60分以下记为不及格。评分标准如下: 实际操作50分,包括动手能力10分、完成实训任务10分、考核件30分;基本知识30分,包括操作理论知识15分、实训成果与报告15分;安全生产10分;文明生产10分。 实训期间,学生每迟到一次扣除1分、每早退一次扣除1分;学生每请假一次扣除1分;学生每旷课一次扣除5分;学生不交实训报告者不记分,补交后补记成绩;学生无故不参加实训者不记分,按校规校纪处理。

五、实训内容 (一)安全教育和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操作面板各按键的功能。 2、熟练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 3、了解安全文明生产知识和机床操作规程、数控车床操作工高级职业技能的国家标准和日常维护保养知识。 4、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数控车床操作面板各按键的功能。 2、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与现场演示指导相结合。 【教学内容】 1、以FANUC系统数控车床为例进行介绍数控车床操作面板各按键的功能,主要分为三个区域:CRT显示屏、MDI操作面板和机床控制面板。 2、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 ⑴机床上电与断电操作 ⑵机械回零操作 ⑶激活主轴操作 ⑷手动操作 ⑸MDI操作 ⑹编辑操作 ⑺自动运行操作 3、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规程 4、数控车床工高级职业技能国家鉴定标准 5、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保养知识 (二)数控车床对刀操作及刀具补偿值的设定(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数控技术基础指导书

数控技术基础指导书 《数控技术基础》 实验指导书 主编要小鹏 西南科技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2006年11月

实验一数控机床结构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数控机床的剖析及示教,把握数控机床的一些差不多概念。 2、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分类,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数控机床的坐标系统等。 二、实验要求 1、预习实验指导书。 2、熟悉实验安全规程。 3、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4、实验终止后做好设备清理工作。 三、实验原理 数控机床采纳数字化信息技术对机床的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自动操纵与操作运行。它解决了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复杂零件的制造问题;其准确性与高效性改变了以往机械工业中周期长、效率低的局面;其柔性的工作方式,能充分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现代化生产需要。现在的数控机床一样由CNC装置、伺服驱动、主轴驱动及机床本体等几个部分组成。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大致有如下几个过程,见图 1-1 。 图1-1 数控机床的总体结构布局应按要求既满足从机床性能、加工适应范畴等内部因素考虑确定各构件间位置,同时亦满足从外观、操作、治理到人机关系等外部因素考虑安排机床总布局。数控机床不同的布局形式给机床工作带来了不同的阻碍,从而形成不同的特点,其阻碍要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不同布局适应不同的工件形状、尺寸及重量 如图 1-2 所示均为数控铣床,但四种布局方案适应的工件重量、尺寸却不同。其中,( a )适应较轻工件,( b )适应较大尺寸工件,( c )适应较重工件,( d )适应更重更大工件。 2、不同布局有不同的运动分配及工艺范畴

如图 1-3 所示为数控镗铣床的三种布局方案。其中,( a )主轴立式布置,上下运动,对工件顶面进行加工;( b )主轴卧式布置,加工工作台上分度工作台的配合,可加工工件多个侧面;( c )在( b )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数控转台,可完成工件上更多内容的加工。 图1-2 数控铣床的布局 图1-3 数控镗铣床的布局图 3、不同布局有不同的机床结构性能 如图 1-4 所示为几种数控卧式镗铣床。其中( a )、( b )为 T 形床身布局,工作台支承于床身,刚度好,工作台承载能力强;( c )、( d )工作台为十字形布局,其中( c )主轴箱悬挂于单立柱一侧,使立柱受偏载,( d )主轴箱装在框式立柱中间,对称布局,受力后变形小,有利于提高加工精度。

新实验指导书

实验1:基本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采用分立元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门电路的逻辑功能及测试方法。 2:学习用与非门组成其它逻辑门电路。 二、实验用的仪器、仪表 TEC —5实验箱 74LS00二输入四与非门 三态门74LS125 三、实验原理 与非门的逻辑功能是:当输入端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低电平时,输出端为高电平。只有当输入端全为高电平时,输出端才为低电平(即有“0”得“1”,全“1”出“0”)。 三态输出门是一种特殊的门电路。它与普通的逻辑门电路不同,它的输出状态除了高、低电平两种状态(均为低阻状态)外,还用第三种状态,即高阻态。处于高阻态时,电路与负载之间相当于开路。三态门主要用途之一是实现总线传输。三态输出门符号与功能表如下(此例以高有效的使能器件为例)。 四、实验内容 1:测试二输入与非门的逻辑功能 与非门的输入端接逻辑开关电平,输出端接发光二极管。按表1-2所示测试与非门,并将测试结果填入表中。 B A F ?= A B

2:学习用二输入与非门构成其他逻辑电路的方法,并测试。 ● 与门逻辑功能实现: 根据布尔代数的理论,B A B A F ?=?=,所以用2个与非门即可实现与门逻辑功能。输入A 、B 接逻辑开关,输出端接发光二极管。参考表1-1,设计表格,并将测试结果填入表中。 ● 或门逻辑功能实现: 根据布尔代数的理论,B A B A F +=?=,所以用3个与非门即可实现或门逻辑功能。输入A 、B 接逻辑开关,输出端接发光二极管。参考表1-1,设计表格,并将测试结果填入表中。 ● 异或门逻辑功能实现: 根据布尔代数的理论,B A B A F +=,根跟据此异或逻辑表达式经过变换,逻辑图如下,请自行验证此逻辑图的正确性,同时思考如果直接据逻辑表达式画逻辑图,效果如何,近而体会变换的作用。输入A 、B 接逻辑开关,输出端接发光二极管。参考表1-1,设计表格,并将测试结果填入表中。 3:测试三态门的逻辑功能 三态门输入端、使能端分别接逻辑开关,输出端接发光二极管。将测试结果填入表1-3中。 表1-3 A B A B

实验指导书

《数控机床》 实 验 指 导 书 (简本) 蚌埠学院机电系李大胜2008年9月修订

实验一数控车床操作模拟(计算机仿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数控加工在制造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控机床是一种高效的自动化设备,它可以按照预先编制好的零件数控加工程序自动地对工件进行加工。宇航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仿真完成数控加工程序的输入输出、数控机床操作、工件加工、虚拟测量等数控加工全过程,而且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中,机床操作面板和操作步骤与相应的实际数控机床完全相同,学生在这种虚拟工业环境中可以学习掌握典型数控车床的加工操作方法,通过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可以使培训得到实物操作训练的目的,本次实验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宇航仿真软件的使用和熟悉配备主流数控系统的数控车床的操作及对刀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运动、加工对象及其用途; 2、了解数控车床操作面板各按键(CNC界面)的功用; 3、掌握数控车床的调整及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尤其要熟练掌握FANUC0i系统的多种对刀方法; 三、实验仪器 软件要求:宇航数控仿真系统30节点 硬件要求:微机30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YHCNC仿真系统及虚拟机床操作(FANUC 0i) 1、机床操作面板 机床操作面板位于窗口的右下侧,如下图所示,主要用于控制机床运行状态,由模式选择按钮、运行控制开关等多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详细说明如下: FANUC 0i面板 AUTO:自动加工模式。EDIT:编辑模式。MDI:手动数据输入。 INC:增量进给。 HND:手轮模式移动机床。 JOG:手动模式,手动连续移动机床。 REF:回参考点。

机床数控技术实验指导书

机床数控技术实验 指导书

数控技术实验与加工编程 实验指导书 襄樊学院 机械工程系 12月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书,认真完成预习报告内容,完 成零件加工程序,预习报告内容经实验指导老师检查后方可进行实验,否则不得进入实验室. 2.认真填写设备管理登记簿,按各自的编号分组实验,不得擅自分 组,自觉服从安排. 3.在实验室内不许擅自插拔控制电源插头,不许携带软盘上机,操 纵面板各键必须在实验指导老师讲解后使用,不许随意装卸刀具,工件. 4.零件加工完成后,必须经过实验老师的检查和确认. 5.没有按照要求熟悉实验指导书中的内容的有关实验步骤和正确 操作方法,造成人身伤害或设备损伤,追究责任人应负责任. 6.实验中有异常情况发生应及时报告指导老师,否则如造成不良后 果,追究当事人责任,并作相应处理.

预习报告及实验报告内容 每次试验前必须认真完成预习报告,在实验后完成实验报告,两份报告均作为平时成绩计入《数控技术》的最终成绩。预习报告在实验前由试验指导教师检查后方可进行实验,预习报告及实验报告不得互相抄袭。 一、预习报告内容 预习报告内容的具体形式能够自定,但必须包括以下内容:1.加工工艺分析 (1)加工方式的确定; (2)加工刀具的确定; (3)选择起刀点; (4)确定切削用量; (5)工艺路线选择; 2.编写零件的加工程序 二、实验报告内容 实验报告的具体内容包括: 1.实验目的; 2.实验设备; 3.加工零件图;

4.完成加工的工艺内容 5.最终完成加工的加工程序 6.对加工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 实验一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加工 一、半圆、直线的加工 1.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数控车床面板的基本操作,掌握基本的G代码编辑,学会分析简单轴类零件加工的工艺方法。 2.实验设备:车床数控模拟实验系统 3.加工工艺确定 1)加工方式: 2)加工刀具: 3)切削用量: 4)编程原点及工艺路线选择: 加工零件见图

液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液压泵的特性实验 一、实验准备知识 预习思考题 1.液压泵的功能和种类 2.液压泵的特性 3.液压泵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分别指的是什么? 实验基础知识 液压泵是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它把驱动电机的机械能转换成输到系统中去的油液的压力能,供液压系统使用。 液压泵(液压马达)按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输出(所需输入)油液体积可否调节而分为定量泵(定量马达)和变量泵(变量马达)两类;按结构形成可以分为齿轮式、叶片式和柱塞式三大类。 液压泵或液压马达的工作压力是指泵(马达)实际工作时的压力。对泵来说,工作压力是指它的输出压力;对马达来说,则是指它的输入压力。液压泵(液压马达)的额定压力是指泵(马达)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按试验标准规定的连续运转的最高压力,超过此值就是过载。 液压泵(液压马达)的排量(用V 表示)是指泵(马达)轴每转一转,由其密封容腔几何尺寸变化所算得的排出(输入)液体体积,亦即在无泄漏的情况下,其轴转一转所能排出(所需输入)的液体体积。 液压泵(液压马达)的理论流量(用q t 表示)是指泵(马达)在单位时间内由其密封容腔几何尺寸变化计算而得的排出(输入)的液体体积。泵(马达)的转速为n 时,泵(马达)的理论流量为 q t =Vn 。 实际上,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在能量转换过程中是有损失的.因此输出功率小于输入功率。两者之间的差值即为功率损失,功率损失可以分为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两部分。 容积损失是因内泄漏、气穴和油液在高压下的压缩(主要是内泄漏)而造成的流量上的损失。对液压泵来说,输出压力增大时,泵实际输出的流量q 减小。设泵的流量损失为q t ,则泵的容积损失可用容积效率ην来表征。 ην =t t t t q q q q q q q 111-=-= 泵内机件间的泄漏油液的流态可以看作为层流,可以认为流量损失q 1和泵的输出压力P 成正比,即 q 1 = k 1P

最新PLC实验指导书.pdf

PLC实验指导书 实验课程类别:课程内实验 实验课程性质:必修 适用专业:自动化 适用课程:《可编程控制器》、《电气控制与PLC》 实验用PLC机型:欧姆龙CPM1A和CPM2A 开课院、系及教研室:电气信息学院自动化及电气工程教研室 PLC硬件的连接和软件的使用 1.PLC实验系统硬件的组成和线路的连接 整个实验系统由PLC系统和实验区组成。 PLC系统包括OMRON型PLC主机CPM1A一台、适配器CPM1-CIFO1一个、串口线一 根(包括9芯针、孔接头各一个);或CPM2A一台,串口线一根。 实验区包括开关量输入区、混料实验区、交通灯实验区、电机控制实验区和电梯(直线) 实验区等,每个实验区有不同的输入按键、指示灯和相应的插孔。 另外,实验面板上面有24V电源插孔,24V和GND;还有一排输入端子排DIGITAL INPUT 00~23、输入的公共端子1M、2M、3M、4M接24V;输出端子排DIGITAL OUTPUT 00~15,其公共端子1L、1L接GND;另有插接线若干。 开关量信号单元介绍: 输入信号分为不带自锁按键和带自锁按键,各有8个,共16个,按键按下时是高电平还 是低电平由公共端决定,不带自锁按钮的公共端是COMS1,带自锁按键的公共端是 COMS2,按键的公共端子COMS1、COMS2接GND。 输出信号是2组输出指示灯和一个蜂鸣器声音信号,其中一组指示灯的信号是低电平点 亮,标示为LED1-LED4,另一组指示灯的信号是高电平点亮,标示为LED5-LED8。 声音信号的接口标示为BEEP,接通低电平信号时蜂鸣器响。 具体线路的连接如下: (1)电源开关下的两根线为220V电源线,与PLC主机的L1和L2相连。 (2)PLC输入端的0CH(0通道)00~11端子分别与实验面板上端子排的INPUT00~11相连,1CH(1通道)00~05端子分别与实验面板上端子排的INPUT12~17相连。 (3)PLC输出端的10CH(输出0通道)00~07端子分别与实验面板上端子排的OUTPUT00~07相连,11CH(1通道)00~03端子分别与实验面板上端子排的 OUTPUT10~13相连。 (4)需要联机调试或下载程序时将适配器与PLC主机相连接,用串口线将适配器与电脑的任意一串口相连接。 2.PLC编程软件的简要介绍 在工程工作区内,用户可以实现对以下项目的查看与操作: 符号:可编程控制器所使用的所有全局和本地符号。 I/O表:与可编程控制器相连的所有机架和主框的输入输出。 设定:所有有关可编程控制器的设置。

数控加工技术实验指导书

《数控加工技术》 实验指导书 (第二版)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江苏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实验中心 2011年8月 实验二:插补原理实验 实验学时:2

实验类型:验证、设计 实验要求:必修 一 、实验目的 1要求学生学会独立查阅资料,掌握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 2通过插补原理实验,能够自主用逐点比较法完成手工计算直线和圆弧的插补轨迹。 3了解其他数控插补算法。 二、实验内容 1.逐点比较法(直线插补 、圆弧插补)验证。 2.其他插补算法(直线插补 、圆弧插补)验证(选做)。 三、数控机床插补原理 机床数控系统依据一定方法确定刀具运动轨迹,进而产生基本廓形曲线,如直线、圆弧等。其它需要加工的复杂曲线由基本轮廓逼近,这种拟合方式称为“插补”(Interpolation )。“插补”实质是数控系统根据零件轮廓线型的有限信息(如直线的起点、终点,圆弧的起点、终点和圆心等),在轮廓的已知点之间确定一些中间点,完成所谓的“数据密化”工作。 数控系统常用的插补计算方法有: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时间分割法,样条插补法等。逐点比较法,即每一步都要和给定轨迹上的坐标值进行比较,视该点在给定轨迹的上方或下方,或在给定轨迹的里面或外面,从而决定下一步的进给方向,使之趋近给定轨迹。如此,走一步,比较一次,决定下一步走向,以便逼近给定的轨迹。下面以逐点比较法为例,阐述插补的原理。 直线插补计算原理: 偏差计算公式:以第一象限为例,取直线起点为坐标原点,如图2-1所示,m 为动点,有下面关系: X m X e Ym Ye = 取 m F Ym Xe Xm Ye =-作为偏差判别式, 若 Fm=0,表明 m 点在OA 直线上; 若 Fm>0,表明m 点在线上方的m ′处; 若 Fm<0,表明m 点在直线下方的m ″处。 从坐标原点出发,当Fm ≧0时,沿+X 方向走一步,当Fm<0,沿+Y 方向走一步,当两方向所走的步数与终点坐标(Xe,Y e )相等时,停止插补。

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指导书

数控机床操作 实训指导书 兰州交通大学机电项目学院 机械制造自动化系 2009年2月1日 数控机床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1、实训前安全注意事项: <1)操作数控机床前要紧凑穿戴衣帽,做好安全防护,严禁戴手套操作机床; <2)注意不要在机床周围和床身上放置障碍物,工作空间应足够大; <3)机床开始工作前要空运转15min以上,使机床达到热平衡状态,并检查润滑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4)检查刀具,破损失效的要及时更换,注意调整刀具所用工具不要遗忘在机床内; <5)刀具安装好后应进行一、二次试切削,试切削正常方可应用于实训加工。 <6)检查卡具状态是否良好,安装是否紧固,定位是否合理; 2、实训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1)实训时两人共同使用一台机床时,应轮流操作,严格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一致; <2)禁止用手或其它任何方式接触正在旋转的主轴、工件或其它运动部位; <3)禁止加工过程中进行测量操作,更不能用棉丝擦拭工件、也不能清扫机床; <4)各坐标轴手动回零(机床参考点>,若某轴在回零前已在零位,必须先将该轴移动离零点有效距离后,再进行手动回零点。 <5)刃磨和更换刀具时应停机进行,一定要重新对刀并修改好刀补值和刀补号。 <6)程序输入后要检查无误方可保存,并在未装工件以前空运行校验,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加工。 <7)机床运转中,操作者不得离开岗位,机床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停车;

<8)确认冷却液输出通畅流量充足,经常检查主轴轴承温度,过高时应找实训指导老师进行检查处理; <9)在加工过程中,不允许打开机床防护门; <10)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机床由专人专组使用,严禁串岗操作; 3、实训后安全文明注意事项: <1)整理归还量具工具刀具等,避免遗失或损坏; <2)依次关闭机床操作面板上的电源和总电源; <3)检查润滑油、冷却液的状态,及时添加或更换; <4)清除切屑,擦拭机床,打扫卫生,保持整洁。 数控机床操作实训指导书 一、实训目的 1、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结构、特点与运用; 2、掌握数控加工的工作原理; 3、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步骤; 4、熟练掌握数控机床操作面板上各个按键的功用及其使用方法。 二、实训设备 1、CGM4300C数控铣床 10台 2、CK6120数控车床 6台 (a> CGM4300C数控铣床 (b> CK6120数控车床 CGM4300C数控铣床和CK6120数控车床由浙江大学研发,采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基于WINDOWS开放式数控系统及社会主流数控仿真系统。加工范围广、价格经济、耗材低,广泛应用于数控、模具、机械、机电等专业的实践教案,具有良好的三轴联动铣削加工能力和两轴联动车削加工能力。该机床采用工业标准PC技术和开放式结构设计,兼容性强,可适用先进的CAD/CAM 软件。可任意选择CG2000控制系统、SIEMENS、FANUC等仿真控制系统。

液压元件实验指导书

专业基础实验三 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实验指导书 年级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实验小组号____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综合实验中心 2014 . 9

目录 前言--------------------------------------------------------------------------------------------------1注意事项--------------------------------------------------------- --------------------------------2一、装拆实验 实验一:CB—B齿轮泵的装拆实验--------------------------------------------------------3实验二:CB—H齿轮泵的装拆实习--------------------------------------------------------- --4 实验三:DTB型叶片泵的装拆实习------------------------------------------------------------5实验四:CY14—1型向轴柱塞泵的装拆实习----------------------------------------------6实验五:中压,高压先导式溢流阀的装拆实习------------------------------------------7 二、液压元件性能实验 实验六:液压泵性能实验-------------------------------------------------------------------------8试验七:溢流阀静态性能实验---------------------------------------------------------15 实验八:节流调速特性实验---------------------------------------------------------------------22

过控实验指导书最新本科

《过程控制系统》 安阳工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容水箱特性的阶跃响应曲线测试方法; 2.根据由实验测得双容液位的阶跃响应曲线,确定其特征参数K、T1、T2及传递函数;3.掌握同一控制系统采用不同控制方案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条件 1.THJ-3型高级过程控制系统实验装置; 2.计算机、组态王工控组态软件、RS232/485转换器1只、串口线1根; 3.万用表1只。 三、实验原理 图2-1 双容水箱对象特性测试系统

G(s)=G 1(s)G 2 (s)=1 2 1212 k k K T1T1(T1)(T1) s s s s ?= ++++ (2-1) 式中K=k 1 k 2 ,为双容水箱的放大系数,T 1 、T 2 分别为两个水箱的时间常数。 本实验中被测量为中水箱的液位,当上水箱输入量有一阶跃增量变化时,两水箱的液位变化曲线如图2-2所示。由图2-2可见,上水箱液位的响应曲线为一单调上升的指数函数(图2-2(a));而下水箱液位的响应曲线则呈S形曲线(图2-2(b) ),即下水箱的液位响应滞后了,它滞后的时间与阀F1-10和F1-11的开度大小密切相关。 图2-2 双容水箱液位的阶跃响应曲线 (a)中水箱液位(b)下水箱液位 双容对象两个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可按下述方法来确定。在图2-3所示的阶跃响应曲线上求取: (1) h 2 (t)| t=t1 =0.4 h 2 (∞)时曲线上的点B和对应的时间t 1 ; (2) h 2 (t)| t=t2 =0.8 h 2 (∞)时曲线上的点C和对应的时间t 2 。 图2-3 双容水箱液位的阶跃响应曲线 然后,利用下面的近似公式计算式 阶跃输入量 输入稳态值 = ∞ = O h x ) ( K2 (2-2) 2.16 t t T T2 1 2 1 + ≈ + (2-3) ) 55 .0 74 .1( ) T (T T T 2 1 2 2 1 2 1- ≈ +t t (2-4) 0.32〈t 1 /t 2 〈0.46 由上述两式中解出T 1 和T 2 ,于是得到如式(2-1)所示的传递函数。 在改变相应的阀门开度后,对象可能出现滞后特性,这时可由S形曲线的拐点P 处作一切线,它与时间轴的交点为A,OA对应的时间即为对象响应的滞后时间τ。于是得到双容滞后(二阶滞后)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G(S)= )1 )(1 ( 2 1 + +S T S T K S eτ- (2-5)

数控加工技术实验指导书

数控加工技术实验指导书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实验室 2005年4月

实验一数控原理演示实验 一、实验目的: 该实验为演示性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工作原理、直线及圆弧插补原理、步进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的控制原理。 二、实验仪器设备: NCD-3型数控原理演示系统;EM-400交流伺服控制系统;J1FCNCⅠ-B型数控车床;XK5032数控铣床。 三、演示内容: 1、基本门电路(与、或、与非)、触发器(D、JK)计数器、寄存器等逻辑单元的功能演示。 2、硬件电路的运算演示,并用可调步长放大器将脉冲当量放大,使模型机描绘出一定步长的插补轨迹,观察插补拟合过程。 3、步进电机的驱动控制,正反转控制及频率特性实验的演示。 4、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构成,PMAC多轴运动控制卡的工作原理以及运动控制程序演示。 5、数控机床回零原理演示。 6、了解专用数控系统的构成,直线导轨的结构,同步齿形带传动的特点。 四、思考题: 1、要组成一个完整的数控系统,需要哪些硬件电路及设备? 2、步进电机的运行特性与输入脉冲频率有什么关系? 3、交流伺服电机在数控机床中能否采用开环控制模式?

实验二数控车床模拟编程器编程 一、实验目的: 1、使学生对数控车床编程特点、编程方法和加工方式有所了解; 2、根据给定的零件图纸,编出零件加工程序,并进行程序的输入、检查等,最后模拟加工过程。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NIM-9001增强型数控车床编程模拟器 三、实验步骤: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 2、按指定零件编制程序; 3、输入程序,模拟加工。 四、编程模拟器的使用说明: 1、NIM-9001编程模拟面板 NIM-9001编程模拟面板见图一; 控制键盘主要有功能选择键、编辑键与手动键三大部分组成。各功能下:(1)功能选择键 EDIT:编辑状态选择键 EXT:通讯状态进入键 ZERO:回机床零点功能键。控制拖板沿X、Z两向分别运动至机床零点。 AUTO:自动加工控制功能键。进入此状态,系统控制加工程序的执行。 GRAPH:图形模拟控制功能键。进入此状态,以图形方式仿真加工程序的执行。 F:刀偏量、齿补量设置功能键。进入此状态,系统可设置8把刀的刀偏量,并可任意修改。同时也可设置与修改丝杆间隙补偿量(0~2.55mm)。 M:M功能检索键。屏幕显示全部M功能指令及解释。 G:G功能检索键。屏幕显示全部G功能指令及解释。 (2)编辑键 ~9 0数字 .小数点 —负号 EOB 程序段输入 E 数据输入(编辑时为清除当前程序段) ←→↑↓移动光标 CE 清除当前输入数据 DEL 程序段删除 INS 程序段插入 GOTO 程序段检索 EXIT 退出 (3)手动键 TOOL 手动换刀 FWD 主轴正转 REV 主轴反转

最新加工中心演示实验指导书

加工中心演示实验指 导书

加工中心演示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加工中心的安全操作规程。 2.熟悉加工中心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3.掌握加工中心的常规操作方法,重点学习加工中心回零操作、自动换刀操作、手动对刀操作、工件坐标系设定、程序输入与编辑、自动加工等操作。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XH714D 加工中心1台 2.FANUC 0i-MD 数控系统 3.气泵 三、准备材料和工具 铣刀、圆柱蜡(毛坯)、夹具(台虎钳)、毛刷、扳手、游标卡尺 四、加工中心安全操作规程 1.未经指导老师同意不得私自开机。 2.工作时要穿好工作服、女生操作机床必须戴好帽子,衣服袖口穿戴整齐。不允许戴手套操作机床,一台机床只能一个人操作。 3.请勿更改CNC系统参数或进行任何参数设定。 4.在进行数控加工中心机床操作前,应检查电压、气压、冷却、油量、润滑是否正常,油泵、油管、刀具、工装夹具等是否完好,安全保护装置是否可靠有效。 5.开机时,首先打开总电源,然后按下CNC 电源中的开启按钮,把急停按钮顺时针旋转,按下铣床复位按钮,使处于待命状态。

6.机床启动后,先进行机械回零操作,确认机械、刀具、夹具、工件、数控参数无误,方能开始正常工作。 7.回参考点前,必须检查各轴向位置,并保证全部在参考点负向50mm以上,回零时先Z向,后X、Y向操作。 8.认真查验程序编制、参数设置、动作排序、刀具干涉、工件装夹、开关保护等环节是否完全无误,以免自动加工时造成事故,损坏刀具及相关部件。 9.要保证预设的每把加工刀具类型及编号与刀库中的一一对应。每把刀具都要确保进行了正确的对刀操作及刀径、刀长设置。 10.在手动操作时,必须时刻注意,在进行X、Y方向移动前,必须使Z轴处于抬刀位置。移动过程中,不能只看CRT屏幕中坐标位置的变化,而要观察刀具的移动。 11.在换刀中,若发现刀库即将进入主轴,而其位置不在准停位置,可迅速按“复位”键或“急停”按钮。停止刀库试运行,刀库返回。 12.在换刀中,若发现刀库已进入主轴,绝对不允许按“复位”键或“急停”按钮,不能断电,否则将损坏刀库和机床主轴。可以按“进给保持”键暂停运行,观察刀库运行情况。 13.加工中心出现报警时,要根据报警号查找原因,及时解除报警,不可关机了事,否则开机后仍处于报警状态。 14.加工过程中,关上机床防护门,谨防意外发生。若出现意外,应及时按下急停键或迅速断电,保护现场并及时上报。 15.清理切屑时应用气枪或停下主轴后用毛刷清除,不能用其它方式清理切屑。

华为实验指导书(更新)讲解

实验1 计算机和交换机基本配置 1.1组网及业务描述 添加一台S3700交换机,两台PC。熟悉计算机、交换机命令。 1.2配置与验证 1、配置交换机 双击交换机,进入终端配置: system-view ;进入系统视图 [Huawei]sysnam e SW1 ;交换机命名 [SW1]display current-config ;显示当前配置 [SW1]dis curr ;上一行命令的缩写 [SW1]display interface brief ;查看所有端口状态 [SW1]interface ethernet0/0/1 ;进入接口视图 [SW1-Ethernet0/0/1]undo negotiation auto ;配置端口工作在非自协商模式[SW1-Ethernet0/0/1]speed 100 ;配置端口工作速率为100M [SW1-Ethernet0/0/1]duplex full ;配置端口双工模式为全双工[SW1-Ethernet0/0/1]port link-type access ;配置本端口为Access端口[SW1-Ethernet0/0/1]quit [SW1]display interface e0/0/1 ;查看端口状态 [SW1]dis curr [SW1]interface ethernet0/0/1 [SW1-Ethernet0/0/1]shutdown ;关闭端口 [SW1-Ethernet0/0/1]undo shutdown ;激活端口 [SW1-Ethernet0/1]quit [SW1]vlan 10 ;创建/进入Vlan [SW1-vlan10]port ethernet0/0/1 ;将端口e0/0/1加入vlan10 [SW1-vlan10]port ethernet0/0/2 ;将端口e0/0/2加入vlan10 [SW1-vlan10]quit [SW1]dis vlan ;显示vlan配置 [SW1]quit save ;保存配置 2、配置PC 双击PCA,进入基础配置,将PCA的IP地址设为172.16.1.21,掩码为255.255.0.0同样,将PCB的IP地址设为172.16.1.22,掩码为255.255.0.0 双击PCA,进入命令行: PC>ipconfig ;显示IP地址 PC>ping 172.16.1.22 ;测试连通性

数控加工技术实验指导书范本

机电工程学院 数控技术实验指导书 编者:华东徐赐军黄松林 审核:丁晚景 班级 学号

机械电子工程系二0一一年十二月

实验一:数控机床的认识及基本操作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要求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硬件基本组成,了解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掌握当今主流数控系统的控制面版的基本组成,掌握SIEMENS和FUNC系统操作面版的基本操作。 [实验属性] 本实验属验证性质 [实验学时] 4学时,可根据实际教学计划选作2~4学时。 [实验容] 1.数控机床的组成、特点及分类 1.1数控机床的组成: 现代数控机床都是CNC机床,一般由数控操作系统和机床本体组成,主要有如下几部分组成。 1)CNC装置: 计算机数控装置(即CNC装置)是CNC系统的核心,由微处理器(CPU)、存储器、各I/O接口及外围逻辑电路等构成。 2)数控面板: 数控面板是数控系统的控制面板,主要有显示器和键盘组成。通过键盘和显示器实现系统管理和对数控程序及有关数据进行输入和编辑修改。 3)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PLC是一种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通用型自动控制装置,用于完成数控机床的各种逻辑运算和顺序控制。例如:主轴的启停、刀具的更换、冷却液的开关等辅助动作。 4)机床操作面板: 一般数控机床均布置一个机床操作面板,用于在手动方式下对机床进行一些必要的操作,以及在自动方式下对机床的运行进行必要的干预。上面布置有各种所需的按钮和开关。 5)伺服系统: 伺服系统分为进给伺服系统和主轴伺服系统,进给伺服系统主要有进给伺服单元和伺服进给电机组成。用于完成刀架和工作台的各项运动。主轴伺服系统用于数控机床的主轴驱动,一般由恒转矩调速和恒功率调速。为满足某些加工要求,还要求主轴和进给驱动能同步控制。 6)机床本体: 机床本体的设计与制造,首先应满足数控加工的需要,具有刚度大、精度高、能适应自动运行等特点,由于一般均采用无级调速技术,使得机床进给运动和主传动的变速机构被大大简化甚至取消,为满足高精度的传动要求,广泛采用滚珠丝杆、滚动导轨等高精度传动件。为提高生产率和满足自动加工的要求,还采用自动刀架以及能自动更换工件的自动夹具等。 1.2数控机床的特点: 由于数控机床是计算机自动控制同精密机床两者之间的相互结合,使得它具有高效率、高精度、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