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馏试题

精馏试题
精馏试题

一填空与选择

1、直接水蒸汽加热的精馏塔适用于__________的情况。与_______回流相对应的理论塔板数最少。在塔顶为全凝器的连续精馏塔中,完成一定分离任务需N块理论板。如按下图设计,在相同操作条件下,完成相同的分离任务,则所需理论板数为______。

答:难挥发组分为水,且要求釜液中易挥发组分浓度很低;全;N-1

2、水蒸汽蒸馏的先决条件是料液与水____________。这样可以__________体系的沸点。在回流比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塔顶产品浓度,可以__________回流液温度。向连续精馏塔加料可能有___种不同的热状况。当进料为气液混合物且气液摩尔比为2比3时,则进料热状况参数q值为____。

答:不互溶;降低;降低;五种;q=3/5=0.6 。

3、设计二元理想溶液精馏塔时,若F,XF,XD,XW不变,则随原料中液相分率的增加其最小回流比________。在相同回流比下,总理论板数____;精馏段理论板数____;塔顶冷凝器热负荷______;塔釜热负荷_____。

答:下降;下降;下降;不变;上升。

4、①理想溶液的特点是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____异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形成的溶液___容积效应和热效应。

②精馏塔设计时,当回流比加大时,所需要的理论板数_______,同时蒸馏釜中所需要的加热蒸汽消耗量____,塔顶冷凝器中冷却剂消耗量____,所需塔径______。

答:①等于,无;②减少,增加,增加,增大。

5、简单蒸馏的主要特点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简单蒸馏操作时易挥发组分的物料衡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

答:①不稳定操作;②R=0;wx=(w-dw)(x-dx)+ydw

6、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低于塔底温度,其原因之一_______________; 原因之二_________________。

精馏设计中,回流比越___,所需理论板数越少,操作能耗____。随着回流比的逐渐增大,操作费和设备费的总和将呈现____________变化过程。

答:易挥发组分的浓度塔顶高于塔底,相应的沸点较低;存在压降使塔底压力高于塔顶,因而塔底沸点较高。大;越大;迅速下降而后又上升的。

7、当原料组成、料液量、压力和最终温度都相同,则二元理想溶液的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闪蒸)的结果比较是

1)得到的馏出物浓度(平均)__________;

2)得到的残液浓度_______________;

3)馏出物总量_________________。

答:(1)xd简>xdt平;(2)相同;(3)D平>D简。

8、总压为101.3kpa,95℃温度下苯与甲苯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155.7kpa与63.3kpa,则平衡时苯的汽相组成=______,苯的液相组成=_____。(均以摩尔分率表示)。苯与甲苯的相对挥发度=_____。

答:x A=0.411;y A=0.632;α=2.46。

9、操作中精馏塔,保持F,q,xf,D不变。

(1)若采用回流比R小于最小回流比Rmin,则xD____,xW____;

(2)若R增大,则xD____,xW____,L/V____。

(增加,减小,不变,不确定)

答:(1)减少;增加。(2)增加;减少;增加。

10、某精馏塔操作时,F,xf,q,D保持不变,增加回流比R,则此时xD___,xW____V____,L/V____。(增加,不变,减少)

答:增加;减少;增加;增加。

11、精馏中引入回流,下降的液相与上升的汽相发生传质使上升的汽相易挥发组分浓度提高,最恰当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

(A)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

(B)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

(C)液相中易挥发组分和难挥发组分同时进入汽相,但其中易挥发组分较多;

(D)液相中易挥发组分进入汽相和汽相中难挥发组分进入液相的现象同时发生。

答:D。

12、请将你认为最确切答案填在____内。

(1)精馏的操作线是直线,主要基于如下原因:_____

(A)理论板假定(B)理想物系

(C)塔顶泡点回流(D)恒摩尔流假定。

(2)操作中连续精馏塔,如采用回流比小于最小回流比,则_____

(A)xD,xW均增加(B)xD,xW均不变

(C)不能操作(D)xD,减小,xW增加。

答:(1)D;(2)D。

13、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x=0.6相应的泡点为t,与之相平衡的汽

相组成y=0.7,相应的露点为t,则:()。

(A)t1=t2(B)t1<t2

(C)t1>t2(D)不能判断

答:A。

14、请将你认为最恰切答案填在()内。

精馏塔设计时,若F,xf ,xD ,xW ,V均为定值,将进料热状态从q=1变为

q>1,设计所需理论板数:()

(A)多;(B)少;(C)不变;(D)判断依据不足。

答:B。

15、某精馏塔,精馏段理论板数为N1层,提馏段理论板数为N2层,现因设备改造,使精馏段理论板数增

加,提馏段理论板数不变,且F,x,q,R,V等均不变,则此时:()

(A)xD增加,xW不变(B)xD增加,xW减小

(C)xD增加,xW增加(D)xD增加,xW的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

答:B。

16、某精馏塔精馏段理论板数为N1层,提馏段理论板数为N2层,现因设备改造,使提馏段的理论板数增

加,精馏段的理论板数不变,且F、xf 、q、R,V等均不变,则此时: ()

(A)xW减小,xD增加;(B)xW减小,xD不变;

(C)xW减小,xD减小;(C)xW减小,xD的变化视具体情况而定。

答:A。

二计算题

1、如图,在由一块理论板和塔釜组成的精馏塔中,每小时向塔釜加入苯-甲苯混合液100kmol,苯含量为50%(摩尔%,下同),泡点进料,要求塔顶馏出液中苯含量80%,塔顶采用全凝器,回流液为饱和液体,回流比为3,相对挥发度为2.5,求每小时获得的顶馏出液量D,釜排出液量W及浓度xW 。

解:y1=x D=0.8

0.8=2.5x1/(1+1.5x1)

x1=0.615

y w=x1×R/(R+1)+x D/(R+1)=3×0.615/(3+1)+0.8/4=0.661

0.661=2.5x W/(1+1.5x W)

x W=0.438

100=D+W, 100×0.5=0.8D+0.438W

D=17.1(kmol/h), W=82.9(kmol/h)

2、用一连续操作精馏塔, 在常压下分离苯--甲苯混合液(此混合液符合拉乌尔定律),原料液含苯0.3(摩尔分率,下同)塔顶馏出液含苯0.99,塔顶采用全凝器,回流比取最小回流比的1.5倍,原料液于泡点状态进塔,设与加料板上的液相组成相同,在此温度下苯的饱和蒸汽压为178.7kPa,试求理论进料板的上一层理论塔板的液相组成。

解:xF=0.3,xD=0.99,q=1,R=1.5Rmin,加料板上液相组成等于xF ,加料板温度下P°A=178.7kPa。求从上一板流入加料板的x。

由精馏线方程:y=[R/(R+1)]x+xD/(R+1)

式中:xD=0.99,yF=KxF=(P°A/P)xF=(178.7/101.3)×0.3=0.529

x为待求。Rmin=(xD-yq)/(yq-xq)=(0.99-0.529)/(0.529-0.3)=2.013 R=1.5×2.013=3.02 ∴

0.529=0.7512x+0.2463

x=(0.529-0.2463)/0.7512=0.3763

3、某精馏塔用于分离苯-甲苯混合液,泡点进料,进料量30kmol/h,进料中苯的摩尔分率为0.5,塔顶、底产品中苯的摩尔分率分别为0.95和0.10,采用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操作条件下可取系统的平均相对挥发度α=2.40。

(1)求塔顶、底的产品量;

(2)若塔顶设全凝器,各塔板可视为理论板,求离开第二块板的蒸汽和液体组成。

解:F=D+W FxF=DxD+WxW

30=D+W 30×0.5=D×0.95+W×0.10 D=14.1kmol/h W=15.9kmol/h

x e=x F=0.5, ye=αxe/[1+(α-1)xe]=2.40×0.5/[1+(2.40-1)×0.5]=0.706

Rmin=(xD-ye)/(ye-xe)=(0.95-0.706)/(0.706-0.5)=1.18 R=1.5×1.18=1.77

y=[R/(R+1)]x+xD/(R+1)=[1.77/(1.77+1)]x+0.95/(1.77+1)=0.639x+0.343

y1=xD=0.95

x1=y1/[α-y1(α-1)]=0.95/[(2.40-0.95(2.40-1))=0.888

y2=0.639x1+0.343=0.639×0.888+0.343=0.910

x2=0.910/[2.40-0.910(2.40-1)]=0.808

4、某精馏塔在常压下分离苯-甲苯混合液,此时该塔的精馏段和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分别为y=0.723x+0.263和y'=1.25x'-0.0188,每小时送入塔内75kmol的混合液,进料为泡点下的饱和液体,试求精馏段和提馏段上升的蒸汽量为多少(kmol/h)。

解:已知两操作线方程:

y=0.723x+0.263(精馏段) y′=1.25x′-0.0188(提馏段)

∴R/(R+1)=0.723 R=2.61 x D/(R+1)=0.263 x D=3.61×0.263=0.9494

两操作线交点时, y=y′x=x′

∴0.723x+0.263=1.25x-0.0188 x=0.5347

饱和液体进料q=1, x F=x=0.5347 提馏段操作线经过点(x W ,x W)

∴y′=x W=1.25x W-0.0188 x W=0.0752

由全塔物料衡算F=D+W Fx F=Dx D+Wx W

D=(x F-x W)/(x D-x W)F=(0.5347-0.0752)/(0.9494-0.0752)×75=39.42kmol/h

∵饱和液体进料

V′=V=L+D=(R+1)D=3.61×39.42=142.3kmol/h

5、某一精馏塔,塔顶为全凝器,塔釜用间接蒸汽加热。用以处理含易挥发组成xF=0.5(mol组成)的饱和蒸汽。塔顶产量D和塔底排量W相等。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5x/6+0.15

试求:

(1)回流比R,塔顶组成xD ,塔釜组成xW 。

(2)提馏段操作线方程。

(3)若两组份相对挥发度α=3,第一板板效率E mL=(xD-x1)/(xD-x1*)=0.6,

则y2=?

解:(1)D=F(x F-x W)/(x D-x W) 即0.5=(0.5-x W)/(x D-x W) x D+x W=1

R/(R+1)=5/6 ∴R=5

X D/(R+1)=x D/(5+1)=0.15 x D=0.9 x W=0.1

(2)提馏段操作线: y'=(L′/V′)x-Wx W/V′∵饱和蒸汽进料∴q=0, L′=L,

V′=V-F 又F=2D,W=D,L=RD,V=(R+1)D

∴y'=[L/(V-F)]x'-W×0.1/(V-F)={RD/[(R+1)D-2D]}x'-D×0.1/[(R+1)D-2D]= [5/(6-2)]x'-0.1/(6-2)=1.25x'-0.025

(3) (x D-x1)/(x D-x1*)=0.6 x1*=y/[α-(α-1)y]=0.9/(3-(3-1)×0.9)=0.75

∴(0.9-x1)/(0.9-0.75)=0.6 解得x1=0.81

y2=5x/6+0.15=5×0.81/6+0.15=0.825

6、用一连续精馏塔分离二元理想溶液,进料量为100 kmol/h,进料组成为0.4(摩尔分率,下同),馏出液组成为0.9,残液组成为0.1,相对挥发度为 2.5,饱和蒸汽进料。塔顶冷凝器为全凝器,塔釜间接蒸汽加热。试求:

1.馏出液及残液量;

2.最小回流比;

3.操作回流比为3时,塔釜每小时产生的蒸汽量为多少kmol?

4.塔釜上一块理论板液相组成为多少?

5.计算第3 问时作了什么假定?

解:由物料衡算:

1.F=D+W Fx F=Dx D+Wx W W=F-D=100-37.5=6

2.5kmol/h

D=(x F-x W)F/ (x D-x D)=(0.4-0.1)×100/(0.9-0.1)= 37.5kmol/h

2.饱和蒸汽进料q=0

y q=0.4 x q=y q/[α-(α-1)y1]=0.4/(2.5-1.5×0.4)=0.21

Rm=(x D-y q)/(y q-x q)=(0.9-0.4)/(0.4-0.21)=2.64

3.V′=V-(1-q)F=V-F=(R+1)D-F=(3+1)×37.5-100=50kmol/h

4.由平衡关系知:

y W=αx W/[1+(α-1)x W]=2.5×0.1/[1+(2.5-1)×0.1]=0.217

由操作线方程y m'=(L′/V′)x m'-(W/V′)x W

x m'=(y m'V'+Wx W)/L' 釜上一块理论板组成:

x=(y W V′+Wx W)/RD=(0.217×50+62.5×0.1)/(3×37.5)=0.152

7、用一精馏塔分离二元理想液体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易挥发组分x F=0.5,泡点进料,塔顶产品x D=0.95,塔底釜液x W=0.05(皆为摩尔分率),操作回流比R=1.61,该物系相对挥发度α=2.25,求:

⑴塔顶和塔底的产品量(kmol/h);

⑵提馏段上升蒸汽量(kmol/h);

⑶写出提馏段操作线数值方程;

⑷最小回流比。

解:⑴D,W

100=D+W 100×0.5=D×0.95+0.05W 50=0.95D+(100-D)0.05

D=(50-100×0.05)/(0.95-0.05)=50kmol/h W=F-D=50kmol/h

⑵∵q=1 ∴V′=V=(R+1)D=(1.61+1)50=130.5kmol/h

⑶提馏段操作线:

y m+1'=(L'/V')x'm-(W/V')x W L'=qF+L=100+RD=180.5kmol/h

∴y m+1'=(180.5/130.5)x m'-(50/130.5)0.05 y m+1'=1.383x m'-0.0192

⑷Rmin y F*=αx F/[1+(α-1)x F]=2.25×0.5/(1+1.25×0.5)=0.692

Rmin=(0.95-0.692)/(0.692-0.5)=1.342

8、用常压连续精馏塔分离苯-甲苯混合物,原料中含苯0.44,塔顶馏出液中含苯0.96(以上为摩尔分率)。进料为汽-液混合物,其中蒸汽与液体量的摩尔比为1:2。已知苯对甲苯的相对挥发度为2.5,操作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塔顶采用全凝器,试求:

⑴原料中气相与液相的组成;

⑵离开塔顶第二层理论板的蒸汽组成。

解:1)由题意:q=2/3

y=2.5x/(1+1.5x) (平衡方程) (1)

y=[q/(q-1)]x-x F/(q-1)=-2x+1.32 (2)

联解两方程求进塔汽-液组成分别为y q=0.59 , x q=0.365

2)R min=(x D-y q)/(y q-x q)=(0.96-0.59)/(0.59-0.365)=1.64

R=1.5R min=2.46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1x+0.277

由y1=x D及平衡方程求x1即有0.96=2.5x1/(1+1.5x1) 求得x1=0.906

由操作线方程:y2=0.71x1+0.277=0.92

9、某精馏塔分离A,B混合液,料液为含A和B各为50%的饱和液体,处理量为100 kmol/h,塔顶、塔底的产品量各为50kmol/h,要求塔顶组成xD=0.9(摩尔分率),取回流比为5,间接蒸汽加热,塔顶采用全凝器,试求:

⑴塔底产品组成;

⑵塔顶全凝器每小时冷凝蒸汽量;

⑶蒸馏釜每小时产生蒸汽量;

⑷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式;

⑸相对挥发度α=3,塔顶第一层板的板效率EmL=0.6,求离开第二块板(实际板)的上升蒸汽组成。解:⑴F×x F=D×xD+W×xW,

100×0.5=50×0.9+50xW,

x W=0.1

⑵V=(R+1)D=(5+1)×50=300(kmol/h)

⑶V'=V-(1-q)F=300-0=300(kmol/h)

⑷y m+1'=L'×x m'/V'-W×x W/V'=(5×50+100)x m'/300-50×0.1/300

=1.167x m'-0.0167

⑸E mL1=(x D-x1)/(x D-x1*) ------------------------(1)

x1*=y1/(α-(α-1)y)=0.9/(3-2×0.9)=0.75,

代入(1)式:

0.6=(0.9-x1)/(0.9-0.75),

x1=0.81

y2=R×x1/(R+1)+xD/(R+1)=5×0.81/(5+1)+0.9/(5+1)=0.825

10、分离苯-甲苯混合液,原料液中含苯0.5(摩尔分率,下同),泡点进料,馏出液中要求含苯0.95,

塔顶用一分凝器和一全凝器(如图),测得塔顶回流液中含苯0.88,离开塔顶第一层板的液体含苯0.79,求:

⑴操作条件下平均相对挥发度α;

⑵操作回流比R;

⑶最小回流比Rmin。

解:⑴x D与x0是平衡关系

0.95=α×0.88/[1+(α-1)×0.88]

α=2.59

⑵y1与x1平衡关系

y1=2.59×0.79/(1+1.59×0.79)=0.907

y1=R×x0/(R+1)+xD/(R+1)

0.907=0.88R/(R+1)+0.95/(R+1)

R=1.59

⑶y e=2.59×0.5/(1+1.59×0.5)=0.721

R min=(x D-y e)/(y e-x f)=(0.95-0.721)/(0.721-0.5) =1.034

11、进料组成xf=0.2(摩尔组成,下同),以饱和蒸汽状态自精馏塔底部加入,塔底不再设再沸器,要求

xD=0.95,xW=0.11,相对挥发度α=2.7,试求:

⑴操作线方程;

⑵设计时若理论板数可增至无穷,且D/F不变,则塔底产品浓度的最低值为多少?

解:⑴F=W+D设F=1∴D+W=1

Fxf=DxD+WxW0.95D+0.11W=0.2

∴D=0.107W=0.893

V=F=1L=W=0.893

y=(L/V)x+DxD/V=0.893x+0.1017

⑵设塔底平衡

xW=xf/(α-(α-1)xf)

=0.2/(2.7-1.7×0.2)=0.0847

xD=(0.2-0.893×0.0847)/0.107=1.16不可能

设塔顶平衡x=1

x=(0.2-0.107×1)/0.893=0.104

12、在连续精馏塔中,精馏段操作线方程y=0.75x+0.2075,q线方程式为y=-0.5x+1.5x F,试求:①回流

比R

②馏出液组成x D

③进料液的q值

④当进料组成x F =0.44时,精馏段操作线与提馏段操作线交点处x q值为多少? 并要求判断进料状

态。

解:y=[R/(R+1)]x+x D/(R+1)

①R/(R+1)=0.75 R=0.75R+0.75 R=0.75/0.25=3

②xD/(R+1)=0.2075 xD/(3+1)=0.2079 xD=0.83

③q/(q-1)=-0.5 q=-0.5q+0.5 q=0.5/1.5=0.333

④0.75x+0.2075=-0.5x+1.5x F0.75xq′+0.2075=-0.5x q′+1.5×0.44

1.25xq′=1.5×0.44-0.2075=0.4425 xq′=0.362

⑤0

13、用常压精馏塔分离某二元混合物,其平均相对挥发度α=2,原料液量F=10kmol/h,饱和蒸汽进料,进料

浓度xF=0.5(摩尔分率,下同),馏出液浓度xD=0.9,易挥发组分的回收率为90%,回流比R=2R min,塔顶设全凝器,塔底为间接蒸汽加热,求:

⑴馏出液及残液量;

⑵第一块塔板下降的液体组成x1为多少?

⑶最小回流比;

⑷精馏段各板上升的蒸汽量为多少kmol/h?提馏段各板上升的蒸汽量为多少kmol/h?

解:α=2 F=100kmol/h, q=0, x F0.5, x D=0.9

R=2R min

∴D=0.9Fx F/x D=0.9×10×0.5/0.9=5kmol/h 由Fx F=Dx D+Wx W得:

x W=(Fx F-Dx D)/W=(10×0.5-5×0.9)/5=0.1

(1) ∵塔顶为全凝器∴y1=x D=0.9

据平衡关系式y=αx/[1+(α-1)x]得: 0.9=2x1/[1+(2-1)x1] ∴x1=0.82

(2) ∵饱和蒸汽进料∴q=0 ∴q线在y-x图中为水平线

y q=x F=0.5 代入y=2x/[1+(2-1)x]平衡式中得到横座标x q=0.33 根据

R min=(x D-y q)/(y q-x q)得R min=(0.9-0.5)/(0.5-0.33)=2.35 R=2×2.35=4.7

∴精馏段各板上升的蒸汽量根据恒摩尔汽化理论假设知是相等的

即V=(R+1)D=(4.7+1)×5=28.5kmol/h

(3)根据恒摩尔汽化理论假设,提馏段板上升的蒸汽量也相等

即V'=V-(1-q)F=28.5-(1-0)×10=18.5kmol/h

答:①第一块塔板下降的液体浓度x1为0.82

②精馏段各段上升的蒸汽量为28.5kmol/h

③提馏段上升的蒸汽量为18.5kmol/h

14、用连续精馏塔在常压下分离苯-甲苯混合液,泡点进料,塔顶馏出量为75kmol/h,已知在操作条件下水蒸汽的汽化潜热为2140kJ/kg,在塔釜温度下,釜液的汽化潜热为41900kJ/kmol(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2x+0.25)。试求:

⑴加热蒸汽消耗量;

⑵若精馏塔在全回流下操作,已知釜液的组成为0.01(摩尔分率),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试求

釜上方第一块板下流的液相组成。(塔釜为理论板,由下往上数)。

解::q=1, D=75kmol/h

据y=0.72x+0.25得R/(R+1)=0.72 x D/(R+1)=0.25

∴R=2.57 x D=0.8925

(1) R=2.57, x D=0.8925 ∴L=RD=2.57×75=192.75kmol/h

∴V=(R+1)D=(2.57+1)×75=267.75kmol/h

V′=V-(1-q)F=V-(1-1)F=V=267.75kmol/h

∴加热蒸汽用量G=267.75×41900/(2140×18)=291.1kmol/h

(2) 若精馏塔在全回流(R→∞)下操作,则精馏段操作线y=x

x W=0.01 α=2, 则y=2x/[1+(2-1)x] y=2x/(1+x)

∴塔釜上升蒸汽的组成y W=2x W/(1+x W)=0.0198

若全回流D=0, W=0, F=0 ∴提馏段操作线y n+1=x n第一块板下流的液相组成

x1=0.0198

15、连续精馏塔有塔板8层,塔顶采用全凝器,用以分离二元理想混合液,料液含A35%,泡点进料,馏出液含A70%,塔釜液含A10%(以上为摩尔分率),相对挥发度α=2.5。

⑴求最小回流比Rmin;

⑵如回流比为4.5,求理论塔板数Nt及总板效率Et。

解:⑴x f=x e=0.35, y e=2.5×0.35/(1+1.5×0.35)=0.574

R min=(0.7-0.574)/(0.574-0.35)=0.563

⑵y n+1=4.5x n/5.5+0.7/5.5=0.818x+0.127

y q=0.818×0.35+0.127=0.413

L'/V'=(0.413-0.1)/(0.35-0.1)=1.25

(y'+x w)/x w=1.25

解得y'=0.025

y m+1'=1.25x m'-0.025

y1=x D=0.7

x1=0.7/(2.5-1.5×0.7)=0.483

y2=0.818×0.483+0.127=0.522

x2=0.522/(2.5-1.5×0.522)=0.304

y3=1.25×0.304-0.025=0.355

x3=0.355/(2.5-1.5×0.355)=0.180

y4=1.25×0.180-0.025=0.2

x4=0.2/(2.5-1.5×0.2)=0.09<0.1

N t=4, E t=(4-1)/8=0.375

16、某精馏塔分离A组分和水的混合物(其中A为易挥发组分),xD=0.95, x W=0.1, x f=0.5(均为摩尔分率),

原料在泡点下进进入塔的中部。塔顶采用全凝器,泡点回流,回流比R=1.5,塔底用饱和水蒸汽直接加热,每层塔板气相默夫里板效率Emv=0.5,在本题计算范围内,相平衡关系为y=0.5x+0.

5。试求:

⑴从塔顶的第一块实际板下降的液体浓度;

⑵塔顶的采出率D/F。

解:(1)饱和水蒸汽用量S=V'=V=(R+1)D=2.5D,(∵q=1)

y1=xD=0.95

Emv=(y1-y2)/(y1*-y2)

=(0.95-y2)/(0.5x1+0.5-y2)=0.5

0.5y2=0.7-0.25x1……(1)

Vy2=Lx1+DxD

2.5Dy2=1.5Dx1+DxD

2.5y2=1.5x1+0.95……(2)

联解(1)、(2)式,得:

x1=0.927

(2)F+S=D+W

S=V'=2.5D

F+2.5D=D+W

即: F+1.5D=W……(3)

Fxf=DxD+WxW……(4)

式(3)代入式(4),消去W:

D/F=(xf-xW)/(xD+1.5xW)

=(0.5-0.1)/(0.95+1.5×0.1)=0.364

17、用一连续精馏塔分离苯-甲苯混合溶液,原料液中含苯0.40,塔顶馏出液中含苯0.95(以上均为摩尔分

率),原料液为汽、液混合进料,其中蒸汽占1/3(摩尔数比),苯-甲苯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5,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2倍,试求:

⑴原料液中汽相及液相的组成;

⑵最小回流比;

⑶若塔顶采用全凝器, 求从塔顶往下数第二块理论板下降的液体组成。

解:⑴设原料液中液相组成为xF′,汽相组成为yF′(均为摩尔分率)

则(2/3)xF′+(1/3)yF′=0.4

y F′=2.5xF′/(1+1.5xF′)

解之得xF′=0.326, yF′=0.548

⑵R min/R min+1 =(xD-yF)/(xD-xF)=(0.95-0.548)/(0.95-0.326)

R min=1.8

⑶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y=[R/(R+1)]x+xD /(R+1) R=2R min =2×1.8=3.6

y=0.783x+0.207 塔顶采用全凝器,y1=xD =0.95

y 1=2.5x 1/(1+1.5x 1) 0.95=2.5x 1/(1+1.5x 4)

x 1=0.884 y 2=0.783x 1+0.207=0.783×0.884+0.207=0.899

y 2=2.5x 2/(1+1.5x 2) 0.899=2.5x 2/(1+1.5x 2) x 2=0.781

18、精馏塔采用全凝器,用以分离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的某理想溶液。已知原料液的总 浓度为0.5(摩

尔分率),塔顶馏出液浓度为0.96(摩尔分率),实际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5倍,进料为汽液两相共存,且汽相和液相的分子数相等,求离开第二块理论板的汽相组成。

解:α=2

y1=0.96 y=αx/(1+(α-1)x)

0.96=2x1*/(1+x1*) x1*=0.923

又∵ q=0.5

y=(q/(q-1))x-xF /(q-1)

=(1/2/(1/2-1)x-0.5/(1/2-1)=-x+1

∴ y=-x+1

y=2x/(1+x)

2x/(1+x)=-x+1

x2+2x-1=0

xq =(-2±√(4+4))/2

=0.414(取+)

yq =-x+1=-0.414+1=0.586

Rmin =(xD -xq )/(yq -xq )

=(0.96-0.586)/(0.586-0.414)=2.17

R=1.5×2.17=3.255

y2=(R/(R+1))x1+xD /(R+1)

=(3.255/4.255)×0.923+0.96/4.255=0.932

19、某连续精馏操作中,已知操作线方程为:

精馏段:y = 0.723x + 0.263

提馏段:y = 1.25x – 0.0187

若原料液于露点温度下进入精馏塔中,求原料液、馏出液和釜残液的组成及回流比。

解:由精馏段操作线方程 D n 1n x 1R 1x 1R R y +++=

+ 723.01R R =+,得 R = 2.61; 263.0x 1

R 1D =+,得 x D = 0.95 将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与对角线方程 y = x 联立

?

??=-=x y 0187.0x 25.1y 解得 x = 0.07,即 x w = 0.07 将两操作线方程联立 ??

?-=+=0187.0x 25.1y 263.0x 723.0y 解得 x = 0.535,y = 0.65 因是露点进料,q = 0,q 线水平,两操作线交点的纵坐标即是进料浓度,

∴ x F = 0.65

20、用一连续精馏塔分离由组分A 、B 所组成的理想混合液。原料液中含A 0.44,馏出液中含A 0.957(以上均为摩尔分率)。已知溶液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5,最小回流比为1.63,说明原料液的热状况,并求出q 值。

解:采用最小回流比时,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 D min n min min 1n x 1R 1x 1R R y +++=

+ 即 364.0x 62.0957.01

63.11x 163.163.1y +=?+++= 由相平衡方程 ()n n n x 11x y -α+α=, 得 ()x

5.11x 5.2x 15.21x 5.2y +=-+= 联立两方程 ??

???+=+=x 5.11x 5.2y 364.0x 62.0y , 解得 x = 0.367,y = 0.592 此点坐标(0.367,0.592)即为(x q ,y q )。

因 x F = 0.44,即x q <x F <y q ,说明进料的热状况为气液混合进料。

由q 线方程 F x 1

q 1x 1q q y ---=, 此线与平衡线的交点即是操作线与平衡线的交点 有 44.01q 1367.01q q 592.0?--?-=

解出 q = 0.676

小学二(2)班班规

一、 安全方面

1、 每天课间不能追逐打闹。

2、 中午和下午放学要结伴回家。

3、 公路上走路要沿右边走,过马路要注意交通安全。

4、 不能在上学路上玩耍、逗留。

二、学习方面

1、每天到校后,不允许在走廊玩耍打闹,要进教室读书。

2、每节课铃声一响,要快速坐好,安静地等老师来上课。

3、课堂上不做小动作,不与同桌说悄悄话,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4、养成学前预习、学后复习的好习惯。每天按时完成作业,保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5、考试时做到认真审题,不交头接耳,不抄袭,独立完成答卷。

三、升旗排队和两操方面

1、升旗时,要快速出教室排好队,做到快、静、齐,安静整齐地排队走出课室门,班长负责监督。

2、上午第二节后,快速坐好,按要求做好眼保健操。

3、下午预备铃声一响,在座位上做眼保健操。

四、卫生方面

1、每组值日生早晨7:35到校做值日。

2、要求各负其责,打扫要迅速彻底,打扫完毕劳动工具要摆放整齐。

3、卫生监督员(剑锋,锶妍,炜薪)要按时到岗,除负责自己的值日工作外,还要做好记录。

五、一日常规

1、每天学生到齐后,班长要检查红领巾。

2、劳动委员组织检查卫生。

3、每天负责领读的学生要督促学生学习。

4、上课前需唱一首歌,由文娱委员负责。

5、做好两操。

6、放学后,先做作业,然后帮助家长至少做一件家务事。

7、如果有人违反班规,要到老师处说明原因。

班训:

坐如钟站如松快如风静无声

班规:

课堂听讲坐如钟,精神集中认真听;排队升旗站如松,做操到位展雄风;做事迅速快如风,样样事情记得清;自习课上静无声,踏实学习不放松;个人努力进步快,团结向上集体荣;我为领巾添光彩,标兵集体记我功。

扣分标准

注:每人基本分60分起,学期末核算总分,作为学期评先依据。

精馏习题及答案

精馏习题 概念题 一、填空题 1.精馏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将各组分得以分离的过程。实现精馏操作的必要条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 汽液两相呈平衡状态时,气液两相温度_____,液相组成__________汽相组成。 3.用相对挥发度α表达的气液平衡方程可写为______________。根据α的大小,可用来_ __________________,若α=1,则表示_______________。 4. 某两组分物系,相对挥发度α=3,在全回流条件下进行精馏操作,对第n,n+1两层理论板(从塔顶往下计),若已知y n=0.4, y n+1=_________。全回流操作通常适用于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 5.精馏和蒸馏的区别在于_精馏必须引入回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衡蒸馏和简单蒸馏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精馏塔的塔顶温度总是低于塔底温度,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在总压为101.33kPa、温度为85℃下,苯和甲苯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P A°=116.9kPa、 P B°=46kPa,则相对挥发度α=______,平衡时液相组成x A=_______,汽相组成y A=______。 8. 某精馏塔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2x+0.275,则该塔的操作回流比为____________,馏出液组成为_______________。 9. 最小回流比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宜回流比通常取为____________R min。 10. 精馏塔进料可能有______ 种不同的热状况,当进料为汽液混合物且气液摩尔比为2:3时,则进料热状态参数q值为__________________。 11. 在精馏塔设计中,若F、x F、q D保持不变,若回流比R增大,则x D_______,x W _______,V______,L/V_____。 12. 在精馏塔设计中,若F、x F、x D、x W及R一定,进料由原来的饱和蒸汽改为饱和液体,则所需理论板数N T____。精馏段上升蒸汽量V_____、下降液体量L_____;提馏段上升蒸汽量V′_____,下降液体量L′_____。 13. 某理想混合液, 其中一组平衡数据为x=0.823,y=0.923,此时平均相对挥发度为α=___________.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试题(含答案)

有机化学实验考试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1’×50) 1. 蒸馏时,如果馏出液易受潮分解,可以在接受器上连接一个干燥管,以防止空气中的水分的侵入。 2.减压过滤的优点有:(1) 过滤和洗涤速度快;(2) 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比较完全;;(3)滤出的固体容易干燥。。 3. 液体有机物干燥前,应将被干燥液体中的水份尽可能分离净,不应见到有水层。 4.减压蒸馏装置通常由克氏蒸馏烧瓶;冷凝管;两尾或多尾真空接引管;接受器;水银压力计;温度计;毛细管(副弹簧夹);干燥塔;缓冲瓶;减压泵。等组成。 5. 减压蒸馏时,往往使用一毛细管插入蒸馏烧瓶底部,它能冒出气泡,成为液体的沸腾中心,同时又起到搅拌作用,防止液体暴沸。 6.减压蒸馏操作中使用磨口仪器,应该将磨口部位仔细涂油;操作时必须先调好压力后才能进行加热蒸馏,不允许边调整压力边加热;在蒸馏结束以后应该先停止加热,再使系统与大气相同,然后才能停泵。 7.在减压蒸馏装置中,氢氧化钠塔用来吸收酸性气体和水,活性炭塔和块状石蜡用来吸收有机气体,氯化钙塔用来吸收水。 8.减压蒸馏操作前,需估计在一定压力下蒸馏物的沸点,或在一定温度下蒸馏所需要的真空度。 9.减压蒸馏前,应该将混合物中的低沸点的物质在常压下首先蒸馏除去,防止大量有机蒸汽进入吸收塔,甚至进入泵油,降低油泵的效率。 10.蒸馏烧瓶的选择以液体体积占烧瓶容积的1/3-2/3 为标准,当被蒸馏物的沸点低于80℃时,用水浴加热,沸点在80-200℃时用油浴加热,不能用电热套直接加热。 11.安装减压蒸馏装置仪器顺序一般都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要准确端正,横看成面,竖看成线。 12.写四种破乳化的方法长时间静置、水平旋转摇动分液漏斗、用滤纸过滤、加乙醚、补加水或溶剂,再水平摇动、加乙醇、离心分离、超声波、加无机盐及减压(任意四个就可以了) 二、单选(1’×10) 1. 当混合物中含有大量的固体或焦油状物质,通常的蒸馏、过滤、萃取等方法都不适用时,可以采用(C)将难溶于水的液体有机物进行分离。 A.回流 B.分馏 C.水蒸气蒸馏 D.减压蒸馏 2.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做法是(C)。 A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未于大气相通就打开旋塞。 B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中进行分离。 C上层液体经漏斗的上口放出。 D没有将两层间存在的絮状物放出。 3. 使用和保养分液漏斗做法错误的是(D)。 A分液漏斗的磨口是非标准磨口,部件不能互换使用。 B使用前,旋塞应涂少量凡士林或油脂,并检查各磨口是否严密。

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报告

北 京 化 工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实验 实验日期: 2011.04.24 班 级: 化工0801 姓 名: 王晓 同 组 人:丁大鹏,王平,王海玮 装置型号: 精馏实验 一、摘要 精馏是实现液相混合物液液分离的重要方法,而精馏塔是化工生产中进行分离过程的主要单元,板式精馏塔为其主要形式。本实验用工程模拟的方法模拟精馏塔在全回流的状态下及部分回流状态下的操作情况,从而计算单板效率和总板效率,并分析影响单板效率的主要因素,最终得以提高塔板效率。 关键词:精馏、板式塔、理论板数、总板效率、单板效率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气-液接触状况。 3、测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5、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6、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三、实验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和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和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需要有无穷多块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无实验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用最小回流比的1.2-2.0倍。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变坏。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1)总板效率E e N E N 式中 E —总板效率; N —理论板数(不包括塔釜); Ne —实际板数。

化工原理精馏习题

3.某连续精馏操作分离二元混合溶液,已知操作线方程为: 精馏段 16.080.0+=x y 提馏段 02.040.1-=x y 若进料时,原料为气液相各占一半的混合态,求塔顶及塔底产品产率及回流比。 分析:若求产品产率,必须确定塔顶产品,塔底产品和进料的组成。将精馏段操作线方程、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分别与对角方程联立,即可确定塔顶,塔底组成。而进料组成可由两个操作线方程与进料方程联解求得 4. 用一精馏塔分离二元理想混合物,塔顶为全凝器冷凝,泡点温度下回流,原料液中含轻组分0.5(摩尔分数,下同),操作回流比取最小回流比的1.4倍,所得塔顶产品组成为0.95,釜液组成为0.05.料液的处理量为100h kmol /.料液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3,若进料时蒸气量占一半,试求: (1)提馏段上升蒸气量; (2)自塔顶第2层板上升的蒸气组成。 分析:欲解提馏段的蒸气量v ',须先知与之有关的精馏段的蒸气量V 。而V 又须通过D R V )1(+=才可确定。可见,先确定最小回流比min R ,进而确定R 是解题的思路。 5.在一连续精馏塔中分离二元理想混合液。原料液为饱和液体,其组成为0.5,要求塔顶馏出液组成不小于0.95,釜残液组成不大于0.05(以上均为轻组分A 的摩尔分数)。塔顶蒸汽先进入一分凝器,所得冷凝液全部作为塔顶回流,而未凝的蒸气进入全凝器,全部冷凝后作为塔顶产品。全塔平均相对挥发度为 2.5,操作回流比min 5.1R R =。当馏出液流量为100h kmol /时,试求: (1) 塔顶第1块理论板上升的蒸汽组成; (2) 提馏段上升的气体量。 分析:因为出分凝器的冷凝液L 与未液化的蒸气0V 成相平衡关系,故分凝器相当一层理论塔板。应注意,自分凝器回流塔内的液相组成0x 与自全凝器出来的产品组成D x 不同。 6.在一常压连续精馏塔中分离二元理想混合物。塔顶上升的蒸气通过分凝器后,3/5的蒸气冷凝成液体作为回流液,其浓度为0.86。其余未凝的蒸气经全凝器后全部冷凝为塔顶产品,其浓度为0.9(以上均为轻组分A 的摩尔分数)。若已知回流比为最小回流比的1.2倍,当泡点进料时,试求: (1) 第1块板下降的液体组成; (2) 料液的组成。 分析:抓住分凝器中气液相组成为平衡关系,而回流液组成与第1块板上升蒸气为物料平衡(即精馏段操作线)关系,此题可顺利求解。 3.某连续精馏操作分离二元混合溶液,已知操作线方程为: 精馏段 16.080.0+=x y 提馏段 02.040.1-=x y 若进料时,原料为气液相各占一半的混合态,求塔顶及塔底产品产率及回流比。

题库(精馏)精馏操作培训题库

精僻装置操作工初级理论知识 一、单项选择 1. 二氧化硅的硅的化合价为(B ) A、+6 B、+4 C、+2 D、+1 2. 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与原子的(D ) A、核外电子层数 B、核内中子数 C、核内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 把少量的(A )放入水里震荡后能形成溶液。 A、食盐 B、面粉 C、汽油 D、沥宵 4. 当条件不改变时,溶液放置时间稍长,溶质(B ) A、会沉降出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分解 D、会浮上来 5. 当8g食盐完全溶解于92g水中时,该溶液的质量白分比浓度是(A ) A 、8% B、87%C、92%D、84% 6.结晶水合物是(A ) A 、具有一定组成的化合物B 、 具有一浓度的溶液 C 、悬:浊液D 、 乳浊液 7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 中分离 而 肖酸钾的方 法 是( D ) A 、过滤B 、 蒸僻 C 、加热蒸十结晶D 、 加热后浓缩后再冷却结晶 8. 在常压下,假设50C的水饱和蒸汽压为A , 80C的水饱和蒸汽压为B,那么A和B的关系为(C ) A、A=B B、 A > B C、A < B D、A > B 9. 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在饱和溶液里,溶解和结晶的过程就停止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D、饱和溶液就是该温度下达到平溶解衡状态的溶液 10将高温饱和硝酸钠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经过滤所得滤液是(B ) A、水 B、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 D、硝酸钾晶体11某温度时,把B克饱和氯化钾溶液蒸十,得氯化钾晶体A克,则氯化钾的溶解度为(D)克 A、 A B、100X A/B C、A/ (B-A) D、100X A/ (B-A) 12. 在25C时,10g水最多可溶物质A 1g ,60C时,60克饱和溶液含物质B 10g, 则A和B的溶解度相比为(D ) A、A=B B、A > B C、A < B D、无法比较 13.卜列物质有近的是(A ) A、氟化氢 B、二氧化碳 C、氯化氢 D、氮气 14.下面关于氢氧化钠的俗称不正确的是(B)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作者:————————————————————————————————日期: ?

实验一 伯努利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流体流动中各种能量和压头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关系,加深对柏努利方程式的理解。 2、观察各项能量(或压头)随流速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 1、不可压缩流体在管内作稳定流动时,由于管路条件(如位置高低、管径大小等)的变化,会引起流动过程中三种机械能——位能、动能、静压能的相应改变及相互转换。对理想流体,在系统内任一截面处,虽然三种能量不一定相等,但能量之和是守恒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2、对于实际流体,由于存在内磨擦,流体在流动中总有一部分机械能随磨擦和碰撞转化为热能而损失。故而对于实际流体,任意两截面上机械能总和并不相等,两者的差值即为机械损失。 3、以上几种机械能均可用U 型压差计中的液位差来表示,分别称为位压头、动压头、静压头。当测压直管中的小孔(即测压孔)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位压头)则为静压头与动压头之和。任意两截面间位压头、静压头、动压头总和的差值,则为损失压头。 4、柏努利方程式 ∑+++=+++f h p u gz We p u gz ρ ρ2222121122 式中: 1Z 、2Z ——各截面间距基准面的距离 (m) 1u 、2u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平均速度(可通过流量与其截 面积求得) (m/s) 1P 、2p ——各截面中心点处的静压力(可由U型压差计的液位 差可知) (Pa ) 对于没有能量损失且无外加功的理想流体,上式可简化为 ρ ρ2 2 22121122p u gz p u gz + +=++ 测出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截面平均流速ν及动压g 22 ν,从而可得到各截面测管水头和总水头。 三、实验流程图

甲醇合成精馏试题

、填空题: 1、甲醇的分子式为CH30H ,相对分子量为32. 4 ,甲醇的国家卫生标准为50mg/m3,甲醇的密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 2、氢回收工序额定驰放气处理能力为16500Nm3/h ;处理气体中的某些杂质成分如液态水、甲醇_ 、—灰分_、芳烃类物质_ 等对纤维管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影响很大。 3、列管式换热器按结构不同分为_固定管板式、浮头式_、U形管式—和填料函式;固定管板式换热器管壁和壳壁的温差大于50摄氏度时,为克服温差应力对换热器造成影响应设置_膨胀节_。 4、为防火防漏,罐区设有_围堰_、_消防水_、_灭火装置_、一氮气隔离_、_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等—等设施。 5、写出下面设备位号代表的设备名称: S15403 ________ R15401 甲醇合成塔__________________ J15401B_ 喷射器 B E15401入塔气换热器 E15801H 氢回收列管换热器T15501 T15501预塔回流槽 P15501A/B加压塔讲料泵P15508A/B_碱液泵 C15504回收塔T15702杂醇油贮罐 6、写出下面设备名称的位号: 精甲醇成品罐 T41101ABC 火车装车泵 P41101ABCD 常压塔回流槽 T15503 常压塔冷凝器 E15508 配碱槽 T15505 预精馏塔 C15501 加压塔回流槽T15502 粗甲醇预热器E15501 常压塔回流泵 P15505AB 粗甲醇贮罐 T15701AB 7、甲醇为有毒化合物,口服5~10ml可引起严重中毒10ml以上可导致失明。 8、正常生产中,新鲜气氢碳比的合理值为_2.05~2.15_。 9、合成塔内列管的管径为_44mm,长度为一_7000 mm 10、加压精馏塔的塔顶压力为_800kpa ______________ ,温度为_128 C _ ;塔釜压力为 _812kpa_ 一_温度为_134°C __。 11、四台精馏塔的压降依次为8 kpa二、12kpa、10kpa _、8 kpa二。 12、合成汽包液位的低报警值为_25%一__:低低联锁值为20%_,其联锁动作为净化来新鲜气调节阀XV-15301关闭。 13、FO代表该调节阀为气关阀,FC代表该调节阀为气开阀。

化工原理精馏实验报告

北京化工大学 实验报告 精馏实验 一、摘要 精馏是实现液相混合物液液分离的重要方法,而精馏塔是化工生产中进行分离过程的主要单元,板式精馏塔为其主要形式。本实验用工程模拟的方法模拟精馏塔在全回流的状态下及部分回流状态下的操作情况,从而计算单板效率和总板效率,并分析影响单板效率的主要因素,最终得以提高塔板效率。 关键词:精馏、板式塔、理论板数、总板效率、单板效率 二、实验目的 1、熟悉精馏的工艺流程,掌握精馏实验的操作方法。 2、了解板式塔的结构,观察塔板上气- 液接触状况。 3、测测定全回流时的全塔效率及单板效率。 4、测定部分回流时的全塔效率。 5、测定全塔的浓度或温度分布。 6、测定塔釜再沸器的沸腾给热系数。 三、实验原理 在板式精馏塔中,由塔釜产生的蒸汽沿塔逐板上升与来自塔顶逐板下降的回流液,在塔 板上实现多次接触,进行传热和传质,使混合液达到一定程度的分离。 回流是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基础。塔顶的回流量和采出量之比,称为回流比。回流比是精馏操作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影响着精馏操作的分离效果和能耗。 回流比存在两种极限情况:最小回流比和全回流。若塔在最小回流比下操作,要完成分离任务,则

需要有无穷多块塔板的精馏塔。当然,这不符合工业实际,所以最小回流比只是 一个操作限度。若操作处于全回流时,既无任何产品采出,也无原料加入,塔顶的冷凝液全部返回塔中,这在生产中无实验意义。但是,由于此时所需理论板数最少,又易于达到稳定,故常在工业装置开停车、排除故障及科学研究时采用。 实际回流比常取用最小回流比的倍。在精馏操作中,若回流系统出现故障,操作情况会急剧恶化,分离效果也将变坏。 板效率是体现塔板性能及操作状况的主要参数,有以下两种定义方法。 (1)总板效率E N e 式中E —总板效率;N—理论板数(不包括塔釜);Ne —实际板数。 2)单板效率E ml E x n 1 x n E ml * x n 1 x n* 式中E ml—以液相浓度表示的单板效率; x n,x n-1—第n 块板的和第(n-1 )块板得液相浓度; x n*—与第n 块板气相浓度相平衡的液相浓度。 总板效率与单板效率的数值通常由实验测定。单板效率是评价塔板性能优劣的重要数据。物系性质、板型及操作负荷是影响单板效率的重要因素。当物系与板型确定后,可通过改变气液负荷达到最高的板效率;对于不同的板型,可以在保持相同的物系及操作条件下,测定其单板效率,已评价其性能的优劣。总板效率反映全塔各塔板的平均分离效果,常用于板式塔设计中。 若改变塔釜再沸器中电加热器的电压,塔板上升蒸汽量将会改变,同时,塔釜再沸器电加热器表面的温度将发生变化,其沸腾给热系数也将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得到沸腾给热系数也加热量的关系。由牛顿冷却定律,可知 Q A t m

精馏习题

填空题 1. 精馏过程是利用 和 的原理进行完成的。 答案:多次部分气化;多次部分冷凝 2. 最小回流比是指 。 答案:塔板数为无穷时的回流比的极限值 3. 当分离要求和回流比一定时, 进料的q 值最小,此时分离所需的理论板数 。 答案:过热蒸气;最多 4 简单蒸馏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和______。 答案:不稳定操作或过程不连续;无回流 5 若原料组成、料液量、操作压力和最终温度都相同,二元理想溶液的简单蒸馏和平衡蒸馏相比较的结果有:①所得馏出物平均浓度______;②所得残液浓度_____;③馏出物总量______。 答案:①简单蒸馏>平衡蒸馏;②简单蒸馏=平衡蒸馏;③简单蒸馏<平衡蒸馏。 6 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主要针对_____和 ______物系,这两种特殊精馏均采取加入第三组分的办法以改变原物系的_______。 答案:沸点差很小;具有恒沸物体系;相对挥发度 7 精馏操作的依据是 ______ 。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包括______和 ______。 答案:混合液中各组分的挥发度的差异;自塔顶向下的液流和自塔底向上的气流 8 若精馏塔塔顶某理论板上气相露点温度为1t ,液相泡点温度为2t ;塔底某理论板上气相露点温度为3t ,液相露点温度为4t 。请将4个温度间关系用>、=、<符号顺序排列如下_____。 答案:4321t t t t =<= 9 恒沸精馏和萃取精馏的主要区别是① ______; ②______ 。 答案:恒沸精馏添加剂应与被分离组分形成新的恒沸物;萃取精馏中的萃取剂则应具有沸点比原料中组分的沸点高得多的特性 11 用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时,在α、F x 、D x 、W x 、q 、R 、F 和操作压力p 诸参数中, 与解无关。 答案:进料流率F 12 当增大操作压强时,精馏过程中物系的相对挥发度 ,塔顶温度 ,塔釜温度 。 答案:减小;增加;增加

化工原理试题库答案解析((下册),总)

化工原理试题库(下册) 第一章 蒸馏 一、 选择题 1. 当二组分液体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为___C____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 A.3.0 B.2.0 C.1.0 D.4.0 2. 某精馏塔用来分离双组分液体混合物,进料量为100kmol/h ,进料组成为0.6 ,要求塔顶 产品浓度不小于0.9,以上组成均为摩尔分率,则塔顶产品最大产量为____B______。 A.60.5kmol/h B.66.7Kmol/h C.90.4Kmol/h D.不能确定 3. 在t-x-y 相图中,液相与气相之间量的关系可按____D____求出。 A.拉乌尔定律 B.道尔顿定律 C.亨利定律 D.杠杆规则 4. q 线方程一定通过X —y 直角坐标上的点___B_____。 A.(Xw,Xw) B(XF,XF) C(XD,XD) D(0,XD/(R+1)) 5. 二元溶液的连续精馏计算中,进料热状态参数q 的变化将引起( B )的变化。 A.平衡线 B.操作线与q 线 C.平衡线与操作线 D.平衡线与q 线 6. 精馏操作是用于分离( B )。 A.均相气体混合物 B.均相液体混合物 C.互不相溶的混合物 D.气—液混合 物 7. 混合液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愈小,则表明用蒸馏方法分离该混合液愈__B___。 A 容易; B 困难; C 完全; D 不完全 8. 设计精馏塔时,若F、x F 、xD 、xW 均为定值,将进料热状况从q=1变为q>1,但回流比取 值相同,则所需理论塔板数将___B____,塔顶冷凝器热负荷___C___ ,塔釜再沸器热负荷 ___A___。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9. 连续精馏塔操作时,若减少塔釜加热蒸汽量,而保持馏出量D和进料状况(F, xF,q )不 变时,则L/V___B___ ,L′/V′___A___,x D ___B___ ,x W ___A___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不一定 10. 精馏塔操作时,若F、x F 、q ,加料板位置、D和R不变,而使操作压力减小,则x D ___A___, x w ___B___。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整理

1.洞道干燥实验及干燥特性曲线的测定 (1)什么是恒定干燥条件?本实验装置中采用了哪些措施来保持干燥过程在恒定干燥条件下进行? 答:恒定干燥条件指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流速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都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均保持恒定。 本实验中所采取的措施:干燥室其侧面及底面均外包绝缘材料、用电加热器加热空气再通入干燥室且流速保持恒定、湿物的放置要与气流保持平行。 (2)控制恒速干燥速率阶段的因素是什么?降速的又是什么? 答:①恒速干燥阶段的干燥速率的大小取决于物料表面水分的汽化速率,亦取决定于物料外部的干燥条件,所以恒定干燥阶段又称为表面汽化控制阶段。 ②降速阶段的干燥速率取决于物料本身结构、形状和尺寸,而与干燥介质的状态参数关系不大,故降速阶段又称物料内部迁移控制阶段。 (3)为什么要先启动风机,再启动加热器?实验过程中干湿球温度计是否变化?为什么?如何判断实验已经结束? 答:①让加热器通过风冷慢慢加热,避免损坏加热器,反之如果先启动加热器,通过风机的吹风会出现急冷,高温极冷,损坏加热器; ②理论上干、湿球温度是不变的,但实验过程中干球温度不变,但湿球温度缓慢上升,估计是因为干燥的速率不断降低,使得气体湿度降低,从而温度变化。 ③湿毛毡恒重时,即为实验结束。 (4)若加大热空气流量,干燥速率曲线有何变化?恒速干燥速率,临界湿含量又如何变化?为什么?

答:干燥曲线起始点上升,下降幅度增大,达到临界点时间缩短,临界点含水量降低。因为加快了热空气排湿能力。 (5)毛毡含水是什么性质的水分? 毛毡含水有自由水和平衡水,其中干燥为了除去自由水。 (6)实验过程中干、湿球温度计是否变化?为什么? 答:实验结果表明干、湿球温度计都有变化,但变化不大。 理论上用大量的湿空气干燥少量物料可认为符合定态空气条件。定态空气条件:空气状态不变(气流的温度t、相对湿度φ)等。干球温度不变,湿球温度不变。 绝热增湿过程,则干球温度变小,湿球温度不变。 (7)什么是恒定干燥条件?本实验装置中采用了哪些措施来保持干燥过程在恒定干燥条件下进行? 答:①指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流速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均在整个干燥过程中保持恒定;②本实验中本实验用大量空气干燥少量物料,则可以认为湿空气在干燥过程温度。湿度均不变,再加上气流速度以及气流与物料的接触方式不变。所以这个过程可视为实验在在恒定干燥条件下进行。

题库精馏操作培训题库

精馏装置操作工初级理论知识 一、单项选择 1.二氧化硅的硅的化合价为(B ) A、+6 B、+4 C、+2 D 、+1 2.元素的化学性质决定与原子的(D ) A、核外电子层数 B、核内中子数 C、核内质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把少量的(A )放入水里震荡后能形成溶液。 A、食盐 B、面粉 C、汽油 D、沥青 4.当条件不改变时,溶液放置时间稍长,溶质(B ) A、会沉降出来 B、不会分离出来 C、会分解 D、会浮上来 5.当8g 食盐完全溶解于92g 水中时,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是(A ) A8% B、87% C、92% D 、84% 6. 结晶水合物是(A ) A 、具有一定组成的化合物B 、 具有一浓度的溶液 C 、悬浊液D 、 乳浊液 7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分离硝酸钾的方法是( D ) A 、过滤B 、 蒸馏 C加热蒸干结晶D加热后浓缩后再冷却结晶8.在常压下,假设50C的水饱和蒸汽压为A , 80C的水饱和蒸汽压为B,那么A 和B的关系为(C ) A、A=B B、A > B C、 A V B D、A》B 9.下面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D ) A、在饱和溶液里,溶解和结晶的过程就停止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D、饱和溶液就是该温度下达到平溶解衡状态的溶液 10将高温饱和硝酸钠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经过滤所得滤液是(B ) A、水 B、饱和溶液 C、不饱和溶液 D、硝酸钾晶体11某温度时,把B 克饱和氯化钾溶液蒸干,得氯化钾晶体A 克,则氯化钾的溶解度为(D )克 A、 A B、100X A/B C、A/ (B-A) D、100X A/ (B-A) 12.在25E时,10g水最多可溶物质A 1g ,60C时,60克饱和溶液含物质B 10g, 则A和B的溶解度相比为(D ) A、A=B B、A > B C、AV B D、无法比较 13. 下列物质有毒的是(A ) A、氟化氢 B、二氧化碳 C、氯化氢 D、氮气 14. 下面关于氢氧化钠的俗称不正确的是( B ) A、苛性钠 B、纯碱 C、烧碱 D、火碱

精馏测试题

精馏测试题姓名 一、填空题 1. 在理想溶液t-x-y图中的气液共存区内,成平衡的气液两相的温度( ),但气相组成( )液相组成,当气液两相组成相同时,则气相露点温度( )液相泡点温度。 2. 双组分溶液的相对挥发度α是溶液中( )的挥发度对( )的挥发度之比,若α=1表示( ),物系的α值愈大,在x-y图中的平衡曲线愈( )对角线。 3. 精馏操作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包括( )和( )。 4. 在连续精馏塔内,加料板以上的塔段称为( ),其作用是( );加料板以下的塔段(包括加料板)称为( ),其作用( )。 5. 离开理论板时,气液两相达到( )状态,即两相( )相等,( )互成平衡。 6. 精馏过程回流比R的定义式为( );对于一定的分离任务来说,当R=( )时,所需理论板数为最少,此种操作称为( );而R=( )时,所需理论板数为∞。 7. 精馏塔有( )进料热状况,其中以( )进料q值最大,进料温度( )泡点温度。 8. 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等于零,则回流比等于( ),馏出液流量等于( ),操作线方程为( )。 9. 在操作的精馏塔中,第一板及第二板气液两相组成分别为y 1,x 1 及y 2 ,x 2 ;则它们的大小顺序为 ( )。 10.精馏塔分离某二元物系,当操作压强降低,系统的相对挥发度α( ),溶液的泡点( ),塔顶蒸汽冷凝温度( )。 11.精馏塔设计时,已知F,X F ,X D ,X W ,进料热状态q=0.5时,所需理论板数N T 。试判断下列参数变化: (1)保持回流比不变,将进料状态由q=0.5改为q=1,则塔釜加热量Q R ( ),塔顶冷凝量Q c ( ),所需理论 板数N T ( )。 (2)保持塔釜加热量不变,将进料状态由q=0.5改为q=1,则塔顶冷凝量Qc( ),所需理论板数N T ( ) 12.某精馏塔设计中,若将塔釜间接蒸汽加热改为直接蒸汽加热,而X F 、D、F、X D 、q、R不变,则 W( )X W ( ),L’/V’( ),N T ( )。 13. 一连续精馏塔操作中,若维持进料组成、进料热状况和采出率不变,增大回流比R,则精馏段液气比 L/V ( ),提馏段液气比L’/V’( ),X D ( ),X W ( );若维持进料组成、进料热状况和塔釜加热 量不变,增大回流比R,则精馏段液气比L/V ( ),提馏段液气比L’/V’( ),X D ( ),X W ( )。 14.精馏塔操作中,由于某种原因进料X F 减小,进料量F与热状态q保持不变,塔釜加热量V’不变,若欲维 持塔顶产品X D 与塔底产品组成X W 不变,则R( ),D( ),L/V( ),L’/V’( )。 15.二组分连续精馏,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0.75x+0.245,提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1.25x―0.02,若q=1,则x w=( ),x F=( ),x D=( )。 二、选择题 1.精馏操作时,保持D、F不变,增大回流比R,其他操作条件不变,则精馏段液气比( ),馏出液组成x D ( ). A 增加 B 不变 C 不确定 D减小 2.精馏塔的设计中,若进料热状况由原来的饱和蒸气进料改为饱和液体进料,其他条件维持不变,则所需 的理论塔板数N T ( ),提馏段下降液体流量L’( )。 A 减小 B 不变 C 增加 D 不确定 3.对于饱和蒸汽进料,则有V’( )V。 A 等于 B 小于 C 大于 D 不确定 4. 精馏塔中由塔顶向下的第n-1,n,n+1层塔板,其气相组成关系为( )

化工原理实验试卷

1 化工原理实验试卷 注意事项:1.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填写清楚; 2. 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 3 ?考试形式:闭卷; 4. 本试卷共四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填空题 1. 在阻力实验中,两截面上静压强的差采用倒U形压差计测定。 2. 实验数据中各变量的关系可表示为表格,图形和公式. 3. 影响流体流动型态的因素有流体的流速、粘度、温度、尺寸、形状等 4. 用饱和水蒸汽加热冷空气的传热实验,试提出三个强化传热的方案(1)增加空 气流速(2)在空气一侧加装翅片(3)定期排放不 凝气体。 5. 用皮托管放在管中心处测量时,其U形管压差计的读数R反映管中心处的静压头。 6. 吸收实验中尾气浓度采用尾气分析装置测定,吸收剂为稀硫酸,指示剂为甲基红。 7. 在精馏实验数据处理中需要确定进料的热状况参数q值,实验中需要测定进料量、进料温度、进料浓度等。 8. 干燥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先开鼓风机送风后再开电热器,以防烧坏加热丝。

9. 在本实验室中的精馏实验中应密切注意釜压,正常操作维持在,如果达到?, 可能出现液泛,应减 少加热电流(或停止加热),将进料、回流和产品阀关闭,并作放空处理,重新开始实验。 10. 吸收实验中尾气浓度采用尾气分析装置测定,它主要由取样管、吸收盒和湿式体积流量计组成的,吸收剂为稀硫酸,指示 剂为甲基红。 11. 流体在流动时具有三种机械能:即①位能,②动能,③压力能。这三种能量可以互相转换。 12. 在柏努利方程实验中,当测压管上的小孔(即测压孔的中心线)与水流方向垂直时,测压管内液柱高度(从测压孔算起) 为静压头,它反映测压点处液体的压强大小;当测压孔由上述方位转为正对水流方向时,测压管内液位将因此上升,所增加的液 位高度,即为测压孔处液体的动压头,它反映出该点水流动能的大小。 13. 测量流体体积流量的流量计有转子流量计、孔板流量计和涡轮流量计。 14. 在精馏实验中,确定进料状态参数q需要测定进料温度,进料浓度参数。 15. 在本实验室的传热实验中,采用套管式换热器加热冷空气,加热介质为饱和水蒸汽,可通过增加空气流量达到提高传热系 数的目的。 16. 在干燥实验中,要先开风机,而后再打开加热以免烧坏加热丝。 17. 在流体流动形态的观察实验中,改变雷诺数最简单的方法是改变流量。 18. (1)离心泵最常用的调节方法是出口阀门调节;(2)容积式泵常用的调节方法是旁路调节。 19. 在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测试中,压强降与空塔气速之间的函数关系应绘在双对

精馏题库

精馏试题 一、填空题 1、蒸馏是分离_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方法。 2、蒸馏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的差异, 使各组分得到分离。 3、精馏过程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进 行完成的。 4、在总压为101.3 ,温度为℃下,苯与甲苯的饱和蒸汽压分别为 、,则平衡时苯的液相组成为=_____,气液组成为=______,相对挥发度=_________。 5、溶液中两组分______________之比,称为相对挥发度,理想溶液中相对挥发度 等于两纯组分的__________之比。 6、溶液被加热到鼓起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称为温度。 7、按操作压力不同,蒸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减压蒸馏。 8、气相混合物被冷却到有第一滴液滴析出时的温度称为温度。 9、表示任意_______ 蒸汽组成和回流液之间的关系式,称为_______方程。 10、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若轻组分含量越高, 则泡点温度。 11、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若轻组分含量,则泡点温度越低。 12、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若重组分含量越高, 则泡点温度。 13、对于二元理想溶液, 若重组分含量,则泡点温度越低。 14、精馏塔求理论塔板,通常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5、回流是维持精馏塔连续而稳定操作的_____________,没有回流整个操作将______________。 16、确定回流比的原则是使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之和为最小。

17、对于二元理想溶液,相对挥发度大, 说明该物系。 18、根据经验,回流比常取最小回流比的_________________。 19、对于二元理想溶液,大, 说明该物系。 20、对于二元理想溶液,图上的平衡曲线离对角线越近, 说明该物系。 21、精馏塔泡点进料时,_________,冷液体进料时,_________。 22、精馏塔的操作线方程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__假设得来的。 23、精馏塔的精馏段是______组分增浓,提馏段则是_______组分增浓。 24、某连续精馏塔中,若精馏段操作线方程的截距等到于零,则精馏段操作线斜率 等于_________,提馏段操作线斜率等于__________,回流比等于_________,馏出液等于_________,回流液量等于_________。 25、在相同的外压及温度下, 沸点越低的物质挥发。 26、完成一个精馏操作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液相回流和塔底上升蒸气。 27、完成一个精馏操作的两个必要条件是塔顶液相回流和。 28、为完成精馏操作,需要在塔顶设置。 29、某二元理想物系的相对挥发度为2.5,全回流操作时,已知塔内某板理论板的 气相组成为0.625,则下层塔板的气相组成为__________。 30、精馏塔设计时,若工艺要求一定,减少需要的理论板数,回流比应_________, 蒸馏釜中所需的加热蒸汽消耗量应__________,所需塔径应________,操作费和设资费的总设资将是急速下降至一最低点后又上升的变化过程。 31、为完成精馏操作,需要在塔底设置。 32、全回流时,塔顶产品量为________,塔底产品量为__________,进料量为 _______,回流比为_________,理论塔板数____________,全回流适用的场合通常是____________阶段。 33、精馏塔的塔底温度总是___________塔顶温度,其原因一是

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筛板塔精馏实 验报告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筛板塔精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筛板精馏塔及其附属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精馏过程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判断系统达到稳定的方法,掌握测定塔顶、塔釜溶液浓度的实验方法。 3.学习测定精馏塔全塔效率和单板效率的实验方法,研究回流比对精馏塔分离效率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1.全塔效率E T 全塔效率又称总板效率,是指达到指定分离效果所需理论板数与实际板数的比值: E E=E E?1 E N T ——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理论塔板数,包括蒸馏釜; N P ——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实际塔板数,本装置N P=10。2.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N T 以回流比R写成的精馏段操作线方程如下: y E+1= E + E E+ 1 + E E y n+1 ——精馏段第n+1块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摩尔分数; x n ——精馏段第n块塔板下流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x D ——塔顶溜出液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R——泡点回流下的回流比。 提馏段操作线方程如下: E E+1= E′ E′? E E? E E′? E E y m+1 ——提馏段第m+1块塔板上升的蒸汽组成,摩尔分数; x m ——提馏段第m块塔板下流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x W -塔底釜液的液体组成,摩尔分数; L'-提馏段内下流的液体量,kmol/s; W-釜液流量,kmol/s。 加料线(q线)方程可表示为:

E= E E?1 E? E E E?1 其中, E=1+E EE(E E?E E) E E q——进料热状况参数; r F ——进料液组成下的汽化潜热,kJ/kmol; t S ——进料液的泡点温度,℃; t F ——进料液温度,℃; c pF ——进料液在平均温度 (tS tF ) /2 下的比热容,kJ/(kmol℃); x F ——进料液组成,摩尔分数。 (1)全回流操作 在精馏全回流操作时,操作线在y-x图上为对角线,如图1所示,根据塔顶、塔釜的组成在操作线和平衡线间作梯级,即可得到理论塔板数。 图1 全回流时理论塔板数确定 (2)部分回流操作 部分回流操作时,如图2,图解法的主要步骤为: A.根据物系和操作压力画出相平衡曲线,并画出对角线作为辅助线; B.在对角线上定出a点(xD,xD)、f点(xF,xF)和b点(xW,xW); C.在y轴上定出yC=xD/(R+1)的点c,连接a、c作出精馏段操作线; D.由进料热状况求出q,过点f作出斜率为q/(q-1)的q线交精馏段操作线于点d,连接点d、b作出提馏段操作线; E.从点a开始在平衡线和精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当梯级跨过点d时,就改在平衡线和提馏段操作线之间画阶梯,直至梯级跨过点b为止; G.所画的总阶梯数就是全塔所需的理论踏板数(包含再沸器),跨过点d的那块板就是加料板,其上的阶梯数为精馏段的理论塔板数。 图2 部分回流时理论板数的确定 本实验料液为乙醇水溶液,釜内液体由电加热器产生蒸汽逐板上升,经与各板上的液体传质后,进入盘管式换热器壳程,冷凝成液体后再从集液器流出,一部分作为回流液从塔顶流入塔内,另一部分作为产品馏出,进入产品贮罐;残液经釜液转子流量计流入釜液贮罐。

精馏练习题

精馏 填空: 1、精馏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液体混合物可用精馏方法分离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存在恒沸物或相对挥发度等於1的液体混合物需用________精馏方法分离,其基本原理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任一精馏过程的数学方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定的条件下,以上方程构成的方程组可见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构成的方程组。 3、在精馏塔的设计中,最小回流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的回流比.若增大回流比,则精馏段L/V_______,提馏段L/V_________,完成同样分离要求所需的塔板数减少,但它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增加为代价的回流比的调节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4、进料热状态参数q 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饱和液体其值等于_____________,饱和蒸汽q 等于______________。 5、用直角梯级法(图解法)求解理论板数的前提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前提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板效率是对______________假定的修正,对于分凝器或再沸器,单板效率等于____________。 7、对于一投产的精馏塔,保持D/F,进料状态q 不变,若增大回流比R,则塔顶流出液组成x D _______,塔釜流出液组成x W ____________.x D 的最大值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求出的,与塔的分离能力无关,受_________________的约束。 8、“精馏操作的依据是混合液各组分间的沸点差异”一语错在何处?正确地表示应为: ( )。 答:依据是混合物各组分的挥发性差异,以上说法只使用于理想物系.。 9、理想溶液的特点是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与异分子之间的作用力( ),形成的溶液( )容积效应和热效应。 答:相同 无 10、已知甲醇(A)—水(B)混合液在75。0℃时的纯分蒸汽压数据和y-x数据为: p0 A=149.6kpa,p0 B=38.5Kpa;x=0.4, y=0.729,则相对挥发度α=( )。(浙大97) 答:4.03 11、塔顶上升蒸汽量中含有A ,B ,C 三个组分,其中A 组分含量为30%(摩尔)。将蒸汽全部冷凝,冷凝液分上下两层,上层供回流,下层作产品,如图所示。两层组成如下: 上层:A :45% B :10% C : 45%。下层:A :3% B :90% C : 7% 则:(1)回流比R=( ) (2)塔顶上升蒸汽中B 含 量=( )。 答:(1)1.8 (2)38.5% 12、某二元混合液中含易挥发组分,x A =0.5(摩尔分率),经平衡蒸馏(闪蒸)后得到汽量:液量=1:1,相对挥发03.4271 .04.06.0729.0//=??== B B A A x y x y 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