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气温)学案

专题七(气温)学案
专题七(气温)学案

专题七气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明确气温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特征。

2.深化落实气温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

3.通过典型考题,总结归纳气温对农业影响类问题的答题思路。【构建网络】补充完成下面的知识网络

【课前补充:等温线】1.完成下面的填空

2.(2015.保定调研)读世界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图中a线上的气温可能是

()

A.-10℃

B.0℃

C.10℃

D.20℃

(2).造成图中0℃等温线在陆地上向

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地形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洋流

【气温的特征描述】

1.写出气温特征的答题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考真题:

读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气温的影响因素】

1.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分析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差异

C. 地形起伏

D. 洋流性质

【气温对农业的影响】

1.(2016?课标全国Ⅰ,改编)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 ℃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 ℃~37 ℃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喜光,根系发达,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温条件。

2.(2017?课标全国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

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

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

3.(2019?课标全国Ⅱ)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现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2021秋湘教版七上第一节《天气和气候》word学案

2021秋湘教版七上第一 节《天气和气候》word 学案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课时 本学期第课时 日期 本单元第课时 课型审核人 感知目标 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 1、明白得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3、学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 4、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明白天气预报图。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天气符号阅读天气预报图分析表述天气的变化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摸索地理问题的能力,认识爱护大气环境的 重要性。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明白得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会阅读简单的卫星云图和简易天气预报图 教学难点: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区别。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时刻 分配 复备标注

小组展现教师分配任务,依照划分的问题来讨论交流 合作 交流 教师点拨运用对比的方法经历天气符号,教给学生经历的方法提高 经历的效率。 对比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依照特点会判定谚语或古诗词描 述的是天气依旧气候。如昆明四季如春——气候;春风不 度玉门关——气候;暴风骤雨——天气;二月春风似剪刀——气候等等。 学生 摸索 拓展延伸卫星云图上的三种颜色: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 白色表示云雨区,白色的颜色越浓,下面的雨就越大。 判定风向和风力:一道风尾表示二级风,一道风旗表示八 级风。风尾和风旗画在风的动身点的左侧(顺着风向) 学生 学会 读图 启动课堂复习 上节 知识 1、聚落的含义。 2、聚落的形式 3、爱护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课堂 导入 由当天的天气情形和当地的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 复备标注 小组 合作 交流 1、利用对比的方法,经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天气:指某个地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 状态 气候:指一个地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对比分析天气和气候概念的区别:引导学生从时刻长短和变 化状况上加以对比分析。 天气是短时刻多变的;气候是长时刻的,一样变化不大。 2、认识要紧的天气符号,指导学生对比经历,会判定风向 和风力。 3、教会学生学会阅读卫星云图,并简单介绍卫星云图的来 源。 4、指导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简单表述天气的变化。 5、自学大气环境的监测。 学生将 自己收 集的有 关气候 和天气 的诗 词、 谚语、 词语进 行展现 并简单 说明其 含义。

(七年级地理教案)气温

气温 七年级地理教案 气温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天气、气候、气温、平均气温等概念以及气温测定的基本方法;掌握大气的受热及海陆受热的差异等原理。 2.通过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大气热状况的方法。 课型讲授新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问答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天气、气候、平均气温等概念以及大气受热原理,难点是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气候现象。 教学用具自制投影片:①日平均气温;②×地×月日平均气温统计表;③大气受热示意图。 实验(可选作):沙与水的受热与冷却。用具:两个聚光灯(或台灯)配200瓦灯泡,两个玻璃器皿、水、沙土、温度计、计时器。 教学提纲

气温 ●一、天气与气候 ●二、气温与气温测定 1.气温与气温测定 2.平均气温与气温极值 ●三、大气的受热原理和气温的垂直变化 ●四、水陆受热的不同 教学过程 引人新课我们日常听到的“天气预报”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气温、阴晴、风力等。) 天气预报是预报每天的天气状况,与我们说的气候有什么不同呢? [指导同学阅读] 读教科书第41页,做练习“想一想” [教师总结] 天气和气候都是描述某地区的大气状况。但时间长短不同。天 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如阴晴、冷热。气候则是指一个地方多年平均的大气状况。气候是对天气的概括和综合。 我们研究和认识世界各地的气候,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认识。今天先来讲述气温。

气温(板书) ●一、天气与气候(板书) ●二、气温与气温测定(板书) 你知道什么是气温吗?气温是怎么测定的? 1.气温与气温测定 [教师讲述] 我们时时能感受到大气的冷与热,也就是说,大气是有温度的。大气的温度,简称气温。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如4℃读作四摄氏度,-5℃读作零下五摄氏度。 [提问] 测定气温要使用什么工具?(温度计) [出示温度计] 现在我们来测一下教室内温度。(教师教学生正确的读数方法,并叫几个同学读出教室内气温数值。) [教师讲述] 由于一天里不同时间的气温不同,所以要多次观测气温,才能知道气温的状况。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三次:一般在北京时间7时、13时、19时。根据各地的情况和需要,观测的次数和时刻可以不完全一致。 过渡在描述气温状况时,经常要用的是平均气温与气温极值。 2.平均气温和气温极值 [展示投影片] 日平均气温(教材第42页图4.3)。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与降水导学案(人教版)-推荐

中考地理一轮复习:气温与降水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能够绘制简单的气温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气温的变化。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3.能够绘制简单的降水量柱状图,据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 4.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二、预习要点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三、预习内容 考点1:气温与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含义及观测 气温是指大气的________。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气温;气温一般是用温度计测得的。 2.气温的变化 一般来说,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前后;一年当中,北半球陆地平均气温最高月是____月,平均气温最低月是____月;海洋上则分别是8月与2月。而南半球相反。 考点2: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________。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冬季陆地气温______,海洋气温______。 3.同纬度地区,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________。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____________。 考点3:降水的变化及分布 1.降水的含义和类型 降水指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冰雹等,降水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 2.降水的时间变化 同一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有差别,不同年份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通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降水的空间分布 (1)赤道附近降水__________,两极地区降水________。 (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________,东岸降水________。 (3)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________,内陆地区降水________。 探究案 探究点一、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方法: (1)估计一年中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2)判断气温年变化的大小:看气温曲线变化程度大小,弯曲程度小,气温变化就小;反之,气温变化就大。 【技巧点拨】 利用气温变化曲线图可以判断该地点所在的南北半球。如果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也就是气温变化曲线向上凸出,表示该点位于北半球;如果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1月,也就是气温变化曲线向下凹陷,表示该点位于南半球。 1.读“三个地方的气温变化图”,回答问题。 (1)A地各月气温都在________℃以上,气温年较差最______,属于________带。 (2)B地7月气温约在________℃,1月气温约为________℃,气温年较差约为 ________℃。 (3)A、B、C三地都位于________半球(南、北)。 2.图表示的是四个地点的气温曲线图,其中位于热带的是( ) 探究点二、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从图中看等温线的数值变化和弯曲程度变化规律有三种特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10 常见天气系统

学案10 常见天气系统 [目标定位] 1.掌握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2.掌握气旋、反气旋控制下 的天气特点。3.掌握锋面气旋的特点,并能在等压线图上准确判读。4.学会分析气压场图,结合 实际分析天气变化剧烈。 一、锋与天气 1.锋面特征 (1)锋面自地面向高空b①________一侧倾斜,其上侧一定是a②________。 (2)锋面两侧③______、湿度、④______差异很大。 (3)锋面附近⑤______变化剧烈。 2.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1)冷锋 过境前:暖气团控制,气温较⑥____,气压较⑦____。 过境时:常出现阴天、⑧______、⑨________、降温等天气现象。 过境后:冷气团控制,气温⑩______,气压?______,天气转好。 (2)暖锋 过境前:?________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 过境时:多云和降雨天气,连续性降水或雾。 过境后:暖气团控制,气温?________,气压?______,天气?________。 (3)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天气系统 (北半球)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中心气压高于四周 水平气流 (低空) 由四周流向中心由中心流向四周 垂直气流?________ 下沉 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多?________天气 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 地区的?______ 长江流域7、8月份的“? ______”;冬季的寒潮;北 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多○21______________天气。 3.低压槽:从○ 22_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峡谷。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 23____________天气。 【问题思考】 1.冷锋过境时风速大,还是暖锋过境时风速大?为什么? 2.“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分别与哪种锋面活动有关?

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2(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2(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七年级语文:《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2(参 考文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 (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 2、教学难点:区分云彩繁多复杂的形状、种类。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知不知道“云”字的繁体?请一个同学来写好吗?学生写“云”字的繁体“雲”。很好!我们能不能从这个字看出点什么呢?(有“雨”字。和天气有关。我觉得天上有云时,可能快要下雨了吧?)我们从这个字可以看出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云和天气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掌握了一些规律,今天我们来学习《看云识天气》,看看云与天气有什么样关系。(播放视频:看云识天气

优教:《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优教:《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等描述天气。天气是一个地区______的大气状况,它是_________。 气候是一个地区_______的________平均状况。一般_______。 2.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内的、、和等的情况。 3.在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白色表示。白色愈浓,表示___________。 4.常用天气符号 5.空气质量的高低,与有关,可以用来表示。清新的空气;污浊的空气。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_____ 影响,如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另一方面受影响更为显著。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提高空气质量的措施: 。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观测:仪器,单位。人工观测气温,一般每天要进行四次:时间为、、、。 2.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气温日较差=_________________ 3.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月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最高,月最低,南半球气温,大陆上月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最高,月

最低,气温年较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通常用来表示世界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 2.等温线成闭合形状,,表示这里是;等温线成闭合形状,,表示这里是; 3.等温线的地方,,等温线的地方,。 4.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1.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 2.降雨的等级: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等级。 3.降水的测量:基本仪器是________。 一、降水的变化 1.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2.写出右图各地的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二、降水的分布 1.世界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用来表示,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____________。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2020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案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一、学习目标 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某地气温在一天中和一年中的变化特点。 2.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特点。 3.说出等温线的含义并掌握其判读方法。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气温的变化及全球气温分布规律。 难点:等温线的判读。 三、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 以图片气温对“衣食住行”的形象导入,让人们直观了解气温与生活。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气温的变化 1.气温是指大气的___________。生活中,人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___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___气温。 2.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使用___________气温、___________气温和___________气温。 3.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___________;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___________。通常,用___________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 4.在我国人工观测记录气温一般每天在北京时间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时各进行一次。 知识点二:气温的分布 5.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___________分布,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___________。 6.通常根据等温线___________方向,判断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的___________,分析气温的差异大小;根据等温线的___________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 7.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___________的升高而降低,大致每升高___________米,气温下降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_公开课一等奖_学案

课题: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 年级:高一课型:新授主备人:审核人:班级:高一(9)班授课人 【课标要求】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学习目标】 1、能分别说出气团和锋的主要类型。 2、通过观察冷锋与暖锋的示意图,掌握冷锋与暖锋的区别。 3、结合我国常见的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重点】 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特征。 【难点】 1、气团的概念。 2、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 【学前准备】 要求:预习课本,根据以下知识提纲在课本上用红笔标出关键词并默记,然后默写完成填空,并结合预习目标用红笔标出重难点作重点记忆。 一、气团和锋(阅读教材P42-43。) 1、气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相似的___________。 ____气团:气团向比它暖的下垫面移动 3、根据气团的温度特征划分为(由____纬度流向____纬度,使到达地区_______) ____气团:气团向比它冷的下垫面移动 (由____纬度流向____纬度,使到达地区_______) _________气团:湿润 4、根据气团的湿度特征划分为 _________气团:干燥 5、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称为______。 6、锋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冷锋与天气 ①概念:主动向移动形成的锋面。 ②天气现象:过境时可能会出现、、大风、雷雨等天气;过境后,天气会 变,气温会降低。 8、暖锋与天气 ①概念:主动向移动形成的锋面。 ②天气现象:过境时可能会连续几天或有雾;过境后,天气变得、湿润。 9、准静止锋 概念:移动缓慢的锋或冷、暖气团,锋面成准静止状态的锋。 【合作探究】学习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科组长组织讨论,最后,选出发言人代表本组展示探究成果,组长做好点评准备 活动一:画出下列天气系统的简单示意图 (冷锋)2010年高考题(暖锋)

17看云识天气学案及练习题

17 看云识天气学案及练习题 学习目标 1. 快速阅读课文,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思路。 2. 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观看自然的爱好和留心自然现象的适应。 一、研讨交流 1.按照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预 zh d o )纱 )波 崩t a( )漫 月晕( )形 2.写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 ( 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 白的陵纱。( ) ( 2)因此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讲法。 ( 3)这时卷层云差不多改名换姓,该叫它高层云了。 ( 4)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3.指出下列各句的讲明方法。 ①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 的绫纱。( ) ② 人们常讲:“东虹轰隆西虹雨。 ”意思是讲,虹在东方,有雷无雨; 虹在西方,将有大雨。 () 4.分类讲明。 《看云识天气》一文提到了卷云、卷积云、积雨云、高积云、积云、 高层云、卷层云、雨层云等八种云。请写出晴朗天气和阴雨雪天气遇到的 分不是哪几种云?各有什么特点? 点 zhu 1( 峰峦( 弥( 一霎( 匀称( 弧( 有时像一块洁 有时像一块洁白

(1) 晴朗的天 种类: (2) 阴雨雪天 种类: 5.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 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 B. 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看起来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粼波。 C. 天空慢慢显现一层薄云,看起来蒙上了白色的绸幕。 D. 云压得更低,变得更厚,太阳和月亮看起来都藏了起来。 6.阅读课文 2-6 自然段,完成下列咨询题: (1)划分这部分的结构层次。 ( 2)请选择一种云,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作介绍。 提示:① 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 ② 让不人明白你将会带来 如何样的天气 示例: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 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不看我身子专门单薄,可我最轻巧,站得也最高, 阳光能够透过我照到地面。我专门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伙儿带来晴朗的 天气。 7.请写出有关天气的谚语。 二、阅读明白得( 30 分) 阅读下 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 天上的云,真是姿势万千,变化无常□ ② 它们有的像羽毛,轻 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 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 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口 ③ 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专门漂亮,有时又把 特点: 特点:

七年级上册 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教案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复习导学案 沂新中学张永丰 一.复习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4.能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5.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6.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天气特征;气温的变化;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难点:看懂天气图;通过阅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原因;绘制气温曲线图。 三.导学问题 1.天气及其影响 (1).描述天气的主要因素是、、 (2).天气的两个重要特点是; (3).天气对生产、生活、交通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影响,学会举例说明。 (4).天气预报一般从一天中的哪些方面描述? 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1).读图3.4,理解下列概念:降水概率、气温、阴天、晴天、风向、风力以及风级的表示法 (2).读图3.5,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蓝色表示,白色表示(3).读图3.6,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 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阅读第一段正文: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来表示。清新的空气,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浊的空气,大,对人体

健康有害。 (2).读图3.9,空气的污染指数为51~100,则空气质量级别是,空气质量状况是 (3).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的影响,另一方面受的影响。4.气温与我们 (1).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气温对我们生产、生活、交通、住房等方面的影响 5.气温的变化 (1).读正文及图3.12:气温的日变化是指:,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最低气温出现在。气温日较差是指。 (2).读正文及图3.13气温年变化是指:,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月最高,月最低;海洋上月最高,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气温年较差是指。 (3).回想绘制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基本步骤。 6.气温的分布 (1).读图3.15,低温中心是指,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3).阅读正文及图3.16、3.17,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分析: ①、; ②、; ③、;(4).归纳总结: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四.疑点突破(略) 五.归纳梳理(见课件) 六.当堂达标检测题 1.下列说法描述天气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昆明四季如春 C.沙漠地区终年炎热,干燥少雨D.秋高气爽 2.卫星云图上当北京为绿色时,说明北京地区当时是() A.晴朗天气B.阴雨天气C.阴转晴天气D.晴转阴天气

七年级地理天气和气候

《天气和气候》综合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表示气候的是[ ] ①风雨交加②风和日丽③冬冷夏热④四季如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气候的两大基本要素是[ ] A.湿度、风力 B.气温、降水 C.气压、风力 D.风力、降水 3.关于气温变化与气温分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世界气温总的分布规律是低纬度高,高纬度低。②同纬度地区,高山、高原气温高,平原、盆地气温低。③一天当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正午(1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零时)。④陆地月平均气温的最高月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 ]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面向海洋的山坡都是多雨区B.地处回归线降水一定稀少C.有雨必有云,有云未必有雨D.沿海地区一定多雨 5.下列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缺乏的气候类型是:①热带沙漠气候;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④温带季风气候[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关于世界气候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热带大陆西岸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大陆东岸为地中海气候 B.热带范围既有全年高温多雨地区,也有终年炎热干燥地区 C.40°S~60°N大陆西岸为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 7.赤道地区全年高温多雨,南极大陆终年严寒少雨且温差大,导致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位置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首诗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的主要成因是[ ] A.地形因素 B.海陆因素 C.洋流因素 D.纬度因素 9.下列地区中多地形雨的是[ ] 1 A.沿海地区 B.长江三角洲C.喜马拉雅山北坡 D.喜马拉雅山南坡 10.实际上,地球表面气温的分布同纬度并不完全一致。主要原因是[ ] A.各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是不一样的B.地表陆地和海洋受热和放热的情况不同C.地势高低的影响D.现代工业的发展 11.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日益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二)综合题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说出气团、锋面的概念和分类;说出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概念。 (2)读简易天气系统示意图,能绘制简单的锋面、低压、高压系统示意图。 (3)分析锋面过境的天气特征,分析低压、高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 (4)举例说明生活中天气系统的实例 (5)能在锋面气旋示意图中低压槽的两侧画出风向,判断锋面的类型,分析低压槽附近的天气特征。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锋面的形成及天气特点、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2)难点:锋面气旋的读图分析。 【知识链接】 1.什么是气团? 2.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哪些? 3.什么是锋面?锋面可分为哪些类型? 4.观察锋面示意图,说说冷暖气团的位置。 5.什么是低压系统?低压系统又叫做什么? 6.什么是高压系统?高压系统又叫做什么? 【学习过程】 一.锋面系统 请绘制简易的冷锋、暖锋图,标出锋前、锋后。 请读冷锋、暖锋示意图,思考: 1.锋面为什么不与地表垂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锋面附近常伴有什么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常伴有这些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表归纳冷锋与暖锋的不同点。 二、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 我画的北半球气旋: 北半球反气旋: 我画的南半球气旋: 南半球反气旋:

【教学设计】《气温的变化》 精品教案

《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的设计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年版)》中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同时,课程标准中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因此,本课在设计时从学生的生活感受和体验出发,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绘制、分析统计图表的地理技能,帮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创设有趣的情境以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气温的变化体现了天气要素向气候要素的过渡,对学生建立气候的概念十分重要,而气候又是主要且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在地理学知识体系中有重要地位。同时,统计图表是表征气候的主要载体,阅读和绘制气温变化曲线是重要的地理实践力。气温的变化十分贴近生活,学生可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初步了解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能够区分对天气和气候的描述。没有完全建立“气候”的概念。好奇心强,对生活有一定的观察但不够细致,积累了气温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变化的生活经验,利于探究能力的形成。由于接触地理学科时间较短,且处于易于接受直观事物的认知阶段,因此缺乏用统计图表来表征地理要素的思维习惯和技能,利用统计图归纳要素规律也有一定难度。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 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手段:读图、绘图、小组合作等。

4.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对策等研究说明 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往往在自然特征的气候要素方面出现困难,对气候概念理解不到位是重要原因,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提点的能力不足,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其与自然环境的重要原因,讲授式的设计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因此,考虑采用以下教学思路帮助学生学习。 气温的变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要研究气温的变化→研究气温首先要获取气温数据,即观测气温→气温观测数据需要记录下来,用到统计表→统计表不够直观,可以把统计表转绘为气温变化曲线图→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范围的气温变化曲线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认识气温变化规律。 按照这种思路组织教学,符合认知规律,自然舒畅,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气温的立体概念,学会研究地理要素的一般方法,丰富学生的地理思维。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从生活实际出发,了解气温在一天、一年、多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气温观测数据和月平均气温等气温统计数据的理解,建立天气、气候等重要地理概念; 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探究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初步掌握气温曲线的绘制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培养地理实践力; 创设有趣情境,使学生产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情感。 2.教学重点: 通过绘制气温曲线图,探究气温变化规律的活动,初步掌握气温曲线的绘制方法,并能根据图表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培养地理实践力。 3.教学难点: 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

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答案)

常见天气系统导学案(答案) 一、气团 1.气团的概念: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2.冷气团与暖气团物理性质差异: 3.气团对天气的影响: (1)冷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2)暖气团控制下:天气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二、锋面系统 1.锋面的概念:当冷暖两种性质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他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叫做锋线。 2.锋区控制下的天气: 由于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随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3.锋面的类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冷锋: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插入暖气团下面,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的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有可能会带来雨雪天气。冷锋移动的速度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 (2)暖锋: 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暖锋通常伴随多云和降雨天气。因为暖锋移动的速度比冷锋慢,所以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 (3)准静止锋: 准静止锋是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初夏有持续一个月的阴雨天气,俗称梅雨,它就是有准静止锋造成的。 探究一:锋面的特点: 为什么锋面是一个倾斜的交界面?锋面上下、前后空气有何不同? 冷暖气团的温度和密度不同。冷气团冷而重,暖气团暖而轻。当冷暖气团相遇时,暖气团就会爬升,形成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并且这个倾斜面是倾向冷气团一侧。

探究二: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天气的影响? 探究三: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天气的影响? 探究四:冷锋与暖锋降水的位置和强度有何不同? 冷锋降水集中在锋后,降水强度大。 暖锋降水集中在锋钱,降水强度小。 探究五:活动(课后第42页) 1、活动材料中描写反映的是冷锋过境还是暖锋过境? 冷锋天气。 2、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前的天气? “连日大风,天地变色,马蹄冻合,铁甲如冰……” 3、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时的天气? “次日彤云压阵,天惨地裂……当晚云势越重,风色越近。吴用出帐看时,却早成团打滚,降下一天大雪……” 4、哪些描写为此锋过境后的天气?除了描写的天气外,此锋过境后还会出现什么天气?“那雪降了一夜,平明看时,约已没过马膝” 5、根据描写判断,此锋移动的速度是快还是慢?为什么? 此锋移动的速度快。一是天气过程时间很短;二是强度大。

山东省高密市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世界的天气与气候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年变化及世界气温分布规律 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各自的特点与分布 课前预习案 一、天气和气候 1.天气是。 2.气候是。 3.常用天气符号: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气温:一般把一天中 8时、14 时、20时、2时四个时刻气温值的平均数,叫做日平均气温,同理一个月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叫做月平均气温,十二个月月平均气温的平均数叫做年平均气温。 2.气温的日变化 (1)特点: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2)一天中,与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3.气温的年变化 (1)特点:北半球大陆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月,最低气温出现在月;南半球相反。 (2)表示: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4.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 三、世界降水的分布 1.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 四、世界的气候类型(上右图)

课内探究案 1.天气与气候之间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2.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1)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①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海陆位置。海陆热力件质的差异,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 ③地形地势。山地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米哈气温约下降0.6℃。 ④洋流。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有降温作用。 (2)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①大气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降水不同。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等。 ②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④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3)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 3.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与成因示意图(北半球) 4.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判断 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大陆东岸 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o-40o大陆西岸 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o -60o大陆西岸 【例题1】 下图所示的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是 A.甲地属地中海气候,乙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 B.甲地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C.甲地属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D.甲地属地中海气候,乙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气温的分布 1 ?等温线图的判读: I W ■ w ■ ■ W ■ B V V W "K ①在等温线图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________________ 。 ②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根据等温线的______________ ,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 ④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分布。 2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①从纬度位置看: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逐渐降低。 ②从海陆位置看:同纬度 _________ 和 _____ 气温不同,夏季_________ 气温高,冬季________ 气温。 ③从海拔方面看:地势越高,气温 ___________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___________________ 。

气温" -20 -1U 0 19 20 鳥臣丄画申皤第酝0 0 -10 V 等温奴」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 ?结合“世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图和“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下列 问题。 (1)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 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达标检测】 1 ?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两极向赤道递减 B .同纬度地区冬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C .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寒冷 D .海拔每升高1 0 0米,气温约下降0.6 C 2 ?世界气温分布大势:从低纬度地区到高纬度地区气温逐渐降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2)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 1月 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 ⑶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 1月哪里气温高? 7月哪里气温高? 冰 洋 ■ltr 大 HI H : ■2Q 西 平 洋 ■II ). IIH 1 II I

常见的天气系统_学案

2.3 常见天气系统学案 1.了解气团的概念,锋的概念与分类。 2.分析说明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3.判读简易天气图,并对天气特点及天气形势分析。 锋面、气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一、锋与天气 1.重要概念 (1)气团:水平方向上_______、_______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天气。 (2)锋面: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______在移动过程中相遇形成的______,自地面向高空______一侧倾斜。 (3)锋线:______与地面相交的线。 (4)锋:一般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 2.分类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低压(气旋)与天气 (1)低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___四周气压。 (2)低压槽:从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3)水平气流:低空_____,高空______。 (4)垂直气流:以_____为主。 (5)天气状况:容易带来_____天气。 2.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1)高气压: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_____四周气压。 (2)高压脊:从_______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3)水平气流:低空辐散,高空______。 (4)垂直气流:以_____为主。 (5)天气状况:多_____天气。 冷锋 暖锋 【问题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对比上面的锋面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冷锋、暖锋降水都发生在锋面的哪一侧?它们又有何不同? 2、如何判断锋前和锋后? 3、冷、暖气团位置如何?锋面的倾斜方向? 4、冷、暖锋面过境前、过境后分别在什么气团控制下,天气如何?

5、根据冷锋、暖锋过境前、过境后的气压变化,画出冷锋、暖锋过境 前、过境后温度的变化曲线? 暖锋 冷锋 暖锋 冷锋 例1:读图回答: 1、该锋面属于冷_锋,锋前是__暖______气团 2、该锋面的降水位于锋__锋后____(前、后) 3、若锋面在24小时后到达A 地,则A 地在 未来48小时内天气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问题探究二】:以小组为单位,在下面表格画出气旋与反气旋的气流示意图,回答 以下问题: 1、北半球受气旋影响,其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的风向有何特点? 2、北半球受反气旋影响,其东部、西部、南部、北部的风向有何特点? 时 间 升高 时 间 升高 前 前 后 后 升高 升高 A

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天气与气候复习学案 (4) 复习目标: 1.能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知道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3.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知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4.知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复习重点:气温和降水、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人类和气候的关系。 复习难点:气温变化曲线及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人类和气候的关系。 复习知识要点: 一、天气与气候 1.天气:是指 ,它是 。我们经常用 、 、 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 2.。和天气相比,它具有 。 3.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 状况的图像。在云图上白色为 ,白色程度越浓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 。 4.常用的天气符号: 5.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状况 。如空气污染指数300以上,则空气质 量级别为 级,空气质量状况为 污染。 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比较: 日变化:以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或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前后。 年变化:以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 气温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年变化大。 2.结合表中资料绘制某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图。(1)将表中各月的数据标注在坐标上时,要标注在每个月相应位置的中心。(2)将坐标图上标注的12个点用平滑的曲 3.气温的分布 (1)水平分布,通常用 图来表示。 (2)等温线:在地图上将 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 (3)等温线的判读:等温线封闭,中心气温低的为 中心。反之为 中心;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 ,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 。 (4)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①纬度差异: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 ②海陆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 ,海洋气温 ;冬季相反。 ③地形差异: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 三、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变化 形式有: 、 、 等;差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常见的天气系统》学案 考纲下载: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考纲解读: 1.理解常见天气系统的结构、特点 2.根据图文资料判断天气系统的类型,知道我国典型天气现象的成因。 夯基础: 一.锋面系统 (一)知识衔接: A 冷气团_____而_____,湿度较_____;暖气团_____而______(相对而言),湿度较_____。 B 受单一气团控制的天气以________为主;锋面附近天气比较复杂,常伴有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_等天气。 C一般而言,某地如果气温升高,气压会______,反之,气温降低,气压就______。 (二)冷暖锋与天气 归纳思考:如何区分冷锋和暖锋? 1.看箭头和锋面坡度 2.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3.看天气符号 4.看过境前后气压、气温变化 (三)准静止锋与天气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相对静止。多形成连续性多云与降水天气。比如我国的 天气和 天气。 典例分析: [例1] (2011·天津高考)下面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 A .a →c →b →d B .b →c →d →a C .c →b →d →a D .d →a →c →b (2)据图中的四幅天气图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 ) A .a —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 .b —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 .c —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 .d —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夯基础: 二、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系统 (一)主要概念 1.气旋和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 的描述 2.低压或高压是对天气系统 的描述 (二)作图 分别作出南北半球图中四点的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用虚线箭头,风向用实线箭头) 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___气团主动向___气团方向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