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分子生物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 已成为推动分子医学发展的重要工具。本文对分子生物技术的内涵、在医学中主要应用、相关仪器及前景作简要综述, 具体探讨了分子生物学中的分子生物传感器技术、分子生物芯片技术、分子生物纳米技术在医学和制药中的应用, 指出了其在医学发展中的重要性, 并且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二十一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对生命现象和疾病本质的认识逐渐向分子水平深入。随着基因克隆技术趋向成熟和基因测序工作逐步完善, 后基因时代逐步到来。人们逐渐认识到, 无论健康或疾病状态都是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物分子起关键性作用。最近十年, 分子生物技术已成为医学领域极其有力的研究工具, 基因工程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核酸序列测定技术、基因诊断与基因体外扩增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分子纳米技术在医学研究中,如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制与开发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 在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环境基因组学逢勃发展的形势下, 分子生物医学技术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 也给医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 为医学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分子生物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前沿和热点。

1 . 分子生物技术概述

分子生物技术也称之为生物工程, 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主要标志, 它是以基因重组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为基础, 利用生物体( 或者生物组织、细胞及其组分) 的特性和功能, 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状的新物种或新品系, 以及与工程原理相结合进行生产加工, 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一个综合性技术体系, 其内容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DNA 测序技术、DNA 芯片技术、酶工程技术等。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诞生以70 年代DNA 重组技术和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 迄今已走过了30 多年的发展历程。实践证明在解决人类面临的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重大问题方面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受到了各国政府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 是21 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医学领域是分子生物技术最先登上的舞台, 也是目前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应用最广泛、成效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最大的一个领域。据统计, 国际上分子生物技术领域所取得研究成果的60%以上集中在医学领域。

2 . 分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重要应用及实例

2.1 分子生物传感器在医学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传感器是利用一定的生物或化学固定技术, 将生物识别元件( 如酶、抗体、抗原、蛋白、核酸、受体、细胞、微生物、动植物组织) 固定在换能器上, 当待测物与生物识别元件发生特异性反应后,通过换能器将所产生的反应结果转变为可以输出、检测的电信号和光信号等, 以此对待测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从而达到检测分析的目的。分子生物传感器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对体液中的微量蛋白、小分子有机物、核酸等多种物质的检测。在现代医学检验中, 这些项目是临床诊断和病情分析的重要依据。能够在体内实时监控的生物传感器对于手术中或重症监护的病人都很有帮助。

2.2 分子生物纳米技术在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诊断是利用分子杂交及荧光技术检测DNA 片段, 已经为基因诊断在临床上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前景。研究表明, 利用纳米技术, 如利用金纳米微粒结合杂交DNA 片段, 很容易进入机体细胞核, 并与核内染色体组合,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可以克服目前基因诊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和问题, 进一步提高了基因诊断在实验室中的地位。科学家通过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脂质体对肝癌的研究, 提高了直径3 mm 以下的肿瘤检测率。结论表明, 纳米微粒对肿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3 分子生物技术在医学制药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医学制药的研究与开发。与传统的化学合成制药相比,它不仅具有针对性强、疗效好、副作用较小的优点,同时对蛋白质药物改造、提高疗效、降低毒性、提高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并且能够利用生物系统,将自然界中存在的含量极低的有效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大规模生产以及建立起高效、快速、准确、简便的分子诊断技术和开发出新药,更重要的是可以预防和治疗一些应用传统治疗方法无法克服的疾病。目前这一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生产发酵工程药物;生产核酸类药物;利用生物系统加工天然药物;从海洋生物中纯化提取药物。

2.4分子纳米技术在基因疗法中的应用

基因治疗是临床治疗学上的重大发展,其基本原理是:质粒

DNA进入目的细胞后,可以修复遗传错误,或可产生治疗因子,如多

肽、蛋白质、抗原等,纳米技术能使DNA通过主动靶向作用定位于细胞。将质粒DNA缩小到50~200nm,带上负电荷进入到细胞核,插入到细胞核DNA的确切部位,起到对症治疗效果。同时分子纳米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确定基因序列、基因和药物的体内走向、传送和定位传递,使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效率得以提高。同时无机纳米颗粒体积小,可在血管中随血液循环,透过血管壁进入各个脏器的细胞中,作为新型非病毒型基因载体能有效介导DNA的转导,并使其在细胞内高水平的表达,从而为基因表达、功能研究及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

2.5分子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过程的认识加深,传统的医学检验技术已不能完全适应微量、快速、准确、全面的要求。所谓的生物芯片是指将大量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通常支持物上的一个点代表一种分子探针),并与标记的样品杂交或反应,通过自动化仪器检测杂交或反应信号的强度而判断样品中靶分子的数量。在检测病原菌方面,由于大部分细菌、病毒的基因组测序已完成,将许多代表每种微生物的特殊基因制成1张芯片,通过反转录可检测标本中的有无病原体基因的表达及表达的情况,以判断病人感染病原及感染的进程、宿主的反应。由于P53抑癌基因在多数肿瘤中均发生突变,因此其实是重要的肿瘤诊断靶基因。

3. 分子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

分子成像:分子成像作为一个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崭新学科领域,是许多技术的简称,这些技术能够让研究人员看到身体内的基因、蛋白质和其他起作用分子,使疾病在基因水平上

的早期诊断和监测以及更进一步地微观评价疗效成为可能。同时,体内分子成像可在机体完整的微环境状态下观察生物系统的病理过程。此外,与现今费时耗力,且有创的检查技术如组织活检分析技术相比,分子成像还可提供更为优越的三维信息。未来10年内分子成像可能取代乳房X线照片、活体检查和其他诊断技术。

分子成像关键技术包括:

(1)合适的分子探针技术,即探针必须有生物活性、高特异性、并且活体内存活运载无障碍;

(2)有效的组织和细胞内靶向技术,当研究人员注入一个缚在分子上的标记时,他们面临着区分已经缚上和额外的没有缚上的标记的问题,因此成像专用探针必须有高度的靶向性;(3)有效的放大技术,因为靶向浓度在微微(pico-)或毫微(nano-)水平,必须通过放大技术才能进行信息的提取;

(4)具有高空间分辨率及高敏感性的成像系统,目前,提取分子信息最常用的显像方法有核医学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技术(MR)和光学成像技术,当底物能够轻易地被正电子发射器标记而作为靶向时,通常采用正电子发射体层射影(PET)成像技术,当跟踪小剂量标记的治疗药物时,通常选择核医学成像技术,当需要同时获得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微米级)和生理、解剖信息时,通常选择MR技术。

目前分子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方面:

(1)内源基因的表达成像:多数哺乳动物的内源基因的表达及调节仅限于体外而不能反映体内情况,而分子成像研究可以直接记录启动子活动成像。例如利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启动子激活体内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并与钛99诊断标记物结合成像,然后可借助核医学成像技术进行检测,有助于人们了解关酶调节基因的作用以及它们在体内的表达。

(2)分子特性早期检测:分子成像的应用可使疾病的诊断水平提前至早期的分子异常阶段,例如对乳腺癌或前列腺癌可信赖肿瘤相关酶的肿瘤化表达,以及老年痴呆进行早期诊断,但目前成功的病例尚不多见。

(3)药物治疗的成像:药效的体内测定是传统药效检测的一个瓶颈,分子成像的应用可有助于新药品开发中的药物动力学和动态学分析,促进药品的早期开发,即在表型变化发生之前对早期、客观的标记物进行研究。可以使得研究人员在几天之内而不是几个月就能知道某种药物是否有效,因为利用该技术可以跟踪药物对病人体内细胞产生的直接作用。总之,细胞标记技术的发展已使得在单个细胞水平上的体外跟踪干细胞、原始细胞或细胞系统表达的转基因成为可能。

4. 分子生物技术与生物医学工程的关系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是基于我们对生物大分子的了解,尤其是DNA和RNA,DNA和RNA是生命体中遗传信息的载体,生物学中的许多秘密就隐藏于DNA的核苷酸序列中。但是要得到一段较长的DNA序列,在70年代初期以前似乎还只是一个幻想,更不用说现在随处可见的任意改变DNA的序列这样一类实验。然而,随后的技术上的进步迅速改变了这一状况。首先,能够用酶在特定位点切割DNA,并将其断裂成可重复的不同大小的片段,这些现在称之为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使两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即DNA克隆和DNA序列分析得到了极大发展

现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还能够把任何DNA,无论是天然的还是经过改造的,甚至是完全人工合成的,送回到细胞中,以鉴定其生物学活性。如果一段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被送回到细菌或其它细胞中时,它将指导所编码的天然的或突变的蛋白质的合成。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产生了一整套分子生物学技术。几乎在一夜之间,这一技术已经成了研究许多基本生物学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对DNA或RNA的提取,基因的分离,核苷酸序列的测定,人们将了解到基因及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进而对其功能也有所认识。通过对基因的表达的研究,我们能了解基因的表达调节过程,进一步认识生命活动的规律。通过对基因进行突变和改造,我们将深入了解基因及其产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基因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等。总之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命科学各个方面的渗透,使我们掌握有效的手段,为进一步认识生命活动的本质,更好地利用其规律为人类服务提供了帮助。

5. 分子生物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未来发展趋势

纵观现代医学分子生物技术及产业的发展, 其前景是美好的。专家预测, 伴随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程, 现代生物技术将会使现代医学在高技术的平台基础上飞速发展, 像当年工业革命一样, 使人类的生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21 世纪是分子生物学继续发展的阶段,还有不少技术热点正在成熟, 如用转基因动植物来生产生物工程产品; 基于基因芯片技术中缩微芯片实验室等; 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应用, 随着多学科交叉大科学时代的到来, 分子生物技术将日臻完善。可以预见, 在未来的几年或几十年内, 分子生物技术将改变医学的研究方式, 革新医学诊断和治疗, 从而进一步促进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庆毅. 我国生物技术的回顾与展望[J ]. 生物工程进展, 2010.

[2] 莽克强. 生物工程进展[J ]. 2007,2.

[3] 马大龙. 生物工程进展[J ]. 2005,1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完整版.doc

现代分子生物学 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基本含义 ?广义的分子生物学: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 对象,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 等过程,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1 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原则 1) 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 2) 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相同 3) 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核苷酸、氨基酸)的不同 1.3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 ●基因的表达调控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节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1 准备和酝酿阶段 ?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 ?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 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过程 2 建立和发展阶段 ?1953年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 ?主要进展包括: ?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 3 发展阶段 ?基因工程技术作为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并能动改造生命的新时期开始。 ?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思考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哪些? ?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列举5~10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简要说明其贡献。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试卷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试卷 姓名: 成绩 1.什么是生物技术?(10分) 答: 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有时也称生物工程,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它主要包括发酵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茎尖大小与脱毒效果及成活率的关系?(10分) 答: (1)细胞全能性是指在多细胞生物中每个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个体发育的全部基因,只要条件许可,都可发育成完整的个体。 (2)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 病毒在植物体内通过维管束和胞间连丝传播,因此在植物体内含量不均匀,顶端分生组织带毒少,病毒含量低。 (3)进行茎尖培养时,切取茎尖越小,带有病毒的可能性越小,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脱毒效果越好。但茎尖太小,离体培养时成活率小,反之则反。 3.何谓原生质体融合?园艺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方法及体细胞杂种的筛选和鉴定技术?(20分) 答: (1)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

指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 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 (2)园艺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方法: 硝酸钠法、高钙离子法、PEG法、电融合法、多聚化合物法以及聚集微束激光法。 (3)体细胞杂种的筛选: 根据不同对象和目的,可用各种方法,如按细胞的形态大小,细胞繁殖状态上的差异,或利用融合细胞对温度、药物的敏感性、营养要求不同等特性进行分离选育,主要有遗传互补选择、形态特征选择、生长特性选择、敏感差异选择、低密度培养选择等方法。 (4)体细胞杂种的技术鉴定: ①、RFLP和RAPD应用于鉴定体细胞杂种;②、种特异重复DNA;③、Southern杂交在体细胞杂交中的应用;④、基因组原位杂交仔植物杂种中鉴定;⑤、其它方法。如SSR、核糖体DNA间隔序列分析及内部转录间隔区分析。 4.园艺植物常用的分子标记有哪些?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0分) 答: (1)园艺植物常用的分子标记有: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APD(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SSR (简单序列重复)、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等4种。 (2)分子标记在园艺植物中的应用 1)品种鉴别与产权保护

园艺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一、生物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规划建设思路 (一)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的精神,按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新建与挖潜相结合、特色与共享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技术与文化相结合、近期与未来相结合的“六结合” 原则,重点解决好数量不足、实习工位短缺、实训内容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使实训设备的配置与生物技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不仅为本校园艺、畜牧兽医等专业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并能够而向市场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力争经过两年的努力,建设成具有自我发展能力、产学研相结合的自治区内一流、国内知名、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实训基地。 (二)规划建设的思路 1、调查研究 组织学校领导、专家及教务处分管实验室建设的副主任到高等院校调研,了解当前我国生物技术类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形成研究报告,高起点的规划建筑技术实训基地。 2、方案论证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在明确指导思想、建设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方案设计,提交专家组论证,由学校领导批准后上报市教育局。

3、组织建设 方案批准后,组织实施,2011年7月-2013年7月完成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主要任务是:①新建生物技术实训大楼,完成投资约1000 万元。使其符合规划建设方案的要求,更有利于开展技能训练、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②增加仪器设备,完成877万元设备投资任务。使其正常运行,完成学生实训任务。 二、生物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功能定位及组成 (一)生物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功能定位 1、木地区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基地 2、自治区及周边地区生物技术方面企业职工培训基地 3、生物技术职业技能训练考核鉴定基地 4、生物技术开发应用与推广基地 (二)生物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组成(见下表):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讲座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13 ~二○14 学年度第 2 学期课程编号 01 课程名称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讲座 主讲教师 刘维湘等 评分 学号 07 姓名 李瑜 专业年级 生物医学工程10级 教师评语: 题目: 人工心脏瓣膜的研究及发展前景

摘要: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类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外科手术予瓣膜置换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各有优缺点。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运用组织工程学原理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issue—en西neered heart valve,1'EHv)的研究便应运而生。 关键字:人工心脏瓣膜组织工程PPM Abstract: Valvular heart disease is a kind of disease threatening human health andlife, seriously affect the patient's work and life quality. Surgical operation tovalve replacemen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heart valve disease. At present the main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valves andmechanical valves, each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issue engineering, the use of tissue engineering heart valvetissu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issue - en West neered heart valve, 1'EHv)research will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Keywords:Artificial heart valve ;Tissue engineering ;PPM 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越来越多的得到了有效的治疗,而现代医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长的寿命。人工心脏瓣膜的出现,是人类心脏治疗的一个历史性的进程。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都在着重于组织工程在人工心脏瓣膜上的应用。 心脏瓣膜疾病是一类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外科手术予瓣膜置换是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应用于临床的主要有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各有优缺点:生物瓣膜容易钙化、衰败及破损撕裂.严萤影响实际使用寿命;机械瓣膜需终生抗凝以防血栓形成,因而两种人工心脏瓣膜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理想的人工心脏瓣膜应该是既有良好的使用寿命,又有很好的组织相容性,不会或者极少产生血栓。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运用组织工程学原理构建的组织工程心脏瓣膜(tissue—en西neered heart valve,1'EHv)的研究便应运而生,理论上能克服生物瓣膜与机械瓣膜的不足之处,而且有良好的自我修复、重建能力等优点,可成为理想的瓣膜,所以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也是目前组织工程化人工心脏瓣膜的研究热点。所谓组织工程化心脏瓣膜(rI'EHv).就是利用生命科学和组织T程学的原理与技术。将受体种子细胞种植于可降解吸收的瓣膜支架上,制造无免疫原性、无需抗凝和耐久性强的人工心脏瓣膜。 人工心脏瓣膜(Heart Valve Prosthesis)是可植入心脏内代替心脏瓣膜(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三尖瓣、二尖瓣),能使血液单向流动,具有天然心脏瓣膜功能的人工器官。当心脏瓣膜病变严重而不能用瓣膜分离手术或修补手术恢复或改善瓣膜功能时,则须采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换瓣病例主要有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马凡氏综合征等。 人工瓣膜的类型只要包括机械瓣Mechanical Prosthesis 或Mechanical Heart Valve ,球笼型瓣Caged Ball Valve ,碟型瓣Disk Valve,单叶倾碟瓣Tilting Disk Valve,双叶瓣Bileaflet Valve,组织瓣(生物瓣)Tissue Valve 或Bioprosthetic Valve,支架生物瓣Stent Tissue Valve,无支架生物瓣Stentless Tissue Valve,人体组织瓣Human Tissue Valve (Homograft,Autograft,Ross Procedure),动物组织膜Animal Tissue Valve (Xenograft,Heterograft)以上几种。 而PPM则是指植入的人工瓣膜有效开口面积(effective orifice area,EOA)相对于患者体表面积过小,术后仍有明显的残余跨瓣压差(transvalvular pressure gradients,TPG)从而可能对手术预后产生不良影响。PPM的危害主要在于术后残留TPG而术后超声实测人工瓣膜有效开口面积指数(indexed effective orifice area,EOAi)是唯一与TPG相关性良好的参数,目前认为它是唯一可准确描述PPM的合适指标,但仅有少数研究采用。更多的研究使用了基于文献报道的EOAi体内参考值(projected indexed EOA),其优越性在于术前即可获得术

生物技术发展

学高身正明德睿智 云南省唯一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 学校:云南师范大学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10级B班 姓名: 学号: 学制: 四年

浅谈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历史 摘要:现代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医药生物技术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目前世界已有20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70%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生物技术工业总体日趋成熟,正在由风险产业变成以商业为动力,以市场为中心的产业。应用生物技术已有可能产生几乎所有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使新药研究方法和制药工业的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关键字:现代生物技术历史现状研究 导言科学家们认为,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物理学和化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而21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生物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21世纪称为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可以彻底消除营养不良,改善食品的生产方式,消除各种污染,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等。一些成果还可以帮助人类加速植物和动物的人工进化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等。 一.分类 生物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一)传统生物技术阶段 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前,以发酵产品为主干的工业微生物技术体系。这一时期的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初级发酵来生产食品,其应用仅仅局限在化学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的领域,通过对粗材料进行加工、发酵和转化来生产纯化人们需要的产品,如乳酸、酒精、面包酵母、柠檬酸和蛋白酶等。 (二)近代生物技术阶段 近代生物技术是以20世纪4O年代抗菌素的提取,50年代氨基酸的发酵到60年代酶制剂工程为线索,仍以微生物发酵技术为技术特征的。这一时期抗生素工业、氨基酸发酵和酶制剂工程相继得到发展,细胞工程相关技术日臻完善,但从技术特征上看还不具备高新技术诸要素,因此只能被视为近代生物技术。 (三)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现代生物技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世界上第一家生物技术公司——Gene-Tech的诞生(1976)年为纪元。此后,越来越多的科学

观赏园艺试卷及答案

北方民族大学试卷课程代码:课程: 一、名词解释4*5 1、观赏园艺 2、花卉的鉴别标准 3、球根花卉 4、观赏植物栽培设施 5、温室效应二、填空题1*15 1、地中海气候型:气候特点:冬季温暖,最低气温,夏季温度.从秋季到次年春末为,夏季为干燥期。地理范围:包括地中海沿岸、南美洲智利中部、北美西南部、南非及澳大利亚西南部。该区是世界上多种的分布中心。原产的一二年花卉耐寒性较差。 2、半冬性植物:在通过春化阶段时,对于温度的要求,这类植物在的温度下也能完成春化作用,但最低温度不能低于,通过春化的时间是。 3、蕨类植物、兰科植物、秋海棠类植物生长期要求丰富的水分。但需水少些,在光线不强的室内,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需水较多,常将花盆放置水盘中或栽植于小型喷泉之上。 4、诸葛菜、金鱼草属于花卉。金盏菊、紫罗兰、桂竹香是性花卉。 5、花卉种子的休眠主要包括和 三、判断正误2*5 1、许多常绿性多年生花卉,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几乎周年色泽保持常绿而无休眠期 。() 2、春化阶段的通过局限在植株的生长点上,不同的生长部位可以处于不同的阶段。() 3、传统的四大切花:月季、菊花、康乃馨、兰。() 4、桂花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 5、一年生花卉仅有生长期──春天萌芽后,当年开花结实而后死亡,并且年周期就是生命周期。

() 四、选择题3*5 1、下列哪种植物不属于传统四大切花()A康乃馨 B 兰C月季D菊花 2、以下哪个植物不属于观花类花卉()A牡丹B郁金香C芍药D芦荟 3、下列属于观叶类植物的有()。 A、水仙 B、蕨类 C、马蹄莲 D、非洲菊 4、打破种子休眠的方法常用的有() A层积处理法、机械破皮、药物处理、晒料 B加温、处理法、加光、药物处理 C加光、机械破皮、晒料、药物处理 D降温、层积处理法、机械破皮、晒料、 5、下列不属于一年生植物的特点的是() A、生长周期短 B、种类品种丰富 C、株型参差不齐 D、繁殖栽培简单 五、简答题 1.花卉的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各有何特点(5) 2.草坪是如何建植的(5) 3. 花卉按温度、水分、光照等环境因子的需求如何进行分类各举代表花卉2~3种。(5) 4.什么叫盆景可以分为哪几种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朱玉贤、最新版)

一、绪论 两个经典实验 1、肺炎球菌在老鼠体内的毒性实验:先将光滑型致病菌(S型)烧煮杀活性以后、以及活的粗糙型细菌(R型)分别侵染小鼠发现这些细菌自然丧失了治病能力;当他们将经烧煮杀死的S型细菌和活的R型细菌混合再感染小鼠时,实验小鼠每次都死亡。解剖死鼠,发现有大量活的S型细菌。实验表明,死细菌DNA 进行了可遗传的转化,从而导致小鼠死亡。 2、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当细菌培养基中分别带有35S或32P标记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子代噬菌体就相应含有35S标记的蛋白质或32P标记的核酸。分别用这些噬菌体感染没有放射性标记的细菌,经过1~2个噬菌体DNA 复制周期后进行检测,子代噬菌体中几乎不含带35S标记的蛋白质,但含30%以上的32P 标记。说明在噬菌体传代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基因的概念:基因是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分子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二、染色体与DNA 嘌呤嘧啶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胸腺嘧啶 染色体 性质: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2、能够自我复制,使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3、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命过程;4、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组蛋白一般特性:1、进化上极端保守,特别是H3、H4;2、无组织特异性;3、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4、存在较普遍的修饰作用;5、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 非组蛋白:HMG蛋白;DNA结合蛋白;A24非组蛋白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 真核细胞基因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序列,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功能蛋白质所隔开。人们把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称为C值,在真核生物中C 值一般是随着生物进化而增加的,高等生物的C 值一般大于低等动物,但某些两栖类的C值甚至比哺乳动物还大,这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真核细胞DNA序列可被分为3类:不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1、真核生物基因组庞大,一般都远大于原核生物的基因组;2、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的重复序列;3、真核基因组的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占整个基因组序列的90%以上,这是真核生物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4、真核基因组的转录产物为单顺反之;5、真核基因组是断裂基因,有内含子结构;6、真核基因组存在大量的顺式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7、真核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DNA多态性;8、真核基因组具有端粒结构。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整合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P1 答: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器官、染色体、基因、核酸片段等)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加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初级发酵来生产产品,如酱油、醋、酒、面包、奶酪、酸奶等食品的制作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渔、医药食品、轻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等领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2. 什么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 horticultural plants)?P1 答: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 horticultural plants)以园艺植物为材料,利用生物技术,创造或改良种质或生物制品的一门技术,它是园艺学和生物技术的交叉技术学科,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染色体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分子标记和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在园艺科学上的应用构成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 3.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1——5 答:①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也称园艺植物离体培养)指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培育基,对园艺植物的胚胎(成熟和未成熟的胚、胚乳、胚珠、子房等)、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分生组织、形成层、韧皮部、表皮、表层、薄壁组织、髓部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原生质体等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②园艺植物细胞工程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某种工程手段,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增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品种和创造新品种,加速植物繁殖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过程。 ③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 培养获得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迅速获得纯系;诱导多倍体,通过选育直接获得多倍体品种;通过染色体交换、附加或易位,获得染色体代换系、附加系或易位系。 ④园艺植物基因工程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或DNA 分子),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交DNA 分子,然后导入园艺植物细胞,以改良园艺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种质或新品种。 ⑤园艺植物分子标记 广义分子标记是指可遗传的并可检测的DNA 序列或蛋白质。狭义的分子标记是指能反映园艺植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 4.你认为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趋势有哪些?P11——13 答:①产业化步伐加快,②由转移抗性性状向优质、高产等多种优良性状发展,③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的实用化进程加速(分子标记技术、胚挽救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单倍体培养技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筛选技术),④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更加深入 植物组织培养部分(第2—6 章) 一.主要名词概念 1.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2.脱分化:离体培养下,已经分化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茎细胞分裂或不分裂,失去原有的结构和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 3.再分化:脱分化的细胞或细胞团在适宜条件下可重新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细胞,组织,器官,甚至完 整的植株。 4.器官发生途径: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的过程。 5 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 外植体中体细胞诱发并形成胚胎的过程。 6.外植体:用于培养的园艺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胚胎,原生质体通常称为外植体。 7.褐化现象:植物体内酚类物质在外植体被切割后氧化形成醌类物质,使培养基变褐。 8.看护培养:在培养皿中先加入一定体积的固体培养基,在其上放一块几毫米大小的愈伤组织,再在其上放一张

园艺基础历年考试试卷题目与答案.

名词解释: 1.芽的异质性:由于枝条内部营养状况和外界条件的不同,同一枝条上不同部位的芽在长势及其特性上的表现有明显的差异。 2.引种:植物的种类和品种在自然界都有他一定的分布范围,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植物从其原分布区移植到新的地区,就叫引种。 3.促成栽培:是设置栽培中的一种高级方式,即在冬季或早春严寒时节利用有(或无)加温设备的温室、塑料大棚栽培园艺植物,产品比常规的露地生产早上市,也称反季栽培。 4.套作:又称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或架下)种植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5.花芽分化:是指叶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向花芽的生理和组织状态转化的过程。 6.种质资源:种质又叫遗传质,是指能从亲代遗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凡是携带遗传物质的载体就叫做种质资源。 7.轮作:是指同一地里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类型作物的种植方式。 8.混作:是指两种或多种生育季节相近相近的作物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种植于同一块田地的种植方式。 9.园艺:主要指园艺生产的农业技术。 10.园艺业:即园艺生产,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分支,主要是果树、蔬菜、西甜瓜以及观赏植物的生产。 11.光周期:是指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的理论日照数。 12.隔年结果:在果树生产上一年产量高,另一年产量低的现象就叫隔年结果或叫大小年。 13.授粉:花粉从花药传到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也称传粉。 14.自然休眠:自然休眠又称生理休眠、内休眠等。(它是由植物遗传特性决定的,要求一定的低温条件才能顺利通过,在自然休眠期间,即使给予适当的环境条件也不能萌芽生长。)15.气候相似论:作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都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产物,因而他们都适应于一定的自然环境和栽培条件,一旦离开了这种条件就不能很好的生长。特别是从远距离引种时应重视原产地区宇引进地区之间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相似性,这就是气候相似论。 16.选择育种:利用现有品种和类型在繁殖和栽培过程中产生的自然变异,通过人工选择的方法培育成稳定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简称选种。 17.杂种优势:也称优势育种,杂交种品种(F1)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优于双亲或某一亲本的现象叫杂种优势。 18.嫁接亲和力:是指两个植物体经嫁接愈合而能生长在一起,并有一定寿命和生产能力的特性。 19.扦插:是从植物母体上切取茎、根或叶的一部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促使成为独立的新植株的育苗方法。 20.滴灌:是利用专门的设备(滴头)将压力水变成水滴、缓慢湿润土壤的灌溉方法。 21.形态诊断(营养诊断的):是植株诊断的一种,它以植株生长发育的外观势态、症状来确定植物的营养状况。 22.基因工程:基因工程育种又叫分子育种,它是运用分子生物学先进技术,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输入受体细胞,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经细胞复制增殖,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最后从转化细胞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新类型构成工程植株,从而创造新品种一种定向育种新技术。 23.分株:利用植物特殊的营养器官,即鳞茎,球茎,块茎,块根,根茎以及假鳞茎进行分离和分割,使原来母株分离成若干能独立生存的植株。 24.整形:多年生的木本果树和观赏树木,通常幼树的修剪主要目的是造就树形,故特称整形。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

PCR技术发展与应用的研究进展 王亚纯 09120103 摘要: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通过变性、退火和延伸的循环来完成核酸分子的大量扩增.定量PCR技术是克服了原有的PCR技术存在的不足,能准确敏感地测定模板浓度及检测基因变异等,快速PCR技术快速PCR在保证PCR反应特异性、灵敏性和保真度的前提下,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对核酸分子的扩增.mRNA 差异显示PCR技术是在基因转录水平上研究差异表达和性状差异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已经开展了许多这三方面的研究工作,本文就定量PCR技术、快速PCR技术、mRNA差异显示PCR技术作一综述,以便更好地理解及应用这项技术。 关键字:定量PCR;荧光PCR;快速PCR;DNA聚合酶;mRNA差异显示PCR 0 前言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由于PCR简便易行、灵敏度

高等优点,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但是,由于传统的PCR技术不能准确定量,且操作过程中易污染而使得假阳性率高等缺点,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1]。鉴于此,对PCR产物进行准确定量便成为迫切的需要。几经探索,先后出现了多种定量PCR (quantitative PCR,Q-PCR)方法,其中结果较为可靠的是竞争性PCR和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FQ-PCR)。 随着生命科学和医学检测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希望在保证PCR反应特异性、灵敏性、保真度的同时,能够尽量缩短反应的时间,即实现快速PCR(Rapid PCR or Fast PCR)。快速PCR 技术不仅可使样品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尽快得到扩增,而且可以显著增加可检测的样品数量,显然,在大批量样本检测和传染病快速诊断等方面将会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例如,快速PCR在临床检测中可大大加快疾病的诊断效率;在生物恐怖袭击时能有效帮助快速鉴定可疑物中有害生物的存在与否;同时,由于PCR已经渗入到现代生物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快速PCR的实现必然可以使许多科学研究工作的进展显著加快,最终影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整合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就是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P1 答: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就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她基础学科得科学原理,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器官、染色体、基因、核酸片段等)得特性与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得新物质或新品系,加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得综合性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就是指通过微生物得初级发酵来生产产品,如酱油、醋、酒、面包、奶酪、酸奶等食品得制作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就是指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得一系列技术得总称。 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渔、医药食品、轻工业、化学工业与能源等领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2、什么就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 horticultural plants)?P1 答: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horticulturalplants)以园艺植物为材料,利用生物技术,创造或改良种质或生物制品得一门技术,它就是园艺学与生物技术得交叉技术学科,就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染色体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分子标记与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得、这些先进得现代生物技术在园艺科学上得应用构成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得主要内容。 3.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得主要内容有哪些?P1—-5 答:①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也称园艺植物离体培养) 指无菌与人工控制得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培育基,对园艺植物得胚胎(成熟与未成熟得胚、胚乳、胚珠、子房等)、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分生组织、形成层、韧皮部、表皮、表层、薄壁组织、髓部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原生质体等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发育成完整植株得过程。植物细胞全能性就是植物组织培养得理论基础。 ②园艺植物细胞工程 指应用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得原理与方法,通过某种工程手段,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增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得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品种与创造新品种,加速植物繁殖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得过程。 ③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 培养获得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迅速获得纯系;诱导多倍体,通过选育直接获得多倍体品种;通过染色体交换、附加或易位,获得染色体代换系、附加系或易位系、 ④园艺植物基因工程 就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与微生物学得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得基因(或DNA 分子),按预先设计得蓝图,在体外构建杂交DNA分子,然后导入园艺植物细胞,以改良园艺植物原有得遗传特性,获得新种质或新品种。 ⑤园艺植物分子标记 广义分子标记就是指可遗传得并可检测得DNA序列或蛋白质。狭义得分子标记就是指能反映园艺植物个 4、您认为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趋势有哪些?P11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得DNA片段。? ——13 答:①产业化步伐加快,②由转移抗性性状向优质、高产等多种优良性状发展,③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得实用化进程加速(分子标记技术、胚挽救技术与细胞融合技术、单倍体培养技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筛选技术),④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更加深入 植物组织培养部分(第2-6章) 一.主要名词概念 1.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得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一套完整得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得潜能、 2.脱分化:离体培养下,已经分化得细胞,组织或器官茎细胞分裂或不分裂,失去原有得结构与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得细胞团或愈伤组织。

最新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生物技术地发展和应用 自2001年初,生物技术产业便显现出一片诱人地前景。人类基因组草图地即将完成,带动各生物技术地不断飚升。人们普遍认为这将导致医学与药物研究地繁荣,并会带来滚滚地财富。随着基因组测序地完成,许多科学家和投资者开始把目光投向生物技术向个学科地渗透,如今生物技术已经在芯片、医学等领域都取得丰硕地成果。下面对生物芯片、基因治疗及微生物地研究地基本问题作简单地介绍。 (一)生物芯片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施地人类基因组计划取得了人们当初意料不到地巨大进展,而由此也诞生了一项类似于计算机芯片技术地新兴生物高技术———生物芯片。 生物芯片主要是指通过微加工和微电子技术在固体芯片表面构建微型生物化学分析系统,以实现对生命机体地组织、细胞、蛋白质、核酸、糖类以及其他生物组分进行准确、快速、大信息量地检测。目前常见地生物芯片分为三大类:即基因芯片、蛋白芯片、芯片实验室或称微流控芯片等。生物芯片主要特点是高通量、微型化和自动化。生物芯片上高度集成地成千上万密集排列地分子微阵列,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分析大量地生物分子,使人们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样品中地生物信息,检测效率是传统检测手段地成百上千倍。使用基因芯片分析人类基因组,可找出癌症、

糖尿病由遗传基因缺陷引起疾病地致病地遗传基因。生物医学研究人员可以在数秒钟内鉴定出导致癌症地突变基因。借助一小滴测试液,医生们能很快检测病菌对人体地感染。利用基因芯片分析遗传基因,可以使糖尿病地确诊率达到50%以上。生物芯片在疾病检测诊断方面具有独特地优势,它可以在一张芯片上同时对多个病人进行多种疾病地检测。仅用极小量地样品,在极短时间内,向医务人员提供大量地疾病诊断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在短时间内找到正确地治疗措施。对肿瘤、糖尿病、传染性疾病、遗传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地临床检验及健康人群检查,具有十分重要地应用价值。 (二)基因治疗 众里盼她千百度,如今,基因治疗已近走出实验室,进入实践阶段,如:癌症地基因治疗,肿瘤地基因治疗属于一种生物治疗手段,是一大类治疗策略地总称。根据治疗机理不同,目前至少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免疫基因治疗:指地是通过基因修饰地瘤苗或抗原呈递细胞体内回输,或者免疫基因地直接体内导入,激发或增强人体地抗肿瘤免疫功能,达到治疗肿瘤地目地,它也是一大类治疗地总称。治疗基因包括肿瘤相关抗原基因、细胞因子基因或者MHC基因等。

现代分子生物学重点

现代分子生物学 第一章 DNA的发现: 1928年,英国Griffith的体内转化实验 1944年,Avery的体外转化实验 1952年,Hershey和Chase的噬菌体转导实验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p11) DNA的重组技术 基因表达调控研究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二章 DNA RNA组成 脱氧核糖核酸 A T G C 核糖核酸 A U G C 原核生物DNA的主要特征 ①一般只有一条染色体且带有单拷贝基因; ②整个染色体DNA几乎全部由功能基因与调控序列组成; ③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呈线性对应状态。 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 (1)分子结构相对稳定(贮存遗传信息) (2)通过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传递遗传信息) (3)通过指导蛋白质合成控制生物状态(表达遗传信息) (4)引起生物遗传的变异(改变遗传信息) C值以及C值反常 C值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C值反常C值往往与种系进化的复杂程度不一致,某些低等生物却有较大的C值。如果这些DNA 都是编码蛋白质的功能基因,那么,很难想象在两个相近的物种中,他们的基因数目会 相差100倍,由此推断,许多DNA序列可能不编码蛋白质,是没有生理功能的。 DNA的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 中度各种rRNA,tRNA以及某些结构基因如组蛋白基因都属于这一类 高度卫星DNA 核小体 是由H2A H2B H3 H4 各2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约200bp的DNA构成的,H1在核小体外面。 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 ①基因组庞大; ②大量重复序列; ③大部分为非编码序列,90%以上; ④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 ⑤断裂基因; ⑥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 ⑦DNA多态性:SNP和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 ⑧端粒(telomere)结构。 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 一级机构 指构成核酸的四种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核苷酸)的连接和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读详解

山东中医药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四年制)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一)总体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具有健全人格;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受到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系统地掌握生物医学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医工复合型专业人才。毕业后可在医疗器械,医疗保障等相关行业的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技术开发、服务、管理和教育等工作,或攻读研究生。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理、工、医高度交叉的学科,本专业应以培养高层次,医、工复合型高级人才为目标,毕业生应对生物医学具有较深的理解,对工程技术具有较扎实的实践能力,以及在特定专业领域中具有系统深入的专业技能。 (二)基本培养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思想品质,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公德和职业道德。 2、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业务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适应相邻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 3、掌握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健康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二、业务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业务培养目标

光电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一现状与发展

论文题目: 光电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 学院 专业名称 班级学号 学生 2013年12月19日

摘要: 简要介绍光电技术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发展概况,从基因表达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方面,重点讨论了生物分子光子技术的特点与优势,阐明基于分子光学标记的光学成像技术是重要的实时在体监测手段,最后简要讨论了医学光学成像技术在组织功能成像和脑功能成像中的应用原理。 关键词:光电技术,医学诊断与治疗,分子光子学,医学成像

1.生物医学光子学发展简介 光电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实质上就是生物医学光子学的研究畴。生物医学光子学是近年来受到国际光学界和生物医学界广泛关注的研究热点。在国际上一般称为生物医学光子学或生物医学光学。 光子学以量子为单位,研究能量的产生、探测、传输与信息处理。光子技术在生物与医学中的应用即定义为生物医学光子学,其相应产业涉及人类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以及保健、康复等。研究容包括:光子医学与光子生物学,X-射线成像,MRI ,PET等。近年来,生物医学光子学在生物活检、光动力治疗、细胞结构与功能检测、对基因表达规律的在体观测等问题上取得了可喜研究成果,目前正在从宏观到微观多层面上对大脑活动与功能进行研究。美国《科学》杂志在最近儿年已发表相关论文近20篇。随着光子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光子学将在多层次上对研究生物体特别是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产生重要影响。 在国际上已经成立了国际生物医学光学学会(International Biomedical Optics Society),简称IBOS。IBOS每年与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联合举办学术会议。国外 学术交流方面,作为生物医学工程和光学工程领域重要国际会议的“生物医学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BiomedicalOptics Symposium,简称BIOS)每年在美国和欧洲各举办一次。在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与信息科学部联合发起并承办的全国光子生物学与光子医学学术研讨会已经举办了六届。在第六届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5篇,论文摘要27篇。 从光电技术(或光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现状可以看到,光子医学与光子生物学的研究和应用围是广泛而且深入的,并正在形成有特色的学科和产业。例如,由于生物超微弱发光与生物体的细胞分裂、细胞死亡、光合作用、生物氧化、解毒作用、肿瘤发生、细胞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与功能调节等重要的生命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生物超微弱发光的生物光子技术在肿瘤诊断、农业、环境监测、食品监测和药理研究等方面己经得到应用。 下面主要从生物分子光子技术和医学光学成像技术两个方面介绍当前的研究现状 与发展趋势。

生物小论文

生物小论文:进化理论的确立 达尔文的进化论已经创立140余年了,在其诞生之初,是作为一种假说被提出来的。除达尔文本人从对一些植物,动物形态的观察得出的推论外,并没有什么化石证据。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书中论及化石时,标题为“不完美的地质记录”。他承认在当时的化石研究中并未有证据显示有物种间过渡类型的存在,并指出这可能是最易于检验而又具有杀伤力的反进化论的理由。他看到了进化论的先天缺陷,并希望后人能予以验证。但是时至今日,进化论已成为一个公理;一个信仰;甚至一个宗教。不能讨论,更不能批判,只能无条件接受,否则就将招致无情的围剿,甚至被贴上“伪科学”,“反科学”的标签而断送自己的研究前程。在当今任何一本生物学杂志上,已经找不到任何质疑进化论的论文了。SCOTT和COLE在八十年代初,检索了当时的4000多种学术刊物,未发现任何一篇反进化论的论文,在68种与生物起源有关的学术期刊中,也未发现任何一篇是质疑进化论的。GEORGE W. GILCHRIST在1997年调查了世界上最大的五种期刊数据索引,也未发现反进化论或非进化论的论文。进化论者自豪地宣称,进化论对神创论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似乎进化论的合理性及不言自明性又得到了一次证明。事实真的如此吗?进化论已是绝对的真理了吗?其实不然,SCOTT和COLE的工作还发现,在1985年提交的135000篇论文中,确有18篇论文是反进化论的和非进化论的。而这18篇论文无一例外地遭到拒绝发表。进化论并非无懈可击,而是它的维护者不允许任何针对它的挑战。这更加给人一种印象:进化论并非确立于自身学说的科学性和完美程度,而是确立于众多崇拜者的信仰。进化论并非KARL POPPER意义上的“经验科学”(EMPIRICAL SCIENCE),而是一个假说,信仰和并不完美的证据的杂合体。事实上,我们今天科学研究所发现的东西,已经足以让人们重新考虑进化论的正确性了。但这些事实要么被回避,要么被抹杀,人们在思维定式的驱使下,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盛行理论的卫道士,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是不符合理性的科学精神的。一个真正的科学家,应正视旧理论的缺陷及其面临的挑战,并勇于摆脱束缚。只有这样,科学才能向前发展,人类才能向前推动。 一、达尔文主义自身的缺陷(一)比较解剖进化论者通过动物的器官在形态和功能方面的类比,定了所谓的同源器官,并由此说明在进化树中某一谱系的动物该器官在进化中发生的形态与功能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首先,同源器官的定义就非常牵强,你必须首先承认动物是进化的,才能找到同源器官。因此这绝不能算做进化论中的一个证据,而只能是一个推论。即我们只能说因为进化论正确,所以进化树中某一谱系中的动物存在同源器官,而不能说同源器官的存在证明进化的存在。现代基因学和遗传学诞生后,对生物体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在更本质的层次--基因及分子水平有了崭新的认识。形态和功能只是表相,它们是由基因决定的,相同的形态可能对映于完全不同的基因。如果认为从鸟类的翅到哺乳动物的前肢是进化的话,那么它们的基因也应表现为对映于形态相同程度的进化。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如果现在仍有人试图从表面现象说明问题,只能被认为是肤浅的。(二)古生物学1. 凌乱的化石证据无论是进化论者还是反进化论者,都希望古生物化石能辅证自己的观点。如果说达尔文时代缺少化石记录的话,那么到今天为止,人类已收集了数以万吨记的化石,是否已证明进化论的正确了呢?事实上依然不能。CHICAGO的FIELD MUSEUM OF NATRURAL HISTORY的古生物学家RAUP本是进化论者,但后来不得不放弃自然选择学说,而支持幸运者生存说。他说该馆拥有现有已知化石物种的近五分之一,可是已经确证的中间过渡类型的化石比达尔文时代还少。现有化石记录混乱不堪,人为按进化论组成的谱系漏洞百出,根本不能说明问题。进化论者们所使用的分类方法及标准又不同,因此对某一化石的断代也经常争论不休,得不到一个统一的结论。进化论者常用的一个较为完备的进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