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质量评价报告

成果质量评价报告
成果质量评价报告

XX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

地籍调查成果

XXXXXXXXXXXXXXXXX

2017年6月6日

目录

1前言 (1)

2项目概况 (1)

2.1工作区概况 (1)

2.2作业范围 (4)

3评价依据、方法 (7)

3.1评价依据 (7)

3.2评价方法 (8)

4成果质量评价内容及范围 (8)

4.1评价内容 (8)

4.2权属调查成果评价 (10)

4.3地籍控制测量成果评价 (11)

4.4界址点测量和地籍图测绘成果评价 (11)

4.5宗地图成果评价 (12)

4.6数据库成果评价 (13)

4.7村庄(镇)调查范围界线与面积对比分析评价 (13)

5、备查资料准备 (14)

6、成果质量评价 (16)

6.1任务完成与文档资料评价 (16)

6.2权属调查成果评价 (17)

6.3地籍控制测量成果评价 (18)

6.4界址点测量和地籍图测绘成果评价 (19)

6.5宗地图成果评价 (20)

6.6数据库成果评价 (20)

6.7村庄(镇)调查范围界线与面积对比分析评价 (20)

7、综合质量评定 (21)

1前言

农村集体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法律确定的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的重要财产权,确全登记发证的目的是为了依法确认土地权属、界线、范围、用途和面积,维护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为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奠定基础。通过开展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可以依法保护农民宅基地用益物权,有效规范农村住宅建设,防止乱占耕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体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对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依法调处土地权属纠纷、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依法落实征地搬迁补偿安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2013年开展此项工作至今,已历时近四年,截止目前,本项目工作已基本完成,为了保证成果质量符合要求,我公司组织专人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抽查,按照省厅下达的验收标准进行了质量检查,并对最终成果进行了质量评价。

2项目概况

2.1工作区概况

⑴.地理位臵:

沁水县位于东经111°55′-112°47′,北纬35°23′-36°04′。总面积为2658.21平方公里。沁水县城的地理位臵为东经112°

08′—112°13′,北纬35°40′—35°42′。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部,北倚太岳,东临太行,南屏中条,西接晋南,当潞(长治)泽(晋城)之门户;扼平(临汾)蒲(运城)之咽喉。县境四周环山,构成了与邻县的天然分界。东与高平、泽州以老马岭、岳神山为界,西与翼城以东坞岭为界,南邻阳城,以仙翁山为界,西南与垣曲、翼城以历山毗连,北接长子、浮山、安泽以宇峻山、关爷岭、香山岭为界。东西长约一百五十公里,南北宽约五十五公里,第二次土地调查全县总面积2658.21平方公里,县城距省会太原350公里,距晋城市90公里。

⑵.地貌特征:

沁水县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高差悬殊,呈西高东低的趋势。东南尉迟沁河口海拔高度仅520米,而西南历山舜王坪海拔高度则达2322米,相对高差1802米。在多山的条件下,地貌成因的不一致,形成了全县中山区、低山丘陵区、河谷平川区三种不同的地貌类型。全县的地貌基本特征为“七山二水一分田”。

⑶.行政区划:

沁水县辖7镇7乡(龙港镇、中村镇、郑庄镇、端氏镇、嘉峰镇、郑村镇、柿庄镇、土沃乡、张村乡、樊村河乡、苏庄乡、十里乡、固县乡、胡底乡),下设242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1651个自然村,总人口约20.5万。境内涉及7个国有林场(中村林场、北坛林场、大尖山林场、端氏林场、固县林场、晋矿林场、潞矿林场)、森林覆盖面积约96万亩,1个自然保护区(历山自然保护区)。

⑷.交通状况:

沁水县境内候月铁路由西北向东南经龙港镇、郑庄镇、端氏镇、嘉峰镇穿境而过。晋韩、沁辉、端润公路干线沟通了与周围县市的连接,与县内11条县乡公路配合形成了沁水县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⑸.矿产资源储量及开发利用现状: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境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据现有资料统计,全县共有十八种矿产,即煤矿、铁矿、钛矿、锆矿、铜矿、铅矿、耐火粘土、砖瓦粘土、白云岩、石灰岩、砂岩、硫铁矿、重晶石、硅石、水晶、紫砂陶土、天然气、矿泉水等。现开发利用的矿产仅有煤矿、铁矿、石灰岩、砂岩、砖瓦粘土矿。目前全县共有矿山企业122家,其中:煤矿47家,铁矿23家、建筑石料企业12家、砖瓦企业40家,矿业提供的财政收入占县财政的57.9%,占据主导地位。

沁水县位于沁水煤田南部,其含煤面积2421.9km2,占全县面积的91.2%,占晋城市含煤面积的52%,预测煤炭总地质资源量265.25亿吨。县境内主要煤层埋深小于600m的地段大部分已完成普查。沁水、樊庄、阳城(沁水段)、隆化(沁水段)4个普查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60.39亿吨;阳城长河(沁水段)详查区查明资源储量4.25亿吨;寺河、潘庄一号、潘庄二号、胡底、士敏、野鹿、坪上、西闫庄(沁水段)8处精查区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1.7亿吨。合计完成煤田勘查地13处。

⑹.社会经济状况:

沁水县2016年全县总人口21.5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0255万人。人口密度为79.人/KM2,人均占有土地资源1.26公顷。2013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67.1亿元,财政收入22.2276亿元,粮食总产131394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6059.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65.6元。

沁水县农业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商业繁荣,城市基础设施正在进一步完善。全县以煤炭、冶金为主,电力、建材、轻工、食品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使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得以发挥。沁水县的煤炭质量优良、储量丰厚,在世界上有“沁水煤田”之称。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经济迅速发展,侯月铁路的开通、晋矿西移,促进各项建设的发展,已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现在随着煤层气开发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沁水煤层气开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压缩的煤层气源源不断运往各地,各大企业云集而至,煤层气开发势头旺盛。

沁水县属于山区地质地貌,平地稀少,村庄及集镇沿河沟走向分布,村庄分散,自然村较多,相距较远。村庄建筑老房子居多,尤其是嘉峰镇的窦庄村,郭南,郭北村,是典型的古建筑民居遗址,巷道狭窄,四合院居多。

2.2作业范围

沁水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及宅基地地籍调查项目,于2013年7月正式启动。调查对象涉及沁水县辖区范围内所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和宅基地(其中:龙港镇、中村镇、郑庄镇、端氏镇、嘉峰镇、郑村镇镇区所在地村庄除外),沁水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沁水县政府采购中心于2013年7月10日以招投标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标择优选拔测绘队伍,确定由河南省金图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一标段),和山西省地质测绘院(二标段)分别承担完成沁水县的农村宅基地及集体建设用地地籍调查项目。一标段负责完成土沃乡、张村乡、樊村河乡、苏庄乡、龙港镇、中村镇、郑庄镇;二标段负责完成端氏镇、嘉峰镇、郑村镇、柿庄镇、十里乡、胡底乡、固县乡。

河南金图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一标段)承担七个乡镇共121个行政村。其中龙港镇37个村,郑庄镇27个村,中村镇20个村,土沃乡16个,张村乡8个,樊村河乡6个,苏庄乡6个村。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一标段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调查区域统计表

龙港镇(100)

中村镇(101)

郑庄镇(102)

樊村河乡(200)

土沃乡(201)

张村乡(202)

苏庄乡(203)

3评价依据、方法

3.1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第二次修订);

2.《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令第518号);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5.《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

6.《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07);

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TD/T1015—2007);

8.《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9.《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籍]字第26号);

10.《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TD/1014—2007);

11.《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原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发布);

12.《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国土资发);

13.《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14.《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15.《山西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原山西省土地管理局1992年发布);

16.《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17.《山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补充技术规定》(山西省二调办2008年2月发布);

18.《地籍调查规程》TD/T1001—2012;

19.《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0.《全球定位系统实施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21.本技术设计书。

当以上标准对同一内容的规定发生矛盾时,应请示晋城市国土资源局农村宅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技术指导组,根据答复执行。

3.2评价方法

本次评价工作主要采取内业查看、审阅成果资料、外业实地抽样检查、检测的方法。重点检查成果的完整性、正确性、规范性和一致性。

4成果质量评价内容及范围

4.1评价内容

本次评价内容包括任务完成与文档资料情况、权属调查成果、地籍测量成果、图件成果、数据库成果、统计分析资料、质量控制检查资料。具体为:

1、任务完成与文档资料评价

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各种管理文件(包括技术方案与工作方案)是否齐全,并得到贯彻执行。

2、村庄(镇)调查界线范围内的所有土地是否全部打开设宗调查,没留空白与死角,包括其中的国有建设用地和乡镇集体建设用地,调查范围界线面积是否等其内所有宗地面积之和。

3、除城镇地籍调查已完成的和列为近期城中村改造、因房屋坍塌或扶贫搬迁等原因不调查的外,其他应调查的集体建设用地是否全部调查并完成。

4、应提交的文档资料、权调成果。测量成果。图件成果、数据库成果、面积统计汇总成果、质量控制检查记录等是否齐全。正确、规范、有无缺失。

5、“三检”记录是否齐全、规范,填写的检查记录和检查结论是否真实,检查发现的错误、问题及不规范之处是否得到整改,确实无法解决的是否予以说明,并汇报国土部门。

6、检查比例、项目、内容是否符合规范和省印发的有关文件要求

7、应调查的204图斑的集体建设用地是否进行调查。

8、项目经费是否落实到位,并按照合同约定于工作进度成果质量分期支付。

4.2权属调查成果评价

土地登记申请书填写内容是否齐全、规范。

宗地代码编制是否正确、规范、做到不重不漏。

权源文件是否合法、有效、村委会出具的证明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文件规定。

土地权属状况调查内容是否正确、规范与实际情况是否一致。

指界手续和材料是否齐全、规范。

界址点的设臵、界址点的位臵、界址线的类别与位臵是否正确,与实际是否相符、一致,有无错漏。

界标设臵是否执行规程规定,实地有无缺失。

地籍调查表填写内容是否齐全、规范、准确与宗地草图和地籍图上注记的内容是否一致,有无错漏。

共用宗地调查是否正确。

JW宗地划分与确定是否合理、正确。

界址边长丈量和界址点与临近地物的相关距离或条件距离的丈量是否执行规程的规定、确定无法丈量的原因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误差超限的比例是佛超过检查数量的5%。

202、203图斑内的乡镇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调查的程序、内容、方法与要求是否正确、规范。

国有现状地物穿过村庄、集镇时权属调查的程序、内容、方法是否正确、规范。

省市督导检查指出的错误和问题是否全部整改到位。

4.3地籍控制测量成果评价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地籍图分幅与编号是否符合要求。

控制测量(图根测量)资料是否完整、规范、起点数据是否正确、可靠。

施测方法是否正确,成果精度是否符合锋、规定要求,各项误差有无超限。

图根网点布臵是否合理,图根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有无网点图。

图根(控制)埋石点数量,标志是否符合要求,点之记是否规范。

信号盲区等特殊区域采用静态测量或图根导线测量的方法是否正确、规范,有关原始记录数据是否齐全,规范。

“三检”比例是否符合规程要求,“三检”记录是否正确。

4.4界址点测量和地籍图测绘成果评价

界址点测量资料是否完整,规范、施测方法是否正确。

界址点坐标与面积成果表事故、否齐全,规范、有无错漏。

界址点、界址边和地物点的精度是否符合规程规定,有无检查记录,检查精度超限的个(条)数书否超过5%。

地籍图平面位臵精度是否符合规程规定,图上地籍,地形要素、图式使用、各种文字与符号注记是否符合要求、内容齐全、取舍合理、位臵恰当、无错漏。

地籍区、地籍子区和行政界线。行政村界线是否正确、合理、有无错漏。

宗地代码和地类编码是否正确,有无错漏。

标准分幅地籍图中图根点、高程点的注记数量与位臵是否规范、符合要求。

数学要素和图廓要素(整饰)是否齐全、正确、规范、有无错漏,图幅接边是否符合要求。

面积计算方法及结果、分类面积汇总、调查宗地的数量与面积统计汇总是否正确,齐全。

地籍索引图编绘是否符合要求。内容齐全,正确、规范,比例尺与图幅大小恰当,便于使用。

4.5宗地图成果评价

宗地图是否以地籍图为基础,利用地籍数据编绘,界址点编号是否在地籍子区内唯一。

是否根据宗地的大小与形状确定恰当的比例尺幅面,是否合理、规范。

宗地图中的内容和注记是否齐全、正确、规范、有无错漏

界址点符号与类型,界址线类别与位臵、颜色等是否正确、规范有无错漏。

宗地图与地籍调查表内的宗地草图的内容、要素,应一致的是否一致,有无错漏。

房屋、房屋式窑洞、檐廊、阳台、围墙、陡坎、室外楼梯等建筑物、构筑物、地形符号线性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1:500地形图图式规

范。

4.6数据库成果评价

提交的数据库内容是否齐全、正确、规范,命名是否符合要求。

要素集是否齐全,必选图层是否具备,能否正常打开和运行。

图属是否完全一体化。有无逻辑错误和矛盾。

地籍属性的完整性、正确性、是否符合要求。

点线、点面、线面、面面等拓扑关系是否正确,有无逻辑错误与矛盾。

宗地之外的要素是否齐全、正确、规范、有无错漏

权属调查档案是否数字化,宗地属性与权属记录及资料是否一致。

4.7村庄(镇)调查范围界线与面积对比分析评价

地籍区和地籍子区划分是否正确,符合技术方案的要求。不合理、不正确的地方是否调整、补划、完善。

村庄(镇)调查范围界线是否以202、203地类图斑为基础结合村庄(镇)建设用地的实际占用现状,由县级国土部门确定。

确定后的村庄(镇)调查范围界线是否以解析法实测取得。

当使用权宗地界线、村庄(镇)调查范围界线与地籍区、地籍子区界线或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界线重合时,是否对重合的部分通过权属调查的程序和方法重新确定这段界线的位臵,并以解析方法实

测界址点坐标。

204地类图斑中的集体建设用地调查范围界线确定是否正确、合理

5、备查资料准备

为保证本次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和评价结果的真是客观,我公司专门组织了项目组,项目组在接到任务后制定了专门的评价方案,并及时告知作业项目负责人进行了资料整理。准备资料清单明细如下:沁水县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与宅基地使用权成果质量评价备查质量明细

(1)汇总资料

本标段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及宅基地使用权调查范围汇总表(地籍调查面积与数量,实宗、虚宗、JB、JC、JW等分村统计相关数据)

地籍调查宗地与面积统计汇总表:

村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现状一级和二级分类面积汇总表:

村镇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现状按权属性质汇总表:

(2)数据库成果

地籍调查数据库

(3)权属调查成果(以乡、村分别归档)

含:土地登记申请书、地籍调查表和宗地草图、宗地图、

权利人身份证明和户籍证明材料、本宗和临宗指界手续和材料、指界委托书、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身份证明书、指界通知书回执、土地权属证明材料(含买卖、赠予、继承等相关材料)界址点坐标及面积成果表。以上资料用牛皮纸逐宗封装并内附目录页。

(4)地籍测量成果资料

①控制测量资料(以乡镇为单位存档,分村装订成册)

包含:图根点测量原始记录、控制点成果册、网图、埋石情况、点之记、平差计算资料及成果表。

②界址点坐标及面积成果表(分村归档)

③仪器检定证书等检验说明材料

(5)三检资料

分村装订,各村按照内业7个检查表,外业6个检查表分别装订。(对于一村一张表的可按照乡镇装订归档)(6)图件资料(以村为单位分别归档)

①权属调查工作底图

②地籍索引图

③地籍分幅图

④宗地图

(7)其他资料

6、成果质量评价

6.1任务完成与文档资料评价

通过查阅备查资料,结果见下表:任务完成与文档资料评价表

6.2权属调查成果评价

针对权属调查成果,本次评价通过抽检的方式确定核实对象,采用内业和外业结合的方式进行逐一核实。

(1)抽选对象

本标段地籍成果总宗地为:18999宗,本次评价抽选对象为20%抽选宗地数为380宗。

(2)评定要点及检查内容

权属调查成果质量内业检查质量评价要素表

(3)评定结果

通过对所抽选380宗宗地逐宗核实,其中存在问题的有13宗,占所抽选总宗地数的3.4%。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个别权源材料缺漏,本宗和邻宗都有缺漏现象;

四至填写不准确或填写错误;

6.3地籍控制测量成果评价

针对地籍控制测量成果,在评价时按照总行政村数的30%进行核实,本标段开展地籍调查118个行政村,本次选取36个行政村,其中各乡镇政府所在地为必选村。主要评价要素包括:

地籍控制测量评价要素表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综合污染指数

精心整理培训资料—2 各类环境要素评价方法 一、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1、评价标准 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和修改单(环发[2001]1号)规定的浓度限值 Coi—i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 n—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污染物项数。 根据全省各地空气污染的状况和特征,结合空气常规监测项目情况,计入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的参数为空气质量常规监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12个城市将可吸入颗粒物监测结果计入综合污染指数,其他市、县、区以总悬浮颗粒物监测结果计算空气污染综合指数。

⑵空气质量达标评价由单项污染物水平和级别以及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进行评价,其中年均 单项污染物级别由环境空气质量的年均值标准确定;综合的空气质量级别的确定为最差一个单项污染物级别即为空气质量级别。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一级和二级)为达标,超过二级标准(三级和劣三级)为超标。其中一级为空气接近良好背景水平的优级,二级为空气有一定程度的污染物存在但影响程度尚可接受的合格水平,三级为空气污染已经达到危害性程度,劣三级为空气污染相当严重。 ⑶污染负荷系数法 为: 1 2 9:00 3、降水评价方法 降水酸度(pH值)以pH=5.60作为划分酸雨界限,一般将pH<5.60的降水称为酸雨。用降水pH 年均值和酸雨出现的频率评价酸雨状况。 三、沙尘暴评价 (总站生字﹝2004﹞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关于印发<沙尘天气分级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 31号)规定进行评价。详见表3-7。 表3-7 沙尘天气分级颗粒物浓度限值单位: mg/Nm3

10 2、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达不到规定时间者,其分级下降一级; 3、未达到分级标准的其它沙尘现象统称为“受沙尘天气影响”。 四、地表水评价 限值进行比较,以该断面(或河流)污染最重因子的类别作为该断面(河段)的水质综合类别。 ⑵地表水域功能标准 根据陕西省地表水域功能标准进行水质超标状况评价 ⑶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污染分担率来计算和评价各水域(或河流)间的污染程度大小和污染年际变化(污染指数计算,采用第Ⅲ类标准值)。

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监理评价意见报告

领秀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 监 理 评 价 意 见 报 告 总监理工程师: 公司技术负责人: 武汉博特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华亚投资有限公司 二○一一年月日

一、前言 本报告系对领秀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的评价意见。 受湖北华亚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武汉博特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领秀苑项目监理部依据监理委托合同,对领秀苑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施工监理,本着为业主服务、为社会负责的精神,监理工程师按监理规范已完成主体施工过程中的巡查、旁站监督、建筑材料见证取样送检、跟踪施工记录及资料审核等程序化的监理工作。本工程所用砼为商砼,砼试块强度、钢筋力学性能由施工单位委托武汉市锦建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检测。现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已完毕,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我项目监理部结合日常掌握的情况对其施工质量作出评价。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领秀苑 2、工程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湖北华亚投资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武汉博特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湖北天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承包单位:武汉新建总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3、工程规模及用途:总建筑面积39001.63㎡,另地下室9030.87㎡,建筑占地面积1864.88㎡,建筑高度96.8m,建筑层数为三十层。 4、工程地点:武汉市武昌区雄楚大街128号。 5、设计主要要求: 结构形式:本工程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双塔式30层主楼1栋(1.2#楼)及其裙楼和地下室车库,主楼部分设置两层地下室,主楼南侧为一层地下室,无上部结构,兴建的领秀苑的塔楼部分采用筏板基础,其他区域采用独立柱基或人工挖孔墩基。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耐火等级为一级;建筑耐久年限为50年(三类)。砼强度等级:一层至九层现浇梁、板、柱为C40;九层至十五层现浇梁、板、柱为C35;十五层至二十一层现浇梁、板、柱为C40一层至九层现浇梁、板、柱为C30;二十一层至电梯机房现浇梁、板、柱为C25;屋面梁板混凝土强度为C30;其他现浇构件为C20。 三、质量评价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建筑工程监理委托合同》; 2、审查通过的武汉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施工图及其他设计文件;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撰写

1. 总论 总论的目的是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背景情况、项目和环境影响评价的进展工作,基本的编制依据、评价标准、环境敏感点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个章节,对整个报告书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 1.1 项目由来 表明项目的由来和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并说明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1)建设项目的建设背景以及由来 根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摘取其部分关键内容,或者查阅相关资料后进行此段内容的编写,字数不应该太多,表述要简洁、流畅,经过提炼后用一小段文字说明问题即可。(2)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简介 根据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其主要产品、产量、采用工艺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字数不应该超过50 字。 (3)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 对建设项目的前期进展情况进行极简单的说明,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化工类项目需要编写环评工作大纲)进行简单回顾,对环评大纲的批复和执行情况进行说明,并标注文件批号与时间。 (4)开展环评的目的和要求 可参考标准范本,对此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进行说明。 1.2 编制依据 一、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是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的体现,必须依据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是四个必须遵守的

法律法规,其他法律法规视项目具体内容选定。 二、技术规范工业项目的技术规范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HY/T 2.1-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T2.2-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HJ/T2.3—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Y/T 2.4-1995) 。非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海洋工程类项目海洋环评技术导则,其它有关行业的环评技术规范视项目内容决定(如公众参与导则、规划环评导则、区域环评导则、人体健康导则、石油天然气导则、化工规划环评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等)。 三、项目技术文件指项目的建议书、可研报告或设计文本及其有关部门的立项依据等。如果是技改、扩建项目,还应包含过去项目有过的环评报告及其批复文件等内容;含大纲的报告书应包括大纲专家评审意见及技术评估单位对大纲的评估意见,对于该项目的环评标准的确认函和总量指标函。 四、其他依据包括项目涉及的各类规划和保护条例,以及建设单位要求开展环评工作的委托书或双方签订的技术咨询协议等。需要强调的是有关规划及土地方面的预审意见。 五、建设项目的环评委托书。 1.3 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当采用项目所在地环保部门确定的标准,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二大类,在明确环境功能的基础上,确定采用的标准。 评价时根据区域水、气、声环境功能类别划分,也包括固废和危险固废,以及当地有要求的其它标准(如中水回用、绿化标准等)。 按环境功能区分别列出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浓度限值、排放速率、无组织排放厂界浓度限值等)。确定评价标准时应掌握下列三个原则:

质量评估报告)

备案文件四(2) 单位工程质量综合验收文件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监理单位提供) 工程名称: 监理单位: 法人代表(签字): 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单位公章) 年月日 总页第页

泰山环山路建设工程(桃花峪-蓄能电站)质量评估报告 总监: 编制: 泰安瑞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009年09 月20 日

泰山环山路建设工程(桃花峪-蓄能电站) 质量评估报告 一、工程概况 1、建设单位:泰安市城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2、工程名称:泰山环山路建设工程(桃花峪-蓄能电站) 3、工程地点:泰安市 4、结构形式:沥青混凝土路面 5、设计单位:泰安市城市建设设计院 6、施工单位:泰安市东岳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7、开竣工日期:2009年02月至2009年9月 8、工程概况:本工程包括道路桥梁、电气管线和给排水管网。西起桃花峪路,经石腊河、黄草岭、大官庄、泰山学院,东至蓄能电站。 路面结构组合: 1、车行道: 沥青混凝土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改性沥青 粘层采用乳化沥青,用量:0.4Kg/m2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透层采用乳化沥青,用量:1.0Kg/m2 基层:18cm水泥稳定碎石 18cm水泥稳定碎石 2、人行道 6cm人行道板+3cmM7.5水泥砂浆垫层+10cmC15水泥混凝土。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30公里/小时。 道路等级: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30公里/小时。 二、工程质量评估依据: 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2008年4月2日发布 2、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2008年11月4日发布 3、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2008年10月15日发布 4、施工合同 5、建设工程委托监理合同 三、单位工程竣工验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承包合同。 2、技术文件:设计图纸、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记录、定位放线记录;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合格证、试(检)验报告;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记录;分项(分部)工程检查验收记录等。 3、国家有关规范及标准;省、市有关规定。 4、竣工图 四、该工程已符合分部工程验收的基本要求︰ 1、完成工程设计和施工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工作内容,达到国家规定的验收标准; 2、工程质量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设计文件,施工合同规定的要求,并经有关单位及专业人员进行了核定。 3、工程所用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等均有出厂合格证和必要的检测(验)报告。 4、具有完整的工程技术档案资料。

成果质量评价报告范文

成果质量评价报告

XX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 地籍调查成果 质 量 评 价 报 告

XXXXXXXXXXXXXXXXX 6月6日 目录 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2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工作区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作业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3评价依据、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评价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评价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4成果质量评价内容及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评价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权属调查成果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地籍控制测量成果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界址点测量和地籍图测绘成果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宗地图成果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6数据库成果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报告

1总则 1.1任务来源及评价目的 1.1.1任务来源 汉江平川段位于汉江干流上游,西起勉县武侯镇,东到洋县小峡口,东西长105km,南北宽5-25km。汉江平川段防洪工程建设始于建国后。五十年代修建了38.4km砌石护岸,有效地操纵了局部河段的河岸坍塌;六十年代初,提出“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在干支流两岸筑堤73.5km,造林4万多亩,新建、加固了一些险工段;1974年以后,按照“向汉江要地”的错误精神指导下,筑堤83.8km。由于过度缩窄河道,导致所修建的大堤大部分毁于“81.8”、“90.7”洪水。1991—1994年,一期工程新修堤防52.02km。1998年开始续建,到2000年底完成新修堤防12.97km,加高培厚16.16km。截止2001年4月底,汉江干流两岸共建有堤防工程171143m,其中左岸堤防工程20段长93935m,右岸堤防工程21段、长77208m;各类坝垛228座,其中左岸81座,右岸147座;涵闸(洞、管)138座,其中左岸61座,右岸77座。但仍存在城防段防洪标准偏低,部分地段堤线布置不合理,排涝设施不健全、尚未构成完整的堤防防护体系等防洪问题。继1998年“三江大水”之后,为汲取大灾之后的经验教训,水利部及所属各大流域机构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按新的技术规范重新编制河流防洪规划。为此,汉中市河道治理处托付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在原防洪“一期工程”和“续建工程”基础上完成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可行性研究。依照《建

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要求,汉中市河道治理处于2002年3月21日托付我院进行该项目环境阻碍评价。 1.1.2评价目的 通过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环境阻碍分析,预测、评价工程建设可能对当地环境产生的阻碍,从环境角度论述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将不利阻碍减小到最低限度,使经济建设和环境爱护协调进展,为环境治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1.2评价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1989.12); (2)《建设项目环境爱护治理条例》1998年国务院第253号令; (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阻碍评价规范》SDJ302—8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治理条例》; (6)《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1993); (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水利部SL204—98; (8)《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 2.4—95),1995年; (9)《环境阻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阻碍》(HJ/T 19—1997); (10)《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 汉中市河道治理处汉江平川段防洪续建工程环境阻碍评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 行) 二○一一年三月 —3—

目 录 一、基本规定 (6) (一)评价指标 (6) 1.水质评价指标 (6)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 (二)数据统计 (6) 1.周、旬、月评价 (6) 2.季度评价 (6) 3.年度评价 (6) 二、评价方法 (7) (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 1.断面水质评价 (7)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 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 —4—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5—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 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 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6—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

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 开展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是检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关于印发《XX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省环境保护厅办公室《关于转发<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与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细则>的通知》及省、州环保部门相关要求,现将我县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县是省42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之一,属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类型为生物多样性维护。近年来,我县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并举的原则,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纳入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一)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把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财政、国土、住建、环保、林业、农牧、水务、统计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并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对年度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了部门职责,落实了具体任务。 第 2 页共 10 页

二是建立生态保护规划。根据《县生态县建设规划(XX-2020)》,按照“一核二廊三区多点”的生态建设构架要求,编制了《省州县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实施方案(XX~2020年)》,继续以开展4大体系和9大重点生态项目工程建设来支撑我县的自然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三是编制了检测方案。制定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XX年度环境监测方案》,继续委托州环境监测站对我县大渡河流域2个断面25项水环境质量指标和县城区4项大气环境质量指标及2家工业企业污染源进行现场环境监测,确保辖区内水环境和大气环境安全。 四是层层分解工作任务。认真学习考核办法,准确把握各项指标的报送要求。同时,将考核指标填报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部门,要求每年1月15日前提供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所需的各项数据和资料,并由县环保局负责完成考核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在工作中,各相关部门严把指标的填报关,确保了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目前,自查报告的资料收集、汇总、软件录入等工作已经完成。 (二)严格管理,确保资金安全。 XX年,我县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根据《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设立了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资金专户,并规范操作流程,强化资金监管,严格实行投资评审、公开公示、绩效考评等管理制度,按照基本建设相关 第 3 页共 10 页

质量评估报告

宁钢?恒祥国际三期商住楼项目工程 37 #楼基础分部质量评估报告 编制: 审批: 日期: 宁夏房安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第二十项目部

32#基础分部质量评估报告 受宁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委托,我监理公司对34#楼实施了施工阶段的全程监理,根据监理合同的规定,监理的业务范围是对本工程施工图和施工承包合同确定的土建工程和水、电安装工程全程跟踪监督管理,监理的内容是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的控制、施工安全控制、合同的管理和组织协调等工作。32#楼于2016年5月1日开工,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与6月17日施工完毕,本监理部对32#楼基础分部施工质量进行评估。 一、工程概况 1、一般情况: 本工程位于沙坡头区平安路以北与迎宾大道以东的交汇出,建筑面积12492㎡,本工程采用框剪抗震结构,基础为平板式筏型基础,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地上高度52.1米,剪力墙抗震等级二级,框柱抗震等级二级。按照八级抗震设防,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本工程有九源(北京)国际顾问有限公司设计,中卫市嘉盛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承建,宁夏房安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 本工程基础底板垫层为150厚C20混凝土,基础筏板结构采用C30P8混凝土,地下室外墙及内剪力墙结构采用C40P8混凝土,地下

室顶板及梁为C30P8混凝土。

2、工程建设目标 质量等级:合格 二、评估依据: 1、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工程施工合同; 2、经设计审图机构通过的施工图; 3、经总监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 4、经审批的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20204-2002; 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8、工程建设强制行标准要求; 三、质保资料的审核情况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利用废纸和商品浆造纸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江苏横峰浦丰纸业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 日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1 评价目的---------------------------------------------- -------1-1 1.2 编制依据-----------------------------------------------------1-1 1.3 评价采用的标准-----------------------------------------------1-2 1.3.1 环境质量标准--------------------------------------------------------1-2 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1-2 1.4 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1-3 1.4.1 评价工作等级--------------------------------------------------------1-4 1.4.2 评价范围------------------------------------------------------------1-4 1.4.3评价因子-------------------------------------------------------------1-4 1.5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表-------------------------------------1-4 1.6 评价内容与评价重点 ------------------------------------------1-5 第二章建设项目概况 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2-0 2.2 项目规模及总投资---------------------------------------------2-0 2.3 生产工艺方法-------------------------------------------------2-0 2.4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2-0 第三章工程分析 3.1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3-1 3.2 主要原辅材料用料---------------------------------------------3-1 3.3 主要工艺设备-------------------------------------------------3-2 3.4 公用工程-----------------------------------------------------3-2 3.4.1 供汽----------------------------------------------------------------3-2 3.4.2 给排水情况----------------------------------------------------------3-3 3.5 污染物排放情况及其控制措施-----------------------------------3-4 3.5.1 废气----------------------------------------------------------------3-4 3.5.2 废水----------------------------------------------------------------3-5

质量评价意见报告—(水产养殖项目)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溪霞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水产养殖污染减排工程) 施工质量 评 价 意 见 报 告 江西省鑫洪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溪霞流域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监理部 2018年10月

一、前言: 本报告系对新建区溪霞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水产养殖污染减排工程)质量的评价意见。 受新建区农业局的委托,江西省鑫洪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新建区溪霞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工程项目监理部依据委托合同,对新建区溪霞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水产养殖污染减排工程)项目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的施工监理,本着为业主服务、为全社会负责的精神,监理工程师按监理规范已完成施工过程中的巡查、旁站监督、建筑材料试验见证取样、跟踪施工记录及资料审核等程序化的监理工作。本工程所用施工已完毕,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我项目监理部结合日常掌握的情况对其施工质量作出评价。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新建区溪霞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试点工程(水 产养殖污染减排工程) 2.工程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人民政府 监理单位:江西省鑫洪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承包单位:江西省旺恺建设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工程规模: 对项目区所涉及的200亩鱼塘进行清淤与整理,并对所涉及的渔塘进行清洁养殖工程建设。 3.工程地点: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溪霞镇 4.设计主要要求: (一)鱼塘清淤与整理 1、施工工序 原地面联测(监理复核)、抽水、淤泥范围和顶面标高测量(监理复核)、清淤施工、清淤后测量(监理复核)、换填、碾压、验收、路基填筑。 2、施工排水 鱼塘抽水前,先进行原地面联测,监理工程师复核确认,作为鱼塘清淤换填工程量的计算依据。 排水时根据水塘面积及路线占地情况,对于面积很大的水塘可以先修筑围堰,然后抽干围堰内的水,对于较小的水塘可以直接抽水,抽水前先将塘中的杂物和设备清理干净。 3、淤泥地形联测 抽水完毕,露出淤泥面,在进行清淤前,测量站测量开挖面积及淤泥顶面原始标高,之后,监理工程师对测量结果复核签认,作为计算开挖淤泥工程量的依据。 4、清淤施工 清淤暂按照设计深度考虑,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对于腐殖质或有

质量评价意见报告

2009年人行天桥工程、霁虹桥改造分流道路改造等 道路工程四期 质量评价意见报告 黑龙江省城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驻地监理办 二0一0年六月三十日

2009年人行天桥工程、霁虹桥改造分流道路改造等 道路工程四期 质量评价意见报告 一、工程概况: 1、工程项目名称:2009年人行天桥工程、霁虹桥改造分流 道路改造等道路工程(四期) 2、工程位置: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动力东西街。 3、工程特点:霁虹桥改造分流道路改造等道路工程。 4、工程总投资约 3275799元。 5、本工程于2009年8月20日开始施工,在各参建单位共 同努力下于2010年6月5日竣工。 6、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二十一标段动力东西街 工程结构层: 5Cm AC—16 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土(改性沥青,掺4%SBS 改性剂) 7 Cm AC—25F型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20 Cm 三灰碎石(9.5%石灰、1.5%水泥、19%粉煤灰、70%碎石) 20 Cm 二灰碎石(11%石灰、 19%粉煤灰、70%碎石) 20 Cm 二灰土(10%石灰、20%粉煤灰、70%土)

总厚度72 Cm 边石采用80*35*15机切花岗岩边石998.04 延长米 排水工程量: 沿线两侧每40m设置双箆式雨水井各一座。 1.管径及管长:钢筋混凝土圆管d600mm 管长L=399.47m 2.检查井:1000毫米钢筋混凝土圆形检查井9座, 扇形钢筋混凝土检查井1座。 工程完工后甲方项目管理公司及时组织了由项目管理公司、监理公司、施工单位各方人员参加了竣工初验,根据现场实测实量,施工现场外观检查及内业资料,没有违反强制性条文现像,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安全和功能检查资料及主要功能抽查资料齐全,外观质量良好,无明显质量缺陷,工程质量合格,并于2010年6月10日进行了竣工验收。 二、工程主要参建单位及项目负责人 建设单位:哈尔滨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勘察单位: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设计单位: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监理单位:黑龙江省城顺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区包括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 本标准于2006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内容: ——优化生态环境状况和各分指数的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新增生态功能区、城市/城市群和自然保护区等专题生态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和计算方法。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废止。 本标准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修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青海省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监测总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5年3月13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5年3月13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我国县域、省域和生态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其中,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县级(含)以上行政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评价方法适用于各类型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适用于地级(含)以上城市辖区及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方法适用于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及变化趋势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4848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24255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SL 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人防工程质量评价意见报告

乐清阳光花园 人 防 质 量 评 价 意 见 报 告 总监理工程师: 评价单位:北京中联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阳光花园项目监理部 评价时间:2009年7月11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建设项目的参建单位及负责人 三、评估依据 四、质量保证资料核查情况 (一)、质量保证资料核查情况 (二)、隐蔽工程验收、功能性试验情况 五、分项、分部工程质量验收情况 六、观感质量评分 七、评估结论

工程质量评价意见报告 一、工程概况 乐清市阳光花园商住楼人防地下室工程位于乐清市乐成镇。由浙江顺益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建筑由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平战转换由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该人防工程平时作为地下停车库使用,战时作为人员掩蔽部。工程总建筑面积约:50610.2 m2,层高3 m。人防工程建筑面积约:2453 m2。 本项工程为甲类人防工程,单建掘开式,防核六级、防常规六级、防化等级为丙级。人防总建筑面积约:2453m2,划分为2个人员防护单元,划分6 个防爆单元。本工程掩蔽面积1600m2,战时可掩蔽1600人。按《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GB50225-2005)设计。人防结构顶板厚度250mm,墙厚300mm,底板厚450mm。 在战时应做好使用功能的转换,清理场所,疏通各出入口,拆除与人防无关的管线、设备等,检修工程内部设备,确保工程内的通风、用电、给排水能正常使用,并构筑战时干厕、防化值班室,战时水箱等,确保人防工程在预定的时间内达到战时的使用标准。战时应做好防护功能的转换,连通口部的转换,各防护单元之间的连通口部临战封堵;防空地下室的对外连通口部的外部临战

工程质量评估报告(范例)

合肥滨湖新区渡江战役纪念馆环湖北路上跨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建设单位:合肥市滨湖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施工单位:安徽开源路桥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安徽省高等级公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总监理工程师:刘恩红

签署页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评估依据 三、自检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管理体系评价 四、材料报验 五、工程实体质量评估 六、竣工预验收监理结论 七、附录: 附一:单位工程质量评分表 分部工程质量评分表 附二:工程单位工程质量综合评分表 附三:监理抽查/见证试验情况汇总及说明 附三:工程概况表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合肥滨湖新区渡江战役纪念馆环湖北路上跨工程 2、工程地点:合肥市滨湖新区 3、建设工程组成及规模: 环湖北路上跨桥位于渡江战役纪念馆和环湖北路交汇处,桥轴线桩号为K4+740.70.桥与环湖北路斜交,交角为70.74°。桥体布置为梁板式,共布置2跨,单跨跨径21.4m,总长度42.8m,桥宽176m。桥上部结构采用跨径21.4m预应力砼简支空心板桥,全桥顶面水平布置,上覆广场工程地面结构层。桥面顶高程为14.30m。上部结构采用C50预应力砼空心板,板厚1.4m。下部结构桥台采用钢筋砼扶壁式轻型结构,前墙、底板厚均为1.2m。中墩采用墩柱式,桥墩基础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底宽4.0m,墩柱采用C25钢筋砼柱体,柱尺寸 1.0m×1.6m,柱顶设钢筋砼盖梁。上跨桥进出口两侧(防洪)挡墙长分别为160.46m,240.1m。桥涵顶面采用铝塑板吊顶,两侧桥台以及桥涵进出口顶挡墙外立面均采用氟碳漆饰面。桥面铺装层上设XYPEX防水涂层,上覆防水卷材一层。桥涵内按照隧道标准布置照明,另设置一定的消防设施(灭火器箱,500X400X800,16只,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MF/ABC8,32具)。 4、工程合同额:36987426.91元。 5、建设工程工期:180天。 6、项目参建单位名称:

环境质量报告书简介

刍议《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的修订 《环境质量报告书》是环境监测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具体形式,也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各地环境保护监测站成立之初,根据自身的监测工作编制当地的单项或水气环境质量报告书。1980 年建立环境质量报告书制度,1991 年原国家环保局总结各地十多年来的编报经验,颁布了《全国环境监测报告制度(暂行)》及配套的《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规范和统一了全国的环境质量报告书的编写工作,并于1991年组织了第一次环境质量报告书的评比。之后,每逢5 年一次的大编年,都要进行评比,这已成为环境监测系统科技人员的一大盛事。《环境监测报告制度》已于1996进行了修订,《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和《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迄今为止尚未修订。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这些文件已经很难适应新的形势需要,特别是成立了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工作进入国民经济的大舞台和主战场,环境管理和宏观决策对环境质量报告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五年环境质量报告书为例,对现有编写大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修订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编写大纲修改的建议稿,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在不久的将来能够看到新的、合乎新的环境保护形势需要的《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问世。 一、《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大纲》存在的问题 1、报告书名称不恰当 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社会条件的综合体。根据现代概念,环境可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说法。 狭义地说,环境是指环境中的各要素,如大气、水、土壤、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这些要素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类;按其组成要素,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和生物环境。 广义的环境包括宏观与微观两方面,宏观环境指宇宙空间、地球表面的四个圈层(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生物圈);微观环境指特定中心的某一区域,如一座城市、一个村落、一间居室甚至一盆根雕景观都可以称之为环境。 环境与生态两词往往被联用,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环境系指人类或某一特定中心的周围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环境中的主体是人;生态是指特定区域内的物质和能量的总和,它的主体是动物或植物等生命体,自然属性的“人”也可以认为是生态的主体之一。 什么是环境质量?环境质量是可以运用人类制订的标准来评判的环境要素的质量,对生态状况的评判,很难用主观标准去评判,只能用变化趋势来评判其在特定时间内的生态平衡情况。 在新的形势和认知情形下,《环境质量报告书》这个名称不很恰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涵,全国各地普遍进行生态区域建设,因此,反映一个地方的生存条件不仅是水、气、噪声等环境要素的优劣,而且还要有植物、动物等生物圈的变化情况,以及人与自然生态和谐相处的程度和面貌。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环境质

质量评估报告范本

质量评估报告 我**************对本工程实施全过程监理工作,在工程即将交工之际,特作以下总结. (一)主要建筑材料 该工程基础与主体的钢筋,全部使用合格钢材;基础与主体的水泥全部为合格水泥,结构混凝土用砂为中砂。 钢材、水泥、钢筋套筒按种类、批量进场时均有合格证,且在我公司监理人员的监督指导下进行现场取样,复试结果合格。 水暖、电气材料(各种管材)均有合格证、准用证、监测报告等质量合格证明。

(二)地基验槽 基槽挖完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的有关技术负责人进行了地基验槽,各方一致认为: 基槽岩土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相符,土质均匀。(三)基础工程 基础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和施工项目部重点控制了混凝土的坍落度的检查,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的振捣等,并且多次联系商混站协调混凝土供应事宜保证了混凝土的强度。 钢筋的种类、直径、间距、排距、绑扎等均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要求。 (四)主体结构部分 1、钢筋工程:施工中对钢筋搭接,严格按规要求的有关规定验收.施工中对钢筋焊接的,严格检查各焊接接头外观质量,对外观质量有怀疑的进行抽样做物理性能试验检验。对梁、柱节点部位的钢筋作为重点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设计施工图和抗震节点构造要求的部位进行整改,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为防止钢筋过大的位置偏差,在绑扎钢筋时,按钢筋间距,弹好墨线后进行钢筋帮扎,采取了有效手段严格控制了梁、柱钢筋的水平、竖直位置。钢筋绑扎符合施工规的要求。 2、混凝土工程:对原材料质量控制把关严格,水泥为

湖牌水泥,施工时对模板工程作为一道关键工序来控制,保证模板位置准确,不漏浆。混凝土浇筑中,施工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根据结构特点,已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进行了严格管理,保证了梁、板、柱的几何尺寸,混凝土梁、板、柱观感质量较好。从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看,强度均达到设计要求,抽样回弹检测混凝土强度结果均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3、砌体工程:砖混墙体为粉煤灰烧结块砖与加气块结合砌筑,以加气块为主。M5.0水泥砂浆砌筑。为保证砌体观感质量要求,按皮数杆进行砌筑,保证了灰缝厚度的均匀。砌体质量检查垂直、平整均符合要求。框架部分墙体为加气混凝土砌块,砂浆饱满,垂直平整度均较好。 二、工程技术资料核查情况 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建筑与结构资料齐全;给排水与采暖资料齐全;建筑电气资料齐全。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建筑与结构资料齐全;给排水与采暖资料齐全;建筑电气资料齐全;建筑节能资料齐全。 三、防水工程 对于防水工程,我监理公司十分重视其工程质量,尤其是屋顶防水,进场材料立即报验,实行旁站监理与平行巡视相结合,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完毕后,按照验收规进行闭水试验,监理人员协同甲方代表和施工队质监人员共同验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第一节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法 知识点: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 单因子环境质量指数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种评价方法。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将指数系统与环境标准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具有简单、直观、易于换算、可比性强等优点。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污染物浓度与环境危害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线性的。 设某一因子i 作用于环境,其环境质量指数的公式可写为: 式中:P i 为环境质量指数;C i 为i 因子在环境中的浓度;S i 为环境质量标准中该因子某一标准浓度值。 大气、水、土壤等绝大多数评价因子均可采用上述的标准型指数;由于DO (溶解氧)和pH 与其他因子的性质不同,需采用不同的指数形式。 1. DO 的标准型指数形式 式中:P i ——i 点的DO 环境质量指数;DO f ——饱和DO 浓度;T ——水温(℃); DO j ——i 点的DO 浓度;DO s ——DO 的评价标准。 2. pH 的标准型指数形式 式中:P i ——i 点的pH 环境质量指数;pH i ——i 点的pH 监测值; pH sd ——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 下限;pH su ——评价标准中规定的pH 上限。 需要注意的是:当P i ≤1,表示未超标; 当P i >1,表明已超标,而此时(P i -1)×100%可以表示超标百分率。 第二节 单要素综合指数法 知识点:单要素综合指数 在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评价对象中,一类是相对稳定的研究对象,它们往往是以要素形式出现,主要有大气、水、土壤、噪声等。单要素综合指数是对某一要素中不同的环境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用于描述环境中某一要素的质量现状。根据不同评价目的的需要,环境质量指数可以设计为随环境质量提高而递增,也可设计为随污染程度的提高而递增。 常用的单要素综合指数具体形式如下: 1. 代数叠加型指数: i i i S C P =() s i s f i f i DO DO DO DO DO DO P ≥--=()s i s i i DO DO DO DO P --=pH pH pH P su i i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