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标准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标准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标准

山东协和学院

课程标准(旅游管理专业)

山东协和学院教务处二○一六年九月

目录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酒店管理概论课程编号:1

课程负责人:郭庆慧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内容丰富、知识更新快、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酒店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程序;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酒店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具有协作、创新的职业素养及良好的酒店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管理学》

后续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住宿管理》

课程设计理念

本着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酒店管理概论》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其设计理念是:以当前酒店业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课程规划设计,确定课程内容、组织实施教学、探索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计思路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的开发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开发方法,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彻底打破原有课程的理论教学体系,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和操作性。首先根据市场、企业、行业对酒店管理人员的需求情况进行调研,确定了酒店管理人员的职业岗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对酒店管理人员的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制订课程标准,然后进行主教材、教师指导书、学生指导书以及配套资源的开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培养酒店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酒店管理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熟悉酒店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了解酒店各大核心营业部门的运营与服务;掌握

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管理、营销管理等核心内容的基础理论,具备运用管理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酒店管理意识和能力。

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现代酒店经营管理理念和发展趋势;掌握酒店管理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方法。

2.2.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通过分析相关案例,具备解决酒店管理各项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独立工作能力,达到高星级酒店核心部门营业职业能力。

2.2.3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酒店经营与管理理念,掌握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务质量管理等内容,并具备良好的酒店业职业道德素质。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从当前酒店业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使其具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既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又兼顾酒店业相关职业技能考试的需要,实现“双证”融合。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序号模块情境内容教学要求课时

1 酒店概述1.酒店的概念

2.酒店的发展历史

3.酒店集团

本模块属于基础性知识,要求学生能够了解酒店

的发展历史;理解酒店的发展趋势和酒店集团的

概念;掌握酒店的基本概念、酒店的类型及酒店

产品的特点。

6

2 酒店管理

理论与

方法

1.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

2.酒店管理的基本方法

本模块理论性较强,在掌握管理学基本知识的基

础之上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酒

店管理的基本含义、职能及基本方法。

6

3 酒店组织

管理

1.酒店的组织机构(扁

平式、锥型)

2.酒店的管理制度(直

线制、直线-职能制、事

业部制)

在本模块的教学中,重点要求学生了解现代酒店

的组织设计原则;理解现代酒店的管理制度;掌

握现代酒店的组织机构设置。

6

4 酒店接待

部门管理

1.现代酒店餐饮部

2.前厅与客房部的业务

流程及管理制度

本模块是扩展性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酒店各部

门的经营与服务,本模块的重点是掌握现代酒店

12

序号模块情境内容教学要求课时

餐饮部、前厅部和客房部的业务流程及管理制

度。

5 酒店资源

管理

1.酒店物力资源管理的

流程与方法

2.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

概念与内容

本模块要求学生理解酒店资源管理的概念及主

要内容;重点掌握酒店物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流程

及方法、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6

6 酒店服务

质量管理

1.酒店服务的特性

2.酒店服务质量的概念

及特点

3.服务质量管理的含义

与方法

本模块要求学生了解酒店整个服务程序的管理,

掌握服务规程的制定和实施;理解酒店服务质量

的含义和特点;掌握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内容。

6

7

酒店营销

管理

1.酒店营销的概念

2.营销组合的含义

3.新型营销方法

本模块要求学生了解现代酒店的新型营销组合

及创新理念;理解酒店营销活动的概念;掌握酒

店营销组合的概念及策略。

6

总计48 4.实施要求

教材编写

教材选用由郑向敏主编,南开大学出版设出版的《现代饭店管理学》,本教

材为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该教材既强调学科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又注重酒店实践应用中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既注重管理理论与方法,又注重酒店功能性和实务性的管理与操作;既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践的特色,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能够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现代饭店管理》,汪为春编着,现代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

2.《管理学原理》,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3.《现代饭店管理——理论、方法与案例》,翁钢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年。

4.《饭店创新经营与策略》,宋雪鸿,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

5.《酒店管理经典案例》,陈文生,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

6.《服务管理——酒店管理的新模式》,贾依?坎达姆普利,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

7.《饭店管理》(第三版),蒋丁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教学方法与手段

4.2.1教学模式

《酒店管理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是探索并推行企业全程导入下的“五步式”人才培养模式。

“企业全程导入”的“五步式”培养模式,是指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推进企业全程介入课程的人才培养过程: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参与构建课程体系、参与建设实训基地、参与授课辅导、参与实训指导、参与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等;在企业全程导入下注重学生的课内教学——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校内实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校外见习——进入酒店熟悉各部门工作流程,校外实习——实现顶岗、轮岗的就业环境,校内升华——通过校外的见习、实习,返回学校进一步提升理论知识,提高专业认知。

4.2.2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在采用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使用PPT课件和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演示,使学生系统性、全面性地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组织小组典型案例研讨、实地调查与参观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从而深度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此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聘请校企合作企业的酒店经理人作专题讲座。

4.2.3教学手段

目前,《酒店管理概论》课程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即包含丰富的文字资料,也有精美的地图、图片资料,部分课件还链接有影像资料,提高了课程的形象性、趣味性,授课效果较好。

(1)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本课程教学充分依托我院“数字校园”的优势,利用网络资源等扩充性资料,在备课、上课、辅导等环节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2)教学手段的多媒体化:在课程教学中,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如多媒体课件、视频演示等教学手段。学生可以利用院机房、旅游信息管理实训室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师生互动。

(3)互动方式网络化: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进行师生间的教学讨论和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的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也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通过学生作业成绩、出勤率及课堂纪律的考核确定。迟到、早退、旷课均予以扣分。学生缺勤超过三分之一,或作业未完成次数超过三分之一者,取消其期末考试资格。“期末考试成绩”通过期末考试来确定,试题从题库中随机抽题,试题覆盖面要广,能够客观检测出学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目前,本课程选用的教材为郑向敏主编,南开大学出版设出版的《现代饭店管理学》,本教材为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课程学习网站:

[1]中国酒店管理网:

[2]中国旅游网:

[3]中国饭店联合信息网:

[4]:

[5]:

[6]:

[7]:

5.其他说明无。

《旅游资源学》课程标准

课程负责人:魏薇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旅游资源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习掌握旅游资源学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最新理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进行旅游资源调查,撰写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产品策划书、旅游业发展建议书等文案,以供各级领导、各旅游企业决策参考。

课程设计理念

该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其设计理念是: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采取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使课程贴近职业岗位、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达到“能干、会干、干好”的综合职业能力的目标。为此,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在广泛征求行业和企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校内外专家的共同合作下,坚持以实际工作中旅游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培养为主线;以野外调查实习与课堂教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培养旅游资源评价、数据处理能力为核心,以满足岗位要求为目标,提高学生对旅游资源调查开发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素质水平。

课程设计思路

坚持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课程的选择以旅游业以及旅游新型业态需求为依据,课程内容以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与优秀企业合作,加大创新创业和专业技能培训及考核,不仅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要使其具备良好的创业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旅游资源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养成现代旅游人应具备的素质,掌握旅游资源调查开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技能和实际运用能力,为学生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旅游资源审美评价、旅游资源调查、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能够提出旅游资源开发建议。有助于学生掌握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创造和就业的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实现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具体目标

系统地理解旅游资源概念内涵、分类依据和分类方法;掌握不同旅游资源类型的辨识和特征;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原则和标准;掌握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具体流程和内容;掌握不同旅游资源形成和分布的原因和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熟练运用Excel分析旅游资源调查数据并提出开发建议。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该能从整体把握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类型、性质、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基本工作程序方法,初步掌握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方法与措施,培养可持续资源开发的意识,为下一阶段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具备自我发展、终生学习的观念和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具备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及思考、分析、判断及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能够把握旅游行业融合发展趋势并独立创业的能力。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旅游资源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资源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成因、特点、美学特征等,掌握旅游资源的调查方法及开发原则,培养学生审美评价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为达成上述目标,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做到:第一,根据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选取教学内容,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于一体,在内容组织上自成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第二,按学习情境设计教学,优化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内容选取摒弃原来的章节限制,将知识点项目化,每个项目设置若干学习情境。随着对各情境的学习,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够更加系统化,实践技能也将有突破性提高。第三,结合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训练,从培养职业素质角度选取教学内容。第四,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内容的选取。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按理论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进行教学的组织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于一体,在内容组织上自成体系,设有4个教学模块,10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相关情境教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模块项目学习情境主要内容学时

旅游资源与审美旅游资源的

分类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

分类标准

旅游资源的含义、基本属性和分类 2 旅游资源的旅游资源的审美特旅游资源审美的表现形式及审美价值 2

模块项目学习情境主要内容学时审美征及方法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及

水体类旅游

资源

地质地貌类资源地质地貌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 4

水体旅游类资源水体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 4

生物类旅游

资源

植物类旅游资源植物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 4

动物类旅游资源动物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 4

气象气候与

天象类旅游

资源

气象、气候类

旅游资源

气象、气候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 4 天象类旅游资源天象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 3

人文旅游资源古代建筑及

古典园林类

旅游资源

古代建筑类

旅游资源

古代建筑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 6

古典园林类

旅游资源

古典园林类旅游资源的审美及旅游价值 3

宗教文化类

旅游资源

佛教文化

旅游资源

佛教的主要建筑形式及旅游价值 2

道教文化

旅游资源

道教的主要建筑形式及旅游价值 2

饮食文化类

旅游资源

酒文化旅游资源酒文化的发展及酒品饮用 2

食文化旅游资源食文化的发展及四大菜系的特点 2

旅游资源的调查与开发旅游资源的

调查

旅游资源的

调查方法

资料分析法、excel分析法等 2

旅游资源实地

调查的方法

现场踏勘法

访谈法

1

旅游资源的

开发

旅游资源的开发原

则和方法

保护性原则和特色性原则

特色旅游战略

1

4.实施要求

教材编写

选用教材:

为了在课程建设工作过程中探索课堂理论教学、案例教学与野外实践教学之间的契合关系,更好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选用了清华

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资源学》一书作为教材。本书系统、完整的阐述了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以及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以“篇”作为全书的最高级的结构单元,强化“旅游资源”研究的“保护”视角,拥有大量国内外最新的“实例”和“案例”学习内容,重视国外实践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践的特色,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

参考书目:

(1)张凌云.生态旅游.北京: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2)张朝枝,罗秋菊.保护区旅游规划与管理指南.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3)甘枝茂,马耀峰.旅游资源与开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4)王大悟,魏小安.新编旅游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紧扣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需求,采取“五步循环”教学模式。具体是指: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产业发展需求带动、技能实训引导、真实项目导向的一种模式。该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激发兴趣为先导,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进行自学、自行调研、解决问题、参与项目。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教师将旅游资源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模块分解,邀请企业专家和任课教师一起承担不同模块的讲座。通过岗位所需的旅游资源基本知识的讲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思考岗位化问题的同时,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2)学生带着问题,利用网络平台,收集足够的资料,展开自学式的旅游资源学知识的学习、思考和分析。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依据教学大纲,选择恰当的热点旅游资源路线策划问题,自由结组,以模拟课题组的形式,展开自行企业调研,并书写调研报告。

(4)教师对学生的调研报告和答辩进行点评,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推荐校内模拟实训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旅游资源线路设计,学生将自行实训计划交付老师,邀请教师参与,教师随时答疑,从旁指导。

(5)教师根据学生实训的状况,为学生提供企业真实岗位项目或者创新型旅游产品开发项目,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结成实习项目组,书写项目工作计划,交付老师,邀请教师参与指导,教师根据不同项目组的时间地点安排校外项目计划表,带领学生参与企业岗位项目的旅游资源路线设计和策划,书写项目方案,并邀请岗位能手和专家对学生实习项目方案进行评估。

在常规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组采取了多种适合本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1)任务驱动法

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

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2)案例教学法

结合旅游资源典型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旅游资源分类、成因、特征、旅游价值、资源开发、资源保护及综合利用的认识和理解。

(3)现场教学法

组织到野外,亲临旅游资源现场,让学生深入理解旅游资源的相关内容,加深学生对旅游资源的感性认识。

(4)讨论式教学法

一方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抽出相应时间到相应单位进行相应的实地考察、交往、接触、增加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讲座,了解学科发展动态和各类旅游开发的具体实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交互性、知识的大容量性、实物投影的真实性、录像的灵活性、不受时空限制等等都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体现了现代化电教手段的三大明显优点:重现教育信息方便、形声不受时空限制、表现手法多样性。

(1)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还采用录像带、VCD、实物图片投影等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图、文、声并茂,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2)模拟及网络教学

课程组教师利用我校校园网建立了旅游资源学课程教学网站。网站内容包括《旅游资源学》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部分思考题和习题及答案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与老师进行交流,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模拟及网络教学,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网上自主学习的条件,并可享受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实物、图像、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形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大信息量,取得了良好效果。

考核与评价

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为导向,重视实践考试,重视能力考核。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除闭卷、开卷考试外,还可以采取现场实际操作、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制作作品、特长或任务表演、情景测验等考核方式,或将几种方式综合运用。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们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旅游资源学》课程的教学网站,课程网址链接:。网站上传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

(1)本课程教学资源已经全部上网,教师和学生可以在网上直接查看或下载本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电子课件、思考题、案例库、试题库、参考资料等。

(2)本课程已上传了教学视频,可供教师与学生们进行参考、学习。课程网站提供了40分钟的说课录像,而且课堂教学录像也全部上网。

(3)在教材选择上,选用国家精品教材、省级优秀教材、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或高水平的自编教材等优秀教材,实验教材采用教学团队研究自编的能反映真实旅游管理过程、导游过程、资源规划和旅游营销等相关的实验教学手册、规范、规程、标准图等。充分满足了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需要。

(4)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留言、电子邮件等形式与教师互动,及时答疑解惑。

网络自主学习资源

序号资源名称资源内容

1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实习指导书

2 网络课程学习情境(子情境: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工作任务单实训评价表实训报告单练习题及答案)

3 资源库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教学课件、试题库、模拟题、自学指导、视频库、图片库、文献资料

4 互动专区课程公告、在线答疑、网上作业和作业提交

学生可以在教室、图书馆、宿舍免费登录并使用校园网上的全部资源,也可通过校外站点登录,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

5.其他说明

(1)理论课的教学建议

主要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可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平台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师的鼓励、引导、任务驱动、探究讨论下逐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即在培养其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方法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外自主学习,从科技文献的检索、阅读、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计算机应用、口头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创新等多方面综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2)实践课的教学建议

课程教学实施以各类旅游资源为载体,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项目驱动型教学、环境教学、案例教学、野外考察、课堂讨论、校内实践实训等形式,融合到教、学、做各环节中,加强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

为达到学生所学技能能满足旅游资源调查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出了“两段式循环实践教学模式”,即以理论教学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支柱,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理论知识指导校内、外实践操作;再以实践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再进入到旅游企业的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即“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模式。

《旅游经济学》课程标准

课程负责人:张利霞适用专业: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旅游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研究旅游活动进行中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以及这些经济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该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能够掌握旅游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旅游产品价格及定制、旅游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对旅游经济运行模式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对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客源地需求与预测、游消费行为、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与发展以及旅游战略模式等内容的掌握,为以后的实习就业提供理论支撑。

课程设计理念

本着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旅游经济学》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其设计理念是:掌握基本的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

课程设计思路

《旅游经济学》注重学生对旅游活动进行中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以及这些经济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够运用各种经济学理论在实际的旅游活动领域顺利开展,进而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能够创造性应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

先修课程:《西方经济学》

后续课程:《旅游景区管理》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本课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旅游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分析经济现象的基本方法,经济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掌握旅游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并能运用于旅游酒店实践工作,提升解决实际旅游经济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

具体目标

掌握旅游产品供求矛盾表现、市场经济中旅游产品的价格机制、旅游产品生产、消费、分配等基本知识。

培养运用旅游供求规律分析旅游经济现象能力以及旅游产品定价方法的具

体应用能力

养成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学习工作态度。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经过整合创新后的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具体如下:

模块学习情况课程内容学时

旅游活动1.了解旅游经济学的产生与

发展。

2.掌握旅经济学的特点及其

运行条件。

3.掌握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

象与研究方法。

4. 掌握旅游经济学的十大原

理。

旅游经济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总体

上掌握旅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结构。

掌握现代旅游经济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特征,了解现代旅游经济产业

的形成过程及产业化的标志。

3

3

旅游需求1.旅游需求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旅游需求规律;

3.通过对某个市场群体的调

研,发现这部分群体的旅游需

求特点和规律。

旅游需求的概念、特征和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因素及客观条

件,了解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的规律性,掌握旅游

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及交叉弹性,熟悉旅游需求的衡

量指标及需求调查和预测的方法。

3

3

旅游供给1.旅游供给的概念及特征。

2.旅游供给规律与弹性。

3.旅游供求矛盾和均衡。

通过模块的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旅游供给的概念、特点和影

响因素,了解旅游供给的规律性及供给弹性,并在将旅游需

求和旅游供给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旅游供求的矛盾

运动,旅游供求规律和供求均衡的过程。

3

3

旅游客源地需求与预测1.旅游需求的概念和特征。

2.旅游需求规律。

3.旅游需求弹性。

4.旅游需求的衡量和预测。

掌握旅游需求的概念、特征和旅游需求产生的主观因素及客

观条件,了解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的规律性,掌握

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及交叉弹性,熟悉旅游需求

的衡量指标及需求调查和预测的方法。

3

3

旅游消费行为1.旅游消费的特点及类型。

2.旅游消费方式。

3.旅游消费效果的衡量。

4.旅游消费效果的评价。

通过本章的教学,促使学生掌握旅游消费的概念和特点,了

解旅游消费的类型和方式。并进一步掌握旅游消费效果及其

评价方法,以及实现旅游消费合理化的途径和方法。

3

3

收入与分

配1.旅游收入的概念及分类。

2.旅游收入指标及计算。

3.旅游收入的分配。

4.旅游收入分配的作用。

通过模块学习,掌握旅游收入的概念、分类和指标,旅游收

入的形成和分配过程,并通过对旅游收入的分配作用的分

析,了解旅游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和影响

3

3

旅游产品价格与定

制1理解旅游产品价格的形成

和影响因素。

2掌握产品定价的目标与策

略。

3.了解旅游市场及其开发策

通过模块学习,要求正确理解旅游产品概念和内容,掌握旅

游经济运行的基础和条件,理解旅游产品价格的形成和影响

因素,掌握产品定价的目标与策略。

3

3

模块学习情况课程内容学时略,掌握旅游市场的垄断与竞

争性因素以及由此而划分的

几种市场类型的特点。

旅游经济效益1.旅游经济效益的特点及影

响因素。

2.旅游企业经济效益与评价。

3.旅游宏观经济效益与评价。

通过学习掌握旅游经济效益的概念、特点和影响旅游经济效

益的各种因素,了解评价旅游企业经济效益和旅游宏观经济

效益的方法,并能结合实际,掌握不断改善和提高旅游经济

效益的途径,以促进旅游经济效益的持续发展。

3

3

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1掌握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

战略与发展模式。

2.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

要性。

3.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观

念与规律。

这部分模块要求学生了解旅游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

系,掌握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意义,旅游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及规律性。

3

3

总学时54 4、教学方法与条件

教学方法

课程在教学技术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在有限的时间内,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给予学生较大的信息量、组织相关的案例进行讨论、引领学生运用旅游经济的相关理论,结合我省旅游业发展展与社会需求的实际,引领学生走新型的就业和创业之路。

第一,在四年的培养过程中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交叉融合;

第二,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教育,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即时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

教学条件

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通过大量视频及图片展示,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

指导学生合理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案例的搜集与分析工作,并通过网络论坛指导课后习题的复习

5.课程评价

考核采用百分制,学生考核总成绩必须至少达到60分,最终考核成绩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20%,主要包括学习态度、课前预习情况、课堂参与情况、出勤情况、学习主动性、配合老师情况、完成作业及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期中考试成绩占10%,主要考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具体考察形式可以由教师根据该课程的具体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严格实行考教

分离,采用AB卷同时统一命题,AB卷的试题不出现重复。在命题中,分为基本要求部分和提高部分,前者占三分之二,主要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情况;后者占三分之一,重在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在考试后,将试卷密封,采用集体、流水评卷的方式,按照评分标准严格阅卷,真实客观地打分。

教材与参考文献

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并选择适用本课程教学的教材作为教师教学参考书,同时关注本行业的新动态,鼓励教师以教材基础,结合当前最新行业形势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

《旅游经济学》,林南枝.陶汉军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

年《旅游经济学》,吕宛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2.《旅游经济学》,田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3.《旅游经济学》,罗明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4.《新编旅游经济学》,黄羊山编着,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

5.《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唐留雄,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

7.其他说明

《旅游心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旅游心理学课程编号: 5

课程负责人:巫英慧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专业

1.前言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针对旅游者和旅游业的特点,以心理学、旅游学概论为基础,结合现代旅游实践,研究旅游者心理及行为规律、旅游企业如何针对旅游者心理及行为开展有效服务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应用性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优良的接待服务态度,养成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具备较强的接待能力,达到能提供舒心贴心旅游服务的目的。

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管理学》

后续课程:《毕业实习》

课程设计理念

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旅游心理学》课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其设计理念是:依据理论“够用为度”原则,重构教学内容体系;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化发展的需求,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观;根据旅游服务工作岗位的性质,加强职业心理素质的养成。在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关注旅游者内心、体现人文精神的理念,培养学生在旅游职业导向中的人文情怀。

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计能满足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的教学中能学有所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所变。课程设计能够让课程的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讲解与体验结合,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职业活动的适应性。实践活动的设计充分发挥心理学科和旅游管理学科的专业优势,充分合理地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场所,对学生重复进行职业活动场和职业活动角色的互动体验和训练。不仅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要使其具备在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业绩的能力。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旅游心理学》课程的学习,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学有关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掌握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人们心理及行为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了解旅游活动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明确影响旅游者旅游行为的心

理因素包括感知、动机、态度和个性方面以及社会因素的群体、家庭、社会阶层和文化四个方面;掌握提高人的心理素质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做好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具体目标

2.2.1知识目标

了解旅游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熟悉旅游活动中旅游者、旅游服务者、旅游企业管理者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管理方法;掌握旅游消费和旅游服务过程的心理策略及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的理论及运用。

2.2.2能力目标

熟悉旅游者、旅游从业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熟悉旅游服务接待的操作;能够开展旅游心理者心理调查;能够进行旅游服务接待的设计。

培养端正、热情、耐心的态度;养成严谨、细致、高效的工作作风;具备认真、诚信、公义的责任感;具有热爱美、崇尚美、追求美的思想品格。

3.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选取依据

《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表达精炼、准确、科学,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和本专业的新理念、新方法、新发展,以案例教学为主,语言生动、版式活泼、图文并茂,符合高等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改变传统教学按理论知识本身的逻辑性和完整性进行教学的组织方式,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于一体,在内容组织上自成体系,设有十大教学模块,每个模块下又设计了具体的课程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课程要求。经过整合创新后的教学内容具体如下:

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序号模块课程内容课程要求学时

1 心理学

概述

1.心理学及旅游心

理学概述

2.心理学的理论基

了解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

任务和方法,理解研究旅游心理学的

研究目的和重要意义。

6

序号模块课程内容课程要求学时

2 旅游知

1.旅游知觉概述

2.旅游过程中的社

会知觉

3.旅游者对旅游条

件知觉

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理解感觉与

知觉的一般规律及其应用;了解人际

知觉的特点、良好观察的条件;掌握

对旅游者进行鉴貌辨色的方法。

6

3 旅游动

1.旅游需要

2.旅游动机概述

了解需要、动机的概念;理解旅游者

需要的特点及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掌

握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不同阶段的心

理需求及旅游者的动机激发。

4

4 旅游态

1.态度概述

2.旅游态度与旅游

消费决策

3.旅游态度与旅游

消费行为

了解态度的概念及其特性;理解态度

与旅游决策的关系;掌握如何通过改

变态度来改变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

6

5 旅游者

个性

1.人格概述

2.旅游者的个性类

3.旅游者的个性结

构与旅游行为

了解气质、性格的概念及特点;理解

旅游者性格特点及鉴别方法;掌握不

同气质类型旅游者的表现及接待技

巧。

6

6 旅游活

动中的

情绪情

1.情绪情感概述

2.旅游者的情绪情

3.旅游服务中的情

绪情感

了解情绪情感的基本理论;理解旅游

工作者的情绪情感;掌握影响旅游者

情绪情感的因素。

4

7 旅游活

动中的

人际关

1.人际关系概述

2.旅游人际关系调

了解人际关系的含义、特征;理解人

际关系的类型和作用;掌握影响人际

关系的因素;掌握旅游人际关系沟通

的特点及人际交往原则。

4

8 旅游企

业服务

心理

1.旅行社服务心理

2.旅游交通服务心

3.旅游饭店服务心

了解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的主

要心理活动;了解旅游者对旅游交通

服务、旅游饭店服务的心理需求;掌

握导游的心理品质及导游服务的主

要心理策略;掌握改进旅游交通服务

的对策;掌握做好旅游饭店服务工作

的心理因素。

6

序号模块课程内容课程要求学时

9 旅游企

业售后

服务心

1.旅游投诉心理

2.售后服务心理

了解旅游者投诉的原因;理解旅游者

投诉的一般心理;掌握处理旅游者投

诉的原则以及售后服务的方法。

4

10 期末复习 2

总计48

4.实施要求

教材编写

选用教材:

教材选取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内容体现以就业为导向和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为此,选用了刘纯主编的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心理学》一书作为教材。本书系统、完整的阐述了旅游心理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并引入大量国内外最新的“实例”和“案例”学习内容,重视国外实践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充分体现理论结合实践的特色,使学生能够真正学有所得。

参考书目:

(1)孙喜林.旅游心理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2)屠如骥.现代旅游心理学.青岛:青岛出版社,2000.

(3)李灿佳.旅游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甘朝有.旅游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教学方法与手段

4.2.1教学模式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紧扣职业能力需求,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激发兴趣为先导,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进行自学、参与项目、解决问题。主要内容如下:

(1)教师将旅游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模块分解,邀请企业专家和任课教师一起承担不同的模块的讲座。通过岗位所需的旅游心理学基本知识的讲授,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岗位化问题的同时,从一开始就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2)学生带着问题,利用网络平台,收集足够的资料,展开自学式的旅游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思考和分析。

(3)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依据教学大纲,自主设计主题,选择恰当的案例进行情景模拟,教师随时答疑,从旁指导。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 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旅游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方案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

一、培养目标 为顺应国内外旅游业的深化发展,以及旅游市场个性化发展趋势,我们在“旅游管理”专业下设“国际旅游管理”(非师范)、“国际酒店管理”(非师范)、“会展旅游管理”(非师范)、“城市休闲娱乐管理”(非师范)4个培养方向,以使本专业的毕业生成为具有较强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又具备职场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旅游管理人才,能胜任旅游局、旅行社、酒店和宾馆、会展、城市休闲娱乐、旅游区和旅游景点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需要。 二、培养规格 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熟悉和掌握旅游管理研究方法与技能,接受旅游管理实践训练,进而能够运用专业基本理论、数量分析方法及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旅游经济运行分析、旅游市场调查预测和旅游企业管理。 通过4年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如下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旅游管理方面的理论功底和宽厚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 2.运用专业理论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4.具备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并能对有关旅游管理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 5.熟悉掌握一门外语,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达到规定的等级要求; 6.具备图书馆情报资料检索能力。 三、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计划学制:本专业实行学分制,学制为四年,允许提前或推迟毕业,可在3-8年完成学业。鼓励学生攻读双专业、双学位和辅修专业。 最低毕业学分:165学分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四、课程修读要求 1.综合教育必修课为全体学生必须修读之课程,计50学分,其中体育、军事理论和计算机基础实行通过性考试; 2.学生须从学校提供的综合教育选修课中按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类和综合实践四大类分别各选修2个学分,共修读8学分。可在外学院开设的专业课、全校公选课、外校选修课中选修。修读文科类院系课程作人文社会类选修课程(包括“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修读理工类院系课程作自然科学类选修课程,修读艺术类院系课程作艺术类选修课程。同时,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在专家讲座(含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大讲坛)、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社团活动、课题活动、竞赛等各类活动中自主选择参与,获得学分归入综合实践类公选课。综合实践类公选课学分认定有本院系和有关单位确定。另外,开设就业指导课以讲座形式(4—6次)进行,计1个公选课学分; 3.学科基础课中必修课程,共设5门计15分;专业必修课程共设12门共计24分,其中带☆号课程为综合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 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科带头人1人。 重视教师培训,重视继续教育,以在职攻读博士或博士后的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素质,同时通过横向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将科研成果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深化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改革成果。 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支持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合作研究,在合作中培养师资,提高水平。积极争取国家和天津市公派出国指标,为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争取更多的出国深造机会。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旅游企业锻炼,积极申报教师系列外的行业岗位专业技术职称,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加强与行业联系,聘请行业内企业家和专家为兼职教授,逐步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家和学者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加快“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保障本专业教师实践、实训能力的提升。 强大的师资力量是本专业建设发展的基石,本专业将在学历、职称、双师队伍、专业带头人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支持。 4.2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 对本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改革,从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入手,加强课程改革,并完成核心课程的能力或技能考核设计,积极打造高水平精品课程,促进课程建设的新发展。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专业课程体系的主线,而不是以知识体系、理论概念为课程主干,由过去的“理论先导、实践为辅”变为“任务引导、实践为先”。 4.3 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教材要将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整合,突出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综合应用,突出生产和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突出新知识、新技术运用,构建项目式教材体系,也可以直接将企业典型真实的课题作为教材的内容。课程的教材必须是动态的,应不断修改,及时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运用的工作任务引入到教学中。 为了保证核心课程的特色水平,旅游管理专业将通过校企共建,组织专兼职优秀教师,

酒店管理专业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分析

酒店管理专业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分析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专项课题《基于应用能力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和标准研究》(批准号:XJK12YYB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为了解我校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将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索引法来对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现行课程体系的不足提出解决对策,以解决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标签: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公共英语课程体系 中国旅游业的日渐兴盛刺激并带动着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酒店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对酒店管理的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酒店管理人才不但需要精湛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较高的英语应用技能。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我们了解到,在高职教学中必须加大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而《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中也要求高职院校要“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应覆盖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技能的培养是为了满足酒店国际化的刚性需求,要求酒店管理公共英语课程在课程体系的开发与设计上应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基础,突出应用能力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使学生的英语技能真正满足日后岗位的需要。为了了解我校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的合理性,笔者将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索引法来对我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公共英语课程体系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现行课程体系的不足提出解决对策,以解决目前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 1该专业不同年级的英语课程设置现状 笔者从需求分析,教育目标的设计,课程设置的组织形式,课程的评价,反馈等方面入手,对我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本论文调查的对象为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在校生,包括一年级,二年级及参加毕业实训的学生80人,英语教师4人,行政管理人员2位。针对学生和教师两个群体,笔者设计了三种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138份,收回问卷138份。 2调查结果分析 2.1公共英语课程设置的主体情况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

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张建英 项目组主要人员:袁姝、王显成、杨晓安、黄金华、乔海燕、娄在凤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 (一) 行业背景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浙江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据省旅游局统计,自2003年以来,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连续五年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嘉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旅游总收人亿元,其中国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22%,国内旅游收人亿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创汇13亿美元,同比增长%,接待海外游客总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二,旅游年总收入排名全省第五。 (二)人才需求分析 1.旅游高技能人才需求广阔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因此旅游业人才培养有广阔前景。 2.休闲农业旅游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休闲农业旅游是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新兴的休闲度假型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人们消费观念和水平变化后产生的新型旅游形式。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经历繁华喧嚣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悠闲的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园、特色农庄、农家餐馆等休闲乐趣。因此,休闲农业游的发展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加。

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介绍

旅游管理专业特色介绍 人才培养目标 具备酒店服务与管理、导游服务、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知识技能,能胜任星级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事业一线服务和酒店宾馆经营管理、旅游管理、餐饮服务管理等方面基层管理工作,并具有良好科学人文素养,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确立了“校企融合、课证融合的2+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以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两个发展方向为重点展开专业教学,为宜宾市乃至全省培养适应旅游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人才。 课程体系 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构建2+2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更符合行业要求,加强了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的针对性,缩小了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 “双证书”制度 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实行“双证书”制度,导游资格证、中级餐厅服务员证等职业资格证、职业技能等级证等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上与考证时间相衔接,实行课程教学与考证相统一,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毕业时取得“双证书”,适应大中型知名企业的人才准入制度,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近年来95%的毕业生取得“酒店管理餐饮服务中级证”“普通话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等相关证书。 专业课程设置 公共关系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礼仪常识、旅游英语口语、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法规、导游基础、导游业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酒店康乐经营、酒店形象策划、接待技巧等。

师资队伍 共有专业课教师10人,省级骨干教师2名,中学旅游高级教师5人,双师型”教师9名,占专职教师90%,餐饮服务技师1名,“其中2007、2009、2013年学校派出三名专业教师参加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提高培训。2007年学校派出一名专业教师参加国家教育部组织的有关交流培训。该专业拥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餐厅、餐厅和客房考评员、礼仪培训师、国家级导游员、心理咨询师、高级餐厅服务员、高级客房服务员等。 就业天地 我校历年毕业生供不应求,就业率均达98%~100%,毕业年级对口高考录取率年年达98%。学生实习期月岗位工资在1000元——3000元之间。毕业后可到各类星级酒店宾馆、旅行社、旅游公司、风景旅游区、旅游商品营销部门、商贸中心、会展中心、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行社及旅游公司、机场服务及营销工作、公园、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及旅游景点、旅游酒店、宾馆、旅游规划部门单位工作。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建设,学校现已形成遍布10 多个省市约50余家单位的就业体系。 实践性教学内容: 由课堂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定岗实习三大环节构成。主要包括:入学教育、军训、义务劳动、社会调查、酒店服务技能综合实训以及旅游服务技能综合实训、定岗实习等。从一年级开始,利用节假日、假期、安排学生到旅行社、酒店参加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并配备1-2名专业教师进行指导。 校内实训室 1、餐厅实训室:建立符合酒店餐饮岗位技能需求、按职能划分的中餐岗位实训室: 学生可以进行中餐宴会摆台、点菜服务操作、服务间工作等实践技能操作。可以开展的主要实训项目包括:托盘、餐巾折花、摆台、斟酒、上菜、结帐等。 2、客房实训室:学生了解客房的基本设施设备,熟悉客房环境,初步掌握中西式 铺床、楼层迎宾、仪容仪表仪态的基本要求及客房的基本程序,从而训练学生的客房服务基本技能。 3、形体礼仪实训室:对学生站姿、坐姿、走资等基础礼仪进行训练。同时还可以

酒店管理系统课程设计 (1)

目录0

8 8 9

0 1

第1章需求分析 系统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酒店、宾馆在服务行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酒店行业的竞争表现在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竞争,它影响到酒店的形象和声誉。这就要求通过先进的管理来提高服务质量,尽可能做到让客户满意。因此,非常需要一套酒店管理系统来对客房信息,经营情况以及客户信息进行管理。酒店管理系统为管理者制定决策判断提供了可行依据。判断提供迅速高效的、系统化的服务,避免手工处理的繁琐与误差,成为酒店、宾馆经营的重中之重。但是目前商业性的酒店管理软件大多数是舍用于大、中型酒店,其操作复杂,收费昂贵,还需专业维护。这就造成了很多小型酒店以及小型宾没有客房的管理软件,对于其宾馆的经营造成管理的繁琐与混乱。所以开发一款社用于小型酒店或小型宾馆的客房管理软件时必须的。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该系统的功能需求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客房管理。主要用于对客房信息进行维护。功能包括对客房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已有的客户信息,对客房信息进行查询。 (2)住宿管理。主要用于对入住信息进行维护。功能包括对入住信息的添加、修改和查询。 (3)结算管理。主要用于对客房结账和对结算历史信息的查询。功能包括结账(计算费用、记录结账信息)和结算查询。

第2章管理系统平台的选用 数据库系统的选择原则 1、数据库系统采用易于集成的,开放的技术。 2、产品质量优异,可靠性高,适于长期运行,能支持关键应用。 3、数据安全,保安型高。 4、能提供分布式数据库功能。 5、支持多种开发环境,软件开发容易。 6、扩充性和升级能力强。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本次系统设计选用的是Visual Basic作为开发工具,因为Visual Basic 具有以下优越的功能: 简单,易学,易用 (1)快速完成应用任务 (2)使用方便的工具栏 (3)支持中英文输入法 (4)用项目管理器统一界面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旅游经济及现代管理理论和业务技能知识,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技能,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规划、策划、咨询、培训以及涉外旅游服务等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 毕业生适应岗位: 1.旅行社、旅游咨询公司、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岗位集群。主要从事旅游顾问、导 游部的全陪、地接导游、出境部的领队、计调线路设计及商旅实用信息查询检索等服务和管理工作岗位。 2.旅游高端酒店、休闲俱乐部、度假村等机构从事服务和运营管理岗位集群。主 要从事星级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对客服务岗位以及部门主管、经理等岗位。 3.旅游景区、主题公园经营管理及旅游营销策划企业相关岗位。岗位包括旅游景 区服务运营管理、大型旅游演出、大型旅游活动、旅游线路以及旅游目的地的市场营销策划等岗位; 4.旅游规划机构的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景区规划、旅游活动策划的调研和宏观 规划等岗位。 5.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旅游教育部门岗位集群。学生通过各省市地县旅游局及其 附属企事业单位招考从事各地旅游职业中学、旅游职业中专或职业中专、中小学的行政或旅游教育等相关岗位。 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旅游企业服务技能及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企业服务技能训练培养,具有旅游规划、活动等市场调研、活动策划设计、开发、运营实施管理的能力。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使学生能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一). 知识结构 . 掌握经济学、管理学、数学、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具备旅游产业从业所需人文地理知识,熟悉旅游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发展动态。 . 系统掌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即熟悉旅游企业如旅行社、景区、旅游酒店等经营运作流程及各岗位技能。 . 掌握会计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旅游活动策划、旅游线路设计、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商务英语、宴会设计等课程的专业相关理论知识; . 熟悉我国旅游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规范,了解旅游产业的国际惯例与规则。熟悉我国酒店经营管理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规范,了解国际酒店业的前沿发展动态; . 了解国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熟悉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二). 能力结构 . 具有思辨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善于分析解决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 . 具有交际能力,能清晰表达自己内心思想,同时让对方理解,能举止得当、情感表达具有感染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熟练掌握会展项目各类文案的表达技巧; . 具有专业技能,熟练掌握旅游酒店、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服务工作的相关技能和方法。 . 具有创新创业能力,能领会国家创新、创业的有关政策,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旅游管理专业专业建设方案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2011-2015) 一、建设背景 (一)建设前景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誉,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支柱产业。就国内情况而言,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眉山地处成都至乐山峨眉山的黄金通道和枢纽,是“成都至攀西一条线”发展战略的重点地区,拥有“一山(瓦屋山)二滩(黑龙滩、槽渔滩)三文化(三苏文化、长寿文化、道教文化)”和结合新农村建设所开展的“乡村游”等旅游资源,是“成都平原经济圈”西南部旅游资源最具潜力的地区之一。因此,眉山市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区域优势明显,文化内涵厚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眉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了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将旅游业作为眉山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眉山、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专业建设基础 旅游管理专业自2002年开始招生以来,在八年的发展过程中,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企业与行业主管部门,调研行业发展趋势

与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制定并完善了体现高职教育理念与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理清了专业发展思路,确定了“为旅游企业输送一线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宽基础,高素质、强技能的旅游企业基层服务与管理人才”的人才培养规格。在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校企合作与工学交替方面进行了深入实践,逐步形成了与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共同完成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的“三同”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实现了部分课程“工学交替”全过程、全方位覆盖,为打造专业特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近年来,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参加省内外与专业相关的各项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眉山市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加强学生技能培训的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家中文导游资格与涉外导游资格考试,近年来中文导游资格考试合格率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专业建设水平与建设效果成绩突出。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立足眉山、面向四川。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方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专业的办学定位;以创新为动力,以特色和品牌求发展,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坚持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为核心,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内容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科门类、专业代码和专业名称 学科门类:管理学专业代码:120901K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二、培养目标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规格 (一)专业特色 (二)培养规格 四、就业方向 高星级酒店及酒店集团、连锁酒店、民宿等,从事中基层服务和管理工作;通过选修导游方向和酒店职业经理人方向,也可面向旅游局、旅行社、旅游景区景点,行业协会、等企事业单位,或从事旅游接待、高层管理或职业经理人等工作。 五、修业年限和学位授予 实行弹性学制,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4-6年。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时、学分,准予毕业;符合文山学院学士学位授予相关规定的,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六、学时、学分 总学时:2498学时;总学分:160学分。

七、专业核心课程 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法规、管理学原理。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及要求 1.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及要求 礼仪训练及职业形象塑造,旅游服务仪态训练(旅游公关礼仪、形体训练与基础化妆)。 导游讲解、解说能力(现场导游) 餐饮服务基本技能及宴会组织设计(餐饮服务管理)。 ④前厅服务技能及软件使用,客房服务基本技能及客房部管理(酒店前厅与客房 管理)。 ⑤艺术品品鉴、插花技艺(艺术鉴赏)。 2.独立实践课程设置 说明:

1.军事理论及训练:按学校军训实施方案执行。 2.第二课堂:相关活动及学分按《文山学院第二课堂实施办法》执行。 3.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牵头制定的实施方案执行。 4.专业见习:第二学期组织行业认知,第三学期组织旅游企业运营认知,第四、第五学期组织旅游岗位认知见习活动。 5.专业实习:运用所学知识,组织到对口单位实习,通过实习过程的历练,让学生获得初步的实践工作能力。 6.毕业论文:按《文山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执行。 7.课程名称后面标注“*”号的为学位课程,下同。 九、专业课程设置及说明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一览表 1.专业必修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简介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简介 A.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1、政治经济学 Political Economics 课程编号:052P01Y 学分数:4 总学时:68 学时分配:讲课学时51,自主学习17 先修课程: 课程容: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一般理论的探究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建设方向。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显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社会主义本身的发展则表明了社会主义的活力和希望。 教材:《政治经济学》,吴树青,高等教育 参考书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资本论》,人民;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维达主编:《政治经济学》,高教出版杜,2000年;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杜,2002年;五常:《经济解释》,商务,2002年;哈耶克,邓正来译:《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三联书店,2003年;厉以宁:《资本主义的起源》,商务印书馆,2003;米瑟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中国社科,1994年;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中国社科,1997年;洪银兴;《现代经济学》,人民,2000年;郭元唏:《资本经营》,西南财经大学,1997年;厉以宁:《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经济日报,1991年;亨廷顿:《变动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泽文,1989年;华勒斯坦:《历史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1999年;哈拉尔:《新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1991年;阿尔弗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 2、微观经济学 Micro-Economics 课程编号:052P02Y 学分数:3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 课程容:微观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主要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主要目的是了解微观经济学的发展历史,掌握供给与需求基本理论,熟悉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产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一般均衡等理论的基本容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材:《微观经济学教程》,黄亚钧、纬著,复旦大学,1995年11月第一版 《微观经济学》,梁小民著,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1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上册),高鸿业著,中国经济,1996年2月第一版 3、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 课程编号:051P01A 学分数:2 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课程容:宏观经济学是旅游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主要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_课程体系实施方案

2012年济南职业学院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 体系与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的标准和制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借旅游重点专业建设契机,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科学设置专业,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立足我校和山东省的实际,借鉴其它地方课程改革的有效经验,面向社会,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形成具有我校特色、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提高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质量,为“黄河水城、魅力沙都、休闲山东省”服务。 高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将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作为基本原则,培养的是技能型的酒店服务人员,具备酒店服务与管理领域一专多能的人才,提高社会竞争力。 二、目标与任务 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程的特色。

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彰显就业导向的办学特色;确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教学活动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构建符合校情的体现多样性、选择性的职业岗位群课程结构,适应学生个性化需求和培养学生岗位变化适应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实践创业能力;改革评价制度,建立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善学校装备,加快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数字化进程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1、建立“以能力本位,以实践为主线,以职业发展能力为目标”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能力本位”指的是把能力作为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符合职业教育的目标及指导理想。能力本位,大致有三种能力观 (1)任务本位能力即操作技能,(2)一般素质,能适应生活及处理事情的能力,(3)整合的能力观即为综合素质,包括上两点。 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依据此所建立的课程,为多元化的课程结构模式,即原分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者之间,实际上在突出操作技能能力基础上也要注视培养一般素质,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虽然表面上分为三大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但实际教学中都是相互融合的,比如文化课中有专业知识,专业课中也讲究理论相辅。 2、以“模块结构”理论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体系应突出综合运用知识的育人特色,教师应把根据不同技能模块综合之后的知识和技能教给学生,包括专业技术、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和与岗位相关的法纪要求、与合作相关的人际规则等,即横向体系。以此形成的能力课程,学生学了就能应用,能用、会用、管用,能够真正形成岗位能力。根据模块教学的特点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改变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原有的以基础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为主的学科课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 发展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旅游管理作为应用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从当前的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上来看,需要更加明确教育规模、结构、布局和人才培养层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要与工作实践、旅游发展和社会实际很好结合起来,着力营造发挥学生个性和特长的环境和氛围,大力提倡实行多样化的创新教育实践模式,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促进旅游管理专业在育人与用人方面的全面的接轨。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在教学环境、教学手段上,还是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都要有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结合我院旅游管理专业当前及未来的发展要求,应做好本专业的建设与规划。 1、学科专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缺乏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引领学科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不够深入,对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课程体系缺乏深入的研究;部分专业体系内容结构不完善,创新性不够,不能主动适应首都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专业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专业教材开发编写滞后;专业实验实训不够完备,专业建设经费投入有待加强。 2、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进一步适应地方旅游产业发展新需求,积极创立基于产业要素和行业、企业发展为导向的由综合或交叉学科支撑的学科专业

体系;明显提升旅游管理学科专业教育层次和教学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其优势,继续拓展相关专业及方向;全力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确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课程开发、创新为重点突破,努力实现课程教学体系与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形成能为地方经济建设与旅游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专业体系。 (2)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目标 一是,课程体系建设 打破传统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学科型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建设,构建与专业培养规格要求相符合的理论教学体系。 ①以共同的课程目的、基本的教育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形成基本的能力、精神文明及潜能为重点,构建基本素质与能力课程模块。如马克思主义、英语、体育、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课程。 ②以专业模块为方向,以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为重点,构建专业素质与技能课程模块,逐步建成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景区景点管理、旅游信息管理等模块。 ③为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拓展能力,构建选修课程模块。选修课分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二是,课程建设 根据课程建设水平,课程划分为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合格课程、建设中课程四种类型。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总结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总 结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总结 旅游管理专业创立于,两年多来,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大专层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熟悉旅游市场,具备旅游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较强的涉外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旅行社、景区(点)、酒店、宾馆等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和创业型人才。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该专业制定了一套科学适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现将有关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说明如下: 一、以应用技能为中心设置课程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课程设置是任何一个专业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经过认真思考和探索,并借鉴国内外高职类兄弟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深圳旅游市场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我们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时主要遵循了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以培训目标应用技能为中心设置课程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直接进行生产、服务、技术操作和管理一线的实用型人才。我们在课程设置时摒弃了传统高校以学科为中心的做法,而是以培养目标应用为中心。从旅游业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能力(见图1)出发,分析各种技术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以此为核心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体

系(见表1)。 图1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解图 表1 能力分解及对应课程体系表 2、以培养实用型与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设置课程 作为高职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具有面向地方、面向社会及

面向基层的特性,因而决定了其培养目标的实用型、复合型。实用型指学生所学知识是旅游行业使用的技能与工作程序,学生毕业与从业之间不存在再培训阶段,可直接上岗。然而,由于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日新月异,需求复杂化和市场不稳定因素加剧,如果仅强调实用型,则会出现学生所学知识生命周期太短的问题。因而,要以实用为特点,同时加强复合型的特点,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学生较强的再学习能力,走宽专多能的道路。当前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正是遵循这一原则设置。以旅游行业现行的管理规范设置课程,同时还给予学生现代社会再学习的基本能力。如旅游管理开设了《高等数学》、《管理学基础》、《会计学原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这都为学生毕业时或今后专升本旅游类和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做了准备,使学生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3、课程设置的相对动态原则 这是指专业课程设置在一定时期内随着社会和企业需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主要是由其应用型为主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也是高职教育十分显著的特点。本专业开办两年来,在01级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了02、03级的教学计划,每一次新制定教学计划时,都根据专业人士的建议,以及社会调查反馈的信息对前面的教学计划进行了调整。如根据本专业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历史文化知识功底非常浅等特点,本专业在01级、02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在03级的教学计划中加开了

酒店管理专业专业课程标准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标准 《西餐管理与服务》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西餐管理与服务 适用专业:酒店管理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核心课程,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西餐服务职业,了解行业的发展和现状,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服务技巧,熟悉服务流程,适应行业发展和职业变化,具备从事西餐服务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本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通过行业专家、课程专家对相关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得出从事西餐管理与服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在课程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的基础上,以工作岗位为专门化方向模块;以工作任务为线索采用并列式与流程式相结合设计课程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兼顾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完整,保证技能证书考试的要求,为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设计思路 以项目教学、任务教学为主体的课程模式,以工作流程和任务为线索设计项目,把工作过程设计成项目过程,以工作任务负载知识,通过技能操作、仿真模拟、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发现学习、范例教学、案例分析、实地参观、市场调查、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在工作情境中开展学习过程。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引领作用,突出强化学生的主体和自主作用,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用发现学习取代接受学习,理解学习取代机械学习,自调学习取代他调学习。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现代酒店餐饮管理与服务的基本理念和基础知识,熟悉酒店西餐厅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和熟练的西餐、酒水及宴会服务技能,热爱并能胜任酒店西餐服务与管理工作。

(完整版)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一、需求论证 (一)行业背景与人才需求分析 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2010年,黑龙江省旅游业总收入达2454.07亿元,同比增长15.75%;旅游外汇收入达87.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6%,居全国第七;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130万,间接就业人数650万。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政府也提出了“旅游强市”的战略,在“旅游强市”战略指导下,建成了太阳岛旅游区等旅游景区。以目前黑龙江省旅游经济的发展状况预测,每年接纳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可以在300人左右,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量还会不断增加,特别是专业技能的旅游专业毕业生将成为用人单位的首选对象,旅游专业的学生择业空间很大,就业前景乐观。 (二)专业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立足哈市,面向黑龙江为旅行社、景区、酒店宾馆等企业培养具有旅游和餐饮服务业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导游技能及旅游景点、休闲农庄、酒店宾馆等业务岗位的高素质人才。 二、建设目标 (一) 总体目标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浓厚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双素质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逐步建成在全省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

(二)具体目标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完善“2+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知名旅游企业深度合作。 2. 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建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完成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指导书的编写,并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和聘用力度,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同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培养省学科带头人,并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形成素质高、教科研业务能力强、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4. 实践基地建设 加大专业投入,逐步充实完善现有实训室。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建立满足教学需求、合作紧密、实习教学效果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推进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践基地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三、专业建设思路 (一)总体建设思路 进一步适应旅游产业发展新需求,积极创建基于产业要素和行业、企业发展为导向的由综合或交叉学科支撑的学科专业体系;明显提升旅游管理学科专业教育层次和教学质量水平,充分发挥其优势,调整完善并充分发挥本专业特色,继续拓展相关专业及

酒店管理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基于https://www.360docs.net/doc/994260231.html, 2.0的Web应用开发 项目名称:酒店管理系统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王晨光 班级:计科121 学号:090312114 指导教师:王剑 设计地点:九章楼 N6-109 开课时间: 2014 至 2015 学年第 1 学期 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制

目录 一、前言 (1) 1.1、系统开发背景 (1)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3、系统开发工具 (1) 二、系统分析 (1) 2.1、需求分析 (1) 2.1.1、系统主要功能 (1) 2.1.2、系统实现目标 (1) 2.1.3、系统性能需求 (2) 2.2、可行性分析 (2) 2.2.1、技术可行性 (2) 2.2.2、经济可行性 (2) 2.2.3、操作可行性 (2) 三、系统设计 (2) 3.1、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2) 3.2、数据库设计 (3) 3.2.1、数据库E-R图设计 (3) 3.2.2、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5) 四、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6) 4.1、用户登录 (6) 4.2、系统主界面 (7) 4.3、客房类型管理 (8) 4.4、客房经营管理 (9) 4.5、客户信息检索 (12) 4.6、客房经营状况分析 (12) 五、课程设计小结 (13)

一、前言 1.1、系统开发背景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和计算机的飞速发展,酒店在内部实现用户通过电话预约或亲自前往酒店预订客房,服务员人工填写客房预订表进行客房预订的传统模式已经十分落后,满足不了现代人的需要。一个成功的酒店,其经营者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还要提供最完善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从而提高客房的占有率和回头率,还要有好的工作效率,并严格的控制住成本。在现如今的信息化时代,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便于方便客人和更好的管理酒店。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Internet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网络覆盖的区域不断扩大,给酒店业计算机应用带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采用全新的计算机网络和管理系统将成为提高酒店管理效率,改善服务水准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酒店入住信息管理系统是酒店经营不可或缺的现代工具。而本系统就是为了实现酒店高效管理而设计的。 1.3、系统开发工具 Visual Studio 2013、SQL Server2008、PhotoShop CC Visual Studio 2013是一套完整的开发工具集,用于生成https://www.360docs.net/doc/994260231.html, Web应用程序、XML Web Services、桌面应用程序和移动应用程序。Visual Basic、Visual C++和Visual C#全部都是用相同的集成开发环境(IDE)。 SQL Server 2008是一个分布式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具有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具有易用性、适合分布式组织的可伸缩性、用于决策支持的数据库仓库功能、与许多其他服务器软件紧密关联的集成性、良好的性价比等优点,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PhotoShop CC是Adobe公司出品的一个二维图像处理软件,主要用于对图像进行编辑和绘制,对用到的图片进行美工,使系统界面更加美观友好。 二、系统分析 2.1、需求分析 2.1.1、系统主要功能 该系统以酒店订房业务为基础,提供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系统主要功能设计有客房类型管理、客房信息管理、客房经营管理、客房信息检索、经营状况分析等五个部分。 2.1.2、系统实现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