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基础论文2

电力系统基础论文2
电力系统基础论文2

电力系统基础论文

一、电力系统的构成

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由分布各地的各种类型的发电厂、升压和降压变电所、输电线路及电力用户组成,它们分别完成电能的生产、电压变换、电能的输配及使用。

二、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划分

电力网:由输电设备、变电设备和配电设备组成的网络。

电力系统:在电力网的基础上加上发电设备。

动力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基础上,把发电厂的动力部分(例如火力发电厂的锅炉、汽轮机和水力发电厂的水库、水轮机以及核动力发电厂的反应堆等)包含在内的系统。

三、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

一是经济总量大。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资产规模已超过2万多亿,占整个国有资产总量的四分之一,电力生产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是同时性。电能不能大量存储,各环节组成的统一整体不可分割,过渡过程非常迅速,瞬间生产的电力必须等于瞬间取用的电力,所以电力生产的的发电、输电、配电到用户的每一环节都非常重要。

三是集中性,电力生产是高度集中、统一的,无论多少个发电厂、供电公司,电网必须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标准,统一管理办法;安全生产,组织纪律,职业品德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四是适用性,电力行业的服务对象是全方位的,涉及到全社会所

有人群,电能质量、电价水平与广大电力用户的利益密切相关。

五是先行性,国民经济发展电力必须先行。

四、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

电网电压是有等级的,电网的额定电压等级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技术经济的合理性以及电气设备的制造水平等因素,经全面分析论证,由国家统一制定和颁布的。

我们国家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有220/380V、3 kV、6 kV、10 kV、20 kV、35 kV、66 kV、110 kV、220 kV、330 kV、500 kV。随着标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3 kV、6 kV、20 kV、66 kV也很少使用。供电系统以10 kV、35 kV、为主。输配电系统以110 kV以上为主。发电机过去有6 kV与10 kV两种,现在以10 kV为主,低压用户均是220/380V。

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网的额定电压一致。实际上,由于电网中有电压损失,致使各点实际电压偏离额定值,为了保证用电设备的良好运行,显然,用电设备应具有比电网电压允许偏差更宽的正常工作电压范围。发电机的额定电压一般比同级电网额定电压要高出5%,用于补偿电网上的电压损失。

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分为一次和二次绕组。对于一次绕组,当变压器接于电网末端时,性质上等同于电网上的一个负荷(如工厂降压变压器),故其额定电压与电网一致,当变压器接于发电机引出端时(如发电厂升压变压器),则其额定电压应与发电机额定电压相同。对于二次绕组,考虑到变压器承载时自身电压损失(按5%计),变压器二

次绕组额定电压应比电网额定电压高5%,当二次侧输电距离较长时,还应考虑到线路电压损失(按5%计),此时,二次绕组额定电压应比电网额定电压高10%。

五、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在电力系统中,中性点直接接地或中性点经小阻抗(小电阻)接地的系统称为大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主要取决于单相接地时电气设备绝缘要求及供电可靠性。

各种运行方式优缺点比较

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当发生一相对地绝缘破坏时,即构成单相短路,供电中断,可靠性降低。但是,该方式下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不变,电气设备绝缘水平可按相电压考虑。我们国家的220V/380V和110KV以上级系统,都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以大电流接地方式运行。

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线电压不变,而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到原来相电压的√3倍,供电不中断,可靠性高。我们国家的10KV和35KV系统,都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以小电流接地方式运行。

六、供电质量

决定用户供电质量的指标为电压、频率和可靠性。

1.电压

理想的供电电压应该是幅值恒为额定值的三相对称正弦电压。由于供电系统存在阻抗、用电负荷的变化和用电负荷的性质等因素,实际供电电压无论是在幅值上、波形上还是三相对称性上都与理想电压之间存在着偏差。

(1)电压偏差:电压偏差是指电网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之差,实际电压偏高或偏低对用电设备的良好运行都有影响。

国家标准规定电压偏差允许值为:

a、35千伏及以上电压供电的,电压正负偏差的绝对值之和不超过额定电压的±10%;

b、10千伏及以下三相供电的,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

c、220伏单相供电的,电压允许偏差为额定电压的+7%、-10%。

计算公式

电压偏差(%)=(实际电压一额定电压)/额定电压,最后乘以10 0%

(2)电压波动和闪变:在某一时段内,电压急剧变化偏离额定值的现象称为电压波动。当电弧炉等大容量冲击性负荷运行时,剧烈变化的负荷电流将引起线路压降的变化,从而导致电网发生电压波动。由电压波动引起的灯光闪烁,光通量急剧波动,对人眼脑的刺激现象称为电压闪变。

国家标准规定对电压波动的允许值为:

10KV及以下为2.5%

35至110KV为2%

220KV及以上为1.6%

(3)高次谐波:高次谐波的产生,是非线性电气设备接到电网中投入运行,使电网电压、电流波形发生不同程度畸变,偏离了正弦波。

高次谐波除电力系统自身背景谐波外,主要是用户方面的大功率变流设备、电弧炉等非线性用电设备所引起。高次谐波的存在降导致供电系统能耗增大、电气设备绝缘老化加快,并且干扰自动化装置和通信设施的正常工作。

(4)三相不对称:三相电压不对称指三个相电压的幅值和相位关系上存在偏差。三相不对称主要由系统运行参数不对称、三相用电负荷不对称等因素引起。供电系统的不对称运行,对用电设备及供配电系统都有危害,低压系统的不对称运行还会导致中性点偏移,从而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

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正常运行方式下不平衡度国家规定的允许值为2%,短时不得超过4%,单个用户不得超过1.3%2.供电频率允许偏差

电网中发电机发出的正弦交流电每秒中交变的次数称为频率,我国规定的标准频率50HZ.

我国国标规定,电力系统正常频率偏差允许值为±0.1Hz,实际执行中,当系统容量小于300Mv时,偏差值可以放宽到±0.5Hz。

3.供电可靠率

供电可靠率是指供电企业某一统计期内对用户停电的时间和次

数,直接反映供电企业的持续供电能力。

供电可靠率反映了电力工业对国民经济电能需求的满足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准之一;供电可靠性可以用如下一系列年指标加以衡量:供电可靠率、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次数、用户平均故障停电次数等。

国家规定的城市供电可靠率是99.96/100。即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3.5小时;

我国供电可靠率目前一般城市地区达到了3个9(即99.9%)以上,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9小时;重要城市中心地区达到了4个9

(即99.99%)以上,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不超过53分钟。

计算公式

供电可靠率(%)=8760(年供电小时)-年停电小时/8760最后乘以100%

用电负荷分类

用电负荷:用户的用电设备在某一时刻实际取用的功率的总和。电力负荷分类的方法比较多,最有意义的是按电力系统中负荷发生的时间对负荷分类和根据突然中断供电所造成的损失程度分类。

按时间对负荷分类

1、高峰负荷:是指电网或用户在一天时间内所发生的最大负荷值。一般选一天24小时中最高的一个小时的平均负荷为最高负荷,通常还有1个月的日高峰负荷、一年的月高峰负荷等。

2、最低负荷:是指电网或用户在一天24小时内发生的用电量最低的负荷。通常还有1个月的日最低负荷、一年的月最低负荷等。

3、平均负荷:是指电网或用户在某一段确定时间阶段内的平均小时用电量。

按中断供电造成的损失程度分类

1、一级负荷:突然停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或引起对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如重要的大型设备损坏,重要产品或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生产;以及突然停电会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或在政治上造成重大不良影响,如重要交通和通信枢纽、国际社交场所等的用电负荷。

2、二级负荷:突然停电将在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如生产的主要设备损坏,产品大量报废或减产,连续生产过程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以及突然停电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或在政治上造成较大影响,如交通和通信枢纽、城市主要水源,广播电视、商贸中心等的用电负荷。

3、三级负荷:不属于一级和二级负荷者。

七、变电所

变电所是联接电力系统的中间环节,用以汇集电源,升降电压和分配电力。

变电所的主接线

变电所的主接线是电气设备的主体,由其把发电机、变压器、断路

器、隔离开关等电气设备通过母线、导线有机的连接起来,并配置各种互感器、避雷器等保护测量电器,构成汇集和分配电能的系统。变电所主接线的形式与变电所设备的选择、布置、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以及继电保护的配置都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变电所设计的重要环节。在拟定变电所主接线方案时,应满足可靠、简单、安全、运行灵活、经济合理、操作维护方便和适应发展等基本要求。

八、电源

电源主要由发电机产生,目前世界上的发电方式主要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和核电。其它小容量的有风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等。

1、火电: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所含能量发电的方式统称为火力发电。

按发电方式,火力发电分为燃煤汽轮机发电、燃油汽轮机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和内燃机发电等。

火力发电厂简称火电厂,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或其他燃料的化学能生产电能的工厂。火电厂主要组成为:

(1)、锅炉及附属设备,确保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汽轮机及附属设备,确保热能变为机械能。

(3)、发电机及励磁机,确保机械能变为电能。

(4)、主变压器,把电能提升为高压电输送给输电线路。

火力发电的优势是:早期建设成本低,发电量稳定,一年四季均匀生产,所以在世界各国的电力生产中都占主要地位,一般在70%左右。

火力发电的缺点是:所用的煤、油、气等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储量多,始终会枯竭,污染严重。

一方面是煤炭资源丰富,二一方面是其它资源转换为油、气、化学能等成本高,我们国家火电是以煤电为主,油、气、化学能等火电是限制性的计划性发展。

2、水电:水力发电是利用循环的水资源进行,主要利用阶梯交接、河流落差大的优势,以产生强大的水能动力,用于发电,属于生态环保

发电类型。

水电最大的优势是:环保、发电成本低、调峰能力强(可以根据负荷随时调整发电量)。

水力发电的缺点是前期建设成本高、时间长,年发电量不均匀,所以一般水电发电量只能占总量的30%左右及以下。

水力发电厂根据水力枢纽布置不同,主要可分为堤坝式、引水式、混合式等。主要由挡水建筑物(大坝)、泄洪建筑物(溢洪道或闸)、引水建筑物(引水渠或隧洞,包括调压井)及电站厂房(包括尾水渠、升压站)四大部分组成。

3、核电:核电站只需消耗很少的核燃料,就可以产生大量的电能,每千瓦时电能的成本比火电站要低20%以上。核电站还可以大大减少燃料的运输量。例如,一座100万千瓦的火电站每年耗煤三四百万吨,而相同功率的核电站每年仅需铀燃料三四十吨,运输量相差1万倍。

核电的另一个优势是干净、无污染,几乎是零排放。用核电取代火

电,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核电的缺点是早期建设成本高,技术要求高,平时故障少,一旦发生大故障(如核泄漏),将是毁灭性的大灾难。

从1954年前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试验核电站、1957年美国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开始,核电产业已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稳步提高。截止到2004年底,全世界有31个国家已经建成或正在建造核电机组,其中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440台,在建机组26

台。2004年世界核发电量26186亿千瓦时,占世界总发电量的16%。各国由于情况不同,核发电量占各自总发电量的比重相差较大:其中法国最大为78.1%,韩国38%,美国19.9%,日本29.3%,英国19. 4%,日本29.3%,印度2.8%。

一是核心技术方面方面的问题(容易受外国控制),二是核泄漏的方面的问题,中国对核发电一直是走保守的限制性发展道路,按照规划,即使到2020年,中国的核发电最多也只占总量的40/0。

九、中国的电力起步

1879年,美国的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很快把神秘的电和人类的生活联系了起来。

19世纪90年代,三相交流输电系统研制成功,并很快取代了直流输电,成为电力系统大发展的里程碑,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

清光绪五年四月初八(1879年5月28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电气工程师毕晓浦,在虹口乍浦路的一座仓库里,用7.46千瓦的

蒸汽机带动自激式直流发电机,将发出的电能点燃碳极弧光灯。这是中华大地上点亮的第一盏电灯。

1882年,英国人在上海南京路创办了上海第一家发电厂,容量12千瓦,这就是中国的第一座发电厂。这座电厂的出现,比全球率先使用弧光灯的巴黎北火车站电厂晚7年,比伦敦霍尔蓬高架路电厂晚6个月,却比纽约珠街电厂早2个月,比俄国彼得堡电厂早1年,就用电来说,中国也属于最早使用电的国家之一。

中国人自办电气事业,约始于1888年。当年7月23日,两广总督张之洞从国外购入1台发电机和100盏电灯,安装在衙门旁发电,供衙门照明。

1890年,上海一些官僚、富商家庭开始使用白炽灯照明。

20世纪初,中国的电力发展出现了第一波热潮。1903年江苏镇江大照电灯公司成立。1905年北平京师华商电灯有限公司成立。天津、上海南市、济南、汉口、重庆等地的华人也先后开办电力事业。 1904年,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建成中国最早的水电站龟山水电站,装机容量600千瓦。云南石龙坝水电站也在1912年建成发电,随之出现了我国第一条22千伏输电线路。由于历经战乱,旧中国的电力始终缓慢发展。

十、新中国的电力发展

电力工业素有国民经济“先行官”之称。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电力工业迅速发展。从1996年起,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发电量和用电

量一直保持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据统计,1949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只有185万千瓦,年发电量43亿千瓦时,分别位居世界第21位和25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电力工业迅速发展。到1978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已达5712万千瓦,比1949年增长近30倍;年发电2566亿千瓦时,增长近59倍。

改革开放后,我国电力工业连续跃上两个台阶:1987年,电力装机容量达1亿千瓦,1995年突破2亿千瓦,2000年突破3亿千瓦,2003年接近4亿千瓦,2005年突破5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2006年突破6亿千瓦,2007年突破7亿千瓦,200 8年接近8亿千瓦。

1988年,全社会用电量5358亿千瓦时,1996年突破1万亿千瓦时,2004年突破2万亿千瓦时,2008年达到34268亿千瓦时。

装机容量的高速增长期是2004——2008,全社会用电量的高速增长期是2003——2007,装机容量最多的是2006年,超过1亿,超过总装机容量的百分之二十。全社会用电量增长最快的是2007年,比2006年增加了4198亿千瓦时,增加了百分之十五。

电力系统毕业设计题目

电力系统毕业设计题目 【篇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 全(158个)】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158个) 1、110kvxx(箕山)变电站电气设备在线监测方案 2、110kv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3、110kv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 4、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5、1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 6、110kv常规变电站改无人值班站的技术方案研究 7、110kv电力网规划 8、110kv线路保护在xx(郴电国际)公司的应用 9、110kv线路微机保护设计 10、110kv线路微机保护装置设计 11、220kv变电所电气部分技术设计 12、220kv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13、220kv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初步设计 14、220kv变电所电气一次部分主接线设计 15、220kv变电站设计 16、220kv地区变电站设计 17、220kv电气主接线设计 18、220kv线路继电保护设计 19、2x300mw火电机组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20、300mv汽轮发电机继电保护(一) 21、300mv汽轮发电机继电保护设计(一) 22、300mw机组节能改进研究 23、300mw机组优化设计 24、300mw凝汽式汽轮机组热力设计 25、300mw汽轮发电机继电保护 26、300mw汽轮发电机继电保护设计 27、50mva变压器主保护设计 28、scada系统的设计 29、sdh光纤技术在电力系统通信网络中的应用 30、xx电厂电气一次部分设计

31、xx电厂水轮发电机组保护二次设计 32、xx水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3、xx水电站电气一次初步设计 34、xx县电网高度自动化系统初步设计 35、xx小城市热电厂电气部分设计 36、变电气绕阻直流电阻检测 37、变电站电压智能监测系统 38、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研究 39、变电站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40、变电站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数据采集终端 41、变电站微机监控系统 42、变电站微机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43、变电站微机数据采集传输系统设计—监控系统 44、变电站微机数据采集系统设计—scada 45、变电站无人值班监控技术的研究 46、变电站智能电压监测系统开发 47、变电站自动化的功能设计 48、变电站自动化综合设计 49、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系统上位机功能组合) 50、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研究与设计 51、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发展综述 52、变压器电气二次(cad)部分设计 53、变压器电气二次部分 54、变压器故障分析和诊断技术 55 、变压器故障检测技术 56、变压器故障检测技术--常规检测技术 57、变压器故障检测技术--典型故障分析 58、变压器故障检测技术--介质损耗在线检测 59、变压器故障检测技术--局部放电在线检测 60、变压器故障检测技术--绝缘结构及故障诊断技术 61、变压器故障检测技术--油气色谱监测 62、变压器故障维修 63、变压器局部放电在线监测技术研究--油质检测 64、变压器绝缘老化检测

最新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考试试题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对调频电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什么电厂最适宜担负系统调频电厂? 3、什么叫功率分点?标出下图所示电力系统的功率分点。 4、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变压器的实际变比如图所示,并联运行的两台变压器中有无循环 功率存在?为什么?如果循环功率存在的话,请指出循环功率的方向。 5、在无功电源不足引起电压水平普遍偏低的电力系统中,能否通过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 为什么? 四.计算题:(共50分) 1、某35KV电力系统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已知35KV线路长度为100公里,线路每相的对地电容为,单相接地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为3.6安培,求消弧线圈的 电感值。(10分) 2、110kv降压变压器铭牌数据为: ①计算变压器的参数(归算到110KV侧); ②画出变压器的形等值电路。(10分) 3、某地方电力网的等值电路如下图,有关参数均已标于图中,求网络的初步功率分布标出 其功率分点,并计算其经济功率分布。(10分) 4、联合电力系统的接线图及参数如下,联络线的功率传输限制为300MW,频率偏移超出才进行二次调频,当子系统A出现功率缺额200MW时,如系统A不参加一次调频,联络线 的功率是否越限?(10分)

5、某降压变电所装有一台容量为10MVA,电压为的变压器。已知:最大负荷时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为114KV,归算到高压侧的变压器电压损耗为5KV;最小负荷时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为115KV,归算到高压侧的变压器电压损耗为3KV。现要求在低压母线上实行顺调压(最大负荷时要求电压不低于线路额定电压的倍;最小负荷时要求电压不高于线路额定电压的 倍),试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10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答: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有: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2分);具有良好的电能质量(2分);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要好(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答:对调频厂的基本要求是①具有足够的调节容量;(1分)②调节速度要快;(1分) ③调节过程的经济性要好(1分)。具有调节库容的大型水电厂最适宜作为调频电厂(2分)。 3、答:电力系统中如果某一负荷点的负荷功率由两侧电源供给,则该负荷点就是功率分点,功率分点又分为有功功率分点和无功功率分点(3分),分别用“▼”和“▽”标注。图示电力系统中负荷点2为有功功率分点(1分),负荷点3为无功功率分点(1分)。 4、答:有循环功率存在(3分)。因为上述网络实际上是一个多电压等级环网,两台变压 器的变比不匹配(如取绕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所以存在循环功率(1分);循环功率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1分)。 5、答:不能(3分),因为改变变压器的变比并不能改善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状态(2分)。 四.计算题:(共50分) 1、解: 单相接地短路时的原理电路图和相量图如下:

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设计

目录 引言 (1) 1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及发电厂装机容量的确定 (2) 2 确定电力网的最佳接线方案 (4) 2.1 方案初选 (4) 2.2 方案比较 (5) 2.3 最终方案的确定 (18) 3 发电厂及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确定 (18) 3.1 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18) 3.2 发电厂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及选择 (19) 3.3 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原则 (19) 3.4 主接线方案确定 (20) 4 选择发电厂及变电所的主变和高压断路器 (20) 4.1 发电厂及变电所主变压器的确定 (20) 4.2 短路电流计算 (23) 4.3 高压断路器的选择与校验 (37) 5 各种运行方式下的潮流计算 (42) 5.1 潮流计算的目的和意义 (42) 5.2 丰水期最大负荷的潮流计算 (43) 5.3 丰水期最小负荷的潮流计算 (49) 6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及调压计算 (55) 6.1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 (55) 6.2 调压计算 (56) 7 浅谈电力网损耗及降损节能措施 (60) 7.1 损耗计算 (61) 7.2 电网电能损耗形成的主要原因 (62) 7.3 降损节能的措施 (64) 参考文献 (68) 谢辞 (69) 附录一计算机潮流计算程序: (71)

引言 本次设计的课题内容为电力网规划设计及降损措施的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完该专业的相关课程后,在毕业前夕所做的一次综合性的设计。 该次毕业设计的目的在于:将所过的主要课程进行一次较系统而全面的总结。将所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第一次较全面地用于实践,用它解决实际的问题,而从提高分析能力,并力争有所创新。初步掌握电力系统(电力网)的设计思路,步骤和方法,同时学会正确运用设计手册,设计规程,规范及有关技术资料,掌握编写设计文件的方法。 其意义是对所学知识的进行总的应用,通过这次设计使自己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此外,在计算机CAD绘图及外文资料的阅读与翻译方面也得到较好的锻炼.。 本设计是电力系统的常规设计,主要设计发电厂和变电所之间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灵活的调度,把安全、经济、优质的电能送到负荷集中地区。发电厂把别种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电能经过变电所和不同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输送被分配给用户,再通过各种用电设备转换成适合用户需要的各种能量。这些生产、输送、分和消费电能的各种电气设备连接在一起而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本设计是一门涉及科学、技术、经济和方针政策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的应用技术科学。 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工程建设中贯彻国家的基本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做出切合实际、安全使用、技术先进、综合经济效益好的设计,有效地为国家建设服务。从电力系统的特点出发,根据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对电力系统运行要达到以下的技术要求:保证安全可靠的供电;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电路基础课程论文

电路基础课程论文 1 电路基础论文—— 运算放大器的深入研究与探讨 XXX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有关运算放大器的发展历史、基本的原理以及一些简单的 应用,发展历史主要主要简介其个阶段的的研究成果。原理涉及到运放的组成,性能指标, 特性及理想运算放大器, 之后根据理想运放的一些特性, 阐述了运算 放大器简单的应用及简单的运算电路。 关键字: 运算放大器, 运算放大器的发展历史, 运算放大器的原理, 运算放大器 的应用。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operational amplifiers, basic principle and some simple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main profile

main stages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Principle involves op-amp composition, performance index, characteristics and ideal operational amplifiers, then according to the ideal op-amp some characteristics,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operational amplifiers simple and simple operation circuit. Key word: operational amplifiers, operational amplifiers development history , the principle of operational amplifiers, operational amplifier applications. 一.运算放大器的发展历史: 第一个使用真空管设计的放大器大约在 1930 年前后完成,这个放大器可以 执行加与减的工作,应用则最早开始于 1940 年,用来模拟计算机。 运算放大器最早被设计出来的目的是用来进行加、减、微分、积分的模擬数学运算

过流保护电路设计

过流保护电路如上图所示。此电路是过流保护电路,其中100kΩ电阻用来限流,通过比较器LM311 对电流互感器采样转化的电压进行比较,LM311的3脚接一10kΩ电位器来调比较基准电压,输出后接一100Ω的电阻限流它与后面的220μF的电容形成保护时间控制。当电流过流时比较器输出是高电平产生保护,使SPWM不输出,控制场效应管关闭,等故障消除,比较器输出低电平,逆变器又自动恢复工作。 1.第一个部分是电阻取样...负载和R1串联...大家都知道.串联的电流相等...R2上的电压随着负载的电流变化而变化...电流大,R2两端电压也高...R3 D1组成运放保护电路...防止过高的电压进入运放导致运放损坏...C1是防止干扰用的... 2.第二部分是一个大家相当熟悉的同相放大器...由于前级的电阻取样的信号很小...所以得要用放大电 路放大.才能用...放大倍数由VR1 R4决定... 3.第三部分是一个比较器电路...放大器把取样的信号放大...然后经过这级比较...从而去控制后级的动作...是否切断电源或别的操作...比较器是开路输出.所以要加上上位电阻...不然无法输出高电平... 4.第四部分是一个驱动继电器的电路...这个电路和一般所不同的是...这个是一个自锁电路... 一段保护 信号过来后...这个电路就会一直工作...直到断掉电源再开机...这个自锁电路结构和单向可控硅差不多. 1 采用电流传感器进行电流检测过流检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通过变流器所获得的变流器次级电流经I/V转换成电压,该电压直流化后,由电压比较器与设定值相比较,若直流电压大于设定值,则发出辨别信号。但是这种检测传感器一般多用于监视感应电源的负载电流,为此需采取如下措施。由于感应电源启动时,启动电流为额定值的数倍,与启动结束时的电流相比大得多,所以在单纯监视电流电瓶的情况下,感应电源启动时应得到必要的输出信号,必须用定时器设定禁止时间,使感应电源启动结束前不输出不必要的信号,定时结束后,转入预定的监视状态。 2 启动浪涌电流限制电路开关电源在加电时,会产生较高的浪涌电流,因此必须在电源的输入端安装防止浪涌电流的软启动装置,才能有效地将浪涌电流减小到允许的范围内。浪涌电流主要是由滤波电容充电引起,在开关管开始导通的瞬间,电容对交流呈现出较低的阻抗。如果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浪涌电流可接近数百A。 开关电源的输入一般采用电容整流滤波电路如图2所示,滤波电容C可选用低频或高频电容器,若用低频电容器则需并联同容量高频电容器来承担充放电电流。图中在整流和滤波之间串入的限流电阻Rsc是为了防止浪涌电流的冲击。合闸时Rsc限制了电容C的充电电流,经过一段时间,C上的电压达到预置值或电容C1上电压达到继电器T动作电压时,Rsc被短路完成了启动。同时还可以采用可控硅等电路来短接Rsc。当合闸时,由于可控硅截止,通过Rsc对电容C进行充电,经一段时间后,触发可控硅导通,从而短接了限流电阻Rsc。 3 采用基极驱动电路的限流电路在一般情况下,利用基极驱动电路将电源的控制电路和开关晶体管隔离开。控制电路与输出电路共地,限流电路可以直接与输出电路连接,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当输出过载或者短路时,V1导通,R3两端电压增大,并与比较器反相端的基准电压比较。控制PWM信号通断。 4 通过检测IGBT的Vce 当电源输出过载或者短路时,IGBT的Vce值则变大,根据此原理可以对电路采取保护措施。对此通常使用专用的驱动器EXB841,其内部电路能够很好地完成降栅以及软关断,并具有内部延迟功能,可以消除干扰产生的误动作。其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含有IGBT过流信息的Vce不直接发送到EXB841 的集电极电压监视脚6,而是经快速恢复二极管VD1,通过比较器IC1输出接到EXB841的脚6,从而消除正向压降随电流不同而异的情况,采用阈值比较器,提高电流检测的准确性。假如发生了过流,驱动器:EXB841的低速切断电路会缓慢关断IGBT,从而避免集电极电流尖峰脉冲损坏IGBT器件。 为避免在使用中因非正常原因造成输出短路或过载,致使调整管流过很大的电流,使之损坏。故需有快速保护措施。过流保护电路有限流型和截流型两种。 限流型:当调整管的电流超过额定值时,对调整管的基极电流进行分流,使发射极电流不至于过大。图4-2为其简要电路图。图中R为一小电阻,用于检测负载电流。当IL不超过额定值时,T1、截止;当IL 超过额定值时,T'1导通,其集电极从T1的基极分流。从而实现对T1管的保护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

东北电力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220kV变电所电气部分一次系统设计 设计计算书 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姓名: 学校:东北电力学院

设计计算书 短路电流计算 1、计算电路图和等值电路图 TS900/296-32QFS300-2 SSP-360/220 SSPSL-240/220 100KM 150KM I II III III I II 230KV 115KV KV KV d1 d2 d3 X1 X4X2X3X7X8X9X10 X5X6X11X12X13X14 X15 X19 X20X16X17X18 X22 X23 d1 d2 d3 230KV 10.5KV 115KV X21X24 系统阻抗标幺值:设:SJ=100MVA X1=X2=X3=0.2 X4=X5=X6=(Ud/100 )*(S j/S e)=(14.1/100)*(100/240)=0.59 X7=X8=X9=X10=X d*”*(S j/S e)=0.167*(100/300/0.85)=0.0473 X7=X8=X9=X10= ( Ud% / 100 )*(S j/S e)=(14.6/100)*(100/360) =0.0406 X15=X16=X* S j / U p2= 0.4*150*( 100 / 2302) = 0.1134 X17=X18=X* S j / U p2= 0.4*100*( 100 / 2302) = 0.0756

根据主变的选择SFPSLO-240000型变压器,可查出: U dI-II % =14.6、U dI-III % =6.2、U dII-III % =9.84 X 19=X 22=1/200*( U dI-II %+ U dI-III %- U dII-III %)*(S j /S e ) =1/200*(14.6+6.2-9.84)*(100/240)=0.0228 X 20=X 23=1/200*( U dI-II %+ U dII-III %- U dI-III %)*(S j /S e ) =1/200*(14.6+9.84-6.2)*(100/240)=0.0379 X 20=X 23=1/200*( U dI-III %+ U dII-III %- U dI-II %)*(S j /S e ) =1/200*(6.2+9.84-14.6)*(100/240)=0.003 (1)、d 1点短路电流的计算: d1 X28 X26X27 X25X29 X30 d1 230KV 230KV X 25=(X 1+X 4)/3=0.0863 X 26=(X 7+X 11)/4=0.02198 X 27=X 15/2=0.0567 X 28=X 17/2=0.0378 X 29=X 25+ X 27=0.143 X 30=X 26+ X 28=0.05978 用个别法求短路电流 ① 水电厂 S –1: X jss –1= X 29*( S N ∑1/ S j )=0.143 * ( 3*200/0.875/100 ) = 0.98

电力系统规划论文:电力系统规划探讨

电力系统规划论文:电力系统规划探讨摘要文章主要针对电力系统规划(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电力系统规划;预测;电源;电网 电力系统规划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是电力工业实现快速、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规划的意义十分重大,全面、长远的电力发展规划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及其经济性,还关系到电力工业本身投资使用的合理性与能源资源利用的经济性,是电网安全可靠和经济运行的重要保证,是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电力系统规划应根据规划地区的建设规模、发展形态、规划负荷密度及原有供电设施基础来规划电网结构,合理确定电压等级以达到以下目标: 结构合理:各级电网应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电网结线应力求简化,对现有的电网要进行合理的改进、调整和扩建。 适应性强:电网各环节应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以适应规划期限内负荷有变化和满足负荷增加的需要,其结构应尽可能保持规划期限内基本不变,以减少经济损失。 供电可靠:送电网应能满足安全、可靠供电的要求,不断加强电网结构,增强互通能力,以防止大面积停电;配电网应做到接线灵活,以保障设备维修及线路维护状态下不影响大部分或全部用户停电。

1供电基础资料的收集 供用电资料的收集对电路系统规划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当地供电基础资料的收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路系统规划工作质量的好坏。我们只有在行动上重视基础资料收集的工作,做好资料的收集,才能充分了解当地供用电状况,为负荷预测的准确性、电网的改造和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一般收集的供用电基础资料应包括以下一些内容:1)近5年来当地用电分类统计表(分为市政用电、工业用电以及农业用电)。2)近5年来当地供(用)电量统计表(应包括5年来城市每年的供电量、用电量﹑线路损耗以及每年的最大负荷)。3)当地电网电气主结线系统图。4)当地电网地理结线图(在城市现状地形图中应明确标注现状35kv 以上变电站的位置和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以及地理走向)。详细规划还应注意确定高压铁塔坐标。5)当地供电部门对本市(县)电网的一些发展规划构思和今后一定期限内的负荷预测等资料。 2负荷预测 电力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的基础,其对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都极其重要。 负荷预测是从已知的用电需求出发,结合政治、经济、气候等各方面因素,对未来用电需求做出的预测。目的主要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毕业论文

大学 毕业论文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 姓名: 学号: 专 年级: 指导教师: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1绪论 (3) 1.1 短期负荷预测的目的和意义 (3) 1.2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特点和基本原理 (4) 1.2.1电力负荷预测的特点 (4) 1.2.2电力负荷预测的基本原理 (4)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5) 1.3.1 传统负荷预测方法 (6) 1.3.2 现代负荷预测方法 (6) 1.4 神经网络应用于短期负荷预报的现状 (8)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8) 2最小二乘法 (10) 2.1 最小二乘法原理 (10) 2.2 多项式拟合具体算法 (10) 2.3多项式拟合的步骤 (11) 2.4 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误差 (12) 2.4.1 误差产生的原因 (12) 2.4.2 误差表示和分析方法 (12) 2.4.3 拟合精度分析 (13) 3基于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 (15) 3.1 人工神经网络 (15) 3.1.1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特点 (15) 3.2 BP网络的原理、结构 (15) 3.2.1网络基本原理 (15) 3.2.2 BP神经网络的模型和结构 (16) 3.2.3 BP网络的学习规则 (16) 3.3 BP算法的数学描述 (17) 3.3.1信息的正向传递 (17) 3.3.2 利用梯度下降法求权值变化及误差的反向传播 (17) 3.4 BP网络学习具体步骤 (18) 3.5 标准BP神经网络模型的建立 (19) 3.5.1 输入输出变量 (19) 3.5.2 网络结构的确定 (19) 3.5.3 传输函数 (20) 3.5.4 初始权值的选取 (21) 3.5.5 学习数率 (22) 3.5.6 预测前、后数据的归一化处理 (22)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作业答案

第一章电力系统的基本概念 1.思考题、习题 1-1.电力网、电力系统和动力系统的定义是什么 答:由变压器、电力线路等变换、输送、分配电能设备所组成的网络称为电力网。 把生产、输送、分配和消费电能的各种电气设备连接在一起组成的整体称为电力系统。 发电厂的动力部分和电力系统合在一起称为动力系统。 1-2.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保证可靠地的持续供电(2)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3)保证系统运行的经济性。(4)环保性。 1-3.何为电力系统的中性点其运行方式如何它们有什么特点我国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情况如何答:星型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就是电力系统的中性点。中性点的运行方式有直接接地和不接地以及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直接接地供电可靠性低。系统中一相接地,接地相电流很大,必须迅速切除接地相甚至三相。不接地供电可靠性高,对绝缘水平的要求也高。系统中一相接地时,接地相电流不大,但非接地相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 我国110kV及以上的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60kV及以下系统中性点不接地。 1-4.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各相对地电压有什么变化单相接地电流的性质如何怎样计算 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接地相电压为0 倍,即升高为线电压。单项接地电流为容性。接地相的对地电容电流应为其它两非接地相电容电流之和, 倍非接地相对地电容电流,也就等于正常运行时一相对地电容电流的3倍。(可画向量图来解释) 1-5.消弧线圈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补偿方式有哪些电力系统一般采用哪种补偿方式为什么 消弧线圈就是电抗线圈。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一相接地时,接地点的接地相电流属容性电流,通过装消弧线圈,接地点的接地相电流中增加了一个感性分量,它和容性电流分量相抵消,减小接地点的电流。使电弧易于熄灭,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补偿方式有欠补偿和过补偿,欠补偿就是感性电流小于容性电流的补偿方式,过补偿就是感性电流大于容性电流的补偿方式。电力系统一般采用过补偿方式。因为随着网络的延伸,电流也日益增大,以致完全有可能使接地点电弧不能自行熄灭并引起弧光接地过电压,所以一般采用过补偿。 1-6.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有哪些额定电压等级选择确定原则有哪些 答:我国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等级有3kV、6kV、10kV、35kV、60kV、110kV、154kV、220kV、330kV、500kV、750kV、1000kV。 额定电压等级选择确定原则有:用电设备的额定电压=系统额定电压。发电机的额定电压比系

探析电力系统的优秀论文

探析电力系统的优秀论文 目前的电力语音通讯网络组成主要包括了行政交换网以及调度交换网两个部分。行政交换网主要作用是对电力生产予以指挥,并保证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作为调度交换网的备用网络存在。主要用于电力单位的日常办公交流、联系,在实质性要求上低于调度交换网,但是在语音通讯业务上,行政交换网的承载力要求较大,所以,在通讯线路的带宽要求上要高于调度交换网,且需要较高的利用率,并且要求扩容方便。而电镀通讯网则是更加要求其网络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高效安全性,即调度交换网在实时性以及可靠性上的要求更高。 2.1 软交换技术 软文交换就是在媒体网关中将呼叫控制功能进行分离,其基本呼叫控制的功能实现主要是通过服务器软件予以支持,主要包括了呼叫的选路、连接的控制即会话的建立以及会话的拆除、管理控制以及信令互通。 2.2 VoIP网关技术 该技术是基于专网相连,通过专网相连,通过基于IP语音通讯系统的建立,充分利用带宽资源,该技术下能够有效对长途电话成

本予以降低,以此控制企业的通讯成本。而实现网络电话的方式中最简单的便是VoIP网关。该方式的主要原理为:利用因特网至因特网 的网络传递业务,即通过TCP/IP协议在分组交换网上实现电话应用,通过传递话带业务实现传统的通话。在语音网中,简单讲来其主要通过一下几道程序实现语音信号的互传: (1)对发话终端的语音信号进行模拟信号的模数转换,并对信号进行压缩,同过IP网络将打包后的数据传至目的终端。 (2)到达目的终端后,将IP封包进行还原、解码,经过数模 转换将模拟信号转换成语音信号。其中VoIP网关的主要用以完成IP 数据信号以及模拟语音信号之间的转换作用,起到了适配租用。并且通过VoIP网关,能够对传统的电路交换通讯系统加以改造,成为更 加方便迅速的IP网络分组包通讯系统。该种改造下的通讯不仅仅可 以保证原有投资,同时能够为将来的工作成本降低提供有力环境。 2.3 远端模块技术 RSM是远端交换模块的缩写,是交换机的内部链路外部化的一 种体现,相当于将原有交换机用户级延伸至更加靠近用户的位置,而这种外部化是通过光纤延伸予以实现,主要用于远端用户的电话接入。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结课论文

分数: _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字: 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结课作业 学年学期:2016-2017学年2学期 课程名称: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学生姓名:韩思聪 学号:2162213007 提交时间:2017年6月23日

含风电电力系统黑启动的可靠性研究 韩思聪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河北保定,071003) 摘要:首先从发电系统和输电系统两方面介绍可靠性理论在黑启动领域的应用,将风电场引入黑启动方案作为辅助启动电源取代等容量的常规机组,对网架重构阶段任一线路任一时刻可能发生的单相瞬时接地短路故障,在风电波动的情况下求取故障后系统的最大频压偏移,反映风电接入对含风电系统恢复可靠性的影响;最后以风机保护性切机造成的失电量(ENS)为指标求取各恢复时步可并网风电容量上限,得到了含风电系统在恢复各时步的可靠性。 关键词:风电;黑启动;网架重构;失电量;可靠性 0 引言 随着电网互联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发生大规模故障的可能性正在减小,然而由于某些偶然和必然因素的存在,大停电事故一旦发生则损失巨大,因此依然是现在电力系统必须面对的严重威胁[1-2]。大停电后的网架重构是系统恢复的重要阶段[3],因该阶段系统网架脆弱,对二次故障承受能力较弱,因此对已恢复网络进行可靠性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此外,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和新能源技术的日趋成熟,风电作为其中代表,其巨大储量和独有优点使其作为黑启动电源成为可能[4-5];目前在黑启动可靠性和风电并网可靠性方面已有相关研究,但鲜有风电参与黑启动对系统可靠性的系统性研究。 本文针对黑启动初期系统网架结构以及风电接入带来的可靠性问题,考虑风电的波动性,以单相短路故障下初期系统综合频压偏移量反映风电并网对系统的暂态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故障后风电切机造成的失电量为标准,定量求取各恢复时步可接入风电容量上限,为风电参与黑启动和相关可靠性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1电网可靠性理论在黑启动中的应用 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可以分为发电系统可靠性分析、输电系统可靠性分析和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同样在黑启动研究中,也可以根据以上三者对应的不同研究对象,对可靠性理论在黑启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分类,在此主要对黑启动中的发输电系统可靠性进行总结。 发电系统可靠性:发电系统可靠性是指评估统一并网运行的全部发电机组按可接受标准及期望数量来满足电力系统负荷电力和电量需求的能力的度量[6],在黑启动初期的网架重构阶段,系统启动机组较少,而待恢复的负荷很多,此时系统中的已启动的机组出力对于恢复其他发电厂厂用电及重要节点负荷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发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是黑启动方案可靠性分析的基础。 文献[7]根据火电厂实际运行特性提出了火电机组运行、热备用、带负荷失败、故障和冷备用的五状态投运模型,如图1:

过流保护电路原理 过流保护电路图

過流保護電路原理過流保護電路圖 過流保護電路原理 本電路適用於直流供電過流保護,如各種電池供電的場合。 如果負載電流超過預設值,該電子保險將斷開直流負載。重置電路時,只需把電源關掉,然後再接通。該電路有兩個聯接點(A、B標記),可以連接在負載的任意一邊。

負載電流流過三極管T4、電阻R10和R11。A、B端的電壓與負載電流成正比,大多數的電壓分配在電阻上。當電源剛剛接通時,全部電源電壓加在保險上。三極管T2由R4的電流導通,其集電極的電流值由下式確定:VD4=VR7+0.6。因為D4上的電壓(VD4)和R7上的電壓(VR7)是恒定的,所以T2的集電極電流也是恒定。該三極管提供穩定的基極電流給T3,因而使其導通,接著又提供穩定的基極電流給T4。保險導電,負載有電流流過。當電源剛接通時,電容器C1提供一段延時,從而避免T1導電和保持T2斷開。 保險上的電壓(VAB)通常小於2V,具體值取決於負載電流。當負載電流增大時,該電壓升高,並且在二極體D4導通時,達到分流部分T2的基極電流,T2的集電極電流因而受到限制。由此,保險上的電壓進一步增大,直到大約4.5V,齊納二極體D1擊穿,使T1導通,T2便截止,這使得T3和T4也截止,此時保險上的電壓增大,並且產生正回饋,使這些三極管保持截止狀態。 C1的作用是給出一段短時延遲,以便保險可以控制短時超載,如象白熾燈的開關電流,或直流電機的啟動電流。因此,改變C1的值可以改變延遲時間的長短。該電路的電壓範圍是10~36V的直流電,延遲時間大約0.1秒。對於電路中給出的元件值,負載電流限制為1A。通過改變元件值,負載電流可以達到10mA~40A。選擇合適額定值的元件,電路的工作電壓可以達到6~500V。通過利用一個整流電橋(如下面的電源電路),該保險也可以用於交流電路。電容器C2提供保險端的暫態電壓保護。二極體D2避免當保險上的電壓很低時,C1經過負載放電。

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论文

电力系统分析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目录 ....................................................................... III 第1章绪论.. (1)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1.1 选题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1) 1.2 国外发展现状 (2) 1.3 本人所做工作 (2) 第2章系统开发技术分析 (3) 2.1 框架、构架及设计模式概述 (3) 2.2 Struts框架分析 (3) 2.2.1 Struts设计模式 (3) 2.2.2 Struts工作流程 (5) 2.2.3 Struts标签库 (5) 2.3 JSP技术分析 (6) 2.3.1 JSP技术特点 (6) 2.3.2 JSP实现原理 (8) 2.4 开发工具分析 (8) 2.4.1 Eclipse简介 (8) 2.4.2 CVS(Concurrent Version System) (8) 2.4.3 JDK(Java Development Kit) (9) 2.5 技术可行性 (9) 第3章系统分析 (10) 3.1 需求总述 (10) 3.2 用例描述 (10) 3.2.1 报修受理 (10)

3.2.2 抢修调度 (14) 3.2.3 报修处理 (15) 3.2.4 报修回访 (16) 3.2.5 报修归档 (16) 3.3 动态模型设计 (17) 3.3.1 受理工单类对象动态模型 (17) 3.3.2 抢修车辆类对象动态模型 (17) 3.4 序列图 (18) 3.5 组件图 (18) 第4章系统设计 (19) 4.1 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19) 4.1.1 指导思想 (19) 4.1.2 软件设计原则 (19) 4.2 系统构架设计总体描述 (20) 4.3 系统流程分析 (21) 4.4 功能设计 (21) 4.4.1 故障受理 (23) 4.4.2 抢修调度 (24) 4.4.3 报修处理 (24) 4.4.4 报修回访 (24) 4.4.5 报修归档 (24) 4.4.6 用户管理 (24) 4.4.7 报修人员管理 (24) 4.4.8 报修车辆管理 (24) 4.4.9 报修查询 (24) 4.5 数据库设计 (25) 4.5.1 数据库表简介 (25) 4.5.2 数据库表结构 (26) 4.6 系统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 (32) 4.6.1 开发工具及开发调试环境 (32) 4.6.2 运行环境 (32)

(完整版)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考试试卷及解析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 1. 双绕组变压器的变比为110±8×1.25%/11,+4档分接头对应的变比为()。 A. 114.5/11 B. 115.5/11 C. 116.5/11 D. 117.5/11 2. 电力网络的无备用接线不包括()。 A. 单回路放射式 B. 单回路干线式 C. 单回路链式网络 D. 两端供电网络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时,有过补偿和欠补偿之分。 B. 欠补偿是指消弧线圈中的感性电流小于容性电流时的补偿方式。 C. 过补偿是指消弧线圈中的感性电流大于容性电流时的补偿方式。 D. 在实践中,一般采用欠补偿的补偿方式。 4. 频率的二次调整是由()。 A. 发电机组的调速器完成的 B. 发电机组的调频器完成的 C. 调相机的励磁调节器完成的 D. 静止无功补偿器完成的 5. 双绕组变压器的电阻()。 A. 可由空载损耗计算 B. 可由短路电压百分值计算 C. 可由短路损耗计算 D. 可由空载电流百分值计算 6. 隐极式发电机组运行极限的原动机功率约束取决于()。 A. 原动机的额定视在功率 B. 原动机的额定有功功率 C. 原动机的额定无功功率 D. 原动机的最大机械功率 7. 电力系统电压波动产生的原因有()。 A. 由幅度很小,周期很短的偶然性负荷变动引起 B. 由冲击性或者间歇性负荷引起 C. 由生产和生活的负荷变化引起 D. 由气象变化引起 中一不变的值的中枢点8. 在任何负荷下都保持中枢点电压为(102%~105%)U N 电压调整方式是()。 A. 逆调压 B. 顺调压 C. 常调压 D. 故障时的调压要求

电力系统毕业论文中英文外文文献翻译

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介绍 随着电力工业的增长,与用于生成和处理当今大规模电能消费的电力生产、传输、分配系统相关的经济、工程问题也随之增多。这些系统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力系统。 应该着重提到的是生成电能的工业,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产品应按顾客要求即需即用。生成电的能源以煤、石油,或水库和湖泊中水的形式储存起来,以备将来所有需。但这并不会降低用户对发电机容量的需求。 显然,对电力系统而言服务的连续性至关重要。没有哪种服务能完全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而系统的成本明显依赖于其稳定性。因此,必须在稳定性与成本之间找到平衡点,而最终的选择应是负载大小、特点、可能出现中断的原因、用户要求等的综合体现。然而,网络可靠性的增加是通过应用一定数量的生成单元和在发电站港湾各分区间以及在国内、国际电网传输线路中使用自动断路器得以实现的。事实上大型系统包括众多的发电站和由高容量传输线路连接的负载。这样,在不中断总体服务的前提下可以停止单个发电单元或一套输电线路的运作。 当今生成和传输电力最普遍的系统是三相系统。相对于其他交流系统而言,它具有简便、节能的优点。尤其是在特定导体间电压、传输功率、传输距离和线耗的情况下,三相系统所需铜或铝仅为单相系统的75%。三相系统另一个重要优点是三相电机比单相电机效率更高。大规模电力生产的能源有: 1.从常规燃料(煤、石油或天然气)、城市废料燃烧或核燃料应用中得到的 蒸汽; 2.水; 3.石油中的柴油动力。 其他可能的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但没有一种超越了试点发电站阶段。 在大型蒸汽发电站中,蒸汽中的热能通过涡轮轮转换为功。涡轮必须包括安装在轴承上并封闭于汽缸中的轴或转子。转子由汽缸四周喷嘴喷射出的蒸汽流带动而平衡地转动。蒸汽流撞击轴上的叶片。中央电站采用冷凝涡轮,即蒸汽在离开涡轮后会通过一冷凝器。冷凝器通过其导管中大量冷水的循环来达到冷凝的效果,从而提高蒸汽的膨胀率、后继效率及涡轮的输出功率。而涡轮则直接与大型发电机相连。 涡轮中的蒸汽具有能动性。蒸汽进入涡轮时压力较高、体积较小,而离开时却压力较低、体积较大。 蒸汽是由锅炉中的热水生成的。普通的锅炉有燃烧燃料的炉膛燃烧时产生的热被传导至金属炉壁来生成与炉体内压力相等的蒸汽。在核电站中,蒸汽的生成是在反应堆的帮助下完成的。反应堆中受控制的铀或盥的裂变可提供使水激化所必需的热量,即反应堆代替了常规电站的蒸汽机。 水电站是利用蕴藏在消遣的能来发电的。为了将这种能转换为功,我们使用了水轮机。现代水轮机可分为两类:脉冲式和压力式(又称反应式)。前者用于重要设备,佩尔顿轮是唯一的类型;对于后者而言,弗朗西斯涡轮或其改进型被广泛采用。 在脉冲式涡轮中,整个水头在到达叶轮前都被转化为动能,因为水是通过喷嘴提供给叶轮的;而在压力式或反应式涡轮中,水通过其四周一系列引导叶版先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应用于电力工程论文2篇-电力工程论文-工业论文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应用于电力工程论文2篇-电力工程论文-工业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一篇 1电力负荷分析 在电力工作中,对整个电力系统进行分析主要是针对电力负荷,这对于了解一项电力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预测以及分析系统负荷是在特定的区域对电力系统中的负荷状况进行分析,这一区域便是工程的建设区域。作为最基础的系统规划设计,检测电力负荷以及对系统进行特性分析可以获得最基础的系统数据。在设计过程中,预测电力负荷主要针对短期内的电力系统使用预测,大多仅仅预测十年左右的时间。预测电力负荷是为了电力工程的建设能够更好的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并且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预测的同时还需要同步进行分析,电力负荷的预测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是电力系统工程的基础工作,关系到一项电力工程的系统稳定性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程度。通过电力负荷的预测以及分析可以确定电力工程是否能够对电网产生影响。 2电源分析以及出力情况分析

在整个系统的规划设计中,电源的规划是所有工作的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进行工程施工前,需要对工程周边电源进行规划,同时必须对电源出力状况进行数据分析。这里所指的电源主要指两种,一种为地方电源,另一种则是统调电源。地方电源主要是指地方上所建设的小型水电站;而统调电源则是指一些大型的发电企业,这些企业往往会由一个统一的部门进行指配。地方电站会受到水文期的影响,供电情况会有所差异,所以电源出力情况就会有所不同。在电力工程中,新建工程每年都会加入新的电源机组,因而电源出力状况便会发生改变,应当对其进行重视。 3电力和电量的平衡 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中,电力和电量的平衡对于规划和设计的工作起到制约的作用。根据之前计算出来的电力负荷和电源的出力情况,就能够对供电区域内的电力和电量的平衡情况进行一定的分析。根据电力的负荷情况对各年的电力系统的最大负荷量进行一定的估计,这样就能确定电力系统所需的发电和变电设备的容量。 4电网系统接入方案 为了保证电力工程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将其接入电网系统,这

电力系统毕业论文

电力系统毕业论文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摘要 电力系统的规模和技术水准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它的出现,使高效、无污染、使用方便、易于调控的电能得到广泛应用。 我国电力系统发展很快,电网及变电站运行的自动化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一些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班运行但是变电运行的管理水平还基本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如何使变电生产管理与变电运行紧密结合,使变电管理自动化水平与变电运行自动化发展相适应,已经成为电网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电力系统的组成、规模、发展历程以及它对各个生产领域所产生的重大意义及其各个状态的分析;同时对君正热电发电厂的电气部分、动力部分、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与构造进行了详细介绍。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目前世界大发展的前提下,我电力行业面向国际,面向未来的发展要求越发明确。我电力行业迫切需要就“改善发电系统结构,提高输电效率,保证用电质量,加速发展水,风,核电的建设等方面”展开发展。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体,清洁能源的比重偏低。大力发展新能源,不仅可以优化能源供应结构,促进能源资源节约,提高能源转化效率,而且能够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状态分析,动力部分,电气部分,电气设备。 目录

第一章绪论 本文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进行了详述,主要以君正热电的电力系统为例展开描述。 电力系统发展历程 电力系统的出现推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开创了电力时代,发生了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是当今世界最为广泛、地位最为重要的能源。初期,由小容量发电机单独供电的供电系统称为住户式供电系统。白炽灯发明后,出现了中心电站式供电系统。到19世纪90年代,三项交流系统研制成功。20世纪以后,电力系统规模迅速增长。 电力系统状态分析 1.2.1 稳态分析 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性能,主要包括有功和无功功率的平衡,网络节点电压和支路功率的分布等。潮流计算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方式,给出电力网的功率损耗,也可以用于电力网事故预想等。 1.2.2 其它状态分析 电力系统故障分析、暂态分析,电磁暂态过程分析及机电暂态过程的分析等。这些状态分析促进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