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期末考试题

生物进化期末考试题
生物进化期末考试题

生物进化

一:名词解释:

1:濒危:濒危是指所有由于物种自身的原因或受到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有灭绝危险;

极危:极危即极度濒危;

2:机械隔离:机械隔离是指由于形态不同而导致无法成功完成交配的隔离机制。

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便称为生殖隔离;

3:基因型:是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

基因频率:是指群体中某一基因的数量。基因频率也就是等位基因的频率;

4:性选择:自然选择的一种特殊形式。达尔文认为,同一性别的生物个体(主要是雄性)之间为争取同异性交配而发生竞争,得到交配的个体就能繁殖后代,使有利于竞争的性状逐渐巩固和发展;

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5:遗传漂变: 指当一个族群中的生物个体的数量较少时,下一代的个体容易因为有的个体没有产生后代,或是有的等位基因没有传给后代,而和上一代有不同的等位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可能(在经过一个以上的世代后)因此在这个族群中消失,或固定成为唯一的等位基因。[1]这种现象就叫"遗传漂变";

遗传平衡:群体中基因频率(某一等位基因在群体所有等位基因中所占的比例)和基因型频率(某一基因型个体在群体总个体数中所占的比例)从一代到另一代保持不变的现象。

6:质同进化:

趋同进化:不同的生物,甚至在进化上相距甚远的生物,如果生活在条件相同的环境中,在同样选择压的作用下,有可能产生功能相同或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以适应相同的条件;

7:大进化:由长期稳定的选择压造成的线系进化的趋势。

群落:把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

8:遗传:是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相似的现象。遗传,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的现象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9:中性突变:生物的进化主要由中性突变决定的,这些中性突变经自然选择保留下来,再经隔离形成新物种,某此突变不影响生物的正常代谢过程。

基因突变: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就叫做基因突变。

二:简单题:

1:化石的种类:

实体化石:是由古生物遗体本身的全部或部分(特别是硬体部分)保存下来而形成的化石;模铸化石:古生物遗体留在岩层或围岩中的印痕和复铸物称为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留在沉积物表面或沉积物内部的各种生命活动的形迹构造形成的化石。化学化石: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分解后形成的氨基酸、脂肪酸等有机物却可以仍然保留在岩层里而形成的为化学化石。

2:染色体的进化?

3马的进化史?

答: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000多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始(祖)马,它们.头骨小,牙齿构造简单,齿冠低.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背部弯曲,脊柱活动灵活.生活在北美的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到渐新世时才出现了渐新马.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颊齿仍低冠,臼齿齿尖已连成脊状.仍生活在森林里,以嫩叶为食.到中新世时出现了草原古马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马那样大.四肢更长,齿冠更高.背脊由弧形变为硬直,善于奔跑.食料为干草.到上新世初期又出现了上新马,身体更大,更高,前、后足中趾更为发达,二、四趾完全退化.到了更新世出现了真马,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

4生命起源主要阶段有哪些?

答: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即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经过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缩合作用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质分

子和核酸分子;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在原始的海洋中形成的,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

5学习行为包含什么?

答:(一)人类学习的社会性(间接性)——间接经验为主,人类除了通过直接经验的方式获得个体经验以外,还在同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获得人类社会的历史经验。(二)以语言为中介人类是以语言为中介来进行学习的(三)积极主动性动物的学习是为了适应环境,因此是被动的,而人类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环境,人不仅要认识世界也要改造世界,所以人是在积极地作用于环境,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进行学习。

6原始生命起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答:适当的温度、必要的水分、适当成分的大气、足够的光和热;

7象的进化史?

答: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象类化石是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的,那时的大象与现在大相径庭,主要有始祖象、始乳齿象、古乳齿象;

在渐新世(3400万-2400万年前)的底层中没有发现任何象类化石;

中新世(2400万-530万年前),大象的模样已经和现在差不多了,而且分化成了乳齿象和恐象两类;

中新世晚期,乳齿象类中的一支又进化出了一种叫剑棱齿象的古象,它们是最早的真象类;

上新世(530万-180万年前)和更新世(180万-1万年前)进化出了古菱齿象、剑齿象(黄河象)、猛犸象,包括亚洲象和非洲象在内的众多真象。

8人种分为哪几种?

种(race),亦称种族,是具有形态上和生理上的特点和语言习俗等历史文化因素组成的有区域性特点的群体。根据人种的自然体质特征,生物学家以本质主义方式(即以体质特征为标准)通常将全世界的现代人类划分为四大人种:欧罗巴人种(又称白色人种或高加索人种或欧亚人种)、蒙古人种(又称黄色人种或亚美人种)、尼格罗人种(又称黑色人种或赤道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又称大洋洲人种或棕色人种),俗称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和棕种人。

9举出获得性遗传的六种实例?

指生物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产生带有适应意义和一定方向的性状变化,并能够遗传给后代的现象,如长颈鹿的祖先原本是短颈的,但是为了要吃到高树上的叶子经常伸长脖子和前腿,通过遗传而演化为现在的长颈鹿;食蚁兽;比目鱼;;食肉动物;鼹鼠的眼睛萎缩;盲螈的眼睛退化;大象的长鼻;

三:问答题:

1:人类仍在进化,进化动力是什么?

答:人类通过基于突变,染色体变异等变异,然后经过自然选择长期筛选,从而不断的进化,以适应生活。

2:生物进化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地球上生命自然界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其中包括生命的起源,物种分化,和形成以及人类起源等过程;2:生物进化的机制和理论,其中包括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化的方向,速度和分子基础等,还有如生命起源,细胞起源,人类起源与进化以及物种形成中的某些理论问题 3:生物进化与其外界环境的关系;4:生物进化论研究的历史,包括主要学派及其论点。

3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内共生学说?这一学说有什么不足?

该学说认为:线粒体祖先原线粒体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后与宿主间形成共生关系。1:共生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灰孢藻(Glancocystis),它本身并无叶绿素,但有许多叶蓝小体(cyanella)生活在体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2: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同细胞核的DNA有很大差别,但同细菌和蓝藻的DNA却很相似;3: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核糖体分别与细菌和蓝藻的一致,也是由30S和50S两个亚基组成,这说明细菌和线粒体蓝藻和叶绿体是同源的;4:线粒体、叶绿体的内、外膜有显著差异,内膜则分别同细菌和蓝藻的膜相似。

不足:1.按内共生假说,好氧细菌反而逐步丧失了独立自主性并将其遗传信息成批地转移到了宿主细胞中,这种观点不符合进化论思想。2.化石提供的证据说明蓝藻大约在22—27亿年以前就形成了。那么,为什么蓝藻开始共生的时间却远比好氧细菌进行共生的时间迟得多呢?3.细菌的细胞色素a十a3不能或极缓慢氧化哺乳动物的细胞色素c,反之,哺乳动物细胞色素a十a3也不能作用于细菌的细胞色素c。因此,原核细胞的侵入无助于真核细胞的呼吸作用,起不到彼此互利的共生作用。4.在叶绿体基因与线粒体基因中发现内含子是惊人的,因为细菌基因中没有发现内含子。这种内含子的来源及其对生物的效应目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释。5.线粒体含有肌动蛋白—肌球蛋白系统,但细菌和蓝藻中没有这种系统,也没有相应的运动能力。6.内共生假说没有很好解释细胞核的进化。

4:人类进化过程身体结构和行为特征有什么变化?

身体结构的改变:骨骼系统结构的改变;脑量的增加;体毛的退化;行为特征的改变:前后肢分工,且直立行走;工具的使用与制造;食性的进化:生食到熟食;繁殖的进化:季节性,面交,稳定的两性关系;智力的起源与进化:学习推理模仿等能力,以大脑为基础;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声带结构和物质基础。

5:达尔文所提出的进化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进化论?

一,一般进化论:物种是可变的,现有的物种是从别的物种变来的,一个物种可以变成新的物种。二,共同祖先学说:所有的生物都来自共同的祖先。三,自选选择学说:自然选择是进化的主要机制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fittest)。四,渐变论:生物进化的步调是渐变式的,是一个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累积微小的优势变异的逐渐改进的过程,而不是跃变式的。主要缺陷是1、没有搞清遗传的本质,2、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个体.

6生物进化中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答: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随着时间永不停歇的向前奔流,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有些物种永远的消失在地球上了,有些物种却依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生物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其说是进化,倒不如说是一种迫不得已生存下去的无奈,植物从湿润的环境生长的很好,但环境变了,沧海变桑田,沃土变沙漠,于是植物的叶子慢慢退化,而且长满了刺,变成仙人掌.自然界是如此的变换莫测,我们所有的生物在自然造物主面前,是那么的渺小,只有不断的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生存下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练习题,答案免费

第七章综合练习题班级:姓名: 1、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是基因频率改变 B.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等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 2、普氏野马重归自然的实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迈向物种回归自然阶段。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 B.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的频率将会发生定向变化 C.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增强 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 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A. 43% B. 48% C. 52% D. 57%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 B.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5、下列关于种群、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 B.种群中的每一个体产生的变异都是定向的 C.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D.生物进化的结果一定是形成新的物种 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比例增加 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 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强的定向变异 7、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B. 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 C. 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 D. 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体系(非常全面) 知识框架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1.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 拉马克进化学说基本观点: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这是生物不断进化的主要原因(先选择后变异,定向变异) (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错误观点赏析: (1)抗菌素的使用,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 (2)工业煤烟使浅色桦尺蠖变成黑色 (3)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4)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5)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注意: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过度繁殖(进化的基础)、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外因、条件)、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第一次摆脱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 局限: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达尔文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仅限于个体水平。达尔文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的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发展

生物进化的原因练习题

第七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练习题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得分_______ 一.单项选择(每题2,计60) 1.下列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正确的是() A.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的多样性,但不能阐明其适应性 B.它能正确解释生物遗传性和变异性,但不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 C.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不能对遗传和变异作本质说明D.它能正确解释自然选择的作用,但不能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2.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A保留了高等的生物类群,淘汰了低等的生物类群 B保留了新出现的物种,淘汰了低等的生物类群 C保留了有益于人类的物种,淘汰了有害于人类的物种 D保留了适应环境的物种,淘汰了不适应环境的物种 3.于过度繁殖的错误认识是() A.生物的生殖能力远远超过了环境的容纳能力; B.生物这种强大的生殖能力有利于物种的发展; C.过度繁殖只发生于低等生物中; D.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实践证明,使用某种杀虫剂防治害虫,开始时效果显着,后来逐渐失效。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产生抗药性B.害虫向抵抗杀虫剂方向发育 C.药剂对害虫产生定向的选择D.药物分解,药效降低 5.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了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 A.生存斗争的结果B.定向变异的结果 C.种内互助的结果D.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6如果某一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要的变异,它可能() A.进化为另一新种B.进化到更高等形式 C.退化到低级种类D.灭绝

7.长颈鹿大小似羊,颈和前肢不太长,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长颈鹿则成为当今生物界最高的动物。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其主要原因是() A.食高处树叶使颈愈伸愈长;B.颈长者较凶悍,攻击力大; C.颈长者的繁殖力较强;D.竞争中颈长者的生存机会大。 8一条鲭鱼产的100万粒卵中,约有5%能发育成熟,最合理的解释是()A.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B.生存斗争的结果;C.自然条件变化引起生物个体的死亡;D.定向变异的结果。 9自然选择是通过() A.生存斗争实现的;B.生物的变异实现的; C.人类的干预实现的;D.生物的遗传实现的。 10.能在沙漠中生活的植物,一般根系特别发达,或叶片变为刺,那些吸水、保水功能差的植物在沙漠中不能生存,达尔文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A.生物个体间存在着差异B.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C.生物的变异对生存是不利的D.适应环境的变异个体易生存11.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 A.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B.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不对,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易绝种 D.不对,因为基因突变易导致个体死亡,不会产生进化 12.然选择过程中,对生物起选择作用的是() A.其他生物;B.环境条件;C.人类;D.同种其他个体。 13.面关于生存斗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B.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 C.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斗争; D.不同种生物之间的斗争。 14.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A.海洋环境比陆地环境相对稳定,生存斗争较缓和

(完整版)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 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 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4、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6、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a、从宏观上看:19世纪中期桦尺蠖的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属于保护色,较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不能适应环境,易被捕食者捕食,因此,突变产生后,后代的个体数受到限制。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由于地衣死亡,桦尺蠖栖息的树干裸露并被烟熏黑,使得黑色性状与环境色彩相似而大量生存,浅色性状与环境色彩差异很大,易被捕食者捕食而大量被淘汰。表现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二下)(2)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人教版初二下) ⑵ 趣味导读 你见过中华枯叶蝶吗 〔图片或标本〕?它是世界闻名的拟态昆虫, 它的翅酷似一片枯叶, 翅上杂有黑点和灰斑,专门象是叶片上的病斑,与平常枯叶上所见到的菌斑没有什么两样, 真是精妙之至!当它双翅合拢停息于枝条上时, 专门难与将要枯萎的枯叶区不开来, 连鸟类 也难于发觉其所在。这种自然界的奇迹是如何样显现的?学习了本节课, 你将会有科学的认 识。 智能点拨 例题:20世纪40年代以来,开始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一些细菌感染及炎症, 颇见成效。 随着使用时刻的推移, 成效逐步下降。因此人类又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 但差不多上开始有 效,以后越来越差,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 A. 抗生素的生产质量越来越差 B. 致病微生物会自然产生抗击抗生素的变异 C. 致病微生物产生并遗传下来抗击抗生素的变异 D. 抗生素选择了致病微生物中能抗击该抗生素的变异 解析:该题意在考查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讲的明白得和运用。 可抗击抗生素的微生物来自该 物种的变异,正常情形下,它们只是少量存在。然而在使用抗生素后, 正常微生物被大量地 杀灭,这些变异类型却被抗生素选择而储存下来, 通过大量繁育并成为常见类型。 因此,并 不是抗生素的质量越来越差,也不是抗生素失效。 答案:D 随堂反馈 一、画龙点睛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专门相似, 这种体色被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此的动 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觉, 这对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敌害或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 猎物差不 多上十分有利的。 2. 由于过度繁育,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猎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 行 ____________________ 。 3?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只有那些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个体, 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活下来,并将这些变异给下一代,而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个体那 么容易被 。 4 ?自然界的生物,通过猛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剔除掉,这确实 是 。 三、明辨是非 二、慧眼识珠 1?导致生存斗争的缘故是〔 〕 A. 生物之间相互排挤或残杀 C.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有限 2?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B. 有利变异的个体和不利变异的个体互相竞争 D .生物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C .自然选择 D .遗传和变异 〕 C .自然选择 D .生存斗争

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命科学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首要介绍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来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进而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形成过程——“贝格尔号”舰的环球航行,以及代表著作《物种起源》。然后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遗传变异、繁殖过剩、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以及自然选择作用例子的介绍,向学生展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学习本节内容,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生物进化发展的知识,更能使学生接受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生物进化的内容,对于达尔文提出的进化理论有所了解,但是仍停留在表面,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以及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是很清楚,并且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达尔文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论点。 (2)学会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观点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学会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性和局限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理论分别进行讲解,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四个主要论点的探讨,学会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学习,感悟生命延续的规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强化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基本论点 2. 教学难点: (1)生物的适应性 (2)自然选择的作用 五、教学主线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情景导入 由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物种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此多样的物种的由来,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介绍拉马克的观点,让学生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之一。屏幕展示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七单元 第三章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练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一.单选 1.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一般都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B.生物要为有限的生存条件而进行生存斗争 C.为适应环境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 D.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 2.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是() A.新陈代谢B.人工选择C.过度生长D.自然选择 3.依据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观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长颈鹿经常伸长颈和前肢去吃高处的叶子,使颈和前肢都变长 B.北极熊为了适应冰天雪地的环境而定向产生了白色的有利变异 C.害虫的抗药性是农药对害虫的不定向变异长期定向选择的结果 D.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逐渐退化,结果获得匍匐的生活习性 4.根据达尔文创立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有关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长颈鹿的祖先有的长颈,有的短颈 ②在缺乏青草的环境中,长颈鹿的颈经常使用而生长 ③逐代选择,长颈鹿的变异逐代积累成长颈鹿 ④通过生存竞争,颈长的个体生存. A.①一②一③一④B.②一①一③一④C.②一③一④D.①一④一③ 5.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永远都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 D.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 6.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A.遗传变异B.自然选择C.人工选择D.过度繁殖 7.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说法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 B.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C.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苏教版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知识点总结 苏教版 1、化学演化学说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地球火山爆发 ↓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氨基酸等)(蛋白质、核酸等)(能生长、繁殖、遗传)。 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氨、氢气和水蒸气(注意:没有氧气) 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原始海洋 2、生命起源的实验证据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 ①火花放电的作用: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 ②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主要是:甲烷、氨、氢气和水蒸气 ③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

④米勒作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⑤米勒在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是:容器中产生了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⑥米勒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3、生物进化的证据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马的进化趋势是体型由小到大,四肢越来越长,多趾着地逐渐变成只有中趾发达并惟一着地。 在德国发现的“始祖鸟”化石就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我国辽宁省发现的孔子鸟化石为爬行类进化成鸟类提供了新证据。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4、生物进化的主要历 生物进化的规律: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5、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一定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尝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颈长的原因: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颈的长短是可以遗传的。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缺乏青草的时候,颈长的可以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繁殖后代。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足够的树叶,活下来的可能性就很小,留下来的后代也更少,经过许多代以后,颈短的就被淘汰。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 尝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桦尺蛾在污染地区的黑化现象:桦尺蛾的变异会产生黑色和灰色。在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是有利变异,在生存斗争中获胜,适者生存,并繁殖后代;灰色个体在自然选择中易被淘汰。这样在一代代的繁殖过程中,黑色个体就会越来越多,出现了在污染地区的黑化现象。 6、加拉帕戈斯雀进化的原因B 原因:自然选择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测试卷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 1.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曼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 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深黑色的.桦尺蛾的这种变化是() A. 人工选择的结果 B. 自然选择的结果 C. 工业粉尘染黑的结果 D. 桦尺蛾只产生深色变异的结果 2.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蚊蝇等害虫对DDT抗药性不断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A. 害虫对DDT进行选择的结果 B. 害虫本身对DDT具有抵抗能力 C. DDT的药效降低了 D. DDT对害虫抗药性的变异进行选择 3.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 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 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 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 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4.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A. 鹿经常伸长脖子够高处的树叶造成的 B. 生活在食物充足环境中的长颈鹿脖子长得长 C. 由于生存环境不同,使鹿的颈有长有短 D. 长颈变异的个体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 5.20世纪60年代用DDT来杀灭稻螟虫的效果很好,但到了80年代DDT杀螟效果不好了,其原因是() A. 80年代所用的DDT品质较过去差 B. 稻螟长期沾染DDT,体表形成了抵抗DDT的保护膜 C. 选择作用使种群中抗DDT的稻螟增加 D. 长期使用DDT导致稻螟体内产生抗DDT抗体 6.竹林中生活着一种竹节虫,体型酷似竹节,对其体形形成的合理解释是() A. 自然界偶然巧合 B. 变异的结果 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人工选择的结果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A. 自然界的生物为了生存都要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 B. 生物体的器官越用越发达,而且这种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人教版生物8下《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一、填空题 1.自然选择学说的创始人是19世纪_____国伟大的博物学家。他在1859年出版了巨著《》。 2.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适应者,不适者,这就是自然选择。 3.有些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叫做。 二、选择题 1.滥用抗生素会导致“抗药细菌”的出现,对此,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细菌的抗药性变异发生在注射抗生素之后 B.细菌产生的变异总是利于抵抗药物 C.“抗药细菌”的出现是药物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抗药细菌”的出现 2.现在人类滥用抗生素,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效果越来越差的原因是() A.抗生素质量越来越差B.细菌逐渐形成了抗药性 C.人类的体质越来越差D.现在环境污染比较严重 3.古代的长颈鹿有颈长和颈短的,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按照达尔文的观点,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A.新陈代谢B.过度生长C.人工选择D.自然选择 4.关于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主要区别不正确的是() A.人工选择速度较快 B.自然选择是各种环境起作用 C.自然选择进行十分缓慢 D.人工选择的结果是促进生物进化 三、问答题 1.在加拉帕戈斯雀进化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2.你能说出其他生物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的主要不同点吗?

3.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请分析:在这个海岛上,为什么无翅的昆虫特别多? 四、思维拓展 1.在非洲南部的一些地方,人们常会在乱石丛中看到一些灰黑色的“鹅卵石”。有时,这些“鹅卵石”上竟会开出美丽的鲜花。原来,这并不是鹅卵石,而是一种植物!这种植物生长在石头丛中,只有几片着地而生的肥厚叶子。它的叶子无论是颜色还是形状上都活像鹅卵石,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生石花,意思是生长在石头上的花朵。 (1)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生石花出现上述性状是的结果。(2)上述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拟态,你能举出生物拟态的例子吗? 2.长颈鹿是令人喜爱的动物,尤其是它那长长的颈和四肢。但你可能不知道长颈鹿的祖先只和现在的羊一般大小,根本不具有今天它那令人赞叹的长颈和四肢。尝试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描述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第七生物的进化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b、生殖

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实例——桦尺蠖在工业区体色变黑:a、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7.3.3《生物进化的原因》课时练习题

八年级生物下7.3.3《生物进化的原因》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保护色的是( ) A.蝗虫的体色与绿叶颜色相同 B.生活在池塘中的青蛙背部是深绿色的 C.北极熊的毛是纯白色的 D.瓢虫的体表有色彩鲜艳的斑点 2、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栽培,那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增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3、如图为鸡的进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同品种的鸡都具有共同的祖先 B.原鸡的所有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 C.原鸡基因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D.鸡的进化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 4、下列各项中,与自然选择无关的是( ) A.鲫鱼的背部是深灰色、腹部是乳白色 B.螳螂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十分相似 C.一窝小猫的体色有黑色、白色和黄色 D.草原上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 5、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这里的桦尺蛾大多是浅色的,少数是深色的。100

年以后,工业污染把树皮熏成了黑褐色,深色的桦尺蛾成了常见类型,浅色的却成了少数。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黑烟将桦尺蛾熏成了深色 B.浅色桦尺蛾迁出,深色桦尺蛾迁入 C.浅色桦尺蛾变成了深色桦尺蛾 D.自然选择 6、研究发现,多数新型农药应用10年后就逐渐失效,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害虫已能进化出很强的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害虫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变异,这些变异经逐代积累和加强便产生了抗药性 B.害虫在争夺食物和空间时进行生存斗争,强壮的个体生存下来,产生了抗药性 C.农药通过逐代选择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使其逐渐增多,产生了抗药性 D.部分害虫可以对农药进行选择性逃避,通过学习行为,产生了抗药性 7、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 ①自然发生②物种不变③过度繁殖④环境污染 ⑤生存斗争⑥遗传和变异⑦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A. ③⑤⑥⑦ B.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⑦ 8、甲磷硫曾是杀灭棉蚜虫的特效农药,但长期使用后药效减弱。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A.棉蚜虫的繁殖能力增强了 B.棉蚜虫经常接触甲磷硫而产生了抗药性 C.农药对棉蚜虫的抗药性进行了选择 D.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9、自然选择能正确解释生物的() A.生长发育B.遗传变异C.适应性和多样性D.个体差异 10、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 A.海尔蒙特 B.林奈 C.米勒 D.达尔文 11、在探究“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中,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实验者先背对黄布,然后转身快速选取。经过若干次后,最后剩下的小纸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六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进化的。 3、局限性:缺乏证据,多为主观臆断。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选择材料:由变异提供;内在因素:遗传和变异;进化方向: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动力:生存斗争。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现代达尔文主义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种群: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率。 ①按定义计算: 例1: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

别是30、60和10个,则: 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型 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30% 60% 10% 60% 40%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频率 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 ,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 60% 4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⑶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①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生物进化的原因达标试题

第三节达标试题A卷 一:选择题 1.自然界中现存的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下列有关进化的论述中不科学的是: A.生物进化的研究,要建立在对地质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而且要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 B.始祖鸟化石证明了鸟类是有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长颈鹿的长颈是由于不断伸长脖子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的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万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以后萌发形成植株。根据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A、物种是可以改变的 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 C、选择具有不定向性 D、用进废退、环境造物 3.科学分析,海洋生物比陆地生物进化速度缓慢,其原因是: A、海洋生物一般比陆地生物低等,缺少进化的内因 B、海洋环境相对稳定,因而其中的生物很少发生变异 C、海洋比陆地环境稳定,生物间生存斗争比较缓和 D、海洋中弱肉强食,很多物种还未进化到高水平就被淘汰了

二、非选择题: 1、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的学说有很多,如: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的自然选择学说等,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学说。 2、下图表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长颈鹿进化历程的解释,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图 [1]所示的长颈鹿个体颈的长短不同,不的长,有的短,这种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称为,这些差异是可的。 (2)图[2]所示的现象叫做;此过程会由于而愈加激烈。 (3)用简单语言描述图[3]所示的现 象。 (4)自然选择是通过实现的。 第三节达标试题B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通过生存斗争实现 B、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变异 C、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题

2019-2020年八年级生物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题 1.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A.过度繁殖 B.生存竞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 2.生物界存在生存竞争的根本原因是 () A.生物的本性 B.生物的强弱 C.生物生存条件有限 D.适者生存 3.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生物产生了()A.有利变异 B.可遗传的变异 C.不利变异 D.不遗传的变异 4.自然选择能很好的解释() A.生物的遗传现象 B.生物体的代谢作用 C.多样性和适应性 D.生长和发育 5.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众多金鱼品种的形成是由于 () A.定向变异 B.过渡繁殖 C.自然选择 D.人工选择 6.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其中是生物进化的结果是() A.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生物能产生各种变异

B.生物进化的外因是生物生存的各种环境条件 C.环境条件对生物的各种变异进行选择,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D.长期的生物进化,使生物出现了适应性和多样性 7.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生存竞争 B.人工选择 C.自然选择 D.遗传变异 8.长颈鹿脖子很长,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经常吃高处的树叶 B.生物的变异一般是有利生存的 C.为了吃高处的树叶 D.环境对不同个体具有选择作用 9.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遗体或生活痕迹 B.地壳岩石形成有一定的顺序 C.化石是生物的祖先 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 10.生物生存必然要有竞争,其原因是 () A.竞争好斗是生物的习性 B.竞争可使后代更强壮 C.生存所需要的空间.食物等资源是有限的 D.竞争是自

八年级生物下册 22.3《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 苏科版

生物进化的原因同步练习 1.原始生命进化过程中,分化为植物和动物两个分枝的原因是[ ] A.生存的环境不同 B.营养的方式不同 C.摄取食物的方式不同 D.呼吸的方式不同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简单叙述的是[ ] A.适者生存,不适应者淘汰的过程 B.生物为了生存而竞争的过程 C.有利变异不断加强巩固的过程 D.食肉动物和草食动物竞争的过程 3.长颈鹿的颈很长的原因是[ ] A.人工选择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经常吃树叶颈长长了 D.为了吃树叶颈长长了 4.原鸡产蛋很少,但现在的蛋鸡产蛋量很大,原鸡进化成为蛋鸡的正确顺序是[ ] ①原鸡产生了可遗传的产蛋多的变异②产蛋多的变异逐代积累而得到加强③人们专门饲养和繁殖产蛋多的鸡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③①② 5.达尔文创立的解释生物进化的学说是[ ] A.人工选择 B.生存竞争 C.自然选择 D.生物变异

6.下面对人工选择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工选择的速度较快 B.人工选择的因素是环境条件 C.人工选择的结果是满足人类的需求 D.人是人工选择过程中的选择因素 7.达尔文所说的自然选择是指[ ] A.自然界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株植物 B.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C.生物同时具有遗传性和变异性 D.生物界具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8.判断:长颈鹿的颈长是由历代吃高处的树叶逐渐形成的。[ ] 9.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____和____而进行生存____。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____下来,并且______后代,具有不利____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10.经过人类的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____的过程,就叫____选择。 11.自然界中的生物,在剧烈的生存斗争中,____生存,____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

《生物的进化》知识点整理第七章生物的进化名词: 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

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3、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4、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5、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为不利变异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受到限制,因此,当时种群中浅色基因的频率为95%,黑色基因的频率为5%。到20世纪中期由于黑色基因控制的性状能适应环境而大量生存并繁殖后代,浅色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大量被淘汰,使后代数量大量减少。浅色基因的频率下降为5%,黑色基因的频率上升为95%。结果是淘汰了不利变异的基因并保留了有利变异基因,通过遗传逐渐积累。) 6、物种的形成:物种形成的方式有多种,经过长期地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轮复习教学设计.doc

一轮复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七章的内容。本章内容是学生对生物起源、进化等相关知识的了解,也是对以前学过的生物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本章与生物的遗传变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种群的特征、免疫与病原体的抗性等密切相关。木章包括《现代牛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及《现代牛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两节内容,本节课主要对第一节和第二节前半部分进行复习。 本章内容有几组重要的概念:种群与物种、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基因库与基因文库等。应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学情分析 学牛在初中阶段己经学习了牛物进化的内容,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有所认识,但是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尚不了解。 3、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利用新材料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理解以及在实例中的分析、应用,和对基因频率变化的特点与相关计算。易与遗传变异及种群相联系综合考查。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取新课程理念教学,分为以下几步:课前自主复习(包括学生对课本的自主复习,梳理基础知识,完成导学案),自主复习效果检测(通过提问基础知识来完成),课堂问题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完成),课堂习题检测(学牛先独立完成,再组内讨论,核对答案,解决疑问),课后提升巩固(学生课后自行完成名师一号相关题目)。本节课应用到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比较归纳法、综合分析法等。 2、学法:对比相关概念等基础知识,并作出相应的归纳,深入理解,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中的两种学说,能用两种学说分别解释相关生物的形成 (2)解释相关概念。 (3)尝试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并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4)能阐明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质疑、讨论、对比、总结、归纳等活动,共同总结得出结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来科学家研究过程的复习,再次感受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的艰辛漫长。 (2)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生物是进化來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 四、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 (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生物进化屮的相关概念。 (3)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4)现代牛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 (1)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2)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鲁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生物进化的原因》 习题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练习 一、单选题 1.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A. 遗传和变异 B. 生存斗争 C. 过度繁殖 D. 自然选择 【答案】A 2.如果某种昆虫缺乏适应变化着的环境所需的变异,则它可能会() A. 进化为另一新的物种 B. 逐渐因不适应环境而绝灭 C. 退化为更低等的种类 D. 随环境变化产生新变异 【答案】B 3.十六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的作用是() A. 环境选择 B. 人工选择 C. 自然选择 D. 便于繁殖 【答案】B 4.生活在沙漠里的仙人掌,叶刺状,根系发达,茎肥厚,这些结构特点的形成是()A. 遗传的结果 B. 自然选择的结果 C. 阳光照射的结果 D. 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B 5.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近年来由于广泛使用导致一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越来越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细菌接触药物前,抗药性已经产生 B. 细菌接触药物后,才产生了抗药性 C. 细菌的抗药性是对具有青霉素环境的适应 D. 细菌的抗药性越来越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B 6.非洲狮与角马之间存在着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用达尔文的观点看这种关系是()A. 相互选择 B. 相互竞争 C. 相互淘汰 D. 共同进化 【答案】A 7.合欢树的叶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但一到夜幕降临,那无数的小羽片就会成双成对地折合关闭,像被手碰过的含羞草一样。下列关于合欢树这一特性叙述错误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