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1 师恩难忘》精品课课件_10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1 师恩难忘》精品课课件_10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  1 师恩难忘》精品课课件_10

《师恩难忘》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一、读词悟句。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词语

生读: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深深感谢春雨点点恭恭敬敬

师:说说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生:其中四个词语有叠词

生:娓娓动听和深深感谢是aabc型,春雨点点是abcc型,恭恭敬敬是aabb型的。

师:你们能说几个这类的词语吗?

生:aabc型的有津津有味、津津乐道、恋恋不忘

生:abcc型的有得意洋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清风习习

生:aabb型的有干干净净、规规矩矩、大大方方、整整齐齐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在句子中读,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出示:(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地讲起来。我听得入了迷,恍如()。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的故事。

(2)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地向他行礼。

生:自由读。

生:(指名读。)

师:让我们把这两段话一起读读看。

生:(齐读。)

师: 40年前的小学生是这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的,而40年后的刘绍棠已经年近半百,此时的他已经很有名气了,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

二、探文,读文悟理。

师: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认真地读一读三到五自然段,可能就能找到答案。下面请大家仔细读读三到五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圈画出文中让你最有感触的语句,并一边写写自己的读书感受。

生:(默读课文,且边读边写读书感受。)

师:下面我们就来交流,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

师出示提示:

(1)田老师的故事(一个小孩子————————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2)这首有趣的小诗(一去二三里——————————八九十枝花)

(3)田老师教课的方法(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读图。(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田老师的语文课,我们一起和作者走进这引人入胜的课堂。

(1)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A上课有趣。我感受最深的是田老师上课很有趣,他每上一课都要编一个故事来讲给学生听。读了这段文字,我发现像田老师这样的老师我也喜欢,我特别喜欢田老师的故事,如果老师天天都讲故事,那课堂就太有吸引力了。

田老师不仅会讲故事,而且故事讲得——娓娓动听。娓娓动听什么意思?换个词(绘声绘

色、眉飞色舞)田老师口才好,课很有趣。(难怪你觉得田老师的课很有趣)

B教学很有方法(板书:教学有方)先念一遍,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一个故事,很有条理。

再看看第三自然段。这样的课堂怎么样?(井井有条,秩序井然,也说明田老师教学有方)

C口才很好。我感觉田老师真有水平,每篇课文他都能编一个故事,太了不起了。

D工作认真。田老师工作很认真,因为要将每篇课文都编成一个故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那田老师一定得提前认真去想这个故事的。(你真了不起,能透过文字感受到文字背后所隐藏的内容,真不简单)

师:田老师那个年代老师教师很是乏味,私塾先生教学的方法是单调的读书,相比之下他的课是很有吸引力的。人人都喜欢听故事,老师有时间也给同学们讲写故事。

那田老师的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吗?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回到开学头一天,听一听田老师的故事。

指名读。

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A通俗易懂,一年级的小朋友一听就明白了。(一首小诗被他这么一讲,连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听懂了。)

B娘儿俩、歇歇脚、姥姥、念叨,口语化,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就是发生在咱们身边的事,很亲切。

c田老师不仅故事讲得好听,还通过故事告诉学生们一些道理。

师:你的理解很深刻,具体说说看。

(田老师在讲这首小诗时编的故事中就说路边的花很好看,但我们只能观赏,不能随便乱摘。

如果你摘一朵,他摘一朵,后来经过的人就欣赏不到了。这就说明,我们在欣赏这花时也要心中想着别人。)

师:现在,谁来说说田老师是一个怎么样的老师?

生: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生:他教书很有方法

生:他的课引人入胜,而且故事里还蕴涵着做人的道理。

师:是的。田老师的确是一位教学有方的老师。他口才、文笔都那样好。尤其是上课特别吸引学生,每上一课都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学到了知识,还懂得了一些人生道理,真是一举多得。像这样的课哪个学生不爱上呢?像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呢?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读读这段话。

(出示语句)

生:齐读。(“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三、读图悟景。

看,这就是田老师的语文课,一位年轻的老师正在娓娓动听的讲着故事,孩子们听着他的故事甜甜的笑了。师:从图中你看出同学们听得怎样?

生:很认真,很入迷。

生:一个个听得全神贯注。

生:同学们听得专心致志。

生: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我听得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

引导学生抓住“入了迷、身临其境、仍在发呆、捅、惊醒”体会。

从“我”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田老师的课引人入胜,十分有趣。田老师教学有方,口才好。)

写田老师教学有方,通过前面田老师上课的事例已经描写得很充分了,为什么这里还要写“我”的表现呢?(侧面描写,通过我的表现,侧面衬托出田老师教学有方的特点。)板书侧面衬托

看来在写作中除了正面描写,也可以使用侧面描写,将你要描写的人或事物的特点,衬托得更加充分、突出!

师:田老师的课就是不一样,这就是田老师的课堂!一起来读读文章的第六小节。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往下看,还有什么地方让你印象深刻?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什么叫引人入胜?如果你听了这样引人入胜的故事,你会有什么感受?从中体会到什么?(田老师教学认真、口才文笔很好)

田老师的故事生动有趣,让我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快乐,学到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所以,在我的心中,田老师的故事好像是什么?

生: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出示: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了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指名读,齐读。

读了这句,你感受到什么?(故事多)春雨很多,故事也像春雨一样多。

师:田老师讲了上千个故事,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获得了一份知识,那么上千个故事我就获得了--

生:上千份知识!

师:如果说一个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么上千个故事就让我懂得了——

生:上千个人生的道理!

同学们,再仔细地想一想,这像春雨一样滋润着我幼小心田的,仅仅是田老师的故事吗?你觉得还有什么?(田老师对我的教育、关爱)对呀,正是田老师对学生的那一份关爱,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才让我——师恩难忘!(指着题目引读)田老师不仅仅是教书,更是用爱在育人呐!板书:用爱育人

师:田老师的教育就像春雨,给了我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爱上了语文,使我走上了文学之路。

(出示句子)

生(齐读):我在田老师那儿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作者听了上千个故事,为什么其他故事不写,却偏偏要写开学第一天听到的这个故事?(印象最深刻,后面上千个故事,田老师都像这样讲,我都像这样听)看来作者写田老师第一天课上讲的故事,是非常典型的。(板书典型事例)

那作者为什么不再写一两个故事,却简简单单一句话来交代我在田老师四年的课上听了上千个故事?(再写就啰嗦了,这样略写就详略得当)我们在写作中处理材料,也要做到详略得当(板书:详略得当)

四、读恩悟情

师:(引读)田老师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一直伴随着我。这些故事就像是阳光,就像是雨露——滋润着我,感染着我!至今,我还深深怀念着田老师那富有诗意的课堂——

生: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师:那个时候,我还不满6岁,可是田老师却引我走进了知识的海洋,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师:正因为这样,四十年后的我再见到田老师时,我——

生:我仍然象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师:现在谁说说,40年后,作者为什么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呢?(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教我知识,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爱上文学)

生: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刘绍棠,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3岁开始就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长篇小说《京门脸子》获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首届中国大众文学奖。《蒲柳人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多部中、短篇小说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文出版。

(生对刘绍棠取得的成就不断发出赞叹)

师:这样一个享誉国际文坛的大作家,为什么40年后,还要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田老师行礼?

生:刘绍棠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也许和田老师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田老师讲了这么多的故事,才使他对文学这么感兴趣。是田老师带我进入了文学的殿堂。

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刘绍棠给自己的这篇文章原来取什么题目?

生:《老师领进门》。

师:什么意思?

生:是老师为他打开了知识的大门。

生:是老师领他进入了文学这扇大门。

生:是老师引领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出示: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谈谈你的理解。

生:是田老师上课生动有趣,从而让我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生:是因为田老师教学有方,他引领我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生:我也这么认为,如果不是田老师没上一节课,就编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作者不可能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不可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生:是的,这句话就是说田老师是他的文学启蒙老师,没有田老师,有可能就没有这个作家诞生。

生:我还想在这里补充一点说,田老师,也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做人的种子。因为田老师不仅教给我许多知识,还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道理。

总结:是啊,正因为田老师让我爱上语文,引领我走进文学的殿堂,取得了累累硕果。所以作者才对田老师的这份教诲之恩,终生难忘!

齐读最后一段。

五、课外拓展延伸

1.作者刘绍棠就选取了四十年前的一堂课以此来表达对田老师的敬重和怀念。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的平平凡凡、点点滴滴,请你也选取一件平凡的小事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吧。

2.读一读魏巍的《我的老师》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课堂指南A卷

海之南教育集团海口海之南外国语实验学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课堂指南(A 卷) 第56-61课时 评 分: 课 题:《 小草和大树》 备课人:六年级组 审核人: 晚修一 (总第 56 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晚修 教师清点人数、每日一吼 (40分钟) 学习目标: 1. 会写6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生字;理解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霍金的精神和人格,知道写人的详略得当的写法。(重点) 4. 学习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伟大人格。(难点) 流程:1、读课文,写收获。(10分钟) 2、学习生字词,请在课本上圈画出字词,在课后生字表上标出音序、部首、结构并组两 个词,了解霍金的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10分钟) 3、理解课文的重点词义。(10分钟) 4、再读课文,进行文本分析(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10分钟) 一、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0分钟)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的朗读收获是 。 二、学习生字词,请在课本上圈画出字词,在课后生字表上标出音序、部首、结构并 组两个词,学习作者和背景。(10分钟) 1、史蒂芬·霍金 : (国家)伟大的 (科目)科学家。他因患 ,被长期禁锢在 ,他身残志坚,克服了残疾之患而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 3、1988年霍金写成科普著作《 》,被人们称为“ ”。 ★三、理解课文的重点词义。(10分钟) 顶礼膜拜: 神秘莫测: 禁锢: 景仰: 悲悯: 龇牙咧嘴: 众星捧月: 跻身: 鸦雀无声: 四、再读课文,进行文本分析(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主要内容)。(10分钟)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课文有 自然段,可以分为 部分。 早读一 月 日 星期 第 节早读 教师清点人数 (30分钟) 早读任务安排:1、6:50-7:00朗读课文两遍 2、7:00-7:05检测课文的生字词 3、7:05-7:15背诵重点词语。 4、7:15-7:20检测 措施:1、对子互背。 2、组长检测。 3、老师抽测。 4、过关签名。 奖罚:1、按完成任务的名次进行加分8——1分。2、未完成任务的同学中午留下来过关。 正课一(总第 57 课时)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教师清点人数、每日一吼 (40分钟) 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了解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霍金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 英文名 中文名 班级 学号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0课《嫦娥奔月》课堂笔记

10. 嫦娥奔月 1.本课是一篇神话故事。月亮又叫“婵娟”“玉盘”“玉兔”。 2.多音字 bèn(奔向)(嫦娥奔月)jǐ (济南)(人才济济) 奔济 bēn (奔跑)jì(救济)(接济) méng(启蒙)chuán(传说)(传奇) 蒙mēng(蒙人)(蒙骗)传 měng(蒙古)zhuàn(传记) nàn(苦难)(灾难)wéi(作为) 难为 nán(难受)(难过)wèi(因为) ng(隐藏)(捉迷藏) 逢 ng (西藏)(宝藏) 3.照样子写词语 1.飘飘悠悠(AABB): 浩浩荡荡勤勤恳恳平平安安明明白白 三三两两支支吾吾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2.碧蓝碧蓝(ABAB): 雪白雪白瓦蓝瓦蓝湛蓝湛蓝 通红通红金黄金黄乌黑乌黑 4.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因为嫦娥美丽善良,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她还舍己为民,有自我牺牲精神,所以老百姓非常想念她。 5.中心思想 这篇神话故事,写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仙药升天成仙的故事,赞扬了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品质。 6.有关月亮的诗。 峨眉山月歌暮江吟月下独酌 唐白居易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一道残阳铺水中,花间一壶酒,

影入平羌江水流。半江瑟瑟半江红。独酌无相亲。 夜发清溪向三峡,可怜九月初三夜,举杯邀明月, 思君不见下渝州。露似珍珠月似弓。对影成三人。 7. 1.神话故事的成语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火眼金睛 八仙过海、天衣无缝、开天辟地 2.历史故事的成语 纸上谈兵、望梅止渴、四面楚歌 围魏救赵、三顾茅庐、初出茅庐 3、寓言故事的成语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八、我知道的书法家有: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颜真卿、米芾 九、诗句记忆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我想到的苏轼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我想到的王维的诗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十、节日的风俗习惯 春节:贴春联、拜年 元宵节:吃汤圆、看花灯 清明节:踏青、扫墓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登高望远、赏菊 十一、书后问题: 说说带点词语有什么特点,再照样子写几个。 (1)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 ....地飞了起来。 AABB式。“飘飘悠悠”很形象地写出了升天时的姿态,使人联想到 飞天仙女。 (2)碧蓝碧蓝 ....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 ABAB式。“碧蓝碧蓝”强调了夜空的美丽色彩,衬托了嫦娥美丽的 心灵。 运用重叠词可以加强语气,更好地表情达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要点+讲解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知识要点+讲解 课文知识点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是作者晓年写作的一篇短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写作背景: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得知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全文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司令要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之后写毛泽东强忍悲痛,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文章截取最能表现人物精神境界的一个片段,通过细节描写反映出毛泽东的崇高境界,展示了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读后让人肃然起敬。 多音字组词:

禁:jīn(情不自禁) jìn(禁止) 近义词: 破格──破例慰问──问候 反义词: 危险──安全悲痛──快乐 词 眷恋永别平平安安情不自禁自我安慰 踌躇黯然狂轰滥炸光荣殉职原封不动 句 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地眷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原封不动:比喻像原样一样,一点儿也没有改变。 破格:打破既定规格的约束。 眷恋:(对自己喜欢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意愿:愿望、心愿。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一)》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一)》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组词 郎:láng(牛郎、新郎、郎才女貌) 爹:diē(爹娘、亲爹、爹妈) 嫂:sǎo(嫂子、大嫂、嫂嫂) 辆:liàng(一辆、车辆、一辆车) 歹:dǎi(好歹、歹毒、为非作歹) 罕:hǎn(罕见、稀罕、人迹罕至) 纱:shā(纱布、纱巾、纺纱) 妻:qī(妻子、夫妻、妻离子散) 趟:tàng(赶趟、走一趟) 托:tuō(烘托、托举、和盘托出) 泳:yǒng(游泳、蛙泳、自由泳) 婚:hūn(结婚、新婚、未婚) 辈:bèi(前辈、辈分、一辈子) 挨:āi(挨着、挨近、挨家挨户) 二、我会认组词 恳:kěn(诚恳、恳切、恳求) 筛:shāi(筛选、筛米、筛土) 狱:yù(监狱、牢狱、入狱) 酿:niàng(酿造、酿酒、佳酿) 瞌:kē(瞌睡、愣瞌、打瞌睡) 拘:jū(无拘无束、不拘小节) 三、多音字 看:kān(看守)kàn (看见) 扇:shàn(扇子)shān(扇风) 了:le(吃了)liǎo(了解) 似:shì(似的)sì(相似)

绿:lǜ(绿色)lù(绿林好汉) 四、近义词 亲密——亲近温和——温柔仿佛——好像 照看——照料周到——周全微弱——轻微 爱惜——珍惜商量——商议满意——满足 情形——情况奇怪——古怪爱惜——爱护 眉开眼笑——喜笑颜开恋恋不舍——依依不含 无拘无束一自由自在 五、反义词 亲密——疏远微弱——强烈温和——暴躁 舒服——难受眉开眼笑一愁眉苦脸 无拘无束一束手束脚 六、理解词语 周到:各方面都照顾到;不疏忽。 勤勤恳恳:勤劳而踏实。 稀罕:稀奇,少有。 好歹:好坏。 筛:把东西放在萝或筛子里,来回摇动,使细碎的漏下去,粗的留在上头。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一五一十:形容叙述时清楚有序而无遗漏。 眼中钉: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 成家立业:指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造句:孩子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游乐园。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七、句子解析 1.一年一年过去,牛郎渐渐长大了。哥哥嫂子想独占父亲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七课教案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十七课(第二课时教 案) 《军神》 17、军神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理解描写人物神态、对话的句子,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人物的神态动作中了解伟人的精神世界。 2、在朗读的基础上,通过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的变化初步感受侧面描写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资料,了解刘伯承的生平事迹。 2、学生通过询问、查阅,了解眼部手术的一般情况。 3、“远教项目”模式二资源(有改动)。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感知人物。 1、齐读课题。军神指谁? 2、简介刘伯承。 3、文中是谁称呼刘伯承为军神。 4、找出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CAI出示:沃克惊呆了,他大声地嚷道:“你是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5、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齐读这句话。 (二)、理清线索、质疑问难。 1、当刘伯承走进诊所时,他的态度是冷冷的。到后来如此赞美刘伯承变化如此之大,肯定会让人产生疑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问题:沃克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2、划出写沃克神态、情绪变化的词语,并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学生汇报。 (三)、探究变化,理解人物 1、指导学习“就诊时“ ⑴、CAI出示:他楞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 ⑵、联系后文想一想他为什么会楞住呢?(伤情严重,连阅历丰富的医生都感到吃惊。) ⑶、了解刘伯承受伤的情况。 ⑷、让沃克医生吃惊的仅仅是刘伯承的伤势严重吗? (在这样重的伤势面前,刘伯承从容镇定) ⑸、我们刚才用抓住人物的神态和语言进行理解的方法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我们在后文的学习中还可以继续运用。 2、学习“手术前” ⑴、在手术前,沃克再一次楞住了,因为什么呢? ⑵、哪个词告诉了我们手术将面临的情况?(“一刀刀”——刀数多,时间长,疼痛难忍,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⑶、和沃克的吃惊相比,刘伯承显得怎样?你体会到什么? ⑷、是什么那么重要,让刘伯承宁愿忍受疼痛也不使用麻醉剂呢? ⑸、介绍刘伯承的丰功伟绩。 3、指导学习“手术中” ⑴、CAI出示《青年刘伯承》片断。 ⑵、你看后心中有什么感受吗?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杨氏之子词语盘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杨氏之子词语盘点 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字。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设:摆放,摆设。 10杨氏之子①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②聪惠③。孔君平诣④其父,父不在,乃⑤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扬梅。孔指以示⑥儿曰⑦:“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⑧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②甚:很。③惠:同“慧”, 智慧的意思。④诣:拜见。⑤乃:就,于是。⑥示:给……看。⑦曰:说。⑧未:没有。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 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 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 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 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 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 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 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 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 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 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 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 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 言的机智幽默。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 猜你感兴趣: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十课教案

课题:《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设计者:普兰店市实验小学王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本文语言简朴,主要通过人物的言行神态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品德。二、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学生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即使理解了也不一定能理解深透,必须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反复阅读讨论等活动才能充分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能力目标 ⑴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 感受普通百姓的美好心灵,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激之情,学习文中人物的美好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2、难点:体会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六、学习策略教师:讲授法。 学生: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揭示课题。(3分钟) 1.板书“欺骗”并理解“欺骗”。

2.生活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几句话能概括得了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场特殊的欺骗。齐读课题:别饿坏了那匹马 3.关于这场欺骗,你们想知道什么? (1)谁欺骗谁? (2)为什么欺骗? (3)怎么骗? 【设计意图】通过欺骗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带着疑问去了解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欺骗故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生活中为什么有这样的欺骗?它是善意的吗? (二)回顾预习,交流收获(10分钟)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进行再学习,思考: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2、反馈交流。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主要写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看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作为书摊主人的残疾青年不计一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深深感激之情。) (2)文章几次写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 (第一次是残疾青年叮嘱“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时说的;第二次是“我”担心马饿坏了,急着推门进去时说的。) (这两次的意思不一样,第二次是“我”真的担心误了喂马时间而饿着马。而第一次,表面上是残疾青年让“我”以后把马草卖给他,不要耽误时间,饿坏了马。实际上,根本没有这样一匹马,残疾青年怕“我”因卖马草耽误时间,耽误学习而善意地欺骗了我。) (3)为什么会有这个欺骗故事?这场欺骗的动机是什么? (为了帮助我能继续看书。由此可以看到残疾青年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的美好的心灵!)【设计意图】根据课文前导语的提示,学会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印象,以及从根据第一印象而产生的一点点体会和感受。 (三)学法指导,自主探索(20分钟) 1、出示自学提示: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残疾青年美好的心灵?画出具体语句体会,做批注。 (2)文中只有残疾青年有着美好的心灵吗?你还看到了谁的善良和美好?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杨氏之子

第10课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诗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和文意。收集妙言妙语,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关于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那你知道关于机智儿童的哪些故事呢?今天,让我们走进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到的《世说新语》。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抽读,检测读书情况。 4.齐读。 (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的文言文。学习本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说说课文主要写的什么事?(只是了解课文的大概意思)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1.小组学习,借助注释和搜集的资料理解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作好记录。 2.交流汇报句意。

意思:梁国的杨家的小孩只有9岁,特别聪明。孔君平去拜访他的父亲,因为父亲不在,就叫儿子出来。他为客人端果子,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这是你们家的水果。”小孩回答他说:“没听说过孔雀是孔先生家的家禽啊!” 3.理解了课文意思,你现在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反应快说明很机智;妙在用否定的方式婉转礼貌地对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四、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读全文。 2.背诵全文。 五、拓展 1.在生活中有哪些语言让你铭记在心呢?(交流自己搜集的或听到、看到的精妙语言。) 2.演一演相声、小品或电影中的精彩对白。 六、作业 1.写一写对精彩语言的体会。 2.默写课文。 3.看《世说新语》。 教学后记: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牛郎织女(一)》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10课《牛郎织女(一)》课后作业及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好歹.(dǎi) B. 瞌.睡(kē) C.嫂.子(shǎo) D.筛.子(shāi) 2.看拼音,写词语。 niú láng()在哥哥家吃的是shèng fàn(),睡的chu áng pù()是干草,但是他每天都xiào xī xī()的,因为有老牛陪伴着他。分家时,他不xī han()其他的家产,只要老牛这个qīn mì()的伙伴。后来,他和织女结了婚,他们和老牛一起xiāng yī wéi mìng()。 3.根据“挨”字在字典中的解释,完成练习。 挨āi ①靠近;②顺着。 挨ái ①遭受,亲身受到;②困难地度过(岁月);③拖延。 (1)“……用腮帮挨挨它的耳朵……”中“挨”的读音是,意思是。 (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中“挨”的读音是,意思是。 4.补全下列本课出现的词语,并完成练习。 勤勤()()()开()笑无()无()()()不舍()中不()成()立() 晃晃()()一()一()

(1)下列词语与画“”的词语结构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吞云吐雾 B.捶胸顿足 C.偷鸡摸狗 D.亭台楼阁 (2)下列词语与画“”的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原原本本 B.一清二楚 C.有头有尾 D.推心置腹 (3)选词填空:连续工作了两个月,一听到要放假的消息,我们个个,终于可以地玩儿上几天了。 5.读句子,完成练习。 (1)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里。 从句中可以看出牛郎的性格特点。 (2)从那以后,他白天上山打柴,柴装满一车,就让老牛拉着,到集市上去换粮食;夜晚就让老牛在车旁边休息,自己睡在车上。 从句中可以看出牛郎是一个的人。 6.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一来是牛跟他亲密;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干净的水。夏天天气热,就在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就在山坡上晒太阳。他把牛身上刷得干干净净,不沾一点儿草叶、土粒。夏天,一把蒲扇不离手,把成群乱转的牛虻都赶跑了。牛棚也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干干净净的地方住,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10课练习题 一、词语。 1、填空。 ()声叹气大()进犯恍然大()不()而遇 不()情理()苦功高冲()陷阵赫赫()功 喜气()()一()人才()勇双全受之有() 不可思()忠孝两()巾帼不让()() 2、选择题。 (一)选择恰当的字填空。 【状壮】()纸()观不可名() 【厉历】()害严()日() (二)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良: A.优秀 B.善良的人 C.表示程度深 (1)用心良苦()(2)良辰美景() (3)除暴安良()(4)良师益友()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近义词。 (1)从小爹就说我的武艺并不比男子逊色,可现在空有一身武艺,没法帮爹。()(2)刘大哥恍然大悟的说:“我想错了,多谢各位指教!”() (3)花木兰所在的部队打败了敌人之后,凯旋回朝。() (4)李将军一表人才,年轻有为,不愧是国家栋梁。() (5)这下可好了,我们四人结伴而行,路上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4、根据要求填空。 (1)用几个词语来评价花木兰。 (2)仿写词语。 不可思议(写几个带有“不”字的成语。) 五、课文细细读。 1、这篇课文是一个,共有幕。 2、课文讲的是一位,的好女孩儿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赞美了花木兰 的崇高精神。 3、“巾帼不让须眉”中的“巾帼”本意指,这里代指;“须眉”本意指,这里指代,这种修辞手法叫。用这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 六、金苹果乐园 日常交往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将下列不同场合和使用的敬辞谦语连线。 A. 托人办事说 a.恭喜 B. 询问长者年龄说 b.拙见 C. 请人原谅说 c.拜托 D. 谦称自己的见解说 d.包涵

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同步练习题(一)含答案(2020年最新)

10.《牛郎织女(一)》课后作业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勤恳.(kěn gēn)筛.(sāi shāi)选好歹.(dǎi xī) 罕.(hǎn gàn)见监狱.(yú yù)酿.(niàng liàng)酒 瞌.(kē kě)睡拘.(jū jú)束 二、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1.由于diē mā()都死了,牛郎和gē sǎo()起生活。 2.细雨蒙蒙,好像给大山穿上了一层shā yī()。 3.我们不能在没有大人的看护下下水yóu yǒng()。 4.织女最后和牛郎jié hūn()了,成了他的qī zǐ(),要和他过一bèi()子。 三、写出与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1.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 2,牛郎在草房旁边开辟 ..了一块地,种些庄稼,这就算安了家。() 3.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 4.现在能够在湖水里无拘无束 ....地游泳,心里真痛快。() 四、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姑娘梳她长长的黑头发。姑娘跟牛郎谈话。(用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 句话) 2.①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牛棚里没床铺,他就睡在干草上。 ②他总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嫩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当我们读到①中的“吃剩饭”“穿破衣裳”等词语时,我们看到了一个的牛郎。②中写牛郎对老牛的照顾,表现了牛郎的。 3.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原来姑娘 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 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第10课

第10课《别饿坏了那匹马》复习检测 河南省汝南县金铺镇中心学校李宏伟 基础知识点点记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瘦削(xiāo xuē)挣扎(zhēnɡzhènɡ) 强制(qiánɡqiǎnɡ)瞥见(piēpiě) 立即(jíjì)冲着(chōnɡch?nɡ) 三、填字解义。

()之大吉:__________ 不()分说:__________ 刻骨()心:__________ 吱呀()响:__________ 一如()往:__________ 羞愧不():__________ 四、活学活用(用上本课的四字词语) 1.我现在__________,穷得买一口水的钱都没有。 2.这地方真美,令所有的游人都__________。 3.窃读时那种__________的心情,是无法言表的。 4.他是真伤心了,你看他__________的样子。 5.他这会儿__________的,样子挺吓人的。 6.经他一指点,我顿时__________,有了主张。 五、用“然”字组五个词,分别用在句子里。 1.()后面有人就住了我的衣领。

2.姑娘一脸(),不知他说的什么意思。 3.拿着马草换来的钱,我()地坐下来读书。 4.()抬头拭泪时,发现他正注视着我。 5.不管别人怎么说,他()做着自己的事。 六、内容梳理(课文回放)。 1.以后每天,当我背着马草来到书摊时,他便冲里屋叫道:“碧云,快把马草提进去,别饿坏了那匹马。”这是课文中第__________次出现“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残疾青年这样说的目的是既是暗示碧云__________,更是说给“我”听的,目的是__________。残疾青年在给妹妹说这句话时语带双关,“那匹马”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___,“饿坏了”则是指__________。 2.对号入座(将人物及品质连线)。 乐于助人作者 善解人意父亲 酷爱读书碧云姑娘 善良正直残疾青年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解析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解析 生命之谜 (1)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人们一直向往着“天上的世界”。于是,有了许许多多的故事: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蟠桃盛会......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从古代神话的话题,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 命存在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1)提出地球之外的太空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 (2)从理论上说,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的沧海一粟。整个银河系中有几千亿颗恒星,类似太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为数不少,其中肯定有与地球类似的行星。可以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介绍宇宙的浩瀚,同时也说明人类对于宇宙的未知 还有很多,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 (3)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零下五十摄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摄氏度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体系提供能源。(运用设问的手法,介绍了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4)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金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第10课.和11课

10 杨氏之子 一、看拼音写词语。 j iāqín ()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示:________ 曰: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________ 闻:________ 三、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对话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二、1、诣:拜见乃:于是,就 2、示:给,,看曰:说 3、未:没有闻:听见 三、(1)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家儿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杨家儿子答道: “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2)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杨家儿子反应极快,才思敏捷。 11 晏子使楚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úrǔwēifēnɡáixiǎolěnɡxiàow?inán ()()()()()qiúfànchūxīdàch?nɡānjúdàoz?i ()()()()()xiàoxīxīp?ibúshìshíhuàshíshuō ()()() qǔxiào miànbùɡǎisaānjūlayaɡuīju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去楚国。楚王仗着自 己,想乘机晏子,显显楚国的。晏 子凭着自己的()和,对楚王的侮辱一一进行了反 驳。从此以后,楚王晏子了。 2、楚王知道晏子,就故意在城门旁开了一个五 尺高的洞。而晏子说, 楚王只好叫人打开城门迎接他。 三、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填上与“叫”意思相近的词。 1、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大夫取笑了。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上等人去。 3、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你来呢? 4、楚王只好()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

10、牛郎织女(一)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生词意思。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3、从语言文字中理解牛郎与老牛的亲密关系。 4、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听过哪些民间故事?交流一下。(《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等) 2、我国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今天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二、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朗读生词,正音。 2、结合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生词意思。 3、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4、讨论课文主要内容。 5、质疑。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交流读懂了什么。 2、从语言文字中进一步体会牛郎的孤苦伶仃。 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默读课文,划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2、讨论:从哪些语言文字中可以体会到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说说自己的感受。 3、圈划词句,体会老牛对牛郎的亲密感情。 4、指导感情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及老牛的善解人意。 六、布置作业: 1、指导书写生词。 2、朗读2、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2、3自然段。 2、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老牛善解人意,知恩图报,让牛郎到湖边的树林去找美丽的姑娘织女,也就有了下面发生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读后所得。 2、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感受在“微弱的星光下”老牛说话的情景。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各自轻声朗读5—7自然段,交流各自读后所得。 a、牛郎在湖边的树林里认识了谁? b、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c、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其他仙女有什么想法? 2、默读第五自然段,划出描写织女的句子。 “过了一会儿,-------------原来她是-----------” a、用“原来”练习造句。 b、朗读第五自然段,想象黄昏时湖边的树林景象。 3、指名读第6自然段,讨论:织女为什么愿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a、这一段的三句话分别讲了哪三层意思? b、课文哪些地方描写了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 c、从文中你能体会到织女的什么品格? 4、姐妹们为什么都佩服织女的勇气? a、朗读第五自然段有关内容,体会众仙女在人间的快乐。 b、齐读第七自然段。 5、质疑。 (1)为什么众仙女不劝阻织女?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老牛看到织女跟牛郎在一起,心情怎样? 2、朗读体会。 五、总结课文: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动人的故事? 2、给课文划分段落。 a、第一段(1)写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 b、第二段(2-3)写牛郎与老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c、第三段(4)写老牛叫牛郎去找一位美丽的姑娘。 d、第四段(5-7)写织女留在人间作了牛郎的妻子。 e、第五段(8)写老牛看到牛郎与织女在一起很高兴。 3、根据课文主要内容和各段大意复述课文。 六、课后作业 阅读其它的民间故事。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预习和知识点总结

第10课《牛郎织女(一)》知识点预习和复习 目录 知识点 (1) 一、我会写组词 (1) 二、我会认组词 (2) 三、多音字 (2) 四、近义词 (3) 五、反义词 (3) 六、理解词语 (3) 七、句子解析 (4) 八、问题归纳 (5) 九、课文分段 (5) 十、课文主题 (6)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6)

知识点一、我会写组词 郎:láng(牛郎、新郎、郎才女貌)爹:diē(爹娘、亲爹、爹妈) 嫂:sǎo(嫂子、大嫂、嫂嫂) 辆:liàng(一辆、车辆、一辆车)歹:dǎi(好歹、歹毒、为非作歹)罕:hǎn(罕见、稀罕、人迹罕至)纱:shā(纱布、纱巾、纺纱) 妻:qī(妻子、夫妻、妻离子散)趟:tàng(赶趟、走一趟) 托:tuō(烘托、托举、和盘托出)泳:yǒng(游泳、蛙泳、自由泳)婚:hūn(结婚、新婚、未婚)辈:bèi(前辈、辈分、一辈子)挨:āi(挨着、挨近、挨家挨户) 二、我会认组词 恳:kěn(诚恳、恳切、恳求)筛:shāi(筛选、筛米、筛土)狱:yù(监狱、牢狱、入狱)

酿:niàng(酿造、酿酒、佳酿) 瞌:kē(瞌睡、愣瞌、打瞌睡) 拘:jū(无拘无束、不拘小节) 三、多音字 看:kān(看守)kàn (看见) 扇:shàn(扇子)shān(扇风) 了:le(吃了)liǎo(了解) 似:shì(似的)sì(相似) 绿:lǜ(绿色)lù(绿林好汉) 四、近义词 亲密——亲近温和——温柔仿佛——好像照看——照料周到——周全微弱——轻微爱惜——珍惜商量——商议满意——满足情形——情况奇怪——古怪爱惜——爱护眉开眼笑——喜笑颜开恋恋不舍——依依不含无拘无束一自由自在 五、反义词 亲密——疏远微弱——强烈温和——暴躁舒服——难受眉开眼笑一愁眉苦脸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0课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

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之”相当于“的”(.读题,解题。2. 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为应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句子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因此要停顿。) (3)反复熟读 [设计意思:这是小学生初次学习文言文,因此把文章读正确是学习的重点。]

新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素材--第10课《牛郎织女(一)》知识点 部编版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牛郎织女(一)》知识点 知识点 一、我会写组词 郎:láng(牛郎、新郎、郎才女貌) 爹:diē(爹娘、亲爹、爹妈) 嫂:sǎo(嫂子、大嫂、嫂嫂) 辆:liàng(一辆、车辆、一辆车) 歹:dǎi(好歹、歹毒、为非作歹) 罕:hǎn(罕见、稀罕、人迹罕至) 纱:shā(纱布、纱巾、纺纱) 妻:qī(妻子、夫妻、妻离子散) 趟:tàng(赶趟、走一趟) 托:tuō(烘托、托举、和盘托出) 泳:yǒng(游泳、蛙泳、自由泳) 婚:hūn(结婚、新婚、未婚) 辈:bèi(前辈、辈分、一辈子) 挨:āi(挨着、挨近、挨家挨户) 二、我会认组词 恳:kěn(诚恳、恳切、恳求) 筛:shāi(筛选、筛米、筛土)

狱:yù(监狱、牢狱、入狱) 酿:niàng(酿造、酿酒、佳酿) 瞌:kē(瞌睡、愣瞌、打瞌睡) 拘:jū(无拘无束、不拘小节) 三、多音字 看:kān(看守)kàn (看见) 扇:shàn(扇子)shān(扇风) 了:le(吃了)liǎo(了解) 似:shì(似的)sì(相似) 绿:lǜ(绿色)lù(绿林好汉) 四、近义词 亲密——亲近温和——温柔仿佛——好像 照看——照料周到——周全微弱——轻微 爱惜——珍惜商量——商议满意——满足 情形——情况奇怪——古怪爱惜——爱护 眉开眼笑——喜笑颜开恋恋不舍——依依不含无拘无束一自由自在 五、反义词 亲密——疏远微弱——强烈温和——暴躁

舒服——难受眉开眼笑一愁眉苦脸 无拘无束一束手束脚 六、理解词语 周到:各方面都照顾到;不疏忽。 勤勤恳恳:勤劳而踏实。 稀罕:稀奇,少有。 好歹:好坏。 筛:把东西放在萝或筛子里,来回摇动,使细碎的漏下去,粗的留在上头。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美中不足:虽然很好,但还有缺陷。 一五一十:形容叙述时清楚有序而无遗漏。 眼中钉: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 成家立业:指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造句:孩子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游乐园。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七、句子解析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教案2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宇宙 生命之谜》教案2篇 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酶、碳、析、揭、磁、陨”等9个生字,会写“谜、摄、磁、御”等12个生字。会写“揭开、轨道、拍摄、枯萎、稀薄、抵御、沧海一粟”等10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3.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哪些科学知识? 2.难点是通过了解宇宙生命之谜,培养学生主动查阅相关资料,从小养成热爱科学、热爱地球、保护环境、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的资料。

2.教师准备《宇宙》音频、微课《宇宙之谜》、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宇宙》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很多不可计数的星球,你来猜猜这些星球上有没有生命存在呢?(学生自由回答)你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科学知识的说明文《宇宙生命之谜》,文中向我们介绍了科学家们对“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课题的探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吧!生齐读课题:《宇宙生命之谜》,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辐(fú)射轨(gǔi)道土壤(r ǎng)陨(yǔn)石厌氧(yǎng)菌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