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作业二

计算机网络原理作业二
计算机网络原理作业二

计算机网络原理作业二-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xxx日期 2014年6月9日

题目:TCP/IIP协议配置

(在WindowsXP操作系统

下配置TCP/IP协议)

实验环境:装有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电脑,并连入网络

实验内容与完成情况:

1.查看所在机器的主机名称和网络属性,包括网络基本配置中包含的协议、服

务、客户端,以及有关的基本参数;

2.修改网络配置参数;

3.网络协议、服务、客户端等组件的安装和卸载方法;

4.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

1.对计算机设置IP地址、网关、子网掩码、DNS等信息。

查看本机网络配置参数

“本地连接属性”窗口如图2。Array

“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窗口如图3。

修改的本机网络配置参数为:

IP地址:192.168.3.55

子网掩码:255.255.254.0

默认网关:192.168.3.252.

DNS服务器地址:210.27.80.2

2.利用ping、ipconfig/all等命令进行测试。(1)IPConfig

命令 ipconfig/all ,显示的信息如下

(2) ping

在命令行下键入:Ping 127.0.0.1,显示以下信息:

物理地址

动态IP是否可用机

Ip地址

子码掩网

网关

域名服务器IP地址主机名

DNS后缀机

节点类型

IP路由器是否可用

在命令行下键入:Ping 本机IP地址,显示信息如下:

说明网络配置正确。

Ping 202.117.200.200,输出信息为:

说明网络配置不正确,连接不成功。

出现的问题:1、刚开始对常用命令掌握不熟练

2、电脑自带杀毒软件,在修改时有警告提示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第二次作业

多项选择题 第1题以下属于木马入侵的常见方法的是 A、捆绑欺骗 B、邮件冒名欺骗 C、危险下载 D、打开邮件的附件 第2题网络防火墙的作用是 A、防止内部信息外池 B、防止系统感染病毒与非法访问 C、防止黑客访问 D、建立内部信息和功能与外部信息和功能之间的屏障 第3题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有 A、通过共享资源传播 B、通过网页恶意脚本传播 C、通过网络文件传输传播 D、通过电子邮件传播 第4题在保证密码安全中,应该采取的正确措 施有 A、不用生日做密码 B、不要使用少于5位的密码 C、不要使用纯数字

D、将密码设得非常复杂并保证在20位以上 第5题 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的安全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 A、使用NTFS格式的磁盘分区 B、及时对操作系统使用补丁程序堵塞安全漏洞 C、实行强有力的安全管理策略 D、借助防火墙对服务器提供保护 第6题电子商务系统可能遭受的攻击有 A、系统穿透 B、植入 C、违反授权原则 D、通信监视 E、计算机病毒 第7题属于公钥加密体制的算法包括 A、DES B、二重DES C、RSA D、ECC E、ELGamal 第8题签名可以解决的鉴别问题有

A、发送者伪造 B、发送者否认 C、接收方篡改 D、第三方冒充 E、接收方伪造 第9题公钥证书的类型有 A、客户证书 B、服务器证书 C、安全邮件证书 D、密钥证书 E、机密证书 第10题在SET中规范了商家服务器的核心功能 是 A、联系客户端的电子钱包 B、联系支付网关 C、处理SET的错误信息 D、处理客户的付款信息 E、查询客户帐号信息 第11题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要求计算机信息网络具有 A、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

计算机网络原理习题讲解

Chapter I 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2.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3. List six access technologies. Classify each one as residential access, company access, or mobile access. 4. Dial-up modems, HFC, and DSL are all used for residential access. For each of these access technologies, provide a range of transmission rates and comment on whether the transmission rate is shared or dedicated. 5. Describe the most popular wireless Internet access technologies today. Compare and contrast them. 6. What advantage does a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have over a packet-switched network? What advantages does TDM have over FDM in a circuit-switched network? 7. Consider sending a packet from a source host to a destination host over a fixed route. List the delay components in the end-to-end delay. Which of these delays are constant and which are variable? 8. How long does it take a packet of length 2,000 bytes to propagate over a link of distance 2,000 km, propagation speed 8 102? m/s, and transmission rate 2 Mbps? More generally, how long does it take a packet of length L to propagate over a link of distance d, propagation speed s, and transmission rate R bps? Does this delay depend on packet length? Does this delay depend on transmission rate? 9. What are the five layers in the Internet protocol stack? What are the principal responsibilities of each of these layers? 10. Which layers in the Internet protocol stack does a router process? Which layers does a link-layer switch process? Which layers does a host process? 11. What is an application-layer message? A transport-layer segment? A network-layer datagram? A link-layer frame? 12. This elementary problem begins to explore propagation delay and transmission delay, two central concepts in data networking. Consider two hosts, A and B, connected by a single link of rate R bps. Suppose that the two hosts are separated by m meters, and suppose the propagation speed along the link is s meters/sec. Host A is to send a packet of size L bits to Host B. a. Express the propagation delay, prop d , in terms of m and s. b. Determine the transmission time of the packet,trans d , in terms of L and R. c. Ignoring processing and queuing delays, obtain an expression for the end-to-end delay. d. Suppose Host A begins to transmit the packet at time t = 0. At time trans d t =,where is the last bit of the packet?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第二次作业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第二次作业

多项选择题 第1题以下属于木马入侵的常见方法的是 A、捆绑欺骗 B、邮件冒名欺骗 C、危险下载 D、打开邮件的附件 第2题网络防火墙的作用是 A、防止内部信息外池 B、防止系统感染病毒与非法访问 C、防止黑客访问 D、建立内部信息和功能与外部信息和功能之间的屏障 第3题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有 A、通过共享资源传播 B、通过网页恶意脚本传播 C、通过网络文件传输传播 D、通过电子邮件传播 第4题在保证密码安全中,应该采取的正确措 施有 A、不用生日做密码 B、不要使用少于5位的密码 C、不要使用纯数字

D、将密码设得非常复杂并保证在20位以上 第5题 Windows Server 2003服务器的安全采取的安全措施包括 A、使用NTFS格式的磁盘分区 B、及时对操作系统使用补丁程序堵塞安全漏洞 C、实行强有力的安全管理策略 D、借助防火墙对服务器提供保护 第6题电子商务系统可能遭受的攻击有 A、系统穿透 B、植入 C、违反授权原则 D、通信监视 E、计算机病毒 第7题属于公钥加密体制的算法包括 A、DES B、二重DES C、RSA D、ECC E、ELGamal 第8题签名可以解决的鉴别问题有

A、发送者伪造 B、发送者否认 C、接收方篡改 D、第三方冒充 E、接收方伪造 第9题公钥证书的类型有 A、客户证书 B、服务器证书 C、安全邮件证书 D、密钥证书 E、机密证书 第10题在SET中规范了商家服务器的核心功能 是 A、联系客户端的电子钱包 B、联系支付网关 C、处理SET的错误信息 D、处理客户的付款信息 E、查询客户帐号信息 第11题从系统工程的角度,要求计算机信息网络具有 A、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

计算机网络作业及答案

第一次作业 [判断题]在TCP/IP协议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而电子邮件、文件传送、域名系统等应用层服务是分别建立在TCP、UDP之上的。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如果一台计算机可以和其他地理位置的另一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则这台计算机就是一个遵循OSI标准的开放系统。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网络协议的三要素是语义、语法与层次结构。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在线路交换、数据报与虚电路方式中,都要经过线路建立、数据传输与线路释放这3个过程。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计算机网络与分布式系统的主要区别不是表现在物理结构上,而是表现在高层软件上。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Internet。是将无数个微型计算机通过路由器互连的大型网络。 参考答案:错误 [单选题]网络拓扑对网络性能与网络( )有很大的影响。 A:造价 B:主从关系 C:结构 D:控制关系 参考答案:A [论述题]TCP/I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1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2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络中。3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所有网络设备在Internet中都有唯一的地址。4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论述题] ISO在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ISO制定OSI参考模型时对层次划分的主要原则:网络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连接;每一层可以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通过协议来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论述题]计算机网络采用层次结构的模型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计算机网络原理在线作业答案

第一次在线作业 第1题 在OSI模型中,提供路由选择功能的层次是__________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2题 以下没有采用存储转发机制的交换方式有()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3题 Internet最早起源于( )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4题 根据报文交换的基本原理,可以将其交换功能概括为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5题 通信子网中的最高层是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6题 ISO颁布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简写为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7题 网络层是OSI七层协议中的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8题 TCP/IP网络类型中,提供端到端的通信的是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9题 加密和解密属于OSI参考模型中第()层功能。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10题在TCP/IP参考模型中,TCP协议工作的层次是( )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11题 _________物理拓扑将工作站连接到一台中央设备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12题管理计算机通信的规则称为__________。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13题在ISO/OSI参考模型中,同层对等实体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__________。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14题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__________。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15题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__________。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 第16题由通信处理机、通信线路及通信设备组成的、负责网络通信处理任务的网络称为__________。 您的答案:C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五

实验五、TCP 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序号:姓名:学号:成绩 1.实验目的: 理解TCP报文首部格式和字段的作用,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TCP数据传输过程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 2.实验环境: 连网环境,可以是局域网,也可以是连入Internet的单机。 3.实验步骤: (1)启动Etherel协议分析软件,并开始抓包。 (2)启动某个基于TCP的应用程序,例如连接某个FTP站点,或通过浏览器访问某个网页。 (3)等出现浏览的网页后停止数据包的捕获。 (4)出现协议分析界面,将filter 一栏填入tcp,则只显示TCP协议信息,通过此信息,可以看到TCP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和协商的初始的序列号,数据传输过程以及拆除连接的相应信息。 4.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打开捕获文件tcp-ethereal-trace-1,通过捕获的数据包分析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的过程,并将TCP建立连接过程中的三个报文填写下来。 字段名称第一条报文第二条报文第三条报文 报文序号 6 7 8 Sequence Number 0 0 1 Acknowedgement Numbber 0 1 1 ACK 0 1 1 SYN 1 1 0 (1)TCP建立连接时的三个报文,其报文首部与其他TCP报文有什么不同? TCP在建立连接时的三个报文,在报文首部比别的报文多了OPTION的字段 (2)报文首部的OPTION字段的作用是什么?值为多少? 至少一字节的可变长字段,标识哪个选项有效。如果没有选项,这个字节等于0。说明选项的结束。这个字节等于1,表示无需再有操作 它的值为至少一个字节的可变长字段的长度。 (3)分析TCP数据传输阶段的前8个报文,将报文信息填入到表中 报文序号报文种类 (发送/确 认)序号字段确认号字 段 数据长度被确认报 文序号 9 确认 1 764 436 8

计算机网络网上作业(1)答案

计算机网络网上作业(1)答案 1.若一网络系统中采用CRC进行纠错编码。已知传输的信息码为1011,对应的生成多项式为G(x)=x4+x2+1,问得到的CRC码是什么?若接收时收到这样一串传输码10010011,问是否发生了传输错误? 答: (1)生成多项式的比特序列为:10101 ,10110000/10101,得到CRC为1101; (2)是发生了传输错误。 2.在1000Mb/s的以太网中,其最长总线为500m,信号传播速度为200m/μs,问其冲突窗口是多少μs?在此网络中最短帧的长度应为多少bit? 答: (1)冲突窗口为:2×500m/(200m/μs)=5μs (2)最短帧长度为: 100Mb/s×5μs=500bit 3.因特网上有一B类网络,且划分了子网,其子网掩码为255.255.240.0,可划分为多少个子网(允许子网号为全0和全1)?每个子网的最多主机数是多少? 答:(1)8个子网 (2)(240)10=(128+64+32+16)10=(11110000)2 Host-id的位数为4+8=12,因此,最大主机数为: 2^12-2=4096-2=4094 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 主机数2^12-2 第二次作业 1、简述虚电路的实现原理。 答:虚电路是源端到目的端所经历的各个逻辑信道的组合,是两个DTE之间端到端连接;就是对用户传递数据而言似乎存在着一条道路,但是虚电路没有物理上的对应,只是一种标记。 2、简述令牌环网中数据帧的发送和接收过程 答:令牌环网是通过令牌传递方式来控制各站点的发送权的。网中设有一张令牌,只有获得令牌的站点才有权力发送数据。令牌环工作时主要有3个操作:①截获令牌与发送帧:当一个站点要发送数据时,必须先截获令牌。截获令牌是指,当空闲令牌传送到正准备发送数据的工作站时,该站点便将空闲令牌截获下来,并将其标志变成信息帧的标志,此时的令牌变为忙令牌,接着将数据等字段加上去,构成要发送的非令牌帧送到环上。②接收帧与转发帧:当非令牌帧在环路上传送时,每经过一站,该站的转发器便将帧内的目的地址与本站地址相比较。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第二次作业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技术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题 1.最便宜且最为普遍的导引型传输介质是。 2.同轴电缆分为和两种。 3.光纤是一种细而柔软的能引导的介质。 4.卫星通信是使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来转发信号。 5.无线领域的另一项重大进展是无线电接口。 6.之间通常由一条高速链路相连。 7.北美和日本使用的PCM载波标准称为载波。我国使用的是系统。 8.电话网是网的典型例子。 9.交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与通信链路分别抽象成点与线,由这些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就是网络的。 10.目前星型结构是局域网中最常用的。 11.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数据在物理链路上的。 12.所有的协议处理都是以为单位来进行的。 13.起始标记法的缺点是数据传输。 14.任何一种检错码或纠错码,其检错和纠错的能力都是的。 15.两个码字的对应比特取值不同的比特数称为这两个码字的。 16.海明距离越大,能力就越强,但所需的冗余信息也越多。 17.最简单的差错检测方法是使用单个。 18.循环冗余码又称。 19.使用确认和超时实现可靠传输的策略有时称为。 20.停—等算法是最简单的方案。 21.信息帧用于传送数据,简称。 22.监视帧用于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简称。 23.无编号帧简称。 24.PPP是一个数据链路协议。 25.在信道划分方法中,每个节点被分配了,因而不会有冲突发生。26.以太网广泛用于办公自动化系统,却不能用于的工业控制系统中。27.第一个以太网是由美国施乐公司于年建成的。 28.以太网是第一个广泛使用的。 29.光信号的传输是方向的。 30.局域网上的每一台主机都有一个)地址。 31.千兆以太网的所有配置都是。 32.红外线使用的编码方案是。 33.连接局域网最常见的设备是。 34.网桥的功能是在多个局域网之间。 35.网桥较常见的应用是连接两个或多个的局域网。 36.单位时间内成功传输的数据量称为)。 37.数据报网络一般采用进行拥塞控制。 38.不对称释放容易造成。 39.把邮件从永久邮箱传输到本地计算机的最流行的协议是。 40.网络安全从本质上讲就是安全。 41.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的。

计算机网络原理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习题答案

Review Questions Section 2.1 1)List five non-proprietary(非专有的)Internet applica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layer protocols that they use. 列举五种非专用的英特网应用以及它们所使用的应用层协议。 2)For a communication session(会议) between two hosts, which host is the client and which is the server? 对俩主机之间的通信会话,哪个主机是客户机,哪个主机是服务器? The process which initiates(发起)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he process that waits to be contacted is the server. 3) What information is used by a process running on one host to identify a process running on another host? 运行在一台主机上的进程使用什么信息标识运行在另一台主机上的进程? The IP address of the destination host and the port number of the destination socket.

3)List the various network-application user agents that you use on a daily basis. 列举你每天都会使用的网络应用程序用户代理。 Web browser E-mail application user agent File Transfer user agent P2p user agent audio/video user agent 5) Referring to Figure 2.1-2, we see that not none of applications listed in the table require both "no data loss" and "timing". Can you conceive of an application that requires no data loss and that is also highly time sensitive? 参见图2.1-2,我们可以看到表中所列举的应用没有一个既要求没有数据丢失又要求定时。你能设想 出一个应用,既既要求没有数据丢失又要求定时吗? There are no good examples of an application that requires no data loss and timing. Sections 2.2-2.5 6) What is meant by a handshaking protocol? 握手协议的意义? A protocol uses handshaking if the two communicating entities first exchange control packets before sending data to each other. SMTP uses handshaking at the application layer whereas HTTP does not. 7) Why do HTTP, FTP, SMTP, POP3 and IMAP run on top of TCP rather than UDP? 为什么HTTP,FTP,SMTP,POP3 和IMAP 都运行在TCP 协议而不是UDP协议上? The ap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those protocols require that all application data be received in the correct order and without gaps. TCP provides this service whereas UDP does not.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三章习题答案

第三章 1.物理接口标准主要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协议(标准):规定了物理接口的各种特性: 机械特性:物理连接器的尺寸、形状、规格; 电气特性:信号的表示方式,脉冲宽度和频率,数据传送速率,最大传输距离等;功能特性:接口引(线)脚的功能和作用; 过程特性:信号时序,应答关系,操作过程。 4.试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虚电路交换和数据报交换的特点。 答: (1)报文交换: 特点:[1]不建立专用链路。 [2]线路利用率较高。电子邮件系统(例如E-Mail)适合采用报文交换方式。(2)分组交换: 有两种方式: [1] 数据报:类似于报文交换。引入分组拆装设备PAD(Packet Assembly and Disassembly device)。 [2] 虚电路。类似于电路交换。 虚电路与数据报的区别: ①虚电路意味着可靠的通信,它涉及更多的技术,需要更在的开销。 ②没有数据报方式灵活,效率不如数据报方式高。 ③虚电路适合于交互式通信,数据报方式更适合于单向地传送短信息。(简答) 虚电路可以是暂时的,即会话开始建立,会话结束拆除,这叫虚呼叫;也可以是永久的,即通信双方一开机就自动建立,直到一方(或同时)关机才拆除。这叫永久虚电路。分组交换的特点:数据包有固定的长度。采用固定的、短的分组相对于报文交换是一个重要的优点。除了交换结点的存储缓冲区可以不些外,也带来了传播时延的减少,分组交换也意味着按分组纠错:发现错误只需重发出错的分组,使通信效率提高。 (3)电路交换: 优点: ①数据传输可靠、迅速。 ②可保持原来的序列。 缺点: ①线路接通时间较长,特别是在通信线路繁忙的情况下。 ②线路接通后,独占信道,不利于提高线路的利用率。 10.在最初的IEEE 标准中,一个比特如果以m来衡量长度,长为多少m?假设IEEE 网络的数据传输率为10Mb/s,电磁波在同轴电缆中的传播速度为200000 000m/s。 解:200000 000/100000 00m=20m。

东南大学计算机网络第二次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信息通信网络概论 第2次实验 实验名称:FTP客户端通信程序设计 院(系):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姓名:学号: 实验室:金智楼5楼实验组别: 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16 年12 月13 日评定成绩:审阅教师:

目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3) 二.实验原理 (3) 三. 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 (3)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 (4) 五.实验记录 (4) 六.实验总计 (8) 七.思考题或讨论题 (9) 附录:部分代码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Windows下的TCP/IP通信方式与网络操作; 2.熟悉FTP的编程的过程; 3.学会用可视化编程语言编写调试简单的通信程序。 二.实验原理 在使用MFC编程时,要连接到FTP服务器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只需要两个简单的步骤,首先必须建立一个CinternetSession对象,用类CinternetSession创建并初始化一个或几个同时存在的Internet会话(Session),并描述与代理服务器的连接(如果有必要的话),如果在程序运行期间需要保持与Internet的廉洁,可以创建一个CinternetSession对象作为类CwinApp的成员。MFC中的类CftpConnection管理我们与Internet服务器的连接,并直接操作服务器上的目录和文件,FTP时MFC的WinInet支持的三个Internet功能之一,我们需要先创建一个CinternetSession实例和一个CftpConnection对象就可以实现和一个FTP服务器通信,我们不需要直接创建CftpConnection对象,而是通过调用CinternetSession::GetFtpConnection来完成这项工作。他创建CFtpConnection对象并返回一个指向该对象的指针。 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请绘制流程图) 1、实验方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课后答案

- 1 - 第1章节计算机网络概述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 A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这类简单的“终端—通信线路—计算 机”系统,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B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呈现出多处中心的特点。 C 开放式标准化网络:OSI/RM 的提出,开创了一个具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循国际标准化协议的计 算机网络新时代。 D 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覆盖范围广、具有足够的带宽、很好的服务质量与完善的安全 机制,支持多媒体信息通信,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具备高度的可靠性与完善的管理功能。2.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哪两大子网?它们各实现什么功能?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3.简述各种计算机网络拓扑类型的优缺点。 星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方便服务,中央节点可方便地对各个站 点提供服务和网络重新配置。缺点是:电缆长度和安装工作量客观;中央节点的负担较重形成“瓶颈”; 各站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总线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 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缺点是: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分布式协 议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传输,不具有实时功能。 树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是:各个节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环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电缆长度短;可采用光纤,光纤的传输率高,十分适合于环形拓扑的单方 向传输;所有计算机都能公平地访问网络的其它部分,网络性能稳定。缺点是:节点的故障会引起全网 故障;环节点的加入和撤出过程较复杂;环形拓扑结构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都采用令牌传递的方式,在 负载很轻时,信道利用率相对来说就比较低。 混合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故障诊断和隔离较为方便;易于扩展;安装方便。缺点是:需要选用带 智能的集中器;像星形拓扑结构一样,集中器到各个站点的电缆安装长度会增加。 网形拓扑结构的优点是:不受瓶颈问题和失效问题的影响,缺点是:这种结构比较复杂,成本比较 高,提供上述功能的网络协议也较复杂。 4.广播式网络与点对点式网络有何区别? 在广播式网络中,所有联网计算机都共享一个公共信道。当一台计算机利用共享信道发送报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简单共享局域网的组建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简单共享局域网的组建

计算机网络实验二简单共享局域网的组建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二 简单共享局域网的组建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工程方向类型:设计性 班级:1002班 姓名:张磊(2010100244) 日期:2012年 11 月14日

一、实验题目 简单共享局域网的组建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以太网卡与交换机的连接与配置 2.掌握Windows中的TCP/IP或NetBEUI协议的设置 三、实验原理 1. NetBEUI是什么 NetBEUI是网络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是局域网上的程序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编程接(API)。NetBIOS为程序提供了请求低级服务的统一的命令集,这些服务是管理名称、执行会话和在网络节点之间发送数据报所要求的。 NetBEUI则是NetBIOS的扩展用户接口,是Microsoft网络的本地网络协议。它通常用于小的、有1~200客户的部门大小的局域网。它可 以使用令牌环源路由作为其路由的惟一方法。它是NetBIOS标准的 Microsoft实现。 2.交换机的应用 交换机是交换式网络上设备的公用连接点。交换机包含多个端口。计算机用网线和交换机相连的方法是:将双绞线的一端RJ-45接头插到交 换的一个口上,另一端插到计算机网卡上的RJ-45插座上。如果所有设 备都已接通电源,那么交换机上的连接指示灯就会显示连接状态,可据 此判断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3. 联网计算机的简单设置 实现Windows对等网,应对联网计算机的网络协议、标识、网络客户和服务进行简单的设置。方法如下: (1)添加网络协议 双击“控制面板”—“网络连接”—“本地连接”,打开“本地连 接状态”对话框,单击“属性”,打开“属性”对话框,单击“安 装”,选择“协议”,单击“添加”,出现“选择网络协议”对话框, 选定所要添加的协议。一般Windows的操作系统中都已存在 TCP/IP协议,在Win 2K中需添加NetBEUI协议。 (2)添加服务 同添加协议方式类似,在打开“属性”对话框,单击“安装”,选 择“服务”,单击“添加”,出现“选择网络服务”对话框,选定所 要添加的服务。

江开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次形考作业

江开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次形考作业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作业说明: 1.做作业之前首先在封面填上自己的学号和姓名,做完作业后请写上作业完成时间。 2.学习完第二单元计算机网络等内容之后必须完成本次作业,并请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学习 平台提交 Word 文档形式的电子作业,本次作业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 10%。作业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填入括号中。(每题 2 分,共 60 分) 1.建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标是( A )。 A.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 B.提供 E-mail 服务 C.增加计算机的处理能力 D.提高计算机运算速度 2.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网络是( C )。 网网网网 3.局域网的覆盖距离一般为( C )。 4.局域网网络软件主要包括( C )、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应用软件。 A.网络传输介质 B.网络拓扑结构 C.网络操作系统 D.网络协议 5.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英文缩写是( A )。 网采用的通信协议是( B )协议。 采用( A )技术组织和管理浏览或信息检索的系统。 A.超文本和超媒体 B.快速查询 C.动画 D.电子邮件 的含义是( B )。

A.网页制作语言 B.超文本标识语言编程语言 D.通信协议 指的是( C )。 A.防火墙 B.网卡 C.网络集线器 D.网络交换机 10.交换机工作在 OSI 的( B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1.网桥工作在 OSI 的( B )。 A.物理层 B.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2.局域网网络硬件主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网卡和( B )。 A.网络协议 B.传输介质 C.网络拓扑结构 D.计算机 110003 计算机应用基础(专)第二单元形成性考核作业 13.在 Internet 网中,WWW 的含义是( B )。 A.超媒体 B.万维网 C.浏览器 D.超文本 是指( C )。 A.中国经济信息通信网 B.综合业务数字网 C.中国教育科研网 D.信息高速公路 15.安装防火墙的主要目的是( D )。 A.提高网络的运行效率 B.防止计算机数据丢失 C.对网络信息进行加密 D.保护内网不被非法入侵 16.下列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大的是( D )。 A.同轴电缆 B.双绞线 C.无线 D.光缆 17.网络适配器俗称( A )。 A.网卡 C.路由器 D.中继器 18.电子邮件的英文名称是( D )。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作业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平时作业课程名称: 学习中心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作业

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 15分。作业总分30 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 1分,共15题) 1. 在OSI 参考模型中,在网络层之上的是 A .物理层 B. 应用层 C. 数据链路层 D. 传输层 2. 在OSI 参考模型中,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 _________ A .帧 B. 报文 C. 分组 D. 比特序列 3. 在TCP /IP 参考模型中,与 OSI 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 .主机-网络层 B. 互联网络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4. 在TCP /IP 协议中,UDP 协议是一种 A .主机-网络层 B. 互联网络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5. 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 是 A .双绞线 B. 光缆 C. 同轴电缆 D. 无线信道 6. 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频率来表示数字信号 1、0的方法叫做 A .绝对调相 B. 振幅键控 C. 相对调相 D. 移频键控 7. 两台计算机利用电话线路传输 数据信号时必备的设备是 — A .调制解调器 B. 网卡 C. 中继器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 ,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 1 协议。

0 D. 集线器 &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 的一个信号占用,这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这就是 A .频分多路复用 B. 时分多路复用 C. 空分多路复用 D. 频分与时分混合多路复用 9. 设立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一条原始的、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对网络层无差 错的 A .物理链路 B. 数据链路 C. 传输介质 D. 端到端连接 1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通信过程中产生的传输差错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与 I. 随机错 II .连接错 III .突发错 A . I 、 II B. I 、III C. I 、II 与 IV D. III 、IV 11. _______ 在 差错控制方式中,只会重新传输出错的数据帧。 A .连续工作 B. 停止等待 C. 选择重发 D. 拉回 12. 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方法有误 — A .局域网/广域网 B. 对等网/城域网 C. 环型网/星型网 D. 有线网/无线网 13. 以下不属于协议组成要素的是 A .语法 B. 语义 C. 时序 D. 字符 14. _____ 是指在一条通信线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A. 单工通信 B. 半双工通信 C. 同步通信 D. 全双工通信 15. 误码率是描述数据通信系统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中, _____ 正确的。 A. 误码率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重要参数 .共同构成的。 IV .字符错 在下面这些有关误码码率的说法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次作业答案解析

(注意:若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在线只需提交客观题答案。)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3-2014学期 计算机应用基础第二次作业答案(车辆工程专业)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2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40道小题) 1. 既可以接收、处理和输出模拟量,也可以接收、处理和输出数字量的计算机是______。 (A) 电子数字计算机 (B) 电子模拟计算机 (C) 数模混合计算机 (D) 专用计算机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2. 计算机在银行通存通兑系统中的应用,属于计算机应用中的______。 (A) 辅助设计 (B) 自动控制 (C) 网络技术 (D) 数值计算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3. 某单位的人事管理程序属于______。 (A) 系统程序 (B) 系统软件 (C) 应用软件 (D) 目标软件2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4. 在Word 的编辑状态,要将文档中选定的文字移动到指定位置去,首先对它进行的操作是单击______。 (A) "编辑"菜单下的"复制"命令 (B) "编辑"菜单下的"清除"命令

(C) "编辑"菜单下的"剪切"命令 (D) "编辑"菜单下的"粘贴"命令 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5. Windows 开始菜单中的'所有程序'是______。 (A) 资源的集合 (B) 已安装应用软件的集合 (C) 用户程序的集合 (D) 系统程序的集合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6. Windows 的窗口中,为滚动显示窗口中的内容,鼠标操作的对象是。 (A) 菜单栏 (B) 滚动条 (C) 标题栏 (D) 文件及文件夹图标 你选择的答案:[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7. 选择在'桌面'上是否显示语言栏的操作方法是____。 (A) 控制面板中选"区域和语言"选项 (B) 控制面板中选"添加和删除程序" (C) 右击桌面空白处,选属性 (D) 右击任务栏空白处,选属性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8. MUA 是指________。 (A) 邮件传输代理 (B) 邮件用户代理 (C) 邮件投递代理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作业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B 6.D 7.A 8.B 9. B 10. B 11.C 12. B 13. D 14. D 15.A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什么是局域网?有什么特点? 局域网是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的网络,其分布范围局限在一个办公室、一幢大楼或一个校园内,用于连接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和各类外围设备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它的特点是分布距离近(通常在1000m到2000m范围内),传输速度高(一般为1Mbps到20Mbps),连接费用低,数据传输可靠,误码率低等。 2、检错码和纠错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检错码只能发现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纠错码不但能发现错误,而且还能纠正错误。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该系统又称终端-计算机网络,是早期计算机网的主要形式。它是将一台中央主计算机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处于分散位置的终端。50年代初,美国建立的半自动地面防空系统SAGE就是将远距离的雷达和其它测量控制设备的信息,通过通信线路汇集到一台中心计算机进行集中处理,从而首次实现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 2)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在上述简单的"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系统中,中央计算机负担较重,既要进行数据处理,又要承担通信控制,为了减轻主机负担,60年代研制出了通信控制处理机(CCP)或叫前端处理机(FEP)专门负责通信控制,此外,在终端聚集处设置多路器或集中器(C),用低速线路将各终端汇集到集中器,再通过高速线路与计算机相连。60年代初,此网络在军事、银行、铁路、民航和教育等部门都有应用。 3)计算机-计算机网络:60年代中期,出现了由若干个计算机互连的系统,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的时代,并呈现出多处理中心的特点,即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通信。60年代后期,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所研制的ARPANET网是该网络的典型代表。它的主要目标是借助于通信系统,使网内各计算机系统间能够共享资源。ARPANET是一个成功的系统,它在概念、结构和网络设计方面都为今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局域网的兴起和分布式计算的发展:自70年代开始,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硬件价格急剧下降,微机广泛应用,局域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