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 如何验证目视检验作为清洁验证的分析方法

第六部分 如何验证目视检验作为清洁验证的分析方法
第六部分 如何验证目视检验作为清洁验证的分析方法

如何验证目视检验作为清洁验证的分析方法

美国法规21 CFR 211.67(b)(6)自1979年以来要求“在使用前立即检查制造设备”,实际上,多年来制药制造商一直在根据“目视”检查放行设备。随后,业界甚至监管者都将这种“检查”视为“目视检查”的要求。例如,药品检验合作计划(PIC/S)建议“在执行清洁程序后,设备上不应出现任何残留物的数量。1”许多关于清洁的监管指南都可以找到类似的声明2-4。PIC/S还提到“加标研究应该确定大多数活性成分可见的浓度”1。

关于目视检查(VI)的研究很少。1993年,礼来公司的Gary Fourman和Mike Mullen 博士发表了一篇文章,其中他们提到尖峰研究表明许多化合物在约100μg/ 4平方英寸(或4μg/ cm2)下可见5。没有提供关于如何进行研究或使用何种化合物的详细信息。一年后,Jenkins和Vanderwielen的一篇文章声称能够通过使用额外的光源看到低至1μg/ cm2的残留物。六年后,在2000年,Frank Buscalferri等人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声称看到几种化合物的残留量低至约0.4μg/ cm2。6然后,从2004年到2014年,Richard J. Forsyth和其他几位化合物,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发现几种不同化合物的范围为0.4至>10μg/ cm2。7-11

进行这些VI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将已知量的残留物“点样”到“试样”或替代材料表面上。然后,分析人员在各种特定观察条件下观察加标表面,所有分析人员能看到的最低残留量被视为该化合物/产品的目视检测限值(VDL)。

但是,从来没有人清楚VI是否可靠,因为它从未真正得到验证。如果VI可以被验证或确认,那么使用这种技术来放行设备是合理的,甚至可以用来代替传统的擦拭方法,因为擦拭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来开发,验证和执行。

如前所述,上述方法使用了一种“点样”技术,这可能导致更容易看到沉积物。有一个问题是,实际的残留物是否通常都沉积在一个地方。另一种可能的方法是在材料表面均匀地涂上一层残留物,看看分析师是否能在相同的水平上看到这些残留物。如果分析师可以,这可能会作为VI作为分析方法的验证。

2011年至2013年,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史蒂文斯药物研究中心对VI进行了三项独立研究,探讨VI的准确性,精密度,线性和检出限,以及验证VI作为清洁验证方法的可能性。这些研究采用了技术来实现均匀的涂覆产品残留物。

材料和方法

?由环境资源联合公司(Golden,Co.)制备和供应的6cm×6cm的具有#8表面光洁度的316L不锈钢“试样”。

?选择并涂布到“试样”上的产品是OTC防晒剂,因为低风险产品最适合与VI一起使用。

?使用两种技术用已知量的防晒剂均匀地涂覆试样表面:使用注射器手动地将均匀涂布到5cm×5cm区域的技术和使用喷涂装置的另一种技术。在第一项研究中使用手

动技术,并且在第二和第三研究中使用喷涂机。

?准备了两套不同的“试样”,一套是标准套装,另一套是未知套装。分析师必须在定义的观察条件下比较这些集合并找到最接近的匹配。使用目检标准的潜在好处是

它为目检测量提供了基础,因为分析师可能不知道他们具体再寻找什么,也不知道

他们看到的水平。这类似于将分析仪器上分析的样品与外部标准或获得的线性曲线

进行比较。以下所有研究均采用此类方法。

?使用一个Omega HHLM1337手持式测光仪用于测量光照水平。

研究1

史蒂文斯制药与工程项目组的68名研究生自愿参加第一项研究。制备一组九个试样,其中已知量的残余物以递增的浓度均匀沉积(手动)以用作“标准”。在这些相同浓度的每一个中制备另外六组试样以用作“未知物”。总计54张“未知”试样。残留物水平的值显示在表1中。

在开始练习之前,参与者只接受了最少的培训,以了解在没有具体指导的情况下他们能做得多好。结果的拟合线图如图1所示。

图1:研究1的拟合线图

R-Sq(adj)为90.9%,尽管前四个试样的非线性,其中残留的残渣显着减少,并且更难以看到。许多学生难以区分这四个试样。随着残留物浓度的增加,VI的准确度增加。

报告的结果差异很大。我们从这项研究的经验中得出以下观察结果:

?由于残留物是手工沉积的,沉积的残留物中存在一些不均匀性,这给较高浓度的分析人员带来了一些问题。

?对学生的培训不足是一个问题。学生们不知道残留物应该是什么样的(例如,一些学生混淆了灰尘颗粒或带有残留物的试样上的划痕)。(注意:区分具有不同理解水

平的学生和行业工人群体很重要;行业工作者应该已经知道视觉清洁设备应该是什

么样子。)

?一些学生报告了可疑的结果,并被要求重复这项研究。这些学生返回重做并报告了不同的研究结果,结果与预期值一致。这些学生对他们可能在结果中犯错误的原因

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例如,草率地写了“3”,看起来像“5”)。

?少数学生报告了不可能的结果:最低标准的最高分数和最高标准的最低分数。这些学生也被要求重复这项研究,但没有,所以这些数据被丢弃了。(注:这是一个重

要的观察结果,因为在行业中进行目视检查的结果即是信任的问题。)?像任何一套标准一样,这些试样需要一定程度的小心,以防止其上的残留物被损坏。

这些试样需要适当的储存和处理,以防止灰尘、指纹或其他污染物积聚在其上,并

改变其数值和分析师的反应。

由于这些问题以及结果的变化,决定进行另一项研究,并进行以下修改:

1.使用喷涂装置代替手动方法来制造类似的一组试样以沉积残留物。这旨在标准化外

观,消除试样间的变化,并为分析师提供更一致的演示。

2.为分析师提供有关如何进行目视检查的文件培训(例如,如何处理试样,检查角度

/距离,残留物与灰尘/划痕之间的差异)。

3.将分析师人数减少到大约30人。

研究2

第二项研究是使用相同数量的“标准”和“未知”试样对32名研究生进行的。然而,这次,使用喷涂装置制备所有试样,所述喷涂装置在试样表面上施加非常均匀水平的残留物。残留物水平的值显示在表2中。

建立了一个关于如何处理试样和进行视觉检查的SOP,并对所有参与者提供了文件培训。

在研究间隙将所有试样储存在盒子中以使污染(例如灰尘)最小化。结果的拟合线图如图2所示。

图2:研究2的拟合线图

本研究得出以下观察结果:

?尽管试样1至3持续存在非线性,但R-Sq(adj)增加至97.9%。

?与第一项研究(包括4号试样)相比,VI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显著提高。

?然而,分析师的反应似乎是在标准范围的末端积累的。人们意识到研究设计限制了学生只报告1-9,即使他们认为试样比1号更清洁或比9号更脏。它还迫使他们选

择一个标准值(没有外推),这在数据报告中产生了偏差。应该注意的是,低端结

果的偏差导致“更干净”的试样被报告为“更脏”。

研究3

进行了第三项研究,允许参与者根据观察结果报告高于或低于标准的试样,并在标准中添加第10张试样作为“空白”(即,未应用任何产品)。因此,本研究共使用60张试样作为“未知样”进行分析。所有的试样再次使用喷雾装置,将残留物均匀地涂抹在试样表面上。残留量值如表3所示。

表3:研究3的标准试样残留水平

在这项研究中,10张“目检标准”试样被贴在白色面板上,并标为0-9。60张“未知样”试样被贴在30个单独的面板上,每个面板包含两张“未知”试样。将含有“未知样”试样残余物的“样品板”与含有“标准”试样残余物的“标准板”进行比较,以供学生用于识别未知试样残余物的值(图3)。

图3:学生根据标准评估一对“未知样”

检查步骤

编写了一份SOP,提供有关残留物外观、如何进行目视检查以及如何处理标准和未知试样面板的培训。然后,30名学生接受了这个标准操作程序的培训。在正常的室内照明条件下,面板被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以模拟可能发生的典型生产检查条件(例如,在清洗车上检查清洁的包装设备时)。

在这些实验中,对光照水平进行测定并发现在63到93英尺烛光(680到1000勒克斯)之间。(注:据观察,光强度变化很大,即使从一个试样位置到另一个试样位置,因此应理解,不可能指定一个特定区域,包括生产区域,都处于同一个勒克斯水平)。在对试样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学生们被要求坐直,使视角在30到90度之间,与之前公布的情况类似。6-10

在分析过程中,学生只观察了“未知”试样。如果在“未知”试样上没有发现残留物,则报告为“0”表示“干净”。如果看到任何残留物,则分析员将“未知”试样上存在的残留物量与“目检标准”试样上存在的量进行比较。然后,通过选择与目检标准试样最接近的匹配,为未知试样选择1-9的值;然后将其记录在电子表格中。如果发现任何不符合标准的残留物,意味着浓度大于9(410微克/25平方厘米),分析人员在电子表格中报告为10。所有数据收集在Excel电子表格中,然后使用Minitab16进行分析,以确定准确度、精度、线性度和检测限。结果的拟合线图如图4所示。

图4:研究3的拟合线图

每个“未知”的平均响应与标准值紧密匹配,R-Sq(adj)值为93.1%,显示与研究2相比有所减少,但仍然显示出非常线性的响应。前四个响应(0.4至3.4μg/cm2)基本上是平坦的,这表明分析师一般没有“看到”前四个试样上的任何残留物,因此他们报告它们是干净的(0)。因此,在本次目视检查研究中,加入4号试样(3.4μg/cm2)的量可被视为可能的检测限(DL)。

通过确定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并计算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百分比(RSD),评估所有“未知”试样水平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还评估了数据的RSD百分比。4个最低标准的标准偏差非常高(见图5),但随着浓度的增加,标准偏差大幅下降。最低标准是最难看到的,报告不足。在较高的标准上存在较低但仍显著的差异。这些试样有更多的药物残留,分析师可以更容易地看到它们,但不能很好地区分它们。

图5:研究3的RSD%

报告的所有较高标准(试样5至9)均高于其实际值。出于清洁验证的目的,这将是首选的偏差。

该图还显示,从试样编号5开始,标准偏差显著降低。这表明分析师开始更准确地看到这些试样上的残留物。因此,这些结果表明,在本研究中,约85μg/25 cm2或3.4μg/cm2可被视为目视检查的DL。

检测限的计算

根据ICH Q2,利用响应和斜率的标准差计算DL。检测限可表示为:

DL = 3.3 σ/S

其中:

σ=残差的标准偏差,以及

S=校准曲线的斜率

根据回归方程和通过绘制平均响应与实际加标质量(μg)的拟合线图获得的剩余标准差,分别估算坡度和标准差(σ)。每项研究的斜率、残余标准偏差和计算的检测限如表3所示。

在第一项研究中,学生在如何进行检查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自由度,而DL则是最高的。在第二项研究中,学生们为他们的检查提供了更好的指导,而DL则减少了一半。然而,他们在报告结果的方式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当给予更多的自由时,DL几乎翻了一番。但是,尽管在这些研究的执行过程中被认为存在显著差异,这些计算的DLS实际上彼此非常接近,可以被认为是等效的。因此,这些研究的DL可以是平均值,或者大约5μg/cm2。

讨论

通过以上分析、分析人员的评论和对研究的观察,我们发现目视检查有四个主要的变化来源:试样制备、分析人员、检查方法和残留物类型。

试样

在我们的第一个研究中,试样是手工加标的。对所有试样的检查和分析人员的评论表明,在试样的制备过程中有一些明显的变化。人们注意到残留物的沉积方式不同,有的边缘清晰厚实,有的超出了刻印区域的边界。试样表面的划痕、试样上干燥的灰尘斑点以及残留物沉积物的不均匀性也引起了一些分析人员的质疑。在第二和第三个研究中,使用自动喷雾装置对试样进行加标,从而形成均匀的残留物涂层。试样也被储存在一个盒子里,以避免灰尘沉积。试样的制备、储存和搬运是目视检查的重要参数。

分析人员

第一项研究的分析人员总数为72人。对数据的检查显示了一些不可信的结果。有少数情况下,参考值为“1”的试样被指定为“9”,反之亦然。试样集1和9之间的差异太大,无法接受这些结果是正确的。这些学生不能确认他们的结果,所以这些数据被丢弃了。一些分析人员有数据输入错误(例如,难以辨认,给出了两个答案),无法联系他们纠正输入,因此他们的结果也从研究中删除了,将分析人员人数减少到68人。分析人员由参加制药生产课程的学生组成,有些人可能不清楚研究的目的,或者没有像他们应该的那样认真对待。因此,培训是目视检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发现,在没有培训的情况下,一些分析人员不知道该寻找什么,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残留物,这意味着应该对工业中新雇用的操作员进行培训,以便了解残留物是什么样的。

检查方法

在第一和第二个研究中,要求分析人员报告与标准的最佳匹配。由于这一限制,低端值存在正偏差,高端值存在负偏差。因此,在第三项研究中,排除了限制条件,并制定了方案,以便分析人员能够报告他们看到的残留物。

残留物

残留物的可视化非常依赖于残留物的性质和属性。例如,一些残余物可能反射颜色,一些是晶体性质,更容易看到,一些可能比试样表面有一个更亮或更暗的颜色。这些性质可以使观察一种化合物在表面上的残留物与另一种化合物不同。

总结

这项研究表明,不锈钢表面残余物的VI与R2值呈线性关系,R2值大于90%,相当准确,但存在正偏差,在高于检测限的水平上,RSD百分比约为20%时不太准确。根据残留物在表面的沉积方式和检查方式,检测限从约3μg/cm2到约7μg/cm2不等。因此,文献中发现的

检测限可能不完全取决于。然而,从这些研究中看来,可能存在相当窄的范围,其中残留物开始易于看见,其可能介于1至10μg/ cm2之间,具体取决于残留物的类型,检查员的培训以及检查方式的执行。

根据这些研究的结果,我们强烈建议为VI制定培训计划,以提高其可靠性。这样的培训可以使制药操作员和质量检查员有资格看到药品残留物降低到已证明的水平,以便在清洁后有信心地将设备放行用于生产中。工业界在这些研究中使用的“标准面板”似乎不可行,因为它对于正常的检查使用来说很麻烦,并且在持续的存储和维护中存在潜在问题。接下来的一篇文章将讨论如何更简单地完成操作人员和检查员的VI资质确认。

随着ADE / PDE(可接受的每日接触量/允许每日暴露)的出现,现在可以科学地确定设备表面上的残留物的安全水平,并且许多低危害产品的MSSR(最大安全表面残留物)远高于其目检检测限使得VI可能成为作为验证的唯一标准的候选方法。

致谢

作者希望感谢环境资源协会的Paul Battle为这些研究提供技术帮助和准备试样。

同行评审

Thomas Altmann, Mallory DeGennaro, Ioanna-Maria Gerostathi, Mohammad Ovais, Osamu Shirokizawa 和Sarra Boujelben。

参考文献

1.PIC / S“关于验证主计划,安装和操作确认,非无菌工艺验证,清洁验证的建议”,

PI 006-3 2007年9月25日

2.FDA清洁工艺检验验证指南,1993年7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

3.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协调国际会议,ICH协调三方指南,药物开发-Q7,2000年

11月

4.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良好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补充指南:验证

5.Jenkins,K.M.和Vanderwielen,A.J.,“清洁验证:整体视角”,制药技术第18卷,

第4期,1194页,60-73页

6.Frank Buscalferi、Sabine Lorenzen博士、Michael Schmidt博士、Hans Martin Schwarm

博士、Ehrhard Anhalt博士、Reinhard Herzog博士和Ronald Ziegler教授,“Bestimmung

der Sichtbarkeitsgrenzen von pharmazeutischen Feststoffen auf Edelstahloberfl?chen,”

Pharm.印第安纳州62号,2000年第6号

7.Richard J.Forsyth、Vincent van Nostrand和Gregory P.Martin,“清洁验证的可见残留

限量及其在药物研究设施中的潜在应用”,制药技术-2004年10月2日

8.Richard J.Forsyth和Vincent van Nostrand使用可见残留限值将新化合物引入制药研

究设施制药技术-2005年4月2日

9.Richard J.Forsyth和Vincent van Nostrand,“清洁验证可见残留限量的应用”,制药技

术-2005年10月2日

10.Vincent van Nostrand,Richard J.Forsyth,“清洁验证可见残留限量的应用”,制药技

术-2005年10月2日

11.Jeffrey Hartman,Vincent van Nostrand,Richard J.Forsyth,“清洁验证中可见残留物

限值的风险管理评估”制药技术-2006年9月2日

清洁验证检验方法验证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和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目录 1.概述 2.目的 3.验证小组成员与职责 3.1验证小组成员 3.2验证小组职责 4. 验证正文 4.1 验证前确认 4.2 验证方法描述 4.3 验证内容 4.3.1检测方法验证部分 4.3.2综合回收率验证 5.偏差总结 6.再验证情况 7.补充与修定 8.评价与结论 9.附录

1.概述 生产过程中所用的生产设备均可能有残留物遗留,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由于上一批次生产产品的残留影响下一批次或其他品种,故必须对生产所用的设备进行清洁。 清洁后要对该清洗方法进行取样检测残留量。一般通常的取样方法为棉签擦拭法和淋洗法。 2.目的 本验证方案的目的是考察清洗验证涉及取样过程和所用检测方法的过程,是对人员取样操作、残留物转移、测试过程的考察,考察项目最低定量限、线性、综合回收率等。 3. 验证小组成员与职责 3.1验证小组成员 组长:xxx 组员:xxx、xxx 3.2验证小组职责 组长:质量副总经理xxx,负责批准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组员:xxx,参与验证方案的制定,对验证操作过程监督检查,收集验证资料和数据,参与起草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 组员:xxx,负责参与验证方案的制定,对所取样品进行化验,收集数据并报告结果,审核验证报告。 组员:xxx,负责审核验证方案,审核清洁验证方案和报告,协助验证方案的实施,并审核验证报告。 4. 验证正文 4.1验证前确认 棉花/棉签材质:棉签 紫外分光光度计编号:校验有效期□接受□不接受天平编号:校验有效期□接受□不接受批号:

4.2 检测方法描述 4.2.1检测过程 结构中含有很强的紫外吸收官能团,如双键的苯环等,故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1cm比色皿,在合适的最大的吸收波长处,以甲醇为空白,测定样品溶液的吸收度。 根据测得的吸收度来计算样品残留的量。 4.2.2贮备液的配制 取对照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于200ml容量瓶中,用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匀,得贮备液(50μg/ml)。 4.2.3计算 测定时同时进行对照品的测定,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按下列公式计算: A样 C样=×C对 A对 A:分别为样品和贮备液的吸收度 C:分别为样品和贮备液的溶液浓度 4.3 验证内容 4.3.1检测方法验证部分 为了保证清洗验证和日常清洗结果的可靠性,故对本方案采用的紫外分析方法考察了最大吸收波长确定、最低检测限/定量限、线性和范围、精密度、回收率。其中线性和范围、精密度和回收率项目考察合并在综合回收率考察中,见4.3.2章节。 4.3.1.1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取贮备液,以甲醇为空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在400nm到190nm范围内进行扫描,找出最合适的最大吸收波长,并考察溶剂是否干扰。 结果:最合适的最大吸收波长为:nm,吸收图谱见附录3 4.3.1.2最低检测限/定量限 采用50μg/ml的贮备液逐级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测定吸收度,如25μg/ml、10μg/ml、5.0μg/ml、2.5μg/ml等,直至最低定量限。 检测限以1/3的最低定量限计算。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检验分析方法的验证和确认 一、法规要求二、分析方法验证三、分析方法确认四、分析方法验证和确认总结一、法规要求:新版GMP(2010年修订)第二百二十三条物料和不同生产阶段产品的检验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一)企业应当确保药品按照注册批准的方法进行全项检验。(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1. 采用新的检验方法;2. 检验方法需变更的;3.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4. 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三)对不需要进行验证的检验方法,企业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法规要求:中国药典(2010年版)凡例1. 检验方法和限度。2. 二十三、本版药典正文收载的所有品种,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如采用其他方法,应将该方法与规定的方法做比较试验,根据试验结果掌握使用,但在仲裁时仍以本版药典规定的方法为准。法规要求:分析方法确认或验证相关指南二、分析方法验证 1. 分析方法验证的定义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 3. 分析方法验证范围 4. 分析方法验证的时机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型 6. 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7. 验证检测项目小结 8. 分析方法验证的方式和步骤 9. 分析方法验证常见问题1. 分析

方法验证的定义是根据检测项目的要求,预先设置一定的验证内容,并通过设计合理的试验来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能否符合检测项目的要求。 2. 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1)证明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科学、合理。(2)证明分析方法能有效控制药品的内在质量。? 验证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标准起草或修订说明中。 3. 分析方法验证范围(1)适用范围:化学药品的理化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的验证与确认;清洁验证方法的验证。(2)不适用:化学药品的微生物方法;生物制品分析方法验证。 4. 分析方法验证的时机(1)建立新的药品质量标准;(2)药品生产工艺变更;(3)制剂的组分变更;(4)对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方法验证理由、过程和结果均应记载在药品标准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 5. 需验证的分析方法类型(1)鉴别试验(2)杂质定量或限度检查(仪器或非仪器检测方法)(3)原料药或制剂中活性成分以及制剂中选定组分(如防腐剂等)的定量测定含量测定(4)化学药品/中药制剂中其他需控制成分(如残留物、添加剂等)的测定(5)制剂溶出度、释放度等检查(6)原料药粒度检测 6. 分析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1)专属性(2)线性(3)范围(4)准确性(5)精密度(6)检测限(7)定量限(8)耐用性(9)系统适用性根据检测的类型,采用的技术检测方法,确定具体方法拟订验证的内容。专属性1. 鉴别、杂质和含量测定的方法学

残留溶剂顶空分析报告方法验证方案设计模版2

方案批准 注:在方案批准部分签字表明签字者同意方案中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法和记录要求。在执行本方案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影响严格执行本方案的偏差,对较小的偏差将通过偏差报告的形式来解决,对于关键性偏差,如对方法的调整、对参数或接受标准的调整必须制定出增补方案并按照原方案批准程序得到批准才能进行。所有的偏差报告和增补方案必须在提交验证报告供批准时一同提交。

目录 1.概述 (3) 2.参考资料 (4) 3. 职责 (4) 4. 色谱系统及色谱条件 (4) 5. 器材与试剂 (5) 6. 验证试验 (5) 6.1系统适应性 (5) 6.2专属性 (6) 6.3耐用性 (7) 6.4定量限 (8) 6.5检测限 (8) 6.6线性与围 (8) 6.7准确度 (9) 6.8精密度 (11) 7.再验证周期 (12) 8.偏差及纠正措施 (13) 9.最终审核和批准 (13) 药品残留溶剂顶空分析方法草案 (14)

1.概述 1.1根据ICH对药品中残留溶剂含量的要求及盐酸噻氯匹定生产工艺,必须控制盐酸噻氯匹定生产工艺中使用到的溶剂乙醇、丁酮、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残留量。限度分别为:乙醇≤5000ppm、丁酮≤5000ppm、甲苯≤890ppm、DMF≤880ppm。 1.2分析方法草案见附件。 1.3本分析方法属于杂质定量分析,因此需要验证的项目有:系统适应性、专属性、线性、 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精密度、耐用性,具体参数及接受标准要求见下表:

2.参考资料 ICH Q3C (R3), November 2005. ICH Q2 (R1), November 2005. <467> Residual Solvents,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 31, November 2007. <20424> Residual Solvents, European Pharmacopoeia 6.0, June 2007. 3. 职责 4.1色谱系统

分析方法的验证

分析方法的验证 1日本药局方收载分析方法所需资料 1.1概要对分析方法作简要说明,包括所采用分析方法的必要性,特点与优点及有关 验证的要点。如系分析方法的修订,则需阐明新方法与原方法的区别以及新方法的优势。 1.2分析方法本项记载的有关分析方法的内容要足以能对分析方法进行评价,并且必 要时可用复核试验进行评价。分析方法主要记载内容包括:分析的步骤、标准品及样品的制备方法、试剂与试药的调配、注意事项、分析系统是否正常运转的检验证明方法(例如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的分离效率的研究)、分析结果的计算公式、测定次数等。并且,如果 使用了药局方以外的装置,还需详述有关内容;如果使用了新的标准品,则必须提供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征数据,并提供其质量标准。 1.3有关分析方法验证的资料本项 应包括求导各验证参数的试验设计、试验数据、计算结果及检定结果等。 2验证参数(validationcharacterisitics) 分析方法适当与否可通过验证参数进行评价,下面列举了最典型的分析方法验证参数的定义及其评价方法。验证参数的有关术语及定义因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不同而不同,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定义仅限于日本药局方。评价方法项下所述内容也仅为简要概述。确定验证参数的方法很多,采用何种方法没有具体限制。但是,验证参数的限值常因确定方法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故此,确定验证参数的实验方法、实验数据、计算方法等应尽可能详细地记述。本文分析方法验证中未包括验证参数适应性/牢固性(Robustness)的 讨论,这是由于牢固性的研究主要在分析方法的开发设计阶段进行,其研究结果可以在方法的分析条件或注意事项中得到体现。 2.1真度/准确度(Accuracy/Trueness) 2.1.1定义:所谓准确度,指分析方法所得测定值的偏离程度,通常以测定值的总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来表示。 2.1.2评价方法:准确度一般以测定室内重现精度或室间再现精度时所 得总平均值与真值的差表示。真值一般使用理论值(如滴定法),如果理论值不存在或即使 存在但很难求出的情况下,可采用经过确证或认可的数值来代替(如制剂分析常以原料药 的测定值作为真值)。分析方法的专属性强,可以推断其分析方法的误差就小。由推出的 真值与室内(室间)再现精度的标准偏差即可计算出真值的95%置信区间,并可判断这个 区间是否包括0点,或区间的上下限值是否在分析方法所要求的精度范围之内。 2.2精 密度(Precision) 2.2.1定义:精密度是指从均匀样品中抽取的复数个供试品进行重复分 析测定时,所得到的一系列测定数据彼此之间的一致程度。测定值的误差以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的形式表示。精度根据重复实验的条件不同以三个水平表示,分别称为:并行精度、室内再现精度、室间再现精度。并行精度(Repeatability/Intra-assayprecision):指实验室、实验者、实验日期、装置、器具以及试药的批号等实验条件

美国FDA分析方法验证指南中英文对照

I. INTRODUCTION This guidance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to applicants on submitting analytical procedures, validation data, and samples to support the documentation of the identity, strength, quality, purity, and potency of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1. 绪论 本指南旨在为申请者提供建议,以帮助其提交分析方法,方法验证资料和样品用于支持原料药和制剂的认定,剂量,质量,纯度和效力方面的文件。 This guidance is intended to assist applicants in assembling information, submitting samples, and presenting data to support analytical methodologies. The recommendations apply to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covered in new drug applications (NDAs), 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s (ANDAs), 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s (BLAs), product license applications (PLAs), and supplements to these applications. 本指南旨在帮助申请者收集资料,递交样品并资料以支持分析方法。这些建议适用于NDA,ANDA,BLA,PLA及其它们的补充中所涉及的原料药和制剂。 The principles also apply to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covered in Type II drug master files (DMFs). If a different approach is chosen, the applicant is encouraged to discuss the matter in advance with the center with product jurisdiction to prevent the expenditure of resources on preparing a submission that may later be determined to be unacceptable. 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二类DMF所涉及的原料药和制剂。如果使用了其它方法,鼓励申请者事先和FDA药品评审中心的官员进行讨论,以免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花了人力物力所准备起来的递交资料后来发现是不可用的。 The principles of methods validation described in this guidance apply to all types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However, th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in this guidance may not be applicable to certain unique analytical procedures for products such as biological, biotechnological, botanical, or radiopharmaceutical drugs. 本指南中所述的分析方法验证的原则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分析方法。但是,本指南中特定的建议可能不适用于有些产品所用的特殊分析方法,如生物药,生物技术药,植物药或放射性药物等。 For example, many bioassays are based on animal challenge models, 39 immunogenicity assessments, or other immunoassays that have unique feature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submitting analytical procedure and methods validation information. 比如说,许多生物分析是建立在动物挑战模式,免疫原性评估或其它有着独特特性的免疫分析基础上的,在递交分析方法和分析方法验证资料时需考虑这些独特的性质。Furthermore,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biological and immunochemical tests that may be necessary for characteriz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many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are beyond the scope of this guidance document. 而且,许多原料药和制剂的界定和质量控制所需的生物和免疫化学检测并不在本指南的范围之内。 Although this guidance does not specifically address the submission of analytical procedures and validation data for raw materials, intermediates, excipients, container closure compon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drug

(完整word版)方法验证试验的一般内容及要求

方法验证试验的一般内容及要求---青岛科标检测 方法验证一般要求: 1.标准编制组应编制方法验证方案,根据影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主要因素和数理统计学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样品类型、含量水平、分析人员、分析设备、分析时间等内容。 2.标准编制组除可以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外,还应提供实际样品进行方法验证,实际样品应尽量覆盖方法标准的适用范围。 3.在方法验证前,参加验证的操作人员应熟悉和掌握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及流程,必要时应接受培训。 4.方法验证过程中所用的试剂和材料、仪器和设备及分析步骤应符合方法相关要求。 5.参加验证的操作人员及标准编制组应按照要求如实填写《方法验证报告》中的“原始测试数据表”,若有必要,应附上与该原始测试数据表内容相符的图谱或其他由仪器产生的记录打印条等。 6.标准编制组根据方法验证数据及统计、分析、评估结果,最终形成《方法验证报告》。 具体要求 1.检出限的验证 确定检出限,按方法操作步骤及流程进行分析操作,计算结果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检出限等各项参数。最终的方法检出限为各验证实验室所得数据的最高值。 2.精密度的验证

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测定:采用高、中、低3 种不同含量水平(应包括一个在测定下限附近的浓度或含量)的统一样品,每个样品平行测定6 次以上,分别计算不同浓度或含量样品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等各项参数。实际样品的测定:各验证实验室应对1 ~3 个含量水平的同类型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按每个样品平行测定6 次以上,分别计算不同样品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等 各项参数。 对各验证实验室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计算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重复性限r 和再现性限R。 3.准确度的验证 若各验证实验室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确定准确度,则需对1 ~3个不同含量水平的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测定,按全程序每个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平行测定6 次以上,分别计算不同浓度或含量水平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相对误差等各项参数。 若实验室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分析测定确定准确度,则需对每个样品类型的1 ~3 个不同含量水平的统一样品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有证标准物质/标准样品进行测定, 每个加标样品平行测定6 次以上,分别计算每个统一样品的加标回收率。 对各验证实验室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计算其相对误差或加标回收率的均值及变动范围。

201507fda行业指南:分析方法验证(中英文)(下).doc

201507 FDA行业指南:分析方法验证(中英文)(下) VII.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MODELS 统计学分析和模型 A. Statistics 统计学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validation data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va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against predetermined acceptance criteria. All statistical procedures and parameters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should be based on sound principles and appropriate for the intended evaluation. Several statistical methods are useful for assessing va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example,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to assess regression analysis 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R squared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or linear regression to measure linearity. Many statistical methods used for assessing validation characteristics rely on population normality, and 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o reject this assumption. There are many techniques, such as histograms, normality tests, and probability plots that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observed distribution. It may be appropriate to transform the data to better fit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or apply distribution-free (nonparametric) approaches when the observed data are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3 定义 3.1 检验方法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相应检测要求。 3.2 检验方法确认:证明使用法定方法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获得可靠结果,是否适用于相应的检测工作。在本质上和验证一样,但不一定是验证项目的全部。 3.3 药典方法: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3.4 法定方法:法定方法包括药典方法、国标方法等。 3.5 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 3.6 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3.7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3.8 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试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3.9 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3.10 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3.11 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 3.12 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3.13 线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3.14 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3.15 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4 职责 4.1 标准验证岗 4.1.1 提升现行质量标准工作时,对研究后确定的标准草案进行检验方法验证工作,以确保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 4.1.2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质量标准草案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方法适用性、科学性。 4.1.3 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应研究建立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检验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检验方法验证方案(含量测定)

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目的:证明所采用的检验方法适于相应的检测要求,具有可靠的准确度、精密度。范围:含量的检定方法的前验证 编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版及验证管理办法 职责:验证小组人员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职责 3.1验证小组 3.2品质部 3.3化验室 4.验证内容 4.1验证的准备工作 4.2适用性验证 4.2.1准确度试验 4.2.2精密度试验 4.3拟订验证周期 4.4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5.附件

1. 概述 对小容量注射剂的含量测定,本公司采用福林酚测定法,该检验方法具有测量准确、精密度高、专属性强、定量准确可靠、方法简便易行的特点,可满足小容量注射剂含量测定的要求。检验方法标准操作规程。用本方法进行转移因子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2. 验证目的 为确认对转移因子注射液、胸腺肽注射的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适合相应的检测要求,特制订本验证方案,进行验证。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工作小组批准。 验证前,应首先对验证所需的仪器、设备进行验证,对所需仪器、仪表、量具等进行校正。 3. 职责 3.1 验证工作小组 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负责发放验证合格证书。 负责再验证周期的确认。 3.2 品质部 负责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负责组织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 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 负责拟订检验方法的再验证周期 3.3 化验室 负责验证所需的标准品、样品、试剂、试液等的准备。 负责验证方案指定的试验的实施。 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报验证工作小组。 4. 验证内容 4.1 验证的准备工作 4.1.1 验证所需文件资料 品质部负责提供验证所需的文件资料,包括该检验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负责提供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报告以及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报告。 检查人:日期:

甲醛分析方法验证方案

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分光光度法验证方案 方案编号:

目录

1. 概述 本文件验证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的分光光度法本检测方法实施细则参照 GBZ/T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脂肪族醛类化合物》中甲醛的酚试剂分光光度法的定量测定为主要依据,以及在此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本检测中心实际配置的仪器和实验条件的情况下将标准中的技术要素编写了相关的作业指导书。 为了保证此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可操作性和适用性、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相应的验证程序特别编写了此验证方案,为今后在实际工作中将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 在验证空气中甲醛的测定方法中,做了方法的线性范围实验、检出限实验、方法精密度实验、准确度实验,以证明该方法适用于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的的浓度。 2. 目的 通过验证工作,确保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醛浓度的分析方法在广德众康职业卫生检测服务有限公司适用。 3. 分光光度计操作条件: 4. 试剂 实验用水为蒸馏水 至刻度。 开机准备 检查仪器,准备10mm石英比色皿。 打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同时预热分光光度计10min 预热完毕,仪器自检完毕后,准备实验。 在成套的石英比色皿中加入参比溶液,做基线校准与校准能量。 校准完毕后,输入本方法所需要的波长645nm,确认,实验开始。 5.方法验证 线形范围

在3操作条件下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标准曲线的绘制:取7只 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甲醛标准溶液,加水至,各加2ml酚试剂溶液,摇匀,于43±1℃水浴中放置10min,期间摇动几次,加入硫酸铁铵溶液,摇匀,再放入水浴中加热10min,取出放冷至室温,在645nm 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 次, 以吸光度均值对相应的甲醛的含量(g)绘制标准曲线。 见表1: 表1:方法验证线性范围数据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标准含量(μ g) 吸光度(A) 相关系数 线形方程Y=+ 检出限 在3工作条件下将仪器调至检测状态,连续测量10次空白溶液,按公式计算检出限: C L = 3σ/s 式中:C L —检出限,g/mL; σ—测量10次空白溶液的浓度标准偏差; s —方法的灵敏度,即工作曲线斜率,mL/μg。 表2:连续测定10次空白溶液检出线数据 序号 1 2 3 4 5 吸光度值 浓度(μg /mL) 序号 6 7 8 9 10 吸光度值 浓度(μg

美国FDA分析方法验证指南中英文对照

美国FDA分析方法验证指南中英文对照 美国FDA分析方法验证指南中英文对 照 I. INTRODUCTION This guidance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to applicants on submitting analytical procedures, validation data, and samples to support the documentation of the identity, strength, quality, purity, and potency of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1. 绪论 本指南旨在为申请者提供建议,以帮助其提交分析方法,方法验证资料和样品用 于支持原料药和制剂的认定,剂量,质量,纯度和效力方面的文件。 This guidance is intended to assist applicants in assembling information, submitting samples, and presenting data to support analytical methodologies. The recommendations apply to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covered in new drug applications (NDAs), 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s (ANDAs), 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s (BLAs), product license applications (PLAs), and supplements to these applications. 本指南旨在帮助申请者收集资料,递交样品并资料以支持分析方法。这些建议适 用于NDA,ANDA,BLA,PLA及其它们的补充中所涉及的原料药和制剂。 The principles also apply to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covered in Type II drug master files (DMFs). If a different approach is chosen, the applicant is encouraged to discuss the matter in advance with

分析方法验证与确认管理规程

3定义 3.1检验方法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用于相应检测要求。 3.2检验方法确认:证明使用法定方法在目前实验室条件下是否能获得可靠结果,是否适用于相应的检测工作。在本质上和验证一样,但不一定是验证项目的全部。 3.3药典方法:经过国家药监部门批准的药典收载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3.4法定方法:法定方法包括药典方法、国标方法等。 3.5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 示。 3.6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供试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3.7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 3.8中间精密度:在同一个试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 3.9重现性: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3.10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如杂质、降解产物、辅料等)可能存在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质的特性。 3.11检测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检出的最低量。 3.12定量限:是指供试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3.13线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成正比关系的程度。 3.14范围:是指能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浓度或量的区间。 3.15耐用性:是指在测定条件有小的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4职责 4.1标准验证岗 4.1.1提升现行质量标准工作时,对研究后确定的标准草案进行检验方法验证工作,以确保检验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 4.1.2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质量标准草案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方法适用性、科学性。 4.1.3对技术部移交的新品应研究建立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检验方法,并进行方法学验证。

方法验证的具体内容

验证内容:准确度、精密度(包括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和耐用性。 一、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以百分回收率表示。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 二、精密度: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过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1、重复性:相同条件下,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至少9次。 2、中间精密度: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分析方法被法定标准采用应进行重现性试验。 三、专属性: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用于复杂样品分析时相互干扰的程度。鉴别反应、杂质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圴应考察专属性。 四、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无须定量。用百分数、ppm或ppb 表示。 五、定量限:指样品中被测物能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测定结果应具一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六、线性:系指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试样中被测物浓度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七、范围:能达到一定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的条件下,测试方法适用的高低限浓度或量的区间。 八、耐用性:指在一定的测定条件稍有变动时,测定结果不受影响的承受程度。

方法验证内容如下。 一、准确度 准确度系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回收率(%)表示。准确度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测试。 1.含量测定方法的准确度 原料药可用已知纯度的对照品或样品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比较。 制剂可用含已知量被测物的各组分混合物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制剂的全部组分,可向制剂中加入已知量的被测物进行测定,或用本法所得结果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个方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 如该分析方法已经测试并求出了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在准确度也可推算出来的情况下,这一项可不必再做。 2.杂质定量测定的准确度 可向原料药或制剂中加入已知量杂质进行测定。如不能得到杂质或降解产物,可用本法测定结果与另一成熟的方法进行比较,如药典标准方法或经过验证的方法。在不能测得杂质或降解产物的响应因子或对原料药的相对响应因子情况下,可用原料药的响应因子。应明确表明单个杂质和杂质总量相当于主成分的重量比(%)或面积比(%)。 3.数据要求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例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品溶液,进行测定。应报告已知加入量的回收率(%),或测定结果平均值与真实值之差及其相对标准偏差或可信限。 (意见3:是否对所设定的浓度范围作出要求,如:该方法用于药品的含量测定,回收率试验的样品浓度应设定于含量100%的±20%之间;用于溶出(释放)曲线考察时,回收率试验的样品浓度应设定于全曲线范围的上、中、下部位。) 二、精密度 精密度系指在规定的测试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 在相同条件下,由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称为重复性;在同一个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中间精密度;在不同实验室由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之间的精密度,称为重现性。 含量测定和杂质的定量测定应考虑方法的精密度。 1.重复性 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个测定结果进行评价,例如,设计3个不同浓度,每个浓度各分别制备3份供试溶液,进行测定。或100%的浓度水平,用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 2.中间精密度 为考察随机变动因素对精密度的影响,应设计方案进行中间精密度试验。变动因素为不同日期、不同分析人员、不同设备。 3.重现性 当分析方法将被法定标准采用,应进行重现性试验,例如,建立药典分析方法时通过协同检验得出重现性结果。协同检验的目的、过程和重现性结果均应记载在起草说明中。应注意重现性试验用的样品本身的质量均匀性和贮存运输中的环境影响因素,以免影响重现性结果。 4.数据要求 均应报告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和可信限。

清洁验证检验方法验证

生产设备清洁后取样方法与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目录 1.概述 2.目的 3.验证小组成员与职责 3.1验证小组成员 3.2验证小组职责 4、验证正文 4、1 验证前确认 4、2 验证方法描述 4、3 验证内容 4、3、1检测方法验证部分 4、3、2综合回收率验证 5.偏差总结 6.再验证情况 7.补充与修定 8.评价与结论 9.附录

1.概述 生产过程中所用的生产设备均可能有残留物遗留,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由于上一批次生产产品的残留影响下一批次或其她品种,故必须对生产所用的设备进行清洁。清洁后要对该清洗方法进行取样检测残留量。一般通常的取样方法为棉签擦拭法与淋洗法。 2.目的 本验证方案的目的就是考察清洗验证涉及取样过程与所用检测方法的过程,就是对人员取样操作、残留物转移、测试过程的考察,考察项目最低定量限、线性、综合回收率等。 3、验证小组成员与职责 3、1验证小组成员 组长:xxx 组员:xxx、xxx 3、2验证小组职责 组长:质量副总经理xxx,负责批准验证方案与验证报告。 组员:xxx,参与验证方案的制定,对验证操作过程监督检查,收集验证资料与数据,参与起草验证方案与验证报告。 组员:xxx,负责参与验证方案的制定,对所取样品进行化验,收集数据并报告结果,审核验证报告。 组员:xxx,负责审核验证方案,审核清洁验证方案与报告,协助验证方案的实施,并审核验证报告。 4、验证正文 4、1验证前确认 棉花/棉签材质:棉签 紫外分光光度计编号: 校验有效期□接受□不接受天平编号: 校验有效期□接受□不接受批号: 4、2 检测方法描述 4、2、1检测过程 结构中含有很强的紫外吸收官能团,如双键的苯环等,故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1cm比色皿,在合适的最大的吸收波长处,以甲醇为空白,测定样品溶液的吸收度。根

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方案.

8 ***原料有关物质分析方法验证方案 20**年**月

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方案实施日期:

目录 1.验证目的 (4) 2.方法简介与确认范围 (4) 3.标准品、供试品 (4) 4.风险评估 (4) 5.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5) 6.验证步骤 (6) 6.1系统适应性 (6) 6.2专属性 (6) 6.3检测限与定量限 (8) 6.4线性 (9) 6.5准确度 (9) 6.6精密度 (10) 6.6范围 (10) 6.7耐用性 (10) 6.8样品测定 (11) 7.偏差 (11) 8.风险的接收与评审 (11) 9.再验证 (11) 10.确认结果评审和结论 (11) 11.更改历史 (12) 12. 附录 (12)

1.验证目的 根据法规的要求,采用非药典或其它法规未收载的分析方法应进行验证,证明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这个验证方案的目的是为验证提供具体方法参数、可接受标准和研究步骤。 2.方法简介与确认范围 ***原料有关物质检测方法为自行开发的液相室色谱方法。为确保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为日常检测方法提供依据,现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验证必须按照验证方案进行,此次验证方案提供***原料含量分析方法验证验证,包括:专属性、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检测限&定量限、耐用性。 3.标准品、供试品 3.1标准品 3.2供试品 4.风险评估 按照《质量风险管理规程》,质量控制部和质量管理部共同对分析方法进行了风险评估,确定了需进行方法确认的项目。具体见下表:

风险评估人: 评估日期: 5.验证的可接受标准

美国FDA分析方法验证指南中文译稿[1]

1 II. 背景 (2) III. 分析方法的类型 (3) A. 法定分析方法 (3) B. 可选择分析方法 (3) 3 C. 稳定性指示分析 (3) IV. 对照品…………………………………………………………………………… 4 A. 对照品的类型 (4) B. 分析报告单 (4) C. 对照品的界定 (4) V. IND 中的分析方法验证 (6) VI. NDA, ANDA, BLA 和PLA 中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和格式 (6) A. 原则 (6) B. 取样 (7) C. 仪器和仪器参数 (7) D. 试剂 (7) E. 系统适应性实验 (7) F. 对照品的制备 (7) G. 样品的制备 (8) H. 分析方法 (8) L. 计算 (8) J. 结果报告 (8) VII. NDA,ANDA,BLA 和PLA 中的分析方法验证 (9) A.非法定分析方法 (9) 1.验证项目 (9) 2. 其它分析方法验证信息 (10) a. 耐用性 (11) b. 强降解实验 (11) c. 仪器输出/原始资料 (11) 3.各类检测的建议验证项目 (13) B.法定分析方法 (15) VIII. 统计分析………………………………………………………………………… 15 A. 总则 (15)

C. 统计 (16) IX. 再验证 (16) X. 分析方法验证技术包:内容和过程…………………………………………… 17 A. 分析方法验证技术包 (17) B. 样品的选择和运输 (18) C. 各方责任 (19) XI. 方法……………………………………………………………………………… 20 A. 高效液相色谱(HPLC) (20) B. 气相色谱(GC) (22) C. 分光光度法,光谱学,光谱法和相关的物理方法 (23) D. 毛细管电泳 (23) E. 旋光度 (24) F. 粒径相关的分析方法 (25) G. 溶出度 (26) H. 其它仪器分析方法 (27) 附件A:NDA,ANDA,BLA 和PLA 申请的内容 (28) 附件B:分析方法验证的问题和延误 (29) 参考文献…………………………………………………………………………………… 30 术语表……………………………………………………………………………………… 32 This guidance provides recommendations to applicants on submitting analytical procedures, validation data, and samples to support the documentation of the identity, strength, quality, purity, and potency of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1. 绪论 本指南旨在为申请者提供建议,以帮助其提交分析方法,方法验证资料和样品用于支持 原料药和制剂的认定,剂量,质量,纯度和效力方面的文件。 This guidance is intended to assist applicants in assembling information, submitting samples, and presenting data to support analytical methodologies. The recommendations apply to drug substances and drug products covered in new drug applications (NDAs), 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s (ANDAs), biologics license applications (BLAs), product license applications (PLAs), and supplements to these applicati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