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泡病防治技术规范

猪水泡病防治技术规范
猪水泡病防治技术规范

猪水泡病防治技术规范

猪水泡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SVD)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猪的蹄冠、蹄叉、唇、舌、鼻镜和乳头等部位皮肤或黏膜上发生水泡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猪水泡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猪水泡病的诊断、报告、处置、预防与控制和公共卫生等技术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猪水泡病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2.1 流行病学

2.1.1 传染源

病猪、康复带毒猪和隐性感染猪。

2.1.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宿主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也通过接触发病猪,或接触被感染猪污染的泔水、污染的圈舍、车辆、工具、饲料等感染。

2.1.3 易感动物

猪是唯一的自然宿主,不分日龄、性别、品种均可感染。

2.1.4 潜伏期

潜伏期为2~5天,最长可达28天。

2.1.5 发病率和病死率

该病严重程度取决于毒株和动物饲养环境等因素。一般来讲,该病的发病率很低,许多猪为亚临床感染,在猪群中基本不引起死亡。

2.1.6 季节性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冬春季。

2.2 临床症状

根据感染毒株、感染途径、感染量及病猪的年龄、饲养条件的不同,该病表现为亚临床型、温和型和严重水泡型。

2.2.1发病初期,食欲下降,关节疼痛、不愿站立,有的出现跛行症状。

2.2.2 蹄趾冠状带四周出现水泡,严重者波及整个蹄冠,致使蹄匣脱落。水泡也可见鼻吻部、唇、舌及乳头上,但罕见。膝也可见烂斑。

2.2.3 发病猪极少死亡,通常在2~3周内完全恢复。

2.3 病理变化

2.3.1 特征性病变主要在蹄部,有时也可在鼻端、唇、舌面和乳头见到水泡和溃疡。

2.3.2个别病例在心内膜有条状出血斑,其他脏器无肉眼可见的病变。

2.3.3 组织学变化为非化脓性脑膜脑脊髓炎病变。

2.4 实验室检测

2.4.1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采集的样品应在低温和密封状态下运输到实验室。样品的包装和运输应符合农业部《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的规定。

2.4.2 血清学检测

应在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或农业部指定实验室进行。

病毒中和试验(VN):适用于猪水泡病血清抗体检测。

2.4.3 病原学检测

应在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或农业部指定实验室进行。

病毒分离:接种仔猪肾传代细胞(IB-RS-2)或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或仓鼠肾细胞(BHK-21)、乳鼠。

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琼脂凝胶免疫扩散试验(AGID)、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

2.5 结果判定

2.5.1 临床可疑病例

符合流行病学特点,且至少符合2.2.1、2.2.2、2.2.3、2.2.4和2.3项之一,并且排除口蹄疫、猪水泡性口炎和猪水疱疹,初步判定为临床可疑猪水泡病病例。

2.5.2 疑似病例

临床可疑病例,且2.4.2项任一项血清学方法检测阳性,判定为疑似猪水泡病病例。

2.5.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且2.4.3项任一项病原学方法检测阳性,判定为确诊猪水泡病病例。

3. 疫情报告和确认

3.1 疑似疫情的报告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猪出现2.2的临床症状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者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当地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初步判定为猪水泡病疫情的,应在2小时内报本地兽医主管部门,并逐级上报至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诊断为疑似猪水泡病疫情时,应立即报告省级兽医主管部门和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级兽医主管部门应在1小时内报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3.2 确诊疫情的报告

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或农业部指定实验室确诊为猪水泡病疫情时,应立即通知疫情发生地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兽医主管部门,同时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3.3 疫情确认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或农业部指定实验室确诊结果,确认猪水泡病疫情。

4. 疫情处置

4.1疑似疫情处置

4.1.1接到报告后,县级兽医主管部门应组织2名以上兽医人员立即到现场进行调查核实。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判定为疑似非洲猪瘟疫情的,及时采集样品送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或农业部指定实验室进行确诊。

4.1.2 对发病场(户)实施隔离、监视,禁止易感动物、畜产品、饲料及有关物品移动,并对其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见附件2)。

必要时采取封锁、扑杀等措施。

4.2确诊疫情处置

疫情确诊后,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4.2.1 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4.2.1.1 疫点病猪所在的地点。相对独立的规模化养殖场(户),以病猪所在的场(户)为疫点;散养猪以病猪所在的自然村为疫点;猪只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疫情的,以运载病猪的车、船、飞机等为疫点;在市场发生疫情的,以病猪所在市场为疫点;在屠宰加工过程中发生疫情的,以屠宰加工厂(场)为疫点。

4.2.1.2 疫区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至少3公里范围的区域。

4.2.1.3 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至少10公里的区域。

划定疫区、受威胁区时,应根据当地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人工屏障(道路、围栏等)、野生动物栖息地存在情况,以及疫情溯源及跟踪调查结果,适当调整范围。

4.2.2 封锁

疫情发生地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跨行政区域发生疫情的,由共同上级兽医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发布封锁令。

4.2.3 对疫点应采取的措施

4.2.3.1 扑杀疫点内的所有猪只,并对所有病死猪、被扑杀猪及猪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见GB 16548)。

4.2.3.2 对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污染饲料和垫料、污水等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见GB 16548)。

4.2.3.3 对被污染的物品,如交通工具、用具、畜舍、场地等进行严格彻底消毒。

4.2.3.4 出入人员、车辆和相关设施要按规定进行消毒;禁止猪只的出入。

4.2.4 对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4.2.4.1 在疫区周围设立警示标志,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临时动物检疫消毒站,执行监督检查任务,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

4.2.4.2 采取措施禁止生猪及猪产品出入。

4.2.4.3 关闭交易市场和屠宰场,停止相关集散活动。

4.2.4.4 对猪只进行疫情监测,对圈舍、用具及场地消毒。

4.2.5 对受威胁区应采取的措施

4.2.

5.1 加强检疫监管,禁止生猪调入、调出,与猪相关产品调运时,必须进行严格检疫。

4.2.

5.2 加强对生猪饲养场、屠宰场、交易市场的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

4.2.6 野猪控制

4.2.6.1 加强疫区、受威胁区及周边地区野猪分布状况调查和发病情况监测,并采取设置栅栏、篱笆等隔离防护措施,及时清理饲料碎屑,妥善处理废弃物,严防野猪靠近或觅食,避免野猪与人工饲养的猪只接触。当地兽医部门与林业部门应定期相互通报有关信息。

4.2.7 对非疫区应采取的措施

4.2.7.1 加强检疫监管,禁止从疫区调入生猪及猪产品。

4.2.7.2 做好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养殖场(户)防控意识。

4.2.7.3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掌握疫情发生风险,做好各项防控工作,防止发生疫情。

4.2.8 疫情跟踪

对疫情发生前至少28天内以及采取隔离措施前,从疫点输出的生猪及猪产品、运输车辆及密切接触人员的去向进行跟踪调查,分析疫情扩散风险。必要时,对接触生猪进行隔离观察,对相关猪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4.2.9 疫情溯源

对疫情发生前至少28天内,所有引入疫点的易感动物、相关产品来源及运输工具进行追溯性调查,分析疫情来源。必要时,对输出地猪或接触的猪进行隔离观察,对其相关产品和传播媒介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2.10 解除封锁

疫点和疫区内最后一头猪死亡或扑杀,并按规定进行消毒和无害化处理28天后,再设置哨兵猪监测28天,经疫情发生所在地上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解除封锁,由该人民政府发布解除封锁令,并通报毗邻地区和有关部门,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4.2.11 处理记录

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必须完整详细地记录疫情应急处理过程。记录的内容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5. 预防和控制

5.1阻断传入

提高防范意识,加强港口、机场检疫。对从疫区输入其它动物,应提供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阴性的检疫证明。对来自疫区的车辆、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和从疫区输入的货物,须采取收集清污、消毒等措施后方可进关入境。

5.2饲养管理

5.2.1 生猪饲养、生产、经营等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并加强种猪调运检疫管理。

5.2.2 生猪应避免与野猪等易感动物接触。

5.3卫生消毒

各饲养场、交易市场、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等要建立并实施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

5.4日常监测

对疫区内生猪开展感染状况调查和病原监测,加强对进口生猪的监测。

5.5 检疫

开展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引种检疫工作时应加强猪水泡病检疫。

5.6 边境防控

各边境地区要加强边境地区防控,坚持内防外堵,切实落实边境巡查、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与曾发生和正在发生猪水泡病疫情的国家和地区接壤省份的相关县市,应当加强对生猪和其它动物及其产品的管理,防止疫情传入。禁止过境放牧、过境寄养,以及生猪及猪产品的互市交易;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疫情监视和监测,及时分析疫情动态。

5.7 宣传培训

广泛宣传猪水泡病的防控知识,增强边境地区群众和相关从业人员的防范意识,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加强基层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猪水泡病的诊断能力和水平。

6. 公共卫生

人感染该病主要是由于实验室泄露事故引起,临床症状与柯萨奇病毒(B5型)感染相似,包括不同严重程度的流感样症状。养殖户、兽医和屠宰场工人在接触病毒和病猪时要加强自身防护。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案

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案 口蹄疫,俗称“5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动物引起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传播速度极快,且有多种血清型,每一种血清型内又有亚型,亚型内又有许多抗原差异显著的毒株,各型之间不能相互免疫保护,所以预防和扑灭口蹄疫的难度很大,属于我国重点严格控制的一类传染病。 口蹄疫在夏天高温季节发病少,即使偶有发生也很少出现长距离空气传播;低温季节,在环境相对湿度大于60%,且风速适宜时,可通过空气传播100公里甚至更远。同时,也易发生流动性传播。口蹄疫病毒可通过猪场工作人员、工具设备和运输车辆发生扩散。 本病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7天,潜伏期长的可达14天。出现症状24小时后即排毒,前期排毒量大,传染性强,5-7天后排毒量下降,10天后基本不排毒,甚至不会引起同栏感染,但淋巴结及骨髓可带毒一个月以上。 口蹄疫病毒特性: 不耐热:在37℃环境下仅可保持传染性2小时以上,60℃即灭活;在4℃环境中可存活数周。 不耐干燥:相对湿度60%以上,病毒相当稳定,相对湿度40%以下,病毒迅速崩解。 不耐酸碱:酸性环境;达到灭活90%条件,在PH=6.5环境下时,需要14小时;在PH=5.5环境下时,仅需要1分钟;而在PH=3时,病毒瞬间灭活。碱性环境:PH>9.0上,迅速灭活,1%-2%氢氧化钠或者4%碳酸钠环境下1分钟即可灭活。 控制口蹄疫,应以预防为重: 1. 在防疫期间,猪场实行封场管理,外部工作人员不能进入猪栏,人员进出需进行登记和消毒。 2. 进入生产区一律消毒,洗澡,更换工作服及工作鞋。 3. 场区大门消毒池灌注2%-3%烧碱,及时更换,保证药物有效浓度。场外道路,猪场周围,饲料间,亦须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 4. 入场车辆需要进行整车消毒,包括底盘、车轮,使用喷雾消毒比水枪冲洗效果要好。 5. 销售人员及外场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生产区。销售区和饲养区不得有人员交叉,交易完毕立即冲洗,再进行消毒。交易款应该及时送去银行,避免在场内存放。 6. 禁止在外购买肉制品,自行宰杀解决,生活用品统一采购,消毒后方可进场。生产区人员不能随意外出。 防疫期间,要对猪舍进行带猪消毒。参照口蹄疫病毒对酸非常敏感的特性,应该选用酸性消毒剂,配置消毒剂时,要保证最终PH小于3。 但消毒同时会增加湿度,而湿度过高也有利于病毒的传播,为防止口蹄疫病毒形成的气溶胶在潮湿环境下扩散,所以应注意选择在天气较好的中午时间进行消毒。消毒之后,撒一些酸化后的饲料在栏舍中,有助于保持栏舍地面干燥。 同时,合理的免疫程序,可以使猪对口蹄疫病毒产生免疫力,建议每3个月就对猪群进行一次免疫,种猪初免后1个月加强免疫一次,仔猪50日龄首免,80日龄再次免疫,肥育猪在出栏前15日再次进行免疫。 最佳治方案: 适用时机: 出现口蹄疫症状,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炎、心肌炎、心脏功能衰退、口疮、蹄部水泡及腐蹄病等引起高烧不退,继而蹄冠、蹄叉、趾间、蹄踵皮肤水泡和烂斑,口腔的唇、舌、齿、鼻盘和哺乳母畜的乳头上有水泡、溃疡和烂斑,裸露的无毛部位出现水泡、溃烂,严重者出现

浅谈猪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95420042.html, 浅谈猪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 作者:单祖明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10期 [摘要] 我国河南省正阳县,是我国生猪养殖大县,也是我国的第二生猪调出县,养猪业 成为其经济支柱性产业,为我国的猪肉提供了大量生猪。且养猪行业的壮大,为百姓提供了充裕的副食产品,也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成为当地居民收入的一项重要经济来源,保证养殖猪的成活率、减少疾病、增加猪的出栏率、缩短出栏周期,提高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做好生猪疾病防治,对农户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生猪疾病控制住了,才能够更好的推进正阳县养猪行业的发展。本文从对生猪疾病原因和防治措施做了阐述 [关键词] 疾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46-02 一、前言 正阳县养殖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但在猪的养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影响了这些养殖户的利益,由于受环境、营养、温度等条件的影响,导致了猪的生病率和死亡率上升,极大的损伤了养殖户的利益,也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对生猪的疾病极早诊断、治疗和预防是极其重要的。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极 早控制病情减少损失。 二、猪疾病产生的原因 随着养猪行业的扩大,猪群发病的机率也越来越大,例如在正阳县铜钟镇王寨村村民余新河,在数年前一次性养殖了六七十头猪,但是还没等到这批猪出栏,却突然染上疾病,几乎全部死亡。这种情况的产生,也就是猪群间的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现象,对养殖户带来重大的损失。猪对药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免疫抑制性疾病及营养代谢病日趋严重,这些都影响了猪的生长和发育,严重的造成猪大面积的死亡,了解了引起猪发病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及早预防。以下从几方面分析了猪发病的原因 1.环境卫生引起猪病 猪舍的卫生环境和隔离环境影响着猪生长发育,猪舍清洁干净,可以减少疾病发生,减少病菌的产生和传播,有利于猪的生长。猪舍的环境对猪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猪舍环境恶劣会引起猪病频发。 2.对猪的免疫工作不到位

猪病种用药大全

猪病24种常用药 1、阿莫西林:作为三线药,用于严重的猪肺炎、子宫炎,乳房炎及泌尿道感染,组织穿透性比羟氨苄青霉素强。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2、卡那霉素:对呼吸道感染,特别对咳嗽、喘气较好,但毒性较大。 用法:5~15毫克/千克体重。 3、阿维菌素:新型驱虫药,对线虫、绦虫、吸虫及皮肤寄生虫疥癣均有较好效果,但毒性较大,易造成母猪流产。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4、速尿:对水肿病的治疗配合用药 用法:按1:5比例与磺胺类合用 5、安乃近:起解热镇痛作用,临床上常用安乃近配合青霉素治疗一般性不吃料的猪病,但要注意,对怀孕母猪使用的剂量不能过大,否则会导致流产。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6、链霉素:抗革兰氏阴性菌,在临床上常与青霉素配合使用 用法:10毫克/千克体重 7、氨苄青霉素:作为二线药,用于严重的肺炎,子宫炎,乳房炎及泌尿道感染。 用法:2~7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8、氯前列腺素:有催情、催产、同期分娩等功效。

用法:20毫克/千克体重 9、大黄:泻药 用法:2~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10、肾上腺素:抗过敏、休克用,对疫苗过敏要立即肌肉注射进行解救,同时对喘气、咳嗽严重的病猪也可肌肉注射进行解救。 用法:按1:5比例与磺胺类合用 11、地塞米松:抗炎,抗毒,配合青霉素和安痛定使用,但会导致母猪流产和泌乳减少。用法:2~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12、丁胺卡那:对呼吸道感染,特别对咳嗽、喘气较好,也有一定的毒性。 用法:2~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13、环丙沙星:第二代喹诺酮类,效果比氟哌酸更好。 用法:~1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 14、维生素K3:止血针 用法:2~10毫克/千克体重 15、孕马血清:母猪的催情和助情作用,使用时往往与氯前列烯醇配合使用,但要注意:肌肉注射1~2小时内易过敏。 用法:30~100毫克/千克体重 16、阿托品:具有解毒及缓解胃肠蠕动的作用,特别是严重腹泻时,配合抗生素用有很好的效果。

几种猪常见疾病防治

几种猪常见疾病防治 文章作者:绿叶公司点击次数:1078 录入时间:2008-9-22 18:30:10 来源:中国畜牧兽 医报 关键字:猪病 猪瘟 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病毒病。猪瘟可分急性、亚急性、慢性3种。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分猪种、年龄、性别都可感染本病。本病大多由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症状本病的一般症状患病猪表现为发烧,体温达40.5~41℃,精神萎顿,被毛粗乱,畏寒打抖,食欲减退,喜喝脏水,常钻垫草。皮肤有红色出血点.揩压时不褪色。患病猪先便秘,后下痢,恶臭,带有粘液和脓血;有脓性眼屎;有的猪出现神经症状。 防治猪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发病初期可对患病猪注射抗猪瘟血清。预防此病最重要的措施是注射猪瘟冻卡苗。 猪丹毒 猪丹毒是猪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通常呈高度发热的败血症,夏秋两季发生较多,一般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急性死亡率高。本病多由消化道感染。 症状本病一般潜伏期为3~5天,4~9月龄的猪发病多。发病突然,患病猪体温急剧升高至42℃以上,精神沉郁,呕吐,怕冷,不食,先便秘后腹泻。发病不久在

耳后、颈部、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各种形状的红斑,逐渐变为暗红色,指压时褪色,放开手指后即复原。 防治每年春、秋季注射"三联苗",或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未注射的猪可随时补注射进行预防。发生猪丹毒后,立即报告当地兽医站,并隔离病猪。治疗猪丹毒以青霉素疗效为最好,1~2万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2次,直至猪体温恢复正常后1~3天;或用链霉素10~15毫克/千克体重,20%磺胺嘧啶钠液0.1~0.2 克/千克体重,用法同青霉素。 猪肺疫 猪肺疫又称锁喉风,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中、小猪容易感染,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本病多经呼吸道感染。 症状患病猪体温在41℃以上,不吃食,被毛粗乱,呼吸困难,张嘴喘气,呈犬坐姿势。皮肤出现暗红色斑块,手指按压时不能完全褪色。眼结膜紫绀(呈紫蓝色)。急性猪肺病若治疗不及时,往往窒息(闭气)而死亡。 防治每年春、秋季注射"三联苗。或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未注射的猪可随时补注射进行预防。治疗猪肺疫可肌肉注射青霉素20~100万单位,链霉素50~100万单位,每日2次或20%磺胺嘧啶钠液O.1~0.2克/千克体重或内服土霉素或四环素,每次0.5克。

非洲猪瘟无害化处理要求【2020版】

附件4 非洲猪瘟无害化处理要求 在非洲猪瘟疫情处置过程中,对病死猪、被扑杀猪及相关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按照《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规范》(农医发〔2017〕25号)规定执行。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防止动物疫病传播扩散,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规范病死及病害动物和相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操作技术,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规定的染疫动物及其产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动物尸体,屠宰前确认的病害动物、屠宰过程中经检疫或肉品品质检验确认为不可食用的动物产品,以及其他应当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动物及动物产品。 本规范规定了病死及病害动物和相关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的技术工艺和操作注意事项,处理过程中病死及病害动

物和相关动物产品的包装、暂存、转运、人员防护和记录等要求。 2 引用规范和标准 GB19217 医疗废物转运车技术要求(试行) GB18484 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4554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5085.3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T16569 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GB19218 医疗废物焚烧炉技术要求(试行) GB/T1992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 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最新版本。 3 术语和定义 3.1 无害化处理 本规范所称无害化处理,是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处理病死及病害动物和相关动物产品,消灭其所携带的病原体,消除危害的过程。 3.2 焚烧法 焚烧法是指在焚烧容器内,使病死及病害动物和相关动物产品在富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或热解反应的方

猪口蹄疫的最佳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的最佳防治方法 当前猪口蹄疫发病率逐步上升,威胁正在加大,如何正确防范口蹄疫,找出正确的防治措施,是养猪户亟待面对的问题。 口蹄疫,过去也叫“五号病”‘口疮’是由O型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动物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是国际社会上需要通报的一类传染病,所有偶蹄动物和人都可感染。 一、病原特点: 口蹄疫的病原是口蹄疫病毒,该病毒有7个主型,分别是A、O、C、亚洲I型,非洲I型、非洲Ⅱ型和非洲Ш型。尤其是A型和O型分布最广。在亚型中有65个亚型,而且不同类型的口蹄疫病毒的抗原性不同,也就是在同一血清型的病毒,同时在其不同分离株的抗原性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口蹄疫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单股DNA病毒。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十分强,在饲料

和粪便中,生活时间特别长。口蹄疫病猪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其次就是奶、尿、唾液及粪便等传染源。而且该病潜伏期一般是2~4天。 二、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毒通过接触、空气、食物等各种途径进入易感畜损伤的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而引起病发症。主要易感对象是猪、牛等大型偶蹄兽类,鼠和家兔也是高发种群。口蹄疫病猪发热期,它们的粪尿、奶、眼泪、唾液和呼出气体都带有病毒,后期,该病毒主要存在于水疱和淋巴液中。新鲜水疱液经500倍至50万倍稀释接种易感动物仍可致其发病。对于猪病尸体消毒后深埋,杜绝食用,猪的粪便,垫土必须经过密封发酵后方可施用。口蹄疫病毒毒力很强,即使是病愈康复的动物可长时间携带病毒。口蹄疫病毒对外界抵抗力强,耐干燥、寒冷;但是这类病毒的致命点是怕酸、碱、热,在加热85℃以上100min就可以杀灭。寒冷环境易于病毒传播,主要一秋冬季节多发,目前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三、猪口蹄疫病的临床症状 猪患此病后以蹄部水泡为主要特征,有些病猪未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特征表现是蹄冠、蹄踵、副趾及蹄中沟等出现病变。个别猪出现惊厥、相互嘶咬,病初体温升至40.3~42.0 ℃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者是废绝,站立行走难,四肢蹄痛疼,并且全身发抖,口腔出现水泡流延,不敢吃食;病猪鼻盘、蹄冠和母猪的乳头处有水疱产生,而经过1~2 d后水疱破溃,带透明流出或微黄色液体,破溃处转为烂斑。有些猪出现急性胃肠炎。哺乳仔猪出现的症状是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者是四肢麻痹,衰弱死亡,其病死率可达80%以上。剖检表现出典型的“虎斑心”,在心肌外,出现黄色条纹斑,心外膜带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怀孕母猪易发生流产、死胎等症状。 四、猪口蹄疫病的防治方法 免疫接种时预防口蹄疫的一项有效措施,接种口蹄疫灭疫苗2周则产生免疫力,一般种猪每隔3个月免疫接种一次,仔猪40-50日龄首免,100-105日

病猪主要症状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

病猪主要症状所涉及的疾病一览表 一、主要症状可能涉及的疾病 ⑴仔猪下痢 红痢、黄痢、白痢、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猪痢疾、副伤寒、空肠弯曲菌病、腺病毒感染、鞭虫病、胃肠炎、球虫病 ⑵呼吸困难 气喘病、猪肺疫、流感、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⑶神经症状 猪水肿病、乙型脑炎、李氏杆菌病、伪狂犬病、仔猪先天性肌陈痉、神经型猪瘟、链球菌病、传染性脑脊髓炎,食物、药物或农药中毒

⑷流产或死胎 猪细小病毒感染、乙型脑炎、猪瘟、布氏杆菌病、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弓形体病、引起妊娠母猪体温升高的疾病及非传染病因素(包括高温、营养、中毒、机械损伤、应激、遗传等) 二、病猪外部病理变化可能涉及的疾病一览表 病猪外部病理变化可能涉及的疾病一览表 器官病理变化可能涉及的疾病 眼眼角有泪痕或眼屎流感、猪瘟 眼结膜充血、苍白、黄染热性传染病、贫血、黄 疸 眼睑水肿猪水肿病 口鼻鼻孔有炎性渗出物流出流感、气喘病、萎缩性

鼻炎 鼻歪斜、颜面部变形萎缩性鼻炎 上唇吻突及鼻孔有水泡、糜烂口蹄疫、水泡病 齿龈、口角有点状出血猪瘟 唇、齿龈、颊部粘膜溃疡猪瘟 齿龈水肿猪水肿病 猪瘟、湿疹 皮肤胸、腹和四肢内侧皮肤有大小不一 的出血斑点 方形、菱形红色疹块猪丹毒 耳尖、鼻端、四蹄呈紫色沙门氏菌病 下腹和四肢内侧有痘疹猪痘 咽喉部明肿大链球菌病、猪肺疫等

蹄部皮肤出现水泡、糜烂、溃疡口蹄疫、水疱病等 肛门肛门周围和尾部有粪污染腹泻性疾病 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性坏死猪炭疽、链球菌病全身淋巴结有大理石样出血变化猪瘟 咽、颈及肠系膜淋巴结黄白色干酪 样坏死灶 猪结核 淋巴结充血、水肿、小点状出血急性猪肺疫,猪丹毒,链 球菌病 支气管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髓样肿胀猪气喘病、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副伤寒 肝坏死小灶沙门氏菌病、弓形体病、 李氏杆菌病、伪狂犬病

(推荐)猪常见病和常用药分类

猪常见病和常用药分类 一、抗病毒药。猪病毒病有很多种类,如猪瘟,猪细小病毒病,蓝耳病,伪狂犬,高热病,口蹄疫等。大多病毒病都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猪病毒病的防治主要依靠一些清热解毒,凉血,提高抵抗力的中药提取物和中草药。如黄芪多糖,双黄连,板青合剂等中药提取物饮水或者拌料。中草药可以使用荆防败毒散,扶正解毒散,黄连解毒散,四味穿心莲散,清瘟败毒散等散剂拌料。在防治病毒病的同时需要使用一些光谱的抗菌药来防治继发细菌感染造成死亡,如阿莫西林,强效磺胺,复方磺胺。 二、呼吸道疾病药物。猪的呼吸道疾病以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和猪支原体感染为主。用药方案:1、赛氟(咳喘素)配合止咳散拌料或者饮水。2、替米考星预混剂配合止咳散拌料或者饮水。个别严重猪注射氟清。 三、抗菌药。1、育肥猪和种公猪在饲养过程中会经常使用一些广谱的抗菌药来预防细菌感染。用药方案:阿莫西林或者强效磺胺或者复方磺胺。也可以使用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的林可霉素可溶性粉或者交替使用。2、细菌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肠道感染,常发生于仔猪和育肥猪。种猪由于饲养条件好发生率低。育肥猪可以使用氟苯尼考粉或者痢清散(白头翁散)拌料。仔猪可以使用止痢散或者利康(痢停、猪泻康)。未断奶仔猪也可以通过给哺乳母猪用药来治疗仔猪黄白痢如仔痢宁散和母仔安散。个别拉稀严重的注射肠立康同时补充补液盐。 四、附红细胞体病常用药。附红细胞体病是猪由于附红细胞体感染血液红细胞造成的贫血,黄疸,消瘦等症状为主的疾病。用药方案:附红清拌料防治。五、猪弓形体和链球菌病常用药。用药方案:强效磺胺或者复方磺胺。

六、母猪保健方案。母猪在怀孕前期用尽量减少药物使用,特别是抗菌药和抗生素类。母猪保健应该在预产期前30日左右进行一次驱虫,用药方案:芬苯达唑粉或者阿维菌素粉,在开产前15日使用3天黄芪多糖,开产前后7天连续使用林可霉素可溶性粉配合黄芪多糖。使用目的:提高仔猪成活率,减少仔猪黄白红痢,减少母猪产后疾病,对母猪快速回复体质有很大作用。 七、驱虫药。种公猪在每年进行2次到4次驱虫,育肥猪在开始育肥前驱虫一次,种母猪在产前30日进行一次驱虫。用药方案:芬苯达唑粉或者阿维菌素粉八、促消化,促生长药。种公猪,种母猪和育肥猪都可以每月使用一次健胃散促进消化和吸收,减少由于消化不良引起的各类疾病。也可以长期添加大蒜素和育肥猪专用维生素对消化和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九、防霉剂。对于饲料或者玉米发霉严重的现象,可以在饲料中加入脱霉剂,减少霉菌毒素的感染。建议种猪不要使用发霉的玉米和饲料。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病死猪的处理方式

病死猪的处理方式 以往都是采用深埋,焚化等方式,现在比较先进的开始用生物化尸机,直接把病死猪做成高档有机肥,厦门那边有一家叫厦门康浩科技,可以去看看 要看怎么病死的。 一般是: 交有关部门: 1、深埋。 2、焚烧。 3、高温消毒。 按照国家要求,应该对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对大多数养殖户来说,处理死猪需要耗费不少的时间和金钱。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随意扔掉,有人甚至将其偷偷卖掉,给环境和食品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现实中,死猪如何处理?有没有更稳妥科学的方法? “无论你养殖水平有多高,死猪总是会存在的”。的确,即便是养殖水平一流的广东温氏食品集团,也难以避免死猪的现象。温氏集团常务副总裁严百草近期在接受农财宝典记者采访时透漏,每年的养殖过程中都会出现5%左右的死亡率。而2012年第一季度受年初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的影响,死亡率一度超过了6%。 大集团尚且如此,中小的养殖户更无法独善其身,新兴县的一位存栏150头的小型规模养殖户为农财宝典记者算了一下全年的上市率,“一般情况下,100头猪中最后大约有90头上市,而出现疫情的情况下,上市率远没这么高。”整体看来,死亡率最高的是处于乳仔猪阶段的小猪,农财宝典记者在几个月前针对流行性腹泻作调查发现,不少处于断奶阶段前的仔猪在部分猪场的死亡率一度超过了50%。 事实上,除了腹泻外,近几年的疾病感染渐渐呈现出致死率过高的现象,同时中大猪死亡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博罗和记兴牧动物保健总经理翟元旭有十多年的从业经验。在接受农财宝典记者采访时,他曾总结,近几年的复杂猪病导致的死亡率确实有所上升。即使是以前致死率很低的五号病,近几年也呈现了上升的趋势,一旦发病,并发症很多,在某些猪场,死亡率竟然能够接近30%。 死猪难以避免,而事实上,国家对死猪肉的处理早已做了明文的法律规定。按照规定,养殖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现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生猪,都应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监督下做无害化处理,无法做无害化处理的要一律销毁,严格禁止生产经营病死猪肉,严格禁止流入食用环节。 在实际操作上,处理病死猪有两种无害化方法,深埋和焚烧。

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过氧乙酸治疗猪口蹄疫

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过氧乙酸治疗猪口蹄疫 预防口蹄疫猪场消毒最常用和有效的消毒剂是过氧乙酸。过氧乙酸属于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它具有强氧化能力,可有效杀灭各种微生物。16%至20%是过氧乙酸的合格浓度,浓度为15%的过氧乙酸也可以使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过氧乙酸原液就是指浓度为15%-20%的原液。过氧乙酸浓度在12%以下就不能继续使用,浓度过低将影响消毒效果。 正确使用方法: 稀释:将浓度为15%-20%的过氧乙酸原液稀释到0.3%-0.5%才可以消毒使用。例如,15%的过氧乙酸加50倍的水,稀释到0.3%才能用于消毒。稀释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把浓度为15%-20%的原液当成100%的原液进行稀释。 消毒:将稀释到0.3%-0.5%的过氧乙酸溶液,按每立方米8毫升计算,在消毒场所无人的情况下,用气溶胶喷雾器对消毒空间进行喷雾,喷雾器可产生气溶胶——小于20微米的雾滴,这些雾滴能够漂浮在空气中,增加与空气中病毒的接触频率,从而杀灭空气中的病毒,作用1小时后通风。 如果没有气溶胶喷雾器,可以用15%-20%的过氧乙酸兑水进行加热蒸发。按照每立方米空间7毫升15%-20%的过氧乙酸原液,加7毫升水进行配比,放置在容器中用电热板加热蒸发,但注意不要蒸干,作用1小时后通风。这种作法,将过氧乙酸原液加水是为了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杀灭病毒效果较好。 携带:过氧乙酸不稳定,浓度大于20%容易爆炸。运输中更不能过浓,浓度大于16%就比较危险,要防止摇摆、震荡和高温。 注意事项: 1、放置在阴凉避光处。 2、过氧乙酸稳定性较差,配制好后,应在一星期内使用,否则浓度会降低,影响使用效果。 点评 有资料介绍0.2%-0.3%的过氧乙酸溶液可以带猪消毒,使用过的朋友可以发表一下使用效果。这种浓度的溶液刺激气味大吗?会不会引发猪的呼吸道疾病?

第五章 猪的常见疾病及防治

第五章猪的常见疾病及防治 猪瘟 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易感,感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门户是扁桃体,后进 入血液循环。此病具高度传染性,发病无季节性。 一、临床症状 突然发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体温持续高热在40℃~42℃,病猪寒战,鸣叫,喜喝 冷水,结膜潮红发炎,有些病猪有神经症状,震颤、痉挛抽搐,病程初期粪便呈干球状,后期便秘 和腹泻交替出现。皮肤上有许多紫红色斑点,以身后、颈部、腹部、四肢内侧最为突出,指压不褪色。 二、病理变化 全身淋巴结肿大,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呈大理石样,会厣软骨和喉头粘膜、膀胱粘膜、心 外膜、肺膜、肠浆膜、腹膜及皮下等处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血斑;肾呈土黄色,表面散有小红点,脾有梗死灶,慢性猪瘟大肠粘膜有出血和坏死,在回音瓣附近和盲肠、结肠粘膜上,可见大小不一 的扣状溃疡,突出于粘膜表面。 三、防治 严格执行疫苗接种程序和消毒措施。 (1)“黄芪多糖注射液”,仔猪:2ml/头,连用3天;成猪:1ml/5公斤体重,连用3~5天。 (2)“明发五必治注射液”,每公斤体重注射0.2ml,每天2次,连用3~5天。 猪丹毒 该病的病原体为猪丹毒菌,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染;其次是皮肤的创伤处接触到丹毒杆菌; 第三是内源性感染;第四种是吸血虫吸了病猪的血液而带给了健康猪,从而造成了病菌传播。 一、临床症状 急性型:急性型的临床症状随着日龄和免疫状态而不同。仔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高烧(41~42℃),皮肤和耳朵发红并有红色斑点,大猪,食欲废绝,发烧。临床症状表现为在于24~

45h内皮肤上形成钻石斑,随着病情发展,能触摸到。白毛猪皮肤呈紫红颜色。妊娠母猪流产,公 猪发烧,使母猪返情增加。 亚急性型:又称疹块型,俗称“打火印”。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经1-2天后,在肩、胸、背、腹及四肢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方形、圆形、菱形及不规整的疹块,先呈现淡红色后变为紫红以 至黑紫色,多呈扁平隆起界限分明。 慢性型:猪可以康复,皮肤结节坏死并且发黑,耳尖也可能烂掉;导致关节炎,病程经过2~3周时,关节肿胀,僵硬;如发展到心脏上,往往引起心脏杂音,突然衰竭而死。 二、病理变化 急性型主要以急性败血变化和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病死猪脾脏充血,显著肿大呈樱桃红色, 边缘钝圆;心、肝、肾以变性变化为主;淋巴结肿大充血,胃和十二指肠常有许多出血点。 亚急性型其特征是皮肤上形成许多特异性疹块。 慢性型的特征是发生猪丹毒性心内膜炎、关节炎、和坏死性皮炎。 三、防治 此病菌广泛地存在于环境中,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定期预防接种猪丹毒弱毒菌和灭活菌苗。发生疫情时认真消毒,隔离病猪,单独饲养治疗。 (1)“快康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用量,每10kg体重注射本品1ml,每天二次,连用3~5天; (2)“阿莫西林钠注射粉针”肌肉注射,(10~15mg)/kg体重/次,一日一次。 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一般指主要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胃肠炎,所以又叫仔猪大肠杆菌病,是7~30日龄的仔猪常发生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一、临床症状 下痢,排白色、糊状、腥臭味稀便,肛门周围被稀便污染,喜欢钻进垫草里卧睡慢慢消瘦而死亡。 二、病理变化 病死猪的胃粘膜潮红肿胀,以幽门部最为明显,胃内乳汁凝结不全。肠内容物黄白色,稀粥状,有酸臭味;肾脏苍白色,肠系膜淋巴结充血和出血。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总结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总结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总结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总结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做好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相关的通知》,落实市县关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相关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县生猪生产健康发展,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使我县所有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落实到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工作我动物卫生监督所成立了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操作程序,落实专人负责,将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二、落实责任,做好无害化处理及登记工作我所对辖区内所有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场、户)进行了登记造册,报省、市备案和公示,并组织人员指导生猪规模化养殖企业(场、户)建立规范的养殖档案。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对所有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分乡镇指定两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病死动物及处理情况实施监管。出现病死猪时,养殖场(小区)立即上报,在辖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监督下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填写《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情况登记

表》,并由养殖场(小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双方签字确认后上报。 三、严格登记保存原始凭证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情况如实进行登记,将拍摄的资料编号留存或存于安全的介质中,作为附件进行登记,以备核查。并填写**县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情况统计表》上报市所。 四、做好无害化处理核查,汇总好全年报表由于不是全部的养殖场每月都有病死猪登记,在汇总全年报表前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又组织人员重新对有发生病死猪的养殖场进行登记、汇总饲养量和死亡量。汇总出我县年出栏50头以上养殖场户全年申报并无害化处理病死猪617头。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总结》 附送: 病残儿鉴定申请书范本 病残儿鉴定申请书范本 一、个人申请条件 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疾病,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小孩年满4周岁,女方年满28周岁,方可申报。 二、申请资料 1、独生子女病残儿鉴定申请审批表(一式二份); 2、科级以上干部、党员、医务工作者的申报对象,要求填写病残儿非农业干部审核表,按照要求审核盖章。

猪病口蹄疫

猪病口蹄疫 2014年秋冬季口蹄疫防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口蹄疫的流行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以缅甸98毒株(O/Mya98)(耿马97(GM)与缅甸98(Mya98)二者属于同一遗传谱系,但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国际上称其为Mya98毒株。)为主的O 型口蹄疫的流行还未减弱,又从境外传入了东南亚97毒株(A/Sea-97/G2)A型口蹄疫的流行,同时也有泛亚O型口蹄疫发病的报道。缅甸98毒株的O型口蹄疫是继1999年之后,时隔10余年,我国再次向OIE报告疫情。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亚洲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影响力大,猪、牛、羊多种动物发病。 O型口蹄疫缅甸98(MYA)谱系病毒致病性:异常凶猛。病例:2010年5月,某地发生猪O型口蹄疫疫情,起因于一餐厅老板购进猪苗发病,该猪以前只免疫过一次疫苗(不是缅甸98(MYA)谱系病毒苗),起初只是右后肢跛行,未能确诊是口蹄疫,3~4 d后,同群3~4头猪发病,并引发当地发病,结果导致当地50%母猪死亡,2月龄以内仔猪死亡率100%,3月龄以上猪死亡率10%;流行特点表现为:发病急,死亡大,症状明显,3 d以上多以死亡告终;猪的蹄部肿的很厉害,有的似牛蹄大,水疱的直径很大。 东南亚97毒株(A/Sea-97/G2)A型口蹄疫在2012—2013年就在中亚和东亚流行。2012年10在泰国有确诊2013年2月28日,广东茂名市,猪感染。2013年3月1日,俄罗斯东南近中国边界,牛感染。2014 年6月30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猪感染。基因分析资料显示,正在快速扩散,对欧洲形成威胁。 全世界A型口蹄疫的流行范围和毒株复杂程度仅次于O型口蹄疫,而其致病性和抗原变异性则普遍强于O型。从遗传关系分类,全世界A型口蹄疫病毒可以分为3个大的遗传拓扑型,即Eu-SA型(欧洲-南美型)、Asial型(亚洲型)和Afri型(非洲型),每个型又包含有多个遗传谱系的毒株。 (二)病毒出现了跨种间传播 与以往不同,在自然流行过程中,A型口蹄疫病毒主要引起牛、羊感染和发病,猪的病例极少;然而本次流行的A/Sea-97/G2毒株对牛、猪都有致病性,并都有临床发病的报道,且猪有发病增多的趋势,在牛上,毒力高于2009年湖北武汉A型流行毒(A/Sea-97/G1株)约10倍之多。 (三)存在政策、技术盲区 第一,我国目前还没有正式批准可以准许使用于猪的A型口蹄疫的疫苗,以及还没有正式许可猪可以使用A型口蹄疫疫苗。第二,关于猪使用A型疫苗的技术储备明显不足。国外对猪口蹄疫的研究明显少于国内,而国内对猪A 型的研究也很有限。第三,免疫效果评价标准有待完善。疫苗有没有效果最直接的依据就是被免疫动物说了算,不能仅仅依据抗体高低和PD50高低来评判。疫苗的成品检验所用毒株能否适应疫病的变化,缺乏有效凭证,有些疫苗在免疫以后有发病的情况出现。第四,疫苗采购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现在疫情流行强度下,畜群一年免疫两次明显不够。第五,对疫苗应用领域的科研和投入不足。免疫程序混乱,疫苗保存、运输、使用不当、设备器械配置不完善等问题屡见不鲜。第六,孤军奋战。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置不到位,检疫检验环节把关不严,环境污染严重。第七,疫苗生产厂家负担加重,疫苗标准提高了,价格没有提高;疫苗生产厂家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借机找茬。突出的反应在不良反应方面,

猪水疱病

猪水疱病 Swine Vesicular Disease SVD 猪水疱病是由猪水疱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它的主要临床特征是在蹄部、口腔、鼻部、母猪的乳头周围产生水疱。此病在临床上很难与口蹄疫、水疱性口炎、水疱疹相区别,但牛、羊等家畜不发生本病。本病于1966年首先发现于意大利,随后在欧洲和亚洲的许多国家也相继报道了此病,日本、台湾、香港也有本病发生的报道。 一、病原 猪水疱病病毒(SCDV)属小RNA病毒科肠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无类脂囊膜,病毒粒子在细胞质内呈晶格排列,在病变细胞质的空泡内凹陷处呈环形串珠状排列,衣壳二十面体对称,核心为单股RNA。 二、流行病学 1、易感性:各种年龄品种的猪均可感染发病,而其它动物不发病,人类有一定的感受性。 2、传染源:发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与健猪同居24-45小时,即可在鼻粘膜、烟、直肠检出病毒,经3天可在血液中出现病毒。在病毒血症阶段,各脏器均含有病毒,带毒的时间,鼻7-10天,口腔7-8天,烟8-12天,淋巴结和脊髓15天以上。 3、传播途径:病毒主要经破损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侵入猪体,感染主要是通过接触,饲喂含病毒而未经消毒的泔水和屠宰下脚料、牲畜交易、运输工具(被污染的车辆)。被病毒污染的饲料、垫草、运动场、用具及饲养员等往往造成本病的传播,据报道本病可通过深部呼吸道传播,气管注射发病率高,经鼻需大量才能感染。所以认为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不大。 4、流行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猪群高度密集调运频繁的猪场,传播较快,发病率亦高,可达70%-80%,但死亡率很低,在密度小、地面干燥、阳光充足、分散饲养的情况下很少引起流行。 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潜伏期,自然感染一般为2-5天,有的延至7-8天或更长,人工感染最早为36小时。 典型水疱病:其特征性的水疱常见于主趾和附趾的蹄冠上(图10-1)。有一部分猪体温升高至40℃-42℃,上皮苍白肿胀,在蹄冠和蹄踵的角质与皮肤结合处首先见到。在36-48小时,水疱明显凸出,大小和黄豆至蚕豆大不等,里面充满水疱液,继而水疱融合,很快发生破裂,形成溃疡(图10-2),真皮年暴露形成鲜红颜色,病变常环绕蹄冠皮肤的蹄壳,导致蹄壳裂开,严重时蹄壳可脱落。病猪疼痛剧烈,跛行明显,严重病例,由于继发细菌感染,局部化脓,导致病猪卧地不起或呈

病死猪处理方案

牧业有限公司 病死猪处理方案 病死猪乱扔乱丢会直接影响猪场环境,严重的会引起猪场暴发疾病。如被不法分子拉走食用更会影响人类健康。如何妥当处理病死猪是有关猪场安全和猪场形象的工程,全场员工必须高度重视,不折不扣地执行此方案。 一、预防措施 1、加强猪群管理,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尽可能的减少死亡。 2、加强猪场消毒,员工进入猪舍必须经消毒池消毒。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出,外来车辆进出。对来场装猪的车辆严格消毒,严防外来病菌带入场内。减少猪场疾病的风险。 3、实行全进全出制度,饲养员未经许可不得串舍。每周一次全场带猪消毒,空舍清洗后二次消毒。员工进入猪舍必须经消毒池消毒。 4、加强疾病检测,每年四次定期检测,严格落实猪场的免疫程序和各种保健措施,杜绝疫情发生。 5、对母猪产后的胎衣和个别死胎要集中放置,专人处理。 二、处理措施 1、必须坚持“五不一处理”原则:即不宰杀、不贩运、不买卖、不丢弃、不食用,进行彻底的无害化处理。 2、母猪产后胎衣及所产死胎,经兽医确认后,饲养员放到指定位置,由专门人员一天三次用专用车辆拉到集中处理处,用高温煮热处理法煮沸2-3小时。

3、病死猪由兽医经临床确诊后,对一般性如打架死亡的猪用高温煮热处理法煮沸2-3小时。 4、对确诊由疾病原因死亡的猪和死因不明的猪,根据临床表现作焚烧,深埋等无害化方法处理病死猪。 5、掩埋地应设立明显的标志,当土开裂或下陷时,应及时填土,防止液体渗漏和野犬刨出尸体。 6、当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除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外,还应根据动物防疫主管部门的决定,对同群或染疫的动物进行扑杀,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7、无害化处理完后,必须彻底对其圈舍、用具、道路等进行消毒、防止病原传播。 8、在无害化处理过程中及疫病流行期间要注意个人防护,防止人畜共患病传染给人。 牧业有限公司 2011年12月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总结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总结 根据省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做好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相关的通知》,落实市县关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贴相关文件精神,为促进我县生猪生产健康发展,有效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使我县所有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落实到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高度重视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补助工作 我动物卫生监督所成立了生猪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操作程序,落实专人负责,将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二、落实责任,做好无害化处理及登记工作 我所对辖区内所有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场、户)进行了登记造册,报省、市备案和公示,并组织人员指导生猪规模化养殖企业(场、户)建立规范的养殖档案。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对所有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分乡镇指定两名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对辖区内病死动物及处理情况实施监管。出现病死猪时,养殖场(小区)立即上报,在辖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的监督下按照《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

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填写《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情况登记表》,并由养殖场(小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双方签字确认后上报。 三、严格登记保存原始凭证 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情况如实进行登记,将拍摄的资料编号留存或存于安全的介质中,作为附件进行登记,以备核查。并填写**县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情况统计表》上报市所。 四、做好无害化处理核查,汇总好全年报表 由于不是全部的养殖场每月都有病死猪登记,在汇总全年报表前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又组织人员重新对有发生病死猪的养殖场进行登记、汇总饲养量和死亡量。汇总出我县年出栏50头以上养殖场户全年申报并无害化处理病死猪617头。

猪的常见疾病(最新整理)

1.猪瘟: 流行特点:猪瘟是一种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高度 传染性,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会发生。 症状:急性型,病猪高度沉郁,减食或拒食,怕冷挤卧,体温持续升高至 41℃左右。先便秘,粪干硬呈球状,带粘液或血液,随后下痢,有的发生呕吐, 两眼有多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步态不稳,后期发生后肢麻痹。常见耳、四肢、腹下及会阴等处皮肤常先充血继而变成紫绀,并出现许多小出血点,指按不褪色。少数猪出现惊厥、痉挛等症状,病程10~20天死亡。慢性型病猪症状轻微,病性发展缓和,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 发生。 防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预防:20日龄60日龄时各免疫一次。当疫病流行时应及时封锁疫区,淘汰病猪,紧急预防,并对病猪舍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猪丹毒: 流行特点:是由红斑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发生于架子猪。主要通 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症状:(1)败血症型:急性性多见于初期,个别健康猪突然死亡。多数猪食欲减退,眼有分泌物,病初粪便干结,呈球状附着粘膜,随后下痢,耳、胸、颈、腹部皮肤出现指压易褪色红斑,多呈菱形或方性、病猪3—4天后死亡。 (2)疹块型:精神不振,皮肤出现方形或菱形、圆形等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到发病后期逐渐形成痂皮脱落。 (3)慢性形: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来的。四肢关节肿胀,常呈犬坐势,行动困难。有的发生心内膜炎,呼吸短促增快,食欲不定,眼、鼻、口腔等处呈青 紫色。 防治:(1)预防:定期进行猪丹毒疫苗免疫注射。(2)治疗:青霉素每公斤 体重5000-10000单位,肌肉注射,每天3次,到体温正常后再注射2—3次。(3)抗血清治疗;23公斤以下的猪5-10毫升,45公斤以上的猪20-40毫升。 3.猪肺疫 流行特点: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猪呼吸道病。本病多发于春 初秋末季节。 症状:(1)最急性型:多见流行初期。俗称“锁喉风”食欲废绝,口鼻粘膜发紫、流出带血泡沫,耳根、颈部、腹部等处常会出现出血性红斑,有的初期便秘后 期拉稀,往往最后窒息而死。 (2)急性型:是常见的病型除了败血症还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皮肤出现血红紫斑。 (3)慢性型:多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肠炎。 防治:(1)预防:与45日龄接种一次疫苗,免疫期为半年。(2)肌肉注射 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单位,每日两次,(3)全群猪饲料加泰乐 菌素125克/吨料 4.猪流行性腹泻: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区别及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区别及防治方法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区别 猪口蹄疫 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急性衰竭死亡,并且病死率较高,成年猪在蹄部、口腔黏膜、鼻部、皮肤及乳房发生水疱或溃烂,病死率低,由上述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具体表现在:患猪在蹄部(蹄冠、蹄叉、蹄踵)、附关节发生小如豆粒或大如蚕豆的水疱,痛感明显,出现瘸腿现象,蹄部溃烂不敢着地,严重者蹄壳脱落,病猪跪行或卧地不能站立;在口黏膜(包括舌、唇、齿龈、咽、腭)及母猪的乳头也出现水疱,母猪不哺乳,将乳头藏在腹下,水疱很快破裂,露出红色溃疡面或烂斑,如无细菌感染,伤口可在一周左右逐渐结痂愈合。哺乳期仔猪通常出现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四肢麻痹,衰弱死亡,病死率高达60%一80%;病程稍长者也可见到口腔及鼻面上有水疱和溃烂,妊娠母猪感染该病后发生流产。 猪水泡病 ①急型病例;蹄部水疱很快破裂。水疱破溃后露出鲜红色溃疡面,在蹄冠与蹄壳之间裂开。严重时造成蹄壳脱落,跪膝爬行或躺卧不起。在鼻镜、舌、唇和母猪乳头上也可发生的水疱;仔猪多见于鼻盘发生水疱,体温升高(40~42℃),水疱破裂后体温下降。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如无并发症不引起死亡,病猪康复较快,约2周后创面可痊愈,如造成蹄壳脱落,时间则会延长,恢复较慢。 ②亚急性型;病的传播速度缓慢,症状轻微,一般不容

易被现。 ③隐性型;水疱病发生后,有少数猪出现神经症状,表现向前冲,转圈,用鼻磨蹭门栏、啃咬用具、眼球转动,有时出现强直性痉挛。该病型易被误诊。 猪口蹄疫病;猪、牛、羊都易感染,人也可以发病,并易引起大流行。成年猪病死率低,仔猪病死率高。 水疱主要发生于猪,集中于规模化猪场,牛、羊等家畜不发病,不易引起大流行。 猪口蹄疫的正确防治方法 1.免疫接种:高发区使用,口蹄疫O型浓缩灭活苗。 2.被动免疫: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有效降低口蹄疫病毒的感染率。猪群使用复方花青素500克+93%包被维生素C500克/T,拌料饲喂。 继发感染控制 1.清开灵+ATP+维生素C+复方花青素纯粉控制口蹄疫继发的心肌炎。 2.双黄连10ML+青霉素400万单位控制口蹄疫性肺炎。 3.头孢他啶+恩诺沙星+复方花青素用于控制口蹄疫的继发感染。 4.10%氯霉素酒精外用用于口蹄疫的水泡和腐蹄治疗。 5.1%过氧乙酸擦洗母猪乳房,再外用红霉素软膏,用于口蹄疫母猪乳房糜烂。 猪水泡病防治 ①紧急接种疫苗。 ② 选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猪舍、环境以及用具进严格的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