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比较阅读(最新最全中考题集锦)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最新最全中考题集锦)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最新最全中考题集锦)

《河中石兽》比较阅读中考题一网打尽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题。(29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4分)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_______________ ②棹.数小舟,曳铁钯_______________

③湮.于沙上_______________ 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_

2.①经历②划船③埋没④颠倒,错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①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突然上涨的河水带着它离开原地呢?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②那么天下的事,有很多只知道它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难道可以依据常理主观想象吗?

4.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3分)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湮于沙下,渐沉渐深”“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求之于上流”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5.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乙】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②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④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求见。③沟恤:沟渠。④歘(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有一回,他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跟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被擒获。有一次,刘羽冲又找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流到,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说:“古人怎会骗我!”像这样一天就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重病死了。后来,每逢风清月白的傍晚,常常看见他的魂魄游荡在墓前松柏下,摇着头独自漫步。侧耳细听,他述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有人笑他,他就忽然隐没了。第二天探察他,又是这样。拘泥于古代成规或古人说法者是愚蠢,可怎么愚蠢到这种地步啊!

阿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而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所以说:‘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各人的领会。。’又说:‘(木工)能把制作的准则传授给别人,但不一定能使别人技巧高超。’”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自谓可将.十万(率领、带领) B.会.有土寇(聚会、会合)

C.人几.为鱼(几乎) D.沟洫甫.成(刚刚)

6.B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

..是( )(2分)

A.自练乡兵与之.角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几为.所擒士卒多为.用者

C.使试于.一村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D.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非独贤者有是.心

7.B、D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8.①刘羽冲自认为可以使千里荒野变成肥沃的良田。

②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②拘泥于古法,不思变通的人愚钝,怎么竟愚钝到这样的地步啊?

9.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文后所引何文勤的“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的议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9.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只会死搬书本,所以失败了。对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应该辨证地看待,不应将它看得毫无用处,也不能为它束缚。正确的态度是:既要继承它,又要发展它。

二、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甲】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岂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

【乙】蜀中有杜处士①,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②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③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⑤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杜处士好画》

【注解】①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②戴嵩:唐代画家,韩滉弟子。③拊:拍。④搐chù:收缩。此指“夹”。⑤掉:摆动。

四川境内有姓杜的读书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一幅斗牛画,他特别喜爱,用锦囊装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翘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

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男奴,织布应当去问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2分)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2)一日曝.书画曝:

1.(1)经历(2)晒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的迎水面冲刷沙子,形成空洞。

(2)蜀地有个姓杜的读书人,喜欢书画,(他)珍藏的书画要用百来计算。

3.结合语境,用自已的话说说下列句中“笑”的具体原因。(4分)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讲学家笑找石头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2)牧童笑杜处士珍藏的斗牛画把尾巴画错了。斗牛时牛的尾巴应当夹在两条大腿之间,而画家画的牛的尾巴却是翘起(摆动)的。(意思对即可)

4.结合文本,谈谈你读了甲乙两文后分别得到的启示。(4分)

甲文:__ 乙文:__ 4.甲文示例:

(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1分)计学家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1分)

(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1分),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际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1分)

乙文示例:

(1)做什么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1分)戴嵩画画,没有仔细观察斗牛,而是想当然认为斗牛时牛的尾巴是翘起(摆动)的,所以画错了。(1分)

(2)要注意观察生活,向生活学习,做生活的有心人。(1分)牧童天天放牛,注意观察,一下子就看出画的错误。(1分)

(3)要注意细节。(1分)戴嵩作为大画家,忽略了细节,把斗牛的尾巴画错了,所以遭人嘲笑。(1分)

三、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5题。(14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河中石兽》)【乙】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

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注释】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1.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__ ⑵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

⑶其创.果不出血:_______________ ⑷可据理以断.有无哉:_______________

3.下列几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

..的一项是()(2分)

A.至石之.半/定非我所见之.理 B.如其.言/一盗拽其.妻起

C.果得.于数里外/不得.其所以然 D.而.又戕其耳/人不知而.不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甲文和乙文,用原文句子填空。(2分)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用乙文原文填空)回答,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用甲文原文填空)。

三、

1.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2.⑴已,停止。⑵只,仅仅。⑶伤口,创伤。⑷断定、判定。

3.C

4.①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加错误吗?

②希望乞求(得到)夫人(身上的)一件物品,夫人不要惊慌(惊恐)。

5.第一空:“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第二空:“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

四、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1—4题。(14分)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宋祁《雁奴后说》

【注释】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緼,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有一种鸟,名叫雁奴。是雁里面个头最小的。然而天性机警。

雁群夜晚睡觉的时候总会选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主要是怕人去逮它或用箭射它。

每到雁群睡的时候,唯独雁奴不睡,它好象在为雁群站岗放哨,只要周围有一点响动,它第一个先叫,雁群就互相叫唤逃走。

后来本地的人知道了雁奴的这个特点,就想了一个办法来捉它们:先在雁群附近点燃火把,雁奴就开始大声的报警,人马上把火灭了,雁群惊醒之后,到处看,没有动静啊,又睡了,过一会人又把火点燃,雁奴又叫,就这样反复几次,雁群以为雁奴在欺骗它们,影响了它们睡觉,于是都去啄它,把它赶的远远的,又都睡了。

就这样,这些本地的人可以高举火把去捉雁群了,而雁奴害怕大家去啄它,也不敢叫了。本地的人没有再听到叫声,就张开网向大雁捕去,十只中大约能捕获五只。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①转转不已.:_______________ ②但.知其一:_______________

③果.得于数里外:_______________ ④阴.布大网:_______________

1. ①停止②只,仅仅③果然④暗中,秘密

2.翻译下面的语句。(4 分)

①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2 分)

3.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

4.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4 分)

4.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

②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沧州南, 一寺临河干, 山门圮于河, 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 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

【乙】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②之,曰 :"甚矣,农夫之惰也 ! 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数月不成 !" 农夫曰 :"予莫知所以耕, 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行者解衣下田, 一息而数锄, 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③, 气竭汗雨, 喘喘焉④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 :"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 " 农夫曰 :"非耕难, 乃子之术谬矣 ! 人之处事亦然, 欲速则不达也。 " 行者服⑤而退。

(节选自《浑然子》 ) [注释]①息 :呼吸。② . 哂 :嘲笑 ; 讥笑。③移时 :不多时。④ . 焉:… 的样子。 (喘喘焉 :气喘吁吁的样子) ⑤服 :心服口服。

附:译文

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以后才挥一下锄头。有个过路人看见了讥笑他,说 :"(你种田都这个样子, ) 你这个农夫真是太懒了 (这边是倒装,顺叙应为 :农之惰也,甚矣。意思是 : 农民的懒惰太严重了 ) 你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 这样耕田几个月也耕不完。 " 农夫说 :"我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耕地,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 ?"

过路人脱下衣服走到田里,喘一口气连挥几下锄头,每锄一下都用尽全身的力气。没有多长时间, 他的力气用完了, 气喘吁吁, 汗如雨下的样子,连声音都发不出了,向前倒在田里。他对农夫说 :"我到今天才知道耕地的不易。 "

农夫说 :"不是耕田困难,而是你的方法错了 ! 人处理事情也是这样, 想要刻意追求速度反而达不到目的。 " 过路人心服也口服地离开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求 . 石兽于水中 ( )

(2)湮 . 于沙上 ( )

(3)气竭 . 汗雨 ( )

(4)谓 . 农夫曰 ( )

1. (4分) (1)寻找 (2)埋没 (3)尽、完 (4) 告诉、对……说

2. 翻译下面句子。 (6分)

(1)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2)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

2.(6分)(1)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

(2)你可以把耕地的方法示范给我吗 ?

3. 请用“ /”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 ) (2分) (1) 盖石性坚重 (2) 予莫知所以耕

3. (2分 ) (1) 盖 /石性坚重 (2)予 /莫知所以耕

4.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甲】文中讲学家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 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B. 【甲】文中老河兵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C. 【乙】文中行者解衣下田,最后倒在田里,表现出他劳动非常卖力。

D. 【乙】文的这则故事告诉我们, 做任何事都不要急于求成, 否则就会“欲速不达” 。

4.(4分) C

5. 结合甲乙两文,共同揭示一个什么道理?(3分)

5.(3分)示例一:考虑问题要遵循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不可主观臆测。示例二: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或: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言之有理即可)

六、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湮于沙上, 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 又笑曰:“凡河中失石, 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 沙性松浮, 水不能冲石, 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 驴一鸣, 虎大骇, 远遁, 以为且噬己也, 甚恐。然往来视之, 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 终不敢搏。稍近益狎, 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运到后却没有用处,便把它放置山下。老虎见到它,一看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就把它当作了神奇的东西。于是隐藏在树林中偷偷地窥探它。老虎渐渐地走出来接近它,很小心谨慎,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东西。有一天,驴叫了一声,老虎大吃一惊,便逃得远远的;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然而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似的。(老虎)渐渐地听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走动,但始终不敢向驴子搏击。老虎又渐渐靠近驴子,更加随便地戏弄它,碰撞、倚靠、冲撞、冒犯。驴忍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老虎因此而欣喜,心中盘算此事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方才离开哎呀!

1.老虎角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2.驴子角度:不要依赖他人或外力,必须自身努力,增强自身实力。

5. 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⑴石必倒掷坎穴中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5. (2分) ⑴石必倒掷 /坎穴中⑵有好事者 /船载以入

6.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⑴棹数小舟棹 :

⑵湮于沙上湮:

⑶庞然大物也庞然:

⑷尽其肉,乃去去:

6.(4分) ⑴划船(答“ 船浆”0.5分) ⑵埋没⑶巨大的样子⑷离开

7. 与“其反激之力”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蔽林间窥之 B.无案牍之劳形

C .大言数主之失

D .子之听夫志

7.(3分) C

8. 翻译。(5分)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分)

⑵驴一鸣,虎大骇,远遁。(3分)

8.(5分)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探求事物的规律, 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3分,其中“ 尔辈” 、“ 物理” 、“ 是非” 、“ 杮” 、“ 暴涨” 及问号各 0.5分) ⑵驴一鸣叫,老虎非常害怕,远远跑开了。(2分, 其中“ 鸣” 、“ 骇” 、“ 遁” ,句意通顺各 0.5分)

9. 用“只知……,不知……”概括讲学家和老虎的“知”与“不知”, 归纳天下事的相同原理。(3分)

概括 :

相同原理:

9. (3分)只知“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 , 不知“反激之力” 会让“石必倒掷坎穴中” 。只知“庞然大物”而“大骇”,不知驴并无“无异能” 。天下之事不能简单按常理作主观臆断 (或:天下之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多)。(没按要求句式作答的,前面项 2分合扣 1分)

七、【2016·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卷】

(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1-15题。(共11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阅.十余岁阅:___ (2)竟.不可得竟:___

11. (1) 阅:经过,过了(2) 竟:终于,到底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1分。1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1分)

山门圮于河

12. 山门/圮于河评分说明:(1分)

13.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众服为确论。

13. (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亊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评分说明:(4分)毎小题2分,重点词语“尔辈”“物理”漏译或错译扣1分。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2分)

答:

14.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悚讶的结局,而且从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评分说明:(2分)主要内容1分,道理1分,言之成理即可。

1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

答:

15. 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則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评分说明:(2分)笫一问1分,笫二问1分,意思对即可。

八、2017中考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

(乙)雁奴,雁之最小者,性尤机警。每群雁夜宿,雁奴独不瞑①,为之伺察。或微闻人声,必先号鸣,群雁则杂然相呼引去。

后乡人益巧设诡计,以中雁奴之欲。于是先视陂薮②雁所常处者,阴布大网,多穿土穴于其傍。日未入,人各持束緼③并匿穴中,须其夜艾,则燎火穴外,雁奴先警,急灭其火。群雁惊视无见,复就栖焉。于是三燎三灭,雁奴三叫,众雁三惊;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互唼④迭击之,又就栖然。少选,火复举,雁奴畏众击,不敢鸣。

乡人闻其无声,乃举网张之,率十获五而仅有脱者。

……冯生工属文尝为《雁奴说》,叹其以诈相笼、以祸相嫁也,其言日:“奚独雁哉,人固有之,李斯秦之警也,赵高诈燎而胡亥击之,国入于汉;陈蕃汉之警也,曹节诈燎而孝灵击之,家获于魏。由是观之,可不为之大哀邪!”——宋祁《雁奴后说》注:①瞑,通“眠”。②陂薮(bēi sǒu),陂,堤岸、湖边。薮,湖泽通称。③緼,乱麻绳。④唼(shà),水鸟吞食声。

翻译

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一只,天性非常机敏警觉.每次雁群晚上睡觉时,唯独雁奴不睡,为它们守夜有时稍微听到有人的声音,定先大声叫唤,雁群就鸣声杂乱地飞去

后来乡里的人设下更加巧妙的陷阱,专门用来对付雁奴于是先找到雁群常栖息的湖边地带,暗中铺下大网,并在网的附近挖好洞穴.白天雁群不在,人们就拿着牵网的麻绳藏于洞中,等到天快要放亮时,人们就在洞外点火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人们)立刻灭掉火雁群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于是人们屡次点火,雁奴屡次鸣叫,雁群屡次惊醒;惊醒了而又什么都没发生,雁群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食、攻击它然后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雁群再啄击它,不敢鸣叫报警了

人们没有听到雁奴的鸣叫,就拉绳张网大概十只鸟中能捉住五只

冯生善于写文章,曾经写了一篇《雁奴说》,我感叹文中用欺诈笼络人、嫁祸于人的

现象。我说:“哪里只是大雁这样呢?人类本来就有这种情况。李斯可以说是秦朝的雁警,赵高采取诈燎之术而使李斯受到胡亥的打击,以致国家最终归入汉朝;陈蕃可以说是汉朝的雁警,曹节采取诈燎之术而使陈蕃受到孝灵帝的打击,以致汉室最终被魏朝擒获。由此看来,这难道不应该为它感到深深的悲哀吗?”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 分)

①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②须其夜艾.()

③阴.布大网()④叹其以诈相笼.()

10.答案:①依照②止,尽③暗中,秘密④笼罩,捕捉。评分:每小题 0.5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1.翻译下面的语句。(2 分)

已而无所见,则众雁谓奴之无验也

11.答案:不久什么也没看见,群雁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评分:大意及关键词语翻译正确得 2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2.两文分别讽喻了什么现象?(2 分)

12.答案:甲文讽喻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主观臆断”的现象;乙文讽喻只看表面现象不辨真假、良莠以至以怨报德的现象。评分:每个方面 1 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2 分)

13.答案:①借事说理或寓理于事。作用:能使读者于生动具体的事件中领会作者所阐释的道理,更加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②叙议结合。作用:使读者既能获得具体的感受,又能获得理性的感悟,进而更加深入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评分:答对其中一种得 2 分。共 2 分。写法、作用各占 1 分。意思对即可。

九、(2017湖南株州)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共24分)

(一)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湮.于沙上(2)遂.反溯流逆上矣

19.(1)埋没(1分)(2)于是,就(1分)

20.翻译下面的句子。(5分)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分)

(2)可据理臆断欤?(2分)

(1)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3分,译错一个关键词扣1分。关键词“尔辈、物理、是、木杮、岂、为”)

(2)怎么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2分)

21.初三复习时,老师请小红翻译“凡河中失石……”一句,小红将“凡”译为“凡是”,老师指出了小红的错误,小红不解。老师提示说:“课文告诉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1)

部编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1)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注释】①族;灭族。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③弃市:死刑。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 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 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②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 【答案】(1)B (2)①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我和诸侯们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3)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解析】【分析】(1)A……的人。B原来;原因。C好像。D连词,表并列。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时时:不时。间或:偶然。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②王:这里做动词有,为王。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我和诸侯们

《河中石兽》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3套)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哂②之,曰:“甚矣,农夫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数月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③,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田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谬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④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节选自《浑然子》)

(注释)①息:呼吸。②哂:嘲笑;讥笑。③移时:不多时。④速:速度,快速。 4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阅.十余岁(________) (2)尔辈不能究物理 ..(________) (3)行者解.衣下田(________) (4)且仆.于田(________) 47.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二石兽并沉焉./喘喘焉.不能作声 B.沿河求之./乃子之.术谬矣 C.以.为顺流下矣/子可示我以.耕之术乎 D.山门圮于.河/农夫耕于.田 4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甚矣,农夫之惰也! 49.请从甲乙文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然后说说两文共同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46.(1)经历(2)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3)脱下(4)倒下 47.D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专题集锦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专题集锦 3、名著阅读填空。(任选三题,如四题都答,按前三题记分)(6分)(大连市) ①宋江在浔阳楼上倚阑畅饮,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作了《西江月》,又写了四句诗,其中 的后两句是“他时若遂凌云志,__________!” ②当简?爱就要答应表兄圣?约翰求婚的时候,内心矛盾、情绪激动的似乎听到了一个声音在叫唤—— “______!”于是简?爱飞也似的走到门边,冲进花园,挣脱了圣?约翰。她意识到自己该处于支配地位了。 ③祥子的车被当兵的拉走后,他一直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就在祥子在茶馆里等着去看夜场电影的 曹先生时,他遇到了_________;他们的悲惨情景把祥子最大的希望给打破了。 3、①敢笑黄巢不丈夫②简!简!简!③拉车的一老一少(拉车的老者和他的孙子小马儿) 4、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是() A A . 曹雪芹B施耐庵C罗贯中D吴承恩 5、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作品塑造了三个悲剧人物: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空门;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赢得真正的爱情,陪伴她的是终 生凄凉孤苦。这三个人物是()D A、贾迎春、贾宝玉、薛宝钗 B、薛宝钗、贾惜春、王熙凤 C、袭人、妙玉、林黛玉 D、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 6、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4题。 孔明于十一月二十曰甲子吉辰,沭浴斋戒,身披道衣,跣足散发,来到坛前。吩咐守坛将士:“不许擅 离方位。不许交头接耳。不许失口乱言。不许失惊打怪。如违令者斩!”众皆领命。孔明缓步登坛,观瞻方位已定,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下坛入帐中少歇,令军士更替吃饭。孔明一日上坛三次,下坛三次。,,将近三更时分,怨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同东南风大起。 (1)以上选段出自中国古典名著《》,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2)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情节。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集锦

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题集锦(二) 三十一、(兰州)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 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 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 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发闾左谪戍渔阳闾左: (2)度已失期度: (3)会天大雨会: (4)宜多应者宜: 11.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偶然性: 必然性: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纳: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4.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4分)

《河中石兽》对比阅读及答案

【甲】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于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于校雠①如此。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其书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一丝不乱。盖籍②张揖之书以.纳诸说,而实多揖所未知,及同时惠栋、戴震所未及。 【参考译文】【乙】王念孙,字怀祖,是高邮州人……(王念孙)被罢免官职后,每天以著书立说自娱,著有《读书杂志》。这本书对于古义晦涩的地方,抄写的错误,都一一做了校正。为一个字的考证,要博涉万卷,他精于校对就是这样。又因为邵晋涵以前写了一本《尔雅正义》,于是(王念孙)撰写《广雅疏证》,以每天解释原书三个字作为章程,过了十年书作完成,一共三十二卷。这本书用古音探求古义,引申字义并广涉相似的字,对于《尔雅》《说文》,没有涉及不到的地方。而且每个字的发音、字义考证严谨,没有一丝混乱。大概借助张揖的著作,同时来采纳各家学说,但是此书实在有很多内容是张揖所不知道的,连同时代的惠栋、戴震的著作也没有涉及。 【注释】①校雠(chóu):校对。②籍(jìe):借助。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乃.撰《广雅疏证》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日.三字为程日.光下澈(《小石潭记》) C.阅.十年而书成阅.十余岁(《河中石兽》) D.盖籍张揖之书以.纳诸说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C【解析】A项两个“乃”均为副词,意思分别为:于是/竟然。B项两个“日”的意思分别为:每天/阳光。C项两个“阅”的意思均为:过了,经历。D项两个“以”的意思分别为:介词,用来/连词,因为。故选C项。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1)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 (王念孙)被罢免官职后,每天以著书立说自娱,著有《读书杂志》。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全国各地中考名著阅读题集锦

如何解答中考“名著题”Gxx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初中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中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并且在附录 位置对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经典篇目作了重点推荐。江苏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共重点推荐了 6部名著。他们分别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七年级上);我国明朝小 说家吴承恩的《西游记》(七年级下);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 年级上);我国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水浒传》(八年级下);英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格 列佛游记》(九年级上);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九年级下)。近年来各地 中考语文明显加强了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力度。我认为初中生阅读名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把握重点: 一、了解作家作品 1熟悉作家 作家按国籍分为中国和外国。中国又分古代(1840年以前)、近代(1840 -------- 1919年)和现当代(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至今)。中国的作家要弄清作者所在的朝代,外国的作家要弄清国别。我国古代作家一般有字、号。如我国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现 当代作者一般有原名、笔名等。如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原名周树人,笔名鲁迅。还要弄清作家的生平经历、代表作品、作品风格、在文坛上的地位和重大贡献等。 2、概括作品 先弄清作者,然后概括作品的主要内容、写作背景、主要的人物形象、艺术的特色、对作品的各种评价等。 二、熟悉故事情节 长篇名著用200— 500字概括内容,一般用记叙的六要素来概括。短篇名著用两三句话概括也可以用短语概括标题,如《水浒传》里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方便记忆。 三、分析人物形象 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是主要人物;起烘托作用的,为次要人物。人物的性格特点应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来分析,不能一味贴标签。 四、归纳写作特点 重点放在描写方法上。描写方法有:1、外貌描写2、语言描写3、细节描写4、动作描写5、正面描写6、侧面描写7、环境描写8、心理描写等。 常见的写法还有“对比”、“设置悬念”、“虚实相生”、“讽刺”、“动静结合”、“欲扬先抑” 多种修辞的综合运用等。 五、归纳中心思想 六、精彩片段赏析 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七年级上)中的“当海盗去”和“洞中历险”。《格列佛游记》(九年级上)里的“游小人国”等。 七、做好读书笔记 看完名著后,按以上方法做好读书笔记,并适当留空白处,方便今后随时整理补充。今后的 中考名著题,将更多关注名著中的重点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等方面的考查。考查常见的题型有“读书卡片”、“写故事情节”、“对名著对联”、“写阅读体会”、“填名著常识”、“人物形象分析”等。如果你喜欢读名著,而且会读名著,相信你会轻松过关的。 全国各地中考名著阅读题集锦Gxx

河中石兽与纸上谈兵对比阅读

河中石兽与纸上谈兵对 比阅读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河中石兽》与《纸上谈兵》对比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 【乙】赵括(人名,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人名,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③,而括易言之④。使⑤赵⑥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人名,赵国名将),悉更约束,易置⑦军吏。秦将白起(人名,秦国将领)闻之,纵奇兵⑧,佯败走,而绝⑨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⑩之。——(选自《史记》) 【注释】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④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⑤使:假使。⑥赵:赵国。⑦易置:撤换。⑧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⑨绝:截断。⑩坑(kēng):活埋。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括母问奢其故.。(4)佯败走.。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然则天下之.事秦将白起闻之. B.然.后能自反也然.不谓善 C.是.非木杮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9.翻译句子。(2分) (1)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10.分析【甲】文最后一段所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2分) 11.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讲学者的话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相同点?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2分)

河中石兽黔之驴比较阅读答案

(甲)河中石兽(乙)黔之驴比较阅读答案 (甲)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⑴石必倒掷坎穴中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⑴棹数小舟棹: ⑵湮于沙 上湮: ⑶庞然大物也庞然:⑷尽其肉,乃

去去: 7.与“其反激之力”的“之”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蔽林间窥之 B.无案牍之劳形C.大言数主之 失D.子之听夫志 8.翻译。(5分) ⑴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分) ⑵驴一鸣,虎大骇,远遁。(2分) 9.用“只知……,不知……”概括讲学家和老虎的“知”与“不知”,归纳天下事的相同原理。(3分) 概 括: 相同原 理: 5.(2分)⑴石必倒掷/坎穴中⑵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6.(4分)⑴划船(答“船浆”分)⑵埋没⑶巨大的样子⑷离开 7.(3分)C 8.(5分)⑴你们这些人不懂得探求事物的规律,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洪水冲走呢(3分,其中“尔辈”、“物理”、“是非”、“杮”、“暴涨”及问号各

中考名著阅读题及答案大全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名着阅读(1)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名着阅读(3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①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②发生的一次战争。《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③过程的描写。 6.答案:①左丘明②长勺③曹刿与鲁庄公对话 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名着阅读(2分) 《水浒传》是我国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宋江、①等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讲述了浔阳楼题反诗、②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7.名着阅读①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等;②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雪 夜上梁山等(共2分。每空1分,人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另外:所填人物与情节的对应关系可以酌情处理) 201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的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B.在德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书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之歌。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国难当头、山河沦陷的年代,诗人艾青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D.小说《孔乙己》中,鲁迅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6、B 2010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名着阅读。(3分)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他似乎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地向四外看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①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 ②下面选项中与“他”有关的两个细节 ....是()() A.他掏出一本谈话手册,用一般耳聋者惯有的尖锐的声音,让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B.立冬前后,他又喝醉。一进屋门,两个儿子——一个十三,一个十一岁——就想往外躲。 C.他回到故乡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D.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他的脸。2010年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名着阅读。(4分) 阅读下列名着语段,写出每个语段中小主人公的名字,并指出丙段出自哪部名着。 【甲】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迷,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了,另讲猫的故事了——【乙】他骑着它,在田间的大路上飞驰,见前面有其他孩子,就将车铃按得丁零零一路响。孩子们回头一看,就闪到一边。胆小怕轧的,就赶紧跳到地里。他骑着车,呼啦一声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9 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许允妇临事不惊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① 收之。其妇出戒允曰: “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 “‘ 举尔所知’ ②,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其妇自若,云: “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 “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 “无预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③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 “汝等虽佳,才具④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⑤;不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 选自南朝? 刘义庆《世说新语? 贤媛》) 【注释】 ①虎贲(b ēn): 官名,负责侍卫君主和保卫王宫。②举尔所知: 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提拔你所了解的人”。③ 才流: 指才能品级。④才具: 才能,才干。⑤会止便止: 古人按礼节慰问死者家属时当哭泣。 【练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 为称职与不( )

(2) 皆官得其人( ) (3) 举家号哭( ) (4) 寻还( ) (5) 早知尔耳( ) (6) 无预诸儿事。( ) 2. 选出“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 )( ) A. 魏明帝遣虎贲收之( 本文) B. 句读之不知( 《师说》) C. 臣之乡人( 本文) 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游褒禅山记》) E. 帝核问之( 本文) F. 顷之( 本文)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4. 第一段中许允最终获释的原因是什么? 二、李夫人不欲见帝初,李夫人病笃,上自临候之,夫人蒙被谢曰: “妾久寝病,形貌毁坏,不可以见帝。愿以王及兄弟为托。”上曰: “夫人病甚,殆将不起,一见我属托王及兄弟,岂不快哉?”夫人曰: “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不敢以燕媠①见帝。 上曰: “夫人弟一见我,将加赐千金,而予兄弟尊官。”夫人曰: “尊官在帝,不在一见。”上复言欲必见之,夫人遂转乡歔欷而不复言。于是上不说而起。夫人姊妹让之曰: “贵人独不可一见上属托兄弟邪?何为恨上如此?”夫人曰: “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

中考名著阅读题及答案大全

2010年中考试题汇编之名着阅读(1)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名着阅读(3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①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②发生的一次战争。《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③过程的描写。 6.答案:①左丘明②长勺③曹刿与鲁庄公对话 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名着阅读(2分) 《水浒传》是我国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宋江、①等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讲述了浔阳楼题反诗、②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7.名着阅读①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等;②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雪夜上梁山等 (共2分。每空1分,人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另外:所填人物与情节的对应关系可以酌情处理) 201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的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B.在德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书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之歌。 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国难当头、山河沦陷的年代,诗人艾青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D.小说《孔乙己》中,鲁迅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6、B 2010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名着阅读。(3分)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他似乎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地向四外看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①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 ②下面选项中与“他”有关的两个细节 ....是()() A.他掏出一本谈话手册,用一般耳聋者惯有的尖锐的声音,让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B.立冬前后,他又喝醉。一进屋门,两个儿子——一个十三,一个十一岁——就想往外躲。 C.他回到故乡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D.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他的脸。 2010年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名着阅读。(4分) 阅读下列名着语段,写出每个语段中小主人公的名字,并指出丙段出自哪部名着。 【甲】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饭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迷,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了,另讲猫的故事了—— 【乙】他骑着它,在田间的大路上飞驰,见前面有其他孩子,就将车铃按得丁零零一路响。孩子们回头一看,就闪到一边。胆小怕轧的,就赶紧跳到地里。他骑着车,呼啦一声过去了,那几个孩子就会嗷嗷叫着,一路在后面追赶。 【丙】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祯趣同知行,不应。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既渡,两人见贼即走。祯被围半日,误入淖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传》有删节)【注】①同知:官名。②淖(nào):烂泥。③鬻(yù):卖。④榇(chèn):棺材。(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面数之________ ②祯击杀其魁,余尽________ ③两人见贼即走________ 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________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②马骤前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答案】(1)责备(数落);首领;逃跑;价值 (2)①(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②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忠义和牺牲精神。一是勇于担当。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二是不惧生死。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 不多余。用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衬托了王祯的忠义精神。 【解析】【分析】⑴① 面数之。句意:(王祯)当面责备了他。数:责备,数落。 ②祯击杀其魁,余尽遁。句意:王祯反击杀死了他们的头领,其余的人都逃跑了。魁:首领 ③两人见贼即走。句意:(曹能、柴成)两人看见反贼就逃跑了。走:逃跑。 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句意:王同知得到了那匹战马,给的钱与马的价值不想当。直:同“值”,价值。 ⑵①至:到。方正。句意是:(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②骤:突然。前项: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翌日:第二天。句意是: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河中石兽及对比阅读

《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主旨点拨: 本文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是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流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告诉了人们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 学而思之: 1.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为什么讲学家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4,文中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各自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 5.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重点字词 (一)重点词 1.临、河干【句子】沧州南一寺临河干【解释】临:河干:2.圮、于【句子】山门圮于河【解释】圮:于:3.并、焉【句子】二石兽并沉焉【解释】并:焉:4.阅、岁【句子】阅十余岁【解释】阅:岁:5.求【句子】求石兽于水中【解释】 6.以为、矣【句子】以为顺流下矣【解释】以为:矣:7.棹、数【句子】掉数小舟【解释】掉:数:8.曳【句子】曳铁钯【解释】拖: 9.迹【句子】无迹【解释】 10.闻、之【句子】闻之笑日【解释】闻:之:

【精品】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习题精选5

【精品】中考语文名著阅读习题精选5

1.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这个故事出自哪部名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举例:《伊索寓言》。贪得无厌的 1.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 这个故事出自哪部名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举例:《伊索寓言》。贪得无厌的结果是什么也得不到。 2.名著导读。书目:《西游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 (1)请从上述书目中选择一部你熟悉的作品,对其中你喜欢的一个人物进行简要评析。 作品:《》人物:人物评析: 答案举例:作品:西游记。人物:孙悟空。人物评析:他爱憎分明,坚定执着,有勇有谋;他降妖除魔,嫉恶如仇;他吃苦耐劳,有责任感。 (2)谈谈你阅读课外读物的方法以及该读物带给你的收获。 答案举例:①方法:略读,泛读,浏览,细读,精读;方式:摘抄,做读书卡片,写读后感,写人物评论;②收获:示例1:吴承恩在吸纳民间故事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以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描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同时塑造了孙悟空等一系列典型人物,这种写法值得我学习。示例2:《西游记》中,唐僧目标明确,意志坚定,虽历遭劫难,却矢志不移,在他的带领下,师徒四人终于取得了真经,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 3.语文科陈老师得知李欣然同学最近常在课堂上看《三国演义》后,打算找她谈话,以达到既保护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又能引导她重视课堂学习的目的。如果你是陈老师,你怎么说才能使李欣然同学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呢? 答案举例:《三国演义》确实是一本好书,但如果在课堂上偷偷地看,既影响课堂学习,又使阅读乐趣大打折扣,何不课后才看呢? 4.读下面一则寓言,概括其寓意。 一个小男孩问上帝:"一万年对你来说有多长?"上帝回答:"像一分钟。"小男孩又问上帝:"一百万元对你来说有多少?"上帝回答说:"像一元。"小男孩再问上帝:"那你能给我一百万元吗?"上帝回答说:"当然可以,只要你给我一分钟。" 答案举例:凡事不会伸手而得,需要付出时间和代价。(或:时间是极其宝贵的,一寸光阴一寸金。 5. (1)读到《西游记》第60回,我们知道孙悟空向铁扇公主二调芭蕉扇采用了方法。 (2)《鲁滨逊漂流记》结尾告诉我们,鲁滨逊一生中最可怕的一次遇险是。 答案举例:假冒牛魔王(2分)。 (2)遭遇三百多个野兽。 6.课堂内外,我们已接触了不少中外文学名著,请从供选篇目中任选一部,填写下面的读书卡片。(供选篇目:《西游记》、《水浒传》、《鲁滨逊漂流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答案举例:①《西游记》。吴承恩。前几回写孙悟空出世和大闹天宫;后面写他与猪八戒、沙和尚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他们降妖伏魔,历尽千难万险。书中充分表现了孙悟空的神异本领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②《水浒传》。施耐庵。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聚义在梁山水泊,杀富济贫,抗拒官府,造反起义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反抗压迫的英雄形象,反映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③《鲁滨逊漂流记》。笛福。小说写水手鲁滨逊遭遇海难,漂流到孤岛顽强生存二十多年的故事。歌颂了人类的冒险精神和生存意志。 ④《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罗琳。哈利;波特从小失去父母,缺乏关爱,十一岁那年,他来到了神奇的魔法学校,这里诡谲离奇,不可思议。种种神秘而有趣的经历,友谊的力量,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与命运抗争的勇气都在书中表现得震撼人心。 7.从你渎过的文学名著中列举一个能体现"吃苦经历是人成长的养分"的情节或故事,填写下表:

新序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9分) 士尹池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②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经其④宫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 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 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⑤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选自《新序》) 【注】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 ④鞔(mán):鞋子。⑤折冲:制敌取胜。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司城子罕止.而觞之止.露尻尾(《狼》) B.为.鞔者也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C.荆适兴兵.欲攻宋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1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B.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C.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D.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2.士尹池根据哪两件事认为子罕“仁”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答案: (二)(9分) 9.(2分)B 10.(2分)D 11.(2分)(我们)攻打宋国会无功而返,被天下人耻笑。 12.(3分)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 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 《河中石兽》检测 一、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选自《》作者是,字,直隶献县人。代 家,这是一本以形式写成的小说,内容以记 述、—————————为主。 2、“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四档。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纪昀 ()()圮.()于河棹.()数小舟曳.铁钯.()().. 木杮.()湮.()没啮.()沙溯.()欤.()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和加线的词语: 1.临.: 2.河干: 3.山门圮.于河: 3.阅十余岁 ..: 4.棹.: 5.设帐: 6.尔辈不能究.物理: 7.是.非木杮: 8.湮.: 9.耳.: 10.啮.: 11.坎穴: 12.不已.: 焉.: 1 2 于、为、1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其.反激之力 然则天下之.事4、其如其.言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但知其.一,不知其.二 3、为众服为.确论如.是再啮 啮沙为.坎穴5、如如.其言 六.下面句中哪个词语是文言文中“词类活用”?请用横线标示出来,并解释它在句中

《河中石兽》课内外阅读训练及答案

《河中石兽》课内外拓展阅读练习(2015.12.10)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2分)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2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②棹数小舟,曳铁钯() ③湮于沙上()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刘羽冲偶得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②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④隐。次日伺之,复然。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②干:求见。③沟恤:沟渠。④歘(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自谓可将.十万(率领、带领)B.会.有土寇(聚会、会合) C.人几.为鱼(几乎)D.沟洫甫.成(刚刚)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自练乡兵与之.角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B.几为.所擒士卒多为.用者 C.使试于.一村子墨子闻之,起于.鲁 D.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非独贤者有是.心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②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22.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文后所引何文勤的“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的议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 《梦溪笔谈》二则(苏教版) (一)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1.《以虫治虫》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浙江钱塘人,________代作家。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狗蝎()②其喙有钳() 3.解释字词。 ①蔽()②悉()③旬日()④穰() 4.翻译加粗句。 ①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