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

浅谈语文综合性学习

摘要: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关键词:语文;学习;综合性

“综合性学习”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增设的新的学习领域,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不论是从‘中华民族复兴’‘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大目标出发,还是从提倡优良学风,革新语文课程教学内容、方式,培养创新精神着眼,必须高度重视语文课程中具有研究品质的综合性学习。”[1]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最大的亮点。因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不能脱离解决学习者的生活问题。所以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那么,什么是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如何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这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什么是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立足于小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有意识地综合开发和利用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其它学科等课程资源,运用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自主活动中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语文学科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语文,因此,语文学习本身就带有综合性质。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不同,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是以学科综合为基础,其学习目标是综合性的,不单独强调某门学科的目标和学科性质。如,以“奇妙的声音”指导学生综合学习,学习的目标就不仅仅是对声音的有关物理知识的了解,也包括相关的声音作品、环保知识等不同学科类别的目标。而“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切均是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来进行的,“语

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出发点,强调语文课程内部的整合,强调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强调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整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合全面发展”[2]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主要指:一是语文知识的综合,如,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二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如组织学生参加语文趣味活动,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三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综合,如根据对各门学科的了解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四是语文实践过程的综合,让学生在读书、写作、调查、研究等多种学习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由此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综合学习”,不是学科的整合学习。单从命名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性”字便体现了这个意思。

二、结合口语交际、习作教学,进行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3]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比如以“读一本好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我们设计出这样几个活动:

1、利用课余时间读自己喜欢的一本好书,了解其主要内容。

2、摘录书中的好词好句,把自己读书的感悟注在书上。

3、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感受、读书的心得以及书的主要内容。

4、开展向同学推荐一本好书的活动。

5、以“开卷有益”为主题进行一次辩论会。

又如在(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自然的启示”和第六组“田园生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适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他们熟悉的田间地头,山丘河岸,去感受并熟悉自然,让他们在活动中对自己熟悉的东西进行熟悉、

询问、记录,然后教他们以自己喜爱的语文形式表述出来,同样也可以结合农村家务劳动有针对性开展活动,让学生说说农家的温馨与快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爱好有感情的投入到活动中来。再者,在农村有很多具有生命力的语言,像农村用语、农事诗、俗言俚语、农耕谚语等。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特色化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就可以把写作、口语交际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三、利用社会实践,进行综合性学习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室空间的束缚以及教材的拘囿,开设专题性课外阅读的综合性学习,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进行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采用一下常规程序:1、围绕一个主题确定实践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遨游汉字王国等,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题,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2、摘记或评析所查内容,并列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3、通过交流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主体地判断、思考,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遨游汉字王国”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在五年级上册出现的“整组集中、课内外融为一体”的语文大综合性学习。本组教材的编排方式有别于其它各组,不以课文为主体安排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回顾拓展;也不同于以往活动在课外,展示在课内”的综合性学习形式,而是一次调动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探索之旅。教材分为“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每个板块又分“活动建议”与“阅读材料”两部分。“活动建议”给学生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个性特点作选择;“阅读材料”是学生在学习初期初步了解汉字文化的材料,有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小笑话、汉字的起源等方面揭示了汉字的神奇性和趣味性。“我爱你,汉字”分别从汉字的演变、错别字的危害、汉字的书法艺术、汉字的魅力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华汉字的灿烂文化。但是,开展活动的材料不限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去搜集,教师也可以作补充。

显然,这与原来的教材编写大不相同,综合性学习开始从以课外开展活动为主,进入到课堂教学的领域。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一次挑战,需要我们改变原来的以课文为单位的教学模式,转而采用集中与分散、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一种新学习形式。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则是立足一个更为高远和开阔的背景,让学生从宏观上历史地、审美地去感受和发现汉字,那必定是一段充满新奇与快乐的精神之旅。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

四、结合听说读写,进行综合性学习

正是因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的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引导学生融入社会,在观察与交往中体验社会生活。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来演一演,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共同协商人物角色,让学生自由选择角色、选择学习伙伴。演后,交流进行评赏。最后再自由练习,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加上合理的想象,组织创造性表演,由学生进行点评,尽量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角色活动,引导学生把丰富的学习资源内化为自身的财富,从而形成学生发展个性。在教学时组织学生自学,读通课文,了解内容,发现问题;接着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值得探究的主要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并将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加以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网络是一个先进的,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源,在学习有些课文时,课前,可以让学生学习在网上查找下载有关的资料;最后在课堂上,学生交流资料后,教师组织学习活动,读重点段落,交流课题研究成果并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这样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己的学习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中心,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综合听、读、说、写的课程目标、综合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在语文学习中渗透多种学科知识与能力的实践活动。

1、配乐朗读。学生读了课文后,根据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自选乐曲,进行配乐朗读。例如,学习《桂林山水》时,布置学生自选乐曲进行配乐朗读。学生们选择了舒缓的《高山流水》,优美的《渔舟唱晚》……一段段美妙的音乐,加上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同学们带入了如诗如画的境界。

2、听乐画画。让学生听音乐,根据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描写音乐所反映的画面。例如,学习《故乡》一文后,选择比较典型的音乐让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说说感受,把少年闰土刺猹的画面画出来。

3、读读演演。读了课文后,让学生根据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与把握,开展表演活动。一是即兴表演。例如学习了《狼和小羊》、《乌鸦喝水》后,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请学生表演“追上去”和“迎上去”的动作。二是把课文内容改编成课本剧的脚本,表演课本剧。例如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后,让学生组成小组,编写课本剧脚本,制作简单的道具和服饰,进行课本剧的排练和表演。三是围绕专题,让学生搜集素材,创作相声、小品、儿童剧等趣味语文活动的脚本,然后排练、表演。例如,学习了《与诗同行》后,围绕“诗歌”这个专题开展趣味语文活动,内容有朗诵诗歌,吟唱诗歌,古诗词填空,讲诗人的故事等。

4、读读画画说说。组织学生读课文,在头脑中勾画课文内容所反映的画面,然后画下来,最后说说画面的意思。例如读了《颐和园》等游记类的课文后,让学生画游览路线图,然后让学生根据游览路线图做导游介绍游览的所见所闻;读了《各具特色的民居》等按方位顺序描写的一类课文后,让学生画方位图,然后让学生根据方位图介绍课文内容;读了《咏柳》、《江畔独步寻花》、《鸟鸣涧》等写景的古诗后,让学生画出诗所描写的景色,然后再说说画面的意思。

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综合性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的传统,有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综合性学习中,让学生读读材料,然后说一说,写一写所阅读到的内容以及感受。例如,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每个板块都有“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例如:“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为

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教师指导学生做好以下几件事:(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有一些活动,如,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资料、为母校做有纪念意义的事、为准备毕业联欢会排练文艺节目,需要利用课外的时间。教学中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了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可见,在综合性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无法包办代替,相反,学生在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诸如设计研究方案、进行访问调查、及时组合材料、开展成果展示等方面,教师进行有意识地指导,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又十分广泛,如参观访问,外出游览,社会调查,演讲辩论,编书办报,演课本剧,举办诗歌朗诵会,进行书法比赛,学写广播稿、倡议书、设计广告语、导游解说词等。但我们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必须符合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要具有语文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合作性、趣味性、时代性。同时,要立足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要适合语文学习的要求,拓展学习的时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温儒敏,巢宗祺主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37.

[2]郑国民.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3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开题报告doc

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的探究》开题报告书 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理论与实践的探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的提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在新课标精神指导下,新的语文教科书,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在语文教材改革发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了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置基于语文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需要,旨在实现语文学习对学生素质的

整体优化、全面提高。以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为例,每一个阅读单元后面安排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足以体现分量之重;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设计不再拘泥于“语文学科”,而是要关注、关涉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艺术、道德各个领域;在方法途径上,不再单单通过语文活动或情境模拟来达成某项能力的提高,而是利用各种可资利用的资源,运用各种学习方法与手段,包括运用科学探究、发现学习、资源学习以及小组合作、独立探究等多种学习方法与手段;不仅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养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达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可以说,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下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根据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综合性学习单元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或不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将这部分内容淡化处理,敷衍过去;或不清楚这部分内容应该怎么实施,将其上成了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或其他什么课。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比较普遍的,总之淡化或丢失了综合性学习的价值和意义。那么,语文新课程的“新”也就减色一半,课程标准所说的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也就会受到影

语文教学原则的认识

语文教学原则有哪些? 1、以语言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 2、以语文水平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发展原则。 3、以学科教学与活动指导相辅相行的和谐发展原则。 4、“双基”教学与个性培养协调共进的健康发展原则。 你是如何理解各语文教学原则? 以语言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1以语文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是对确定语文教育目标和处理各种目标之间关系的基本要求。2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提升学生准确理解和使用祖国语言文学的水平。3以语言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提示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促动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发展,应将语言素质培养目标放到首位,并以此为协调诸方面关系的总体方向和 根本依据。 以语文水平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发展原则:1以语文水平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发展原则,是确定和处理中学语文科各项教学的各之间主次关系和比重关系的基本要求与指导原理。2中学语文科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水平,心理,品格三个方面,以语文水平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发展原则,将语文科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看待,认为这个系统中的各项内容双构建成一个关系网络,强调在这个关系网络中,语文水平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项目,理应得到优先发展,并且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重心部分,保证充足的训练量,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理应尽可能融合到这个重心训练当中实行教学并且要为促 动语文水平的发展服务。

学科教学与活动指导相辅而行的和谐发展原则:1学科教学与活动指导相辅而行的和谐发展原则,是对中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要求。2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要以语文科的教学内容为凭借才能得以落实,而语文科的内容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发挥其功能,最终实现教学目的。3“学科教学”,即指语文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形式,学科类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以教师的系统讲解和组织学生的系列训练为主,以便学生获得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水平为基本目的,其中的“活动”指语文活动类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以课堂以外的学习小组活动形式为主,教师主要起指导和督促作用,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和全面涵养学生语文素质为主要目的,“相辅而行”强调两种形式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有机承接,最终目的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形式中,使其语言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双基”教学与个性培养协调共性的健康发展原则:1“双基”教学与个性培养协调共性的健康发展原则,是对语文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的基本要求。2首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语文教学大纲为语文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根本的方面和基本标准,这是我们确定原则的根本依据,所以,语文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理应与教育方针和大纲要求相一致,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促动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注重结合语文教学特点,对学生实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教育,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其次,还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培养适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人才。3“双基”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03-15T15:53:46.063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5月刊作者:阎宝和 [导读] 阎宝和吉林省梨树县榆树台镇郊学校 136500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5-244-01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项等重的一个项目,第一次被写入课程标准之中,构成了语文新课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新举措和新突破,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深远的意义。但如何有效地实施综合性学习?在此就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树立“学生”意识和“童年”意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内心的需求 “学生意识”就是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童年意识”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注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爱学、乐学,给学生一个幸福的童年。初中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好奇心强、肯动脑、爱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成功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应理解和鼓励学生的表现意识、期望意识、成功意识,要经常让学生担当角色,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实践中思考,这样学生有所动、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发掘自我、发展自我,促进了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自主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二、辨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既有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又有承担实施活动的义务,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都处在一种紧张、积极、亢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订计划,到收集资料,最终到成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是真正的知识建构的主体、探究的活动者、积极的认知者,真正被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虽然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是,活动不是自发的漫无目的、毫无规则的行为,更不是随心所欲,所以仍要重视发挥教师适时、必要、谨慎、有效的指导作用,以追求真正从自主的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实践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师初为组织者、促进者、平等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从原来的传递知识向激励思考、提供帮助转移,鼓励学生寻找多种信息源,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创设民主、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组织好合作学习,既做到在互动中把学习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指导,组织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强引导、调控,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世界相关的学习任务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也促进教师在活动中自我发展;后为退居一旁的积极的旁观者,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合作探究。所以,教师的角色主要体现在:(1)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做学生自主活动的“领路人”;(2)有效的推动活动的进展,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路人”;(3)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做学生集体活动的“带路人”。学生既要尊重指导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又要树立自主立题、自主实施、自主结题的意识,并把这种意识转化为现实,逐步发展为完整意义上的具有独立人格的自由人。这样,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的创造才能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确保综合性学习顺利开展 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导向和监控作用。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积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所以,要改变过去那种以分数排座次的终结性、甄别性、选拔式的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立足于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发展自我的机会,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语文综合素养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评价的内容突出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态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即评价要突出“四重”----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加,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综合,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评价方式应灵活、多样,评价方法要多样化。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要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提倡采用档案袋的方法、成长记录的方式来加以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建立多元、互动的评价体系,增强评价的民主性,强调评价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

如何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如何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7-09-18T16:12:53.753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7年6月作者:陆樱樱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或者策略,即能够起到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陆樱樱 摘要:传统的教育,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灌输,忽视对学生的引导。以教师课堂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学。新课改以来,大家都在尝试以学生学为主,教师教为辅,这是没有错的,但是,总有个度。那么,如何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呢?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教与学相辅相成 时代在进步,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对培养优质人才而提出的要求,新课改在此背景下展开,倡导新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精神与实质是要打造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师生共同进步、良好交流沟通、具有和谐师生关系等的教学模式,主张通过互动与交流以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模式,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或者策略,即能够起到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生活是浩瀚的大海,是连绵的群山,是辽阔的平原,是无尽的沙漠,它有无穷无尽的趣味和感受,“儿童是情感的王子”,我们应让他们融入生活,感受生活,去发现生活的美,生活的真,生活的趣。《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提倡生活化。”“让语文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学本身布满神经,这神经就是文化,语文应当生活在田野中,但语文教学应该超越田野。语文教学本身就是生活,是正在过着的生活。语文走向生活并不意味着生活等同于语文。语文教学本身有自己的课堂生活,它是生活的语文化的改造、提升与加工。语文与生活的结合应求得文化上的平衡,语文课不能丢掉自己的神经。现代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视听天地”。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教师要善于凭借这一优势,引导学生全身心地去感悟,把间接的生活体验内化为直接的生活感受。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 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位置,是对传统语文教育轻视人文教育的有力矫枉。但片面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忽视甚至削弱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也是背离语文学科特点的,同样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工具性与人文性不是一对矛盾的东西。我们之所以强调要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我们需要学生通过母语的学习,学好口语的表达(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和掌握、运用书面语言(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文”),也就是新课标谈到的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与生俱来、相辅相成的。没了工具性,便没有必要设语文课,人文性也无从谈起;没了人文性,语文课只有孤立的字、词、句、篇,枯燥的、机械的语言训练,语文课便失去了生机、情感和韵味。我们应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过程中,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过程中,让他们吸收人文内涵,培植人文精神。我们必须戒除赤裸裸的人文性教育,更应反对直通通的心灵拷问,而是要用真实的、自然的、含蓄的艺术手段,让学生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中体会情感的力量和思想的光辉,得到无痕迹的心灵教化。但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应从人本身、从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出发的,也即是以人为本。 三、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关系。 课堂上以学法促教法、以教法指导学法,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学”是“教”的基础,“教”的目的是教给学生“会学”,因此应寓学法于教学过程中,以学法为目标改革教法,把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习结果之中。我们强调衡量是否有效教学关键看学生,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取决与他们能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学习,能自己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些需要一定的方法。所以老师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多的要教学法,教学方法有多种,它们各有千秋,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使各种教法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并通过学生自学、实践来完善和巩固学法。 四、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语文高效课堂学习,不能只简单地把眼光放在教学结果上,仅仅以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或者达标检测来评判课堂的好坏。事实上,语文学科教学也无法单一量化,一张试卷、一个分数不能代表语文教学的全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获得人生经验和生命体验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唤醒各自沉睡潜能、共创奇迹的过程。教学中,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的同时,还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要让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里、在小小的教室里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心灵共鸣、人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的吸引学生,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五、长时作业与短时作业的关系。 根据学生作业内容与完成作业的时间,学生的作业设计可分为长时作业与短时作业两大类,两类可以互为补充,为教学所用,为学生所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长时性作业是指学生需要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周期内完成的作业。学生学习的时空非常广阔,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他人合作,参与主体、作业答案与评价方式都是开放型的。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办报、小调查、表演,研究实验等,一般布置在课前或课后,在课外完成。短时作业是学生只需在较短时间内甚至是当堂完成的作业。学生学习活动的时空较小,以独立完成为主,也可以寻求合作,一般实现对知识巩固、迁移与提升。作业形式一般以读、写、画、玩、讲等形式为主,作业布置时间较灵活。作业是语文学习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通过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凭借一定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伴随一定的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能力。 总之,要使课堂真正高效,需要我们深入钻研、不断探索,灵活处理各种问题。我们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轻松而又紧张的氛围里愉快而又高效的学习。处理好以上个关系,创造条件,把握时机,适时点拨,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起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学有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甘洪强.浅谈语文教学模式与教学个性的关系[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20(05):78-79. [2]陈国锋.做一个自我的语文老师――反思我的语文教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6(S2):45-46. [3]罗凯宾.语文教学模式与语文教学个性关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1,14(07):105-106.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六篇(可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六篇 【篇一】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材,因此,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秉持什么样的教师观,学生观,就显得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所拥有的良好品德和才能会感染到学生,并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愿意用自己健康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和温厚的爱去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陪伴他们从稚嫩的小树长成茂盛的参天大树。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想,在真正站上三尺讲台之前,需要了解语文这门人文学科的内涵: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目,它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言文

字是有生命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让同学们感受到语文灵动的美。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古至今,教师便被人们称赞为春蚕,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光环的背后,是社会,家长,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和期望,是老师身上所背负的巨大的责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好教学工作呢?我想,有以下几点要求:一、坚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温暖,耐心地和他们进行沟通,打开孩子们的心扉,成为值得他们信任的朋友。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的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体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二、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古往今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言教和身教缺一不可,言教重在说理,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身教重在示范,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对学生往往能产生更大的感化作用,更能提高教师的影响力。教

初一语文学情分析

初三语文期中考试学情分析 教师:李蓓 一、整体情况概述 我任教两个班(3班和4班)的整体情况如下:两个班级中,男生所占比例大,学生的语文基础较为薄弱。两个班当中语文学习的拔尖同学少之又少,同时又都存在着语文成绩相当差的学生。学生良莠不齐,差距比较悬殊,虽经过了两个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同学语文学习能力有所增强,成绩整体有所提高。通过本次期中考试,还是表现出一些问题:两个班级中4班在住宿班中成绩很高,但是3班成绩比较薄弱,比较差。两个班尖子生人数较少,中坚力量也不行,由于班级中有几个成绩相当差的,考三四十分的同学,导致全体学生的平均分不高。 总之,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优生个数少,语文成绩拔尖的学生少;同时语文学习相当差的同学占部分比例。这是导致两个班级成绩差距较大,3班成绩不是特别突出的重要原因。 二、存在问题 我通过对期中试卷的分析,学生平时的作业和课堂上的表现,我认为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基础知识掌握相当不牢固。在平时的小测、月考中呈现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掌握的不是很牢固,其中男生居多。如本次试卷中写字和注音题,补充诗句题,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有关的选择题。以及课内文言文中对于文言实词和句子的翻译等,都掌握的相当不扎

实。这些题都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这些都掌握不好,就非常清晰的表现出学生平时课堂上的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平时上课强调到的知识、多次反复复习的知识记不住,更不要提课外的内容了。这次考到了单元综合性学习中的几句古诗,有好多同学都不会,其实在课堂上都已经被送过了,可是有的同学不认真不仔细,得过且过,造成在考试中失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牢靠,成了他们语文学习的绊脚石,导致他们语文成绩不高。这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学得比较浮躁、不扎实,课后复习还不够充分。女生的语文成绩比男生的要强一些,有些总体成绩靠后的,可是语文成绩还行。 (二)作文水平较差。作文是整张试卷中占分比例最大的一个题目。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首先让补充完整题目,有不补充题目的;有补充了题目,没有写到作文区域第一行的,不知道作文的基本格式的;用不上平时所讲的有关作文的知识的,开头段结尾段不够优美、不够吸引读者;中间段落故事凌乱、不够典型、分段乱的;不能够写出真情实感的,字数不够的。这都是作文丢分的几个原因。一些同学在平日的练笔过程中就不认真对待,平时又不愿意看别人所写的优秀文章,肚子里墨水空空,必然拿不到高的分数。这次作文题目为 “有陪伴,滋味更长”,题目要补充完整,但是有几个同学竟写成了别的题目,这就是读题不认真。作文只要内容丰富,有真情实感,字数达到,书写认真就没有大问题。 (三)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听课习惯。班级内不少学生,到现在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上课强调的重点知识,不认真做笔

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

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有道是:“正确选题”是综合性学习成功的一半。那么,究竟该怎样选择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呢? 1 、以教材为依据。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对学生语文课堂的延续,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很强的典范性。许多内容还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深刻的教育性。为语文综合性学习选题提供了广泛的丰富素材。如:我在教学 6 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后,以《唯一的家园》为主题,让孩子们了解地球,知道地球一旦被破坏,我们将别无去处。能深切地感受到人类生存与环境紧密相连,懂得珍惜资源,关爱家园。 2 、关注生活,从生活实践中找寻。教材来源于生活,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鲜活事实中有机进行综合活动。如:在教学十一册一单元后,根据本单元全是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身临其境,与其来一次亲密接触。既愉悦了身心,还能体会文中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 、与其它学科相融合。各门学科的知识有其相通性,因此

提倡与其它学科融合贯通。如:在教学《怀念母亲》一文中,我将其与歌曲《我的中国心》相融合,整合不同学科的力量,相信定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长期以来,语文综合性学习被农村小学教师所忽视,一直未能很好的开展,有的老师认为更应该看重课堂教学的质量,不应该搞一些不合实际的花样;有的老师想开展却为主题的选择而困惑,最后也不了了之。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综合性学习已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话题。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主题的开发与设计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和关键,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灵魂。没有主题,活动就会失去方向,就会影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那么我们农村教师在新一轮课程的改革下如何选择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呢? 一、从文本的学习中发现主题 随着对教学活动的展开和对文章的深入学习,可能会产生有诱惑、有争议的话题。教师应有捕捉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意识,适时地捕捉住学生提出问题这一隐性资源,并以此为契机,适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与学情况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与学 情况分析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与学情况分析 为了在该组有效地开展研究活动,我觉得有必要对该组在不同的研究阶段进行教与学情况分析: 一、问题研究前的现状分析 1、大部分学生从平时的作业、单元检测反映出双基知识掌握得较好。 2、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并用迁移方法阅读课外书。 二、在研究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一)做细课堂教学。 1、重视课内阅读; 2、适当的说话指导; 3、加强背诵; 4、重视语言的转化和内化。 (二)做足课外积累。 1、培养课外积累的兴趣; 2、拓展课外积累的空间; 3、教给学生课外积累的方法。 (三)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 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如:摘录好词好句,多阅读课外书籍,多背诵古诗词、多写读后感,每次课后的小练笔,我们都认真地加以指导。要求学生灵活得

应用课内外所积累的好词佳句。课间里还要求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以手抄报的形式将好词好句、名言警句摘录下来。 三、问题研究后的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学生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会自觉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累了写作素材,学生的写作功底得到了培养,语文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用词更准确,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直抒胸意、畅所欲言。他们还能将课堂上掌握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但也有的学生,由于平时积累知识很少,写作基础较差,写话短短几句,且语句不通顺,事情说不清楚,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想象力较差。 四、得出的结论和观点 教学归根结底,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例是指好词佳句、名段名篇名作;语言知识是指同语言材料、语言范例的掌握密切相关的字词句篇、语法逻辑等知识。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学中积累、说中积累、用中积累、课外阅读中的积累等。当然了,在实际教学中,以上的做法不是孤立存在,只有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处处留心为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环境.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将在本学期采取下列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这是一门实用性和工具性都相对较强的科目,而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学会使用文字和语言,做好听说读写的语文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一、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信其道,才会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可以采取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猜谜语或者讲故事等方式进行课程的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导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的时候,可以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从网上下载很多的图片,让学生直接的去感受课文中的景色,弥补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想象,为之后的知识教学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将自己置于一个“高人一等”的地位,而是以一个平等地位和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心得,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教师的平等,让学生敢于去想敢于去表达,在互相思考和表达中谈论和进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这对于学生的兴趣有着极大的刺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和意见,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学习氛围都有着非常有利的影响。 二、促进对于学生的日常训练,从训练中提高 练习,这是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这绝不是提高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印象的唯一一部分。我们要重视对于学生的练习,但是不可过分的进行练习。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布置作业这种单一的方式,通过阅读、思考、交流等都可以是进行练习的形式。 比如让学生去感受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去感受,当然这种阅读仅仅是单纯的阅读也是不可取的。可以结合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或者生活环境,也可以将自己当成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让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去感受。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阅读课外的过程基本是初读课文,精读课文,品读课文。当然,大多数的学生主要是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少部

杨华俊论文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发挥农村优势,创造性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常宁市罗桥中学:杨华俊 内容提要: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相比,自然有其弱势,这往往成了教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一个心理障碍和天然托辞。实则,农村学校自有其开展活动的优势资源:一、农村学生有着强烈的活动愿想;二、农村学生更加贴近生活与大自然;三、农村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四、许多学校曾办农校或扫盲学校,有独特的语文校本资源。教师只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创造性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热爱农村建设农村的思想感情,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农村优势创造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把听、说、读、写融为一体,尤其是把写作与口语交际渗透于综合性学习中,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突出了学习过程中的探究性,重点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筛选信息和研究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学习”的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可是,新课程所设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在农村初中学校语文教学活动中几乎成了一种摆设。 这一全新的“板块”常常遭到了师生们的“冷遇”。为什么呢?笔者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一、应试教育之风依然盛行 在农村,升学率才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追求,为此,老师们把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要求学生不断重复的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则强调的是合作探究、自主实践的学习方式,更加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与他们的思想土壤大相抵触。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常常成了他们的“遗弃儿”。 二、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基础参差不齐 在农村,学生不但经常会受到“读书无用”论等不健康思想的侵扰,而且还会受到一些社会不良青年的不良习惯的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学习方法不够科学,老师

小学语文学情分析

[小学语文学情分析]预览:小学二年级语文学情分析在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应慢。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抓住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根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规范口语表达、学生自我展示的能力、与人交往合作能力以及大量读书的习惯。但是,由于教学的随意性,没有整体的规划,不善于思考总结,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1、识字。虽然注重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效率低,再加上平时没有及时带领学生回头复习,导致在后期的复习过程中,在这方面耗时多,仍然有少数学生对生字掌握不牢固。2、阅读。课堂阅读教学虽然能够静心备课,但是不能做到精心,没有总结反思。3、写字。一学期以来没有上过一堂成功的写字指导课,应试教学思想的作用,忽略了写字课的指导。虽然每次作业都强调孩子的书写,也能对每次优秀作业进行及时表扬,但是孩子是在硬性规定下被迫认真书写,写字水平整体难以有很大的提高。4、查字典。让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是培养孩子自学能力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同样由于应试教学思想的作用,虽然孩子已经完全学习了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但没有应用在自己的学习中,能够在读书识字过程中自觉查阅字典的比例几乎为零。5、忽视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因材施教,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更不能及时给予帮助。6、没有对学生进行专门、系统的口语交际训练和写话说话训练,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虽说接近学生的生活,但对我们学生来说生活范围狭隘,看过的书籍不多。所以在这方面很难脱口而出。他们知道的仅仅是一二年级里所学的内容。小学三年级语文学情分析为了在该班有效地开展研究活动,我觉得有必要对该班在不同的研究阶段进行学情分析: 一、问题研究前的现状分析1、大部分学生从平时的作业、单元检测和期中测试中反映出双基知识掌握得较好。2、阅读能力比较薄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把阅读理解放在了重要的位置。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尽情地读,读中有悟:悟情、悟景、悟得。并用迁移方法阅读课外书。二、在研究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一)做细课堂教学。1、重视课内阅读;2、适当的说话指导;3、加强背诵;4、重视语言的转化和内化。(二)做足课外积累。1、培养课外积累的兴趣;2、拓展课外积累的空间;3、教给学生课外积累的方法。(三)让学生走进生活积累。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如:摘录好词好句,多阅读课外书籍,多背诵古诗词、多写读后感,带学生参观厂矿、各种自然景观,调查家乡的变化等。每个单元的教材安排有口语交际和单元教材相吻合的习作。每次课后的小练笔,我都认真地加以指导。每周要求学生灵活得应用课内外所积累的好词佳句写一篇质量较高的观察日记。暑假里还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以手抄报的形式将好词好句、名言警句摘录下来。三、问题研究后的分析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研究,学生阅读能力得到了培养,会自觉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积累了写作素材,学生的写作功底得到了培养,语文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用词更准确,句子写得更生动、更具体,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直抒胸意、畅所欲言。他们还能将课堂上掌握的学习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学习中去。但也有3.4个学生,由于平时积累知识很少,写作基础较差,写话短短几句,且语句不通顺,事情说不清楚,语无伦次,颠三倒四,想象力较差。四、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小学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担负着的积累语言的任务,包括语言材料、语言范例、语言知识三方面的积累。语言材料主要是指汉字和词语;语言范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进行阅读教学设计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进行阅读教学设 计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进行阅读教学设计 海口市冉茂娟助推站叶颜 (前言)因为站里把“教学设计”作为近期研训主题,故而拜读了《教学设计的要决》一书。与其说是关于教学设计研究的汇报,不如说是结合自己的读书与研习名师的教学实录,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收获。 一堂阅读课,有“教的活动”,也有“学的活动”。“学的活动”,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活动,包括听说读写唱演等。“教的活动”,是教师在课堂上想教的或在教的,包括“讲”(讲授、讲解)、“问”(提问、启发)、“读”(范读、引读)等。 那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时,我们是应该以“教的活动”为基点,还是应该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呢?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荣生教授指出,“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之间是既有紧密联系——“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又有区别的——“教的活动”是教师的行为,是教师做什么,怎么做;“学的活动”是学生的行为,是学生做什么,怎么做。 以“学的活动”为基点,则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确定时,着重考虑学生需要学什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着重考虑学

生怎样学才好,即根据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而以“教的活动”为基点,在教师备课时,思考的是“我要教这些”、“我要这样教”,其备课的出发点、立足点都是教师本身。显而易见,以“教的活动”为基点的阅读教学与新课标提出的“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再看看众多课堂实例。某些教师的课堂教学,似乎招招都错——教学目标设定不适合;教学内容不符合学情;教学环节散乱;教学方法没有理路。再审视自己平时的阅读教学课堂,也颇多不尽人意之处。而观习名师的优秀课例,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评价语言,似乎都那么精彩闪亮。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研习比较,不难发现,是教师各自课堂教学的基点不同造成的——名师的阅读教学课堂体现的是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的。(链接《爱如茉莉》、《雾凇》)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根据学情选择(阅读)教学内容?如何才能像名师那样设计出富有活动、有成效的以“学的活动”并使之充分开展呢?王教授向广大语文教师推荐以下两份美国某些学校正在实施的表格,我们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启发: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复习教案 一、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 例如可大致分为七类: 1、体验成长类:《这就是我》、《微笑着面对生活》、《青春随想》、《成长的烦恼》、《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乘着音乐的翅膀》 2、自然风情类:《寻觅春天的踪迹》、《感受自然》、《背起行囊走四方》、《说不尽的桥》、《黄河,母亲河》 3、语言文字类:《好读书,读好书》、《漫游语文世界》、《古诗苑漫步》、《走进小说天地》、《莲文化的魅力》、《走上辩论舞台》 4、历史文化类:《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到民间采风去》、《脚踏一方土》、《马的世界》、《戏曲大舞台》 5、专题探究类(热门话题类)《世界何时铸剑为犁》、《关注我们的社区》、《我也追“星”》、《金钱,我们共同面对的话题》、《漫话探险》 6、科技生活类:《科海泛舟》、《探索月球的奥秘》、《追寻人类起源》 7、其他类:《怎样搜集资料》 二、综合训练 1、在《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同学搜集到了下面的语言材料。请你运用在活动中得来的知识与能力,首先指出它存在的问题,然后再作修改。 学校食堂因教师打饭窗口常常被学生挤占,贴出了这样一条告示:“本窗口先打老师,再打学生。” ①告示中的“本窗口先打老师,再打学生”有什么语义错误或语法错误?②这条告示应该修改为:①答:(1)语义上的错误:“打”字是多义词,有捶打、殴打的意思,也有买卖饭菜的意思(老师学生来窗口打饭,就是买饭菜的意思;食堂窗口打饭给老师和学生,就是卖饭菜的意思)。多义词容易造成误解。(2)语法上的错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打饭菜给老师学生,“打”这个动词带上了两个宾语,一个是直接宾语“饭菜”,一个是间接宾语“老师学生”,这条告示省略了直接宾语,容易造成误解。②(2分)答:本窗口先给老师打饭,再给学生打饭。(意思相近即给分) 2、“社区文化建设”综合实践题。“群贤社区”开展社区文化创建活动。作为社区成员的你,请参与下面的主题活动。(1)设立文化长廊 社区新建的文经长廊,用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展示群贤社区在“创文明,建和谐”活动中取得的成果。现在设置了“邻里剪影”和“爱心快递”两个栏目,请你根据这一主题,仿照已有栏目名称,为文化长廊再设置两个栏目(不要与已有的栏目名称重复) 栏目一栏目二 (2)倡导文明习惯社区文化建设从消除不良行为习惯开始,针对社区内还存在的诸如违章搭建、乱停车辆、乱倒垃圾、放养宠物、践踏草地等不文明现象,社区开展了“从我做起,净化家园”的“温馨提示”活动,请你就社区内的某一不良现象写一句温馨提示语,不超过15字。 不文明现象:温馨提示: (3)主持纳凉晚会为进一步增进社区邻里关系,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群贤社区决定举办一场“夸夸咱的好邻居”纳凉晚会。作为晚会主持人的你,请设计一段80字左右的“开场白”。 2、①栏目示例:文明影像、和睦佳话、邻里一家、美景扫描、好人聚集 ②示例不文明现象:车辆乱停;温馨提示;您的“方便”可能会让许多人不便③略。 4.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10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变化,社会在不断进步。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种变化与进步的认识,学校准备开展以“关注身边的变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探析-4页文档资料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与学探析 提到“提高语文课教学效率”,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这个“语文课”是指一节语文课呢?还是指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我的回答是,二者都有,但都不全面。这个“语文课”应该指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包含一切与语文教学相关的因素。我们以往研究“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更多的是注重“一节课”,但我们设计呈现的“一节课”多是过于精彩,作秀的成分太大,学生往往不适应,其结果劳心费力,水月镜花,得不偿失。所以,我们应该把着眼点放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当然,主阵地仍是课堂教学,仍是每一节平常的课。目标明确了,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教学问题了。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主体,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是为学服务的。所以,学生的学是第一位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 一、学生如何学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都很认可,也在践行。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方式方法,更应该是一种习惯,一种学生应该具有的学习语文的“日常行为规范”。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语文素养最有效的途径。它包括: 1.课前预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学生的预习是自学语文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授内容。可根据学段的不同,提出相应的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写预习笔记。如对生字、词的预习;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等。在语文预习中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更

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繁琐而漫长的过程。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逐步去培养自己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 2.课中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善于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谈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和同伴交流各自对问题的看法;用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去朗读课文。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学会质疑问难,让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成为课堂的主旋律。在语文学习中疑问是思考的开始,疑问是思维开拓的交叉点,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疑问。所以,能提出问题、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就是课中思考的主要目的。学生要在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阅读、分析而产生疑问,这个疑问就是学生学习前进中的障碍。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就很清楚障碍形成的原因,了解障碍的具体构成,通过课中思考解决这些障碍,可以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3.课后运用。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能否内化为自身的语文素养,在于及时地巩固和运用。好的作业不但能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同时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拓展,强化基本技能的训练。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才是真正地掌握了。 4.平时积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个人语文知识底蕴是否丰厚,更重要一点就是平时的积累,教师应注重引导。如摘录好词佳句、名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歌、优秀篇段;养成写日记和读书笔记的好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