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_吴新智

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_吴新智
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_吴新智

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

吴新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关键词 人类进化 身高发展趋势 脑量发展趋势 现代人起源

笔者大体上按照时代先后介绍包括600~700万年前的原初人和撒海尔人的最早期的人类、地猿、南方古猿、扁脸肯尼亚人、能人、鲁道夫人、格鲁吉亚的化石人、东南亚的直立人、魁人和弗洛勒斯人、欧洲的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非洲的匠人、罗德西亚人。接着介绍中国的直立人(俗称猿人)的主要特征,并对中国其他人类化石作了简略的介绍。其后用具体资料说明人类进化早期身材逐渐增高,这种趋势停止于大约180万年,人类的脑量则一直存在着增大的趋势,后期增速更快。笔者还简单叙述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最后介绍关于现代人起源的争论,特别是从人类化石的形态,古文化遗物,古气候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对中国现代人起源进行了讨论。

在19世纪中叶达尔文和赫胥黎论证人类起源于古猿时,已经出土的人类化石还很稀少,而且不被学术权威所认同。其后陆续发现不同时期的人类化石,使得人们逐渐对人类进化的历程获得越来越多的认识,越来越接受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而且为人类进化的历程勾画出越来越清楚的轮廓。

迄今所知最早的人类化石是2000年报道的非洲肯尼亚的原初人土根种的下颌骨、上臂骨、指骨、大腿骨和牙齿,以及2002年报道的撒海尔人乍得种的头骨。其年代估计都是600~700万年前,这可能是人类最初出现的时间。比这两批化石稍晚的有发现于埃塞俄比亚的580~520万年前的地猿族祖亚种,标本有下颌骨、锁骨、上臂骨、尺骨、指骨和趾骨等。440万年前有地猿始祖亚种,化石有头骨、下颌骨、胸椎、上臂骨、前臂的桡骨和尺骨、许多手骨、骨盆、大腿骨、小腿的胫骨和腓骨、以及许多脚骨。2009年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全面报道了关于他的研究成果。其四肢骨骼的形态介于后来的人与猿之间,而偏于人类,但是大脚趾不像后来的人那样与其他四趾平行,而是像现代猿那样适合于与其他各趾相对,做抓握的动作,因此推测他们除经常在地面身体直立用两条腿行走外还可能在树上活动。(地猿复原骨架与复原图,见封二)

420~390万年前出现了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头骨化石照片,见封二),最早的是湖畔种,最晚的有粗壮种,可能在150~100万年前灭绝。两者之间有非洲种、阿法种、惊奇种、羚羊河种、埃塞俄比亚种、包氏种。他们出土于南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乍得,大体上可以归纳为纤巧型和粗壮型,头骨、骨盆和四肢骨形态表明能直立行走。早期的南方古猿身高有的不足一米,后期的较高。纤巧型的平均身高男女分别为151cm 和105cm;粗壮型男女分别为137cm和110cm。头骨包括两部分,即面骨和保护脑子的脑颅。纤巧型的脑颅比较圆隆,脑量较小,平均在450m L以下;粗壮性平均大于500mL。人类的牙齿包括前面的门齿和犬齿以及后方的前臼齿和臼齿。纤巧型的前齿大,粗壮型的小。粗壮型的后齿比纤巧型的粗大得多,表明粗壮型南方古猿的食物以植物为主,需要用咬合面较大的后齿进行研磨,而纤巧型则食物比较杂,还包括小动物的肉。与粗壮型比较粗大的后齿配套的是比较强大的咀嚼肌,其中的颞肌需要头骨有比较大的表面供其附着。在脑颅较小,能为颞肌附着提供的表面积不够的情况下,便在其男性头顶正中,像大猩猩那样形成一块片状的矢状脊,以扩大颞肌的附着面。比较强大的咀嚼力使得粗壮型的面骨比纤巧型的粗硕得多。

南方古猿非洲种和阿法种、羚羊河种的生存时代较早,时间上有重叠,惊奇种和埃塞俄比亚种,包氏种和粗壮种比较晚,也可能有一段时间与中期的其他南方古猿同时生存。在360~330万年前还有扁脸肯尼亚人与南方古猿同时生存。已经发现的扁脸肯尼亚人的化石包括基本完整的颅骨和上颌骨,他的面骨下部比南方古猿的较欠向前突出,所以被称为扁脸,也因此被一些学者认为比南方古猿可能更接近后来的人类的祖先,而所有的南方古猿分支可能都只有灭绝的命运。

在南方古猿还没有完全灭绝前,出现了人科的一个新属———人属。早期人属是能人,与南方古猿相比,其脑量大得多,多数个体的脑量男性和女性分别在700~

·

63

·

 自然杂志 32卷2期特约专稿 

800m L和500~600mL之间,平均身高男女分别是157cm和141cm。有的学者主张将其中一些化石分开,另立一个新种———鲁道夫人,认为他比较能人更接近现代人的祖先。

以上所述的所有化石都发现于非洲。一般认为,一部分能人或鲁道夫人在非洲东部演变成直立人,在大约200~180万年前才走出非洲,在欧亚大陆迅速扩散。亚洲西南部有格鲁吉亚Dmanisi的人化石,距今约170万年前;亚洲东南部有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180万年前的化石。

亚洲直立人主要分布在我国和印度尼西亚。印尼早期直立人又称魁人,许多学者将昂栋地方出土的10~5万年前的人类化石也归入直立人。印尼弗洛勒斯岛出土一种化石人,身高约1m,脑量300多毫升。有的学者提出他们是在大约200万年前走出非洲的特殊人类的后裔。

欧洲最早的是西班牙Gr an Dolina大约80万年前的化石。与亚洲中期的直立人同时并存于欧洲的人被称为海德堡人,其后有尼安德特人,他们眉脊和脑颅骨壁的厚度介于直立人与现代人之间。尼安德特人生活在大约20万年前到大约3万年前,主要分布在欧洲,向东达到中东,甚至延及南西伯利亚的阿勒泰地区。尼安德特人之后生存在欧洲的人其形态与现在活着的人基本上一致,被称为解剖学上现代的智人。

非洲早期的直立人也被称为匠人。其后的人类或被称为罗得西亚人或被归并入海德堡人。另外有Omo 的19万多年前的头骨,16万年前的Hert o头骨,被许多学者归属于解剖学上现代的智人,实际上它们在形态上兼有解剖学上现代智人与古老型人类的特征,应该被视为混合的或过渡的类型。这样的形态特征有力地证明解剖学上的智人是由古老型人类经历过渡的形式逐渐演变所成,并不是突然出现的。

亚洲东部早期的人类化石都出土于中国,属于直立人,一般俗称为猿人,其中最早的是170万年前云南元谋人的两颗门牙(化石照片,见封二)。北京猿人是最著名和最重要的一员,生活在50多万年至20多万年前。2009年报道用铝/铍法测算北京猿人生活于77万年前,但该数据的论证存在诸多问题,不宜采用。北京猿人地点发现的猿人化石最多,石器很丰富。此外还有115万年前的陕西蓝田公王岭的头骨化石,南京汤山的葫芦洞与安徽和县的龙潭洞的直立人的50~30万年前的头骨化石,在陕西蓝田陈家窝发现过直立人下颌骨化石。湖北郧县曲远河口出土的两具被严重压挤变形的头骨可能也属于直立人,山东临沂,湖北郧县梅铺和郧西,河南南召和淅川也发现过可能属于直立人的零星化石。

直立人的形态可以北京周口店的标本为代表。与现代人相比,直立人颜面部分较大,较向前突出,装脑子的部分(专业术语称脑颅)比较小,其头顶较低,前额较扁塌,脑颅前部挨着眼眶的部分特别狭窄,眼眶上方有粗厚的眉脊,脑颅后边有横卧的枕骨脊,额骨和头顶中央有前后方向的矢状脊,整个脑颅的骨壁大约有现代人的一倍厚。所有这些使得直立人的头骨特别结实坚固。此外,他们的下颌骨没有向前突出的下巴颏子。直立人四肢骨形态接近现代人,主要区别是骨壁较厚。直立人的牙齿比现代人的大,咬合面的花纹比较复杂。

中国还有一批古人类化石,包括陕西大荔、辽宁营口金牛山、广东马坝、安徽巢县的,可能还包括山西丁村,晋冀交界地区的许家窑、湖北长阳和黄龙洞、河南许昌灵井等地出土的标本,其生存时间在20余万年前与大约10万年前之间,总体上较直立人晚,也可能有少许重叠。其中有些人形态上兼有直立人和同时期欧洲人的特征,可能是两者基因交流的结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在广西崇左出土的下颌骨化石(木榄山智人洞早期现代人下颌骨,见封二),其重要意义将在下文予以阐述。在中国,最近几万年的解剖学上现代的智人化石的出土地点比前述的两类人多得多,比较重要的地点有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其附近的田园洞、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广西柳江、云南呈贡、丽江、贵州穿洞、四川资阳等。

6~4万年前人类才越过帝汶东边的海峡到达澳洲,他们是现在澳洲土著的祖先。大约2~1万年前地球冰期导致海平面下降,使得现在的白令海峡地带的海底成为陆地,人类从西伯利亚经过这片陆地到达北美洲,迅速散布到南美洲。

人类化石很难得,尽管进化过程很复杂,但是形态发展的总趋势还是表现出,与猿猴的差异越来越大,越来越近地趋向现代人。在此简略说明身高和脑量的发展趋势。

人类最初的身体比现在矮得多,440万年前的地猿身高120cm。根据已经发现的360~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阿法种的化石可以推算出他们的身高有颇大的变异范围。其中有一副化石骨架,被昵称为露西。根据其髋骨(构成骨盆两侧和前壁的骨)可以判断为属于女性,大约20岁。她的身高105cm。根据估计属于男性的其他骨骼推算,男女两性身高可以相差约1.5倍。有人估计这种南方古猿的体重男女之间可以相差1.7~2倍。在坦桑尼亚的莱托里发现过一系列375~350万年前的脚印化石,根据那些脚印的长度可以推算出那些人的身

·

64·Chinese J ournal o f N ature Vo l.32No.2 

 Invited Special Paper

高男性是140~150cm,女性是120~130cm。180~150万年前生活在东非的直立人身高为147~173cm。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肯尼亚Nariokotome的180~160万年前地层中发现的被称为匠人或直立人的10岁上下的男孩的骨架身高达到160cm,估计他的同伴成年身高应该可以超过180cm。中国直立人中只有北京周口店发现了可以推算身高的大腿骨,估计男性的身高大约156cm。总之人类的身高发展总的趋势是,早期的一段是逐渐变高的,男女性之间的差异起初相当大,后来逐渐变小。从大约180~160万年前到如今,尽管不同地区的人身高有小幅差异,基本上没有变高或变矮的趋势。

600~700万年前撒海尔人乍得种的脑量估计为320~380mL;地猿的脑量估计是300~350mL;南方古猿阿法种的露西的脑量是350~400mL。大多数南方古猿的脑量在440~530m L之间,个别的可以达到700m L。非洲早期直立人的脑量700~1067mL,印度尼西亚比较早期的脑量为813~1057mL。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是在陕西蓝田公王岭发现的,年代为大约115万年,脑量估计为780mL,比之为晚的中国其他直立人的脑量在860~1200mL之间。智人的脑量在900~2000mL之间。总之最初人类的脑量与现在的黑猩猩不相上下,在进化全过程中逐渐增大。不过欧洲的尼安德特人的脑量男性为1525~1640mL (6例),女性为1300~1425mL(3例)平均脑量在1500m L以上,比现在的人的还要大些。

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与时俱进。最初可能只会利用石块、断树等天然工具谋生,250万年前开始用一块石头打击另一块石头,制造具有锋尖利刃的石器,提高了谋生的能力。目前确凿的最早用火证据发现于周口店,大约距今50万年前。大约5万年前人类开始有意识地埋葬死者,意味着精神生活提高到一定的程度。到3万多年前,人类开始用兽骨制造精细的工具,绘制壁画,制造艺术品等,开始缝制衣服。大约1万年前,人类开始制造陶器和磨光石器。

虽然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过程已经有了一些基本上都能接受的共识,但是许多细节还存在争议,需要发现更多更完整的化石来补充、校正和澄清。目前最受人关注的争论之一是关于解剖学上现代智人(简称现代人)的起源,主要有两派观点。1984年根据化石证据提出“多地区进化”假说,认为非洲、东亚的现代人的最近祖先是本地区的古老型人类,澳洲土著起源于东南亚,欧洲现代人与当地古老型人类(尼人)也有一定的联系。1987年根据对现代人基因的分析提出“取代说”或“近期出自非洲说”,推测全世界的现代人的共同祖先是大约20万年前在非洲出现的一个现代型人,其后代在大约13万年前走到亚洲和欧洲,完全取代原来住在当地的古老型人类,繁衍成全世界的现代人。20多年来,取代说的年代数据有所变动,双方都在积累新的论据,也出现一些趋向协调的迹象,但是完全的协调却不是短期可能达成的。

中国迄今已经在大约80处地点发现了人类化石,综合考察这些化石可以总结出,他们有一系列共同的形态特征,如颜面整体上比较扁塌、鼻梁不高、眼眶轮廓接近长方形、鼻腔前口和眼眶之间骨面较平、上颌骨外侧下缘弯曲、脑颅最宽处在其长度的三分之一的后段、额骨最突出处在其下部、上门牙背面呈铲形等。在进化的几乎全过程中存在这许多共同特征,表明这个过程是连续不断的。但是在中国有个别化石表现出与中国的其他化石不同,却在欧洲常见得多的个别特征,比如马坝头骨的眼眶接近圆形,大荔头骨鼻腔前口和眼眶之间骨面隆起,山顶洞102号头骨颧骨额蝶突比较朝向外侧,南京头骨鼻梁高耸,巢县头骨有枕骨隆凸上小凹,柳江、资阳、丽江头骨枕部有馒头状隆起等。这些在欧洲多见而在中国罕见的特征可能指示中国化石人类接受来自欧洲的基因。这样的一种格局总体上指示,中国古人类进化是连续的,同时少量地接受外来的基因,支持“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假说。

1998年起发表了一系列分析研究中国现生人类一些基因的论文,提出中国现代人的祖先是十多万年前出现于非洲,大约10万年前经过以色列,6万年前到达华南的解剖学上现代的智人。他们向北迁徙,完全取代原来生存于这大片土地上的古人类,成为我们的祖先。但是这种根据现在的人的基因来推测历史的假说却与大量的历史证据相矛盾。中国发现的大量石器明确显示,中国的石器从开始到3~4万年前,都属于第一模式,而十多万年前生存于非洲和大约10万年前生活于以色列的人制造和使用的石器却都是属于第三模式。如果6万年前那些移民完全取代中国原住民的上述假说属实,中国石器的发展史应该显示在6万年前发生从第一模式转变到第三模式的剧烈变动,但是我国发现的大量属于4~6万年前的石器都属于第一模式,丝毫没有第三模式。很难解释为什么新移民放弃自己的比较高超的第三模式技术,反而回头来使用第一模式的技术。

为了支持上述的6万年前完全取代的假说,必须假设外来移民与原住民丝毫不发生接触,支持这种假说的论文提出,“由于在距今5~10万年前第四纪冰川的存

·

65

·

 自然杂志 32卷2期特约专稿 

在,使得这一时期包括中国大陆在内的东亚地区绝大多

数的生物种类均难以存活”。当地球处于这次冰期时,高纬度地区的确冰天雪地,而我国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证据却表明,当时华南有大量猩猩、犀牛、大象等特别喜暖的动物,华北也有许多牛、马、老虎等温带动物。它们能活,没有理由认为中国的原住民必定绝迹。事实上中国确实有这个时期的人化石(如广西咁前洞,浙江桐卢和河南许昌的人类化石)和大量石器(如河南郑州织机洞,重庆鄷都井水湾的标本)出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2008年在广西崇左发现的大约10万年前的人类下颌骨具有刚刚显现的下巴颏子,其程度比现在人的弱,而古老型人类(直立人和尼人)都没有下巴颏。崇左下颌的形态表明东亚也发生过由古老型人类向现代型人类的过渡,它能证明东亚也是现代人起源地区之一。相信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大兴土木的过程中还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化石和石器,使我们对这个地区的人类进化获得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2010年2月24日收到)A B rie f Introdu ction o f H um an E volu tion

WU Xin-zhi

CAS Member,Ins titute of Ver tebr ate Paleon 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4,Chin a

A bstract The author gives a br ief introduction of a s eries of hum an fossils such as Orr or in,Sahelanthrop us,Ardipithecus,Australopith-cine,Kenyanthrop us,H.habilis,H.rudolfensis,h uman fossils from Dm an isi,H.er ectus,Meganthrop us,H.flores iensis,H.h eid el-bergensis in E urope,Neanderthals,H.ergaster,H.rhod ensiensis etc.In this ar ticle,th e m ain morph ological ch aracters of H.erec-tus of Chin a are describ ed and o th er hu man foss ils in Ch ina are br iefly introduced.Th e au th or s hows the hum an s tature ten ded to in cr ease before two million years ago after which th is tendency stopp ed.Th e increas ing tendency of brain volume persis ted in the whole length of human ev olution.The developm en t of th e material and spir itual lifes of hom inid is also discussed.

Key wo rds h uman evolution,trend of s tature,trend of br ain vol-um e,origin of m odern hum ans

(责任编辑:温文)

自然信息

抗癌药物的一个重要靶标

约75%的乳腺癌,所含的雌激素是循环系统中的十几倍。在发病开始,肿瘤细胞高度表达为芳香酶编码的基因,促进了肿瘤的生长,雌激素的水平随之升高。已知芳香酶是雌激素生物合成路线中的关键酶。芳香酶抑制剂阻止雌激素的活动,所以和抗癌药物他莫昔芬一起,被用于乳腺癌的治疗。戈什(Ghosh)等在2009年1月8日的Nature上,介绍了人类芳香酶的高分辨率的X-射线结构,这对发展更高效的治疗乳腺癌的药物将很有帮助。

芳香酶属于单氧酶。它分解代谢基质的方式,是把不同来源的氧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加入基质中,形成羟基(OH),并与剩下的另一个氧原子生成水(H2O)。细胞色素P450(CYP)全部成员都是单氧酶。已知整个生物界分布着8 700多个为CYP成员编码的基因。大多数CYP酶的确切作用是未知的,只是根据它们参与的活动,把它们分为两类:一是参与诸如类固醇激素、维生素或抗生

素等物质的生物合成;第二类是分解代

谢药物或环境中毒素等外来物质。芳香

酶属于第一类。只氧化涉及雌激素生物

合成的有限的几种物质。

许多专家认为,芳香酶是最重要的

CYP,原因是它在女性特征发育中所起

的重要作用以及它是抗乳腺癌药物的一

个重要靶标。该酶催化的反应是由被叫

作雄甾烯二酮的一种类固醇直接产生雌

酮。整个过程分连续的三步完成,每一

步都需要一个O2分子。在第三步反应

时,把一个非芳香的烃环,转化成一个芳

香环,发现催化芳香化这一特异反应,非

芳香酶莫属。

戈什和其同事,显示了芳香酶和基

质雄烯二酮的结合。该酶的折叠和CYP

酶很相似,基质被牢牢安排在酶的活性

中心。形成活性中心的氨基酸,可和雄

烯二酮直接进行反应。

有几个临床试验,对目前最先进的

芳香酶抑制剂和他莫昔芬的抗癌效果进

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芳香酶抑制剂的抗

癌效果更好。芳香酶抑制剂依西美坦

(exemestane)的结构和雄烯二酮的结构

很接近,所以戈什等模拟了依西美坦在

芳香酶活性位点上的结合,并和雄烯二

酮的结合进行了比较。两者虽然很相

似,但仍预示出了微妙的结构差异。尤

其是依西美坦分子部分,被更紧密地固

定在活性中心的疏水部分。这可以使活

性中心内临近氨基酸残基启动反应性铁

基因形成能力降低。相关信息可启发研

究者以现有的化合物为起点,发展更高

效的新代芳香酶抑制剂。

值得强调的是,戈什等展示的结构

是从人类胎盘中的自然芳香酶测出的,

这要比从重组体蛋白质中测出的更加真

实,因为通过遗传工程技术获得的重组

体蛋白质的结构难免失真。戈什介绍的

自然芳香酶,包含一个由多数疏水氨基

酸组成的“尾巴”———即蛋白质氨基未端

的一段。在体内,这一尾巴扩伸进内质

网的整个磷脂双层中。芳香酶是第一例

连同其尾部一起被结晶化了的CYP蛋

白质。

戈什等人的研究结果,对确定芳香

酶催化的、复合的三步过程机理,尤其是

对确定生物化学上独一的芳香化反应机

制非常有用。也许更重要的,将为进一

步发展治疗一般乳腺癌的有效药物开辟

了新路。

[范宗理摘译自Nature,2009-01-08]

·

66·Chinese J ournal o f N ature Vo l.32No.2 

 Invited Special Paper

人类起源进化

/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牛青青生技081 0809052024 摘要: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同其他生物类群一样,人类也经历了一个起源.进化发展的过程.人类进化符合整个生物界的进化规律,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程序.人起源于动物,人于动物之间有亲缘关系.人与类人猿之间有更进的亲缘关系.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体质形态和行为特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类人猿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学派根据人类与猿猴在形态学和胚胎学上的相似,间接地推断人类起源于古代非洲的猿类。后来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人类和猿类化石,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有了大量直接的证据。一般说来时代越早的人类化石在形态上与猿类越近似,有力地表明现代人是从古猿一步步进化来的。虽然至今已经发现了许多种古猿,但是还没有一种可以肯定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不过可以从它们的化石上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人类祖先的影子,有助于对人类起源的研究。 人类起源于动物界的证据 1 人与动物间有亲缘关系 人是动物界得一个自然种.动物界起源于一个共同的祖先,其各类群,各个物种之间都有一定的演化关系,人和其他动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演化关系.首先从解剖学上来看,人非常像一般的哺乳动物.人体上具有的典型器官,如骨骼.心脏.肺脏和脑部,一般哺乳动物也都有.此外人体还保留了许多痕迹器官,如第三眼睑.耳动肌.腹直肌.阑尾及尾椎等.这些退化部分的存在,说明它们在人类祖先的发展过程中曾经是有用的,后来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才在新的条件下变得无用或用处不大,使之丧失了原来的机能而退化. 从胚胎学上看,人类胚胎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发育到18--20d时,人胚胎的颈部两侧出现具有鳃一样的结构,发育到两个月末时有相当长的尾巴,后来逐渐消失,只留下骶骨.胎儿5--6个月时全身长满浓密的细毛,直到分娩前脱落. 最早的猿的化石出现在渐新世,即体型较小的原上猿(P ropliopithecus)和埃及古猿(A egyptopithecus).它们可能是中新世(2000万年--1400万年前)广泛分布的槲猿(D rypithecus)的猿类.中新世的猿类化石很丰富,从长臂猿到大猩猩都有发现.其中有三个属已经确定是现代猿的祖先.比较肯定的事人科早期化石代表是发现于非洲南部与东部的南方古猿(A ustralopithecus)化石. 上述化石资料表明,人与动物之间有密切的亲缘关系,人是由低等灵长类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演化而来的.现生的灵长类本身就存在一个由低级到高等的演化过程,彼此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2 人与类人猿间有更近的亲缘关系 人与类人猿之间有着更近的亲缘关系,这从形态结构上能看出来,心理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资料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黑猩猩等高等类人猿有复杂的面部表情,能表达喜怒哀乐等复杂的心理活动,与人类十分相似.此外,类人猿也有人类一些疾病,如霍乱,伤寒等,而猴类则不患此疾病. 尽管早就知道人类与类人猿的亲缘关系密切,但其程度直到20世纪后半叶才由分子生物学研究资料揭示出来.首先在多种蛋白质中,人与黑猩猩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两者之间有44种蛋白质和大约一半的等位基因难以用电泳方法加

人类起源及进化

人类起源及进化 董安红护理1班 1410108109 摘要:随着古人类化石标本的不断发现和分子生物学家等学科科研的发展,有关人类起源及进化的研究已经取得扎实的进展。本文综述了有关人类起源及进化整个历程中较重要的几方面,包括了对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一直存在的单中心和多中心起源论以及进化过程中新旧特征更替的简单介绍。同时通过对古人类在整个进化历程所经历过的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这四个阶段里形态特征及社会行为的进化的研究发现,虽然他们给自相对稳定地维持了一段时间并互相重叠,但是缺少过渡类型,说明现阶段对人类进化的认识仍然是间断、不完善的。本文对人类起源及进化大致轮廓的阐述,特别是对早期猿人等四个阶段的详细研究,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进化历程的认识。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阶段特征更替 1.人类起源学说 1.1.单一地区起源说—非洲走出理论 该学说认为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早期智人,他们迁移到世界各地定居。1987年,科学家选择了来自世界各地147位妇女,分析了她们生产时的胎盘中的mtDNA,通过对mtDNA的追踪,科学家们追索到了一位生活在大约20万年前的非 洲妇女,据此认为世界各地的人类祖先就是这位妇女[1]。达尔文在很多年以前就预言非洲是人类的摇篮。在《人类起源》一文中他写到“有这种可能,非洲是某些已经绝种的猿猴(近似黑猩猩和大猩猩)的发源地。这些种类也近似于人类,因而也有可能现代人类的祖先是生活在非洲。[2]”此外,古人类学家在非洲发现了大量猿人标本,尤其是南方古猿仅发现于非洲,而在亚洲至今未发现人类早期化石标本,这些都表明了人类可能起源于非洲。 1.2.多地区起源说 该学说认为现代人起源于不同地区,各大人种的形成是当地古人连续进化同时又相互存在一定基因交流的结果。该学说的提出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1)古人类学家认为化石和石器打制模式才是最直接的证据[3],而在非洲走出理论中所用到的分子生物学证据仅仅从分子层面反映出人类进化的某一片段,不能由此推论人类进化的整个过程;(2)5万年到10万前中国土地上的古老人类所使用的石器打制模式既不同于西亚,也不同于非洲和亚洲[4];(3)生物学家对人类22号染色体及X染色体进行了测序,得出的结论与分子生物学家并不

人类起源进化论文

人类起源与进化 班级:生物师范101 学号:1009012017 姓名:陆雪琴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同其他生物类群一样,人类也经历了一个起源、进化、发展的过程。现代考古研究认为,地球存在已有46亿年,而地球上简单生命的产生大约在距今34亿年前。也就是说,从处于原子状态的炽热地球到形成有机小分子,再到组成有机大分子和多分子组织,直到产命,经历了大约12亿年的漫长过程。从简单生命进化到高级生命,即人类的产生,又经历了34亿年的漫长过程。人来的生物学进化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阶段,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多次突变选择的过程,而且文化进化逐渐占据了重要位置。 20世纪后期,遗传学的方法被应用到人类起源的研究中,但也使问题更加扑朔迷离。目前,关于人类起源学界流行两种观点,一种是“单一地理区起源说”,另一种是“多地区进化说”。 一、单一地理起源 “单一地理起源”说也被称为“夏娃理论”或“非洲起源学说”,是最新的观点。此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 所有现代人都是20万年前某个非洲女性远祖的后代。她的后代离开非洲, 扩散到欧洲、亚洲, 取代了当地原有的人种。

支持这种理论的主要是一些分子生物学者。他们利用先进的分析技术,从DNA、关键蛋白质结构、免疫学、血清学等方面对大量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现代人进行分析,从而在1987年提出现代人的“走出非洲学说”。他们认为,分布于全球的现代人群均起源于非洲,是单一起源的,是20多万年前某一个非洲女性的后代,这个非洲女性祖先与传说中的“夏娃”相符,所以“非洲起源学说”也称为“夏娃学说”。“夏娃”的后代大约在10万年前走出非洲,扩散到亚欧等地,并完全取代了当地原有的早期智人。亚洲、欧洲原先的早期智人,并非现代人的祖先,他们和现代人类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复旦大学现代人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金力教授是坚定的“非洲起源学说”支持者。他认为DNA代代相传,是进化事件的忠实记录者。他和助手分析了来自全世界的近1000个男性个体的Y染色体,其中80%的个体来自东亚各国各地人群。研究结果表明,东亚男性的Y染色体单倍型均衍生于目前仅在非洲群体中存在的祖先单倍型。金力教授认为这个研究结果完全支持东亚人非洲起源假说,也是人类“非洲起源学说”的有力证据。通过计算,他们还指出,我们的祖先从非洲到达东亚的时间大约是6万年以前,通过进一步研究证明,来源于非洲的人群对东亚古人类的取代是完全的。现代人是单一的物种,而各地的猿人差异却很大,属于不同的物种,并非都进化成为现代人,只有东非的猿人走上了向现代人进化的道路。所以,北京猿人不一定是我们的祖先,或至少不是线系进化的祖先。 上世纪80年代末,人类学中诞生出一个分支,即分子人类学。

浅谈人类进化与起源

人类起源与进化 田玉莹 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 14级 2班 摘要:随着古人类化石标本的不断发现和分子生物学家等学科科研的发展,有关人类起源及进化的研究已经取得扎实的进展。本文综述了有关人类起源及进化整个历程中较重要的几方面,包括了对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一直存在的单中心和多中心起源论以及进化过程中新旧特征更替的简单介绍。同时通过对古人类在整个进化历程所经历过的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这四个阶段里形态特征及社会行为的进化的研究发现,说明现阶段对人类进化的认识仍然是间断、不完善的。本文对人类起源及进化大致轮廓的阐述,特别是对早期猿人等四个阶段的详细研究,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进化历程的认识。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阶段特征更替 引言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这个问题一直是一个热话题。人类起源于哪?我们的祖先是谁?我们的哪些特征已被更替?等等的一系列问题都缠绕着我们。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人由此而来,但对于今天的科学来说是行不通的。如今,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研究持续了100多年,目前我们也对之也有了相对的了解。现在人们普遍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再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才成为今天我们口中的人。 1、人类起源学说 1.1.单一地区起源说—非洲走出理论 该学说认为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早期智人,他们迁移到世界各地定居。 1987年,科学家选择了来自世界各地147位妇女,分析了她们生产时的胎盘中的mtDNA,通过对mtDNA的追踪,科学家们追索到了一位生活在大约20万年前的非洲妇女,据此认为世界各地的人类祖先就是这位妇女(Miguel Arenas. Centre for Molecular Biology "Severo Ochoa",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ificas (CSIC), Madrid, Spain. )。达尔文在很多年以前就预言非洲是人类的摇篮。在《人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第三节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教材分析:本教材把人类作为生物界普通的一员,同样是从整个生物进化的角度来探讨人类起源和进化问题。因此,教材内容不仅注意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更加注意人类与其他动物的联系,期望帮学生建立这样的观念: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亲戚”;人类既不是大自然的特殊产物,也不是世界的主宰者,而是生物圈的普通一员,并与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类人猿与人的分化是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自然选择各自生活环境的结果。在教材内容的具体安排上,以讨论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为切入点,进而探讨由猿向人的过度及人与猿的标志;对人类的进化阶段进行简化处理,仅以各个进化阶段的体质特征、文化遗产及其主要代表为线索;对现代人种的划分点到为止。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 系最密切的动物。 (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 (3)简述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和人类祖先的大致过程。 (4)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5)说出四种现代人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人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类人猿与人类有相似的特征。 通过教师讲解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祖先的大致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点 1. 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 2. 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 3. 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 教学难点 1. 由猿向人的过渡; 2. 人类的进化阶段。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指导法、谈话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自制投影图片、视频资料 - 101 -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课程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教案 教学目标 ①概述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②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 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③参加资料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活动,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④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 的观点。 重点和难点 ①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人类与类人猿的异同点; ②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③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搜集有关生物进化论和神创论观点的资料及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像片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关于人类起源的争论有数百年的历史,现在仍有许多问题是悬而未解的。在这方面你们都知道些 什么呢?想了解些什么呢? 各抒已见,提出自己的想法、观点。 人类的起源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说到人类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和他的《物种起源》。请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这方面材料。 叙述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起源的相关资料和内容,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介绍有关生物进化论观点与神创论观点的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唯物观和唯心观点的斗争。 你们知道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什么呢? 倾听教师有关生物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交流: 1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 2、科学家赫胥黎与威尔伯福斯兰教关于人类起源的辩论 3、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认识观察现代类人猿 指导学生阅读图书和观看录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索、回答,并补充。 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运动方式、捕食等方面大胆进行想像,并进行适当的补充。 观察几种现代类人猿图片和录像,结合生活经验回答下列问题: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2013.12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摘要】自从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后,多数人相信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但人类这一支系是何时、何地从共同祖先这一总干上分离开来的?什么是他分离开的标志?原始人类又是何时、何地转化为真人的。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研究进行了100多年,对于这个问题需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人类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基本上有了结论,即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二是人类的祖先究竟出现在哪个地方,现在多倾向于来自非洲。本篇我们就来介绍人类起源与进化的研究历史、目前对中国人类进化概况的认识和发展过程等。 【关键词】起源进化人猿认识发展 前言:对人类起源在认识,起初是从比较人与动物的关系开始的,主要用的要的要演绎方法。最早提出“人猿同祖”思想的是具有进化思想的先驱者布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在广泛论述生物进化的基础上断言,“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与将由此得到许多启示”。此后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学、发生学、古生物学等研究,证明了人与猿是最近的亲属,并于1863年发表了他的名著《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明确提出人、猿同祖论。1871年,达尔文又发表了《人类起源和性选择》一书,书中既肯定了人与猿在直立、四肢、牙齿、脑、智力等方面的区别。达尔文认为,支配人猿分化的不是超自然的东西,而是生物演化规律,即自然选择(包括性选择)的作用。当然,对于人类来说,除了生物属性外,还有社会方面的属性。 20世纪上半叶,首先是逐步积累起来的化石资料,有力地支持人猿同祖的论述,也为用归纳法研究人类起源问题奠定了科学基础。如果说在达尔文时代有许多人相信上帝造人的说教,那么,随着古生物学以及分类学、比较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成就,人类起源于某种似猿的祖先体质进化过程,已被人们所普遍接受。近几十年来,人类起源的研究深入到社会行为、文化发展等各个方面。与它们有关的学科,如科学生物学、人种学、神经生物学、比较心理学都对此做出贡献。 1 目前对中国人类进化概况的认识 经过70余年,特别是解放后的工作,我国已发现近70处人类化石地点,其中最早的可能是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只有两枚门牙,这个年龄是用古生物对比和古地磁测定的。研究成果最丰硕的仍旧是周口店的北京直立人。根据已发现的化石,可以看出我国古人类具有一系列共同形态特征,如面部骨骼比较扁平、颧骨额蝶突的前外侧面比较朝向前方、鼻梁较低、眼眶与梨状孔之间不隆起、眼眶呈长方形、其外侧下缘圆钝、颊部骨骼下缘呈弧形、脑颅最宽处在中三分之一部、额骨有正中矢状脊、额骨与鼻骨、上颌骨之间的骨缝呈大约水平的弧形、上门齿呈铲形等。在人属的几个进化种中,中国迄今只发现了直立人和智人,两者

知识点汇总及复习题——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基础知识巩固 一、人类的起源 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3.最直接证据是化石。 4.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5.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现在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二.人类的进化 1.3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露西 175万年前古人类:东非人 2.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化石。 3.进化历程: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4.现代人种的分化: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 例题解析 例1.观察距今300万年的露西化石的骨骼,她的上肢和下肢 是否有区别?根据化石,分析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思路分析:本题需要运用比较观察的学习方法。用比较思维的 方法去观察化石在形态上的不同点。从“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 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露西”具有较为粗长的下肢骨,骨 盆上下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答案: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露西”具有较为 粗长的下肢骨,骨盆上下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 运动方式。 例2.下列不属于人类特有的特征的是( ) A.有复杂的语言 B.使用工具 C.直立行走 D.大脑发达 分析:人类会使用工具,但类人猿也会使用具,因此不能称其为 特征。而有复杂的语言、直立行走、都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的大脑 是动物中最发达的,因此也可算是人类特有的特征。因此,本题答案 是B。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第3节一.教学目标:1.列举和人类亲缘关系最密切的动物;2.说出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和区别;3.简述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二.教学重难点:1.类人猿和人类特征的比较;2.人类的进化阶段极其特点;3.由猿向人的过度和人缘分界的标志。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动物影视片(关于猩猩、黑猩猩生活行为的记录片)【学生活动】:对于影视片作自我的感想,自行发言。【引入新课】:刚才请同学们看的影视片中的猩猩和黑猩猩与我们人类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学生回答像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这些与人类行为极为相似的动物称为类人猿。《二》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学生讨论】:为什么类人猿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说明理由。人类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中人类与类人猿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经过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但是人类又不同于类人猿。(1)人类与类人猿有哪些不同的特征?(2)人类与类人猿的不同特征是怎样形成的?【小结】: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最初的森林古猿是栖息在树上生活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的。一些地区由于气候变化,森林减少,在树上生活的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现代的人类。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在与环境斗争的过程中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大脑越来越发达,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并形成了社会。而一直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步形成现代的类人猿。所以,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活动】: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总结】: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第二课时《一》情景引入早在1871年,达尔文就提出“人类的诞生地可能在非洲”的观点,1925年—1960年,科学家们先后在非洲发现了大量的原始人类化石,通过研究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进化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有那四个阶段呢?《二》人类的进化阶段【教师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24页。找出四个阶段人种距今的年代、主要代表、体质特征、文化遗物等。(1)南方古猿的特征是什么?(2)能人或早期猿人的特征是什么?(3)直立人的特征是什么?(4)智人的特征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找答案(1)南方古猿:脑容量与现代人类猿相当(2)能人:脑容量700ml,能制造使用工具(3)直立人:脑容量1088ml,能用火和工具(4)智人:脑容量和现代人相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_吴新智

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 吴新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关键词 人类进化 身高发展趋势 脑量发展趋势 现代人起源 笔者大体上按照时代先后介绍包括600~700万年前的原初人和撒海尔人的最早期的人类、地猿、南方古猿、扁脸肯尼亚人、能人、鲁道夫人、格鲁吉亚的化石人、东南亚的直立人、魁人和弗洛勒斯人、欧洲的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非洲的匠人、罗德西亚人。接着介绍中国的直立人(俗称猿人)的主要特征,并对中国其他人类化石作了简略的介绍。其后用具体资料说明人类进化早期身材逐渐增高,这种趋势停止于大约180万年,人类的脑量则一直存在着增大的趋势,后期增速更快。笔者还简单叙述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最后介绍关于现代人起源的争论,特别是从人类化石的形态,古文化遗物,古气候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对中国现代人起源进行了讨论。 在19世纪中叶达尔文和赫胥黎论证人类起源于古猿时,已经出土的人类化石还很稀少,而且不被学术权威所认同。其后陆续发现不同时期的人类化石,使得人们逐渐对人类进化的历程获得越来越多的认识,越来越接受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而且为人类进化的历程勾画出越来越清楚的轮廓。 迄今所知最早的人类化石是2000年报道的非洲肯尼亚的原初人土根种的下颌骨、上臂骨、指骨、大腿骨和牙齿,以及2002年报道的撒海尔人乍得种的头骨。其年代估计都是600~700万年前,这可能是人类最初出现的时间。比这两批化石稍晚的有发现于埃塞俄比亚的580~520万年前的地猿族祖亚种,标本有下颌骨、锁骨、上臂骨、尺骨、指骨和趾骨等。440万年前有地猿始祖亚种,化石有头骨、下颌骨、胸椎、上臂骨、前臂的桡骨和尺骨、许多手骨、骨盆、大腿骨、小腿的胫骨和腓骨、以及许多脚骨。2009年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全面报道了关于他的研究成果。其四肢骨骼的形态介于后来的人与猿之间,而偏于人类,但是大脚趾不像后来的人那样与其他四趾平行,而是像现代猿那样适合于与其他各趾相对,做抓握的动作,因此推测他们除经常在地面身体直立用两条腿行走外还可能在树上活动。(地猿复原骨架与复原图,见封二) 420~390万年前出现了南方古猿(南方古猿头骨化石照片,见封二),最早的是湖畔种,最晚的有粗壮种,可能在150~100万年前灭绝。两者之间有非洲种、阿法种、惊奇种、羚羊河种、埃塞俄比亚种、包氏种。他们出土于南非、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和乍得,大体上可以归纳为纤巧型和粗壮型,头骨、骨盆和四肢骨形态表明能直立行走。早期的南方古猿身高有的不足一米,后期的较高。纤巧型的平均身高男女分别为151cm 和105cm;粗壮型男女分别为137cm和110cm。头骨包括两部分,即面骨和保护脑子的脑颅。纤巧型的脑颅比较圆隆,脑量较小,平均在450m L以下;粗壮性平均大于500mL。人类的牙齿包括前面的门齿和犬齿以及后方的前臼齿和臼齿。纤巧型的前齿大,粗壮型的小。粗壮型的后齿比纤巧型的粗大得多,表明粗壮型南方古猿的食物以植物为主,需要用咬合面较大的后齿进行研磨,而纤巧型则食物比较杂,还包括小动物的肉。与粗壮型比较粗大的后齿配套的是比较强大的咀嚼肌,其中的颞肌需要头骨有比较大的表面供其附着。在脑颅较小,能为颞肌附着提供的表面积不够的情况下,便在其男性头顶正中,像大猩猩那样形成一块片状的矢状脊,以扩大颞肌的附着面。比较强大的咀嚼力使得粗壮型的面骨比纤巧型的粗硕得多。 南方古猿非洲种和阿法种、羚羊河种的生存时代较早,时间上有重叠,惊奇种和埃塞俄比亚种,包氏种和粗壮种比较晚,也可能有一段时间与中期的其他南方古猿同时生存。在360~330万年前还有扁脸肯尼亚人与南方古猿同时生存。已经发现的扁脸肯尼亚人的化石包括基本完整的颅骨和上颌骨,他的面骨下部比南方古猿的较欠向前突出,所以被称为扁脸,也因此被一些学者认为比南方古猿可能更接近后来的人类的祖先,而所有的南方古猿分支可能都只有灭绝的命运。 在南方古猿还没有完全灭绝前,出现了人科的一个新属———人属。早期人属是能人,与南方古猿相比,其脑量大得多,多数个体的脑量男性和女性分别在700~ · 63 ·  自然杂志 32卷2期特约专稿

人类起源进化

人类起源进化 /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摘要: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同其他生物类群一样,人类也经历了一个起源.进化发展的过程.人类进化符合整个生物界的进化规律,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程序.人起源于动物,人于动物之间有亲缘关系.人与类人猿之间有更进的亲缘关系.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体质形态和行为特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类人猿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学派根据人类与猿猴在形态学和胚胎学上的相似,间接地推断人类起源于古代非洲的猿类。后来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人类和猿类化石,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有了大量直接的证据。一般说来时代越早的人类化石在形态上与猿类越近似,有力地表明现代人是从古猿一步步进化来的。虽然至今已经发现了许多种古猿,但是还没有一种可以肯定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不过可以从它们的化石上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人类祖先的影子,有助于对人类起源的研究。 森林古猿(前800,700万年)一组种类庞杂的类人猿。化石发现于亚、欧、非三洲广大地区的中新世和上新世地层中,约生活于2000,500万年前。化石遗骸有头骨、上下颌骨、四肢骨和牙齿等。它们的体质特征界于猿类与人类之间,且肢骨尚未特化,既可向现代猿类、也可向现代人类的方向发展,因此人们认为,它们可能是现代的大猿(黑猩猩和大猩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如何向人的方向发展,曾有过种种推测,其中比较合理的解释是: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居生活向着地面生活过渡。在此情况下,御敌、觅食等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剧烈的生存斗争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体质特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下肢更适于直立行走,双手日益灵巧,脑量逐渐增大,终于萌发了意识,产生了语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摘要: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同其他生物类群一样,人类也经历了一个起源.进化发展的过程.人类进化符合整个生物界的进化规律,遵循着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程序.人起源于动物,人于动物之间有亲缘关系.人与类人猿之间有更进的亲缘关系.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体质形态和行为特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键词:人类起源进化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学派根据人类与猿猴在形态学和胚胎学上的相似,间接地推断人类起源于古代非洲的猿类。后来发现了越来越多的人类和猿类化石,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有了大量直接的证据。一般说来时代越早的人类化石在形态上与猿类越近似,有力地表明现代人是从古猿一步步进化来的。虽然至今已经发现了许多种古猿,但是还没有一种可以肯定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不过可以从它们的化石上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人类祖先的影子,有助于对人类起源的研究。 现代一般认为,人类是由古猿中的一支进化而来的,古猿早在3000多万年以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体形较现代猿类小。考古学通常讲的“腊玛古猿”,大约生活在1400万一1000万年前,身高仅1米多一点,体重在15—20公斤左右。所谓的“南方古猿”,大约生活在距今500万—100万年以前。我们人类就是由南方古猿的一支演化而来的。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南方古猿的一支脱离了古猿类,朝着人类的方向演化。根据化石发现,现在一般将人类脱离古猿后的发

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猿人阶段,大约开始于距今200万—300万年以前,这时的猿人会制作一些粗糙的石器,脑量大约在630—700毫升,会狩猎。晚期猿人化石发现较多,我国发现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周口店),以及在坦桑尼亚发现的利基猿人,都是这个时期的化石代表。这时的猿人已经很接近现代人,打制的石器也比较多样化,有用于狩猎和劈裂兽骨的砍砸器,用来剖剥兽皮和切割兽肉的刮削器。最有进步意义的是,此时的猿人已经懂得了使用火,并知道如何长期保存火种。猿人阶段一般认为到大约30万年前结束。 第二阶段是直立人阶段,或称早期智人阶段。直立人约20万到200万年前,最早在非洲出现,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懂得用火,开始使用符号与基本的语言,直立人能使用更精致的工具,叫做阿舍利文化。有证据表明直立人在非洲出现的时间和硕壮人出现的时间差不多。非洲直立人种系中最早的代表是壮人,它最像是直立人的亚种,正是这个非洲群体大概在190万年前至170万年前之间的某个时间从非洲扩散到亚洲。约100万年前,冰河时期来临,非洲开始草原化,直立人不得不开始迁徙,向世界各地扩张,在欧亚非都有分布,在非洲发现的距直立人今最近的化石(大约100万年前)已经表现出向着智人发展的趋势。 第三阶段为新人阶段,又称晚期智人阶段。大约开始于5万年以前,新人化石在体态上与现代人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其打制的石器相当精致,器形多样,各种石器在使用上已有分工,并且出现了骨器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