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

(本课程考试由两位任课教师共同出题,一人一半)

题型:单选、简答与论述、设计与分析

文献综述作业需在寒假考试之前发给各学科负责人(文件统一命名为学号+姓名),由学科负责人打包统一发至邮箱:(注意:寒假考试之前)

【内容提要】

第一章导论:《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结构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

第四章教育课题的选定与设计(前四章由曾继耘教授讲授)

【专题一】文献的检索与综述

【专题二】调查研究

【专题三】观察法

【专题四】研究报告的撰写(后四个专题由王晓诚老师讲授)

《教育研究方法》—7日曾继耘教授授课内容整理

第一章导论:《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内容结构及学习方法

一、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对象——教育研究活动及其方法。

二、《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一)教育研究的一般原理

(1)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考察事物的两种基本方法:历史的方法,逻辑的方法。

(2)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规范,道德规范)

(3)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

(4)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

(二)教育研究的方法体系(四个层次)

1、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哲学方法论,横断科学方法论,学科群方法论)

2、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理论研究方法,教育历史研究方法,教育比较研究方法,教育经验研究方法,教

育观察法,教育调查研究法(问卷与访谈),教育实验法

3、教育研究的辅助技术:选题的方法与技术,教育文献检索的方法与技术,抽样方法与技术,教育测量技术,

教育统计技术,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方法与技术。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范式。(只讲一种行动研究)

若干新术语:

·行动研究与书斋式研究

·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

·田野研究

·草根研究

·实地研究

·生活体验研究

三、教育研究活动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一)从教育实践发展来看:重要动力

1、通过教育研究,构建科学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

如:教育的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文化大革命:教育的政治功能

改革开放:教育的经济功能

五四运动:教育的文化功能

90年代:义务教育不能市场化—国家意志---90年代中后期(文化教育)-没有互信、诚信,价值观出了问题,现在文化重建

现在文化重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政治、经济、文化)

如: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考高分(题海战术)--送进大学

还是着眼于学生的一生,大学有后劲

2、 通过教育研究,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

80年代中后期,北京上海搞素质教育 景山学校(小学、初中、高中 12年制) 80年代末90年代初:提倡素质教育(提倡)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力推进)

3、 通过教育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制定教育政策提供重要依据:科学决策 原来:教育行政决策-教育科学研究(注解,论证,宣传) 现在:教育科学研究-教育行政决策(前提,奠基) (二)从教育理论发展来看:基本发展方式 ·理论构成要素:概念->原理->理论

·方法的精致程度往往决定了理论的精致程度。

·一个学科成熟的标志有二:一是否拥有严密的概念体系(现有水平)。二是否拥有一套完善的研究方法体系(活动与前景)

《教育学》不是一门成熟的学科(概念不严密,研究方法不成熟) 实验法: 前实验—不科学(大部分属于前实验) 准实验

真实验

(三)从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来看:重要途径(四个误区)

误区一:研究是额外的负担(我有必要搞研究吗?我只是做实际工作的人,学校怎么布置我就怎么做,用不着费神去思考去研究。) 分析:

教育的特点 : 教育情境的不可复制性(复制自己和复制别人均不可行) 教师做研究---教师劳动的探究性

反思性实践:日常反思性实践:零散性、断续、表面、个人。 课题引领的反思性实践:系统、持续、深入、公开

单纯的经验无用-WHY 思想背后的理念,思路,原因-与自己的情境结合-创造性运用。 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职责的应有之义 日常反思-零散、断续、肤浅,个体。(无意义)

课题引领的反思-系统、持续、深入、公开(老师专业发展的好路径) 误区二:教育研究很神秘(我也能搞研究吗?)课题研究不神秘! 分析:

1.方法: 用自己会的 质的研究

量的研究:实验 问卷 质的研究:访谈、观察、个案

2.理论:20世纪70/80年代,行动研究流行,不要求构建理论,要求解决问题(写感悟、随笔、个案分析)

3.申报课题:校本小课题(两篇相关的随笔、感悟就可结题) ·做控制性强的实验,调查是做研究,做日常观察也是做研究。

·做旨在创立或验证理论的书斋式研究是做研究,做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研究也是做研究。

·做旨在解决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方向问题的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是做研究,做旨在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问题的校本小课题也是做研究。

·写专著,学术论文是做研究,写教育教学随笔,感悟,个案分析也是做研究。 1、(不讲)

新任教师 熟练教师 引领课题(转型) 高原期 熟练教师

风格教师

模式课题(转型)

2、课题研究能赋予教师职业以旺盛的生命力。

·教师劳动:琐碎性,重复性,单调性-严重的职业倦怠

课题研究:创新性,挑战性,系统性-旺盛的生命活力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歌德:最重要的不是站在何处,而是你将走向何方。

·课题研究不神秘!教师参与教育课题研究,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学校,也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自己。

误区三:职称科研

误区四:阻碍,重视两头,忽视中间。要对真实问题,研究调整改进,推动发展。

第二章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教育研究源于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自觉反思。

一、教育研究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

主要特点:

1.教育研究开始萌芽,教育研究方法主要是直接观察和简单类比,研究成果经验性强,没有形成严谨的理论体系。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程序

归纳

观察解释性原理

演绎

亚里士多德的三种归纳法

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直觉归纳法

P1具有A P1具有A

P2具有A P2具有A

…… P3具有A

PN具有A P4具有A

所有P都具有A 所有P都具有A

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类比思维:

《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劝学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2.教育研究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整体性和笼统性的特点,具有朴素的辩证法色彩。

中国古代教育研究围绕的基本范畴:文与道、言与行、知与行、学与思、师与生等。

中国千古传诵的辩证箴言

“柔弱胜刚强”

“物极必反”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推故而别致其新”

二、教育研究的初步发展期(17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

教育研究发展的主要动力:普及教育的发展,使探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率成为必需。

欧美近代历史上的三次普及教育运动

①宗教改革时期的普及教育运动

②18世纪普鲁士各公国实施的强迫教育运动

③19世纪20、30年代开始的义务教育运动

机器大生产与普及教育的关系:

①机器大生产要求扩大教育规模,普及义务教育;

②机器大生产为普及教育奠定了技术基础。

手工业生产:生产技术各不相同,凝集在劳动者手上

机器大生产:生产技术基础相同,集中体现为机械学的基本原理

动力机→传动机→生产机

主要特点:

1.教育研究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概括,走上了理性化、理论化、系统化的发展道路。

标志:出现了一大批教育大师和教育著作。(如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

2.受哲学发展的影响,形成了两种以不同哲学理论为指导的教育研究范式:归纳式与演绎式,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

经验论与唯理论之争

经验论:培根,强调经验,归纳法,实证研究

观察—实验方法体系:

归纳

观察解释性原理

实验

唯理论:迪卡尔、莱布尼茨,强调理性,演绎法,思辨研究—唯心的,使演绎法、思辩研究快速发展

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的基础。

“教育学心理学化运动”: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

伦理学——教育目的论

心理学——教学论

4.实验法在教育研究中得到初步应用。

19世纪形成并盛极一时的“科学主义思潮”强调“观察—实验方法”是认识世界最有效的方法,启发人们开始尝试在教育研究中开展实验研究。

裴斯泰洛齐:1774年初等教育与手工业劳动相结合的实验。

欧文:19世纪初教育与机器大生产相结合的实验。

三、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形成期(20世纪前半期)

主要动力:教育理论论争的发展

简单扩大再生产:扩大生产规模、延长劳动时间

相对扩大再生产:加强管理、技术革新

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如何培养”之论争

传统派教育:赫尔巴特,旧三中心(教师、教材、教室)

现代派教育:杜威,新三中心(学生、经验、活动)

观点之争→研究方法之争

教育研究方法学科独立

主要特点:

1、教育研究方法论从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学科。

标志:

一是1909年芝加哥大学率先开设教育研究方法课程;

二是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教育研究方法方面的专著。

2.教育研究开始大量移植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初步形成了教育研究方法体系。但“教育学化”做得不好,更多的是简单移植,而不是科学借鉴。

自然科学:实验法、统计法;

社会科学:调查法、文献法、历史法;

心理学:测量法

3.两种教育研究范式——归纳式和演绎式,各自进一步发展。

(1)实验教育学(德国的拉伊和梅伊曼)

两种问题:一种是事实问题,借助于实证的方法来研究。

一种是价值问题,借助于哲学思辩来研究。

(2)教育测量运动(桑代克)归纳式

“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

20年时间编制了1300多种量表

斯通:算数标准学力测验(1908)

桑代克:书法量表(1909)、兴趣测验(1912)

职业测验(1915)、办事员能力测验(1917)

俞子夷:中学国文毛笔书法量表(1918)

陆志苇:中国比纳-西蒙智力测验(1924)

廖世承和陈鹤琴:《智力测验法》(1924)

演绎式: 新传统派教育:新托马斯主义、永恒主义、要素主义

四、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完善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

教育研究发展的主要动力:哲学中新历史主义流派的出现和发展

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实践(由低到高的运动)

主要特点:

1.人本主义取向的教育研究日益崛起,教育研究方法论基础由经典自然科学过渡到社会人文科学。

2 .实证取向教育研究得到修正,两种研究范式逐步走向融合。

坎贝尔、斯坦尼:“准实验”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相对控制)

教育实验有三种:真实验、准实验、前实验。

3.实践取向的教育研究——行动研究得到重视和推崇。

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

(1)教给学生学科的基本结构,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螺旋式编排教材,提倡早期教育(--直线式编排教材)

编排教材:学科逻辑、学生心理逻辑

“三个任何”的假设: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某种方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翻译”

教师即研究者运动、行动研究、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失败、反思原因:改革教育与设计过程缺乏一线教师参与。(3)主张发现式学习。

*行动研究产生的背景

----美国60年代课程改革的失败

----反思原因:改革的研究与设计过程缺乏一线教师参与

----“教师即研究者运动“

----行动研究

4.整体取向成为教育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5.跨学科研究渐成风尚,并强调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学化”。(专家引领---跟进)

6.现代科学技术日益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手段。

第三章教育研究的基本规范

内容提要:

一、教育学的归属问题。

二、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三、教育研究的科学规范

四、教育研究的道德规范

一、教育学的学科归属问题

1、学科的分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

2、学科的发展历史。

人文学科(文艺复兴)——自然科学(17-18世纪)——社会科学(19世纪)

十六世纪以后,西方哲学开始分化,一个叫唯理论,一个叫经验论。经验论代表人物培根,实证的方法,提高人们对自然知识的增长。一个新学科群——自然科学分化出来。唯理论是用思辩的方法。

两种基本的方法体系:思辨方法

实证方法:观察——实验的方法体系

科学主义思潮(19世纪):知识论:自然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方法论:实证研究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最有效的方法。用实证方法研究人与人的关系,

一个新的学科群社会科学诞生。

3、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区别:

(1)研究对象:社会科学注重研究社会结,社会组织,社会活动以及个体的社会行为;

人文学科则注重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审美意识等。

道德标准:知行一致,言行统一

审美:

(2)方法论原则:社会科学力求客观,追求唯一和普适性;

人文学科则注重主观陈述,追求多样性和独特性。

(3)研究方法:社会科学重视实证方法和量化研究;人文学科则注重传统的思辨方法和质化研究。

比较典型的人文学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

任何一个老师,都必须首先是哲学家。

教育跟艺术的关系: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4、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育学既带有实会科学的色彩,又兼具人文学科的特征;教育研究既强调思辨研究和定性考察,也强调实证研究和量化分析。

二、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研究教育方法与自然现象的不同。方法有很多。

1、复杂性——做准确的归因分析比较困难

原因在于:(1)影响教育活动的因素众多。

(2)人的介入。没有人就没有教育,人是教育中最主要的教育因素。

人的三个特点:多样(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易变,可调

最理想化的教育:个性化的教育,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

传统的教育——教育决定发展,教育的追求是要去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

现在的教育——发展决定教育,创造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

易变:受一些外部影响

可调:受一些特殊的情绪情感的影响。

自然科学研究:一因一果

教育科学研究:一因多果,多因一果,多因多果

2、境域性——将普适性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3、整合性——1+1≠2 将分解式研究与整合式研究相结合

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

单纯用还原论方法是不行的,教育的整体效果并不等于各个因素的简单相加。

·整合的四个层面:课堂层面、学科层面、学校层面、区域层面

4、模糊性——将量化研究与质化研究相结合

教学效果知识

(学生发展)认知

一般能力——智力

能力

特殊能力

情意情感、意志、个性、品德……

(道德的最高境界:自律、慎独)

5、两难性——将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研究相结合。

教育领域存在大量在理论上悬而未决的两难问题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现二者的辨正统一。

90年代的快乐学习,但真正学习好要付出意志努力。

例:兴趣与努力的辩证统一,

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辩证统一

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个体发展的需要的辩证统一

三、教育研究的科学规范。

重点介绍四个规范,不求体系完整,只求对大家有用。在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1、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尽可能避免个人价值取得对研究的负面影响。

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会存在个人的影响。

2、公共性原则:研究中应尽可能使用学术界公认的术语,如果没有公认的术语,必须自我界定并贯彻到底。

“一般关于这个概念,张三认为,李四认为,王王认为,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本研究中,”

例:课程的不同层次

各科课程

显性课程

课程综合实践活动

隐性课程

课业

课程

程序、程度

例:教学策略的三种用法

·教学策略 --80年代末攻破难点的教学窍门低于教学方法

·90年代末低于教学模式、高于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高于教学模式

主体教育的教学策略主体参与

合作学习

体验成功

差异发展

(主体教学的四个教学理念,)

3、操作性原则: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概念术语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定义。

概念界定的方式:

1、抽象定义:

活动方式

2、操作定义测评方式量化

质性

例1:集中识字与分散识字教学效果的比较实验研究

集中识字

分散识字

识字教学效果:学生对字的掌握程度

能再认的字和数量

掌握:能组词造句的字的数量

其操作步骤为:1,2,3,

例2: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首先要介定的:

4、检验性原则:研究的结果要经得起重复验证,但只要求前后研究结果在发展趋势和方向上相同,而不强求资料数据一模一样。

四、教育研究的道德规范。

所谓教育研究的道德规范是指在教育研究中,基于创理的需要,研究人员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如果说科学规则是基于科学的说服理的需要,那么道德规范是基于伦理的需要。一个是研究者与研究之间,不

抄袭等,还有研究者与学生之生。心理学和社会学中都会有体现。20世纪50年以后都非常重视道德规。

第一个是心理学的研究,孤独对人心理的影响。另一个是社会学的实验,当外界的压力与人的违背良知的冲突,这种冲突时人们会有什么反应。

其基本内容包括:

1、尊重知识产权,杜绝学术不端行为。教育研究中的学术不断行为有:

(1)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2)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4)伪造注释;

(5)未参加创作

(6)未经他人许可。

2、实事求是,审慎解释研究结果。

(1)以事实为依据,不弄虚作假,歪曲事实。

(2)详尽解释成果的有效性条件和适用范围。

(3)推广成果要严谨,慎重。

3、充分尊重和保护被试的各项正当权利。

(1)知情权,

(2)不协作权,一定要征得其监护人同意

(3)匿名权

(4)个人资料保密权

4、避免给研究对象造成伤害。

(1)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可以预期的伤害。

(2)若伤豁不可避免,必须提前告知研究对象。

(3)若伤害是严重的、长期的,则必须停止研究。

第四章教育课题的选定与设计

一、一个好的研究课题的特点★★

1、现实性:课题应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真实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主观臆造的问题。

·真问题与假问题

·反思日常教育实践,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

百年校庆:想说爱你不容易

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认同感的调查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

女博士婚恋困境的个案研究

小学班干部角色错位现象研究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寻找教育实践问题研究的切入点。

例:小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研究----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小学生问题行为转化研究

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问题研究(表现及分类、产生原因、教育对策)

差异教学视野下的课堂学生注意力问题研究。当课题特别无味时,找一个理论视角。

2、价值性:课题应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理论价值

应用价值

关注教育热点问题。(如何寻找热点:看每个杂志的目录—看有感觉的----坚持3个月至半年,看大家在研究啥)

若干基础教育研究热点问题

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课程整合。整合就一定要跨学科,如何做课程整合。

学生研究与有效教学

学习的选择性与自主学习

学习的社会性与合作学习

学习的创新性与探究学习

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划一性教学—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差异教学—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扯平=公平—需求一样=需求不同!=)

学业评价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特色发展

家校合作与社区共建。

家校合作的影响,负效应,会引起社会不安定等因素。

公民素质形成与学校德育创新。德育的时效性,

学生研究与有效教学。如何研究有效教学,要关注个体,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

学习的创新性与探究学习。北师大,郭华《教学认识的两次倒转》。探究的学习存在的问题:1、迷失方向,2、没有价值,为了探究而探究。概念的不需要探究,原因需要探究,需要深理解的需要探究,但不是每个都要探究,是否要探究主要看附加价值。附加的价值:丰富体验、培养情感、理解原理。

·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公平的真实含义是相称。与每个人发展水平相称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给他权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教育公平宏观(东西、城乡、校际)微观(歧视性教学、划一性教学

3、独创性。有一定的新意或独特之处

(开题时老师会问你,你的创新点在哪里,能不能创新,创新并非全新)

·对原有研究课题的扩展或延伸

例如:临沂地区中学生物双语教学实验研究(创新性在区域扩展)

农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个案研究--(以述事性,方法创新)

权力关系与师生交往(视角转换)

课堂奖励的负效应及其规避策略的研究(内部动机---外部动机逆向思维)

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应对策略研究(不符合生活实际)

家校合作的负效应及其规避策略的研究(逆向思维)

4、具体性:明确具体,界线分明

·宜小不宜大,应从小处着手,做大文章。可以有大事角,透视小问题。

例如:素质教育研究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研究小学作文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小学作文教学与学生创造性个性的培养(开题时)-----变量分解

例如:教育实验研究教育实验的科学化问题研究教育实验方法论与教育实验科学化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与教育实验科学化(经验论、唯理论、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科学主义思潮

与教育实验科学化-------层层筛选

例如: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研究

基于学生情感培养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策略研究

基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

基于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反复聚焦

5、可行性

客观条件:资料、经费、设备、领导支持等。

主观条件:知识储备、研究经验、兴趣等。

教育研究方案的设计

(一)课题名称

·四个基本要求:★

1忌用疑问句和陈述句。(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改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2字数适不要太多。(20个字以内,如太长用副标题)

3研究焦点突出。(例:个性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互动及教育的现代化。这种是概念堆积,一次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要知道舍弃。最终题目为:论素质教育中的个性教育)

(例:阅读指导法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XXX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反思之一)

4表述方式恰当

课题表术方法示例: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中学物理教学审美化研究

◆中学数学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和应用研究

□全纳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性别意识教育研究

□课程创生取向下高中语言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大众娱乐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校园网络建设与高中德育创新

△文化冲突分析:学校文化建设的切入点

△促进个体差异发展:合理性分析

△从甄别选拔到促进发展:学生评价理念的转向

●学习的累积性、适切性与交互性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中学家校合作观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潍坊市三所中学为例

●阅读教学法在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A中学教学教学改革的反思之一

●大学教师文化研究

——基于教师休息室文化透视

●近十年高中语言有效教学的价值向

——一种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研究

这两个题目的区别。

□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潍坊市三所中学为例

□潍坊市三所中学家校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小学生对教师评价的研究。改:关于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的研究

可改为:关于小学生对教师评价的研究

关于小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的研究

关于小学生参与教师评价的研究

关于小学生评教的研究

探究式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可改为:探究式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中学探究式作文教学研究

中学作文探究式教学研究

往哪放意思最清楚,不产生歧义

(二)选题的论证★(为什么要做这个题目)

问题的缘起★

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课题的研究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理论价值:能增加知识,提高认识

实践价值:能提出前新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或方法

问题的缘起:说明选定课的原因,阐明研究的针对性

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社会发展需要或个体发展需要

(2)教育现实的问题与改革的需要

(3)相关研究的启发与支持

(4)研究者的研究兴趣

(5)研究者的工作经验或前期研究结果

不一定每个方面都要有,可以是两个,可以是三个,应该在这五个方面去思考。

例:小学生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和谐发展研究

1.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整合(个体发展的需要)

2.新一轮课程改革体现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的思想(教育改革的总体要求)

3. 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是当前加强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需要(前期调研的结果) 例:互助研修: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1. 班主任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呼唤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教育的现实问题与改革需要)

2. 教师专业化理论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究的基础(相关研究的支持)

3. 互助研修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可能的有效途径。(个人的研究经验) 例:老师的论文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界定核心概念

1、 给出明确的自我定义

2、 给出可操作的定义

分解问题。首先要有层次和逻辑性,第二是周全。 画概念结构图

小学生人文素养

小学生科学素养 是什么?如何测评(点和面)? 和谐发展

例:构建有效课堂——“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研究 他们的概念关系

例:生命化课堂的创建研究

要研究的问题:“生命化教育理念”的研究 多元化校本课堂体系的研究 关注生命的学科课堂研究

激励生命成长的多元发展评价策略研究 “生命化教师”以其成长的研究

亲师合作共同关注生命成长的策略研究

分解的好不好,如何衡量,概念结构图 也就是论文题纲

例:基于网络平台的小学数学课外教学研究 研究思路:

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家校合作

通过网络平台增加数学学科学习兴趣,拓展学习内容

通过网络平台,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其他学科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要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课外教学的概念,价值与功能的研究

小学课外教学网络学习资源开发研究(基础性资源、拓展性资源、综合性资源、实践性资源等) 小学数学课外教学网络平台运行机制的研究

基于网络平台的小学数学课外教学的外部支持系统研究 (四)研究方法的选定与设计 (简答) 研究方法的选定主要考虑两个因素:(1)课题的性质和内容(2)研究的主客观条件

命化课

堂的创

建研究

生命化课堂的理念

的研究

主体性研究 多元化校本课程体系研究 关注生命的学科课堂研究 激励生命成长的多元发展评价体系的研究 支撑性研究 生命化教师及其成长规律的研究

亲师合作共同关注生命成长的策略研究

每种研究方法的设计应明确具体。主要包括:

(1)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

(2)样本设计:样本怎样选,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能对哪些样本做到哪样研究

(3)研究工具设计:问卷,访问纲,样表等,如何获取,从哪里得到

(4)研究实施设计(时间、地点、方式)事先想一想,有没有可行性

(5)资料收集整理方式的设计

例: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与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

理论研究:通过查问大量相关文献和分析提升,概括自主意识的概念及当代意义,合作学习的概念、特点及实施要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旨在培养学生自主意只的小学语文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调查研究: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本校四、五、六三个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提示小学生自主意识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趋势。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遵守纪律的问题、学习效率、同伴交往等几个方面。实验研究:在四、五、六三个年级中,各随机选择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在语文课上进行合作学习,同时再从四、五、六三个年级中各承受机选择一个班作为控制组,按照惯常方式进行教学,实验进行三个月,实验前后分别对六个班学生的学习努力程度、遵守纪律情况,学习效率,同伴交往情况等进行调查,比较实验组学生的自主意识无意提高。(五)研究过程及分阶段目标设计(开题报告中可写可不写)

(六)研究条件分析

人员构成(有几种人,干什么,要在课题申报书中详细说明)

资料准备

设备条件(成员有没有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

已有相关研究成果

(七)预期研究成果

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方式

研究报告(全面汇报)+支撑材料(点上深化)

支撑材料的种类

论文:正式发表

著作:(正式出版或内部交流)学术专著,教育随笔或教学感悟集,论文集,案例集,教育叙事(自传式叙事和行动式叙事),教学用书

(八)经费预算与来源

《教育研究方法》—9日王晓诚老师授课内容整理

【内容提要】

【专题一】文献的检索与综述

【专题二】调查研究

【专题三】观察法

【专题四】研究报告的撰写

推荐阅读书目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

杨小微主编 .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陈向明.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陈向明. 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的简化版).

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丛书(共11本,各位教师可根据自己今后的研究需求查阅)

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

-------------------------------------------------------------------------------------------------

【专题一】文献的检索与综述

一、教育文献检索

教育文献检索是从有关教育科学的文献中迅速准确地查找出所需信息资料的程序或活动为什么要进行教育文献检索

选题

了解其他研究者在本领域内已经做了或正在做哪些研究,以便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自己研究的课题及假设(摘要、综述性文献)

研究设计

获得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及困难(代表性文献,方法、思路,避免错误)

总结

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和论证依据

二、文献的种类

根据加工程度的不同

一次文献

研究者直接参与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学术期刊等学术资料上的文献(专著、论文、调查报告)

二次文献

对他人的研究进行记录、加工整理的资料(文摘、书目、题录、索引等)对文献的文献

三次文献

对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的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概括论述的文献(handbook、专题述评、元分析)根据分布的不同

书籍

名著(权威著作)

专著/论文集(某一专题,全面、系统、深入)

教科书(专业性书籍)

手册(某一领域的研究进展状况)

资料性工具书(教育辞书、百科全书)

报刊

1.报纸: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

中国教育报

教育文摘周报

中国教师报

光明日报 人民日报

2.期刊:学术杂志、学报、文摘及复印资料 两个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工具

★ 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2015)(68种) ★ CSSCI 来源期刊(2014-2015年)目录(教育学)(36种)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档案

年鉴(重要的时事文集和统计资料) 中国教育统计资料(细化到省、市)

教育志(记录地方发展史,区分于“教育史”)

文献检索的一般过程

明确研究问题……….>浏览相关综述类文献-----选择检索工具----确定检索关键词/组----进行检索(目录纲要)

三、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

顺查法(过去-现在,掌握历史脉络) 逆查法(现在-过去,把握现状) 引文查找法(经典文献)

四、文献的阅读与记录

文献的阅读:三种阅读方法

浏览:目的明确、抓要点、速度

了解材料的目录、大意。略读以后,要作出初步判断,做上记号

粗读:基本观点与事实 通过速读把材料分为三类:

有一般参考价值或有待斟酌的 值得引用、内容精辟、观点新颖的 没有参考价值或观点前后矛盾的

精读:求深、求精

文献的记录

标记与批语式:重点、难点、疑点、创新点 抄录式:全录或者摘录

提要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

札记式:心得、体会、联想、疑点、质疑等

五、文献综述的撰写

基本结构

问题的提出,阐明文献综述的目的

提取研究的关键词,形成综述的几大维度

列举各维度相关的若干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并作点评

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概括,阐明其特点(包括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已达成的共识)+存在问题 列出主要参考文献

作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主题写一篇文献综述(不少于3000字)

变换检索词/检索

方式

阅读/记录文献 继续文献检索 撰写文献综述 (按主题分类梳理 整合起来,总结论述)

--------------------------------------------------------------------------------------------------

------------

【专题二】调查研究

一、调查研究概述

了解/描述人们对某个话题、政策或问题所持有的看法/态度或母群体特征等

人口普查(census)、舆论调查等

三个主要特点

从样本处收集信息去描述(describe)样本所属母群体(看法、态度、信念、特征等)

通过提问问题(asking questions)收集资料

信息的收集对象为样本(sample)而非母群体

二、调查研究的类型

根据调查设计的不同

横向设计调查

在同一时间以不同年龄的个人/群体,即不同的母群体为对象,掌握基于时间/年龄的特征变化例:根据教学经验的不同,教师对第八次课改中语文课标修订案的态度如何?

纵向设计调查

在不同的时间以同一个人/群体或不同个人/群体为对象,调查基于时间/年龄的特征变化

追踪研究(panel study)

在不同的时间里对“同一个人/群体的基于时间的特征变化”进行的研究

例:我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发展样态如何?

趋势研究(trend study)

在不同时间对“不同群体(不同母群体)的基于时间的特征变化”进行的研究

例:我国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学业成就的变化是?

群体研究(cohort study)

从同一个母群体中抽取的不同的样本,在“不同时间点对其基于时间的特征变化”进行的研究

例:201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的新手教师(first-year)的教学效果的提升(growth in teaching

effectiveness)状况如何?

根据调查内容性质的不同

事实调查

对研究对象现有特征及行为事件事实的调查Fact!

例:学校校本课程开设现状如何?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如何?

征询意见的调查

就某个问题向被调查者征求意见和建议,或请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评价

例:学生对“讲授为主”和“讨论为主”的语文课有何看法?

您是否赞成国家实施XXX政策?

二、调查研究的实施程序(问卷)

确定研究问题-----确定研究对象----选择资料收集方法----抽样----制作问卷----问卷修订----拟定封面信----资料收集

确定研究问题

hierarchical approach:宽泛的、一般性的具体

例:研究问题: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如何?

小学生家庭教育条件如何?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物质条件如何?

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精神文化氛围如何?

……

小学生家长教育行为如何?

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如何?

小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关心程度如何?

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素质发展的关心程度如何?

……

小学生家长教育方式如何?

专制式

放任式

民主式

……

确定研究对象

定义目标母体(target population)

明确到可以非常确定地指出哪些人属于这个群体,哪些人不属于

选择资料收集方法

直接发放问卷/Direct Administration

研究人员将问卷送到研究对象手中,待回答者填完后,再由研究者逐一收回的发放方式。

同一时间、地点

在研究者能接触到所有(大部分)被调查者时使用

优点:高回收率(接近100%)、低耗费

缺点:需要一定的场地、难以确保样本代表性

邮寄问卷/Mail Surveys

利用邮寄的方式发送问卷收集信息的方法

优点:相对耗费较低、可由研究者一人完成(或外加几个助手)、帮助研究者接触到难以通过会面或电话接触的被调查者、充足的应答时间、能够从不同地区样本处获取信息

缺点:回收率低、难以为被调查者的回答提供相关指导

电子邮件或Web-Based Surveys

利用电子邮箱发送问卷或发送网络问卷收集信息的方法

Survey Monkey、问卷星(单选、多选、填空、量表..)

优点:费用低、减少数据录入工作、易于分析、多媒体界面、移动管理

缺点:回收率低、技术问题

电话/Telephone Surveys

通过电话向样本询问相关内容、收集信息的方法

优点:比面对面访谈耗费低、较为迅速、易于从不同地区样本处获取信息、研究者可以提供帮助(明确问题、追加问题、鼓励回答)

缺点:只能接触到一部分样本(无电话或没有登录电话信息)、无法进行视觉上的观察,难以提问私人的、敏感的问题

面对面访谈

研究者通过个人访谈或集体访谈收集信息的方法

优点:互动(亲密关系、明确问题、追加问题)、可收集深层次的资料

缺点:耗费多(访谈者训练、资料收集时间长、缺乏匿名性)、特定样本难以接触(高犯罪区域、大公司工作人员等)

抽样

选择研究对象(人、产品等)的过程。即,从母体中抽取样本的过程

母体:研究对象的全体(研究结果所要推广的对象)

样本:为了获得研究信息,从总体中抽取的群体(sample)

样本的代表性

能够很好地反映母体特征的样本

决定研究结果的推广性(generalization)程度

抽样的分类

1. 随机(概率)抽样

母体的所有成员被抽中的机率是一样的

分类:单纯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群集随机抽样、两段随机抽样

难以进行随机抽样时……

---详细叙述样本特征(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使读者能够自行判断

---通过其他样本进行反复研究,尝试推广研究结果

2. 非随机(非概率)抽样

母体的所有成员被抽中的机率是不一样的

分类:便利抽样、目的抽样、系统抽样

制作问卷★

1.问题的类型

封闭式问题

是否式

选择式(单选)

选择式(多选)

选择式题目的备选答案设计要求

同一层次、相互排斥

周全所有可能的答案

*善于使用“其他”

排序式

排序式题目设计要求

备选答案要求同选择式

明示排序的具体要求(按照喜爱程度?严重程度?)

告知排序的具体格式

量表式

三级量表

五级量表

七级量表

四级量表

……

语义差异量表(Semantic Differential Scale)

量表式题目的优点:赋值、编码、录入

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与非开放式问题的比较

封闭式开放式

便于回答不便于回答

便于分析(编码处理)不便于分析(编码处理较困难)

问卷回收率相对较高问卷回收率相对较低

回答受限(需要很多备选项)回答自由(易制作)

调查的问题一般比较简单表面可以调查比较深层次的问题

对备选项没有把握时不能使用对备选项没有把握时可以使用

封闭式 + 开放式混合

封闭式题目与开放式题目结合的两种方式

同时出现在同一份问卷中

先做小规模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再根据调查结果做大范围的封闭式问卷调查(对问

题的答案设置不明确的时候)

例,课堂师生冲突、课堂违纪行为

*相倚问题(contingency question)

一连好几个问题都只适用于一部分回答者跳答指示

2.提高问题质量的一些建议

a)言简意赅(Keep the questions short!)

b)避免以下情况:

i.一题多问

例:您近来有恶心和头痛的症状吗?

您喜欢语文、数学课吗?

ii.使用专业性太强的术语

例:请问您如何看待学校的课程建设?

请问您作为乡村教师的自我认同感如何?

iii.直接问敏感性问题

例:请问你个人每月的工资收入是多少?

iv.诱导性问题

例:大多数人都赞成使用XX方法,你的看法呢?

人们认为读书是有益的,您的看法如何?

v.多重否定

例:您是否赞成课程不进行改革?

您认为没有学生不惧怕教师的威严吗?

vi.被调查者不知道的问题

例:您对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否满意?

您对学校的课程开设情况是否满意?

3. 其它

c)指导语

用来指导研究对象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性文字(填表的方法、要求、时间、注意事项),有时还附一两个例题,帮助被试更好地理解如何填写。

i.卷头指导语

ii.卷中指导语

d)个人基本情况

i.个人基本信息

1.年龄、性别、工作地点、职业、工作年限等

ii.教育条件因素

1.教育程度、年级、成绩等级等

iii.家庭环境因素

1.家庭人口、父母职业、教育程度等

e)结束语

i.结束语的两种方式

1.设计几个开放性问题

2.以简短的话语表示对研究对象合作的感谢,提示调查对象不要漏填或请复核。

ii.注意有时结束语可以省略

问卷修订

1. 专家意见

定义、内容、备选答案的设置、形式

2. 试测/Pretesting the Questionnaire

模糊的表达

不恰当的词汇选择

难以理解的问题

不清楚的选项

指导语是否清晰

拟定封面信

---封面信内容

我是谁(调查的主办单位或调查者个人的身份)

我们要调查什么(调查的内容)

我们为什么进行这项调查(调查的目的)

我们为什么找您作调查(选择对象的标准/方法)

我们的调查有什么用(调查的意义价值)

我们的调查不会损害被调查者的利益(保密性、匿名性、“仅为科学研究所用”)

表示愿意分享研究结果

表示希望被调查者合作

表示感谢(“谢谢您的合作”)

资料收集

1. 问卷的发放

2. 问卷的回收

回收率

对问卷回收率的计算

回收率30%左右,资料只能作参考

50%以上,可以采纳建议

70%-75%以上,可以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

回收率一般不应少于70%

有效回收率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大体了解)

1. 简单计算

量的变量(成绩、身高、体重等)

量的数据

使用频度和数值(均值、标准方差)概括

频度表

分组频度表

多边图(正的偏度、负的偏度)

双层多边图

直方图

走势图

……

分类变量(性别、宗教、人种)

分类数据

以出现频度(百分比)的方式概括

频度表

条形图

圆饼图

交叉表

……

2.探求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性

学生阅读态度和阅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师的职业态度与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如何?

……

差异检验

性别

工作年限

学历水平

社会经济地位

……

问卷法vs.访谈法

问卷访谈

代表性样本大,代表性高样本小,代表性弱

编码处理便于编码处理编码处理较困难

匿名性匿名性好匿名性差

深度调查问题一般比较简单表面可调查较深层次的问题

灵活性不灵活可灵活调整调查题目

调查法专题复习参考资料:

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五章“教育调查法”

--------------------------------------------------------------------------------------------------

【专题三】观察法

Opening

日常生活中的观察 vs. 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

日常生活中的观察

无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无意识

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

有目的、有计划

运用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能动的

一、观察法概述

概念

观察者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能动的!)对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

感知和描述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观察的作用

看到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

联系社会文化情境

对当地的文化有比较直接的感性认识(青少年团伙)

研究很少为世人所知的现象(吸毒、监狱生活)

对不能或不需要进行语言交流的对象进行研究

辅助其他研究方法(访谈前的预备性观察)

二、观察的类型★

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

实验观察法(控制观察法)

研究者根据研究需要创设特定情境,选取样本,较严格地控制无关变量,准确测量、记录被试

的反应。

(完整版)西南大学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作业一:教育研究的基本知识

一、名词解释(30) 1.教育研究(6) 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是在教育领域中的或关于教育的科学研究,通常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解释教育本质,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2.定量研究(6) 也成量化研究,是运用数学,物理等手段和工具精确地描述教育事实,解释教育事实,以求发现普适性的教育规律的一种方法。 3.定性研究(6) 也称质性研究,是指在尽可能自然的状态下,通过深入,细致,长期的观察,体验,调查和分析,以一种开放的研究态度,对教育现象获得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的一种方法。 4.文献研究(6) 文献研究主要是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并通过研究者的思维加工而取得研究成果。在这种研究中,研究者不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通常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旁观者和反思者。许多研究对于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教育变革的历史分析、教育实践活动的综合反思等具有积极的意义 5.现场研究(6) 现场研究是在教育实践活动发生的现场进行的。虽然这种研究也需要作文献的考察,以节省时间和精力,但它强调研究者必须亲临教育活动的现场,通过直接观察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现实存在的与教育实践活动有关的人、事、物及活动过程进行如实的记录、分析和推论。研究者直接接触教育实践活动,可以看到事物发生、发展的真实状况,体现出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一致性。这种研究最适合于了解和解决实践问题方面的课题研究。 二、简答题(50) 1.教育研究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10)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因而它必须包括目的、过程和方法等基本要素。研究需要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接受特定的训练。 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因而与研究具有同质性。但是由于人们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因而教育研究也存在着不同的界定。但是不论侧重于哪一方面,教育研究都至少包含这样三个方面:一是它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即发展教育理论或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二是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即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或问题;三是它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研究方法,促使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育研究方法考试试题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 试卷编号:12 号 一、填空(1' x20) 1、科学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科学理论、方法技术。 2、确定性原则是指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的()应合理适度。 3、遵循确定性原则选题,应注意具体明确、()、难以兼顾的三点要求。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文献是记录、()、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信息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6、确定问题的原则有:实践性、可行性、()。 7、根据访谈结构可将访谈分为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访谈。 8、为保证研究的质量,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具备:定向性、价值性、()、新颖性。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观察计划和方案的内容包括: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观察类型、 观察的取样和时间安排、观察提纲和观察记录表、观察手段和工具等。 11、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

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 12、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文献查阅,假设,方法,( )7 部分。 13、()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14、选定课题即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它包括两方面含义:()、选择进行时间研究的教育问题。 15、文献研究具有间接性、无反应性、()、保险系数相对较大和便于做纵向分析等 特点。 16.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中的抽样比率是样本容量与()的比率。 17、常用的教育调查方法有问卷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 18、一份完整的问卷由指导语、()和结束语三部分组成。 19、行动研究的四个基本途径是问题研究、合作研究、叙事研究、()。 20、个案追踪法主要适用于三种研究情境:一是探索发展的连续性;二是探索发展的稳定性、三是探索()对以后其他教育现象的响。 二、单选(1' x25)1、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历史,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复习笔记 各章节重点难点 4个要点) 1、教育研究的类型 (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 (1)选题阶段 (2)研究设计阶段 (3)搜集资料阶段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 (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 (6)总结与评价阶段 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 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 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 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 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 (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 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 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 (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

(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 (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 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 (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 (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 (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3)因变量=反应变量=输出变量=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4)无关变量=干扰变量,是指除自变量意外,一切可能影响因变量、因而对实验可能起干扰作用的变量。 (四)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1、总体、样本和抽样的概念 (1)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突击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 (2)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能够代表性的一本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样本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叫样本容量。 (3)抽样: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目的是用一个样本去得到关于这个总体的信息及一般性结论,从样本的特征推断总体,从而对相应的研究作出结论。 2、抽样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如抽签、随机数目表,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均等。简单易行,适用于总体异质性不是很大却样本数较小的情况。当样本规模小时,样本的代表性差一些。 (2)随机系统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先将总体各个观测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编号并分成数量相等的组,使组数与样本数相同,然后从每组中依照事先规定的机械次序抽取对象。(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为抽样间距,N为总体规模,n为样本规模) (3)分层随机抽样:也成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依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次类型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4)整群随机抽样: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 (5)有意抽样法。即按照研究者一定的目的要求去抽取样本,也叫有偏的抽样。 (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 1、选题价值论证 2、先关研究文献综述 3、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 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 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三、教育文献检索(4个要点) (一)文献的作用 1、全面正确的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课题和确定研究人员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研究及其特征 导入:什么是科学研究 1.案例:视频播放镜像自我认知测试研究、守恒实验 提问:这是科学研究吗?你愿意做这样的研究吗? 2.互动:我们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与认识小学教育? 直接的感觉经验 他人的看法 专家意见 实证方法 3.分享: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 整个科学无非是对整个日常思考的提炼。研究得越深,我们会发现我们有待知道的就越多。——爱因斯坦 一、科学研究 1.内涵 (1)科学 ●日常理解:科学即正确或正确的知识(科学算命、科学发展观、这个东西做 得好“科学”)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的目的出 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知识。 (2)研究: ●日常概念:对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稍作认真的分析与思考。 ●一般概念: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美国学者贝斯特和卡恩:曾经比较全面地给出了“研究”的12个特征。概 括起来,主要包括这样几个要素:目的——“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意图的活动;过程——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规范概念: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义的认识活动,是通过特定的程序和技

术,对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探究,以经验事实为依据,并将其上升为一般理论的过程。 (3)科学研究: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2.科学研究的特点 1)客观性:①资料来源于客观②研究过程客观③研究结果客观 2)创造性:没有创新的研究是毫无价值的 3)继承性:科学研究探求新的问题必须要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 4)系统性:研究的内容、方法、程序是系统的 5)控制性:科学研究必须有严格的设计方案,严格地实施方案,科学 地定性定量分析,以使研究结果可信、有效。 二、教育研究 1.主要内涵 教育研究就是研究者在一定的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理论的指导下,以教育现象或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或问题予以分析、解释、预测和控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活动。 ●教育研究与一般的经验总结、消息报道有区别。 经验中含有规律,经验经过反复筛选可以找到本质的规律性东西。但仅凭经验,不仅花的时间长,而且有时费了很大周折仍不能发现规律。 案例:教育研究不能“自说自话” 在一个“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的课题中,研究者指出出学困生的若干成因,其中两个是:1)学生痴迷网络而影响了学习;2)父母望子成龙心切,给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产生厌学情绪。 对此,我们想知道,做出这样的判断的证据是什么?很遗憾,作者并没有提供证据。即使上述两个判断看起来有道理,但是我们仍然会怀疑:确实是这样吗?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可能性吗? 如果作者能在做出这两个判断之前开展一个调查,发现在他的班级、年级或学校,发现有80%的学困生都痴迷网络,有75%的学困生其父母对其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无疑,这两个数据就成为做出结论比较有力的证据。虽然这个证据还不能完全说明二者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但做出因果推测的可靠性大大增加了。 ●教育研究也不同于权威专断。 如亚里斯多德认为苍蝇有五条腿,(其实他碰巧抓了只丢了一条腿的苍蝇),

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试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干的空白处) 1、在科学史上,首次研究了科学认识的“归纳一演绎”程序及所遵循的方法,并在形式逻辑之上建立了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家、思想家是( C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D 毕达哥拉斯 2、在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中,( B )时期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A直觉观察时期 B 分析为主的时期 C 独立学科时期 D 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时期 3、教育研究活动的起始环节是( B ) A收集资料 B 选择课题 C 提出假设 D 制定方案 4、教育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 C ) A教育研究成果的展示 B 教育研究成果的交流 C 教育研究成果的评价 D 教育研究成果的概括 5、( C )不是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综合性原则 D 伦理性原则 6、课题论证的目的是(A) A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B 鉴定选题的准确性 C 审查课题的实用性 D 完善课题的合理性 7、教育研究问题的可行性包含的条件除了客观条件、主观条件还有一个( D ) A存在可能性的问题 B 选题问题 C 表述问题 D 时机问题 8、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B ) A课题审查B课题论证 C 课题评估 D 课题鉴定 9、确立选题的重要依据源于( D ) A问题的应用价值 B 问题的范围 C 问题的学术价值 D 问题的意义 10、“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B ) A一次文献 B 二次文献 C 三次文献 D 四次文献 11、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C ) A选定课题 B 课题论证 C 文献检索 D 历史分析 12、以下属于二次文献的有(C ) A综述B报告 C 文摘 D 手册 13、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B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4、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C ) A顺差法 B 逆差法 C 引文查找法 D 综合查找法 15、国内外许多学者均通过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观察研究儿童的一般发展,主要采用的观察记录方法是(A) A日记描述法 B 描述记录法 C 轶事记录法 D 连续记录法 16、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制性的观察是(A) A结构式观察 B 非结构式观察 C 直接观察 D 参与性观察 17、教育观察研究,根据观察的方式可分为(A) 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C 自然情境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D 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18、最早使用日记描述法的是( B ) A洛克 B 裴斯泰洛齐 C 皮亚杰 D 陈鹤琴 19、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的是( C ) A自然情景观察 B 实验室观察 C 结构式观察 D 非结构式观察 20、主要用于反应个体、事件或新异教育现象的调查是( D ) A.普遍调查B.抽样调查C.现状调查D.个案调查 21、调查不同年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变化,这属于( C ) 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普遍调查 22、问卷调查中不为回答者提供具体的答题,而由回答者自由回答的是(A)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袁振国主译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笔记,袁振国主译第一章教育研究的性质和特征 第一节教育研究的性质 一、研究的经验本质 二、研究的系统过程 三、教育研究的效度(结果的精确性和推广性) 四、教育研究的信度(研究的可重复性) 五、研究范式的多样性 第二节教育研究的分类 一、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目的不同) 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不同) 三、一般研究方法 第三节理论的作用 第四节研究过程中的活动 一、确定研究问题 二、收集资料 三、分析 四、总结结果和得出结论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 二、假设与问题的陈述 三、假设的种类和形式 第三章查阅文献 第一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查阅文献活动 一、信息来源 二、图书馆 三、期刊文献 四、索引和摘要 五、教育资源信息中心(ERIC) 六、元分析报告 七、《教育研究评论》 八、论文 九、辞书 第三节运用计算机检索数据库第四节为文献综述选择研究资料第五节筛选和总结信息 一、摘要或小结 二、组织信息 第六节解释和利用信息 一、批判性阅读 二、写综述 三、参考文献 四、准备文献目录 第四章交流研究成果 第一节研究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问题的确定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研究的意义

五、研究计划的其他部分 第二节研究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导言,包括对问题的陈述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第三节研究报告的其他部分 一、摘要 二、参考文献和文献目录 三、附录 第四节研究报告的通稿 第五节会议论文指南 第六节在论文委员会上的论文答辩第五章评价研究报告 第一节报告中的错误和缺点的类型第二节对研究报告主要部分的评价 一、绪论 二、文献综述 三、方法或步骤 四、结果 五、结论、建议和启示 第三节评价报告时的总体印象 第四节期刊的审稿过程 一、提出的审稿意见 二、发表标准 第五节对研究计划的评价 第六章定量研究的研究设计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一在线测试答案

问题一: 科学研究,我们简称为研究,是寻求问题解释、解决的过程,这个问题可能是自然现象,也可能是社会现象或是精神现象。广义的研究是指对一些现象或问题经过调查、验证、讨论及思维,然后进行推论、分析和综合,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狭义的研究是指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限定的事物或现象进行分析、验证,以获得客观事实的过程。

问题二: 教育科学研究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严格而科学的方法,认识教育现象,发现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以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发展教育理论的创造性活动。 问题三: 研究型教师就是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的教师,是教师成长的高级阶段。 问题四: 定性研究通常是从质的方面进行分析,主要是运用综合、比较和归类、归纳与演绎等分析方法,对研究所获取的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提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问题五: 定量研究是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验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的预定假设,它通常是从量的方面分析,主要是运用统计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对所收集的量化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检验和解释。 问题六: 教育研究通常来源于教育实践,并根据教育的实际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并服务于教育实践。但教育研究不同于日常的教育实践工作,它属于科学研究,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活动,具有研究活动的一般特点: (1)组织性与自觉性 (2)继承性与创新性 (3)(3)探索性与长期性 教育研究除了具有一般研究活动的特点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复杂性和难控性 (2)广泛性和反思性 (3)长期性和时代性 问题七: 1.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教育的发展 2.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为探索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3.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丰富我国教育科学理论宝库,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4.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能够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问题八: 随着科学技术以及教育的不断发展,发展趋势主要体现于:理论更具有构造性、清晰性和预见性;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教育研究方法的借鉴移植各门科学的研究方法;关注教育科学研究的价值标准以及更有操作性。

教育研究方法 试题 范文答案

《教育研究方法》试卷1答案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类型及基本过程是什么? 答:教育研究是人们按照规划设计的步骤,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及问题,探求教育本质和规律,取得科学结论,解决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类型:(1)按纵向层次,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层次:直觉观察水平;探索原因水平;迁移推广水平;理论研究水平(2)按横向层面,我们可以把教育研究划分为如下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 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1)选择研究课题;(2)研究设计阶段;(3)研究的实施阶段(4)得出结果阶段 2.教育研究问题有哪些来源? 答:从教育研究的实践来看,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1.从现有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2.从已知的教育理论中探索问题 (1)从解之未尽的教育理论中演绎问题。(2)通过对现有理论的质疑提出问题。 3.从掌握的教育文献资料中寻求问题 4.从与专家的讨论和切磋中认识问题 5.从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中确立问题 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寻找问题 二、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 论述如何进行科学的教育实验设计。 答:一个相对完整的教育实验过程分为准备、实施、总结三个基本阶段。准备阶段包含了选定课题、提出假设、确定变量、实验设计等基本环节;实施阶段包含了变量的控制、操作、测量环节;总结阶段包含了数据的统计分析、实验报告的撰写。 (一)实验的准备阶段: 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设。 2.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 3.控制无关变量。 为了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实验研究中需要对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教育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1)被试的态度因素,指被试的消极型和评价担忧型态度,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真实性。(2)被试的历史因素,指实验对象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特征会影响学生在实验中的行为表现。(3)生长与成熟因素,指实验期间学生身心的成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被试的缺乏,指由于一些学生因转退学、生病、经常性旷课等而不能坚持参加实验,也会影响实验的结果。(5)实验的处理与实施,由于各种原因,实验组的信息和程序会扩散到对照组,使对照组实际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实验处理,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显着性。(6)测量安排,由于前后测量的迁移作用,可能会造成高估实验效果;另外,各次测验在时间、地点以及施测人员安排上的差异,也有可能造成对结果的影响。 无关变量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来控制:(1)消除法。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将影响结果的各种无关变量消除掉,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最主要、最理想、最基本的方法。例如,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可以采用双盲程序,即被试和实验者都不了解实验的目的、设计等。(2)恒定法与平衡法。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作业二: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概念解释 1.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应用客观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对某些社会现象,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实地考察,并收集大量资料以便统计分析,从而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的研究方法。它适合于描述那些难以直接观察的客观现象。 2.实验研究 教育实验研究注重理论假设,强调严格控制,关注假设检验,从而主动地揭示教育活动的规律性,它是一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也是在教育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实证方法之一,在教育研究中具有特别的意义。 3.个案研究 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二.简答题 叙事研究的特点:以教育叙事为载体;以人文研究为取向;以自我反思为媒介;强调民主、平等 2. 田野研究的意义 (1)不会因科学理论的既有框架,限制了观察的角度与诠释的幅度,研究者可以深入当事人的生活世界; (2)自然情境不会因高度人为的控制而失去事物真实面貌,增加研究外在效度; (3)多种来源的资料可以互相比对,查证,日後有迹可寻,并且逐字记录可以反覆思索,以重现在地人之主观意义; (4)促进参与和分享,并且减少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的距离,并能更增进尊重当地文化与主体性。 3. 比较研究的类型 按属性的数量,可分为单向比较和综合比较;按时空的区别,可分为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按目标的指向,可分成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按比较的性质,可分成定性比较与定量比较。 三、论述题(40) 1.历史研究与教育科学其他研究方法的区别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教育科学其他研究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①根据教育研究的范围或内容: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微观研究; ②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③根据教育研究的性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④根据教育研究工作的场所:文献研究和现场研究。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研究方法和视角的不同。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试 题及答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B D A C A D A A B B D C C B D D D B B 正确 按照提出问题的结构程度(主观、客观)可以将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半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三大类。

按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将访谈分为开放式访谈、半开放式访谈、封闭式访谈。 就研究主体而言,倡导“行动者合作研究” 正确 (一)第一环节:计划(二)第二环节:行动 错误 因变量的测量一般包括前测和后测两部分。 正确 追溯法是指利用已有的文献末尾所附的参考文献目录提供的线索,追溯查找相关文献的方法。 正确 (一)定性分析 的特点1.强调整体观和事物质的规定性 正确 4、就研究过程而言,强调“在研究中行动”,体现了其反思性 正确 一、教育实验研究法及其特征(一)主动操纵和控制实验变量 正确 教育调查法指研究者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在自然条件下,围绕一定的教育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材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教育实际,发现存在问题,总结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错误 现状调查属于描述性调查,主要是调查某一类教育现象目前的状况和基本特征,目的是对教育现象的真实情况进行具体描述,发现现存的问题或寻找一般数据。 就研究结 果而言,是

“行动的改进与发展”,(正确) 标准差是最常用的描述数据分布离散程度的差异量数,反映了各变量值与平均数的平均差异。 调查表根据其说明事项或分组比较事项的多少可以分为单项表和复合表。 正确 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样本平均数用(读杠)表示。它是用以度量连续变量次数分布集中趋势最常用的集中量数。 错误 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它的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文章检索的概率和成功引用率。 (错误) (一)第一环节:计划 (二)第二环节:行动 (三)第三环节:观察 (四)第四环节:反思 正确 单组实验设计是用单一实验组为研究对象,实施某一种或多种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 错误 分析是指把复杂的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现象等)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或属性,进行单独的考察,从而认识各部分性质和特点的方法。 错误 (Kert Lewin)将其定义为“将科学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之智慧与能力结合起来以解决某一事实的一种方法。 错误 (二)按照教育行动研究水平分类,可分为技术的行动研究、慎思的行动研究、解放的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1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 1.什么是研究?研究的要素有哪些内容? 一般认为“研究”是一种系统的探究活动。 它主要包括如下要素: (1).目的: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意识的活动。它通常以发现事物的规律性、解决新问题或改进某种实际情景为目的。 (2).过程:为了达到目的,研究将是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的。它有一套严格而系统的操作原则和程序。研究步骤有: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3).方法:研究的过程,就是运用各种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方法以自己的尺度调节着整个活动的进行,它的正确选择与使用是研究成败的关键。2.什么是教育研究? 综合研究的三个要素——目的、过程、方法——来界定:教育研究通过一系列规划好的活动步骤的实施及方法、技术的运用,来认识教育现象,为教育领域提供有价值、可信赖的知识;它有助于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3.什么是方法?什么是教育研究方法? (1)方法是作为一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准则。(2)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4.以研究目的、功能、作用为标准,教育研究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按照研究目的、功能、作用分类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发展研究 评价研究 预测研究 5.怎样理解基础研究? (1).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目的是揭示、描述、 解释某些现象和过程以及它们的活动机制与内在规律。 基础研究将对研究领域具有直接增加知识的价值。 (2).现有研究成果认为,基础研究大体可分为形成系统知 识的研究、学习的研究、训练迁移的研究。 (3).基础研究一般与直接的应用无关。 6.怎样理解应用研究? (1).应用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它是对基础性研究的成果作进一步的验证,就所关注的某一实际问题,从大量的案例中寻求概率性的必然结论。(2).应用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3).应用研究更加关注效果,如某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更有效吗。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区分是相对的,常常互为补充。基础研究提供解决教育问题的理论,应用研究提供事实材料去支持和完善理论,或者促进新理论的产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题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冲刺题 一、名词解释 1.研究变量 1)自变量: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量,是能够独立的变化并能够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 2)因变量:由自变量的变化而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变化的量,他是研究者需要观测的指标。 3)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指与自变量同时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与研究目的无关的 2.总体、样本、取样的概念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他成为研究对象时,就是总体。 样本: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 取样:即遵循一定的要求,从一个整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的过程。 3.调查研究法:指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针对社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运用观察、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在自然条件下搜集客观资料并分析处理研究资料的研究方法。 4.尝试性:指在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为了研究某个特定的研究(假设),在人为模拟的环境中,采用控制的手段对研究变量施加特定的影响,从而

验证假设以揭示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及相关关系的研究方法。 二、填空题 1.研究是一种认识活动,而起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他的特殊性在于 它是通过人类的理性参与,借助一定的研究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的认识活动,是一种试图克 服人类认识局限性,从而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 2.由于人类自身认知活动的局限性,要求人们在认识过程中保持谦虚和 虔诚的心态,勤于学习和思考,这既是研究活动存在的必要性,也是 研究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心态。 3.没有问题就是没有研究。 4.研究计划主要是回答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个方面的问题,即通过 研究计划试图回答为什么研究和打算怎么研究。 5.研究问题的首要特征是问题的真实性,不是杜撰和空想出来的。即研 究问题首先需要是真问题。 6.观察法的类型分为参与观察法、非参与观察法、结构性观察法、非结 构性观察法 7.问卷问题设计时,问题的转化步骤:研究问题-研究假设-调查问题-具体指标-问卷问题。 8.调查问卷的结构为:前言、内容、结语。 9.教育实验的类型为:

教育研究方法剖析

作业1 第一章 简答题 1.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答: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月联系,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与技术不同.技术是"为了同一母的而共同协作所形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技术的根本职能在于对客观世界的控制和作用,即在于设计和制定用于生产通讯.科研及生活等方面的工具和手段,它着重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实际任务,而科学是系统知识理论,是发现,目前早已有存在的事物或现象的规律,科学提供它用理论而即使则是创造发明世界上从来没有过的东西之手段或规则,是将理论变 成现实. 2.简述科学的特点. 答:科学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客观性②实践性③理论性④逻辑系统性⑤真理性⑥发展能够性 3.简述科学研究的特点. 答:科学研究的特点:①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性. ②具有自觉性的继承性与创造性. ③具有极强的探索性. 4.简述科学研究的类型. 答:科学研究的类型: ①探究性研究②叙述性研究③因果性研究 5.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答: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①准备阶段②研究设计的发展阶段③搜集资料阶段④整理分析阶段 6.简述科学方法的分类. 答:①按它用方法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 ②按科学研究阶段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划分选择和确定课题的方法. ③按研究方法的性质划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 第二章

简答题 1.简单叙述科研问题提出的一般途径. 答:①一般只有通过对人类教育行为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提出研究的问题,确定科学研究的起点②寻求何种教育现象之间的关系.各种行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③探究经验事实与已有理论之间的矛盾④揭示已有理论的逻辑矛盾⑤受文献资料的启发,广泛地查阅文献,发现研究问题⑥与各行各界学者的交流⑦社会实际问题的探讨⑧交叉学科所产生的空白区. 2.简述叙述科研问题的一般分类. ①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 ②有意义问题与无意义问题 ③常规问题与突破常规问题 ④具体问题与抽象问题 3.简单叙述确定研究问题时的原则. ①价值性原则,即问题是否在理论与使用上有价值 ②科学性原则,即问题是否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 ③可行性原则,即是否具备客观条件,主观条件,人力,物力,理论准备等 4.说出多元智慧的八种智能. 答:①语文智能②逻辑一数学智能③空间智能④肢体一动觉智能⑤音乐智能⑥人际智能⑦内省智能⑧自然观察智能 第三章 简答题 1.研究时机的工作内容 答:①取样时机②工具设计③分析设计④策略设计 2.列出4种随机取样方法 ①简单随机取样法 ②分层随机取样法 ③等距随机取样法 ④整群随机取样法 3.简述建党随机取样法. 答:简单随机取样法就是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N个单位中抽取出若干个单位作为样本.它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对象有同等的被抽噎到的可能性.并要求个体一件都相互独立.

[全]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考研真题详解 1定性研究区别于定量研究的基本特征是()。[统考2015年研] A.研究成果更具客观性 B.研究成果更具普遍性 C.研究更多地运用理性思维 D.研究更多地关注事物的性质及意义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定性研究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定性研究更多地关注事物的性质及意义;而定量研究关注的是有关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以及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2为了解在校生对学校广播节目节目的评价,某高校学生会从1200名学生分住的200间宿舍中随机抽取15间,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这样的抽样方法是()。[统考2015年研]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群随机抽样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整群随机抽样,是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划分成群或集体,以群或集体为单位按随机的原则从总体中抽取若干群或集体,作为总体的样本,并对抽中的各群中每一个单位都进行实际调查。题干中的宿舍就是已经划分好的群或集体,题干所述的方法就是从整体200个宿舍中抽取15个宿舍,属于整群随机抽样方法。3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的版式进行了鉴别和评价。按照文献评价的分类,这属于()。[统考2015年研] A.外部评价 B.内部评价 C.事实评价 D.价值评价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外部评价在于评价文献的有效性,它是确定文献效度的工具,所要回答的问题是文献是否真实、可靠。文献研究中的内部评价在于评价文献内容的意义和可信程度,强调的是文献内容本身。文献的版式属于外部信息,对其进行鉴别和评价属于外部评价。 4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教育研究,教育行动研究重视教师的参与,强调()。[统考2015年研] A.与理论的分离 B.实践问题的解决 C.教师的独立研究 D.研究结论的迁移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是指针对教育情境中的日常工作,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研究方式。教育行动研究重视教师的参与,强调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5某考试将考生考试的最终结果分为及格与不及格,这种测量属于()。[统考2015年研] 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

(完整版)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期末测验客观题答案(西南大学在职硕士)

?问题1 按照研究的目的和功能,教育研究方法可以分为() 答案 所选答案: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问题2 下面哪种方法属于实证研究方法 答案 所选答案: 观察 ?问题3 访谈者在没有征求访谈对象意见的情况下,悄悄地将访谈内容进行了录音,这种做法有可能违背了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答案 所选答案: 伦理原则 ?问题4 下面哪一种方法属于定量研究 答案 所选答案: 内容分析法 ?问题5 样本总数为N=1000,样本容量是n=100,求出间隔1000÷100=10,于是每隔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100次。这种抽样方法是 答案 所选答案: 等距随机抽样 ?问题6 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的关系是

答案 所选答案: 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述中产生的 ?问题7 下列属于一次文献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专著和论文 ?问题8 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与和借鉴使用价值,但储存分散,不够系统,这类文献是 答案 所选答案: 一次文献 ?问题9 按照文献中所提供的与主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去查找文献的方法称为 答案 所选答案: 逆查法 ?问题10 在观察研究中,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的记录方法是 答案 所选答案: 轶事记录法 ?问题11 在教育研究中主张把经验论和唯理论结合起来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亚里士多德 ?问题12

在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阶段,研究者应当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答案 所选答案: 撰写研究报告 ?问题13 教育年鉴属于 答案 所选答案: 三次文献 ?问题14 下面是关于三次文献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浓缩性 ?问题15 根据访谈过程中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答案 所选答案: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访谈调查 ?问题16 教育调查研究中,要保证结论的科学性,问卷的回收率至少要 答案 所选答案: 50%以上 ?问题17 下面关于行动研究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行动研究就是在行动中,对行动和为了行动的研究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的基本内容 *内容主要有四部分组成: *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教育研究的基本概念、意义、种类、功用;教育研究的方法论;教育研究的设计等。)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育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教育研究论文和报告的撰写 第一章教育科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的概念、对象与特性 一、科学研究 (一)科学 对科学的理解主要有三种: 其一,将科学与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科学就是尖端技术;其二,将科学定义为“一切系统的、有组织的、正确的知识体系”;其三,认为科学就是数学、化学、物理学等现有的学科。 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二)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一种认识过程,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探索客观真理,并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二、教育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领域的各种关系、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揭示教育现象本质和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和特性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 其一、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 其二、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 其三、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存在。所谓教育存在包括两个方面的存在,一是实践形态的存在,一是理论形态的存在; 其四、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研究者所意识到或预见到了的教育问题。 叶澜教授在《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一书中对于教育研究对象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认为“教育存在”具有三种形态:教育活动型存在、教育观念型存在、教育反思型存在。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特性 叶澜在她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六点: 1、教育系统的人为性; 2、教育系统的实践性; 3、教育系统中主客体的复合性; 4、教育系统结构的层次性; 5、教育系统的自控性和它控性; 6、教育系统效果的滞后性和隐蔽性。 杨小微主编的《教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将教育研究对象界定为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的基本特征概括为四点: 1、教育问题的复杂性;2、教育问题的整合性; 3、教育问题的二难性;4、教育问题的开放性。 四、教育科学研究的特性 1、复杂性 2、实践性 3、准控性 第二节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与功能 一、教育科学研究的种类 (一)以教育实践活动的范围和层次来分类,可分为宏观研究,中观研究和微观研究。 1、宏观研究(macroscopic research)2、中观研究3、微观研究(microcosmic research) (二)以教育研究的目的来分类,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1、理论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2、应用研究(Applied Research)。 (三)以时间为标准分类,可分为历史研究、现状研究和预测研究 1、历史研究(Historical Research)2、现状研究3、预测研究(Prediction Research) (四)依据研究资料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1、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 (1)定性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的说明。 (2)定性研究倾向于对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2020年春季奥鹏《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离线作业及答案

离线考核 《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满分100分 一、举例说明(共30分) 1. 举例说明什么是单组实验、等组实验、轮组实验。 答:1、单组实验是被实验者仅有一组,只能前后比较,就叫作单组实验形式。 例如:我们实验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方法与默读方法哪一个比较好些。用一班学生为对象,每一次以半年为期,先实验朗读方法,后实验默读方法,然后比较两个实验的因素所产生的结果,以求出哪一个方法比较好一些。这就是运用单组实验的形式,求出来的结论。 2.等组实验是常用的一种教育实验形式。其形式是把被实验者,分为人数相等,能力相等的两组或三组。其他条件如教师能力、教材内容、教学时间、教室环境等,也都应当相同。各种条件相等后,再给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因素,分别应用于这两组以上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再测量这两个实验因素所产生的结果,以求得结论。例如:进行语文教学中的背诵练习与阅读训练的比较实验,选定甲乙两组各方面相等的学生为实验的对象,将甲乙两组进行同一的测验,以测定其学力,作为“初试”。初试后甲组进行阅读训练,乙组进行背诵练习,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一的测验,各测定其学力,作为“复试”。甲乙两组各求其“初试”与“复试”的差数,定甲线为“差1”,求“差1”与“差2”的相比较数,就是这个实验的结果。也就知道背诵练习和阅读训练谁为最好。如“差1”的数比“差2”的数大,那就是背诵练习比阅读训练好,反之,“差2”的数比“差1”的数大,那就是阅读训练比背诵练习好。 3.轮组实验是被实验者有两组,而两组的人数和能力是相等的,也可以不是相等的。将两个实验的因素,轮流在两组实验,然后比较其结果,就叫作轮组实验形式。例如,“植物向光性”实验,可随机取2株(组)生长状况并不相等的玉米幼苗,作如下实验处理: 甲组:玉米幼苗一先用“不透光”处理①-后用“单侧光"处理② 乙组:玉米幼苗一先用“单侧光”处理③-后用"不透光”处理④ 实验结果,则是①+④(“不透光”)和②+③(“单侧光”)之比较。这就是轮组实验法。 二、案例分析(共30分) 孙老师刚刚到一所小学参加工作一年多,他谦虚好学,经常向老教师请教经验。有一天,他路遇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