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二十七)头面部局解

局部解剖学(二十七)头面部局解
局部解剖学(二十七)头面部局解

(二十七)头面部局解

1.颅顶部血管,神经的分布特点

颅顶血管和神经的行径和发布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由于颅顶的神经分布互相重叠,故局麻阻滞一支神经常得不到满意的效果,应当将神经阻滞的范围扩大。颅顶的神经都走行于皮下组织中,而且分布互相重叠,所以局麻时必须注射在皮下组织内。由于皮下组织内有粗大的纤维束,所以注射时会感到阻力较大。

2)颅顶的动脉有广泛的吻合,不但左右两侧互相吻合,而且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也互相联系,所以头皮在发生大块撕裂时也不易缺血坏死。

3)由于血管神经从颅周围向颅顶走行,在行头皮单纯切开术时,应采取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如开颅手术而作皮瓣时,皮瓣的蒂应在下方,以保留蒂内血管和神经的主干,并有利于皮瓣的成活及保留感觉功能。

4)头颅静脉的分布和排列适应着该部的特点,故本处有三种静脉管:头皮静脉(颅外系统),骨松质中的板障静脉以及硬脑膜窦(颅内系统)。头皮静脉和板障静脉借助特殊静脉管——导血管与硬脑膜窦相交通。由于颅内和颅外静脉系统之间有交通.所以感染可能从头颅被盖波及脑膜,发生脑膜炎、窦栓塞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头皮部具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皆位于浅筋膜内。它们呈辐射状从四周向颅顶集中。在动脉方面:前方有眼动脉的终末支——额动脉及眶上动脉;侧方有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后方有枕动脉。在神经方面:前方有眼神经的末梢支——眶上神经、额神经,侧方有耳颞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后方有枕大神经。这些动脉与神经的末梢支相伴行,在颅顶部组成前、后、侧三群,恰好与本区的额、枕、顶三部相当。三群血管彼此之间以许多吻合支相连,并移行于对侧的侧副网。

问:头顶部的神经血管分布及其分布范围?(南医2006)

问:.颅顶部软组织共分几层?各层的结构特征是什么?(复旦)

颅顶部的层次结构

覆盖于此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分为五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其中,浅部三层密连接,难以将其各自分开,因此,常将此三层合称“头皮”。深部两层连接疏松,较易分离。

(1)皮肤:此区皮肤厚而致密,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为疖肿或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二是具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时易致出血,但创口愈较快;同时也是一个良好的供皮区。

(2)浅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使皮肤和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并将脂肪分隔成许多小格,内有血管和神经穿行。感染时渗出物不易扩散,早期即可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痛。此外,小格内的血管,多被周围结缔组织固定,创伤时血管断端不易自行收缩闭合,故出血较多,常需压迫或缝合止血。

(问:为什么颅顶部组织创伤虽小但出血多?复旦)

浅筋膜内的血管和神经,可分为前、后两组。前组:前组又包括内、外侧两组。分布于额、顶区软组织。外侧组距正中线约2.5cm,有眶上动、静脉和眶上神经。内侧组距正中线约2cm,有滑车上动、静脉和滑车上神经。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都是眼神经的分支,所以三叉神经痛患者可在眶上缘的内、中1/3处有压痛。

后组:枕动、静脉和枕大神经分布于枕部。

(3)帽状腱膜epicranial aponeurosis:整个帽状腱膜都很厚实坚韧,前连枕额肌的额腹,后连枕腹,两侧逐渐变薄,续于颞筋膜。头皮外伤若未伤及帽状腱膜,则伤口裂开不明显;如帽状腱膜同时受伤,由于额枕肌的牵拉则伤口裂开,尤以横向伤口为甚。缝合头皮时一定要将此层缝好,既可以减少皮肤的张力,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也有利于止血。

(4)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此层又称腱膜下间隙,是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此隙范围较广,前至眶上缘,后达上项线。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连接,故移动性大,开颅时可经此间隙将皮瓣游离后翻起,头皮撕脱伤也多沿此层分离。腱膜下间隙出血,易广泛蔓延,形成较大的血肿,瘀斑可出现于鼻根及上睑皮下。此间隙内的静脉,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经上述途径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因此,此层被认为是颅顶部的“危险区”。在此层置入头皮扩张器,依靠其深面坚硬的颅骨作衬垫,扩张其浅面的有发头皮来修复秃发区,是当今治疗秃发最有效的美容方法之一。

(5)颅骨外膜: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借少量结缔组织与颅骨表面相连,二者易于剥离。严重的头皮撕脱伤,可将头皮连同部分骨膜一并撕脱。骨膜与颅缝紧密愈着,骨膜下血肿,常局限于一块颅骨的范围内。

3.腮腺的局解

问:何谓腮腺床,穿过腮腺的结构有哪些?(中大2003)

1)腮腺的位置和形态:parotid gland呈不规则的楔形,底向外侧,尖向内侧突向咽旁,可分为深、浅两部,通常以下颌骨后缘或以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作为两者的分界。浅部多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卵圆形向前延伸,覆盖于咬肌后份的浅面;深部位于下颌后窝内及下颌支的深面。向内深至咽侧壁。

腮腺位于面侧区之外耳道前下方,上缘邻接颧弓、外耳道和颞下颌关节;下缘平下颌角;前邻咬肌、下颌支和翼内肌的后缘;后邻接乳突前缘及胸锁乳突肌上部的前缘。

2)腮腺管(复旦2000):(parotid duct)长约5-7cm,由腮腺浅部的前缘发出,在颧弓下一横指(1.5cm)处,向前横跨咬肌表面,至咬肌前缘急(呈直角)转向内侧,穿颊肌,在颊粘膜下潜行一段距离,然后开口于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处的颊粘膜上的腮腺乳头,可经此乳头插管,进行腮腺管造影。用力咬合时,在咬肌前缘处可以触摸到腮腺管。腮腺管上方有面神经的上颊支及面横动、静脉,下方有面神经的下颊支。腮腺管的体表投影相当于自鼻翼与口角间的中点至耳屏间切迹连线的中1/3段。

3)腮腺淋巴结parotid lymph nodes 位于腮腺表面和腺实质内。浅淋巴结引流耳廓、颅顶前部和面上部的淋巴。深淋巴结收集外耳道、中耳、鼻、腭和颊深部的淋巴。浅、深淋巴结均住入颈外侧淋巴结。

进、出腮腺的结构有哪些?叙述它们在腮腺内的局部位置安排?(复旦)

4)穿经腮腺的结构纵行的有颈外动脉,颞浅动、静脉,下颌后静脉及耳颞神经;横行的有上颌动、静脉,面横动、静脉及面神经的分支。上述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由浅入深,依次为:面神经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面神经 facial nerve:在颅外的行程中,因穿经腮腺而分为三段。

问:面神经和腮腺的关系及面神经出腮腺后的分支?(南医2006)

问:你如何确定面神经本干及其分支?(复旦)

第一段:是面神经干从茎乳孔穿出至进人腮腺以前的一段,适位于乳突与外耳道之间的切迹内。此段长1-1.5cm,向前经过茎突根部的浅面,此段虽被腮腺所遮盖,但尚未进入腮腺实质内,故显露面神经主干可在此处进行。

第二段:为腮腺内段。面神经主干于腮腺后内侧面进人腮腺,在腮腺内通常分为上(颞面)、下(颈面)两干,再发出分支,彼此交织成丛,最后形成颞、颧、颊、下颌缘、颈五组分支。面神经位于颈外动脉和下颌后静脉的浅面。正常情况下,面神经外膜与腮腺组织容易分离,但在病变时二者常紧密粘连,术中分离较为困难。腮腺肿瘤可压迫面神经,引起面瘫。

第三段:为面神经穿出腮腺以后的部分。面神经的五组分支,分别由腮腺浅部的上缘、前缘和下端穿出,呈扇形分布,至各相应区域,支配面肌。

下颌后静脉retromandibular vein:颞浅静脉和上颌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穿入腮腺,汇合形成下颌后静脉,在颈外动脉的浅面下行,分为前、后二支,穿出腮腺。前支与面静脉汇合,注入颈内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和枕静脉合成颈外静脉。

颈外动脉external carotid artery:由颈部上行,经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深面,入下颌后窝,由深面穿入腮腺,行于下颌后静脉的前内侧,至下颌颈平面分为两个终支。上颌动脉行经下颌颈内侧入颞下窝;颞浅动脉在腮腺深面发出面横动脉,然后跨颧弓至颞区。

耳颞神经亦穿入腮腺鞘,在腮腺深面上行,出腮腺至颞区,当耳颞神经因腮腺肿胀或受肿瘤压迫时,可引起由颞区向颅顶部放射的剧痛。

5)毗邻腮腺的结构:腮腺的深面的茎突及茎突诸肌,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后四对脑神经)共同形成“腮腺床”,紧贴腮腺的深面,并借茎突与位于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分开。

问:通过解剖,你能描述腮腺的形态特点吗?腮腺的重要毗邻有哪些结构?(复旦)

问:腮腺深份与哪些结构相接触?颈外动脉是怎样穿进腮腺的,为什么腮腺肿瘤

?(复旦)

6)咬肌masseter muscle起自颧弓下缘及其深面,止于下颌支外侧面和咬肌粗隆。该肌的后上部为腮腺所覆盖,表面覆以咬肌筋膜,浅面有面横动脉、腮腺管、面神经的颊支和下颌缘支横过。咬肌与颞肌(浅层),翼内、外肌(深层)共同组成咀嚼肌。

问:复习颅底的十二对脑神经的局部位置,联系它们与神经核在脑干内位置的一致性.(复旦)

十二对脑神经与硬脑膜的关系甚为密切,在颅腔内十二对脑神经自脑发出后立即穿硬脑膜及颅底神经孔者,只有视、面、位听三对脑神经。其余脑神经或一短段或一长段则在硬脑膜部或硬脑膜下经过。脑神经的这种局部行径特点如遇颅底骨折时将产生严重的影响。例如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穿小脑幕前端至眶上裂离开颅底;展神经在斜坡上穿进硬脑膜至眶上裂才离开颅底。其他脑神经也各有一长段在硬脑膜下经过。三叉神经经小脑幕前缘降入颅后窝,在硬脑膜下进入颅中窝颞骨岩部之三叉神经压迹上,形成半月神至节再分三支,分别自眶上裂、圆孔及卵圆孔出颅腔。舌咽、迷走及副神经亦有一短段在硬脑膜下经过,自颈静脉孔穿出。由于这种局部关系,外伤或其他疾病时表现的症状是不同的:疾患在颅前窝,则嗅神经根丝易受侵犯。在颅中窝,则眼肌的支配神经或三叉神经等分布区域发生障碍。如在颞骨岩部骨折,面、位听神经分布区域可发生障碍。在颅后窝,则展、三叉、舌咽、迷走、副、舌下等神经分布区域可能发生障碍。

临床皮肤科医生简历表格

个人简历 姓名:*** 性别:女 出生年月:*** 联系电话:150*** 学历:本科专业:临床医学 工作经验:1年民族:汉 毕业学校:***学院 住址:*** 电子信箱:*** 自我简介: 大学本科期间我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成绩,获得了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见习及实习均在三甲医院——***医院进行,掌握了基本的临床技能。 毕业后在***医院接受住院医师培训1年,对心内、肾内、神内、消化内科、普外、骨外、泌尿外、神外、心胸外、急诊等内外科知识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基本临床操作均可独立完成,并顺利考取了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具备了住院医师的基本素质。 同年考取了***医学院内科学研究生,在***医附院(三甲)经过又1年的临床实习,已经可独立值班接管病号。 求职意向: 目标职位:医疗技术人员 目标行业:医疗·保健·美容·卫生服务 期望薪资:面议 期望地区:*** 到岗时间:1周以内 工作经历: 2010.6-2011.2***总医院

实习医师 职责和业绩: 担任本班级本专业于医院实习的大组长,工作职责: 团结实习组员,关心组员的实习生活、思想、工作情况等,督促组员做好实习本职工 作; 落实并保持实习组员与科教老师、辅导员之间的沟通; 协助医院与学校对于本专业的实习工作的安排和管理,及时传达院方和校方的通知; 反馈实习组员的实习状况,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任务。 很好地起到沟通组员与医院、学校的桥梁作用,获得同学、老师和院方科教科领导的 认可。 2010.1-2010.6***大学***二院 临床皮肤科医生 职责和业绩: 曾在***二院皮肤科学习近一年,在陆前进,***等多位知名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各种 临床皮肤病的诊断与治疗及病例文书的规范书写。 曾在皮肤科门诊、激光美容中心及病房里轮转,在门诊每天可以遇到很多临床皮肤病 病种甚至是少见病种,掌握了常见病,特别是各种色素性疾病(如:雀斑、咖啡斑、 太田痣、褐青色痣、白癜风、特发性色素减退斑、黑变病、黄褐斑、泛发性黑子、汗 孔角化症及炎症后色沉等等)及毁容性疾病(如:聚合型痤疮、酒渣鼻、脂溢性角化、 脂溢性皮炎、毛细血管扩张症、膨胀纹、血管瘤、疤痕疙瘩、色素痣及毛痣等等)的 诊断与治疗; 在激光美容中心,能操作各种常见美容激光仪器,如:彩光(波长570nm)、CO2 激光仪(波长10600 nm)、SHR冰点脱毛仪(波长810 nm)、波长540nm祛红 仪、调Q1064nm及532nm等等。此外还熟练地掌握了皮肤冷冻术及皮肤活检术等。 在病房里,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管理7-8个病人,基本上都是一些难治性及 起初诊断不明确,后通过各种辅助检查及根据治疗情况后确诊的病种。曾管过结缔组 织病(如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皮肌炎)、银屑病(1、斑块型中年男性42岁病 程10年余,皮疹弥漫躯干四肢,颜色鲜红且很肥厚,给予MTX冲击治疗、消银颗 粒、雷公藤多苷片、美能调节免疫、抗炎、药浴与照UVB及外用激素软膏等对症支 持治疗后,皮疹颜色明显变暗、变平,治疗45天皮疹基本消退稳定后出院。2、红 皮病型银屑病老年男性83岁病程20年躯干四肢弥漫性红斑,四肢末端长满绿豆 大小脓疱、部分融合成片,给以地塞米松10mg/d控制病情、美能调节免疫、抗炎、 补钾护胃、局部处理等对症处理后,效果明显,于一周后出院)、嗜酸性蜂窝织炎(起 初当湿疹治疗一星期效果不是很理想,后做病检确诊后,调整用药,疗效明显)、大 炮性皮肤病(一个天疱疮患者住了五十一天,起初疗效不好,病情出现恶化,加大激 素用量、联用免疫抑制剂及创面分泌物培养和加强局部处理等治疗后,半月后病情明 显好转,但不是很稳定,再用氨甲蝶呤冲击治疗3次后,病情逐渐稳定好转,经过 激素慢慢减量后出院。从此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中,自己收获很大。)、中重度药物 性皮炎(如别嘌呤醇引起的重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患者,老年男性,合并高血压病、 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痛风等基础疾病,起初患者全身皮肤呈水肿性红斑,上有大 片状麦麸样脱皮,口腔及阴囊等粘膜部位广泛糜烂伴痛,给予甲强龙40mg及强的松

临床《局部解剖学》题库第01章-头部()(20200621234236)

局部解剖学-第一章-头部 一、单选题: 1、翼静脉丛 A:位于翼内、外肌与咬肌之间 B:经内眦静脉与面静脉交通 C:经卵圆孔静脉丛和破裂孔导静脉与海绵窦交通 D:注入颞浅静脉 E:经小静脉与乙状窦交通 答案:C 2、通过枕骨大孔的结构,错误的是 A:椎动脉 B:脊髓前、后动脉 C:舌下神经 D:脊髓 E:副神经的脊髓根 答案:C 3、表情肌 A:包括面肌与咀嚼肌 B:受下颌神经支配 C:由面神经传导感觉 D:位于浅筋膜深面

E:起自颅骨或筋膜,止于皮肤 答案:E 4、经海绵窦和眶上裂,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是A:第Ⅲ、Ⅳ、Ⅴ对脑神经 B:第Ⅲ、Ⅳ、Ⅵ对脑神经 C:第Ⅲ、Ⅴ、Ⅵ对脑神经 D:第Ⅳ、Ⅴ、Ⅵ对脑神经 E:第Ⅲ、Ⅳ、Ⅴ、Ⅵ对脑神经 答案:B 5、有关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叙述,错误的是A:又称腱膜下间隙 B:头皮借此层与颅骨外膜疏松结合 C:颅顶的血管和神经主要位于该层内 D:有导静脉穿经 E:血肿可蔓延至全颅顶 答案:C 6、从后向前横穿腮腺的是 A:舌咽神经 B:舌下神经 C:耳颞神经

D:舌神经 E:面神经 答案:E 7、翼下颌间隙 A:前界为咬肌 B:后界为腮腺 C:外侧为翼内肌 D:内有面神经和舌神经通过E:与咬肌间隙不相通 答案:B 8、垂体窝 A:后方是鞍结节 B:两侧为海绵窦 C:底与筛窦相邻 D:前方为岩上窦 E:顶为小脑幕 答案:B 9、面静脉 A:起始于面深静脉

B:位于深筋膜深面 C:注入甲状腺静脉 D:与面动脉紧密伴行 E:通过面深静脉与翼丛交通 答案:E 10、不穿经腮腺的结构 A:耳大神经 B:面神经 C:下颌后静脉 D:颈外动脉 E:颞浅动脉 答案:A 11、头皮 A:由4层组织构成 B:由皮肤和浅筋膜构成 C:由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和枕额肌构成D:头皮为头部皮肤 E:是颅顶软组织的总称 答案:C

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

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方向设置和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具有中医理论基础、针灸推拿、医学美容、康复等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研究机构及综合性医院从事针灸推拿、医学美容、康复治疗等临床医疗及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方向设置】 本专业设针灸推拿、医学美容、康复医学三个专业方向,在第5学期分化方向。【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针灸、推拿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针灸推拿、康复治疗、医学美容等诊疗各科疾病的基本能力和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 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积极实践,刻苦钻研,严谨求实,勇于创新,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2.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知识,较宽阔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具备自主获取知识、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有较强的知识创新意识。 3.系统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较熟练和准确地运用中医针灸推拿技术、四诊八纲、理法方穴对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并能对一些常见急重危病症进行处理。具有一定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和医学心理学等知识。 4.具有一定的古汉语基础,能顺利地阅读中医针灸古籍、文献。 5.学习一门外语,能借助辞典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 6.掌握一定的体育、传统保健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心健康,能够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医美医生学习计划

医疗美容技术学习计划 一天不学习就会落伍,一个完善的学习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结合医疗美容技术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我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学习:①认真学习的医疗美容技术岗位工作各项政策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使工作中的困难有了最有力地解决武器。②不断从书籍、媒体、学术报告会、活动会议去接触新的医美技术领域,精益求精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及操作水平。③围绕工作,突出重点,与其它医技人员密切协作。使正常业务开展得心应手,有效率做到低事故、零事故。 业务上要注重知识更新积极吸纳多学科知识,医德医风方面,知法、守法、文明规范行医。我的计划要做的内容如下: 一、立足本职工作,做好每一名患者的临床诊疗工作,积累本专业各种常见病的临床经验,苦练基本功,包括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危重病人的抢救处理等。 二、积极巩固医学基理论知识,作为实践工作的指导。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把理论提高一个档次。在工作之余,争取能反复多次研读内科医生必备的内科学等教材,特别是《美容局部解剖学》、《美容实用艺术基础》、《美容药物学》、《医学美容技术》和《美容伦理学》其中《美容局部解剖学》是我薄弱的部分,应每周抽出一两节课时重

拾课本,苦练内功。有一个全盘的知识储备是培养合格医生的基本素质。 三、结合本科室收治的部分重点、难点病人,利用课内各种书籍资料资源,有针对性地学习各种危重病和复杂疾病的诊治要点,经验技巧,并注意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整理,业余时间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还有就是我们计划每月至少阅读1-2篇论文,可以从万方数据库里搜索、查阅。从浅至深、从中文至英文,认真总结、学习。积极利用医院给与的各种机会走出去参加各种年会以及培训,进修,学习上级医院及知名专家教授的先进知识,临床检验,操作技能,为医院科室的发展提供后劲。 四、加强法律意识,规范医疗文件书写。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如何在医疗服务中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人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已成为一个重要环节。在以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医疗文件书写规范要求,记录完整、客观、及时。 五、积极与同事们分享岗位的协作心得,积极提出存在的不足,采纳优秀建议,在医疗美容技术岗位工作中都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每项工作。自身出发寻找原因,和同事交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至于迅速的转变自己的角色和工作定位。对新员工或者医学助理应做好传帮带职责。发扬团队精神,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同其他同事。

局部解剖学头部试题要点

第一章头部 一、名词解释 1.颏孔mental foramen:位于下颌第二前磨牙根下方,下颌体上、下缘连线的中点或其稍上方,距正中线约2.5cm处。 眶上切迹、眶下切迹和颏孔三者之间的连线,一般为一条直线。 2.翼点pterion:位于颅的侧面,颞窝的前下部,是由额骨frontal bone、顶骨parietal bone、颞骨temporal bone、蝶骨sphenoid bone四骨会合处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颧弓中点上方约二横指处。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沟,沟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临床X线检查及手术中应注意。此处受暴力打击时,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上述动脉的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 3.乳突mastoid process位于耳垂后方,其基底部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孔出颅。在乳突后方的内面有乙状窦沟,容纳乙状窦。乳突根治术时,注意勿伤及面神经和乙状窦。 4.前囟点bregma为冠状缝与矢状缝的相交点,故又称冠矢点。 5.前囟anterior fontanelle:在新生儿,前囟点处的颅骨因骨化尚未完成,仍为结缔组织膜性连接,呈菱形,称为前囟,在1至2岁时闭合。临床上可借前囟的膨出或内陷,判断颅内压的高低。 6.面动脉facial artery:于颈动脉三角内起自颈外动脉,穿经下颌下三角,在咬肌止点前缘处,出现于面部。面动脉行程迂曲,斜向前上行,经口角和鼻翼外侧至内眦,改称内眦动脉angular artery。面动脉的搏动在下颌骨下缘与咬肌前缘交界处可触及。面动脉供区出血时,压迫此点可有一定的止血作用。面动脉的后方有面静脉伴行,浅面有部分面肌覆盖,并有面神经下颌缘支和颈支越过。面动脉的分支有下唇动脉、上唇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1、翼点:由顶骨、额骨、颞骨、蝶骨大翼四骨结合形成的“H”形的缝结构。临床意义:其面由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当颞骨骨折时可将其撕裂而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2、翼腭窝:位于眶尖的下方,略呈椎体形,主要由上颌骨、腭骨和蝶骨翼突围成。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向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后经翼管通破裂孔;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通口腔。因而翼腭窝是通向眼眶、鼻腔、口腔、颅中窝、颅底及颞下窝的交通要道。 3、颧弓:颧弓由颧骨颞突和颞骨颧突组成,形成面部的骨性隆凸,其下缘由咬肌起始,并有颞深筋膜附着于颧弓的外面。 4、危险三角区:面静脉部分行走于肌肉中,肌收缩时,血液可返流,有的静脉瓣膜少而薄弱,难以阻挡逆流,当上唇和鼻根部炎症,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海绵窦炎症。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两侧口角三角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5、面动脉:舌骨大角的稍上方、二腹肌后腹下缘处,起于颈外动脉的前壁,行向前上方,经二腹肌后腹与茎突舌骨肌深面,进入下颌下三角→穿下颌下腺鞘→腺上缘→腺上面的沟或腺实质急转向外→咬肌附着处前缘→弓形绕过下颌骨体的下缘上行→面部(经面神经下颌缘支深面)→笑肌、颧大肌深面、颊肌浅面、面静脉的前方迂曲行向前上→口角、鼻翼外侧→眼眦→眦动脉。 6、面静脉(即面前静脉):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咬肌前下角→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咬肌的浅面→穿颈深筋膜浅层→颈部→斜向后下→下颌下三角→下颌下腺、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的浅面→下颌角的后下方,与从后上方来的下颌后静脉的前支汇合成面总静脉→舌骨大角附近→颈静脉。 7、翼丛(翼静脉丛) :位于颞下窝,相当于上颌结节后上方处,分布于颞肌、翼、外肌之间(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均参与形成)→上颌静脉,施行上牙槽后神经传导阻滞麻醉时,应避免刺破翼丛而发生血肿。翼丛主要收集口腔颌面及眼的静脉血,这些交通静脉可将该处感染扩散蔓延到海绵窦。 8、上牙神经丛:上牙槽前、中、后神经在上颌骨牙槽突基底部交互吻合形成,至该丛再发出终支至上颌牙、牙周膜及牙龈。 9、面瘫:是以面部筋肉麻痹,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疾病。如:歪嘴风、口眼歪斜、吊线风、口歪。 10、咽门(咽峡):是口咽部之最狭窄区,由腭帆、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 11、腮腺床:腮腺犹如侧卧其上,为紧贴腮腺深面的血管神经,包括:颈动、静脉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及茎突诸肌称为“腮腺床”。 12、神经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颈神经丛皮支的浅出点,颈神经丛皮支阻滞麻醉即由此点刺入,故称此点位“神经点”。 13、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方,由颈脏器筋膜脏、壁两层所围成,间隙中主要含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下静脉,有时还有甲状腺最下动脉。作低位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此关系。气管前间隙因与前纵隔相通,故其感染可蔓延至前纵隔;该纵隔的气肿亦可上行扩散至颈部。气管前间隙还与脏旁间隙相交通。 14、颈动脉鞘(颈鞘):为包绕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的筋膜鞘。颈动脉鞘上部有颈动脉、下部有颈总动脉,颈静脉位于动脉的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两者之间的后方。

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局部解剖学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 第一章头部 (1) 一、概述 (1) 二、面部 (1) 三、颅部 (1) 第二章颈部 (2) 一、概述 (2) 二、颈部浅层结构 (2) 三、颈前区 (2) 四、胸锁乳突肌区和颈根部 (3) 五、颈外侧区 (3) 六、颈部淋巴结 (3) 第三章上肢 (3) 一、上肢前面结构 (3) 二、上肢后面结构 (4) 三、腕和手 (4) 第四章下肢 (5) 一、下肢前面结构 (5) 二、下肢后面结构 (6) 第五章胸部 (7) 一、概述 (7) 二、胸壁 (7) 三、胸膜腔及肺 (7) 四、纵隔 (7) 第六章腹部 (8) 一、概述 (8) 二、腹前外侧壁 (8) 三、腹膜腔 (9) (一)结肠上区 (9) (二)结肠下区 (10) (三)腹膜后隙 (10) 第七章脊柱区 (11) 一、概述 (11) 第八章盆会阴BU (11) 一、盆部 (11) 二、会阴BU (12) (一)肛区 (12) (二)尿生殖区 (12) 1

第一章头部 一、概述 1、了解头部的境界与分区。 2、掌握头部重要的骨性标志。了解脑膜中动脉、大脑半球主要沟、回的体表投影。 二、面部 1、了解面部皮肤和浅筋膜的特点。 2、了解面动脉、面静脉的行程及面静脉其与海绵窦的交通。了解三叉神经和面神经的分布。 3、了解腮腺的位置和毗邻,腮腺鞘的结构特点。掌握腮腺管的行程和开口部位。掌握穿经腮腺的结构。 4、了解面部的间隙名称、位置及交通关系。 三、颅部 1、了解颅顶的分区。 2、掌握额顶枕区的层次结构特点。了解颞区的层次结构特点;了解额顶枕区和颞区血管、神经的来源与分布。 3、掌握垂体的位置、毗邻及临床意义。 4、掌握海绵窦的位置及穿经结构。 5、了解颅内、外静脉的交通途经。 第 1 页共 12 页

局部解剖学(二十七)头面部局解

(二十七)头面部局解 1.颅顶部血管,神经的分布特点 颅顶血管和神经的行径和发布特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由于颅顶的神经分布互相重叠,故局麻阻滞一支神经常得不到满意的效果,应当将神经阻滞的范围扩大。颅顶的神经都走行于皮下组织中,而且分布互相重叠,所以局麻时必须注射在皮下组织内。由于皮下组织内有粗大的纤维束,所以注射时会感到阻力较大。 2)颅顶的动脉有广泛的吻合,不但左右两侧互相吻合,而且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也互相联系,所以头皮在发生大块撕裂时也不易缺血坏死。 3)由于血管神经从颅周围向颅顶走行,在行头皮单纯切开术时,应采取放射状切口,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如开颅手术而作皮瓣时,皮瓣的蒂应在下方,以保留蒂内血管和神经的主干,并有利于皮瓣的成活及保留感觉功能。 4)头颅静脉的分布和排列适应着该部的特点,故本处有三种静脉管:头皮静脉(颅外系统),骨松质中的板障静脉以及硬脑膜窦(颅内系统)。头皮静脉和板障静脉借助特殊静脉管——导血管与硬脑膜窦相交通。由于颅内和颅外静脉系统之间有交通.所以感染可能从头颅被盖波及脑膜,发生脑膜炎、窦栓塞以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头皮部具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皆位于浅筋膜内。它们呈辐射状从四周向颅顶集中。在动脉方面:前方有眼动脉的终末支——额动脉及眶上动脉;侧方有颞浅动脉、耳后动脉;后方有枕动脉。在神经方面:前方有眼神经的末梢支——眶上神经、额神经,侧方有耳颞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后方有枕大神经。这些动脉与神经的末梢支相伴行,在颅顶部组成前、后、侧三群,恰好与本区的额、枕、顶三部相当。三群血管彼此之间以许多吻合支相连,并移行于对侧的侧副网。 问:头顶部的神经血管分布及其分布范围?(南医2006) 问:.颅顶部软组织共分几层?各层的结构特征是什么?(复旦) 颅顶部的层次结构 覆盖于此区的软组织,由浅入深分为五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和颅骨外膜。其中,浅部三层密连接,难以将其各自分开,因此,常将此三层合称“头皮”。深部两层连接疏松,较易分离。 (1)皮肤:此区皮肤厚而致密,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含有大量毛囊、汗腺和皮脂腺,为疖肿或皮脂腺囊肿的好发部位;二是具有丰富的血管,外伤时易致出血,但创口愈较快;同时也是一个良好的供皮区。 (2)浅筋膜:由致密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并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使皮肤和帽状腱膜紧密相连,并将脂肪分隔成许多小格,内有血管和神经穿行。感染时渗出物不易扩散,早期即可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剧痛。此外,小格内的血管,多被周围结缔组织固定,创伤时血管断端不易自行收缩闭合,故出血较多,常需压迫或缝合止血。 (问:为什么颅顶部组织创伤虽小但出血多?复旦)

美容局部解剖学重点参考

美容局部解剖学重点参考 题型:名词解释30分;选择题20分;填空题20分;问答题30分 名词解释: 1.三停五眼:“三停”指面型长度,从发缘点到颏下点的距离分为三等份,即从发缘点到眉间点、眉间点到鼻下点、鼻下点到 颏下点各为一份,各称一停,共三停。“五眼”指面型宽度,双耳间正面投影的宽度为5个眼裂的宽度。除双眼外,内眦间距为一眼裂宽度,两侧外眦角到耳部各一眼裂宽度,共是5个眼裂宽度,称“五眼”。 2.头皮:由于帽状腱膜借浅筋膜的垂直结缔组织小梁与皮肤紧密相连,三层不易各自分离,故临床上常讲三者视为一层称头 皮 3.唇珠:为唇谷中央下前方有一结节状突起,在婴幼儿最为明显。 4.鼻中隔:鼻中隔是位于鼻部中线并把鼻腔分为两个侧室的结构,由骨和软骨构成。 5.Whitnall结节:位于眶缘内颧额缝下方的骨性隆起,是眶隔、眦韧带、Lockwood韧带、Whitnall韧带、眼轮匝肌的深头、 外直肌的限制韧带共同组成外侧支持韧带的共同交汇点,也是上睑提肌腱膜的外侧角止点。 6.Cooper韧带:乳腺腺叶间有许多不同走向的结缔组织纤维束,由腺体基底部连于皮肤或胸部浅筋膜,称乳房悬韧带,也称 Cooper韧带。它们对乳腺起固定和悬吊作用。 7.皮瓣:具有带血供的一块皮肤和皮下组织,在形成与转移过程中,有一部分组织与本体相连,此相连的部分称为蒂,被转 移的部分称为瓣,故称为皮瓣,又称带蒂皮瓣。 8.灰线:眼睑前缘与眼睑后缘之间有一灰色线称灰线,此线将眼睑分为一个由皮肤眼轮匝肌构成的前层和由睑板结膜构成的 后层。 9.Ricketts平面:即瑞氏审美平面,指从鼻尖点至软组织颏前点连线的审美平面,也称E线。 10.耳廓外展度:耳廓并非紧贴头颅,其最大横轴与头颅颞面间夹角称为耳廓外展度。 11.SMAS:即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在面颈部皮下脂肪层的深面,存在一个明确的连续性的解剖结构,它主要是由肌肉、 腱膜组织排列构成。 12.体型:对人体形状的总体描述和评定。通过身体不同部位尺寸构成的指数或比例关系反映出的身体形状。 https://www.360docs.net/doc/999605907.html,nger皮纹:皮纹主要由皮肤的弹力纤维束和胶原纤维束在真皮内按一定方向排列牵引而形成,故又称张力线。除张力 线外,皮纹还有因皮肤自然屈伸或表情肌反复的习惯性收缩所造成的皱襞或皱纹。1878年,维也纳解剖学家Krllanger绘制了第一张人体皮肤裂线图,后称之为Langer皮纹。 14.皮纹:皮纹是指皮肤表面很多自然的细小隆起和凹陷所形成的纹理,隆起的皮纹称为皮嵴,凹陷的皮纹称为皮沟或皱襞。 15.朗格皮纹裂线:是一种与生俱来、不可见的皮肤内张力线,由真皮内的胶原纤维抵抗该皮肤区所受最大张力的方向平行 排列而成,随年龄增长而加深,各部裂线走向不同。 问答题: 1.SMAS的概念、分区和构成? 答:SMAS即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在面颈部皮下脂肪层的深面,存在一个明确的连续性的解剖结构,它主要是由肌肉、腱膜组织排列构成。 SMAS可分为3个区 ①肌性区:包括额肌、眼轮匝肌、颧大、小肌和颈阔肌所占据的范围。 ②腱膜性区:包括胸锁乳突肌区、耳前区和颞区,此区致密坚韧、耐牵拉。 ③混合性区:40%的人存在混合性区,位于颧肌下半附近的颊脂肪垫浅面,通常包括颧大肌1/2外缘在内的带状范围。特 点是薄的纤维膜连结着纵行、横行肌束,膜的浅、深面有大量的脂肪,为SMAS薄弱区。 2.皮肤的构成? 答: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有一定的移动性和延展性,其构成为 ①表皮:为皮肤表层,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 ②真皮:分两层,上层为较薄的乳头层,下层为较厚的网织层。由结缔组织构成,有神经及神经末梢、血管、淋巴管、肌肉以及皮肤的附属器。

美容局部解剖学

第一章概论 一.概论 M美容局部解剖学:是从美容临床应用的角度,,按照人体的分布,由浅入深的研究人体格局不结构和器官的形态、位置、层次及相关比邻,进而揭示医学人体美和人的生命活力美感规律的科学。 二.人体层次结构的解剖基础 (一)皮肤 1.人体结构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骨骼肌、骨、关节以及配布其间的血管神经。 2.皮肤的表面积在承认月1.5-2.0㎡,新生儿约0.21㎡,起重量约占体重的16%。眼睑耳廓乳房和四肢屈侧皮肤较薄,背部臀部手掌和足底皮肤较厚。 3.皮纹:是指有皮肤表面很多自然地细小隆起和凹陷所形成的纹理。隆起的皮纹称为皮嵴,凹的皮纹称为皮沟或皱襞。皮纹主要是由皮肤的弹性纤维束和胶原纤维束在真皮内按照一定方向排列牵引而形成的,故又称为张力线。 (二)浅筋膜 1.在腹壁下部(脐平面以下)浅筋膜分为两层,浅层为Camper筋膜,含有脂肪,向下与股部浅筋膜相连接。深层为Scarpa筋膜,含有丰富弹性纤维,其两侧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一横指处,附着于大腿阔筋膜,在耻骨联合及耻骨结节间继续向下至阴囊与浅会阴筋膜相连。 2浅筋膜系统(皮下组织):由脂肪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两部分组成。疏松结缔组织交织成筋膜样纤维隔,脂肪组织形成或大或小的脂肪球镶嵌在纤维隔内。浅筋膜是储存脂肪的仓库,具有保暖和缓冲

外力的作用。皮下组织内有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皮神经。 (三)深筋膜 1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组织。面部与腹前壁没有深筋膜,只有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第二章头部 一.颅部 (一)额顶枕区软组织 W额顶枕区的软组织分为5层:皮肤、浅筋膜、枕额肌和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颅骨外膜 2.皮肤特点:①含有大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腺体分泌旺盛②富有血管,易出血,伤口愈合也快 3.浅筋膜是由含有较多脂肪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此层被许多垂直于皮肤与帽状腱膜的结缔组织小梁分成许多小格,故炎性感染时渗出物不易扩散,张力过大而压迫神经末梢引起局部剧痛 4.枕额肌是由前部的额腹(额肌)和后部的枕腹(枕肌)中间的帽状腱膜连成的菲薄扁肌,肌纤维程矢状走向,左右成对。枕额肌的枕腹受面神经耳后支支配,额腹由面神经的颞支支配,枕腹收缩时牵引头皮向后,额腹收缩时引起横向额纹,并有提眉和提上睑的作用 5.M头皮:由于帽状腱膜借浅筋膜的垂直结缔组织小梁与皮肤紧密相连,三层不易各自分离,故临床上将三者视为一层,称头皮。 6.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是位于枕额肌和帽状腱膜下潜在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间隙,又称腱膜下隙,出血或炎性渗液易于延此层蔓延扩散,为颅顶部危险区。

医疗美容专业简介

专业简介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是一门以人体形式美理论为指导,采用手术和非手 术的医学手段,来直接维护、修护和再塑造人体美,并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为目的的新兴医学技术类专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美容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进入本世纪后,美容行业逐渐走向成熟,伴随着人民大众对高品质的医疗条件及美容保健行业的服务需求,各级医疗美容机构和美容保健行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快速发展。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却是严重地供不应求,尤其是美容保健行业高素质、高技能的医疗美容技术人才的缺口甚大。我校为推进美容医学教育、壮大医疗美容技术人才队伍,特开办了三年制大专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全日制高等教育,积极培养医疗美容技术专业人才,缓解美容技术专业人员紧缺现状。 通过对《医学美学导论》、《美容实用艺术基础》、《美容局部解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审美素养及审美标准,并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审美技巧等医学专业基础知识;通过对《中医美容学》、《皮肤美容学》、《美容化妆学》、《美容外科学》、《美容牙科学》、《医学美容技术》等美容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外科、口腔、化妆及皮肤护理保健和物理治疗等技术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验、实践、实训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逐步熟练掌握各类美容专业技术操作技能。 培养目标 具有一定的医疗美容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掌握生活美容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从事医疗和生活美容技术工作的技师。医疗美容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能够学到并掌握整形外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皮肤护理技术,化妆技术,素描基本技能,摄影技能,中医推拿、拔罐、针灸、艾炙技术等,成绩合格后可到医院、美容院、影楼及推拿馆等从事医疗整形行业、生活美容(皮肤护理技术及中医推拿、拔罐、针灸、艾炙)、摄影、化妆及图象处理等。 专业定位 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面向大众,面向农村,面向美容就业市场的专业人才。在此类高素质人员短缺而需求量较大的情况下,我校特开设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并培养出具有一定的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基本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的高技能型、应用性人才,同时从事医疗美容技术工作的治疗师。

口腔颌面局部解剖学重点

精心整理 口腔颌面部解剖学 名词解释: 1、翼点:由顶骨、额骨、颞骨、蝶骨大翼四骨结合形成的“H ”形的缝结构。临床意义:其内面由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当颞骨骨折时可将其撕裂而出血,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2、翼腭窝:位于眶尖的下方,略呈椎体形,主要由上颌骨、腭骨和蝶骨翼突围成。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后上经圆孔通颅中窝;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向后经翼管通破裂孔;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窝。向下经翼腭管出腭大孔通口腔。因而翼腭窝是通向眼眶、鼻腔、口腔、颅中窝、颅底及颞 3、颧弓45 67、翼丛(上颌窦。 89口歪。 101112、神经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为颈神经丛皮支的浅出点,颈神经丛皮支阻滞麻醉即由此点刺入,故称此点位“神经点”。 13、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前方,由颈脏器筋膜脏、壁两层所围成,间隙中主要含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下静脉,有时还有甲状腺最下动脉。作低位气管切开术时,应注意此关系。气管前间隙因与前纵隔相通,故其感染可蔓延至前纵隔;该纵隔的气肿亦可上行扩散至颈部。气管前间隙还与内脏旁间隙相交通。 14、颈动脉鞘(颈鞘):为包绕颈部大血管和迷走神经的筋膜鞘。颈动脉鞘内上部有颈内动脉、下部有颈总动脉,颈内静脉位于动脉的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两者之间的后方。 15、咽淋巴环: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和位于舌根的舌扁桃体,在消化道和呼吸道入口处,共同围成咽淋巴内环。咽淋巴内环向外与咽淋巴外环(由咽后淋巴结、下颌角淋巴结、下颌

下淋巴结及颏下淋巴结共同组成)密切交通。咽淋巴内环向外与咽淋巴外环统称咽淋巴环,该淋巴环在咽部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问答题: 1、简述上颌骨的三大支柱。 (1)尖牙支柱(鼻额支柱):主要承受尖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尖牙区的牙槽突,上行经眶内缘至耳鼓; (2)颧突支柱:主要承受第一磨牙区的咀嚼压力,起于上颌第一磨牙区的牙槽突,沿颧牙槽嵴上行达颧骨分两支:一支经眶外缘至额骨,另一支经颧弓达颅底; (3)翼突支柱:主要承受磨牙区的咀嚼压力,由蝶骨翼突构成,翼突与上颌骨牙槽突的后端相连,将咀嚼压力传至颅底。 特点:①腮腺鞘由颈部深筋膜浅层包裹腮腺而成。②在颅底与上、下颌骨之间,是散在于 骨、肌肉与筋膜之间的间隙彼此相通。③咬肌间隙:位于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此间隙前邻第3磨牙,如牙周炎,牙槽脓肿和下颌骨骨髓炎均可扩散到此间隙。④翼下颌间隙:位于翼内肌与下颌支之间,与咬肌间隙仅隔以下颌支,两间隙经下颌切迹相通。内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和动脉、静脉通过。 临床意义:发生由急性病毒感染所致的流行性腮腺炎时,一方面腺体肿胀,另一方面包绕其外的致密腺鞘又不易向外膨胀减压,由此压力感受器受到激惹,造成剧烈疼痛。同样道理,当发生腮腺急性化脓炎症时,可在腺体内形成多个孤立分散的小肿胀,临床检查时,不会扪及一般小肿胀所具有的波动感。行肿胀切开引流时,须将小肿胀间隔全部打开,才能达到充分引流的目的。 5、面静脉的走行及收纳血供 走行:内眦静脉→循面动脉后方斜向后外下方→咬肌前下角→颧大肌、笑肌、颈阔肌的深面及颊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