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恩格斯学案及答案

第2课恩格斯学案及答案
第2课恩格斯学案及答案

第五单元第2课恩格斯学案及答案

【学习目标】了解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活动,恩格斯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的原因和“第二提琴手”。

【自主学习】

一、成长历程

1、帮助劳动人民的信念

(1)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今乌培塔尔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

(2)中学时代的恩格斯学习勤奋努力,成绩优异。心中产生了一个信念---- 。

(3)恩格斯原打算中学毕业后继续进大学深造,但迫于父命不得不。

2、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中学毕业前一年,恩格斯不得不弃学经商,以后又到服兵役,并在柏林大学听课,研究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写出了几篇批判理论的哲学论文。1842年,前往。1845年,恩格斯写出《》一书,第一次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必然推动它去争取自身的解放;而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政治力量。对两大阶级的对立与斗争进行了唯物主义的科学论述。

二、第二提琴手

1、与马克思的伟大合作

1844年8月,恩格斯拜访侨居巴黎的马克思,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一起改造正义者同盟、写作《》、参加革命等等。

2、支持马克思的革命活动

1850年,恩格斯重返曼彻斯特,重新从事他十分厌恶的经商活动,长达20年。他这样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从经济上帮助马克思一家度过艰难生活,支持马克思完成《资本论》的伟大创作。马克思对恩格斯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深为感动。恩格斯谦虚地说自己至多算得上个“”。

三、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1、独立领导工人运动

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恩格斯独立担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任务。1889年7月,在巴黎召开了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会上成立,推动了19世纪末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2、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与世长辞。

恩格斯整理《资本论》第2卷和第3卷,完成战友的未竞之业。1884年恩格斯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重要著作,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和国家的的规律。1895年8月5日,恩格斯与世长辞。

3、评价:

恩格斯,F.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他把一生的智慧和精力献给了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以伟大的人格和学术被世人世代铭记和颂扬。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

“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的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恩格斯在世时,他的精神生活与马克思的精神生活是休戚相关的,马克思还活在我们中间,我们还深受着他俩的影响。而现在,他俩都离开我们了。”

——考茨基

请回答:

(1)为什么说“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

(2)恩格斯对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有那些?

【当堂检测】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做了哪些领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工作?

马克思恩格斯

参考答案:第五单元第2课恩格斯

【合作探究】

(1)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帮助各国工人政党,并推动成立了第二国际。同时在理论研究上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①与马克思合作创立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改组正义者同盟,发表《共产党宣言》,领导第一国际等。②从工作生活上帮助马克思从事革命活动,成为“第二提琴手”。③马克思逝世后,独立领导国际工人运动,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当堂检测】答案提示:在理论和思想上指导各国工人运动;指导和推动了第二国际的成立;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第一次系统探讨了人类社会的史前史,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起源、发展及其消亡的规律。

第4课洋务运动导学案

百汇学校八年级历史第4课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日期:编制:审核: 编号:课题:第4课洋务运动 【学习目标】 1、知道洋务运动的产生、经过、结果以及作用。 2、理解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洋务运动的经过和作用 学习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和作用 【预习导学】(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在书本上做上标记。)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 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______________,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 代表: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_______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 3. 洋务运动:从19 世纪60 年代到90 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的一场旨在“_______”“_______”的运动。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l。兴办军工企业:自19 世纪60 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_____________、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 辅助产业: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兴办____________,设立翻译馆,派遣_________出国深造等。 3. 兴办民用企业:从19 世纪70 年代起,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主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_________、湖北织布局等一批民用企业。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 新式陆军:从19 世纪60 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_________,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2. 新式海军:从19 世纪70 年代起,洋务派陆续建成了南洋、_______和福建三支海军。1885 年,清政府成立_____________统一协调指挥。 3. 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运动。经过30 多年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也起到了一定_______作用。但由于它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合作探究】(小组团结协作完成探究问题,小组汇总并展示质疑。) 通过下图探讨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雨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

2 雨说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用喜悦、欢快的语调诵读全诗,体会诗歌明丽清新的风格。 2.理解意象,领悟主旨,品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 1.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 ) 襁褓 ..( )( ) 蓑.衣()斗笠.()润如油膏.() 2.解释下列词语: 寒浅:留滞: 喑哑:襁褓: 忍冬:洗礼: 3.了解作者郑愁予以及写作背景。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15岁开始写诗,49岁随家人去台湾,现旅居美国。他的诗歌多描写旅人心绪,故被称为“浪子诗人”,代表作有《错误》《水手刀》等。诗风豁达而不失婉约,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本诗写于1979年,此时,诗人身在美国,心系祖国,他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着祖国儿童的成长,并通过此诗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真诚祝福。诗歌中“雨”就是一位温柔美丽而又亲切的爱的使者,作者通过它寄寓了自己对祖国儿童最真诚的祝福和希望。

4.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导学释疑] 1. 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疑问。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3.合作交流 ⑴副标题为什么取做“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⑵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雨的到来为大地带来了什么变化? ⑶齐读第1-5节 思考:雨让大地生气勃勃,那么在诗人笔下,雨是什么样子的?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用精彩的语句来描述。(可以结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和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雨的内容。)

高中政治第2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第4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第2框我国的社会保障教学案

第二框我国的社会保障 学习任务核心素养 1.描述与分类:社会保障的功能和内容。 2.解释与论证:加强社会保障的原因。 3.预测与选择:完善社会保障。 4.辨析与评价:发展社会保障要量力而为、 权责统一。 1.政治认同:支持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2.科学精神:理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原因、 功能、内容。 3.法治意识:依法监管社会保障事业。 4.公共参与:树立参与社会保障的权利和义 务意识。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1.原因 (1)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 (2)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式日益多样的社会保障发挥着越来越广泛的作用。 2.功能 手段作用 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 的生存危机 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 定 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 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 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 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 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提示:社会保障往往具有公益性和非营利性,一般不靠市场机制来实现。 3.内容 (1)社会保险 ①地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②方式: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 ③作用: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④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2)社会救助

①特点: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 ②方式: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 ③目的: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④作用: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与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 (3)社会福利 ①方式: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 ②目的: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③特点: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全覆盖: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为此,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量力为: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同时,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3.责权利:要做到权责清晰。享受社会保障是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同时,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4.多层次:要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判一判] (1)社会保障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生产力发展。( ) (2)每个人享有的社会保障是相同的。( ) (3)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 ( ) 提示:(1)×(2)×(3)×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六课我的毕业季第2框多彩的职业学案新人教版

多彩的职业 学案设计 新课导入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为什么有些职业会消失?又有哪些你以前不知道现在新诞生的职业呢?我们该如何跟上时代变化发展的步伐,坚持不断学习,做好职业规划与准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多彩的职业。 学习目标 1.了解做好职业准备的原因,知道如何做好职业准备;认识敬业精神的重要性,明确敬业精神包括的内容。 2.能够辨别身边不同职业的特点和入职条件,客观对待职业要求,正确认识敬业精神的各种表现。 3.在正确认识职业的基础上逐步确立更为开阔的择业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素养,为精彩的明天做好准备。 自主学习 1.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要从事一定的职业,这是的要求,也是个人为社会作贡献、实现的基本路径。我们即将初中毕业,未来会从事某一种或多种职业,承担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在走向未来的征程中,我们应该做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2.国家发展、民族振兴需要各种各样的职业。做好职业准备,进行职业选择,要考虑自己的,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要把握自己的,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要结合自己的,思考自己能够做什么。当经验、能力与职业的要求差距较大时,要加强学习,提高,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满足发展的需要。 3.在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国之间的联系愈益密切。逐渐细化,引起传统职业的变革和的兴起。职业选择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广阔,这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挑战。 4.今天,人们的就业方式之越来越多样。除传统就业方式之外,国家还鼓励劳动者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努力使人人都有通过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这给劳动者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抓住机遇,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努力提升自身素质,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5.选择职业,走上工作岗位,意味着,同时要担负。每一种职业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国家对职业行为有法律规范要求,社会对职业行为有。为什么工作?从事什么工作?对工作应持什么样的态度?这些问题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 6.人的一生多数时间要在工作中度过,在工作中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一个人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全身心、富有激情地投入工作,创造出和。劳动创造,只有,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创新,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能够找到一份自己的工作是幸运的、快乐的,没有找到也。兴趣往往需要在中发现、培养,兴趣也会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学会处理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兴趣,履行好工作职

七年级上册政治第四课学案

姓名__ ____ 班级__ ___ 组序__ ___ 第四课第一次“握手” 第1课时回忆那一刻 学习目标:懂得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掌握一些打破尴尬场面的“好招” 学习难点:学会与人交往 使用说明:课前各位同学自学课本34—35页的内容并完成导学案,在有问题的地方用双色笔做好标记,准备小组讨论,做完后交给小组长,小组长负责检查评价后交给课代表,课前一天交给任课老师批阅评价。 一、教材导读 我们与他人的交往都有一个__ ___ ,第一次相遇,第一次握手,第一次说话……正是从这第一次开始,我们跨越了__ ___ ,走向__ ___ 和__ ____。 二、导学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4页“同桌”。请同学们欣赏完逸芳的美文《同桌》后,回答: (1)在逸芳的情感世界里,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2)作者为什么会留下遗憾呢?你认为怎样才不留下遗憾呢? 2、让我们一起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一下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的尴尬遗憾呢? 3、活动---昨日重现还记得刚入学时与同桌和同学是怎样认识的吗?是谁先说的话?尽可能清楚地回忆当时的情景,不要使任何细节成为“漏网之鱼”,让同学们伴着歌曲《同桌》的旋律,细细回味。然后叫同学两人一组,表演一下开学之初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来个“昨日重现”。 4、分组献招,“好招”评比 与陌生人相遇,难免会有拘束和尴尬。但有一些方法是好招,它可以打破难堪。与同学交往,你是怎样克服拘束和尴尬的呢?你有什么好招,与大家一起分享?看哪个组说得最多最好,不能重复。 三、当堂训练 1、同学初次见面时,我们应该() A.等对方先说话,以免尴尬 B.沉默是金,显得有内涵 C.主动打招呼 D.宽容待人 2、当新同学遇到困难时() A.我又不认识他,不关我的事 B.积极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C.不要嘲笑,等老师来解决 D.以免尴尬,不要贸然出手帮助 3、古人云“秦侩也有三个朋友。”今天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A. 秦侩只有三个朋友 B.任何人活在世上,都需要友谊,都需要朋友 C.品行不端的人,在世上朋友很少 D.要想具有众多的朋友,必须具有良好的品质 4、当陌生同学相遇,有些好招可以使人打破难堪。你认为下面是“好招”的是() A.夸耀自己的长处,使别人佩服 B.寻找共同的爱好 C.投其所好 D.先打量后恭维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设计

鲁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雨说》教学 设计 内容预览: 《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2.理清诗人的创作思路和诗歌的结构,体会诗歌形象的逐层勾勒和作家情感的逐步展现。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4.通过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5.通过学习诗作,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而诗人郑愁予的寸却获得了一种生动活泼的灵气。 1、作家简介 郑愁予是台湾诗人,本名郑文韬(tao),祖籍河北,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 童年时他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大江南北;抗战期间,他随

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逃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舛9年随家人去台湾,一面学习,一面写作,并受到纪弦的赏识,1955年他毕业于中兴大学法商学院,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提问学生“雨说”它在诗中出现了几次。以此引导学生理出诗作结构,并和学生一起为诗作的四个部分命名。 a.第一部分:(一至三节) 雨的到来 b.第二部分:(四至五节) 雨的邀请 c.第三部分:(六至八节) 雨的来意 d.第四部分:(九节) 雨的祝福 4.提问:诗作是第几人称写作?是什么修辞手法? 是第一人称写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题目是“雨说”,因此全诗都是用雨的口吻直接叙述,直接抒情。 5.提问:在第一节到第五节中出现过哪些景物? 合作讨论,找出第一节到第五节出现的景物:田圃、牧场、鱼塘、小溪。 6.说明诗作开篇点题,雨在大地的期待中到来,第一节描绘了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水落石出。 在教师的讲解中,想象缺少雨水滋润的大地的景象,体会春雨来临所带来的生命气息。

哲学第九课第二框导学案.doc

张甸中学高二政治导学案(必修) 课题:第九课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编制:孙威审核:鲍德喜 【学习要求】 【知识梳理】 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区别 (1)含义不同 主要矛盾一一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起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一一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不同 %1主要矛盾处于地位,着事物的发展方向。 %1次要矛盾处于地位,对事物的发展方向不起作用。 2、联系 (1)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主次矛盾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A.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抓住o B.学会统筹兼顾,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区别 (1)含义不同 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一处于地位,起着作用的方面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一一处于地位,不起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的方面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不同 %1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地位,起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 要方面决定的。 %1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地位,不起作用。 2、联系 (1)二者相互依赖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又要分清。 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

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的认识方法。重点是中 的重点,两点是有的两点。反对形而上学的和。 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依据——O 2、含义一一在矛盾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找出解决矛盾的 方法。 3、地位一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 4、意义: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o L知识归纳】 判断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1.从外延看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次要矛盾可以有多个;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2.从内涵看 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只能叫“一方”或“方面”。正因为主次矛盾是“矛盾体”,其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又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3.从作用看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常用在“办事情”,解决问题,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怎么找出问题关键。如攻打锦州,处理中美关系,经济为中心。(怎样做) 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常用在“看问题”上,用于评价利弊、优劣、功过等,如什么是社会主义,人的本质,网络的利弊,一国两制。(认识、态度) 4.方法论意义 主次矛盾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忽视一般;矛盾主次方面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忽视支流。 5.可以用来判断二者区别的一些重点词语 “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突破口”、“重中之重”、“第一要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等说法都可以判断为抓主要矛盾; “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实质”、“总体上” 等词语都可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识别依据。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做主第六课我国国家机构第2框国家行政机关学案新人教版

第2框国家行政机关 [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国家行政机关是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它们又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2.能力目标:知道行政机关的含义及其构成。3.知识目标:理解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明白行政机关权力的来源、宗旨。 [重点难点]重点:行政机关的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及职能。难点:行政机关的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自主学习反馈展示] 认真阅读课本P81-----P85,填一填: 1、行政机关是依据__________设立的,_______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组织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 2、国家行政机关是_______的执行机关,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有关法律、决议和决定。 3、_______是国家的主人,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_______的授予。 4、国务院,即_______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 5、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接受和服从_______的统一领导。 温馨提示:自主完成上述任务后,大胆地向同学、老师展示交流,以把握知识点。 [合作探究互动交流] 活动一:认真阅读课本P81“运用你的经验”,说一说: 图1——图3中的工作人员分别是哪些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 活动二:认真阅读课本P82上面部分的“探究与分享”说一说: 市政府与市人大之间是什么关系?

活动三:认真阅读课本P82下面部分的“探究与分享”,议一议: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活动四:认真阅读P83的两则“探究与分享”说一说:(1)行政机关还有哪些职权?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活动五:认真阅读P84“探究与分享”议一议: 这些同学的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第十二课第二框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1)

第十二课第二框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第四册《生活与哲学》教材,本框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二框题。内容主要分两目,第一目主要介绍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含义、产生、要求以及社会历史性特点第二目主要介绍影响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因素、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条件及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等。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基础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前三单元及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因此,学生已经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具备学习相关知识基础。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常识知识,通过哲学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生活基础知识,为本框题的学习准备了一定知识的基础。 学生能力分析:高二学生拥有一定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伙伴合作能力; 学生心理分析:学生的心理包括情感、意志、注意、思维、能力、气质与性格等。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我们社会的发展应该持什么态度和观点,学生已经有了思考的需要和希望得到解惑的需要,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现在独生子女有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社会很多的价值诱因导致他们选择与判断的迷茫,因此学习本框题有它特有的意义。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设计思路】 教育理念: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再把学生看作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同时要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本教学设计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带动教学内容的讲授。较多的学生活动设计使学生能够充分思维、积极合作、加强交流,学会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整节课的设计都贯穿着情感教育,促进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1)结合生活中的社会现状,深入领会哲学价值判断与选择的概念。 (2)搜集新闻热点,让学生感悟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标准。 (3)结合趣味案例,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识记:什么叫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理解:价值判断的独特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分析: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价值冲突和价值标准。 能力目标:联系实际,分析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通过事例总结概括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从而正确地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教学过程】 导入课堂:假如大家现在处于高三填报志愿的时期,你怎么选择自己的志愿?一本?二本?选择什么专业?(学生回答)这就是我们这一框题所要上的内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的选择很简单,有的却异常艰难,现在我们一起感受一下马军武的人生选择。

第三单元第四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导学案 学校:新密市第二初级中学学段:八年级上学科:英语 学材:新目标(人教版)章节:Unit 3 SectionB(1a-1e) 编写者:闫永鹏审核者:曲晓娟 题目:Unit3 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一、学习目标:1.会根据1a提供的句子排序,和同伴交流自己关于“好朋友”的看法。所用句型I think a good friend …. 2.听力完成1c,1d,并根据听力内容练习对话.Molly studies harder than her best friend. Mary and her best friend are both tall.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会根据1a提供的句子排序,和同伴交流自己关于“好朋友”的看法。所用句型I think a good friend …. 难点:听力完成1c,1d,并根据听力内容练习对话.Molly studies harder than her best friend. Mary and her best friend are both tall. 三、学习过程策略: (一)、导入。用形容词的原级和比较级看图说句子。 Li Yong is funny. Pan Changjiang is funnier than Li Yong. Cheng Long is outgoing. Li Yong is more outgoing. (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目标:会根据1a提供的句子排序,和同伴交流自己关于“好朋友”的看法。所用句型I think a good friend …. 内容:1a,1b 方法:独学,对学。先独立完成1a,再和同伴交流自己关于“好朋友”的观点。 时间:8分钟。检测:排序;完成自主探究。 1a. What kind of things are important in a friend?Rank the things below[1-7](1is the most important) A good friend _____a. has cool clothes _____b. is talented in music. _____c. likes to do the same things as me. _____d. is good at sports. _____ e. truly cares about me. _____f. makes me laugh. _____g. is a good listener. (三)、合作探究。 1、合作交流。Talk about what you think a good friend should be like. Then make a report.(合作展示-你认为好朋友该是什么样?) A: I think a good friend makes me laugh. B: For me, a good friend likes to do the same things as me. C: Yes, and a good friend is talented in music,too. D: That’s not very important for me… My views:A good friend…is good at sports. is good at school work. is popular at school. likes to do the same things as me. has cool clothes and hair style. makes me laugh. is more athletic than me. has good grades. likes telling jokes. keeps secrets. 提问展示:1. talent( n.,天才)+ed = talented (adj.有才能的)比较级:__________. 2. do the same things as me. (翻译)_____________;the same …as…表示:__________, 3. is good at sports.(翻译)be good at…意为_____,其后可接名词、代词或动名词。同义词组:_________He ____ _____ ____ English.(他擅长英语) I’m _____ _____ _______ basketball.(我擅长打篮球)

2019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2雨说(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2019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2雨说(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过程按要求有感情地朗 读诗作 探究探讨问题,把 握6至8节的诗歌 内涵 认真听教师的讲 解,领会“白云” 和“笑着”的深刻 含义。 一,再读诗歌,聆听雨说 1.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作,可选择集体、个别、 自由朗读的方式。 要求:字音要读准;停顿要恰当,句子的层次要分清, 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字。 二、研究与探讨 1.自主思考:在大地的期待中,雨悄然来到,为万物 带来了勃勃生机。那雨的家乡在哪里?它是怎么长大 的? 明确:雨的家乡在遥远的地方,它是在“自云的襁褓 中笑着长大的” 2.怎样理解诗中的雨和白云这两个意向? (白云是自由的象征,雨在白云中孕育,自由、幸福 地成长。) 3.雨做了这一切,它的来意是什么? 它的来意是“教你们勇敢地笑”。引导并点明寓意: 雨希望孩子们能够冲破束缚,自由自在、快乐地生活。 4.第三部分描写了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见 到春雨后“笑”的场面,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柳条儿“笑弯了腰”, 石狮子“笑出了泪”,小燕子“笑斜了翅膀”,旗子 “哗啦啦地响”。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理解“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 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这句 话? 明确:雨的到来给万物带来欢笑,雨是自由和快乐的 代言人,因此,只要孩子们能够勇敢地用笑声表达出 追求幸福、快乐的愿望,大地就有希望了。 通过自由朗 读再次把学 生带进本首 诗的优美境 界 “以思促 读”,通过提 问的形式把 握6节至9 节的诗歌内 涵

教学过程合作讨论,领会诗 歌寓意 读一读《错误》 最后一节诗中哪些词句暗示了雨的命运? 明确:“不 再回去”、“快乐地安息”都表明了雨的命运。 雨的祝福是什么?如何理解? 明确:雨的祝福是孩子们“吃着苹果擦着嘴”,意 指享受到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领会诗歌寓意 诗人借雨融入大地的现实,赋予了雨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牺牲自己的生命,为孩子们带来追求自由、幸 福的信念和理想。 拓展延伸 读一读郑愁予的《错误》,感受郑愁予的诗歌魅力。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通过这个问 题的设置,使 学生对于诗 歌的寓意能 够有个清楚 地理解 由课内延伸 到课外,便于 学生更多的 了解诗人写 作风格,激发 学生的阅读 兴趣

第四课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导学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第二框导学案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自主先学】 1.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_________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_________是运动的承担者。 2. 运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静止是运动的一种_________,静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 规律 (1) 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__________。 (2)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__________ 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3) 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中都普遍遵循其_______________。 4. 尊重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1)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__________,按规律办事。 (2) 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重难点突破】 1. 离开物质谈运动属唯心主义,如“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属形而上学,如刻舟求剑。 2.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相对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如飞矢不动;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如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3.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为规律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 导学案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导学案 一、知识目标: ①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②掌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③认识“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学习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学习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二、基础知识人人过关 用3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 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________化和________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结果:到________底,各项指标超额提前完成。 工业成就:四个工厂: ________大型轧钢厂、________第一汽车制造厂,________第一飞机制造厂: ________第一机床厂 三条公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条铁路: ________、________。 一座大桥:____长江大桥。毛泽东赞美此桥为:________________。 在一五计划时期,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____________基地。 意义: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________________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时间: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 颁布机构:________________ 宪法的地位(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小组合作,探讨提升 探究一: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化发展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材料二: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的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第2课《雨说》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第 2 课《雨说》导学案《雨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能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能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2. 通过学习作者对春雨形象的描绘和歌颂,领悟作者对儿童的关爱之情 3. 学习拟人、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形象塑造、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学法指导】 《雨说》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春雨以说话能力,采用第一人称与儿童对话,塑造了一个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的形象。全诗洋溢着轻松愉快、清新活泼的气息。学习这首诗,大家应该多读,使朗诵声情并茂,体会诗歌的魅力,感受春雨的美好。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 查字典,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田圃( ) 禁锢( ) 留滞( ) 喑哑( )( ) 襁褓( )( ) 2. 解释下列词语:寒浅留滞喑哑襁褓忍冬洗礼 3. 了解作者郑愁予以及写作背景。 4. 朗读课文二、三遍,要求读音正确、流利。想一想,雨“说”了哪些话?请你在文中用横线标出。 5. 通过以上预习,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课堂

交流。 2《雨说》导学案- 常青树- sxyqjmh 的博客2《雨说》导学案- 常青树- sxyqjmh 的博客 二、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美读并思考:雨说的话主要表达了什么意思。 (三)合作探究,品味鉴赏。 1、初读课文,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疑问。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3、归纳总结。试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归纳文章的主题。 (四)比较阅读,鉴赏提升读杜甫的《春夜喜雨》,比 较作者的感情。 春夜喜雨 [ 唐] 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 城。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请你谈出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解三、布 置作业,完成练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下 第六课第二框 集体生活成就我 导学案(教师版)

第二节集体生活成就我 学习目标 1.知道集体可以涵养我们的哪些品格。 2.学会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导学流程 1.集体生活可以涵养我们的哪些品格? ①集体生活可以培养我们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在集体中,每个人有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职责;我们在认真做事的过程中体现自己的价值,体验责任 感,做有担当的人。 ②集体生活可以培养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在集体中,每个人来自不同 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格特点,我们在交往中学会彼此接纳、尊重、 理解和包容,学会友好相处。 2.如何在集体中发展个性? ①包容他人的不同,学习他人的优点,有助于我们完善个性。 ②作为集体的一员,我们要积极参与共同活动,把握机遇,自主发展,使自己 的个性不断丰富。 合作探究 良好的班集体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和沃土,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集体。为了加强同学们的相互了解,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共创良好的班集体。某校(1)班班主任准备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假如你是本班的一名学生,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请你为本次班会拟定一个主题。 (2)请你为创建良好班集体提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1)团结一致,共建优秀集体;优秀集体齐共建,承担责任做奉献;等等。 (2)①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②主动参与班集体的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③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发挥所长,尽已所能,为集体出力;④友善相待,礼让他人,相互包容、互相帮助;⑤团结合作,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等等。 课堂检测 一、单选 1.芸芸转学来到一所新学校,新班级中的同学都比较遵守纪律,班风很纯正。原来一直有上课偶尔开小差毛病的芸芸,见同学们都集中注意力听讲、思考,也鞭策自己认真听讲,渐渐地,她上课不再开小差了。这反映出(D ) A. 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自信心 B. 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的团结协作 C. 集体生活可以改变每个人的所有缺点 D. 集体生活可以涵养品格、完善自我

七年级政治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2框深深浅浅话友谊导学案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深深浅浅话友谊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视友谊,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对待友谊,能正确处理交友中出现的问题,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 知识目标:了解友谊的特质,知道什么样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 【重点难点】 重点:友谊的特质。 难点:正确处理交友中存在的问题。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上课,老师要检查昨天布置的作业。小强由于昨晚只顾玩游戏而没有做作业,他非常焦急。他看到好朋友小亮后,让小亮把作业拿来给他抄一下,否则,作业完不成,肯定要被老师批评了。可小亮很为难,让他抄,自己违背了对老师的承诺;不让他抄,小强要挨批,小强也肯定会埋怨自己,他该如何做呢? 学生讨论回答案提示:…… 师:一边是老师,一边是好朋友,小亮确实很为难,他到底怎么做才是对老师,对好朋友小强负责任的表现呢?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友谊的话题——深深浅浅话友谊。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3.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4.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5.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6.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友谊的特质 探究一:教材P44上面运用你的经验 (1)在友谊中,什么特质是重要的呢?请选择你认为最重要的三项,并将选中的部分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与同学分享后,你发现哪些特质赢得的支持率较高?请把它们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提示:(1)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填涂。(2)如:理解、信任、忠诚、友善、平等、帮助、诚信、亲密等特质赢得的支持率较高。 探究二:教材P45上面探究与分享及阅读感悟 (1)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心里的滋味。 (2)帮助朋友,是否意味着自己会受到损失? (3)学生齐朗诵古诗《木瓜》,感悟友谊的特质。 答案提示:(1)我帮助了李鸣,而李鸣却不愿帮助我,所以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2)帮助朋友,并不意味自己会受到损失。我们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在帮助自己,提高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要共同分享,也要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探究三:教材P45下面探究与分享 (1)古人云:“君子之交淡如水。”也有人说:“多个朋友多条路。”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 (2)分享和分担是对等的吗? 答案提示:(1)我赞成“君子之交淡如水”。因为友谊是纯洁的、不应带有功利性的。朋友确实可以帮助我

第四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教学案教案

元第二单 4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第3月审核:历史组时间:2007年课型:新授课主备:余翔 姓名:班级: 学目标:一、教知识与技能: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建设成就;1、 过程与方法:设计制作本课的多媒体课件。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3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二、教学重点学难点三、教:三大改造四、学习过程:(一)学习导入:解放前,中国吃穿用的很多东西的名字都带有“洋”字,试举例说明: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年后,“洋……”之类的东西中中几乎绝迹,这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有解放后,特别是1957何关系?(二)知识网络条件:经济恢复,国民经济根本好转原因:工业落后 第一个基本任务。 五年计划 执行时间:1953——1957年底 农业 三大改造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建设的重点是在() A、农业 B、重工业 C、轻工业 D、交通运输业 2、政府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 A、1949年—1953年 B、1952年—1956年 C、1953年—1957年 D、1950年—1954年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二、材料题: 下面是毛主席的诗句,其中划线第一句指的是一五计划中的哪一个建设工程?划线第二句是毛泽东当年所设想的什么工?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高峡出平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