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工程设计内容与设计步骤

空调工程设计内容与设计步骤
空调工程设计内容与设计步骤

空调工程设计内容与设计步骤

(一)选择空调系统并合理分区

1、空调系统的选择

根据空调冷热源布置,冷媒输送方式及空气处理过程的特点,概括性地说空调系统一般有三种形式,即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分散式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选择的总原则和要求

(1)选择时根据用途、规模、使用特点、室外气象条件、负荷变化情况和参数要求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这样就可以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投资省、系统运行经济和能耗小

(2)对集中式空调系统(又称中央空调系统),要求一般采用单风管式低风速空调系统,当房负荷变化较大,采用变风量系统能满足要求时,不宜采用定风量再热式系统,不过普通舒适性空调精度无严格要求,目前仍较多采用无再热的定风量集中式系统。仅作为夏季降温用的系统,不应采用二次回风系统。

(3)空调面积较小的房间,或建筑物中仅个别房间有空调要求的情况,宜采用分散式空调系统。对空气调节房间较多,且各房间空调要求不一的建筑物,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四管制或双风道变风量空调系统。

面积很大的空调房间,或者室内空气设计状况想同、热湿比和使用时间也大致相同,且不要求单独调节的多个空调房间,通常多采用单风管、低速、一次回风、无再热的定风量集中式空调系统。这种系统现在再我国民用建筑舒适性中央空调中采用最多。

宾馆式建筑和多功能综合大楼的中央空调系统,一般都设有集中冷热源,水—风形式的集中空调;其中的餐厅、商场、舞厅、展览厅、大会议室、办公室等多采用组合式空调器(或柜式空调器)的风系统,并且多为低速单风管、一次回风与新风和混合、无再热的定风量系统;客房、中小型会议室、贵宾房等则常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2、空调系统的分区

同一建筑内平面和竖向房间的负荷差别大,各房间用途、使用时间和空调设备承压能力等均不相同,为使空调系统既能保持室内要求参数,又能经济管理,就需要将系统分区。系统分区主要考虑室内设计参数、负荷特性、建筑高度房间使用功能和使用时间等因素。一般方法是:

(1)将室内温湿度基数、洁净度和噪声等要求相同或相近的房间划为一个系统。

(2)根据空调控制精度,将室内温、湿度允许波动范围相同或相近的房间划分为一个系统。

(3)对大型办公楼来说,周边区(由玻璃窗到进深5米左右)受到室外气温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冬夏季空调负荷变化大,内部区由于远离外围结构,室内负荷主要是人体、照明、设备等的发热,空调负荷变化较小,可能全年为冷负荷。因此,可将平面分为周边区和内部区。

(4)在高层建筑中,根据设备、管道、配件等承压能力,沿其高度方向上划分,可分为低区、中区和高区。(5)按建筑物各房间的用途、功能、性质和使用时间分区,设置不同的空调系统。例如:办公楼建筑可按办公室、会议室、食堂等设置不同的空调系统。旅馆建筑客房是全天使用的,而其他餐厅、会议室、舞厅等非全天使用,应划为不同的空调系统。医院应把洁净度要求相同的房间划为一个区,按门诊、手术室、病房、办公室分别设置空调系统。

除了双风道、变风量和水源热泵系统外,一般应注意避免把负荷特性(指热湿负荷大小及变化情况等)不同的空调房间划分为同一系统,否则会导致能耗的增加和系统调节的困难,甚至不能满足要求。

同时对负荷特性一致的空调房间,规模过大时,宜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分区设置空调系统,这样将会减少设备选择、管道布置系统安装及调节控制等方面的困难。

集中式空调系统:按处理空气的来源分:直流式、封闭式、回风式。回风式分:1、一次回风:回风与新风先混合,然后加以处理达到送风状态的集中式系统。2、二次回风:新风与部分回风混合并经处理后再次与部分回风混合而达到要求的送风状态按送风管套数分:1、单风管式:只能从空调机房送出一种状态经处理的空气。2、双风管式:一条风管送冷风,一条风管送热风,冷风和热风在各房间的送风口前的混合箱内按不同比例混合达到各自要求的送风状态后,再送入房间。同时,根据主送风管内的空气流速,又可分为:低速空调系统(一般主风管风速在15m/s以下)和高速空调系统(主风管风速在15m/s以上)

(二)确定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室内空气设计参数

空调系统的冷负荷计算总是以空调室内外空气参数为依据,正确确定建筑物所在地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和建筑物中各类不同使用功能的空调房间的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对空调设备的投资和经济运行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室外计算参数的确定

主要参数有:夏季室外空气调节日平均温度、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冬季室外空调计算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夏季和冬季的室外大气压力、夏季和冬季的室外平均风速等。参数可在室外气象参数表中查取。

2、室内空气参数的确定

确定室内空气参数主要应考虑建筑物的空调标准(或工艺要求),同时还应考虑到室外空气参数、冷热源情况、经济条件及节能要求等因素。

(1)舒适性空调室内温、湿度标准

夏季:温度应采用24℃~28℃;

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

风速不应大于0.3m/s。

冬季:温度应采用18℃~22℃;

相对湿度应采用40%~60%;

风速不应大于0.2 m/s。

(2)工艺性空调室内温、湿度标准

相关参数在有关规范或空调手册中查取

确定工艺空调室内计算参数时,一定要了解实际工艺生产过程对温、湿度的要求。对于夏季室温和相对湿度低于舒适性空调的场所,在工艺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夏季尽量提高室温和相对湿度,这样可以节省设备投资和能源消耗,而且有利于工人健康。

(三)空调负荷的计算

空调负荷包括空调房间负荷、新风负荷、空调系统及制冷系统负荷。计算方法有冷负荷系数法或谐波反应法。冷负荷系数法计算空调房间的具体方法。

1、冷负荷系数法确定空调房间各项冷负荷

(1)围护结构瞬变传热形成冷负荷的计算方法

①外墙和屋顶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在日射和室外气温综合作用下,外墙和屋顶瞬变传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LQ1=F·K·(t l,n-t n)W

式中:F—外墙和屋顶的计算面积,㎡;

K—外墙和屋顶的传热系数,W/(㎡·K)(需查表)

t n—室内设计温度,℃;

t l,n—外墙和屋顶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需查表)

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情况应该按下式进行修正:

t′l,n=(t l,n+t d) ·K a·Kρ℃

式中:t l,n—外墙和屋顶的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需查表)

t d—地区修正系数,℃需查表

K a—不同外表面换热系数修正系数(需查表)

Kρ—不同外表面的颜色修正系数(需查表)

各地区的室外表面换热系数αw,可根据该地的室外平均风速v,按下式计算:

αw=3.85v+8.95 kcal/(㎡·h·℃)

或αw=4.48v+10.41W/(㎡·K)室内换热系数,一般可取8.7W/(㎡·K)

②内墙、楼板等室内围护结构传热形成的瞬时冷负荷

当空调房间的温度与相邻非空调房间的温度差大于3℃时,需要考虑由内围护结构的温差传热对空调房间形成的瞬时冷负荷。这可按如下的稳定传热公式计算:

LQ2=F·K·(t ls- t n) W

式中:F—内围护结构传热面积,㎡。

K—内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K)(需查表)

t n—夏季空调室内设计温度,℃;

t ls—相邻非空调房间的平均计算温度,℃,用下式计算:

t ls=t p+△t ls ℃

式中:t p—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

△t ls—相邻非空调房间的平均计算温度与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的差值。

当邻室散热量很少(如办公室、走廊等)时,△t ls取2~3;

当邻室散热量<23W/m3时,△t ls取3;

当邻室散热量在23~116 W/m3之间时,△t ls取5。

③外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在室内外温差作用下,玻璃窗瞬变传热引起的逐时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LQ3=F·K·(t l-t n) W

式中:F—外玻璃窗面积,㎡。

K—玻璃窗的传热系数,W/(㎡·K)(需查表)

t n—室内设计温度,℃;

t l—玻璃窗的冷负荷温度逐时值,℃(需查表)

对不同的地点应按下式修正

t′l= t l+t d ℃

式中:t l—玻璃窗的冷负荷温度逐时值,℃(需查表)

t d—地区修正系数(需查表)

(2)透过玻璃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

通过玻璃进入室内的日射得热形成的逐时冷负荷LQ4可按下式计算:

LQ4=F·C Z·D j,max·C LQ W

式中:F—窗玻璃的净面积,㎡,是窗口面积乘以有效面积系数C a。C a (需查表)

C Z—窗玻璃的综合遮挡系数,C Z=C s·C n, C s·C n(需查表)

D j,max—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W/㎡;(需查表)

C LQ—冷负荷系数需查表

(3)室内热源形成的冷负荷

室内热源包括照明散热、人体散热及工艺设备散热等。室内热源散出的热量包括显热和潜热量部分,潜热散热作为瞬时冷负荷,显热散热中对流热成为瞬时负荷,而辐射热则先被围护结构等物体表面吸收,然后再缓慢地逐渐散出,形成滞后冷负荷。因此,必须采用相应的冷负荷系数。

①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白炽灯:LQ5=1000·N·C LQ W

荧光灯:LQ5=1000·n1· n2·N·C LQ W

式中:N—照明灯具所需功率,W;

n1—镇流器消耗功率系数,当明装荧光灯的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时,取n1=1.2,当暗装荧光灯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时,取 n1=1.0;

n2—灯罩隔热系数,当荧光灯罩上部穿有小孔(下部为玻璃板),可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取

n2=0.5~0.6,而荧光灯罩无通风孔者,则视顶棚内通风情况,取n2=0.6~0.8;

C LQ—照明散热冷负荷系数,根据明装和暗装荧光灯及白炽灯,按照不同的空调设备运行时间和开灯好、时间及开灯后的小时数,需查表

②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LQ6=q s·n· n′·N·C LQ+ q L·n· n′W

式中:C LQ—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需查表),对人员密集的场所,可取C LQ=1.0,对于室温在全天24小时内不能保持恒定的,也可取人体显热冷负荷系数C LQ=1.0;

式中:q s—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W(需查表)

n—室内全部人数;

q L—成年男子潜热散热量,W;(需查表)

n′—群集系数(需查表)

③设备和用具的散热量引起的冷负荷

设备和用具的散热量引起的冷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LQ7=Q·C LQ+Q q W

式中:Q—设备和用具实际的显热散热量,W

C LQ—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根据有罩和无罩情况(需查表);

Q q—设备和用具实际的潜热散热量,W。(常用家电的散热量可查表)

设备和用具的显热散热量,也可根据其类型按下述公式计算:

a)电动设备的显热量

当工艺设备在室内,电动机不在室内时:Q= n1·n2·n3·N/η W

当工艺设备不在室内,只有电动机在室内时:Q= n1·n2·n3·N(1-η)/ηW

式中:N—电动设备的安装功率,W;

η—电机效率;(需查表)

n1—安装系数,即电动机的最大实耗功率与安装功率之比,通常取n1=0.7~0.9;

n2—负荷系数,即电动机平均实耗功率与设备设计时最大实耗功率之比,通常对精密机床取n2=0.15~0.40;对普通机床取n2=0.5;

n3—同时使用系数,即室内电动机同时使用的安装功率与总安装功率之比,根据工艺过程中设备的使用情况,通常取n3=0.5~0.8。

b)电热设备显热散热量

对于无保温密闭罩的电热设备

Q= n1·n2·n3·n4·N W

式中:n1、n2、n3的意义同前式;

n4—考虑排风带走热量的系数。

c)电子设备的散热量

电子设备的散热量按Q= n1·n2·n3·N(1-η)/ηW计算,电子计算机取n2=1.0,一般仪表取0.5~0.9。通常每台计算机的冷负荷值可按300~350W考虑

实际上内部热源的影响很难精确计算,设计时很难明确,这时可采取简化计算,同时考虑一定的修正因素。灯光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计算式可简化为:

白炽灯:LQ5=(0.9~0.95)·1000·N W

荧光灯:LQ5=(0.9~0.95)·1000·n1· n2·N W

人体散热引起的冷负荷计算式可简化为:LQ6=(0.9~0.95)·(q s+ q L)·n· n′ W

在餐厅、多功能宴会厅的设计中,还应考虑到食物的散热和散湿,其数据可按就餐人数考虑:食物全热:17.4W/人,食物显热和潜热:8.7W/人,食物散湿:11.5g/(h·人)。

“设计规范”规定:空调房间的夏季冷负荷,应按各项逐时冷负荷的综合最大值确定,具体方法为:(1)分项计算各项得热引起的冷负荷的逐时值,外墙负荷、窗日射负荷应按南、东、西、北等各朝向分别逐时计算,再按钟点将各朝向的冷负荷逐时相加。

(2)将同一钟点的各项冷负荷抄列于汇总表中,并逐时相加得出各钟点的各项冷负荷的总和。

(3)考虑最不利情况,取上表中逐时累计的各项冷负荷总和中最大值最为该空调房间的冷负荷。(4)如果空调系统中新风直接送入房间处理(则新风不承担室内空气负荷时),则空调房间冷负荷还应包括新风负荷。

3、新风量的确定与新风冷负荷

(1)新风量的确定

考虑在满足卫生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能的原则,结合实践经验,“设计规范”对空调系统的新风量作了如下规定:

①民用建筑的新风量

民用建筑每人每小时所需的新风量(最小值)

(2)新风负荷的确定

在湿空气的h—d图上,根据设计地室外空气的夏季空调计算干球温度t w和湿球温度t w,s确定新风状态点W,得出新风的焓h W;根据室内空气的设计温度t N和相对湿度ΦN,确定回风状态点N(也就是室内空气设计状态点),得出回风的焓h N,则夏季空调的新风冷负荷CL W可按下式计算:

CL W=1.2·L W·(h W-h N)W

式中:L W—新风量,m3/h;h W—新风状态点W的焓值,kJ/kg;

h N—回风状态点N的焓值,kJ/kg; 1.2—空气在20℃时的密度,kg/ m3。

多个房间共用同一空调系统时,空调系统的冷负荷可按上述方法算出的各个房间的空调逐时综合冷负荷相加,并逐时累计其中最大值为空调系统的冷负荷。

5、制冷系统负荷的确定

确定空调用制冷系统的负荷(如冷水机组或独立式空调机组的制冷量)时,应考虑空调系统所服务的房间的同期使用率,制冷装置及冷水系统的冷量损失,制冷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出力及传热效率降低,及设备可能发生故障而需有一定的备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制冷系统负荷Q0可按下式确定:Q0=Q·K r·K f·Kη·K b W

式中:Q—空调系统冷负荷,W

K r—房间同期使用系数,视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功能.规模.等级及经营管理等因素而定,取K r=0.6~1.0之间。K f·—冷量损失附加系数,与空调系统的规模,设备类型、管道长短有关,水—风系统,取值K f·=1.05~1.10;

直接蒸发式标冷器系统,取K f·=1.05~1.10。

Kη—效率降低修正系数,采用设备生产厂家提供的数值,如果厂家提供的设备制冷量已经考虑了出力及传热效率降低的影响,则取Kη=1.00;一般可取Kη=1.05~1.10。

K b—事故备用系数,一般不考虑备用。仅在特殊工程中,亦采用X台1备的方式[机器台数X为2台(或3台)时,机房则采用2台一备或3台一备的方式]。

6、空调房间的湿负荷

(1)人体散湿引起的湿负荷

人体散湿量,可按下式计算:D1=n·n′·ω·10ˉ3㎏/h

式中:ω—成年男子的散湿量,㎏/(h·人),需查表

(2)餐厅食物散湿引起的湿负荷

食物散湿量,可按下式计算:

D2=11.5·m·10ˉ3㎏/h

式中:m—餐厅额定人数。

(3)敞开水面散湿引起的湿负荷

敞开水面的散湿,可按下式计算:

D3=β·(P q,b-P q)·F·B/B1㎏/h

式中:P q,b—水表面温度下的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 a;

P q—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力,P a;

F—水槽水面面积,㎡;

B—标准大气压,取B=101325 P a;

B1—当地实际大气压,P a

β—蒸发系数,㎏/(㎡·h·P a)

蒸发系数可由下式决定:

β=(a+0.00013·v)

式中:v—水面上方的空气流速,m/s;

a—为周围空气温度15~30℃时,不同水温下的水蒸气扩散系数,㎏/(㎡·h·P a)

在不同温度下水蒸气的扩散系数a ㎏/(㎡·h·P a)

(4)其他设备散湿引起的湿负荷

家用电器的散湿需查表,工艺设备的散湿由工艺设备部门提供,或按相关资料确定。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说明书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及专用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 ******* 学号:************ 班级: ****** 系别: ***********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8 成绩:

目录 (一)机械加工工艺设计 1.拨叉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 1.1拨叉零件的作用 (1) 1.2 拨叉零件的技术要求 (1) 1.3 拨叉零件的生产类型 (1) 2 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1) 2.1确定毛坯生产类型 (1) 2.2继续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 2.3绘制拨叉铸造毛坯见图 (2) 3、拟定拨叉工艺路线 (2)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2) 3.1.1粗基准的选择 (2) 3.1.2精基准的选择 (2) 3.2 、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3) 3.3、加工阶段的划分 (3) 3.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3) 3.5、工序顺序的安排 (3) 3.6 、工艺路线确定 (4) 4、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4) 4.1 、机床设备选用 (4) 4.2 工艺装备的选用 (4) 5、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4) 6、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 (6) 6.1.工序三:粗-精铣左端面 (6) 6.1.1粗铣左端面至81mm (6) 6.1.2 精铣左端面至80mm,表面粗糙度Ra=3.2um (7) 6.2工序四:钻-扩φ22H12孔 (8) 6.2.1钻φ20孔 (8) 6.2.2扩孔Φ22H12 (10) 6.3工序五:拉内花键孔 (11) 6.4工序六:粗-精铣底槽内侧面和底面 (11) 6.4.1粗铣底槽 (11) 6.4.2精铣底槽 (12)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新)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是《空调工程》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这一环节达到了解通风与空调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巩固《空调工程》课程的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依据 1、工程概况: 依据每人选择的图纸确定,其具体建筑结构详见个人图纸尺寸。 2、土建资料: (1)墙体:外墙为240砖墙,内外粉刷,内墙采用120砖墙; (2)楼板:面层20+钢筋混凝土楼板80+粉刷25; (3)屋面:保温屋面,二毡三油绿豆砂+水泥砂浆+水泥膨胀珍珠岩70+石油沥青隔气层+钢筋混凝土板+白灰 (4)外窗:单层玻璃钢窗,玻璃采用5mm普通玻璃,窗高1.8m,内遮阳材料为灰白色活动铝百叶帘,无外遮阳。 3、气象资料: (1)地点:南京市 (2)冬夏季空调室内外设计参数见设计手册。 三设计内容 1. 熟悉有关建筑图纸,收集相关设计资料(建筑、气象、工艺等),查阅相关规范,并熟悉规范条文。

2.根据所提供的图纸资料,要求对该建筑进行集中式全空气空调系统的设计。 3. 分别计算各空调房间的冷热负荷,湿负荷,并确定系统总风量及各房间所需的送风量,确定新风量和回风量。 4. 进行风系统水力计算:确定送回风道系统,并画出系统的轴测草图;确定风管尺寸,进行最不利管路的阻力计算。 5.进行室内空气分布计算:确定送回风口的型式和空气管路的布置,各房间送回风口的选择计算。 6. 风机选型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7. 编写“空调工程计算说明书”,计算说明书由标题、目录、正文、参考文献等构成,用A4纸手写。其中正文应包括工程概况、空调负荷计算、风系统水力计算、送回风方式的选择及送回风口的选择方案、风机选型、管道保温及系统的消声减震。 8.绘出图纸。图纸包括:空调送、回风风管平面图、空调风系统图、局部剖面图。 四要求 1. 计算说明书力求反映出设计者的整体设计思想和具体方法; 2. 计算说明书A4手写; 3. 设计图用计算机绘图,按图号要求打印,另交电子版; 五参考书目 1、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深化设计思路及流程

钢结构深化设计思路及流程 一、钢结构单位在拿到图纸后,项目专职深化人员首先要对整套图纸读懂吃透。对图纸表达不详细或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归纳整理以书面的形式向总包、设计进行正式提交,在下一个设计周例会上进行答疑再对答疑结果,总包、设计进行签字确认。钢结构深化单位在拿到正式的签字确认单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二、按照深化的程序要求对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案进行会审。深化设计过程应包含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节段划分方案、制作精度控制方案、质量检测方案、关键节点的计算分析以及与深化设计有关的整体分析等内容。 (1)钢结构深化设计开始前,按ISO9001的程序文件的要求,对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案进行会审。 (2)深化设计过程应包含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节段划分方案、制作精度控制方案、质量检测方案等内容, (3)深化设计流程图如下: (4) 对本工程的 钢结构进行具体深化。 (5)本工程的深化设计采用(6)1), 名深化设计进行; 对

审批后需要修改的部分,及时进行修改,直到审批合格; 实行“设计倒计时”制度,使每个人明确自己分项设计进度对于总体设计进度的重要性,目标明确,确保节点。 2)图纸深化设计质量保证措施 中标后,业主、总承包单位和设计院就本工程进行技术交底,同时提供完整的结构设计图。我公司设计部首先组织专人详细阅图,对作图范围、图面表达、构件编号等进行统一的规定。然后开始工作图的转化设计; 为保证设计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将设立该项目专职负责人,强化与设计院及安装现场的联系与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作图的设计完全贯彻原结构设计的思路和意图,并且可以将根据现场安装的需要而增设的安装作业所需的一些临时装置绘制在工作图上,以便于在工厂直接加工,减少现场的工作量,加快施工进度; 在设计过程中,如发现设计图有疑问,立即与总承包单位和设计院联系,经过协商达成一致后,进行修改; 实行图纸的自审、专审制,即在工作图设计完成后,先进行自审,然后由专审人员进行审核,审核后设计人员进行确认并修改图纸,然后二次出图,再由专审人员进行审核并修改,最后将通过审核的图纸绘制出图,经原设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投入生产; 在构件加工过程中,如发现工作图有错误或原设计图有修改,工作图设计人员应及时进行确认,然后修改图纸发修改图,同时收回原图,以免发生混淆。 我公司将为本工程的深化设计编制严格合理的工作流程和控制程序。同时根据中国钢结构行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建设部颁布的各项制图标准和设计规范的本公司的深化设计标准,建立起完善的三级审核制度。设计制图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国家和部委的规范与规程以及本公司的深化设计标准完成自己负责的设计制图工作,并要经过以下检查和审核过程: 3)设计制图人员的自审 设计制图人员对初步完成的图纸的以下内容进行检查: 笔误、遗漏、尺寸、数量; 施工的难易性(对连接和焊接施工可实施性的判断); 4)审图人员的校对检查 2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规范

KTV点歌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1. 引言 1.1目的 选歌系统是为某KTV唱吧开发的视频歌曲点唱软件。该软件能方便顾客进行选歌,帮助系统管理员管理歌曲的播放,提高KTV歌曲点唱的效率和准确率。 本文档为该系统的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阐述了对用户所提出需求的设计方案,对系统中的各项功能需求、技术需求、实现环境及所使用的实现技术进行了明确定义。同时,对软件应具有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有效性需求也进行了定义。 1.2项目背景 ●系统名称:选歌系统 ●项目提出者:某KTV唱吧 ●项目开发者: ●项目管理者: ●最终用户:某KTV唱吧 1.3术语定义 实现环境:系统运行的目标软件、硬件环境。 实现技术:系统所采用的软件技术或体系结构。 实现语言或工具:实现系统最终采用的编程语言或工具包,如Delphi、VB、PB、Java、Ada等。 参考资料 1)新余电视点播系统; 2)某KTV唱吧《视频点歌系统计划任务书》; 本项目所参照的文件有: 3)康博工作室,《Visual Basic 新起点》,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 系统概述 2.1系统需求 2.1.1系统目标 本软件是为某KTV唱吧开发的视频点歌系统软件。该软件用于提高点歌系统的工作效率。随着人们业余生活的丰富,休闲活动的多种多样,人们更多的喜欢选择KTV这种形式的娱乐方式。且随着计算机普及,点歌系统越来越智能化,人性化;一个好的音乐唱吧必须要拥有一个方便、快捷、准确的点歌系统,因此,急需一个软件系统解决这些问题。本软件应能结合当前选歌播放手工操作的流程以及将来业务发展的需要,对视频点歌系统中歌曲信息、歌手信息、最新排行榜等等的查询、更新提供完全的计算机管理。 2.1.2性能需求 数据精确度 数量值:精确到小数后一位; 时间值:精确到日,并以yyyy/mm/dd的形式表示; 价格值:精确到分,并以.XX的形式表示。 时间特性 页面响应时间:不超过10秒 更新处理时间:不超过15秒 数据转换与传输时间:不超过30秒。 适应性 1) 开发基于的平台要考虑向上兼容性,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要考虑更高版本的兼容 性。 2) 当需求发生变化时系统应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要求系统能够为将来的变更提供以 下支持:能够在系统变更用户界面和数据库设计,甚至在更换新的DBMS后,系统的现有设计和编码能够最大程度的重用,以保护现阶段的投资和保证软件系统能够在较少后续投入的情况下适应系统的扩展和更新。在设计中最好列出针对变更所需要重新设计的模块部分

机械制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课 程 设 计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刘中华 年月日

课程设计 项目说明书 设计题目:******批量生产机械加工工艺设计专业:*********** 班级:******* 学号:******* 设计者:****** 指导教师:刘中华 完成时间:****** 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医电学院

目录 前言 一、零件的分析 (5) 1、零件的作用 (5) 2、零件的工艺分析 (5) 二、工艺分析 (6) 1、确定生产类型 (6) 2、选择毛坯制造形式 (6) 3、选择定位基准 (6) 4、零件表面加工方法选择 (7) 5、制造工艺路线 (8) 6、确定机械加工余量与毛坯尺寸 (8) 7、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10) 8、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1)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前言 本次课程设计是进给箱齿轮轴的设计,这是机械制造工程这门课程的一个阶段总结,是对课堂中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的一个实际应用过程。我们在完成课程设计的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标准、有关手册、图册等工具书,进行设计计算、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也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知识和经验所限,设计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所以恳请老师给予指导。

设计题目:进给箱齿轮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零件的分析 1.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定的零件是进给箱齿轮轴,其主要作用是支撑传动零部件,实现回转运动,并传递扭矩和动力,以及承受一定的载荷。齿轮轴零件是将齿轮部分和轴做成一体无需键配合的一种常见机械零件。齿轮轴具备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和使用寿命长等一系列优点,是通用机械特别是工程机械传动中的重要零件之一。轴Φ26圆柱面处有圆弧形的键槽和圆孔,主要是通过键和其他部件相连。轴的左端部位为齿轮部分,主要传递运动和动力。 2.零件的工艺分析 从零件图上看,该零件是典型的零件,结构简单,属于阶梯轴类零件,由圆柱面、轴肩、键槽、齿轮等不同形式的几何表面及几何实体组成。其主要加工的表面有以齿轮轴左右端面为中心的Φ60、Φ45、Φ30、Φ29、Φ26、Φ24的外圆柱面,以Φ26的外圆柱面和左右台阶面为中心的加工30×8×4的键槽、Φ8的孔,左右两端的端面,以及齿轮轴左端的齿轮加工。其多数表面的尺寸精度等级在7~11之间,表面粗糙度值为1.6μm~12.5μm,齿轮的精度等级为8。其中位置要求较严格的,主要是保证加工Φ60的外圆柱面与整个齿轮轴的中心轴线的同轴度在Φ0.25范围内,以及保证Φ30的外圆柱面与整个齿轮轴的中心轴线的同轴度在Φ0.02范围内。 通过分析,该零件布局合理,方便加工,我们通过径向夹紧可保证其加工要求,整个图面清晰,尺寸完整合理,能够完整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符合要求。经过对以上加工表面的分析,对于这几组加工表面而言,我们可先选定粗基准,加工出精基准所在的加工表面,然后借助专用夹具对其他加工表面进行加工,并且保证它们的位置精度。

空调工程、制冷工程及工业通风课程设计任务书

暖通空调及制冷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前期课程为暖通空调和空调用制冷技术。通过设计将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各门专业课知识;进一步体会各门课程的特点、相互间的联系及在实际工作中的衔接关系;初步掌握工业或民用建筑制冷、空调和通风设计的一般设计程序、方法;熟悉相关的设计标准、规范和手册,了解现行暖通设备的性能及特点。进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天津市梅江南11号地办公楼空调制冷通风设计 三.设计原始资料 1.建筑地点:天津市。 2.室外计算气象资料(冬、夏)按暖通空调设计规范选用。 3.建筑概况:该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总面积约4406.51㎡,其中地上3279.94㎡,地下1126.57㎡。建筑总高度14.25米(至檐口起坡点)。其中地下室为设备用房和食堂,层高3.98m;一层为办公接待及展厅等,层高4.5米;二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层高3.9米;三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层高3.9米;各房间吊顶后净空高度见建筑剖面图,各层楼板厚150mm。不详之处详见建筑、结构图纸。 4.设计计算依据: 1.室外计算参数: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4℃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9℃ 夏季空调日平均温度29.2℃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11℃ 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4℃ 冬季冻土深度69cm 夏季平均室外风速 2.6m/s

冬季平均室外风速 3.1m/s 2.室内计算温度 3.换气次数 4.建筑热工数据 依照建筑设计说明及图纸查阅相关资料确定。 四.设计说明书主要内容 (一).计算工作 1.根据给出的围护结构,计算各楼层通过维护结构的冷、热负荷。2.计算室内人员、照明及设备的发热量及散湿量。 3.确定各房间(楼层)新风量。 4.空气平衡、热、湿平衡计算。 5.风系统和水系统的水力计算。 6.地下室排烟计算。 7.主要设备的选型计算。 (二).方案确定 1.各楼层空调系统形式方案确定。 2.各楼层排风方案确定。 3.冷冻机房方案确定。

深化设计的一般步骤

1、关于深化设计 深化设计,就是施工单位根据设计蓝图、标准图集、施工规范的要求。凭借自身的施工经验及人才优势,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原设计进行优化、调整、完善。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设备安装图纸过粗,过分依赖专业设计,且专业设计之间缺乏沟通,加之一些专业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变化,因此如果一味的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则会造成返工浪费,不仅延误工期,也造成物质、人力的损失。 2、深化设计方向 在过去的施工中,虽未提及深化设计,但也做了部分深化设计的工作。例如在单项工程开工前,都要召开几次现场协调会,召集各专业工长,对所有的管线进行大致的排布并按此图施工。这种现场协调会不能达到深化设计的深度。而在真正实施的深化设计中,要求将各专业设备、管线根据设计原图纸在同一张图纸上进行综合布置,且综合布置的管线图要达到施工图标准,交业主、监理、设计院审核、签认后才能施工。使得大部分问题得以在深化设计中解决,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⑴对各专业得管线进行综合排布,提高或保证一定吊顶标高,使各类管线排列有序、美观简洁。 ⑵结合本工程得创优计划要求,对设计图纸进行细化,标注出部分节点的具体做法,保证工程的实施效果。

⑶对设计蓝图进行优化、对使用功能进行完善。这是目前正在逐步拓展的方向。 3、深化设计的基本步骤 ⑴争取业主、监理及设计院的支持、配合:特别是设计院的配合,因为需要设计院提供各专业设计图纸电子版,有了各专业设计图纸电子版后我们的工作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同时深化图纸设计贯穿整个建筑施工过程,涉及工程前期投资控制、工程的施工图设计阶段至施工过程中的各方单位配合等问题,也涉及到建筑的某些使用功能的局部调整,各种材料设备的选型,部分精装修的方案确定。项目进场后,项目积极与业主沟通,并指出以往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往往与设计缺陷有关。使业主正确认识到深化设计图纸的重要性,让业主会同各分包单位同项目一道进行深化图纸设计。 ⑵成立深化图纸设计小组,组织各专业工长组成深化图纸设计小组,实行人员分工。人员落实后,开始着手宏观的深化图纸设计,并把深化图纸设计得出的问题进行汇总归档。我们在讨论具体的解决方案时,会同业主、监理、设计院及分包方的专业工长,一起进行深化图纸设计,商量出最好的施工方案,并把最终的解决方案形成文字记录,并把它反馈到电子版上,形成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即有具体施工说明及尺寸的平面图或剖面

阀体零件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阀体零件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 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阀体零件工艺方案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机电(1)班 届别: 指导教师 年 7月 目录(共12页) 一、零件的分析 (1) (一)零件的作用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1) 二确定生产类型 (1) 三确定毛坯 (1) 四工艺规程设计 (2) (一)选择定位基准: (2) (二)制定工艺路线 (3) (三)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8)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9) 五余量表格 (10) 参考资料:《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热加工工艺基础》 《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机械制图》 一、零件的分析 (三)零件的作用 阀体,泵体等均属于箱体类零件。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支承,包容,保护运动零件或其它零件。 本题目的阀体是球阀中的主体零件,它容纳阀芯,密封圈,阀杆,填料压紧套等零件。它的大致形状类似于三通管,左端方形凸缘上有直径为50,公差等级为11级的孔与阀盖配合,右端外螺纹作用连接管道,上部直径18H11孔与阀杆配合,从而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 (四)零件的工艺分析 经过查找手册和热加工工艺基础课本,中碳铸钢ZG230-450具有良好的性能,适用于受力不大,要求韧性的零件制造,例如轴承盖,阀体等,因此零件材料选ZG230. 1:根据零件图分析,为了便于铸造,毛胚只铸造出水平方向的孔,竖直方向的孔用钻床加工,为了铸造效率,选择用金属型铸造。 2:因为水平方向的孔很多,且在同一中心线上,因此在加工时用水平方向的外圆做粗基准进行加工,则能够保证所有的孔同轴。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 23机房工程 23.1一般规定 23.1.1本章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的设计。 23.1.2机房工程设计包括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等场所的建筑结构、空调、给排水、供配电、接地、消防、安防、环境和设备监控等系统的要求。 23.1.3机房工程设计应确保智能化和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3.2机房 23.2.1机房是指民用建筑物内为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交换设备、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存储设备、通信设备、控制设备、系统布线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空间,包括数据机房、通信机房等。 23.2.2根据机房所处行业/领域的重要性、使用单位对机房内各系统的保障、维护能力及由于场地设施故障造成网络信息中断/重要数据丢失在经济和社会上造成的损失、影响程度,将机房从高到低划分为A、B、C三级。 23.2.3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见表:13.2.3—1,各级机房举例见表:13.2.3—2。 表23.2.3—1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 要求 等级 分级标准性能要求系统配置 A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A 级: 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A级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容 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期 间,场地设施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 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 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系统配置:2N,2(N+1)系统配置 说明: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相同配置的 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两套系统在 工作 B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B 级: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 较大的经济损失;2电子信息系统运 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B级机房内的场地设备应按冗 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 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 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系统配置:N+X(X=1~N)系统配 置说明:系统满足基本需求外,增加了 x个单元、x个模块或x个路径。任何x 个单元、模块或路径的故障或维护不会 导致系统运行中断 C级不属于A级或B级机房的为c 级机房 c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 地设备应按基本需求配置,在场地设 施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保证电子信息 系统运行不中断 系统配置:N 系统满足基本需求,没有冗余 注:1冗余: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或全部部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1绪论....................................................... (1) 1.1设计目的 (1) 1.2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1) 2 设计基本资料 (2) 2.1建筑概况 (2) 2.2设计参数 (2)

3 负荷计 算....................................................... ..2 3.1冷负荷计算方 法 (2) 3.2空调冷负荷计 算 (2) 4空调系统方案的确 定 (5) 4.1空调末端系统方案比 较 (5) 4.2 空调水系统方案比较确 定.... (6) 4.3 风机盘管的布 置 (7) 5 设计方案计算及设备选型....................................... . (7) 5.1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处理过程及送风参数确定................ . (7) 5.2风机盘管的选型计 算........................................ . (9) 5.3新风机组选择计

算........................................ .. (11) 6 空调系统水力计算 (11) 6.1空调风系统水力计算 (11) 6.2空调水系统水力计算 (13) 7 气流组织............................................ .......... .14 7.1布置气流组织分布.................................. .. (14) 7.2散流器选择计算.......................... (14) 8消声、减振及保温设计......................... .. (15) 8.2 减振设计......................... . (1) 6 8.3保温设计......................... .. (16)

深化设计方案模版

XXX项目深化设计方案

项目名称:甲方:乙方:

目录 XXX项目深化设计方案 (1) 一、背景概述 (5) 二、系统设计 (5) 2.1本项目实现功能 (5) 2.2本项目达到效果 (5) 2.3系统架构 (5) 2.4应用系统设计 (5) 2.5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5) 2.6网络及安全系统设计 (5) 2.7机房及相关配套设计 (6) 三、项目实施计划 (6) 3.1项目管理计划 (6) 3.2项目质量管理计划 (7) 3.3项目资金管理计划 (7) 3.4人员配置管理计划 (7) 四、测试方案 (8) 4.1测试目的 (8) 4.2测试人员组成 (8) 4.3测试验收规范 (8) 4.4问题处理 (9) 4.5具体测试内容 (9) 五、应急处理 (10) 5.1系统应急方案 (10) 5.2应急处理流程 (10) 5.3预防措施 (11) 六、验收 (12) 6.1验收标准 (12) 6.2系统功能验收 (12) 6.3验收小组成员 (13)

6.4验收方式 (13) 6.5交付物的移交 (14) 6.6验收程序 (14)

一、背景概述 XXXX 传统的安全产品基本都是在南北向业务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研发设计的,这些产品在向云数据中心移植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比如部署困难,计算开销太高,策略管理不灵活等等。 由于云数据中心动态灵活的特点,过去的安全技术在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过的,因此很难解决的一些新的问题,例如虚拟机迁移、混合云管理等。 二、系统设计 2.1本项目实现功能 XXXX 2.2本项目达到效果 2.3系统架构 2.4应用系统设计 XXX。 2.5终端系统及接口设计 XXX 2.6网络及安全系统设计 (一)网络系统设计

在线交易二手市场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

在线交易二手市场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软工1401 ** 201422******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此概要设计说明书实现一个简易的基于校园网在线交易二手市场系统,对交易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接口设计、界面总体设计、系统出错处理设计以及系统安全数据进行了说明,在以后的软件测试以及软件维护阶段也可参考此说明书,以便于了解在概要设计过程中所完成的各模块设计结构,或在修改时找出在本阶段设计的不足或错误。 1.2背景 A.待开发软件系统名称为: 在线交易二手市场; B.任务提出者:** 开发者:** C.使用用户能在校园网上进行交易的系统。 D. 按照《在线交易二手市场系统需求分析说明书》为基础来具体细化系统所具备的所有功能及功能的实现方法和接口。 1.3 开发环境 Visual Studio 2010 Mircosoft sql server 2008 Express

PowerDesigner 15.1 1.4定义 本系统:基于校园网的在线交易二手市场系统设计与实现 1.5参考资料 《基于校园网在线交易二手市场需求分析说明书》 《项目计划表》 《校园网在线交易二手市场系统_数据库模型》 2.总体设计 2.1设计目标 基于校园网的在线交易二手市场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⑴为师生提供展示商品及表现学校形象的平台。 ⑵为用户提供商品信息查看、在线商品订购、商品浏览等功能。 ⑶采用动态网页技术,使页面中展示的商品信息更具时效性、先进性。 ⑷提供客户互评及客户给商品评论功能,收集用户对商品的意见及看法。 ⑸提供后台管理页面,简化了用户信息、商品信息、订单信息等系统数据的维护操作。 2.2运行环境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doc 34页)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doc 34页)

目录 - 22 -

- 22 -

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空气调节技术已是保证室内良好环境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技术。经济的发展使从事空调设计人员越来越多,对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其他行业的人也越来越多的关心空调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尤其是近年来能源危机的出现、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空调设计提出了新的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成了当前各国空调制冷行业的研究方向。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各种空调应运而生。如变频空调,它是目前空调消费的流行趋势,节能环保,能耗低;无氟空调,由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所催生,无氟空调是众所期待的产品;舒适性空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健康是空调发展的主题之一,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拖多的发展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居民居住环境的巨大变化,也为自身发展指明了方向。目前,对于办公楼的空调系统比较推崇的空调方式是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这种系统灵活性大,能独立的调节室温,不但节能,而且健康,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生产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空调技术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同时也在积极研究环保、节能的空调产品和技术,已经投入使用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燃气空调、VAV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等。本次设计中采用风冷螺杆式冷热水机组作为空调系统的冷热源,这样一台机组夏季可进行供冷,冬季又可进行供热。风冷螺杆式冷热水机组利用室内外空气作为冷热源,它不用冷却水泵、冷却水管路及冷却塔,省去了庞大的冷却水系统,投资省,安装方便。 总之,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进步,节能、环保、健康、智能控制已成为空调发展的大趋势。 - 22 -

深化设计方案思路及流程

钢结构深化设计思路及流程 、钢结构单位在拿到图纸后,项目专职深化人员首先要对整套图纸读懂吃透。对图纸表达不详细或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归纳整理以书面的形式向总包、设计进行正式提交,在下一个设计周例会上进行答疑再对答疑结果,总 包、设计进行签字确认。钢结构深化单位在拿到正式的签字确认单后,方可 进行下一步工作。 、按照深化的程序要求对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案进行会审。深化设计过程 应包含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节段划分方案、制作精度控制方案、质量检测方 案、 关键节点的计算分析以及与深化设计有关的整体分析等内容。 (1)钢结构深化设计开始前,按IS09001的程序文件的要求, 对钢结构制作和安装方案进行会审。 (2)深化设计过程应包含钢结构制作工艺流程、节段划分方案、制作精度控 制方案、质量检测方案等内容, ⑶深化设计流程图如下:

详图设计单位确定杆件分段位置、 加工工艺图 纸分批情况及图纸提交时间 图纸交底及工厂 开始下一批图纸设计 服务 1 P 设计结束,提交完整设 计图纸 (4) 深化设计出图思路 钢结构进行具体深化。对每个单体的重要关键节点以及构件图重要的焊缝形式等 深化图送 * 校对、审核并修改 根据招标单位提供的本工程钢结构图纸、 补充文件及招标文件,对本工程的 完成一批图纸及自校 施工图设 计方 确认 施工图设 计方 确认

交设计、业主、监理确认后,方可下料制作作为工程施工及验收依据。 (5)先进的钢结构深化设计软件 本工程的深化设计采用CAD4行三维建模。 (6)图纸深化设计进度控制及保证措施 1)图纸深化设计进度控制 中标后,设计部根据工程总进度和资源情况排出“深化设计进度计划图”, 明确本工程各结构设计进度节点,确保满足本工程总体制作进度; 在设计院提交总体设计资料前,我公司将组建专项设计组,派1-2名深化设计人员到设计院提前熟悉设计内容,领会设计意图,以确保图纸转化按照总体设计进行; 在完成每个分项设计后,即刻向设计院上报并申请深化设计图纸的审批,对 审批后需要修改的部分,及时进行修改,直到审批合格; 实行“设计倒计时”制度,使每个人明确自己分项设计进度对于总体设计进度的重要性,目标明确,确保节点。 2)图纸深化设计质量保证措施 中标后,业主、总承包单位和设计院就本工程进行技术交底,同时提供完整的结构设计图。我公司设计部首先组织专人详细阅图,对作图范围、图面表达、构件编号等进行统一的规定。然后开始工作图的转化设计; 为保证设计交接工作的顺利进行,将设立该项目专职负责人,强化与设计院及安装现场的联系与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工作图的设计完全贯彻原结构设计的思路和意图,并且可以将根据现场安装的需要而增设的安装作业所需的一些临时装置绘制在工作图上,以便于在工厂直接加工,减少现场的工作量,加 快施工进度; 在设计过程中,如发现设计图有疑问,立即与总承包单位和设计院联系,经过协商达成一致后,进行修改; 实行图纸的自审、专审制,即在工作图设计完成后,先进行自审,然后由专审人员进行审核,审核后设计人员进行确认并修改图纸,然后二次出图,再由专审人员进行审核并修改,最后将通过审核的图纸绘制出图,经原设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投入生产; 在构件加工过程中,如发现工作图有错误或原设计图有修改,工作图设计人员应及时进行确认,然后修改图纸发修改图,同时收回原图,以免发生混淆。 我公司将为本工程的深化设计编制严格合理的工作流程和控制程序。同时根据中国钢结构行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建设部颁布的各项制图标准和设计规范的本公司的深化设计标准,建立起完善的三级审核制度。设计制图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国家和部委的规范与规程以及本公司的深化设计标准完成自己负责的设计制图工作,并要经过以下检查和审

空调工程课程设计报告说明书

第1章绪论 1.1设计目的 “空调工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本课程的课程设计也是专业课学习的重要环节。在做设计的过程,通过查阅各种规范和资料,使我们的专业知识更加扎实。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将使我们对专业知识有更进一步理解掌握,同时还将培养我们的信息获取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而且我们要应用一些办公软件,像word、excel,熟练应用这些软件将对于我们更快、更好编辑说明书和进行大量的数据计算处理有很大帮助,并且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我们也将用到这些东西;在设计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习应用CAD,鸿业,天正暖通等专业设计软件,这些软件为我们提高画图的效率和进行一些修改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性,同时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制图基础。 通过设计,我们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我们对此类问题会有深刻的印象,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积累的宝贵的经验。 1.2 设计任务 福州市某酒店的一二层中央空调设计,包括:建筑物冷、湿负荷计算,送分量的确定,排风量和空调系统设计计算,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以及管道的水力计算,施工图的绘制,设计及施工说明的编制等工作。 1.3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下一层为设备机房,地上一层为大堂、西餐厅、保龄球馆等,二层为餐饮、康乐等,三层为多功能厅、KTV等,四层至十二层为客房,地上部分建筑面积约12000m2,建筑高度为44.7米。本次设计内容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一层的通风、空调系统。

第2章设计依据 2.1 气象资料 由福州属于夏热冬暖地区,在鸿业软件负荷菜单工程地点气象参数中查得福州市气象参数如下表: 表2-1 室外气象参数表 室外设计参数(夏季)如下表: 表2-2 夏季室外计算参数表 2.2 房间参数说明 各房间人员密度和照明密度如表中所列,人员体力活动性质参见表3-15[1]选取不同室温和不同劳动性质的散热量和散失量。不同房间室内计算参数(夏季)如下表所示: 表2-3 各房间人数及面积统计表

系统概要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书)

[招生管理系统] 概要设计说明书 [V1.0(版本号)] 拟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零零八年十月二十二日]

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本说明书交给各个被调研单位审核,并经领导层讨论通过后,软件开发小组成员将以这本说明书为框架开发新的系统。 1.2背景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基于XML的网上招生管理系统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 石河子大学 c.本项目开发者 d.本项目用户 石河子大学招生办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2.1.1功能规定

2.1.2系统功能 能对各招生子单位进行管理 能添加、修改、删除、考生信息 能对考生进行分类管理 能将考生信息导出至网上信息发布子系统 能根据各分类统计考生信息 能添加新的管理员 能修改管理员的密码 2.1.2.1精度 由于采用数据库技术并且用户的应用领域对数据精确度的要求不高,所以这点在系统中表现得比较少,但是用户数据的安全性与正确性是完全保证的,所以对用户的使用没有多大的障碍。 2.1.2.2时间特性要求 本系统的数据库较小,所以程序在响应时间,数据更新处理时间上性能是比较突出的。而且也正由于数据量相对较少,故在数据传输时间和系统运行时间上表现的较让人满意。 2.1.2.4可靠性 由于系统较小只保留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 2.1.2.5灵活性 由于系统较小只保留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2.1.3输入输出要求 2.1.4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机械工艺设计说明书

机械制造术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 年 7 月7 日

目录 1.零件分析························ 3页 1.1零件作用分析························3页 1.2 零件工艺分析···························3页 1.3零件的生产类型······························4 页 2.毛坯的选择····························4 页 2.1选择毛坯······························4页 2.2确定毛坯尺寸及公差························4 页 2.3设计毛坯图···························6 页 3.工艺规程设计···································7 页 3.1 定位基准的选择·······························7页 3.2 制定工艺路线····························12页 3.3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12页 3.4 加工工序设计································13页 3.5 时间定额计算····························19页 3.6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工序卡·······21页 4.摇杆轴支座各工序专用夹具设计········25页 4.1粗精铣上下端面专用夹具··············25页 4.2粗精铣左右端面专用夹具··············页 4.3钻2-m m孔专用夹具··············页 4.4镗m m孔专用夹具················页 4.5铣3m m轴向槽专用夹具·················页设计总结······································ 27页参考文献········································ 27页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 1 总则 1.o.1 为了在民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贯彻节能的方针,正确执行国家现行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程),特编写《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给水排水》(简称《专篇》)。 1.0.2 民用建筑节能是指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和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其主要内容是降低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日常运行能耗和采用可再生能源。 1.0.3 本《专篇》适用于全国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民用建筑与居住小区的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其他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可参考使用。 1。0.4 本《专篇》是对2003年出版的《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给水排水》(简称《措施》)的补充。 1.o.5 本《专篇》是在总结以往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对国家现行有关节能的法规、标准、规范(程)的细化和补充,提供各种设计参数、方法及技术要求供设计人员使用。但本《专篇》不能代替现行法规、标准、规范(程)。 1.o.S 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会有新的或修订的法规、标准、规范(程)颁布实施。如本《专篇》与其不符时,应以新颁布的法规、标准、规范(程)为准。 1.o.7 设计中应同时贯彻“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的方针,并应执行地方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程、定)等。 1.0.8 应在技术合理、经济可行的条件下,积极采用节能技术,处理好节能与经济性之间的关系。 2 综合节能措施 2.1 给水 2.1.1 应按现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选取给水用水定额,缺水地区应选低值。 1.有地方标准时,可参照确定。 2.可结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第4.O.3条规定的区域条件和用水定额确定。 3.当采用巾水、雨水等作为冲厕等其他用水时,应相应减去此部分用水定额。 2.1.2 采用合理的供水系统。 L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 1)通过调查收集和掌握准确的市政供水水压、水量及供水可靠性的资料,为合理设计给水系统、利用市政供水压力提供依据。 2)根据用水设备、用水卫生器具和水嘴的供水最低工作压力要求,确定直接利用市政供水的层数。 2.高层建筑给水系统分区。 1)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特殊情况下不宜大于0.55MPa;水压大于0.35MPa 的人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 2)各分区低层部分的卫生间,入户管(或配水横管)上宜采取适当的减压措施。 3)减压阀的设计选用要点: ①不宜采用共用供水立管串联减压分区供水的方式。 ②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重要措施。 a(根据实测:DNl5陶瓷阀芯水嘴静压时为P;0.37MPa、全开时,流量Q二O.46L/s,为设计额定流量0.15-0.20[is的3。07-2.3倍,因此,给水系统分区设计中,应合理控制各用水点处的水压,以达到节水节能的目的。 b.给水分区低层部分卫生间人户管处经支管减压后的供水静压力在满足卫生器具给水配件额定流量要求的条件下,尽量取低值;住宅卫生间人户管水表前的供水静压力宜不大于0.15MPa。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

2011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风与空调工程》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计算目的 通风与空调工程课程设计计算是通风与空调课程教学之后,学生顶岗实习之前的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计算,使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根据所学通风空调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程序、步骤,完成三层商场夏季供冷中央空调系统设计,使学生学会查阅和使用设计资料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课程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职业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 (一)、设计题目 《某市三层商场夏季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二)、设计原始资料 1、室外气象条件 1)、夏季室外空气调节干球温度 35℃ 2)、夏季室外空气调节湿球温度 28.2℃ 3)、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81% 4)、夏季室外风速 2.6m/s 5)、夏季大气压力 100.09kPa 2、室内设计计算参数 1)室内设计计算干球温度 26℃ 2)室内设计计算相对湿度 60% 3、土建条件 (1)屋顶属于I型,面积为600m2,传热系数K=0.64W/(m2·K) (2)外墙传热系数K=1.5W/(m2·K), 面积为55.2m2 (3)塑钢外窗传热系数K=3.1W/(m2·K), 面积为4.54m2 (4)一层橱窗传热系数K=3.85W/(m2·K) (5)层高地下室5.1m,一层5.4m,二层4.5m,三层4.5m。4、室内负荷条件 (1)人员 一层超市:0.8人/m2;二层服装:1人/m2;三层家电:1人/m2 (2)照明格栅灯、筒灯:30 W/m2 (3)动力扶梯:11 kW/层 5、新风量:10 m3/ h·人 6、其他条件:空调设备运行10h,开灯时数10h,人员在室内停留时间10h 7、动力资料水源:自来水;电源:220/380v, 热源:由集中锅炉房供给50—65℃热水 二、空调系统的划分及空调方案的确定 由于商场的人员多、湿负荷大,新风需求量大,过渡季宜采用全新风系统,因此本商场空调系统采用定风量全空气系统,根据现有条件,本系统采用电制冷螺杆机组作为冷源,机组及附属设备布置在地下室内,冷却塔放置在屋顶。根据建筑平面结构特点和风口布置模块化思想,拟采用散流器送风,风口、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