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瘟疫教学及资料

中医瘟疫教学及资料
中医瘟疫教学及资料

瘟疫

刘臣彬

第一部分,中医教科书所论瘟疫。

一、概说:

瘟疫是感受疫厉之气所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内经.素问.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论大小,病状相似”。清代叶子雨说:“疫者,犹徭役之谓,大则一郡一城,小则一村一镇,比户传染”。由此可见,瘟疫是指传染性剧烈的疾病而言,虽与温病同类,但流行的大小与发病的缓急、大有不同。

本章所论,主要是以吴又可、余师愚所论之瘟疫为主,因吴氏所论为湿热之疫,余氏所论为暑燥之疫,各有其代表性。

二、成因

瘟疫的成因,主要是感受疫厉之邪气,至于疫厉的形成,叶子雨认为是:旱潦、兵火之余,烈日郁蒸尸骸之气,与亢胜之气混合,化为疫厉之毒,散漫于天地之间,沿门阖镜最易沾染。由此可知,疫厉之气是不同于一般六淫之邪的。

三、病机

(一)、湿热疫

本病邪由口鼻而入,舍于伏膂之内,附近于胃,即《内经》所谓“横连募原”,故初起憎寒壮热,嗣后即但热不寒,日晡益甚,脉不浮不沉而数。头痛身疼,舌上苔白如积粉等湿热秽浊遏于募原的症候。热淫于外,则有太阳表证,内溃化燥,则有阳明里症。它与外感温病初起由卫至气的机转不同。

(二)、暑燥疫

本病是淫热火毒,盘踞阳明,上扰神明,内攻脏腑,故初起既有恶寒发热,头痛如劈,两目昏瞀,腰如被杖,腹痛如搅,吐泻兼作,躁狂不安等表里脏腑热毒炽盛症状,此时,气血内燔,五液被煎,其变最烈。余氏所论,最显著的是有发扬性与郁遏性两类,前者热毒尚易清解,而后者险恶丛生。

四、辨证施治

温热疫和暑燥疫在治疗上有所不同,大抵湿热之疫多兼秽浊,邪在募原半表半里之分,有外出于表,内入于里两种,故治疗以疏利透达为原则,不可用强汗或攻里之药徒伤正气。暑燥疫则以火毒为重,治以清热解毒为原则。尤禁妄汗妄攻。

(一)、湿热疫

1、初起憎寒壮热,嗣后但热不寒,初得之二、三日,其脉不浮不沉而数,昼夜发热,日晡益甚,头痛身疼。其邪在募原,治以达原饮。

本病初起,虽似伤寒,但来势急骤,寒热俱重,这就与伤寒的寒重热轻不同,且本病不经汗解,很快就但热不寒,不若伤寒表解后,热邪内传,阳明证才能出现。但热不寒,脉数不浮,更可作为并不在表的辩证依据。由于湿浊热邪,遏于募原,浮越于太阳之经,所以憎寒壮热,头痛身疼。热盛于里,所以脉象见数,而发热日晡益甚。除上述脉证外,其舌苔必见浊腻,甚至状如积粉,是湿挟秽浊内阻之象。所以称它为湿热相搏之疫,故用达原饮直达募原,透达郁遏之邪。本病邪不在表,所以忌用发汗,胃腑不实,所以忌用攻下。热中有湿,则不能单施清热,湿中有热,犹忌片面燥湿。故本病初起汗、下、清、温皆所禁忌。

达原饮(参《瘟疫论》)

槟榔10克、厚朴5克、草果5克、知母5克、白芍5克、黄芩5克、甘草2.5克

水煎服。

注:这是原版剂量,临床运用时,建议加10倍。考虑不加计量,药量不足,达不到饱和度,起不到作用。其他方剂剂量,由我编写,根据临床经验添加。

槟榔、草果、厚朴温运气机,疏利湿滞,知母、白芍滋阴和血,黄芩清热,甘草和中,合同以达募原之邪。

2、秽浊较重,舌上苔如积粉,服达原饮后舌变黄色,随现胸膈满痛,大渴烦躁,达原饮加大黄下之;如果下后热渴少减,继而复发,舌变黑生刺,鼻如煤烟的,用大承气汤急下之。湿热秽浊壅遏募原,不从表分透达,而反化热内传阳明,所以原来的如积粉的舌苔,转为黄色,随现胸膈满痛,大渴烦躁,此乃募原湿浊之邪,仍然锢结不解,内传阳明之热,逐渐化燥阻塞胃腑,故再以原方加大黄,以透募原之邪,撤阳明之热。但本症势烈变急,邪毒重者,每多一日数变;若下后病逝虽然稍减,迅即复烦发热,舌由黄边黑且有芒刺,为邪已化火而成大热大实之症。此时必有胸腹满痛等症,病变至此,阴津有立亡之势,故主用大承气汤急丅热实,以救将竭之阴。

达原饮加大黄方,即达原饮加大黄。

大承气汤:

大黄25克(后下)、枳实15克、厚朴15克、芒硝(冲服)

水煎服。

3、募原疫邪内传阳明,壮热口渴,脉洪数,大汗出,舌苔黄,白虎汤治之。

壮热口渴,苔黄脉数,系募原疫邪化燥内传,燔炽于阳明的证象,故以白虎汤,清泻阳明之热。

白虎汤:

生石膏100克、知母25克、甘草25克、粳米25克

水煎服。粳米一般用淮山药代替。

4、温疫发斑,色紫赤,烦渴狂言,脉洪而数,化斑汤合犀角地黄汤治之。

疫毒化火,津液被灼,则口干渴饮,燔灼营血,则外发为斑,神明被扰则狂言乱语,故用化斑汤合犀角地黄汤以清火解毒。

化斑汤合犀角地黄汤:

犀牛角25克、玄参30克、生石膏100克、知母30克、甘草25克、粳米25克、黄连25克、黄芩50克、黄柏15克、栀子25克

水煎服。

按:火毒俱盛,病势颇重,故需化斑汤清热化斑,凉血解毒,黄连解毒汤清热泻火。(二)、暑燥疫

1、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如劈,两目昏瞀,骨节烦疼,腰如被杖,烦躁谵妄,甚则吐衄,口干焦,舌上生刺,吐泻腹痛,脉沉而数,清瘟败毒饮治之。

火毒之邪,淫于肌表,则恶寒发热;内扰神明,则烦躁谵妄;上攻则头痛如劈而呕;下注则腹痛而泻;此即《内经》所谓“冲上,皆属于热”、“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之候。热入营血,迫血妄行则为吐衄;津液消灼则口干唇焦,舌上生刺,火毒充斥表里三焦,病逝至为危急,故用辛凉重剂合咸寒甘苦败毒之品,兼清表里气血之邪热,以解毒避瘟。

清瘟败毒饮(参《疫疹一得》):

生石膏300克、犀角30克、黄连20克、栀子30克、知母30克、玄参30克、甘草30克、连翘30克、竹叶30克、黄芩30克、牡丹皮30克、桔梗30克、赤芍30克、生地30克

水煎服。

犀角用水牛角代。

按:《温热经纬》云,“此十二经泻火之药也——重用石膏直入胃经,使其敷布于十二经。以退其淫热。佐以黄连、犀角、黄芩泻心肺火于上焦;丹皮、栀子、赤芍泄肝经之火;连翘、玄参泄浮游之火;生地、知母,抑阴扶阳,泄其亢甚之火,而救欲绝之水;桔梗、竹叶载药上行,使以甘草和胃。此大寒解毒之剂,重用石膏则甚者先平,而诸经之火自无不安矣。

附:加减法

(1)、若见疹色青紫,紧束有根,此胃热极盛,血气反瘀滞不行,加紫草、红花、桃仁、当归,以活血清热。

(2)、若斑疹,神昏谵语、合以牛黄丸、紫雪丹开窍泄热。

(3)、若斑疹外出不快,而见腹满胀痛,大便秘结等症,此里实而气机壅窒不通,合以调胃承气汤下之。

(4)、热邪伤筋,筋惕肉瞤动者,去桔梗之开肺,加菊花、龙胆草清热泻肝。

2、若初起六脉细数沉伏于内,面色青紫,昏愦如迷,四肢逆冷,头汗如雨,头痛如劈,腹痛如搅,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痛苦难以名状者,谓之闷疫,先宜急刺曲泽、委中,内服紫雪丹和大剂清瘟败毒饮。

本证是疫毒深伏于内,不能透达于外,以致气血壅滞不畅,而出现一系列的危急症状。如不迅速抢救,很快就会死亡。故急刺曲泽、委中二穴,以泻血分之火毒,然后再内服紫雪丹和清瘟败毒饮。以开达内壅之邪,清透郁伏之火。

紫雪丹

3、初病周身如冰,色如蒙垢,满口如霜,头痛如劈,饮热恶冷,六脉沉细,投清凉热剂,身忽大热,脉转洪数,烦躁谵语,大渴思水,宜再以清瘟败毒饮增石膏、丹皮、犀角、黄连剂量,并加黄柏以治之。

本证火毒深伏,邪不能达,故初起出现的症状,与虚寒相近似。辨证要点,在于色如蒙垢,满口如霜,头痛如劈等症。所以服清热剂后,邪得外伸,真相始露。故宜再投清瘟败毒饮加味以清火解毒。若见周身如冰,以为寒证妄投桂附,必致不救。

4、疫症瘥后,终日昏睡不醒,或错语呻吟,宜用万氏牛黄清心丸治之。

此为疫症瘥后,余热未净伏于包络所致。故以万氏牛黄清心丸,清泻包络余热。

万氏牛黄清心丸(万氏方):

牛黄、黄连、黄芩、栀子、郁金、辰砂

按:本方以黄芩、黄连、栀子泻火,郁金芳香开窍,辰砂镇守心神,合以牛黄以透包络之热。结语:

本章所论主要是以吴又可、余师愚两家所论之疫,分为湿热疫、温热疫两种类型。

湿热疫为邪在募原,证见寒热脉数,舌上苔如积粉,甚或满布无隙,治宜燥湿避秽以达原饮为主方。邪若化燥传入阳明,以白虎汤清泻邪热,若入腑或实则用承气攻下;若深入营血,或扰乱神明,则用凉血解毒。

暑燥疫系淫热之邪为患,见症为发热恶寒,烦躁不安,头痛如劈,腹痛吐泻,甚或斑疹昏痉,治应大清火毒,以清瘟败毒饮为主方随症加减。

同属瘟疫,而其因证脉治,各不相同,可见临床治病,绝不能以病名印定眼目,必须本着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处理。

注:以上是1960年版《温病学讲义》,由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院、上海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五院编辑的教科书。

第二部分:

瘟疫百验方:

建国前出现瘟疫,诸药无效,沈阳三台子一个老中医记录了这些处方,治疗了当时瘟疫,是手写稿件。

瘟疫真方2

瘟疫初起,恶寒发热,咳嗽,烦躁,头痛,目眩,两目胀痛.进一步发展,全身关节肌肉疼痛,遍身出斑疹,手足不能转动,呼吸困难,高热,神昏,谵语,乃至不治。初发病时,极似感冒,如果错误当成感冒,伤寒,一旦用麻黄、桂枝、羌活、葛根、荆芥、紫苏、柴胡、防风、白芍、等药,错误去发汗解表,于是汗多亡阳,津枯液竭,引病入里,之后出现口渴、大热、汗出、烦躁、脉洪,理应用白虎汤加天花粉治疗,反用焦三仙、厚朴、大黄等药,健脾泻下,胡乱补泻,终至不治。要明白瘟疫流行,相互传染,症状相似,逐渐加重、患病早期,舌苔白腻,极似湿气盛,舌苔白如积粉,实是瘟疫特殊标志。先入卫分,后入气分,再侵营分,又进血分,入侵肺卫肌表,表现发热,咳嗽,烦躁,头痛,目眩,全身关节肌肉不适、疼痛,麻木,脉必浮数,舌尖红苔白、用清热解毒之药,从卫分治,一、二剂即解。如口渴,烦躁,大汗出,脉洪大,舌红苔白腻,黄腻,病入气分,用白虎汤加味治疗.如果烦躁,渴重,舌红苔黄,脉象弦数实大,病入营血,必须加、犀牛角、生地、玄参、丹皮、地骨皮、天冬、麦冬,滋阴之药。再出现口鼻流血、紫斑、神昏、谵语,舌红干裂苔黑,脉洪大滑数,弦大实数,弦大滑数,病入血分,用犀角地黄汤、白虎汤、清瘟败毒钦,安宫丸,合起来加减化裁。

瘟疫百验方:

第一方:恶寒,发热,咳嗽,舌质略红,苔白,白如积粉,六脉浮数,右寸滑大,病入卫分。清热化痰。

黄芩50克连翘50克桑叶25克汉半夏25克苦杏仁30克薄荷25克桔梗30克陈皮20克桑白皮30克竹叶20克木通30克生姜30克

水煎服.咽疼重加牛蒡子30克射干20克山豆根75克。

夏天加滑石粉75克。

咳脓血加鱼腥草30克败酱草30克北重楼30克。

第二方:第一方服3——付,未愈者,必烦躁,口渴,六脉弦细而数,或数软无力,病放营分,滋阴清热。

黄芩50克、连翘50克、竹叶30克、薏苡米75克、木通30克、生地30克、天冬30克、麦冬30克、玄参30克、川贝母20克、白茅根30克、芦根30克、白芍30克

水煎服。斑疹,身痒加地肤子30克、白鲜皮30克、徐长卿30克、紫草30克

口渴,烦躁,汗出,脉洪大,病入气分,加生石膏100克,知母50克

渴重者加天花粉75克石斛75克

第三方:第一方、第二方仍不愈者,高热、神昏、谵语、舌质红、或紫红、或红而干裂,苔黄腻,或黑苔,六脉弦滑实大,伴有口鼻流血,为病入血分,当用大量滋阴药。

生地50克、水牛角丝50克、木通30克、竹叶25克、川贝母20克、天冬30克、麦冬30克、玄参50克、白芍50克、丹皮30克、地骨皮30克、石菖蒲25克、栀子30克、连翘50克、黄芩30克、黄连30克、生石膏120克、知母40克、白茅根30克、芦根30克

水煎服.高热抽搐,角弓反张者,加羚羊角丝5——10克。

神昏重加牛黄、冰片、朱砂各3克,研细冲服。

口鼻流血,加仙鹤草100克,刘寄奴75克,侧柏叶50克。

脉促加人参15克

忌口:水产品7天,大豆制品、小米各4天。

第三部分:

附一病例,男孩,10岁,不注意卫生,感染时邪,初起发烧,身疼,经用抗生素、清热解

毒中药,青霉素V钾、罗红霉素消炎,氨酚黄那敏颗粒,约过五日,热退咳嗽,又加急支糖浆、川贝枇杷膏等药,咳嗽渐渐加重,乃至10多日,咳嗽成宿,伴随咳喘。舌尖略红,苔白腻,脉象右寸部滑大,六脉滑数。结合近期医院病历,凡是挂滴流消炎无效,住院1个多月还咳嗽,甚至喘着,号脉皆是右寸部滑大,六脉滑数,数。思之,乃病毒感染所致病症。数日中一直研究用药,反而加重之案例,考虑是病毒,否则西药抗生素、止咳平喘中成药,不可能效果不佳。参考手写稿资料,黄芩清热止咳,专职治疗热咳,鱼腥草、败酱草近代治疗肺炎必用之品,板蓝根抗病毒效果好,甘草重用2——3两止咳显著,量小不佳之理论,有喘加杏仁,治疗平滑肌痉挛治哮喘,量大有毒。组方如下:

黄芩50克、鱼腥草50克、败酱草50克、甘草100克、板蓝根50克、杏仁10克

水煎服。

吃药过程中,停用所有中西成药。忌口,不吃鱼鳖虾蟹7天、黄豆及豆腐制品4天、小米5天,只吃中药4天痊愈。

总结:所有中成药,治疗无效,原因是中成药属于中医丸散类范畴,丸散者缓缓图治也,剂量小,达不到疾病所需要的饱和度,因此,效果不佳。汤者,荡也,含有推墙倒壁之功,剂量大,含有扫荡之意,因此投药后,立刻好转3——4天,而病愈。之后,推荐近期所有发热、咳嗽、乃至出现喘者,皆愈。

2020年2月1日写于家中。

《中外动画史》学期教学效果评价表.

, 《 预 附件 1 《中外动画史》学期教学效果评价表 院、部: 艺术设计学院 学期:2014—2015 课程介绍:(含课程名称、开设班级、教材和教师情况以及教研室名称等) 本学期所带课程为《中外动画史》 开设班级为 13 级数字媒体专业(本科)1—5 班。 所用教材为《中外影视动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年 4 月第一版,作者: 吕江、黄天来,中国高等院校动漫游戏专业精品教材。 授课教师:属于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教研室。 教学过程:(结合教学需要和教学实际从教和学两方面分析) 首先从教的方面来说,《中外动画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基础专业理论课,本课程 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动画艺术形式以及各国动画艺术的人文背景,学会以专业的眼光去观察 动画,基本了解各国动画艺术及其发展,了解中国动画艺术的现状和发展,.提高对动画作 品的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动画人文素养,为今后的动画创作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意图使学生了解中外动画史的相关基础知识,明确教学目的和要 求,帮助学生把握动画发展史,从多角度赏析动画,培养学生动画人文素养,讲解与实例分 析相结合,了解动画前沿趋势,介绍最新的动画发展态势,激发学生学好专业技能的兴趣和 动机,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基础,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影片案例分析和专题讲座等多形 式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就专题的自主研究和展示。 教学结果:(结合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从教和学两方面分析) 教学目标: 中外动画史》作为动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展开 动画专业的学习之前对动画艺术有较为全面的理解以及具有基本的赏析能力, 测专业学习 中的重难点,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借鉴各国及各风格动画,更好得学习后 期专业课程,如《二维动画短片创作》、《CG 电脑绘画》、《定格动画》、《角色设计》、《动画 视听语言》、《场景设计》等课程,并能以客观、有据的视角分析和创作自己的作品。 其次,在作业的处理上仍然存在创新性不足,缺少创新点,模仿的痕迹多,自己创新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 为了更好的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科室中医建设与管理,我们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加强中医从业人员管理 首先坚持中医特色,学习中医药文化,注重中医理论学习。采取了如下措施:制定并实施了科室学习中医计划、中医大讲堂、中医在职研究生班学习、西学中以及外请上级医院中医主任查房等措施保证了中医理论与实践水平的提高。 现科室中医人员占全部医生的80%,建立了中医学术带头人制度,确定吴宏生副主任医师为本科中医学科带头人,负责指导本科室中医特色的传承和创新工作,为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提供决策,把握科室中医发展方向。 学习中医药文化特色,牢固树立将中医传承并发展理念贯穿于全部工作之中,科室在内部装饰等环境形象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特色优势。 科室制定重点病种诊疗方案,并定期优化整理,同时制定重点病种的协定处方,已实施于日常工作中。 二、注重中草药的使用 为了提高中草药的使用,科室制定了奖惩措施门诊草药处方指标必须完成35%以上,如每降1%点,处罚相关人员100元,降5%以上,处罚相关人员500元,并取消院内中药奖励,连续三个月不完成

指标者,调离门诊岗位,完成指标者给予科内奖励。全科中药、中成药使用率达65%以上。 三、积极开展非药物疗法 为了体现中医治疗的多样性,科室门诊已开展足浴、耳穴压豆,新增穴位敷贴等项目,应用比例在10%以上。病房开展了足浴、针灸、耳穴埋豆,并新增语言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等项目达70%。 四、努力提高科研创新 在科室制定协定处方的前提下,注意原始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工作,争取为取得“院内制剂”及申请中医科研项目做好基础工作。 科室争取每年发表中医学术论文三篇以上。 脑病科

教案中医护理常用技术

第次课授课时间授课地点 授课方式理论课( )实验(训)课() 章、节名称中医护理技术计划学时 4 教学目标及要求1.掌握留罐法、温和灸。 2.了解拔罐、艾灸、刮痧的概念、原理和方法。 教学方法 及手段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提问,示教。 教学重点及措施教学重点: 留罐法、温和灸。 教学难点及措施教学难点:闪火法留罐。 解决措施:通过讲解闪火法留罐的过程,视频学习,现场示教,让学生学习掌握。 教具 多媒体(仪器)、幻灯片、示教器具。 注:“信息技术运用”指板书、幻灯片、视频、音频、网络、书籍等。可按统一格式加续页。

讲授与指导内容 教学设计 (课堂互动、信息技术运用及课时分配) 拔罐 一、概述 1、定义:以罐为工具,造成罐内负压,使之吸附体表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2、起源与发展 罐具:牛角罐、竹子、木罐、陶罐、铜罐、玻璃罐、抽气罐、磁疗罐等。 排气法:火力排气法、水煮排气法、注射器排气法、电动排气法等。 拔罐法:留罐法、闪罐法、走罐法、刺血拔罐法、针罐法、水罐法等。 二、作用机理 1、良性物理刺激作用 2、温热作用 中医认为,拔罐可祛除邪气、调整经络气血,使气血阴阳平衡。 本疗法具有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散淤、消肿止痛、拔毒排脓、扶正固本等作用。 三、治疗特点 1、操作简便,经济实用,易学易用,疗效显著,使用安全。 2、罐法多样,取用灵活 3、异病同治,重在调整 4、缓解疼痛,功效迅捷 四、拔罐方法 火罐法 1、准备 明确诊断、选准部位 准备用品:罐具、火柴、酒精、棉球、镊子等。 术前解释 摆好体位 2、操作方法 闪火法 投火法 架火法 闪罐法介绍拔罐、艾灸、刮痧(5min) 讲述拔罐(10min)拔罐方法(10min)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种子学实验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种子学实验 撰写人:张林 学院:农学院

2010年2月25日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学实验 Seed Breeding and Process Preservation Experiment(1) 一、实验课程课号: 课程编号:z 适用专业:农学、农产、农艺教育等 实验总学时数(周学时):16 总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验证实验个;综合实验 4 个;设计实验 1 个;创新性实验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7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针对农学、农产、农艺教育等专业的学生,结合种子学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集中种子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等项目的检测,其中包括5个实验,分别为种子形态构造的观察与种子形态法测定种子纯度、种子净度分析、种子生活力、发芽率和活力的测定、种子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和电子法的比较及玉米种子盐溶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基本上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后工作上的需求,能够独立完成与种子质量密切相关项目测定相关的工作任务。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主要农作物的种子质量监控方面重要指标的测定及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今后从事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教育、生产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实用专业人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对实验课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等给予充分的保证。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教材: (1)颜启传主编,《种子学》,2001年,中国农业出版社。 (2)王振华主编,农作物种子学实验指导,东北农业大学校内教材 2.主要参考书: (1)郭尧君编著,蛋白质电泳实验技术 (2)山东农业大学种子研究室主编,作物种子实验技术,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3)颜启传编著,种子检验的原理和技术,农业出版社 五、考核办法 1、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15分 2、出勤情况20分 共分5个实验,缺勤一次扣4分。 3、学生的实验报告70分 实验报告成绩由各实验成绩平均计算得来,实验报告成绩占实验考核成绩的70%。每个实验报告的成绩给分标准如下: (1)实验结果正确、可靠,严格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字迹工整。100分 (2)实验结果较正确、可信度较高,能够较好的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字迹工整。85~99分 (3)实验结果较正确,能够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但字迹潦草。75~84分 (4)实验结果较差,但书写工整,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60~74分(5)实验结果较差,不能按照实验报告要求书写。50~59分 (6)出现抄袭他人实验结果现象,无论抄袭者或被抄袭者,均给予同等分

中外动画史复习

第一章*动画雏形——西班牙境内的2.5万年前的阿尔达米拉洞窟壁画 *1888年、法国人艾米.雷诺制造出“光学影戏机”, *1892年,法国人艾米.雷诺在巴黎葛莱瓦蜡像馆放映世界上最早的实验性动画。雷诺被认为是动画的创始人。 *1895年,卢米埃兄弟制造活动电影机,公映了他们的第一场电影。 *1914年,美国人埃尔.赫德发明了透明的赛璐珞胶片 *赛璐珞胶片: 赛璐珞胶片也称明片,是一种以醋酸纤维为原料的透明度很好的薄片,制作时将运动的物体和背景绘制在不同的胶片上,在专业的摄影台上叠加在一起进行拍摄。 第二章 *万氏兄弟: 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 *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 *1935年我国第一部有声动画《骆驼献舞》,使我国动画进入了有声时代。 *1941年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亚洲的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第三章 *1957年,中国第一家专业的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了。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我国专门生产美术电影的制片厂,分设动画、木偶、剪纸三个制片部门,集编辑、作曲、摄影、录音、剪接、制片管理等业务于一体,一定时期内代表中国美术片在艺术、技术上的最高水平。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原因: 1、我国电影事业发展的需要 2、美术电影自身发展的需要 3、社会文化教育的需要 *1955年《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是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 *1956年,导演特伟在创作《骄傲的将军》一片中提出了“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 *“中国学派”是中国动画学派的简称,即发轫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熟于六十 年代,收获于七、八十年代的一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 *《骄傲的将军》民族化的表现手法 1、民族化的故事 2、民族化的情节 3、民族化的视觉形式 *1964年,中国风格的鸿篇巨制,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 *《大闹天宫》的成功经验 1、剧本改编 《大闹天宫》一片故事梗概出自《西游记》,动画片在保留原作叙事结构的基础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2088 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总学时:36 理论学时:33 实验学时:3 适应专业:护理中等专业 教材: 1、中医护理学,赵从玲主编,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参考教材: 2、临床常见病护理:山东省泰安卫生学校赵从玲编写; 3、诊断与辩证:内蒙古医学院护理学院韩新荣编写; 4、病因病机:黄河科技学院李高申编写; 5、方药施护:宁夏医科大学高职学院赵淑红编写; 6、阴阳五行学说、中医护理原则:首都铁路卫生学校郭晖编写; 7、藏象:山东省泰安卫生学校何长杰编写; 8、针灸推拿疗法理论: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等卫生学校黄富献编写。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康复贺治疗的活动。《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阐述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护理原则与方法。本课程既突出了知识的实用性和技能实践性,重视理论知识系统性,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注重培养学生掌握中医护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常用技能。为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医护理的高级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学习任务 《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中针灸、拔罐、推拿、刮痧法等是中医基础操作技能的特色,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学习目的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技能操作,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并能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技能,按照中医护理程序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实施护理,成为德才兼备的实用型人才。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农学、植科、种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60 英文名称: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农学专业、植科专业、种子专业必修课 3.课程目的 (1)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病理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栽培作物的主要侵染性病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病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以微生物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学、土壤学、农业气象学、化学、物理学、园艺学等学科为基础,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的植物学、微生物学、气象学、遗传学、作物栽培学、土壤肥料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植物病理学》(第二版).华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 (1)《普通植物病理学》.许志刚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2)《植物病理学原理》.宗兆锋,康振生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3)《农业植物病理学》南方本.陈利锋,徐敬友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4)《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张满良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7年 (5)《中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上、下册).中国农作物病虫害编辑委员会主编.农业出版社.1979年 (6)《Plant Pathology in Agriculture》David W. Par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7)《Cereal Diseases,Their Pathology and Control》 Second Edition, D. Gareth Jones and Brian C. Clifford , John Wiley & Sons, Chichester. New York. Brisbane. Toronto.1983 (8)《Rice Diseases》 Seond Edition, S. H. Ou, Commonwealth Agricultural Bureaux.1985 (9)《Vegetable Diseases and their Control》Arden F. Sherf and Alan A. Mscnab Wiley-Interscience York.1986.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实验课并重 (2)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中外动画赏析》教学大纲

《中外动画赏析》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门课适用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总学时56 理论学时56 实践学时0 制订日期制订人审核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课。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优秀动画影片的分析,从多个角度为学生勾画出动画电影创作的整体线条。由此学会去分析各种风格的动画片和其创作特点,深入了解动画创作的现状。 主要通过从剧作、人物造型、动画设定、镜头画面、CG技术、动画色彩、动画音乐以及市场营销、衍生品的开发等不同的视角,分析影片的成败得失。为学生以后的创作打下基础。方便学生理解和学习动画电影的创作过程。为学生寻求动画艺术上的突破做准备。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动画鉴赏; 2、怎样欣赏动画作品; 3、掌握动画剧本评论书写技巧。 (2)能力目标 1、了解动画艺术鉴赏内涵; 2、提高动画审美鉴赏水平。 三、教学内容 第1章什么是动画 1.1 动画的定义 1. 已有的动画定义 2. 动画定义的总结 1.2 动画的特性 1. 动画艺术的特性 2. 动画片与非动画片的区别 第2章哪些是动画 2.1 动画的常规分类 1. 动画创作目的分类 2. 动画的造型分类 3. 动画的叙事结构分类 4. 动画的审美主体分类 2.2 类型动画 1. 类型动画分类 2. 类型动画的特征 第3章动画的发展是怎样的 3.1 动画的起源和技术发展 1. 原始意象“动画” 2. 早期“动画” 3. 动画技术发展

3.2 动画的发展阶段 1. 早期传统“动画” 2. 现代动画阶段 3. 新媒体动画阶段 第4章各国动画面貌如何 4.1 欧洲动画的发展 1. 法国动画 2. 德国动画 3. 英国动画 4. 俄罗斯动画 5. 南斯拉夫动画 6. 欧洲动画的特点 4.2 美国动画的发展 1. 美国动画发展的分期 2. 美国主要动画制作公司 3. 美国动画的特点 4.3 日本动画的发展 1. 萌芽时期(1917-1945年) 2. 探索时期(1945-1962年) 3. 全面振兴的阶段(1963-1978年) 4. 黄金时代(1978-1989年) 5. 世纪末的辉煌(1990-2000年) 6. 新世纪的发展(2001年至今) 4.4 中国动画的发展 1. 中国动画的历史 2. 中国动画学派的特点 3. 中国港台动画 第5章动画是怎样创作的 5.1 动画创作者 1. 动画创作者与社会 2. 动画创作者的基本修养 5.2 动画创作方法 1.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 2. 原创与改编 3. 改编的方法 5.3 动画制作流程 1. 传统二维动画片制作流程 2. 三维电脑动画制作流程 【知识拓展1】剪纸动画的制作流程【知识拓展2】黏土动画的制作流程第6章动画作品有哪些构成元素6.1 动画叙事 1. 动画的主题 2. 动画的母题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概要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特色和优势 糖尿病是以持续性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不足或者生物作用障碍(机体对胰岛素生理作用敏感性降低 , 或者两者同时存在所引起的。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经历了千百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糖尿病前期 糖耐量减低, 即餐后 2小时血糖高于 7.8mmol/L但低于 11.1mmol/L,是糖尿病的一种前期阶段,其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比正常糖耐量人群约高 100倍,并且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部分,具备与 2型糖尿病相同的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糖耐量减低相当于中医学的“消渴” “睥瘅”等范畴。早在《内经》就有“上工治未病”等预防思想,许多研究也表明,通过中医药健脾、化痰、活血干预治疗, 不仅可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的血糖、血脂, 同时可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 提高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逆转糖耐量异常 , 而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2.减轻或改善临床症状 有些糖尿病患者服用西药血糖虽然控制良好,但口干、疲乏、多汗、四肢麻木、水肿等症状长期存在, 对此西药常感无能为力。但中医能在糖尿病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辨证治疗、对症下药,一般很快可以消除或减轻症状, 使患者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地学习、工作和生活, 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延缓或逆转早期慢性并发症 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方面具有最突出、最显著的优势。糖尿病实际上血糖只是一个表象, 最根本的就是要看到它的最终结局, 就是并发症。糖尿病危 大血管的并发症主要出现在心脏、脑,还有足部大的血管并发症,比如心梗、脑梗,糖尿病足这都属于大血管的病变。还有微血管病变, 比如眼睛视网膜的病变, 可以导致失明;肾脏病变可以导致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采用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的方法治疗,能够明显缓解肢体凉、麻、痛的下肢血管、神经病变症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采用补益肝肾、活血通脉等方法治疗, 可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的吸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教学提纲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报导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科。”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1、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要提高正气,关键要增强体质。《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精神的调摄、身体的锻炼、饮食起居护理、避免过度疲劳和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① 调摄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 加强身体锻炼。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健身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 ③ 生活起居护理。要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亡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④ 药物预防。《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预防疾病的记载。早在明清时代,人痘接种法已得到推广。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等。近年来中草药预防疾病有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好效果。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流感,用茵陈、栀子等预防肝炎,马齿苋预防痢疾等。 (2)防止病邪的侵害:要做好未病先防除了采用以上四方面措施外,还应防止病邪的侵害,因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讲究卫生,防止水源、食物和环境的污染;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对生活起居方面,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等,都是防止病邪侵害的有效方法。 2、既病防变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果断采取一切护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中医药验方和特色疗法

医院中医药验方和中药特色疗法 收集整理工作方案 为保护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医药优秀文化,挖掘医院中医药技术资源,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提升中医药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促进我院中医药事业发展,决定在全院范围内组织开展中医药(含草药,下同)验方和特色中药疗法收集整理工作。 一、组织机构 成立院中医药验方和特色中药疗法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成员及职责见附件1)。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药剂科(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二、工作内容 (一)收集和整理本院人士编著的各种图书和期刊中记载的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 (二)研究和开发具有较高学术和临床价值的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 (三)推广应用研究成果。 三、工作原则 (一)注重自愿无偿捐献 收集整理工作遵循自愿无偿捐献的原则。尊重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持有人(单位或个人)的意愿,鼓励持有人主动无偿

捐献。如果持有人同意捐献,须填写《中医药无偿捐献自愿书》(见附件2)。 (二)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严格执行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尊重捐献人的知识产权。捐献人完成捐献行为后,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将及时为捐献人出具收取证明、清单;协助捐献人综合运用法律的、经济的和行政的手段,妥善协调处理好在收集、整理、出版、应用中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事宜。 (三)注重科学严谨保密 对收集的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要进行鉴定、验证和评估,切实保证安全有效。受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参与论证评估的人员,负有为捐献者及其捐献物保密的义务,不得私自对外宣传、出版、使用和开展研发等活动,违反者将依据国家科技保密有关规定处理。 四、工作步骤与分工 (一)科室收集(2016年9月至2016年10月) 1.药剂科负责收集院内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并审核,报院中医药验方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院中医药验方收集整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全院收集的中医药验方及中药特色疗法进行技术审查。需要补充完善材料或需要调查核实的,将派专家组实地考察。 (二)资料处理(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

发挥中医药特色的具体措施

坚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应用中医药为主,为广大群众防病治病是中医医院的基本办院方向。近年来,这一办院方向有逐渐偏离之势。一般中医医院门诊中医药诊疗率达到50%~60%,住院中医药诊疗率达到40%~50%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据江西省2008年对95所县及县以上中医医院统计分析,业务收入18亿元,其中药品收入8.9亿元,占49.5%,药品收入中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收入3.2亿元,占36%左右。 中医特色淡化优势弱化的原因 中医医院特色不浓,优势发挥不够,中医药治疗率偏低,诊疗方法逐渐西化,中医临床阵地缩小,疗效降低,居民患病选择中医药治疗意向偏低。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制约着中医药行业的持续发展,也影响着政府和社会对中医药行业的看法。其产生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学术发展相对缓慢,临床阵地日渐缩小 中医药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以经验为主的科学,但是随着现代西医技术迅速发展,中医药学术相形见绌。现代西医学与现代科学密切结合,每一项高新技术问世,许多中医药学原有的治疗优势往往被取代,优势变成相对劣势。如清热利水通淋排石被碎石技术取代;活血化瘀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被介入和微创技术取代等等。 另外,中医治疗手段比较单一,而基层中医医院需要健全的综合功能。当前各县级中医医院的就诊病人80%以上是农民,农民应用中医药防治多发病和常见病绝大多数都在乡村解决了。而到县级医院来就诊的大多数是较重的、需要抢救和手术的病,或者是拖延日久需要明确诊断的病。面对此种病人,单纯应用中医药技术就无法适应了。内服中药是中医最常见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偏偏在这个最关键的问题上,在给药途径和口感上都不容易被患者接受,更适应不了危急重症的临床需求。 2.市场竞争激烈,效益压倒特色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行各业都要围绕市场需求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中医医院也是如此。 中医医院员工工资奖金、房屋建设、设备添置、就医条件改善等都要靠业务收入来支撑。加之中医医院建院历史较短,投入不足,占地偏小,房屋拥挤,设备简陋的现状,要在剧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其压力更显沉重。而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反成了中医医院生存发展的弱势,若单纯靠中医药创收,医院难以生存发展,当然会严重影响中医药的广泛使用。 3.中医队伍思维转向,临床选择重西轻中 若一概指责中医队伍后继乏人乏术,未免有失公允,但当今中医队伍缺乏高明的中医临床家,临床思维上西化却是事实。目前中医临床队伍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临床以中医药为主的,以老中医、师承出身的中医和少部分中医医院校毕业生为主,他们临证时多以中医药为主要手段。但他们只是坐门诊,不适合直接主管住院病床。另外一种是中医医院校毕业的中青年中医,他们因系统学习过中西医理论,在第一线主管病房,面对危急重症需要明确诊断,临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一章 *1中医护理学的概念: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人群施以健康照顾与服务,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2中医护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服务对象:研究领域:(1)在研究对象对方面,既涉及患者的疾病护理,病后调摄与康复,又涉及人群的养身保健与防未病;(2)在临床实践方面,既涉及医院的专科护理,又涉及社区护理,(3)在学科任务方面及包括临床护理,还包括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服务对象:既包括患者,又包括健康人群。 3中医护理学的两个基本点:(1)整体观念—即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及人和自然界的统一。中医护理学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2)辩证施护—辩证施运用中医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有关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施护施在辩证的基础上,从疾病的证候定性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制定出护理计划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辩证施决定护理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4中医整体护理:施指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应注意把人体的局部病变与机体整体病理变化统一起来,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根据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及一天昼夜晨昏变化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护理计划。 5证、症、病三者的关系与区别:“病”是疾病的总称,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因此,“病”可以概括“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施指症状,而“证”施证候,是辩证所得到的结果,概括了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的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6八纲辩证的概念: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将疾病的病位深浅、病位性质、邪正盛衰、证候类别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证候,称为八纲辩证。 7扶正祛邪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 8护病求本的概念:护病求本就是在护理患者时必须先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这是辩证施护的根本原则。 9三因制宜的概念:三因制宜护理施指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的差异性,区别对待,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 10治未病的概念: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维持机体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即被称为“治未病”。 11阴阳:(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寒证、里证、虚证属于因证热证、表证、实证属于阳证 (1)阴证:多因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所致。临床可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便溏,尿清,舌淡胖嫩,苔润滑,脉沉迟等。 (2)阳证:多因体内热邪炽盛或阳气亢盛所致。临床可见面赤身热,神烦,烦躁不安,声高气粗,口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降,苔黄黑起芒刺,脉象浮数、洪大等。 (3)阴虚证:病理机制是阴液亏损,阴部制阳表现:阴液亏损,阳气相对偏盛而生虚热(4)阳虚证:病理机制施阳气亏损,阳不制阴表现:机体功能减退的气虚证候,阴气相对偏盛而生虚寒 (5)亡阳证:指由于体内阴液大量消耗所表现出阴液衰竭的证候。阴虚而阳亢,表现出一

(完整版)种子学教学大纲

种子学》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种子学学时:32 实验学时:6 学分: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种子学是研究作物种子的特征特性、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规律, 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农学、农师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系统了解种子的形态构造、化学成分的特点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种子发育、成熟的过程和特点,种子休眠、活力、寿命、萌发及种子处理的概念、机理及其变化规律、调控措施,并运用这些理论来阐明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技术原理,熟练掌握种子加工、贮藏、质量检验的操作技术,能在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原理,掌握基本内容,熟悉操作规程,能独立解决种子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种子的涵义,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的内容和任务,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种子的涵义,了解种子学科的历史与发展,种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种子学在实施种子工程中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难点:植物学种子和农业种子区别 第二章种子的形成与植物学分类 1、教学内容 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种子的植物学分类;主要农作物种 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双受精作用及种子的形成和发育过程,熟悉种子的一般形态和构造,了解种子的植物学分类,并从专业的角度对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形态和解剖构造有个充分的认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种皮上的构造及其与胚珠类型的关系;种子的发育和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态结构;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的特点;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难点:胚囊的发育和结构;双受精过程及意义;运用种子形态构造特点进行种子鉴别的方法 第三章种子的化学成分 1、教学内容 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种子水分;种子的营养成分;生理活性物质;其他化学成份; 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 2、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种子的主要化学成分,理解环境条件对种子化学成分的影响。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编号: 02020061 (二)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三)学分: 2 (四)总学时: 36学时 (五)理论学时: 24学时 (六)实践学时: 12学时 (七)课程类别:选修 (八)开课时间:第 3 学期 (九)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二、课程简介: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活动。《中 医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实验课 ( 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 ) 主要讲授各实验项目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是中医 护理基础操作的特色。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 技术操作;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的临床疾病进行整体护理,并且能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与传统医学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 三、跟相关课程的衔接:健康评估、系统解剖学、生理学 四、学时安排 (一)中医护理学课程总学时一览表 章次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10 4 14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4 4 第四章中医护理基本技术 4 8 12 第五章辩证施护 4 4 总计 36 (二)实践项目教学一览表 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实践项目提要学时方法备注 耳穴压豆法、穴位按摩 1 护理技术一 4 实验 法、拔罐法等 2 护理技术二针灸、刮痧 4 见习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40 学分:2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0 面向专业:种子专业(本科、专科) 课程代码:A4201004 先开课程:植物育种学、栽培学、种子学课程性质:(必修课) 执笔人:张洪生审定人: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我国在开始实行种子产业化之后而开设的一门新的课程。它以植物育种学、栽培学和种子学为基础,是研究农作物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以研究大田作物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为主,也包括蔬菜等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研究。其目的在于探索我国现代种子产业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培养新时期从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所需的专门人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是植物生产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兼具农业技术科学和行业管理科学的性质,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是我国高等农业院校植物生产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我国在新形势下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在保持农作物良种优良种性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各种作物各类种子加速繁殖、提高产量的技术措施,并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实际条件具体应用;同时要了解我国种子法规,系统掌握种子行业经营管理的知识与技能;力求全面了解、跟踪国内外种子生产领域的最新理论和先进的技术经验;此外,还应增强振兴民族种业的责任心、使命感和依法治种的观念,使学生毕业后成为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和劳动者,把我国种子事业推向更高水平,加速我国种子产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内容偏重于实用技术理论与技巧的讲解。课堂采用双向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讨论。课堂教学中列举大量现实种子生产及经营管理的范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绪论(2学时)

林雪娇-《经典动画片赏析》教学大纲

《经典动画影片赏析》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总课时:32课时(理论教学32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课程类别:选修课程 总学分:2学分 适用专业:本科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经典动画影片赏析》是本科公选课程。 动画片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反映了儿童的天性,表现出儿童的形象思维,是儿童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动画片能培养和提高儿童敏锐的审美感受力,丰富的审美判断力和审美创造力。目前中国动画片市场处于一个不稳定的过度转型阶段,鱼龙混杂,大量低质、劣质动画片充斥市场,而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影片却是凤毛麟角。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画片与儿童的关系;了解儿童喜欢动画片的原因以及动画片对儿童各方面的积极消极的影响;通过观摩分析中外经典动画片,提高学生的动画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将有效的动画资源用于教学的能力,为将来从事小学教育事业打好基础。 教学基本方式:主要采用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在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同时加强实践能力训练,通过动画影片实例讲解,幻灯片展示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与讲解,并通过课堂动画影片赏析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直观的学习动画影片分析,利用其声、光、电等先进技术辅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记忆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大纲的使用说明:由于本课程暂时无任何教材可用,故大纲的制定以自编教材为蓝本;在每章的教学纲要中都标明了课时、讲授要点、重点和难点,在具体授课时可依此为参照;本课程理论教学32学时,在实际教学中,可结合实际适当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自学的相应内容。 大纲正文 第一章动画片概述课时:4课时(理论教学4课时,实践教学0课时) 基本要求:了解什么是动画。了解当代动画的几种表现类型。掌握动画片的的基本特点。 重点:当代动画的几种表现类型。 难点:动画片的基本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外经典动画片片段欣赏 一、中外经典动画片片段欣赏 二、问卷调查

医院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

近年来,中医西医化,中医院特色不浓,优势发挥不够,中医药治疗率偏低,居民选择中医药治疗意向偏低,中医院对当地医疗市场占有份额不高,综合效益欠佳等,这些问题不但直接制约着我院的持续发展,也影响着政府和社会对中医事业的看法。对此,我院结合本地域的现状,进行了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调研分析: 一、中医药特色不明显 (一)、原因分析: 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但财政的投入少之以少,医院长期实行自负盈亏的核算体制,医院、医生不得不为收入而工作,这就导致中医医生并不以中医手段来治病,很多采用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治疗方式,开药也以开西药为主,而价格低廉、简便灵验的中医药和中医特色疗法逐渐被冷落。 (二)、针对性措施: (一)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 1、我院认为,中医院应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紧紧围绕“中”字做文章。以开展中医诊疗方案为切入点,将中医药特色与优势贯穿全院工作。中医特色与优势的发挥和凸显,是中医医院的办院之基。 针对农村人口多、贫困人口多、经济欠发达的县情,全面向农村基层群众推广使用中医药服务,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在对临床工作的考 核中,突出中医特色,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评估,年底有总结。 同时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2、通过经济杠杆保证中医药特色和优势。我院建立新的考核机制,在每个科室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服务,并树立典型,奖优罚劣,动态管理,相互促进。针对过去有些科室很少使用中草药的情况,医院反复要求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并与绩效工资挂钩,调动临床医生使用中草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中西医学比较而言,优势应该体现在疗效更高、疗程更短、方法更简易、价格更低廉、毒副作用更小方面。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病毒性

种子机械化生产课程教学大纲

种子机械化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一、课程基本情况 [2] [3] 二、课程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农业机械化生产方面的科研成果、先进经验、存在问题和发展探索以及国外的先进经验与技术以及有关的原理、概念与;还可了解我国不同类型区主要作物的生产条件、作业工艺体系、作业机具系统等相关知识。学习不同区域及作物的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机械化体系的特点和适应性,结合有关的分析、计算方法,初步掌握选择、评价农业机械化生产工艺与机具、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讲授方式上,采用PowerPoint 幻灯片和录像教学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达到简明、直观、易于理解的目的。同时,在课堂中抽出一定时间,让同学上讲台交流部分自学内容,以促进同学自主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课程的重点、难点 机组、土地产出率等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基本概念并进行相关计算、不同地域所用农业机械化的类型特点、工作原理、使用方法以及相应的抗旱方法和思路。 五、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安排

课程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特点、体系与展望 【知识点提示】 农业机械化发展至今的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特点我国典型的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及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机械化发展至今的主要阶段及各阶段特点,了解我国典型的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及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与该方向相关的关键技术特点。 【重、难点提示】 重点:介绍农业机械化的主要发展阶段及当前阶段的主要特点。 难点:典型机械化作业方法及其对我国不同机械化农业生产体系的重要作用。 第一节农业机械化的定义与基本内容 第二节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历程 一、恢复生产阶段 二、探索与调整时期 三、行政推动阶段 四、机制转换阶段 五、市场导向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