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72贤人名单及简介

孔子72贤人名单及简介
孔子72贤人名单及简介

孔子72贤人名单及简介

孔子72贤人名单及简介

时间:2014-05-29

孔子72贤人名单及简介

孔子创办私学,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这一说法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所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下面列出其中最有成就的弟子名单及其简要事迹。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

闵损,字子蹇(闵子骞),以字广为人知。比孔子小十五岁,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七十子之一。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于世。

冉耕,春秋末鲁国人。字伯牛。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唐元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

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家贫,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冉氏族普》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有,通称冉有。孔子弟子。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宰予,字子我,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公西舆如,字子上。

司马耕,名耕,字子牛。春秋末年宋国人。生年史料无征。《左传》记载他在哀公十四年去齐,去吴,至鲁时死于鲁国门之外,即公元前481年。

公西蒧,春秋末年鲁国人。公西氏,字子上。

公晳哀,名哀,字季次;一说字季沉。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不详。《史记·游侠列传》说他是“闾巷人也,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据此推测,他出身于平民之家,一生潦倒。家境不富裕。

南宫括,名适,字子容,通称南容。又称南宫韬(《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不详。《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南容三复‘白圭’(三次朗读《诗经》里‘白圭’这首诗),孔子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冶长,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原宪,原氏,名宪,字子思,通称原思,亦成原思仲。生于公元前

525年,卒年不详。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宓子贱,姓宓,名不齐,字子贱。春秋末年鲁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他:“少孔子三十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春秋末年鲁国人。其年龄“少孔子四十九岁”(《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其籍贯,文献没有直接的记载,但从《论语·雍也第六》来看,应是武城(今之山东平邑县南)人。相貌丑恶,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颛孙师,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言偃,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他当是孔子晚年的学生。

孔忠,春秋末年鲁国人。孔氏,名忠。孔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叔仲会,春秋末年人。一说晋人(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郑玄语),一说鲁人(《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叔仲氏,名会,字子期。

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

乐欬,春秋末年鲁国人。乐氏,字子声。

步叔乘,春秋末年齐国人。步叔氏,名乘,字子车。

施之常,春秋末年人。施氏,名之常,字子恒。

颜哙春,秋末年鲁国人。颜氏名哙,字子声。

秦非,春秋末年鲁国人。姓秦,名非,字子之。

左人郢,春秋末年鲁国人。左人氏,名郢,字行。

燕伋,春秋末年人。姓燕,字思。

县成,春秋末年鲁国人。县氏,名成。字子祺。

颜祖,颜氏名祖名襄。

句井疆,春秋末年卫国人。句井氏,名疆。

奚容蒧,春秋末年卫国人。奚氏,名容蒧,字子皙。

公坚定,春秋末年鲁国人(或曰晋人),姓公名坚定字子中(亦说复姓公坚名定)。

公夏首,字子乘,春秋鲁国人。孔子弟子。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后处,春秋末年齐国人。后氏,名处,字里之。《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公良孺,春秋末年陈国人。公良氏,名孺,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任不齐,春秋末年楚国人。姓任,名不齐。《家语》作任子齐。应亦为笔讹

商泽,字子秀。春秋末年鲁国人。商氏,名泽。

壤驷赤,春秋末年秦国人。复姓壤驷,名赤,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颜之仆,春秋末年鲁国人。颜氏,名之仆,字叔。

荣旂,春秋末年鲁国人(亦说卫人)。姓荣,字子旂。

申党,春秋末年鲁国人。申氏,(《家语》作申续,字子周)。

罕父黑,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

秦祖,孔子弟子,字子南,春秋末年秦国人。

石作蜀,春秋末年秦国人。复姓石作,名蜀,字子明。《家语》为石子蜀

公祖句兹,春秋末国鲁国人。复姓公祖,名句兹,字子之。(《家语》作公祖兹)生卒年不详。

冉季,春秋末年鲁国人。冉氏名季字子产。生卒年不详。

公孙龙,春秋末年楚国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石。《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三岁。生于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卒年不详。

曹卹,春秋末年蔡国人。曹氏名卹,字子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

冉孺,春秋末年鲁国人。冉氏名孺字子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

颜幸,春秋末年鲁国人。姓颜名幸(《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幸”作“辛”)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八岁,生于鲁定公七(前503),卒年不详。

巫马施,春秋末年鲁国人,一说陈国人。姓巫马,名施,字子旗,亦称巫马旗、巫马期。以勤奋著称,《韩诗外传》卷一载,他为单父宰时,“以星出,以星入,日夜不处,以身亲之”,而使单父治。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鄫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东阿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巫马子”。(《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

公西赤,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梁鳣,春秋末年齐国人,姓梁名鳣,字叔鱼。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梁鳣四十二岁才生骢,取名赎字子襄,为曾子门徒。父子皆祀孔庙。汉追子京侯。唐代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梁伯”;宋代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千乘侯”;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梁子”。

有若,字子有,鲁国人,(前515—?)字子有,在孔子弟子中,颜渊被尊称为颜子,曾参被尊称为曾子,有若也被尊称为有子。可见其地位不同一般。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博学强识,雅好古道。长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公伯寮,春秋末年鲁国人,生卒年不详。《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列为孔子弟子,称“公伯寮字子周”,而且名列第二十四,作为孔子的重要弟子加以介绍。

漆雕开,名开,《史记·仲尼北子列传》《集解》谓其为鲁人。字子开。《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则云:“漆雕开,蔡人。字子若,少孔子十一岁。”则生于公元前540年。卒于何年,史料无征。

高柴,名柴,字子羔。亦称子高。春秋末年卫国人(一云齐人)。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少孔子三十岁”。约生于公元前521年,死于何时未见文献记载。

颜无繇,颜路,名无繇(由),字路,春秋末年鲁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云:“路者,颜回父。父子尝各异时事孔子。”《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云:“颜由,颜回父,字季路,孔子始教学于阙里,而受学。少孔子六岁。”据此推算,颜路生于公元前545年,卒年不详。

商瞿,名瞿,字子木。春秋末年鲁国人。少孔子二十九岁。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

曾参(前505~前435),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现山东省今济宁市嘉祥县)人,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夏禹王的后代,是鄫国(缯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父亲曾点(曾皙),母亲上官氏。生于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生于东鲁,移居武城,

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与孔子、孟子、颜子(颜回)、子思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曾蒧,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末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据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尸子》说)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性格爽直率真,有勇力才艺,敢于批评孔子。孔子了解其为人,评价很高,认为可备大臣之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并说他使自己“恶言不闻于耳”。做事果断,信守诺言,勇于进取,曾任卫蒲邑大夫、季氏家宰,是孔子“堕三都”之举的最主要合作者之一。后为卫大夫孔悝家宰,在内讧中被杀。

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狄黑,春秋末年卫国人。姓狄,名黑,字皙。

廉絜,春秋末年卫国人。姓廉,字庸。

漆雕哆,孔子弟子,春秋末年鲁国人。漆雕氏,名哆,字子敛。(《家语》作侈)

伯虔,春秋末年鲁国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

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通称樊迟。春秋末年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历年布克奖名单|比诺贝尔文学奖更好读的布克奖历年获奖作品名单

2015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名单大全

林语堂:孔子的幽默

孔子背景资料简历简介

孔子简介 (一)基本信息 (二)经 历 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30岁时,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 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 高昭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 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 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 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 年,四方皆则之”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鲁、齐夹谷之会, 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齐景公欲威胁 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 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 55岁时,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个人概况 姓名 孔子,名丘,字仲尼 国籍 中国(春秋时期鲁国) 民族 汉 族 出生地 曲阜尼山(今山东济宁曲阜) 出生 日期 前551年9月28日 (农历八月廿七) 逝世 日期 前479年4月11日 (农历二月十一) 个人背景 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思想家 其他信息 信 仰 儒学 祖 籍 宋国(今河南商丘) 主要著作 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性格特点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安贫乐道;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直道而行; 5.与人为善; 弟 子 子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曾参、子夏、子张……

儒家法律思想得主要内容

儒家法律思想得主要内容 <一>、“为国以礼”得礼治论。 “礼治”就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得法律文化思想。“礼”最初就是原始社会得习惯,起源于原始人得祭祀。但一经儒家渲染之后,“礼”已不就是最初始祭神、拜祖意义上得礼了。而成为“治天下”得本,“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就是非也”,这样得礼,实质上就是法。以礼为根据,衍生出各种行为规范,老百姓必须严格遵守。子产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西周得“礼治”要求以“亲亲”、“尊尊”原则来立法,严格维护“礼”所规定得井田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以及贵族得各种世袭特权,同时主张“明德慎罚”,“罪疑惟轻”等等。到了春秋时期,儒家坚持与发展了“礼治”思想,她们视“礼”为根本得国家制度与主要统治方法,作为制定法令得指导原则与基本纲领,从而;使“礼治”具有了法律得性质与内容。儒家得这种改造,经历了五个阶段:1,孔丘以仁入礼,突出了礼得伦理性与强制作用;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实行礼治,使“君子”与“小人”各自遵守一定得行为规范。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特权,在法律上孔子主张“为亲者隐”,“为尊者讳”,并反对使贵族得法律特权受到一定限制得“铸刑鼎”。2,孟轲倡导仁政,使礼成为国家意志得表现;她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主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各守其礼,她得理想社会仍然就是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宝塔式得等级森严得社会,强调维护封建贵族得特权。3,荀况对儒家得礼作了新得解释,赋予它以封建等级制得内容。她认为;礼就是“强国之本”,人们都顺严格按照礼所规定得等级

各分分享权利与物质利益。“使有贵贱之等”,“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她引法入礼,将礼治系统化、理论化、制度化。4,董仲舒根据儒家君臣、父子得伦理纲常,仁义道德心及“阳尊阴卑”得理论,提出了一套维护等级制度得“三纲五常”论,董仲舒用阴阳学说对“三纲”加以附会与解释。在她瞧来,“三纲五常”论就是天意得体现。“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基义》三纲五常论体现整个封建统治得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得指导思想。5,礼学发展到宋代,融入当时得佛道思想,又有新得发展与突破,其中代表人物就就是朱熹。朱熹认为“存天理,灭人欲”而三纲五常即就是理得最主要内容。她认为,三纲五常就是“天理”得体现,谁要就是违背它,或违犯以它为指导原则得封建法制得制度。就就是“逆天”,就为天理国法所不容。 (1)以“五伦”为中心,强调“正名分” 儒家熔伦理与法律于一炉,一方面赋予主要得伦理原则以法律得性质与效力,另一方面强调法律为维持论理原则服务,使伦理凌驾于法律之上。儒家归纳得伦理原则,主要就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孔丘首倡“正名”,主张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得宗法等级名分,强调“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要求立法必须“名正言顺”,用强制手段纠正各种违反等级名分得混乱现象。孟轲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荀况则明确指出:“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行之得其节,礼之序也。” (2)以家族为本位,强调“孝”、“忠”

孔门七十二贤

孔子 孔父嘉,宋国大司马,被太宰华父督杀掉。孔父后代“畏华氏之逼而奔鲁”,从此定居鲁国。 孔防叔——(长子)孔伯夏——叔梁纥hé——孔子(前551年-前479年) 1-33岁,孔子居鲁。3岁丧父,17岁丧母,19岁娶妻,20岁生子。 34-35岁,孔子出国。(据说前518年拜见老子) 36-50岁,返鲁,修诗书礼乐,教书育人。 51-54岁,孔子仕鲁。 55-68岁,孔子周游列国。前485年(67),孔子在卫国,其夫人去世 68-73岁,孔子返鲁。前483年(69),子孔鲤死。前481年,颜渊死。前480年(72),子路死。前479年,孔子卒。 孔门七十二贤 一、孔门十哲 颜回 颜回,鲁国人,颜氏,名回,字子渊,也称颜渊。七十二贤之首,十哲之首,儒家五圣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复圣。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历代追封追谥 自汉代起,颜渊因为较易查考的关系,除了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渊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高宗追封太子少保,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闵损 闵损,鲁国人,闵氏,名损,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高尚。

闵子骞为人极孝。他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虐待闵子骞,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冬天,继母用棉絮给自己的孩子做棉衣,而给他的棉衣填的是芦花。一日闵子骞驾马车送父亲外出,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沟内。他被父亲喝斥鞭打,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父亲醒悟,想休掉妻子。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 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间。”后人根据这一段故事,改编出戏剧《鞭打芦花》,并作为《二十四孝》中单衣顺母的主角。 闵子骞为寡言稳重,一旦开口语出中肯。孔子评价:“夫人不言,言必有中。”历代帝王因闵子骞的德行高尚,对其屡有追封:唐朝开元二十七年追封费侯,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封琅琊公,南宋度宗咸淳三年又称费公。 今山东省济南市百花公园内有闵子骞衣冠冢,附近有闵子骞路。另外,在沂水县亦有闵公山,相传是闵子骞当年登高避祸的所在。今韩国闵氏是他后人。 冉耕 冉耕,冉氏,字伯牛。中国春秋时代末(前544年~前439年)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之一,患病早逝,孔子十分难过。伯牛与颜渊、闵子骞、仲弓同属孔门十哲的德行科哲人。 唐朝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郓侯”,宋追封为“东平公”,后又改称“郓公”。曾任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很器重他。在患有恶疾时,不愿见人。孔子于其病危时,特地去探望他,从屋外窗口握住他的手,边叹息边说:“死,是命中注定的啊!可是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病,这样的人怎么会害这样的病啊!”伯的德行,与颜渊、闵子骞等并驾,无怪乎孔子哭说这是天命。伯牛以德行见称于孔子,惜全无事迹可考。仅知其是染患恶疾而逝,可能是染上麻风病。 冉子后代 冉子第65代冉士朴于雍正13年,奉旨授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世代袭封。至民国3年,改为奉祀官. 冉雍 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是冉伯牛的“宗族”,生于不肖之父。为人敦厚、气度宽宏,孔门十哲之一,在孔门以德行著称,早年拜师于孔子,孔子称赞他可以做南面王,《论语》记其名与字11次,《论语》并尊冉雍为孔子四大德行特优之弟子。 仲弓曾问政于孔子,孔子教仲弓存心敬恕重修身,办事从大体着想,多举贤才。随孔子周游列国后,回鲁后的第三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四十一岁的仲弓当上了鲁国季氏的总管。 冉求

孔子学院之声英文播音稿.docx

孔子学院之声英文播音稿 a: morning everybody! this is fm 97.5! welcome to todays the voice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i am____. b: welcome, i am _____. so glad to be here again on every friday s morning, and thank you for being with the voice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our email address is voiceofci@https://www.360docs.net/doc/9a14804589.html,. a : yes, voiceofci@https://www.360docs.net/doc/9a14804589.html,, we are really expecting to receive your any letters. if you got suggestions or advices,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nect us! via email or telephone, both ok, our radio number is xxxxxx. b: yes, totally, and you guys are so welcomed to dial in during the radio time to do some , you know, interacts with us. we really love that, and if you like our show, please introduce us to your friends, pupils or bros. that would be a huge driving force to us. ok, as usual, first, previously on the last weeks talk. a: well, last week we introduced two kinds of scholarship in china for foreign students,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and the kongzixueyuan scholarship. so, b ,can you tell us about their differences? b: yes, no problem, those two scholarships are both facing to the global students who share the same wish to study in china. the

孔子的人物介绍

孔子的人物介绍 孔子做为我国的伟大圣人,不仅仅只是教育的代表,也更是影响力最大最广的思想家。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孔子的人物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拜师的典故在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但是他还是认为自己的知识并不是那么的渊博。于是在他三十岁的时

候,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曲阜,来到洛阳想要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但是孔子的家到洛阳并不是那么的近的,之间的距离恐怕有上千米,于是孔子到洛阳的过程中基本上是都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直到几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洛阳城。准备进洛阳城的时候,他瞧见一架马车,在马车的旁边站着一位将近七十多岁的老人。身穿长袍,头发和胡子全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于是孔子猜测这位老人可能是自己要拜访的老子先生吧!便上前行礼询问:“老人家,您就是老子先生吗?”老人见这位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就有些纳闷。孔子见老人神情疑惑,于是上前说:“我是学生孔丘,特地前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徒弟吧。”老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你就是仲尼,听说你要来,我特地在这里迎你,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可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这以后,孔子每天都跟在老师身旁,有不懂的就随时问,而老子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知道的传教给他。 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生活拮据的他,做过许多工作来补贴家用。虽然经济上困难,但也抵挡不了孔子对求学的热情。孔子聪明早慧,对知识非常的渴求,经常去拜访各位名师,请他们指教,向他们学习。 17岁时,孔子的母亲颜氏离开人世。孔子多方打听才将父母亲合葬在一起。19岁时,给贵族担任职事,管理东西。不久,迎娶了

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礼治”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法律文化思想。“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的习惯,起源于原始人的祭祀。但一经儒家渲染之后,“礼”已不是最初始祭神、拜祖意义上的礼了。而成为“治天下”的本,“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这样的礼,实质上是法。以礼为根据,衍生出各种行为规范,老百姓必须严格遵守。子产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西周的“礼治”要求以“亲亲”、“尊尊”原则来立法,严格维护“礼”所规定的井田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以及贵族的各种世袭特权,同时主张“明德慎罚”,“罪疑惟轻”等等。到了春秋时期,儒家坚持和发展了“礼治”思想,他们视“礼”为根本的国家制度和主要统治方法,作为制定法令的指导原则与基本纲领,从而;使“礼治”具有了法律的性质和内容。儒家的这种改造,经历了五个阶段:1,孔丘以仁入礼,突出了礼的伦理性和强制作用;孔子主张“为国以礼”,实行礼治,使“君子”与“小人”各自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为了维护宗法等级特权,在法律上孔子主张“为亲者隐”,“为尊者讳”,并反对使贵族的法律特权受到一定限制的“铸刑鼎”。2,孟轲倡导仁政,使礼成为国家意志的表现;他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主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各守其礼,他的理想社会仍然是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宝塔式的等级森严的社会,强调维护封建贵族的特权。3,荀况对儒家的礼作了新的解释,赋予它以封建等级制的内容。他认为;礼

是“强国之本”,人们都顺严格按照礼所规定的等级各分分享权利和物质利益。“使有贵贱之等”,“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他引法入礼,将礼治系统化、理论化、制度化。4,董仲舒根据儒家君臣、父子的伦理纲常,仁义道德心及“阳尊阴卑”的理论,提出了一套维护等级制度的“三纲五常”论,董仲舒用阴阳学说对“三纲”加以附会和解释。在他看来,“三纲五常”论是天意的体现。“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基义》三纲五常论体现整个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5,礼学发展到宋代,融入当时的佛道思想,又有新的发展和突破,其中代表人物就是朱熹。朱熹认为“存天理,灭人欲”而三纲五常即是理的最主要内容。他认为,三纲五常是“天理”的体现,谁要是违背它,或违犯以它为指导原则的封建法制的制度。就是“逆天”,就为天理国法所不容。 (1)以“五伦”为中心,强调“正名分” 儒家熔伦理与法律于一炉,一方面赋予主要的伦理原则以法律的性质和效力,另一方面强调法律为维持论理原则服务,使伦理凌驾于法律之上。儒家归纳的伦理原则,主要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孔丘首倡“正名”,主张严格遵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等级名分,强调“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要求立法必须“名正言顺”,用强制手段纠正各种违反等级名分的混乱现象。孟轲强调“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荀况则明确指出:“贵贵、尊尊、贤贤、老老、长长、义之伦也。行之得其节,礼之序也。”

山东大学简介(中英文)

山东大学简介 山东大学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创建于1901年,现为中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大学和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之一。 山东大学总占地面积8000余亩,形成了一校三地(济南、青岛、威海)八个校园(济南中心校区、洪家楼校区、趵突泉校区、千佛山校区、软件园校区、兴隆山校区及青岛校区、威海校区)的办学格局。现有各类全日制学生6万人,其中,本科生4万余人,研究生16000余人,国际学生约2000人。教职工7782人。 山东大学是中国目前学科门类最齐全的大学之一,在综合性大学中具有代表性。本科生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涉及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7个,本科专业1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8个。设有38个学院,并有4所附属医院。 山东大学高度重视国际合作,与世界上5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并在“世界名校合作计划”中与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多伦多大学、巴黎高师等10余所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了校际姊妹关系。为推动中外文化融合和文明对话,2005年以来,山东大学在美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新加坡、韩国、蒙古建立了8所孔子学院。 济南 济南市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山东省的省会,有2600年的建城史,是中国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现有人口600余万。济南素有“泉城”美誉,全城遍布大小700余处天然泉涌,其中趵突泉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曲阜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距济南约170公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1982年列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三孔 孔庙、孔府、孔林合称“三孔”,是中国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孔庙是祭祀孔子,表彰儒学的庙宇,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完成于明清时期。现占地

儒家的法律思想

儒家的法律思想 一、什么是儒家 “儒”原来是指专门从事教育和执掌礼义的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一生招收门徒(共72个),传授知识,以“相礼”为业,是“儒”中的佼佼者,他的行为被人效法,他的所说的话被人记载,因此他所创立的学派被后人称为儒家。 二、儒家的历史发展 儒家发展的历史阶段:先秦儒家和秦汉以后作为封建正统的儒家。两个阶段的儒家思想有所继承,但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他们都是以“礼”为核心,主张等级制度;强调德治的作用,注重统治者个人的德行。 先秦儒家是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封建贵族的代言人,教育人民安分守己,建立统一的贵族政体,维护宗法等级秩序。他们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以来的“礼治”和“明得慎罚”思想,提出了“礼治”、“德治”和“人治”。“礼治”要求建立以家族为本位,以伦理为中心,以等级为基础的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德治”表现在认为法律强制仅仅是确立和推行‘君臣父子’道德准则的辅助手段,主张‘以德服人’;“人治”则提倡‘圣人治国’,将立法、司法的权力集中于‘英明’的君主,同时将君主个人的智能、道德与权威置于法律之上。 三、儒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主张: 1、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子、孟子和荀况。三个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里,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荀况生活在战国末期。在三人的主张中,孔子和孟子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荀况在不改变儒家思想核心的基础上,“引法入礼”。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寓法于礼;注重论理纲常,维护等级特权;倡导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认为人君只有实行“仁政”和“以德服人”的王道,才能统一天下。所以,他反对“杀人以政”,强调“教以人伦”,重视道德的感化作用,否定专恃刑罚。到战国后期,经过斗争实践的检验,已经证明:儒家的“德治”、“仁政”的思想主张,在现实政治中行不通,被人们称之为迂腐之见;而法家“以法治国”的学说,在各国变法运动中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和功效。这种政治现实给予当时的儒家代表人物荀况以强烈影响。他抛弃儒家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批判地吸收各家学说的精华,特别是把法家的“法治”思想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明确提出了既“隆礼”又“重法”的思想主张。一方面他赋予礼以新的内容,使之成为划分和维护封建等级的工具;另一方面又主张将礼法融合起来,使之成为相辅相成的维护封建统治的两种统治工具。这标明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日益臻于完善和成熟。这种改造是儒家政治法律思想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西汉中期开始形成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荀子思想的影响? 2、秦汉以后作为封建正统的儒家代表人物主要是董仲舒,其主要的思想是: 四、先秦儒家法律思想 (一)“为国以礼”的礼治论

关于法律——苏格拉底与孔子的不同态度解读

关于法律——苏格拉底与孔子的不同态 度 苏格拉底和孔子是中西方思想史上的两个奠基性人物,两个人有许多共同的地方,如都有广博而深邃的思想,都述而不作,几乎都站在各自文化的源头,对各自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就法制建设而言,两个人都对人类社会的早期法律形态进行了深入思考,阐述了丰富的法律思想,分别奠定了中西方法律思想的基础。但是,在对法律的认知态度和接受方式上,两个人具有明显不同。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主张民主政治。关于法律问题,苏氏认为:法律是正义的,公正的人首先是遵守法律的人,服从法律是公民的天职、责任和义务。公民与法律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作雅典的公民,就必须接受和尊重雅典的法律,否则你完全可以选择离开雅典迁到其他城邦。只要你仍留在雅典,就证明你接受了这一契约,因而你必须服从雅典的法律。公元前399年,70岁的苏格拉底被奴隶主贵族以“慢神”和“腐蚀青年”为由关押起来,并由一些鞋匠、裁缝和不识字的游民组成的审判人员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弟子们认为这种不正当的法律裁决不应得到尊重和执行,因此买通看守为他安排好了越狱计划,但苏格拉底拒绝逃走,他辩驳到:对一个被判有罪的人来说,即使他确信对他的指控是不公正的,逃避法律制裁难道就正当了?他坚持一个公民必须遵守法律的信条,平静地在狱中饮下毒酒死去。 所以,苏格拉底的法律思想是一种契约主义思想,他强调的是社会的公共规则,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他倡导的是一种规则化、秩序化的社会,对法治有深深的敬畏和服从。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和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了苏氏的法律思想,推动西方法律思想在法治化的道路上向前发展。到古罗马时代,西方社会已经有了精巧的立法技术和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并出现了以盖尤斯等为代表的职业法学家阶层,法学相当繁荣。到十六世纪,西方现代法律思想已相当完备,法治民主化、科学化程度很高。 孔子生于前551年,卒于前479年,与苏格拉底基本是同一历史时期的人。在东方大地上,孔子奠定了华夏文化发展的基础,国学大师柳诒徵称其为“中华文化的中心”。孔子代表奴隶制贵族的利益,提出以“礼”和“仁”为核心的思想,主张实行礼治,维护宗法等级制度。在法律问题上,孔子不支持法治,主张德主刑辅、以德去刑,贬低法律的作用,认为人治优于法治。孔子认为维护社会良好秩序的关键是“礼”,如从维护周礼的立场出发,公开主

孔子的72贤弟子

孔子的72贤弟子 颜幸(前503—?) 春秋末年鲁国人。颜氏,名幸,字子柳(《孔子家语·七十二学生解》“幸”作“辛”)字子柳,少孔子四十八岁,生于鲁定公七(前503),卒年不详。 冉孺(前501—?)春秋末年鲁国人。冉氏名孺字子鲁。《史记·仲尼学生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 曹血阝(前501—?) 春秋末年蔡国人。曹氏,名血阝,字子循。《史记·仲尼学生列传》言少孔子五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 伯虔(前501—?) 春秋末年鲁国人。《史记·仲尼学生列传》言“伯虔字子析,少孔子五十岁”(《孔子家语》作六十岁)。生于鲁定公九年(前501),卒年不详。事迹亦不详。 公孙龙(前498—?)

春秋末年楚国人。公孙氏,名龙,字子石。《史记·仲尼学生列传》言少孔子五十三岁。(《孔子家语》作六十三岁)。生于鲁定公十二年(前498),卒年不详。 冉季春秋末年鲁国人。冉氏名季字子产。生卒年不详。 公祖句兹春秋末国鲁国人。复姓公祖,名句兹,字子之。生卒年不详。 秦祖孔后辈子,字子南,春秋末年秦国人。 漆雕哆孔后辈子,春秋末年鲁国人。漆雕氏,名哆,字子敛。 漆雕徒父春秋末年鲁国人。漆雕氏,名徒父。 壤驷赤春秋末年秦国人。壤驷氏,名赤,字子徒。(《孔子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四周,亦疑为彼此笔误。) 商泽春秋末年鲁国人。商氏,名泽,字子秀。 石作蜀春秋末年秦国人。石作氏,名蜀,字子明。 任不齐春秋末年楚国人。任氏,名不齐。(《孔子家语》作任子齐。应亦为

笔讹) 公良孺春秋末年陈国人。公良氏,名孺,字子正。贤而有勇。孔子漫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后处春秋末年齐国人。后氏,名处,字里之。(《孔子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奚容箴春秋末年卫国人。奚氏,名容箴,字子皙。 公肩定春秋末年鲁国人(或曰晋人),公氏,名肩定,字子中(亦说复姓公肩名定)。(《孔子家语》作子仲,应谬)。 颜祖颜氏,名祖,字襄。 句进疆春秋末年卫国人。句井氏,名疆,字子疆。 秦商(前547—?)春秋末年鲁国人。秦氏,名商,字子疆。 申党春秋末年鲁国人。申氏,名党,字周。 颜之仆春秋末年鲁国人。颜氏,名之仆,字叔。

孔子的求职“简历”

孔子的求职“简历” 孔子的头衔很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圣人”“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等几项。当我第N遍重读《史记·孔子世家》之际,忽然觉得,孔子还应该得到一个头衔——求职家。 孔子虽然是宋国贵族的后裔,但是3岁时,父亲叔梁纥就死了。他从小过的是贫穷低贱的生活。孔子十几岁时,鲁国掌权大夫季氏大规模宴请国内知名的作家学者,孔子也兴冲冲地赶去参加。由于他还在为母亲披麻戴孝,加上年龄太小,被一个叫阳虎的大官给拦住了。这是孔子最早的一次求职行为,他想通过这样的社交活动谋求晋升之路。 17岁时,孔子在礼仪修养方面已经有些名气。鲁国大夫孟厘子临终遗言,让自己的儿子懿子和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礼仪。教这两个贵族子弟礼仪,可能是孔子平生的第一份工作,而这份意外得

来的工作,奠定了孔子延续一生的职业——教学。 这份教学工作只是短期的辅导。自此,孔子就办起了私塾。不过,只是业余兼职性质的,等到年龄稍长,孔子就找了份正式一些的工作,做鲁国贵族季氏家的小管家,管理仓库货物。别看这份工作不起眼,它却是孔子日后人生起飞的一个基础。 在南宫敬叔的要求下,鲁国国君给了他们师徒一辆车、两匹马、一个仆人,让他们出国留学,去东周首都进修礼仪,实际上就是拜见老子。这一次出国进修,对孔子日后的招生工作大有好处。回到鲁国之后,拜孔子为师的人多了起来。 孔子30岁时,齐国国君齐景公和宰相晏婴访问鲁国,询问秦国是如何强大起来的,孔子的回答让齐景公颇为赏识。孔子35岁的时候,鲁国发生动乱,于是避难到齐国,做了齐国大夫高昭子的管家。 找这份工作,孔子是有野心的,他想通过高昭子攀上曾经赏识过自己的齐景公,进朝廷做官。齐景公果然接见了孔子,向他请教了如何

孔子3000弟子中的72为贤人是谁

孔子3000弟子中的72为贤人是谁 孔子3000弟子中的72为贤人是谁? 孔子3000弟子中的72为贤人是谁? 锦年EF 语文 2014-09-22 优质解答 颜回,字子渊.闵损,字子骞.冉耕,字伯牛.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仲由,字子路,宰予,字子我.端木赐,字子贡.言偃,字子游.卜商,字子夏.颛孙师,字子张.曾参,字了舆,澹台灭明,字子羽.宓不齐,字子贱.原宪,字子思.公冶长,字子长.南宫括,字子容.公皙哀,字季次.曾蒧,字皙.颜无繇,字路.商瞿,字子木,高柴,字子羔.漆雕开,字子开.公伯缭,字子周.司马耕,字子牛.樊须,字子迟.公西赤,字子华.巫马施,字子旗.梁鳣,字叔鱼颜幸,字子柳冉儒,字子鲁曹,字子循伯虔,字子析公孙龙,字子石冉季,字子产.公祖名兹,字子之.秦祖,字子南.漆雕哆,字子敛.颜高,这字骄.漆雕徒父.壤驷赤,字子徒.商泽.石作蜀,字子明.任不齐,字选.公良儒,字子正.后处,字子里.秦冉,字开.公夏首,字乘.奚容箴,字子皙.公肩定,字子中.颜祖,字襄.鄡单,字子家.句井疆.罕父黑,字子索.秦商,字子丕.申党,字周.颜之仆,字叔.荣旗,字子祈.县成,字子祺.左人郢,字行.燕伋,字思.郑国,字子徒.秦非,字子之.施之常,字子恒.颜哙,字子声.步叔乘,字子车.原亢,字籍.乐欬,字子声.廉絜,字庸.叔仲会,字子期.颜何,字冉.狄黑,字皙.邦巽,字子敛.孔忠.公西舆如,字子上.公西葳,字子上 啷哩个啷77 2014-09-22 相关问题 孔子七十二贤人姓名 2014-10-09 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名字”的问题 2014-12-03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请列举他的两位弟子()和()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 外派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 英语必备词汇

国家汉办/孔子学院 外派教师、志愿者选拔考试 英语必备词汇 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Council Meeting of 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孔子学院章程Constitution and By-Laws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s 常务理事Executive Council Members 国内各省厅、高校provincial departments and higher education establishments 《孔子学院发展规划》The Development Plan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2012-2020) 汉语师范专业Major in Teaching Chinese Language 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核心教师岗位”项目Confucius Institute Head Teacher Position 培养本土教师cultivate indigenous teacher 孔子新汉学计划Confucius China Studies Program 《国际汉语教师证书》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ertificate of Qualification 《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International Curriculum for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教学大纲syllabus)《国际汉语教材编写指南》Guidelines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CLT)Material Development 《关于开拓海外汉语考试市场的意见》On Developing the Market of Overseas Chinese Test 孔子学院数字图书馆online Confucius Institute Digital Library 孔子学院教学案例库 a store for Confucius Institute teaching cases 国际语言学校协会IALC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Language Centres) 示范孔子学院Model Confucius Institutes “汉语桥”中文比赛“Chinese Bridge” Chinese Proficiency Competition “青年领袖”来华项目The “Young Leaders” Fellowship Program 文化巡讲、文艺巡演、教材巡展lectures, performance and exhibition tours 对孔子学院的评估督导assessments and inspections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外方院长研修班workshops for foreign directors of Confucius Institutes “请进来”“走出去”“Inviting in” and “Spread ing the word” 中方院长岗前培训Pre-service Training for Confucius Institute Chinese directors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MTCSOL) 全美外语教学学会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ACTFL)

孔子电影简介

孔子电影简介 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孔子电影简介,供大家参阅!孔子电影基本信息《孔子》是一部2010年的传记历史片,由胡玫执导,周润发、陈建斌、周迅、陆毅、姚橹、任泉等主演,于2010年1月22日全国上映。 电影讲述了东周末年,诸侯割据,相互征战。 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孔子电影电影剧情公元前六世纪,屹立数百年的周室王朝已朝不保夕,各诸侯国割据一方,为了达到称霸的目的而相互征战。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气势磅礴的时代,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有战争、有英雄,有思想、有著作。 中国史称为"春秋"时代。 孔子名丘,字仲尼。 他出身于当时一个小诸侯国——鲁国的没落贵族家庭,为社会的混乱情形而忧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然而就像历史上的其他圣贤早年的经历一样,彼时孔子的时代还未到来。 虽曾仕官于鲁国,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带给鲁国以尊严和强大的希

望,但最终政治理念破灭于现实之前。 随后孔子为了理想率领众弟子奔走在列国之间长达十四年之久,传播其思想,想与整个时代抗争,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间,不容其主张。 他曾数度被乱军围困而身陷绝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阴谋的旋涡,甚至曾被世人误解。 于晚年返乡祖国--鲁国,他归而不隐,不懈于教育弟子众人及进行文献整理工作。 孔子在失意中逝世,一腔报国热血空付东流。 但是,礼崩乐坏终促成万世师表!殁后,其言行及思想终为后世所认同推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根源,尊谥"大成至圣先师"。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在中国乃至世界具备如此深远影响力的人物,却在影视作品中鲜有出现,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塑造这样一位千古伟人乃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关于颜回之死拍摄“颜回之死的场面是在秋季,地址选在国家游泳队的集训中心,为了体现冰层的真实性,剧组专门定制了几十吨重的真冰,如果放在水里,水下温度依然会降至零下,八个镜头拍摄了一个星期。 这场重场戏是任泉进组拍摄的第一场戏。 任泉尽管会游泳,但要潜到水下5米深处连续还是有一些顾虑,而且身上穿的厚棉衣入水后足足变成三吨重,虽然解决了不用借助任何外力就能潜到水下拍摄的问题,但是借助外力游上去变的不容易,

七十二贤曾子的资料介绍

七十二贤曾子的资料介绍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深得孔子的真传,也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孔门七十二贤曾子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曾子资料简介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人,曾点之子,与父二人同拜孔子门下。 曾子生于公元前505年,少年时期常随父亲读诗书,有伏案苦读之说,十六岁时拜入孔子门下,为人勤奋好学,因此颇得孔子的真传。公元前482年,颜回病逝,曾子成了孔子思想学说最主要的继承人。曾子二十七岁的时候,孔子去世,曾子为孔子守墓,孔子临终前将自己的孙子也就是孔鲤的遗孤子思托付给曾子。曾子三十一岁时,其父曾点去世,曾子悲痛不已。公元前435年,曾子病逝,终年七十一岁。 曾子一生不曾为官,曾被武城大夫聘为宾师,在武城设教,而齐国欲聘他为相,楚国以令尹之位相邀,晋国欲封他为上卿,都被他拒绝了。作为儒家思想的正统传人,曾子将孔子的学问、思想传授给弟子,还与孔子的其他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整编成《论语》。曾子在儒学的发展乃至中华文化的发展上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与孔子、孟子、颜回并称四圣。 曾子故里 曾子又叫曾参,是春秋末年鲁国人,山东作为孔孟之乡,人文色彩浓厚,曾子也是山东省嘉祥县人,这点从史记和建筑遗迹上都可以看出来。 明朝时期曾经就曾子故里位置进行了考证,关于他的

故乡是嘉祥县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第一次由政府确认是在明朝的明世宗嘉靖年间。 嘉靖十二年,有一个在朝的吏部官员叫做顾鼎臣,他一直对曾子很敬佩。但是历史上曾子的荣誉很少,曾子曾经向颜回、子思传道,但是颜回、子思都成了博士,唯独曾子没有什么名号。于是他就给皇帝上了一份奏折,要求对曾子进行加封,皇帝同意了,于是派人进行论证,但是由于年代已久,经历了七朝皇帝之后在山东嘉祥建立了曾子宗祠,香火制度什么的都和颜回、子思一样。从此,曾子故里在家乡已然成了定论。 后人在嘉祥县境内发现了大量关于曾子的标注物,有遗址、遗迹等,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证据。山东省政府组成的考古队对嘉祥县南城进行了考察,在南武山有一座曾子墓,从明朝弘治之后还进行了多次修葺扩建。相传曾子曾经在南武山大柴为生。 曾子墓前有着一个牌匾写着“宗圣公之墓”,林边有石人等做装饰。左右对称的布局,三进三出,已经有了孔孟宗祠的规模。 明朝末年,曾经有个叫王雅量的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曾子故里在平邑,这遭到了明清以来很多学者的斥责,他们举出了大量证据进行论证。 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深得孔子的真传,对于自己教导孩子有着自己的见解,他讲究言出必行,认为对于孩子不能欺骗或是在孩子面前做出不恰当的举动,这样会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因此还发生了一个曾子杀猪的故事。 据说,当时曾子的妻子准备去集市上买东西,曾子的儿子就哭着要一起去,曾子的妻子被烦的没办法了就只好对孩

英语四级翻译 孔子学院

英语四级翻译孔子学院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中国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推广汉语、传播中国文化是设立该机构的目的。孔子学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标准的教材以及正规的汉语学习渠道。全球首家孔子学院于2004年在韩国首尔(Seoul)成立,目前已遍布106个国家。孔子学院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与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integration)。 Confucius Institute is 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established by China all over the world. Its aim is to promote Chinese language and spread Chinese culture. The most important task of Confucius institute is to provide standard textbooks and a formal channel to learn Chinese for learners all over the world. The first Confucius Institute opened in 2004 in Seoul, South Korea. At present, it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106 countries. Confucius Institute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exchange and integration of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浅谈对儒家法律思想的认识

浅谈对儒家法律思想的认识 一、写在前面 与其说这是一篇论文,不如说是我自己上过这一学期的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之后的体会。上学期末选课的时候,由于实在不喜欢枯燥无味的逻辑学,所以选择了中国法律思想史。一个学期下来,我真的非常庆幸选了这门课程。这是我所喜欢的课堂,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没有考试的束缚,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感悟。我们跟随着阿依古丽老师,越过历史的风尘,去领略中国古代思想史独特的魅力。其中,儒家的法律思想最让我印象深刻。 二、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及认识 儒家思想诞生于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所造成的社会动荡不安以及人们行为的失范,一些赋有时代责任感的有识之士自觉地担当起探索新的治国之道的重任,孔子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怀着“天下无道”的忧患意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立了儒家学派。儒家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 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个学派,其发展经历了先秦儒家和秦汉以后作为封建正统学派的儒家这样两个阶段。先秦儒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术派别,主要包括春秋时期的孔子之儒、战国中期的孟子之儒以及战国后期的荀子之儒三大流派。 (一)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孔子的法律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仁”与“礼”相结合的法律观。“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和出发点。最能表达孔子对仁的解释的含义是“仁者,爱人”。但是孔子的仁爱是有等差的。其等差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孔子的“爱人”有亲疏之分。从“亲亲”开始,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第二,孔子的“爱人”有等级之分。等级不同,爱的内容就有所不同。同时,孔子还坚持礼是立法、司法的指导原则,主张纠正各种违反周礼所规定的等级名分现象;主张制礼作乐和出兵征战的权利由天子掌握;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互相包庇犯罪。此外,孔子还主张道德教化高于法律强制。这一主张强调道德感化的作用以刑罚辅助德,认为德教具有消灭犯罪的功能。孔子还强调了人治在立法司法中的表现,即应有圣贤治国立法,执政者应带头遵守礼法。 孔子虽然没有否定法律的作用,但是他更关注贵族,士人以上级别的阶级利益,这是儒家思想有等级的“仁爱”思想的体现,本来儒家的政治主张就是维护贵族阶级利益的。他将统治者个人、礼、德都置于“法”之上,构筑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我认为“仁”固然重要,但是一切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对“仁”的判断标准是由人制定的,“仁”的行为也是由人实施的,但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我们无法统一所有人的标准去评判“仁”的与否。而法律,是一个可以最大限度实现公平与正义的工具。我们可以把“仁”的思想纳入法律的体系之中,但决不能使其凌驾于法律之上。 对于我们如今的社会,依法治国更是必然选择的道路。对于孔子的思想,我们也应该批判地继承。在肯定法律的首要地位之后,践行“仁”的思想。 (二)孟子以“仁政”为中心的法律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