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07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07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07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07

(总分:6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分数:2.00)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是一道识记为主、理解为辅的试题,难度很小。虽然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但在这些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故B选项正确。

3.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向德皇威廉二世报告说:“无论欧、美、日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法国议会在辩论对华政策时,一位议员指出:“中国地土广阔,民气坚劲。”“吾故谓瓜分之说,不啻梦呓也。”瓦德西和这位议员得出这一结论的最根本原因在于

(分数:2.00)

A.中国地广人多,西方列强无力征服

B.瓜分行径遭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

C.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D.列强主观上想扶持清政府为其代理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瓦德西和法国议员的结论是在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的前提下得出的。帝国主义列强没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一原因导致了列强最终暂缓瓜分中国,采取保全清政府为其共同的统治工具,实行“以华治华”。但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妥协,并非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的根本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故B选项正确。

4.以下对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

B.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C.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D.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是识记性与理解性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大。太平天国起义是旧式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式中国农民战争才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故C选项的评价不正确,是本题的正确答案;其余选项都是对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历史意义的正确评价。

5.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失败的具体事件是

(分数:2.00)

A.《马关条约》签订

B.辛酉政变

C.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D.戊戌政变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失败,属识记性试题,难度很小。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这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C选项正确。A选项发生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B、D选项是慈禧发动的清政府内部权力争斗的政变,与洋务运动无关。

6.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

(分数:2.00)

A.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B.封建地主阶级

C.工人阶级和农民

D.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阶级基础,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民族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些青年知识分子在国外更多地接触到了西方的政治思想,而且对世界大势与国内民族危机有了更敏锐的认识,成为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故D选项正确。

7.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孤军奋战,在强大的敌人面前都最终失败。这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分数:2.00)

A.中国人民觉悟程度太低

B.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C.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

D.封建地主阶级的顽固派过于强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均以失败而告终,从根本上讲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的。故选项B正确。

8.1949年以前,近代中国的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于

(分数:2.00)

A.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

B.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

C.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D.革命胜利后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属于理解与识记相结合试题,难度适中。1949年以前的中国近代的革命,可以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不同阶段领导革命的阶级不同,但是,这一时期,无论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其革命的主要对象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这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对象是一致的。因此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国际条件不同,因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选项正确。A 选项表述错误;B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不完全体现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D选项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9.在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极其严重的条件下,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得到坚持和发展,根本原因在于

(分数:2.00)

A.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遭到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

B.建立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C.中国共产党紧紧地依靠了农民,领导农民进行了土地革命√

D.发动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C选项正确。A选项是客观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上的原因。B选项是国民党在大革命时期所建立的联盟。D选项也不是根本原因,因为如果得不到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的支持,也很难取得胜利。

10.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了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

(分数:2.00)

A.中国长期极弱不振

B.资本主义的扩张本性√

C.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D.军国主义掌控了国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走向殖民扩张道路,以便获得原料市场和进行资本输出,攫取更多利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控制本国政权,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1927年,日本宣示了《对华政策纲要》,企图将“满蒙”从中国本土彻底分割出去,并决心诉诸武力。同时,军国主义势力主张: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1929年10月,由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了摆脱困境,日本军国主义者决心加紧实施其既定的侵华策略。而当时的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民政府正全力围剿红军。在这种前提下,日本发动了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是客观原因,C选项是直接原因,D选项是重要原因。

11.全面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执行的是片面的抗战路线;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主倒的敌后战场,实行的是人民抗战路线。两个战场实行不同抗战路线的根本原因在于

(分数:2.00)

A.两党抗战的出发点不同

B.两党的作战方案不同

C.两党的战略战术不同

D.两党的阶级本质不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国共两党抗战路线的区别,属于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大。国民党集团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因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因而实行片面的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而中国共产党是工人、农民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政治代表,故而实行人民战争路线。因此,实行两条抗战路线的实质原因是阶级本质的不同。D选项正确。

1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是

(分数:2.00)

A.日本天皇宣布“终战诏书”

B.台湾受降仪式√

C.日本政府签署向同盟军的投降书

D.南京受降仪式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B选项正确。考生还需注意,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和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的代表在东京湾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向同盟国的投降书。至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3.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经过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终得举行。其中,重庆谈判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

(分数:2.00)

A.为解放区民主政权的存在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保障

B.确认和平建国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C.改组国民党一党政府,成立政府委员会,准备实施宪政

D.中国共产党及其他民主党派可以进入国民政府参政议政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B选项是1945年10月10日重庆谈判签订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的内容。A、C、D选项是1946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达成的协议及其带来的影响。B选项正确。

14.抗日战争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物曾经鼓吹“中间路线”,即在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建国方案中间,寻找出第三条道路,但最终幻灭了。其幻灭的根本原因在于

(分数:2.00)

A.没有武装力量、没有统一的政纲

B.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C.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D.民主党派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第三条道路的幻灭,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当时民主党派所提出的建国方案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他们所主张的,实质是旧民主主义的道路,走的是和平的改良的道路。而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根本行不通。故C选项正确。A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辛亥革命时期的国民党,既有武装力量,又有统一的政纲,但最终也是失败。B选项,国民党当局的迫害不构成根本原因。D选项,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只能说民主党派具有局限性,而不能说是第三条道路幻灭的根本原因。

1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民经济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

(分数:2.00)

A.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B.国营经济√

C.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D.合作社经济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其中处于领导地位的是国营经济。因此B选项正确。

16.个别行业公私合营阶段,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是

(分数:2.00)

A.定股定息

B.四马分肥√

C.加工订货

D.统购包销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个别行业公私合营阶段,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股定息;加工订货、统购包销都是初级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故B选项正确。

17.“文化大革命”的实质是

(分数:2.00)

A.文化领域内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B.反对资产阶级复辟的尖锐斗争

C.从文化领域开始的政治大革命

D.“左”倾错误导致的大内乱√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实质,属于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前三项的错误显而易见。毛泽东在政治上犯了“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就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故选项D正确。

18.中共十五大把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分数:2.00)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邓小平理论在十五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十六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十七大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选项正确。A选项范围太广,不符题意。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

19.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0.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2.00)

A.列强们的主观意识决定

B.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

C.列强之间矛盾无法调和

D.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二者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B、D选项正确。A、C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西方列强侵华的出发点就是要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而不是半殖民地。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确实存在矛盾,但并不能成为最终没能瓜分中国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列强侵略非洲乃至印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矛盾,但最终还是将非洲和印度变成其殖民地。

21.随着资本一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他们从自身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了探索。其中,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探索的典型事件有

(分数:2.00)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维新运动√

D.辛亥革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是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进行的探索;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对国家出路进行的探索;戊戌维新运动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进行的探索;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国家出路进行的探索。故

C、D选项正确。

2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

(分数:2.00)

A.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撼动了封建统治根基

B.促进了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D.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属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洋务派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试图“稍分洋商之利”,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与此同时,还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商为“四民”之末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的地位上升。西方的各种技术和器物被视为模仿、学习的对象。这一切,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B、

C、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洋务派兴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故不选。

23.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分数:2.00)

A.没有坚持长期的武装斗争

B.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

D.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及其领导核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失败,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选项B、C、D正确。选项A与事实恰恰相反,孙中山坚持了暴力革命和武装斗争。

24.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具体体现在

(分数:2.00)

A.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气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

B.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C.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属于识记与理解相结合试题,难度适中。A、B、C、D选项均正确。

25.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虽然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但也存在着一些弱点。具体体现在

(分数:2.00)

A.他们既否定了孔学的历史地位,也否定了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

B.许多人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使用资产阶级的方法,片面看待问题√

C.他们脱离了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

D.没能从根本上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不能从根本上为人们提供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离开了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他们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一般采用的还是资本主义的方法,导致看待问题过于片面,影响了运动的后期发展。因此B、C、D选项正确。A选项的错误在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他们也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同时,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之所以批判孔学,是为了指明它在根本上已经不适于现代生活,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权威的地位,从而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以求得“真实合理的信仰”。考生还需要注意的是,新文化运动是当时中国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发起的,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而,缺乏群众基础也是其局限性之一。

26.孙中山的思想由“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客观上反映出

(分数:2.00)

A.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B.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C.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D.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逐渐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三民主义的发展,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较大。新三民主义加进了反帝的内容,从这一侧面反映出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新三民主义依然是以革命为主,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新三民主义中的一些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同时,在对三民主义进行新的解释的国民党一大上,也确定了联俄、联共、辅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也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A、B、D选项正确。C选项的错误在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从未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27.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所阐明的重要观点和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分数:2.00)

A.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B.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C.“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D.一切从实践出发,反对教条主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第一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故A选项排除。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核心强调的就是一切从实践出发,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B、C、D选项正确。

28.1945年7月,针对黄炎培等人参观完延安以后所提出的,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其兴也淳焉”“其亡也忽焉”这个历史兴亡周期律的问题时,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对毛泽东这条“新路”的理解,正确的有

(分数:2.00)

A.发扬政治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

B.建立各阶级联合的民主专政

C.让人民监督政府,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

D.要让人民当家作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大。本题的难度主要体现在,要了解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的政权建设的相关内容。当年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的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民主专政政权。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的分配上,实行“三三制”的原则,政权普遍采取民主集中制,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努力发扬政治民主,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的是一个有别于任何反动政府、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雏形,毛泽东将其称之为“民主新路”。当年,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时说,“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A、C、D选项正确。B选项的错误在于,根据地建立的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民主专政政权,而不是各阶级联合(因为当年的阶级之中还包括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29.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其目的在于

(分数:2.00)

A.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期不战而控制全中国√

B.为谈判不成发动内战做准备,并把战争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

C.以此敷衍国内外舆论,掩盖其正在进行的内战准备√

D.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蒋介石采取一面和谈、一面备战的两面手段的目的,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B、C选项正确。D选项是蒋介石被迫进行和谈的原因之一,因而不选。

30.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共同纲领》形成的基础是

(分数:2.00)

A.“双十协定”

B.《国内和平协定》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

D.《论人民民主专政》√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C、D 选项正确。A选项是1945年10月lO日,国共双方签署的《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B选项是1949年4月,国民党政府拒签的协定。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生的共和国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有

(分数:2.00)

A.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彻底解决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

B.动员人民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破败的国民经济√

C.使中国从农业国迅速转变为工业国

D.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B选项是新生的共和国面临的两大任务,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C、D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即使到目前,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并没有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工业国,因此,C选项不能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实际上只用了7年的时间,但中共中央原计划用18年的时间,这也说明D选项也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2.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有

(分数:2.00)

A.公私合营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互助组√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B、

C、D选项正确。A选项是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故不选。

33.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分为

(分数:2.00)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D.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A项是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故B、D选项正确。

34.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的标志是

(分数:2.00)

A.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A、B选项正确。

最新考研政治毛中特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毛中特模拟试题及答案:毛泽东思想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A。科学地区分了中国革命对象和中国资产阶级 B。农村包围xx革命道路的基本形成 C。认识到农民问题是xx革命的中心问题 D。科学分析了xx社会各阶级 2.xx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B.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启蒙 C.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xx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C.党和人民的xx精神财富 D.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2.xx的理论渊源是() A.xx优秀的传统文化 B.马列主义 C。资产阶级民主思想D.空想社会主义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1927年7月至1935年1月是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12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5月)等文章,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因此,选项B正确。选项A区分中国革命对象和中国资产阶级,贯穿于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在毛泽东的很多著作中都有体现。选项C,毛泽东的确很早就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比如,1927年3月5日,毛泽东发表《湖南农*动考察报告》,提出了解决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选项D 科学区分了中国社会各阶级,也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但不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根本前提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因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备选项A、B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我们经常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确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十月革命以前,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十月革命以后,就属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十月革命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毛泽东思想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条件下产生。 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方面,以胡适为代表的温和派,则反对马克思主义,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即为新文化运动滥觞。在这一时期,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这一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先导。D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实践基础,因此备选项A、B、D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二、多项选择题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5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15 (总分:6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 1.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起点的原因主要体现在,鸦片战争导致了 A.中国的封建王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中国从名义到实质都完全丧失了独立国地位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D.中国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命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属于一道以理解为主、识记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鸦片战争以前,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鸦片战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而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社会性质的变化,导致了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的矛盾。它与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一起,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中占支配地位。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和演变,是上述两对主要矛盾相互交织和交替作用的结果。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激化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CD两个选项正确。 A选项的错误在于,封建王朝的结束,是辛亥革命所推翻的。B选项的错误在于,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本题的选项是可以变化的。例如,“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两句话也可以作为正确选项出现。因为,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指的是,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主要指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所有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主要目的是 A.镇压农民起义√ B.加强边防、海防√ C.剪除异己 D.扩充内部集团实力√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农民起义,加强边防、海防,扩充内部集团实力。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同时虽然遇到过诸如顽固派的攻击,但剪除异己始终不是其主要目的。ABD选项正确。 4.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表现在 A.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 B.没有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口号 C.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 D.其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民国的建立,属于以识记性为主、理解性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选项A、D是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选项B、C是南京临时政府的缺点,不能说明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性质。选项AD正确。 5.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表现为 A.指导思想具有落后性 B.缺乏群众基础√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4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64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在中国大地上存在的标志是 A.张学良的改旗易帜√ B.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被摧毁 C.第一次北伐的胜利 D.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这样,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A选项正确。B选项是1926年7月开始的第一次北伐战争取得的胜利果实;C选项与B选项实质是一个;D选项,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时,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尚未开始。本题还可以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的标志”的角度加以考查。 3.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的性质是 A.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B.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及知识分子的代表 C.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政党√ D.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的性质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C选项正确。A项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的中国国民党的性质。 4.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前资本主义社会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社会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故选项A正确。 5.中国共产党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的标志性会议是 A.古田会议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还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B选项正确。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党指挥枪);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考生必须重点掌握这几次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 6.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的是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3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23 (总分:6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其中,规定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 (分数:2.00) A.主权和领土完整 B.领海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如:割占香港岛,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外国船舰可在中国领海自由航行,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外国人在华不受中国法律管束,享受领事裁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B选项正确。 3.近代以来,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方式是 (分数:2.00) A.经济掠夺 B.政治控制 C.军事侵略√ D.文化渗透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很小。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包括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其中,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C选项正确。本题虽然超越了《大纲解析》的范围,但是考生仍然需要了解,故增加了本题。 4.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是 (分数:2.00) A.早期维新思想家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洋务运动的意义,是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启者。为了培养新式外交、军事、科技人才,洋务派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B选项正确。 5.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相似的因素是 (分数:2.00)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强调变革 D.反帝反封建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背景,属于以理解性为主、识记性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三者的相同点:都是在中国面临亡国灭种危机时的民族救亡运动;都受到西方先进思想的影响;都没有使中国走向独立富强;都对思想解放、民族觉醒有积极作用。故选项B正确。考生要注意本题还可以从多选题角度考查。 6.1920年,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建立于 (分数:2.00)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 总结 本文为各位考生汇总了以时间线为主的周年纪念事件,希望帮大家更好的复习这一部分。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华北地区。接着,日方又策动华北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这就是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一二·九运动 在民族危机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正确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有力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事变后,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经验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 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_毙考题

下载毙考题APP 免费领取考试干货资料,还有资料商城等你入驻 邀请码:8806 可获得更多福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小编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帮助大家梳理本科目重点,把握知识框架。下面是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之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部分: 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中英《南京条约》,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其中,中英《南京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通过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国等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了中国的领海主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等等。 ▲这些主权都只是部分破坏,而没有完全丧失 3.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原因:一方面,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已经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被殖民地化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特别是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同时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4.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社会的原因:第一,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第二,西方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样,中国的经济既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经济,也不是完全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了。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两半社会,《辛丑条约》以后,中国正式沦为两半社会,注意两者的区别。 5.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一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第五,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第六,在资本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极端贫困及不自由的生活。 两半社会的特征可以概括为:政治半殖民地化;经济半封建化;社会不平衡化。 近代中国的国情既可以表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也可以表述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 6.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第一,地主阶级——官僚地主、城居地主、资本家;第二,农民阶级——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第三,工人阶级——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第四,资产阶级——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注意,小资产阶级不是资产阶级,属于劳动人民。 7.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8.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考试使用毙考题,不用再报培训班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一)

2020年考研政治全真模拟试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25分) 1、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A)。 A、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B、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C、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D、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 2、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B )。 A、系统化 B、民族化和具体化 C、国家化 D、世界化 3、1942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谈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一致的目标是(A)。 A、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 B、国际化和中国化 C、理论和实际 D、旧中国与新中国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下面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是(A)。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7、下面不属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的是(D)。 A、最终的奋斗目标 B、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C、农民同盟军思想 D、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8、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会议是(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八大 9、毛泽东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A)中。 A、《论新阶段》 B、《改造我们的学习》 C、《反对本本主义》 D、《实践论》 10、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遭受过严重的挫折。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是在( A )。 A、遵义会议以后 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 C、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后 D、红军长征胜利以后 11、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A)。 A.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 C.共产主义运动席卷全球 D.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 1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A)。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B、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C、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考研院校排名 中国近现代史是区别于世界近现代史,专以中国为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叙述主体的一门学科。不同于世界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有多种看法,但被普遍接受的是起于1840年鸦片战争,终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的这一观点。 其中1840年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称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现代史 排 名学校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称 等 级 排 名 学校名称等级 1华中师范大学A +6湖南师范大学 A 1 1华东师范大学 A 2中山大学A +7复旦大学 A 1 2武汉大学 A 3南开大学A +8中国人民大学 A 1 3山西大学 A 4北京大学A 9四川大学 A 1 4河南大学 A 5南京大学A 1 0北京师范大学 A 1 5苏州大学 A

B+等(23个):河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吉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扬州大学、厦门大学、河北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延安大学、云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辽宁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B等(23个):清华大学、湘潭大学、安徽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聊城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C等(16个):名单略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四)答案解析

考研政治冲刺模拟试题(四)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的理解和运用。唯物主义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的路线,唯心主义则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唯心主义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自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客观唯心主义则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心静自然凉"明显夸大了人的内心作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项C是正确答案。 2.【答案】C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到垄断阶段的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只是在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因此,本题的选项C是正确答案。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因果关系。因果联系的特点是:因果联系是有时间顺序的,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因此首先排除C项。地表干燥与沙尘暴是因果联系,是先有地表干燥才有沙尘暴,沙尘暴不会转化为地表干燥,两者不可能相互转化,故而B项也被排除。形成沙尘暴的原因有很多,题干提到了降水偏少或无降水、地表干燥、土质疏松、大风等部分原因,至于其他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这表明产生沙尘暴这个结果的原因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所以D项不正确,而选项A符合题干要求。 4.【答案】C 【解析】产业资本循环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的职能形式。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资本采取生产资本的职能形式。第三阶段是销售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的职能形式,故选项C是正确答案。 5.【答案】D 【解析】题干主要是分清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便提上日程。所以正确答案是D选项。 6.【答案】C 【解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等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最终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所以选项C为正确答案,A、B、D选项应排除。 7.【答案】A 【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来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里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就是指的各种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并不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性。

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本)

考研政治大纲(完整版本)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对比分析 一、考试性质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并有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专业上择优选拔。 Ⅱ. 考试的学科范围 考试的学科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世界经济与政治。 Ⅲ. 评价目标 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

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当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Ⅳ.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 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约2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约3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约1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约16% 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约16% (四)试卷题型结构

考研:近代史纲要的复习方法

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考研:近代史纲要的复习方法 曾经有许多同学问我,近现代史纲要到底怎么去复习,感觉知识点好多好繁杂,没有方向,往往是前面记住一个知识点,后面就忘,我想很多同学也有同感。考研是个应试的考试,学习的目的在于解题。下面针对2014年近现代史纲要的真题,聊聊近代史纲要的学习。 我们先来看下2014年多选题第29题。题目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为避免内战,实现和平建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答案A 是在国统区开辟第二战线;答案B 是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答案C 是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答案D 是参加政协会议并维护政协协议。像这道题在教材上是找不到现成的答案的,必须要把我们学习的史实串联起来。怎么去串联?这就是我要讲到的考研近代史纲要学习的主线是要以时间为线索,即用时间去串联每个知识点。我们再看这道题,问的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共避免内战做的努力。换句话说,这个考查的时间段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内战正式爆发之前的这段历史。我们看下四个选项。答案A 是内战爆发后发生的,不正确;答案B 正确,符合这个历史时期的史实;答案C 是解放战争期间,也是内战爆发之后,不符合题意;答案D 参加政协会议并维护政协协议。这次政治协商会议经过激烈的斗争,终于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关于改组政府的协议等五项协议。但是,蒋介石违反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于1946年11月15日在南京单方面召开了“国民大会”,遂使政协解体。D 答案符合题意,正确。因此,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D 。 近代史纲要考查的历史时期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现在的历史,考查的重点是1840-1949年的历史。同学们在记忆的时候可以总的历史时期细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时间段是1840-1919年,这个时间段被称为风云变幻的八十年,这个时期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略,中华民族开始了反侵略的斗争,主线是侵略和反侵略;第二个时间段是1919-1949,这个时间段被称为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919年五四运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经过土地革命,抗日站在和解放战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第三个时间段是1949年-现在,这个时间段被称为辉煌成就的六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自此,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综上,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要以时间为主线,把整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这样就会避免记忆混乱的情况,复习这个部分才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率。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5)

2020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5)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个说法在哲学上的意义是( ) A. 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 精神的力量能够变成物质的力量 C. 精神的力量能够代替物质的力量 D. 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2.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动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实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 A。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比自然规律更易于理解的规律 D。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3.社会规律的特点是( ) A。同自然规律一样自发实现 B。客观的,但要通过人的自觉活动才能实现 C。与自然规律不一样,有其阶级性 D。主观的,因为它的实现不能脱离人的自觉活动 4.在科学理解中,意识的“超前反映”更为突出,这里称之为“超前反映”的意思主要是指( ) A。意识活动的对象性 B。意识活动的选择性 C。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D。意识活动的自控性 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外在物质世界的反映。具体来说,物质和意 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和意识之间存有质的区别:物质是客观实在, 意识是主观存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物质和意识也存有密 切的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与物质具 有同一性,意识能够达到对物质的准确反映;通过实践,物质能够变成 精神,精神能够变成物,即二者能够相互转化。 “富口袋”指创造物质财富;“富脑袋”指学习和掌握科学理论、 知识、技术和党的方针政策等。“富脑袋”对创造物质财富具有重要 的指导作用。所以“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体现了精神对物质能动的 反作用,说明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所以,选项B准确。选 项AD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理背道而驰,属于唯心 主义观点。选项C混淆了物质和精神的本质区别,也夸大了精神的作用,故排除。所以,本题准确答案是选项B。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区别。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客观性。但是,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 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 社会规律中,既存有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有着主观制约客观的 关系。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能够以完全相同的 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 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理解社会规律比理解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笔记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第一单元: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虎门销烟: 经过: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评价林则徐: 是我国的民族英雄,道光时奉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硝烟并取得胜利,后被遣戍伊犁,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被称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意义):鸦片战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启示: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从此开始了屈辱的历史,事实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我们只要发愤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由于世界。 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启示: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一次浩劫。充分暴露了侵略者野蛮、凶残的本质,有力的驳斥了所谓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的谬论。 客观原因: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清朝廷被迫于1858年先后与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签订《天津条约》,与沙俄签订《瑷珲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沙俄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奕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 5、左宗棠收复新疆: 原因:19世纪60年代,中亚地区浩罕国阿古柏入侵新疆,1971年俄国出兵侵占伊犁,中国西北边境出现危机。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认识:左宗棠收复新疆,粉碎了英俄分裂中国的阴谋,巩固了祖国西北边防,维护了祖国统一,功垂青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左宗棠) 6、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牺牲,是我国的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37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37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9,分数:18.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1956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一些领导干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者对一些闹事问题不作具体分析,简单化地将其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发表了 ( ) (分数:2.00)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论持久战》 D.《矛盾论》 解析:解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不少人对新的社会制度还不能马上适应,再加上党和政府的一些工作部门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引起一些群众的不满。1956年下半年,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情况。与此同时,国际上出现的波兰、匈牙利事件,也在国内引起一些人的思想波动。一些领导干部对此缺乏思想准备,或者束手无策,或者对一些闹事问题不作具体分析,简单化地将其作为敌我矛盾来处理。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联系农业合作化问题、工商业者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少数民族问题、少数人闹事问题、与民主党派关系问题等,系统地阐明了正确处理各种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和方法。他强调,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法去解决。因此答案是选项A。 3.“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是谁提出的 ( ) (分数:2.00)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陈云√ D.陈毅 解析:解析:在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因此答案是选项C。 4.毛泽东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 ( ) (分数:2.00) A.《矛盾论》 B.《论十大关系》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D.《论人民民主专政》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7年考研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其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C.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的前提是() A.事物之间的区别 B.事物的相互过渡 C.事物的相互依存D.事物的相互转化 3.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这种情况主要说明,联系是() A.客观的 B.普遍的 C.复杂多样的 D.关系范畴 4.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 A.联系B.发展 C.矛盾D.质变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发展的实质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肯定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依照唯物辩证法,包括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的联系和运

动、变化、发展之中。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其中,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在本题中,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新旧事物之间转换的意思,体现了发展的实质的哲理。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B。最近几年的考试中经常会有以名人名言或诗句命制的题目,很多考生一见到这样的题目就会大脑一片空白,根本找不到解题头绪。其实,答这类题的时候并不要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通常可以通过找关键词和核心词的方法,快速解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联系的含义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辩证联系是以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相互区别的事物又通过联系而相互过渡。辩证法要求在区别中看到联系,在联系中看到区别。如果世界上的`事物相互之间没有任何区别,没有相对的界限,那么,它们将是一团混沌,也就没有任何联系可言了。承认事物相互之间的区别和界限,决不能否认事物相互之间的联系,否认它们的相互过渡和转化。如果说,只承认事物的相互区别和界限而不承认事物的联系和转化,就

2012年中国近现代史考研复习重点汇总

2012年中国近现代史考研复习重点汇总 第一部分列强的对外侵略 (1)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后果要好好把握。有可能在这部分内容出非常细节的选择题和名词解释。 (2)资本主义世界性扩张的必然性。《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特点,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重要战役要记住。 (4)战争后签订的重要不平等条约,可能会以简答题的形式出题。 (5)中国边疆危机产生的原因及主要内容。 (6)《中法新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7)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在诸多矛盾中,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第二部分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1)太平天国当时具体采取了哪些制度,像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评价要熟记,有可能出现简答题。注意《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影响。 (2)义和团运动要注意和太平天国的农民战争作比较,它的影响要知道并掌握。 (3)“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 (4)义和团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第三部分晚清政局 (1)关于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人物、以及它们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都要掌握。 (2)洋务运动的内容,前期求强,后期求富所采取的措施要知道。建立的一系列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对于建立的时间、地点、代表人物等要熟记。对于内容、影响有可能会出现简答题和史料分析题。 (3)清末新政这是清政府的一次重要的自救运动。对于背景、内容、意义要熟记。史料分析和简答题的可能性很大。 (4)湘淮军势力的崛起在2009 年的简答题已经考过,2010 年应该不会再考大题,了解一下即可。 第四部分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