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_清洁生产_绿色制造与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节能_清洁生产_绿色制造与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节能_清洁生产_绿色制造与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节能、清洁生产、绿色制造与钢铁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殷瑞钰

(钢铁研究总院)

摘 要 从产品制造链、商品价值的演变出发,讨论了节能、清洁生产和钢铁工业绿色制造问题,强调了钢铁制造流程系统优化的重要性,指出钢厂环境问题的概念是要通过节能、清洁生产—绿色制造过程逐步实现环境友好。与此同时,讨论了钢厂生产流程过程中的节能、清洁生产问题和钢材及其制品的绿色度问题。最后展望了与钢铁企业有关的生态工业链和未来钢铁企业的角色。

关键词 钢铁工业 节能 清洁生产 绿色制造 可持续发展①

ENERGY-S AVI NG,CLEAN PRODUCTION,GREEN MA NUFACTURING AND SUSTAI NABLE DEVELOPMENT OF STEEL INDUSTRY

YIN Ruiyu

(Central Iron and Steel Resea rch Institute)

ABSTRACT From the view o f ev olutio n of productio n chain a nd goo ds value,the topics of energy-sav ing,clea n productio n and g reen m anufacturing of steel industry is discussed and the impor tance of sy stem optimizatio n o f steel ma nufacturing process is stressed.It is put fo rw ard tha t the ecological co ncept fo r steel w orks to realize env iro nmental friendly will be g radually by energ y-saving,clean productio n and g reen m anufacture.At the sam e time, so me issuses reg arding to energ y-saving,clean pro duction and the g reenness of steel pro ductions and steel fabricated go ods a re discussed.Finally,the eco logical industrial chain related to steel wo rks a nd the social ro le of future steel w o rks are prospected.

KEY W ORDS steel industry,energ y-saving,clea n productio n,g reen manufacturing, sustainable dev elo pment

1 问题的提出

在整个20世纪内,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环境方面的综合认识,环境急剧恶化。其主要原因是无节制地使用资源、能源进行大规模的生产,不顾后果地大量消费以及消费使用后的大量无序废弃。这造成了一系列超过生态自净能力的外源性污染。从而环境问题日益复杂和突出(图1),环境保护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进而,人们忧虑地球、生态平衡等根本性的问题,从而提出可持续发展问题。

经过实践,人们认识到要解决好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污染物无害化处理问题(末端治理),而且过多的末端治理会引起企业、社会经济负担增加,甚至影响企业、社会自我发展的动力。所以要改变不利于环境的因素,必须从产生问题的根源着手(所谓源头治理),即从自然资源的利用—物质产品的生产过程—物质产品的消费过程—废弃/回收过程入手,全过程、全寿命期地综合思考,才能从总体上解决问题。

于是不同层次上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命题、

第37卷 第8期2002年8月

钢 铁

IRON AN D ST EEL

V o l.37 N o.8

Aug ust2002

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9974023)

联系人:殷瑞钰,工程院院士,北京(100081)钢铁研究总院DOI:10.13228/j.boyu an.i ssn0449-749x.2002.08.001

图1 环境问题的内涵及不同类型

 环境问题影响的关系[1]

Fig .1 Co nno tativ e meaning of env iro nmenta l pro blems

and r ela tio n amo ng v arious envir onmental

pro blems influence

概念、内涵、对策被人们思考着,诸如:①污染物及有毒物质的无害化处理;②节能、清洁生产—绿色制造;③生态工业链;④循环型社会。

2 制造链和商品价值观的演变

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制造业。当然,制造业的概念、内涵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动态发展的。现在,制造业已可具体定义为:将可用资源(物

料、能源等)通过相应的生产(制造)过程转化为工业品和消费品的产业。而现代制造过程的内涵不仅包括从物料、能源到产成品的制造加工过程,而且包括从制造概念逐步扩展成制造链(制造体系)的概念,

因而制造链既包括产成品的制造加工过程,还包括产品设计、制造加工过程的设计、过程排放的控制、循环使用和无害化处理,以至产品使用、废弃、循环利用等产品生命周期评估(LCA )。

随着时代的发展,制造链已从“河流型”逐步发展为“湖泊型”(图2)。

钢铁生产过程属于现代制造过程,

钢材的生命

图2 “河流型”与“湖泊型”制造链示意图[2]

Fig .2 Producing chain fo r “riv er -ty pe

”and “lake -type ”周期将涉及资源、能源的开采、输送过程、钢材制造过程、加工组装过程、使用过程、废弃过程、回收分类

利用过程等因果链(制造链见图3)。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点影响的日益扩大,

人们对

图3 钢材生命周期Fig.3 Life cy cle fo r steel product

商品的价值观也正在发生变化。在商品的价值观发生变化的同时,人们对质量的定义也日益深化(见表

1,图4)。从图4可以看到:质量不仅与技术的系统优化和使用优化有关,而且与债务优化(诸如投资

·2·钢 铁 第37卷

额、成本、资金回收速度等)有关。从功能和时间角度上看,则质量应定义为长期系统功能的优化。就商品的价值观而言,其根本的含义是既要有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又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表1 商品价值观的演变(图4)Table 1 Evo lution o f co mmodity va lues

原来

今后

高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长寿低价格

可以接受的价格

注重产品制造流程既注重产品制造流程又注重流程中的排放过程

一侧(动脉)

一侧,(动脉—静脉循环

)

图4 质量定义为长期系统功能优化的结果[2]Fig.4 O ptimum result o f long-ter m system func tion

O —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效应

3 节能、清洁生产——绿色制造

节能、清洁生产应是环保和绿色制造的基础,也就是强调以源头治理为主,配合必要的末端治理,来实现绿色制造。

节能、清洁生产作为工程技术经历了一段认识发展的过程。这种进程既有从微观、介观到宏观、整体的发展进程;又有从宏观顶层整体设计到微观、介观的发展进程。面对可持续发展,节能、清洁生产的大致对策如下:

(1)单元制造过程内的优化,改善单元过程的功能—结构—效率,尽量减少制造过程中不必要的输入和输出,降低单元过程资源负荷、能源负荷;(2)单元制造过程间的优化,尽量利用不同过程的排放物、废弃物、剩余能进行过程间的体系设计;

(3)对于暂时无法利用的排放物(包括排放过程)、废弃物,寻求技术革新的方法,使之能够充分再

利用;

(4)采用“末端治理技术”或采用生态学原理发挥生物圈的自身净化能力等。

绿色制造是在节能、清洁生产基础上进一步延

伸、扩展,它的主要概念是:

(1)从源头入手根治造成污染的制造过程,注意资源、能源的选择,高度关注产品绿色生命周期;

(2)使污染物消除在制造过程中,协调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3)不同类型、相关类型企业之间形成生态工业链,促进构成污染物的“零”排放体系(或称为最小排放体系);

(4)所谓污染是指在不同尺度上超过生态平衡所能接受的外源性污染;

(5)强调持续性的对环境污染集成预防策略,追求构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模式。

绿色制造与环境治理有不同的立场,甚至不完全相同的概念:

(1)环境治理,其立场往往是对已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使之恢复到被污染前的面貌,往往导致企业成本增加,消弱市场竞争力;

(2)绿色制造,强调从源头上和过程中阻止污染物生成的综合新策略。

看来,必须高度重视绿色制造,要从过程科学、流程工艺技术与工程研发,合理选择资源、能源,产

品设计合理化入手,发展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制造流程,解决好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这对矛盾。

4 钢铁制造流程系统的优化

钢铁制造流程优化既有助于提高钢的市场竞争力,又有助于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全球钢厂正以积极推进最有效技术为动力,不断使钢铁制造流程从间歇—停顿—流程长向紧凑化—准连续化—流程缩短的方向发展(图5),实际上也是一系列的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运用的过程,更是源头治理的体现(图6)。从流程整体优化的高度出发,而不是简单地从单元工序、单个装备改造出发再简单相加,才可以使物质获得率最大化、能源效率最佳化和制造过程时间最小化的综合效果(图7)。当然,同时也得到清洁生产、降低环境负荷的效果。

钢厂环境问题概念——从节能与清洁生产到环境友好,并使无害化处理的负担最小化。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钢厂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从流程整体集成优化的高度来看(图7),制造流程优化是节能、清洁

·

3·第8期 殷瑞钰:节能、清洁生产、绿色制造与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5 钢铁生产流程的间歇连续与紧凑化的演变趋势[3]

Fig.5 Dev elo ping tr end o f sta rt-stop&co ntinua tio n and co mpa ct in ir on and steel productio n

图6 钢铁企业制造流程与环境保护的内涵[4]

Fig.6 Co nno tativ e meaning of pro ducing process for ir on and steel

enterprises a nd env ironmental pro tectio n

生产最根本的支撑力量。当然,在改进金属制造流程(动脉)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排放过程(静脉)的控制以及排放物质的再能源化、再资源化和尽可能少的无害化处理(图6)。也就是要使“动脉”—“静脉”协调、循环的程度不断提高。

5 不同钢铁制造流程系统中的排放量比较

当代钢铁生产主要以高炉—转炉和电炉两类流程为主。当然,高炉—转炉联合钢铁企业与废钢—电炉短流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放是不同的,图8、9分别给出了两种流程的吨钢排放量。(都统一到以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工艺生产热轧薄板的基础上)。

因此,仅就钢厂的排放量而言,用废钢为资源、电为能源的电炉流程钢厂比以铁矿石—煤为源头的高炉—转炉钢厂的排放量要小很多。然而,流程的选择除了市场需求以外,资源、能源条件有着重要影响,必须因地制宜。

6 钢厂生产流程的排放过程中的节能与清洁生产问题

·4

·钢 铁 第37卷

图7 钢铁制造流程集成优化的发展方向[5]

Fig.7 Dev eloping trend o f integ ra tio n and o ptimiza tio n fo r iro n a nd steel pr oducting pro

cess

图8 钢铁联合企业的投入/产出平衡图[6]

Fig .8 Input /output ba lance of iro n a nd steel co mplex

钢厂生产流程的排放过程中节能、清洁生产的命题和措施与环境保护是一致的,而且更为积极、更为有效。它的内涵主要是对排放物质/能源首先进行

再能源化循环处理、再资源化循环使用,最后是尽可能小的无害化处理。

(1)再能源化循环处理:主要集中在化学冶金

·

5·第8期 殷瑞钰:节能、清洁生产、绿色制造与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图9 “小型钢厂”的投入/产出平衡图[6]Fig.9 Input /o utput balance o f small enter prise

不计入厂外电厂气体排放

图10 高炉炼铁系统的物料与能源利用框图

Fig .10 M aterial a nd energ y ultili zatio n of BF iro nma king system

过程中,特别是高炉炼铁系统中(图10),在转炉、电炉乃至轧钢加热炉中对烟气的化学能、物理热也有非常好的再能源化处理工艺。

(2)再资源化处理与循环使用:主要体现在高炉、转炉、电炉对各类含铁物料和可用资源(废钢、铁皮、含铁尘泥、炉渣等)的处理和加工利用。

·6·钢 铁 第37卷

(3)无害化处理:主要集中在水处理和节水技术、烟气处理技术(特别是烟气脱硫),还有其他有害气体的防止产生和处理技术等。

当前从节能、清洁生产和环境保护角度看,钢厂的节水、水的闭路循环和污水处理技术、热水社区供应技术等值得引起特别重视。

7 关于钢材及其制品的绿色度问题

绿色度是指制造过程中单位产品环境负荷的标志及其在再加工过程、使用过程、废弃、回收过程中对环境友好的程度。其具体指标可分为:

(1)单位产品的环境负荷;

(2)产品的使用寿命与使用效率;(3)钢材及其制品对环境的污染负荷;(4)钢材及其制品的可再生性。

产品生命周期(环境)评价方法是要弄清该产品(某工艺)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各种能源和非能源物质的消耗量以及残余物和污染物的排放量,进而评估这些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改进的方向(或进行不同工艺或产品的对比)。8 生态工业链与循环型社会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生态工业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它要求人们尽可能优化物质—能源的整个循环系统;从原料制成的材料、零部件、产品,直到最后的废弃,各个环节都要尽可能优化。生态工业学是多学科的学问,涉及自然科学、工业技术和人文科学等许多学科,需要用系统的方法对待和研究。

对工业系统内部而言,其经济模式的核心就是物质的循环。主要包括如下要点:

(1)企业内部的物质循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残余物不排入环境,而是循环回去进行重新处理;

(2)企业外部的物质循环—报废的产品循环使用,代替天然原料;

(3)物质减量化——为了生产有同样功能的产品,应尽可能降低原材料消耗;

(4)碳的减量化——减少CO 2排放量,减轻大气层的温室效应;

(5)生态工业园区的建立——在此园区内的各工厂,可相互利用对方的废物及废能,形成互补格局;

(6)从只出售产品,到出售“服务”。

因此,可以认为工业生态学研究工业行为和环

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人类的历史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环境管理观念。工业生态学是在对工业活动超过环境承载力的感知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工业生态学的根本着眼点是①物质封闭循环度;②能源有效使用效率;③工业生态系统结构及其运行效率。最终归结到①生态优化;②工业物质封闭循环。其根本目标是①重整工业的发展目标及其结构关系;②物质世界、生命体的和谐体现和可持续发展。

图11 生态系统的进化过程[7]Fig .11 Ev o lutio n of ecosy stem

生态工业模式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图11),仿照自然界生态平衡过程中物质循环的方式来规划工业

生态系统(生态工业链)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工业模式。在生态工业带(区)中,各种生产过程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互相关联、互为因果的。即一个生产流程中的半成品、废弃物、排放物可以作为另一生产流程的原料、能源而加以利用(再资源化、再能源化、深加工)。生态工业追求的是把系统(生态流程)中各种生产过程从原料、中间产品、废弃(排放)物直至产品的物质循环,扩展到系统(生产流程)以外的生产流程中去,形成生态工业带(区),达到资源、能源、投资的最佳利用,同时收到环境效益,实现环境友好。作为沿海以进口大宗资源、能源为特点的工业港口区,其生态工业带(区)可

·

7·第8期 殷瑞钰:节能、清洁生产、绿色制造与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考虑的方案之一是在进口国际铁矿资源和原油的情况下,将钢厂+水泥厂+热电厂和石油化工厂、化肥厂、聚合物加工厂综合起来,经过研发甚至有可能大量生产氢,作为新能源的合成源。

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21世纪中,要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方式,而确立“最佳生产、最佳消费、最少废弃”的循环型经济社会。

9 未来社会中钢铁企业的角色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生产、消费角度上看,城市是集中生产、集中消费、集中废弃的地区,因此,特别是对于钢、塑料、水泥、玻璃、铝等基本材料消费和废弃是必须考虑循环使用的。另一方面,从电、水、热水、燃气等能源来看,城市也是大量消耗的。因此,人们不难认识到在若干有条件的城市周围,城市周边型钢厂有其特殊的存在价值。城市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废钢、废塑料、垃圾等大量废弃物可以由钢厂处理,城市产生的废水也可以由钢厂集中处理;钢厂除了供应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所需的钢材以外,还可以供应热水甚至部分电力、燃气。因此,在未来时间里会形成一批都市周边型的环境友好的钢厂。

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进一步扩大的趋向日甚一日。作为基本材料的钢铁和作为主要能源的石油也将在这一过程中扩大交易量,例如我国2000年已进口了7000万t 铁矿石和6000万t 原油。这将引起某些综合条件优良的港口

城市逐步发展成为生态工业带。在这种条件下,大型钢铁企业可以凭借自己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不断延伸其经营链,诸如与造船、集装箱、水泥制造、建筑业结合,形成生产链,同时,大型钢铁企业产生大量气体,经过转换处理,有可能得到大量的氢,大量氢与相邻的石油化工结合,亦可形成具有活力的产业链。为此,在这类生态工业带内,资源、能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单位产值的环境负荷相当小,可以预期是一种重化工型的生态工业带。

进一步从工程技术角度上看,受到熔融还原工艺的启发,以煤—铁矿—纯氧为源头的炼铁工艺,很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铁—煤化工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因生产钢铁制品而立足,同时,由于可以产生巨量的气体而有可能转换成为大量的氢——一种气态的新能源,进而或与石化工业结合或经储存、输送作为清洁能源使用。

未来钢铁厂可能承担角色的构想:

(1)铁—煤化工的起点——新清洁能源的供应者;

(2)未来的海港生态工业——贸易园的起点;(3)城市废弃物的处理站和生活热源供应站(废钢、废塑料、废水、热水、煤气);

(4)排放过程再资源化循环、再能源化转换、无害化处理协调循环的载体过程。

由此,必须认真地重新审视未来社会中在不同条件下钢铁企业的社会角色和经济机遇。

参 考 文 献

1 Y IN Ruiy u.M anufacturing Pr ocess /Emissio n /Env iro nment-Friendly-Consideration of the Steel Indust ry v s.

T he Env iro nme nt Friendliness .Pro ceeding s of Inter na tional Co nfer ence on Steel a nd Society (ICSS 2000).O saka,JA PAN.2000-6,7~11.

2 W alter R Stah el.Creatio n o f N ew Env iro nm enta l Business M odels.Co mmemo rativ e Sym po sium in Eco -Pro ducts 2000.T okyo ,JA PAN.2000-12,15~38.

3 Y IN Riuy u .The Issues on Continuation of the Pr oduction Pr ocess in Steel Plant .Proceeding s o f the Eig ht

J apan-China Sympo sium o n Science a nd Techno log y o f Iro n a nd Steel.Chiba,JA PAN.1998-11,10~16.4 殷瑞钰.绿色制造与钢铁工业.钢铁,2000,35(6):60~65.

5 殷瑞钰.21世纪初中国钢铁业发展战略的初步评估.2001年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2001-10,53~60.6 Y IN Riuyu ,CAI J iuju .Steel Productio n Pro cess and Emission in Atmo spher e .Inte rna tio na l Sy mpo sium on

Global Enviro nment and Iro n and Steel Industry (ISES '98)Pro ceeding s Beijing ,China 1998-4,15~21.7 苏伦·埃尔克曼.生态工业学.徐兴元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28~30.

·8·钢 铁 第37卷

节能与环保可持续发展

节能与环保可持续发展- 绿色环保 摘要:节约资源是我国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发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21世纪,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生活质量的进步,环境方面的不断恶化。长期以来,人类吧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资源的征服夺取中,从来没有考虑对地球的回报和爱护,所以作为孩子的我们在自己的发展进步的同时,一定要回头看看自己的母亲我们的家园,努力保护好它,合理利用它赐予给我们的能源,只有我们和我们的家园处于和谐的地步,我们才可以可持续发展。 节能”两个字前所未有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影响近几年年以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走向的最新热点。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是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必然要求。节能减排的形势 满足和发展的速度而忽视或淡薄了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即使在极大满足自身物欲的同时,也给自身未来的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由于人类过分追求发展所带来的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暴露越来越明显,直至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比如温室效应的出现,水污染等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都归于人们对发展的片面理解,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忽视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社会的主体是人,节能环保的主题也必须是人,节能环保必须从每一个人来抓起,由于个体的认识不足或者制度不合理,致使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白白的浪费掉,汽车无情的冒着黑烟.....因此节能环保人人有责,需要人人参与。 。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也在不断地改造地球。人类的发展史,归根结底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在创业过程中,人们利用各种能源赖以生存,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人预言,人类最终是毁灭在自己创造的文明中。“资源短缺”已成为广大群众一个十分关注的问题。如果现在不加以考虑对策,未来人类就没有出路,总有一天能源会被我们用尽,人类就无法生存。 所以我们必须意识到节能减排,你我同行。如今,许多人们不懂得如何珍惜仅有的能源。大量用水、用电,许多破坏臭氧层的物品也消耗飞速,排放的废气已经多得难以让人想象……造成这一切后果的是谁?就是我们人类。 要做到节能减排,就要从小事做起,人人动起手来,创建美好的家园一、节约电能。要注意随手关灯,可以使用高效节能灯泡。据美国的能源部门估计,使用高效节能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就能避免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除了电灯,在使用其它电器方面也要注意,尽量选

论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论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论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文化等的不断发展,对于环境的发展要求也是逐渐的提高,这也是绿色建筑近年来不断兴起的原因所在,可持续性发展的思想逐渐的深入到现代人的心中。本文就绿色建筑的特点,优势以及必要性做以简要的介绍,并对如何发展绿色建筑的方法加以探讨,分析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实施策略 引言 所谓绿色建筑,是在指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中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1.绿色建筑实施的必要性 a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我们为什么需要发展并推广绿色建筑呢? 最简单的回答是由于传统建筑并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选择。举例来说: A 清理原本自然状况下的土地会造成野生生物的消亡。 B建筑的生产,制造,运输等都会造成水,和空气的污染,而它们释放的有害气体会加剧大气的破坏或加剧温室效应。 目前的传统建筑消耗了太多的能源,制造了太多的垃圾和污染。如果放任自流,我们的环境和经济都将遭受极大的破坏。 经调查研究,在美国,传统建筑的生产,建造,运输占据和消耗的能源比例如下:

消耗了14%的可饮用水。 释放了30%的垃圾及污染。 二氧化碳释放量占38% 使用了40%的原材料 消耗了39%的能源。 消耗了72%的电能 在中国,由于建设量更高,这个比例还要更加巨大。 这样大量的消耗和污染,其实是以透支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为代价的。为了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绿色建筑主张调整或改变现行的设计观念和方式,使建筑由高能耗方式向低能耗方向转化,依靠节能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以及开发新能源,使建筑逐步摆脱对传统能源的过分依赖,实现一定程度上能源使用的自给自足。 数据表明,绿色建筑总体来说可以减少13%的维护费用,节省26%的能源消耗,还可以获得更高的使用满意度,从而带来更高的利润。所以,尽管可能由于设备,研究等会增加前期的投资,绿色建筑在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中还是具有重大优势的。 b.绿色建筑可以为人提供更加舒适的工作,居住,生活环境。 建筑师人类生活,工作,娱乐的主要场所。据调查显示,现代社会人有90%的时间实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环境的好坏于是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品质及健康至关重要的因素。 现代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可以用机械空调来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这自然是人类的幸运,但这种违背气候环境的高能耗建筑使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经济和能源代价,同时增加了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居者与自然环境人为地分离。为了克服现行建筑模式对人的负面影响,绿色建筑注重地区气候与建筑的关系,并将考虑地方气候特点的设计作为绿色建筑的一项基本方法,这是一种按人体的舒适要求和气候条件来进行建筑设计的系统方法,即根据当地气候特征,运用建筑物理的原理,合理组织各种建筑因素。事实上,人类对于环境的舒适、健康需求,常常无需现行空调设备也能得到满足,如:我国陕北的窑洞在- 20 ℃左右的气候下,其室内被大地包围着,仍保持着15 ℃上下的舒适室温;还有西双版纳干阑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综述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e-works涂彬王阳黄菊锋 前言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在实现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有2亿亩土地因为矿产开发等因素而废弃,占总耕地面积10%;中国90%的地下水被污染,60%的地下水污染严重;在中国盲目发展水电过程中,还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永久性破坏。2008年中国消耗的煤炭这一高污染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8.7%,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一倍以上,中国资源利用效率居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倒数第6位,中国1吨煤所产生的效率仅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 面对这些令人震撼的数据,实现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e-works在2010中国制造业产品创新数字化国际峰会,重点就中国制造企业如何实现“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通过业内专家产品创新理论实践的分析、行业提供商绿色解决方案的分享,绿色设计典型应用企业案例的剖析,为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实现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绿色化的产品创新 1、产品创新过程管理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在本次峰会上,清华大学莫欣农教授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创新”,灵活、快速、高效的“管理创新”,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的“产品创新”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中国企业如何实现走向世界的重大转型,并对产品全生命周期进行了全新的诠释。 莫教授指出:产品全生命周期可以分解成为八个阶段,从开始预研策划、立项、开发设计、验证测试到工艺与量产,接着进入产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维修阶段,最后进入产品的报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分别解决的是设计、制造、使用和回收问题。

浅析技术创新、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浅析科技创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工业园*** (2012年12月2日) 摘要:未来五年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诸多的风险挑战。举措得当则经济快速增长、实现新的突破;应对失策则可能丧失机遇、经济徘徊不前。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对照先进寻差距,盯着排头找不足,科学判断发展方位,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准确把握发展规律,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无愧时代的使命感和立说立行的责任感,勇于担当,善于创新,敢于跨越,强化“三废”治理,保护环境,谱写出科学发展、富民强企的新篇章。 关键词:技术创新;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加快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环保治理工作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节能减排、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由大变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深刻认识技术、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集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节能减排技术措施的实施,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

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落后工艺退出、先进工艺技术的创新应用措施不够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够强,企业管理工作名紧实粗,对加强技术、环保建设工作认识存在偏差、责任不够落实,当前***集团电解锌冶炼技术落后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回收率低),已经成为提高工业整体经营水平、落实应对环保变化举措、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制约。 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依靠***集团公司的矿产资源优势,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综合运用经济、技术及必要的管理手段,进一步建立健全加强技术、环保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按期实现电解锌冶炼氧压浸出(高酸)的各项生产指标和环保节能减排目标。要切实把技术创新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住关键环节,突破重点难点,加快加强企业科技创新、环保建设,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大力推进新技术应用和产能优化升级。 二、技术、环保建设目标任务 (一)现状分析 生产工艺、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这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在建筑行业里,我们相应地提出并推行发展绿色建筑,为保护环境人类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发展而努力。本文对绿色建筑的含义,发展史,现状及具体实例进行了阐述,体现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希望大家能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增强意识,以实现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绿色建筑,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1绿色建筑的含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能源、土地、水源、材料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就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不破坏环境,室内布局十分合理,尽量减少使用合成材料,充分利用阳光,节省能源,为居住者创造一种接近自然的感觉。绿色建筑沉成为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绿色建筑发展史(重点中国) 绿色思想源远流长,我国古代的巢(利用自然条件,就地取材)就是最早的绿色建筑。近代以来,虽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但是资源环境遭到破坏,层出不穷的自然灾害等使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成为成为人们的共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关注。绿色建筑也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国际上开始了对绿色建筑的探索和研究。而中国自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相继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2004年9月建设部“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的启动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2005年3月召开的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暨技术与产品展览会,公布“全国绿色建筑创新奖”获奖项目及单位,同年发布了《建设部关于推进节能省地型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2006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06年3月,国家科技部和建设部签署了“绿色建筑科技行动”合作协议,为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奠定基础。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200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推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建设等一系列措施。2008年3月,成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对外以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名义开展工作。2009年8月27日,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2009年11月底,在积极迎接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召开之前,我国政府做出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2009年,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境测控优化研究中心成立,协助地方政府和业主方申请绿色建筑标识。2009年、2010年分别启动了《绿色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标准》编制工作

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资料

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进步。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传统的发展模式突显出两大问题:一是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是以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为代价的;二是工业经济增长的加速是以环境为代价的。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围绕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爆发了一场关于“是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国际大讨论。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呼吁维护和改善环境,造福全人类及其后代,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时代的开始。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给出的经典定义是:“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此后。可持续发展战略越来越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最关注的焦点和议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方面人口多,人均资源匮乏,经济技术水平还不发达;另一方面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还比较严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制约的矛盾日益突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和行动。200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特别强调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性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合钢铁工业实际来看,国际钢铁工业协会在《2004年世界钢铁业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旨在改善当代和后世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对于全球钢铁而言,它意味着在做出任何决策时,都要重视环境、社会和经济各方面相互依存性”。国际钢铁工业协会致力的愿景是:“钢铁被视为可持续发展世界的主要基石之一。要实现这一点,需要钢铁业财务状况良好,在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处于领导地位,并且追求不断完善”。国际钢协理事会还确定了一组共1 1项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用以衡量世界钢铁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运行的状况。 其中指标1到4(即对工艺流程和产品的投资、运营利润率、投资回报率、经济增加值)用以度量钢铁业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指标5到9(即能耗强度、温室气体排放量、材料利用效率、钢的回收利用、环境管理系统)用以度量钢铁业环保方面的表现,指标10到11(即员工培训、损失工时的工伤率)用以度量钢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 最近,国际钢铁工业协会推出《2005年世界钢铁业报告》。该报告通过对11项可持续发展指标及相关案例的分析,对近两年世界钢铁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业绩进行了述评。从中不难看出,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形势下,钢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有三:一是资源能源:二是环境;三是市场竞争力。前两个要素是理所当然的、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陷入传统的发展模式不能自拔,因高消耗、高污染而被淘汰;但第三个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当今世界钢铁业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企业缺乏竞争力,肯定要在优胜劣汰的激烈竞争中败下阵来,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的,相辅相成的。正因为如此,世界钢铁业很重视对新工艺新产品的投资、投资回报率、营运利润率以及经济增加值等项指标的改善,以提高其竞争力。如浦项制铁,从1992年起开始开发FINEX,它是一种创新、环保型的制铁工艺,现已建成并投产了一座年产60万吨的示范厂,其资本投资和生产成本仅是同等产能高炉的85%,将作为领先的制铁新技术而出现,从而为21世纪钢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又如国际钢协汽车用钢委员会研究开发的新型超轻钢,它是一种创新、节能型的新材料,用于欧洲C级汽车和北美的中型汽车,可改善能源效率,在汽车的整个寿命周期内,有可能将能源消耗总量减少50%。这些创新将有利于提高钢铁企业的成本竞争力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这些新鲜经验很值得我国钢铁企业认真学习和借鉴,并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以大大提升自身的竞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试卷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试卷得分 100 1.单选题【本题型共 13 道题】 1.生态城市的出现正是对应了()的要求 A.可持续发展 B.唯经济发展 C.经济发展 D.综合发展 2.()既要反映当前经济发展水平,又要反映经济发展潜力。 A.经济指标 B.生态环境指标 C.生态网络指标 D.管理指标 3.()是人类利用资源获取价值实现的一种经济活动,其目的为了增加产出和经济收入,增加社会财富,以满足和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和福利水平。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创办企业 D.承包农田 4.食物链主要涉及有食物链关系的初级生产者、次级生产者和()之间的搭配。 A.分解者 B.三级生产者

C.多级生产者 D.都不对 5.倡导(),意味着确立一个新的价值尺度或价值核心 A.生态文明 B.节能环保 C.绿色出行 D.社会文明 6.()则着力于处理当代人与当代人、当代人与后代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A.政治建设 B.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D.生态文明建设 7.()生态学家 O.Yanitsy(1984) 首次正式提出生态城市概念 A.前苏联 B.德国 C.美国 D.瑞典 8.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从“治本”入手。“本”就是深藏于人们 心灵的以()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意识或观念 A.生态道德意识 B.经济手段

C.宣传手段 D.个人意识苏醒 9.()是指对人体健康或者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同时也包括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或有毒物质废弃物 A.有害垃圾 B.无用垃圾 C.危险垃圾 D.废弃垃圾 10.()直接影响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 A.政治建设 B.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11.自()年地球高峰会议正式提出“永续发展”主题,绿色消费被视为是达成全球永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工作。 A. 1990 B. 1991 C. 1992 D. 1993 12.()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经济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 A.生态产业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新型的发展道路,牢固地树立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从体制、制度、管理、科技进步等方面建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大力开发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的新科技、新能源、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大力促进和逐步建立节地节能型生态农业体系,节能节材型工业生产体系,高效降耗型综合运输体系,合理布局的城镇发展体系,从而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道路。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就是要使经济的发展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环境不断改善和生态良性循环的协调统一。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战略性调整。这种调整已经不是那种“今年瓜好卖,明年多种瓜”式的临时的、分散的、局部的适应性调整,而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整体协调性的重大调整。它要求把生态、协调、可持续等概念引入到农村各产业、乡镇经济与社会,以至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整中,这就提出了三者联动、互动发展的较高层次的要求。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利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有利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建设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吸收了传统化学化工.环境.物理.生物.材料和信息等学科的最新理论和技术,代表了化学化工科学理念的重大变革,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本文介绍了绿色化学的一般概念及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从主要研究内容及发展现状和趋势等方面阐明了绿色化学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当今时代,人类的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无论是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同时,对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当今社会面临的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生产被人们提上了议事议程。 绿色化学简介: 名词解释: 按照美国《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杂志的定义,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和溶剂。而今天的绿色化学是指能够保护环境的化学技术.它可通过使用自然能源,避免给环境造成负担、避免排放有害物质.利用太阳能为目的的光触媒和氢能源的制造和储藏技术的开发,并考虑节能、节省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量。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是近十年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新化学婴儿”。它涉及有机合成、催化、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内容广泛。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化学的绿色化”作为新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重要性: 传统的化学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已十分严重,目前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有害废物达3亿吨~4亿吨,给环境造成危害,并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化学工业能否生产出对环境无害的化学品?甚至开发出不产生废物的工艺?有识之士提出了绿色化学的号召,并立即得到了全世界的积极响应。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国际上对此很重视。1996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中做出杰出成就的企业和科学家。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业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

先进制造技术试卷及答案

《先进制造技术》试题 考试说明: 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 2.答卷电子稿命名原则:学号.doc。如:11031020512002.doc。 3.网上提交起止时间:2016年5月16日8:00—6月16日18:00。 试题: 一、简述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有哪些?(15分) 二、车削中心应具有哪些特征,其工艺范围是什么?(15分) 三、什么是智能制造系统?为什么说智能制造是影响未来经济发展过程的制造业的重要生产模式。(15分) 四、试阐述立体光刻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20分) 五、钢铁行业环保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被注重和研究的热点,查阅相关文献,撰写一篇主题为“绿色制造 在钢铁工业中如何应用”的短文,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35分)

《先进制造技术》答卷 一、简述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有哪些? 1.先进制造技术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它的目的是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2.先进制造技术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是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3.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要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它的竞争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竞争,因此它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的有效要素,同时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具有面向21世纪新的技术领域。 总之,成形技术和加工技术日趋精密化,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厂的柔性与可重性将成为制造业的显著特点,虚拟制造技术和网络制造技术将广泛应用,智能化、数字化是先进制造的发展方向,提高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制造技术将超速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车削中心应具有哪些特征,其工艺范围是什么? 车削中心是在数控车床的基础上,配置刀库和机械手,使之可选择使用的刀具数量大大增加。车削中心比较全能,可以车,铣,钻等多种功能,刀库容量大,轴也多,速度也比数控车床快得多,车削中心分立式,卧式还有立卧式加工中心,加工大批量而且复杂零件时一般采用加工中心。车削中心也是一种多工序加工机床,它是数控车床在扩大工艺范围方面的发展。不少回转体零件上常常还需要进行钻孔、铣削等工序,例如钻油孔、钻横向孔、铣键槽、铣偏方及铣油槽等。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工序最好能在一次装夹下完成。这对降低成本、缩短加工周期、保证加工精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重型机床,更能显示其优点,因为其加工的重型零件吊装不易。 车削中心主要以车削为主,还可以进行铣、钻、扩、铰、攻螺纹等加工。其加工对象主要有:复杂零件的锥面、复杂曲线为母线的回转体。在车削中心上还能进行钻径向孔、铣键槽、铣凸轮槽和螺旋槽、锥螺纹和变螺距螺纹等加工。回转体表面及端面、沟槽、螺纹、成形面和切断等。具体如下:车端面、车锥体、钻中心孔、车特型面、车外园、用成型刀车特性面、 钻孔、车螺纹、镗孔、滚花、绞孔、切断。车削中心一般还具有以下两种先进功能。 1)动力刀具功能即刀架上某些刀位或所有的刀位可以使用回转刀具(如铣刀、钻头)通过刀架内的动力使这些刀具回转。

机械工程行业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可编辑修改word版)

钢厂如何做到清洁生产的调查研究 钢铁工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可是在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的同时,我们的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危害。我们国家现在是又要加大工业生产,又要保护环境。对于钢铁工业如何做到清洁生产,我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针对如何清洁生产我有以下几点看法。我想钢铁工业如何做到清洁生产,还要从它的源头说起。钢铁生产的原料主要有铁矿、焦炭、煤等,此外钢铁生产过程中会用到大量的水。因此钢铁工业对环境的主要有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废气排放,二是废渣排放,三是废水排放,另外还会产生次级影响如噪音、绿化等,当然不得不提的是,钢铁生产还会大量消耗矿产资源。 以邯钢为例,曾经因为污染严重闹出过村民集体包围邯钢的事件,“邯钢要发展,大屯要活命”、“邯钢越发展,我们越没命”的条幅道出了村民的心声。前一阵子有个空气质量指数最差城市排名,邯郸也因为邯钢的原因排名前列。有专业人士做过调查,邯郸市附近空气中的化学苯并芘浓度非常高。 一些研究发现,苯并芘是炼焦的副产品,可以导致肺癌。 邯郸市的苯并芘水平,只低于中国另外两个最严重的工业污染城市兰州和太原。 比伦敦的浓度高出100倍。 其他原因当然也有,邯钢的作用应该是首当其冲吧! 清洁生产从预防污染的目的出发, 通过源消减和不同层次的物料循环再利用来节约资源和消除污染, 这与循环经济通过“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实现自然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再循环利用。清洁生产在企业层次从产品生产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对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具体一些的做法如下: 钢厂应加大废气处理力度,现在一些废气具体处理方法主要是废气处理塔及酸雾净化塔处理。在科研方面,还要加大废气处理方面的研究 ,争取研制出更先进更高效的废气处理方式。政府也应该制定一些关于废气排放的政策,并严格执行。钢铁生产中水量很大,应提倡一水多用,提高废水处理回用率;废水中有用金属回收;减少废水排放量。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也有利于钢厂做好清洁生产。随着清洁生产的推进, 人们逐渐认识到, 在单个企业内实现清洁生产, 资源循环利用和减排的能力是有限的, 不能达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所以企业清洁生产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突破单个企业的范围, 走企业集群之路, 建立生态工业园, 实现区域层次上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从钢厂的清洁生产到全国工业大生产,无不存在着生产与环境的矛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我们一定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环境保护意识,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该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只有我们从生产及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做好环保,才能确保大的方面就不会有问题。二是科学技术的提高,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我们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及设备,就可以避免环境污染。三是国家经济发展体制,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较好的发展体制,国家一直倡导可持续发展,做好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生产,这种体制一定要彻底贯彻下去,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感谢百度文库!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与对我国的建议

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及对我国的建议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但粗放型发展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日本的8倍、欧盟的4.5倍。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8.5%,而消耗的钢材占46%,煤炭占45%,水泥占48%,油气占10%,化学耗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量位居世界前列,我国原油、铁矿石、铝土矿、铜矿等重要能源资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50%。此外,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占国土面积的55%,其中,重度脆弱的占19.8%,极度脆弱的占9.7%。根据《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0》,我国“生态足迹”(维持一个国家或地区生存所需要的以及能够吸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是对一定区域内人类活动的自然生态影响的一种测度)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生物承载力的增长速度,人均“生态足迹”已是生物承载力的2倍,“生态赤字”正在逐年扩大。可见,我国长期粗放式增长对生态环境产生了较大压力,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能源资源、气候变化等全球治理问题更趋凸显。我国已向国际社会庄严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0%至45%。根据经验计算,碳排放量是能源消费总量的2.5倍左右。按此推算,若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50亿吨标煤,则碳排放量将达到125亿吨(2010年全球碳排放约为320亿吨,目前发达国家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碳排放控制在300-320亿吨以内)。应该清醒地看到,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资源来

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已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我们把资源环境压力释放的过程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过程,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仅资源环境难以承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也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把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一、世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其中,节能产业中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环保产业中包括环保装备、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中包括资源循环利用装备、资源循环利用产品、资源循环利用服务及再制造。(一)节能产业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世界能源展望2009》报告,从2010-2020年,全球节能投资将达1.999万亿美元,2020-2030节能投资达5.586万亿美元。2008年出台的《美国能效市场容量:展示节能的完整前景》报告称,到2030年,美国节能产业市场将达到7万亿美元规模。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对节能产业的投入,欧盟计划在2013年前投入32亿欧元用于环保汽车及智能化交通系统等的研发,英国专门成立国家低碳技术投资公司,发展低碳工业、汽车等节能产业。节能产业主要包括节能装备、节能产品和节能服务三个部分。 一是节能装备。全球节能装备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且

绿色建筑发展(1)

绿色建筑发展 一、绿色建筑的发展 2l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建筑来说亦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绿色型发展模式,绿色建筑正是实施这个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同时实现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它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二十一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但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paolasoleri)把生态学(eco1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著名的“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的新理念。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使人们清醒地意识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高速文明发展史是难以为继的。耗用自然资源最多的建筑产业必须改变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围护结构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建筑发展的先导。 20世纪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逐渐完善,并在英、法、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同时,因为建筑物密闭性提升后,室内环境问题逐渐凸现,很多办公楼存有严重的建筑病综合症(sbs),影响楼内

新材料与绿色制造体系

新材料与绿色制造体系 目录 新材料的发展、地位及其影响 (2) 绿色制造系统 (9) 绿色产品设计与评价 (17) 绿色制造业与绿色再制造工程 (26)

新材料的发展、地位及其影响 大纲 一、材料科学概述 1.材料科学的地位及其影响 2.材料科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新材料发展的迫切性 4.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分类 二、新材料产业现状 1.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及其现状 2.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思考 三、新材料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 1.新能源 2.生物医药 3.国防新科技 4.电子制造业 5.汽车制造业 6.绿色制造业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材料 C02:新材料 C03:纳米材料 原理和观点 K01:新材料发展的趋势 K02:新材料领域发展面临的挑战 K03:新材料的特点 K04:我国新材料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重要信息

I01: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及其现状 正文 一、材料科学概述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如燃料和化学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物,一般都不算是材料。 1.材料科学的地位及其影响 “材料科学”的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它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材料科学的地位及其影响表现在: 它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 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及劳动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先导。 2.材料科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首先,我们要从历史发展进程中看材料的发展。 100万年以前,原始人以石头作为工具,称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人类对石器进行加工,从而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年,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人类开始使用铸铁,从而进入了铁器时代;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19世纪中叶,现代平炉和转炉炼钢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作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的新材料又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探讨材料科学的发展现状与新趋势。 材料学科研究的重点在于新材料及其新材料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就新材料的发展而言,其主要趋势有:一、继续重视高性能的新型金属结构材料;二、结构材料的复合化、功能化,低维材料正扩大应用;三、非晶材料日益受到重视;四、功能材料迅速发展——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材料和器件一体化;五、特殊条件下应用的材料;六、依靠计算材料科学设计新型材料。 3.新材料发展的迫切性 我国材料领域面临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传统材料产业亟待振兴,更为重要的是相关新材料领域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其中包括:一、关键新材料

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钢铁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1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现装 我国钢铁行业经过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在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钢铁工业资源利用率低、能源消耗大、污染较严重,受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此,必须建立一种发展钢铁工业的新模式,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友好发展。循环经济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效利用、低排放,资源、能源尽可能地循环利用,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我国钢铁工业实施循环经济是目前为止被认为是较好解决目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和交通等问题,是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途径。 废钢铁是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尤其是电炉炼钢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原料,同时也是转炉钢中效果最好的冷却剂。为了不影响炼钢工艺流程的正常进行、确保成品钢件的质量,必须选用优质的废钢铁原料加入钢炉;亦即废钢铁必须满足一定的技术要求方可可作为原料使用。因此,在废钢铁入炉前,必须进行彻底分选、清洗等前期处理,使之符台不同用途对于废钢铁原料的技术标准。炼钢过程,主要是实现"五脱一化",即脱碳、脱磷、脱硫、脱氧、脱气体夹杂和合金化。冶金工业对废钢废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比较详细的技术要求。 2制约我国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1矿产资源是影响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钢铁生产的主要原燃料是铁矿石、废钢和焦炭、焦煤。(1)近几年来,特别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钢材需求量的急剧增加,铁矿资源消耗量大增,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凸现。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国产铁矿石进口铁矿石约占世界

绿色制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4) 0文献综述 (5) 0.1 发展绿色制造的背景 (5) 0.2 绿色制造的内涵 (5) 0.3 绿色制造的特点 (6) 0.4 绿色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 (7) 0.5 结语 (9) 1 引言 (9) 2 绿色制造的概念 (10) 3 绿色设计 (11) 3.1 绿色设计的概念 (11) 3.2 绿色设计的内容 (12) 3.3 绿色设计的方法 (12) 3.3.1 产品生命周期设计法 (12) 3.3.2 并行工程法 (13) 3.3.3 模块化设计法 (16) 3.4 绿色设计的研究现状 (17) 3.5 绿色设计理念在机械实践中的体现 (20) 4绿色材料 (22) 4.1 绿色材料的概念 (22) 4.2 绿色材料的分类 (23) 4.3 绿色材料的发展现状 (23) 4.4 绿色材料的发展趋势 (24) 5 绿色制造工艺技术 (25) 5.1 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概念 (25) 5.2 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具体内容及应用 (26)

5.2.1 干式加工 (26) 5.2.2 准干式加工 (29) 5.2.3 风冷却切削技术 (29) 5.3 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 (30) 6 产品的绿色包装技术 (30) 6.1 概念阐述 (30) 6.2 绿色包装材料的种类 (31) 6.3 绿色包装的发展现状 (32) 6.4 发展绿色包装技术的意义 (33) 7 产品的可拆卸、可回收技术 (33) 7.1 产品回收利用概念 (33) 7.2 影响产品拆卸回收利用的因素 (34) 7.3 我国产品回收利用现状 (34) 8 绿色制造的研究方向 (35) 9 实施绿色制造的措施 (36) 9.1 加紧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的研究 (36) 9.2 提高公众和企业的环境意识 (38) 9.3 政府立法并加大执法力度 (38) 10 结论 (38) 参考文献 (39) 致谢 (40)

节能环保课题研究

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基于有效利用能源资源、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支持的产业。发展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对转变我区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我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节能产业方面,“十一五”前三年全区节能产业产值约17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9%。环保产业方面,我区从事环保及相关产业的企事业单位共300多个,从业人员近5万人,年产值(收入)约90亿元。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发展相对落后,产值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很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要求很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对发展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发展规划及政策支持等滞后,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产业缺乏具有领军作用的龙头企业,产业的整体水平不高、竞争力弱;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融资渠道不广,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统一、协调、有效的市场监督管理体制和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尚未形成,市场不够规范;产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低,门类相对单一。我区是一个能源和重要生产资料相对紧缺的经济后发展省区,在未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将面临更为突出的能源资源、环境制约以及更严格的环保要求和压力,对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的需求更为迫切,这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 目标 从2009年到2020年,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推动我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显著提升,相关产业链形成配套并优化,培育形成一批领军企业集团,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产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大幅度提高。 到2012年,初步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节能环保技术和服务业基本配套的产业体系雏形;形成10个以上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在节能和环保装备产品、服务两个领域分别形成2~3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公司和企业集团;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年均增长率25%以上。 到2015年,扶持和培育一批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的重点节能环保优势企业,形成行业的主导力量;培育壮大5家以上产值超20亿元的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形成2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的领军企业,引领整个产业加快发展。产业年产值达到800亿元,年均增长率18%。 到2020年,形成一批产业和产品体系比较完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技术产品、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跨入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集群。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率18%左右。运行费用的垃圾焚烧烟气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政策措施 (一)加强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发展的规划引导。 按照“引导、规范、培育、监督、服务”的职责定位,发挥各级政府引导作用,把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产业,纳入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战略,科学制定产业振兴规划和实施方案,作为优先发展的新兴产业加以扶持。 (二)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与市场管理机制。 建立统一的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管理体系,积极开展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技术标准研究制定,加强行业监督和市场规范,消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积极推进形成统一开放、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市场体系。 (三)积极培育发展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