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教学文案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教学文案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教学文案

长春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教材整体介绍

有位著名特级教师曾经说过: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有法儿。重

要凭借,只有深入研究教材特点,体会教材编写意图,弄清教材结构,我们才

能有效地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材所蕴含的新课程思想,才能引导学生开展有效

的语文学习。

那么,要研究好教材,就要做到着眼整体,包括教材体系、文本特色等。下

面重点从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特点两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依然采取主题板块式结构。其内容安排了现代文22篇,现代儿童诗3篇,古诗3首,幽默2则,口语表达6次,综合学习活动4个。通过这些内容构成了有机联系的12个板块。依次是:汉字家园(一),春天来了,孩子

眼里的妈妈,汉字家园(二),书里的故事,我们爱科学,幽默,劳动,音乐

世界,神话,与众不同,爱在我们中间。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板块的集中识字,就是汉字家园(一)(二),有形近偏旁比较识字,字族识字,看图会意识字,儿歌识字等。其他均通过阅读中识

字完成。在学习生字的同时,7个部首,列在《部首名称表》里。每篇课文之后

都设计了一些丰富有趣的练习,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同时,有机地在一些单元里安排了表达和综合学习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424,要求会写的字285。这个数量也不少。那么我们纵观长春版教材生字的编排,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347,要求会写159。下册:要求认识434,要求会写281。二年级上册:要求认识429,要求会写263。下册:要求认识的字424,要求会写的字285。三年级上册:要求认识259,要求会写272。

我们不难发现:一年级上期要求认识的字少,下期多,然后逐渐增多,从三年

级又逐年减少。《课标》提出,小学阶段要认识3000左右个常用汉字,其中大部分在第一学段,要求认识1600个左右,要求会写的800个左右,占了总数一半还多,体现了识字写字是一至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可以看出,第一学段的识

字任务是非常重的。我们这套教材第一学段要求认识1626个字,要求会写989个字,是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的。

(二)教材主要特点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本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仍按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但专题的角度、内容更加灵活多样。有的专题是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来的,如春天来了,孩子眼里

的妈妈。有的专题是从思想内容的角度提出来的,如爱在我们中间。有的专题

是从文体的角度提出的,如神话,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的内容的同时,了解这

种题材的特点。另外专题的设计更加注重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激发学生爱科

学的兴趣,安排了“书里的故事”“劳动”和“我们爱科学”这样的单元,激

发学生爱读书的兴趣,引导学生多读书,爱科学。这些专题的角度更贴近学生

生活实际,内容更加丰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更加附

合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有机地向三年级过渡!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本册教材进一步加强整合。每一组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

整体,各部分都力求从内容和形式上凸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相互联系,相互

促进。

集中识字课共9课,课课体现了识字学词、了解语言形式、积累语言、受到文化熏陶的整合。通过学习这些意境优美、内涵丰富的识字课,学生不再仅仅

是识几个字,而是在识字的同时积累优美的语言,感受到人类的智慧,丰富自

己的知识储备,受到思想和文化的熏陶。

整合安排教学内容使表达的话题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话题,而是联系、围绕专题安排的。这样一来,使得阅读课文及相应的实践活动,成为表达的重要知识

背景。表达是阅读的自然延伸。

综合学习活动主题不“特立”,不“独行”,而是与单元专题保持一致,有

的提示与要求不是整体呈现,而是暗藏、分散在整组板块中。如《春天在哪里》

这个综合学习主题,在《春天来到深山里》这篇课文的课后有“说一说你家乡

的春天是什么时候到来的,是什么样的”,其他课文也在帮助学生体验春天,

感受春天的到来。这充分说明了综合学习活动和整组语文教学互为融合、互为

依存、互为推进的关系。

那么,整合安排教学内容,让我们认识到,教学过程不再是单打一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学生语文素养是整体提高的,

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这样就能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

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3.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可读性强

本册教材课文既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又体裁风格多样,有神话,有故事,

有儿歌,有幽默,有古诗,富有时代气息,而且难易适度,语言规范、生动,

可读性强。有的课文生动有趣,如《春天来到深山里》《标点符号的争吵》《蜻蜓和蚂蚁》等等,能够大大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热情。有的课文很有意味,

有着丰富的哲理和人文内涵。如《春风带我去散步》《最后一片银杏树叶》《宠物店里的故事》《与众不同的麻雀》《毛毛虫的故事》《书里的蚂蚁》等等,

能够让学生读后产生深深地思索,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材还编排了3篇神话,《孙悟空大闹蟠桃会》《精

卫填海》《夸父追日》,重在让学生感受古代优美的神话故事,体会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这里值得提出的是,教材依旧编排了有启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具有幽默感的两个幽默《雨后春笋》《一年以后》。是通过漫画的形式展示出

来的。一个是张乐平的,一个是德国卜劳恩的。这样的漫画,由于表达的是一

个连贯的故事,在文字上有许多想象的空间,文字和绘图相得益彰,水乳交融,

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审美教育,陶冶情操,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愿

意接受的。

4.课后练习形式多样,注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新教材除了精选课文之外,还精心设计了不少富于童趣的活动与练习,吸引学

生在趣味盎然的氛围里打好语文基本功。

教材一共编排了154个活动与练习。最多的8个,最少的2个,多数是4个。其中积累的占总数的64.29%,说和写的占15.58%,体现学科沟通的占7.8%,倡导新的学习方式的占 6.5%,其他的占 5.8%.可以看出,教材的练习注重了以

下几个方面:

①注重积累

课后活动与练习最多的就是读词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等样式。既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又重视语言积累。

一方面积累词句。教材中几乎每一课课后都安排了和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词句,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既有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又有由生字派生出来的

成语、句子。如《孙悟空大闹蟠桃会》后面“读一读,写一写”:P90不知不觉,起死回生,四通八达,不计其数,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其中,“通、计”

是生字,“不知不觉,起死回生,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课文中出现的好词

语。《春风带我去散步》后安排了“读一读”:P12我拉着春风温暖的手。我们

去散步。这春天的眼睛格外明亮……《书里的蚂蚁》后安排了背一背:P48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这样的例子很多,让我

们切身感受到了新教材高度重视语言积累的力度和决心。

另一方面是文章的积累。学完《标点符号的争吵》背诵朱熹的《观书有感》。学习《四时田园杂兴》背一背范仲淹的《江上渔者》,学完《夸父追日》后读

一读《太阳》。学完《小小的声音》后背一背王维的《相思》。

那么,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根本途径,

不是分析讲解,而是朗读背诵。语文学习靠的是日积月累。这套教材不仅在选

文上便于学生熟读成诵,而且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实实在在地花在朗读、背诵及

语言实际运用上,立足于为学生尽早阅读夯实基础。

②注重说写的训练

教材特别注重说和写的训练。如《春风带我去散步》后“玩一玩,说一说”:P12我和春风一起玩。出示了一些小朋友在春天玩的风车等玩具,引导学生玩一玩,说一说,并提示学生,愿意写的就写下来。《蜻蜓和蚂蚁》后“做一做”,

P77,引导学生通过续编课文、给青蛙写封信、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的方式,培

养学生表达能力。这些题型的设计,意在通过各种有趣的形式,提高学生口头

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并逐步向三年级的习作过渡,为学生打下一

个扎实地说写基础。这对二年级下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③体现学科间的沟通

加强学科之间的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本册教材在这方面体现得也很充分,如《春天的诗》P20后编排了“涂颜色,说春天”一题,《火车的

故事》P63后“画一画未来的火车”,这是语文与美术学科的综合。P67页,找一找,说一说我知道的图标,语文、《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综合;《我们小乐

队》P81后“设计一个小乐队”,语文与音乐学科的综合等等。通过整合,调动

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和联系。

④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

课文后有很多这样的题型,几个小伙伴在一起,讨论、交流一些问题的场景,这些场景既是向学生提出一些学习的要求,又体现出了新课程倡导合作、交流,

鼓励发表个体见解的重要思想。如幽默单元后,P68关于“幽默探索”一题,8个小伙伴围坐在一起,探讨关于幽默的问题。一个说“什么是幽默呢?”一个

说““幽默就是乐”,一个说“幽默就是有意思”,一个说“幽默就是漫画”……《小老鼠去旅行》课后“看图讨论”,P105也是几个小朋友在一起,互相表达

自己的意见,一个说“我找到了表示与众不同的成语,像‘鹤立鸡群’‘一枝

独秀’……”其他人也分别说“我还知道……”“我也来发表一下看法……”,

一方面引导学生合作沟通,另外也给学生留下了广泛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思

考。这样的题型目的是让学生在宽松、平等、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多层面的交

流,达到互相切磋、共享信息的目的。

另外,教材安排了一些游戏的题目,如说字、组词、说句子的“接力游戏”,猜字游戏的“我说你猜”等,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

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⑤体现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材当中安排了许多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调动他们主动学习语文、创造性运用语文

的积极性,体验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如《温柔的手》后“做一做”,P30观察妈妈的手,说一说;说一说,妈妈(爸爸)喜欢的东西是什么?经常用

的东西是什么?说一说,妈妈(爸爸)的样子:眼睛……头发……手……。这

些活动,不仅仅可以展现学生能够多方面的才能,而且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

理解,丰富学生的生活。

当然有一些活动和练习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如“涂颜色,说春天”,不仅体

现学科整合,还体现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目的。这样的题型也很多。

这是活动与练习重点体现的五个方面。另外仔细阅读教材,我们就会发现,

课后练习给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多方面的,不仅提供了学生学习的知识,还提供

了学习知识的方法。如引导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来查字典,通过讨论等方式解

决问题,通过自我评价来体会自身学习的进步,明确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等

等,我们要认真钻研和挖掘教材的“方法”因素来组织教学,把“学习什么”

和“怎样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行教学,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四、教材简析

识字仍然是二年级重点,会认424个,会写的285个,任务很重。不过学生已经有基础,形成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在识字教学中教学时:分散难点,逐

步占有。注重识字方法的迁移,充分利用汉字规律总结归纳方法,逐渐放手,

重视培养识字能力。

第一和第四板块:主题是“汉字家园”

《汉字家园》(一)旨在通过图文对照、反义词组、词句表达、韵语诵读等形

式识记生字新词,了解汉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积累好词佳句,训练口语表

达。

本板块的主题突出“多种方法识字”,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

识字教学规律,目的是增加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激励学生趣味识字。这样丰

富多彩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趣味、灵活的识字环境,避免学生以往单一

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词解意的学习思路,尤其这种灵活多变的呈现方式

能让学生意识到识字有很多种途径,识字不是枯燥的学习,识字可以在生活中

自然学习。

重点落实这几方面的学习任务:一是指导学生了解每一课识字环境的特点,

根据提示掌握识记生字新词的多种方法。二是激励学生乐于借助这几种识字方

式进行学习,并且通过练习能逐步提高识字能力。三是激发学生乐于运用学过

的词语进行造句和交流识字方法。

本板块由浅入深地安排识字教学内容,并且突出体现了多样识记生字的方

式。教师应该依据教材的编排,针对每一课生字呈现方式的特点,为学生提供

丰富的教学资源——图片、实物、录像、课件、练习题卡片,包括教师对于字

理知识的讲解,由此让学生真正体验偏旁、部首对组成汉字的意义;识记汉字

要与生活紧密地相联系;学习汉字的重要目的是表达和阅读。

(1、呈现的9个汉字富有特点,既有偏旁部首,又有图示,形象地体现了

汉字的构成特征。每个汉字配有相应的偏旁或独体字与实物图组成的字理图,

提示了识记字形、了解字义的重点。教学内容凸显浓厚的趣味性,体现出清晰、

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方式。2、以真实的生活情境图形象地列出了六组反义词,从

了解字义为切入点,进行识记生字,识字与生活中的人物活动、小动物之间的

故事相联系,增强了学生识字的效果。3、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10个生字,不是独立的识字学词学句,而是生字后面根据不同的字义编有词语和句子,便于

学生结合词语理解字义,结合字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学会表达运用。学习生

字词,了解句子的意思是重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汉字的多义性。4、韵语诵读,图文对照。本板块的主题突出“多种方法识字”,体现了“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的识字教学规律,目的是增加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激励学生趣

味识字。这样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趣味、灵活的识字环境,避

免学生以往单一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词解意的学习思路,尤其这种灵活

多变的呈现方式能让学生意识到识字有很多种途径,识字不是枯燥的学习,识

字可以在生活中自然学习。重点落实这几方面的学习任务:一是指导学生了解

每一课识字环境的特点,根据提示掌握识记生字新词的多种方法。二是激励学

生乐于借助这几种识字方式进行学习,并且通过练习能逐步提高识字能力。三

是激发学生乐于运用学过的词语进行造句和交流识字方法。)

《汉字家园》(二)主要编排了三节韵语识字课,一节识字学词学句课,一

节情境识字课。本板块的主题突出了“多种方法趣味识字”,旨在体现“在具

体的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从而学会运用字词”的识字教学宗旨,目的是拓宽

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激励学生趣味识字。在朗朗上口,节奏鲜明的韵语儿歌

中识记生字,为学生创设了趣味、灵活、愉悦的识字环境,并且学生在识字的

同时进行阅读、朗读的训练,突出了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规律。

重点落实这几方面的学习任务:一是指导学生读好每一课的韵语儿歌,了解情

境识字的特点,根据儿歌呈现的顺序或者情境内容掌握识记生字新词的多种方

法。二是激励学生乐于借助这几种识字方式进行学习,并且通过练习能逐步达

成识字能力。三是激发学生乐于运用学过的词语进行造句和交流识字方法。

教学本板块,教师不仅要在培养学生喜欢朗读韵语儿歌和了解百家姓的顺序上

下功夫,而且还要加强引导学生善于探究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因此,教学重点

应落实在两方面:指导学生多识多写字词;乐于用多种方式朗读儿歌,并且通

过多种途径学习百家姓的知识。

(1、呈现了一首韵律鲜明的儿歌,在诵读儿歌的过程中,安排了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8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而且本课的生字主要属于字族识字——形声

字“皮”字家族,有9个“皮”字加不同偏旁组成的“串字”,便于学生抓住

形声字的规律巧妙进行字族识字。2、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了12个生字,不是独立的识字学词学句,而是生字后面根据字义编有词语和句子,便于学生结合词

语理解字义,结合字义理解词义,结合词语学会表达运用。学习生字词,了解

句子的意思是重点。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句子中体会字词的意思。同时本课内

容的呈现方式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12个生字没两个为一组,每组生字都在

偏旁上有所区别。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注重区别字形识记生字。3、本课呈现了一首韵语儿歌。儿歌中分别安排了8个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而且本课的生字

主要以模仿动物的叫声——拟声词居多。这首儿歌最突出的特点是全文只有4句话,韵脚压在“a上,却采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8个小动物或家禽,出现了8

个“嘎嘎、喔喔、咩咩、嗡嗡、咯咯、咪咪、喵喵”的拟声词。这样的安排能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之节奏鲜明、音调和谐,非常适于诵读积累。便于学

生把识字与模仿生活中的动物叫声联系起来。4、本课是韵文识字,语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内容情意真切,字词喜庆温暖。全文每一句的韵脚都压在“ong”上,节奏欢快。第一小节描写儿孙记得爷爷的生日,写对联为爷爷祝寿。第二

小节讲的是儿孙祝愿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同时韵文的旁边还配有三幅情

境图,与韵文的内容紧密相连。学生在诵读的时候,能体会到简洁的词语能表

达深情厚谊,理解亲人之间应该关爱、尊重、快乐,对老人要孝顺。学生能在

阅读韵文的基础上积累“祝语”。5、本课既是情境识字,又是韵文识字。一方

面课文由一幅虚拟的情境图构成:在一座城市的“快乐小区住宅楼”里,住着

48户人家,有48个姓氏。另一方面这48个姓氏组成了两段韵文,“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苏林邓魏,任徐宋唐……”,由于尾字押韵在“ang”上(如王、杨、张,唐、黄、姜),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诵读积累。学习本课内容,

利于学生对汉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能促进学生更加愿意探究汉字的文化和历

史故事,产生对汉字文化及汉语文化热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第二板块:主题是“春天来了”

选编了2篇散文《春风带我去散步》《春天的小雨》,1篇童话《春天来到深山里》和两首《春天的诗词》,同时还编排了以“春天在哪里”为主题的综

合学习活动。

本板块的主题突出了“春天美”。2篇散文和1篇童话都采用了比喻和拟人

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春天的风儿、雨儿、花儿、草儿、树儿、风筝、小动物等

充满生机,充满情趣。3篇文章中还采用了有趣的对话,引发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同时,每篇文章里都运用了许多像“一丛丛”“高高的”“淅淅沥沥”的

叠词,像“叮叮咚咚”“啪啦啪啦”“哗啦啦”“嗵嗵嗵”的象声词,不仅为

二年级学生进行词语训练提供了很好的语言环境,而且增强了学生喜欢阅读的

兴趣。

重点落实这几方面的学习任务:一是激励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感受散文的语言轻松、自由、清新的特点。二是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词新词。

三是指导学生在读对话和喜欢的词句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四是引导学生乐于

观察大自然,关心周围的事物,并喜欢用学过的词句与他人交流自己眼中、心

中的春天。

教学本板块,教师首先应该在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读好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读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引导

学生善于探究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积极地在表达中运用新学习的字词。

因此,教学重点应落实在两方面:指导学生多识多写生字新词;学生乐于结合

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读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和无限的向往。

第三板块:主题是“孩子眼里的妈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这就对教材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教科书内容要从儿童生活经验出发,要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学习,使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学会认识并建构自己的认识;教科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当引发学生产生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学习形成真正意义的自学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引导学生学习方面,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一、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选入了大量的新课文,可谓有血有肉,比成人化、教条式的文章有更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 1.题材的多样性 从四年级下册教科书选文的范围来看,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内容;就文章的题材来看,包括了自然、社会、人生的内容。选文的内容体现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反映呼吁世界和平的《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等;有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等;有反映人性本身的《中彩那

天》《渔夫的故事》等;有描写自然风光的《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等。32篇课文,围绕不同的主题组元,教材内容多角度辐射。另外选入8篇自读课文,作为阅读材料的有益补充。 文科教学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滋养人的心灵。心灵是伴随一个人成长发展进步的,心灵的丰富与完善决定了人生的精彩与幸福。阅读材料的多样性与广泛性,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内容的阅读,给学生提供了可供吸收的多方面的营养。学生通过阅读,通过自己生活经验的介入,可以获得精神的力量。 2.体裁的多样性 从本册的选文来看,共选入了6首古诗词,2篇中国古代寓言,1首现代诗……包括了古诗词、现代诗、说明文、记叙文等多种体裁。语文学习的任务不只是理解和感悟,还需要通过阅读、习作等学习方式最终实现学生自身的语言建构,也就是通过不断的理解、感悟、积累,慢慢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只有阅读大量的丰富的语言材料,从多种多样的语言形式中感受语言,才有可能建构自己的语言,才有可能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本册的选文从无论从题材还是体裁,都为学生提供实现个性

小学语文儿童诗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儿童诗文本解读 儿童诗在教材中所占比重愈来愈大。解读儿童诗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奠定学生坚实的文学基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解读儿童诗是促进语文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解读策略可以不断挖掘儿童诗中蕴含的魅力,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感情、意味,从诗歌中感受生活的真善美。 一、朗读童诗:找准诗眼,整体把握 虽然儿童诗篇幅短小,用语浅显,但这并不意味着儿童诗浅薄无味,“真正优秀的儿童诗应该于浅显的语言之中寄寓遥远,于拙扑的形式之下蕴藏睿智与趣味,能够在儿童读者乐于欣赏、阅读的同时,禁得起咀嚼、品味,并起到其正面成长的作用。”[1]所以,要想解读儿童诗,就应该以读为本,利用各种形式的读来体味文本中的思想内涵、精神情感。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秋天》为例,它描写了秋天的宜人景色以及对秋天丰收景象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这首诗正契合了教材第一单元的主题“走进秋天”,以期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感受秋天的绚丽。为了让学生读出感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活泼、优美的语言为他们解读文本,让学生先对秋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后,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读来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掌握读音、句读、语调,接着引导学生自由朗读。第一遍主要读准字音,确保朗读要流利;第二遍整体感知,感受诗歌所独有的韵律感,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第三遍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诗歌中出现的关键词进行反复地诵读,并不断体味咀嚼,继而实现儿童与诗歌之间的情感共通。诗眼是诗歌的眼睛,是通过核心的词语或句子表现的诗歌的关键意象。找准诗眼可以让阅读回归整体,使教与学的思路简洁而清晰。儿童的阅读有别于成人阅读,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画面感伴随着阅读的全过程。如果学生能够找到诗歌的诗眼,便能够了解诗歌的全貌,对诗歌的内容就会有整体的感知,继而体悟诗歌的感情。 二、走进诗画:媒体激活,诗画互转 儿童诗恰如一幅幅妙趣横生、奇思妙想的涂鸦画。要想帮助儿童了解诗歌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诗歌展开联想。走进诗画的方法不仅仅在于抓诗眼一种途径,应引导学生逐渐从领悟言语格式、修辞手法等方面获得画面感。教师要灵活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修改)[1]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共121首,带★的内容为课后积累古诗) 一年级上册(8首) 《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画》[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悯农》[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咏鹅》[唐] 骆宾王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wèi)有暗香来。一年级下册(9首)

《劝学》[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夏日》[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居秋暝》(节选)★[唐]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年级上册(5首)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绝句》[唐]杜甫

2018春长春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第二单元提升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二、用“”画出词语的正确读音。 淅沥(xīlìxín lì)树梢(shùxiāo shùshāo) 外套(wài tào wài tiào)涌出(yǒng chūtǒng chū) 浓郁(nóng yùnóng yòu)善良(sàn láng shàn liáng) 三、多音字读音巧分辨。 1.春天,农民伯伯把种(zhǒng zhòng)子种(zhǒng zhòng)在田地里。 2.春天,有花朵盛(shèng chéng)开;秋天,我们的篮子盛(shèng chéng)满果实。 3.迎着朝(cháo zhāo)阳,我们大步朝(cháo zhāo)前走。 4.我们在林间小路散(sǎn sàn)步,地上散(sǎn sàn)落的花瓣真美! 四、补充词语,并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 )高( )淡心中( )( ) ( )( )不入脱口( )( )

( )( )融融春和( )( ) 五、连一连。 春天的花朵 美丽的消息 浓郁的香气 阵阵的原野 广阔的小鹿 快乐的香味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描写春天小雨的声音的词语有、、。 2.好雨知时节, 。 随风潜入夜, 。 3.日出江花红胜火, 。这是朝著名诗人写的《》中的诗句。 4.我们走进树林。啊,那一棵棵的白桦树,睁着。这春天的眼睛。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枝头上;春天的风微微吹,柳条儿跳舞,桃花儿脸红。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草原上;春天的雾轻轻细细,草儿醒过来,披上了新衣。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竹林里;春天的雨飘飘洒洒,竹笋从地下探出头来啦。 春天在哪里?春天在田野里;春天的太阳那么暖,那么亮,麦青,菜花黄,蚕豆花儿香。 1.照样子,写词语。 微微吹 轻轻细细 2.短文告诉我们春天在、、、。 3.春天太阳的特点是( )。 A.那么暖,那么亮 B.那么热,那么红 C.那么大、那么亮 4.我还发现春天在,看到,我便知道到春天来了。 八、看图写话。 看看图上是什么季节,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用简单的语句把图片上的情景写下来。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摇篮歌》 教案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摇篮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 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指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3.了解《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 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 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学方法: 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播放舒伯特《摇篮曲》。 师:这首曲子长不长?师:这样一首不长,甚至能够说是比较短 小精练的乐曲,居然能卖到4万法郎,大家想不想知道它的名字和来历? 2.播放视频《舒伯特摇篮曲的来历》。

3.师:是啊,正是因为这首曲子好听而又简单,才被千家万户所 知晓。当我们还是小宝宝的时候,我们的爸爸妈妈,就经常摇着摇篮,哄我们入睡,现在,我们就跟随音乐一起,轻轻抱起你们的双手,哄 你们手中的小宝宝入睡吧。 二、学习歌曲《摇篮曲》。 1.初听,跟随歌曲一起做律动,感受歌曲的宁静,温柔。 2.师:视频中出现的小宝宝们,他们是几胞胎啊?(三胞胎)。 师:刚才摇的时候,大家摇得真棒!那么,谁知道哄小宝宝入睡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轻轻地,慢慢地,温柔地)。 师:而且,我们的嘴里,还要轻轻地念些什么,来协助小宝宝入睡,刚才的歌曲中是怎么来哄小宝宝入睡的呢?(睡吧,睡吧,我亲 爱的宝贝……) 3.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老师的伴奏,一起轻轻地,慢 慢地,温柔地,来哄这三个小宝宝入睡吧。 4.师电子琴伴奏旋律,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注意部分词语念法 上节奏的纠正。 5.大家念得真好!我们的宝宝已经睡着了,它睡着的时候,也会 想着它的爸爸妈妈刚刚为它哼唱的旋律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到宝宝的 梦境中,看看它究竟梦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旋律)。 6.请大家用“la”来轻轻地,温柔地演唱唱这条旋律,同时注意 坐姿。然后加入歌词。 7.摇篮里,还有个宝宝的弟弟,他的名字叫做贝贝,让我们来看看,贝贝,又梦到了些什么呢? 8.多媒体出示贝贝的旋律,也用la来哼唱,然后加入歌词。

对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状况的思考

对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状况的思考 文本解读能力既是我们必备的学科职业素养,也是一种专业知识、言语技能、伦理情操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更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基本教学技能。 在日常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存在一定的欠缺,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方面体现在教师只是一味让学生千方百计地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而对文本语言的内涵、意蕴缺乏咀嚼、品味,对文本的思想内涵、表达方法缺乏深入的挖掘和探究,教学始终在“得意忘言”的低层次上徘徊,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倦和懈怠;另一方面是有的教师对教科书钻研不深,只是简单照搬教参、教辅材料,课堂教学中并没有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导致教学的组织性、指导性、实效性降低。基于上述的原因,我们设计了“和平区小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现状的调查问卷”,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把握教师文本解读的现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一、几点思考

1.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明确。 就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文本解读能力既是我们必备的学科职业素养,也是一种专业知识、言语技能、伦理情操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更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基本教学技能。从问卷调查的数据上,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前语文教师对于文本解读重要性的认识比较明确,解读文本的标准与自己在解读时坚持的标准比较一致。我们通过比较发现,教师将“学生需要”和“课程标准提出的发展目标”作为文本解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标准,这无疑是把握住了文本解读的关键。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仍有53%的教师尚未意识到文本解读是构建有效语文课堂的基础与关键;而且在解读时,没有充分考虑“编者的意图”,这无疑使自身的解读陷入“只见文本、未见教材”的境地。 2.教师解读文本时对于教学参考书过分依赖。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是纯粹的个体行为,更重要的是对语文教学而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获得更加丰富的认识。而决定这一切的基础正是教师对于文本的独立解读。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在文本解读的方法上,将近40%的教师使用的方法比较单一,还不懂得采用综合的方法。此外,我们发现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对于教参的依赖程度很高,有88.5%的教师把教参作为进行教学设计的

长春版小学语文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全部古诗词汇总 转发评论 2011-05-20 09:43 一年级上册古诗: 1.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悯农 [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7.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8.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年级下册古诗: 9.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2.七绝[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3.夏日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晴蜓蛱蝶飞。 1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究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5.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8.听声[清]张潮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松下听琴,月下听箫。 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觉耳中别有不同。 二年级上册古诗: 19.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0.七绝[唐]杜甫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

解析:小学语文教材四大缺失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 经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教材尤其是中小学教材作为教育过程当中最为基础和最为 重要的书籍,当它发生错漏、失实、偏差时又会产生何种后果?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种舛错?这恐怕不仅仅是教育行业一己之事 李郁 中小学是人生教育的最重要阶段,中小学的教材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料,这应该是不言而喻的。但最近曝出有心人和民间团体发现现在的中小学的语文教材存在内容上较大的不 足和技术上明显的舛错,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对教育、对中小学教材是十分重视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如此。那么,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这问题有多大,应该如何弥补呢? 对这样一些问题人们的认识并不相同。 新中国61年出版10套教材 2019年1月,全国的基础教育开始实行“课程改革”。此后,国家放开了教材的编写权,各出版社都可以编写教材,各地也可以选用不同的教材教学 1949年10月,新中国刚一成立,中央政府出版总署就设立了编审局,集中了老解放区和开明书店、中华书局的部分编

辑开始编审文史教材,编选新中国的中小学教材。 1951年秋,教材出版,在全国正式使用。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人们常简称为“人教版”)第一套全国通用的小学教材。1956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第二套小学课本出版,但这套教材只使用了两年。1958年“大跃进”之后,在“教育大革命”的影响下,这套教材被停止使用。 1961年秋,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十年制中小学教材开始向全国供应。这是人教版第三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始进行十二年制教材的研究、准备工作。1963年秋,新编各科课本的第一册在全国正式供应。这是人教版第四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接下来是10年“文革”,国内的中小学教材使用极为混乱。粉碎“四人帮”之后,教育部决定以十年制为中小学的基本学制。1978年秋,中小学各科课本的第一册同时在全国供应。这是人教版第五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此后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教材使用也相对稳定。其中有些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年限超过10年。 1982年秋以后的5年里,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了十二年制中小学教科书,后又对中小学教材进行全面修订、改编,这就是第六套和第七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1988年国家教委制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大纲初审稿。1990年秋季,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

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有感

读《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有感 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都知道要带着学生走进文本,而不是带着文本走进学生,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用教材?寒假里我读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闫学老师所著的《小学语文文本解读》,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以解心中困惑。 当我从同事手中接过这本书时,一看书名,欣喜的同时我感到莫名的亲切,因为这本文本解读最适合像我一样的一线教师看。闫学老师在《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中选入了冯骥才、季羡林、萧红、林海音、林清玄等著名作家的散文作为案例,每一篇入选的文本都有闫学老师独到的教学解读和教学建议,文本涉及了苏教版、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不同版本的经典课文,满足不同老师的需求。看得出闫老师对教育的热爱,对教学的严谨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我不得不惊叹,闫老师是一位解读文本的高手。 相比之下我这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工作苍白无力。仅仅充当了教案、教参的二道贩子,教辅书的奴役者,应付各种考试的教学工具,而忽视了语文自身素养的培养。 闫老师对文本的解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启迪鼓舞着我。 一、从文本出发教给孩子所需是我应学的 案例《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的一篇非常优秀的游记散文。据闫老师的解读他建议文本作为一篇习作例文来教,即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学习写作游记的基本方法。因此闫老师将文本的教学重点设置为:通过理清作者的游览过程,学习游记写作的表现手法。她的教学设计框架是: (一)游览双龙洞。(理清游览顺序和内容详略) (二)细赏双龙洞。(抓住详写部分的内容领略作者的精妙之处) (三)游记写作。(在学习文本的基础上,借鉴、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写一篇游记) 这样的教学建议一改往日的繁、杂、难,与我的教案相比变得思路清晰操作性强,除了说好,我没有第二个字代替。 看完这个案例,我对自己这个语文老师很不满,想到闫老师对每一个案例的解读如此的有厚度,对教学重难点把握的如此精准,除了她令人叹服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她在教研方面所付出的时间,所花的精力,所留的汗水是难以想象的,所以她才有了经典之作的问世。闫老师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备教材,备学生,真正为学生学什么着想。我也算是我们学校的骨干力量,可很多时候都在疲于应付,照本宣科,被教案绑架,只是一门心思完成教学任务,把知识点,考点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语文素养的培养。

其他-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含诗文)(1)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词(共122首,带★的内容为课后积累古诗) 一年级上册(8首) 《山村》[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画》[唐] 王维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悯农》[唐]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咏鹅》[唐] 骆宾王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梅花》[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wèi)有暗香来。

一年级下册(9首) 《劝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 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 白首方悔读书迟。 《赠汪伦》[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绝句》★[唐] 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夏日》[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行》[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居秋暝》(节选)★[唐]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二年级上册(5首)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长春版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 生字表

1汉字家园(一) 1)写:渔突涉灾焚茁贫斩闭 2)认:退 写:宾客冷前保全危险 3)认:质纲授剪典普滑倚德 写:杰显依坚节省份理 4)认:湾诱熟瓤鼻 写:丰南满园纹黑尝眼 2单元春天来了 1)春风带我去散步 认:唤脱厚套拉淡筑 写:带步铃格丛兰梢数 2)春天的小雨 认:嘀嗒淅沥沟推啪脉嗵演 写:经叮咚森起哗伞顺 3)春天来到深山里 认:盛竖聆哪浓郁味 写:耍广美丽位根束孩 4)春天的诗词 认:润景谙 写:当乃随忆曾胜 3单元孩子眼里的妈妈 1)妈妈的爱 认:醒浸裳遮 写:热扇汗湿凉熄灭净 2)鹅妈妈的故事 认:辽嫩茎软雹翅膀适雷艰戏受 写:事炎幸福唱轻呻吟 3)温柔的手 认:柔趣慌措奥娅慰辫褐痣 写:城牵掌围笑善淡互 4单元汉字家园二 1) 认:擦透璃染萝 写:坡跛披床被玻婆菠 2) 认:暑假延迈冤枉陡貌 写:伴征冻洪宅邻衬衫 3) 认:嘎喔嗡 写:鸭戏报咩咯娃咪喵 4) 认:堂愿暖 写:祝寿庆贺孙涌 5) 认:赵郑冯蒋沈韩秦苏魏徐唐郭罗范程袁卢孟

写:吕邓任(二声) 5单元书里的故事 1)书里的蚂蚁 认:孤零蕊陈吗密挺傻啊昨离编 写:爬夹扁路故读忍识 2)标点符号的争吵 认:拐杖跺蹦锣鼓驳断 写:拄芝章重(zhong)弓引考略 6单元我们爱科学 1)植物妈妈有办法 认:物旅啥蒲降铠豌荚炸察 写:植就纷能洼晒粗 2)回声 认:藏哩荡壁返 写:桥倒景哪跟捡颗欢 3)神奇的镜子 认:痛骑需眉挥射恍悟 写:刚医检查性决灯功 4)火车的故事 认:郊驶厢蒸燃悬速污称cheng环型铁修脊创驾驰写:列连龙得(二声)次屋 7单元幽默 1)雨后春笋 认:酣疑惑 写:笋悠欲津解 2)一年以后 写:者睹暑登瞪呆 8 单元劳动 1)四时田园杂兴 认:耘绩傍 写:杂昼家供耕织桑阴 2)好日子 认:撒丝辆 写:亩籽灿都汤仑轮拉 3)蜻蜓和蚂蚁 认:逛瞬餐愁咕留绵昏 写:荒烂张歌脸劳难软 9单元音乐世界 1)我们的小乐队 认:钹笙琵琶筝簧克 写:锣唢呐扬架提钢 2)小音乐家杨科 认:噢咦啄笃鬃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专题讲座《文本解读》

小学语文教师讲座文本解读 从古至今文字在演变,人们的阅读也在发生着变化,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专题讲座中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李老师的博大精深。 文学拥有寓教于乐的特点,在阐述一般原理的同时传递着各种信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来发现文本潜在的各种美的功能和价值。李泽厚审美的三个层次: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新的部编版教材以简短、易懂的文字传递着深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易于理解和学习的,浅显欢乐的儿歌中传递着深深的意味。细细品尝其中的文字,每一种理解解释其含义也是不一样的,就像一杯浓厚的茶让人回味无穷。阅读必须有欣赏的自意识,即在融为一体、自失于对象之中时又仍然保持静观,不做出实用、伦理的现实反应。强调欣赏自意识非常有意义,我们在沉迷、自失于剧中情节、小说人物命运、文章内容之中时,同时会在心里说,演得多好啊,写的多好啊,这就是自意识的欣赏,即同时指向艺术表现力、艺术形式了。一切文学艺术都是假定的真实,都是虚构,但是它假得跟真的一样;一切正常读者的正常阅读,既不会全当真,也不会全当假。读者沉迷、自失于优秀的作品,他就不仅获得了思想的熏陶,还会受到艺术表现力的感染,久而久之,其思想境界和读写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给学生布置的预习作业过多、过于具体。过多的预习任务往往使学生带着先入为主的考虑进入“非纯”阅读。选文的文章如果不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就会给学生的阅读造成障碍。 “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是杰出作品反复出现的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规律,是其引人自失其中的深层原因,或者说奥妙、秘密,是读者审美自失时潜藏着的理性指向。引导学生感受、揭示乃至学习这个秘妙是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的特殊矛盾,是其全部特殊矛盾之所在,是其能够成为一门学科乃至科学,赖以立身处世的最根本的依据。 引导学生感受、发现、揭示秘妙的阅读教学中,优秀作品吸引读者至审美自失,背后的深层原因就在那秘妙,但读者往往不自知,即使有所自知也有高下深浅之分。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教学就是要针对不同情况引导学生感受、发现、揭

长春版小学语文五年古诗汇总

整理者:东方红小学李国义 五年级上册古诗 7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79.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80.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82.明日歌 【明】文嘉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83.从军行 【唐】王昌龄 一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84.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85.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五年级下册古诗 8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7.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88.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89.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90.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91.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92.浣溪沙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不用文字的书 和信》 课文分析: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义务教育吉林省版本小语第八册第11板块第二课,这是一篇说明文,篇幅短小,通俗易懂,课文语言简洁、风趣,清楚明了地向我们介绍了古代人类记事和通信的方法。在介绍记事、通信方法的时候作者穿插了一些事例,使文章读来更有趣味性。 教学时让学生在读通、读懂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在了解古代人类记事、通信方式的同时,感受今天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了解现代人多元的记忆和通信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譬”,会写“辨、譬、淘”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并且有一定的速度,能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书、信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了解与热爱。 教学重点 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设计 一课时完成

一、故事导入。激趣学文: 1.教师讲述课前搜集的一个体现古代人类生活的小故事,引出课题。 (古代人类使用火的小故事) 2.读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正音、识字 围绕“辨”认识和学习“辩、辫、瓣” 围绕“譬”字,认识和学习“辟、僻、避、壁”等生字 三、自读课文,自学课文 A 1、开展竞赛 开展读文小竞赛,要求要快速地默读课文,完成初步阅读课文的要求: 要求:时间不超过3分钟 写出两种不用文字的书: 写出两种不用文字的信: 能简单介绍一封不用文字的信: 2、小组汇报 3、全班同学交流 4、整理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小结:略读课文要有一定的速度,还要有一定的质量。 B 再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a15562109.html,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解读 作者:许萍 来源:《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2019年第02期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想让学生学习的东西很多,似乎不把自己对整篇课文理解的内容面面俱到地讲给学生,课堂就没有了深度。因此,这种情况下,教师把知道的和想讲的都一股脑讲给学生,教师讲得不亦乐乎,而学生通过这篇课文能习得怎样的阅读方法,训练怎样的语言能力,教学是否完成了学段的要求,教师是不清楚的,学生也是不知道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教材进行解读时存在以下问题: 1.教材解读没有目标意识。部分教师缺乏对语文课程总目标、年段目标和课时目标的系统认识,忽视教学设计是对这三个目标的层层分解,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教材解读的偏差,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一些零零散散的学习内容和各种拼凑的教学策略。 2.过分依赖现成资料。一些教师拿到一篇课文时不知道该教什么,于是就依赖现成的教学参考书,照搬教参教学设计,或者上网东拼西凑,甚至看到一个优秀的教学案例,不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差异就将其照搬过来。 3.教材解读层次浅、随意性大。许多教师解读教材时,没有深入阅读教材内容,没有认真品读教材,只是粗略浏览,有时凭着经验和直觉理解教材内容,出现了随意解读教材的情况。 准确解读教材是教师有效教学的最基本环节,教师只有准确解读教材才能有效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1.从整体把握教材,明确教学文本的特點。 要在一个整体系统中解读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从整册教材内容、编排特点、整体安排到每个单元的特点和要求,再具体到每篇课文的内容,包括插图和课后练习等,都做到从整体到部分的全面理解和把握,深入具体文本的解读,做到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材中的文本只是学习语言知识的范例。学生学习语言可以用这篇文章,也可以用另一篇文章。教师要做到的就是从教材给出的文本中选择听、说、读、写的一个方面作为重点学习。 2.与教学文本充分对话。教师 拿到文本,先不要急于寻找参考书与网络资源,而是要先从读者、教师和学生等不同的角度反复阅读。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已改

1汉语家园 1—1 对子歌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3.初步了解什么是?对子歌?和?对子歌?的特点,感受这种语言形式的表达魅力。教学重难点 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背诵《对子歌》; 教学方法 朗读法、背诵法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或识字教学课件; 2.相关的对子歌; 3.指导学生提前搜集、预习对子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对子歌》;

教学重点 认识1个生字,会写3个字。 难点 能在教师指导下,按对子歌的节奏,朗读《对子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对子?。 对子就是对偶的词句。对偶就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比如: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子歌的内容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分韵排列,声调和谐,节奏响亮,对仗工整,义理健康,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古人在学律诗时,就先学写对子。学好对仗句,是学好律诗的基本功之一。因此,古时私塾学童首先学?对对子?。 二、自由朗读,学习基础知识。 1.蓑suō,?衰?本为草雨衣的象形字。因为与草有关,所以后来增加一个草字头,写作?蓑?,即蓑衣,是一种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指导书写时应着重强调?蓑?的下部分是?衰?而不是?哀?。 2.?鸿?、?钧?的学习可以通过观察,练习书写。 三、再读对子歌,指导朗读。 1.小组内读。 2.教师示范读。 3.在停顿、延长和语调的高低变化上。 4.找一找,对子歌中蕴含了哪些相对的词语。 5.小组讨论:这些相对的词语中,有哪些词语不懂?现在小组内交流,再借助工具书解决问题。 6.读出对子歌的节奏感和韵律,小组比赛。 感受对子整齐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凝练的内容美,深远的意境美。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之我见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之我见 大家好! 感谢县教研室和蓝田小学的领导、老师们给我提供这个与大家共同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下面我就班门弄斧谈谈小学语文文本解读的一点拙见。有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窦桂梅老师曾经这样说:(课件) 没有对文本的触摸,没有对文字的咀嚼,长此以往,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志教功——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能力就会丧失殆尽。 ——窦桂梅 好的课来源于匠心独具的教学设计,而好的教学设计又来源于正确深入的文本解读。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没有细读文本,没有自己的感受,拿什么去跟学生对话?所以今天我就“文本解读”来谈几点不够成熟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首先就是从语言入手。 解读就是读者通过对语言的理解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以求对文本做出深刻、丰富、个性化的解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和贴近那些伟大的灵魂,“复原文学经典所传达的经验”,实现经典文本的审美价值。因此,细读文本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作者一般不会在文本中重要的地方加着重号,所以我们对文本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不能轻易放过,要细细体会它们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再跳出具体的字句,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说白了就是字、词、句、段、篇的学习和训练,也就是语文的工具性。 1、解读课文中的生字 汉字的造字方法是一门独特的文化现象。汉字的音、形、义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有必要对汉字文化进行研究,在教学中相机渗透汉字文化,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例如在《白鹅》一课中,很多同学对“嚣”字产生了困惑,“嚣”字指声音很大很吵,用四个口学生很容易理解,那为什么这个字中间用了个书页的“页”字呢?我去查了一些资料。原来“页”在古时不是书页的意思,它一开始是个象形字,指的是人头。这样这个字就很容易理解了,四张口围绕一个人头说话,喊叫,那肯定感觉特别吵、特别闹腾,这就是

长春版小学语文所有古诗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至六年级)全部古诗词 一年级上册古诗 1. 山村【宋】邵雍课文---P6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画课文---P46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 辛弃疾课文---P48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古朗月行(节选)[唐] 李白课文---P53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悯农 [唐] 李绅课后---P62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咏鹅 [唐] 骆宾王课文---P71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7.村晚[宋] 雷震课后---P72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8.梅花[宋] 王安石课文---P99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一年级下册古诗 9.劝学[唐] 颜真卿课文---P23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0.赠汪伦 [唐] 李白课文---P67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1.春晓[唐] 孟浩然课文---P7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2.绝句 [唐]杜甫课后---P75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3.夏日[宋] 范成大课文---P76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晴蜓蛱蝶飞。 14.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 杨万里课后---P77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5.山行 [唐] 杜牧课文---P78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6.山居秋暝 [唐] 王维课后---P79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唐】岑参课文---P80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8.听声 [清] 张潮课文---P82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松下听琴,月下听箫。 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松风,觉耳中别有不同。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春版教材解析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长春版教材解析 《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比如在阅读方面,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在第三学段则上升为:默读要有一定速度,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同时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阅读说明性文章,要能抓住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等等,具体的学段要求,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大家只要参看课标即可明白。理解这些目标,既要着眼于前两个学段的学生达到的水平,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不能人为提高要求,要把它们看成一个需要经过两年努力才能实现的学习任务。教学本册教材,我们仍然需要瞻前顾后,既要以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把握对比同类、异类文体的写作特点和修辞特点,用文本去说话,而不应生搬硬套、死记硬背;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字描写的细节,品词析句、积累精华、灵活运用,做好中高年级的训练衔接。 一、教材特点 首先是选文上:既突出多元视角,又不失文化品位 翻开本册教材,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呈现在大家面前。细细浏览,我们会发现本册教材选文的品质高,视角多元,且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拓宽了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将文言文引人其中。本册安排的文言文,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适宜学生积累背诵。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代书面语。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

最新长春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最新长春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案例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长春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 长春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鹅妈妈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8个会写的生字,15个会认的生字。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更深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能正确地读写运用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翅膀受伤的鹅妈妈感受到了的幸福。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来学习《鹅妈妈的故事》。学生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出示书写后短语。 1、炎热的夏日幸福的小鹅轻轻地呻吟可怕的事情动人地歌唱 朗读短语,学习带点生字。 炎:注意第四笔是点。 幸:与“辛”对比学习。 福:注意部首写法,与“幅、副”对比学习。 事:与“世”对比学习。练习:我(是)一名小学生,我能做很多(事)情。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呻、吟、唱:对比学习。 2、温暖的阳光广阔的世界细嫩的草茎艰难地喘气柔软的小草受伤的翅膀雷鸣冰雹嬉戏舒适

朗读词语,读会带点字的读音,给带点字扩词。 三、生字回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复习。 1、复习生字。 2、朗读全文。 五、作业: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朗读课后“读一读,说一说”的短语。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词语写得美吗?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就把它们连成了一段优美的文字,我们来读一读。 边读边画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或它们都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采取多种形式朗读第一自然段,熟读成诵。 读完第一自然段,形容一下小鹅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 二、学习第二、三段。 朗读第二段,联系课文插图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冰雹铺天盖地地掉下来时小鹅们的样子和鹅妈妈的感受。 在鹅妈妈的翅膀下,小鹅们在想什么呢?朗读第三段。 三、学习第四、五段。 风暴过后小鹅们什么样?鹅妈妈什么样?分别画出描写他们的句子。鹅妈妈伤得重吗?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鹅妈妈伤得很重? 读第五段最后一句话,谈谈为什么受了伤的妈妈会对儿子这样说? 四、学习第六段。 “看着小鹅欢叫着、嬉戏着,鹅妈妈感受到了的幸福。”读了这个故事,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妈妈是孩子水远的守护神,她宁愿自己受伤,也不愿意孩子受到伤害。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或听说过这样的事情? 六、练习 1、下面几组字你认识吗?组个词,把它们区分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