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黑非洲教学设计

古代黑非洲教学设计
古代黑非洲教学设计

古代黑非洲教学设计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古代黑非洲》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古代黑非洲》是第一分册“世界古代史”的一部分,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地理坏境相对封闭,文明发展缓慢,加上近代“种族歧视”,相对于古代东方、古希腊罗马等文明,黑非洲是被忽视了的文明。

本课主要以麦罗埃、阿克苏姆和大津巴布韦三大富有代表性的黑非洲文明为主,表现出黑非洲富有特色的本土文化,以及黑非洲灿烂的古代文明。从而突出世界文明多元性的特点。

二、学情分析

由于一直以来存在的“种族歧视”,加上新闻媒体的影响,学生对非洲可能存在错误认识,对古代黑非洲文明更是缺乏了解。

由于本课不是重点,主要以让学生通过学习麦罗埃等三大文明,了解古代黑非洲也有灿烂的文明,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扭转学生对非洲文明的错误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古代黑非洲两个主要文明区域及其重要文明成果。

理解黑非洲地理环境对其文明进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地图和文字史料,发现历史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世界文明的多元性,非洲文明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的,不能带有歧视心理。

理解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道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麦罗埃文明、阿克苏姆文明、大津巴布韦文化特点及主要文明成果。

2、难点:黑非洲文明发展缓慢的原因。

理解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以“非洲是人类发源地之一(唯一)”和“印象中的非洲”作对比,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出示两组图片(见PPT)和文字材料:(教师进行图片、文字的梳理、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材料一:达尔文: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

材料二:非洲大陆发现了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猿人、尼人和现代人五个进化阶段的化石。人类演进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在非洲大陆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在其他地方都无法与非洲比拟。——舒运国:《非洲史研究入门》

材料三:马尼卡:可以肯定,现代人类起源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单一区域,头盖骨所在的地理位置离非洲越远,其形状和尺寸的变化就越

小,这和人类DNA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变化最大的头盖骨来自东南非洲,通常认为那里是人类的摇篮。

材料四:黑格尔:非洲本土不是一个历史的大陆,处在野蛮的、未开化的状态中处。

材料五:巴兹尔·戴维逊:非洲人从来就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明。

通过图片、文字信息,我们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情况。一种无比辉煌,一种则落后闭塞,思考两个问题:古代非洲到底有没有文明,有着怎么样的文明呢?

为什么非洲至今仍是世界相对贫困地区?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古代黑非洲》

2、学习新课

环节一:通过地图、文字,简单介绍黑非洲主要概况和地理坏境出示黑非洲地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理解黑非洲概念、地理坏境并指出三大文明区域。

让学生理解古代文明与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的道理,并得出结论:由于撒哈拉大沙漠和大海的阻隔,以及复杂的地形地貌的限制,黑非洲大多数地区发展速度相对缓慢。东北非地区因与古埃及和西亚文明保持密切交流,较早形成发展程度较高的文明。

环节二:麦罗埃与阿克苏姆文明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包括小字部分),罗列主要知识点(包括库施王国、麦罗埃文明的兴衰、阿克苏姆王国及其文明的特点等)。

通过提问方式,请学生概括麦罗埃的主要文明成就。

出示三幅阿克苏姆文明的图片(见PPT),增加学生印象。

环节三:大津巴布韦文明

出示四幅图片(见PPT),让学生与之前的图片作对比,分析差异和特点。

出示两则文字材料:

材料一:非洲北有埃及金字塔,南有津巴布韦石头建筑

材料二:早期的英国探险家西奥多·贝特看了卫城以后认为:弯弯曲曲的

走道和过于复杂防御工事是卫城最显着的特征,他曾感叹地说:“这是我有幸能见过的最为神秘、最为复杂的建筑结构。”

从而直观理解大津巴布韦“石头建筑”的独特性。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知识,与教师一起找出主要知识点,认识大津巴布韦王国及其文化的特点。

环节四:课堂练习与思考

1、阿克苏姆文明的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P22)

学生自主阅读书本,回答问题。

2、小组讨论:(P22)探索与争鸣,并回答课前提出的两个问题。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

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弗朗兹·博厄斯《种族的纯洁》

用这个观点考察非洲,尤其是撒哈拉大沙漠以南非洲历史,有什么体会?

听取学生意见后,教师给出参考答案。

环节五:课堂小结

位于东北非的麦罗埃文明,代表了库施文明鼎盛阶段的成就,以冶铁业发达文明。

另一东北非的阿克苏姆文明是在多种文明因素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混合型文明,对外贸易高度繁荣。

大津巴布韦文化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以石头建筑文明。

人类古代文明基本上都沿着各自的传统发展路线平行发展,地域性相当明显。古代黑非洲,因有大洋、沙漠阻隔,更是处在与其他地区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孤立性更为突出。但其仍是世界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文明在开放与交流中发展进步;在封闭与阻隔中迟滞落后。

世界文明多元性:不接受外来文明,闭关自守是愚昧的;而用先进的文明去取代、消灭另一种文明,实行所谓“同化政策”同样是愚昧的。文明的交流是双向的。

六、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

主要方法为讲述法、归纳法、讨论法

以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图片、文字史料,由学生自主讨论归纳总结。

2、教学策略

黑非洲文明发展缓慢的原因;文明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的理解是本课的难点。在课堂练习和思考中,如果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就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答案和结论;如果反应不是很理想,就在教师适当提醒下(如地理坏境、文化交流等关键字),由教师引导得出。

七、板书设计

1、古代黑非洲

概念: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

由于撒哈拉大沙漠和大海的阻隔

地理环境:黑非洲发展缓慢复杂的地形地貌的限制

麦罗埃文明,受古埃及影响,冶铁业

东北非:

古代黑非洲阿克苏姆文明:混合型文明,

南部非洲:大津巴布韦:“石头建筑”

世界文化多元性

世界文明在开放与交流中发展进步;在封闭与阻隔中迟滞落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